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音乐学前教育

2024-09-23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精选12篇)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 篇1

音乐是依靠听觉来感受的, 是音响和时间的艺术。李斯特曾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 直接沁人心脾最纯的感情的火焰, 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 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在现代汉语中“音乐”就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而教育是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蔡元培也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 完成他的人格, 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那音乐教育是什么呢?音乐教育是教育学中的其中一门学科。

如今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 代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 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 培养生活的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会与人和谐共处, 从忽视个体转向重视学生个性及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是人文、审美和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怎样能让学生在音乐上获得最大的“自由”, 不受束缚的接受音乐, 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通过音乐去感染、触动、净化、点亮学生心灵, 影响学生心理,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 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 教师必须要知道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 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 把人教育成善和美的, 所以音乐课就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第二, 教师要明白音乐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 声相应, 故声变, 变成方, 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 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音乐的产生, 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人的心理活动, 是由于外来客观事物引起的。人心同受外来的刺激而受感动, 使发出声来;用刺激性质不同, 强弱不同, 激发出来的声音也不用、有变化、有节奏的声调叫做“音”;依照一定的音调歌唱、演奏、并举着干、戚、羽、旄跳舞, 这就是“乐”。音乐教育应该从学生心灵出发, 让学生真正从内心里感受、体验音乐, 喜欢音乐, 享受音乐, 从而感染、触动、净化、点亮学生心灵,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走向健康, 进而以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为最高价值。

第三, 当老师把音乐的本质忘了, 就有如一根蜡烛永远不去用火点亮它, 那它就永远不会发光发热, 也不会绽放出它所具有的生命光彩。

音乐教学同样离不开生活, 艺术是源于生活的, 音乐也是源于生活的。我们应该努力把音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学习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而勾起类似生活情景的画面进行联想, 去体验音乐, 去接受音乐, 去理解音乐, 这样, 才能真正从学生心灵出发, 从内心深处对音乐产出共鸣, 从而引发愉快的情感体验。

音乐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 能触动学生的情感, 震感学生的心灵。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还应该让他们在歌唱中认识人生, 追求真、善、美,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那么, 我们该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 在歌唱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激起学生兴趣, 让学生理解歌词, 用歌词敲响学生心灵, 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课堂上, 应当根据学生的不用个性采取适当的方法, 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表演, 比较大胆, 而有的同学比较内向、拘谨。此时, 应该先采取集体演唱的形式, 然后给同学讲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只鸟中了子弹, 另一只鸟没中子弹, 但为什么没中了子弹的鸟反而从树上掉了下来? (让学生思考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活跃起来) 答案:那是因为没中子弹的那只鸟笑了中了子弹的鸟, 没中子弹的鸟自己一开心, 两只翅膀一收, 失去了平衡, 就掉下去了。结论:告诉学生当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在嘲笑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 所以在你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 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或犯错误时, 我们都应该去接受而并不是嘲笑, 也只有自己去接受了它才能让自己健康的成长, 而不是像那只没中子弹的鸟一样的下场。通过这个小故事, 启发学生的内心欲望,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表演的, 只是有时由于心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 就不敢去解放自己, 我还要同学明白一个人的各种成功是建立在快乐、幸福还有痛苦之中的, 当你越挣扎时, 你就会把自己捆得越紧, 只有把自己放开了, 自然你的歌声就美了, 我们就会看到学生的自信、快乐、健康的人格魅力, 就犹如一根根的蜡烛点亮了!多美啊!

其次, 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在一开头我就提到了音乐是依靠听觉来感受的, 是音响和时间的艺术, 但欣赏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放音乐让学生听, 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 诱导学生进入歌曲及曲中的意境,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去体验、感受音乐, 去享受快乐, 去感悟人生, 感染、触动、净化心灵。

运用多媒体播放欣赏音乐相关的资料 (如图片、电影、音乐等) , 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 再让他们去欣赏, 感受音乐。如欣赏京剧时, 可以先放影片, 让同学直观感受到了五大行当中有什么特点?然后开始聆听音乐。你们听那高昂曲折的京剧唱腔 (音程的扩大, 节奏的收缩与紧放, 音高的起伏大等) , 那是不正是生命漫过的一道道的险滩激浪, 自豪地前进着吗?在学生共同听完一段之后, 让他们用简练的语言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 在听第二遍的时候, 学生便会从中感受到生命力的真谛。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 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从而加其内化 (将外在的美的活动内化为感知) 的过程。让学生的心灵再次用音乐点亮。

再次, 在合唱教学中渗透。在音乐课上, 还应该重视合唱教学, 因为也是听、唱、感三位一体的音乐。听是用耳朵去听, 唱是用喉咙去唱, 而感是个复杂的活动, 是要用心去感悟的。

如贝多芬的《欢乐颂》合唱中的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 每个声部就好像代表着人类不同的性格, 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 那就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就会存在矛盾, 就像人与人交往中也会产生矛盾, 该如何解决呢?那又该如何和谐共处, 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呢?那就需要同学的相互合作, 参与合唱, 相互的声部交接、衬托, 相互的合作、同心, 共同的吸气、呼气, 共同的服从、口型, 从而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美的音乐来触动、净化、点亮他们的心灵, 不仅把同学们之间曾存在的不愉快事情融

浅谈从素描走向设计

秦少静李海元郭宏 (河北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设计素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能力, 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造型、理解造型的能力, 是对创新、求异这一基本设计理念的初步导入。呈现的不只是画面本身存在的意义, 而是代表着作者对造型的观察, 思考, 对视觉信息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设计素描的教学各环节的设计都应与设计相关联, 反映设计的基本属性, 成为设计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素描;艺术设计;教学;创造思维;结构

(本论文由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基金资助)

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性专业, 设计素描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的和有目标的造型活动, 是在传统绘画性素描的基础上, 通过具象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 并从具象中探寻抽象的规律, 启发我们的想象空间, 找出物象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经过提炼与归纳, 形成理念的形态, 利用其可重新构建的因素, 在符合设计应用功能的前提下, 重树新的形象, 并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设计意识的培养。

按照先物质后精神的设计基本原则, 任何设计都势必要受其使用功能的制约与限定。推而论之, 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也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与限定, 正因为有了这种制约和限定, 人们才将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训练称之为设计素描。目的的实现也理所当然地受制于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即实施设计素描的教学与训练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设计活动中, 能根据各类设计的需要, 有效地运用素描这种形式, 传达、记录、转化视觉信息的结果, 并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来应对各类设计之所需。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认识及表现能力。

设计专业的素描呈现的不只是画面本身存在的意义, 而是代表着作者对造型的观察, 对造型的思考, 对视觉信息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用设计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用设计的思维方式去想象形态, 用设计的造型语言去构建“新的形态”。总之, 要以设计观念为指导思想贯穿素描教学的始终。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通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训练, 只学会如何把一个对象逼真的表现到画面上而已, 所以, 教学观念的转变, 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基于此种较为前沿的教学观点, 围绕素描教学, 研究如何融入创新思维, 从思路、做法以及效果几方面对素描教学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实践。

