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研究

2024-09-07

双语研究(精选12篇)

双语研究 篇1

国外幼儿游戏的研究始于德国19世纪的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探讨幼儿游戏的学前教育家。他把幼儿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 认为幼儿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特点, 是童年生活中最幸福和快乐的事情, 是表现和发展儿童自动性和创造性的最佳活动形式。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独创了一套风靡世界的蒙氏教学法, 幼儿通过对蒙氏教具的自主游戏操作, 进行自发探究和学习活动。美国学前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 强调幼儿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比利时学前教育家德可乐利采用完全取于自然的游戏材料研发了一系列发展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的游戏, 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感官训练, 促进了幼儿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国幼儿游戏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 他认为“幼儿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使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洪子锐、惠幼莲、李升平认为:幼儿游戏是幼儿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 可使幼儿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张志远肯定了幼儿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并对游戏技能要求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已总结出的游戏活动有:角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语言游戏等。

目前, 有关学前英汉双语游戏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以北京、西安、渭南等地多数幼儿园的幼儿英语学习热潮为研究背景, 通过深入调查、访谈、分析和总结, 着重研究学前英汉双语游戏的开展思路和实施方法, 针对幼儿教师的游戏实施过程给予科学的建议和深层的指导, 使幼儿教师通晓学前英汉双语游戏的意义、方式和方法, 改善幼儿游戏质量, 提高幼儿发展水平, 促进学前英汉双语游戏在幼儿园的普及和有效实施。

学前英汉双语游戏研究的内容包括室内教学游戏、户外体育游戏、手指动作游戏、桌面益智游戏、建构创意游戏、音乐律动游戏、角色模拟游戏、情境表演游戏、亲子体验游戏、自主创新游戏等十类内容。

一学前英汉双语室内教学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室内教学游戏, 是指幼儿教师在小组或集体教学活动中,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为幼儿提供一种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教学环境, 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使幼儿在富有教学意义而且教学目标明确的游戏活动中得到训练或是有所发现, 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 使幼儿获得开心快乐的知识、能力及情感体验。

二学前英汉双语户外体育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户外体育游戏, 是指幼儿在户外通过爬、走、跑、跳、投、抛、钻、跨、拍球、攀登、搬运等基本活动技能及各项体育运动形式, 使幼儿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 各器官、系统和肌肉群得到适当运动的游戏形式, 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也可以全面发展幼儿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 健全体魄, 对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前英汉双语手指动作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手指动作游戏, 是指幼儿利用小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 通过手部小肌肉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 充分调动了幼儿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形式活泼轻松, 内容生动具体, 可以边表演边吟唱, 具有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 深受幼儿的喜爱, 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学前英汉双语桌面益智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桌面益智游戏, 是指幼儿对教师所投放的玩具材料在桌面上进行的独立或合作观察、阅读、操作、摆弄、探究、拼插、思考、竞赛、嬉戏、娱乐等游戏形式, 以满足幼儿自我挑战、获得成功需要的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独立能力、有意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规则意识和社会竞争力, 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益智意义。学前英汉双语桌面益智游戏充分运用手、眼、脑去感知各种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 从而形成新的认识。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动手、动脑, 主动、积极地获取有益经验, 从而促进幼儿思维力、创造力和智力的发展。

五学前英汉双语建构创意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建构创意游戏, 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投放丰富多彩的建构材料, 以供幼儿创意游戏使用。教师投放时应注意材料的数量与品种、材料的质量与安全、空间与布局、使用时间与频率、玩具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材料的玩法等。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逐步识别各种材料, 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性能。逐步教授幼儿掌握基本的建构技能, 如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黏合等。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设计构思的能力, 通过采用示范、讲解的方法, 引导幼儿由模仿练习逐步过渡到独立建造物体, 再通过观察、启发、提示以及想象的方法, 指导幼儿再现观察得到的印象、设计创造出新的建筑形象。

六学前英汉双语音乐律动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音乐律动游戏, 是指通过游戏化、节奏化、律动化、舞蹈化的方式说唱英汉双语歌曲, 配合、辅助教学, 带给幼儿一种轻松、愉悦、开心的情感体验。学前英汉双语音乐律动游戏有对歌游戏、赛歌游戏、歌曲接龙游戏、夺标唱歌游戏、情境表演游戏、节奏游戏、舞蹈游戏等种类。

七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 是指幼儿通过想象, 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 再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初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提升人际智能。在角色模拟游戏中, 幼儿的行为要与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相吻合, 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 从角色的角度看待问题, 为了使角色模拟游戏成功地继续下去, 还需学会共同拟定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 彼此间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 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代表性动作, 游戏中常常要改变计划, 这就需要共同合作,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更好地进要求, 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 以符合游戏规则。

八学前英汉双语情境表演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情境表演游戏, 是指幼儿根据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 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扮演角色, 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而进行的游戏, 具有艺术性、结构性、规则性、游戏性和表演性等特点, 是促进幼儿语言、想象力、心理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可以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模仿作品中人们的思想、对话和动作, 养成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游戏的生成包括幼儿自主生成的表演游戏和在教师引导下生成的表演游戏两种。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 需遵循“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按照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 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游戏性”体验。教师应努力成为幼儿游戏的良好组织者和辅助者,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 鼓励其积极探索。

九学前英汉双语亲子体验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亲子体验游戏, 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自然而然的、平等的一种令人愉悦的游戏活动, 孩子在游戏中可以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家长也能够感受到亲子交流的幸福。亲子体验游戏有益于密切亲子关系, 能够启发幼儿智能的发展, 积累感觉印象, 发展认知能力, 体验交往关系, 完善个性, 发展社会性, 开发幼儿的无限潜能, 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学前英汉双语亲子体验游戏的设计原则包括适宜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五种。学前英汉双语亲子体验游戏要教养融合;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让他们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实现大脑与环境有效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 以达到“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的目的, 让环境、教育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十学前英汉双语自主创新游戏

学前英汉双语自主创新游戏, 是指教师或幼儿在传统游戏玩法的基础上, 通过开动脑筋、创想思维、自主探究、小组讨论、集思广益等方式, 探索出游戏的更多全新玩法。学前英汉双语自主创新游戏创编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三种。学前英汉双语自主创新游戏创编的方法有变换游戏玩法、替换童谣、变换游戏场地、变更游戏规则、改变投放材料和玩具等方法。

上述学前英汉双语游戏的研究和实践, 一定会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智力、空间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双语研究 篇2

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双语教学的内涵、形式、课程设计,以及双语教学的利弊。据现状在当前师资、教材、教学大纲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双语教学是不现实的。关键词 幼儿 双语教学 利弊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 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中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但实施双语教学既有利也有弊,权衡利弊,文章认为实施双语教学利大于弊。应该鼓励有实力的学校大胆进行实验,但不宜全面推广。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其目的大都是使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能更好地体现其多元化的共融性。在欧洲,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繁荣经济,形成合力。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因此,目前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的内涵也应属这一范畴。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本华给双语教学下的定义为: 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运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它学科知识的教学, 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1] 二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和课程设计

1.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中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2.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1)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2)科目的选择。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以及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在目前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作为切人点,因为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或一定的基础,所以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天津职业大学宾馆专业的BTEC课程中开设的《营养与饮食》(Nutrintion and Di et),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对蛋白质、指肪、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初步的了解,这样采用双语教学时,学生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角色,理解授课内容。而同时开设的《管理原理》,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即使用中文讲解也不是很容易掌握,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时,学生普遍感觉皎吃力。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否则,学生以不很熟练的语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了教学初衷。

(3)采用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n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过程都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子过程:施教过程强调教师和知识的关系;培养过程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在高职的双语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过程就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诸如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随着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学生从最初的局促不安羞于张口,到后来的踊跃参加,积极发言,他们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模式。

此外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必须明确双语教学不是单纯地学外语,而是用外语学,学生应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切忌将双语课变为普通英语课的翻版。

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笔者仅将天津职业大学双语教学中应用的考核方法简介如下: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而采用综合几次课业成绩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课业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课后作业。首先它需要学生以英文形式来完成,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其次,课业的内容要注重实际操作性,即学生在运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社会调查、查询资料、观察研究、实际操作等方法获取课业中所需要的部分资料,通过完成课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获取信息等的能力。应注意的是在向学生布置课业之前,’教师必须仔细设计课业,要明确该课业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学生应从哪几部分来展示该达到的知识点以及课业等级标准,并向学生讲述清楚。一门课程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多少,设计3—4个课业,学期末,依据课业的综合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4)正确处理好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双语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科内容所使用的第二语言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第二语言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第二语言中的修辞语言讲解学科内容,注意扩大学生第二语言的词汇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课内时间全部用英语进行教学在高职院校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过母语的配合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因此,第一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始终不容忽视。首先,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其次,第一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三是第一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高级语言能力”;四是第一语言能够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供安全感。由于任课教师懂得学生的第一语言,减少了他们害怕因为听不懂第二语言授课而产生的种种顾虑,从心理上保证学生学好第二语言。但教师尽量将第一语言的运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避免学生对第一语言产生依赖心理。

