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件(共6篇)
双语课件 篇1
双语教学的需求决定了双语课件的作用和功能必须通过双语素材的特殊表现形式得以体现。本文重点介绍了一种制作双语课件译文素材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语种课件的开发和制作,这种课件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正常运行。
在双语课件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用最适当的工具、最便捷的方法,制作出表现效果最好的素材。双语课件内容涉及多个语种,因此必须使用某种不受任何语种限制的通用方法制作其文字素材。同时,这种课件的播放也必须摆脱对原始开发平台的插件或原始语种字库的依赖,只有这样,它才能具备较高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体现双语课件作用和功能的核心素材有母语的译文素材和第二语言的配音素材两种,其表现形式是在用户请求时被课件主程序显示或播放。因此,在制作素材时,必须考虑其文件格式便于被课件调用,从而满足要求。根据课件开发所采用的工具平台的不同,素材的制作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我们以Flash课件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一、Flash双语课件功能的技术实现
Flash是一种最新的交互式矢量动画标准,使用动作脚本,即可以对课件进行高级逻辑控制,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
在Flash MX中创作文档时,可将图像或声音导入到FLA文件的库中。当发布文档时,该图像和声音将被打包并存储在SWF文件中,即媒体的内置。除了在创作时导入媒体之外,还可以在运行时导入媒体,即媒体的加载。Flash程序运行时,可以将四种类型的媒体文件加载到Flash应用程序中,即SWF、MP3、JPEG和FLV文件。Flash Player可以从任何HTTP或FTP地址加载外部媒体,也可以使用相对路径从本地磁盘加载或使用file://协议加载。
加载外部SWF和JPEG文件可以使用Flash动作脚本中的loadMovie()或loadMovieNum()函数,或MovieClip.loadMovie()方法。
加载外部MP3(MPEG Layer 3)文件,可使用Sound类的loadSound()方法。在Sound类中,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对音频文件进行播放和音量控制。
Flash双语课件中的译文和配音素材可以内置到课件源代码中,也可以从外部进行加载。在课件制作时,一般应将第二语言的文本素材内置到课件的FLA中,而把译文和第二语言配音素材以容易被F lash加载的文件格式存于课件主文件之外。例如,在英汉双语课件中,应将英语文本素材内置到课件中,而将汉文译文和英语配音素材保存于课件之外,运行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加载。
二、双语课件译文素材的制作
在允许被Flash加载的四种文件中,SWF和JPEG格式适合保存译文素材,MP3格式适合保存配音素材。这就对素材的制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译文首先要录入到计算机,再转换为SWF或JPEG格式;配音首先要录音,再转换为MP3格式。
配音素材的制作相对简单,只要将音频采集到计算机,经过适当的处理后用合适的软件转换为MP3格式就可以了,这里不再赘述。
译文素材的制作与录入环节与语种有很大的关系。这里重点探讨这个问题。
1. 录入
汉字和西文的录入在常见的课件制作平台都很容易实现,但一些特殊语种的文本录入,对字库和输入法有特殊要求。我们以汉维双语课件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维吾尔文字系阿拉伯语系的拼音文字,它与汉字和西文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书写方向相反,汉字和西文的书写方向是从左到右,一般将这种输入的字符由左向右依次排列的文字称为右向输入文字,而维文的书写方向是从右向左,因此也称为左向输入文字。其次,维文的同一个字母依据在单词中的位置不同会有四种变形,即首写形、中写形、尾写形和独写形,在文字输入时要根据字母在词中的位置来确定使用何种形式。另外,在一些理科课件文本中,往往包含大量的专业符号和公式,这些公式的书写方向是从左到右,与维文正好相反,而且很多复杂的公式也需要借助特殊的编辑工具才能向计算机输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课件开发软件(如Flash)自带的文本框是不可能完成译文的录入工作的,必须调用专门的维文字库和输入法,并且用文字处理系统录入,实现文本与符号、公式的混合编排和格式设置,再设法将其转换为SWF或JPEG格式。
经过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维吾尔文字已经有了自己的编码字符集标准、键盘标准和字模标准,相应的输入法及字处理系统也已被推广使用,而且实现了在Word等字处理软件中进行录入和编辑,这为汉维双语课件文本素材的制作提供了一个快捷便利的途径。据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黎、壮及柯尔克孜、锡伯等)文字的输入法及字处理系统也已相继被推广使用。
2. 转换
(1)转换要求
译文完成录入以后,下一步就是转换。在转换的环节上需要考虑效果和效率两个问题。
①效果。转换后的译文素材被加载后,要求有良好的显示效果。矢量图是由线条和填充区域构成的,所以将矢量图进行任意放大和缩小,都不会影响其外观,显示效果最好。
②效率。要求转换方法简单,而且对素材制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文本内容要求最低,从而使得开发工作的效率达到最高。因此,必须找到一种能同时满足效果和效率要求的译文转换方法。
(2)转换的方法