(1) 基础素描阶段: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 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 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

(2) 结构素描阶段: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 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 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化了, 还促进了学生与老师的心灵交流。通过合唱不仅会让学生明白了与人合作是可以产生这么奇妙的力量, 单独的力量是不可以形成这么美的、和谐的声音。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心灵深处, 使他们也懂得了和谐社会是要大家共同创造的。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发展是重要的。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而音乐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 音乐是心的直接语言的艺术, 感情的艺术, 音乐既能表现人心活动, 也就能打动人心, 点亮人的心灵。音乐既是表达感情, 也能激起感情, 点亮人的心, 影响人的心理。所以, 音乐教学应该分担这一重体设计专业 (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 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

(3) 创意素描阶段:设计素描是由绘画素描发展而来的属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通过造型与创意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形体准确描绘能力, 对形体结构分析综合能力, 以及对物象进行抽象、变形, 超现实的创意能力, 以形成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设计表现思维和设计语言表达方式。训练学生借鉴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观念方式, 进行抽象、变形和想象的设计创意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系统深入了解创意是设计作品的灵魂, 好的设计作品离不开好的创意, 课程围绕着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从“绘画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制造创造性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深入了解和掌握有关表现物象的结构、形态、质感、美感等要素, 同时, 使学生了解设计素描的意象性、开放性、创作性和强调个性的特点。实际也是大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开端, 既要强调高考前专业的基础造型能力又要体现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 实现与将来专业课程学习的衔接过度, 培养学生设计意识, 所以设计素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 其教学目的实现形式本来就应该多样化, 不必简单地归结为某种模式。况且, 西方提出设计素描这一概念的历史也只有几十年, 引入我国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 应该说还处于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许多理论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检验。给予宽松的学术氛围、多样的教学手段、宽泛的选择空间去发展其优势, 是学术民主的一种体现, 因此不必过早地加以定论。但在所有教学主张中, 有一点应该明确, 即:其最终目的应是统一的, 根据艺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既要有利于启发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 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也正是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我们的设计素描不象传统艺术的那种感性的美及随意性。因为, 设计是一项有目标的造型活动, 涉及众多知识及运用。设计素描通过训练脑, 眼, 手等, 把形态的理性, 机能要素表达清楚, 使设计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综合的分析能力, 准确的表现力, 抽象的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是一切艺术, 创意产生的保障。设计素描从设计的角度运用设计语言形式, 将设计构想表现出来, 并通过意象构成的内容激发出设计师的创造力, 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事实证明, 素描教学除了必要的技术训练, 还包括艺术观念, 形式分析, 视觉分析等课题的分析研究。当年在包豪斯学院里, 康定斯基开设了“图画分析课程”完全从形式的角度对艺术形式进行视觉分析。同理, 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不同于纯美术素描的教学, 设计专业不是培养纯粹的画家, 而是以培养设计师在构思, 造型, 美感, 形式感, 艺术感受力, 艺术思维, 空间想象和表现语言或工具等方面作为主要目的, 甚至包括设计者的设计思想都要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

任, 不仅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还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促进人的心灵世界全面和谐发展, 进而培养出高尚品德、健康人格、审美能力强的学生, 为社会贡献一份美!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原理》作者:胡德海出版社:甘肃教育1998-12-1

[2]《心理健康教育大全》 (上下册) 主编:陶倩出版社:北京中国档案2001-9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 篇2

一、流行音乐对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流行音乐在学生中受欢迎的原因。流行歌曲旋律简易明快,歌词朗朗上口,对艺术性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流行歌曲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以流动的声音方式表现出一种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一些潮流明星们以流行歌曲作为媒介,激起了孩子的追星欲,让孩子们觉得可以在流行歌曲的旋律中感受到忧伤与欢乐、感受到平和与亢奋。

(二)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流行音乐在促进学生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正面:流行音乐丰富了小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除了在学校音乐课堂中接触到的音乐,流行音乐大大增加了小学生听众能够接触到音乐的机会,对他们理解和感受音乐提供了极大帮助,同时流行音乐有助于孩子情绪情感的调节,它通俗易懂,相对于古典音乐,要去了解乐曲的作者,以及分析乐谱,视唱乐谱,练习节奏,享受流行音乐不需要学生付出过多精力,在他们学习之余,流行音乐就成为了孩子们消除疲劳的一种方式。反面:某些作品容易加剧学生情感的不稳定和极端化。很多流行歌曲歌词的内容比较成人化,会对孩子造成早恋、打架、叛逆等不良影响。流行音乐比较商业化,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对于学生来说,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只有在学校音乐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详细学习到。

(三)怎样消除流行歌曲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要完全消除负面影响是很难的,社会在进步,就需要这些商业化的东西存在,它的存在必然是由一定的价值。流行音乐虽然没有古典音乐有艺术性,但并不能因为它是商业化的,就抵触它。在课堂上选取优秀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欣赏,如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音乐课教材上就出现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演唱下来,学生非常的感兴趣,就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文化上的视野。

二、流行音乐和小学音乐教育

(一)从学校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流行音乐。

1、发掘审美价值。

在音乐课堂不能武断的将流行音乐排除在外,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接触健康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使流行音乐发挥其特有的功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音乐课教学中将流行歌曲和好的流行乐曲介绍给学生们,学生们很喜欢,学习歌曲中的节奏和乐谱时会更感兴趣,甚至对音乐课有了重新的认识,教师将流行音乐与课本中的歌曲相似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了各自的优缺点,学生们也更加的喜爱音乐课了。

2、挖掘内容价值。

在欣赏民乐时,由于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高,我们可以用一些民乐和相关的流行歌曲进行讲授,让学生们能积极参与进来,可以在讲授教材中的那些重点曲目,这样能够更形象地教学,从而稳步增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或者在课堂中介绍中华民族器乐时,教师可以给六年级的学生播放最近热门的电影《闪光少女》的斗琴片段,中西方乐曲合奏一首《野蜂飞舞》,让学生在悠美的乐曲旋律里面,观摩扬琴、琵琶和二胡和竹笛等乐器的演奏,这样他们就能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乐器的演奏表现技巧,又对比学习了西洋传统乐器,了解了这种中方与西方结合的演奏,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气氛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3、挖掘形式价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尺度,不仅不能盲目地用流行音乐,更不能让流行音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要提高音乐素养,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共同成长,了解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元素。

(二)从“快男”分析流行音乐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快男”与流行音乐一碰撞,选手从草根变成众人知晓的明星,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说明它的流行程度符合了孩子们对多样人生的向往,迎合了当代青少年的多种需求。同时,“快男”及各类选秀节目给孩子们展示流行音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产生幻想与渴望,幻想自己就是选秀节目中的主角,通过流行音乐宣泄着自己的梦想,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总结

