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音乐素养

2024-09-07

学生音乐素养(精选12篇)

学生音乐素养 篇1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许多流行歌曲。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和学到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喜欢在学校举行的各种音乐活动中演唱和欣赏流行音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让健康的流行音乐走进校园,走进音乐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流行音乐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1)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对于流行音乐的定义,我基本上赞同网上的一种说法:“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为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回望当今的流行音乐乐坛,在器乐作品中,包括着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其器乐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优美抒情;演奏方法多样多变;乐队规模不拘一格,又多使用电声乐器。其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感人、音域不宽、唱法通俗、曲调上口、易于传唱;歌词通俗浅显易懂;歌手的发声方法各有千秋,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然亲切,易得到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正因为流行音乐有这么多优点,才能雅俗共赏,易于接受。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有的生命力不强;有的却能久久传唱;有的歌词内容健康,有较强的生命力,催人向上,感人肺腑;有的歌词内容庸俗、低级、无聊,生命力差,使人堕落,污人心灵。

(2)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首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师,既不能为把高雅音乐捧上天,而鄙视一切流行音乐,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地把其排斥于课堂之外。其次,也不能在课堂内外绝对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可能招致学生的反感。其三,更不能一味地不加筛选地全盘接受流行音乐,任其自由地发展,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其四,应该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都有其存在的根基与沃土。正因为流行音乐在创作上迎合了不少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因此更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也更容易对其情感的变化产生心理上的影响。这也是广大中学生喜欢的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流行音乐不但可以进入中学音乐教学,而且让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高雅音乐、民族音乐牵手,共同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师要了解学生,精选教材,让健康的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让流行音乐牵手中学音乐教学。课本上绝大多数的歌曲和欣赏曲目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和筛选的,是有较强生命力的优秀作品,但也有少数必唱歌曲和欣赏曲目,有的略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难以吸引学生,有的创作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差距太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处理好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让音乐课能吸引中学生,我精心备课,认真研究和编写教材,把音乐教材上的内容与某些健康的流行音乐作品结合起来教,这样既做到了卓有成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又尽显音乐教学独特的魅力。其体现在:

(1)精心研究教材,充分体现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和流行音乐都能起到教育之目的。

如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上的“爱满人间”这一单元,是以奉献无私的爱为主题的歌曲,里面的几首歌曲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学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再通过欣赏《爱的奉献》《祝你平安》《为了谁》等歌曲,最后引导学生把搜集有关表达“爱”的资料分小组展示,使“爱”的主题得以升华。这样,学生们在学唱、欣赏、展示的过程中受到了“爱”的教育。

(2)要使现有教材内容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

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音乐”时,选择一位最能在歌曲里表现本民族音乐特点的歌手,如蒙古族歌手腾格尔、藏族歌手才旦卓玛等的歌曲教唱,既让学生学习了解了民族音乐,又让其学习了解了流行音乐,进而使流行音乐牵手初中音乐教学。

(3)去粗取精,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流行音乐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在教学中我节选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欣赏,让他们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使优秀的流行歌曲对他们起到了思想教育作用。如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创作者在歌中表达的是一种面对挫折与失败永不言弃的坚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不管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像歌词中唱的“……用心凝望不害怕……”勇敢地面对和挑战。

当然,对于一些不健康的歌曲,我是坚决杜绝其进入课堂。

实践证明,流行歌曲走进校园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问题、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师生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音乐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享受到了音乐艺术带来的无限魅力。

三、发挥先进教育设备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卫星接收电视、光盘播放器、计算机网络和MP3、MP4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吸引学生,增强情感体验,增加教育效果,让学生在歌曲的学习当中充分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享受。比如,我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蒙古族音乐是感受其悠远、粗犷、自由中蕴涵的快乐与忧伤,在课上播放介绍内蒙古草原风貌的VCD片,让同学们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特点中了解蒙古民族及其音乐。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学生们也逐渐喜欢上了课本上的歌曲,并能主动地去了解和接受这些歌曲的内涵,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摘要:现代的中学生,都是“90后”的新新派,绝大多数人喜欢音乐,特别是喜欢流行音乐,他们爱上音乐课,但不太喜欢学课本上的一些内容,因此,音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流行音乐,要精选教材,让健康的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教学,充分发挥先进教育设备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流行音乐,中学音乐教学

学生音乐素养 篇2

摘要:音乐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再现与语言描述等教学手段,创设音乐中的场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感受音乐,从而使学生心理产生感应,诱发联想,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激活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情景教学可以建立起连接学生“音乐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理解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关键词:情境 审美体验

多媒体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它不仅要体现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创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符合音乐情绪特点的教学情境,对于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有很大的帮助,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注意研究运用语言,谁也不会体会语言的特殊性,当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 1 妙用,通过语言描绘可以帮助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如当学唱歌曲《草原上》时,柔美而悠扬的音乐舒缓而悠长,在整个教室响起,学生竖起耳朵仔细聆听,捕捉着每一个音符,寻觅着音乐中的信息,这时老师调低音量,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那迷离的音乐和撩人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牵着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听到天地合一的苍穹里,发出天籁般的声音;仿佛看到微风吹过的草原,串串珍珠洒落在绿缎上的美景。学生沉浸在音乐里,陶醉了,痴迷了,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成群的牛羊贪婪的吃着青草。

二、利用光线的明暗创设情境

美术教学中有光线的明暗,在绘画中恰当地使用光线,可以增加物体的层次和立体感。同样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光线的明暗可以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一年级《闪烁的小星星》时,打铃了,同学们排队等候在音乐教室门口,准备上课。与往常不同的是,教室里光线很暗,非常安静,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静静的夜空,星星眨着眼睛,教师安详地弹起《闪烁的小星星》。同学们伴随着音乐静静地走进教室,静静地围坐在一起,静静地倾听音乐,静静地感受体验音乐所表达来的情感。不需语言,不需行动,学 2 生在这种情境中,自然心态安详,表情端庄,很快就能进入状态,不仅学会歌曲,还能准确地理解、把握音乐的风格,并且会永远难忘这节音乐课。