通常比较容易想到的转换方法是抓图法。其转换步骤是:打开Word文档,将需要转换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再用屏幕硬拷贝的方法或专用软件抓取并保存为JPEG图像文件。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
①图像效果不好。JPEG文件是位图图像,被课件主程序加载后总会出现失真,如果用户缩放译文,还会引起更严重的失真,不仅影响视觉效果,最重要的是影响学习效果。图1为JPEG图像的显示效果。
②处理过程繁琐。首先,录入到Word的文本内容多少不一致,内容不多自然问题不大,如果内容很多,原始画面必须全部显示到屏幕上才能完整抓取,但这样又会使得文字变得很小,显示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是多页文档,这种方法根本无法实现一次转换。其次,为了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并使得译文能和课件界面协调一致,我们又希望给抓取的图片加一些效果,如阴影或背景颜色等,但这样又增加了图像处理的环节,必然影响课件开发的效率。
可见,用JPEG图像转换译文素材是无法体现效果原则和效率原则的,必须另辟蹊径。
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共享软件Macromedia FlashPaper,能够很方便地将Microsof t PowerPoint、Word或Excel等任何类型的可打印文档转换为SWF格式。它具有如下优点。
(1)图像质量非常好。FlashPaper转换出来的是矢量图形,可以进行自由的放大和缩小。图2所示为图1同一内容的文本被该软件转换后再放大到5 00%的效果。由于是SWF格式的矢量图形,文件大小一般只有同内容JPEG文件的1/3,非常有利于缩小课件体积。
(2)保持原文档的排版样式和字体显示。不论创建文档使用的平台和语言版本是什么,经过FlashPaper转换后,都可以在IE浏览器或Flash播放器中自由浏览,无需原始开发平台的插件或原始字库的支持。无论文档有多少页,FlashPaper都会原封不动按页转换,这是用抓图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FlashPaper的窗口还有各种工具,如缩放、拖动、换页、打印、查找等。转换出来的SWF文件支持Word文档中的超级链接,具有文本搜索、文本选择复制、选择打印区域、显示文档大纲等功能。
(3)转换方法简单。FlashPaper安装好后会在Word菜单中添加一个“FlashPaper”菜单。使用时先打开要转换的Word文档,经过一些统一的格式设置(如字体、字号、字的颜色、段落、页面等设置)后,点击菜单“FlashPaper”→“Convert to Macromedia Flash (.swf)”,选择文件的保存目录和文件名,再点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将当前文档转换为SWF格式了。
本文提到的双语课件的作用和功能为制定课件库的设计原则提供了理论指导,介绍的译文素材制作和加载方法具有跨平台、跨语言的通用性,特别是具有表现效果好,开发效率高的特点,希望能对双语课件的研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国平等.LINUX下维、哈、柯文多语种图形化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中文信息学报,2006(04):88—93.
[2]江嘎.民族文字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民族,2001(05):27-28.
[3]花无缺.让Word转换成Flash-FlashPaper.电脑,2004(11):121.
双语课件 篇2
sr is measured relative to the positive direction of the x axis, and is given by
(radianmeasure).Here s is the length of the arc(or the arc distance)along a circle and between the x axis and the reference line, and r is a radius of that circle.An angle defined in this way is measured in radians(rad)rather than in revolutions(rev)or degree.They have relations
1rev360o2r2rad r4.If the body rotates about the rotation axis as in the right figure, changing the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reference line from 1 to 2, the body undergoes an angular displacement
given by 21
The definition of angular displacement holds not only for the rigid body as a whole but also for every particle within the body.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a rotating body can be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body is rota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increasing (counterclockwise)or decreasing (clockwise).5.Angular velocity
(1).Suppose that our rotating body is at angular position
1
at time t1 and at angular position 2 at time t2.We define the average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body in the time interval t from t1 to t2 to be
21t2t1t
In which t.