在学校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经常处于这种高雅的艺术氛围里面,使他们能自愿的慢慢形成这种对优秀文化的审美需求,成为一种没有压力的内心需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还要能够客观的辨析出它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这样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们形成这种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 小学生 音乐能力 培养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音乐能够很好的表达情感,因此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作为人生学习知识的开始阶段,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较强,通过对小学生的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能力,从而有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合作意识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讨论音乐,让小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得自身的音乐能力有进一步提升,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及意义。

一、小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音乐是非常具有表现性的一门艺术,通过音乐可以让人们的情感、愿望得以抒发。小学阶段作为人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对他们未来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小学教师要在新理念教学模式下,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逐渐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意识、个性和兴趣,积极鼓励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发挥小学生的个性和特征,从而真正发挥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二)激发兴趣与动力

提高小学生音乐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是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压力,让学生真正对音乐学习感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小学音乐能力的提高可以刺激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欲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信心和建立音乐能力,从而形成了小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动机。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音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阶段也是小学生对音乐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阶段,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逐渐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意识,鼓励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过程。在音乐的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小学生之间的积极配合与高度协作精神。为了培养小学生高度的团队精神,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努力成为团队的一份子,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能够增强每一名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

(五)丰富情感体验

通过音乐能力的培养能够很好的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讲,需要通过各种经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在音乐活动中,对小学生心态、自信心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演奏和表演正是这种价值得到体现的结果。音乐表演方面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成长。小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其集体观念、拼搏进取精神、个人荣誉感以及竞争意识,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小学生音乐能力评价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小学音乐能力评价持开放性原则,这也是评估和评价标准的形式多样化的体现。从多个方面去考察小学生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多视角的发现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努力找到学生的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尊、自信和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让小学生自身的优点能够被及时的肯定,将优点继续放大。对于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客观标准,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被要求达到同样的标准,就不符合实际情况,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由于个人差距太大,让学生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也很难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允许一部分学生提前或落后一步,可以多花费一些时间来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識,让学生通过提高音乐能力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和专业。

(二)过程性原则

音乐是情感表露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小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逐渐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他们一开始的音乐实践可能是幼稚、粗糙、不是完美的,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音乐探索主要来自于他们的自然情感、想象力和个性的发展。需要注意在小学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需要音乐教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同时要给予积极评价。成人的心理和能力与孩子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衡量他们的表现,认真体验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积极调动小学生的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只要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评价标准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以促进学生的原则最终达到目标,不局限于考试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现状,分析评价得出优点和缺点,并在理解的前提下给学生很好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健康成长的起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寻找学生的成功和进步,积极寻找最好的学习教育方式,放大他们的优点来积极鼓励小学生,将他们的个人表现作为参考,使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也要不断调整视野,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

nlc202309081127

三、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的措施

小学音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对小学音乐的欣赏和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和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分析研究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小学音乐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兴趣而对音乐产生的影响远远高于刻意或者强迫的说教,形象和新颖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文字、图像等方式让小学生建构一个丰富多彩的声音和音像画面,使小学生可以在进行音乐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图像来调动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来获得更多的兴趣。小学生自身而言,由于年纪小,他们的个性都较为活泼好动,对于音乐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能力培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增加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与学生聊天交流等方式,看看学生目前对音乐学习、音乐能力培养方面有什么要求,结合自身教学特点来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图片等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让学生真正热爱音乐。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倾听习惯

通过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倾听习惯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通过倾听让学生内心关注到音乐的本身,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提高小学生自己的音樂能力。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倾听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试着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音乐,脑海里不要有杂念,感受音乐美妙的韵律,将一切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聆听音乐上,从最初的仅仅运用耳朵到慢慢地调动其他的感官,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强调小学生以倾听和欣赏为主的同时,将时间和想象力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想象音乐中所要传达出的情感和音乐蕴含着的美妙,让学生自己去感知音乐所特有的语言和表述,从而通过倾听来引起自身的共鸣。

(三)引导学生去感受和谈论音乐

积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在音乐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地体验和感知音乐,只有自己的感悟才能对音乐能力形成一个质的飞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境,用心去感受音乐所创造出的画面,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真正沉淀自己的内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听觉和感觉等因素结合起来,发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思想、节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沟通,用灵魂去感受音乐的魅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谈论自己在音乐中的发现和感悟,在谈论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体会,从而使得自己的音乐能力有所提升。

四、结语

当前社会是飞速发展的,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必然就离不开音乐的发展。音乐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对思想和精神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学习成长的初始阶段,更要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小学生感受音乐的美,逐渐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配合,让音乐真正发挥出作用。本文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烦请诸位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日]高萩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缪裴言,林能杰,缪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2]郑增仪主编.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大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3]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4]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5]金世余.皖西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 篇4

一、当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

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是:部分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1、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据调查, 目前仍有一些高校并未开设公共艺术课。有的院校至今还未设立公共音乐教育领导机构或管理机构, 有的虽然设立了, 但是挂靠在别的部门下, 没有自主权。甚至形同虚设, 致使公共音乐教育的领导机构、管理队伍不健全, 公共音乐教育难于落到实处。有的高校虽然设立了公共音乐教育课程, 但并不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开设的, 而是根据学校师资的条件所开设的课程, 许多的音乐选修课是由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师兼职代课。以至于大多数同学都愿意上音乐课, 并具备一些音乐基础知识, 但对音乐基本理论及对音乐的认知情况堪忧;其次, 很少参与音乐活动, 接触并喜爱高雅音乐的大学生普遍偏少。因此, 忽略了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 经常重此轻彼,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据2009年对本省5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调查结果显示, “其中。有27.5%的学生选学音乐课是为了补习中学阶段所扔掉的课程:有49.5%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有23%的学生想学习一些音乐知识, 用以方便以后工作, 迎合社会潮流, 应付各种场合的需要。”该调查同时显示, “学生普遍存在重实践课程, 轻理论课程:重声乐课程, 轻器乐课程:重流行歌曲演唱, 轻声乐基本训练等现象。高校学生对音乐素质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讲存在偏差。”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没办法真正得到提高。

此外, 大学生不懂得欣赏音乐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欧美国家相比,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音乐艺术知识相当贫乏, 绝大多数学生不懂五线谱, 不识简谱, 不知道《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没有听过《命运》或斯特劳斯的圆舞曲;由于没有有效的引导, 一些大学生音乐欣赏品位不高, 喜欢格调低下的流行音乐, 追随低级庸俗的娱乐方式, 严重损害了大学形象。荀子指出:“故人不能不乐, 乐则不能无形, 形而不为道, 则不能不乱。”荀子的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没有引导的快乐会产生混乱的情况。因此, 如何加强大学音乐欣赏教育, 通过大学音乐欣赏教育来弥补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先天不足, 来正确引导大学生爱好高雅健康的音乐, 是大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积极推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

在高等院校中, 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有效的方法是全面推行音乐教育改革, 更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念, 充分认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用, 完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政策法规与机构建设, 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开展高校公共音乐教育。

