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服务

2024-10-26

双语服务(共11篇)

双语服务 篇1

建设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更是南京近期实现的目标。海外旅游者、经商者、交流者能否感到宾至如归, 畅行无碍领略我们的文化;同时图形标志、双语标识使用符合全球化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应当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是否实现的一个硬性评估指标。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接待国, 年接待外国旅游者1.37亿, 占世界旅游市场份额的8.6%。因此, 提供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和有效管理是展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而旅游景区的双语标识使用, 它们不仅能有效地传达信息, 承担社会交际功能, 而且构成一定的语言景观, 成为城市旅游环境的亮点。因此对南京旅游景区双语标识的应用现状调查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南京旅游景区双语标识调研的组织和分析

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的且能满足旅游者的双语标识有助于城市建立和谐的国际化语言环境, 提升的城市良好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 对城市原有的文化形式作适当的调整, 融入一些外国文化元素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旅游者的认知习惯和消费行为需求。

1、对南京旅游景区双语标识应用的调查。

为了准确、深入、充分了解外国公众对南京双语标识应用和管理状况,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部分常住南京的外籍人士进行了访问调查和分析。 (1) 访问对象。访问的对象以欧美、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等外籍来访人士和常住南京商业区的外籍机构和办事处的外籍人士为主。 (2) 调查形式以访问和重点走访两种形式收回问卷100份。

2、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1) 对南京旅游景区双语标识的关注程度。对南京的双语标识“非常关注”的比例为97.3%, “比较关注”的有2.7%, 合计达到百分之百。 (2) 景区双语标识对您是否有助。调查表明, 6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双语标识“非常有帮助”, 此外, 33%认为“比较有帮助”, 以上合计达到了96%。 (3) 双语标识是否清晰、规范。近三分之一被访者选择不清晰和不规范。 (4) 超过一半的外籍人士认为“全景导游图双语标识”需要改进, 其次“名胜古迹介绍”和餐厅 (餐馆) 的“菜单”需要规范。

二、南京旅游景区双语标识应用的现状

1、音译和意译需要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双语标识是介绍、对说明名胜景点产生年代、背景、发展历程、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旅游景区双语标识大都采用音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对地名、人名、年号、朝代、宗教词语的一般用音译为主, 而具体景物、功用特征、典故传说等采用意译方式, 如市区的玄武湖、鸡鸣寺、夫子庙, 东郊景区的明孝陵、灵谷寺等。一些名胜古迹缺少加注名胜古迹的背景介绍是历代的文人学士经过大量考证引经据典撰写而成, 其文化内涵深厚, 采用双语标并识加注后可以使来访者更好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例如历史遗迹、古代建筑、文物景观与宗教寺院等。

2、南京本土历史文化的特点不突出。

双语标识担当着文化传播的重任, 各地的旅游景观的本土文化的烙迹和文化底蕴, 应该以“外”为主, “中外”兼顾为原则。例如南京主要商业区 (街) 、星级饭店、休闲娱乐场所、名胜景点应增加双语标识的文化背景介绍。要易于接受双语标识应适应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为习惯国际游客, 便于为他们服务, 使他们能感受到异域文化的魅力并易于接受。在对双语标识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同时, 必须注意“约定俗成”的体现,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许多著名景点已经形成了固有和传统的译名, 并被大众接受, 例如中山陵、总统府等, 无须再改动译法。

三、问卷和现状调查所引起的思考

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 南京的旅游景区中的标识是否广泛采用双语形式是这个城市开放程度的直接体现, 而双语形式应用的规范与否则是对这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检验。

1、从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关注国际游客感受的双语标识。

猎奇、好奇心和跨文化的求索是旅游者的重要心理动机, 因此, 双语标识服务的特定功能就是满足这些需求, 和景点文化融为一体的双语标识会让国际游客触景生情, 迅速领略景点的异国文化和典故, 双语标识要满足游客的这些精神需求, 让游客从双语标识中感受异国文化, 接受异国文化, 享受异国文化。

2、挖掘景区景点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 是现代旅游的腾飞的双翅。用网络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 用图文并茂的双语标识把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连在一起, 为国际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服务, 为即将举办的南京青奥会提供优质智力服务。

3、设计展现南京地方特色和热情好客的双语标识和图案。

由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对双语标识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专题研究。对于外籍人士反映比较多的“全景导游图双语标识”、“名胜古迹介绍”等进行全面的梳理, 借鉴国内其它城市双语标识的管理和措施并参考国外城市标识, 逐步对全市主要的双语标牌、标识的使用进行统一规范。特别是规范餐饮场所 (餐馆、酒吧、茶社等) “菜单”和酒水饮料单的双语译文, 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国外游客提供双语形式的消费清单和账单 (发票) , 全面提升南京旅游信息的服务功能。

4、双语标识应全面使用。

双语标识的使用应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的全过程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例如, :用于游客的前端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有图文并茂的双语标识。应用于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前端商务管理平台有图文并茂的双语标识。健全旅游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和基础服务系统提供图文并茂的双语标识。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 对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江苏“十二五”旅游大会上激励江苏:全面推进旅游业与国际市场、国际规则、国际水平的接轨, 快速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因此, 对双语标识系统进行规范、统筹管理, 精心打造城市双语标识系统, 形成与提升城市形象和名城地位, 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它提升国际游客在南京的旅游活动中的自主性、互动性, 为国际客人们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 从而为南京旅游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效益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中国旅游研究院.全国旅游满意度调查报告[R].北京, 2010.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R].中国新闻网, 2010-07-26.

[3]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北京:中国翻译.2008, (4) .

[4]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0.

[5]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出版社, 1998.

双语服务 篇2

教育惠民服务站是潍坊峡山双语小学履行教育为民惠民服务工作责任的专门机构,学校成立为民惠民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教育惠民服务站”建设、管理、服务相关目标、职责、制度,指导监督“教育惠民服务站”开展日常工作,协调解决“教育惠民服务站”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一. 领导小组

组 长:石玉刚

组员:王乾顺 赵冠华 刘福长 逄洁 刘惠 禹萍 完颜锋  田文朋 刘立国 赵永东

二. 工作平台

“教育惠民服务站”设在潍坊峡山双语小学学生成长中心办公室,服务内容包括:政策咨询、投诉受理、学生资助、家校联系、培训指导、校外实践等项目。

“教育惠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接听服务热线和提供现场服务解答相关问题的`咨询答复和处理。

三. 工作制度

1. 首问负责制。依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教育惠民服务站”第一个接听热线、接待来访的工作人员负责解答处理相关问题或做好引导、转接处理工作。

2. 服务承诺制。“教育惠民服务站”向社会公开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承诺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建立服务质量反馈监控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3. 限时办结制。“教育惠民服务站”接受咨询、接办事项原则上实行即时答复、即时办理,需要一定时间的,明确办理部门和办理人员,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4. 信息研报制。“教育惠民服务站”对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和网络咨询内容认真登记和研究,定期编发工作动态和分析报告,及时向领导小组提报反馈信息,为优化服务提供建议。

5. 绩效考核制。明确“教育惠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每年度对各岗位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惠民服务热线

