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交际能力

2024-10-10

双语交际能力(精选7篇)

双语交际能力 篇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强, 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专家学者早就预言未来是文化较量的时代, 我国成为文化大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对外交流, 不仅需具备流利的语言。更需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英语教师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师才具有积极向上的感召力和无穷的人格魅力。才会学模式, 提倡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它们有包含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很大的方面,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其中之一。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就行交流和和互相学习, 也指任何文化、语言背景有差异的人之间的互相交流。按照我们现在通俗的理解, 跨文化交流就是指与其它国家或者其它地区的人进行交流, 以此来了解它们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指的就是在于外族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有强弱之分, 是与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是否努力学习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交际者得体、有效的行为能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的取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好的交际能力, 双方的跨文化交际也会取得最好的成果。

二、双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语言是特定的文化产物, 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适合自己信仰的文化, 众所周知, 语言是最好的交际工具, 了解了彼此的语言, 就可以有共同的话题, 就可以对彼此有更深的了解, 所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双语教学就出现了。双语教学指的就是除了学习本族语言外, 还要学习其它地方的语言, 借此来了解其他地方的风俗自己文化, 为跨文化交际做良好的准备。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 双语教学不仅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同样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毕竟, 两者在进行交流的时候, 语言互通是很重要的。语言, 是在进行交际时最好的表达寄托, 它可以让彼此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好的语言表达, 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所以, 双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它甚至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小, 所以, 为了能使得跨文化交际能更好的进行, 双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三、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双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能很好进行的重要措施, 也是了解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手段, 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施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 在现在的社会中, 学习双语教学的学生虽然有很大的一个数量, 但是在这些人中能真正的成为人才的人却很少, 除此之外, 因为各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差异, 不能共通, 所以学习一种语言的人就更少了, 由此导致了人才的缺乏。其次就是教学的方式落后, 因为现在双语教学的方式基本都是教学式教学, 所用到的教学方式都是最老套的上课式教学, 学的也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学生不能真正的接触到所学的纯粹语言, 也不能了解到当地的实际风俗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学生, 在实践的时候是不能体现出自己所学的。还有就是缺乏实践的机会, 学生在校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什么错误的, 但是, 书本上的知识终究只是理论的东西, 它不能代替实践, 再加上语言这类技能要想学好, 实践是不能少的, 而在校的学生最缺的就是实践的机会了, 甚至有些学校直接没有。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发展, 使得跨文化交际不能很好的实行, 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处理这些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四、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

1.创建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课堂。为了双语教学能更好的进行下去, 获得更好的成效, 进行好的方法的创建就很必要了, 而这种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课堂的创建就到达了这种效果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课堂主要指的是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 同时还能了解到不同环境下的语言差异。想要得到这样的学习效果, 上课方式也一定是非常独特的, 譬如:角色扮演;比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2 . 网络教学。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已经普及了, 在缺乏实践教学的情况下, 网络教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双语教学来说, 上网可以使得学生们了解更多的信息, 开阔学生们的的视野, 还可以学习一些地道的英语, 了解当地的人土风情, 甚至还可以和地道的英美人聊天, 以此来增长知识和见识。

3.创造文化交流的机会。实践是双语教学最好的教学方式, 所以, 为了能使得双语教学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创建文化交流的机会。学校可以进行国际访校活动, 带着一些学生去国外的学校进行访问, 见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让学生和国外的学生进行交换, 以此来加强对彼此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彦群.浅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82-87.

[2]张瑞鸿.建构主义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传授与培养[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7) :37-40.

[3]严贵容.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0) .

双语交际能力 篇2

关键词 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 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受到语言研究理论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语言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转变是目前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揭示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时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任务。若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觉性、科学性、有计划性的培养,就需要对其形成过程和构成因素做全面的了解。基于此目的本文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以对外语教学有所裨益。

1 语言能力

美国著名语言学Chomsky(1965)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Chomsky认为语言能力是人们所具有的,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它以语言知识的形式为人们所认知,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他把语言分为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认为前者是一个内化的有限规则系统,而后者是人们在具体情境中实际表达出的话语,而前者是语言研究的中心。Chomsky语言能力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先天就具有的内在心理机制,它是基于“理想的说话人”在“同类言语群体”中的言语行为进行的研究。

