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24-10-09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共12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农村得以发挥的重要组织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加快农村实现小康的进程, 构建和谐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我们党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促进农村各项事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当前, 在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就更加需要结合新情况新问题, 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服从服务于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 促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一) 是要始终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 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第一要素。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 也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此, 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增强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 以党和国家的利益、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改变工作方式, 提高驾驭复杂局面, 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 构建和谐农村。使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 是必须建立好党支部。

村看村, 户看户, 关键要有个好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 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内容执行者。一个好班子, 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 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在实践中, 要把以“亲民, 为民, 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 使之与推进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践证明, 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的好的农村, 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有了坚强有力的党支部, 就可以带领农民群众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前进。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最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首先要把带头人选好。在村党支部书记人选上, 要注重政治素质, 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公认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注重能力, 把能够驾驶全局, 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善于带领广大农民致富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条件。要拓宽选拔范围, 采取适当形式, 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三) 是要完善农村干部选拔管理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选拔机制, 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 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应该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干部选拔管理的重要性, 端正态度, 顾全大局, 选举优秀人才进班子。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 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 要真正选出懂经营, 善管理, 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入村党支部。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 坚持继续选拔优秀大中专毕生到农村工作和有目的地引导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回乡的人在农村创办、领导经济实体, 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为村党支部干部队伍储备人才。要根据税费改革后乡村管理体制变化、合村并组等实际, 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并保证能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加以帮带和培养。二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 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许多干部由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 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 这就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 增强致富本领。要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 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 用身边典型现身说法, 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 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经常性的教育机制, 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同时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 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的保障, 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必须防止宗族关系、亲情关系, 利益关系等干扰干部选拔管理。

(四) 是妥善处理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虽然性质不同, 但根本目标一致, 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带领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其中应当明确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支部作为我们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 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的贯彻执行者, 发挥着“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作用。如果改变了村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必然削弱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 村民委员会要接受党支部的工作指导与监督。同时, 村党支部尤其是书记要支持村民委员会和村主任的工作, 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在重大问题上, 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应互相沟通, 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部分农村实现了村“两委”交叉任职, 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 这样有利于精简干部职数, 减轻农民负担, 减少村“两委”内耗, 提高工作效率。

二、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 围绕新农村建设, 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搞好农村经济建设的本领。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高低, 首先体现在能不能把本村的经济搞上去, 让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善于从实际出发, 选准切实可行的致富路子, 并根据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完善, 打造特色品牌。要不断强化科技、市场、人才、竞争观念, 善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状况, 适时推进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当前, 发展农村经济, 要走产业兴村的路子,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为主要形式,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让更多农民向非农业转移。

(二)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本领。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头脑, 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要在农村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要强化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 不断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要从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入手, 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载体。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 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议事规则, 搞好村务公开, 要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和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抓好班子调整。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在于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首要的是解决好人选问题。要把选配好支部和村级班子当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事来抓。要按照“四化”方针, 坚持德才兼备标准, 对班子成员的年龄、知识、能力、特长等实施合理配置, 并根据他们在班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打破由于“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 不断拓宽干部选人用人渠道, 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特别是要精心选配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实践证明, “选准一个人, 带好一班人, 致富一村人”。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 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队伍, 并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 探索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四) 加强管理监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 既是这个工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这项工程的基本保证。管理的目的一是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形成一股干事创业的风气。二是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要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 一经发现问题要及时严肃查处。必须健全全方位监督机制, 实行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相结合, 要狠抓村务公开, 防止不公开, 少公开, 假公开的问题发生。要通过作风建设, 使农村基层干部做到公道正派、务实廉洁, 从而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 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 有大批农民进城务工, 应尊重他们的劳动, 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务工所在地的党组织要关心他们, 尽快建立起工会组织和党的组织, 加强教育管理;另一方面, 原籍党组织也要组织好外出务工人员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 了解在外情况, 关心其生活, 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监督考核, 引导他们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2

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执行政策的重要桥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先决条件。就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而言,加强基

层党组织建设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针对我镇的实际情况,结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农村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基层党组织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学习,提高执政的理论水平,深化对执政意义的认识,增强“执政为民”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紧紧围绕“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把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典型,切实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带动群众的职责。

二、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以“双培双带”工程入手,全面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一是大力创新选用机制。将那些政治强、懂经济、有闯劲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将一些对党有感情、脑子灵、懂经济的致富能人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中,切实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班子。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班,结合“双扶双百”工程,加大对农村干部的系统培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镇、村两级领导干部明确自身责任,增强联创意识,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已达到“五个好”的村,高标准严要求,提出新目标,再上新台阶,建成示范和样板;对中间状态的村,针对薄弱环节帮助扶持,促其达到“五个好”目标,跨入先进行列;对相对落后的村,加大整顿力度,促其转化提高,及早达到“五个好”目标。

三、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素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一是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建立农村党员学习档案,忙时分散学,闲时集中学。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二是建立保持党员队伍纯洁的管理机制。首先,把好党员“入口”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各层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强化党的基础。其次,把好教育培养关。把发展党员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使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第三,顺畅“出口”关。严格按照党纪党规规范党员行为,及时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三是建立焕发党员队伍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让农村党员在经济上有优越感。创新选优评先制度,把票决制、公示制引入党员选优评先过程,对优秀党员和党支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广大党员争先创优的持续动力,让党员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已体现,永葆先进。照顾好农村老党员和贫困党员,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和帮助,让党员在生活中有荣誉感。四是建立党员的动态管理机制。重点建立外出党员登记制度和联络制度,每个外出党员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缴纳党费。外出时间不长,没有固定经营项目的党员,按时回来参加支部组织生活。

