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2024-10-18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共12篇)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基层医院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对于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有重大意义,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对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1 社会认知度低,农民参与意识不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基本保险,参保人群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和农民的收入偏低,认识有限,加上以前国家和政府对基层医疗事业的投入偏少,导致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度偏低。一些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识不够,认为保障作用不大,保障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还有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比较繁琐等。这些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这就更加要求基层医院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务管理,让参保农民放心,安心,这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2 满足基本保障,资金难以集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基本的社会保险,它是以医疗互助为基础,实行大病统筹,这就导致其实际收益低于农民的预期。加上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医疗覆盖面小,层次偏低,内容简单,使得农民没有真正认识到新农合的长远意义,只从自己的利益和眼前利益考虑,不会主动参保。这就导致保险资金难以集中,对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用好保险资金,尽可能最大化地使参保农民受益。

1.3 政策支持,自愿性突出

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在长期基层医疗服务逐渐形成的,是农民创造的,也为农民的健康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任务就是满足当今广大农民对医疗保健基本需求,在推进试点工作中,国家政府反复强调:各地区要贯彻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坚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不搞强迫命令;坚持合作医疗制度的互助共济性质,动员农民共同抵御疾病风险;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坚持便民利民,真正让农民受益。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下拨到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基层医院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执行者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管好用好资金,让国家和农民放心。

2 基层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的措施

2.1 要保证收支平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医保资金,医保资金是否到位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在农村合作医疗组织中,必须确保每个参保农民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参保农民和行政单位作为参保主体不能按规定缴纳合作医疗资金时,医保资金就难以保证,也就难以保障参保农民享受新农合带来的实惠。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在资金使用原则上一定要坚持先收人后支出,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医保资金按时足额上缴,而且可以使医保资金得到保证。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报销比例的高低和范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医保资金缴纳的标准、收入的多少、参保农民的健康状况等,其将直接影响新农合的保障作用和社会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因为提高参保农民的积极性而降低医保资金的缴纳比例或提高报销比例,这样会导致医保资金入不敷出,最终影响多数参保农民的利益。只有保证良好的收支平衡才能够积极取得群众信赖,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和普及。

2.2 医保资金筹措合理到位

医保资金筹措是否合理到位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也会对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合理的医保资金筹措对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农民健康状况,深化发展新农合制度意义重大。在实际医保资金筹措工作中,应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制定最低筹措标准,以满足参保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限定最高筹措标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保障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只有将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完善和发展新农合政策。

2.3 监督管理科学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是一项医疗福利政策,它覆盖广大农村的多数农民,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种体现,对我国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基层医疗单位要充分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政策规定依法办事、科学管理、严格执行,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将参保资金的使用情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开公示,欢迎社会监督。对实际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完善和改进财务管理。同时,各级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科学管理、积极监督、严格检查,保证医保资金使用合法透明、科学有效,以取得人民信任,保障人民权益。

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我国基本医疗形式,对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作用重大、影响深远。基层医疗单位作为执行政策的主体,在财务管理上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加强管理、积极行动,公平、公正、公开地执行国家政策,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和发展,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2

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1‟141号)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为确保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制定了《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乐东黎族自治县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工作机构,由县政府林秋副县长任组长,县卫生局局长吴鹏、县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杨义任副组长,成员从县卫生局、县科技与信息产业局、财政局及各镇政府抽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卫生局局长吴鹏兼任,负责具体日常事务。

二加快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我县共有178所行政村卫生室,14家卫生院和3家县级医院。2012年县财政已预算安排285.098万元用于农村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我局已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与沈阳东软熙康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合同,六月开工建设。计划以九所、利国两个镇做示范乡镇,再全面铺开。

三是统筹兼顾,搭建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施配套、统一设备安装的“三统一”要求,对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进行建设。以推进农村 1

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基层就医环境和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满足基层农村居民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实现小病不出村,急难病及时救治,有效降低农村居民看病成本和政府的医疗费用支出。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2.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将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训,采取多种渠道。争取更多更好的信息网络人才,更好地为农村基层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服务。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浅析 篇3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一、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高效进行。总结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人员方面

财务管理作为基层医疗管理机构中的枢纽,关系到医院资金的流动状况。但由于医院的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足够重视、管理意识不足。此外,他们所学专业都属于医学专业,欠缺与财务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便会导致管理人员对财务工作的认知产生较大差距,可能会出现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意见难以达成统一的状况,甚至,会出现危及单位的财务账目问题。

2.财务从业人员方面

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个管理体系中,相关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屡见不鲜。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社区以及乡镇医疗机构的财务从业人员取得学历的方式为函授,夜大等,也可能是是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是由学医人员转换岗位调到财务部门。这便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的处理各种基础财务问题,更不必说一些复杂的财务工作了。进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会计信息质量差、财务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

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

目前,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大多欠缺一个系统性的、较完善的、适用性强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就会导致医疗机构的各项收入没有按时上缴、支出没有按时上报申请的情况多有发生。如此进行下去,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个财务环节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模式,有许多潜在隐患,值得我们引起注意。

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

1.提高财务部门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每一个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专业的财务工作素质。这不仅会影响到整个部门的工作能够正确、高效地进行,也有益于整个医疗机构的良好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实现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强调医疗机构在进行财务工作管理人员招聘时,注重其是否具备专业的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强调工作人员在按照会计准则按时、认真、准确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定期组织财务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管理人员的总格素质提升。

2.形成完善的基层卫生机构核算信息体系

作为医疗机构的核算、监督管理的必备条件,一套完善的基层卫生机构核算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它关系到了整个单位的经营活动的正常、良好运行。准确掌握单位的各项收支活动记录会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例如,有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采用沈阳丰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核算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对门诊开方到收费室、中西药房、住院部的关键科室实行了电脑记账,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

3.更好的发挥基层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控制职能

财务控制是单位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财务工作相关人员对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把控,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避免单位产生财务问题。其中,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完成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工作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按照目标核定、收支核准、绩效考核、超支不补、结余按要求使用的基本原则完成对预算报表的编制。这有利于执行国家的各项医疗政策、财务政策,保证单位的合法、合理化。

(2)加强财务科室收入支出的管理工作

基层卫生机构的收入由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组成。其中,医疗收入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而药品收入被并入到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作为新会计制度要求下的重点、难点,分为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补助收入。在实际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对公共卫生支出的以下问题应进行重点检查:①公共卫生支出科目缺少明细科目。②没有按照规定列出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支出。③缺少基本公卫支出支出明细附件。④没有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编制基本公共卫生辅助专账。

总结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艰巨任务,需要凭借各级人员在严格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共同学习、努力、创新,实现财务管理工作在良好的轨道上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杨玉敏.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浅析.财经界(学术版)[J].2016(04).

[2]鲁风涛.医疗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完善.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J].2016(15).

[3]赵云丽.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策略.经济研究导刊[J].2016(07).

[4]杜艳香.浅析以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完善.中国总会计师[J].2015(07).

[5]徐洁.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J].2015(15).

作者简介: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4

药品流通是指药品从制药企业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农村药品市场是药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是假劣药的重灾区、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多发区和药事管理的薄弱区, 分析农村药品流通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必然成为当务之急。

1 物联网在农村基层医疗药品流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卫生领域的信息化走过了20 年的历程, 在以前的应用中, 已经实现了单机、局域网和互联网应用。但是并没有完全进入物联网时代, 应用领域也比较单一, 主要是药品器械监控管理, 自动报警以及信息共享等。当今国内智慧医疗的应用也是起步不久。国内的应用中, 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医药信息系统实现了一些医务信息、药品信息的管理。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而对于高科技医药流通共享手段, 国内医疗机构暂时处于初步阶段, 将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2 当前药品流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药品流通市场仍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型、同时药品流通市场集中度低, 药品规模效应差, 绝大多数企业无法做到品种全和数量足, 面对复杂的用药需求, 医疗卫生单位 ( 包括药店) 不得不与众多药品批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结果导致众多缺陷。

2. 1 流通环节成本高

1库存成本高。各医药企业分别建立自己的仓库, 不仅导致重复建设问题, 而且库存分散, 增加了储存保管药品的成本; 2运输成本高。各药品批发企业分别组织配送, 送货交通流量大, 送货车辆空载率很高, 加大了全社会范围内的药品运输配送成本; 3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高。用药单位与多家药品批发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加大了对药品批发企业相关资质审查的工作量, 市场交易成本增加; 4间接导致流通环节量过多。由于交易量较小, 医药机构更多地选择从其他药品批发企业购进所需药品, 交易信息会愈发不透明, 直接表现为流通环节的成本在药品总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过高。

