得分技巧

2024-06-17

得分技巧(共8篇)

得分技巧 篇1

优秀作文有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读过之后回味无穷, 总有几个值得咀嚼称道的地方。要想在考场作文中获得高分, 我们可以借鉴优秀作文的成功之处, 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标题新

不论阅读什么样的作文, 我们的眼睛只会在感兴趣的地方停留, 仔细阅读, 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标题新颖就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什么样的标题才算新颖呢?可以用下面两个标准来衡量:一是能否煽动阅读者的情感;二是能否给阅读者想象的空间。如《收购老鼠尾巴》《假如给我两千个亿》《天空那一抹轻云》等都能调动阅读者的兴趣。

二、开头奇

所谓奇, 就是要给阅读者以奇妙的感受,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巧设悬念, 吸引读者。巧妙地设置悬念, 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急于了解谜底。如滕刚的《新微型小说》就以“这篇微型小说的结尾是:农历正月十六凌晨, 庄家发现孙女小红死在后院的茅坑”开头, 这一开头很奇异, 先告诉你结局, 吊足胃口, 让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原因, 然后再引出一个相对离奇的故事。所以说, 巧设悬念的开头独具吸引力, 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二是借用修辞增加亮点。用修辞句开头, 便于抒写作者心中的感悟, 激起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三是铺陈景物, 渲染气氛。恰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衬托人物性格特征, 推动情节发展, 使文章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从而打动读者。如《他们》这样开头:“夕阳西下, 落日的余晖把半边的天空映得通红, 如血色般笼着, 这个城市即将步入它璀璨而丰富的夜生活。”这段描写衬托出农民工把城市建设美了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状。

三、题材小

由于中学生接触面相对较窄, 素材的来源不够丰富, 作文宜选择自己熟悉的小题材。写人可以从熟悉的师生、朋友、家人、邻居入手;记事可以从趣事、难事、心事、郁闷事入手;状景可以从郊游、听雨、赏艺、看风景入手。这些人、事、景、物融入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是他们的生活, 有真挚的感情, 这样的题材容易把握。但如选陌生的题材, 就会难以驾驭, 不易写好。

四、立意高

立意高就是不要人云亦云, 大家不知道的事要写出自己的见解来, 大家了解的事要写出新的主题来, 大家都熟知的事要写出新的高度来。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立意高远”。有个中学生从家里所用的电脑、出门电梯中的提示、书店书目种类以及小孩子日常口语中大量涌现英语的现象出发, 看到了母语被侵蚀的现状, 发出了救救母语的呼吁, 主题就很新, 立意就很高。

五、结构巧

清代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平铺直叙的作文没人愿读, 作文的结构是有讲究的, 可以娓娓道来, 涓涓如流;可以曲径通幽, 一波三折;还可以层层设疑, 勾人心魄。全在于作者匠心独运, 精心筹划。《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 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这三部分组合成文, 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构思巧妙, 情节曲折, 具有新意。

六、语言美

语言美指的是遣词造句要准确、生动、传神。没有美丽丰富的语言, 就没有优秀传神的作品。语言美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锤炼:1.化叙述的语言为描写的语言;2.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3.幽默诙谐中显现才情;4.活学巧用套诗词。在表情达意的前提下, 语言力求新鲜、活泼、形象, 有层次, 有美感, 有情趣, 这样就使读者如临其境, 如沐春风。

得分技巧 篇2

• 散文的基本类型

• • • • • • • • • 1.叙事性散文——以小见大 ①小事凡事——小事见深意 ②片断剪影——少用单一故事 2.哲理性散文——

①人生生活感悟 ②小处着笔

3.写景咏物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 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②情景交融

4.文化散文——文化意象,文化韵味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 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人叙事状物写景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明义析理才是归宿。•

⑵对人事物景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义理

怎样准确规范答题

考点一:重要句子(句段)的考查

考察句子(句段)的形式大概有哪些?