(5)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学参考用书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往往高职院校各专业中文参考资源较丰富,但外文专业参考资料却极为匮乏,造成教师备课时要将中文资料译成外语,再用外语授课,学生课余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原文资料,课上和课下脱节,从而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三、双语教学分析

目前对双语教学的宣传很多,大都强调、宣传双语教学的优点,主要论点包括:

(一)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迫切需要大量精通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作为一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手段,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例如,“用英语教学能使我们更好地检索、利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文献。因为从20世纪中后期以后高水平科技文献绝大多数都是英文的,发表论文和专著、国际会议一般使用的也是英文。用英语掌握科学与技术能使中国学生更为自信地走向世界,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从而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轻松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二)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份生存的手段,多了一份了解外部先进世界的途径,多一份机会“如果我们的教师只会用汉语教学,所有的课程都是汉语讲的,既不利于外国学生到中国来留学,也降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三)学习、掌握、精通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能够多一种思维方式,学会从多种角度,从不同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提升我们的竞争能力。

反对者认为中国是个单语制国家, 不具备实行双语教学的条件。马庆株先生(2005: 24)坚决反对实行英汉双语教学, 认为“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2]。具体表现在英汉双语教学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为两者都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普通话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

包天仁教授认为双语教学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几个原因是: 1.中国是非移民国家, 不具备人文环境;2.缺乏理论依据;3.很多学校缺乏得力的措施, 如教学大纲、授课标准、有效而具体的班级组织形式等;4.英汉两个语系相差太大;5.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 缺乏社会和家庭的语言环境;6.双语师资严重不足;7.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双语教学缺乏有效衔接;8.双语教材匮乏;9.课时量无法保证[3]。孙秀艳, 盖绍普[4] 认为双语教学的弊端有如下几点: 1.双语教学违反《高等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 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等法律;2.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人才智力的巨大浪费;4.用外语教学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混乱;5.不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使崇洋媚外的心理滋长;6.迎合了英语霸权的诉求。

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的历史并不长, 目前确实缺乏国家教育法规的支持。但是纵观国外双语教学的历程, 我们发现双语教学兴起之初无一不是各团体或地方政府的自发行为。各级各类学校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试验, 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才逐步得到国家的承认, 上升为国家政策.四、建议和结束语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双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过于夸大。双语教学牵涉的方面众多,成本、需求、资源、以及长期影响。考虑到这方方面面的因素,在目前以及可以预期的将来,在我国不适合大面积地推广双语教学,也不应过分宣传。如果要开展的话,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议以选修课的形式、在较小的范围内尝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建议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校方可考虑给予一定的资助。

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坚持汉语教学,同时大力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宜过于强调。同时还应避免流于形式,不应将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混淆起来。

五参考文献

[ 1] 康立新.从中加两国比较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 的不可行性[ 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3): 98-100.[ 2] 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 矛盾[ J].北华大学(社科版), 2005(3): 24 – 27.[ 3] 丁丽红, 焦瑶光.双语教学利弊谈[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3): 44-46

对双语训练的研究调查 篇3

【关键词】双语训练 双语教学 语言能力

一、什么是双语训练

双语指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毫无疑问,我们所讲的“双语”是指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双语训练就是让学生课前同时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来锻炼展示自己风采。内容范围广泛,可以是一篇美文,一首诗,一部情景剧,谜语等等。

二、双语训练现状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我们急需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种能让学生直接进入外语情境,能用外语思考和交流的外语教学模式。就这样,双语教学应运而生。放眼世界,已有很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少让学生说话,自由表达自己观点。除了上课提问,我们似乎是在培养一代“失语症”的学生。以我本科学校为例,师范院校的学生本就应当是以能讲能说,观点鲜明,口齿伶俐为特色。但一些学生走上讲台时候矫揉造作,紧张的说不出话来,或者讲话的水平不高,讲的内容比较肤浅。因此需要一种途径,能切实提高我们南阳师院大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提高我们表达自己观点和专业知识的水平,将来无论登上教师讲台还是社会上其他工作岗位的舞台,都能自信应对。于是双语训练在我校应运而生,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通过院系、班级评比,双语训练工作取得巨大进步,成为我校的一大教学特色。

三、双语训练对语言能力提高的理论依据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外语教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主要是指母语和第二语言会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相似之处,它能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很快地习得二语,起到促进作用;但对于那些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不同之处,是负迁移在起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界过多关注负迁移,而忽视了正迁移,没有很好地考虑如何利用语言共性、怎样借助母语思维来促进来促进二语习得。通过双语训练,学生可以找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以促成正迁移的形成。而在学生由于母语习惯,错误地表达英语时,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和老师的帮助下,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并通过不断的双语练习,更好地转换自己的思维,深入了解英语文化,提高语言的敏感度与辨识度,进而提高自己语言能力。

四、我校双语训练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1.我校双语训练现状。为了查明我校学生双语训练现状,我们对英语专业大三的四个班级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在第一个问题中,58%的学生选择中英结合的授课方式更利于英语学习。单纯的用汉语教授英语的方式遭到几乎所有学生的摒弃,而全英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也不太现实。60%的同学认为双语训练有助于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30%持否认态度。这说明总体来说,双语训练对学生语言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但也从侧面反应出双语训练并没有的到所有人的重视。另有65%的学生认为汉语基础对英语学习影响很大。这说明在双语训练中的确发生了母语的迁移。因此在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时,60%的学生选择先想好汉语,再翻译成英语,只有19%的学生能够直接用英语交流。这说明不管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只要学生在双语训练时,能够注意到汉英两种语言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对语言能力的提高都是有巨大帮助的。

2.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1)学生不感兴趣,参加积极性不高。双语训练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对于双语训练,有的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有效参加到互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对英语文化了解不够深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学习语言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而且要灵活运用其语法知识,最终使自己的二语更地道。(3)学校参与度不够。学校在起到了监管作用的同时,也应为双语训练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各年级积极组织双语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活动。加强校际交流,让学生与英语特色学校学生交流,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聘请外籍教师来校示范教学,通过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接触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

五、对双语教学启示

如今,双语教学主要在我国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方开展的较多,而其他许多小城市缺乏双语教学的条件和师资。双语训练作为双语教学的一种补充可以在各地高校广泛开展,也能延伸到中小学。只要学校科学管理,教师引导得当,双语训练定能成为学生提高双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结语

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双语训练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重大作用,同时也看到双语训练在我校的实施仍有一定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双语训练作为双语教学的一种补充,具具广泛性、更易开展的特点,相信双语训练定能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曹琰郜,丽炜等.双语训练对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调查[J].科技视界,2014(32).

[2]齐晶瑶,王文利.关于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03).

地理双语教学的研究 篇4

首先是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 达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地理课程的最主要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科思维的方式与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与水平是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包括:一方面是英语词汇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和一些专业词汇。所谓基本的英语词汇是指出现频率较高, 学生在学习中常用的词汇, 如factor (因素) 、natural (自然) 、man-made (人为) 、attract (吸引、引起) 、lack (缺乏、缺少) 等。专业词汇是指地理学科的英文专业名词, 如celestial bodies (天体) 、the solar system (太阳系) 、solar constant (太阳常数) 、Tropic of Cancer (北回归线) 、Tropic of Capricorn (南回归线) 、the equator (赤道) 、latitude (纬度) 、longitude (经度) 等。另一方面是口语交流目标。学生能通过课堂活动用英语完成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用英语就地理学科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能独立完成地理学科的英语试卷等。如结合必修3 中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所学地理知识, 学生应该能够回答: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有哪些?

Benefits of trees

Trees are beneficial in many aspects. First of all, trees help to conserve water, prevent soil erosion and guard against sandstorms. For example, when it rains heavily, mountain mud will often rush down in torrents, which leads to dashing against the houses and causing death . If there are trees on the mountains, this might not happen, for trees can prevent soil from being washed away by floods. second, Sand from the north is driven straight and blown aroun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it’s sandstorm. If there are trees, they may stop the sand from invading.