2. 2 流通效率低, 假药乘虚而入, 秩序混乱

一方面, 由于市场集中度较低, 大多药品经营企业规模较小, 加之药品流通环节和步骤多, 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导致竞争无序, 招标和营销环节中普遍存在商业贿赂现象, 批发零售中普遍存在“过票”、“倒货”和挂靠经营等违法违规等行为。在此过程中, 一些不正当的部门开始趁虚而入, 进行假药流通, 从中牟取利益; 另一方面, 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无序竞争性, 扰乱了正常的流通秩序。

2. 3 配送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基本药物招标配送等制度的逐步规范, 上述问题有所缓解, 而“配送难”等问题凸显出来。一方面, 因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量相对小, 基本药物流通利润偏低, 一些大企业不愿涉足县以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另一方面, 一些小型企业虽然承诺并参与配送, 但是本身品种少、条件差、效率低, 由于成本问题, 也不愿将药品配送到偏远和用量少的地区。农村药品配送不足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配送服务意见大。

3 物联网在基层医疗药品流通中的应用方案构想

3. 1 利用移动技术实现农村医药信息化

移动技术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藉着高覆盖率的移动通讯网、高速无线网络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移动信息终端, 移动技术的使用开辟了广阔的移动交互的空间, 并已经成为普及与流行的生活、工作方式。

医疗卫生改革关系到民生, 实为利国利民之本。由移动技术支撑的解决方案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实现实时快捷的上门医药服务; 实时监控的基层医药流通信息; 全面接入有效医药信息; 灵活方便的远程药品资源调度; 安全方便的无线远程支付功能。在构建实时高效的无线数据收集医药交互平台基础上, 由移动技术支持的智能医药流通系统富有易于操作的软件界面、方便扩展的标准接口、高效的远程终端管理等特点。系统后台采用大规模关系数据库, 实现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医药数据交互与数据共享。消费者可直接在终端刷医保或银行卡, 方便支付、查询。

3. 2 利用RFID、无线网络技术规范机制

农村基层医药流通之所以弱于市区, 一方面是信息化不够完善的原因, 起核心作用的还是医疗药品管理、设备等硬实力。要使得农村基层药品流通管理得到提高, 真正意义上是药品管理规范的提高。一些病人之所以情愿去较远的大医院大药店, 不愿意去就近的小药店购药, 归根结底是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度不足。基层医疗机构乱收费、乱看病等问题甚至是出现假药等情况也一直成为消费者所担心的问题。所以, 完善基层医药管理规范制度迫在眉睫。

利用RFID技术在直接购药, 住院药品流通, 临床购药方面, 完善医药管理。RFID电子标签让相关医护人员和药品使用者减少药物信息核对等环节, 以RFID标签为基础自动获取化验单, 一方面提高了不少医疗效率, 同时也增强了病员消费者药物使用隐私的安全性。无线网络方面, 通过无线网络系统, 实现数字医药流通。无线网络集成的目标是以弱电工程为基础, 构筑满足医药流通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建设医药流通数字化, 信息化, 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基础平台; 实现医疗现代化、平台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等功能, 从而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的医药购买体系, 为经营、管理层营造一个高效、低耗、智能的经营环境。

3. 3 利用信息系统探索药品新流通模式

利用信息系统, 实现对药品流通的智能管理与监控。整个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对药品流通的费用、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报废等进行跟踪管理。系统覆盖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 包括进货管理、验收管理、储存与养护管理、销售与售后服务管理等) , 全面准确记录体外诊断试剂、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入库验收、库存、销售、出库复核等信息, 对医药企业商品的购入、销售、库存信息进行跟踪查询, 并能及时查询该批商品的供货单位及购货单位的相关信息, 为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和药械经营企业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 GSP) 管理工作提供了全程支持。

例如, GIS技术的应用允许公共卫生从业者去探索卫生差距、分析疾病暴发以及按优先次序应用有限的资源改善人类健康; 利用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和图层叠加功能来评价居民对卫生服务及保健的可及性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制药企业药品直供模式, 物流配送, 定点生产等。

总之, 医疗物联网在这方面的应用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无论对谁, 都有着很大的好处。

4 物联网技术在农村基层医疗药品流通管理中的难点

物联网本身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从物联网的提出到如今的初步探索实施也不过十几年的历程, 我们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物联网的热潮。对于复杂的物联网的认识, 我们还存在很多难点、误区与管理困境。

1我们对物联网的概念的认识是不够明确的。由于当今是物联网的发展初期, 有很多概念各行各界理解并不一致, 对物联网的认识也是各持己见, 各不统一。而物联网完美的定义, 还需我们一步一步去挖掘, 去探索。

2谨防盲目跟风。尽管物联网的在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尽管发达国家的RFID技术应用已经有些年头, 但是不要盲目崇拜, 因为物联网还只是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我们要冷静思考, 不要作出错误决策。处理好物联网技术“现实与憧憬”的矛盾。

3物联网缺少统筹管理部门,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国家高层面的统筹协调, 需要更加强有力的部门统一推进各方面的工作。

4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定位就是提供优质低廉的医药流通服务, 因此采用的物联网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增加消费者的费用。如何在新技术引进的情况下, 还能做到“物美价廉”, 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于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流通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6:134-135.

[2]王军永, 王素珍, 陈和利, 汪讯, 吴昭立, 刘霞.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流通模式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7:65-67.

[3]薛青.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J].信息化博览杂志, 2010, 05:56-58.

[4]梁瑞.物联网在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2:303-305.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5

一、单选题:A1型题

1.医务人员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应

A.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B.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进行卫生手消毒 D.戴双层外科手套 答案:A 2.医护人员洗手时取适量的皂液认真揉搓双手的时间至少是 A.10秒 B.15秒 C.20秒 D.25秒 答案:B 3.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什么灭菌方法?

A.干热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压力蒸汽灭菌 D.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答案:C 4.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达到的消毒水平为

A.清洗 B.清洁 C.消毒 D.灭菌 答案:C 5.使用醇类消毒剂消毒诊疗器具,应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70%~80%(体积比)的乙醇溶液中并加盖;消毒作用时间应

A.≥30min B.≥20min C.≥15min D.≥10min 答案:A 6.您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头、手术刀片、备皮刀、缝针等锐器应投入下列何种颜色容器或垃圾袋?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锐器盒

答案:D 7.手术中避免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B.保证使用器械达到灭菌水平

C.术中保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D.对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应当首选开放式引流 答案:D 8.下面关于留置导尿措施不正确的是

A.置管前必须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尿管停留。B.置管时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C.置管后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D.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防尿路感染。

答案:D 9.感染性敷料应弃置于下列哪种袋内并及时密封。

A.单层黄色医疗废物袋 B.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

C.单层黑色垃圾袋 D.双层黑色垃圾袋

答案:B 10.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进行注射操作前多久时间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

A.10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答案:B 11.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

A.>10min B.>20min C.>30min D.>60min 答案:C 12.超声探头应多久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A.每班次检查结束后 B.每周2次 C.每周1次 D.每月1次

答案:A 13.醇类消毒剂不适用于以下哪种情况的消毒?

A.手 B.皮肤 C.诊疗器具 D.感染伤口

答案:D 14.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什么水平?

A.清洁 B.消毒 C.灭菌 D.清洗

答案:C 15.关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哪项正确?

A.每月消毒 B.采用湿式清洁 C.受污染时,先消毒后清洁 D.消毒时间20分钟

答案:B 16.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方法,如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时间为

A.1min B.2min C.3min D.4min 答案:C 17.产房(人流室)使用面积不少于

A.10m2 B.20m2 C.30m2 D.40m2

答案:B 18.对血管内置管的病人应多久评估1次?

A.每天1次 B.每2天1次 C.每天2次 D.每周1次 答案:A 19.基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应依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相关要求进行,多少张床位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配备污水处理设施?

A.20张 B.50张 C.100张 D.200张 答案:A 20.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于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2 小时 B.12 小时 C.6 小时 D.24小时 答案:B 21.抽出的药液要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多少小时后不得使用?

A.4 B.2 C.12 D.24 答案:B 22.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多少小时不得使用?