is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that occurs during
(2).The(instantaneous)angular velocity , with which we shall be most concerned, is the limit of the average angular velocity as t
is made to approach zero.Thus
limdt0tdt
If we know
(t), we can find the angular velocity by differentiation.(3).The unit of angular velocity is commonly the radian per second(rad/s)or the revolution per second(rev/s).(4).The magnitude of an angular velocity is called the angular speed, which is also represented with .(5).We establish a direction for the vector of the angular velocity by using rule,a as right-hand shown in the figure.Curl your right hand about the rotating record, your fingers poin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Your extended thumb will then poin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ngular velocity vector.6.Angular acceleration
(1).If the angular velocity of a rotating body is not constant, then the body has an angular acceleration.Let the angular velocity at times
t2
2
and
1
be
and t1,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angular acceleration of the rotating body in the interval from t1 to t2 is defined as
In which
21t2t1 t is the change in the angular velocity that occurs during the time interval t.(2).The(instantaneous)angular acceleration , with which we shall be most concerned, is the limit of this quantity as is made to approach zero.Thus
limdt0tdtt
above equations hold not only for the rotating rigid body as a whole but also for every particle of that body.(3).The unit of angular acceleration is commonly the radian per second-squared(rad/s2)or the revolution per second-squared(rev/s2).(4).The angular acceleration also is a vector.Its direction depends on the change of the angular velocity.7.Rotation with constant angular acceleration:
dddt0tdt
d10td(0t)dt0tt2dt2Here we suppose that at time
t0, 00.We also can get a parallel set of equations to those for motion with a constant linear acceleration.8.Relating the linear and angular variables: They have relations as follow: Angular displacement: d Angular velocity:
dsdr
vr Angular acceleration:
atr anv
6.2 Kinetic Energy of Rotation 1.To discuss kinetic energy of a rigid body, we cannot use the familiar formula
Kmv2/2
directly because it applies only to particles.Instead, we shall treat the object as a collection of particles-all with different speeds.We can then add up the kinetic energies of these particles to find kinetic energy of the body as a whole.In this way we obtain, for the kinetic energy of a rotating body,K111122m1v12m2v2m3v3mivi2 2222In which mi is the mass of the ith particle and
vi
is its speed.The sum is taken over all the particles in the body.2.The problem with above equation is that
vi
is not the same for all particles.We solve this problem by substituting for v in the equation with
r, so that we have
211Kmi(ri)2(miri2)22
In which is the same for all particles.3.The quantity in parentheses on the right side of above equation tells us how the mass of the rotating body is distributed about its axis of rotation.(1).We call that quantity the rotational inertia(or moment of inertia)I of the body with respect to the axis of rotation.It’s a constant for a particular rigid body and for a particular rotation axis.We may now write
Imiri2
(2).The SI unit for I is the kilogram-square meter(kgm2).(3).The rotational inertia of a rotating body depends not only on its mass but also on how that mass is distributed with respect to the rotation axis.4.We can rewrite the kinetic energy for the rotating object as
K1I22
Which gives the kinetic energy of a rigid body in pure rotation.It’s the angular equivalent of the formula
2KMvcm/2, which gives the kinetic energy of a rigid body in pure translation.6.3 Calculating the Rotational Inertia 1.If a rigid body is made up of discrete particles, we can calculate its rotational inertia from
Imiri2.2.If the body is continuous, we can replace the sum in the equation with an integral, and the definition of rotational inertia becomes
Ir2dm.In general, the rotational inertia of any rigid body with respect to a rotation axis depends on(1).The shape of the body,(2).The perpendicular distance from the axis to the body’s center of mass, and(3).The orientation of the body with respect to the axis.The table gives the rotational inertias of several common bodies, about various axes.Note how the distribution of mass relative to the rotational axis affects the value of the rotational inertia I.We would like to give the example of rotational inertia for
