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教学意义(共11篇)
跨文化交际教学意义 篇1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结构, 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和开展。在教学过程中, 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由于思维习惯不同、行为准则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会因此引起文化冲突, 形成交际障碍, 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 从而造成教学失败。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产生,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 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 在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顺畅的交际。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发成冲突, 并且对此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 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2. 跨文化语言交际
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 语言是进行交际活动的重要手段的必要因素, 人们通过语言来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 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际的时, 首先的问题就是语言障碍,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会在各方面产出影响。像在文化方面, 红色对于中国来说是很喜庆、吉利的颜色, 我们在婚礼、寿宴等庆祝的场合会用红色装饰。但在西方一些国家, 红色代表的是血腥。他们会在婚礼上选择白色, 认为白色是美好、纯洁的象征, 而我们国家在葬礼上会选择白色。试想一下如果在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者一袭红衣去参加中国人的葬礼会有多尴尬。为了防止出现这一的场面, 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是有必要的。
3.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除了语言交际外非语言交际也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 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感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也很重要, 很多非语言行为在世界各地都是通用的, 虽然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不同, 可借助于非语言行为同样能够有效地进行交际, 达到教学目的。同时, 我们也要了解一些不同国家非语言行为的差异, 相同的动作可能是不同文化内涵, 会容易引起误会。不仅是课堂中我们要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非语言行为我们也要注意。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1. 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 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要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能力, 克服交际障碍, 对此培养跨文化交际这一技能尤为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向汉语学习者渗透跨文化意识, 有利于他们注重文化差异, 尽量避免文化障碍。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减少有些不必要的解释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2. 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推广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播中华文化, 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目的地语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进行汉语教学。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地教授学生, 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来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使得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让更国人了解中国。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 构建交际语境, 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构建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语境让学习者在最真实的环境下去学习语言, 更容易接受。在课堂上讲到中国文化或风俗习惯时, 可以放一些相关视频, 有机会可以带学生参加活动, 传统民俗不仅是民族特色的外观形态和地域环境的表现, 也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俗风情中, 大开眼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风味美食中, 大饱口福品味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妙。通过创造实际的交际环境, 让汉语学习者亲身经历并留恋其中, 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适应能力, 加强他们潜在的跨文化意识。
2. 加强跨文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
为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 确保对外汉语教学顺利进行, 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是在课堂中进行, 在课后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渗入进去。教师鼓励学生多交中国朋友, 多进行交流活动。学生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学习中国歌曲、戏曲, 参加传统节日的庆祝晚会等等, 从中得到锻炼提到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亲身感受文化差异, 灵活地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综合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 才会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汉语能力。
摘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更多的汉语知识和文化知识, 还要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一定会存在障碍。那么, 为了让汉语学习者克服交际障碍, 汉语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年.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年.
[3]陈俊森, 樊葳葳, 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年.
[4]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 (文化视野) , 2005 (1) :66-70.
跨文化交际教学意义 篇2
口语交际教学是我们中学语文的重要部分。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与人交际的意识,提高运用普通话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求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应该占同等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是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我们除了传统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等外在因素干扰外,还因为对听说读写的内在关系不搞清楚,教学效率不高。
(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手段中,口语的交流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抓紧、抓好口语交际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本领,这是时代的需求。
(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谈谈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 篇3
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口语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口语的特点是书面语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直接、最活跃、最频繁的交际形式。我国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轶闻趣事。张仪说六国弃合纵而成连横,使秦统一了天下;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促成三国鼎立之势;晏子使楚,寥寥数语,不辱使命,使强楚低首就范;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不费一兵一卒就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纵观海内外,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几乎均与善于交际和良好的口才有关。西方世界把“舌头”排在“金钱”、“原子弹”前面,列为三大武器之首,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口语交际对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他们的读写能力,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协调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得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因此人们的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而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最基本、最快捷的传递方式,就是口语交际。由此可见,口头语言这一交际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每个人社会交际的效率,甚至可以决定社会交际的成败。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了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学校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香港,进入冷饮店喝可可的客人中,有些要加鸡蛋。因而,在客人要可可饮品时,侍者一般要问一句:“要不要放鸡蛋?”对这种提问,回答者或应之“要”或应之“不要”。令店主满意的概率只有一半。一位老板别出心裁,给侍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提问方式:“请问,您是放一个鸡蛋,还是放两个鸡蛋?”这样一来,把答话者的回答范围限定为“一个”或“两个”之间选择,无论顾客怎样回答,都是老板乐于接受的。这个例子说明,口语交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又如:某公司招聘管理人员,有三位姑娘应聘。总经理问他们:“你们三位各有什么特长?”三个姑娘分别回答:
第一位:“嗯……我……我没什么特长。”
第二位:“我会弹钢琴,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后来爸爸给我买了架钢琴,还给我请了一位老师,到现在已经学了快五年了。”
第三位:“我也会弹钢琴,弹得还相当不错。我还会拉小提琴、弹吉他,我还会唱歌、绘画、裁缝、美容化妆,还会剪纸、叠纸人呢!”
