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

2024-07-28

跨文化交际课程(精选10篇)

跨文化交际课程 篇1

跨文化实用交际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060485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 新闻采编 授课单位: 西语语系 学时: 120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付珊 2016.11.1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是市场文化经营与管理和社区服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英双语课程。通过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美文化概况,中西文化比较等课程。1.2课程设计思路

作为一门双语课,跨文化双语课并非是把语言与文化简单叠加或者前者嵌入后者那么简单。跨文化双语课程是要把双语、多元文化融入同一个教学过程中,把语言和文化紧密关联,同时把这种关系作为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中心。跨文化教学需要渗入教学大纲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将现有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论转化为跨文化交际技巧,将理解自己语言和文化下的交际能力与跨语言和文化下的交际能力同步提高。而且在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学习者的双语思维水平得到开发。

本课程教学环节围绕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模块:跨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跨文化情感能力培养及跨文化行为能力的培养。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引领型的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和专业需求相结合,同时多方位培养学生双语信息获取,综合分析及表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课程目标

2.1 跨文化交际学科知识习得

(1)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等基本概念;

(2)最具影响力的几个文化价值观理论;(3)跨文化言语交际和跨文化非言语交际;(4)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障碍和跨越障碍的桥梁;(5)国内最常见的两大跨文化情景 2.1 跨文化交际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他族文化意识;

(2)提高学生对目的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在价值观念、态度、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的宽容性和接受程度;(3)提高跨文化意识,识别文化差异并能够发现文化多样性的优势;(4)了解学习新文化的风险性,培养适应新文化的愿望,能够克服文化不适应感 2.3 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

(1)培养在相似文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技巧(2)培养观察和收集信息的技巧

(3)将跨文化意识有效地运用在交际实践当中,将跨文化理论灵活运用到处理跨文化事务当中。(4)培养接纳变化的态度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终身教育和成长的自我适应能力,认识到文化休克是一个自然过程。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12学时,每个章节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 文化 ;第二章 交际;第三章 跨文化交际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概念(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不同学者对文化的比喻; 文化的特征;用交际模式

理论分析对话;交际的要素;跨文化交际要素

第二部分 文化价值取向(12学时,每个章节4学时)

教学内容:第四章 克里克洪和斯多贝克模式;

第五章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 第六章 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

教学目标:了解最具影响力的三个文化价值观理论,只有对这些“隐蔽文化”深刻了解才能深入洞察“外显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人性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系

取向;活动取向;时间取向 个体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的差异 第三部分 言语交际(8学时,每个章节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七章 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第八章 社交中的规范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定义(语言,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掌握问候,称谓,道别,感激的常用语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内涵的分类

第四部分:跨文化非言语交际(12学时,每个章节4学时)

教学内容:第九章 身势语 第十章 时间语 第十一章 空间语

教学目标:了解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描述体态语的不同意义,意识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而且要知道伴随恰当的体态语。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时间取向分类,时间系统分类,不同文化对私人空间的理解。

第五部分:障碍与桥梁(12学时,每个章节4学时)

教学内容:第十二章 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定式

第十三章 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

第十四章 文化合流与文化认同

教学目标:掌握相关定义及理论(民族中心主义,文化定式,文化冲击,文化适应,文化合流,文化认同)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中心主义及文化定式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适应的过程

典型的文化合流策略及其对文化认同的影响

第六部分:两大跨文化情景(8学时,每个章节4学时)

教学内容:第十五章 教育情景 第十六章 商务情景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方式与文化的关系;教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点: 了解跨文化商务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1.任课教师的要求

由具有较高英语口语交际水平,语音语调标准,具有英语专业教育教学背景,具备多年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经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具有跨文化专业相关知识学习的经验等。2.教室的要求 多媒体教师 3.学生的要求

大二学生,在大一有前导课程(综合英语,中西文化比较,英美文化概况等)学习,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浅层知识体系,初步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及意愿。

4.2教学方法建议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采用以下方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示范学生如何运用理论比较、分析不同的文化现象; 讨论法: 可就文化现象,文化理论等分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创造力和问题、现象的重新认识; 交际教学方法:变单向的“教”为双向的讨论与交流,促进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上共同进步; 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在课上教师给学生展示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请相关专家来校给学生讲座等

五、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课程的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总成绩是由平时成绩(50%)以及期末成绩(5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的50%中,作业情况占20% 和课内表现占30%。

作业情况的考察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单词积累情况,演讲成绩,以及PPT制作。课内表现主要依据学生的个人发言情况,角色扮演表现,小组讨论表现,英语辩论表现。

六、推荐教材及资源

跨文化交际实用英语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黄育才 2013.01出版

跨文化交际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凤霞 2009.03 出版 跨文化交际视听说 高等教育出版社 樊葳葳 2009.03 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含各类媒体资料

胡文仲 《跨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版 http:// CNN英语在线

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通过学习,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主体地位立体化,多方位(第一、第二课堂)、多层次(网上网下),多方法(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和多手段(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立体化交互学习过程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覆盖面、交际真实性及相互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化,对学生视觉、听觉上产生了综合刺激,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智力功能,强有力的调动了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欲望,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跨文化交际课程 篇2

