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024-07-30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精选12篇)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1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试验) 》提出, 高中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文化意识是此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 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是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 也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 却不能成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化差异的壁垒没有打通。学生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甚至误解的产生。文化因素在有效交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 还要加强文化教学, 使学生了解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摸索总结了以下五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一、交流共享法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逐步扩大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因此,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 抓住恰当的时机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英语中不乏很多名言、谚语、俗语、成语, 它们语言精练地道, 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很好的获取文化知识的素材。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 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将准备的语句写在黑板上, 并进行简单的介绍;也可利用Daily Report的形式, 让学生介绍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典故或传说等。

二、阅读积累法

文化知识的了解和积累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帮助学生体会和感悟所读材料中的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阅读积累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和有意识地阅读与文化知识密切相关的读物。例如, 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语文章、英文报刊、原版或改编的英文名著和文学作品等。通过课外阅读, 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 而且能够了解某些词汇形成的特定文化背景, 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His income comes mainly from shylocking.”如果我们没有读过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威尼斯商人》, 我们就不知道Shylock是戏剧中一个唯利是图、自私自利、贪婪奸诈的放高利贷者;相反, 如果我们平时有一定的阅读积累, 就可以理解句中的shylocking的含义是“放高利贷”。

三、课堂融入法

江苏牛津译林版教材不乏很多和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 模块6第3单元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模块9第3单元The meaning of color以及第4单元Behind beliefs, 都提供了很好的跨文化交际的话题。因此, 教材中的相关资源是导入和学习西方文化, 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 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 更要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 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增强文化比较能力, 提高文化素质, 从而达到能够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的目的。

四、视听法

通过视听学英语是颇受高中生青睐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听录音、听英语广播以及观看原版英文电影, 向学生介绍和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视听材料中的图片、影像和声音也能生动直观地辅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 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现在网络的普及更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上网为学生搜集、筛选合适的视听材料。在学生进行欣赏之前, 教师应帮助学生激活或者建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包括政治、历史、文化和习俗等, 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提高欣赏水平, 同时增加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五、课外活动法

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 还要指导他们留心和收集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等方面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这一资源, 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沟通交流, 让外籍教师“现身说法”, 将自己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碰撞和交融中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 教师也可与外籍教师一起策划一些活动, 诸如英语角、英语讲座、英语演讲、英语歌唱比赛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多渠道了解文化差异。

总之, 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 它需要英语教师将其落实到平常的教学中, 结合一些有利时机, 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文化内容的导入, 让学生首先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初步了解, 然后能够自觉地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和对比, 并发现其异同, 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涉外交际活动也越来越多,与世界接轨已成定势,社会生活和实践证明,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并不能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成功的交际,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进行交际。一个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即使语音,语法正确,拥有几千个词汇,不了解文化背景,没有文化意识,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中,1995)0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来说,在与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不仅仅要掌握目的语正确的语法,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还应该了解他们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言语规则甚至非言语交际方式等,否则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影响和妨碍人们正常的交际。

二、什么是文化意识?

所谓文化意ip(culturalawareness),指的是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目的语使用的适宜性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定义的,“学生需要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能够受益于语言文化教育”(Byram&Morgan,1994)(高一虹2002)。

三、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请看,苏:一顿便饭,为您洗尘,请。沃尔夫:噢,这简直是一次盛宴,每个菜都是佳肴,我很喜欢,不过,我觉得这些菜对我们来说太多了。苏:哪里哪里,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不过一点小菜和薄酒,不成敬意,以后有机会可以好好安排,让您更满意。

饭后,沃尔夫马上给总公司写了一份备忘录:苏先生不是一个合适的合伙人,他的管理不切实际。在我看来,他更愿意把资金投资在饭桌上而不是工厂的产品生产线。

苏先生的盛情款待得来的是这样出人意料之外的结果。

为什么要有文化意识呢?这是因为,像发生在苏先生公司的这起事件一样,文化上的误解会妨碍公司在跟外商合作时顺利开展商务活动。人们在文化方面犯错误可能不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有些很可笑的文化方面的失误却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致命的失误几乎使企业濒于破产。往往是因为其决策者不了解文化的奥秘。他们需要了解人们的语言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之后,群体和个人语言,行为方式才能被他人所理解甚至被他人所预见。也惟有如此,公司才可以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或免于破产的命运。

我们在和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交往的过程中,或者在和其他的文化价值观接触的时候,要清楚自己传达给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存在“鸿沟”。亨德里克.谢里(HnedrickSerrie)曾写过一篇文章,探讨了解他人视角的必要性,他指出,“把握好行为的分寸比掌握语言还重要,可是很少有人懂得这个道理。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贾玉新认为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的交际都认为是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文化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以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2)以最少的损失和曲解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3)在适当程度上顺从别人并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上这些方面的能力明显地体现在各种行为特征上,例如领会、尊敬、灵活性、对模棱两可事物的容忍性,及与别人在互动中的操纵能力等。

五、注重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听读),而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说写译)(曲政、俞东明1997)Wolfson(1983)指出,“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外国人在语音和句法方面往往比较宽容。而违反讲话规则却常被认为是不懂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太可能认识到社会学的相对性”。由此可见文化方面的错误可能会引起更为严重的交际失误。

请继续看,一位中国女士在宴会上听到别人称赞她的衣服样式时说的一句话:

That’salovelydressyouhaveon.No,no,it’sjustaveryordinarydress.在汉语中,当听到别人的称赞时,人们常说:“过奖过奖,惭愧惭愧”之类的自贬的词语,以示礼貌,谦逊;而在西方文化中,在这种情景下,受赞扬者直接用“Thankyou”,“Iamverygladtohearthat”之类的话语应答即可。否则,听话人会认为这种答话暗示着答话人在嘲笑说话人不懂衣服样式的好坏,缺乏审美观和鉴赏力,严重的后果是会引起对方不快,导致交际中断。

