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双语学生

2024-10-15

学前双语学生(通用11篇)

学前双语学生 篇1

摘要:本文先提出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结合问题和幼儿英语教育, 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重视英语语言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学前双语教育,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培养

一、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英语热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兴起, 90年代以来, 我国的学前双语教育一直是社会上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幼儿去学英语, 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活动, 学前双语教育活动遍地开花。而在21世纪的今天, 在一个普遍重视英语的社会环境下, 它的发展却仍是外强中干的局面。具体体现在:

1.因为家长和社会的热心而强。家长期望值过高, 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使幼儿形成被强迫学习的不良体验, 失去兴趣;又或者不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去学英语,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也让孩子失去游戏和发展其他能力的时间。

2 . 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 热衷开展英语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 争夺生源成为幼儿园之间竞争的主要内容。导致整个幼儿英语教育的良莠不齐, 比较混乱。

3.社会看准商机, 幼儿英语教材琳琅满目, 各种英语教师培训机构甚嚣尘上。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培训, 都表现了不规正的特点, 没有一定的系统性。

4.学前双语师资英语教育能力的欠缺。就目前来看幼儿园英语教师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类幼师毕业, 他们是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老师, 但是英语语言技能不足。第二类英语专业大专或本科毕业的老师。他们英语语言技能满足要求, 但是对幼儿教育是一无所知的, 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点, 学习活动特点, 所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要从自身心理上转变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 (这真的不那么容易) , 许多的老师正是受不了幼儿园的“小儿科”, 最后放弃了幼儿教育工作。最后就是学前教育大专和本科毕业的老师。但是这类人人数太少, 不能满足需要。

学前双语教师存在着诸如英语口语能力较弱, 语音语调不标准, 无法正常使用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与幼儿进行交流等英语教育能力方面的问题。

二、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从上述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可以看出, 加强学前双语师资的培养, 特别是英语教育能力的培养, 已经成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培养一个合格的学前双语幼儿教师呢, 笔者认为应了解幼儿英语教学有哪些方法, 从而为学前双语师资培养做好准备。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幼儿英语的兴趣, 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游戏化, 注意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具体可以用到像游戏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为幼儿创设情境, 这种情境要生活化, 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 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 符合幼儿天性好动的特点。游戏能激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创设英语环境,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幼儿的天赋, 皮亚杰指出:儿童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 尽量创设情景和语境, 让幼儿进行丰富有趣的对话活动。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 幼儿容易理解, 乐于接受, 印象深刻, 有助于记忆, 且适合于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要坚持不懈地运用日常用语, 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创设物质情境,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幼儿不用刻意去学, 在良好的生活氛围中感知体验, 自然而然的就会掌握、运用。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工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道具和动手材料, 在观察、操作、游戏中, 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映使用能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让幼儿能够在欢乐和兴趣中学习。幼儿英语教育应朝这一方向前进!

三、学前双语教师技能培养

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 是合格的幼儿教师和合格的英语教师集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师资是决定学前双语教育成功的关键, 是幼儿语言习得的模仿榜样和主要输入源, 因而, 有无合格的英语教师是幼儿园能否开展好双语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在了解了上述幼儿教育方法后, 就应朝着上述方向努力;作为一个英语教师, 除了要拥有较高的英语语言的综合水平, 包括具有系统而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几方面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外语教学理论, 还应具有一定的英语教育能力, 即能运用所学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各项英语语言技能, 采用恰当的外语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并能组织第二课堂英语活动的能力。所以, 学前双语教师的英语教育能力, 应是能运用所学的英语专业知识, 运用听、说 (含唱) 的言语技能, 采用符合学前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组织英语教学活动, 并能运用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与幼儿进行交流, 组织幼儿园各种活动的能力。

1.合格的学前双语教师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 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 能运用标准英语口语进行课堂教学。

(1) 语音语调训练。由于学生来自全省各地, 很多学生普通话带有乡音, 英语也存在着语音不标准的问题。教师的语音有一定的示范性, 作为未来的学前双语教师, 学生应该, 必须准确、流利地掌握地道的语音语调, 掌握语音基础知识。我国学者桂灿昆指出:“说英语的本族人对英语的各种语调模式的含义是如此的敏感, 反应是这样的强烈, 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交谈时除了应该注意词的发音、语句的重音和节奏外, 尤其要注意语调。如果在谈话中某些词的发音不太正确, 只要不影响意义, 对方还是容易谅解的;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外国口音。但假如用错了语调, 我们本是无心, 对方却觉得是有意, 很容易引起误会, 甚至反感。”对此应该让学生养成多听、多模仿的习惯, 例如通过模仿英文儿歌, 英语小短文, 新概念等方式, 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背。

(2) 口语能力的训练。在口语训练中, 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打破沉默, 开口讲英语。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教学, 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获得乐趣, 根据情景模拟真实的情景, 学生感兴趣, 表演投入, 口语训练的同时学会了如何组织幼儿英语游戏。

2.合格的学前双语教师要掌握学前儿童英语教学技能, 制作教具能力。

学前双语教师除了掌握各项英语言语技能外, 还要掌握各种学前儿童英语教学技能, 如英语儿歌的教学技能、英语故事的教学技能、英语歌曲的教学技能、英语游戏的教学技能以及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等。

( 1 ) 英语游戏技能培养。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 通过游戏, 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 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 并保持内在和外在的平衡。学生应领会游戏在学前双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教学游戏的结构和分类, 掌握英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技巧, 并懂得游戏创编。