总经理听了三位姑娘的介绍,最终录取了第二位姑娘。显然第一位姑娘言语木讷,词不达意;第三位姑娘言语过多,显得夸夸其谈;而第二位姑娘表达准确、适度、可信,所以她被录用就在情理之中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得体的口语表达,将使人在交际中处于优势,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语言表达问题,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人与人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交际能力。它不仅仅是一种做人能力、交往能力、做事能力的体现,还是一个人思想深度和知识广度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总体现。可以设想一个思想空虚、知识浅薄、情趣低级、思维迟钝的人是不会滔滔不绝地发表具有真知灼见的演说,是不能进行得体而富有魅力的交谈的。因此,口语交际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交际活动对人的口头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加强思想和语言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应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应厚此薄彼。但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以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具体描述。为提高语文素养,应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通过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故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在青少年语言的发展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如鸟之双翼互相作用,相辅相成。
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阶段,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学生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人们都承认:语言的准确性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周密性,语言的条理性体现了思维的明确性和连贯性,语言的流畅性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语言的生动性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形象性。所以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具有智力活动工具的职能。国外心理学家还认为,儿童和青少年语言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他们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尺,如“全美教育协会”提出的超常儿童十项特征,第一项就是“用语流利而正确”。
和书面语言相比,口头语言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当场问答时,要求随机听说,当即理解和作出反应,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对听说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而且要把说的内容组成连贯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就必然促进思维敏捷性、准确性和条理性的发展。
有调查显示,目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较低,状况不容乐观。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高社交化、高效率化、高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注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仅成了现代社会交际中的“聋子”和“哑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所以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教学意义 篇4
一、跨文化交际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1.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经济的发展让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紧密的接触, 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更加的频繁。即使深处国内, 我们不论是在校园内还是走在大街上, 我们都会时不时的遇见外国朋友。当然也避免不了的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沟通。但是与外国人的沟通不仅仅是指语言上的沟通, 要进行深入的交流, 我们必须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 这样才能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所以在教学中, 老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能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单词、句子、语法。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基础上, 英语的学习将会有更大的突破。跨文化交际在课堂中的应用给初中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变化, 也让学生对外国的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2.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根本目的就是要达到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英语课上, 通常都是老师带领学生读单词, 读课文, 这样的英语课堂是非常枯燥的, 学生在这样没有新意的教学方式中, 学习效果是得不到提升的。所以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对英语课堂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1 . 对英语学习没有新的认识。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需要更加注意的是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 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老师和学生没有充分的意识到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学重要作用。所以在课堂上还是采取老师灌输式的讲授新知识, 教学只是单词句子、单词句子的简单重复。
2.学生对英语学缺乏兴趣。要学好一门外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所以要花很多的精力。但是由于当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没有兴趣, 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 所以就导致了英语的学习效果一直得不到提升。对于学习英语非常努力的学生来说, 努力的提高成绩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在英语能力的提高上是没有一点好处的。
3.没有及时的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教学手段的更新。但是目前初中的英语课堂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上课方式:板书。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传达给学生们的东西是有限的, 只能是一些基础知识的传授, 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升学生的能力。
4.所处的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学习英语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但是, 不论是我们周围的朋友还是亲戚都是说汉语的, 所以就没有一个说英语的平台, 口语能力是得不到锻炼的。
三、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改变英语学习的观念。在教育上进行的一项新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观念上进行转变。老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并且在课堂中要有效的运用。老师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首先要让老师摒弃旧的教学理念, 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在教学中慢慢地对学生的观念进行纠正, 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学习最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情况, 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提高学习能力上,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转变学生的理念, 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在学校学习的一些知识技能, 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变通能力。从内心认识到, 沟通不是简单的语言上的交流, 更是文化的交流。
2.运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课堂内容。学生没有真正的喜欢上英语的学习, 从最根本的原因来说就是, 英语课堂上的单调, 乏味的上课形式。但是处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完全能够改变这一状况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把知识更加形象化的展示给学生, 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在讲到中外文化的差异时, 老师就可以制作一些幻灯片把一些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习惯进行对比, 让学生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但是对于老师来说, 制作课件会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几点要注意的问题。第一, 课件的内容要与教材的内容一致, 不能偏离主题。第二, 在制作的课件中要内容丰富, 层次分明, 更直观的传授知识。第三, 就是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因为课件只是一些简单的对知识的概括。所以需要老师能够系统的把这些知识联系到一起, 讲给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关于国外文化的小视频, 让学生对西方的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并且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更加的吸引学生。
3.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英语的学习, 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们周围的人都是在用汉语交流, 所以如果个别人要用英语交流是不容易实现的, 而且由于环境的限制, 可能羞于开口说英语。正是各种因素影响, 英语水平的提高才会显得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至少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 在英语课堂上的交流只能用英语来进行, 老师讲课也要使用英语。在跨文化交际方面, 西方文化其实现在已经慢慢地渗透到中国的文华中。比如好多的西方节日在中国也是非常的流行, 圣诞节和情人节中国人都会过, 学生也会对这些西方的节日产生一些了解。而且在西方的文化中我们学会了表达感情, 中国的传统就是在感情方面是比较含蓄内敛的, 什么都放在心里, 比如对爸爸妈妈的爱, 其实有时候大声的说出来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还有就是在我国有许多人对于说“谢谢”是非常吝啬的, 有时候一声谢谢不仅仅是表达感谢, 更是体现了自身的修养, 所以我们要学着说谢谢。正是因为文化背景中存在差异, 所以我们才要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 学习其他文化的优势, 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英语的教学中, 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渗透是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 促进文化的交流。
4.培养学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别, 所以说如果不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 那么在交流上是非常容易产生误会的。比如, 一个外国友人夸你的衣服好漂亮时, 按照中国的思维方式肯定回答:“哪里啊, 你的衣服才好看。”这样会让对方以为你拒绝了他的赞美。从西方的思维模式上来看, 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谢谢你的夸奖”, 对于赞美的话欣然接受。这就是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如果对西方的文化背景没有一点了解的话, 在交流上会产生许多让人尴尬的问题。因此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渗透, 正好可以慢慢的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 在生活中要真实的把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 不要羞于别人的赞美, 勇敢的接受。
四、总结
综上所述, 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渗透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学习英语离不开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把一些西方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都融入到英语课堂上。只有充分的了解英语文化背景, 在英语的学习上才会有更好效果。但是跨文化交际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和突破,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提升学习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上也应该不断的寻求突破和创新。跨文化交际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的交流, 才能够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和效率。提升学生的英文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初中英语教学,渗透
参考文献
[1]黄文丰.也谈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J].中学生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3, (1) :77.