a thin circular plate
Irrddr2R0rdr320111dR42(R2)R2mR2
422a thin rod(1)I1r2drl2l213r3l2l21l11()32(l)l2ml2 321212(2)
13l03l1I2I1m()2ml2212I2r2drl1(l)l23
341ml2ml2ml2121238 3.The parallel-axis theorem: If you know the rotational inertia of a body about any axis that passes through its center of mass, you can find its rotational inertia about any other axis parallel to that axis with the parallel-axis theorem:
IIcmMh2
Here M is the mass of the body and h is the perpendicular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arallel axes.4.Proof of the parallel-axis theorem: Let O be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arbitrarily shaped body shown in cross section in the figure.Place the origin of coordinates at O.Consider an axis
through
O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figure, and another axis of P parallel to the first axis, Let the coordinates of P be a and b.Let dm be a mass element with coordinates x and y.The rotational inertia of the body about the axis through P is then
Ir2dm[(xa)2(yb)2]dm
Which we can rearrange as I(x2y2)dm2axdm2bydm(a2b2)dmIcm00MhIcmMh22 6.4 Newton’s Second Law for Rotation
1.Torque: The following figure shows a cross section of a body that is free to rotate about an axis passing through O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cross section.A force F is applied at point P, whose position relative to O is defined by a position vector r.Vector F and r make an angle with each other.(For simplicity, we consider only forces that have no component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thus, F is in the plane of the page).We define the torque as a vector cross product of the position vector and the force
rF
Discuss the direc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torque.2.Newton’s second law for rotation(1).The figure shows a simple case of rotation about a fixed axis.The rotating rigid body consists of a single particle of mass m fastened to the end of a massless rod of length r.A force F acts as shown, causing the particle to move in a circle about the axis.The particle has a tangential component of acceleration governed by Newton’s second law: acting on the particle is
Ftmatat
.The torque
.rFFtrmatrm(r)r(mr2)The quantity in parentheses on the right side of above equation is the rotation inertia of the particle about the rotation axis.So the equation can be reduced to
I.(2)For the situation in which more than one force is applied to the particle, we can extend the equation as I.Where is the net torque(the sum of all external torques)acting on the particle.The above equation is the angular form of Newton’s second law.(3)Although we derive the angular form of Newton’s second law for the special case of a single particle rotating about a fixed axis, it holds for any rigid body rotating about a fixed axis, because any such body can be analyzed as an assembly of single particles.6.5 Work and Rotational Kinetic Energy 1.Work-kinetic energy theorem: Let’s again consi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figure, in which force F rotates a rigid body consisting of a single particle of mass m fastened to the end of a massless rod.During the rotation, Force F does work on the body.Let us assume that the only energy of the body that changed by F is the kinetic energy.Then we can apply the work-kinetic energy theorem to get
KKfKiWK1212IfIiW22
Above equation is the angular equivalent of the work-kinetic energy theorem for translational motion.We derive it for a rigid body with one particle, but it holds for any rigid body rotated about a fixed axis.2.We next relate the work W done on the body in the figure to the torque on the body due to force F.If the particle in Fig.11-17 were move a differential distance ds along its circular path, the body would rotate through differential angle with dsrdd,..We would get
dWFdsFtdsFtrddThus the work done during a finite angular displacement from i to f is then
Wd.Above equation holds for
if12 any rigid body rotating about a fixed axis.3.We can find the power P for rotational motion