(2) 英语日常用语、儿歌能力培养。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包括教师在组织英语教育活动的教学指令和其它环节的活动中为创设英语环境而使用的英语常用语。学生必须掌握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的使用, 如英语礼貌用语、课堂用语、操节用语, 入园离园英语、游戏英语、就餐英语等。各项英语教育技能的发展, 每学期我们都进行基本功考核, 包括英语课文朗读、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课堂组织用语等技能的考核。在儿歌教学训练上, 可以选择由易到难, 适合小班、中班、大班的优秀儿歌, 分层次教学, 提高学生的儿歌运用能力。教学生英文儿歌时, 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让学生听清每个单词的发音, 以利于他们模仿,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对儿歌的动作进行创编,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 制作教具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鼓励学生创作, 运用各种可以利用的物品进行手工制作。

(4) 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教学训练, 或通过学校开设的模拟教学课程, 结合幼儿园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游戏进行模拟教学能力的专门训练。学生亲自操练, 加上老师的指导, 学生的模拟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序进行。从单项技能入手, 运用微格教学的方法, 一次集中训练一两种技能, 重点突出, 便于学生规范掌握。当每种技能都达到要求以后, 再把它们整合起来, 统一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中, 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使学生有效地形成整体的教育能力。提供音像示范或现场示范让学生观摩, 鼓励学生结合教材, 针对某项技能的应用, 进行活动片断设计, 并进入特定情景进行模拟演示, 亲身体验教师角色, 运用和掌握教育技能。再次, 利用音像反馈, 使学生通过音像记录直接、清晰地观察体验自己的教育行为, 然后进行讨论反馈, 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校内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将英语话剧、短剧表演、英文歌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融入英语学习, 使其体验英语学习乐趣的同时, 树立自信,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和市级的大学生英语口语, 协作和教学技能等比赛,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及经验丰富的幼儿英语教师来学校讲座, 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

在校外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和顶岗支教, 一定要让学生到幼儿园去亲身体验。开设“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外活动进行训练, 并定期下园实践, 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教学的机会, 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促成学生在校时初步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 学前双语教育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如何培养合格的双语幼儿教师还是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的。

参考文献

[1]周兢.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 12.

[2]桂灿昆.美国英语运用语音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091

[3]李慧.浅谈学前儿童双语教育[J].才智.2011, 14.

[4]雷红云.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理论反思.现代教育丛论.2010, 6.

[5]陶玉凤.浅议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问题[J].教育探索.2010, 11.

学前双语学生 篇2

《学前双语》课是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必备课程。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语言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的重视,幼儿园开设英语课成为了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设置《学前双语》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由于没有校本教材,原来的教学内容都取材于几所同类院校的相关教材,理论性强,实用性弱,不适合新形势下的双语教学。因此,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全面发展,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双语课的课程建设,我们计划编写大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双语》教材。

立足于校本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本教材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兼顾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技能两方面的训练,从理论概述、基础技能、教学实践和资源积累四个板块进行编写。第一板块为概述部分,内容涵盖基础教法理论知识,包括学前双语教育的内涵、学前双语教育的特点、学前双语教育的原则、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以及学前双语教育的方法五部分。夯实基础理论是指导具体实践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对双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明确应遵循的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原则、掌握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方法为教学实践做必要的铺垫。第二板块为基础技能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对单词教法步骤的讲解(预热、呈现、练习、游戏)、对典型的句型教法的介绍(引导、呈现、练习、游戏)、对歌曲、歌谣部分的教法的介绍(预热、呈现、游戏)、对故事欣赏活动的组织和展示、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词汇游戏、句型游戏、歌曲歌谣游戏、TPR游戏、数字游戏、拼写游戏、竞技游戏)六种常用途径的基础教法训练。本板块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教学技能为主,通过对学生基础教学环节的训练,为完整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第三个板块为教学实践板块,包括物质环境创设、教案撰写、课堂管理和主题活动四个部分。其中,物质环境创设包括: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英语教育活动中教具的创设与运用。主题活动分成了以下六个主题:1.my name(我的名字)2.my food(我的食物)3.spring outing(春游)4.my kindergarten(我的幼儿园)5.my family(我的家庭)6.my hometown(我的家乡)。本版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工作。第四个板块为资源积累板块,包括幼儿园常用语、幼儿英文歌曲、幼儿英文歌谣、幼儿英语故事、幼儿英语游戏活动、英美文化习俗六个部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准备。

学前双语教育探究 篇3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

二、学前双语教育的可行性

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心理优势。6岁前儿童具有外语学习的生理优势已得到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试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一文中介绍了1996年美国康奈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该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其储存在“布洛卡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储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因此,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洛卡区”的语感。??幼儿具有外语学习的心理优势表现在:儿童的集体认同感较成人弱,他们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交流。