1、完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政策法规与机构建设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政策法规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完善机构建设的参照和有力保证。学校应当设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学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工作, 设置专人管理、有固定的经费投入、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 并制订相应的管理目标。管理机构应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由负责人制订每年的活动计划。保证公共音乐教育课堂的各项实践活动常年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同时, 还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明确教育评估内容, 采用网上评教、同行互评、专家督导组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评定。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培养的目标不是片面追求技艺的畸型发展人才, 而是既要具有坚实的技艺根基, 又具有较宽厚的音乐素养、有更大后劲的全面的人才。

在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中学生应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时代背景, 理解多种题材、体裁、风格与形式, 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技巧, 还应接触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群体及地区、民族, 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地理、民族学、人类学及其他艺术等领域。这些知识将拓宽大学生的视野, 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与热爱, 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进而陶冶其心智,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 还可以通过学年学分制的建立, 为开设有相当数量的各种类型的选修课程的体制上铺设道路、创造条件。在学好各门基础必修课程的前提下, 在数量和质量上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 以此达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知识视野, 逐步改变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目的, 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一般文化和音乐文化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重视公共音乐教学课程设计, 建立科学的理论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音乐教育体系迫在眉睫。首先是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 这也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 主要包括基本乐理知识、如何识读简谱和五线谱、音乐欣赏的知识和方法;其次是建立丰富的公共音乐教育选修课程, 面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既不能搞成专业性的技能训练, 也绝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音乐知识普及上。课程设置应坚持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宗旨的必修音乐课。如开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交响音乐赏析》等课;更深层次的音乐发展史综合知识如《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欧洲音乐简史》;学生选课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选基础类, 后选鉴赏类, 也可选音乐艺术实践类, 如开设《合唱基础》《声乐基础》等课程, 相互结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音乐教改是一条漫长的路,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音乐教改的关键, 然而还必须在教学模式上、内容上、教学方法上认真探索实践。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墨守成规, 走革新之路, 这是我们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主题。

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遵循教育规律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建立起与传统观念相对立的知识教学观, 即自由、发展。所以, 新的教学方法不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公共音乐课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 更要引导学生把握艺术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达到这一良好的效果, 它能创造音乐课所必需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结合体, 营造一种美的氛围, 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并茂的、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 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能够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 把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人类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审美能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 是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教学改革为提高审美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方面又寻找到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学模式, 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音乐文化传播者, 是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必须完成的时代命题。

目前,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填补空白领域并完善教育体系。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 应努力为学校公共音乐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使高校的音乐教育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之路。

摘要:目前,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走人才强国之路, 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中国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因此, 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目前高等学校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如何在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方面又寻找到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 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音乐文化传播者, 是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改革必须完成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改革,音乐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徐易炎: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开发,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3]黄碧源:《高等音乐教育之我见》, 《广州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1.3

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篇5

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吕大君

1学习音乐能够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音乐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发掘儿童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能激发儿童的情商等。通过课堂音乐教育,既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培养了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儿童的创造力。对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钢琴、小提琴演奏都很出色。一些研究爱因斯坦发明创造的人说,乐器演奏在爱因斯坦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要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因为,他从喜欢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自然音乐规律的反映,听到了毕达哥斯创造数的歌声,还听到了开普勒怎样谱写天体的乐章……音乐作品展现的奇特画面不知不觉的培养了爱因斯坦的想象力。

2学习音乐能够开发儿童的注意力素质和提高记忆力

儿童在欣赏音乐旋律时,既要注意音乐旋律的音高,又要注意音乐旋律的节奏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参加合唱团的孩子,首先,学会看指挥的手势,又要看着手中的谱子,还要倾听每个声部的旋律和声音以及自己声音的音色。学钢琴的孩子,在弹奏音乐作品时,首先,认真的看着谱架上的谱子,又要注意左右手的节奏和踏板的运用,还要注意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来自加拿大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学习音乐的孩子比不学音乐的孩子有更好的记忆力。研究者选择两组4~6岁的孩子,(WWW.FWSIR.COM)在一年中对他们进行4次测试。其中一组学习音乐,另一组没有接受音乐训练。结果发现,短短4个月后就有了变化。这些孩子需要完成一个区别和声、节奏和旋律的音乐测试,和一个听完一列数字后必须记住并复述的记忆测试。经过一年音乐训练的孩子,在记忆测验中的表现比那些没有学习音乐的孩子要好。而且,他们在非音乐方面的记忆能力也有所提高,包括文字、图形记忆、数字记忆以及整体智商等。研究者称,学习音乐的人的大脑运转与没有学习音乐的人是不同的。这一研究结果让那些花很多时间和金钱教孩子学习音乐的父母们备受鼓舞。

3学习音乐能够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的完善

孩子和艺术结缘,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艺术的圣殿中自由地遨游,汲取艺术中最精华的灵感,将使他们一生受益,受用无穷。学艺术的孩子品性好。音乐等艺术可以给人以美的熏陶,从小与艺术结缘,孩子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进步与强化,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是大有裨益的。音乐能极大地促进儿童的思维活动。音乐是智慧的源泉,是开启灵感的一把钥匙。不少科学家、艺术家都把音乐作为提高修养,启迪灵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常听音乐的孩子,能深切感受、理解音乐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美、崇高的情感,伴随着节拍和旋律的变化,他们的思想也逐渐飞向远方,和优美的乐声互相交融,成为一体。艺术之美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与艺术接触的孩子可以尽情地呼吸艺术世界中新鲜的空气,感受艺术王国中的鸟语花香,有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增强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正是以它迷人的魅力,启迪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促进他们良好道德的形成。通过长期的音乐培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于心、导之以行。使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在训练演出中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坚强的毅力,为塑造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4学习音乐能够开发儿童的学习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浅议高职学生音乐素质教育 篇6

音乐素质教育的功能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作为媒介的教育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将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音乐素质教育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能力是包括感知、联想与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判断能力。音乐素质教育对人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就是指音乐教育对人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音乐情感的领悟与表达能力、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音乐通过其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疏密、和声的张驰、音色的变化,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其审美作用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如宽广的节奏、舒展的旋律,往往使人联想起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海等等,而紧凑、活跃的旋律,往往使人联想起奔跑、飞跃、欢腾等情景,如冼星海的《黄河颂》一曲,以壮阔热情、深切感人的旋律和雄浑的男中音音色,歌颂了黄河的雄姿、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

2.音乐素质教育能够陶冶情操。父母师长的训诲,当然不可替代,但当代高职学生个性张扬,心理特点富有逆反性,人类潜意识领域的广大不可测空间,使得大人门苦口婆心的结果往往可能背离人愿,在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以及当今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下,矛盾问题尤为突出,仅仅依靠直接正面的教育方式显然是不够的。人格与智慧教育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情操陶冶,而音乐素质教育是最好的陶冶高职学生情操的途径。