六、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中

(一)注重文化意识导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许国章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的信息的容器和载体。概括的讲就是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束定芳,庄智象1996)。联系到外语教学,既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导人文化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美国社会学家Hymes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也就是说,使用者应能在英语环境中遵循一定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恰到好处地同他人交往,遵循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冒犯别人的隐私和忌讳等。例如,不能在葬礼上说“Alovelyday,isn’tit?”不能问外国人“Whereareyougo-ing?”也不能问女士“Howoldareyou?”或“Areyoumarried?”等关于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方面的,其中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在各种不同的交际场景下,语言使用者能根据话题,说话者的身份,交际目的等因素,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话语。这与Hymes的适合性和得体性有着相似的内容。由此可见,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包括培养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或者确切地讲,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我们的学生母语文化根深蒂固,用母语的逻辑进行思维和表达已成定势,所以学生习惯于把母语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发生文化干扰。

笔者在校园里不止一次地经历这样的问候语:”Goodmorning,teacherChen”,“Helloteacher”"Hi,teacher”…在我们的文化里,老师,主任,院长,经理等表示职业,职务的名称,在日常交往中常作称呼语来使用,以示尊重,直呼其名,是不恭不敬的行为。但在大多数的西方国家里,人们推崇平等主义,崇尚个人成就而忽视个人在团队中的地位,因此除了Mr.Mrs.MissMsDr.等之外,人们是不会用工作名称或职务来作为称呼语的。同样,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同辈,孩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挚友之间往往直呼其名;更有甚者,孩子对父母,长辈,老师也都可以直呼其名,以示亲切,接纳,否则就觉得被拒千里之外。如西德影片《英俊少年》中的孩子海因切,直呼其父为卡尔,呼其外公为威廉;美国连续剧《我们的家》中媳妇洁茜也直呼其公公为格斯,这在中国人的交际中是绝对不允许的。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他们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文化意识中的许多内容回会激起学生们的强烈兴趣,又特别实用,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欢迎程度往往大于普通的语言知识。英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适当融人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度,反而能从主观上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同时帮助他们了解西方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规范。

七、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13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现实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弱化现象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被弱化了,具体表现在:

语法和词汇教学作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味进行语法、词汇的语言教学,对英语文化中的常用习语、行为规范、社交礼仪、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相应的文化导入。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过分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为只要学好语法、词汇,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就能与外国人进行顺利的交流,而不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其实,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时,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外族人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方面上的错误,而异国文化的障碍和误解却往往会导致相互间的摩擦和隔阂,甚至造成最终的交际失败。因此,当语言运用能力上升到一定水平后,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愈显得重要。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转变教师观念

我国的英语教学大多数在课堂内进行,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采取高中英语教师集中培训、高中英语教师自我研修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切实转变观念,使全体高中英语教师意识到文化障碍的危害性以及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进行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也是高中英语教师打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战役的主战场。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当抓住课堂这个最为重要及主要的阵地,利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利用词汇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词汇相关的拼写、词义、用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词汇内部的相关文化因素和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样在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同时又进行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词汇鲜活、生动起来,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特别对一些表面相对应而文化含义不等值的词汇,教师应多从词汇内部的相关文化因素和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挖掘。例如,the knife and fork 这一短语与其相对应的汉语是刀和叉。在中国文化中,这分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和工具。但在西方文化中,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刀和叉已经是不可分离的用餐工具,因此 the knife and fork 作句子的主语时,谓语动词一律使用单数:The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iron .

2.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英语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阅读活动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比重。而且阅读活动中所涉及的阅读材料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教师若能充分挖掘其内部的相关文化因素和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相应的阅读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阅读应试技能,又对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现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2  Unit5的话题是 Music,在进行本课教学的同时,教师就应该利用多媒体材料向学生介绍美国门基乐队的成长历程以及美国乡村音乐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常见音乐形式,深化对西方音乐的全面认识。

3.利用口语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实际地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教师在英语的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创设现实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现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4  Unit4的话题是 Body  Language,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方式创设一些诸如初次见面、上街购物等现实情景,让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进行现场的实际表演和交流,这样就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的同时,又让他们亲身体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课外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辅助培养

高中英语的课外教学在整体的英语教学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采用放英文录像,看英文电影,网络搜索以及举办个人知识讲座,组织西方文化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辅助培养,使他们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从而拓宽西方文化视野,切实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外语人才。而在中学阶段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非常必要的,又是切实可行的。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4

一、结合词汇教学, 拓展词语文化

词汇习得是英语习得的中心任务。任何语言都存在“一字多义”的现象, 词义的准确理解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定, 绝不能按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 必须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

比如“boy”这个单词, 在小学课本上只说是“男孩”的意思。但我没有以本为本, 而是告诉学生, 它还在许多口语中被广泛使用, 词义远不止“男孩”。像“My boy is four”句中的boy指“儿子”。

二、通过角色扮演, 提高运用能力

“运用”的典型示范就是“角色扮演”。中英文语言表达形式不同, 要使语言表达得体, 体现出异国文化的不同内涵,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 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开展课堂交际活动。

为了使学生能自然地运用打电话的习惯用语, 我要求他们分角色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通话”。通过角色扮演, 学生对打电话习惯用语的记忆更为深刻, 运用也更为得体。