1、体会一句(段)话的丰富含义

2、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3、分析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联系文本

⑤这里是苏轼吗?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留下了《寒食帖》。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你虽捡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人直言要嫁就嫁苏东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

• 理解文章第⑤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4分)

• “毁弃一个人”是指苏轼屡遭贬谪,仕途坎坷(2分); • “成就了一个人”是指他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2分)。

• 类型一:理解句子(词语)含义 • 1.理解词语的含义 • 主要有:双关含义(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包含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 2.理解句子的含义 • ①抓住句中重要词语,复句要句句理解,且要理解句间逻辑关系 • ②要关注表达方式的不同,尤其议论性和描写性句子的区别 • ③议论性句子要结合语段,从原因入手,问一问为什么 • ④描写性句子要多关注修辞和情感、态度。比喻句要还原本体并对本体作分析。拟人句分析双关含义,即物和人的含义。

• 例2(2011全国大纲卷)•(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 例3(07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答题技巧: • 抓关键词或分析手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关注主旨)

• 类型二:艺术特色 • 鉴赏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典型景物或场景 • 2.表现手法(广义)(1)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等。(2)表现手法(狭义)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视听嗅触觉+内心感受等、对比、烘托、衬托(反衬)、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

• 3.语言(句式、炼字、风格)•(1)运用整齐的句式(对仗排比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 •(2)叠词(必须三个以上才可作为一个答点)、动词、形容词等 •(3)形象生动、通俗直白、委婉含蓄、诙谐幽默、粗犷豪放、细腻、清新、雅致等。

• 答题技巧: • 典型事物或场景+表现手法(手法特色+内容分析+效果)+语言句式

2、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薄暮,西湖平湖秋月,我独自坐着。三月的夜风贴着湖面滑来,带着水气柔柔地拂面而过。原本是多云天气,又是初三,不指望月出东山。光景一截截黯淡着,满天浮云像是渐渐被水化开了,又不断一滴滴点入浓墨,在湖面上渗洇开来。近处的山仿佛随着浅浅的涟漪移向远处,而远山则从山尖开始逐渐淡去,直至完全隐入虚空。画舫游船俱已不可辨认。湖面似乎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混沌。

文中划线部分描写了西湖三月的景色,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选取典型景物,运用比喻、叠词,远景和近景相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西湖薄暮时分宁静秀丽的景致,语言优美。

要特别关注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技巧:

正面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 对比、衬托(烘托):以景衬人,以人衬人。景物描写技巧:

1.抓住具有季节地域特征的代表性事物 2.修辞手法(指各种修辞格)

3、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描写,包括通感手法的运用;四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衬托)结合

3、语言特色(句式、风格、炼字等)

例1(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10月质量调研)

绿色的梦 陆文夫

近些年来,梦特别多,大都是十分遥远的记忆。在那些清晰而遥远的记忆里,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蓝使生命得以舒展„„

麦浪,这种绿色的波浪,只有细微的沙沙声,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像箭也似的从麦垄间直插穹窿,飞鸣欢唱过一阵之后,又像箭也似的射入麦浪之间。人平躺着,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之前,在家乡的田野上。

请简要赏析第②段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6分)

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相结合描写了麦浪、野花、云雀等景物;突出了绿色的梦平和宁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语言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例2 2013·浙江卷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 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个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赏析第五段中的画线句。(4分)①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 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

②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 联系文本

⑨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低徊,群峰如屏。“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或还是那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

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三苏园空廓静寂之景,语言生动。(2 分)

类型三:语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 ①开头: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开门见山、点题(照应题目)、响应结尾,提出问题引人注意、引发读者思考,设悬念激发、吸引兴趣,欲扬先抑,埋下伏笔等。②中间:承上启下(过渡)、上下文的照应、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等。

③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文题)、回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思考等。2内容上的作用

① 写了„„写出了(突出了)„„营造了„„气氛,奠定了„„感情基调„„表达了(抒发了)„„

②对比作用(与„„作对比)