音乐对人的精神因此起到了调剂作用。和谐的人生本来就是艺术的,自然也少不了音乐相随。高尚的音乐会使人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在痛苦当中变得坚强。如在人生的逆境中,唱一曲《从头再来》,宣泄掉了心中的不快,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在思念家乡的时候,一曲《思乡曲》寄托了他们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的艺术形式的宣泄,恢复和保持住了人的心理健康,使人的情感和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把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实现了对人生的塑造。

3.音乐素质教育的辅德功能与效应。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当前,我们提倡构建和谐校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和谐校园的主体。而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却往往顾此失彼,致使高职学生只重技能的训练,而在人文知识、个性品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忽略,以至于高职学生面对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刺激、诱惑和社会上负面因素的侵蚀,对自己、对社会没有定位和认识,或对前途悲观失望,失去生活的勇气,或自私自利、或“唯我独尊”。致使“全面发展”可望而不可及,成为一种梦想,而音乐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中的这些缺陷。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德育,达到一定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在实现它思想教育作用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依赖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音乐艺术能够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养成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人们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这种熏陶和感染,不是生吞活剥式地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人受到教育的,这正是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显著特点。

4.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科技理性的盲目膨胀,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诸多危机。尤其是高职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因此,高职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容易迷茫。相对于音乐教育中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声音可以直接打动青年学生内心情感,将他们带入美妙之境,产生积极美好的体验,从而使紧张的心恢复为和谐轻松,缓和其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以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现代的音乐治疗学,利用音乐来治疗心理、精神上的疾患。例如:失眠,可以听一曲《如歌的行板》,而一曲《好日子》则可以使忧郁的情绪烟消云散。音乐的健体作用还在健美操、艺术体操、广播等体育活动项目中有所体现,人们在或优美、或激昂的旋律下、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体育锻炼使人具有强健的体魄,它们共同促进了青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高职音乐教育的对策

1.加强音乐课教学。音乐课在注重音乐基本知识教学、音乐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应注重选材的思想性,以及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还要结合高职学生的音乐水平现状,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突出民族性、时代性,做到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多样化,注意吸收外国音乐文化的精髓。音乐课教学可开设简谱和五线谱基本乐理课;欣赏课可开设京剧、中外歌曲、歌剧舞剧、交响乐等,还可开设中外著名音乐家介绍课;艺术实践课可开设声乐课、形体与舞蹈课、民族器乐演奏课、西洋器乐演奏课、曲艺表演课和合唱与指挥课等。高职院校应配备有钢琴和音响设备的音乐欣赏教室、排练厅和一定数量的练习乐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取手口脑并用、教学练合一的方式。音乐考试形式可根据音乐艺术门类的特点而定,如乐理可采取笔试答卷的形式;实践课可采取面试的形式,即每人唱(奏)或表演几个本学期所学的作品,并接受教师的现场提问,由教师当场打分;欣赏课可采用面试、笔试相结合的形式,如笔试题可分析作品,面试可背诵本学期所学音乐作品的旋律等。

2.积极开展音乐美育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美育活动中,受到音乐的熏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组织形式上,可成立音乐美育活动的业余艺术团体和群团组织,加强学生音乐美育活动的组织。艺术团体方面,如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电声乐队和曲艺队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成立交响乐团、歌剧团、话剧团等;群团组织方面,如音乐协会、舞蹈协会、音乐沙龙等。在活动形式上,如学习内容和比赛活动相结合;间时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训练与演出相结合;单项活动与大学生艺术节综合活动相结合。在辅导形式上,可使个别辅导与集中辅导相结合;在辅导人员的安排上,可采用专职教师和聘请社会兼职艺术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在活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如合唱、舞蹈、民乐队排练、曲艺等。在活动要求上,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音乐美育环境的建设,创设浓厚的校园音乐美育氛围。比如开设音乐广播、音乐网站等。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 篇7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生心灵,原因,对策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 也是人类永恒的需要。黑格尔说:“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最内在的自我……, 音乐是听觉艺术, 它那迅速消逝的声音世界通过耳朵直接渗透到心灵的深处, 引起灵魂的同情共鸣。”音乐是一种直击我们心灵的艺术。奥地利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认为:“音乐比任何其他艺术美更快更强烈的影响我们的心情。少量的和弦即能把我们投入一种情调……音乐的影响不仅是更快, 而且更直接、更强烈, 其他艺术说服我们, 音乐突然袭击我们。”

的确, 音乐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 它总是无处不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我们,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既然音乐能直击我们的心灵, 那么为什么在实际音乐教学中, 传统、经典的音乐却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呢?为什么音乐课堂里的音乐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 引起学生的共鸣呢?

一、解开课堂音乐无法触摸学生心灵的原因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 中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而排斥音乐课堂中的经典、传统、民族音乐, 使得音乐教育似乎失去了意义, 音乐本身的魅力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其实原因有很多:中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急剧变化, 音乐学习心理也产生起伏波动的过渡性特征, 已不满足单纯写实性、拟人性的音乐作品, 而逐渐转向为以个人喜好为标准。随着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提高, 旋律优美通俗上口、热情豪迈的音乐作品为中学生所喜爱。由于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存在一定的个人偏爱性, 又由于他们的个性发育非常迅速, 引起情感的发展等生理方面的急剧变化, 相当多的中学生已越来越表现出对通俗歌曲、流行音乐的热衷、偏爱甚至达到疯狂的程度。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相比, 流行音乐的审美过程不需要太多的艰辛努力更容易被中学生接受, 而且通俗歌曲的歌词内容大都以情爱为主体, 此类内容又恰恰为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提供了宣泄的机会。另外, 与中学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也是分不开的, 在新课改前流行音乐一直都是被课本教学排斥的, 而现在虽然实行新课改, 但部分教师还是潜意识地排斥流行音乐而偏向于古典音乐, 又或者部分教师经过多道工序而挑选出来的流行音乐已“过时”, 导致流行音乐是音乐课堂上的“稀有物”这种观念的持久不变, 所以流行音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学生不宜品尝的禁果。

这种种原因, 导致经典的音乐难以触摸学生的心灵。学生是真的不喜欢经典、传统的音乐吗?其实不然, 在我们身边仍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 用有效的手段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上经典音乐。可见, 经典的、民族的音乐之所以还未能很好地走进学生, 关键在于老师的教学和引导不当。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要立足于课堂, 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 提升其兴趣, 拉近学生和经典音乐的距离。

二、让课堂音乐触摸学生心灵的对策

1. 音乐教师个人的魅力是首要的因素。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喜欢经典音乐呢?首先, 审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大部分的中学生喜欢和蔼可亲、幽默风趣、课堂活动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师。实践证明, 中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是很感性的, 他们对某学科的喜欢程度完全取决于对该执教老师的喜爱度。要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 首先要拉近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若能做个学生心目中受欢迎的音乐老师, 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其次, 教师对音乐的喜爱和痴迷会感染学生。当我们走进课堂, 就应该是能煽情或抑情的导演, 是全身心投入的演员。音乐教师必须是痴迷于音乐的人, 只有当我们调动自己的全部激情和心智, 投入到音乐当中, 才能很真实地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让他们渴望或有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音乐的享受中。