妇产科双语教学课件的设计与探索 篇3
1 多媒体课件设计前应做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1.1 熟悉中英文教材,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妇产科学知识点多, 内容抽象, 实践性强, 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将教材里的内容无一遗漏地向学生讲授。加之授课的对象为大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自学内容,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于是如何适当地取舍、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师只有对中、英文教材都有全面、深入地了解, 才能在保持知识体系有机连贯的前提下, 提纲挈领, 重点突出, 条理清楚,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所学内容。目前还没有原版的妇产科学英文教材, 双语教师只能参照相关的英文书籍进行教学, 因此, 教学内容的取舍及合理安排较中文教材更有难度。双语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了教学内容, “吃透”教材, 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分清重点、难点, 对各部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1.2 了解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
我校双语班学生经过了考试筛选, 他们的英语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好, 英语基础较扎实, 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 双语教师在授课前必须了解双语班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 比如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 对其他双语课程的反馈意见怎样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 教师才能合理设计、制作课件, 设置合适的中英文比例, 进行合理的结构安排。
2 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点
2.1 版式设计合理, 颜色搭配协调, 字体选择合适
2.1.1 版式的设计
编制多媒体课件时, 要合理布局。每章开始前要先给出中英文单词对照表, 列出本章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比如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哪些是重点掌握的内容, 哪些是熟悉和了解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结构框架, 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侧重。每章及每节结束时都应有小结, 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在设计课件前, 首先要对内容有全面、系统地了解, 确定哪些内容要编入课件。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可能比较抽象, 要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化抽象为形象, 比如分娩机转这一部分内容深奥难懂, 如果用动画演示这一过程, 学生则容易领会、掌握。另外, 一张幻灯片中的图片和文字布局要合理, 2者所占比例也要协调。一般把文字放于幻灯片左侧, 图片放于右则, 图片一般不宜小于版面的1/3[1]。
2.1.2 背景、模板和色彩的搭配
一般来说, 幻灯背景配色有2种方案:一种是深色背景配浅色前景, 如背景色是蓝色, 前景色是白色或明黄色;一种是浅色背景配深色前景, 如背景色是白色, 前景色是黑色或较深的颜色。背景色和前景色要有一定反差, 但要注意在追求反差的同时也需协调色彩。近似的色调有协调感, 如背景色偏黄色, 前景色就可以是深棕色。切忌使用冲突的色彩, 如背景色用草绿色, 前景色就应避免使用红色。还需要注意的是, 背景和模板在整个演示文稿里应统一, 不宜一张幻灯片使用一个模版, 或者是上一张幻灯片是深色背景配白色文字, 而下一张幻灯片是浅色背景配深色文字。背景和模板不应太花哨, 背景最好没有文字。幻灯片的色彩搭配要合理, 不可从头到尾使用一个颜色, 也不可太花哨, 要根据实际内容和放映幻灯片的室内环境进行设置, 力求清晰明了,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2]。
2.1.3 字体和字号的选择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尽量使用字库内的字体, 如宋体、隶书和楷体。整个演示文稿中的字号和字体应具有统一性。标题字号可以大一些、字要加粗;正文的字号则可以小一些, 使用华文中宋或黑体。对于重点内容, 字要加大、加粗, 用显眼的颜色突出, 做到一目了然。
2.1.4 善用组合, 巧用动画及超级链接
对于文本框、图片及文字比较多的课件, 使用组合把文本框、线条和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便于移动及复制。要进行修改时, 可取消组合, 进行个别的修改。
对于抽象、静态的内容, 可使用动画。在动画设计上适当进行多样化切换, 使其具有动感美, 但又不能过于多变, 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适当插入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声音, 使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愉快, 从而增加印象, 消除疲劳;如果有太多的图片或声音, 学生就会将很多精力花在多媒体的动画设计上, 而忽略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 这样反而起了反作用。
对于内容、条目比较多的章节, 可使用超级链接。先把讲授内容以提纲形式罗列出来, 然后把每个提纲超级链接到不同的幻灯片, 这样通过超级链接就可以转到有具体内容的幻灯片[3]。使用超级链接, 使授课内容更具条理性, 层次更清楚, 让学生更易于掌握。
2.2 中英文比例恰当
双语教学中涉及2种语言:中文和英语, 因此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2种语言的比例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课件内容大部分为英文, 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大部分为中文, 则忽略了学生对英文的学习。教师合理把握中英文比例, 必须建立在对学生英语水平及学生期望值的充分了解之上。对于重要的概念、难以理解的内容及生僻的专业词汇, 在有英语的同时必须有中文对照翻译。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双语教学,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传统的语言讲解、板书演示、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表达形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 有些教师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仅使用多媒体这一单一手段, 从而失去了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因此, 多媒体课件教学必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 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模式。另外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 应辅助其他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PBL教学等, 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双语多媒体课件, 教师需要熟悉授课内容, 了解授课对象的英文水平, 掌握软件的各项功能多加练习, 并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对课件的反馈信息, 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积累经验, 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近年来多所医学院校开展了妇产科学双语教学, 为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已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因多媒体课件融合了文本、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 有着传统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点, 广受学生欢迎。但如何设计、编制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妇产科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红, 胡隽.关于教学课件制作和运用的几点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0 (12) :1451~1452.