答题技巧:

内容作用(手法+内容+效果)+结构作用

• 联系文本

这是一场预备已久的死刑,杀人者和被杀者都等了很多年。走向刑场的路上,双方都有解脱的感觉。他们都知道,片刻之后,随着刀光闪过,那个已被淘汰的朝代便将在秋风中彻底消失,因此对其旷日持久的清剿也将就此终结。

即将被杀的人是南明最后的将领张苍水。明亡之后,这位宁波人率领义军在东南一带苦苦抵抗了二十来年,直到那个晦暗的黎明,一队鬼祟的清兵突然登上了他藏身的小岛。

作为民族英雄,张苍水的死难,与他仰慕的先烈——如文天祥——一样,表现得从容、凛然。他是坐着受刑的,因为他拒绝以下跪的姿势退出人间。而他的遗言,除了一首铿锵的绝命诗,还有一句深沉的赞叹。

“好山色。”说这句话时,张苍水躯干挺直,目光悠远,眸子里波光粼粼绿意葱茏,枯槁的脸上,慢慢展开一丝柔和的微笑。

刑场设在杭州弼教坊,而弼教坊在西湖附近。那天,是农历九月初七,整个杭城都飘着甜甜的桂香。张苍水深深地嗅了一口气,回过头来,拂了拂衣上的灰尘,缓缓盘膝坐下,对身边神情紧张的刽子手笑了一笑。文章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张苍水临刑前的场景,这些叙写有什 么作用?(4分)

突出了张苍水的从容、凛然。

营造了悲壮肃穆的气氛,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领起全文,引出“好山色”的感叹,为下文对西湖山水的描写做铺垫,为后文对西湖豪气的议论做铺垫。

文学类文本常见的开头

• 设情 • 情节

• 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等 • 情感(议论、抒情)

• 总领全文,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等 • 设景

•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境,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等

• 提醒:

• 作用类题目作答时,在明确方法和规范的同时,更要从文本、全篇整体考虑,而不是仅仅堆砌几个术语。

• 联系文本 ⑨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 低徊,群峰如屏。“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或还是那 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

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三苏园空廓静寂之景(2 分),既与上文“三苏园好大好空旷”相照应(1分),又为下文的议论(“‘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作铺垫(1分)。

小结

1、体会一句(段)话的丰富含义:

抓关键词(手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结合主旨)

2、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典型事物或场景+表现手法(手法特色+内容分析+效果)+语言(句式+炼字+风格)

3、分析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作用(手法+内容+效果)+结构作用

当堂巩固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 ①低调、单纯的黒妮为“我”对“援湘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

• ②暗示“援湘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黒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 • ③黒妮从“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援湘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用意(2分):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理解(4分):黒妮组织的“援湘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黒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援湘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3.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比较类古诗鉴赏题得分技巧 篇3

1.对古诗中某一字词的比较鉴赏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04 辽宁卷)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示例解析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古诗中某一诗句的比较鉴赏

例2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第四联“多病所需惟药物”,有的版本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示例解析 “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正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3.不同诗人同一题材的诗句的比较鉴赏

例3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①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②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①郭:外城。②几:几回。

下面是南宋词人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潮》中写涨潮的句子,试与潘词中画线的句子作比较,说明你更喜欢哪首词的描写,为什么?

鳌①戴②雪山龙起蛰③,快风吹海立。

【注】①鳌:传说中海中的神龟。②戴:头顶着。③蛰:动物冬眠、蛰伏。

示例解析周密连用三个比喻,将“潮”喻为神龟背负雪山,蛰龙从海底惊起,飓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虽写出惊人气势,但虚拟的物象难以让读者感受到。而潘阆能从观潮人的心理感受中写出沧海仿佛要倒空的气势,而且伴之以“万面鼓声”似的轰鸣,令观者为气势、为声威所慑服,夸张而不失实,形象鲜明具体而真实可感,较之周词要超出许多。