除了音乐教师的真心投入以外, 优美鲜活的教学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美的语言犹如一根彩色的丝线将课堂上的环节串成一条美丽的七彩项链。语言的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都不能取代的, 而语言美更能突出音乐美。欣赏课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感要符合音乐的塑造手法, 做到缓急、轻重、节奏感恰如其分。教师的语言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 浑然一体, 才会让学生把握音乐的脉搏, 全身心地感受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音乐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生动, 有启发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老师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教师美的课堂语言会像一块磁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

教师通过自己投入的课堂表现和优美的课堂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深情”, 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同化, 从而教师以自己的“情”燃起学生对音乐的“情”, 提高其对音乐课的兴趣, 真正让音乐课中的音乐触摸到学生的心灵。

2. 有智慧地选择音乐教材。

现在可供教学服务的资源日趋增多,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科学、合理运用。比如流行音乐, 由于中学生总是喜欢流行的东西, 不论好坏, 只要大家喜欢, 那么我就应该喜欢, 这是很多六年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随从心理。其实, 对于流行音乐, 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 但也不能“拿来主义”, 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不是所有学生感兴趣的歌曲都是好的音乐, 这需要教师来当一名很好的“筛选员和引路人”。对于可以利用的流行音乐, 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教学内容, 但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 加大和加深学习的难度, 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对于那些学生喜欢但又不太适合的音乐,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提升学生欣赏的品位, 使其转变兴趣的指向。

此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收集较好的音响资料, 保证作品音质的质量, 好的音响总能吸引学生的耳朵。加之现在很多音像公司对经典作品重新制版, 融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 但又不失经典音乐的特点, 教师可以将其收集, 进行对比, 有利于指导学生欣赏。如:上网搜寻歌曲《在那银色月光下》, 就可以找到七八种不同乐器演奏和不同演唱风格演唱的《在那银色月光下》, 我将这些版本的作品进行归纳, 并结合教材中《在那银色月光下》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在那银色月光下》。学生兴趣盎然, 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 在多次赏析中, 与《在那银色月光下》产生共鸣, 这首经典民歌也走进了学生心灵。

3. 认真对待课堂中的教学。

有些学生不喜欢经典传统的音乐,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不具备应有的鉴赏能力及良好音乐学习的品质, 如:学会倾听、善于想象等, 这导致他们对传统音乐兴趣的缺失。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 知识技能的积累是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慢慢沉积的。因此,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堂音乐课, 音乐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每一堂音乐课中逐步掌握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在每一节音乐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习惯, 并且从始至终地坚持下来。学生具备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良好的音乐习惯, 必然会被经典的音乐所吸引。

4. 关注课外对课堂音乐的渗透。

“熟悉的音乐旋律, 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流行音乐正具有这种优势, 学生在课外随处都可以听到流行音乐, 渐渐地, 对这些音乐便熟悉起来, 即使没有人, 也会唱, 从而产生兴趣。音乐老师不仅要关注课内的教学, 而且要关注课外音乐学习的渗透, 使课内外有机结合, 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如:我校就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 播放教材中的音乐及民族音乐, 没想到效果很明显, 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熟悉度增加, 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也增大, 特别是表现欲望增强, 谁又能说学生只对流行音乐感兴趣, 而不喜欢传统音乐呢?

5. 关注生活, 贴近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好的洞察力, 不仅是上一节音乐课而已, 更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心灵动态, 贴近学生的心灵。首先教师必须有一颗对学生敞开心怀的心, 不论在课内或课外, 有机会就与学生交流谈心。其次, 要对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有高度的敏感度, 及时把这些事件渗入到课堂当中。如:我带新生时, 发现有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很差, 上课的时候总会有学生打小报告, 同学间互相嘲笑辱骂。针对这个班级, 我特意设计了一节音乐课《世界有你真美好》, 导入部分用了一个游戏:每个学生一颗咖啡豆, 寻找与自己一样的咖啡豆, 对此学生兴趣很高。接下来我教唱一首《你是唯一》, 让学生在游戏中歌曲中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个体, 唯一的个体, 都是宝贵的。最后通过分组表演歌曲比赛, 让学生体会到在集体中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的, 取得的效果很好, 这首歌曲成了这个班级的班歌, 班级的面貌有很大的转变。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音乐本身具有无可抵挡的魅力, 经典传统的音乐作品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涵养, 音乐教师必须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创造性地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 引导学生认识课堂音乐的内在魅力中, 让课堂音乐真正触摸到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柏林建设出版社译出, 1955.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6.

[3]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10.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 篇8

一、培养音乐基础知识素质

培养审美情趣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而审美情趣的激发要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 只有让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才会主动感受音乐的美,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由于天赋和后天教育的不同, 再加上生活经历和文化积淀的不同, 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大不相同, 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因此, 初中音乐老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在尊重学生感受与见解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美、结构美和旋律美等多种美。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 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坚持以学为中心, 通过活动的方式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进行乐理知识教学时, 引导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 并用学习评价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哪个小组没有按照要求完成, 就要被扣除一定的分值, 小组中的个人也将被扣掉相应分值。在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前, 先对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在教学中, 通过相互问答、抢答等方式, 对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情况进行抽查检验。然后, 利用小组游戏, 对所学的乐理知识进行巩固, 使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课堂始终充满朝气活力, 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 充满挑战性, 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视唱教学时, 将不同的玻璃杯装上不同高度的水, 并用筷子轻轻敲打, 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在进行节奏训练时, 可以把杯子摆放成不同造型, 并将节奏写下来。

另外, 一方面, 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 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力较差的音乐教师, 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从而也就无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态来影响幼儿学习。所以, 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不断充实自己, 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 从而能够在教学课堂上, 熟练运用各种乐器来渲染课堂气氛, 带动幼儿积极投入了学习中, 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乐趣。另一方面,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名善良、负责、乐观、意志坚强、自信心强、自控能力好、具有上进心, 且能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适应工作压力的幼儿教师, 更容易被学校、家长以及幼儿所接受, 且也更易获得幼儿们的喜爱和尊敬。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 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善于发现并利用更多的途径引导幼儿接受音乐熏陶, 用心培养社会的下一代。

二、提高音乐基础技能素质

音乐审美能力是儿童感知事物的基础条件, 能够帮助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更是儿童情感意识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当下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国内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开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都会相应的将音乐教学作为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 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音乐教学的应用优势。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创新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可知, 在学前教育中开展英语教学, 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使幼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激励情感的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无论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还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教学, 都是提升幼儿审美感受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强, 对课本以外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音乐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音乐欣赏的教学中。由此在音乐基础技能训练时, 除了声乐技巧、器乐演奏等训练外, 还应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各种平台。通过各种良好的展示平台, 训练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 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譬如在班级举办儿歌演唱赛, 可以是独唱、合唱、组合唱等。可以举办弹唱比赛和音乐律动比赛。通过这些平台, 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而且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 从而增强其学习激情。要着力培养幼儿师范生的唱跳等表现能力。强化上台演唱能力训练, 通过搭建的各种舞台, 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艺,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得到有效地应用, 而且能够提升学生舞台表演等综合素质, 为其将来打下牢固的基础。此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单位组织的歌咏比赛, 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是学有所长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提升, 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