A.4 B.2 C.12 D.24 答案:D 23.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A.4 B.2 C.12 D.24 答案:D 24.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收集后,置于医疗废物暂存处,并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交接登记,记录单至少保存多少年? A.1 B.2 C.3 D.1/2 答案:C 25.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

A.压力蒸汽灭菌 B.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C.紫外线光照法 D.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 答案:A 26.压力蒸汽灭菌法:盆、盘、碗类物品应怎样放置,以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A.平放 B.斜放 C.倒立 D.侧放 答案:B 27.压力蒸汽灭菌法:纸袋、纸塑包装类物品应怎样放置,以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A.平放 B.斜放 C.倒立 D.侧放 答案:D 28.从无菌容器中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

A.无菌持物钳 B.卵圆钳 C.镊子 D.手套 答案:A 29.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循以下哪种用药原则?

A.尽早选择静脉注射

B.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 C.优选肌肉注射

D.根据病人需求选择给药方式 答案:B

二、单选题:A3型题

1.含氯消毒剂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方法是

(1)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进行消毒的含氯消毒液浓度是

A.1000 mg/L B.500mg/L C.300 mg/L D.250mg/L 答案:B(2)消毒浸泡时间为

A.>5min B.>10min C.>30min D.>60min 答案:B

2.含氯消毒剂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1)对经血传播的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含氯消毒液浓度是

A.1000 mg/L B.500mg/L C.2000 mg/L D.2000~5000mg/L 答案:D(2)消毒浸泡时间为

A.>5min B.>10min C.>30min D.>60min 答案:C 3.关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1)温度需达到

A.130~132℃ B.132~134℃ C.131~133℃ D.132~135℃

答案:B(2)灭菌时间是

A.6min B.8min C.4min D.10min 答案:C(3)有效压力为

A.205.8kPa B.200.8kPa C.205.3kPan D.203.8kPa。

答案:A 4.使用2%的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1)温度需达到

A.130~132℃ B.132~134℃ C.20~22℃ D.20~25℃

答案:D(2)浸泡时间是

A.6min B.8min C.10h D.8h 答案:C 5.对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分泌物、排泄物中(1)使有效氯含量达到

A.10000mg/L B.20000mg/L C.1000mg/L D.500mg/L 答案:A(2)搅拌后作用时间应为

A.>2h B.>3h C.>2.5h C.> 1.5h 答案:A 6.对医院污水的消毒:

(1)用干粉按有效氯多少用量加入污水中?

A.100mg/L B.200mg/L C.500mg/L D.50mg/L 答案:D(2)作用多久后排放?

A.2h B.3h C.2.5h C.1.5h 答案:A 7.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的消毒

(1)用含有效氯多少的消毒液均匀喷洒?

A.100mg/L B.200mg/L C.500mg/L D.50mg/L 答案:C(2)作用时间是

A.10min~20min B.10min~30min C.20min~30min D.15min~30min 答案:B 8.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1)用含有效氯多少的消毒液均匀喷洒

A.1000mg/L B.2000mg/L C.500mg/L D.1500mg/L 答案:B(2)作用时间是

A.>20min B.>30min C.>50min D.>60min 答案:D 9.醇类消毒剂消毒诊疗器具

(1)应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多少体积比的乙醇溶液中并加盖?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答案:C(2)消毒作用时间是

A.≥30min B.≥20min C.≥15min D.≥10min 答案:A 10.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

(1)用含有效碘浓度是多少的碘伏擦拭?

A.500mg/L~1000mg/L B.1000mg/L~2000mg/L C.1500mg/L~2000mg/L D.500mg/L~1500mg/L 答案:B(2)作用时间是

A.3 min~5min B.3 min~6min C.3 min~4min D.4 min~5min 答案:A

三、多选题 X题型

1.无菌物品应注明以下哪些内容?

A.物品名称 B.灭菌日期

C.失效日期 D.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 答案:ABCD 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 A.《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B.《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 C.《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D.销售人员毕业证

答案:ABC 3.为预防气管插管后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应该 A.如无禁忌,患者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度体位 B.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 C.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D.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答案:ABCD 5.为预防插管后的尿路感染,应 A.采用连续密封的尿液引流系统

B.悬垂集尿袋并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C.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 D.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答案:ABCD 6.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A.择期手术病人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 B.手术切口皮肤消毒范围应符合手术要求 C.对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应首选密闭负压引流,D.术后保持引流通畅

答案:ABCD 7.含氯消毒剂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的消毒? A.物品 B.物体表面 C.分泌物 D.排泄物 答案:ABCD 8.含氯消毒剂水剂应该

A.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 B.使用液应现配现用 C.使用时限≤24h D.有效期7天

答案:ABC 9.碘伏的消毒范围包括

A.手术部位 B.注射部位 C.针灸部位 D.伤口 E.粘膜

答案:ABCD 10.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

A.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B.手卫生制度

C.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D.医源性感染监测

答案:ABCD 11.下列哪些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用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 A.有传染病的产妇

B.有疑似传染病的产妇

C.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 D.无传染病的产妇

答案:ABC 12.下列说法那些正确

A.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B.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 C.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D.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答案:ABCD 13.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以下那几类 A.极高度危险性物品 B.高度危险性物品 C.低度危险性物品 D.中度危险性物品

答案:BCD 14.对无菌物品的要求哪些是正确的?

A.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区放置 B.无菌物品必须包装完整 C.保持清洁干燥 D.按灭菌日期存放无菌柜 答案:ABCD 15.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要求哪些是正确的?

A.使用前检查密闭性、灭菌日期、失效期 B.发现质量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C.使用中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上报 D.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答案:ABCD 16.安全注射含义

A.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

B.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书上岗 C.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D.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答案:ABCD 17.使用合格的注射器预防接种应该 A.注射器要无菌包装 B.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

C.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刺容器中 D.不允许再次使用 答案:ABCD 18.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的处理方法 A.放入防刺容器内

B.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不得再将针头盖盖上,防止混乱而重复使用 C.不应用手工将使用的针头取下

D.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销毁,不得再次使用。答案:ABCD 19.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可采用以下两种销毁方法是

A.放入感染性废物袋内即可 B.集中焚烧,要求必须焚烧完全并将焚烧残余物进行深埋 C.经次氯酸钠或高温消毒,粉碎后再利用

D.毁型后回收,经次氯酸钠或高温消毒,粉碎后再利用 答案:BD 20.以下属于非安全注射行为的有 A.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 B.更换针头但使用相同的注射器

C.向注射器中注入成倍的剂量并给多人注射 D.用已使用的棉球或者手指压住出血点 答案:ABCD 21.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哪些内容才能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

A.使用浓度 B.配制方法 C.消毒对象 D.影响因素等 答案:ABCD 22.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 B.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C.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D.抽吸无菌药液后 答案:ABC 2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B.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或手卫生

C.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D.脱手套后可不进行手卫生 答案:AC 24.医疗机构应保持床单位的清洁,病人出院时应进行哪些操作?

A.清洁 B.终末消毒 C.擦拭 D.更换 答案:AB 25.以下用于哪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A.注射 B.穿刺 C.采血 D.更换床单位 答案:ABC 26.醇类消毒剂适用于哪些物品的消毒?