四、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一是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让群众得到党组织带来的真正实惠。农村经济要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实际,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共建,领办、引办、创办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发展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要立足转变作风,让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要求都集中在基层党组织的身上,党组织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群众对党的感情,影响着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和配合,实质上也就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两个务必”学习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与民争利,不搞形式主义。凡是向群众承

浅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3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前,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在依法行政观念、业务能力建设、廉洁自律意识、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距离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注重人的发展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党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基层组织,是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效率如何、工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支善管理、能干事的支部班子,没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的支部班子,没有一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支部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也是不可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因此,建设好基层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至关重要,它是党组织充分发挥向心作用、积极为基层服务、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此,一要选配优秀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导岗位,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精神和党支部换届选举的规定,坚持选拔党性强、作风正、思想政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从而有效调动党支部书记、党支部成员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推进农村基层党支部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向心作用。三要抓好支部成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党建研究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支部成员的理论政策水平,使支部成员真正能做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经济工作带好党员队伍、抓好党建工作。四要合理设置基层党支部的规模和数量。要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增强基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为目的,以有利于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开展、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单位性质和规模、行業特点、党员数量等实际情况在基层设置相应数量的党支部,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效。

二、制定良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党员民主评议 ”、“党内监督”、“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创先争优”、“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登记”、“党内考评”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不同政治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组织制度,探索新的领导方式和方法;还可以按照党中央在党建工作方面的要求,在基层支部中推行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等,通过在思想上抓认识、组织上抓落实、措施上抓重点、方法上抓结合、标准上重效果,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目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其次,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对已有的制度加以严格遵守执行,这是管好党员干部的基本途径和必然要求。按照《党章》的要求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十分重要。要重点克服三种现象,即:克服组织生活空对空的现象;克服组织生活会研究其他事务的杂乱现象;克服组织生活中的“走过场”现象。要严格按照制度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员义务和职责情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情况以及廉洁从政情况实行监督。

三、以人为本,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党员是党的基本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我们应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用党章以及各类党内的各项制度严格规范党员行为,从思想教育、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入手,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要坚持抓理论教育。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村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真正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将自学、集中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二要坚持抓作风建设。要按照胡涛锦同志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的“六条具体要求”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督促农村基层党员认真履行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党员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风尚。同时,要结合单位实际和工作实际,对全体党员进行必要的党纪、党风、党性教育,纠正错误倾向,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共产党员形象。

三要坚持抓廉政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以往的“反腐倡廉工作”改为现在的“反腐倡廉建设”,并以“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来表述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就必须坚持开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教育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构筑防腐拒变的思想长城。

四、勇于创新,不断开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思维支配行动。思维的创新来源于观念的更新。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拓展思路,密切联系实际,就要纠正“偏离工作抓党建”、“就党建抓党建”等错误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重点、难点和党员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找准突破口,积极探索与创新。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任务的不断出现,农村基层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1 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

表现在农村党员结构和整体素质呈现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偏少的现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

1.2 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的适应期过长。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

1.3

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水平较差部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面对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部分村支部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1.4 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改革开放的大潮对党员队伍产生了多元影响,一些党员政治热情下降,一些党员缺乏责任感,一些党员长期外出,一些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这些都成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问题。

2 分析问题

2.1 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评价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分析的问卷发放调查和数据统计发现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好坏与否得到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认可,但也有部分党员、群众和干部认为当地基层党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所调查的党员中有2.2%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好,群众有3.4%,支部有4.6%,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可以看出三个群体中支部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最不满意;在所调查的地区中,徐州有1.8%的人认为该地区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好,淮安有11.1%,连云港有2.9%,淮安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

2.2 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数据分析发现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影响党员群体自身的建设,同时也影响着各个地区的建设。在所获得数据中,党员对自身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认同感低,占5.7%的比例,这在三个群体中是最高的,这会影响到党员队伍的建设,各位党员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先进性,影响其身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无法很好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徐州、淮安和连云港地区中,认为本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比例分别为:5.2%、9.1%、7.9%,以淮安为最。淮安地区位于苏北地区的最北部,也是苏北地区相对落后的城市之一。

2.3 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党群关系的看法

党群关系的融洽与否体现在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高低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坏和地区经济建设快速与否方面。在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党员群体认为党群关系不好的比例是最高的,因为在他们自身的心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影响着党群关系的融洽与否。同时在各个地区上,淮安地区有13.2%的人认为党群关系紧张或者根本就说不清楚,这也是在这一条目中所占比例最高的。

2.4 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灵魂,也是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未来发展的信心上,总体来看,三个群体以及三个地区的信心都还是比较足的,但是不可否认,部分党、群、干对农村基层党建的信心不足,出现了信心缺失的趋势。党员、群众和支部的比例分别为:1.3%、1.6%、1.3%,所占比例很小,而且三个群体看法一致,说明整体上对基层党组织未来建设信心十足。但在地区的区分上却比较明显:徐州1.7%、淮安11.7%、连云港7.0%。显然,淮安地区对未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心不足。