三、借用简笔画创设情境

美术与音乐同是艺术教育学科,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美术学科间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前面提到了利用光线的明暗来学习歌曲,下面再说说利用简笔画来学习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简易粉笔画是最常用的一种美术表达方式,由于简易画是边讲边画,画面是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画面处于变化之中。这一特点,就必然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因而用简易画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上课了,老师微笑着走向讲台,拿起一支粉笔,一转身在黑板上画了起来:一棵大树的枝上落着一只鸟,旁边有一只小鸟嘴里叼着一只虫。老师转过身来,对着那一双双瞪大的眼睛,问:这是画的什么内容?孩子们热烈讨论,说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说鸟妈妈给孩子喂食;有的说小鸟受伤了大鸟在给它叼虫子吃。老师接着学生的话题创设情境,把大鸟的翅膀画的下垂贴在树枝上,问学生:“你们猜猜大鸟为什么这个样子?”有的学生猜出来大鸟生病了。老师肯定学生说法,鸟妈妈生病了,它的孩子给妈妈打来了食。黑板上的画恰好是歌词的艺术再现,老师极巧妙地用绘画手段为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创设了生活情境,既诠释了歌词,又诠释了音乐的情绪与意境。

四、利用桌椅创设情境

教室是我们上课的场所,而桌椅是我们上课中最直接的道具。通过教室的布置、桌椅的不同摆放,同样可以营造氛围、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学唱歌曲《采菱》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江南水乡在湖中欢快的采菱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活动“湖中的一角”。用桌椅摆设的变化,巧妙地创设了水乡姑娘采菱的生活情境。让女同学将椅子摆在教室的周围围成一个大水湖,男孩子将椅子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摆放在湖中,可以三五一组,分散坐在椅子上扮演菱的角色,随着湖水的荡漾不断地摇着身子,而女同学则接成长队,边唱歌边有节奏地划桨,并行进在湖中欢快地做着采菱的动作。在老师的导演下,教室很快变成湖中的一角,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在桌椅的创设的湖水中,孩子们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桌椅板凳的情境创设对歌曲的演唱产生了生动深刻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感受与鉴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新课标》中指出:欣赏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生活情境教学活动,就是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像、图画、游戏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像的桥梁,让学生在情境的参与体验中感受音乐。低年级学生喜好游戏,在《玩具兵进行 4 曲》欣赏教学时,我将欣赏与情境游戏相结合开展活动。老师作生动的情境描述:夜里,小主人睡着后,调皮的玩具兵偷偷地从玩具箱里爬出来玩耍,有的练射击,有的练走路,还有的练舞剑表演等,家里顿时一阵混乱,吵闹声惊醒了小主人。在小主人起来检查时,调皮的玩具兵们纷纷以最快的速度逃回玩具箱,并保持原来的摆放姿势一动不动,不让小主人察觉。接着,老师扮演小主人,小朋友扮演玩具兵,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所有的同学都积级参与到音乐的聆听与表现中来。游戏时,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一个调皮的玩具兵投入地参与表现。老师扮演的小主人一趴在桌上,学生们一个个就神灵活现地合着音乐走出自己的座位,做着各种表演。当音乐突然中断、小主人慢慢醒来时,他们也灵敏地,就象情境中所描述地那样,悄悄地逃回玩具箱,做着各种不同静止的动作,有瞪眼的、弯腰的、伸手的、坐着的、站着的等等,玩得特别投入,在情境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充分展现自我、表现自我。改变了以往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赏、过多讲述、死板乏味的现象。

六、使用媒体创设情境

音乐是听觉艺术。光靠单纯的听不能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一个音乐和画面相结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和环境下,受某种气氛或情绪感染、触动、启发而产生音乐创造活动。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展开联想和想像,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为即兴创造提供条件。在学习歌曲《草原上》 5 教学中,生活在平原上的孩子没有去过草原,没法体会草原的辽阔,更体会不到置身于草原那种心胸开阔的感觉。所以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介绍草原风景的短片,再配上动情的解说词。一下就把学生到了草原上,仿佛置身广阔的原野上,体会到了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歌曲《苹果丰收》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朝鲜乐器和舞蹈,我准备了伽倻琴、长鼓等图片和舞蹈《苹果丰收》、《桔梗谣》片段,在课上放给学生欣赏。学生通过观察掌握了朝鲜族乐器的形状,了解了朝鲜舞蹈的特点,课堂效果胜过教师枯燥的语言讲解。

总之,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多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兴趣浓厚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在音乐活动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音乐基础和基本技能;在生动、形象、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架起一座多彩的桥梁。

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

西刘庄中心小学

学生音乐素养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 赏析教学 音乐素养

一、耐心引导,静心聆听

高中生学业相对繁重,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静下心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并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端正学习态度,开阔自己的视野,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运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欣赏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蓝色多瑙河》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曲子,教学容易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笔者在赏析前为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小约翰的故事,当讲到小约翰要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露天广场上指挥万人演奏与合唱该首曲时,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惊奇。接着,笔者说指挥上万人的演奏与合唱不仅需要技巧,还要把握好曲子的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演奏与合唱的效果。在这个故事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蓝色多瑙河》的赏析中,静心聆听曲子带来的震撼。

二、充实课堂,增强趣味

要想调动高中生音乐赏析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吸引力,逐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教师要筛选音乐素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音乐的美妙,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赏析方案,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开阔自身的音乐视野,体会音乐中的情感。

如在教学《十面埋伏》时,笔者就为学生播放了电影《卧虎藏龙》的选段,通过分析电影情节,让学生对这首曲子的意境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好地把学生带入到音乐赏析的氛围中。通过这样的环境引导,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音乐的难度,同时也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音乐赏析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情趣,也使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音乐文化。

三、用心体会,提升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培养,所以在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不同风格的音乐,用一种审美的理念对待音乐,感受音乐艺术带来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生学业任务重,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忽视了自身艺术能力的培养,导致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不高,不善于发现生活细节之美,不能养成乐观的生活心态,对事物的看法刻板、单调。针对这一现状,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用心体会音乐的艺术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梁祝》时,笔者首先为学生讲述了这首曲子的板块可分为“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赏析。在赏析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划分板块。许多学生都能认真欣赏音乐,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感受音乐。如“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板块的音乐欢快、明亮,能够体会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遇和读书时的美好时光,令人听后心情愉悦;“英台抗婚”“哭灵控诉”板块的音乐激昂、悲壮,让学生联想到有情人被拆散时的痛苦、与面对爱人坟墓时的悲痛。通过这样赏析音乐,既能体会到中国音乐的灵魂之美,又能体会到小提琴音色的特点,逐步增强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用心聆听,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与创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加深对音乐的认识。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对待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周方.略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3,(7).