A.手 B.皮肤 C.物体表面 D.诊疗器具 答案:ABCD 27.压力蒸汽灭菌包括

A.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 B.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C.上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 D.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答案:AB 28.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抗菌药物的哪些内容? A.种类 B.剂量 C.给药时间 D.途径 答案:ABCD

四、判断题

1.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至少2min。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一次性口罩、鞋。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非感染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A.正确 B.错误

答案:A 4.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重复用的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干燥、密闭保存。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5.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根据诊疗需要和消毒灭菌原则,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在进行可能造成粘膜破损的操作时,所用器械必须灭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7.口腔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及所使用仪器、物体表面至少每天清洁和消毒,有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清洁消毒。A.正确 B.错误 答案:A 8.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A.正确 B.错误

答案:A 9.戊二醛适用于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1.采取煮沸消毒时,将待消毒物品完全浸没水中,加热水沸腾后维持≥15min。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2.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没必要分区放置。无菌物品也没必要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3.超声探头没有必要一人一用一消毒。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4.工作人员可以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5.预真空灭菌器不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6.灭菌物品进行装载时,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7.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8.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不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9.多剂量用药可以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0.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30天。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1.手卫生设施要求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2.碘酊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及伤口的消毒。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3.科室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4.物体表面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清洁与消毒,再去除污染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5.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并进行质量验收,建立出入库登记账册。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感染伤口、后清洁伤口依次进行。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8.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循“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9.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小包宜摆放于上层,大包宜摆放于下层。()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0.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应 就地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1.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脱碘。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2.含有乙醇或异丙醇的复方碘伏消毒剂可用于手、皮肤消毒,也可用于黏膜消毒。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3.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70%~80%(体积比)乙醇溶液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min。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4、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1000mg/L~2000mg/L 的碘伏擦拭,作用2 min。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5.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钠)充分混匀,连续使用时间应≤20d。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6.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未使用可放回入无菌容器内。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7.地面、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先清洁与消毒,再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8.医疗机构要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相关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9.床单元应定期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清洁与消毒。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40.直接接触皮肤的床上用品一人一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6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思考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规模的扩大,进而对其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机构不完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与业务技能水平偏低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现状,需要采取规范化的措施,转变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财务集中核算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财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深化其综合改革成效,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效发展。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规范、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首先,缺乏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措施,导致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不科学合理,未有效及时的登记入账固定资产及投入使用情况,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必要的定期财产盘点制度,同时也没有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与权限,造成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的流失。再者,收支管理存在问题,例如收费时没有医药发票的开出、入账依据只是收入日报表等,造成收支管理效率偏低。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没有详细制定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很多支出的经费采用的是实报实销的形式,即单位负责人只要在开销上面签字,会计人员就对其报销,难以真正发挥财务监督与控制作用。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条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导致其财务人员的晋升途径有限,主要是职务晋升、职称晋升两种方式。其中,职称晋升需要经过国家的统一考试,由于受到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再加上相关要求较为严格,考试内容难度较大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并没有对职称晋升抱有很大希望。但是比如卫生技术人员等其他工作人员的职称晋升只要达到相应的年限就可以参加非全国性的统考获得晋升,这就容易导致财务人员产生较大的工作情绪,对自身的工作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态度不端正,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尤其是部分乡镇卫生单位内的此种情况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的财会人员,部分是其他职能部门的兼任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在财务岗位上不能发挥“在其位,谋其政”的作用。再加上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导致其无法高效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另外,在职的财务人员没有接受新时期的财务专业知识的培训,导致其工作能力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三、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新型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首先,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权限。根据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基层医疗单位的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将各项财务收支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提高财务收支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然是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应依法进行各项经费的管理,还包括资产、债权、债务和年度收支盈余、亏损等各项内容的管理。其次,对于重点经费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提高重大经济事项的管理水平。基层医疗单位的基本建设、医用设备及相关设施的配置金额,应在县卫计局研究同意后组织实施,并且由县卫计局监管其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第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详细的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实行票据统管制度,提高收支行为的规范性与透明度。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不断完善,才能实现赏罚分明,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立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的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与意识,提高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并注重优化编制体制、拓展人员渠道以及推动人才培养等。在改善编制方面,理应科学配备财务人员。根据眼下财务业务范畴持续加大,财务部人员过少的现实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适当提升财务人员编制人员数目,合理放松评职称的编制限制,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完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为了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首先,单位领导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并划拨相应的资金,采取措施支持、鼓励财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其次,严格监管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培训效果。同时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或者聘请专业的财务讲师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还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高,在新医改全面要求下,财务部门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并招纳或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积极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玲.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229-229.

农村基层医疗队伍现状分析与思考 篇7

1 现状分析

1.1 体制制约, 经费投入“跟不上”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中发[2002]13) 号精神, 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 增长幅度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但近年来, 由于实施卫生产权制度改革, 政府对乡镇医院、村委会对村卫生室的投入明显减少, 农村医疗机构的发展基本上全部依靠自身的经营, 人才队伍建设明显滞后。南通市1 556个村卫生室中, 由村集体举办的有580个, 仅占37.28%, 由乡村医生联办或个人举办的有976个, 占62.72%。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认识不足, 财政、集体的经费投入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从而导致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业务用房不足、医疗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 面临“小病看不到、大病看不了”的尴尬局面。

1.2 待遇不高, 急需人才“引不来”

由于改制期间, 部分镇级医院管理层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只顾眼前, 对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缺乏更多的思考, 不重视兑现与医院业务收入相协调的职工工资福利待遇, 导致不少镇级医院连续几年招不到人, 部分镇医院严重缺乏卫技人员。由于受物质待遇、工作条件、职业前景以及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 本地生源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大都不愿意到改制后的乡镇医院工作, 或去了县级以上医院或邻近县城的医院, 或改行做了其他相关工作。政府对卫生院实行回购后, 实行人员从紧定编定岗, 导致一些乡镇卫生院没有岗位进人。同时, 村级医疗机构因工作环境简陋、工资待遇太低及补员又必须取得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 一些正规院校毕业生不愿到村卫生室就业, 导致村卫生室急需人才进不来。以通州区为例, 近5年来, 卫生院共退休118人, 解聘85人, 调出46人, 引进和招录仅194人, 村卫生室自然减员41人, 新补充乡村医生仅8人。

1.3 岗位紧张, 人才培养“落不实”

由于经营理念的问题, 一些改制后的农村医院只注重硬件建设, 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培训。有舍不得花大钱送人外出进修、学习或参加研讨活动的;有医院骨干卫技人员屈指可数, “一个萝卜一个坑”, 想外出进修也脱不开身的;也有担心骨干人员进修后会“孔雀东南飞”, 不愿“为他人作嫁衣裳”, 多数医院诊疗主要依靠原有卫技人员。所以, 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缺少年轻、有培养前途的医护人员, 学科带头人更是寥若晨星, 特别是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矛盾更为突出。

1.4 基础薄弱, 村医能力“提不高”

目前在村卫生室服务的乡村医生, 大部分是由原来的赤脚医生转变来的, 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 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健康理念等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据统计, 通州区860名乡村医生中,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有29人, 占3.37%, 具有中专学历或相当于中专水平的仅有319人, 占37.09%, 高中以下有512人, 占59.53%。乡村医生既要完成大量的基本医疗工作, 又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与目前乡村医生人数和实际能力不相匹配, 乡村医生只能忙于应付工作, 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1.5 保障偏低, 村医到龄“退不出”

南通市乡村医生虽然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 但由于养老保险待遇偏低, 到了退休年龄, 每月仅能领取210多元的养老金, 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 养老保险难以实现保险养老问题, 造成乡村医生到龄超期“服役”现象比较普遍, 个别在职乡村医生年龄已超过70周岁。据统计, 通州区860名乡村医生中, 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者457人, 占53.1%。

2 思考和建议

2.1 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政府举办

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和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由政府和集体举办, 实现其公益性质, 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政府要建立专项基金, 用于改制卫生院的回购。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示范化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要妥善处理好村卫生室债务化解工作, 对纳入规划的村卫生室, 房屋由乡村医生出资建设的, 按照实际建设、购置费用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或评估, 逐步返还乡村医生, 产权收归镇卫生院或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

2.2 完善卫生人才建设投入机制

坚持“人才兴医、人才强卫”方针, 认真落实农村卫生政策, 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卫生人才建设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建立卫生人才发展基金, 加大对学历教育、人才引进和引智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和奖励力度。认真落实农村卫生人员工资待遇, 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 分配上向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倾斜, 努力营造爱才、重才和唯才是举的浓厚氛围。

2.3 创新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 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要, 积极向上争取定向委培计划, 明确和落实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政策性优惠措施, 结合“本土化”培养的优势特点[2], 进行定向委培基层医生。定向委培生毕业后, 由市卫生局按照委培协议统一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 落实基本工资报酬, 让他们安心扎根农村基层。为从根本上解决本科毕业生甚至大专生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更不愿意到村卫生室工作的问题, 建议编制办等有关部门要适应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建立健全卫生院编制总量管理、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要适当增加镇卫生院人员编制, 一部分用于乡镇卫生院, 一部分用于村卫生室, 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统一招录、统一调配, 真正实行一体化管理。同时, 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 通过规范招聘程序进入编内管理, 从而有效解决优秀乡村医生的上升通道。