3 对策研究

3.1

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执政水平加强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领会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深刻内涵和指导意义,认识到社会发展新时期对党员先进性的新要求,并能做到把这些要求内化为行动准则,融入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同时,还要积极的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转化为具体行动,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中,实现党员先进性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系统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在对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形势教育、时事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方面教育,使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统一起来,增强基层干部分析市场能力、带头致富能力以及处理矛盾的能力。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扬正人先正己的精神。

3.2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如何,关键也取决于农村基层党员的状况如何。

要积极发展党员,同时还要发展好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打破发展党员的思维局限,注意从优秀团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农民企业家、致富能手和妇女中培养发展新党员,加大党员队伍中的中青年和妇女比例,逐步改善党员年龄结构老化问题,真正解决基层组织中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顺应人员流动的问题,调整农村基层党建设置。针对党员的从业结构、流动状况、村情民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盲区等基本要求来调整党组织设置,积极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流动党员支部、行业党支部等全新的组织设置模式。力求通过调整、改革,建立一个能够覆盖各个领域、领导每一名党员的较为完善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

3.3

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3.3.1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就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党群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党员干部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树立“公仆”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沟通,深入社会最基层,知道人民群众最想要的什么;要定时听取群众意见,带领富裕户、帮扶贫困户。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随时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形成与农民群众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

3.3.2 要惩治腐败之风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直接与基层农民发生联系,所以他们这些人的腐败对农民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就更为直接。因此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性教育,加快发展党内和党外民主,同时建立健全法治法规,发扬党内和党外监督,通过树立优秀典型模范,发挥榜样示范教育作用,树立起“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风气,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3.3.3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一方面要探索民主选举的有效方式。比如,实行“海选”,保证从候选人的产生到选举结果的确定都给予村民以充分的利益表达机会;引入竞争机制,规范候选人竞选程序,给予候选人登台演讲治村方案、接受选民提问的机会;设立秘密划票间,保护选举人的自由选举权等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会议的授权下工作,二者的互动有效的发挥了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原则。

贫困山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5

审视与发展思考

新时期,新挑战,新要求,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难度更大,矛盾更加突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和“十二五”规划的部署,客观地、辩证地、科学地回顾、总结和审视贫困山区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从中找出规律性,以指导新世纪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摆在所有党建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探索的重大课题和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实践问题。

一、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最近几年,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固本强基”为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各乡镇领导班子齐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在孔家坊乡,共有2名选派干部在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或乡党委副书记(其中1名为县选派干部)。干部的知识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孔家坊乡机关干部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0%,45周岁以下达75%以上,特别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也有了较大改善。基本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在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收入的同时,建立了以报酬稳步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按照分级负责、普遍轮训的原则,通过定期办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方法,有计划的对基层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培训。注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乡党委班子成员均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乡组织办建立了党员基本情况台帐。发展党员工作正常开展,各村做到每年发展1名以上党员,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

2、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在“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中,全面推行“双向承诺”制,各机关、村党支部全部在职党员均进行“双向承诺”。

一是“双建双带”工程的推进。21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一定规模、带动作用明显的示范基地。比如,已建成难作堰村百亩白茶繁苗基地,余家冲村千亩油茶基地,四顾墩村500亩的优质桑园基地,新铺村和四顾墩村的千亩油菜高产示范园等基地建设为孔家坊乡搭好了优质高产的丰收架子。

二是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的建设。今年以前,不少村级组织没有活动场所,党员开会往往是“晴天大院坝,雨天支书家”。在今年“五个基本”建设中,各村均建立了高标准的村部,完善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三是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始终坚持做好党员设岗创星、党员活动日、明白卡、创先争优等“五个一”活动,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完善。各村基本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对流出的党员均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了在职党员干部与外出流动党员结对承诺服务制度。

二、目前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几年来,虽然全乡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分析形势,当前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党员和组织两个方面。

(一)党员方面:

一是“散”。指党员居住分散。这是山区的普遍情况。尤其是一些山头村,人口不多村落多,散布在山旮旯的沟壑洼地上,交通不便,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党员集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难度。

二是“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文化、有头脑、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农村青年,通过经商、办企业、打工致富之后,在外地安家落户,从“农民”变成了“市民”,不愿再回农村,导致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据统计,我乡目前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有739人,占全乡党员总数的80.9%,且变动、流动的随意性大。今天在家工作,明天可能外出打工;今天在家耕作,明天可能去广州购买生产工具。

三是“低”。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掌握科学技术能力相对欠缺,不能成为今后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据调查统计,全乡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有315人,仅占34.5%。而最年轻的党员也仅初中文化。在以后的科技农业中,以现在的党员文化层次,很难担起重任,起到科学带头人的作用。并且男女党员比例严重失衡,我乡男党员有786人,女党员仅127人。

四是“老”。农村基层党组织老化严重,青黄不接。据统计,孔家坊乡党员的平均年龄是51岁。35岁以下(包括35岁)的党员只有110人,占12.05%。而60岁以上的党员有245人,占到了全乡党员总数的26.8%,他们年老体弱,对如何参与搞好组织建设可谓有心无力。农村党员老化的主要原因是:村党支部对发展党员仅停留在纸上,培养跟不上,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搞关门主义,有发展也是“近亲繁殖”,致使选人育人渠道受限,党员队伍萎缩。

(二)组织方面:

一是“穷”。由于我县属省山区贫困县,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严重缺乏。据调查,孔家坊乡只有4个村或多或少有一点集体收入,其它17个村均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导致村里正常的开支无法保证,“无钱办事”的问题日显突出,干部工作有心无力,实事兴办艰难。多数村级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经费不足。而且农村的现有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影响了其组织生活,各人只顾自己的田间地头,很少过问组织的事,再加上一些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参加组织生活的次数也就少了。这样的稀稀松松的组织生活,严重消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难在农民群众之间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二是“弱”。农村基层支部班子软弱涣散现象较突出。新时期的软弱涣散有几种表现形势:(1)支部书记有能力管事,由于任职时间过长,当出“经验”,对他来说,可当可不当,只是“多个朋友,多条路”;怕得罪人,能管不管,你好、我好、他好。(2)确实没能力,不会管事,管起事来不讲方法艺术,遇事上交。(3)工作责任心不强,家事缠身,走不出去,带头作用发挥不够。(4)两委形不成合力,各吹各的调,工作摆花架子,留于形势的多,唱高调的多,动真的来实的少。软弱涣散产生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的原因在于个人利益为重,无大局意识,把当干部当着是为自己谋福利的招牌,自己不求发展,不求创新。客观原因是在农村有相当部分农民本位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十分严重,存在“无事不理你,有事就找你,处理不满意就告你”的现象,这就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解决问题,说服教育不奏效,过硬措施不敢用,村干部只好就次作罢,你搞你的,我干我的,井水不犯河水,长期形成软弱涣散。

同时,农村基层团建不完善,后备人才资源缺乏,后劲不足。据对孔家坊乡的调查发现,年青人大都在沿海一带打工,团支书均由各村妇联主任兼任,团支部的工作几乎为零。正如某村支书所说的,由于山区的贫困,有头脑的孩子都争着走出了大山,而留下来的却鲜有合格的。现有的经济状况和山区的落后面貌,严重的影响了山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外打工的优秀青年,由于缺少了解,无法培养,很难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来,使山区的村级党组织建设走上了恶性循环的道路。

三是“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组织生活吸引力不强等影响,导致一些村党组织生活出现明显的不正常情况。表现其一是不来参加的党员数过大;其二是存在“走程序”思想。为了应付检查、考核,马虎应付,只求“做了”,不求“做好”,搞形式主义。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近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从几年来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我们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准确把握农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

第一,在农村建设发展的全局中,必须首先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核心建设好。从大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哪里的基层党组织战斗有力,那里的工作就扎实有效,经济建设就能迅速发展。反之,一些地方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济落后,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缺乏一个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的带头人,缺少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强,一强百强;党员干部作用好,一好百好;集体经济富,一富百富。因此,农村工作千条万条,首先一条就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核心建设好、巩固好,这是搞好农村工作、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首要前提。

第二,在农村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必须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位置不能代替,但是,这种“服从”不是被动的适应,也不是被动的服务,不能理解为党的建设只是被动地围绕经济工作来搞。农村党建工作如果停留在被动适应上,那么党建工作搞不好,经济工作也搞不好。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一是政治上的把关定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领导干部不了解“三农”是不称职的表现,不重视“三农”是政治上不清醒的表现。农村党建工作首先必须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农村经济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思想上的宣传激励。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结合实际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把各级党委确定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组织上的保障。建设一个政治稳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为经济发展选好配强能打硬仗的干部人才队伍。四是创造优良的政治、社会环境。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好的党风带一个好的政风、民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稳定向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三,在农村党建工作的成效上,必须把握好党建工作的导向。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这个指导思想是明确的。但是,从最终的意义上说,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真正达到。基于这样的认识,衡量党建工作的效果,要坚持做到三看:一要看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是否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有没有树立起强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二要看党建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没有取得成效,人民生活有没有改善提高;三要看各级党组织有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在实践中坚持这样的检验标准,就把握了正确导向,党建工作就有了自己的基石,就有成效。

(二)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根本,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牢构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提高和巩固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许多实事,就会说话有人听,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机,带领群众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就大有希望。

一是把握方向,确定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不论是一个县、一个乡镇,还是一个村,只要从群众想办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足的事情改起,从确定好的发展思路抓起,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子,就能做到顺民心、聚民心,达到“富而思进”的目的。那么,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便会迎刃而解。

二是突出重点,树立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发展典型。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些先发展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能人经济能有效地带动一个地方快速发展。其基本做法就是区、乡、村层层树立典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有乡镇为典型,乡镇有村为典型,村有能人特别是党员能人为典型,这些典型既是经济发展的典型,又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典型,这些典型不但得到了从上到下各级组织的表彰,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任何说教。因此,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典型引路的作用,不但要宣传推广已有的典型,还要树立新的典型。

(三)以一把手为核心,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在农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通过基层党支部一班人向全体党员和群众进行灌输,带领大家付诸行动。其中支部书记的作用最大,书记是农村党支部的核心,是发挥支部战斗力的关键,是带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富的带头人。从前几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就可以看出,什么地方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什么地方群众信任度就高,选举工作就顺利;反之,换届选举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要把人选准、把班子配强,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要着眼于村级班子的长远建设,做好在青年农民中培养后备干部和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通过增强班子领导抓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四)以加强激励保障为重点,充分激发农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是建立村干部报酬稳步增长的保障机制。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由县民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村工作人员编制数进行核定。在核定的编制数内,对在编村干部报酬实行补贴制度,对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采取适当方式分级进行补贴,彻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村(社区)干部纳入公选范围。每年安排一定乡镇公务员指标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干部编制指标,定向招录村优秀干部。其中录用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可作为所在乡镇副科级干部人选。同时,全面实施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定期推荐选拔优秀年轻的村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