市教育热线:8791010

峡山区服务热线:5606660

学校服务站电话:7733557   7737577

潍坊峡山双语小学

双语者双语语音意识训练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双语者 心理词典 语音意识

1.引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记录信息和传达信息。那么个体是如何获得语言,即大脑是怎样表征和加工信息的呢?此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知识的建构是指刺激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与组织过程。心理表征是指知识在人脑中的储存形式和呈现方式,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关于第二语言的知识信息在个体头脑内部的建构和表征形式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于:(1)第二语言的词汇存贮同第一语言词汇储存的关系,即第二语言的词汇是否是独立于第一语言词汇而单独形成一个语义系统,还是第二语言词汇依附于第一语言词汇的语义系统,进行共同储存;(2)如果双语知识的语义表征是共同存储在同一个语义概念系统的话,那么,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是如何通达两种语言共有的概念表征的;(3)第一语言的获得对第二语言获得的影响,即第一语言的获得对第二语言的获得究竟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是消极的干扰作用。这些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语言心理学家对双语者的心理词典进行的深入研究发掘双语之间存在的关系发现语音意识在双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心理词典(mental lexicon)是Treisman(1960)首先提出来的词汇表征假说。认为,心理词典里存在着相互联系着的音、形、义三方面的信息。包含概念表征和词汇表征,概念表征是指语言的语义概念特征;而词汇表征是指语言在词汇水平的信息特征,包含字形信息和语音信息,两者间有紧密的联系,而今,不管是表音还是表义文字的研究,一般认为,心理词典中占中心位置的是语义,音、形是心理词典的表层线索。有关汉字识别的启动研究(张必隐.1997)发现,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语义相关的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启动效应,即表示汉字心理词典中可能存在着音、形、义的联系通路。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者(柏晓利.2003)研究认知能力异常者发现人脑中不同的词汇表征或加工过程可以被分别损伤。

语音意识是元语言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词意识、句法意识、语用意识等一起构成了元语言意识。尽管语音、词、句法、及语用等都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面,在语言发展研究中得到系统的研究,但在元语言意识研究中,语音意识却受到研究者独特的青睐与关注而比其他几个方面得到更为广泛与深入的研究,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语音意识对儿童早期阅读或阅读发展的重要作用。

2.关于语音意识训练研究

随着语音意识与阅读关系的研究的不断深入,语音意识教学或训练的追踪研究也不断兴起。目前,己有大量的研究发现,拼音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语音意识的发展。Huang(1997)研究发现10个星期注音符号的学习使得儿童语音意识水平得以明显提高。Him Cheung(2001)比较分析了香港、广州、新西兰的学前儿童与较大的具有阅读能力的儿童之间的差异,发现拼音教学的确有助于促进语音意识的发展,而正字法与早期口语经验也会影响语音技能的发展。Catherine McBride –Chang,Ellen Bialystok,Karen K.Y.Chong,and Yanping Li(2004)对中国西安、香港以及多伦多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儿童音节、音位首音的语音意识水平与中英文阅读的关系进行训练研究。汉语母语孩子们的英语音节意识与英语母语孩子们的意识一样优秀甚至超过后者,说明中文可能提高了他们的音节意识水平;香港的孩子们明显认识了更多英语和汉语词汇,但是也明显在音节和首音删除任务上低于西安的儿童,表明在音节层面上的拼音训练可能会提高语音意识。在西安和香港都测量了音节意识,两地情况一致表明汉字认知好于首音意识。这项研究证明了拼音训练可以培养音节意识;与英语相比汉语里音节层面的意识显示需要特别培养;英语和汉语早期阅读技能可能依赖于语音意识的各个不同方面。

3.关于语音意识训练对阅读能力促进作用的研究

证明语音意识对阅读有预测作用的另一方面研究是语音意识教学或训练的追踪研究。关于语音意识训练的研究中,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语音意识训练有利于阅读有关技能的提高。Schneider(1997)以德国儿童为被试,选取了205名幼儿园儿童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语音训练,166名来自附近地区幼儿园的儿童作为控制组,不接受语音训练。在训练前后对每一位被试都实施包括语音意识、语音记忆、词汇通达中语音编码、言语智力以及早期读写能力在内的各项测量。结果发现了语音意识训练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训练前后儿童的语音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训练效应是特异的,即训练并没有影响其他认知因素,包括与语音意识同属于语音加工技能的语音记忆和词汇通达中的语音編码。训练的长期效应表现在实验组小学二年级的阅读与拼写成绩明显好于控制组。从而支持了语音意识和阅读与拼写能力间因果关系的存在。

4.关于语音意识训练的一般方法

国外的语音意识教学或训练的研究中,音素组合和音素分割是语音意识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两种技能。音素分割也叫音素分析,是对单词中单个音素的感受性或外在的确认,如对单词cat,个体需清楚地意识到有几个音素,并准确地一一指出/c//a/t/。这种能力被认为是强语音意识的表现,能促进单词的学习,同时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单词中的音素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有重叠、连音的,所以初学者会有一定困难(姚玉红,2001);音素组合也叫音素合成,是把一系列单独的音素拼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的单词。如向个体依次呈现/c//a//t/三个音素,让其拼出/cat/这个词。可以说,音素分割和组合在英语语音意识中的训练几乎缺一不可。而国内的语音意识的教学或训练针对汉语的特殊性则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如拼音教学,以及注音符号的运用;运用音标知识、音素分解、合成、删除与替换技能相整合的训练方案;拼音和特殊的语音辨析相结合的方法等进行并取得了很好成效。

5.结束语

语言心理学家对语音意识的研究我们发现语音意识能够很好的发展双语儿童早期的阅读能力,通过一些训练我们可以促进语音意识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双语者尤其是儿童双语者的双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泳海.阅读心理学中语音加工的几个问题[J].1999,2.

[2]李宝荣,彭聃龄.双语者的语义表征[J].现代外语,1999,3.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

[4]程雨民.语言系统及其运作[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8.

双语服务 篇4

1 双语教学在职业院校中开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早在2001 年就提出高等教育应该重视双语教学。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 双语教学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 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根据对高职院校服务类课程的了解, 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 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未明确需要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上, 只是设定了公共课的“大学英语”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 另外再安排“专业英语”对学生进行行业英语方面的训练。看似科学的安排, 但却会因为师资问题而流于形式。并且在课程体系中, 对需要双语教学的专业课没有明确要求,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只是凭借教师个人意愿进行的尝试。

(2) 在课程标准的设定上, 双语教学的目的、预期目标和考评方式设定不清晰。为什么要进行双语教学?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今倡导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着重于学生能力和岗位要求的接轨, 工作岗位对英语的使用是否有明确要求?有需求的课程, 才使用双语教学, 而没有需求的课程, 则使用中文教学。课程的作用都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为了搞双语教学而搞双语教学。

另外, 现今的职业院校, 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学校的教学检查也大多数在于教学进度和教学资料的准备方面, 而不会精确到教师具体如何授课, 也不会细致到知识点的层面, 所以对于双语教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多数专业缺乏清晰的界限。

再者, 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的教育方式及评价方式还很传统, 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笔头考试的方式, 学生在“听”和“说”方面的考核大为欠缺, 很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 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工作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所学过的专业术语, 最终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 双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现在很多职业院校的老师, 很多都是具有高学历高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 但是都是“校门到校门”, 虽然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强, 但是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而另外一部分来自企业的教师, 虽然动手能力很强, 也很了解行业的具体情况, 但英语能力比较弱, 仅限于能满足自己在工作中的需求, 并不愿意增加自己上课的难度, 在课堂上展示其英语能力。而专业英语老师通常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的老师, 对行业上具体的工作情境并不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仅能根据书本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英语语法、专业词汇和听读写等方面的训练, 而不能把英语融入到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去。

(4) 学生自身原因。职业院校的学生, 高考分数大多较本科院校的低。考上职业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还出现对英语厌学的情绪, 推行双语教育不会受到这部分学生的欢迎。