2.4 拓宽卫生人才培训进修渠道

进一步发挥城区优势卫生资源作用, 实施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资源共用和利益共享的纵横联系。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特色专科建设及合作管理等方式, 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县级医院定期派出业务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轮换坐诊, 乡镇卫生院派技术骨干到村卫生室开展业务指导。特别是现行的二级医疗机构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累计服务1年的制度, 一定要真正落实到位。制订并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在职培训计划, 组织参加市卫生局举办的各项适宜技术培训[3]。鼓励在职乡村医生通过脱产学习、短期进修和重点专科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要建设集临床远程会诊和培训教育为一体的数字化远程系统, 成立远程会诊中心和培训中心, 实现区级医疗机构与乡镇、村卫生室之间的远程会诊和培训教育对接服务, 充分发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技术优势, 增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之间的相互联系。

2.5 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4]

建议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 参照离岗村主要干部待遇及增长机制, 采取增加工龄补贴的形式, 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让他们高高兴兴离岗, 幸幸福福生活。同时, 政府在加大乡村医生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给予集体补助的基础上, 探索并创造条件为乡村医生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提供政策支持, 要不断完善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和医疗风险互助分担机制, 努力降低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风险。

综上所述, 只有通过多管齐下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才能改善“倒金字塔”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局面, 做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

摘要:基层医疗队伍是农村卫生第一线的重要人力资源, 目前面临体制制约、待遇不高、岗位紧张、人才缺乏和保障偏低等现状。通过对现状分析, 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多管齐下,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的管理和建设, 从而改善卫生资源利用“倒金字塔”的局面。

关键词:基层医疗队伍,现状分析,思考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前强.激励相容于中国医改[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3) :1-5.

[2]李晓燕, 孔辉, 张光鹏.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出特征及原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9) :43-45.

[3]郭丽双, 汪海波, 曾奇, 等.乡村医生交流与沟通能力培训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10) :1017-1018.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177 501人(城市:46 510人;农村:130 991人)。调查内容包括城乡居民患病后对就医机构的选择及其原因、医疗卫生机构的反应性以及患者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满意度状况。本文将主要围绕有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2 分析思路

老百姓期望通过看医生可以缓解病痛、消除疾病,这种期望与经治疗后疾病的转归以及他们看医生的经历和感受的综合作用使他们形成了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总体印象。而来源于服务利用者角度关于服务质量的印象我们称之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感知质量。通过利用患者感知质量可对医疗卫生服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患者选择医疗卫生机构的原因分析其期望,通过医疗卫生机构反应性分析患者就医经历,通过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就医后的感受,以全面反映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感知质量。研究中将关注不同特征人群在感知服务质量方面的差异,同时,对乡级和村级的感知质量进行分别分析,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感知质量。

2 结果分析

2.1 老百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期望

2.1.1 门诊。

从农村地区居民选择村卫生室作为首诊机构的原因来看,80.9%的患者是因为距离近、方便就医。另外,虽然村卫生室设备条件有限,但只要有老百姓信赖的医生或收费合理,或者其技术水平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还是会成为老百姓就医的首选,因上述原因就诊于村卫生室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0%、4.4%和3.0%。

农村居民选择乡镇卫生院首诊的原因比较分散,除50.5%的患者是因为距离近,方便就医外,还有15.8%的患者认可其技术水平,另有12.7%的患者是因为有自己信任的医生。此外,选择乡镇卫生院的原因还包括是定点单位(6.6%)、收费合理(4.7%)和设备条件好(3.5%)等。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服务态度不存在问题。

2.1.2 住院。

从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在未痊愈的状况下自己要求出院的原因来看,除39.4%的患者自认为病愈、5.6%的患者久病不愈外,有32.0%的患者因经济困难,难以承受相对于自身经济状况而言较高的医疗费;9.9%的患者虽然经济条件允许,但感觉花费太多,放弃进一步住院治疗。其他自己要求出院的原因还包括医院条件差(1.2%)和服务态度不好(0.1%)。

将调查人口按收入五等分分析后发现,最高收入组因经济困难而自己要求出院的比例为14.3%,远低于最低收入组的39.8%,且该比例有随着收入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图1)。

将住院费用分组分析后发现,住院费用越高,因经济困难而自己要求出院的比例越高(图2):住院费用在500元及以内的患者该比例为28.7%,而住院费用在5 000~1万元的患者该比例为44.4%。

2.2 患者就医经历分析

患者就医经历与卫生系统的反应性直接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反应性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对个体普遍合理期望的认知和适当的反应。

2.2.1 门诊。

(1)医生的反应性。从医护人员是否告知患者相关疾病保健知识、向患者解释病情清晰程度和向患者征求治疗方案的意见好坏程度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村卫生室,有80.3%的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相关疾病保健知识,在乡镇卫生院该比例为87.0%。结合患者选择首诊医院的原因分析后发现,因村卫生室服务态度好或有可信赖医生而进行首诊选择的患者获得相关保健知识的比例分别为89.8%和87.5%;相应比例在乡镇卫生院分别为90.9%和889%。(2)从能够接受医护人员对病情解释的患者比例来看,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为95.8%和96.5%。(3)从能够接受医护人员征求治疗方案意见方面服务的患者比例来看,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为93.3%和93.9%。(2)医疗机构的反应性。从候诊时间长短、到医疗机构花费时间长短、医疗机构设施、环境好坏和查询账单方便程度以及对医疗服务进行投诉的方便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能够接受候诊时间的患者比例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为97.0%和95.3%。(2)能够接受去医疗机构路上所花时间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5.4%和90.9%。(3)认可医疗机构设施和环境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9.1%和87.6%。(4)能够接受医疗机构查询账单方面服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5.9%和86.4%。(5)能够接受医疗机构投诉方面服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8.0%和80.4%。

2.2.2 住院。

(1)医生的反应性。从医护人员向患者解释病情清晰程度和向患者征求治疗方案的意见好坏程度2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能够接受医护人员对病情解释的比例为98.1%。(2)能够接受医护人员征求治疗方案意见方面服务的患者比例为97.0%。(2)医疗机构的反应性。从医疗机构病房设施的舒适程度、查询账单的方便程度以及对医疗服务进行投诉的方便程度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认可医疗机构病房设施舒适程度的患者比例为87.8%。(2)能够接受医疗机构查询账单方面服务的患者比例为88.9%。(3)能够接受医疗机构投诉方面服务的患者比例为85.7%。

2.3 患者就医后的感受

患者就医后的感受我们通过其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和对医疗机构的满意状况进行分析。

2.3.1 门诊。

门诊患者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为其诊治疾病的医生信任程度在一般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8.1%和98.0%;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4.4%和58.1%。在对就诊单位存在不满意的患者中,对村卫生室最不满意的方面按不满意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设备环境差(65.8%)、药品种类少(31.1%)、技术水平低(18.3%)和医疗费用高(16.3%);对乡镇卫生院最不满意的方面按不满意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设备环境差(60.4%)、医疗费用高(28.7%)、药品种类少(22.6%)、技术水平低(16.5%)和手续烦琐(13.0%)。

2.3.2 住院。

住院患者对乡镇卫生院为其诊治疾病的医生信任程度在一般及以上的比例为97.8%;对医疗机构满意的比例为59.2%。在对乡镇卫生院存在不满意的患者中,最不满意的方面按不满意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设备环境差(61.2%)、医疗费用高(26.3%)、水平低(17.4%)、药品种类少(15.9%)和手续烦琐(11.0%)。

3 讨论和建议

从总体来看,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布基本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80.9%的患者首诊选择村卫生室的原因是距离近;能够接受去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就医路上所花时间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5.4%和90.9%。

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少受到老百姓的质疑:能够接受医护人员对病情的解释的门诊患者比例,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为95.8%和96.5%;能够接受医护人员征求治疗方案意见方面服务的门诊患者比例分别为93.3%和93.9%;能够接受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对其病情解释的住院患者比例为98.1%;能够接受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征求治疗方案意见方面服务的住院患者比例为97.0%。

综合老百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期望、医疗机构的反应性和患者就医后的感受来看,对老百姓来说,影响其利用基层医疗服务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其经济承受能力较高的医疗费用、基层医疗机构较差的设备环境和偏低的技术水平。另外,较高比例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认为乡镇卫生院就医手续烦琐。

可见,要满足老百姓的期望,提高医疗服务的感知质量和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今后努力的方向应该围绕改善设备环境、提高收费的合理性和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以及简化乡镇卫生院就医手续展开。而考虑到过高的医疗费用对老百姓卫生服务利用的抑制作用,要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均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并不断提高其覆盖范围和水平将是主要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9