一、明晰教学目的

明晰教学目的是有效进行课程教学的前提。跨文化交际课程是文化类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体系内其他文化类课程有相异之处。从教学目标来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的首要服务于交际,所以重点不在传授具体文化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里要指出的是,商务类跨文化交际教学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对商务基本礼节礼仪等的介绍,但师范类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题性还不够突出。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均提出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总目标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为适应中学英语教学的需要,英语师范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不仅要从理论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知与思考,更应该结合现行中学教材对文化话题和素材进行分析与渗透,为师范生将来从事基础英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厘清教学内容

《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所以课程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为政治、历史、地理、宗教、风俗礼仪、文学等基本社会文化常识,而更多应该聚焦于文化现象和文化差异背后的根源研究,如交际的基本原理、行为模式、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等。相对英美社会文化类课程而言,《跨文化交际》既要对外国文化进行梳理又要兼顾母语文化,且着眼点不在政治历史等大事件上而在于言语和非言语等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的生活文化,如对中西方饮食文化、道歉用语以及微笑等具体行为差别的渗透以及对这些关注意识的渗透。只有做到这些,《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三、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启发性、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跨文化交际》课程目的不是教授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动脑,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教师必须要摆脱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授课方式,尽可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如小组学习、讨论辩论、项目调查、采访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创设灵感。如讲到中西方在时间使用上的差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两种观点“生活应该是严格按照日程安排来”还是“生活应该是自由和灵活的”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能体会“单向计时制”和“多向计时制”两个概念的差别,并能在辩论中实现珍惜时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者所在学校所处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对外交流相对闭塞,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多,语用环境的缺乏使得学生所学理论比较难以运用于实践,从而使得该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在教学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市面上现有的适合英语专业学生采用的容量和难度适中的课程教材并不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以调整和取舍,突出实践性特点。大量引入文化对比、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增加对跨文化差异的感知和体验。并适时邀请外教和留学生等做文化专题演讲。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探索发现和总结,如组织其到基督教堂等地与西方朋友过圣诞节和感恩节等,使跨文化教学落到实处。

3.课外活动和课内教学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定期举办中西主题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教、留学生等参与探讨,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与英语文化人群接触的机会,使其获得真实情境下的素材,增加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减少因信息来源不足而产生的思维定势与偏见,促进文化包容性与跨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在《文化和言语交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针对言语行为在来自不同英语国家的外教和留学生中进行调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交流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另外,鼓励学生经常举办角色扮演、小话剧汇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4.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内陆地方性高校缺乏多元文化氛围,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太多接触异文化的机会,缺乏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交往和相处的经历。绝大部分的教学素材都来自书本或是网络媒体,文化和交际均具有变化性特征,许多在过去合理的信息可能到当下业已过时,再将间接获得的实用性不强的信息传授给学生,显然不能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也就谈不上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素材匮乏的情况下上好跨文化交际课是有难度的。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也要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因此,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新时期,教师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及精品课程网络共享平台等资源,将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案例材料用听力音频、影视片段和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引进课堂,并同时建立习题库和相关学习网站,提高课程信息含量,与时俱进,改善教学效果。

四、探索考核方式

《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依据学生水平,参考学生发言与讨论和课堂陈述等平时表现,采取多种多样的期末考核方式。可以是一张试卷,也可以是一篇课程论文。条件允许下还应将情境测试等口试环节纳入考核范围内,以实现课程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真正目的。

跨文化交际课程 篇3

【关键词】日语教育课程  文化  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61-02

前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不仅是经济、政治上的多元性以及交融性,还包括文化方面的多元性和交融性。在多元文化中,实现各国之间的交流十分不易,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不容小觑。尤其是我国与日本当下的局面所迫,对文化于跨交际能力的人才更是十分重视,因此,大量的日语教育课程在我国出现,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我国在这一方面的需求。

一、跨文化交际解释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就是跨越文化隔阂的交流。具体含义解释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对于同一个事物有着自己不同的认识,并且,采取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处理,导致最终结果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各国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更是如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了当下对外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外国语言是最关键的一点,想要学好一门外语,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是单词、语法的问题,还需要对该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习俗等进行了解。因此,开设外语教育课程也需要注意到这一点,不仅仅需要优秀的教师进行实际指导,还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

二、我国日语教育课程的现状

我国的日语教育课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在此主要研究的是几种主干的课程,例如:《基础日语》、《日语精读》、《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本文化》与《日本概况》。这几种主干课程基本上已经涵盖了日语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因此,就借这些主干的课程对我国日语教育课程现状进行分析。

1.《基础日语》与《日语精读》

《基础日语》与《日语精读》就是日本教育课程中的最基本的常识,这两种课程涵盖了日语中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课。在这两种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课程内容的不妥,其内容明显就是对日语语言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简单的誊抄,完全没有语言环境。而且其内容就是一些语法、词语、句子的,所给的翻译并不明确,也较为笼统。基于这种日语课程学习环境,想必大多的学生都无法进行真正的理解,知识对其内容进行公式化的背诵罢了[1]。这样,就会使得人们无法与日本人进行简单但是正确的交流,也就无法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日语会话》与《日语听力》