[2]翟天秀.初中英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3, (19) :256-256.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篇5
关键词: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一般人的关注。在中国,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产生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在美国,除了在大学里设有这方面的课程之外,社会上,如商业界也有许多机构专门负责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要。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跨文化教育看作是英语教学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80年代中期,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全国统编了几套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87年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大面积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英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中国人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归纳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我们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
问题2:学习方法陈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受传统方块汉字学习的影响,学习英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
问题3: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 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
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个学习语言的问题。他们觉得,只要会英语,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有些人将跨文化交际等同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四会能力当然很重要,它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但是它远不是问题全部。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我们所面临的内地西藏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更是艰巨。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经济的发展,外国游客大量涌入西藏。这就需要大批懂英语并能熟练运用英语的藏族学生来接待这些游客。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和就业的要求,我们的藏族学生的英语教育更应注重交际性。我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对比教学法,将汉藏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加以对比,加深学生印象并能调动学习兴趣。英语学习,既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更要掌握英语国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就业,并且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跨文化教育是英语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里全面反映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重新设计、 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我们的英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国外外语教学 》1995(1)
[2] 陈舒, 《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国外外语教学》 1997(2)
[3] 刘绍忠, 《语境与语用能力》,《外国语》 1997(3)
[4] 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研究》
跨文化交际教学意义 篇6
关键词:语言交际,英语习语,文化差异,文化背景
1 有很多习语因为一本书或一个人而成为流行语, 但是意义发生了转变
1) 最典型的“Generation X”是90年代初最流行词语之一, 汉语意思是“性格叛逆的青年人”“Generation X”指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生的美国人, 他们大多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冷漠和物质主义等特点。
这个词是在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库普朗1991年出版的名为《X一代》的书中出现之后流行起来的。《X一代》这本书涉及了广泛的社会问题, 其中包括诸如父母离异和就业机会减少等问题。口头的传播和媒体对Generation X一词的使用使得库普朗的《X一代》这本书销量急剧攀升, 《X一代》销量的增加反过来使得“Generation X”如果在交谈时有人提到这个词, 你可得当心, 它可能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 意思发生了改变, 注意词汇文化意义的改变, 我们才不会陷入语言交际的误区。
2) Go south/Head south
它是指"让我们去南方"吗?这里south到底是指哪里?如果你把所有的It's gone south都认为是“去南方”的意思, 那可就犯错误了, 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它已经没有“去南方”的意思了, 而是“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的意思。South在这里为什么会有这层意思呢?这种联系还要归功于伟大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托勒密绘制成了世界地图, 他的地球是方的, 且北部在上方, 南在下。他的地理学理论在15世纪的欧洲得到复兴, 并成为所有地图绘制工作必须遵循的标准。从此, “去南方”就成了“南下”。
现在如果说go south那就跟南部地区 (the South) 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是某些人go south, 这意味着他们某种程度上让你失望了;如果是股票市场go south, 你将很可能会被套牢;如果运动员go south, 这意味着他或她已经过了巅峰时期;如果是电脑的软硬件go south, 那意味着这些软硬件坏了。go south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习语。
2 有些习惯用语在语言交际中比喻意义发生了转变
1) 英语中有一个谚语:"Don't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意思是“不要对别人送给的礼品过于挑剔” (Be grate-ful for something that is given to you, without asking questions about it or finding fault with it.) , 旨在告戒人们不要对意外收获挑肥拣瘦的。它的使用可谓由来已久, 19世纪中期的美国已经有人在使用它了, 而在英国, 早在16世纪就有好几本谚语集成把它收录进去。而这则谚语的前身早在上一个千年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例如, 在五世纪的时候, 有个叫St.Jerome的人, 曾在一篇对圣经经文内容的论述中写到:"Noli...ut vulgare proverbium est, equi dentes inspicere donati, "翻译成英文是"Don't, as the common proverb has it, look at the teeth of a gift horse."