Subsequently, trees can purify the air. Air pollution is rather serious, especially in urban areas, as a result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ars appearance .Trees supply people with fresh air, by taking in carbon dioxide and giving out oxygen, which make people healthier .Besides, trees can also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Now that trees have the functions of protecting, purifying and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and so on. from now on, man should and must plant more and preserve more instead of felling them.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地理双语教学就是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 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工具, 学生通过英语来学习地理, 从而既掌握了地理知识, 又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地理双语教学中, 英语只是一种手段, 掌握地理知识才是目的。所以, 双语内容必须是能够形成地理技能和地域分析能力等能力的地理知识。

目前双语教学, 特别是地理双语教学, 仍处在探索实验阶段, 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套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地理英文教材。由于没有现成的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内容必须由任课老师选择改编。教师在教材的处理方面着手: (1)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依据, 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高中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 结合国外原版教材、网络上相关英文材料进行改写和编辑, 印发成可供学生使用的双语地理材料。 (2) 借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原版英语课文, 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有Earthquake、Wildlife protection、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等。 (3) 鼓励学生尝试上网阅读国外的地理杂志, 例如《美国国家地理》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手头上都有的《英语学习报》《英语辅导报》《学英语》等报刊上刊登的有关地理的素材。 (4) 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制作成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双语教学课件。为避免使地理课变成英语词汇学习课, 教师要选择英语地理专业词汇较少的内容进行双语教学, 否则专业词汇太多, 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施

首先, 理论联系实际。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思考和活动内容, 巧妙设计好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都非常重要。比如, 在讲授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节中的“5·12”汶川地震时, 可以先以最新的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例如下。

教师:“我们都知道2008 年5 月12 日下午位于我国西部山区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 级地震。同学们思考我国地震灾害的多发区在哪里?四川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四川地震发生的相关视频与图片) 由此导入新课。 (As we all know, on the afternoon of May 12, 2008,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8.0 on the Richter scale hit Sichuan Province, a mountainous region in Western China. Which has bring about serious damages of people’s economic and metal. Do you know why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 ? And where does earthquake happens frequently in China? )

其次, 地理双语教学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动态效果, 这样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节省教师写板书的时间, 特别是自然现象用多媒体显示并配上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可以一目了然。同时, 英文板书和动画也适当降低单凭英语讲授的难度。如在关于主要自然灾害的新课讲授开始时, 用多媒体播放教材中列举的4 大类共11 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或图片, 同时以英文注释对应灾害名称, 包括typhoon, drought, cold-air outbreak, earthquake, landslide, mud-rock flow, flood, windstorm tide, plant disease, pest-outbreak, rat-outbreak。全部放映结束后, 投影展示下列问题:

1. A strong tropical storm, and usually occur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2. Occurs whe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water supplies are below normal.

3. A wave of freezing cold air

4. A sudden tremor or movement of the earth’s crust, which originates at or below the surface.

5. In the surface pitch the massive earth stone whole glides down, and the gases escape in a violent explosion.

6. It is attributed to human beings’ severe deforestation, reclamation of land and destruction of forests . when it rains heavily, mountain mud will rush down in torrents.

7. A lot of water in an area which is usually dry.

8.The phenomenon of the sea level exceptionally elevates because of strong atmosphere disturbance.

四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和探究

对每一种自然灾害的具体学习内容, 如成因和分布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式来完成。首先, 可由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灾害, 如对地震进行分析, 剩下的10 个让学生分析。然后, 把全班同学分成4 组, 每组学生分别负责找出并总结归纳一类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分布, 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用英语描述本组的研究结果。同时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 看哪个组完成得最好 (标准是口语流利、无语法错误、用词准确、发音清晰等) , 教师给各组评分。教师在学生表达与展示后, 对学生的表达错误进行纠正和评定。这样的活动,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示和提高英语水平。最后教师将各组的活动结论进行整理并与学生共同填充完成下面的表格。

新课内容结束后, 教师可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设置一些练习题 (Follow-up activities) 。适宜的练习可降低学生接受英语授课的难度, 同时深化英语知识在其他科目的使用, 实现了通过教学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为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地理双语课中还可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 进行各种地理实验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某种地理现象, 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存在的问题

1.没有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困难

目前, 几乎没有专门的地理双语教材, 有关地理双语教学的资源也较少。教师只能通过英语词典、地理专业英语书、国外地理教育网站等查阅有关的资料进行双语教学。

2.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 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有限

现在的教师多数都有扎实的专业学科功底, 但缺少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多数地理教师不能全面驾驭英语。绝大部分地理专业出身的青年地理教师, 英语的读、说、写能力未能达到英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而获得专业和外语双学位的教师也是甚少。因此, 就教师本身条件来说, 要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开展双语教学还比较困难。

3.学生英语基础差, 地理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长期以来英语教育只重视教材、教法, 而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只是“无声英语”。另外, 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 而且初中阶段储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很有限。

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 对于地理双语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目前笔者尚处于探索阶段。真诚地希望更多同仁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 让大家共同来探讨地理双语课的教学方法, 通过双语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 也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 实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践, 1998 (1)

[2]邵喜珍.“双语教学”的尝试[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王嘉毅、许洁英.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双语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 1999 (3)

双语教学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篇5

【摘 要】 本文对我国成果较突出的双语教学模式浸润式和递进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和国外先进国家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双语 教学模式 比较研究

Abstract : The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ode.为了适应经济国际化进程,我国急需中西文化兼融的中英双语人才。然而双语教学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还急需解决。教学模式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具有可操作性和有序性等特点。成功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双语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

1.国外双语教学模式

在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方面,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美国等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后来,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等许多国家借鉴上述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众多双语教学模式。

1.1国外典型双语教学模式

从语言观角度看,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可分为三类

1.1.1沉浸式

所谓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用目标语作为双语教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强势双语教学模式。两种语言的地位被学校认为是平等的,教育目的在于保持和提高学生的两种语言水平,最终培养双元文化理解的双语人才。

1.1.2过渡式

所谓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非语言学科的学习中,首先以学生的母语为教学媒介语,然后逐步过渡到全部以目标语为教学媒介语,最后使语言少数民族学生融入主流班级就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两种语言的地位是不等的,目标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的母语往往受到歧视,教学的最终语言目标是使用单语――目标语。其教育宗旨一是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主流教育,二是通过语言的同化进而同化语言少数民族学生群体。

1.1.3保持式

所谓保持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多数民族语言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语言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母语接受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即可以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教学,也可以使用母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是一种强式双语教学模式,对象是语言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目的是既保留传统文化,又使学生能够融入主流社会,培养双语双元文化的人才。

1.2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特色

通过对以上国外典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分析,可见当今国外双语教学模式呈现如下特点:

1.2.1百家争鸣

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国情、教育目的、教育对象、语言环境等差异提出了众多双语教学模式。每种双语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都是本国或本地区双语教学实际的体现。

1.2.2开展深入

每种教学模式有都比较具体的操作程序,易于掌握,都经历过本国双语教学实践的多年验证,与本国的国情与双语教学实际相适应,因而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各国一般都会对已经构建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不同程度的改进、创新与完善。

1.3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直接应用于我国的不足

我国的双语教学在实施背景、培养目标、教学条件等诸方面与国外有很大不同。

1.3.1与我国的双语教育目的不相适应

许多西方国家的双语教学模式是以维护国家统一和同化移民为目的,因此所执行的是缩减式双语教学,其最终阶段是要完全使用单语――多数民族语言。我国的双语教学是添加式双语教学,是要达到两种语言运用能力的共同提高,以培养国际型双语人才,因此有悖于我国的双语教育目的。即便是同属于添加式的保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保留自己民族语言、民族文化与民族尊严,也与我国的双语教学目的大相径庭。

1.3.2与我国的语言环境不相适应

包括本文所述三种模式在内的国外多数双语教学模式都是基于优良的双语社会背景。语言是在不断地运用与练习中才能逐步习得与巩固的。学生在社会、家庭中的双语学习是其课堂双语学习的重要延伸。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它与属于日耳曼语系的英语有着很大差别。

1.3.3与我国的双语师资力量不相适应

在双语的社会背景下,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拥有大量精通两种甚至多种语言的优秀双语师资,他们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不亚于母语。然而我国极其缺乏高水平的双语师资。导致我国的双语教学尚不具备高比重使用英语的条件,而只能是创造条件,渐进发展。

2.国内双语教学模式

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鉴国外经验,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之路,提出了多种本土化的双语教学模式。

国内典型双语教学模式

在国内双语教学模式之中,浸润式和递进式是成果较为突出的两个成功范例。

2.1.浸润式

青岛市四方实验小学等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了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实验。该模式把“适时引入、循序渐进、创设情境、协调发展”作为四大教学原则:(1)适时引入――模式的输入变量。他们把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和强化英语教学作为实施该模式的前提条件。据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实施双语教学只要条件具备越早越好。(2)循序渐进――模式的过程变量。实施浸润式双语教学需要经历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3)创设情境――模式的情境变量。调动师生的力量共同创造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等双语情境。(4)协调发展―模式的输出变量。以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双语人才为目标,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到学科教学、学段教学和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发展。