三、结合节日文化, 体会各自差异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 有一些介绍节日的内容, 如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 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要求教授它们名称的英语表达方式, 通过句型操练, 讲授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 如某个节日, 人们的主要活动。如果教师只是以此照本宣科, 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 那么学生对有关西方国家节日的知识了解会非常浅薄, 白白错过了增长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机会。因此, 我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增补了一些材料, 侧重点落在文化层面上, 使他们体会不同文化的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 在介绍中国的饮食和传统节日时, 我还特别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了一些中国特有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如元宵节吃的“元宵” (yuanxiao) , 除夕夜吃的“饺子” (jiaozi) , 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词汇, 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英语文化素质, 同时还能引发他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从而培养他们的世界意识。

四、借助多元资源, 增强异域感受

语言习得的过程是无意识的, 是潜移默化的。近年来, 多媒体英语资源蓬勃发展, 因为它声情并茂的教学手段, 仿真的语言交际情景, 丰富的语言素材,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感悟了英语文化, 尤其是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等这些教材上不太可能学习到的英语文化知识。

我在教fork, knife, spoon, plate等餐具时, 问学生:“你们会摆放和使用西餐的餐具吗?”学生凭借以往看电影电视的印象, 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 又各自想当然地比划摆弄一番, 我没有立即做出评价, 而是请他们看了一段Let’s Talk in English有关西方餐桌礼仪的专题介绍录像。看完节目, 学生们就没有争论了, 都明白餐具该如何摆放了。最后, 我又让他们利用手边的文具来模拟餐具, 进行一次模拟请客吃饭。学生的兴致很高, 这一次绝大多数的人都能正确摆放和使用, 对单词的掌握更加牢固, 西餐餐具的使用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五、注重教学细节, 渗透英语文化

教师应该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不断地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知识, 渗透英语文化信息。因为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 英语课堂上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做游戏、唱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意识地经常让学生玩一些英语国家最常见的Bingo游戏, 学唱一些像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Seasons in the sun等歌曲。遇上西方节日, 就开展一些和节日有关的活动。

另外, 身势语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它们也能传递信息, 它们是一种非语言的交际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 身势语的意义也并不相同。在课堂上,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常用身势语, 让学生明白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而我在课堂上也尽可能地去使用它们。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5

一、交际环境、跨文化交际概念

交际(communic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ommonis一词,commonis是common的意思。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依附于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有效的交际只有在发出信号的人和接受信息的人共享统一或相近的语码的系统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交往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说话。但是因为交际行为是社会行为,它必然发生在社会之中,它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并受交际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只共享同一语言系统还不够,交际双方对其他相关因素的理解和掌握也十分必要。交际环境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义的交际环境指交际的现场环境和国家、时代、民族、文化等大背景以及目的、对象、内容、时间、地点等近的语外环境,狭义的交际环境指上下文。交际环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规定了言语的含义;规定了言语的表达方式,如语气、口气、词语色彩等;有助于突出语言表达效果。说话者如果不注意交际环境,话语就不会协调,难以达到交际效果。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讲,信息的编码、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但愿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中外文化差异与经贸合作》一书的作者唐菊裳认为: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流比语言的范围更广,它涉及到参与交流者的文化背景问题,而文化背景的范围又是十分宽广和复杂的,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谈举止、风俗习惯都是文化背景的重要内容,都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在这种条件下,有时即使同一种行为,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比如在电影《刮痧》中,小丹尼斯闹肚发烧,在家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但是第二天爷爷不幸出事,而这时小丹尼的头被嗑破,父亲许大同送小丹尼斯去医院急诊。认真的美国大夫在给孩子做全面检查的时候,发现了孩子后背刮痧时留下的紫痕,以为孩子是受到了虐待,直接打电话报了警。儿童福利院更是认定许大同有暴力倾向,在医院当场禁止大同夫妇接近儿子,并试图以法律手段剥夺其对孩子的监护权。又比如,在电视剧《迷失洛杉矶》中,孙子旺在Peter家照看他的“孙子”,小孩玩的皮球滚到了一片草地上,孙子旺就跑过去捡球。谁知竞跑到了邻居家的草地上。邻居却认为他不经允许进入到自家草地,严重侵犯了自己隐私权,感到非常愤怒差一点起诉孙子旺,后来经过调节而幸免于一件官司。而孙子旺却感到委屈不理解,认为自己就是为了捡一个球而踩到了他的草地而已。这两次失败的跨文化交际事件说明:交际是一个双向过程,交际双方必须结合交际环境,才能对对方的行为或语言作出适当的评价和反应。

二、交际环境、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交际环境、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语言是社会交际的一种工具,交际环境(社会文化知识)是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文化中交际有依赖于它所处的交际环境。这里所说的交际环境包括宽泛的交际环境和具体的交际环境:宽泛的交际环境指的是文化、民族心理、物理(城市建筑和所处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具体的交际环境指的是交际情景、角色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影响着跨文化交际双方的交际质量,为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故障,交际双方必须具备上述社会知识;反过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人们对于交际环境认识愈来愈深刻,人们对于交际环境的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也随之增加,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表现出来的交际策略也日益灵活。外语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文化,二是交际文化。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不仅学生是掌握知识文化,.而且又要掌握交际文化,即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从文化的角度去教语言,并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看出,交际环境、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交际环境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发现交际故障并能及时补救的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对交际环境的认识。交际是双向的过程,只有具有交际对方的背景知识,才有可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外语教学应与交际环境(社会知识)相结合,把交际环境(社会知识)作为外语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学中应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外语界的共识。现阶段高职高专“够用”原则和“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要求:外语教学要突出外语的实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和涉外交际能力,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也有人认为,要实现跨文化交际,只要很好地掌握交往对方的语言就行。笔者以为这有失偏颇。由于交际双方对文化环境或情景因素缺乏共识,或是由于双方在这两方面存在差异,也就是说,交际双方缺乏有效的交际环境,因而在交际时可能出现诸如政治、文化、宗教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障碍,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跨文化交际必须依赖交际环境。