(5) 双语教材数量较少, 选择面小。虽然现今专业教材数量众多, 但是能称为“双语”教材的却寥寥无几。即使现在很多作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 引入了一些英文的专有名词, 但是大多很零散, 这些名词在行业中的使用举例也只是零星举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不能明晰专有名词在具体工作中的使用情况, 自然就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航空服务类课程在双语教学方面的探索

根据职业院校“能力本位”为原则的教学改革, 要求单元教学设计和整体教学设计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引导学生, 以工作场景的模拟来进行课堂组织, 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的。航空服务业正是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对客交流沟通能力的行业, 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是在课堂上着重提高的项目, 那么, 在“机场地勤服务”这门课中, 除本身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外,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够与外国主管进行沟通;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对外国旅客进行服务并且满足外国旅客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重构

首先, 职业教改需要按工作流程来设计课程内容, 本课程则以地勤服务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重设计。传统的地勤服务课程主要是对旅客运输的条件及规定进行讲解, 并辅以案例, 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 但是缺少实际的演练, 更无从谈起对客沟通和交流。所以在情境设计时, 需要教师按照企业的岗位设置, 从旅客的购票开始, 到值机、安检, 再到旅客不正常运输的处理, 以及问询岗位和引导岗位的工作, 充分了解旅客运输流程之后, 以工作流程来划分课程单元, 以工作能力的提高来设定教学目标。

然后, 以“服务对象”和“岗位能力”来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在这里, 服务对象的设定则是双语教学的切入点。每一个项目的设置除常规的服务场景外, 还需要融入对不懂中文的外国旅客服务的场景。并且, 在一些需要各部门合作的环节, 如特殊旅客的运送中空乘和地勤人员的沟通, 则模拟与国外同事的工作场景。由于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对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学生可以不太在意英语语法、翻译等方面, 打消学生对英语多年来应试教育形成的畏惧心理, 鼓励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按照岗位职责和服务对象来设置的情境不仅贴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 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并且实际的演练让学生学有所用, 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达到能力训练和双语教学的双重目标。

2.2 师资力量的整合

在师资力量方面, 首先需要通过学校教师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方式, 加大教师同企业的联系, 增强老师对服务场景的掌控能力, 让教师能够设置出具体的教学情境。

其次, 高职院校教师的英语水平也是实行双语教学的关键。现阶段的高学历年轻教师都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 并且, 将服务类课程的双语能力设定为“能够与外国主管进行沟通, 能够为外国旅客进行服务”之后, 对于英语语法方面的要求大大减少, 教师不需要采用“沉浸型双语教学”, 而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会比较合适。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候做好准备, 一般都能胜任。并且在某一些具体情况下, 可以采用两名教师同时授课的方法, 一名英语老师和一名专业老师相互配合进行场景的模拟, 专业老师着眼于如何进行服务, 而英语老师着眼于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根据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在上一些实际操作性课程的时候, 会安排两名教师, 一名主导, 一名监控, 这种设置在我国也可以做到, 尤其是现阶段班级人数比较多的情况, 两名教师同时授课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教材的选用

现今有关于机场地勤服务方面的教材不胜枚举, 也有专业的由大量英语专业人士编撰的机场地勤英语口语或者服务英语等教材, 但是把两者融合的却没有, 所以要选到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非常难。而直接采用国外的教材又会受到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 最后很可能出现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英语水平也没有提高的情况。为了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可以在选用教材的时候, 选用中文的专业教材以此搭建课程的基础理论框架, 同时选用一本专业英语教材, 用于引入相关的专业术语及场景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 将两者内容进行融合, 去粗取精, 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模拟中使用英语专业术语。或者开有专业英语课的, 专业课教师在授课的时候, 参照专业英语教材, 并且在授课过程中, 涉及到填报数据和单据的情况, 则分别使用国内和国外航空公司或者机场公司的表格, 两相对比, 从而让学生在具体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得到双语练习。

2.4 考评标准的改革

现有的职业院校对专业课的考评, 基本上都采用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只是二者所占比重不同。这里, 保留这种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的方式, 但是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难度和严肃性。在前文所述的各种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的引导下, 技能的掌握是从简单到复杂, 逐层递进的, 并且所学到的英语表达有实际的场景, 因此, 每个学习情境完成之后, 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测试, 对技能的掌握以及英语使用能力进行评估。每一个学生都有评分并且登记在册, 作为平时成绩参与期末考评, 这样才能对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 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技能。对于技能不太熟练、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 及时反馈和训练, 以达到双语教学应有的 (上接第i n页) 效果。

总之, 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在旅游业非常发达的新加坡、香港等地, 双语教育已经是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了。尤其是像航空服务这样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 采用双语教学方法非常必要。“机场地勤服务”这门课程由于其特殊性, 对双语教学的需求更是迫切。不过, 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 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努力。本文只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案例, 希望能抛砖引玉, 为双语教学在职业院校服务业课程中的实施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 英语水平成为衡量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在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航空服务企业更是如此。本文结合航空类服务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实践, 以“机场地勤服务”为例, 分析课程中影响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探索其在课程改革、师资配备、教材选用等方面的问题, 以促进学生具备岗位要求的能力。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5.

[2]刘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新疆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模式 篇5

新稠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全区现有40多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13个民族.全区人口有168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00多万.占全区人口的61.9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有关规定.政府通用自治民族和汉文行文.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夜语文为自治地区人代会的正式工作语言自治区级广播用6种.电视用4不中语言播放图书杂志用6种文字出版发行自治区人民政府还规定:各民族自治地力一凡发布政令和少数民族学校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文字.除有汉文和维文外.都应使用民族自治的文字目前.我区中小学校分别用7种语言文字授课

在新稠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民族接触和语言的双向交流是形成双语现象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形成双语的现实动囚.从I(IJ出现了语种的兼用情况新稠的双语现象可分为二种类型:(1)民兼民型有此少数民族居住分散.民期杂居于人口较多的其它少数民族中间.成为自然的民兼民型双语人.甚至多语人如:新稠的哈萨克人很多既通哈萨克语.又通维吾尔语;蒙古人既通蒙古语.又通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2)汉兼民型一是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群众.由于生活、生产的需要.逐渐掌握了少数民族语言二是各级汉族干部囚工作需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民兼汉型由于汉文使用范lt]广.各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有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汉语的社会功能和使用工能使汉语成为各族人民共同使用的族际语言.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育不断加强.这是新稠双语教育中的}流

新稠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片状分布的状态民族分布的特点造成了语言使用上的不同类型:(1)民语使用区在新疆的南部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人口90%以上.在文化、社会生活.公共场合}要使用维吾尔语由于汉族人口少.维吾尔族群众进行汉语交往机会极少.适龄儿童入学前极少接触汉语.只有极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了和干部懂汉语.双语使用并不普遍(2)民汉双语发展区吐鲁番、哈密、塔城等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占的比例较大.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要使用木民族语言I(IJ木地区汉族居民一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交往频繁.兼通汉语的少数民族人数日渐增多.双语现象比较普遍.们{从使用汉语的熟练程度看.仍处于初级 双语化阶段(3)民汉双语兼用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库尔勒等城市由于汉族人口多于少数民族人口.I(IJ且民汉杂程度高.在日常交往中汉语为}要交际语言.双语现象非常普遍