三、培养音乐教学能力素质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音乐可以运用悦耳动听的声音和形成特定的声音语言激发人的情感。因此, 音乐课堂教学只有在运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才能做到声情并茂, 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幼师要从事学前音乐教育, 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 而且要具备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 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一定的音乐专业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 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技能。

一是教育学生学会整合利用教学资源。首先, 整合生活中的音乐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幼师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音乐教学资源, 并将其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一些比较喜闻乐见的英语资源整合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看到这些生活中的素材, 学生会感到比较亲切, 并感到音乐学习的实际作用较大。其次, 整合网络中的音乐教学资源。当前已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 而互联网上具有十分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 能够弥补传统教材中资源不足的问题。如可以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曲目、视频、音频等下载下来, 播放给学生欣赏。

二是提高识谱能力。一方面, 要加强对识谱技能技巧的训练, 通过不断强化训练, 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 才能准确的教唱曲子, 为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可以通过开展识谱比赛, 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得到最大可能地发掘和提升。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多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熟悉儿歌、民歌等各种风格歌曲的特点, 以适应未来工作发展需要。三是要摸准幼儿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根据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 要尽可能采用活动或游戏的方式进行,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音乐、喜欢音乐。要倡导游戏学习法, 让学生在快乐中爱上音乐。四是加强音乐教学实践锻炼。积极开展试教、见习和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 让幼师生熟悉学前幼儿音乐教学教学的设计、上课、课后辅导等相关环节, 不断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通过播放文字、图片、声频和音频等直观形象的手段, 与幼儿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相适应, 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 从而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学前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前音乐实施进程中, 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带动学习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推进中可以运用各类方法和手段, 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导课堂, 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素养。

摘要:作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师生, 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音乐教学能力, 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学前教育的需要。文章通过音乐审美来分析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该三方面的素质研究。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艺术, 2013, 12.

[2]朱婷.试论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的新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3.

[3]赵华英.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院报, 2010, 07.

[4]潘宇颖.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14, 08.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 篇9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阻碍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的桥梁, 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 成效如何都会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首先是学校的教育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对应, 导致人才技能出现偏差, 其次是教学目标往往过于落后, 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内部结构的变革, 第三是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和封闭,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往往会受到局限。学前教育专业的诸多问题导致了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受到严重的阻碍, 除此之外, 学生本身的素质水平也导致音乐能力培养难上加难。众所周知, 高职院校招生往往是第四、五批次的学生会被录取, 这些学生的文化水平偏低, 让音乐教育难以进行。剩下的也有诸多次要原因, 如学校的教学模式成人化, 专业性不强;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的方式导致艺术表现力出现偏差等问题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阻碍。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我国幼儿教师的是幼儿教育事业的核心, 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身心的发展, 那么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便是一项重要任务。音乐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有更多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也能够教授幼儿一定的技能, 提高幼儿的审美观, 让幼儿的心理生理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那么学前教育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音乐素养呢, 首先是感受音乐的能力, 能够理解音乐, 并且指导幼儿对音乐进行赏析;其次是音乐表演能力, 具备一定的演唱实力, 和乐器演奏的能力, 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带领幼儿学习音乐。

三、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1.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 音乐学习应当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授音乐时, 应当重视对音乐魅力的发扬, 让学生更愿意感受音乐, 接受音乐。在教授音乐的不同阶段, 学校也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更具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不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除此之外, 教师本人对于音乐的热情也能够打动学生,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 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2.加强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如何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 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必要手段,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时, 应当注重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带领学生聆听音乐, 加强对音乐的体验, 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对音乐抒发见解与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乐感, 对其音乐表演有着巨大的帮助,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让其在日后的幼儿教学中将音乐教学艺术运用的更加娴熟。

3.注重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 同时也要努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 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因此, 在学生音乐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具有价值的音乐作品, 而且难易度应当适中, 不能过难导致学生无法驾驭, 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了表现的欲望。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也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不同的音乐活动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让他们展现出自己的艺术修养。

4.努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

对音乐的创造力是学习音乐的一个高级目标, 学生掌握了这以能力便表明其具备了相当高的音乐素养。因此, 教师也应当努力教授学生创造音乐的技能, 从编写节奏开始, 带领学生不断联系, 与学生共同探讨音乐结构。之后是旋律的构成, 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将一段旋律编写, 之后反复修改, 让其能够准确的把握每一个音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如何在音乐中融入感情,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音乐素养普遍偏低, 那么感情因素便显得尤为重要, 融入感情对创造音乐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5.提高综合音乐能力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学生, 最终应当成长为一个专业过硬, 并且具有综合素质和创造精神的人才。音乐能力的培养也应当注重综合能力, 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乐感, 懂得鉴赏音乐, 创作音乐, 表现音乐。更应当以此为基础能够演奏乐器, 演唱歌曲, 并且将其它专业课知识与音乐结合起来, 对幼儿进行教学。弹唱作为幼儿教学中的最佳手段, 是基于教育者过硬的综合音乐能力而产生的, 学生拥有这一能力, 便能够驾驭音乐教学工作。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中, 虽然许多教授都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 音乐教育却依然需要加强与发展。学生学习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使其成为更加合格的幼儿教师, 提高其教学效率, 为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当更加重视音乐教育。

摘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 这类学生的培养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这关键性作用, 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便是学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音乐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之一, 学生拥有较高的音乐能力会使其日后的幼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本文首先探讨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进而对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做出总结, 最后探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李旭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田刚余.幼师音乐教学现实矛盾状况探析[J].甘肃教育, 2006 (6) .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 篇10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 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声中能够带动人们内心情绪的提高, 并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氛围。音乐, 也是易于幼儿接受的教育科目, 对于丰富幼儿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因此, 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 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发诠释音乐的独特魅力。但是, 就目前高校学前专业音乐能力培养工作来说, 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 非常了非常多的问题和不足, 阻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音乐能力培养课程内容问题

音乐能力培养课程要力求新颖和专业, 并且具备足够的针对性, 但目前音乐能力培养课程却有着非常大的不足。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也应该凸显出它的独特魅力,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够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丰富学生的内涵, 并传授给学生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手段, 这是音乐能力培养课程内容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但就目前我国音乐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来说, 过于泛泛, 缺乏针对性, 音乐课程涉及的音乐形式多样, 但能够提升学生教学水平的却很少, 造成了音乐能力培养课程欠缺实际意义。