三、注重交际环境、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注重交际环境、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查清造成语言表面形态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一)利用课堂,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

利用课堂,创设交际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一方面充分利用课本知识和练习,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知识的介绍。比如在讲解雪莱的名诗OdetotheWestWind中,这时就要比较theWestWind(西风)和汉语中“东风”之意。这要从中国和西方国家所处地理环境说起:中国西面环山,东部临海,从那吹来的和风叫东风,东风象征新的生机和希望,它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warm”和“hope”。而“西风(thewestwind)”往往给人以凄凉、忧伤的感觉;但英语国家(英国)西临大西洋,东接欧洲大陆,所处地带为海洋性气候带来自大西洋的“西风(thewestwind)”是温和逸人的。所以这些国家对它的理解与中国人对“东风(theeastwind)”的理解亦如出一辙。这样分析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交际必须的语言基础知识,并且逐步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培养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交际活动,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日常的英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如讲到大学英语精读(TheSampler)一文中,在介绍完中国的春节sprigFestival和西方的(Christmsa)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人物,通过这种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二)拓宽阅读面,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毕业后能够到国外并生活在当地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都要留在国内,他们了解英美社会主要靠间接地阅读有关资料。学习者可以在平时有意拓宽阅读面,阅读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和报刊等。然而关键在于如何阅读。如果读文学作品只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阅读报刊只是了解国外一些新闻动态,那就所得甚少了。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师生两方面的努力:从教师方面来说,要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从学生方面来说,在阅读原版外国材料时,应从作者所在国家人们的思维模式人手,有意识地注意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注意收集有关材料。

(三)举办各种英语活动,创设“准交际环境”

如邀请外国朋友或外教举办英语讲座,介绍国外风俗文化,特别是其中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比赛、圣诞晚会等活动;举办国外节日(圣诞节、万圣节)让亲身学生感受国外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

(四)培养学生实际社会生活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也逐渐涉人与外国交往的范围。因此,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语言基础知识,也要涉及实际生活,如文秘、医学等方面内容。教师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先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写出报告,然后根据所学内容,设置具体社会交际场景。比如讲解Myifrstjob时,为学生提供英语求职信的格式,并让学生模拟写出英语求职信,最后模拟求职场合,告诉学生在接受外国(特别是美国)老板的面试时,要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一向被国人推崇的拐弯抹角式的提问方式,往往会使对方觉得你不够诚实。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国际交流的发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是不可避免的和最基本的。国际交流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不仅要维护和发扬本国的文化,而且要介绍和学习外国文化。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提高跨文化意识并且理解第二语言的文化,从不同的角度都应该有开放的态度。因此,文化教学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是紧急的、必要的。

另外,文化背景知识在文化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例如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以便于减少文化冲击、开阔视野、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章的扩充意义,并就文章的主题做出确切的评价和反馈。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制约教师的教学。由于高考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教师的个人才华和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进度的原因,由于竞争的原因,由于受制于考试的内容、难度和形式,教师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可能完全按照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样,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无法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2)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影响教学效果。中国英语教师最大的局限是虽然英语是他们的专业,却不能完全自由地驾驭和运用它。国内的英语教师对这门语言的掌握难以达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教师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除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外,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发展。(3)缺乏英语学习环境,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局限于从理论上或从长远考虑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而没有迫切地学习英语的需求。如果一个人无论是乘车、购物、问路还是读书看报都必须用英语才能完成,其英语水平必将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而中国的现状是,学生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由中国英语教师来教授作为外语的英语,比之印度等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来,语言环境不够理想。

因此,提高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迫在眉睫。强化高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首先要转变观念。现行的英语统一教学大纲和统一教学计划是不利于英语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在空间时代、信息社会的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与运用,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建立跨文化意识,首先要从过去的教学体制、大纲和计划解放出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用世界英语教学的先进经验来改进和调整我们的教学体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我们的教学计划在瞬息万变的今天,应该像《铁路列车运行时刻表》那样,年年修订,但又不能像《铁路列车运行时刻表》那样命令式的一刀切。它有相当大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决不是随心所欲,它应是对客观形势变化的适应。

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如果英语教师不具备跨文化意识,那么要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跨文化意识,完全是一句空话。当然,就我们的现状看,一夜之间,要求所有的高中英语教师都具有跨文化意识是不现实的。但至少应要求所有高中英语教师首先具备使自己迅速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强烈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对高中教师实行联合,按地区、按城市最大限度地就进把教师组织起来,成立“联合研究会”。组织起来的教师,可按个人的专长和爱好,就世界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严格分工。每个人都将以最大的力量去学习、了解、综合、归纳与筛选他所负责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以及民情风俗等方面的资料,使每一个个体都成为地球一角的信息与情报中心。有了这样的条件,教师在“联合研究会”的安排指导下,既可以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又可以打破校际界限,实行巡回授课。即使不能这样,也可以让那些知识丰富,跨文化意识较强的教师同时接受几所院校的聘任,实行个体的巡回授课。

教材与教法的概念要更新。从过去直至现在,高中英语教师一般只满足于让学生学会教材。这就好比是在陆地上教学生学会游泳一样。这怎么能掌握这门语言?这怎么能直接地、尽快地建立跨文化意识?这又怎么能在地球村里生存?现在,“书刊光盘”已经在社会广泛流行开来。一小盒光盘就是成百上千册的图书。而网络可以让我们更上一层楼,随时随地可以在网上调出任何国家的任何最新资料。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尽可能借助于网络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学到最新的语言,提取最新最全的信息。而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较娴熟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下水”,使他们在英语语言和跨文化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 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的沟通交流就称之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即在具体的语境中合适和有效的交际行为能力。西方的许多语言学家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了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美国语言学家Sapir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 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的传统和信念。”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的。董亚芬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 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 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此可见, 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语法、词汇学习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 更重要的是把英语国家的文化渗透到教学中, 在教学中不断引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必要性