三是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继续开展“五个基本”建设活动,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创建,探索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活动。通过评比,使各村党支部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 篇6

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路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关平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大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我国对三农问题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证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虽然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需要深入剖析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就是说,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和保障。一直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多元经济形态的不兼容。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和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的形势下,传统的在行政村设置党支部的模式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和封闭性逐渐暴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而限制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市场化和多元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党员从业流动性、分散性和多样性的不断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和非协调性,多元经济组织形式与党组织设置形式的不匹配,给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的教育管理设置了藩篱,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同时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保守僵化。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逐步开始掌握自主生产经营权,对集体经济的依附『生进一步降低,其自主『生和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在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进入深入调整期的背景下,一些基层党组织仍然以保守落后的方法对村务进行领导和管理,而这种方法必然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冲突,尤其是涉及到农民的利益时,极易发生纠纷。有的基层干部对群众态度冷漠,造成千群关系的疏离、紧张,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如果放任此种情况继续存在,则会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为了契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转变领导方式不可避免。

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不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对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还不具备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部分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经济水平甚至不如当地部分农民,经济基础的薄弱使得其不能专注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部分基层干部对基层组织建设缺乏重视,对工作无压力、无动力、无能力,面对日常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缺乏应有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贯彻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时不到位。有的基层干部只顾追逐经济利益,专注于经營自己的企业,忽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村务工作。总体来说,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着不能胜任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致富的历史重任的情况。

村委会建设存在的问题。村民委员作为村民的基层自治组织,其建设中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村委会有较浓厚行政化色彩。《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也就是说,村委会是由村民选举产生,其权利来自于农民群众的权利让渡,是应对村民负责的基层自治组织。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自治机构,但却按照上级政府的模式设置机构和职位,行政化色彩浓重。其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蹈袭传统的权力运行机制。我国当前农村治理机制经过了多次变革,但仍蹈袭很多老旧的权利运行模式,制约着村委会的建设。第二,存在着体制运行的内在固有矛盾。村委会处于政府和农村社会中间的的权力空间,在制度安排上存在着内在固有矛盾。一方面,村委会对上级政府的交代任务有协助的义务。另一方面,村委会又必须对选举其产生的农民群众负责,代表农民群众利益。也就是说,村委会具有协助政府工作和代表群众利益的职责双重性。这也导致了村委会较强的行政化色彩。

第二,村委会作为农民的利益表达机构缺位,村民自治制度得不到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自治制度可以说是与农民利益联系最紧密最能充分实现农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村委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也就是说乡镇人民政府与村委会之间,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应该是指导和协助的关系。但是实际出现的普遍情况就是村委会职能嬗变,变成了乡镇政府的傀儡,成了它的“委托代理人”。乡镇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在不同程度上对村委会事务进行干预,村委会主任等人为谋私利又不敢得罪乡镇政府一味遵从上级指示,只专注“对上负责”摒弃“对下负责”的使命。村委会丧失了独立性、自主权,农民无法顺利通过村委会进行利益表达,利益无法保证。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径

农村基层建设理念要实现三大转变

第一,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只有实现基层“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才能建成标准化党员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

第二,实现农村基层组织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向新兴领域延伸,健全组织体系,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探索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基地”等党组织设置方式,把支部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产业链和生产项目一线。加大“两新”组织组建力度,成立“两新”组织党工委,采取单独组建、单位联建、挂靠组建、区域或行业统建等灵活设置形式,推进党的组织应建尽建。对暂不具备党组织创建条件的,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党的工作,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endprint

第三,推动由单一主体管理到多元共治的转变。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配套组织建设,注重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文化联谊组织和传统民间组织资源的培育,切实发挥群团组织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参谋助手和桥粱纽带作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积聚基层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党组织主导、村民自治、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模式。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领导能力,实施“三大工程”

第一,实施“头雁培育工程”。按照“一好双强”标准,拓宽党组织书记来源,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完善选拔任用方式,注重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土能人、复退军人和优秀大党生村宫中培养选拔党组织书记。大力开展“双聘双促”活动,加大选聘名誉书记(主任)工作力度,把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及时选配和吸收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和党组织中来。加强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县市级党校主阵地作用,借助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在线学习平台,创新培训方式,实行基层党组织分级分层分类培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和基层治理能力。

第二,实施“活力提升工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立党员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推行党员先锋岗、党员义务奉献日、分类管理等做法,深化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强化党员责任与义务。加强发展党员年度宏观调控,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大从青年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积极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完善黨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第三,实施“激励保障工程”。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激励保障,加大县市级财政扶持力度,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试点推行基本补贴+绩效奖励,增强村干部千事创业积极性。同时,鼓励、支持村干部参加公务员定向招考,认真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要出台《离任村干部管理办法》,对连续任职9年以上的离任村主职干部,根据任职年限,分为9-20年、21-30年、30年以上三个档次,由县市级财政分别发放生活补贴;对连续任职12年以上的离任村副职干部,由乡镇办事处负责发放生活补贴,让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政治有上盼头、工作上有劲头、离任后有望头。