1 住院费用控制管理方式

总额预付控制和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混合支付方式,辅以次均住院费用限额管理,是指根据按人头付费方式的理论,统计上年度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和补偿比例,预算本年度住院人次和次均补偿费用,结合新农合基金统筹能力、参合人口、物价增长和临床实际等因素,确定预付总额及次均住院费用限额标准。预付总额当年结余则次年继续使用,超支则从次年预付总额中扣减并按比例进行处罚;次均住院费用实行“每月考核,超标扣减,年底核算,年度平衡”的方法,根据医疗单位控制效果进行处罚。总额预付和次均住院费用限额管理与各级医疗机构协商,纳入新农合服务合同,目的是通过合同制约,引导医疗机构改革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医生不良“用药”习惯,控制次均住院费用在规定限额标准以内,力求基金实际支出总额不超出预付总额标准,以此来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2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8年和2009年民乐县新农合统计报表。

2.2 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县、乡医院分类,对2008年、2009年参合农民(正常分娩除外)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和基金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运用EXCEL进行整理和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住院率

2009年与2008年比较,卫生院住院率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县级医院上升0.04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医院无变化,见表1。

3.2 次均住院费用

2009年与2008年比较,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增长了7.25个百比点,县级医院下降了5.94个百比点,县级以上医院增长了0.30个百比点,见表2。

3.3 实际补偿比例

2009年与2008年比较,卫生院实际补偿比例增长了1.20个百分点,县级医院下降了0.10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医院无变化,见表3。

3.4 基金使用率

2009年与2008年比较,卫生院基金使用率下降3.80个百分点,县级医院下降2.50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医院无变化,见表4。

4 讨论

4.1 因地制宜,探索简便有效的支付方式和管理模式

各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程度不一,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必须在明确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支付方式和管理模式[1]。我县2009年实行总额预付控制和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混合支付方式,辅以次均住院费用限额控制,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和基金使用率同比下降,有效地遏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保证了基金运行安全。

4.2 总额预付控制能有效地遏制卫生院住院率的不合理增长

住院率不合理增长的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补偿制度不合理;二是患者自利驱动;三是医疗机构的逐利行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医方诱导住院。2008年7月甘肃省、市新农合政策统一调整,乡级起付线100元,补偿比由60.00%调整为80.00%;县级起付线300元,补偿比由50.00%调整为70.00%。患者在卫生院住院(补偿)治疗自付费用明显低于门诊(不补偿)输液治疗,医方通过诱导住院和延长住院天数等过度医疗获取不正当利益,部分患者亦“小病大养”获取不合理利益,医患双方利益趋同,致使卫生院将门诊输液治疗患者滥收住院,导致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3月份住院率异常增长。患者在县级医院住院(补偿)治疗自付费用明显高于门诊(不补偿)输液治疗,医方有诱导住院治疗的意向,而患者愿意门诊治疗,医患双方利益不能趋同,县级医院将门诊治疗患者滥收住院受限,住院率合理增长,见表5和图1。

2009年4月,我们采取总额预付控制,有效地遏制了住院率不合理增长。卫生院住院人次逐月下降,比2008年减少1 776人次,下降了19.20%。县级医院住院人次增长200人,增长了3.00%,见图1。

总额预付对医疗费用有高度的控制力,医疗机构有意扩大病人数是无效的,因此,能有效地遏制住院率不合理增长。但定点医疗机构为了防范基金超支,也可能会有不合理的减少支出的行为,如阻碍病人住院治疗等。因此,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控制住院率合理增长。

4.3 次均住院费用限额管理能有效地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和延长住院天数等,与医院的管理方式及医生的“不良用药”习惯相关。2009年实行限额管理后,医疗单位通过缩短住院天数和降低日均费用来控制费用增长。县级医院次均住院天数比2008年下降0.29天,卫生院下降1.04天。县级医院日均住院费用下降9元,卫生院增加7元。次均住院费用限额管理能引导医疗机构改革管理方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见图2、图3。

目前,新农合试点地区采用住院单病种付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但是单病种定额付费标准的确定需要翔实的信息作为基础[2],在卫生信息系统尚不发达的地区开展有很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目前合作医疗管理者在技术上很难实现比较准确的测算病种支付费用标准,而病种支付费用标准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的成本补偿、医疗服务提供者行为的激励以及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3]。我县根据本县实际,用次均住院费用限额替代单病种付费方式,对医疗机构进行宏观控制,人性化和合同化双重管理,引导和监管医疗机构对临床科室进行量化管理,做到既要满足患者医疗需求,又要降低次均住院费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努力实现医疗机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4 总额预付控制使实际补偿比相对下降

实际补偿比是补偿费用同医疗总费用的比值,与起付线、规定补偿比和自费药品比例等相关,反映住院患者的受益程度,能够从医疗费用负担上引导部分患者就近合理就医,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2008年乡、县两级实际补偿比例上半年分别为50.00%、44.00%,下半年至2009年1—3月份分别上升为68.00%、54.00%(7月份规定补偿比乡级由60.00%提高为80.00%,县级由50.00%提高为70.00%)。2009年4月实行总额预付控制后,实际补偿比逐月下降,乡级从68.00%降为60.00%,县级从54.00%降为44.00%,见图4。

医疗机构在住院统筹基金充足的条件下(没有实行总额预付),实际补偿比在恒定范围(图4),力争患者最大受益,从而对病员进行“价格竞争”;在住院统筹基金限额的条件下(实行总额预付),医院为了保证基金运行安全,会降低实际补偿比来弥补基金超支,只求患者公平受益。因此,在现阶段,受地域条件的影响,住院率、疾病谱有所不同;受县域经济条件的限制,就医能力各异。制定补偿比政策时,要根据各地统筹基金承受能力,科学测算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后“因地制宜”制订,不能“全省统一规定”补偿比,致使“县级统筹能力”下降,影响新农合实际运行效果。在住院统筹基金充足,补偿比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要严格控制自费比例,保证参合患者最大受益,防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实际补偿比下降。

4.5 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增长是基金运行安全的根本保证

基金使用率是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和实际补偿比的综合反映。2009年基金使用率比2008年下降6.3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卫生院住院率下降1.03个百分点,基金使用率下降3.80个百分点;县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39元,基金使用率下降2.50个百分点,见表6。

总额预付控制下的按项目付费和次均住院费用限额管理能有效地遏制住院率和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基金使用用用率。而基金使用率反映基金运行安全和有效使用的程度。

4.6 住院病人就医流向合理是医疗费用合理增长的基础

基层医院住院人次多而基金使用相对较低,住院病人合理就医能从总体上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因此,提高县域医疗水平,引导农民就近就医,合理控制病人流向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措施之一。见图5。

目前,一些乡镇卫生院服务提供能力较低,严重影响参合农民就近获得费用低廉且能够保证一定质量的医疗服务,致使部分农民转外治疗,不但增加了农民的就医负担,并且导致医疗费用增长。因此,应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服务提供能力,重点是提高低提供能力者的服务能力,使医疗服务提供体系整体得到发展[3],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摘要:目的 研究民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控制效果,规范医疗服务,保证基金运行安全。方法 对民乐县县内医疗机构2008年、2009年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民乐县2009年实行住院费用总额预付和次均住院费用限额管理后,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控制有效,实际补偿比相对降低。结论 适宜的费用控制方式能引导医疗机构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控制住院率和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但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并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谦.积极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整体推进农村卫生工作[EB/OL].(2010-01-21)[2010-02-01].http://www.moh.gov.cn.