[2]卢立建, 林睿.谈色彩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原则[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8, 22 (2) :159~161.
双语课件 篇4
多媒体CAI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通过计算机可将难以理解的内容给予直观展示、动态模拟, 集声、文、图像于一体, 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可提高教学效果。此外, CAI以计算机为媒介, 通过计算机——学生之间的交互达到教学目的。因此CAI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 改变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 改善了学习环境,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能在一定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 用C A I课件进行双语教学,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符合学生双语学习的认知规律, 改善教学效果。
一、软件结构和课件屏幕画面设计
1. 软件结构
本系统由四大功能模块组成, 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四大功能模块分别为中文教学模块、英文教学模块、休闲模块和帮助模块, 其中中文教学模块、英文教学模块是本课件的主要模块, 其内容是相对应的, 包括绪论、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与机械加工精度、工艺规程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七大部分模块, 集中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几乎所有内容, 各个部分模块又有一些子模块表达每节的内容, 从而完成该课程的教学。
该课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组织, 以知识点为节点, 将表达该课程具体内容的声、像、图、文、动画、视频等信息构成网状结构。既可顺序式播放进行教学, 即只用回车键或鼠标进行翻页操作, 又可在顺序式播放时进行随意跳转, 其主界面的四大功能模块及退出键均设制成屏幕按钮形式, 当用户将鼠标移动到某一按钮上时, 按钮即进行闪烁, 同时鼠标变成手型, 并出现相应的操作提示, 点击该按钮, 屏幕上即出现该模块下的部分模块, 点击该部分模块, 即进入下一层模块的界面。
下一层模块也设置成按钮形式, 当鼠标移动到某一按钮上时, 每个子模块将出现一段文字界面, 这个子模块的内容都包含在这段文字中, 即本节的教学内容、重要概念、相关图表、视频信息等都设置成热字或热区, 用鼠标点击这些热字或热区, 其内容便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表达出来。在最底层界面中也设置了热字或热区, 方便用户在教学或学习中进行某一概念或其它内容的交互。每一界面都有返回按钮, 在使用或播放完成后回退到上一层模块界面, 也可在视频等播放中间允许用户进行返回操作。当然, 用户也可按本节教学顺序对页面进行顺序式播放。
2. 课件屏幕画面设计
由于CAI课件是以屏幕画面方式来展现其内容的, 每一屏幕画面如同传统教学中的黑板, 所有屏幕画面的集合, 就构成了计算机屏幕上动态展示的画面。本课件欢迎画面与主体界面如图2所示。
屏幕画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每一屏幕画面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即用什么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来呈现, 它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而且要做到画面布局合理、生动和谐。
二是进行交互设计, 良好的交互性是CAI课件的主要特色。交互设计主要表现在如何控制教学内容的呈现、背景音乐的开关、动画的演示、视频图像的播放等。这里采用了按钮、热区, 热字等来实现;
三是进行屏幕画面之间的跳转和链接设计, 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确定跳转和链接的具体走向, 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之间应设计成可随意跳转, 屏幕画面之间的跳转和链接主要采用框架和导航图标来实现, 也可采用跳转函数实现。各章中英文界面如图3所示。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时, 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遵循双语教学规律, 优化双语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多重组合, 使课件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和实用性。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认真精选课件所要表现的教学内容, 尤其是英语教学内容, 由于课件的总体功能是助教及助学, 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 要向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难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表达清楚、学生难以通过课本理解的部分作为课件所要表达的内容倾斜。
在此基础上, 认真撰写脚本, 分析这些内容的表达方式, 研究媒体的选择及各媒体的优化组合, 把好脚本创作关, 尽力避免和书本知识体系完全重合, 并组织力量严格审定脚本, 以保证脚本所选的内容、表现手段和方法适合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能发挥多媒体综合优势,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其创造性。
三、课件的开发环境
该课件在Windows2000平台上, 用Authorware软件开发的。
Authorware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它是一种基于图标的制作系统, 提供了几乎无需编程的多媒体创作环境, 它支持多种媒体, 并增加了知识对象, 自动完成某些交互或学习策略的开发, 而不必每次都重复复杂的设计过程, 从而大大简化了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制作工具还具有很强的网上发布功能, 这就使远程教学变得非常容易, 当用于课堂教学时, 可以直接打包成应用程序, 运行时可脱离Authorware平台。Authorware提供的多种交互方式, 可满足编程人员的各种交互功能要求, 而对于一些高级的程序要求, 还提供了编程语言及丰富的外部应用程序接口。
以Authorware作为平台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 其主要素材的制作采用了多种形式, 其中:
1. 课件中的文本用于表现中英文标题名称、教学内容、按钮名称等, 采用Microsoft Word进行编辑成纯文本格式, 供Authorware调用。
2. 图像采用数码相机对实物照相, 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绘图, 用AutoCAD进行二维机械图的绘制, 对部分图片进行扫描再用Photoshop, CorelDraw等绘图软件处理。