幼儿双语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孩子接受学前的“双语”教育,给孩子展示出来的是另一套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孩子的天性是富有好奇心的,对于不同于母语的语言会特别感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更加有热情地学习外语,而且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学习外语的本身,就增加了幼儿掌握语言的总量。另一方面,通过接受双语的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其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对于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在幼儿英语的学习中,是紧贴实际的自然习得,教师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学英语结合到说唱表演,课堂充满稚气的欢笑声;学英语还渗透到日常生活,课间喝水都英语对答;学英语融入到幼儿阅读,英语幼儿读物每周可以借回家里看;学英语扩展到家庭环境里,每天到家都放原版卡通DVD,家长尽管去做你自己的事,荧屏英语自然对孩子耳濡目染。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积极愉快地学习口语,形成初步的语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幼儿进入小学、初中认读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国内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学前双语教学实践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关于学前英语教材的建设方面,目前市场通用的教材有“幼儿英语”、“快乐儿童英语”、“洪恩英语”、“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活动”、“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维克多英语”、“浸入式英语”、“TPR英语教材”目前学前英汉活动的整合存在三种典型模式:一是以英语活动材料为基础相互整合,从该英语材料中挖掘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并符合幼儿兴趣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二是用英语组织活动,借鉴主题—领域活动设计的思路,以主题—领域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设计和组织活动,并用英语来组织和实施部分领域活动;三是以主题整合英汉活动,按照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以主题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活动内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主题发展的需要,使用英语还是汉语并不在设计活动时考虑,而在活动实施阶段考虑。

四、怎样开展学前双语教育

对于开展学前双语教育,每个幼儿园的方式都有不同,有的是每天集中一次进行教学,有的是每周安排一到两次集中教学,有的是采取随机的方式,有的是将双语教育贯穿于幼儿每天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双语幼儿园提供幼儿一个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每周一次的兴趣活动,而真正做到实用英语,让幼儿能学到对自己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用的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应服从于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即提高幼儿语言方面的交往水平,为培养一个全球人打下基础。这是由于对于双语教育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针对这种现状,有几个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首先,改变教师观念。教师在双语教育过程中有重大教育意义。在师资的培养建设方面,教师除了要有基本的幼儿教师的素养之外,还要了解语言学中语言习得的一些理论和教学法,同时教师在汉语和第二语言方面的造诣也要比较高,尤其是第二语言方面,要具有能流利地使用英语教学。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能够针对幼儿的心理和特点,采取针对性地采取方法进行双语教学。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双语环境和氛围,在轻松有趣的状态中幼儿可以轻松习得双语。

其次,改变幼儿园双语教学安排。双语教育应当贯穿幼儿每天活动的始终,这样才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才能有效地习得双语。同时母语即汉语和第二语言的客场安排要合理适量。

[基金项目:2015年7月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学前双语文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编号HB15JY021)]

学前双语学生 篇4

一、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它们有包含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很大的方面,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其中之一。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就行交流和和互相学习, 也指任何文化、语言背景有差异的人之间的互相交流。按照我们现在通俗的理解, 跨文化交流就是指与其它国家或者其它地区的人进行交流, 以此来了解它们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指的就是在于外族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有强弱之分, 是与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是否努力学习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交际者得体、有效的行为能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的取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好的交际能力, 双方的跨文化交际也会取得最好的成果。

二、双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语言是特定的文化产物, 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适合自己信仰的文化, 众所周知, 语言是最好的交际工具, 了解了彼此的语言, 就可以有共同的话题, 就可以对彼此有更深的了解, 所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双语教学就出现了。双语教学指的就是除了学习本族语言外, 还要学习其它地方的语言, 借此来了解其他地方的风俗自己文化, 为跨文化交际做良好的准备。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 双语教学不仅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同样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毕竟, 两者在进行交流的时候, 语言互通是很重要的。语言, 是在进行交际时最好的表达寄托, 它可以让彼此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好的语言表达, 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所以, 双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它甚至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小, 所以, 为了能使得跨文化交际能更好的进行, 双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三、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双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能很好进行的重要措施, 也是了解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手段, 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施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 在现在的社会中, 学习双语教学的学生虽然有很大的一个数量, 但是在这些人中能真正的成为人才的人却很少, 除此之外, 因为各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差异, 不能共通, 所以学习一种语言的人就更少了, 由此导致了人才的缺乏。其次就是教学的方式落后, 因为现在双语教学的方式基本都是教学式教学, 所用到的教学方式都是最老套的上课式教学, 学的也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学生不能真正的接触到所学的纯粹语言, 也不能了解到当地的实际风俗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学生, 在实践的时候是不能体现出自己所学的。还有就是缺乏实践的机会, 学生在校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什么错误的, 但是, 书本上的知识终究只是理论的东西, 它不能代替实践, 再加上语言这类技能要想学好, 实践是不能少的, 而在校的学生最缺的就是实践的机会了, 甚至有些学校直接没有。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发展, 使得跨文化交际不能很好的实行, 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处理这些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四、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

1.创建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课堂。为了双语教学能更好的进行下去, 获得更好的成效, 进行好的方法的创建就很必要了, 而这种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课堂的创建就到达了这种效果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课堂主要指的是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 同时还能了解到不同环境下的语言差异。想要得到这样的学习效果, 上课方式也一定是非常独特的, 譬如:角色扮演;比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2 . 网络教学。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已经普及了, 在缺乏实践教学的情况下, 网络教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双语教学来说, 上网可以使得学生们了解更多的信息, 开阔学生们的的视野, 还可以学习一些地道的英语, 了解当地的人土风情, 甚至还可以和地道的英美人聊天, 以此来增长知识和见识。

3.创造文化交流的机会。实践是双语教学最好的教学方式, 所以, 为了能使得双语教学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创建文化交流的机会。学校可以进行国际访校活动, 带着一些学生去国外的学校进行访问, 见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让学生和国外的学生进行交换, 以此来加强对彼此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彦群.浅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82-87.

[2]张瑞鸿.建构主义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传授与培养[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7) :37-40.