2.2渐进式

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创立了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他们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双语教学分为渗透、整合、思维三个阶段:(1)渗透阶段――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该阶段以母语为主,适当渗透英语,一般用于双语教学的初期。在该阶段的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知识用汉语分析,非难点处用英语分析,用英语板书,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师生用英语回答。(2)整合阶段――双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在该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汉语和英语交替使用,不分主次,互为主体。一般用于双语教学的中期。(3)思维阶段――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该阶段学生逐步用英语进行思维,用英语解答问题。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

浸润式与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两个成功案例,它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双语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以二者为代表的我国双语教学模式研究还仅仅处于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 植物造景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并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育作为重要项目内容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指明我国高等教育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路。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要求,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将《植物造景》课程设为双语课程。但是,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双语教学理论有待完善,同时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手段。

1.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穿插式双语教学”,即有意识地把第二语言(如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并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层次为“完全式双语教学”,即熟练运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并且外语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以上[1]。按照外语使用程度由高到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沉浸型”、“维持型”、“过渡型”等双语教学模式[2-3]。

1.1“沉浸型”双语教学

所谓“沉浸型”双语教学指完全用外语(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的全部或部分时间内,被完全“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面对学生不仅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教授部分学科课程。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

1.2“维持型”双语教学

该模式适用的前提是目标群体已具备较强的目标语能力,目标语环境也较好,但从保护本民族语言和文化角度考虑,平衡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学科语言,学生能同时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

1.3“过渡式”双语教学

该模式适用于缺乏目标语环境,目标人群的语言能力以母语为主,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逐步加强弱势语言。因此,教学模式是借助母语作为理解和交流的工具,同时尽可能扩大与目标语的接触时空范围,提高学生目标语能力。

综上所述,鉴于衡水学院的客观条件和园林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笔者认为《植物造景》适宜从过渡型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向维持型过渡。早期阶段要求不能太高,可以从列举专业词汇、使用英文教材及用汉语讲解等步骤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可定位在平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上。

2.双语教学方法

按教学方式分,双语教学可分为单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tional Mode)和多边式(Multilateral Mode)三种[4]。

2.1单向式教学方法

单向式也称灌输式,指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向学生灌输信息,并与我国外语教育会听不会说的特点相吻合,对学生而言可能更乐意接受,但同时由于缺乏及时沟通,默许甚或助长部分同学的学习惰性,造成对该课程失去兴趣。

2.2交互式教学方法

交互式又称对话式,指教师用两种语言讲授,并适时地提问,要求学生同样用两种语言回答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会影响课堂讲授信息量,但由于能达到师生教与学同步,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多边式教学方法

多边式亦称讨论式,指在案例讨论时允许学生自愿发言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不善言谈的内向型学生来说,有充足的发言准备时间,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的双语课程《植物造景》在第五学期开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单向式教学方法为基础,穿插交互式和多边式教学。在每次课的前半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辅以提问,使学生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完整的理解;后半段则边讨论、边总结,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用英文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和表达,掌握课程的内涵。

3.《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现状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在2012培养方案中将《植物造景》课程设为双语课程,但该课程的讲授尚未达到双语课程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植物造景》双语课程师资缺乏

目前园林专业教师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但都没有一年以上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而且外语能力并不全面,虽然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听力、写作能力欠缺。讲授双语课程的教师,其用英语授课的语言环境要求教师的语言能力以外籍教师为参照,且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在这一双重要求下,现阶段能够胜任全英语教学的教师仍属于稀缺资源。

3.2《植物造景》双语课程教材选用困难

教材是实施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要素,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尤其重要。按照教学要求,双语教学应当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但由于学生自身外语水平较低,面对原版教材通常望而生畏。对于我校学生来说,采用根据学生情况编写的中英对照、难度适中的双语教材,尤其是改编的原版教材的缩写本,既可以保证原汁原味的外语,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强化教学效果,但是目前该类改编教材缺乏。

3.3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入学时外语成绩的差异,并且入学后部分同学在外语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因此到大学三年级时学生的外语水平出现很大差异,很多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感到跟不上教学进度,部分学生听不懂外语也无法理解专业知识,在专业课中实施双语教学时,使用过多的外语会造成大部分学生无法听懂,从而影响专业课学习效果。

4.《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应对策略

4.1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

针对园林专业师资现状,扩充双语教师这一资源的途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获得博士以上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二是为现有师资提供不间断的英语培训。由于学校的地域发展及收入水平,引进海外人才目前难以实现;通过不间断的培训达到近似外籍教师的语言水平显然需要相当漫长的学习过程。

4.2选编合适的双语教材

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外原版教材、改编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原版教材信息量大,数据翔实,图表案例丰富,但是,其内容与教学大纲不匹配,而且价格昂贵,从根本上限制双语教材的选择。目前关于《植物造景》双语课程的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尚属空白。改编教材是一种过渡形式,其特点是既能保证语言上的原汁原味,又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调整。改编国外原版教材至少目前是可取的。

4.3以试点班形式进行小班双语教学

为了让双语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我们可开设双语试点班,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从中选拔比较优秀且愿意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并采取小班教学;对其他学生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通过小班教学,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语言输入。

5.结语

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针对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在《植物造景》双语课程的师资培养、教材选编及试点小班教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教学尝试,希望对探索适合我国园林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为园林专业的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春茂,巫跃凤,刘玉,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进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5):70-76.

[2]董宇欣.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专刊,2007:30-31.

[3]安然.双语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4.

[4]张长春,程伍群,张红敏,等.中英文双语教学方法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4):10-11.

双语研究 篇7

关键词:英语入学成绩,双语学习,相关性

一、目前的研究情况

目前开设双语课程的大学越来越多, 但对于对双语课教学和学习的研究却不是很多。查阅CNKI可看到从2000年3月到2010年1月的数据库, 有关大学双语课的研究论文不过百篇, 其中调查研究类的更是少见。此篇文章就是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实证研究。

二、研究过程

兰州城市学院开设双语课的院系共有城市经济与旅游学院、传媒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培黎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共五个学院的七个一年级班级。为了做这次调查研究, 作者给每个班级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 共发放140份。回收检查后, 发现有23份问卷因为未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或者只是部分完成了问卷而被作废。本次调查有效问卷共117份。作者选取我校两个专业学生, 即化学专业学生和焊接专业学生为对象做了对比研究。化学专业学生入学成绩明显高于焊接专业学生。对这两个专业的对比研究具有代表性。

本文中的所有数据都是用SPSS13.0版本得出的。根据SPSS频度和相关性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三、研究结果

1、焊接专业学生共选取32名学生, 化学专业选取19名学生。

统计发现焊接专业学生最高分为121分, 最低分为72分, 平均分为92.21分。化学专业最高分为120分, 最低分为102分。平均成绩为110.05分。可以看出化学专业学生入学比焊接专业学生高17.84。

2、针对Q3“《综合英语》周六的课时多”, 两个专业回答情况如下:

59.4%的焊接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21.9%和18.8%。

42.1%的化学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36.8%和26.1%

可以看出, 有更多的入学成绩较低的焊接专业学生认为《综合英语》周六的课时多。

3、针对Q19“最难的课程是《综合英语》”, 两个专业回答情况如下:

65.6%的焊接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31.3%和3.1%。

31.6%的化学专业学生表示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63.2%和5.3%

对比发现, 认为最难的课程是《综合英语》的焊接专业学生是化学专业学生的2倍多, 即, 入学英语成绩越差, 越认为《综合英语》课程难。

4、针对Q20, “最难的课程是《英语听说》”, 两个专业回答情况如下:

87.5%的焊接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有12.5%.