《日语会话》与《日语听力》这两种课程是稍微深入的课程学习,其意在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日语语言的学习拥有更好的认识。《日语会话》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这一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够养成学生良好的开口交谈习惯,课堂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做到对学生的全面检查,而课后学生又没有进行日语交谈的自觉,所以在这一点还是很失败的。《日语听力》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日语的听力,在这一课程上,教师会对日语听力的内容进行复述,这样太过于机械化,毕竟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还是很浅的,无法通过一定的语境来领会日语索要表达的内容。

3.《日本文化》与《日本概况》

《日本文化》与《日本概况》相比前几种更为深入,目的在于通过对日本文化、概况的讲解,为学生传达一种更为具体的语言学习环境,方便更好地学习日语。《日本文化》这一课程在整体的日语学习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朗读,其意思的讲解却没有到位。而且在教师的讲课中往往是只有自己,没有与学生参加互动,无法真正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日本概况》这一课程的地位也很重要,通过课程的讲解,使学生对日本的文化、地域风情进行了解,方便学生的日语学习。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对日本的文化没有进行功课的预备,这就使得教师在教课中不能够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

三、日语教育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引进优秀的日语教材资源

在日语课程的教授中,优秀的日语教材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在此,笔者结合深入的调查分析,对日语教材的选择提供两点参考方面,以方便优秀日语教材资源的引入。

对日本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习俗开设专栏。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形式出现定型观念,使其思维受限,这将对其日语的学习大大不利。因此,开设专栏就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精编以及归类。另外,所选择的教材必须对日本的实际生活进行详细的描写,因为,当下进行日语学习的人对于日本的实际生活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教材上生活环节的描述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日本文化进行了解。

2.对日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能力的培养

在日语教学的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教师的整体水平一般,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因此,有必要加强日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培养[2]。首先,需要对教师进行日本文化的深入普及,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深入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对日语教学的教材进行更好地解析。另外,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一些小的活动,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践,因此,需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在此方面,建议日语教育课程引入日语活动,例如:日语唱歌比赛、日语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学生的日语交流。另外,还需要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让日语学习者加强日语之间的互动,更好地对日语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社会性质的一些日语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的额接触到日本人,更好地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束语:在全球性文化大融合的北背景下,日语教育课程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大力为国家培养具备优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是其关键。因此,建议有关方面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便利,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美兰,杨宁. 日语教育课程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3(06):175-176.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 篇4

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鲜明性

某些环境不适合使用语言交际,反而非语言交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结婚时新娘穿婚纱穿秀和,新郎穿西服,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等等,特点十分鲜明。

2.隐含性

非语言行为的隐含性在许多场合得以体现。特别是军事行动或警察办案为了隐蔽用手势表达信息,有利于战场行动效果。以上这些都是非语言符号的隐含性所在。

3.普遍性

非语言交际行为普遍性的特点是超越文化、民族和国家的范围,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交际手段:比如足球比赛和篮球比赛裁判的手势各国球员都能明白,交通讯号,红灯停绿灯行各国也都公认。

4.辅助性

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非语言交际处在辅助的从属地位。

5.原始性 非语言交际的产生早于有声语言交际。喜怒哀乐都会表现在每个人的面部表情上,我们通过面部表情可知道这个人的心情。

二、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因此,非语言交际不只限于某一种行动或者某一种信息,而是涵盖了多层面的行为和信息。具体来说,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有五个方面的辅助作用:

1.重复(Repeating)在告诉别人某一地点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手指向地点所处的方位,用手势加以重复。2.补充(Complementing)补充通常能够对语言行为起到修饰和描述的作用,提供更多的信息。3.代替(Substituting)有时我们用非语言行为代替讲话,可以传达同样的信息。有时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见面说话听不见大家需要打招呼问候,大家会用招手等肢体语言来代替。4.调节(Regulating)在交谈中,人们可以利用点头、摇头、保持沉默等非语言行为向对方传达信息并且以此来控制交际的进一步发展。

5.强调(Accenting)这个功能主要用来强调语言信息或其他非语言信息的特别或重要之处。比如,看足球比赛时你支持的球队进球了,你呐喊的同时可能伴随着跳跃、握紧双拳等姿势庆祝进球这些体态间的差别,显示了语义程度轻重差别,其作用是强调。非语言沟通可以大致分为:身体的行为,空间距离,时间。

1.身体的行为 身体行为的人的身体动作传递信息,包括以下方面:

(1)外观及衣着。我们常说不要以封面判断一本书,但是事实上,自古以来,人们注意他们的外表或服装来判断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个陌生人,我们倾向于外表和服装来确定是否与其交谈。

(2)身势。身势指的是全身的短暂动作,就是人的一举一动,说白了,就是肢体语言,这些动作是可观察到的。中国、日本属于动作较少的国家,而中东、拉美地区属于动作比较多的国家,有人戏称意大利人若是没有上肢就不会说话了,可见臂膀对于他们十分重要。

(3)手势。手臂姿势,通常称为手势。各个名族国家都用手势表达一定的意义,但是同一种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却可以表示不相同的意义。比如:将手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是警告、咸胁、恐吓的意思,而在意大利、法国表示否定,我这儿没有(你要的东西)的意思。

(4)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往往能最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西方人面部表情多,亚洲人喜怒哀乐不行于色,在面部表情上确实存在民族种族区别。