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分析 篇5

【关键词】幼儿园 双语教育 研究

很多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十分看重,认为应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据此双语教育受到了诸多家长的追捧。经笔者研究,尽管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展了双语教育,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到学前双语教育的有效实施。笔者分别从: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现状、促进学前双语教学有效开展的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学前双语教育研究

关于学前双语教育,我国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研究成果。相关学者认为学前双语教育是一种教学媒介,也就是在母语的基础上对另一门外语进行学习,从中不难看出,学前双语教育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双语环境下。与母语教育相比,双语教育存在诸多特点,其中最凸显的特点为差异性与一致性,所谓差异性,具体是指双语教育是以母语环境为载体,然而就本国环境而言,母语环境相对而言更加薄弱,这便是两者差异性最好的体现。而学前双语教育与母语教育的一致性则体现在于幼儿正处于语言敏感期,众所周知,三到六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得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如同一块海绵,急切摄入各种知识。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模仿能力也达到了顶峰,会模仿自己接触到的一切知识。

此外,學前双语教育还具有一定独特性,尤其是与成人双语教育相比,特点更加凸显。与幼儿相比,成人早已错过语言黄金时期,且成人在学习语言时通常是受生活所需,据此目的性更强,挫败感也会更强。然而幼儿本身对新鲜事物就充满好奇,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受到焦虑感的影响,这是幼儿双语教育方面优于成人教育的一个显著之处。

二、学前双语教育现状

经笔者分析,目前在学前双语教育中最为凸显的问题,分别包括:缺乏对双语教育的理解、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笔者将从这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缺乏对双语教育的理解

据笔者研究,目前很多幼儿园已经开设了双语教育,但依然有部分幼儿园对于双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有些幼儿园将双语教育理解为英语教育,这些认知偏差都对双语教育的开展带来了阻碍。实际上,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具备母语基础上,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来营造有效的双语环境,以此促进幼儿双语口语能力的提高。由于幼儿园对双语教育缺乏了解,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仅仅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教育目标。

(二)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

除此以外,目前幼儿园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经研究,幼儿园教师大多数为普通教师,尽管有部分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但还不具备成为双语教师的资格,

这一现状也严重影响到学前双语教育的有效开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幼儿园应对聘用的教师进行严格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帮助教师达到双语教师标准。

目前,在学前双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上述提到的两点,为了改善学前双语教育现状,就必须根据这些问题来制定有效措施。

三、促进学前双语教学有效开展的措施

(一)激发幼儿兴趣

“学习的刺激来源于浓厚兴趣的驱使”,要促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首先应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幼儿认识动物的时候,如:狮子,教师在为幼儿描述狮子的外形特点时,还应引进双语教育,告诉幼儿狮子的英文读法,并采用一些配图,将狮子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例如:狮子正在睡觉,然而一只老鼠把它吵醒了“He caught him and was about to kill him”因为其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狮子被吵醒的状态,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从而实现了双语教育目的。

(二)开展幼儿双语活动

为幼儿创设有英语特色的学习环境,采用相应的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得到第二语言方面的熏陶。幼儿双语教学如果做到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带动听、说的兴趣、提高说的积极性。如:“hello, Yang ming, I have a new water bottle.” “Good look, I have a new story book.”这样日常会使用的句子,教师可以重点教学,提高幼儿双语口语表达能力,树立幼儿自信心。在设置对话时,教师最好贴近生活,一方面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起来更容易,其次,对话设置必须简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例如:教师在教授“sit、walk、run”等动词的时候,可以适时加入肢体语言,同时让幼儿也跟着自己一起做相应的动作,然后在幼儿基本认识所学单词、掌握这些单词的含义和使用环境后,教师再组织幼儿上台演示这些动作,从而提升幼儿双语水平。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学前双语教育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笔者对幼儿双语口语能力的形成提出一系列可行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热玛扎.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2-25.

[2]雷红云. 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理论反思[J]. 现代教育论丛,2010,06:66-68.

学前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研究 篇6

1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现状

1.1 师资严重匮乏, 整体素质偏低

近年来, 学前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师资短缺是重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采访时表示:目前办幼儿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师队伍奇缺。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是全国学前教育教师缺口80万。农村大约缺56万 (熊曼琳等2012) 。以重庆市学前教育师资情况为例, 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情况下, 重庆市中职中专幼教人才格外抢手,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2008年以来一直位居榜首 (吴国琴2013) 。根据湖南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未来10年湖南省学前教育事业将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其对学前师资需求的总规模将迅速增加 (彭世华, 伍春辉2012) 。

幼儿园师资短缺情况严重, 双语师资更加匮乏。学前双语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设计生动活泼的双语课堂活动, 并且英语发音标准、语言基础扎实、词汇丰富、熟悉英语国家文化。这种既懂幼儿教育又有良好英语语言基础的教师凤毛麟角, 师资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目前培训幼儿园现有教师成为双语教师是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1.2 对双语教育的误解

幼教界对双语教育存在诸多误解:第一、把双语课和英语课混为一谈, 许多幼儿园以双语教育为特色招揽生源, 在实际操作中却简单地将双语等同于“汉语+英语”, 仅仅开几节英语课而已。第二、不注重双语教学法, 错误地认为幼儿园涉及的英语不过是简单的单词和日常对话, 只要懂点英语的人就能教双语课, 把英语当成知识来传授, 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第三、误以为在非语言学科中随意穿插一点英语就是双语教学, 教师采用同时翻译法用英语或者汉语重复讲过的内容, 降低了学科知识输入量, 破坏了母语习得的语境, 费时低效。