(4)汉语使用区在昌吉等地区.}要以汉族和回族为卜汉语是当地的交际语少数民族人口少.汉语使用功能大.民族语只是在家庭内部和木族人之间使用.少数民族几乎都是双语人

从新疆的民族人口分布和双语使用情况来看.既有自然双语.又有非自然双语们{自然双语比例不高.非自然双语是新稠双语教育的}要类型自治区的双语教育是指在民族学校中使用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语文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双语教育能使我区产生双语现象的力一式从口语接触途径扩大到学校教育系统的书而教学径.从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接触汉语的范范围扩大到群众性、全性的接触范从民间N发的交际活动.发展到有领导、有计划的教学行为它对扩大双语 现象.发展民族教育.增进民族团结.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自治区复杂的语言使用状况和使用范ICI等力一而的差异.决定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要 有以下二类:(1氏期单一保存的双语教学模式少数民族的这种汉语教学模式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小至高中均以母语授课.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汉语作为一种语言课学习第二阶段.考入大中专院校以后先集中上顶利.突击学习一、二年汉语.然后进入专业学习大中专设立民族班.语言、文学.、法律等课程用民语授课.其它自然利课程多用汉语授课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夜等民族}要实施这种模式(2)-is期并行保存双语教学模式学校部分课用母语.部分课用汉语讲授现新稠双语授课实验采用这种模式.即从初一开始.数学 ,物理、化学、关语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用母语授课

(3)过渡双语教学模式小学低年级用母语进行启蒙教育.到了高年级用汉语授课.现新稠的锡伯族}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二、双语教育改革实验

新疆的双语教育实验始于文革前的1964年.们{由于“文化大革命”.实验被迫中断大规模的双语教育实验从90年代初开始.}要有类似库尔勒市第八维吾尔族小学试行的汉维同步教学实验(汉语课从一年级用汉校的统编语文教材);哈密市小学一、二年级汉语口语训练实验;博乐市蒙汉语棍合教学实验;克拉玛依市第五小学沉没式双语教学实验;少数民族中学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数学、物理、化学、关语用汉语授课)等多种形式的实验其中少数民族中学部分课程汉语授课实验规模最大这项实验的核心是通过教学语言的改革来提高数、理、化的教学质量1997年.自治区教委制定《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力-案》.明确提出实验的目的:(1)通过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提高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民汉兼通”(2)强化理利教学平均成绩接近木地区汉语学门-的水平.建立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生源基地.加快我区少数民族巾高级理利人才的培养(3)直接学习和}应用区内外汉族教育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教学力一法.促进相互交流.不断提高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4)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同时.保证母语的学习和掌握.木民族语文水平不低于同年级非实验班货生的成绩这项实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卜.取得了很大成绩.1992年初.全区只有二个班.200多名学生六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全自治区现有14个地区28所巾学开办实验.76个班.学生人数达 3229人I(1J且办学形式多样.既有民族学校独立办班.又有汉族、民族学校联合办班.还有民汉合校办班的形式既有木地实验.又有全疆招产}几.既有区内实验.又有区外办班实验这种实验形式的多样性为我们建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六年来的实验表明.实验班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班高中毕业的学生基木上全部考入高等院校.有此学生由于汉语成绩突出nu免上顶利.直接进入用汉语授课的班级学习实验班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创了一种新路

双语服务 篇6

【关键词】浸入式双语教学法 中医院校 双语教学

前言:浸入式双语教学法目前已经在我国一些学校进行实践,并且就实践取得的结果来看,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医院校双语教学,旨在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能力,让学生的英语能力不单单只局限于书本,更多的是能够完成英语对话,实现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中医院校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英语能力的提升对于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符合当下大的时代发展背景的,也是为了“十”字型人才战略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一项素质技能教育。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英语这门语言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医院校对于英语教学要多加重视,并且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

双语教学的迅猛发展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中外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英语作为普遍使用的语言,英语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英语教育如今已经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不管中小学还是高中、大学,对于英语都普遍重视起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针对于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渐渐加深,各大高校相继对如何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进行了规划,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工作是顺应当下经济发展浪潮和当下社会发展形势的,这是中医院校进行教学工作必须要注重的问题,关系到了中医院校未来教学发展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必须摆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并且需要加大投入,确保英语教学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二、目前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工作的进展

双语教学在中医院校已经得到了推行,但目前来看,经过对多家中医院校进行了实际考察,中医院校在双语教学工作方面的进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院校的专业知识更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关注,针对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中医院校采取十分严谨的治学态度,但对于英语教学,很多中医院校并没有太将英语教学放在心上,没有将英语教学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上。很多中医院校的教学工作者认为学生应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英语教育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实际应用并没有多大用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论,这与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还是有很大關系的,毕竟日后中医院校学生的就业方面与英语教育实际挂钩不大。但就长远角度来看,英语既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知识,它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意义重大。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于日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潮流面向国际化和世界化,中外之间交流频繁,日后中医院校的文化与外国西医文化的交流肯定会增加,而这无疑需要极为流利的英语水平。所以说,目前中医院校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教学工作开展较为缓慢,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应切实改变这一点。

三、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对中医院校双语教学的意义

浸入式双语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和挑战,对于原本双语教学存在的弊端能够予以改正,并且极大促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发展。浸入式双语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接受水平,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改善,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接受能力,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渐渐沉浸于语言环境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口语水平,从而摆脱“哑巴”英语。

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实现中医院校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实际动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这对于中医院校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流畅的口语交际,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与外界进行交流时,可以获取更多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身知识内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应用于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当中,能够重新定位双语的学习价值。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中医院校的学生们能够更多的了解文化差异,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并且与人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中医院校加强双语教学,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提早树立起人才培养面向世界化和国际化的价值观,将目光看得更高,望得更远,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定位,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当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当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浸入式双语教学法的现实意义,其在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当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中医院校培养十字型人才来说,意义重大。同时,浸入式双语教学应用于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中,对于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以更高的目光定位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双语服务 篇7

一、我国高校教学双语办公的现状与问题

高校的双语办公不是狭隘地指凭经验和红头文件按照习惯性的工作和办事方法处理问题, 将要表达的信息机械地翻译成外语, 而是要持有诚心诚意地服务学校、服务中外师生的态度, 在坚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 把握工作原则和业务要求, 充分地了解合作伙伴或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及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 站在国际的维度上考虑问题, 将一系列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缜密地分析, 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交流是通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 用英语进行准确的传递和反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我国的高校双语办公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引进外语专业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负责学校的外事工作, 为各种形式的中外交流与合作起到了桥梁作用, 积极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交流事业的发展。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不断增长、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都离不开主办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的组织、交流和筹划等工作, 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双语办公。

然而从我国高校双语办公的现状来看, 离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办公人员涉及外事方面的工作开展基本上是经验加政策导向式, 双语办公主要是在凭经验和红头文件办事的基础上, 不能站在国际的视野进行观察和思考, 办事盲目缺乏灵活性;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学习, 不能正确把握工作原则;办公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些问题极可能使我国高校的服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被边缘化, 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我国高校双语办公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服务意识不强, 没有根本上认识到双语办公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很多高校办公人员没有真正的服务意识, 办事时架子大、脸难看、态度差、不理性, 遇到涉外工作时更不能真正地领会“外事无小事”的道理, 不能从根上体会到双语办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遇到问题就采用回避的态度采取手段“绕道走”以减轻工作量或规避责任。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办公人员双语办公的动机和效率。

2. 对学校涉外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乏了解。

很多高校办公人员缺乏对学校涉外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 无法把握工作原则, 不是怕逃避责任对工作不敢作为, 就是盲目蛮干, 违背外事原则, 出现工作失误, 严重后果, 双语办公无从开展。