2) give his eyeteeth for something, 为…而不惜牺牲一切、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Eyetooth这个词的用法源于英国, 最早于1580年出现在书面英语里。很长时间以后eyetooth才和别的词一起组成了诸多短语。To give one's eyeteeth for something可以说是个非常新的短语, 它最早见于Somerset Maugham 1930年出版的作品《蛋糕和麦酒》中:"He'd give his eye-teeth to have written a book half as good."此前, eyeteeth短语通常用来描述长大成人及伴随成熟而获得的权力和权威。翻阅过去20年的《纽约时报》发现在所有带eyeteeth的短语当中, 用的最多的是give one's eyeteeth for something。但是想想对于食肉动物而言, 没有了犬牙绝对是灾难性的。可以说, 对哺乳动物而言, 用来撕碎食物的犬牙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把他的犬牙都撬下来作为交换, 这个代价可以说是十分昂贵的。
3 有些习语由于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新意
1) Go for it是一句鼓励别人试一试的句子, 隐含的意思是你不必担心失败, 不要谨小慎微, 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勇敢地、果断地行动。这个说法最初来源于橄榄球运动。橄榄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每个队力争将橄榄球传到对方的底线之外, 并尽力保持球不被对方夺去。在20世纪80年代, 人们开始在不同场合用这句话来鼓励别人勇敢地行动。例如, 某个学生想和班里最漂亮地女孩约会, 但心里没底, 不知道是否会被拒绝, 他的室友就会对他说:"Go for it and ask her."一位老太太看中了一件艳丽的衣服, 但又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年纪, 正犹豫不决, 她的老伴就会鼓励她说:"Go for it"。
2) Gravy train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gravy train这个短语, 总之你无论如何不要将它想象成一种火车。Gravy一种意思是“加了面粉等用于调味的肉汁” (the juice which comes out of meat as it cooks, thickened with flour, etc., to serve with meat and vegetables) , 这种意思逐渐引申为"好东西"。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中期, gravy经常在戏剧中, 尤其是滑稽戏中作为俚语使用, 意思是"简单的角色"。
Gravy另一种基本的意思是“钱财” (money or profit) , 这层意思出现于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到1910年左右。1930年左右, 这层意思又有了更细微的指代, 专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轻易得到的钱财, 不义之财” (money that is unearned or obtained illicitly;graft) , 这种意思至今仍在使用。Gravy train就是gravy的引申义组成的词组, 意思是“不费劲而能赚大钱的机会, 轻松而收益大的工作;美差, 肥缺” (something from which many people can make money or profit without much effort, and which one would therefor like to join in) , 那么动词短语ride the gravy train的意思则是寻找挖掘这样一个美差。
4 总结
总之,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习语的实际意义的转变, 这样才不会陷入语言与文化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格拉斯-库普朗.X一代[M].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 2009.
[2]张炜.从语义差别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成都大学学报, 2007, 21 (7) .
[3]张炜.从语用学角度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12) .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篇7
一、可以增强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 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 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 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 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 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 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 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语文教师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 要求即兴发挥, 自然活跃学生的思维,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相反, 如果一个人从小脱离人类社会, 没有学会人类的语言, 不能说话, 他就不能具有人类的思维水平和智力水平。
“说”有助于“写”。如果我们经常让学生把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说清楚, 让对方听明白, 那么把这些话写下来, 适当加工, 就会成为一篇理明辞达的文章。大量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 让学生在写作前先说一遍, 缕清思路,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世界的距离大为缩短, 人机对话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讲话必须准确、严密、清楚。尤其是人和机器人对话, 由于机器人只能听懂规范的口头语言, 人们必须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的口语训练, 才能操纵它。同时, 反映在政治上、文化上和思想上的交流与撞击, 学术上的交融、吸收与争辩, 人际关系的调整与处理, 以至于汇报情况, 接待来访, 批评说服, 商谈接洽, 讨价还价……一切活动, 都离不开听说。听说能力强, 才能在信息交流复杂纷纭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一个正常的人固然会听会说, 但要达到听得精确, 说得得体、准确、简洁、流畅, 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必须接收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口语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人开始注重对口语的研究, 很多学校先后开设了“说话课”、“口语课”或“听说训练课”。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 (试验本) , 还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说话、听话混合编排的模式, 改为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 使口语交际就成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 扭转了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只重视书面表达而轻视口语表达的不良传统。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三、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养成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 这种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得他们容易感到孤独, 因此又产生了渴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找理解自己的人, 对知心朋友坦率地说出内心的秘密。如果我们从学生的青少年时期, 就锻炼他们敢于当众大声地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 勇于陈述个人的主张, 那么他们将来走出校门, 遇事也会挺身而出, 敢于维护真理, 这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接班人应具有的气质。
但是, 目前有的学校并没有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训练。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了“文”, 而轻视了“语”。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学生不敢讲话、不会讲话, 口头表达能力低下;二是作文中的书面语言严重地脱离了口头语言, 一股文绉绉的“学生腔”, 书面表达能力也不高。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跨文化交际教学意义 篇8
“交际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领域被普遍接受,意指为交际目的而教语言,也就是给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教会他们掌握语言结构、语法、词汇等。交际式语言教学提倡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主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模式,教师是语言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的任务就是策划组织活动促使学生们进行交流。虽然仍然有教科书和语法学习,但过去的那种照本宣科、生硬僵化的教学的方法遭到摒弃。
为了使这一教学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今天的外语教学,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一教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特征,目的及原则,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与探讨。
1.“交际语言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追根溯源,“交际语言教学”的出现与20世纪60年代英国传统的语言教学的变革密不可分。
过去几十年中随着外语教学法的发展与成熟,语言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的方法,应用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们仍然在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新的方法必须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理论是由海姆斯(Dell Hymes)提出的,他认为说话者完全可能说出语法正确但意思不合适的句子,只有具备交际能力的说话者才能说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并用于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他的交际能力包含四个重要的参数,即:(1)形式是否可能;(2)实际使用是否可行;(3)根据上下文是否适宜;(4)实际上是否完成。在解释交际理论的同时,海姆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所以他认为对语言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语言本身的句子结构上,还应该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对语言进行研究。