2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本质

2.1 概念

中国的汉英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 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 并不排斥汉语 (欧卫红2009) 。学前双语教育指幼儿教师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组织幼儿的学习和生活, 这两种语言既是学习对象, 又是获取新知识和参与活动的工具。为了避免语言滞后阻碍幼儿理解学科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非语言行为和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理解。

2.2 目标

结合2001年9月起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发展特点, 学前双语教育目标可以概括为:第一、让幼儿自然地接触不同于汉语的语音系统, 丰富语言经验, 增长第二语言敏感性, 加深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第二、初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感悟异国文化的特殊性, 逐步形成多元文化意识。第三、儿童运用两种语言构建自己的语言体系,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3 特点

学前双语教育有以下特点:第一, 直观性, 双语教学应该尽量复现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 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采用全身反应法和直接教学法帮助幼儿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速的变化理解语言。第二, 趣味性, 幼儿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的特点要求教学活动务必趣味性强。第三, 交际任务性, 双语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设计具体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交际任务, 幼儿通过思考、讨论、合作等方式习得语言。

3 职后培训

针对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师资短缺现状, 结合我国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目标和特点, 幼儿园双语教师职后培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开展:

3.1 园本培训

当前园本培训可从“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 (高敬2007) 和外籍教师专家化”三个方面开展:第一、为幼师毕业的双语教师纠正语音语调、规范课堂教学用语、拓展词汇、补充语法知识、加强英语教学法。第二、为英语专业毕业的双语教师提供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强化对幼儿的心理和发展特点的关注, 以便设计和组织幼儿化的英语教学活动。第三、许多外籍教师缺乏从业经验, 把双语课丢给他们存在很大的风险。应该发挥他们的语言优势, 让一名外籍教师和多名优秀的中国幼教搭档共同承担双语课, 携手合作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外籍教师还可以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专家参与园本培训。

3.2 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 利用师范院校资源优势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正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争取建立实训基地, 希望派高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幼儿园应该积极与高等院校对接, 争取高校资源优势对在职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开展以高校为龙头的双语师资培训实验研究, 构建符合学前教育实情的双语师资培训模式。借助高校师资对幼儿园在职教师进行口语及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

3.3 建立长效的双语教师培训班制度

学校定期派教师参加双语教学短期培训班, 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TESL中英双语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培训项目。也可聘请双语教育专家到校举行园本培训, 开展教学观摩课并组织教学研讨会, 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 提高双语教学和科研水平。组织优秀的双语教师到国外进行英语和专业课程的短期进修, 有效地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双语教学技能。如果经费有限, 也可以与英语国家学校建立友好学校, 利用网络技术共享教学资源。

3.4 实施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对学历、双语教学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做出规定, 是切实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有力措施。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有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例如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引进的、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认可的“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 (闫建立2006) 。辽宁省每年面向全省高校进行双语师资培训, 经考核合格者获辽宁省高校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张东芳2010) 。我国目前暂时没有幼儿园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幼儿园应该根据本园职后培训的要求, 确定双语教师资格标准。

4 结束语

学前双语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开设学前双语专业,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双管齐下;另一方面, 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 效仿学前教育发达地区的作法, 例如温州学前儿童入学率很高, 据温州市教育局2009年统计, 全市5周岁户籍儿童入园率高达99.49%, 同时温州的学前双语教育也具有模范带头作用 (倪建发, 陈苗2011) 。该文提出了多层次的职后培训策略, 但是怎样有效地实施“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和外籍教师专家化”, 如何衔接学前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实施学前双语教师资格认证等问题需要双语教育者进行广泛地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27.

[3]倪建发, 陈苗.温州学前师资队伍建设构想—公共管理的视角[J].教育评论, 2011 (12) :49-51.

[4]欧卫红.双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44.

[5]彭世华, 伍春辉.湖南省近中期学前师资培养需求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 2012 (5) :25-27.

[6]熊曼琳.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凸显进城务者难承担高昂学费[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10-14/4246286.shtml.

[7]吴国琴.学前教育师资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以重庆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8) :66-68.

[8]闫建立.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年底认证[N].北京青年报, [2006-01-09].

学前英汉双语自主创新游戏的探究 篇7

(一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学前英汉双语自主创新游戏中要蕴含健康的思想、科学的精神。贯彻科学性原则一般有以下两个要求:其一,在创编创新游戏的过程中,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适应幼儿的需要、特点和能力。无论从哪个角度创编创新游戏,应该把幼儿装在心里,这是游戏选择、创编、组织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在游戏中,提倡幼儿动脑动手自己解决问题,使幼儿从这样的游戏中获得关于生活的正确认知,使其自身获得主动发展。其二,科学性原则要求在创编创新游戏的过程中,讲求科学,传达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与幼儿现在的生活相适应,让幼儿获得健康发展。

(二 )兴趣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指学前英汉双语自主创新游戏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创编创新游戏时,应将能否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贯彻兴趣性原则的一般要求如下:一是游戏内容要生动具体,形式要活泼轻松,并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二是游戏必须是幼儿能积极参与到其中的游戏, 这样的游戏最能满足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三是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要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幼儿比较感兴趣,并且玩得较多的主要是角色模拟游戏、音乐律动游戏、建构创意游戏等,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站在幼儿角度对游戏进行适当合理的创编创新,使游戏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点,参与引导,帮助幼儿了解游戏、融入游戏,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幸福和愉悦。