改革和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全面推进村民自治,让村民真正实现自治。第一,积极推进村委会改革。促使村委会的职能回归,摆脱对乡镇政府的依赖,真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切实履行好维护农民利益的使命。实现“官本位体制向民本位体制转变”。第二、从法律法规上,制定和完善村委会组织法。明确村委会自洽权和乡镇政府行政权力的界限,重新明确划分二者的职能范围。规定政府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干涉本属于村委会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一旦行政权力肆意干涉,侵犯了村民自治权,有关人员和部门将接受问责和相应的惩罚。另外还可制定一些相应的可具体操作的法规。譬如村委会成员的选举程序、罢免程序、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等。第三,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和村民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阳光型村委会。使其活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对于村务不公开、办事不公道、村干部独断专行的行为,村民有权监督检举,保证让“村民自治”真正成为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化的渠道。

创新农民利益代表机构

农民个人的利益表达具有分散陛、片面性、冲动陛。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稳定而健全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独立组织。众所周知,学生有学生会,工人有工会,我国农民却没有为他们整合利益代表利益的组织。“中国农民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无论如何不能没有直接代表其利益的组织,否则,我们的社会结构就是病态的,就不可能实现协同治理和城乡统筹。”“公民有组织地参与政治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趋向。”可以根据我国自身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一个农民协会之类的组织,这样农民协会可以作为一个利益表达的有效载体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表达和对话的平台。在平时,农民协会可以调查研究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情况,及时向各级党和政府的决策部门传递输送意见和要求;召开有关农业问题听证会时,参与意见征集、方案论证、提出有关草案或修正案的工作;农民有困惑时,为农民出谋划策、给出实际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农民利益受侵害时挺身而出代表农民与侵权者进行谈判协商,为农民伸张正义,维护农民合法利益;在农民一时冲动,产生激进想法的时候给予指正帮助,把群众性突发事件扼杀在摇篮里,让冲突得到缓冲、调解和避免。有了农民组织后,农民的想法和行动可以在组织内部得到沟通和约束,增强了农民群体行为的可预期性,大大减少了农民和政府以及其他利益集团的正面冲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扶贫新思维——制度扶贫”(编号:16ZC-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汤瑞雪(1989-),女,广东理工学院教师,硕士。李艳(1980-),女,广东理工学院副教授,硕士。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7

总体上看,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坚强的, 农村党员队伍是有战斗力的。但农村基层党建也暴露出了农村基层组织薄弱、党员队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都说明基层是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抓住了基层, 就抓住了加强党建工作的关键, 就突破了党建工作从谋划到落实的薄弱环节, 就夯实了我们党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的基础。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许多薄弱环节

(一) 党组织地位和作用弱化。

有的基层党组开展的活动较少, 对党员疏于教育管理, 平时一盘散沙, 关键时刻站不出来, 顶不上去;有时成为落后群众的代言人, 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煽动者和组织者;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战斗力, 不敢理直气壮地与歪风邪气作斗争, 造成有的农村地区正气不倡, 邪气横行, 群众不信任党的组织, 基层党组织没有了群众基础;有的党组织多年不发展党员, 导致后备干部缺乏, 选拔基层干部是在“矮子中选高个”, 基层干部没有号召力、影响力, 说话群众不听, 做事群众不信;有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党性不强, 不讲原则讲关系, 不讲公正讲条件, 上级安排的工作, 合自己意的就执行, 不满意的千方百计地软磨硬拖;有的村党支部忽视了乡镇党委的领导和乡政府的指导, 使一些农民党员对党支部的依赖度下降, 有困难、有问题不请示、不汇报, 我行我素, 影响了村党支部的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 组织建设没有落到实处。

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组织阵地建设上只注重形式, 不注重内容实质, 致使组织阵地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和哗众取宠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党员缺乏发展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和处理农村各种复杂的能力, 更缺乏创新意识;有些干部不会正确思想政治工作, 粗暴简单、强迫命令, 甚至违法违纪、欺压群众;有些村级党组织对农村的党建工作很不重视, 存在着重经济亲党建的倾向;加之少数党员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 引起群众强烈的不满而导致党组织影响力下降。

(三) 一些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党建经费投入过少。

目前, 一些地方的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不少村财政收入没有稳定来源, 收入渠道狭窄, 有的村主要靠土地开发征地款收入, 有的村靠计生等违规罚款维持, 有的村靠过去的积累支撑, 还有一些村受各方面条件限制, 基本上没有收入, 成为空壳村。大部分村子的财政收入除了发放村干部的报酬、征订党报党刊外, 所剩无几, 难于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由于很多行政村经济实力差, 党建投入经费缺乏, 党建工作很难开展。部分农村的基层干部报酬过低, 存在经费短缺, 没钱干事, 有心无力;报酬过低, 后顾有忧, 无心亦无力的状况, 严重影响基层党建的开展和推进。

(四) 农村党员整体文化程度低、结构老化。

很多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低, 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很少, 较多的还是初中文化。党员年龄结构偏向老化, 老党员虽然办事稳妥, 但缺乏开拓创新意识, 观念陈旧。缺乏致富本领, 领头作用乏力,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很难领会和接受,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难适应。从实际的情况看, 在农民党员中, 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不多, 甚至有的还属“扶贫”对象。这些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身能力等的制约, 经济生活普遍不如当地非党群众, 根本谈不上“带”的问题, 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 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 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没有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其他群众难以起到带头作用。