2.空间距离 不同的文化群体对空间使用具有不同的看法。这包括个人的领域、体距、对拥挤的态度、位置的定义等。欧洲国家的人在人多拥挤的时候会尽力回避,中国人可以接受,不会特别在意。

3.时间观念 人们早已注意到不同民族对于事件有不同的概念和态度。德国人特别准时,迟到在德国被认为是一件很没素质的事,人人都要准时。人们说“节省时间或是消磨时间”,似乎把时间看成是可触摸的实物。这种模式要求人们做事情要严格按照日程安排,即使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也不能影响下一步的进行,因此,事先的约定和日程安排对这种模式下的人们至关重要。多样性时间的日程安排和事先的约定对人们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因为未完成的事情而更改之前的计划。

跨文化交际理论 篇5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信息源/行为源 编码 信息 ④渠道

⑤信息接收者/反应者 ⑥译码 ⑦反应 ⑧反馈

8.影响交际的因素:

宽泛的交际环境:包括价值观念,文化取向,宇宙观,社会结构,心理因素,物理环境因素等。情境因素:包括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交际发生的场合、时间、所涉及的话题等。9.“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实际交际的过程。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因为不同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信仰、性别、年龄、政治、经济情况等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双方的文化背景,可能基本相似,也可能相去甚远。

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10.汉语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必要性:

世界上时空的紧缩不能使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自动消失,语言只是日常生活交往中涉及的众多代码之一,语言代码仅是文化这一符号系统的一部分。

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编译码的过程、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语言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众多方面的差异,因此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常会有“咫尺天涯”的感觉。文化上的差异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极大的困难,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本质,能解决和避免交际中产生的冲突、障碍等。

二.文化定势:

1.“文化定势”的含义及特点:

A.含义:对现实的某一方面,特别是某些个人或社会群体的相对僵化、过分简单或带有偏见的认识。B.特点: 过分简单化 不加鉴别的判断 以偏概全 ④有影响力

⑤有顽固性,拒绝新的信息 2.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A.价值:

了解各国文化差异的捷径; 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跨文化交际中预测的依据; B.弊端:

阻止跨文化交流的发生; 严重影响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构成歧视行为;

3.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 尊重不同的文化 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④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三.世界观、民族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中心主义:

1.基于文化定势的考察:中国人与欧美人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作为东方的代表,认为天人合一,世界上万物皆一,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各组成因素互为存在条件。西方认为世界的组成部分是对立的,并存的,相互独立的,即“物我两分”,如精神和物质,主体和客体就是这样的关系,他们相互独立,自主,矛盾。

2.基于文化定势的考察:中国人与欧美人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尊重老人,行为举止注重含蓄,任何都以集体为重,而欧美人比较注重年轻人,行为直率,注意个人利益的得失。3.基于文化定势的考察:中国人与欧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 中国人注重“统一”,英美人注重“对立”; 4.中国人民族性格的转变:

中国人开始摆脱绝对化地以群体取向为上的道德束缚,开始要求把道德的社会功能从主要是调节人际关系改变为主要保证个人得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上来,人们做到“先公后私”的同时注意维护个人应得的利益。在平等观念上,传统的要求结果均等或差序的格局被要求以机会均等代替。人们开始要求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广泛干涉及过多关注应当受到限制。

④一些不符合时代特点的观念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如“中庸之道”“知足常乐”等旧观念正在破除,勇于革新等观念正在形成。

⑤社会期望由“无为”和“依赖”开始向“有为”和“自主”转化,其结果必然是自我的注重和珍重。5.“价值观”的含义及特点:

A.含义: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中作出选择。B.特点:

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

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价值观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 价值观既有阶级性也有民族性;

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之间,有相同的成分,也有不同的成分; 6.Hofstede衡量价值观的尺度:

A.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的是自我和个人的成就,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松散,相互依赖程度弱;集体文化强调社区和群体的和谐,与集体、社会联系紧密,相互依赖程度强。

B.权利距离:权力距离衡量的是人们接受权利不平等状况的程度。这一尺度关心的基本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问题。

C.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对将来情形的不确定性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回避不确定性是指一种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容忍或要避免不确定性。

D.男性-女性:性别上的生理差异是否应该运用到社会活动的角色中去。7.“思维方式”的含义:是人们思维的习惯或思维的程序。8.西方国家典型是思维方式分类:

归纳推理法: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概括,从中得出观念性或结论性的东西。

演绎推理法:思想理论具有真实性和重要性,倾向于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从一个概念推导出另一个概念。直觉推理法:它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利用来自权威的思想。

④辩证逻辑法:要求分析和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相结合。

9.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字的相互关系:不同语言文字的背景下的人思维方式有差异。说线式语言的人,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注重观察和测量得出观念;说点式语言的人,思维方式是曲线式的,注重逻辑推理得出的概念。10.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A.影响: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交际距离。我们采取的态度是民族中心主义的反面,即文化相对主义,就是一种文化的行为只能用其自身的准则趋理解和评价,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只能用对方文化的信仰、价值观、社会规范等作为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其行为。

B.方法:培养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对方建立平等的关系,避免先入为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群体或文化成员。

四.汉语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1.汉语独特的语构文化的主要体现:语构文化是语言在结构方式形成的语言本身的特点。它体现在语言符号的长短,摆放的语序等。