4.对同一诗人同一题材的两首诗的比较鉴赏

例4

【甲】

小池(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泉水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示例解析①我更喜欢甲诗。因为它从“小”处入手,写得细致入微。此诗取景很特别,“流”是“细流”,荷是“小荷”,叶是“尖尖角”,且这“尖尖角”上还立着个小小的蜻蜓。不仅如此,本诗还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诗人捕捉到新荷刚出水面,那小小蜻蜓已自立于其上的稍纵即逝的一瞬,让蜻蜓和荷花相依相偎这一自然界的和谐情景在一瞬间留下永恒。这种写法是乙诗所不具备的。

②我更喜欢乙诗。因为它从“大”处着眼,显得境界开阔。乙诗前两句虚写,直陈西湖六月的风光不与四时相同;后两句实写,运用互文辞格再现西湖六月的特异风景:满湖莲叶、荷花,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与艳红真是好看极了。虚实结合写法的运用,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5.对不同诗人同一题材的两首诗的比较鉴赏

例5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示例解析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地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父老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6.对原诗和改诗的比较鉴赏

例6 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诗:

清明时节雨,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原诗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后来有人将原诗作了改动。你认为原诗与改诗相比,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示例解析原诗更好。改诗第一句删去了“纷纷”,失去了雨的形象;“路上行人”在雨天奔走,本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画面,第二句删去了“路上”,就破坏了这个画面,使形象变得有些朦胧;“借问”和“遥指”描绘了两个人的对话,第三句删去“借问”,就去掉了对话的一方;第四句再删去“牧童”,就把对话的另一方也去掉了。改诗去掉了原诗的形象,破坏了原诗的意境。没有形象,没有意境,只有概念的东西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二、得分技巧

1.把握比较类古诗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考题开放,答案多元是比较类古诗鉴赏题的突出特点。此类试题旨在倡导“个性化阅读”,鼓励考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考题给考生在内容和形式上以较大的发挥自由度,而且以开放性的评价鼓励考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考生无论喜欢哪个字、哪句诗或哪首诗,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谈出各自的特点,均为符合要求。这就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以及认识能力来完成眼前的考题。

2.掌握比较类古诗鉴赏题的解题要领

①古诗中字句的比较鉴赏

可从词法(词类活用)、句法(特殊句式)、修辞(拟人等辞格)、意境、音韵、心理感受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即可。试以2004年高考湖北卷16题为例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失”、“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更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可从意境、音韵或心理感受等角度展开分析。

解答示例例①“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迷茫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想象。

②“阔”字更好。它是对实际的描写,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②整首诗的比较鉴赏

《考试大纲》将古诗鉴赏定位在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考生要善于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通过对古诗语言的感悟,从形式到内涵,由表及里地分析诗歌的情与景。对同一首诗歌,值得评价鉴赏的内容会很多,切入的角度也可不同,要注意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规范,根据命题的要求把握对象的特点作答。就比较类古诗鉴赏题而言,还应特别注意诗歌的提示性信息——题目、作者以及注释等等。这些信息很可能是理解古诗的关键,它有助于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艺术构思。试比较下列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此诗为李白乾元元年(758年) 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这两首诗,同为唐朝诗人李白所作,一写洛城闻笛,一写游黄鹤楼听笛。《春》诗抒写的思乡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折柳”这首曲子寓含惜别怀远之意,而这种思乡之情就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那么,《与》诗抒写的是否也是一种思乡之情呢?《与》诗注释告诉我们,此诗为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这已暗示出,《与》诗更多地包含着遭遇贬谪的惆怅之情:第一句点明被贬,像贾谊一样无辜;第二句“不见家”点出羁旅之愁,也有对朝廷的眷恋;三、四句写夏天的江城本应炎热,但诗人听笛觉得梅花飘落,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3.积累解答比较类古诗鉴赏题的专用术语

比较类古诗鉴赏题重在“比”。回答此类试题,重在理解,重在分析,重在感悟,但也要注意用语准确,表达到位。与古诗鉴赏有关的常用的名词术语有:意境、意象、联想、想像、咏物、衬托、韵律、虚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以及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关注表现手法的同时,要学会答题,学会从动态、静态、正面、侧面等多方面去分析,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去欣赏。

例谈统计与概率问题得分技巧 篇4

具体怎么操作呢?在这里,笔者将之细化为两小部分,一部分针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另一部分则是针对没把握全解出来的问题.