(三 )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指学前英汉双语自主创新游戏要追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贯彻时代性原则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不断增加反映时代气息的新的游戏内容。第二,不断赋予新的游戏形式,使游戏本身更适合现代幼儿的实际生活需求和需要。

二、学前英汉双语自主创新游戏创编创新的方法

(一 )变换游戏玩法

教师可针对传统幼儿游戏,在继承传统玩法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创编创新,使其更适合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更适合现代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让幼儿能玩、爱玩,在享受游戏的乐趣中获得发展。

(二 )替换英汉双语童谣

很多传统幼儿游戏都有动听的童谣相伴, 但有一些童谣由于年代久远,带有那个时代某些消极的印记,对于今天的幼儿来说有些不合适, 可以适当进行创编和替换。还有一些童谣,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需要调整童谣唱法。另外,歌曲可以改编成儿歌或童谣,这样,既增强趣味性,又能起到提醒作用,一举两得。

(三 )变换游戏场地

传统游戏一般对场地要求较低, 随时随地都可以玩,很少有游戏需要特定的场地布置。我们可以根据场地调整游戏,也可以根据游戏调整场地。如简单的棋类游戏在室内可以用棋盘玩,在户外可直接在地上画个棋盘玩。这样一来,游戏场地的伸缩、灵活性较强,可以看做创编创新的一个方面。

(四 )变更游戏规则

有些传统幼儿游戏在形式上比较单一,不适合幼儿群体游戏,因此,可以对此进行必要修改。可以适当改变游戏规则,将参加游戏的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对抗,这样增强幼儿的集体竞技、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

(五 )投放材料和玩具

游戏材料的制作和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其重要性在于游戏的开展必须以游戏材料为物质保证, 复杂性在于既保持幼儿游戏兴趣,又保证幼儿的安全性。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可以就地取材,还可以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物品进行游戏。通过材料的创新,一方面赋予传统游戏新的特点,另一方面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具体案例

游戏名称:藏猫猫(Hide and seek)

适合年龄:小班。

游戏目的:开心地多次重复学习内容,增强记忆效果。

游戏材料:围巾一块。

学前英汉双语室内教学游戏的探究 篇8

一、学前英汉双语听说游戏

1.学前英汉双语听说游戏的种类。(1)英汉双语发音游戏。英汉双语发音游戏是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准确地发出难发音、易错音、相似音的一种活动。英汉双语发音游戏的目的、玩法和规则要根据各年龄班幼儿发音特点及本班幼儿发音现状来确定。在游戏的设计中,对于小班幼儿,应注意对正确发音进行强化,错误发音尽量回避;对于中大班幼儿, 可以通过方言干扰音的练习、声调练习等各种方式来加深发音游戏的难度。在发音游戏的设计中应注意: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听说结合,全面提高。教师在生成、设计发音游戏时,可根据幼儿发音中常见的问题确定发音游戏的目的,进而生成和设计发音的类型。(2)英汉双语语汇游戏。英汉双语语汇游戏是为幼儿丰富、理解、运用、巩固语汇而设计和组织的游戏。幼儿园语汇游戏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 礼貌用语、量词、代词、方位名词、反义词、关联词、称谓用语等类型。教师要根据各年龄班幼儿掌握词汇的特点,设计出目标明确、玩法有趣的游戏。设计英汉双语礼貌用语游戏时,要注意礼貌用语使用的语境。如教唱《找朋友(Try to find)》时,在唱到“敬个礼呀”的同时说“你好”就能够巩固小朋友见面时要说“你好”,道别时要说“再见”。

2.学前英汉双语听说游戏的设计与组织。(1)英汉双语听说游戏的设计。英汉双语听说游戏是幼儿英汉双语语言教育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游戏,在游戏设计上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 目标“小步子”。即每节课一个重点,或发音,或语汇,或句子,或描述,定期进行综合训练。2)说的要有趣。由于听说游戏常常是在重复,尤其是发音游戏,因此,教师应注意玩法设计,要有趣,具有可玩性。游戏形式要丰富多样,多与艺术形式相结合,避免重复枯燥。(2)英汉双语听说游戏的组织。英汉双语听说游戏的组织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听说游戏组织时应注意纠正的方式要恰当,因3-6岁的幼儿正处于由发音不清晰、不准确到逐步准确的飞速发展期,所以,对于小班幼儿不必过分强调说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而应把重点放在说的态度上,如“想说、敢说、喜欢说”。对于中班幼儿则需要在组织和指导时给予更多的耐心,对于中大班幼儿在组织和指导时应强调“说”的清晰度、准确度,对于流畅度可提要求但不要过分强求,否则,就可能使幼儿失去游戏的乐趣。2)听说游戏时间不宜过长,游戏中,如果不是因为幼儿胆小害羞就不要刻意鼓励幼儿大声地说,尤其是不能大声地“喊着说”,要让幼儿懂得用中等音量说话一方面是文明、有教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嗓子。

二、学前英汉双语早期阅读游戏

英汉双语早期阅读游戏主要是巩固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的游戏。主要包括翻看图书的游戏、认识常用图标和字标的游戏以及书写姿势训练的游戏。