57.9%的化学专业学生表示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36.8%和5.3%。

针对《英语听说》课程, 也有更多的入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认为它难。

5、针对Q21“最难的课程是双语讲授的专业课”, 两个专业回答情况如下:

84.4%的焊接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有31.3%和15.6%。

57.9%的化学专业学生表示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36.8%和5.3%。结果和针对Q20的结果完全一样。

6、针对Q24“您的学习压力大”, 两个专业回答情况如下:

93.8%的焊接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3.1%和3.1%。

89.5%的化学专业学生表示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有10.5%。

对比发现, 无论是入学英语成绩较好的化学专业学生还是入学英语成绩较差的焊接专业学生, 有九成左右都认为在双语班学习压力大。

7、针对Q26“在双语班学习, 是值得的”, 两个专业回答情况如下:

90.6%的焊接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6.3%和3.1%。

94.7%的化学专业学生表示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有5.3%。

可以看出, 九成左右的两个专业的学生认为尽管有困难, 但是在双语班学习是值得的。

8、针对Q30“在双语班学习对您过四六级考试有帮助”, 两个专业回答情况如下:

56.3%的焊接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21.9%和21.9%。

73.7%的化学专业学生表示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21.1%和5.3%。

可以看出, 认为在双语班学习, 有助于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化学专业学生比焊接专业学生多17.4。

9、针对Q31“在双语班学习, 会妨碍您毕业”, 两个专业回答情况如下:

53.1%的焊接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有46.9%。

57.9%的化学专业学生表示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36.8%和5.3%。

对比发现, 因为相对于普通班, 双语班课程更有挑战性, 所以两个专业有几乎同样多的学生认为在双语班学习会妨碍他们毕业。

10、针对Q32“在双语班学习, 以后找工作更有优势”, 两个专业回答情况如下:

28.1%的焊接专业学生表示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分别有34.4%和37.5%。

89.5%的化学专业学生表示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表示不同意有10.5%。

对比发现, 近九成化学专业的学生对于从双语班毕业后找到工作有信心, 而只有28.1%的焊接专业学生认为在双语班的学习会给以后找工作加分。

参考文献

[1]朱乐奇:《北航专业英语课和双语课的调查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年2月。

中医术语双语词典对比研究 篇8

1中医术语在英译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翻译是人类交流过程中最复杂的事情之一, 中医英译因为涉及语言国情方面的知识更显复杂。郭建中引用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观点, 各种语言具有同等的表达力, 同时他也承认语言存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 不同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比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难得多[1]。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之间的符号转换涉及更多的是文化差异问题。在对中医文献英译的过程中, 中医术语英译一直是关键性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 1) 由于古汉语的语义、语法体系不同于现代汉语, 翻译过程中经过两次语码转化, 信息的缺失和遗漏是不可避免的; ( 2) 译者主体性的差异和背景不同, 翻译时必然会按照个人理解来翻译, 所以对某些术语的理解往往会存在差异; ( 3) 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不同,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经脉等为基础, 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剖学、组织细胞学等为基础。前者是从整体的角度阐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进而确定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后者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创建并推动医学发展。所以,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于某些脏器的功能或疾病的名称涵盖范围不同, 这为翻译带来一定难度。

正因为如此, 中医英译一直以来可谓“百花齐放, 各家学说”。有译者曾提倡借用现代医学词汇来翻译中医名词术语, 甚或建议采用拉丁词缀仿造像“acupoint”这样的英译词汇, 其理由是强调译语应具科学性; 也有译者提出采用直译加音译的方法来忠实地反映中医术语概念和特殊性; 还有一些译者采取编译的方法, 对中医核心词汇进行翻译, 仅以 《内经》为例, 笔者手头现有的英译版本达十余种, 其中全译本就有两个版本, 节译和编译版本则更多。

2两套标准化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译文不一致问题

根据译文特点, 主要有以《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 以下简称为《标准》) ( 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为代表的规定性词典及《实用英文中医词典》 ( 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为代表的描写性词典。

两套方案是不同组织、不同地区中医专业人员针对各自使用范围研究的成果, 《标准》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合作的成果, 向其各国会员组织 ( 55个国家及地区的174个成员组织) 推荐使用,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 ( 以下简称《国际标准》) 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组织8个成员国的22位专家审议, 主要应用对象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具有传统医学的国家。两套标准化方案均以常用术语为收录词汇原则, 且根据专业对术语进行分类, 收词量都在4000左右, 均坚持“对应性”这一翻译原则, 《标准》尤其提到“同一性”原则, 翻译方法都以直译为主, 肯定了用现代医学术语翻译的必要性。具体异同以几个中医术语译文为例, 参见表1。

从译文接受者的角度来看, 其中的“任脉”, 《标准》英译成“conception vessel”, 是明显的误译。“任”是“指导”或“委任”之意, 任脉的功能是统摄阴脉, 译作“directing vessel”, 会更达意贴切。就原语读者而言, “脉”译为“vessel” ( 血管) , 又是误译, 应该改译为“channel或meridian”较为合适。“冲脉”的翻译从当初的chongmai到后来的Flush Vesse l ( FV) , 最后才有了“Throughfare Veseel ( TV) ”的英译形式。仅就上文列举的术语, 两套方案中至少有三个的译文是不同的, 所以, 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标准化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订、更正的过程, 5 ~ 10年修订一次会更合理。

最初, 笔者与许多同行一样, 在对中医一知半解时, 也将该标准化方案捧为至宝, 翻译查阅时不假思索进行引用。经过多年对中医知识的深入接触后, 特别在反复研读《内经》 后, 深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尤其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古汉语, 集哲学、美学、语义学为一体, 中医术语英译几乎无法用规定性翻译方法来表达其中丰富的内涵。笔者认为, 推向世界的中医药和传统中医应加以区别对待。中医走向世界, 目的是与现代医学结合, 推广其毒副作用小、疗效优和独特医学知识。因此, 侧重医理方面的文献可以按照标准化方案来翻译。中医经典文献的翻译, 要有所保留, 以彰显民族的文化特色, 如文学性较强的《黄帝内经》在翻译时就不能完全根据《标准》进行翻译。

目前中医药翻译界之所以各行其是, 相关词典书的编纂标准不统一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要使国内的中医药名词术语的翻译日趋完善统一, 同时又能被译文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笔者认为出版一部内容全面、译文统一、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中医药名词术语双语词典, 是最好的捷径。

3中医术语双语词典在中医英译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

3. 1中医双语词典推动了中医英译事业的发展

一般而言, 当知识体系由某一语言系统传至另一语言系统时, 双语词典可发挥多样性功能, 正值传播初期传入方的对应词汇尚待确立时, 双语词典就是一套由翻译人员向本学术领域提供的一系列可供领域范围内所有成员使用的译入语词汇[2]。中医药走向世界推动了中医对外交流和翻译活动的蓬勃发展, 各种形式的翻译活动又催生了中医药术语双 ( 多) 语词典纷纷问世。这些中医药术语双 ( 多) 语词典的大量出版又为翻译活动提供了得力的工具, 有助于翻译活动的进一步广泛开展[3]。狭义而言, 双语词典等同于翻译词典, 专供翻译人员使用。目前, 中医专科词典种类繁多, 相应的各科中医双语词典也应运而生, 如《汉英双解针灸大辞典》 《汉英中医药大辞典》等, 不胜枚举。

3. 2现行中医双语词典在使用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

就词典的宏观结构而言, 各词典收词原则基本是按照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和临床诊治等用途收录,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名词术语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哲学概念特点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特有的生理学的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与精气神、极具中医特色的经络腧穴和中医病理学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就词典的微观结构而言, 各词典区别主要体现在收词量、检索方法及释义等方面, 而释义原则的差异是造成术语英译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 中医药双语词典与一般专科双语词典的编纂又有所不同, 许多中医术语在英语中并无固定指称, 因而一个术语, 有的双语中医药词典少则给出一个释义, 多则二十多个释义。个别词典中, 古代中医用语与现代用语未作区分, 检索方法各异, 例如《实用汉英中医词典》 ( 张奇文,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按照汉字笔画检索, 《简明汉英黄帝内经词典》 ( 李照国,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采取拼音检索, 《新编汉英中医药分类词典》 ( 谢竹藩, 外文出版社, 2002) 则按照中医术语分类进行检索。重复性编纂越来越多, 耗时费力, 缺乏针对性。

现已面世的众多汉英中医药双语词典, 应用对象大多都是国内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和中医翻译工作者。那么, 对于不通汉语的外国中医爱好者来说, 通过一部实用的中医双语词典了解中医基本概念是其中一条途径。下面再以中医核心词汇“精”“气”“神”为例, 简要分析两部中医药双语词典对应的英译形式, 参见表2。

《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 ( 原一祥,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侧重规定性, 虽然对于“精、气、神”给出了一个义项, 但是在释文中解释了该词目的内涵意义。《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 ( 郑凤钦,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 直接给出几个义项, 让读者自己选择, 由此看来, 某些中医术语的释义无法遵从科学术语的“单义性”原则, 让词典使用者难以取舍。

中医双语词典是否需要释文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 ( 2002) 与《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 ( 1997) 以较为准确的释文, 揭示了中医术语的内涵。《中医汉英英汉大辞典》 ( 1994) 则只提供译文, 笔者认为, 词典有无译文视词典使用者而定, 释文详细的词典适用于中医初学者, 无释文词典适用于从事中医翻译的专业人员。有学者提出双语专科词典的释文应遵从针对性、实用性和相关性原则。笔者认为, 对于中医双语词典而言, 英汉和汉英词典最起码要做到有一定的对应性。