中考阅卷时,我们常常替一些考生感到惋惜. 这部分同学往往题目会做,但是答案是错的,或者答案是对的,但是解答过程会由于逻辑思维缺陷或者概念错误或者缺少关键步骤而失分.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除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提醒同学们注意表达的正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外,作为阅卷教师,我们也会在批阅时有针对性地寻找你解答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解释的合理成分, 然后相应地给分.

【例1】(2013·营口)某中学为了解全校学生到校上学的方式,在全校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给出了五种上学方式供学生选择,每人只能选一项, 且不能不选. 同时把调查得到的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均不完整).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

(2)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

(3)在扇形统计图中,“公交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4)若全校有1 600名学生,估计该校乘坐私家车上学的学生约有多少名?

【思维切入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每种车型占总体的百分比信息,从条形统计图中知晓每种车型具体人数多少.

(1) 上学方式为自行车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调查的学生数;

(2) 根据抽取的总人数乘以步行的百分比求出步行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3) 求出“公交车”所占的百分比 ,乘以360度即可得到结果;

(4) 求出“私家车”的百分比 ,乘以总人数1600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1) 24÷30%=80(名).

答:这次调查一共抽取了80名学生.(3分)

(2)80×20%=16(名),(4分)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图所示. (5分)

(3) 根据题意得:360°×26/80 =117°.(7分)

答:在扇形统计图中,“公交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17°.(8分)

(4) 根据题意得:1 600×10/80 =200(名 ).(9分)

答:估计该校乘坐私家车上学的学生约有200名.(10分)

【踩点得分提示】阅卷时,我们将这道10分题的给分点细化为七个部分:从解题初的“解”到每小问的“答”有没有写,从每个初始计算式“用原始数据”到“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图”是否完整,是否“等距离分配”等方面都给出了明确评分标准. 虽然某些地方有重复,但目的都是让考生尽可能多拿分,拿到分. 所以,同学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只要分步骤,根据评分标准踩好得分点, 把相关内容写出来,这些分数还是很容易拿到的. 解答时并注意写清每一小问的题号.

【例2】(2013·营口)小丽和小华想利用摸球游戏决定谁去参加市里举办的书法比赛,游戏规则是: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除数字外完全相同的4个小球,上面分别标有数字2,3,4,5. 一人先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另一人再从袋中剩下的3个小球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 若摸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和为偶数,则小丽去参赛;否则小华去参赛.

(1)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小丽参赛的概率.

(2)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思维切入点】(1) 列表或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情况数,求出小丽去参赛的概率;

(2) 由小丽参赛的概率求出小华参赛的概率,比较即可得到游戏公平与否.

【解答】(1) 法1:根据题意列表得:

由表可知所有可能结果共有12种,且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其中摸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和为偶数的结果有4种, 所以小丽参赛的概率为4/12 =1/3 ; (7分)

法2:根据题意画树状图如下:

(4分)

解法同上,书写略. (7分)

(2) 游戏不公平, (8分)

理由为:∵小丽参赛的概率为1/3,

∴小华参赛的概率为1-1/3=2/3, (9分)

∵1/3≠2/3,∴这个游戏不公平. (10分)

【踩点得分提示】从本例可以看出,本题第(1)问是本题的主体,第(2)问是利用第(1)问结论解决问题,因此第(1)问总分7分,第(2)问3分,第(1)问两种方法中,列表或树状图共4分,而结论是3分,可见解答题写结论的重要性.