1.英汉双语早期阅读游戏的种类。(1)翻看图书的游戏。 翻看图书是前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翻看图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主要有认识图书的结构以及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以及一页挨着一页翻看图书等两个方面的技能。(2)认识常用图标和字标的游戏。虽然幼儿年龄小,不识字,但是成人对身边常见的图标和字标的识别和表达,常常会激发幼儿识别的愿望。一般说来,幼儿开始对生活中图标和字标感兴趣就是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产生的开始,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图标和字标会使幼儿对生活中的符号和文字感兴趣。

2.英汉双语早期阅读游戏的设计与组织。(1)英汉双语早期阅读游戏的设计。英汉双语早期阅读主要是培养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和习惯,早期阅读游戏也是巩固相应的技能。那种把早期阅读游戏当成是单纯的识字和写字的游戏是曲解了游戏的目标,在游戏设计中应注意不要走入了早期阅读游戏的误区。(2)英汉双语早期阅读游戏的组织。英汉双语早期阅读游戏应根据年龄班幼儿的特点设计,对于托小班的幼儿需要在愉快宽松的氛围里,对阅读感兴趣,了解早期阅读的活动特点即可,不必过多强调规则。对于中大班幼儿则要求组织游戏时更应强调规则和效果。

三、学前英汉双语数学游戏

英汉双语数学游戏是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和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它是幼儿数学学习中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它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英汉双语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情景性、操作性和整合性的特点。感知集合的游戏,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游戏,量的比较和自然测量的游戏,认识几何形体的游戏,感知空间的游戏,感知时间的游戏等。

数学本身就具有高度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所以,游戏中涉及数学的内容及操作性活动要准确严谨,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

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的探究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双语教学,角色游戏,模拟,探究

一、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主题的设计

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是幼儿对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的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游戏主题的产生具有偶发性,教师应善于捕捉住幼儿游戏的兴趣,根据幼儿的游戏意愿自发生成游戏的主题,由于这种游戏主题的产生不在教师预设的范围之内,教师组织起来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但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人,只要是合理的游戏主题,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提供游戏材料来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

二、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情节与内容的生成

幼儿在游戏中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成一些新的游戏情节与内容,对此,教师也应该持包容的态度,只要游戏情节和内容合理,就应该支持幼儿的游戏。此外,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纠纷等,在教师的引导下也有可能生成新的游戏内容。

三、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的指导

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是幼儿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自发性的游戏活动,没有成人的指导和干预,游戏也会自然发生,并普遍存在于幼儿的游戏生活中。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育要与游戏相融合,所以,深受幼儿喜爱的英汉双语角色游戏被赋予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而教师的指导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1.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开展前的指导。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开展前的指导工作是指做好游戏开展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的内容来源。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映,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的内容就越充实。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的所见所闻,为了拓宽幼儿的视野,教师除了在活动中渗透知识教育外,还应调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融合,加深幼儿对生活的印象,提升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

(2)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材料,为幼儿开展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创造物质条件。游戏场地、设备及材料是幼儿开展英汉双语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同时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意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投放玩具或材料时,既要考虑材料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较差,且喜欢模仿,在投放玩具和材料时,教师可多投放逼真的成品玩具,且数量要多;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动作操作能力,在游戏中更倾向于运用材料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多投放半成品材料或原材料,给幼儿探究的机会,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此外,幼儿参与材料的准备,也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2.学前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的主题。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是幼儿自发产生的游戏,游戏的主题也应该由幼儿自己提出,而不是教师硬性规定。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适当激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并在游戏中充当观察者, 在必要的时候,成为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2)指导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幼儿分配角色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协商、猜拳、轮流、竞争等,教师可将这些方法教给幼儿,让他们学会分配角色的方法。在幼儿分配角色时,教师也要注意观察,不要总让能力强的幼儿扮演主角,能力弱的幼儿总是扮演配角,确保角色分配的公平性。角色分配好后,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认识角色的社会职责,指导幼儿扮演好角色,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与角色身份相符合的行为。

3.英汉双语角色模拟游戏结束后的指导。

(1)引导幼儿愉快地结束活动。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活动是教师游戏指导中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把握好游戏结束的时机,即在幼儿兴趣尚未低落时结束是最好的,这容易让幼儿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从而保持游戏的热情。在幼儿游戏遇到困难,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或很难继续下去时,教师也要及时结束游戏,以免让幼儿产生倦怠感或挫折感,影响幼儿游戏的兴趣。结束游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弹一段音乐,提醒幼儿活动要结束了。

学前双语学生 篇10

【关键词】学前学习;双语教育;影响分析

语言环境的基本含义是指区域具体语言生活状况,语言环境代表着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和使用面貌。双语学习者教育工作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同时也是家长的义务。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能力是指在科学合理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形成的,学前语言能力的要点在于教育孩子喜欢表达、敢于表达和有语言表达欲望等。以下是对儿童学前双语教育受家庭语言环境影响的详细探讨。

一、家庭环境范围内其相关主观因素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对应影响要点分析

此处以授课班级之间对比为例,对双语授课教育进行仔细比对,然后分析出家长主观因素对学前双语教育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最为常见的案例就是加拿大式学前双语教学,其之所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大多数学生家长的双语基础较为良好,这就为儿童学前双语教育奠定了优良根基且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家长双语水平较高就会使其在儿童学前双语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愈来愈大,但如果父母所掌握的双语知识略有欠缺就会达不到预期学前双语教育效果,此时家长应加大对儿童学习的监管力度。