[2]彭华友.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的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5,(21).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篇4

一、激发情趣,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美的启迪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我采用听听、想想、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学习发声练习时,首先让学生“听”旋律,增强感性认识;其次启发学生“想”:公鸡/唱歌/喔喔喔,鸭子/唱歌/嘎嘎嘎,边说边形象地模仿公鸡呜叫、鸭子唱歌的动作,从而激发学生用同样方法模仿其他动物的叫声和生活中的声音:“小羊/唱歌/咩咩咩、小牛/唱歌/哞哞哞、青蛙/唱歌/呱呱呱、电话/唱歌/铃铃铃、钟表/唱歌/铛铛铛、风儿/唱歌/呜呜呜……”;再次,进行模声练习,“比一比”看谁模仿得生动、形象。把以上的声音采用师生对唱的形式在C1-C2之间进行半音向上或向下移调模声练习,力度控制在mp,唱得不到位的可重复模唱。

二、教书育人,在健康文明的学习氛围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并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会贯通,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健康文明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音乐教材中的大多数歌曲都是久经考验、百唱不厌的优秀作品。如:《国旗国旗真美丽》,在教唱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讲述革命先烈董存瑞的动人事迹,同时出示国旗飘扬的图片,并结合学校每周的集体升旗仪式、想象在电视中看到的中国体育健儿夺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认识到: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是人民心中伟大的旗帜,并告诉学生在升国旗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向国旗敬礼等。最后教师小结: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爱国旗、尊敬国旗,就是爱国家,爱我们自己。

三、创设情境,在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发挥潜能,展示才能

音乐教师要在教学实践和音乐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从形象、直观出发,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音乐、自己去理解音乐、自己去想象音乐,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自行发挥、自我表现,从而得到美的感受和联想。

如赏析著名钢琴家的小夜曲时,不妨抓住一个角度、一个重点,即从夜曲本身的介绍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懂得夜曲多指钢琴小曲,通常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浪漫气息浓厚;然后再重点让学生了解,肖邦虽然一生苦多于乐,但他生性纯真、浪漫,能够在痛苦的体验中创作出高雅、快乐的音乐作品。在学校举办国庆大会时,同学们各显其能,编排了舞蹈、相声、女声重唱、二胡独奏、手风琴合奏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表演才能和天赋,我们只提了些改进性的建议,虽然每个节目仍存在某些不足,但这是同学们的“心血”之作,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篇5

西定乡中心小学

何从珍

音乐是科学,也是艺术。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但是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新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然而,音乐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那么,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我从以下几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走上学习音乐的康庄大道。我尝试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1、充分运用乐器: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乐器,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我使用电子琴进行教学,我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乐器帮学生伴奏,能

充分调动唱歌的积极性。让后我还鼓励学生运用小型的乐器进行自己给自己伴奏,我让他们用的乐器有蛙鸣筒、铃鼓、沙锤等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相当的活跃。

2、律动教学:

音乐产生律动,使音乐形象化。律动教学培养学生听到音乐后产生全身的动力,通过身体运动对音乐加以反映,通过积极的参与活动,促进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发展。例如教学《郊游》一课,用简单的踏步模仿节奏,学生们边学习变体会,边讨论边协调,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使身体得到了协调,而且在模仿中体会到了节奏律动带来的快乐。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表演。音乐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跟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补充。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例如:让学生扮演“乌龟爬行”来体会四分音符节奏,扮演“小鬼蹦跳”来体会八分音符节奏,模仿“小鸟飞”体会附点二分音符节奏。在进行二步和声练习时,便让一半学生扮演小青蛙,一半扮演大青蛙。小青蛙唱得低,大青蛙唱得高,大青蛙叫一声,小青蛙应一声,然后大小青蛙一起唱。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二步合唱,音也唱得准。当他们听到大青蛙和小青蛙一起叫的声音是这样和谐好听时,一种求知的欲望便在他们心里萌发出来,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3、音乐游戏教学:

音乐游戏是以唱歌、舞蹈、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的游戏,它将音乐和游戏合为一体。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们随着音乐不同而改变所以,在音乐中得到

掬源头活水 润学生音乐素养 篇6

一、利用学校教学设施,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学校教学设施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保证。教师应当高效率地利用这些设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1.利用教学设施,培育音乐文化氛围

高效益利用校园教学设施,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会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除了用优美的音乐声代替紧张刺耳的上、下课的电铃声外,在课间,可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时代精神的、不同体裁的歌(乐)曲。在每周的校园电视节目中安排“音乐欣赏”栏目,内容如:儿童歌曲、流行风、民乐、外国音乐赏析、戏曲、歌舞剧和芭蕾剧片段欣赏等。由于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流行音乐,也就在无形中抵制了一些不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流行音乐。学生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欣赏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拓宽了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并弥补了课堂内音乐曲目的不足和涉及面窄的现实情况。

2.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教师网页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师生间可以相互交流的学习平台。网页可设“知识讲座”、“音乐欣赏”、“下载中心”、“师生交流”、“心灵感悟”等栏目。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上网、注册、下载、上传文件等网络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学生随时把收集到的音乐知识、最新信息,以及心得体会等内容通过网页平台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当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可以上传到相关栏目,师生一起来讨论。既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又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个体的资源与师生共享、交流,避免了以往教育教学中信息单向交流的弊端,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3.利用音乐学习角,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音乐室和专用教室是教师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之一,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呢?除了布置内容以音乐为主外,教师与教师、学生进行协商,采取自愿原则,把与音乐有关的学习资料(包括图书、音像、实物、音乐网站和网页资料等)上交,并对所有资料进行登记、整理、归类,供师生阅览、欣赏和实践,以此来弥补教材和音像资料的不足。在与学生交流协商、提供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关心同学、集体、共同进步的良好个性也得到了培养;教师身体力行的行为在教育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形成音乐教育合力