Chomsky的语言能力概念在我国外语教学界有着很深影响。语言能力概念中语言结构知识、规则以及语言范式为教学中的语言知识输入和语言学习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此种语言理论的研究实质是语言形式问题,其涉及内容主要为语言系统本身或内部,而没有考虑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2 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的概念首次由是美国语言学家Hymes(1972)提出,仅仅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则和符合语法的句子并不能代表语言能力,需要在一定场合环境下表達出合情合理的语句才是语言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Widdowson从外语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他把语言的意义分为两种:语言在运用中的交际意义和语言项目在语言系统中的意义。认为交际的成功更大程度上由交际主体是否掌握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意义,并实现各种不同的语言行为所决定。Swain比较系统的对交际能力概念的内容做了丰富和发展,认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所组成。Swain这一概念成为交际法外语教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并被外语教学领域广泛接受。 但是这一解释也仅仅包含社会与语言使用关系两个层面的内容,而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被忽略掉。Van Ek针对学习者的自身综合素质的不同,对于学习者而言外语教学对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大的帮助。提出“一个全面的外语教学目标框架”。认为外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外语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交际策略、社会文化能力、社会能力。

学者们对“交际能力”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虽然视角和理论基础不同,但对于交际能力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包含不同的能力方面达成了普遍共识。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其中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学能力、话语能力和交际策略。

3 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族人的交际行为成为交际能力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本族语使用者的交际能力,而对交际能力与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得还很不够。Byram(1997)在他对交际能力阐释中对交际能力所隐含的以本族语言语行为研究目标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本族语使用者的交际能力与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所培养的交际能力并不统一。Claire Kramsch也提出不赞成用本族语的语言文化标准作为外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衡量标准。并提出了跨文化人的概念。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应使学习者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及其相应文化的束缚,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培养适应多种社会文化环境的交际能力,即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实现跨文化人的培养目标。

学者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描述都强调这两点——在交际场景和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和“有效性”,交际要在一定的场景中进行,语境是交际发生的场景环境或场合。学者们普遍认为交际者的社会角色、交际角色和交际目的会对交际行为起到直接的影响。由于文化北京以及交际对象的不同会对行为模式、行为规范、社会角色有不同的认知,对对方在某一场景中的交际行为期待不同,对交际行为得体也有不同的判定,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成败。

4 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和解释,我们不难看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较强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保证,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社会性的延伸。而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出于实现跨文化人目标的需要。使交际主体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及其文化的束缚,适应多种社会文化环境的交际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要求,满足学习者的业务和个人发展需要,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5.

[2]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翻译能力不同于双语能力 篇3

关键词:翻译,翻译能力,双语能力

在社会日趋进步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英语, 并应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学习, 甚至于在小学或者幼儿园阶段都开始开设英语课了。有人会说, 以后我们不再需要专业的英语翻译员了, 因为我们都会说英语。那么, 那些从事英汉双语翻译工作的人员是不是都该放弃这份工作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就要先来分析一下, 翻译能力和双语能力的不同。

1 什么是翻译能力?

翻译是用英语来表达另一种语言或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英语, 这种英语与其它语言间的互相表达活动, 称为英语翻译。

自从英语成为一种语言以来, 这种表达活动一直都在进行, 它影响到英语国家与其它语言国家的文化和语言的发展, 促进了英语与其它语言间的交流和转化, 也促进了英语以及其它语言的发展。在英语翻译中, 要了解英语与其它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同一时期不同的阅读人群的读写习惯等。

所谓翻译能力, 就是指这种表达活动的程度如何。一般来说, 翻译能力包括:翻译才能 (理解或者表达语言内容的能力) 、翻译语能 (指导和运用语言表达形式的能力) 、翻译熟能 (翻译过程的熟练程度) 和翻译智能 (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个体智力因素) 。

其中, 翻译语能使翻译者知道某个单词的意思和语言形式, 指导翻译者正确使用它的时态和形式。翻译才能使翻译者知道一个词的意思, 并且准确地表达出来。如果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但不知言语发出者为什么这样说, 也就是说, 对言语发出者的交际意图不是很了解, 那么他就不能形成言语智能。如果在同一个交际背景下, 有的人能很好地理解言语发出者的交际意图, 而有的人并不能理解, 这就是翻译智能在起作用。翻译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熟练程度, 说明了翻译者翻译熟能的状况。

2 什么是双语能力?