第(2)问中,给出结论就是1分,分别写出两人参赛概率再给1分,最后的结论也是1分.

考试作文得分技巧 篇5

1.书写务必清楚且端正,带有书法味,更好。书写犹如一个人的容貌,容貌清秀端正,则令人喜爱,如果容貌丑陋,令人恶心,不会赢得评改老师的好感的。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最最基本的一点。

2.立意高远深,选材新颖。能做到这一点,会给评改老师一种新鲜之感。与众不同的感觉,耳目一新的感觉,令人难忘的感觉,有了这种美好的感觉,评改老师就会给一个高兴的分数。

3.巧引诗词,显出文学功底之深。一篇文章,能恰当巧妙地引用一下所学的诗词名句,就能使文章锦上添花,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给人醒目点缀之美感,会令老师想::这个学生能将所学诗词学以致用,并且引用得很恰当,有文学功底。自然会提高作文分数了。

4.开头与结尾要精美、照应。开头犹如威武的虎头,结尾犹如强劲的豹尾,并且前后呼应,这样就能令老师注意,首尾这么好,中间的风光定然不会差,老师就会给高分喽。

5.详略得当,取舍有谋。根据主旨,对材料要有所取舍,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要重点写,详细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要简略的写,这样,才能紧扣中心,获得高分。

6.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特别是记叙文,写人叙事,往往离不开比喻、拟人等修辞,如果缺少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就会显得平淡无味,如一杯白开水似的,难以给人美的感受,所以应重用之,以得高分。

7.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烘托巧结合。写作好比打仗,有时需要正面进攻敌人,再从侧面包抄攻打,使敌人腹背受敌,战斗就能取得更大胜利。如果能做好这一点,分数也会高起来。

8.文贵有真情实感,切忌无病呻吟。作文如做人,要讲究诚信,以诚待人接客,以信守约遵规,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赞美,如果不讲诚信,必将失去信用,于人于事不利。写文章也应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我要求学生们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并与写作密切联系起来,你必将成为生活的主人,写作的能手。

9.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根据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犹如一篇文章穿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迷彩服,让人爱不释手。否则就会给人单调之感,犹如一片沙漠。

10.人物描写的综合使用。写以人为主的记叙文,要善于将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描写出来。有时选几种描写。不一定要俱到。这样,人物才会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11.如果是说明文,应先找出要写的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是什么。这是第一步,然后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特点加以分述,最后不要忘记用适当的顺序去写。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严密简明,又不乏生动形象。

12.一般写满两面纸张,以示写作能力强,分数就会高。

以上12点,是我平时训练学生作文的法宝,早告知于生,试着应用,起着不可估量的指引作用。有了这个目标犹如一支军队打仗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勇往直前,争取胜利

得分技巧 篇6

关键词: 高考 思想政治主观题 得分技巧

一、高考政治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一是审题不清,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二是格式不规范,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三是盲目调用知识,观点错、漏、乱,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四是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五是思维混乱,语言文字表达不规范。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繁琐累赘。使观点被湮没在繁杂的材料分析之中,让教师找答案、结果,导致原本正确的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

二、多数学生做主观题得分不高的原因分析

1.审题不细心。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

2.理论无法说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一是答非所问,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二是笼统回答,泛泛地说些道理,不能切題,缺少实质性认识和分析。三是机械、死板地写几个定义式的句子,不会拿这个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四是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整回答。

3.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没有形成一定体系,在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出现混淆现象。考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有的考生在考试时单凭“感觉”回答问题难得高分。

4.平常训练思考少,动手能力差。因为主观题需要书写文字,有的主观题甚至需要大量书写,学生在平常练习中就投机取巧,碰到主观题光等老师讲,念答案,导致缺乏锻炼。

5.不关心时政热点新闻。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的德育课程,必然要求考生用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回答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题。这就要求考生关心和了解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形势发展,并对我国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了解和思考。