1.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其他学科的特点,采取了填词、画画、创编简单舞蹈、制作简单打击乐器、作曲、音乐剧、配乐朗诵、情景剧等学习方式,并利用课堂、中队活动、班际联谊会、学习角等形式予以展示。学生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这些方式既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又有成果的展示。教师通过积极的评价策略,及时予以肯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索、体验、表现音乐内涵和实现自我价值时,学生创新潜能也得到了开发。

2.学科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音乐教材内容只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教师也只能从音乐这个基本主线出发,让学生涉猎与音乐有关的、更广泛的其他艺术形成。教师曾实践采用不同学科教师进行联袂教学来共同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并积极与书法、绘画、摄影、舞蹈、体育、语文、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音乐兴趣小组等学科和社会性的活动相联系,围绕音乐文化这一中心内容展开,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体验、发现更多的文化艺术的精髓。学校与社会教育教学合力的形成,培养了学生更广泛的兴趣,其艺术素养在实践中也不断提高。

3.建设开放型艺术节,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

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应当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全面参与展示的舞台。艺术节不应当仅是音乐类的活动,其内容应更加广泛,如美术、书法、表演、摄影等,因此,构建开放型艺术节是学校艺术活动的目标。除了学校兴趣小组的文艺汇演展示外,各年段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设立如歌咏比赛(独唱、重唱、表演唱、合唱等)、摄影作品展、书法作品展、表演类(舞蹈、小品、相声、时装设计与表演、戏曲、课本剧、音乐剧等)、影视剧展播、音乐讲座,以及其他艺术类讲座等活动。建立一套相应的动员、指导、展示、评价、总结的有效机制。评价方式以学生评价、过程性评价为主。学生在全程参与中积极主动实践、体验、享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体现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的时空,其艺术素养在实践活动中也得到了提高。

4.开发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构建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社区、家庭是学习的三个主要资源,要把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使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可以采取聘请社会各界贤达、家长,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的方式,并把相关的学习内容按类编目整理,建立课程资源,邀请他们利用空余时间来学校讲座、上课、与学生座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调查研究一些音乐现象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校教学设施高效益的利用,学科资源的整合,以及学生学习指导策略的建立,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习的内容、范围更广泛了。展示学生自我价值舞台的提供,学生自我学习、教育的机会更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在音乐活动中,学生探索、体验、享受音乐的广度和深度更加丰富了,其学习方法更符合个体的学习、成长、发展的规律了。学生由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转向更广阔的学习领域和范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实践探究中,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其音乐素养也在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合力中得到提高,其个性也得到了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小学)

学生音乐素养 篇7

一、注重合唱欣赏, 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能使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学生自然就会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同样对于合唱来说也是如此, 学生对合唱充满期待,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 使声部间达到整齐、稳定及和谐的音色效果。因此, 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中外经典的合唱曲目给学生欣赏, 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爱好, 选择一些健康向上的歌曲给学生听, 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 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例如, 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时, 笔者在课前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歌星群唱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视频, 在之前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合唱部分, 所以当合唱部分呈现出来时, 学生们都全神贯注、仔细聆听。紧接着, 又播放了第24届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 让学生们通过欣赏, 对比两首歌的音乐特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两首音乐作品都洋溢着时代的朝气, 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这首寓意深刻、气势恢宏的作品在播放时就已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再借助明星效应, 学生轻松地学会了其中的合唱部分。

这时的音乐课堂充满着“爱”的情感、美的享受,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熏陶,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艺术魅力, 调动了学生要学好合唱的强烈欲望。

二、训练节奏音准, 奠定学生合唱基础

要完成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 要求学生要把握好每个声部的音准、节奏, 如果一个声部里有一个学生唱不准, 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演唱。但是由于遗传因素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学生的音乐水平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教师要想使学生的音准、节奏水平得到提高, 必须加强学生的训练, 摈弃传统的跟琴学唱的教学方式, 建立一个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

1. 训练学生音准

在日常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 如:可以多进行单音的听辨练习, 当学生能够准确辨出每个单音时, 教师再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和声练习以及和声练习曲。在视唱环节, 音乐教师可先用“ma”“me”“mi”“ma”“mu”等形式代替唱名, 当学生渐渐熟悉旋律后, 再唱出唱名。从多听到视唱, 由简单到复杂, 只要师生坚持不懈、循序渐进, 就一定能够强化学生的音准水平。

2. 加强节奏训练

音乐犹如是千军万马, 是节奏把它们进行有序的组织, 如果没有节奏, 音乐就显得杂乱无章, 也称不上音乐。有的学生节奏不稳, 在合唱中显得特别突兀、不和谐, 影响了整个合唱的质量。那么, 怎样才能解决学生节奏不稳的问题呢?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节拍的强弱规律, 如二拍、三拍、四拍等。之后再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法感受节奏的变化, 这样由一个简单的节奏型慢慢过渡到复杂节奏的训练, 最后学生再根据各自的声部进行练习。形式多样的音准、节奏训练方式, 使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 避免了学生盲听盲记的毛病, 为合唱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气息控制, 注重科学发声方法

在歌唱中, 气息的控制作为歌唱训练的根基是非常重要的, 它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科学地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控制气息。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1.“吹乒乓球”训练

在歌唱中, 气息控制的越长越好。因此在平时的合唱教学中, 教师可以“吹乒乓球”训练的方式使学生的气息越来越深:假设面前有一个玻璃杯杯口立着一个乒乓球, 要求学生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吹出, 不要把球吹跑, 然后逐渐把杯子移远进行练习。

2.“闻花香”深呼吸练习

“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 练习时, 尽量将气息保持住, 吸一点、再吸一点、深吸一口……最后将气吐尽。每次做至少15分钟以上的气息练习, 用横膈膜、腹肌来控制气息, 不要有提肩、提气的坏习惯, 只要坚持训练, 就能产生呼吸支点的感觉。

3. 半打哈欠的训练方法

歌唱时, 只有打开喉咙, 放开下巴, 才能有圆润而优美的发声。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半打哈欠的训练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半打着哈欠, 舌头平放, 上颚一定要抬起来, 并及时制止学生拉下巴, 让腹、腔、头三腔上下贯通。这样的训练方法每次可练习二三十次, 只要能坚持不懈, 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发声就不会显得硬邦邦的。