[2]徐凌忠,张凯.从支付方式演变看我国实行CP-DRG的可行性[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8):501-503.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谋划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与管理,完善和充分发挥其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抽样调查,旨在进一步摸清我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现状,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政策建议,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制定与我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一致的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核心指标及指标值,为四川省农村卫生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方法与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GDP)按比例在四川省抽取6个样本县,根据经济状况高、中、低在6个样本县中随机抽取142 家乡镇卫生院为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142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有效率87.3%。124家中一般卫生院95家,中心卫生院29家,在每个样本县随机抽取2-3个乡镇,共17个乡镇卫生院,对所辖村卫生室进行全部调查,共153个样本村卫生室,回收有效问卷153份,有效率100%。

2 结 果

2.1 乡镇卫生院部分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乡镇卫生院数最多的省份,现有乡镇卫生院4617所,其中一般卫生院3575所,中心卫生院1042所。

2.1.1 床位数及建筑面积尚可,占地面积严重不足 四川省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67张,位居全国各省之首,高于全国1.16张,平均每院床位数33.5张也高于全国的27.5张。124家乡镇卫生院中房屋建筑面积达到要求的占85.5%。基本建设中存在问题:一是占地面积严重不足,124家中仅有9家卫生院占地面积达标(占7.3%);二是部分乡镇卫生院在业务用房不足的情况下,业务用房中还存在危房和租房。

2.1.2 科室设置不够完善,设备配置率高但业务开展有限 科室设置整体上不够完善,一般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比例在80%以上的依次为:药房、治疗室、中医科、公共卫生科,内科、化验室、X光室;中心卫生院依次为:药房、处置室、公共卫生科、化验室、中医科、X光室、内科、治疗室;全科科室一般卫生院设置率为35.8%,中心卫生院为44.8%;尚有8家机构未设置公共卫生服务部门。

常用主要设备配置率:X线机91.9%、B超97.6%、心电图96.8%、生化分析仪92.7%、心电监护仪54.8%。但尚有少部分卫生院设备使用(X线机)受房屋和人才限制不能开展相关业务,形成人员、设备、技术不配套,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与浪费现象严重[1]。

2.1.3 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质量、结构喜忧参半 从数量上看,平均每院人员数29人,卫技人员数24人,均高于同期西部平均水平(20.7人,16.7人),低于全国同期水平(31.3人,25.7人),也低于东部和中部;平均每院执业(助理)医生数和执业护士数分别为11.3和5.8,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11.2和5.8),高于西部(7.2和3.6),低于东部和中部;从质量上看,卫技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中心卫生院为57.3%,一般卫生院为44.7%,达到相关要求。但职称普遍偏低(初级职称71%,中级11.1%,副高及以上1.6%),技术带头人匮乏;从专业结构上看,中医药人员占医药卫生人员比例较高(34.4%),但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不足问题十分突出(仅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7%),医护比倒置(2.1:1),护士严重短缺;从执业资格上看,护士具有资格的比例为93.5%,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生从2006年的60%[2]上升到86.8%,医技人员84.2%,执业药师20.3%。所有卫技人员中尚有22.8%未取得执业资格。

2.1.4 基本医疗服务工作量大,效率较高,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2011年四川省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分别为7865.7万人次和408.7万人,均居全国各省之首,分别占四川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20.21%和总入院人数的36.33%,承担了全省1/5以上的门诊服务和1/3以上的住院服务;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每院执业(助理)医生数和执业护士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数、病床使用率三项指标均高于西部、中部、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而平均住院日略低于全国和东部,高于西部和中部。可以认为四川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工作量大,效率较高。见表1。

以各种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开展率来体现服务能力。中心卫生院的阑尾切除术、疝气手术、胆囊切除术、病理产科手术、一般难产手术、计划生育手术开展率明显高于一般卫生院。一般乡镇卫生院中,能开展阑尾切除术、疝气手术的占20%,在设置了产科的乡镇卫生院中能开展生理产科手术和计划生育手术的比例分别为50.0%和41.7%,能开展一般难产手术和病理产科手术的占13.5%和9.6%;中心卫生院能开展下腹部手术的机构比例为65.5%,设置了产科的中心卫生院能开展计划生育手术、生理产科、一般难产手术和病理产科手术的机构比例分别达到81.8%、71.4%、61.9%和52.4%,但中心卫生院的上腹部手术开展率较低(胆囊切除术为31.0%,胃切除术仅13.8%。)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开展率中简单生化、乙肝五项检查、放射、心电图、B超开展率在70%以上,其余项目都较低。

中医药服务中门诊中医处方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为36.3%、中药饮片种类平均277种,平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8种。开展的适宜技术项目种类和中药处方比例均超过卫生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

综上,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中,我省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服务能力较强、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强于一般卫生院。总体来看,基本医疗服务虽然工作量大,效率较高,但服务能力与四川人口多和老百姓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待于从整体水平上提高。

2.1.5 乡镇卫生院总体经济平衡,略有结余 乡镇卫生院总体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平均收支结余率为8%)。但一般卫生院与中心卫生院院均总收入和总支出都呈现差异,中心卫生院大于一般卫生院(P=<0.05);对二者的收支构成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P=>0.05,说明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之间收支结构没有差异。

收支:收入:Mann-Whitney U=10.000,Wilcoxon W=38.000,Z=-1.853, P=0.000<0.05;支出:Mann-Whitney U==18.000,Wilcoxon W=46.000,Z=-0.831, P=0.000<0.05;结构:非参数检验:总收入:Mann-Whitney U=16.500,Wilcoxon W=37.500,Z=-0.241,P=0.810>0.05;总支出:Mann-Whitney U=17.000,Wilcoxon W=38.000,Z=-0.160, P=0.873>0.05

2.1.6 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124家乡镇卫生院中有63.7%(79家)配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但信息系统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尚未统一,数据兼容性差;二是乡镇卫生院与上级医疗机构和村卫生之间尚未联网,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互动,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三是系统稳定性差,导致数据丢失现象。

2.2 村卫生室部分

2.2.1 建筑面积相对不足,三室分开待改进

村卫生室平均建筑面积为57.0平方米,仅有47.1%的村卫生室面积达标,三类不同的经济地区面积达标率分别为59.2%、38.8%、52.6%。57.5%村卫生室房屋布局做到了三室(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分开。

2.2.2 处方登记情况良好,基药实施需加强

96.1%的村卫生室有门诊处方;一、二类地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比例为81.6%、91.8%;84.3%的村卫生室实施了药品乡村一体化管理。

2.2.3 村卫生人员资质基本具备,质量需提升

平均每千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量为1.04人,仅有2位(1.1%)无任何资格,38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0.8%),但距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到2015年,85%的乡村医生要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要求差距较大。

2.2.4 基本设备配置到位,外伤处置设备配置不足

村卫生室设备配置情况为:听诊器、血压计配置率为100.0%,出诊箱配置率94.8%,高压灭菌设备配置率78.4%,清创缝合设备、氧气包配置率分别为45.8%,34.6%。

2.2.5 基本医疗服务量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待提高

村卫生室平均年门诊人次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村卫生室处治的五种常见疾病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胃病、肠炎、高血压、风湿。75.2%的村卫生室坚持24小时应诊。所有村卫生室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提供的服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比例(32.72%)不匹配。

3 政策建议

3.1 制定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核心指标及指标值

基于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参考国家卫生统计数据,结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本研究初步制订了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核心指标及指标值建议。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一级指标包括基本建设、主要设备配置、人力资源、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信息化建设、满意度等8大类,二级指标31个,并在一些指标上对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提出不同的要求;村卫生室一级指标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大类,二级指标19个。研究为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的决策供了重要依据。

3.2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重点

3.2.1 乡镇卫生院性质、功能、举办主体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是公益性、综合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是以维护当地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承担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政府应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在建设和发展上给与必要的投入。

3.2.2 科室设置和业务管理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至少设置临床、医技、公共卫生部门、综合办公室。临床部门重点可设全科医学科、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急诊科和医技科。公共卫生部门可内设预防、保健等科室。规模较小的卫生院也可按照业务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设立综合性临床科室(全科),体现相应职能。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模式,健全医疗制度,落实相关措施,实施基药制度,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2.3 乡镇卫生院规范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工作,将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纳入对乡镇卫生院的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经费补助以及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年度考核和任免挂钩;院长选聘、员工招聘、卫生技术人员依法执业,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员工考核和激励制度。

3.2.4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和地区

作为农业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四川要接纳全国最多的农村就诊人数,因此配置足够多的医疗资源满足如此大量人群的医疗需求是重中之重[3]。因此,建议扩大乡镇卫生院占地面积、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力度(执业资格、公共卫生人员、护士、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建设,在规划时也应充分考虑地理交通条件的影响;乡镇卫生院建设首先解决业务用房中还存在危房和租房的乡镇卫生院建设,解决设备、房屋、人员配套问题。

3.2.5 村卫生室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业务能力;二是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建立奖惩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突击检查,将基药资金补助与实施情况挂钩,真正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各地乡镇卫生院应明确划分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督导和考核,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促进服务数量达到指标要求。四是积极鼓励具有资格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提高村卫生室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凌忠,邴媛媛,王斌等.农村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及调整政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9:556-558.