(五) 部分地方党群关系不协调。

一是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不能有效化解农村中的各种矛盾, 不善于协调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 面对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往往一筹莫展。二是服务宗旨不强, 服务意识淡薄。一些村干部摆不正自己的公仆位置, 服务群众的意识差, 看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 而是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 有利则干, 无利则推, 对待实际工作推诿、拖拉的多, 解决问题的少。尤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时候, 不能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 时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少数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中缺乏耐心, 不能够从农民群众工作中缺乏耐心, 不能够从农民群众重亲情、倚宗教、文化低的实际出发, 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方法简单甚至粗暴, 常常是通不通三分钟群众稍有异议, 就采取强迫命令方式, 有时还利用宗教家法等违法过激手段, 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信访案件增多。

二、加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 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党和工作的基础, 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建设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 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建设。

巩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一要加强教育, 增强党性, 提高党员干部的思考政治觉悟。上级党组织和党的培训机构要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整体规划, 制定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年度计划, 同时要抓好落实。要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和党的政策, 理解党的纲领和宗旨, 坚定党的理想和信念。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 从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入手, 围绕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真正为人们掌好权、用好权;二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 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的教育的新路子, 坚持正面教育, 注重实效, 使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成为讲学习、重实效、与时俱进的执政力量。要科学设置培训的内容, 重点加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三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首要问题是选好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要抓好选好村级党组织的带头人这一关键, 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 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复原退伍军人、打工返乡农民中优秀分子中选拔人才并着力培养。认真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年轻人担任村级组织的带头人。

(二) 整合资源, 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建新格局。

要打破城乡资源分割, 按照城乡党建“一盘棋”的要求, 充分利用城市党组织的优势资源, 开展城乡党员互动式教育和交流, 来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一要坚持以城带乡这个基本前提。与农村相比, 城市机关部门, 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经济条件较好, 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力量较强、掌握的资源较为丰富、体制较为健全。要坚持以城带乡、促使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 将城市成熟有效的党建经验和措施, 因地制宜地引向农村;二要建立以城带乡的培训基地。要优选一批辐射影响大、带富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协会, 作为城乡党员培训基地, 由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能人大户、民营企业家等担任讲师团, 为党员创业服务, 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培训格局;三要加强组织落实。推进统筹城乡党建工作, 必须强化责任考核机制, 由县乡两级建立“一把手”抓党建工作, 对城乡党建工作纳入考核体系, 提高各级各层面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四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建阵地的投入, 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服务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农村党建设施落后、配置不齐、功能不全等问题。

(三) 拓展思路, 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进步。

首先, 拓展新思路。抓党建要摆脱“偏离经济建设抓党建, 就党建抓党建”等错误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 明确“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 紧密结合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干部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找准突破口, 积极探索创新。其次, 办法要多。一是在活动方式上, 要改变长期以来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自我体系、自我封闭、上下不沟通, 横向不联系的陈旧活动方式, 既要拓宽思想, 开阔视野, 加强上下的纵向联系, 做到上下沟通、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二是在工作手段上, 要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管理中来, 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超前性、科学性、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思想、科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基层工作新路子;三是创新督查机制, 要将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抽样督查与全面督查、专项督查与重点督查结合起来, 强化督查力度, 切实改变少数单位把党建工作作为“软任务”, 随便应付了事的状况;四是创建多维激励机制, 突破单一的物资激励或精神激励的模式, 将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近期激励与长远激励、直接激励与间接激励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各部门抓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办实事好事的举措来聚民心,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 就要看是否为农民群众办了实事、办了好事, 工作是否取得了实效。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 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针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把党建活动与群众的切身利益, 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结合起来, 赋予党建活动新的内涵, 力求解决具体问题, 取得看得见的变化, 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基层党建活动要求精勿滥, 求实避虚, 主题鲜明, 内容鲜活, 贴近群众, 让群众在农村基层党建各项活动中得到实惠, 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 工作实绩得到群众好评, 党组织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参考文献

[1]王乃波著.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M]。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9.1

[2]光华.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J]唯实, 2009.8-9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8

1 基本情况

隆阳区水寨乡洼子田村辖9个村民小组,5个党小组,2011年末,全村253户,1112人,劳动力698人,其中正式党员35名、预备党员1名。该村辖区海拔1310~2207m,村委会驻地海拔1783m,全村国土面积15km2,林地630.9hm2, 实有农业耕地138hm2,其中地128hm2,田10hm2,大、小春粮食总产497.3t,人均有粮447.2kg。核桃面积553.3hm2,其中,美国山核桃面积200hm2,大牲畜1023头,山羊537只,能繁母猪988头。农村经济总收入4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高于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约合355.6美元) 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但是,由于该村交通、文化、科技落后,仍然属于典型的欠发达的落后山区村。

2 问题与分析

2.1 年青党员、妇女党员偏少

表1表明了水寨乡洼子田村中共党员老、中、青比例失调、年龄偏大,50岁及50岁以上的老党员19名,占54.2%,该年龄范围内的党员主要表现出信念坚定,接受新技术、新信息方面较差,在学习、生产、生活中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很好发挥;中年党员30~50岁9名,占25.8%;青年党员25~30岁5名,占14.3%;25岁以下的党员2名,仅占5.7%,特别突出的是妇女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数量严重偏少,妇女党员3名,占8.6%,其中50~60岁2名,25~30岁1名,与上级组织要求占30%的比例差距大。