1.学生家长可通过相应家庭教育投资以加强儿童学前双语教学支持力度

当学生加长进行家庭教育投资的过程中,应对儿童学前双学教学工作重视起来,实施双语教学班级设置操作时,以混合班为主、双语班为辅的教学策略。家庭教育投资主要是指家长为提高子女各方面素质而进行的对应促进活动并适时投入一定精力和物力。负责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已提出过有关结论和看法,一个家庭的物质条件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自身发展的优劣。另外,从家庭环境基础观测量表中可以发现,学生家长通过书籍语言刺激方法和游戏语言刺激方法以及智力玩具语言刺激方法等均可起到意想不到的学前双语教育效果。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家庭内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之后在此基础上改善家庭条件并为儿童语言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这同时也就说明了家庭物质条件是儿童学前教育的基础。

2.家长支持力度对儿童学前双语教育的影响要点分析

在整个访谈和调查的过程中,家长对儿童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大都持支持态度,这些家长也十分愿意在精力方面和物质方面等对此项活动加以支持。家长为孩子提供多媒体设备的同时,也要及时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语言交流活动主要包括聊天活动和谈话活动等。大多数家长也表示愿意在此过程中对孩子进行相关汉语辅导。众所周知,电视已经成为孩子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孩子会通过电视节目中的生活用语进行对话,这对后期学前双语教育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儿童会用这些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予以表达。儿童会通过模仿电视语言学习较为正规的普通话,可以对方言进行自行修正。

二、家长对儿童双语教育力度逐渐加大且期望值不断提升

此条重点就是家长期望值升高会引导家长做出相应家庭教育改进,混合双语教育班家长期望值普遍偏高,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和文化水平高的家庭与收入较低的家庭相比,家长期望值自然要高出许多。学生家长期望值期望对学生学前双语教育有一定强化作用且此种强化作用极具隐蔽性。家长期望与孩子所受激励性成正比,期望值越高,学生所受激励性就睡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一旦增强就会提升双语学习效率和双语学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学成怎么样都无所谓,很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此类消极思想衬托了家长期望值的低下。当发现孩子语言学习途径单一时,家长应主动且积极的协助孩子,家长应该对孩子双语学习进程进行准确记录,特定时间内应和教师之间加强语言交流和语言沟通,与教师进行电话沟通,密切关注孩子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效果等。

三、家长对孩子学前双语教育的基本观念不同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影响

将孩子进行幼儿园教育的人占少数,选择家长自行教育的占多数,这明显体现出了家长教学观念的不同。家长自身文化修养较高的话,其很容易受到外界积极教育环境的影响并能够意识到孩子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家长若能够对学前双语教育进行准确认知和判断,就能够从直观行动上体现出来,使孩子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这样便能够为学生后续入学教育提供强有力基础。

综上所述,儿童最初的语言活动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语言环境不仅对子女掌握母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着子女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本文对初步家庭语言环境对学前幼儿双语学习的影响进行多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方富熹,方格著.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斌华编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学前双语学生 篇11

1. 学前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

学前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 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使幼儿的身心发展应该实现的健康水平或教育结果, 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预知和规范的作用, 也是衡量健康教育活动成效的评价尺度。活动的目标分为小班目标、中班目标、大班目标。

2. 学前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的内容

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很广, 总的来说, 它包括身体保健和和身体锻炼两大方面的活动内容。

(1) 身体保健活动的主要内容。生活习惯和能力, 包括盥洗的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穿脱衣服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保护个人和周围环境清洁卫生的有关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生活作息的有关知识和习惯;学习习惯;饮食卫生的习惯;坐、行、站、立的正确姿势等。

(2) 身体锻炼活动的主要内容。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及有关知识;体育运动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等;身体素质练习, 包括平衡、协调、灵敏、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机能练习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等;由于小、中、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的不同, 在选择和确定具体教育活动内容时, 可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3. 学前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 教育活动。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不同的教育内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发展水平, 选择相应的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形式。

(2) 生活活动。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是对幼儿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的健康心理也是通过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同培养起来的, 这些内容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健康领域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长期渗透和进行, 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加强行为练习, 教师和家长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家园合作。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内容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有的幼儿在家和在园表现出两个样,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幼儿园教育的力度。家园合作就是老师、家长对幼儿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 避免家园教育相冲突, 使幼儿的大脑皮层能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 建立起良好的动力定型, 使幼儿身心保健教育成为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 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 早操。早操是以基本体操动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身体锻炼活动的组织形式, 是正规性教育活动的延伸, 也是实施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途径。

4. 学前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

(1) 讲解示范法。讲解示范法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活动中, 边讲解、边示范、边组织幼儿进行练习的, 适合幼儿学习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 综合练习法。综合练习法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后, 在幼儿初步建立与活动有关的表象或概念的基础上, 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重复、条件、完整、分解、循环等各种身体动作的练习, 以达到身体锻炼活动目标的一种方法。

(3) 语言帮助法。语言帮助法是指幼儿在进行身体动作练习时, 教师用简短明确的语言, 提示和指导幼儿正确完成动作或进行有效活动的方法。

(4) 游戏锻炼法。游戏锻炼法是指教师以有趣的模仿活动或竞赛游戏形式组织幼儿进行锻炼的方法。

(5) 情境表演法。情境表演法是指教师或幼儿就特定的生活情境加以表演, 让幼儿观察和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问题, 激发幼儿的注意和兴趣,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态度和行为观念。

5. 学前英汉双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关于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在表述中应简洁清晰, 准确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 目标条目一般2~3条。关于活动准备:一个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准备, 包括物质条件和环境创设、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等方面。

上一篇:肺大疱切除术下一篇:桩基的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