所谓双语能力就是“在母语之外能够熟练使用另一种学得的语言”的能力 (Bloomfield, 1933) , 或者简言之, 是“交替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 (Weinreich, 1953) 。在我国, 甚至在大多数亚洲国家, 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既是历史现象, 也是现实需要。但这是否说明, 我们把除了母语之外会说的那种语言当作第二语言了呢?

不同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英语教育, 但英语并不是等同于母语的语言, 它只是一个工具, 让我们能更便捷地了解世界的工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仍旧是母语, 政府机构使用的也仍旧是规范的普通话, 这注定了我们没有一个纯粹的英语环境, 或者说我们因为有自己的母语, 所以不需要另一种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

如今所谓的双语教学甚至不是在培养我们的双语能力, 而是在削弱我们的母语能力。当一个人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时, 必定会受到不同文化所带来的文化、习俗、思维模式的影响, 在一个人没有学好母语前, 这种双语教学必定是负面的。带来的或许是一加一而小于二的结果。

所以在双语教学中成长的人, 或者说普通的没有经过训练的双语者, 并没有具备应有的专业的翻译能力。

3 翻译能力不同于双语能力

诚然, 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英语, 但是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特别是具有双语能力却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人们要注意, 自己译的东西自己看还可以, 但如果作为一部作品之类的传播开来, 那么会给别人造成很多困扰。历史上很多的国外名著就是因为翻译时的问题而在别国畅销或是折戟。就连美国向日本扔的原子弹, 也是因为当时的文件翻译不够严谨而出错导致的。请双语者们谨慎行之, 不要因为多会了一种语言而沾沾自喜。

也许有人会说, 那翻译者们就是出色的双语者了吗?作为两种文化交融体的双语者们应该更具文化优势才对。但实际上, 在双语能力不等同于翻译能力的同时, 翻译能力也不等同于双语能力。翻译是一项专门的工作, 需要特别的技能, 我们应该知道, 机器是不具有情感的, 而我们有很多含有意译的文学翻译, 不是机器所能够替代的。

比如说, 要想翻译中国文学, 除去文学本身, 对中国的哲学、历史、宗教、艺术、民族、民俗和方言都要有较深的研究。建立在儒学传统文化上的中国文学作品在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语言沟通上与西方文学的差异远远大于西方各种文学之间的不同。就目前来说, 这些不是非人脑的机器翻译可以替代的。

综上所述, 翻译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双语能力并不能保证很好的翻译能力, 而好的翻译能力通常受到较高的语言程度以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制约。虽然我们不能否认, 也许有一天, 在机器翻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 很多翻译者们都将面临失业的危机, 但就目前来说, 我们仍旧需要专业的翻译者们为我们进行翻译工作, 翻译能力的培养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29) .

[2]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科技翻译, 2004 (3) .

[3]王际平.浅谈双语能力的优势所在[J].硅谷, 2009 (18) .

双语交际能力 篇4

一、注重初始引导,培养英语交际习惯

交际是有声的语言,听是学习语言的开始,听得准才能说得正确。初中生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好奇心,进行交际的兴趣浓厚。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从学英语的起始阶段开始引导,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英语的习惯,逐步培养用英语提问、回答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预备篇时,就引导学生模仿礼貌问候语:Hi!/Hello!/Good Morning!/Goodbye!/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 /See you later等。还可以利用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Stand up, please!/Is every one here today? Open your books. /Put up your hands. / Look at the blackboard./ Read after me等来教学。学生听的越多,就容易养成说的习惯。这时,我们再把这些听说内容延伸到课外,如邀请、祝贺、游戏等,引导学生学用英语来表达。这样,从好奇心逐渐变成英语表达的习惯。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交际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如果教师能密切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巧设交际情境,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例如:看 May l come in?Yes , please 时,就让一学生假装成上课迟到敲门,让另一位学生扮演老师进行对话:“ May I come in?”“Yes,please.”“How are you?”等。课文中表现动作与表情的的内容很多,还可以根据图画或者简笔画创设情境,进行情境对话或一边看图一边复述的形式进行交际。如Book Ⅱ Unit3 是现在进行时态句型,教师可在事先就准备好画有各种人物动作的卡片,在教学中出示。例如: T :“What’s he doing?”“He’s singing ”又如,在教学Unit6(Book Ⅱ)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 ’s fine / cloudy / rainy / windy .就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晴天、多云、下雨、大风天气的镜头。这样,学生就会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这样的句型。