6.缺乏一定的做题技巧。学生答题不规范,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显得陈旧,思维品质与方式不适应高考能力测试的要求。

三、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得分技巧

一是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有效信息,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

审题,要做到“四个审”:一审分值。一般情况下,文科考试的分值分布都是按点给的,要依据分值赋答案要点和内容,一个点一般都是2分到3分,一般很少有一个点4分或5分的。当然这个是大多情况下,此点仅供同学们参考,灵活把握。二审设问。通过这个步骤,分析命题者的意图,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三审范围。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在文科综合考试中,每道主观题都有特定的范围限制,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排除思维定势影响,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四审问法,在文科考试中“原因类题目”(常见的问法是“为什么”)和“认识类、分析类题目”及“措施类题目”(常见的问法是“怎么做”)各有解答方法。要准确把握这一点,就需要学生在平常做题中,除了通过老师的讲解进行归纳总结外,还需要通过做题不断总结,并学会运用。

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很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做可以避免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第二,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第三,层次分析法。对一大段材料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又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二是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展现自己的能力。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解答,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五个化”。

1.层次分明,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梳理答题要点,用规范简洁的语言阐明观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深刻理解,节约时间,又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

2.表述科学、严谨、准确,术语专业化。采用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中的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对正确性没有把握的内容尽量少写,且放在后面写,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不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不着边际地议论。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既要做到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又要语言精练,答全要点,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4.书写整洁,卷面美观化。要注意阅卷老师的心理,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5.答案要点的组织完整化。思维要有发散性,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三个方面的统一,即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四、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政治试卷的批改是采点给分,如果要拿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就需要科学的指导,想方设法使答卷变成能够得分的答卷,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要点明确,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感。(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大小得当为度。(4)试卷无异味,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字左右,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

政治主观题的得分技巧是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这样才能完全掌握解答主观分析题的深层技巧,获得高分。

得分技巧 篇7

一、正确把握解答政治选择题的方法技巧

1.审题要慎重, 方法要有变化

(1) 认真仔细阅读题干。把握关键词, 审清答题的指向性要求, 即问题考查的知识范围、角度、答题的具体指向等。

(2) 审清题肢, 明确大意。

(3) 干肢结合, 有所取舍。依据题干取舍题肢时, 常用的方法有:一是“排除法”, 包括用“排误法”把错误题肢排除;用“排异法”把与题干无关的题肢排除;用“排重法”把与题干意思重复的题肢排除;用“排倒法”把与题干因果关系倒置的题肢排除;用“排宽法”或“排窄法”把与题干外延不一致的题肢排除;用“排间法”把与题干构成间接联系的题肢排除。二是“优选法”, 把最符合题意的题肢选出。三是逆向选择, 选本身错误但符合题意的题肢。四是组合式选择, 运用“比较分析法”, 即“共有的不管”“含错的不选”“漏答的不选”。

2.采用不同的标记表示每题首次答卷时把握性的大小, 以便检查时集中精力解决无法肯定的选项

(1) 用“√”表示选项确定无疑的试题。这类试题无需检查, 不要错改原先正确的选项。

(2) 用“?”表示已淘汰个别选项, 另两项虽模棱两可, 但其中一项的准确性相对较高的试题。该类试题是检查重点, 但在检查时, 若无十足把握, 不能改动已选出的选项。

(3) 用“×”表示对题干及四个备选项分析多次后, 一项也无法淘汰的试题。此类试题应及时放弃, 不能“恋战”。检查时若依然无法确定, 涂卡时要果断地任选一项, 绝对不能空而不答。

3.选择题涂卡的最佳时间———文综选择题完成后

不能在整份试卷解答完毕并自以为检查无误后再涂卡, 这很可能会因所剩时间不多引起心情紧张而漏涂、错涂或无时间完成涂卡;也不能解一题涂一题, 这会影响答题速度, 且更改选项时比较麻烦。