中医术语词目的确定应遵从什么样的原则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例如, “经脉者, 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 是《简明汉英黄帝内经词典》 ( 2011) 中的一个词条, 20个汉字, 但其所录入的最短的词目如“神”仅一个汉字。所以, 中医双语词典的词目的确立原则还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 最好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体系。

4结语

中医名词术语一旦标准化就会面临某些内涵意义的丧失, 因为标准化方案在强调对等的原则下只给出术语对应的英文释义。因此, 标准化方案适合中医专业人员, 如中医翻译者, 中医务工作者等。真正让中医走向世界, 为全世界普通大众所了解运用, 有必要发行一部通用汉英中医词典及与之对照的英汉中医词典, 这样, 中、西方在中医交流方面才会逐渐消除隔阂。正如洪梅博士引用Giovanni Maciocia的观点, 医务人员面对的重要问题不是如何传达中医语言, 而是如何介绍中医的临床经验。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应该注重术语内涵的解读, 避免围绕词本身争而论不休[4]。此外, 不能把标准化方案作为翻译所有中医文献的标准, 尤其是像 《黄帝内经》这样颇具文学色彩的典籍文献, 同一个术语的涵义差异较大, 不能全部按照一个标准进行翻译。通过对中医术语涵义的统一规范而精确具体的译文解释, 才能逐步使国外的读者逐步了解中医的真谛, 保持中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精炼、准确的释文也应成为中医双语词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部适用于中、西方的统一规范的中医双语词典势在必行, 其翻译不应以对等为主要原则, 如何在词典中准确表达术语的内涵意义并为读者所接受理解是词典编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词典编纂者与中医英译人员及中医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方能解决。本文对于中医双语词典的研究只是做了一个概述, 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期待专家学者能在该领域做进一步研究。

摘要:中医双语词典与中医英译是互补的, 互相促进的, 但是中医英译历来各行其是, 以至于必须要采取一套标准化方案来规定术语的英译。本文通过对两套标准化方案及两本汉英双语词典, 从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方案与中医双语词典的应用对象应根据原文风格区别对待, 同时有必要发行一套通用汉英中医词典及与之对照的英汉中医词典, 这样, 中、西方在中医交流方面才会逐渐消除隔阂。

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中医双语词典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2.

[2]魏迺杰, 冯晔.实用英文中医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

[3]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11, 27.

[4]洪梅.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72-73.

[5]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 26, 471

[6]世界卫生组织 (西太平洋地区)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13-32.

[7]原一祥.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58, 750, 1061.

[8]郑凤钦.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350, 505.

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 篇9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的重点

1.课程设置及实施标准的制定。将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来学, 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中国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出路之一是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早在1986年, 许国璋先生就主张英语教学在不同教育阶段应有所侧重:中学六年学习一般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大学前两年学习分科 (文理法) 英语, 大学后两年包括研究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双语课程就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 它的设置及其实施标准的制定对双语教学具有指引性意义, 而且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双语课程的设置及其实施标准的制定受制于学校目前的师资状况、学生群体状况以及课程设置现状等, 因此, 学校可根据自身状况设置适宜的双语课程并制定其标准, 但一定要针对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准入标准做好教师的双语教学实践培训。

2.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研究。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教育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资力量的贡献率, 我国双语教育的起步较晚, 这是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从开展的范围来讲, 中西部地区更是起步晚、起点低, 在各大院校还没有成体系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 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师数量短缺, 上岗教师教学水平不够理想的现状。首先在教师的培养机制上, 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高校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大部分师范类院校在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专业能力的塑造, 却不注重外语水平的提升和本专业外语的学习, 开展的课程也较为形式主义, 要从教师队伍的培养入手, 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外语考核和培训。二是在校任职教师的培训机制, 在校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把握很好, 但是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 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 对于这个现象, 学习可以采取岗位培训政策, 针对不同教师的课业实况进行本专业外语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建议给教师出国实训的机会, 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不足。其次, 从外校引进双师型教师, 甚至从国外引进双师型的专业人才, 都是解决教师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3.双语教材建设方案的研究。目前高校对双语教学普遍采用原本教材这是适合双语教学的目的的, 然而原版教材的选用也有一些问题。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 较厚的原版教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一个学期完成对其的教学工作的, 所以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进行取舍, 而对于不同语言难易程度的教材可以组织相关方面的语言专家进行认定。此外, 由于原版教材价格昂贵, 超出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 一般而言对教材的选择都是以影印版为主。教材的选择要体现出当地院校的特色来, 根据学校的不同教育目标来编订教材, 根据不同双语课程的难点来制定教材的研发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要体现一线教师的意志, 加入一线教师多年教学的经验, 同时要注意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 结构紧密。

4.双语教学辅助环境建设方案的研究。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 浸入式双语教学。作为起源于加拿大的一种教学形式, 浸入式教学法主张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 需要被“浸泡”在母语之外的语言环境中, 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 而不使用母语。 (2) 保持式双语教学, 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 使用本国/本族语言,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二种语言逐渐代替本族语言在部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 过渡式双语教学, 即学生进入学校后, 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 双语教学辅助环境可参考以上三种方式, 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因而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造更佳的视觉环境;创造更佳的听觉环境;创造学生参与课程的环境。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案的研究,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 (1) 学生主导型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建立英语思维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采用学生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 构建多维立体教学平台在教学手段方面, 应形成融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为一体的多维立体的教学平台。

6.考试考核改革方案的研究。人们对双语课实行闭卷还是开卷的看法不一, 鉴于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都是刚刚起步, 学生对双语课的接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可考虑半开半闭型考试, 制定合适的开闭卷比率, 开卷部分应该有更多的能够让学生发挥的主观题。

7.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方案的研究。双语教学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教学过程, 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语言环境和多学科配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有别于普通课程, 因此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主要从两方面来确立: (1) 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①教学设计, 即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的要求;②教学管理, 在组织管理上所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的英语表达和其他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生动,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③教学效果,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参与程度如何, 是否能够保障整体学生有参与意识。 (2) 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①对学生进行考核,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最能说明双语教学效果;②评教, 除了教师采取听课的形式对双语教师进行评教外, 还应该积极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

8.完善双语教学管理制度。双语教学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在教学管理方面, 学校学院都需要制定合理的双语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估方式等相关政策, 既要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使双语教学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9.完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学习是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仅通过一两门双语课程的学习就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双语教学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使语言的学习做到“不断线, 不断链”。可考虑每一学期或至少每一学年开设1~2门双语课程, 使双语课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教学阶段, 形成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保证双语教学的可持续性。比如, 从大一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原理”到大二的专业必修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 再到大三、大四的专业选修课“EDA技术”等。

二、结论

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ation) 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 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而漂洋过海进入我国, 并逐渐发展为当今各高校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中国十多年的发展中, 各高校及相关课程的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双语教育还未进入成熟阶段, 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确立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 细化实施方案, 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的双语教学标准, 不断提升双语教育教学水平, 培育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本研究的内容紧紧围绕双语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的确立, 提出九条具体的研究内容, 从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案、教学评价, 到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的完善, 较全面的考虑到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各个重要环节。前七个研究内容是双语教学建设的基本要素, 需要仔细地斟酌, 确立合宜的方式, 后两个研究内容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和管理课程的最终实现, 使得双语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能够合理的制定和实施。

摘要: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 是双语教学的本质。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手段, 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本文着眼于提升双语课程教学质量,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范与要求, 结合南航实际情况, 确立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 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展望双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丁立平.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3) :197-198.

[2]刘芳, 孙福万, 等.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 2015, (01) :16-23, 79.

[3]赵武.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7) :123-124.

[4]刘献君.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02) :62-69.