4. 声部间的均衡训练

合唱的表现力很丰富。要想取得合唱的最佳效果, 就要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需要注意合唱时声部间的均衡, 合唱作为一门集体的合作的艺术, 声部间的均衡是决定合唱是否和谐、统一的命脉。在合唱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进行互相聆听, 要听到另一个声部, 而不是压倒另一个声部, 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学生音乐素养 篇8

一、调整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感受合唱乐趣

数理化是外延真理,具有鲜明的客观性,音乐属于艺术的范畴,属于内容真理,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因此,艺术范畴的音乐,其教学目标应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气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对合唱乐趣以及艺术魅力的体会是初中音乐开展合唱课的意义所在,而不是以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侧重点。因此,教师须明确专业合唱课与合唱教学的差异所在,调整教学认知。为保证教学成效,教师要谨记二者差异,不可本末倒置。教学应注重将学生带动起来,而不是将歌曲教唱、音乐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将学生带动起来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精力与时间,教师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合唱教学,如,可听取学生反馈意见,或是观摩、交流、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将一些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添加至教学设计中,降低教学的严肃感,为学生体会音乐魅力创造良好环境。

以《雪绒花》合唱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可将柯尔文手势应用其中,以直观的手势引导学生,对演唱时旋律的连与断,情感的欢快与抒情、力度的弱与强、音高位置等产生影响。

唱名手势的特点,即以直观动作方式有效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带动学生跟随教师活泼生动的肢体语言,丰富直观的面部表情走进合唱音乐氛围中。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对合唱歌曲的调性进行调整,尽管以原调演唱歌曲是较为理想的状态,但正在生长发育的初中生较为特殊,在变声期影响下,一些学生是难以唱出歌曲原调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实际为依据及时调整演唱歌曲的调,确保学生均能参与至歌曲的合唱中,收获合唱的乐趣,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喜欢上合唱,乐于参与。

二、分析教材内容,开展梯度进阶合唱教学

对现阶段所用的教材进行整合分析,人文线索在编排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学生学习合唱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过程,以其实际能力发展为依据选择歌曲较为合理,但实际编排时却是围绕歌曲展开教学,由歌曲决定了合唱教学难度与编配,对于学生的稳步提高不利。现行教材编排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数量分布不合理,合唱歌曲在不同单元中数量差异明显,对教学进度造成一定影响;其二,难度难以把握,合唱歌曲在各册中无明显的难易分布。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以学生合唱能力为依据整合教材,对其布局与排序进行重新整理,使合唱曲目难易编排呈梯度,数量分布合理,确保教学的循序渐进。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习应有明显梯度,七年级教学应采取两个乐句长度,主要学习具有较强旋律性低声部,较大音程距离的合唱,以补充式、轮唱式为主;八年级教学可向四个乐句长度扩展,合唱主要是三度叠唱;九年级教学可适当提升难度,曲目选择上较为多样,在巩固过往所学知识上进行提升。或者,选择某一合唱曲目,如《我和你》,教师可对这首歌进行改编,以难易程度不同将其分成多个版本,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相应的版本。总而言之,合理的合唱教学须采用梯度进阶方法,不断引导学生以自身能力为出发点向更高一阶的难度攀登,以不断升级的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三、掌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情感审美体验

合唱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因此,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曲目,在合唱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在歌曲选择上首先要确保其具有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感,能够给予学生一种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并能够通过形象思维来体会其中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歌曲有以下特点,即贴近生活、易于为学生所理解。教师可依据学生这一特点展开合唱歌曲教学,培养其合唱能力。

以《保卫黄河》为例,教学前,教师可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询问学生有没有到钱塘江观潮的经历,有没有见过那种波涛汹涌的场景。我们在听很多音乐作品时往往能感受到自己仿佛身处在音乐意境中,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音乐的美妙之处,而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歌曲也有这样的神奇效果,听和唱的时候仿佛此起彼伏的浪潮就在眼前一般。接着,教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优秀学生合唱作品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奇特之美,再将相关的知识向学生说明,如轮唱知识、演唱力度以及顺序等,在学习后进行初步尝试,感受歌曲中蕴含的坚实力量,再向学生介绍歌曲相应的背景,深化主题。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在学习一些时间较久的歌曲时并无明显兴趣,相比之下,学生更喜欢当下的流行歌曲。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挑选一些流行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增添合唱教学的时代感,使教学与时俱进,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围绕学生所喜欢歌手的音乐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方式增加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帮助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唱技能的提升可以是非常快乐、值得享受的过程,而并不应该只是一项任务。以二声部训练学习为例,教师应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以能够正确把握音准为前提,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启发,在其能力基础上进行二声部合作,学习发音的基本方法,并将合唱相关规则传授给学生。以《北京欢迎你》为例,这首歌演唱者较多,其中不乏学生喜爱的歌手,教师可将其作为合唱教学材料,依据学生能力调整教学方式。如可应用欣赏与对比教学,说明影响音乐形象的具体要素及其具体作用,如速度与力度等。总而言之,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应掌握学生特点,并多样化选择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静与动,掌握不同音乐的特点与风格。

四、进行科学训练,提升学生合唱综合素质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合唱教学的科学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维果茨基认为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与成熟为前提,知识技能的训练和行程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科学的合唱训练表现在训练声部由少到多,节奏变化由简到繁,作品结构由短小简单到长而复杂,和声及调式调性由少变化到多变化等。

合唱能力训练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如气息控制、音准与节奏把握等基础技能。气息控制训练可采取闻花香、吹乒乓球等较为有趣的教学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再如声部均衡训练,合唱时,若学生不具备群体意识就很难将歌曲中丰富的表现力展现出来。作为合作艺术,统一与和谐是合唱的关键,而声部的均衡则对合唱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须注意声部均衡训练。教学中,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听”,听声部间的均衡,听不同的声部是否被压倒了。在节奏训练方面可采用跺脚、拍手等方式,多样化训练防止盲记盲听,培养学生协调能力。

五、利用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内涵

合唱教学时,教师单方面的解说较为单调,若对相关辅助手段加以利用则可丰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其内涵进行深入了解。以《让世界充满爱》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将相关资料展示给学生,声像材料、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均可,利用辅助手段将音乐知识立体化。将这首歌中的“爱”凸显出来,将作者信息通过多媒体展示,结合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背景介绍,帮助学生体会其中内涵。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让世界充满爱》的创造有其意义,而多媒体资料则可立体展现其意义。实际上,虽然不少合唱歌曲创作时间较为久远,但却非常典型,有其深刻意义。为提升教学成效,应从音乐风格,演唱的情绪、形式以及速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其中情感并表达出来。