2.不同语言中词汇意义的对应关系分类:① 重合词汇 ②平行词汇 ③ 全空缺词汇 ④ 半空缺词汇 ⑤ 冲突词汇。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强调的基本语用文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强调的基本语用文化是指教会学生在适合的场合使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五.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 1.非语言交际手段在交际中的功能:

表示情感;大体语言;发送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④礼仪或宗教仪式;

2.人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人体语具有普遍性、直观性、灵活性、亲切容易使人理解,可以达到语言交际无法达到的效果。

3.基于文化定势的考察:中国人与欧美人时间观的差异:

A.过去、现在、将来的侧重点不同:中国人重视过去,其时间观带有较重的向后看的特点;在伊斯兰文化中,人们相信将来时属于真主阿拉,所以其时间观念上有重视现在的倾向;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时间取向是将来。

B.直线时间观和环形时间观:在大多数西方文化中,其主流文化是用直线方式来看待时间的,即充分的意识到过去、现在、将来,把重点放在将来;佛教和印度文化,是环形时间观,他们认为历史循环式发展,有生命的东西永远像车轮运转一样在天堂人间和地狱。

C.单向时间习惯和多向时间习惯:单向时间习惯是一种强调日程、阶段性、准时性的时间观念。西方多是单向时间观念。多向时间习惯对工作安排不那么固定,时间限制不那么死,时间安排更为随便,更讲人情味,亚洲大部分国家都属于多向时间习惯。六.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文化休克”的含义及表现:

A.含义: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B.表现:

由于不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而引起的疲惫; 由于失去朋友、地位、职业和财产而引起的失落感; 不能接受属于新文化的成员或者被这些成员拒之门外;

④在角色、对于角色的期望、价值观念、感情和自我认同方面感受到的混乱; ⑤在觉察到文化差异后感到的惊奇、焦虑甚至厌恶和气愤; ⑥由于不能对付新环境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 2.文化休克的四个发展阶段:

蜜月阶段:指人们心理上的兴奋和乐观阶段;

指兴奋的感觉被失望、失落、烦恼和焦虑所代替的阶段; 调整阶段:指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沮丧和迷惑之后,外乡人逐渐找到了对付新文化环境的办法,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理解到异文化里的优点与当地人接触增多,并建立起了友谊;

④适应阶段:沮丧、烦恼、焦虑消失,基本适应了新的文化环境和当地风俗,能和当地人和平共处。3.避免或解决文化休克的方法: 与人交往

放慢生活节奏,简化日常工作,尽量放松 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布置一些熟悉的物品 ④养成习惯,生活有规律

⑤哭、笑、唱歌、祈祷、绘画,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⑥不要因失败而自责,修订自己的目标,留出更大的回旋余地 ⑦重新努力学习语言,在简单的场合中应用 ⑧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体育锻炼

⑨在伤心时向朋友吐露心中的哀愁,他们的帮助会使自己感到温暖 ⑩做一些简单的决定,并付诸实施 4.有效的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 A.基本交际能力系统:(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2)文化能力(3)相互交往的能力(4)认知能力

B.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

(1)情感能力主要指的是移情能力,有六个步骤: 承认个人和文化之间存在大量差异 充分认识自我

悬置自我,消除自我和环境的分离状态 ④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深入别人的心扉 ⑤做好移情准备,经验移情

⑥重建自我,享受别人经验而产生激情与欢悦,也必须能够恢复自己原来的精神状态,再次看到自己的文化常态(2)关系能力:

交际双方应满足彼此自主和亲密叫我的需求;

相互吸引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交际以产生共识为前提,而共识涉及文化取向、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 以适应对方代替群体中心主义; C.情节能力系统:

情节中的行为必须达到人们的期望; 实现心目中的交际目的的能力;

学习跨文化交际感想 篇6

因文化背景和文化价值观上的不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交流障碍,如何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很好地克服这些障碍,形成更具质量的积极交流,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手段愈加多样化,这些不同的手段带来的影响和质量也各自不一。电影作为世界范围内广被认同的一种优质的跨文化交流方式,承担着重要的沟通责任与使用,不同类型电影中蕴含的多样化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现象,能够直观的对文化接收者产生影响,但是在这个发挥影响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社会背景、文化观等的不同产生文化冲突,电影《刮痧》毫无疑问就是如此。《刮痧》影片中很好的集中展现了跨文化交际的一些冲突,这种冲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刮痧”现象与西方文化取向的矛盾集中展现,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东方元素,很好地传扬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但是无可否认,也集中展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的交际冲突主要集中在文化交流中,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由此引发了众多文化交际冲突的问题。《刮痧》这个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就是处在这个文化交流较为频繁的时期,背景定位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的故事,正巧是全球文化浪潮兴起的一个时代,在即将跨入千禧年的新时期,在文化交流方面展现了巨大的生命力,不同文化之间互相的融合和多元发展趋势极为明显,文化迁徙现象也愈加普遍,《刮痧》这部电影正是顺应时代浪潮将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进行解读和阐释的典型案例。《刮痧》电影中所反映的众多中西方文化交际冲突都代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典型现象,下面我们针对这些现象简要分析。.对“刮痧”理解的冲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刮痧是自然疗法之一,它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从中医医理的角度来看,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是同样一种行为,在电影中的美国却引发了巨大的误会,并由此引发了众多灾难与矛盾。影片中,无论大同如何向陪审团和美国医学专家解释刮痧的效果,都不被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遭遇到了阻碍。影片中有个非常特殊的场景,法官要求大同找个专家使用英语来解释中国的刮痧,但是美国的医学专业课程方面并没有相关的知识,由此刮痧被认定是不科学的,大同被冠以虐待儿童的罪名并且无法洗清,这种情况不仅仅代表着中西医之间的药理学差异,同时也是其背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价值的冲突与差异。