双语研究 篇10

一、财政学双语教学实践

根据教学计划, 财政学的双语教学时间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 其主要原因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已完成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 具备了学习财政学课程的必要条件, 同时, 经过大学第一、二学年大学英语的学习, 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已基本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学生普遍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 此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较小, 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 使学生能够逐步适应双语教学, 真正具备在所学专业运用英语, 用好英语的能力。

(一) 教学目标

财政学双语教学首先是增强学生用英语语言思维来理解和表达财政学理论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重点讲授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内容, 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同时, 注重对学生专业英语的训练, 帮助学生了解该学科的专业术语, 引导学生去接触更多的英文文献和资料, 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考方法以及前沿的学术理论的进一步了解, 迅速把握并尽量缩小与西方财政学理论研究前沿的差距,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国际先进知识, 培养他们在该领域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今后进入更高层次的财政学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1]。一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l) , 属初级模式, 汉语是主要教学语言, 英语是第二教学语言, 仅把一些专业术语介绍给学生。二是维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l) , 属中级模式, 平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 以双语进行板书和标注, 主要以英文进行讲解, 但对某些难点内容以中文辅助讲解。三是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 (immersion program bilingual education model) , 属高级模式, 英语是主要的教学语言, 汉语是次要的教学语言。以全英文进行板书和讲解, 对某些难点内容和经济学术语进行中文辅助讲解。用英文提问, 并要求用英文回答。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根据教学的不同的阶段和学生相应的接受能力, 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具体来讲,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此时, 学生初次接触双语教学, 心理与视听上有一段适应的过程, 英语渗透不宜过多, 用英语简单渗透专业术语。讲解以中文为主, 给出特有专业术语的英文说法, 并且鼓励学生勤翻阅专业外文词典, 不断积累和整理出有关词义的信息。课堂英语使用比例为5%—10%。

教学的第二阶段主要采用维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在这一阶段, 学生能够基本通过英语关, 掌握一定专业课程词汇, 在此基础上, 中英文交叉渗透教学内容,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 此阶段必须加大英文使用的程度。较浅显的内容, 用英文讲解。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复杂内容先用中文解释, 再用英文解释。鼓励学生用英文作课堂笔记, 用英文完成作业, 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发言。课堂英语使用比例争取达到20%—40%。

教学的第三阶段采用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在这一阶段,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术语词汇量有了质的提高, 可以采取完全使用英语授课, 英文完全渗透教学内容,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 把复杂的理论内容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在此阶段的讲解中, 坚持用英文在黑板上板书, 用英文归纳和总结重点和难点, 要求学生必须用英文作课堂笔记, 用英语回答问题、阐述观点, 要求学生必须用英文完成作业、做试卷。当然, 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经济术语, 教师仅用汉语给出其准确的含义, 以使学生对术语和定义有准确的理解。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强制性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形成英文思维的习惯。教学语言由汉语为主转变为英语为主, 课堂使用英语比例达到80%以上。

(三) 教材选择

双语教学教材应选择原版教材, 在内容上直接与国外院校接轨, 可以增加学生接触原汁原味、地道的本专业领域外语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选择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Harvey S.Rosen编著的《Public Finance》 (Seventh Edition) ———《财政学》 (第7版) 作为本课程双语教学的原版教材。该书一直是美国一流大学的首选教科书。该书介绍了当今财政理论研究的许多前沿领域, 最显著的特色是吸收了近30年来西方财政学理论的新进展。该教材的语言表述比较规范、简明, 用词准确, 突出重要的基本概念, 理论性较强, 让学生对于政府的开支和征税活动具有一个清晰而连贯的认识, 是很适合学生实际和国际化双轨要求的双语教学英文教材。同时, 为保证学生不致因语言因素影响对课程的理解, 可以为学生推荐两三本国内较好的中文教材作为课外补充读物。

(四) 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

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双向性和突出启发性。

双向性是指教学过程中, 既强调教师的教授, 又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主动介入的过程[2]。突出启发性即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对于专业理论和现实问题联系状况的敏感度较高, 要求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 突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引导学生自己思索、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课双语教学难度大,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 师生互动起来,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 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财政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课件全部采用英语, 有利于给学生制造全英语环境, 让学生对讲授的内容看起来更加方便, 重点更加突出, 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容易、更深刻、更全面。多媒体课件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为一体, 使教学内容直观、趣味、多样, 因此在讲课时, 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在多媒体教室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场景, 实现引导的进一步深入达到师生互动、交融、相互促进,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3. 实施案例教学。

在财政学双语教学中根据授课进度恰当实施案例教学, 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用英语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是专业课实现教学目标的十分有效的办法, 尤其体现在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中。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 精心安排循序渐进的案例演示、分析讨论, 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五) 实施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考核方式

在财政学双语教学过程中, 根据课程特点, 实施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考核方式, 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采取以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等考核形式, 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 采取百分比分配———20%平时作业、10%课程论文、30%期中测验、40%期末考试。具体而言, 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每章学习后都要用英语完成一定量的基础练习。增加考试中的口试比重, 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和水平也都被计入最终成绩, 以此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注重平时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 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 指导教学。两次书面测试试题从试卷库中产生, 试卷为全英文, 要求英文答题, 以考核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二、促进双语教学良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财政学双语教学实践可以看出, 双语教学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如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 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一般都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论证, 大学外语教学与专业课双语教学缺乏融合, 缺乏有效的师资力量,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适宜的双语教学教材, 缺乏良好的教学方式, 与双语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辅助手段和硬件设施缺乏等等。基于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 重视双语教学, 加强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从我国推行双语教学的大背景来看,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 能在该专业领域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 (一般是英语) , 能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自由的切换, 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3]。因此, 转变观念, 提高对实施双语教学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证明, 双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长期浸染在双语课堂情景中, 不但能解决外语学习费时低效的老大难问题, 还能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教学主体来看, 教师是关键。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功底, 教育理念, 双语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4]。一方面, 学校要有专门的双语师资选拔原则与方法, 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支持。对双语教学教师实施资格准入制度, 教师通过一定的测试、试讲和评价合格后才有资格进行双语授课, 这样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成功。另一方面, 针对双语教学教师质和量的不足, 可以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高双语教学师资力量, 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 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的外语培训与进修, 对专业水平扎实有较好外语基础的专业课老师, 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其出国研修, 去目的语国家培训。积极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 在高校引进人才时向有留学背景的专业人才倾斜, 另外, 建立有效的教研激励机制, 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 充分激发、调动教师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政策, 譬如在工作量的计算、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合理的照顾, 建立校际之间双语教学的合作研究和师资共享机制, 形成符合双语教学特点的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 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 充分做好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一是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双语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出发,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此教师必须对任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行事前调研, 精心设计适合班级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并且在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 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 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设计和执行教学计划时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加强课前准备,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开课前, 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调研活动, 了解其他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做法和经验, 并收集各种资料作为双语教学的辅助教材。在双语教学实践中, 最佳的状态是学生课外自学, 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讨论, 由教师检验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前要合理评价授课水平与学生素质, 明确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与学生的可接受性, 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些教学资料应该包括全英文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专题摘要、练习题、辅助阅读材料、自测题、小测试等, 有些教学资料教材中已经提供, 有些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积累完善, 并根据授课计划进度及时提供给学生, 指导学生适应双语教学的节奏, 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 使一些基础的语言问题在课前得到解决, 从而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四) 处理好专业课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学习的关系

专业课双语教学, 应当牢牢把握课程学习是第一位的, 而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次要目的。专业英语教学本质上是用英语讲专业。有的专业英语教材, 如“上海英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专业英语基础丛书》, 分别归纳了一些专业的主要知识、基本专业词汇, 特殊句式和一些精彩篇章,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专业导论的作用, 可为学生提供用英文描述的专业框架知识[5]。按照教学上的广义优先原则, 这一框架知识是非常有价值的。要有效实施双语教学, 首先要明确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目前在双语教学中, 尤其教学初期, 往往存在“翻译课文”、“专业术语或新单词课”等误区, 致使部分学生感到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英语课, 这就是教学目标不明而导致的本末倒置。

摘要: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结合财政学课程教学实际, 对双语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 并对双语教学实施中的现实问题有所思考。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财政学

参考文献

[1]陈光春, 豆均林.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困难及对策[J].高教论坛, 2005, (6) .

[2]申沛, 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2) .

[3]王建军, 罗兰.对双语教学一些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S2) .

[4]晋建秀, 陈艳峰.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实践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S2) .