此外,若教学条件较好,各类乐器较为齐全,教师也可利用电子琴、钢琴等乐器展开听辨与模唱教学,训练学生音高、音准。通过鲜明的力度变化、情绪对比可帮助学生明确歌曲表达需要什么样的情绪与音色。

学生音乐素养 篇9

一、建立音乐资源库, 为教育教学服务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只能选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当然, 这也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利用学校、家庭、社区、Internet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建立音乐资源库。资源库建立的目标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

音乐资源库的建设不能仅靠教师单兵作战, 应当采取师生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完成的方式来进行。首先, 我们以一位教师的网页为基础, 设立:“音乐中心” (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交响音乐、民族器乐、儿童歌曲、歌剧、舞剧、戏曲、曲艺、歌唱家、民歌) 、“知识讲座” (音乐知识、声乐知识、综合知识、民族器乐、外国器乐、我国音乐家、外国音乐家、歌剧舞剧、戏剧曲艺、音乐动态) 、“师生交流” (感想心得、心动一刻) 、“下载中心” (主要指各类软件下载) 、“友情链接” (指一些相关的音乐网站) 等栏目。然后, 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如上网、上图书馆、访谈、音像资料、摘抄等等, 并要求把这些资料进行相应加工、处理, 上传到教师网页的相应栏目。上网收集资料前, 我们也对上网学习作了一些要求和说明, 比如如何进行上网查找资料、如何下载、如何保存、如何上传资料等。通过师生近一年的共同协作、辛勤劳动, 现在音乐信息资源库内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乐曲总量等十分丰富, 上网进库浏览的人数也超过了二万人次。

音乐资料库建立的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学会了自主合作学习和相互协作, 学生进入一种新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习的内容丰富了, 视野当然也就拓宽了, 知识增长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在资料库的建设中获取了更多的信息内容, 更新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加强, 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效率得到提高。资源库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作为教师备课的材料, 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 初步实现了建库的最初理想。

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信息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新世纪的学生来说, 其“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新、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 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 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 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在学习中我们创设一个教学情境, 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 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比如, 在小学六年级音乐唱歌课河北民歌《小放牛》的学习中, 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内容, 如:河北的地理环境、河北地区相关的音乐文化、音像资料, 以及不同类别的音乐曲目等。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 学生通过相互协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己的学习方式, 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在汇报与交流信息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 获得了学习能力的培养, 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开放性。当然, 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 既了解了祖国的音乐文化, 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又获得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丰收。

三、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教学互动

教师网页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师生间可以相互交流的学习平台, 也是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如果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可以上传到相关栏目, 师生一起来讨论。既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又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个体的资源与师生共享、交流, 避免了以往教育教学中信息单向交流的弊端, 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如在戏剧类学习时, 我给学生提出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老年人很喜欢, 而青年人却不太喜欢呢?学生开始仅依靠自己的表象知识来回答。后来, 教师在网上启发性的点拨、开导, 请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 看是否能在青年人中进行继承和发扬?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分析后, 发现戏曲这个古老的音乐文化的内涵是如此的丰富, 各地的戏曲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其语言、唱腔、伴奏乐器也各具特色, 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学习中,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当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把我国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戏剧文化相比较后, 这种民族的自豪感更加浓厚了!一时掀起了学习戏剧的热潮!教师通过校园电视和电教媒体的运用,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更有效地组织讨论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样的讨论, 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 而这正是讨论的教育价值所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了主体精神, 其认知能力、欣赏水平、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艺术素养也在无形中得到加强。

四、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 对许多现象、问题喜欢进行刨根问底式的讨论。由于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认知能力、表现特征等的差异, 学生对不同的内容当然也就有不同的兴趣。

我们采取了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帮助和引导,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实物、音像等资料进行问题研究。例如:五年级学生沈申易同学对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非常感兴趣, 于是, 我就邀请信息技术老师共同来辅导他进行专题网页的制作。协商后, 确立了以小约翰·施特劳斯 (1825-1899) 和老约翰·施特劳斯 (1840-1849) 作为研究的对象, 研究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历史, 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代表作和在约翰·施特劳斯家族中的地位等。在这个师生相互协作的过程中, 师生对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在网页制作中对信息进行获取、整理、加工、创新, 当然其信息素养和创新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由于丰富的软件资源为学生尝试音乐创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我们积极利用电脑软件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培养学生创作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 在学习《生日快乐》这首歌曲时, 我们利用《音乐大师》作曲软件让学生先把歌曲的旋律输入电脑, 进行试听;教师讲解伴奏音乐运用的技巧后, 让学生给乐曲配上伴奏音乐, 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完成了学习。当学生欣赏自己的成果时, 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 即使不喜欢音乐的学生, 此刻也兴致勃勃。因此,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形象思维及创新能力, 促进智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发展。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网络的交互性, 为个性化、自主化、协作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 使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 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 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提高。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如何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信息,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教学互动,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学生音乐素养 篇10

常常见到这样的一些场景:数学课上学生思维活跃, 动手动脑, 到了音乐课上却懒得思考, 只等着早些下课;美术课上折、剪、画得不亦乐乎, 在音乐课上唱首歌的声音比蚊子还小。我们不禁要问:音乐课, 怎么会这样呢?