3.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认识不够, 缺乏国际的视野, 服务跟不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很多高校办公人员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了解不足, 以为高校国际化仅仅涉及教学和科研方面, 与自己的教学管理与服务性的工作并无多少关联, 在处理涉外工作时, 消极被动, 遇到问题时, 仅凭经验主观臆断, 处理问题缺乏客观性和灵活性。不能解放思想, 从国际的视野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解决。

4. 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工作部门责任范围划分不清, 外事工作制度不明。

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的发展跟不上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的需求, 不能及时为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等工作灵活地提供帮助, 解决问题。90年代末, 中外合作办学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得到蓬勃的发展, 但僵硬落后的管理体制在朝阳产业面前表现的苍白无力, 有的高校在学校外事部门和二级学院之间不能将责任范围划分清楚, 往往出现职责的重复或真空的问题, 遇到问题相互推诿, 中外双方要解决的问题悬而不决, 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效率和国际影响力。另外, 很多高校外事工作制度不明确, 办公人员在碰到问题时无所适从, 双语办公就被搁浅, 推行不利。

5. 办公人员专业化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办公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仍普遍较低。在与合作方进行交流时, 办公人员往往用外语对中文惯用的表达方式进行生搬硬套, 缺乏对合作方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了解, 再加上外语能力较差, 语言表达僵硬缺乏逻辑, 难懂晦涩, 沟通效率低, 甚至产生分歧与误解, 无从体现双语办公的作用效率。

二、对我国高校办公双语化的建议

1. 增强高校办公的服务意识, 认识双语办公的重要性

意识支配行为, 办公的服务意识不强就缺乏改进工作的动力。高校办公人员的主体是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人员, 其工作的本质就是为学校和师生进行服务。高等学校要围绕国家教委提出的高校“三服务、两育人”的原则, 并把“三服务”从高校后勤部门发扬光大, 推广到校机关、二级学院等各个部门, 增强全校办公人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改进工作的动力, 全心全意地为学校和师生进行服务。

在涉及外事工作时, 办公人员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 更要把“三服务”的精神与外事工作的原则结合起来, 全心全意地为学校国际化的发展、为中外师生进行服务。“外事无小事”, 在涉及外事工作时, 更要树立服务的超前意识、跟踪意识和全局意识, 重视双语办公的作用。

2. 积极组织高校办公人员学习外事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基本工作原则和常用工作方法

让高校办公人员了解涉及外事工作时, 不能凭经验拍脑门以避免工作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工作人员在做外事工作时把握好工作原则, 清楚要避免哪些问题, 应该如何正确开展工作等。不断总结常见的外事工作场合和事项,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 教给办公人员常用的工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基于这些情况开展的双语办公才是安全可靠的, 解决问题才能有理、有据、有节。

3. 积极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 扩大高效办公人员的视野, 提高考虑问题的高度

要在高校教学管理服务人员之间开展广泛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让办公人员充分了解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才能真正打开视野和解放思想。只有通过充分地学习与交流, 高校办公人员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涉及的外事工作不同于常规事务性工作;“中外不同、外外不同”, 不能主观地凭经验和红头文件简单地处理问题, 而要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 从国际的视野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双语办公拥有“灵魂”, 真正起到服务作用。

4. 适时更新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外事工作制度

学校的管理体制的发展要跟得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学校要适时更新管理制度, 能起到及时为中外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外籍教师和研究生等事物需求有效服务的作用。

从管理体制上将各部门的职范围划分明确, 不重复, 不遗漏, 而且具体落实到对应部门的每个办公人员, 切实实现合作办学等涉外工作有问题时能找到具体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 及时解决问题。

明确高校外事工作制度, 让办公人员在碰到涉外问题时办事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在这些基础之上, 双语办公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5. 倡导高校办公人员自主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 定期组织办公人员的外语培训班并进行考核

提倡高校办公人员自主学习外语, 语种以英语为主 (如果工作内容涉及其他语种也可积极学习)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 在与外方合作伙伴进行沟通时, 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既能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 使中外合作双方产生互动、达成共识, 又能增添我国高校在涉外事务上的工作艺术性, 有助于正面提高我国高校的影响力。学校倡导办公人员学习外语也能带动学生积极学习外语的潮流。

除了倡导办公人员自主学习英语以外, 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办公人员集中接受外语培训, 并进行期终考核。很多高校定期为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并通过期终考核结业, 该活动的推行有助于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 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受益, 也为学校的办学影响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建议把对高校教师的定期语言培训推广到教学管理服务人员中, 使其在各种涉外工作中受益, 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6. 适时组织外国语言和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适时组织外国语言和文化知识竞赛活动, 由于增添外语学习的趣味性, 提高办公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7. 搭建平台, 鼓励办公人员与留学生结成语言伙伴, 互相促进

充分利用学校的留学生资源, 与留学生结成语言伙伴, 促进语言能力的相互提高。

双语办公, 为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等事物搭建了平台, 以国际的维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能切实起到服务, 有利于高校服务的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我国高校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做到与时俱进, 力争上游。

参考文献

[1]王庆石, 刘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管理, 2009 (5)

[2]刘佳龙.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化的探析.世界教育信息, 2009 (10)

[3]李伍荣.服务国际化.国外社会科学, 2007 (9)

[4]周争卉.浅谈21世纪我国教育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6)

[5]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评述.现代大学教育, 2001 (4)

双语服务 篇8

一基本概念

1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运用Web2.0、云计算理念和技术, 融合SNS、KNS、WNS架构的优点, 提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 学生可在电脑、手机、平板上使用Wi-Fi或3G无线网络的接入到其中央服务器。它提供的云平台空间聚集各类应用:视频直播互动同步课堂、仿真实训、备课授课系统、课程资源库、作业管理、数字图书馆、在线考试、学习评价、博客、威客、播客、微博等数百项, 此外另有可自由拓展的个性化应用功能。

2智慧课堂

“智慧”一词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 陡然流行起来, “智慧商务”“智慧校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 不一而足。教学过程是建构知识、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完善人格的过程。智慧教育基于知识教育, 知识既是目的, 又是智慧教育的载体。而人格的完善则更需要教师课堂上引导与课堂外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反思。让智慧唤醒课堂, 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是时代的呼唤,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2]。

二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的融合

“智慧”是需要高瞻远瞩的, 是有创新基因的。“智慧课堂”在玩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具有先天优势。如何有的放矢地提供最精准的教育服务, 体现高职类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堂的课程特色, 是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融合研究的要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不是简单地结合, 不是被动地融入, 而是高层次地主动适应。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一种理想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

1生成条件

大学城云平台提供的“智慧终端”是智慧课堂得以实现的基础。它搭建的空间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信息化功能, 一方面它满足了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同时也满足了智慧课堂要求的动态教学模式改革。

智慧课堂以“智慧终端”———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为保障, 得以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进行开展。通过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 鼓励学生积极自学, 进入不同的学习进程, 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任务出课堂, 周而复始地循环构建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而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资源进行虚拟与现实的, 也实现学生在课堂外的兴趣培养。强调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1) 礼仪类课程素质拓展延伸的需求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 由于其重视素质拓展, 强调礼仪是终身养成教育, 因而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将自我完善的礼仪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生活、学习。要控制学生的礼仪习惯养成素养积累, 就需要有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个性化空间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素材, 鼓励愿意学的学生多学一点。而云平台的多样化功能恰恰为素质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场地。