三、拓宽教学思路,体现交际的多样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大量的转换信息、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这些活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例如:利用学生已学过的一些动词,在卡片中写上一些“指令”的语言,如“eat、swim、dance、play football、play the piano”等,请学生任意抽一张,根据所写的“指令”做哑剧动作。同时,老师发问“what is he/she doing?”让其他同学来猜测,“He is eating.”、“He is playing the piano.”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且使交际活动得到了训练。角色表演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交际形式。牛津初中英语中的“Comic strip”,“Speak up”,“Grammar”中的对话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可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与不同要求,让学生把课本中的对话拿过来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水平,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已经明显的显现出来。在讲解课文与课后练习中,应该把难题目留给优秀学生。当他们解决之后,就会有一种喜悦感与自豪感。而对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应该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并且有一点难度问题让他们解决,从而让他们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对于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就把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留给他们解决,让学生感到他们仍然被老师被重视,并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Unit 23 The football match时,因为很多学生对足球感兴趣,于是就让他们讨论 How can your team win?这个问题。让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不同意见与看法,加上老师的点评,让错误的地方得到纠正。这样,不仅提高全体同学的口语交际的水平,还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双语交际能力 篇5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百科)。“双语训练”是指通过开展中英文听说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自信、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表述,讲述生活,感受,故事等,形成强烈的沟通意识,培养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口头表达能力。而语言能力则是,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的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百科)。

我们认为双语训练与语言能力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由此我们提出了双语训练对语言能力的提高的研究课题。

2 双语训练现状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我们急需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种能让学生直接进入外语情境,能用外语思考和交流的外语教学模式。就这样,双语教学应运而生。在双语教学中展开双语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放眼世界,已有很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继加拿大成功尝试之后,许多国家纷纷仿效,其中包括芬兰、新加坡、南非和我国。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以我校为例,我校的“双语训练”是辅助于双语教学的一项特色活动。但是双语训练在我校开展多年并没有得到师生的重视,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双语训练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漏洞。所以希望借此机会对此做个全面的调查,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双语训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以充分发挥双语在根本目的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强有力的提升作用。

3 双语训练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理论依据

在思想库理论中,大脑被视为思想库,尽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总是保持着各自的特征,但是两种语言的表现取决于大脑中共同的语言能力;两种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共同刺激了思想库的发育(王斌华)。也就是说,思维刺激了两种语言,同时被两种语言刺激,这两种刺激促进了双语者的认知发展。据此得出双语训练有利于增强语言的敏感度与辨识度,使学生在双语训练的不断实践中极大提高语言能力。

同时阈限理论也认为,精通双语将对人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阈限理论把学生的双语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并阐述了各层次与学生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1)低级层次:没有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任何一门语言,对认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我国学生没有精通汉语,势必对他们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2)中级层次: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一门语言,对认知发展不产生负面效应。(3)高级层次: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王莉颖)。因此双语训练有助于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4 我校双语训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4.1 双语训练在我校的现状

为了证实我们的猜想,我们以我校作为实验点对我校12个院系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

有79.29%的学生认为双语训练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有69.27%的同学认为双语训练次数越多越能提升听说能力,有57.26%的学生认为在双语训练中两种语言的一般转换更能够锻炼学生两种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能听懂个别单词的比例由参加双语训练前的25.64%下降到5.98%,而能听懂简单的句子、能理解听力材料的比例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通过双语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确实得到了提升。对于英语口语能力,参加双语训练后,仅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这个比例由双语训练前89.74%下降到了52.14%,而可用流利的英语交流的比例由10.26%增加到了47.86%。说明双语训练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参加双语训练后,有64.96%的同学认为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说明双语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了学生的中西思维方式,从而帮助提高语言能力。