海姆斯的上述观点被人们较广泛地接受,特别是那些不满足于对语言形式和结构分析的语言学家。同时,他的观点对语言教师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们意识到在教学中强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掌握语法结构的重要性。60年代,在英国交际教学法开始逐步取代较早的情景语言教学。在海姆斯“交际能力”理论的基础上,Canale&Swain从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交际能力”。他们将“交际能力”分为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语法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3)语篇能力;(4)策略能力。70年代中期,“交际语言教学”的影响日益增强,在英国掀起一场改革创新运动。1978年Widdowson又提出了语言有效交际的四个要素:(1)一定的语言知识;(2)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3)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4)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终于,旨在将交际能力成为语言教学目标的“交际语言教学”在英美甚至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可。
2.“交际语言教学”的特点、目的及原则
2.1. 特点
“交际语言教学”产生于“交际”语言理论,其目标是培养和增强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所谓的“交际能力”,也就是在特定的社交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Douglas Brown根据定义给它概括出四个特点:(1)课堂目标侧重于交际能力而不局限于语法或语言能力。(2)构成组织安排教学框架的不是语言形式,而是语言功能,学生们通过掌握语言功能而学会语言。(3)传达信息是首要,语言的准确是次要,流利比准确重要。能否传递和接受预期信息是判断交际是否成功的标准。(4)在“交际语言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们最终要能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语言。
2.2. 目标
“交际语言教学”来自于语言功能理论,与语义学、言语行为理论、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的概括起来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以及与交际能力相互依赖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具体如下:(1)学生要学会将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手段运用。(2)学生要能运用语言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和判断。(3)学生要把语言作为学习对象。(4)在错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纠正学习。以上适用于任何语言教学,尤其适用于交际语言教学。
2.3. 原则
如何获得上述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语言技能,在Finocchario&Brumfit的论述基础上,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2)目标语通过互动交流而学得。(3)强调运用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将不可预见性,冒险及选择穿插其中。(4)将目标语社会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展现给学习者。(5)语言特性的研究不脱离语言的运用,而语言的运用总离不开交际的语言环境。(6)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结构及形式,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策略。“交际语言教学”基于以上原则,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习者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3.“交际语言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比较
3.1. 课堂
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上,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决定课堂目标及教学步骤,控制课堂活动,教学互动局限于师生之间,学生表现被动,观众般地观看教师的表演。与此相反的是,“交际语言教学”课堂上,师生们开展各种活动,有的受教师控制,有的则不受控制,课堂互动不再局限于师生间,也有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如两人活动,分组活动,角色扮演,集体讨论等,课堂气氛活跃。
3.2. 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是控制者,他们以支配者的姿态立于教室前方控制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过程,课堂时间用于解释语法结构、语言难点或句型训练。在“交际语言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完全改变。教师的责任是组织课堂活动,进行语言交流,实践语言模式。教师作为语言材料的组织者,课堂活动步骤的设计者和指导者,他们在不影响学生交流的前提下提供适时的帮助和鼓励,他们不总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我纠正。
3.3. 学生的角色
传统的语言教学课堂上,学生总是忙于从教师那儿获取信息,汲取知识,他们随时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在“交际语言教学”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与同学分享所掌握的信息。学生作为一位谈判者,跻身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目的之间,活跃在小组或全班的活动中,直接影响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谈判者的作用。
3.4. 学习材料
传统的教学材料是为训练语言技能而设计的,篇幅长,内容抽象,缺少真实性。比较而言,为“交际语言教学”而设计的教学材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语言技巧,选材以语言使用的真实性位原则。真实性包括二层含义:一是教材所选文章本身的真实性,二是学习者与文章关系的真实性。基于这一原则,教学者可以从国外公共场所的标识、报纸、杂志、广告、广播、电视等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样本中获得真实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解决一些真实的问题,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交际语言教学”的局限性
“交际语言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交际语言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交际性和功能性,强调尽快适应实际语言活动的需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使学习者不能够很好地掌握目的语的语法体系,因而不利于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深入理解。
2).“交际语言教学”过多地强调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影响了学习者的阅读能力。这一教学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重视了语言表达的流利而忽视了准确性。
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如:对课堂上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许多人一直表示怀疑,这是因为教室受到地点、空间、时间的限制。如何在模拟的、一个假想的环境中达到真正的语言交际目的也使人们感到怀疑。
除了以上问题和局限外,在具体操作中,人们往往还很难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如: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流利与准确的关系、语法体系与语言功能的关系、口语形式与书面语形式的关系、在模拟环境使用语言与真实环境使用语言的关系等。
5.“交际语言教学”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大量现代技术的涌进,需要大批具有良好英语能力的人才,尤其是具有良好英语表达能力的人才。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的过分重视语法、语言点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虽有一定程度的读写能力,却不能用目标语进行口头交流。从学生的角度看,这个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大大增加学习积极性。因此,“交际语言教学”对于中国外语教学的意义不可忽视。
6. 结束语
“交际语言教学”作为一种外语教学理论,之所以在全世界流行,并得到许多中国的教育专家的认可,是因为它揭示了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教学的本质与目标,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核心。在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下,我们最需要的是能够提高人们有效利用外语的能力的教学法,该理论也许部分满足这个的需求。
摘要:这篇文章扼要地回顾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产生背景及发展,它的特点、目标及原则,并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几方面做了分析比较。这一回顾和分析能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语言教学的本质,给我们的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一些启示。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外语教学,教学理论,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Brumfit,C.J.&Johnson,K.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Canale,M.and M.Swain.Theoretical basi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47.