究其原因, 我感觉是:学生认为音乐看不见又摸不着, 声音在头脑里无法停留, 稍纵即逝, 捉摸不定, 于是产生畏难情绪, 所以, 学生在音乐课上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老师教唱歌, 就跟着琴声唱一句, 不用思考也能跟着演唱;老师在上面全身心投入, 下面是一片静悄悄。

二、音乐课, 往哪里去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教师应努力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原理, 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 强调凭借学生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未知领域。同样, 在音乐教学中朝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发展是不错的选择。

探究式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探究式指对一个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资料搜集整理、思考、实验、论证等研究过程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 储备了相当的经验, 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广义的探究目的不是要得出一个精确的结论, 而是培养学生一种探究的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的是广义上的探究式学习。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表现和创作, 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 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加入探究和创新时, 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寻衅时, 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他们学得最好。

为了打破目前音乐课的“尴尬”, 让学生“学得最好”, 我们可以去尝试、去发展探究学习, 让探究学习成为学生音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要领和学习经历。这样的音乐学习中, 学生会不断地收获。

1. 在探究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 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 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这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每位教师都有责任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幸运儿——让每位学生都能拥有自主学习、探索的时空, 都能从中获得愉悦与成功的情感体验。将每位学生都置身于必要的问题情境, 在应对问题、思考对策、探寻解决方略的历练中闪烁智慧, 砥砺意志, 滋生探究的欲望, 养成探究的能力, 使每位学生都能因为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而变得更为灵动、智慧。

例如在学习挪威名歌《我和小提琴》这首歌曲时, 出现了“弱起”这个难点, 以往作为教者我总是左分析右提醒, 就怕学生不理解没掌握好。这一次我就放手, 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练习了一会儿, 我问学生“你唱到什么地方有困难?”一个学生说:“开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唱起。”这正是本首歌曲的教学难点:弱起的唱法。正当我准备给学生演示的时候, 有同学举手说:“老师, 我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唱, 我有预感。”顿时, 其他同学也纷纷赞同, 表示自己也有这种预感。说千遍道万遍, 要的就是学生要有这种感觉, 学生的尝试和探究竟然让他们体悟到了这种感觉, 真了不起啊。我马上肯定了他们, 并且请有这种感觉的同学一起演唱, 他们果然演唱得非常到位, 节奏准确, 似乎弱起的唱法不用吹灰之力就迎刃而解了。当我赞叹不已时, 我看到学生脸上露出自豪和满意的笑容, 我深信学生对音乐学习中得到的愉悦体验是无法形容的。

2. 在探究中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一定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 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而且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及整个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竖笛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是常见的一种器乐教学。在学习了基本的C大调音阶后, 如何让学生转成G大调演奏, 我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儿童化的教学情境, 告诉学生让每个音符都爬高五级楼梯, 自己试着吹奏, 并感知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练习《同一首歌》的乐谱时就发现了C大调中的7 (xi) 爬高五级后吹成的4 (fa) 音时, 感觉声音低了, 必须把4 (fa) 这个声音升高后才满意。这样一来,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习得这一技能以后, 每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都可以到竖笛上尝试吹一吹, 自我感觉特别好, 对音乐的兴趣也就浓郁了, 也就增强自信了。

三、音乐课,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1. 在体验中引导探究学习

把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作为探究的过程。众所周知, 音乐感受的方式就是体验。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

对于一首歌曲进行不同的体验。例如在学唱泰国民歌《故乡恋情》时, 利用不同的速度范唱歌曲, 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 比如当速度稍快时, 学生体会到整个旋律是轻快活泼的, 当速度变成稍慢时, 那种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对器乐作品的体验允许学生不同的表达。在欣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这首乐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可以使我们想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在听赏完全曲后, 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 春天的夜晚, 伴随着远处悠扬的江楼钟鼓, 月亮在东山缓缓升起, 小舟在江面荡漾, 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 水天一色的和谐, 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载鱼虾的快乐;有的说:我想到了在湖边静静地散步, 也有的还联想到了月光明媚的夜晚。虽然每个人探究后的表达不同, 但是音乐的意境基本相同。

当然, 无论歌曲还是器乐作品, 上述方法是能够通融互换的。

2. 在实践中引导探究学习

探究音乐不能脱离学生活动, 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探究。演奏、演唱、创作都是音乐探究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我的小鼓响冬冬》这一课时, 对鼓的认识我让学生自己探究, 不仅对鼓的形状、结构, 而且对它的声响, 能够发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都进行了研究。

在教学中我先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每一组发给一面鼓, 让他们自己把弄, 他们就知道了鼓可以发出许多种不同的音响, 还能用许多种方法使鼓发出不同的声音。同学们虽然年龄很小, 但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总结了五种以上的方法:用手指弹鼓面、鼓帮, 用拳头敲, 用鼓棒敲鼓面、鼓帮, 用手掌磨, 用鼓棒刮奏等。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许多的音乐知识, 还充满了学习兴趣。

3. 在搜集整理资料中引导探究学习

搜集和整理资料是探究式学习必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针对某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主动查阅文献资料, 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通过阅读、上网、采访等方式搜集整理, 经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

例如对京剧艺术的学习就可以采用探究的方式。在课前,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 针对京剧的某一专题,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大量有关资料, 并进行筛选、归纳, 然后制作出内容丰富的网页在课堂上交流。同时教师播放几个京剧唱段, 要求学生们根据课堂上所掌握的京剧知识, 进行分析、比较、判断, 现场学唱一段京剧, 达到学以致用, 加深印象的目的。虽然京剧的知识是固有的, 但是学生对这个知识的获得过程是通过探究得来的, 因此就更加深刻。

四、音乐课,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 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

在音乐课上引导学生探究, 我们虽然并不能都让学生探究出一个新的成果, 但是我们至少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创新、交流, 养成探究的习惯, 从而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音乐素养 篇11

关键词:音乐;兴趣;渗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9-02

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上好每一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为之努力的方向。在职业中学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只重视语、数、外及相关专业课程,对音乐课无所谓,认为音乐课可上可不上,或者认为这只是一门高兴时动动嘴唱几下,不高兴时在底下玩玩讲讲话就可以混过去的课。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扭转学生的这种糊涂观念,在教学中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重视和喜欢这门课。音乐本身具有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而音乐教育正是通过这一艺术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等融入其中,产生强烈生动的艺术感染力,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理解、鉴赏能力,教师常会让学生以歌唱、奏乐、欣赏等方式表达自己。通过这样一系的活动和方式所获得的音乐教育效果远比任何一种说教式方式显得自然而真实。在此不妨借用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过的一句话:“音乐使人心灵爆发出火花。”因此,我也可以这样说,中职音乐教师也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当然在中职校各专业中,艺术类音乐专业也是对口单招的一个门类,可见其重要性并不比其他学科差。几年来,笔者尝试着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取得了一些感受,现简述如下。