4.2 双语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4.2.1 学生没有相当量的英语储备知识

双语训练作为一种语言输出的中介,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使用、巩固语言的平台,因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胡春洞教授说:在人类学习和习得语言的实践中,吸收总是领先于表达,也可以说输入总是领先于输出。我们认为做双语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比如提前一周集体观看《狮子王1》,然后让学生针对这部影片来做双语,可以模仿,角色扮演,讲故事,谈论某个剧情,辩论赛等等形式,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定,形式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来定。当然语言输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欣赏一首歌,看一段英语演讲比赛,外国的一个励志故事,名人事迹等。

4.2.2 学生对双语训练不感兴趣,主动性差

当学生对双语训练不感兴趣时,就无法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我认为应在全面普及“双语训练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这一观点,让学生认识到双语训练只会越发展越好,使其发自内心的接受,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另外,学校的表扬应以量化、实物等形式落实到个人,让他们认识到双语训练不是任务,而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

4.2.3 学校的监督力度不够

尽管双语训练工作已被学校纳入常规管理,然而双语训练仍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双语训练的积极性。我认为应加大双语训练目的及意义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双语训练规范化的意识;在课内双语训练中应不限形式,根据学生的语言流畅度与连贯性,语音语调及临场表现制定详细全面的评分标准;奖惩措施落实到个人,每周可由班级推选出双语训练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院系中给予书面表扬及实物奖励;对于在双语训练中表现敷衍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并扣除相应的量化成绩;相关部门可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话剧,朗诵等课外双语训练活动。

5 结束语

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双语训练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双语训练在我校的实施有一定弊端,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但是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一,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前例较少,理论支撑不足,缺少有代表性的理论。

第二,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虽省时省力,但数据不够准确,如要在全国范围推广需扩大研究范围并深入研究。

摘要:目前双语教学在我国广泛开展,而我校的“双语训练”是辅助于双语教学的一项特色活动。本文以我校为例,对我校广泛开展的一系列双语训练活动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学生英语基础,主动性、兴趣性,以及校方的监督等,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双语训练,语言能力,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643652.htm?fr=aladdin[OL].

[2]http://baike.baidu.com/view/3072839.htm[OL].

[3]王斌华.学习双语教育理论透视我国双语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3(2).

[4]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英语交际能力探索 篇6

一、采用民主式、讨论式方法上课

在原文阅读课上, 我杜绝了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法, 采用的是民主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每堂课开始, 总是先由学生提出阅读中的问题, 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进行解答, 象英译汉, 猜测词意, 句子分析, 段落大意等项目全由学生们自行处理。如遇疑难问题, 稍经教师启发, 学生们就能够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起初思考有误的学生, 随着阅读讨论的深入, 最终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了。采用民主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趣味性强。这不仅进一步激发了优生的自学兴趣, 而且也调动了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阅读课上, 学生们的发言比平时上课踊跃得多, 没有任何一个学生甘愿放弃发言机会。通过上阅读课, 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们学英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也逐步培养起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随文介绍相关的社会知识

在阅读原文时, 常会遇到一些与英美人的礼仪、习俗有关的词、习语和句子, 我在课堂上将相关的社会知识随文向学生们进行简要的介绍, 以避免吃夹生饭。例如, 在一篇小文里, “kiss”一词出现了好几次, 有些学生不理解西方人为什么非要这样。我就向学生解释: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 kiss在西方是一种表礼貌的方式, 从某种角度上说, 它类似于东方人的点头或握手。它不仅只用于夫妻间, 它还用于家庭成员间、朋友间, 熟人以及主客之间。这样一讲, 学生们对kiss在原文故事里和在译制影片里出现频率较高的现象就能够理解了。又如, 在读到一篇美国人就诊看病的文章时, 学生们对病人须事先与医生make an appointment不解, 我就向他们介绍:英美人的就诊看病习惯与中国人不同, 一般说来, 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除非急诊, 病人在看病前, 都要先与医生约定时间。这样学生们就把go to see a doctor和make anappointment有机地连系在一起了。在原文阅读的实践中, 学生们会遇到大量中国人不好理解的西方习俗和社会现象, 我就见缝插针, 随文向学生们扼要介绍英美人的宗教、习俗、重要节日、婚姻、家庭、妇女、青少年情况等社会知识, 使学生们逐步把这些社会知识揉合到了已有的英语知识中, 这无疑使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