[4]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5]Richards,J.C and Rodgers 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6]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跨文化交际教学意义 篇9
一、交际活动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1.交际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整体技能训练。Littlewood举了学游泳的生动事例:游泳要求的不仅是身体各部分的单独操练(部分技能),更注重短距离游动的训练(整体任务)来实现身体各部分间运动的协调。英语教学也是如此。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平时对这四个部分技能进行的单独训练,仅仅是为整体训练做准备。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为学生设置多种不同的交际活动来实现整体任务操练。这些活动将四项基本训练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2.交际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言学家来说,语言是一种系统的结构。然而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认识却更为单纯,对他们来说,能用所学的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英语并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传统的英语课堂所强调的反复机械的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热情。然而交际活动不同,它多样的表现形式,能让学生们发现课堂学习也能以他们所喜欢的方式进行,当他们在这样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并取得成绩时,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被大大激发。这样,学生们就充满了热情与信心,英语教学也能事半功倍。
3.交际活动有利于学生自然习得语言。交际活动本身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法”(Littlewood,1981:17)。语言学习是一种主观和自然的发展过程,需要学生在内心体会。老师只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他们给学生们分派任务,安排活动,关注活动的过程,但很多事情不在他们的控制中。比如学习过程对学生们的影响,因为语言学习的很多方面只能在自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也就是在学生亲身使用这门语言交流的时候才发挥作用。(Littlewood,1981:17)因此,作为自然学习方法的交际活动,对一步一步扎实地学好英语,是非常合适的.
4.交际活动有利于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形成。交际活动能产生一种有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Little wood,1981:17)交际活动能促使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发展。这种良好的关系让教学更有具人性化,同时让学生能够专心努力地学习。
二、教师在交际活动中的角色
在大部分交际活动中,教师只是为活动设定情景并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参与活动,更没有支配活动的进行。活动中,学生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和指导。Littlewood认为教师是重要的帮助者。当学生们发现他们无法独立进行这项活动时,教师可以提供帮助或建议。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侧面观察学生活动的过程,当教师发现学生做得不好时,不一定需要立刻干预,可以在以后的交际活动中,以不足之处作为重点来设定活动内容。因此,教师在交际活动中是指导者、监控者,同时也是引路人。
三、交际活动的两种类型
交际活动有两种类型:一是功能性的交际活动,二是社会性的合作活动。功能性交际活动重点突出功能性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的任务是去解决问题或者传达信息。他们不需要用华丽的词汇,只需用他们学过的知识有效传递信息。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是否满足交流的要求。社会性合作活动的重点在于,学生不仅要有效地使用语言,还要根据社会环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学生们需要时刻注意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来正确使用语言。这项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使用语言的方式和形式。
1.功能性交际活动。“功能性交际活动的原则是,教师设定一个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处理信息或解决问题。”(Littlewood,1981:22)功能性交际活动被限定在教室中,学生可使用多样的语言,去分享和处理信息。
Littlewood在其经典著作“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中,将功能性的活动定义为识别图片,发现相同的配对,寻找结果和地点,补全丢失的信息或者特征,探求秘密,交流图案,重构故事,共享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对上述功能性活动作一些解释:
①识别图片。A同学有一些相似的图片,B同学有这些图片中的一张,而A同学要找出其中哪一张是B手中有的。A可以问一些问题,比如“What colour”“How many”等。在这项活动中,图片的种类决定了同学们要使用的语句。
②寻找地点。A同学和B同学各有一张地图,其中A同学地图上画有一些不同的标志物如树木等,B同学可以通过问问题,去尝试找出和A同学地图的不同之处。我曾经尝试过这样的活动,在“the United Kingdom”这堂课中,我给了A组一张英格兰岛的地图,并给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个地区的信息。A组需要把这些信息标在地图上,然后,我给了B组一张空白地图,B组必须要填充完这张地图,但他们只能向A组提问来获得必要的信息。“Where is England?”A组会回答:“It is in the east of Britain.”这样B组就可以轻松地标出英格兰的位置。B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完成这张地图的填充,在这个过程中,A组和B组都参与了交际活动并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熟悉了有关地点的句子,也成功得到了他们需要的信息。
③探求秘密。在这种交际互动中,教师设定一个特殊的“秘密”,其他学生通过设计问题,来探求这个秘密的答案。例如,在“Nationality”这堂课上,我把全班分成4组,在每一组中,我指定一个同学X作为外国人,在这个组中的其他学生要问X一些问题,从而猜出他的国籍。但是这些问题被限定为只能回答是或否,“Is your country in Europe?”“Is it in the tropics?”X只能回答“Yes”or“No”。这样整个组就可以通过问一些非直接的问题来达成目标。比如,在第一组中活动中,我指定给X的国籍是巴西,学生们通过多次询问,最后从所处的大洲、语言等方面,最终猜出了这个答案。这类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常识,还让他们在探求“秘密”中提高学习的乐趣。
2.社会性合作活动。社会性合作活动注重在功能性活动中融入社会因素。Littlewood(1981)也总结过一些社会性合作活动,其中角色扮演是课堂上最流行的活动。
我在课上经常使用角色扮演。比如在教有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对话时,我将学生们分成两人一组,分别饰演动物保护者和皮草商人,两人就如何解决人们购买动物皮草问题进行讨论。再例如有关环境保护,我将整个班级分成四人一组,在每个组中一人作为记者,采访不同人在环保问题上的看法;三位作为被采访者分别扮演学生、化工厂经理和环境保护专家,他们可以从各自的立场来谈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自由的话题,讨论结果本身并不重要,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的交流能力在相互理解和自我表达中得到锻炼。
功能性的交际活动和社会性的合作活动都是可在课堂上使用的交际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充满动力,并且让学生们明白他们学习的语言是有用的。这些活动能让学习过程变得自然,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英语。
综上所述,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交际活动对于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们能有意识地增加交际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浅析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篇10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向他们传授文化上的差异,这对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跨文化知识在外语交际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外语教学的现状,并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际文化社会文化外语教学