(2) 双语类课程的查漏补缺的保障

目前双语类课程教学的瓶颈主要在于学生英语能力较弱。因而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的授课面上就有两大局限, 第一, 需要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需求,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的深度与广度上有局限。第二, 因为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弱, 在教授的密度和适度上有局限。如若对上述问题一一回应解决, 那么课堂有限的时间将远远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 因而像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空间就变得极其重要, 是双语课程查漏补缺的保障。

2 升华机制

以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有了什么变化”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着眼点, 纳入课程的考核和学生的成绩评定中去。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 因此,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引导机制的考核与课堂教学规范的设置、教授内容的引导有机结合, 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1) 完成教学一改———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 其基本程式是:明确布置任务———问题探究与准备——课堂交流展示———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反思。这一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来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引入大学城云平台为主要阵地, 将这一公式明确化:浏览他人任务成果———小组线上讨论、留言———上传小组任务成果并课堂展示———教师现场评价、其他同学线上点评———教师更新线上拓展资料———学生线上自我反思评价。

(2) 重视教学一得———教学检测管理 (Portfolio) 的建立

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指的是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学生学习反思及自评, 包括学习过程+最佳作品记录。具体通过课堂对学生表现的记录结合学生自己的作业及他评与自评, 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及自我管理意识。包括:各项平时任务记录;平时课堂纪律与学生态度;书面作业;同学间评价;自我评价。云平台实名的认证及准确的学习记录、线上作业等是完成这一个人资料库分析的基础。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的建立将学生同时纳入到考核主体与客体中, 有利于学生自我的实现。

(3) 感受教学一享———营造四维空间的双语氛围

这指的是课堂上教师的英语用语引领、鼓励学生对英语的使用、培训学生助教对英语的正确使用等。做好引导工作强调学生对英语的应用上尽量避免去抠语法, 多鼓励学生培养好的语感, 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说、多听、多读、多背。而重视英语环境的营造的问题上, 纯粹依赖45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提供课下良好的英语环境。世界大学城评台的引入, 不仅打破课程45分的局限, 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在线上课程网站上设计英语加油站、英文歌曲赏析、课堂专业英语解读等板块。

3 生成价值

(1) 动态课堂的生成

动态课堂的生成主要是教师层面, 注重教学一得, 提升教师的预设能力。让反思成为每一天的工作和习惯, 每堂课的反思不泛泛而谈, 不面面俱到, 而是就某一个感触最深的细节谈感触, 谈体会, 写教学一得。如教师们就关注学情、巧设情境、引导探究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写反思, 写心得。这样的行为必将使教师们从中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和提升而终身受用。实践反思, 完善教学设计。一节课结束后, 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与意见反映, 作业的质量等都需要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反思, 从而为下一次的教学设计积累经验。通过“教后思教”, 有所发现, 有所改进, 不断进步和完善。更让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改革的核心动力。

(2) 课堂创造力的提升

在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够有效地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 推动教学动态的生成, 往往需要教师从原先的封闭式以及控制式的教学模式向当前互动式的教学转变。从其实质上来看开放式教学其根本的核心就是通过利用对“人的极大关注”来进行课堂教学。基于新课程教学标准, 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给学生思辨的时间与机会:但凡在学习中,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 教师绝不代替;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寻求和探索的, 教师也绝不担心, 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以及机会, 并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 从全方位对其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以及实践练习。

(3) 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

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是鼓励学生养成持续自学的好习惯与鼓励学生享受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课堂引导与云平台中个性化空间的建设, 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在传统课堂上, 教师按同一进度施教, 很难照顾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在信息化的课堂上, 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建构多途径、多层次的自主学习环境, 以引导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也鼓励“学有余”与“力不足”的学生在线上多学一些。

(4) 师生、生生关系的重构

在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 通过课堂作业展示区、学生小助教交流区、礼仪文化分享区、习题库、英文小憩站、礼仪英语加油站、留言板、微博等模块的设置, 丰富师生间的沟通。同时这种双向的交流更是带动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比如学生小助教交流区就引起学生间互相学习、评价的良好反应。特别是通过这样的线上交流, 教师将平等化地与学生对话, 消除在讲台上的距离感, 在重构师生关系上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技术中心课题组.浙江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J].中国电化, 2011 (43) .

[2]朱松林, 徐小琪, 潘杰.基于Web2.0、云计算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公共支撑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 (高教职教) , 2012 (85) .

[3]罗小林“.同课同研”构建智慧课堂[J].江西教育, 2012 (23) .

双语服务 篇9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师,教学方法,语言

一、前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国家的发展有赖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而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力量, 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在新疆民汉教育是重点, 双语教育尤为重要。

面对双语教育, 怎么教是解决双语教育的关键。在新疆双语教师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 多数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居多, 再加之数学在维吾尔族的学生中被认为是较难学科的实际情况, 汉族双语教师的数学教学难度较大, 本文主要为汉族双语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提供可行措施。

二、汉族数学双语教师教学方式探析

新疆的双语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指小学的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授课, 其他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另一种是指全部课程都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授课, 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模式。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 体育、音乐、美术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维吾尔族是新疆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 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 维汉双语教育是新疆双语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参阅国外双语教育的成功案例, 为新疆汉族双语教师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将国外的双语教学方法本土化, 为汉族数学双语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

1. 活动代替语言, 在做中学

首先讨论关于语言的问题, 语言主要有三种, 即维吾尔语、汉语和数学语言。由于双语学生学习的数学是由汉语数学翻译而来, 将维吾尔语和汉语进行简单的对比, 有助于我们了解维汉双语学生学习数学时由语言造成的障碍。维吾尔语是维吾尔族的母语, 维吾尔语发源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汉语来源于汉藏语系, 汉语和维吾尔语的构词方法很相似, 是由缩略词或由词缀构成的派生词, 如汉语中通过加“性、化、反、非”等词缀构成“单调性、有理化、反比例、非负数、非零”等新词, 维吾尔语也有四边形、多面体、多项式等类似新词。维吾尔语和汉语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语序上, 在语序上汉语主要是主谓宾, 而维语则是主宾谓的形式, 语序差异对于维吾尔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以及进行思维转换有较大影响。在一些数学术语的理解上, 汉维双语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 一份调查问卷发现维吾尔族学生常常很难理解“小数、约数、对数、分数、合数”等词汇, 问卷中有的学生将“小数”理解为“小的数”, 或者十进数, 将“约数”理解为“大约的数”等。

通过上面的对比发现, 汉语与维吾尔语的差异会造成双语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 最好的方式是教师少说话, 避免语言带来的误解, 教师在减少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增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如在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利用生活经验、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活动, 在操作、实践和探索中获取知识。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采用一些画报、图片的方式来表达数学。

2. 创设真实情景, 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的整合是两种语言的整合。如果将陌生的数学课堂语言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表现, 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 借助情景将已有经验与所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会减少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在双语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它不仅减少了语言带来的障碍, 而且相同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在国外的双语教学中, 许多教师会借助学生购物、摊鸡蛋或是在学校吃早餐的经验创设教学情景。如学生在学习百分数的过程中, 教师创设一个逛超市购物的情景, 学生结合已有的购物经验, 通过探究学习百分数中如何表示不同的折扣, 进一步理解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3. 组织小组讨论, 在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