三、引导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方式

在原文阅读训练中, 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英美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细微差别。一般说来, 英美人谈吐坦率, 个性突出, 幽默感强, 而中国人则讲话含蓄, 克已善忍, 文笔拘谨。这些特点在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中都有所表现。例如, 有一篇文章叙述一位丧偶的高龄老人, 虽被女儿多次请求搬到她家去住, 但老人执意不肯。更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一个人搬到了条件十分恶劣的偏远山区。他认为这种要靠自己打柴、挑水、做饭的原始生活能使他精神充实, 自得其乐。学生们从字面上完全能够读懂这篇文章, 但在做后面的选择题时, 因受中国人传统习惯的影响, 对这位老人的心理进行了错误的判断。他们不理解这位老人为什么有福不亨, 自讨苦吃?于是我就着重向学生介绍了英美人有非常强的个性, 有坚持各自独特生活方式的习惯, 以及他们很少三、四世同堂的小型家庭结构。这样, 学生们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 就不至于判断失误了。又如, 在读到一位美国中学生需要用钱, 正式向父亲提出了借款要求时, 有些学生对此很不理解。我向他们解释:在英美诸国, 孩子向父母借钱是常事, 这决不意味着他们的父母没有人情味。根据英美的习惯, 青少年从小就养成了非常强的自立性, 在经济方面尤为如此, 这与我们中国的大中学生把伸手向父母要钱当作是天经地义之事形成明显反差。事实上, 学生们对英美人的个性、情感和思维方式体会得越深, 他们对原文的理解就越深, 他们吃透原文的能力就越强。

四、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我不断地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逐步使学生们养成达标的阅读速度和具备娴熟的阅读技巧。我对学生着重培养五个方面的能力:1.快速的浏览能力。2.巧妙的猜词能力。3.独立的分析能力。4.准确的捕捉主题句能力。5.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学生们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 就如虎添翼, 完全具备了自学能力, 毕业后, 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将会受益无穷。

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7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大纲》还指出:“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在交际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创造思维能力和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重要因素。

而在实际教学中,初级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固然重要,但交际是创造性的心智活动。一味模仿、重复而没有创造思维能力和交际运用能力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

正如“Napoleon’s Three Questions”中的那个士兵一样,他模仿着三个问题的回答,并且非常娴熟了,但是他仅仅模仿而缺乏应变能力,便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而交际是一种思维活动,良好的听说水平是以敏捷的思维为基础的。一个人能够口若悬河,固然与他积累了很多词汇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有较强的理解、想象、记忆能力,有敏捷的临场应变能力及一定的表达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把创造思维的培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又如,英语写作,是集单词、词汇、短语与基础知识于一体,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创造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一味模仿课文就没有新义,当然也不可能得到高分。我们只有抓住其变通性,启发思路,发散思维,才能有创造性。

我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的、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是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首先对学生多层次化创造思维能力训练。例如,让一个男孩到前面,在黑板上只写一个“boy”,再让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推出一组模式的词组,由boy→a little boy→a small boy→a tall boy→a short boy→a thin boy→a fat boy…这仅是从正反两方面发散思维。接着让成绩好的学生推出句子,I'm a Chinese boy,His is younger brotheris a bad boy,My brotheris her boyfriend…这样多层次化启发。引导创造思维,它不局限于正反思维。还可以变换角度。如,A boy is in the classroom,He is sil-ting at the desk,He is reading a book,He works very hard,He is my classmate,We are all good friends…从实际的动作、形态补充他的形象,展开创造思维。也可运用已学知识来培养思维能力,如在“English comet”的教学中,我辅导的英语兴趣小组的成员来到“英语角”参加活动。我先设计好了写有动作或场景要求的英语小卡片,让参加的成员抽签。然后根据要求即兴表达。用英语口语加上手势,让成员们置身于实际中,发展自己的动用能力,做得好。给予口头或实物奖励。当然这一活动会因时因地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向,既亲身体会又有乐趣,既有创造性又有实际交际性。或给个题目:Go shopping,Go to the party,Asking the way…结果我们发现,由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能力、素质、经历和性格方面有所不同,在同一动作或各自的思维表达中都有差异,这一差异的发现对我们着手深入辅导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信息。

上一篇:总结深化下一篇:新浪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