一、音乐教学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开学的第一堂音乐课,我就对学生一再强调音乐课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提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音乐知识,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同时一节愉悦的音乐课可以让我们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上每堂音乐课时,我首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音乐课内容充实,形式活泼生动。比如,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地民歌时我会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全国各地去做一次音乐旅行,你们可千万别错过机会哦。”这样一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他们急切地想知道我们会去哪儿,这地方有什么特色音乐。它的音乐特点又是如何。又比如,在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首曲子时,我先告诉学生该词曲根据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及新疆塔吉克族音乐素材创作的。那么,请同学说一说新疆有哪些特产?对新疆有哪些了解?当学生们说了一大堆新疆的特色后,我们再一起来听听新疆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这时,再欣赏这首曲子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音画。在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无垠的塔什库尔干大草原,仿佛看到了大草原上伴随着“东不拉”优美的乐曲声,马队由近及远悠然驰去,仿佛看到了新疆塔吉克人欢腾的舞蹈场面。这样,我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好奇与问题进行了一次音乐之旅,并在旅行中获得了许多的音乐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在优美的旋律和歌词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品德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可以使中职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例如,在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音乐课上的一首《七子之歌》呼唤起了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起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当唱起这首歌,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别行政区高高飘扬时,大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不少学生都留下了激动的热泪,场面非常感人。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挑选一些激昂的爱国主义歌曲教学生学唱。在学唱的过程中,音乐的内涵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唱一首歌,接受一次感染。

三、采用音乐欣赏,引导培养学生真善美

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使教育更深入人心。在音乐课上,我时不时会让学生多欣赏一些优美感人的音乐作品。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类型、不同旋律的音乐作品审美体验中懂得了真、善、美。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它是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俩人的真挚爱情,从而引起人们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惜别”、“楼台会”二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的感情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一种纯真、善良——善;,学生又体会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总之,通过这种注重感情的体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的欣赏课颇受学生欢迎。特别是这些真善美的感受,在当前浮躁的现实面前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一次完善人格的洗涤。

四、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在音乐课教学中,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我在上“音乐表情术语”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充分发挥音乐听觉艺术的特点,始终注意感性入手,欣赏领先,将学生了解掌握音乐知识“常用音乐表情术语”,看作是学生感受音乐、分析旋律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这节音乐教学课上,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情感内。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音乐,并对每首作品作出总体感情特征的评价。如:欣赏《四小天鹅》时,就让学生说出它的音乐情绪是欢快,活泼的,欣赏《山村新歌》时,要求学生归纳出它的音乐情绪是抒发,优美的。学生的这些口头反映就是音乐表情术语的教学反馈。教学中,我主要以指导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给他们的第一印象。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学生了解音乐表情术语后,再让学生亲自唱一唱,练一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除此以外,我还着意安排学生通过演唱《国歌》、《歌声与微笑》等不同风格的歌曲,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把握音乐情绪表现。当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演唱作品之后,我又让学生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文学作品,然后配上与之感情相吻合的音乐作品进行配乐朗诵。让学生有一个感受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到真正运用音乐作品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积累了音乐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易山,张路路.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陈洁.万般风情弄清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篇12

高大那极性

学第兴趣是音乐学习一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的根本动力, 要根据和终生生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式以,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丰富的教学内容的

的兴趣。

音在音乐课堂上, 学生可以歌唱、可以欣赏、可以演奏、可以舞蹈、可以绘画傅白乐玉等, 在各环节中, 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素活动的积极性去感受音乐, 去, 创造音乐让孩子自。激发孩子的己去找音乐, 养乐中获取知识兴趣, 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如在进行趣味性音, 乐欣在快

赏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

描写性音乐。带有情节性的描写性音乐, 因为有过程, 就能使学生感兴趣, 即所谓“此时、此地、此景、此人、此情”使学生产生设身处地地感受, 并创造性地有所“悟”。

二、鼓励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音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如低年级的“寻找生活中的音乐”中, 首先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 接着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孩子们发现声源真是千奇百态。在探索的过程中, 他们有了疑问:怎样才能发出更好听的声音?我趁热打铁, 在此基础上, 引导他们利用常见的物品或废品, 制作小乐器。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他们收集废铁、铜酒杯、旧锅盖、各种塑料瓶, 甚至是旧报纸、硬纸板、旧碗等材料, 或是模仿、或是创造性地制作了小乐器, 有三角铁、碰铃、小镲, 小鼓、串铃、排琴、各式各样的沙锤, 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乐器。款式各异, 琳琅满目。在整个活动中, 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 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自由自在地表现生活中的音乐, 拥有了丰富的、个性化的音乐体验。

三、加强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 合理利用竞争机制, 扬长避短, 互相合作, 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增加信息交流量, 资源共享。

如三年级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教学时教师会安排音乐童话剧表演, 这时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猫, 小蜻蜓, 蝴蝶, 大鱼。除了这几个角色, 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小花猫, 小黑猫, 老猫, 红蜻蜓, 蜜蜂, 小鱼。也可以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见解, 在情境表演中还需要演的角色。做到人人有活干, 组组有事做。小组分角色时, 要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互补优势“的原则, 把学困生学优生合在一组, 让每位孩子在小组中都有发挥其所长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支持、配合, 享受快乐, 感受温暖, 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利用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究性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更多的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 让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实践探究, 延伸探究。

如二年级《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 学生在自主学习歌词之后, 我向同学们提问:小朋友们最想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有的说以唱歌的方式, 有的说以跳舞的方式, 有的说以讲故事的方式......突然, 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 直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这时, 全班同学的眼光“唰”地集中在他的身上,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快速画起中国地图简笔画。当这位同学画完转身时, 才发现自己的举动“冒昧”了, 站在讲台上等老师“训话”。我没有就此打住, 而是让这“冒昧举动”继续升温, 于是他有声有色地介绍:这是中国地图, 这里是北京天安门, 国旗每天都会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这是曾发生8.0地震的汶川灾区, 全国人民在关心汶川, 小朋友也在为灾区献爱心, 我们住在海南的儋州,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我们的祖国美丽可爱。”接着入情地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全班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在他的“冒昧举动”的带动下, 这堂课的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靓”了起来。学生松开“束缚”, 放飞心灵, 演绎精彩。

五、通过创造性音乐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上一篇:电子动物园下一篇:改良VSD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