收稿日期:2008—12—17
作者简介:李瑛(1968.09—)女广东省东莞市长安中学一级教师
引言
所谓“跨文化”,实质上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不具备目标语社会集团成员所具备的那些知识的情况下需要突破自己的知识网络,向目标语社会集团成员学习新知识[1]。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常常会因为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而在外语教学史上,文化教学所占的比重一直较低。人们将所有的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的表达上,误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一形式便可以在涉外交际中畅通无阻。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外语教学应该包括社会文化教学这一看法,已被外语界广泛接受。
一、文化错误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由于对外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外语交际人才,外语教学才快速地发展起来。虽然外语教学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人才的培养质量上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在外语教学中仍以旧传统的教法为主,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视文化因素和语言运用原则。沃尔夫森(N. 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进行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所犯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2]。
无论我们是在校园里,还是在别的外事活动场合中,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尽管语音、语法都学得不错,说话却往往很不得体,一开口便犯了文化上的禁忌。例如,在上课前,老师向同学们问候,学生齐声回答:“Good morning, teacher.”这便是犯了文化错误。在汉语里,我们可以说“老师早!”,但在说英语的国家中teacher仅仅是代表一种职业,决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在英语中没有一个在意义上和用法上与汉语的“老师”完全相对应的词,若完全按照中文思维来交流便会产生类似的错误。又如在学校的“英语角”,来了几位老外,学生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与老外进行交流。他们尽己所能,将自己平时所学口语一股脑用出来。他们在对话中频频用到以下句子:“What's your name?”你什么叫名字? “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儿来? “How many members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你家里有几口人? “What do you do in China?”你在中国干什么工作? “How much do you earn in China?”你在中国挣多少钱?……弄得几个老外十分难堪。虽然这些句子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而且我们听来都觉得很自然,但问题却恰恰涉及了英美人的隐私。要知道,在英、美等国,这类问题只有在警察局或移民局才有人查问,一般人在进行交谈时是很少提及这类有关私人隐私问题的(private question)。因此,英、美人对他们的这种交谈方式很难理解。
二、主要原因
以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涉及面也更广泛。造成不同语言民族相互交往时出现文化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从各自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两方面来谈谈。
1. 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原因
文化背景知识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实践知识和信念[3]。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尤其受孔、孟以及道家学派的影响,尊老爱幼,亲仁善邻,谦虚谨慎,这是千古相传的箴言。而在西方国家,尤以美国为例,占主导地位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它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文化教育方式都受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的影响。人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发展个性,注重个体的独立性。正如美国诗人Robert Frost 所说: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3]
正是由于有这些社会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因此,外国人在与中国人进行交谈时,会对中国人的某些说话方式不理解,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
2.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我国外语教学中,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都是以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意念功能法为指导原则。这决定了“语言教学以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为中心”(黄,2000)[4],而忽视语言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使用。其次,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缺乏交际文化的输入。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输入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材对英美社会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宗教、价值观念等都有反映。但其中不少取材受制于中国人的评判标准,或与韩玉座屏所反映的雷同。这不仅给英语学习者带来错觉,以为英汉文化相识而忽略相互间的差异,而且掩盖了重要的事实:社会价值观等仅仅是交际文化中的部分内容,他们有别于语言交际中的社会语言规约知识或语用原则。最后,在教学中人们存在一个交际误区,以为能够会话就是交际。注意的只是语言表达形式,而不大注意语言的表达规则和语言使用的具体语境特色,认为只要掌握了语言表达形式就可以在交往中畅通无阻。这样,使外语教学长期以语言形式为主,成为完全脱离了社会文化背景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
三、对策
现在,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美国教学协会在其提出的外语能力要求中,已列入了交际能力的内容。我们了解和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目的在于更顺畅地进行交际。因此,我们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首先,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加社会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输入。话语能力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所接触到的社会文化准则和价值观念不断内化过程。Buttjes & Byram(1991)指出:无论母语、二语,还是外语的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顺应社会规约中恰当的方式。这些方式隐含独特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根据英语交际文化中的话语模式、礼貌原则、交际模式和语言规约到社会价值、信仰等,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编写适当的教材、英语读物。利用讲座、录像、电子课间、互联网或中外学习者的互访、交流等多种渠道让学习者接触英语文化。
其次,要培养学生跨语言、跨文化语用策略转移的能力。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干扰因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社会文化因素和语用策略因素。在汉英的语言交际中,操汉语、英语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的民族心理、思辨和推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会干扰交际,有时会因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导致交际困难,甚至会发生社交语用失误。
此外,汉英不同的语言习惯也影响着交际。如中国学生对英语否定疑问句的回答总是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下例对话中B的回答方式就是因汉语语言习惯而产生的语误:
A:Don't you think you will pass the exam?