音乐课堂气氛问题

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都是经过应试教育及高考后选择这个专业的, 他们在应试教育过程中对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厌烦情绪, 认为音乐课程是非重要科目, 大可不必重视, 而且由于应试教育过程中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 导致音乐课教学水平明显不高, 老师不专注教, 学生也不认真学, 最终造成学生对音乐课程没有太多兴趣, 甚至是厌烦音乐课, 这就使得高校在开展音乐能力培养课程时困难重重, 需要在课堂气氛和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下更多的工夫。

学生理解能力问题

一般来说, 学前教育专业多在高职专科院校范围内开设, 而这类院校内的学生同本科类院校学生个人能力素质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 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生源质量较差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所存在的重大问题, 由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低, 理解能力有所不足, 艺术素质方面也参差不齐, 导致教师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加大, 从而影响到音乐能力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培养水平的有效建议

学前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培养对象是未来幼儿教师, 因此, 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 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幼儿成长学习水平。以下, 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培养水平的合理建议, 希望有助于提高相关专业的教育质量水平。

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

音乐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内容, 既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文化水平,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更应该针对于学生的未来工作方向来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 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首先, 音乐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中应该注重学生歌曲演唱、乐器操作等能力的培养, 在未来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 乐器使用和歌曲演唱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教师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因此, 必须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和教学, 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其次, 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音乐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让学生懂得如何开展音乐教育工作, 如何同幼儿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 解决学生“如何教”的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素质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 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且积极改善教育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的同时,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趣味性,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技术应该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当中, 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 多让学生去了解学前教育工作的意义, 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去感受幼儿机构的温馨氛围, 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同时, 我们应该针对于学生年龄段, 改善教育模式, 比如要多开展音乐活动, 如歌唱比赛、乐器比赛, 并且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 可以播放音乐元素较多的微电影, 在观看当中理解音乐的内涵,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学校方面应该同附近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场所,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定期安排学生前往幼儿园进行学习和实践, 一来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工作环境, 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同时, 还能够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 在实践中找到自身的不足, 从而加以整改和完善,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总结:

学前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好坏, 将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和身心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一定要不断实践和探索, 寻找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进行及时修改, 促进学前教育学生的快速成长,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学前教育工作对于幼儿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 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是保证我国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就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展开分析, 指出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 希望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能力培养,建议

参考文献

[1]、靳晓莉.论新形势下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 2007, (01) .

音乐审美教育让学生展现个性自我 篇11

一、选好音乐,让音乐的美真正进入课堂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音乐教师应选择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可以唤起学生美感的歌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好的乐曲是音乐课堂实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目标的前提。一首好的乐曲应当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能够抒发学生温馨感受的歌曲,有美好的寓意,能够衬托学生美丽的梦想。具有这种寓意的歌曲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可在他们心里播下美的种子。此外,好的歌曲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厌,时间长了,自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帮助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现在学生接触的音乐很多,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这对于我们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某些音乐可能使学生产生叛逆的性格,甚至侵蚀学生的心灵,因此,音乐老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好学生对于音乐的选择,在教学前一定要选好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歌曲,既能让学生喜欢,又能陶冶情操。

二、理解音乐,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美

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都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反复研习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把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们真正的音乐的感受。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引向音乐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体验、理解歌曲的深厚情感,引起心灵共鸣,从而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通过介绍著名音乐家生平故事或讲解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帮助学生体验美好的情感,激发其兴趣,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真与假、丑与美、善与恶的判别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他们吸引到新的歌曲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中蕴含的思想内涵,通过音乐的内在情感感染学生,让美好的心灵之花在学生的心中悄然绽放。

三、营造氛围,使学生主动地认识美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氛围。将音乐教室布置得整洁、优雅、美观,可以给师生带来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共鸣。其次,要营造人文环境氛围。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地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不注意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相当重要的,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都是用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闪光点都应给予充分的鼓励。我们的音乐课不是培养千千万万的音乐家,而是让学生热爱、喜欢音乐,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快乐。

让学生理解音乐的美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审美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的渗透,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音乐课堂成为良好的育人课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心灵中美的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三兴小学)

加强大学生合唱音乐教育 篇12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 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 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又说:“合唱是最能使人受益的科目, 因为它能够对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最大满足的报偿。……任何学校都有能力使合唱达到符合教育的标准, 更进一步说, 它同样对大众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合唱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的作用不只是美育本身。通过演唱高尚、健康的合唱作品, 可以唤起青年人积极进取的意识, 使浮躁的心灵得到净化, 养成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心底积淀起对崇高、美好事物和目标的追求, 学会控制, 培养合作能力, 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1.合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

如今的优秀的中国合唱歌曲层出不穷。有展望历史的革命歌曲, 如, 《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等等;有歌颂新中国的合唱, 如, 《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等;有优秀的艺术合唱歌曲, 如, 《雨后彩虹》、《牧歌》……这些歌曲是作曲家智慧的结晶, 是音乐中的经典之作。以《长征组歌》为例, 亲自参加过长征的肖华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 历时半年多, 写出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格律严谨、节奏铿锵的诗篇。作曲家晨耕、生茂等人选择了10首谱成组歌。共分十段:《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这首合唱作品普及到大学生中间,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在演唱时, 不仅能体会到各地区通俗的民间音调与红军传歌曲的音调融汇在一起, 也能体会到通俗的音乐语言与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地运用, 更能体会伟大长征的壮阔图景, 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 革命军队的光辉形象。

2.合唱是培养大学生了解历史和爱国思想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合唱从一开始就有鲜明的特点, 即时代性、民族性。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 合唱就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那时较著名的有《五四纪念爱国歌》、《春江花月夜》等。新中国成立后, 代表作有《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娘子军连歌》、《打靶归来》等经典名作。如果把合唱作为大学生美育教育的一个重点, 那他们将从更多的歌曲中了解中国发展史,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3.合唱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诱导作用。

心理素质教育指培养大学生的诸如协作、表现、柔韧等良好心理品质, 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演唱中, 从音乐的记忆力、动作的模仿观察力、音乐形象的想象力方面, 培养大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坚韧的品格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参加合唱演出中, 指导大学生怎样放松心理紧张感, 怎样适应舞台、音响、灯光、观众以及临场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 怎样面对心理压力。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合唱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优势特点

1.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体歌唱形式, 也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歌唱是出于人类本能的、最原始的音乐表现行为。《乐记》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说明歌唱是人们的天性需要。合唱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歌唱机会。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 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 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除了嗓音有毛病的人外, 人人都可以参加合唱, 参与者不一定非得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 也不一定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因此, 合唱在大学中推广有一定的普遍性。

2.合唱形式丰富多样。合唱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同声合唱又可以分成男生合唱、女生合唱和童声合唱。混声合唱可以根据声部分为混声四部合唱、混声三部合唱。如今, 大学校园男女生比例相当, 就可以组织混声合唱, 这种合唱能满足各种音乐表现的需要,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合唱形式。在师范类院校, 女生人数高于男生;工科类院校, 男生人数高于女生。这样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 组织同声二部或三部合唱。同声合唱具有音色纯净清新的特点, 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加强意识下一篇:智能电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