2.情感与法律的冲突

电影在情感取向方面,更适合东方人的价值取向,影片中大同对父亲对儿子的爱,祖父对孙子的爱,这些强烈的情感碰撞很容易打动人心,尤其是大同在没有任何犹豫的情况下承担了父亲对孙子刮痧并引发官司争端的这种举动,十分打动人心。在父亲回国之前,大同即使触犯法律也要将自己的儿子带出来去送爷爷,甚至在圣诞夜前夕爬山九层楼高的管道回归家庭,都是为了爱。这种东方人高度重视家庭之爱的爱可以说是打动了无数观众。但是这些行为在美国的法律中,每一个都充满争议,在美国,法律的力量遍及每一个角落,任何有争议的事情都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相比情感,他们更加信奉律法的力量。正是因为法律,大同被迫和自己的儿子分离,虽然从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是从法律角度却是可取的,这正是东西方文化中非常迥异的一个地方。从情感和法律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果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很难说哪一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只能说在文化方面,二者确实存在差异和冲突。

在影片中,大同的儿子与老板的儿子互相打架之后,对于两个孩子教育显示出了东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别。大同采取的方式是打,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美国老板则认为这种行为过于粗暴,不可理喻,令人难以忍受,二者在这种观点上的差异也是导致大同被判虐待儿童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国家崇尚的民主和自由不仅仅体现在国家、种族和社会各阶层,在家庭生活中也体现得较为明显,西方家庭的儿童在教育时会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在东方,儿童则会更多地依附于家庭的伦理道德和观念,在处理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别,这种东西方不同的教育文化也会加剧冲突的 原因之一。

跨文化交际课程 篇7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民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来自不同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下的人们,他们在各自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不尽相同的社会文化及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说话方式及话语习惯。因此,人们在国际交流中,总是倾向于用自己所处文化下的话语行为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样会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话语者说出的话产生误解,从而产生交流冲突和障碍。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反映。人类的生活与其文化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语言是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语言不能脱离其文化而存在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在某种程度上语言是由文化而产生的,同时,语言也孕育了我们的文化,文化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承载着文化,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着文化的交流,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很难进行交流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没有理解或曲解了这种语言所在的文化。脱离了文化的语境,就不会有语言的存在,形成及发展,语言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思维方式和想法。语言和文化彼此相互依赖并紧密的关联在一起。

三、拓展课程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输入是密不可分。因为在大学英语的授课中不但要讲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实践中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稳步增强,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逐步的参与到了国际事务中。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但是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单纯地着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比如词汇和语法结构没有重视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造成学生与外国人实际交流的能力较差,与实际人才的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为了使学生既能学到语言方面的知识,还能在符合目的语文化习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必须在进行语言基础讲授的同时对学生输入相关的目的语文化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不同的文化持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在交流时有一定的适应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并能充分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

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的文化输入

1. 英语拓展课中文化教学意识的形成

在语言的教学中,当学生遇到课文中涉及的文化差异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文化现象和差异,针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讨论,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目标语文化的好奇心。在解释课文和词汇时也应介绍相应的文化知识。这样的文化教学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采用英语视频材料,听音乐等方式这样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及文化。也可邀请外教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更能够有身临其境体会其语言的文化。增强学生文化意识。

2. 英语拓展课中的文化教学的目的

曹文提出:“文化教学存在两个层次,即文化知识层和文化理解层以及联结这两个层次的文化意识教育,主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文化教学必须跨越文化知识层,达到文化理解。”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理解语言和文化的个性,对英语及英语国家要有客观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在理解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站在英语的角度去思考文化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化差异,唤醒英语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的知识面。

3. 明确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在语言的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互交织在一起,没有文化知识的学习,语言教学就无法实现,因为语言使用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刘新义,张京生在《文化导向性英语教学模式》中说,“Alptekin把语言文化知识分为系统以及超结构性两种。前者指句法和词法等,后者指从社会中习得的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认知特点等等。”因此,教师应具有明确的语言教学和文化输入的意识,除了具备教授语言知识的能力外,还应具有教授文化知识的能力。

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是培养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进行文化的输入和讲授。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尽量减少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交际失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自身能力,充分结合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要求是培养出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人们之间进行无障碍交流的人才,所以要求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教学中要强调文化知识的讲授。语言教学及文化知识讲授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两方面,所以在英语拓展课程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该重视文化知识方面的输入,使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技能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2]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跨文化交际课程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高职学生、意识培训