B:No. I think I will.
在这里,A用否定式,B若是认为能考过就应该用肯定式Yes。
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强调汉英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提高学习者对这些内容的敏感性,使他们在注意语言熟练的同时,在实践中有意的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知道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能对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作得体的选择。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问题,每个外语学习者都会遇到,它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并直接影响到外语学习的成效,进而影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向他们传授文化上的差异,这对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现象.文化与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J]. 外语研究,1992,2.
3. 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 黄国文.从以结构为中心到以过程为中心[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跨文化交际教学意义 篇11
关键词:模糊语言,英语教学,应用,意义
一、引言
传统思想认为语言的表达形式应该且必须是精确的。但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 在实际语言交际中, 由于主客观原因, 存在着许多的模糊的表达形式。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和普遍现象。英语, 作为一种自然语言, 也就具有模糊性。在英语交际教学中, 如果教师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将探讨下模糊英语在英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二、模糊语言
英语的模糊性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未知性
说话者对客观世界未知性是指人的主观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把握是有限的, 说话者无法用有关的词或短语来表达他所想要表达的概念。如:Idon’tlike the taste ofthis kindoffood.
说话者可能从未吃过这种食品, 不知道食物的名称, 故不知该如何表达, 故用了“this kindof”这一模糊概念。
(二) 隐私性
隐私性即说话者有意隐瞒真实情况或不愿意告知准确的信息。如:
How old are you?
Uh, I’m in m yfortie s.
说话者, 尤其是女性, 当被问及年龄时, 往往习惯提供大约数字, 不愿说出自己确切的年龄, 因而她们喜欢使用模糊的表达形式。
(三) 交际性
交际性指有时交际内容的性质或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要求使用模糊语言, 尤其是当涉及敏感话题时。如:
Whe re is J ohn?Oh, he pas s e d aw ayye s te rday.
由于说话者对“John”的死表示一种惋惜与悲伤, 就用了“pass aw ay”模糊语。在此情况下, 模糊语可起到掩饰或回避的作用, 使话语的表达更委婉和含蓄。
(四) 记忆性
记忆性即说话者一时想不起准确的用词或概念。如:
How m anys tude nts atte nde d yourclas s?
About thirty-e ight s tude nts atte nde d m yclas s.
由于说话者没有具体去数听课的人员, 故无法提供具体的数字, 只好凭印象给了个表示模糊概念的前置限定词“about”。
三、模糊语言在英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交际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进行教学, 就会使教学效果大大地提高。为此, 教师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 教师应正视英语模糊性的存在
在教学交际过程中, 教师不能把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只能给学生以引导或参考, 因为教师、学生、作者三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为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交际过程中暂时允许存在含糊不清乃至错误等现象, 以此来激发学生敢于去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 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 教师应培养学生英语模糊性的意识
在教学交际过程中, 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部分语言信息, 而部分语言信息, 由于其本身存在模糊性, 要完全明确往往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让学生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形成语感, 最终理解语言, 养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
(三) 教师应扭转教学交际中的错误导向
在教学交际过程中, 教师应了解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整个过程是模糊——精确——模糊的积累过程。尽管学生对模糊状态所作的努力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其对英语学习潜移默化的帮助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应将模糊英语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交际过程中。
四、模糊语言在英语交际教学中的意义
(一) 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使表达更含蓄和礼貌
教师在教学交际过程中使用模糊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减少交流的阻碍。在课堂问答过程中, 模糊语的使用能够减少学生的心里负担, 并给其回答前足够的心理准备, 从而使课堂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如:
OK, I’d like s om e bodyto s hare his opinion w ith us.
例中指代模糊语“somebody”的使用, 为学生准备了足够的心理空间及时间。由于教师使用了模糊语, 既使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减轻了压力, 又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目前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 缺少模糊语的使用, 使得课堂气氛过于紧张, 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需要尽可能多的互动以及学生的口头表达, 模糊语的使用就可以增强教师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使表达更委婉。
(二) 扩大了语言表达的效率和准确性
教师在教学交际过程中使用模糊语言可使教师话语更加准确和得体, 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 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交际过程中, 为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运用模糊语有准确而有效等优点, 在教学交际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如:
Ithinkthe ans w e ryou gave is not ve ryright.
例中“Ithink”的使用, 扩大了教师话语的准确度, 使教师的话语表达效率更高, 避免了给学生过于武断的印象。在教学交际过程中, 教师话语中大量出现诸如此类的模糊语, 如:Ithink, Iassume, Isuppos e, Do you think s o, probably, s e e m, m ore or le s s等等。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了教学交际效果。
(三) 提高了交际的成功率
教师在教学交际过程中使用模糊语言能提高课堂的交际效率。课堂上的信息量一般都很大, 学生不可能对老师传授的所有内容加以掌握, 对那些不太重要的信息, 只需提示下就可, 而对课程的重点信息, 则需反复强调。模糊语在引导学生接收和掌握课程的重点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OK, we willnot discuss it.If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it, you can re ad the re le vant books about it.
例中“it”等的使用, 教师意在表示该信息不太重要, 学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其他信息上, 去掌握课堂的重点信息。因此, 通过模糊语的使用, 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引导到需要掌握的信息上, 从而提高了课堂的交际效率。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