3. 课件的声音包括解说声、效果声和背景音乐, 解说声是对课件有关内容进行讲解的声音, 是通过外接话筒录制的, 存储成Authorware提供了声音图标可支持其播放的WAV格式文件。效果声用于按键动作声以及对于翻页等的响应声, 主要取自Windows中的WAV文件。背景音乐采用了MIDI格式的文件, 因为此格式的音乐文件较小, 可在播放解说词的同时继续播放, 它取自CD音乐光盘, 利用MIDI编辑软件进行剪辑, 使之成为可利用的材料。
4. 动画采用Flash、3DMax等软件进行制作。
5. 对新的视频图像采用数码摄像直接存储为数字信息, 对原来的录像资料用转录软件进行处理变成数字信息, 供Authorware调用。通过Authorware将这些素材集成在一起, 从而得到总体的多媒体课件。
四、结束语
基于Authorware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双语教学CAI课件总体上的特点是:课件的编写以界面为基本单元进行模块化组织, 可方便地对软件进行修改和扩充;使软件具良好的交互性, 便于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的制作, 吸取以前的教学成果, 把电教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编辑, 把挂图、实物进行数字化三维模拟或动画处理;信息量大, 增加了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及相关高新技术的有关内容, 使本课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本课件可制成光盘便于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般性教学, 可在互联网上进行网络信息发布和远程教学。
本课件是对双语教学CAI课件开发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对其它课程双语教学课件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特点进行了分析, 开发了此双语教学CAI课件, 应用此软件可解决以往难于用双语阐述清楚的问题, 并介绍了CAI课件的主要结构及特色。
关键词:CAI,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双语教学,课件开发
参考文献
[1]呼咏, 谭庆昌, 邹青, 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双语教学C A I课件的研制[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1
[2]康国初.《机械基础》C A I课件的设计与实现[J].职业技术, 2006, 16
[4]张佰清, 食品机械设备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3]许音.《机械制造基础》C A I课件开发与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2, 3
[4]周玉海, 刘景秀.机械制造基础—热加工成型CAI的开发[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4, 3
[5]曹光明.机械设计超媒体CAI课件的制作[J].现代机械, 2001, 2
[6]朱爱光.媒体C A I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
双语课件 篇5
事实上,自Flash中集成了ActionScript技术以来,Flash在设计和制作动态演示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传统的用Flash开发的课件大多是逐帧动画,动画演示的每一步都必须使用手动来画,而现在利用ActionScript技术可以实现用程序来控制动画演示,同时还可做到场景演示和程序代码分离,动画演示的制作更加快捷,功能也更加强大。
1 基本概念
定义1 ActionScript是自Flash3开始才有的内置脚本语言,起初功能非常简单,只局限于控制动画的播放。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到Flash4和Flash5以及flashMX,这种内置脚本语言统称为ActionScript1.0,其功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到Flash2004,ActionScript已经成为一门专业级的编程语言,版本升级为ActionScript2.0,发展到现在最新标准为ActionScript3.0已经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编程。
2 功能实现
2.1 ActionScript功能
ActionScript功能非常完善,如下所示:
1)控制动画播放顺序;
2)控制Flash动画内部的一些元素(声音,影片剪辑,视频等);
3)创建复杂的动画,并能响应用户的输入,与外部程序通讯(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等);
4)ActionScript已经是专业的编程语言,理论上可以开发任何功能的WEB应用程序。
2.2 课件功能实现概要
该文以《数据结构》双语动态模拟演示教学课件中的信息检索(散列表的双散列探查)为例来详细阐述ActionScript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课件是以左中右分三部分来布局的,左边详细说明开地址法的基本思想,右边重点阐述了具体的双散列探查法的技术思想和要点,而本文将对中间部分进行重点论述,也就是课件的动态演示部分。
如图1所示,整个动画的演示是由“play”和“reset”这两个按钮来控制的,而play按钮又细化为两个更具体的小按钮“单步”和“执行”,“单步”是指一步一步间断执行,但“执行”是连续的。控制整个动画演示的ActionScript代码被封装在一个名为“as”的影片剪辑里。
课件的动态演示部分又分为四个连动的子部分:
动态(1)是整个双散列探查的初始键集合,这些键值在场景中是做成影片剪辑出现的,目的是在演示过程中能够动态变化(颜色由蓝翻转渐变到灰);
动态(2)是合成的双散列函数计算,以动态(1)里的键值作为函数的输入,同时函数中的下标、对应动态部分(1)的键值部分以及最后的输出结果索引(Index)都是动态变化的;
动态(3)模拟数组存储空间,以动态(2)的函数计算结果为依据将键值放入相应的位置,如有冲突则转入动态(4);
动态(4)冲突解决,当动态(3)出现冲突,则转入动态(2),下标增1再次计算产生新的索引,即二次探查。
本文在课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动作延迟问题,因为ActionScript代码的执行速度非常快,如不加延迟,仅凭我们肉眼是根本看不见这些过程动作而仅能看见最终结果。而已有的延迟函数setInterval()又无法解决双层循环代码内部的延迟,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双层循环嵌套的帧延迟法。
2.3双层循环嵌套的帧延迟法
针对ActionScript语句执行速度极快,而本课件又要求上文所述的四个部分有连动的延迟需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使用帧延迟的方法来达到更加清晰的表现效果,达到更佳的互动学习效果。
第一步在as(如上文所述,它是本课件包含控制代码的一个影片剪辑)里的第一帧写入程序控制初始化代码,以下是部分代码:
第二步从总体上来看,逐个处理动态(1)中的键值,找到每一个键值的索引是本课件的本质,因此as中的外循环就确定了,循环执行12次(如图2所示),从第3帧到第77帧来回循环。其中第3帧里添加控制主场景中两个按钮(单步和执行)的控制代码,意在供学习者选择可以单个间断来执行以便看的更清楚,也可以连续执行。
第三步如果在探查过程中遇到冲突则执行42帧到63帧这部分代码,其它的则跳过这部分帧(如图2所示)。课件中的一些效果演示,比如颜色变换、箭头后移和图形翻转等同时也穿插在了双层循环里。
第四步最终结果显示。
通过影片剪辑中的ActionScript代码来控制主场景中的控件也是本课件的一大特色,这样做可以让控制流程更加紧凑,避免了代码的杂乱,同时增加了可读性和易更新性等特性。
3 结束语
通过对本课件的研究,在实现过程中为解决双层循环中代码执行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ctionScript的双层循环嵌套的帧延迟法,该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代码延迟问题,而且可用性强,还可以在其中穿插各种演示效果代码。但是唯一不足的是代码组织起来还是有些凌乱,本文下一步将会在这一方面做深入研究。
摘要:该文针对在研究基于ActionScript双语模拟演示教学课件中遇见的动态演示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循环嵌套的帧延迟法,该方法弥补了已有的延迟函数setInterval()无法解决循环内部的延迟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ActionScript,课件,帧延迟
参考文献
[1]郭德伟,肖天庆.基于Flash ActionScript的机械类教学模拟课件研制[J].现代教育技术,2009,8(19):93-97.