双语研究 篇11

摘 要: 文章以衡水学院园林专业《植物造景》双语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双语教学有抵触心理,教学效果一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师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一般,不能灵活运用,进而影响师生互动。根据教学实践的调查结果,针对《植物造景》课程的双语教学特提出如下建议:谨慎选择开设课程、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选编合适的双语教材、以试点班形式进行小班双语教学等,循序渐进完成双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植物造景 双语教学 教学实践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园林行业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这为《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希望通过《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探索适用于衡水学院及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完善的现代园林理论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西方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并能够进行设计思想交流的园林专业人才,为推动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的《植物造景》双语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基于园林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对《植物造景》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采用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大班授课,二是小班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在课程的前半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辅以提问,使学生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后半段则边讨论、边总结,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用英文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和表达,掌握课程的内涵。

1.1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实践。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均为穿插型,以英文为主,在教学的同时,适当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中英文对照双语幻灯片,用英语讲授专业术语和关键词等,交替使用中英文阐述相关要点,进行提问和组织讨论;采用自编讲稿,适当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要求学生以英语为主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表达及交流。

大班教学选择部分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授课对象为全体同学;小班教学选择部分英文水平较高且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授课。在授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要求大家对是否赞成双语教学进行投票,大班教学对双语教学“赞成”“无所谓”“反对”的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2.5%、35.8%和51.7%;小班教学对双语教学“赞成”“无所谓”“反对”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6.7%、40.2%和33.1%。这些数据说明,不论是大班授课还是小班授课,即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是采用英语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均感觉吃力,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排斥双语教学的原因分析。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植物造景课双语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英语总体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二是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口语能力一般,不能随心所欲地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和传授专业知识,使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使用汉语授课时,教学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教学流畅精彩,师生互动充分;但以英语进行时,由于师生对英语表达能力的不自信,大家都不敢多讲,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2.《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2.1谨慎选择开设课程。《植物造景》双语教学的实践证明,针对目前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对园林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专业必修课——“植物造景”双语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以在专业选修课中选择能体现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国际紧密接轨的课程,如对“园林学科发展动态”、“中外建筑赏析”等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学生选课的方式,面向英语较好且对双语教学有兴趣的学生开设,这样就能够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英语双语教学的效果才会明显。针对园林专业师资现状,扩充双语教师这一资源的途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获得博士以上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二是为现有师资提供不间断的英语培训。由于学校的地域发展及收入水平,引进海外人才目前难以实现;而通过不间断的培训达到近似外籍教师的语言水平显然需要相当漫长的学习过程[1]。

2.3选编合适的双语教材。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外原版教材、改编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原版教材信息量大,数据翔实,图表案例丰富,但是,其内容与教学大纲不匹配,而且价格昂贵,从根本上限制了双语教材的选择。目前关于《植物造景》双语课程的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尚属空白。改编教材是一种过渡形式,其特点是既能保证语言上的原汁原味,又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因此,结合国内植物造景现状及学生的专业及英语水平,改编国外原版教材,补充英文期刊相关文献,在目前看来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这需要课题组教师大量的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对教师的英文水平及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2.4以试点班形式进行小班双语教学。为了让双语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我们可开设双语试点班,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从中选拔比较优秀且愿意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并采取小班教学;对其他学生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小班教学班容量以15人为宜[2],可以保证师生充分互动,通过小班教学,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语言输入。同时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收集及材料整理,用英语制作幻灯片并汇报。在课程的早期阶段要求较低,从列举专业词汇、使用英文教材及用汉语讲解等步骤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可定位在平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上。

3.结语

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针对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植物造景》双语课程大班教学及小班教学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反馈,发现要想顺利推行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尚需在双语师资培养、双语教材选编及双语试点小班教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希望能够为探索适合我国园林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欧阳汝欣.《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74):174-175.

[2]施锦芳.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2):33-35.

学前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研究 篇12

1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现状

1.1 师资严重匮乏, 整体素质偏低

近年来, 学前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师资短缺是重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采访时表示:目前办幼儿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师队伍奇缺。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是全国学前教育教师缺口80万。农村大约缺56万 (熊曼琳等2012) 。以重庆市学前教育师资情况为例, 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情况下, 重庆市中职中专幼教人才格外抢手,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2008年以来一直位居榜首 (吴国琴2013) 。根据湖南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未来10年湖南省学前教育事业将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其对学前师资需求的总规模将迅速增加 (彭世华, 伍春辉2012) 。

幼儿园师资短缺情况严重, 双语师资更加匮乏。学前双语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设计生动活泼的双语课堂活动, 并且英语发音标准、语言基础扎实、词汇丰富、熟悉英语国家文化。这种既懂幼儿教育又有良好英语语言基础的教师凤毛麟角, 师资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目前培训幼儿园现有教师成为双语教师是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1.2 对双语教育的误解

幼教界对双语教育存在诸多误解:第一、把双语课和英语课混为一谈, 许多幼儿园以双语教育为特色招揽生源, 在实际操作中却简单地将双语等同于“汉语+英语”, 仅仅开几节英语课而已。第二、不注重双语教学法, 错误地认为幼儿园涉及的英语不过是简单的单词和日常对话, 只要懂点英语的人就能教双语课, 把英语当成知识来传授, 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第三、误以为在非语言学科中随意穿插一点英语就是双语教学, 教师采用同时翻译法用英语或者汉语重复讲过的内容, 降低了学科知识输入量, 破坏了母语习得的语境, 费时低效。

2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本质

2.1 概念

中国的汉英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 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 并不排斥汉语 (欧卫红2009) 。学前双语教育指幼儿教师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组织幼儿的学习和生活, 这两种语言既是学习对象, 又是获取新知识和参与活动的工具。为了避免语言滞后阻碍幼儿理解学科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非语言行为和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理解。

2.2 目标

结合2001年9月起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发展特点, 学前双语教育目标可以概括为:第一、让幼儿自然地接触不同于汉语的语音系统, 丰富语言经验, 增长第二语言敏感性, 加深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第二、初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感悟异国文化的特殊性, 逐步形成多元文化意识。第三、儿童运用两种语言构建自己的语言体系,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3 特点

学前双语教育有以下特点:第一, 直观性, 双语教学应该尽量复现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 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采用全身反应法和直接教学法帮助幼儿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速的变化理解语言。第二, 趣味性, 幼儿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的特点要求教学活动务必趣味性强。第三, 交际任务性, 双语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设计具体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交际任务, 幼儿通过思考、讨论、合作等方式习得语言。

3 职后培训

针对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师资短缺现状, 结合我国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目标和特点, 幼儿园双语教师职后培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开展:

3.1 园本培训

当前园本培训可从“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 (高敬2007) 和外籍教师专家化”三个方面开展:第一、为幼师毕业的双语教师纠正语音语调、规范课堂教学用语、拓展词汇、补充语法知识、加强英语教学法。第二、为英语专业毕业的双语教师提供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强化对幼儿的心理和发展特点的关注, 以便设计和组织幼儿化的英语教学活动。第三、许多外籍教师缺乏从业经验, 把双语课丢给他们存在很大的风险。应该发挥他们的语言优势, 让一名外籍教师和多名优秀的中国幼教搭档共同承担双语课, 携手合作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外籍教师还可以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专家参与园本培训。

3.2 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 利用师范院校资源优势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正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争取建立实训基地, 希望派高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幼儿园应该积极与高等院校对接, 争取高校资源优势对在职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开展以高校为龙头的双语师资培训实验研究, 构建符合学前教育实情的双语师资培训模式。借助高校师资对幼儿园在职教师进行口语及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

3.3 建立长效的双语教师培训班制度

学校定期派教师参加双语教学短期培训班, 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TESL中英双语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培训项目。也可聘请双语教育专家到校举行园本培训, 开展教学观摩课并组织教学研讨会, 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 提高双语教学和科研水平。组织优秀的双语教师到国外进行英语和专业课程的短期进修, 有效地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双语教学技能。如果经费有限, 也可以与英语国家学校建立友好学校, 利用网络技术共享教学资源。

3.4 实施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对学历、双语教学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做出规定, 是切实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有力措施。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有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例如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引进的、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认可的“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 (闫建立2006) 。辽宁省每年面向全省高校进行双语师资培训, 经考核合格者获辽宁省高校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张东芳2010) 。我国目前暂时没有幼儿园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幼儿园应该根据本园职后培训的要求, 确定双语教师资格标准。

4 结束语

学前双语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开设学前双语专业,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双管齐下;另一方面, 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 效仿学前教育发达地区的作法, 例如温州学前儿童入学率很高, 据温州市教育局2009年统计, 全市5周岁户籍儿童入园率高达99.49%, 同时温州的学前双语教育也具有模范带头作用 (倪建发, 陈苗2011) 。该文提出了多层次的职后培训策略, 但是怎样有效地实施“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和外籍教师专家化”, 如何衔接学前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实施学前双语教师资格认证等问题需要双语教育者进行广泛地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27.

[3]倪建发, 陈苗.温州学前师资队伍建设构想—公共管理的视角[J].教育评论, 2011 (12) :49-51.

[4]欧卫红.双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44.

[5]彭世华, 伍春辉.湖南省近中期学前师资培养需求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 2012 (5) :25-27.

[6]熊曼琳.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凸显进城务者难承担高昂学费[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10-14/4246286.shtml.

[7]吴国琴.学前教育师资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以重庆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8) :66-68.

[8]闫建立.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年底认证[N].北京青年报, [2006-01-09].

上一篇:大学英语转型时期下一篇:儿童玩具产品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