(一)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现状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分为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 简单地说, 就是学生不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根据话题、说话者身份和交际目的等因素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话语, 即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 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交流, 这就称之为跨文化交际。然而,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 如果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 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 从而产生文化冲突 (cultural conflict) , 甚至文化休克现象 (cultural shock) 。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学体制和考试的制约

由于中国英语教学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应试教育, 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过分强调学生对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更多地是为了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服务, 在英语课堂中, 只重视语言点语法点的讲授, 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词汇、语法就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 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

(二) 教师观念及自身素质的制约

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较, 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和教学起步较晚, 并且由于种种原因, 发展较为缓慢。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式、内容和成效。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中西文化的特色和差异, 就很难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然而, 我国目前在高等院校中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验和海外生活经验的较少。大学英语教师缺乏海外工作学习生活经验的现状就导致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够生动形象地讲授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和文化差异的各种现象, 从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三) 大学生英语学习心态的制约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应试教育地区, 虽然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 但是实际上, 在现行的考试体制的制约之下, 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不少学生误以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语法和词汇。从中学开始的英语教学中, 词汇、语法、句型都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 而未重视英语的交际功能。应试教育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加之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单一, 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和机会。进入大学以后, 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十分明确, 就是为了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获得等级证书, 因此学生只愿意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 而忽视或者根本不了解学习语言的意义, 导致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制约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四) 教学材料的制约

目前, 大学英语选用的教材都包括读写教程、听说教程和综合训练, 但是在每周只有4-6 节课的情况下, 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综合教程上。虽然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都宣称兼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但是除了继续强调语言点、语法点之外, 并没有系统地介绍英语国家文化, 也无太多的文化对比性的体现。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和有效方法

(一) 转变教师观念, 提升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语》曰:“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教授英语, 将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可程度。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于讲解词汇、语法、句型, 那么相应地, 学生也只会重点学习词汇、语法、句型, 从而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 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增强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 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出, 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对比, 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这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 理工科学生对自然科学比较感兴趣, 教师就应了解其中涉及的外国科学家或者相关人物, 从而展开对该国风俗文化的介绍, 对相应的外国文化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

(二) 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 大学生更是不可避免地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但是很多学生经过初高中的英语学习之后, 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 认为学习英语只是学习词汇和语法, 而不重视文化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 因此,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办法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把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限度。

(三) 课堂教学方面

1.课前预习, 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中的翻译练习部分是关于西方国家的Christmas和中国的The Mid-Autumn Festival两个节日的。在讲解这部分练习之前,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与这两个节日的相关资料, 比较这两个节日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之后再扩展到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其他重要节日的比较。这样, 通过收集、查阅资料, 学生就能增进对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文化知识的了解。

2.课堂讨论, 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辨能力。学生通过收集、查阅资料, 已经对相关的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学生经过了课前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上的分享就变得更加得流畅、自信, 特别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这种有准备的发言就会让他们受到鼓舞, 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另外, 各个小组收集到的材料、分享发言的角度肯定有所不同, 这就能够让学生取长补短, 进一步完善对于所布置话题的知识的了解。

(四) 创设第二课堂, 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 所以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例如, 英语角、英语学习沙龙、英语文化节、英语话剧等, 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之中, 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接触、了解优秀的英语国家文学作品, 进行广泛的阅读, 观看反应中西文化差异的影视作品 (例如《推手》和《刮痧》) , 在阅读和欣赏影片中汲取文化知识, 提升文化素养, 以扩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

———“Your necklace is pretty!”

———“No, no!”

——“Your necklace is pretty!”

——“Thank you!”

一则简单的对话反映出, 只是回答的不同就能看出说话者是否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是否掌握了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学生从“No”到“Thank you”的过程就是了解跨文化交际、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的过程。

(五) 教学材料选择方面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时代发展和九零后大学生的特点, 选材要有丰富的时代气息, 应涵盖英语国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不同方面。教材内容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要用鲜活的事例来展示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仅仅掌握一国的语言并不意味着能够同使用该语言的人进行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要真正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文化和语言相辅相成。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 还应把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从而真正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亚芬.修订《大学英语》为大学英语上新台阶作贡献[J].外语界, 1997 (2) .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0) .

[3]秦俊.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西昌学院学报, 20113.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8

一、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内容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在英语教学内容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听说训练方面。听、说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因素在听说训练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在进行国外节日互相对比教学中听、说训练时, 教师可以提出对中国的春节、国外的圣诞节等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节日进行横向对比, 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 还能够受到不同地区与文化的熏陶, 在学生情感培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词汇学习方面。英语词汇的学习是深入学习英语的基础, 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词汇上, 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教育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词汇中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化, 很多词汇都包含着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另外, 一个国家的生活环境、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对词汇也具有深远影响。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之间具有很大差异, 并表现出各自特点, 而且, 在文化互通的局面下, 英语中出现了很多中国式英语, 例如:kungfu (功夫) 、drink tea (喝茶) 、chowmein炒面) 等, 另外, 英语教材中还出现大量的成语、典故等。因此,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要对特殊词汇进行区分,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的积极态度, 激发学生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 阅读篇章方面。目前, 我国高中英语教材都是由我国教育专家与外国专家共同编写的, 阅读文章内容涉及范围很广, 其中很多都能够体现出国外的文化, 例如:在对friendship阅读篇章中的阅读, 文章主要是摘自《安妮日记》中的事件, 涉及到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国外社会背景, 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知识面, 并对文章主题“友谊”产生心灵共鸣,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向上态度, 另外, 透过语言的学习, 还能够让学生对外国与我姑文化进行例行对比,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1.融合方式。融合法主要是将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利用情景教学方法, 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介绍不同的文化,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并通过听、说训练加深印象, 为学生能够顺利交流和沟通, 避免由于文化不同产生尴尬;另外, 课后作为推动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间,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课后时间, 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或者互联网等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以便帮助学生学习语言。