【分类号】H319

一、提高师生对商务英语的重视

“商业英语”是商业与英语的结合,学习英语是基本,而商业才是最主要的部分。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不同在于,商务英语是更全面化的语言,它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单词归类和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的提高,它更注重的是从语言学习西方的文化了解西方知识,学习对方的工作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而且要做到同时具备语言,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相结合。学习商务英语的目的是适应职场生活,因为其转移性强,潜移默化的培养你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员工工作的心理。因为西方人与我们的思想文化差异很大,为了与他们交流过程中尽快习惯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好的跟他们进行合作所以我们要学习商务英语。

从商务英语的用途来看,学习商务英语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同学来说是一件必要的事。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的同学们一毕业就是运用专业知识都是直接接触社会的人员。由于如今的中外合作的商务活动越来越多,使得我们接触的客户会出现很多外国人,所以学习好商务英语能在我们在交流的同时把握住外商的心理,对促成生意有极大的帮助。

由于工作需求让商务英语不得不成为高等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而由于学校方面的前瞻性不够强,未能给商务英语足够的重视,让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成为了一句空话。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

针对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主要是由于相关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材缺乏,无法满足实体教学,所以只有通过网课来学习相关商务英语的内容。网上授课的好处不仅可以听各名师的独特讲解,共享的学习资料非常丰富。而且它非常的方便。适合选择的当面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案。而网络课的弊端就是太过于自由,由于我们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差,自学能力差,且又缺乏自觉性,在无法监督的网络课程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老师也无法知道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自然而然造成了对于商务英语的不重视。即使有些同学通过网课学习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但是缺乏实践无法做到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更是运用不到商业英语的专业化语述,所以无法达到通过学习商务英语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最终目的

三、提高教师对商务英语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

学习商务英语的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一门好的语言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你的个人素质,自然而然在无形中就比别人更加优秀。商务英语的主旨是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态度,主动性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养成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想要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首先的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的主动的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课本上狭隘的内容,更应该给学生讲解更加丰富的国外文化,我国与国外的文化差异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不同,更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饮食,礼节,看待事物的观点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不只是它表面的东西,更应该注重内在的文化,教师必须在讲解课本文化知识的时候同时也要让同学充分的了解到外国文化的真正内涵。但光有浓厚的兴趣是不够的,要学习好商业英语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等。学习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首先要做到“译”“读”“听”“说”“写。”本专业的主要的掌握的内容还是要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专业的商务知识和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商务英语的任职范围十分的广泛,它能够普及各个全方面的工作范围。包括外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小结

商业英语是现代企业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在与国外进行商业的谈判,交际过程中显得有为重要。所以在谈判过程中的谈判方式和表达方法这种小细节也不容忽视。可能这种小细节就是你成败的主要关键。所以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怎么样说,说什么样的话,用什么方式说才能表现的更加得体,在社交的同时,也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不小心说了一句不得体的话怎么才能化险为夷,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重的细节。语言是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文化,风俗,社会制度,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道德标准,生活方式的。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看的一样重要。

学习好商务英语可以在工作上提高你的工作能力,让它成为你的独特标志,在与对方交际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你的人格魅力,使你别具一格。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国家越来越需要这种全面发展型的人才,我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同时也是帮我们对外的友好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王艳艳.商务英语项目中的文化教学[J].国际商务研究,2007(3).

[3]张绍杰.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身份 篇9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身份

跨文化交际学已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历史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参与的有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外语工作者,研究角度也越来越宽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趋势与本土化的矛盾分析、文化多元与文化霸权已成为探讨的焦点之一,现代性、反思性和文化认同危机等问题正在被广泛关注.国与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消逝,文化界限逐渐凸现,文化身份的问题也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视野.

作 者:郭宇飞 GUO Yu-fei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11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身份   文化身份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 篇1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with quality educatio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family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social concern .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 different concepts of education and the ways of educating , resulted in the obvious difference when their children has grown up .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 education , and the causes of forming the differences . Besides , it provides a conducive family educational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Family education Ways of educating Values Differences

Introduction.

Family education indicates the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ng between parents and a child . It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mong all the ways of education . In view of many differences in culture , economy , family background , educated ways , hence it results in the obvious difference in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 To recognize the fact correctly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 For Chinese families , what they focus on is “ order ” and “ obedience ” , while they pay attention to “ fairness ” and “ freedom ” in West .Chinese parents are dominators who control their children , thus what the children only do is to accept all the arranged things submissively . Parents always decide their childrens natural development . Consequently , they have deprived of free agency of children . However , in Western countries , parents often focus on childrens decision-making power .Under the permitted circumstances by society , children is allowed the problem they have met .

1.Chinese familys’ ways of educating .

1.1 On studying

Chinese parents pay a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ir children s achievement in learning . No matter what their children want , they will satisfy childrens all the needs only is children can get a perfect performance in examination . Therefore , in daily life ,children are demanded to reading , practice and learning . As a result , their genius are ignored . Parents limit childrens creativity .Consequently ,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o-called genius but snuff out a real genius . Besides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 the inculcated education which asks children to recite some experienced knowledge without any comprehension . Thus it leads to kill the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children is lacking of operating by hand .