Núria Planas和Mamokgethi Setati学者通过对位于巴塞罗那和西班牙位于加泰罗尼亚外的两所学校学习加泰罗尼亚语和西班牙语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语言转换现象的研究, 发现双语学生的语言转换有一定的规律, 在课程初期, 学生在了解新的学习任务和数学概念时, 在与小组成员及教师的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第二语言, 当其反思任务完成的方法以及进一步探究数学概念的内涵时, 会选择更容易的第一语言 ( 母语) 。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 研究者发现无论教师是否要求, 学生刚接到学习任务时, 都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在知识的进一步探究中会选择第一语言。然而对于第二语言尚不完善的双语学生来说, 用第二语言来初步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任务也有一定困难, 面对这一难题, 当地的双语教师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 在分组时,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第一语言的掌握情况,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第二语言水平较好的学生, 在小组讨论中互相解决彼此困难。研究证明, 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减少甚至避免语言冲突或语言分歧。

在新疆的维汉双语教学中, 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 我曾担任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班的汉语教师, 教学初期, 发现每讲一个新的内容, 教师都会在下面用维语“聊天”, 刚开始很不理解, 渐渐发现教师们交流后眼神更明亮了, 脸上也露出笑容, 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欣喜感, 更重要的是“聊天”后, 教师的理解水平都有所提高, 而且遇到越难的知识, 教师的“聊天”就越久, 这是教师在用母语进行交流, 有些教师对课上的某些汉语理解不了, 维语交流有助于理解。了解真实情况后, 开始组织教师进行有秩序“聊天”, 鼓励他们采取这种方式学习, 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这种分组交流的教学方法, 把时间交给学习者, 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 将难理解的难点突破。因此, 应积极鼓励双语教师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

4. 教学内容简单化, 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维汉双语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是汉语语言的学习, 双语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汉语基础。对于双语学生来说, 学习汉语本身就有难度, 再同时学习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就是难上加难。从认知角度来看, 由于人们的认知是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 因此双语数学学习也应该从简单的知识开始。

5. 增加师生交流, 互学民族文化

维汉双语学习是维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交融。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的差异必然会产生数学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表现为数学语言的差异、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数学文化起源的差异等。数学语言的差异是指数学术语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等方面的差异。以数字符号为例, 在汉语中, 整十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 “十、二十、三十、四十……”也就是在一至九后面加“十”, 而在维吾尔语中, 却没有相似的规律, “十”是, “二十”是, “三十”是……维吾尔族的民族数学中没有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只有“一半”的概念, 通过转换单位来表示小数, 而对于汉族学生来说, 分数是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差异还有很多, 这些对于双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维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作为一名汉族双语教师应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学习少数民族文化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根本。很多汉族双语教师都将双语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归咎于语言不通、交流障碍, 语言固然是阻碍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其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主要在于教师的主观意愿。

三、结语

我国的双语教育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 还需不断完善。这就需要用心探索, 希望本文提出的教学措施能够为维汉双语教学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刘超, 张茜, 阿依古再丽.维吾尔族数学文化调查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9—28.

[2]Núria Planas, Mamokgethi Setati.Bilingual Students using their Languages in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J].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009, 21 (3) :36—59.

[3]Judit Moschkovich.Using two languages when learning mathematics[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05, (64) :121—144.

[4]Núria Gorgorió, Núria Planas.Teaching mathematics in multilingual classrooms[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01, (47) :7—33.

[5]Gilberto J.Cuevas.Mathematics Learning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 (2) .

[6]莎吉旦木·买买提依明.新疆维汉双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13.

双语服务 篇10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对双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方案中也规定,达到优秀标准的学校,双语教学的课程要占到8%以上。教育部号召高等院校要多种形式地采用双语教学。

全球学术著作有一半以上是用英语写作的,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重要的国际会议语言是英语,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本学科、本领域的信息,我们要吸收全球范围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双语教学”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手段。它紧跟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研究生必须要着力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和能力,“双语教学”无疑是很好的方式和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对专业课双语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研究成果进一步加速推动了高校进行双语教学的步伐,逐步实现了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2,3,4]

2 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2.1 英语教学固有的困境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语言环境的缺乏,严重影响语言输入量的摄取,并制约着英语学习活动和效果。同一种语言,作为母语来教和作为英语来教是根本不同的。在母语的环境下,人们总是通过不断的刺激反应来习得语言;英语学习则不然,无论我们如何去创设语境,也和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而课堂上创设的交际环境,又是演练性质的,缺少真实语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正是母语和英语教学具有不同的环境,才使得英语教学具有不可否认的特殊性。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讲授的作用,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句式的反复操练,却忽视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训练和实践,削弱了语言的交际性。

2.2 研究生自身英语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

研究生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本科生相比,学生来源趋于多元化,不同来源的学生的素质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从学生生源上,研究生的生源远远比本科生复杂,有应届生、往届生,还包括有工作经历的脱产学生或在职学生等。研究生个体之间英语水平层次不一,差异较大。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的差异性,当前跨专业、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的智能分布和学术结构也各有特色,接受知识和理解、消化知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对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研究生还是表现出习惯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缺乏用批判的眼光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提出质疑。在研究生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同样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如何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2.3 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双语教学的本质仍是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想能够胜任双语教学,不应因为其难度的增加而降低了对教学效果的要求。获得学生好评的教师必定具备5个条件:第一,懂得有的放矢地使用双语;第二,具有良好的听力和反应能力;第三,具备英语思维方式;第四,是专业词汇量大;第五,发音纯正、表达力强。由于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大挑战,所以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和理解程度,容易偏向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完成,英语讲课的流利、正确与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双语教材选择受限

选用英文原版教材,让学生接触规范的英文表达,有助于提高英文水平。但是,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使用完全的英文原版教材对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负担还是过大,自编双语教材往往能够弥补原版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更适合我国大学的教学实际。但部分教师因没有接受英文写作方面的专门训练或是出国培训,因此在编写双语教材时习惯使用“中国思维,外国翻译”的方法,所写出的“汉化英语”句子容易出现许多歧义和语病。这就导致双语教材的选择范围很有限,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往往不容易得到。

3 对策及探讨

3.1 注重“双语”环境氛围的创建

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盲区,精心设计校园“双语”环境。为双语教学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强双语教学氛围,让无声的熏陶使语言真正活起来。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自觉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英语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2 针对研究生特点进行双语教学

针对研究生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采用分层次的教学体系,拓展和改造双语课程教学。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考虑到目前跨学科课程选修趋势,根据学生的专业分成不同的班级。不同班级教学要求不同;教学进度快慢不同;教学内容有多有少;教学方法有张有弛,形成教学要素的层次性。同时应对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专业基础能力提出明确的建议和要求,帮助学生因人而宜地恰当选课,避免盲目选课。当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流动听课,形成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区别对待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增强双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3.3 加强专业外语师资队伍建设

对教师而言,一方面,教师本身是参与者,通过学术会议、合作研究、访问讲学、进修等形式直接参与国际交流,可以了解别国的发展历史与现实动态;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组织者,如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组织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和国外导师课题研究等等。总之,无论是外语教育、课程教学、组织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都与教师息息相关。教师在双语教学时应作好充分的备课,在授课前争取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避免将问题带到课堂上。同时,在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尽量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易于研究生理解和接受。

3.4 推动双语教学教材和教辅资料建设

为了保证学生及时把握学科最新动态。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章节提供最新的中外文资料,自编出具有较强指导价值的双语教学教材,用来克服外文教材在某些方面与中国实践脱节的不足,这样也有助于在学习归纳原版教材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同时选择双语教材需要注意避免因言害义,避免教材内容过于浅易和单薄,避免以权威性为代价迁就语言的难度,教材最好是名家的经典之作,这种著作的被引用率高,学习的附加值高。

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手段,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同时实施双语教学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学习,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和探索,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不断改进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摘要:双语教学反映了当今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是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生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主体,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文章对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述,梳理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教育国际化,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牛丽.关于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5(2):49-51.