2.实践方式。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实现正常、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来学习和掌握各国不同的文化知识, 单纯的依靠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英文电影、歌曲以及外国文学著作等, 学生在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地兴趣, 进而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除此之外, 语言学习氛围对学生也极其重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建英语角, 增加学生与外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促使教师为学生讲解更多的外国文化,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学校也要定期组织一些比赛、活动, 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剧本, 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学校也可以通过与外国学校建立友谊, 加强两个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并建立良好的友谊, 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比较方式。高中英语教材中涉及很多外国社会、文化等内容,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 要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不同之处, 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 还能够加深学生语言印象。因此, 教师要注重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强调, 通过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教学,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 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 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以及交际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各个国外文化, 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国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差异感受的敏感度,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英语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 其中涉及到的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 加强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而推动高中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丁岩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障碍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8 (03) :259-261.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9

1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 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 文化载荷量最大。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 对相同的事物或经历也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不同的文化赋予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民族特色迥然不同。即使同一词汇, 在不同的文化中也可能带有不同的褒贬色彩。为此, 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 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 以便于学生更准确地定位词汇的语用意义, 为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 或是与某些名著有关。了解其文化内涵, 有助于对英语词语的理解。在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恰当地使用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具有不同褒贬意义的词汇, 除了给学生讲清楚其概念意义外, 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 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2 在听说教学中体验文化

高中教材中的听说课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为了达到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交际目的, 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外, 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作支撑。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沃尔夫森 (M.Wolfson) 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 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 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 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 英语教师在听说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合起来, 创设情境, 反复操练。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 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 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 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在听说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在听说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增强全球意识及文化差异敏感性, 为其形成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3 在语法教学中了解文化

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源于逻辑形式结构, 而且是在语言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必然受到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 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结构和习语。同时介绍其语音和交际功能, 并与母语相应语法进行对比。例如, 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 isn’t it?实际上是无疑而问, 只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通过语法教学, 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语言风格, 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4 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材里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 如西方节日习俗、中西方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西方人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等等。在学习有关课文时, 除了运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以外, 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或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 逐步让学生了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文化。通过大量阅读, 亲身感受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

影响阅读效果的不仅仅在于语言知识和做题技巧, 文化因素的干扰也十分明显。教师应选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 使学生逐步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 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也有对学生试卷评卷方法的反思。例如, 笔者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老一套的“官僚主义”评卷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摸索出了一种模式“自查———互查———师评———反馈”的试卷讲评模式, 试卷讲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也激发了学生主人翁意识, 让笔者知道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内容的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 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 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 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 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对教学过程后的反复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 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是成为专家型教师一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笔者综合几年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经验, 将教学反思的内容界定为两种:反思教学理念与反思教学方法。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向学生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指导他们把握主要的语用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向学生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 拓宽渗透的渠道。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 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 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培养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5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文化

写作是对语言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不同的语言团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写作规范。在英语写作中, 中国学生面对着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语言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写文章的结构。只有深入了解英语文化, 运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才能写出符合西方人思维习惯的作品。

此外, 文化差异还体现于不同的修辞方法之中。母语为英语的语言教师常常感到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难懂。其原因主要在于英语背景知识的匮乏。因此,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大量的话题, 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能力的培训。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句型, 如文章开头和结尾惯用的表达方法。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 不同的话题的内涵存在着差异, 人们对于同一话题的理解、阐释也不同。

总之, 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 还应渗透相应国家的文化, 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 挖掘教材, 拓展语言的文化内涵, 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 使得学生从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文文化对比[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学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10

一、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本质差异就是文化的差异。英语教学就是渗透着异国文化色彩的教学过程。学习一门语言就是了解其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很难想像一个缺乏对异国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正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所言:“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向来以语言形式的准确见长,做语法题十拿九稳,可在交际时他们的语用能力参差不齐,往往会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所负载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II第21题

[解析]本题考查打电话时的交际用语。注意英语与汉语在打电话时表达习惯的不同,根据本题打电话的情景可知,答案为C。另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文化”方面的要求:“拓宽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习英语常常会因为文化差异引起障碍,他们对英语的理解,不仅仅取决于本身语言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对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培养的途径

1、结合教材,适时渗入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单元话题都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的渗透,有文明礼貌、生活方式、友谊、饮食文化、宗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等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学习兴趣的题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备课,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要求学生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了解英语国家历史,风土人情,扫清因文化背景缺乏而造成的学习障碍,学生学习会比较轻松,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下面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本举例说明,如高中课本有一单元的中心话题是“礼仪”,主要谈论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礼仪及有关的行为准则。“阅读”是一篇介绍西方餐桌礼仪的说明文,它分别从餐具的摆放,餐前礼仪、餐中礼仪、餐桌上的谈话礼仪、饮酒的礼仪变迁等几方面来介绍,比较全面地介绍西方的餐饮文化,这样的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中西方餐桌习俗对比研究的活动,一部分同学收集中国餐桌习俗(建议采访上年纪的老人),另一部分收集有关西方的餐桌习俗,列出要点,并对收集材料进行讨论,整理,引导学生热爱中西两种文化及生活习俗,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有的单元涉及世界旅游名城、如何办理出国旅游手续、出国旅游前的计划和准备等。有的单元以“美国”为话题,围绕“美国南部”及“美洲平原的野牛”展开。课前可要求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网络查找资料完成表格(填写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历史,感受美国的变迁过程,了解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斗争的美国民权运动,了解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多元化的国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一步拓宽视野,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掌握词汇,挖掘内涵