1.2 On life

At first , what most of Chinese parents is always thinking is how to protect their own child , when his child quarrels even fights with others .Even if they know their children have made a mistake , they still try to have their children got rid of the responsibility .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conflicts is often rais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parents . Besides , in China , it is the common fact that parents help their children wash clothes , make a bed ,etc . They even want to help their children resolve any problems that their children have faced . They dote their children and afraid them being suffered and tired . Finally , many parents will satisfy their children any economic needs , without hesitation and limits , even if the family is poor , let alone what the rich do . As a result , children have no awareness of saving money in life , because they think it can be acquired easily . Day by day , children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their parents give them money forever and without any requirements . I had ever seen a news “ It is said that a son killed his mother , only because the mother didnt give him enough money to play net games .” What a astonished news ! We can see some educational problems from it that spoil will eventuall lead to bitter fruit .

1.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and parents

In china , parents always say something like these , “ You must … , You have to … , You should … ” . In their views , children is their private property . They can treat their children in any way what they want to take . Besides , children have few acces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ents . At the same time , as children afraid their parents , little by little , reverse psychology appeared . Thus may make children develop themselv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parting the normal orbit . Based on the two points I have mentioned , a gap have emerged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 Children arent willing to tell their true thought to their parents . Actually speaking , it is bad for childrens development .

2.Western families ways of educating.

2.1 On studying

In Western countries , parents focus on that children can “ realize ” knowledge by thinking . So they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find something new , to operate , to dare to bring forward questions . When foreign teachers have classes , they often say “ Questions ? Any questions ? I like questions ” In fact ,parents is also like teachers . They rouse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ies . They allow their children query and challenge the knowledge in the book . So most of western children think actively , operate masterly.

2.2 On life

Western countries advocate a independent life , parents think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children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 and children are asked to make a decision by themselves without parent involving . Besides , parents give their children money regularly . In addition , they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do some part-time jobs .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rong quality of hard-working , children would rather be suffered rather than be coddled . Moreover , parents educate their children to donate and save money .

2.3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western families , children often call their parents name directly . They wouldnt be blamed because there is a democratic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 Few parents compel their children to obey their thoughts . They wont ask their children to lead a life according to their way of life . What I have just mentioned is good for children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ents . Children and parents , think each other as friends .

3.Chinese families’ values of educating

In China , parents ask their children to go to school in order that their children can make a living . In parents opinion , degree is the most important . Children must be educated in a serious way and get a good performance .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get the degree , thereby obtaining a decent job . If their children do good in studying , parents will hold their head high and lift up their horn . Parents tell their children to combine their own interest with their familys interest . Therefore , for a child ,to go to school is not only for the sake of themselves , but also the whole familys . Children should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to get a decent job for familys face . Whats more ,in China , parents from different families always like comparing their children . Parents often take their own childrens advantages to compare other childrens disadvantages , thereby achieving to comfort themselves . Parents also chat about childrens grade . “ whose child is the first ? whose child is admitted to a famous university ? ” Parents will feel lose face if their children have poor learning performance.

4.Western families’ values of educating .

In Western countries , parents teach their children how to survive in the competitive society . Children learn knowledge ,without utilitarianism , and they just learn something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 In western parents views ,one persons 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all learning . They focus on that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quality should be cultivated .Therefore , for a child , to occupy enough abilities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o learn knowledge . Whats more , in western

families ,individual interest is separated with the whole familys . T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individual freedom and power .

5.The cause of forming the difference .

5.1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economics.

For China ,on one hand, backward economics , pressured survival , a “ Degree of social ” whose the mobility of industry is not very good . As a result , Chinese often want to devote their whole life to the one job . On the other hand ,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in China is not perfect . Parents consider their children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pension . However , in western countries ,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 the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 developed economic , small pressure on the survival . Whats more , America is a “ Ability of social ” . It has sound employment mechanism , and the mobility of industry is good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good ,sound endowment insurance ,parents do not think raising children is to support them . They have no worries , as long as the child is 18 years old , and became an person who has responsibility and compassion , the parents have fulfilled their obligations .

5.2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history culture.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influence Chinese generations , especially the feudal consciousness in the feudal society . People is often conservative and they afraid of adventure . “ deference ” and “ obedience ” are the symbol of “ good child ” .It leads part of children to have contorted their thought . By contrast , western countries , like America , has a short history . Few old thought is kept ,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ulti-cultural , and ideological values , they can accept the new things quickly . In addition , they have the spirit of adventure and innovation .

5.3 The different social system

China is a socialistic country which appeals to collectivism that should give up the individual interest and protect the collectivitys when the two sides raise a conflict .

If someone pay more attention himself and ignore the others , collectivity , he will be blamed for his selfishness . However , western countries belong to capitalistic society , which advocate individualism . Pursuing private interest and power i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 Western culture is based on an individual , emphasis on personal freedom and power , so parents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

6.Recommendations on family education

At first , we should modernize the value of family education . Modern system of family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 We also need to set up a system which can help family education . Secondly , parents should strength the awareness of democracy . It is necessary for par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own children as much as possible . And parent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respect the decisions of children . Thirdly , parents are also “ teachers ” who should often encourage their own “ students ” rather than scold them . Parents should try to lead their children in a positive way . Finally, parents should widen their thoughts on educating children and amplify the open awareness.

Conclusion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 is very different from westerns . We should remove the dross and seize the essence , catch the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Education world ,each complementary and common development .

References

[1] 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 (9)

[2]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Larry A.Samovar Richard E.Porter.(1)

[3] Davis.《中西文化之鉴》.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上一篇:有趣的元宵节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全面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