[2]王剑.ActionScript在Flash中制作交互动画的高级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5:26.
[3]罗文,孙宙红.基于Flash的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4):107-111.
[4]高报国.基于Flash建立的虚拟液压回路系统的研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8):83-88.
[5]于建松,赵玉萍.Flash ActionScript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14(1):51-53.
双语课件 篇6
一、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1. 把握教材方向,重点鲜明,精选教学内容。
由于本课程工程技术性强,知识点非常多,主要包括煤炭加工、煤炭转化、煤炭高效燃烧、后处理及现代煤化工先进技术等几个方面,在有限的学时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采用双语教学,势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合理的安排,做到重点突出,并具有连贯性。目前,尚无《洁净煤技术》双语课程本科的适用教材。在本教研室教师长期教学的摸索及在学院经费的支持下,自编出版了校内讲义,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对该课程中的工程技术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例如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气、烟气除尘、脱硫等章节,结合实际的工艺及设备侧重工程概念,而对机理不做过多强调(因在其他课程中已有详细介绍)。
2. 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课程的熟悉程度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内容。
双语多媒体课件,版面内容应以英文为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掌握大量英文专业词汇。在此之前,首先要做好调研,看学生能否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按照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的条件在学生中实施双语教学。在此课程开设前,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都应开设专业的英语课程,而且在大一、大二阶段进行过两年的英语强化教学,这无疑都给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但因为有个别同学英语水平不够好,而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制作双语多媒体课件时,要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列出每一知识点的术语,并让学生们提前预习,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采用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将生疏的一些术语罗列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对照。
二、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和结构
1. 课件设计应符合本课程的特点——工程性强。
《洁净煤技术》课程内容工程性很强,需要有大量的图形、计算,学生在课下自学或复习时,往往比较吃力,有很多地方自己不容易搞明白。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特殊动画功能,让工艺中的物料、能量线等都动起来,并定义多层次动态图像,使图像与推导过程、机理模型等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推导的顺序依次展现,来将《洁净煤技术》课程中的工程概念演绎得层次分明、直观易接受、生动、说服力强。而且很多比较复杂的工艺等能根据需要反复播放,加深在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到煤气化工艺时,可以先将工艺设备设置一个图层,让学生首先了解到该工艺中需要用到的装置,然后再将物料线附加到该图中,构成了工艺流程图,能量线的加入又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该工艺的能量平衡和工艺的原理,最后将工艺的核心设备———气化炉的结构链接出来,这样循序渐进的将整个工艺及设计的思想、设备的结构等知识点渗透到学生思维中,将复杂的、庞大的知识点分解,并强化吸收。
2. 整体风格应简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风格简洁的课件,不但能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件的制作从背景、图形曲线的色彩、文字的字体等都要力求简约,这样做出的课件画面层次感强,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和逻辑思维,这样就使学生更容易接收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3. 合理使用超链接设计。
正确、合理使用超链接功能,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灵活获取,可以使教学内容重现,更适合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既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也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多媒体课件要改变简单的演示型模式,从而使多媒体课件真正成为学生探索和发现学习的认知工具。超链接的应用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总述—分支”,例如,在讲解到烟气脱硫这一章节时,前面要将整个脱硫方法进行分类,在每一种方法中都要介绍这种方法脱硫的机理,这时,就可以采用超链接的方法先总述,再逐一介绍分支,然后再回到根目录的方法,当然超链接的使用还可以应用到另外一种情况下,就是利用超链接去引导学生思考,将前后知识点进行串联,例如,在讲解到煤直接液化产物的特点时,要结合液化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来理解,这时,我们就要将课件再链接回到前面这两个知识点所在的位置来进行解释了。
4. 课件的设计也要注重师生互动。
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留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例如,我要提出某一个问题时,切忌将答案直接与问题一起出现在幻灯片中,可以利用动画设计,让问题与答案具有一定的时差性,这是进行师生互动的前提,这样安排,可以使整个课堂气氛极其活跃,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
三、《洁净煤技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实践性结论
双语课件的建设和教学实践,一定要理解对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内涵,了解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科技前沿,并用一些实用性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洁净煤技术》双语教学课件的建设及操作过程,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内容及形式结构,必须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难易程度和授课对象的接收能力进行设计,力求重点突出、简洁直观,比如使用表格、图形图层等方式,充分将课程以最易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双语教学的课件形式的安排应该与结构体系和界面功能设计相融合,例如采用简单清晰的背景再配以动画、超链接等工具的使用,充分体现课件内容体系与多功能、多情景教学方法的相互协调、有机融合;第三,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的模式相结合,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使多媒体双语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论述了双语教学在《洁净煤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在编制、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几点事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洁净煤技术,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张旭.《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教学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 :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