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威尔金斯(Wilkins1972)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表达意思,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有生命力,且最能体现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个要素,因而不仅受到文化的制约,而且也能生动反映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在教学中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评价,如英语中的颜色也颇具特色。下面这段文字,读起来可能有些费解,一旦你懂得这些颜色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就能明白真正的含义了。Mr.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When I saw him,he was in a brown study.I hope he wi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色不好.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是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在英汉中有些词汇的文化意义相差甚远,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个例子。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是很严肃,有头脑,常充当裁判,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看到它或听到他的叫声,会有一种倒霉的感觉。又如dog一词,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dog在英语中往往是褒义词,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偏向贬义。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教师应做有心人,随时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

3、课外引导,积累知识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Krashen,1981)。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杂志,促使学生注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文学作品,它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学作品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培养鉴赏能力。英语报刊杂志的信息既新又快,英语文化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让学生及时阅读大量报刊杂志和时文,可以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三、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培养的原则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文化的渗透又必然会牵涉到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文化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之全盘托出教给学生,这必然涉及到一个取舍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日常交际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文化内容加以导入,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由于高中英语教学依然是以掌握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而文化的导入不宜过多、过深,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思想性原则

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思想性的原则。教师要多介绍主流文化,在课外阅读中多向学生介绍积极健康的内容。涉及到颓废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地认识。通过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无所谓孰是孰非,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培养世界意识。

3、灵活性原则

文化知识的理解相对容易,但要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自如却并非易事。教师应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创设英语角、学唱英文歌曲、观看原声电影等。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洞察力、语言技能与文化能力同步提高。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特别是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和掌握跨文化的异同,更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英语语言,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达到语言学习的交际价值。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1999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在注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反映出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本文就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意识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原则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3]、杨发岭“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8期

[4]、陈励“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11

摘 要:美军为了提高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长远规划、制定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设立全军语言水平考试、设置外语水平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我军外语教学很有启示。根据我军外语教学现状和与美军的差距,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包括上层重视、统一水平考试和设立与外语挂钩的奖励机制。

关键词:语言水平量表;外语与文化战略;外语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衡量总体外语水平的两个杠杆。对比中美两国在提高军队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态度和策略,可看出我军外语教学上的差距,有利于高层重新审视外语在军队的地位。

一、美军提高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2009年8月,奥巴马总统在会见对外作战老兵时明确表示:“21世纪对军事力量的衡量不仅体现在部队使用的武器上,还表现在他们所说的语言和他们所了解的文化。”美军曾因本国的语言优势而轻视外语并尝到了恶果。针对这种情况,美军做出了巨大努力最终扭转了这一局面。

(一)制定长远规划

在对阿富汗、伊拉克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之后,美军认识到外语水平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作用。美国人认为,美军在军事行动中暴露出在外语方面的极大缺陷且美国陆军缺乏懂外语的未来领导人。为了提高作战能力,美军将提高外语水平的主体放在下士与军士长之间的人群上,同时针对军官制定了领导者培养规划。这些长远规划有:2011年的“陆军文化与外语战略”、2009年的“陆军领导人培养战略”和“陆军训练战略”。另外美军还与伙伴国家合作建立了陆军轮换制度,让官兵有一个直接沉浸于外语的环境。

(二)制定统一的语言水平量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了扩大影响不断向海外派出军事人员。为了衡量这些人的外语水平,国防部与陆军采用“跨机构语言圆桌会议”(ILR)制定的“ILR 语言水平量表”作为外语水平的测量标准,将语言水平分为0~5级。0级表示对该语言不了解;5级表示达到母语水平或者受过非常好的外语教育。水平超过某一级但没有达到上一级的水平,用“+”号表示,如语言水平接近母语水平的人,其水平为4+。美国陆军和国防部通过“國防语言水平测试”作为检验官兵外语水平的手段。表1是“ILR 语言水平量表”对外语水平的描述:

通过统一的外语水平量表,可对美军人员外语水平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级,有利于根据任务性质和外语水平进行人员分配。此量表不仅成为日后众多语言水平量表的滥觞,而且通过几十年的完善和修订,又于2011年4月衍生出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这个量表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场合交际、文化差异理解、有效完成交际任务、举止是否得当、是否了解外国禁忌和交际能力的运用等几大块,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0~5级,0级表示没有跨文化交际能力,4和5级表示达到了高级专业能力和优秀专业能力。这个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大大提高了人员分配的绩效。

(三)设立全军统一的语言水平考试

美军有一个全军统一的语言水平考试,叫做“国防语言水平考试”(DLPT),由国防语言研究院负责出题,每年由美国国防部组织考试。该考试考查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对外语的操控能力。DLPT的考试成绩,根据ILR语言水平量表分为0~3级,某些外语分为0~5级。各个军种会根据岗位需求、相关外语的难易程度和操此种语言的人数规定本军兵种官兵必须达到的外语水平,如美军军事情报分析人员要求达到L2/R2级(L表示Listening,R表示Reading),对speaking则一般不做要求。

(四)针对军人设置外语水平奖励机制

美国防部制定了一个外语学习奖励机制,对官兵发放外语水平津贴(FLPP),官兵在达到岗位最低外语水平要求之后,如超出此水平则可每月得到一笔奖励津贴,级别越高,奖励津贴就越高:

通过外语水平奖励机制,官兵的晋级、任务分配都与其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挂钩,成为官兵追求个人成功的强大推动力。

二、我军外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军队实战化要求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军队外语教学的不足日益明显。以装备学院外语教学为例,目前外语教学主要是研究生英语教学,从2013年开始,将英语课程整合为综合英语、英语写作、科技文献阅读等三个模块,阅读、写作的份量明显加大,虽然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做好了铺垫,但问题有很多:

(一)没有军队特色和针对性

没有军队特色和岗位针对性,学生毕业后对本专业英语词汇有一个长期熟悉、积累的过程,增加了从一般英语使用者到专业使用者的转化时间,不利于学生快速进入科研角色。

(二)英语教学内容中缺乏跨文化交际类课程

缺乏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使外语教学的两个目标,即一般英语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缺失一半,或将成为未来军事交流或驻外军事活动的一大障碍。

(三)文献阅读针对性不强

研究生课程设置中虽有科技文献阅读,但没有突出“文献”的特性,对高一级英语课程(即研究生论文写作和博士生科技论文写作)起不到铺垫作用,没有达到科技文献阅读课程的设置初衷。

(四)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目前外语被列入“其他学科”,在职称评定、进修学习、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英语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边缘地位,与美军对外语的重视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建议

(一)上层重视

从非外语类军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语在整体军事教育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因此需要领导者转变思想,重视外语教学,为全军外语水平的提高加油打气。

(二)设立统一的全军外语水平考试

我军没有统一的外语水平考试机制,而是以地方考试为考查尺度,不利于统一衡量官兵的外语水平和横向对比。

(三)设立外语水平奖励机制

我军除了院校考试中的外语课程考试,官兵一般只是为了评职称或升学才去学习外语,因此积极性并不高。建议建立采取一种长期奖励机制,将外语水平与工资、津贴挂钩。

(四)院校外语教学中设置跨文化交际类课程

学员至少要选择一门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可以选修课的方式为学生开设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五)切实实现外语学习的良好衔接

目前学员在校期间的外语学习存在不衔接的现象,出校后的外语学习也基本处于空白。建议对官兵实行轮训,对其外语训练提出指标性要求。

四、结语

美军为提高官兵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所采取的措施,对我们很有启发。由于实战化的形势要求,我军官兵必须具备必要的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育不但不能弱化,而且还要加强。

参考文献

[1]奥巴马.“Obamas Address to Veterans”,New York Times, August 17,2009.

[2]迈克尔·文恩[著],知远,杜和编译.中国网china.com.cn,http://zm8. sm.cn/?src=http%3A%2F%2F, 2011年9月6日.

[3]韩宝成.国外语言能力量表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篇12

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社会现象, 主要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言语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行为方式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它无所不包, 文化具有社会和民族属性, 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而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伴随因素。社会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使语言更加丰富、细密。文化具有导入的特征, 即不同的文化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传授的。但交际文化的导入需要通过语言来做中介, 这就要求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文化的介绍与诠释,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和人文历史。此外, 文化也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学习。例如外国人很难懂“警察叔叔”的涵义, 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同样, 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造成的误译也屡见不鲜。如a lucky dog (幸运儿) 常被按字面翻译成“幸运狗”, 这与我们不了解西方人视狗为家庭成员有很大的关系。“狗”一词, 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 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东西”等等, 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正如西方人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 就无法深刻理解林黛玉之美与白雪公主的美有何区别。可见,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交际的语言能力, 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以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

二、语言教学必须融入语言的文化背景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了解文化就要了解对象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等知识。只有把握了文化背景, 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沃尔夫森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 本族人对于他们语音和语法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 违反说话规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人们认为交际错误有语法和语用两种错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面对面的言语交际时, 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被称为语用错误”。语法错误只会让人觉得语言学习者的水平不够, 而语用的错误常会被人误会为对对方风俗习惯的不尊重从而产生严重的麻烦。所以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而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 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 语法知识也很好, 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有时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因此, 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 应该重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 帮助学生提高深层次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呢?初中英语用的教材是新目标Go For It, 这套教材涉及的话题很多, 文化知识面很广。教材在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 也注意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外文化交织在一起, 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有效信息, 再适当地拓宽,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下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 介绍一些渗透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 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 投入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具体而言, 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短小的对话, 像Greetings, Telephone talk等等。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不同, 体验英语国家文化, 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口语的机会。对于英语初学者, 这种方法是很受欢迎的。如在教授Book 7 (B) Unit 8 Order food时, 笔者将教室假设为西方面馆店,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同时, 告诉学生英语国家的人是如何进行餐桌服务、如何点菜、如何付款等等。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 通过模拟表演, 教师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学生学得如何, 而且这也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 对比法

利用对比法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思维的发展。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 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 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如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又如, 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再有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 中国认为“老”是成熟、资深, 而在西方“老”则意味着无用、孤独。

再例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 中国人往往过于谦虚。例如:当人家称赞说:“你的外语说得很好!”中国人往往回答“哪里, 哪里, 说得不好。”或者说“不敢当, 还差得很远!”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或“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有人打了个喷嚏, 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 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 英国人或美国人则说“God bless you” (上帝保佑你) 。

(3) 讨论法

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 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

2. 利用课外活动, 渗透跨文化意识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因此还必需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学生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 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例如, 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 英语话剧表演, 创办英语角, 定期开展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 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按照目的语的文化习惯进行交际。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多多阅读中外文学名著, 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言语行为, 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从而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总而言之,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因此, 人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模式的制约。”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传授, 更要重视那些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的传授,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因为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的交际。当然, 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 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 并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 从多侧面传授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3]戴焱.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 2009.

[4]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新型物流服务下一篇:油库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