二、正确把握解答政治主观题的方法与技巧

1.审题思路

(1) 审设问

第一, 明确设问中要求的知识范围。题中要求所运用的知识范围, 绝大多数设问直接明确加以限制, 极少数知识范围限定不明确的题目, 要根据设问自己体会。如果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而考生却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纵使他的答案再完美, 也是不能得分的。故要从宏观上审准知识范围。

第二, 明确设问中的中心问题。审题最主要的是明确问题的对象是什么。特别是中心问题的表述中, 关键词是我们选择教材具体知识点的指示灯。因此要找准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进行术语转换。关键词找不准, 其折射出的教材的知识点就不准确, 就会答非所问。

第三, 明确围绕中心问题设问的角度。围绕中心问题无非从三个角度设问, 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类型通常包括现象题、体现题;“为什么”类型通常包括原因、依据、重要性、必要性、意义;“怎么办”类型通常包括措施题、启示题;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整合的类型通常包括看法题、认识题、评价题。

(2) 审材料

审背景材料, 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 审准中心意思、层次及侧重点, 还要考虑材料所处的时政背景, 从而判断出命题者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然后进行术语转换, 回归教材并联系时政热点, 找准材料所对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2.答题步骤

首先回答理论知识点。即答出通过审题后所选择运用的教材知识 (包括原理及方法论) 和时政热点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具体问题。即引用材料或对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后, 说明材料体现的上述理论观点, 使材料与观点对应一致, 有机结合, 不能词不达意。

3.答题注意的问题

(1) 条理要清晰。答题时要用序号分点、分段作答, 且要标清大小点, 反对不分要点、不分段落地答题。

(2) 表述用术语。答题时要运用政治学科的教材术语及时政热点术语, 做到术语运用简明到位。

(3) 要点要全面。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 详略得当 (主张“挖坑”, 不主张“打井”) , 各要点间要注意主次先后及逻辑联系。

(4)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答题时既要答教材或时政的理论知识点, 又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的实际问题, 而且二者要对应一致, 有机结合。一般理论知识点在前, 材料中的实际问题在后。反对只答理论或只答材料, 也反对理论与实际“两张皮”, 相互脱节。

得分技巧 篇8

⑴名词的单复数及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用法

Thei r wor d wer e a gr eat encouragement t o me. (NMET’2003)

此句中的word应该为words

⑵冠词用法, 主要考查不定冠词和定冠词的基本用法, 以及一些固定搭配,

如:……suddenly, I caught a sight of my Engli sh t eacher i n……

cat ch si ght of为固定短语, 意为‘看到, 看见’。此句中的不定冠词a是多余的, 故去掉。

⑶代词的一致性

注意人称代词的主格与宾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反身代词;关系代词与人称代词的区别;代词与其所指代的名词在人称、数、性别方面要保持一致;以及作为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it的用法。

⑷介词的考查, 对于介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些固定搭配、多用、漏用、或错用介词的情况。

例如::We must keep in mind t hat we play f or t he t eam i nst ead our selves. (NMET’98)

i nst ead后加of, 意为“代替, 顶替, 而不是”

⑸动词的考查。对于动词的考查题目设计最为复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词的时态及句子中时态的一致性。

(6) 形容词和副词的考查, 主要考查形容词和副词的相互误用。

如:unfort unat e, t here are t oo many people i n t he st r eet.

此句中的unfort unat e为形容词, 应改为unfort unat ely

⑺连词的用法考查

连接词的误用主要指连接词用得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句子意思;连接的是词还是句子, 是否符合逻辑关系;对连词的考查主要在语篇和句法层次上进行。

例如:but it didn’t mat t er t hat I would wi n or not.

根据语境‘我是否能赢’, 所以应把t hat改为whet her.

二、短文改错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解题技巧和思路:

1.通读全文, 掌握大意。

2.先易后难, 个个击破

3.仔细阅读, 逐行查阅

4.反复诵读, 复查验证

上一篇:企业审计分析程序下一篇:识字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