[2]沈骥,赵晓光,杜波等.促进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事业[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796-797.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11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实践;探索

一、前言

在1998年,国家颁布了医院财务与会计制度,这个制度对于正处于转型初期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与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级政府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加大了投入,基层医疗机构所涉及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健全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与会计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保证政府资金的有效使用,避免出现经济漏洞,从而使基层医疗卫生财务机构走向正规化。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出现的问题

1.专业会计从事人员少并且业务能力强的少

出于编制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人员匮乏,由于规模小,业务少,政府不愿招聘会计人员,导致了有很多会计无证从业的现状。并且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于会计的培训少,部分人员对于培训敷衍了事,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从业人员普遍业务能力不强,电算能力差,还有很多都是手记,有些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计算机软件都不会使用。

2.财务管理不规范

在财务管理方面,漏洞很多。首先是发票的问题,管理不完善,签字不完善,白条入账;计提费用不规范,有的提,有的不提,标准也不统一,很随意;滥发津贴、奖金;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限,账实、账账、账表等与事实不符,也有少部分用电子表格做报表的,公式使用混乱,数字出现错误;有一些账务处理不及时,收支不配比,财务信息失真。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散,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相关制度,很多制度也只是虚设而已,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很多卫生院采用的还是家庭管理模式。做账很随意,缺乏监管。

4.资产管理不当

很多卫生院并没有固定的资产明细,以及一些账目往来的明细,对于自身资产不清,盲目采购,导致积压过期或者是浪费。

三、基层财务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意义

对于基层财务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基层卫生财务机构的管理现状,纠正基层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错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直接资金,集中核算符合基层卫生改革的方向,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堵塞漏洞。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进行集中核算管理,能够规范财务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的准确性,有利于保证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核算的实践中取得的成就

1.成立集中核算管理机构

政府的有关部门,推行相关管理条例,成立集中核算管理机构,在原有的预算管理权、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保证不变的前提下,对于乡镇的卫生院进行集中管理,单独核算,成立集中核算管理办公室,开设集中管理账户,同意电算化管理,负责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

2.集中核算管理的实施

财务集中制核算实施后,对于单笔超过1000元的支出需要审批制度,大额款项报销必须银行转账支付,各项支出必须公开化,做到有据可依。药品要实行零差价销售,要款集中支付。针对于村镇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资金,实行一体化管理,以保证村医报酬。通过这种集中核算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合疗基金和公卫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同时也避免了经济犯罪的发生。

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电算化管理,使财务资料以及进出明细更加清晰明了,使财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是有效。同时,加大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力度,避免暗箱操作,经济犯罪的发生,让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3.加强对于外部财务监管制约机制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财务人员统一受上一级的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本单位牵连较少,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于本单位的制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财务程序审核上,能够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来自外界的干扰减少,能够保证严格审核,确保各项收支的准确性,避免鱼目混珠现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使用和分配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也得到强化,有效防范了挪用、挤占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的调动与使用,如果没有相关管理条例或者办公机构的制约,账目报销以及进出账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公款私用的情况,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监管机构,才能保证财政资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得到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荣军,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3(4).

[2]吕崇喜.论如何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业务[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9).

[3]方木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11(12).

农村基层医疗财务管理 篇12

一、实施新医疗改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与任务均纳入至预算管理, 由政府制定相应的人员权责利, 运营更加规范。为强化防范财务风险、加强会计监督与核算成立会计核算中心, 本着“集中核算、规范管理, 统一账户, 分户结算”的原则,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经费收支和资金结算均归集到统一账户进行办理, 强化财务监督, 将预算管理落实到财务管理中, 防范资金风险的同时发挥资金使用实效。

2.促进财务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结构得以在新医改中产生良性变化,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从根本上使其不再“以药养医”、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更加突出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公益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 实施新医疗改革, 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来源, 为各级财政预算提供专项资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获取政府补助只需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绩效考评要求完成各项指标即可, 经费不再是其提供卫生服务的重大阻碍。

第二, 实施新医疗改革, 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得以实现, 各级财政统一补贴一定比例的基本药物综合差价, 由此药物售价相应下降, 政府补助收入占其收入比重增加较为明显, 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盈利性质日益减弱, 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3.奖励基金等激励机制的完善及绩效考评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资金的高效合理使用。新医改下, 奖励性与基础性绩效考评相互结合, 明确发放绩效部分的对象资格、支付方式、财务处理及会计核算流程等, 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方向更加清晰。

二、新医疗改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面临突出财务管理问题

在新医疗改革制度实施背景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如内审部门尚未建立起来, 财务信息系统落后, 财务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升、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应收款项回收不力、管理层及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等等问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进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及财务管理意识都需进一步增强, 尤其是管理层要提升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人员信息反馈、参谋助手作用有待增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根深蒂固, 医院管理层无须从根本上对医疗患者负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尚未完全身处市场竞争中, 财务核算较为单一, 其财务人员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例行会计入账而已, 认识不到存在的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意识极为淡薄, 管理层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导致其财务分析能力不足。同时, 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财务管理能力考评不达标同时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 甚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流程都无法准确掌握, 不去深入了解医改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能产生的财务管理影响, 对工作中出现的财务问题缺乏专业判断, 财务工作人员存在较大局限性。医院财务人员也须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 做好财务信息反馈工作, 做到在遇到财务有关的问题时能够出谋划策。

第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部门职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亟需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行为, 提高财务管理质量。鉴于其他外部审计、国家税务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审计工作基本都较为侧重某一方面, 无法对其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计, 卫生系统内审部门对于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则更加凸显。只有强化内审部门职能, 才能切实保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持续监督, 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整体质量。

第三, 财务电子信息运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操作系统落后、财务数据的录入错误现象时有发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电子信息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落后的财务电子信息水平削弱了财务信息共享能力, 尤其是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统一保管电子财务数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信息人才且信息技术环境不良就导致了财务管理人员可能无法及时全面地获取财务信息以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活动。

第四, 财务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新医改实施后专项资金增多, 尤其是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上级尚未形成支出细则。只有对专项资金支出制度加以细化, 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 才能更好地管理专项资金, 使专项资金真正发挥实效。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以上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运行程序不规范, 尤其有的卫生院人员少、兼职现象普遍, 对应审核的重点环节核实不严格, 员工为了自身方便罔顾卫生机构的财务制度, 存在较大随意性, 财务管理在这些方面亦未能进行有效的控制监督。

第二, 财务人员责任意识、管理理念尚需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财会人员在处理财务事项中, 存在老好人思想, 坚持原则力度小, 检查工作时没有真正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展开。且多数财务人员尚处于传统的记账型阶段, 与管理型财务人员还有一定差距,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第三, 财务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地位不高。在实施绩效工资后, 财务人员属于后勤保障人员, 与一线医技人员相比其奖励绩效工资相差很多, 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医疗改革实施后完善财务管理的措施

第一, 新医疗实施背景下的会计集中核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的要求大大提升, 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优劣受其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直接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执行水平、财务操作熟练水平、以及财务管理综合水平, 通过参加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与教育活动, 学习行业内最新会计制度, 深入剖析新医改及其他会计政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高效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最终成为优秀财务管理人员。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聘用财务人员时应注重考察其业务水平, 确保其具备从业资格。

第二, 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具体工作, 健全内部稽核体制,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约束制度。预算管理应容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 财务人员通过编制收入、支出预算分析预算收入的历年增减变动和医疗服务成本的变化趋势, 本着“总量控制、以收定支”的原则核查机构医疗服务效益及收支情况, 确保各项列支均处于合理的范围, 符合制定的开支标准, 专款专用财政专项资金并遵守《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及《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会计核算制度, 对发展建设性支出应严格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

第三, 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尤其明确应收账款的回收处理, 提升应收账款回收能力的同时防范审计风险。对于应收账款应准确加以记录, 及时与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对账, 考察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并根据坏账计提政策计提相应的坏账, 以完整准确地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状况, 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资金运营有关的基础信息。另外, 对于应收账款的形成应由专门的负责人予以授权审批, 财务人员要掌握每笔应收账款形成的时间及数额, 保证每笔应收账款的存在性与准确性, 确认无虚假账务处理, 同时要加强应收款项催收, 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 引进运行稳定质量优良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也是提升整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和促进财务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该系统应能实现多业务系统的整合及数据共享, 使得财务人员能及时完整地获取其所需的财务信息控制财务风险。

五、小结

上一篇: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下一篇:逻辑数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