[2]王斌华.学习双语教育理论:透视我国双语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3,2:56.

[3]李俊伟.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若十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学,2004,3:14-15.

双语服务 篇11

一、双语播音主持的发展历史及困境

(一)我国双语播音主持的发展历史

我国从双语教学计划开始就有了双语广播节目。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0年12月1日开始播出“英语讲座”,每期时长半小时,播出了两年零三个月,到中央电视台的“跟我学”双语教学节目,再到中国首个双语音乐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欢乐调频”。我国对于双语节目的初探有些坎坷。但1997年后,英汉双语节目大批量地入驻中国市场,并顺利地完成了中国的许多大事件的报道和主持,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回归”、“长江三峡工程顺利截流”、“两会的召开”、“十五大的召开”等现场直播都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双语广播的形式播出。2000年“国际双向街”以双语的形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主持人游刃有余的双语切换以及巧妙地临场应变使得观众接受了双语主持这种新形式。也因此,中央电视台自2003年起每年都会现场直播一场新颖的“双语元旦晚会”。之后不久央视又在2005年推出一档加入了双语新鲜血液的节目“双语中秋晚会”。目前,更多的电视台认同接受了这种新型主持形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1套、4套等都有相应的节目,更多的观众接受并爱上了这种形式的广播,受众增加后,双语广播也增大了所涉及的范围和涵盖的内容。

(二)我国双语播音主持的发展困境

节目普及率低,节目受众群体受限

双语播音节目的受众人群很受限,只是一些“精英”群体在收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层知识分子,他们以收听节目作为他们的审美趣味,提升他们的价值判断,了解社会责任的文化。如今,中外文化交流在发展,一切有关于外国文化、旅游、风土人情的节目都受到了多数大学生的追捧,也有很多白领和英文爱好者加入其中,他们正不断地填充着双语节目的受众群体。虽然双语节目的热度逐年水涨船高,但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广播对于大部分人群具有伴随性,在特定的收听人群中高级知识分子仍然只占收听人群的一小部分。由于收听对象的不广泛,节目也失去了大众化的特性。而现如今的中国在不断地普及高等教育,人民的总体文化水平在逐年上升,也因此,我们更需要外国的优秀文化来提升我们的见识,双语节目应针对这一点做一些改变,转换发展思路,拓宽节目类型,在内容上吸引更多的听众,从实质上将受众拓宽,实现“精英”走向“大众”的过程。

2.双语主持人才匮乏

现如今,制作双语节目的资金也是决定节目质量的主要因素,许多地方台本着一颗想要办好双语节目的心,但迫于资金不足,也就导致了节目形式单一,只能主要集中对普通小人物进行采访报道,这也就很大程度增加了双语主持人的工作量,主持人必须做出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节目有看点,赚得收听率。而往往地方台的发展空间与中央台相比小很多,导致人才流失。能力好的主持人更希望去发展空间更大的地方一展拳脚。整体看来,节目很难通过变换形式来吸引满足受众。这也极大地限制了这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3.双语节目竞争力低,没有合适的市场定位

如今双语节目的定位仍然局限于访谈节目,如何增加节目质量来提升节目生命力便成为了讨论的中心。更改节目内容成了首要任务,首先,选题要新颖,最好跟紧潮流,适应发展,不仅要注重社会效应,还要考虑它的时效性。这也是双语节目可以开展下去,生存下去的关键。其次,节目内容的深度也是重中之重,受众人群已经不止是跟着你的节奏去思考,他们喜欢提一些有深度,有品位的问题,更希望主持人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回答,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解释。不仅要有时代感,也要贴近生活。最后,节目价值要有引领作用,不仅要选择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还要更深层次剖析问题所在,在节目中以观察家或是分析家的身份去思考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见解,不仅要体现出核心价值观,更要将艺术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给听众生涩的感觉。通过节目,提高社会宣传力度,传播正能量。不止把节目定位在收视率上,更是与观众交流提升价值观的媒介。.

二、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

双语主持高素质人才要同时具备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如传播学、语言学、新闻学等。关于双语播音人才的养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节目不止是注重主持人这个焦点位置,更要把传递的信息视为第一位。双语节目主持人要让听众清楚地了解他所讲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让听众受益。在播报过程中,要掌握好汉语和英语的使用比例,根据受众人群适当调整两种语言的使用频率。使得受众人群清楚地接收到主持人所要表达的观点,提高节目的受众率,保证节目的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在一些体育、财经、音乐、旅游等专业性节目中,主持人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相应词汇和知识。比如商务类、体育类这类节目,就需要相对专业的英语。通过积累,将所学活学活用到节目环节中,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明地传递给听众。

其次,主持人应不断地学习与主持相关的知识。相关的地理信息,中外古今历史,各地的人文风土文化等知识的积累是丰富自己的过程。只有了解的足够多,工作时才能得心应“口”。旧的表达方式,死板的内容和语气只会影响主持人在受众当中的吸引力。风格迥异不随世俗就是创新,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也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节目效果。生活中,主持人应不断学习,积极主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节目驾驭力和气氛调节能力,塑造不一样的主持方式。之后,有情感的语言也很重要,不尽相同的语言环境要融入变化的情感。比如旅游节目中就要穿插风景区以及风俗民情的介绍。音乐节目中,就要有对于英文歌曲的介绍。这些介绍需要主持人熟练运用语言和情感,如果语言直接,感情不到位只会影响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因此,提高个人阅历和双语能力同等重要。

再次,是有关临场应对的技巧。主持人在节目中不仅是内容的阐述者,更是展现节目创意细节,体现节目宗旨,调动观众情趣的重要所在。所以特别是双语主持人在主持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根据现场的反应随时改变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掌握好节奏感,不仅要落落大方,更要自然得体,使得自己本身和主持风格浑然一体,达到高度的契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主持人还应注重传播本土的思想和文化,将中国的文化生动巧妙地传递给国外听众,同时,把国外优秀文化思想有选择性地传递给本土受众。积极构建“全球化”的文化特色,促进国家间的文化沟通,信息传递,推广我国国家形象,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双语播音主持人并不是把中西方文化拿来,原封不动地复制并复述出来,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有用的信息传播给受众。起到“把关”的作用。

结语

现如今,站在荧幕前面向观众的主持人群体高达3万余人,但是可以灵活转换两种语言,对国际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有独特见解,具有敏锐洞察力并可以将自己犀利的见解准确表达出来的人屈指可数。我国仍处在这种捉襟见肘的局势里没有缓解,精通两国语言还可以进行熟练转换的人少之又少,想做好双语间的灵活转换,就要下功夫去强化自己,更需要研究者们一同去创新、探究、努力做到更好,绝非一蹴而就。

摘要:双语播音这种类属于播音主持中的新形式,通过两种有声语言来向观众传播信息。从建国开始,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双语节目,其中,在很多方面都发掘出了不可预计的市场前景。比如跨文化交流、现场直播、语言教学、普通话或是方言传播方面等等,都为双语播音搭建了可供发挥的大好平台。而双语节目是否成功很大部分取决于播音主持人本身,本文将针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节目本身,二是对于主持人的特点分析,结合多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培养双语节目主持人。

关键词:双语节目,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罗幸.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1(25)

[2]赵琳.论全球化背景下汉英双语播音的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3]陈东吉,《试论我国双语播音的现状及其意义》[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9(10)

上一篇:改进的LVQ神经网络下一篇:定型相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