2.2 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从表2中看出了该村党员普遍文化素质低,全村党员35名,高中1名,占2.9%;初中13名,占37.1%;小学17名,占48.6%;文盲4名,占11.4%。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文化素质呈下降趋势,50岁及50岁以上文盲4名,40岁及40岁以下均为初中或小学文化,普遍党员文化低,掌握劳动技术技能单一,仅掌握种植业和养殖业技术,人才、技术及信息缺乏。村党组织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后续力量匿乏。

2.3 普遍党员家庭经济收入一般,致富带头作用不强

表3表明了全村陶正泽1名党员家庭5口人,有2人残疾人,人均经济纯收入在贫困线2300元以下,占2.9%;人均经济纯收入4000~5000元/人有18人,占51.4%,主要以种植烤烟、核桃和养猪为主;人均经济纯收入5000~8000元/人有12人,占34.3%,主要以种植烤烟、核桃、养猪和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其中,外出务工3人、经商4人;人均经济纯收入在8000元/人以上的有4人,占11.4%,经济收入高的万国周有4台挖机,长年在外承包工程,其他3户以发展核桃产业、养猪业、烤烟产业和运输业为主。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收入高低差异大,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 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性, 带来了大部分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上是一些“守摊型”,缺少更多致富本领。

2.4 服务思想淡化、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强

部分党员由于文化素质低下、年龄偏大、产业单一且规摸小,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后,各户顾自己、种好自家田、养好自家牲畜的小农意识较重,极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放松了党性修养,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理想信念动摇,致使服务思想淡化,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强。

2.5 集体经济“空壳”村,组织学习活动困难,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弱

山区农村情况,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只要组织学习活动就要经费,该村党支部“七一”党员评议、支部换届选举及两委领导班子会、“三会一课”制度得以坚持,是得益于联村入户挂钩单位保山市环保局的经济支持,而该村集体经济无积累,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属于典型集体经济“空壳”村。无钱办事,严重影响了共同致富,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 使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弱化。

3 建议与思考

针对水寨乡洼子田村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对该村党组织建设而言,必须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深化党中央提出的“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云南省委的“四群”(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利益)教育和保山的“一教育五行动”,建议在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加强党员学习教育与培训;培植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及开展“一教育五行动”,积极发展科技文化素质高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3.1 继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

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主要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要注重从新形势要求出发,围绕“五个好”目标,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开展党员及领导班子创先争优活动,在思想、组织、作风、工作、制度建设上有新突破。

3.2 加大党员培训力度,落实培训教育规划

农村党员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关键是加大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给党员上党课,上形势分析课和农业技术培训课,增强党员的党务知识和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政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

3.3 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村级党组织根据村情实况,继续巩固和提升烤烟和核桃产业,壮大原有的一个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新成立1个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成立1个核桃专业合作社,使本村拥有3个专业合作社;用移民后遗留下的集体土地发展烤烟产业收入,作为村集体的固定经济来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每年增加5千元的收入,到2016年达到2万元左右。为党组织的日常活动、教育、学习、管理和农村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条件。

3.4 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党组织各项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决策机制、村民一事一议、村务财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党组织和村组干部的行为,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能力。

3.5 开展“一教育五行动”,树立党员形象,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在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中:

3.5.1 开展“一教育五行动”即开展好感恩教育

加强农民经济纯收入倍增行动、壮大集体经济行动、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行动、村镇规划行动和荒山林木规划行动,统一思想,全面推进全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最终实现农民经济纯收入倍增,即到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达10000元;

3.5.2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借鉴云南省文山县开化镇党委的经验[5],召开全村党员及村委会议,成立“党员基金会”,实行集体和个人自愿捐助,党员基金会的基金主要用于解决年老多病的党员和贫困党员的生活补助,党内的表彰奖励,购买党员学习书籍等,帮助贫困、年老多病的党员解决生活困难,增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信心和勇气,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3.5.3 树立党员形象

各党小组做好“五好、五带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村18~35岁青年306名中,选择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加大学习党的知识培训与宣传,按照“三个培养”的要求,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4名,预备党员2~4名,其中妇女占50%,逐步改善洼子田村党员年龄、文化、男女比例结构。

参考文献

[1]毕志强.对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J].今日民族, 1995 (09) :33—34.

[2]刘永哲.欠发达地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党建研究, 2004 (05) :47—48.

[3]刘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实, 2011 (04) :25—27.

[4]曹普华, 钟立文, 吴永良.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创新[J].求实, 2011 (05) :52—54.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9

一、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统一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前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 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首先就要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并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 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 必须考虑和兼顾农村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 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其次,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工作,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胡锦涛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要为群众诚心诚意地办实事, 坚持不懈地做好事, 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特别是对那些生产、生活上困难的群众, 要重点帮助, 重点解决。最后,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 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力, 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党员干部要改变那些不务实效的作风, 深入群众, 到最困难、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 实事求是地反映村情民情, 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谋利益, 把党和政府政策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 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思路。

二、搞好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建设方面, 提出了“五个好”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 其中的“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锻炼一支好队伍”就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基层组织的班子建设是搞好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一要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通过建立严格而又可行的制度来理顺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管理, 强化党支部的核心作用, 使基层党支部切实承担起带领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责任, 树立基层党组织良好的形象, 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村委会严格按《村民自治条例》办事, 不越权, 接受基层党支部的统一领导, 建立农村干部岗位目标工作机制, 进一步明确干部的职责, 提高效率, 避免互相推诿和扯皮的现象;推行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成员交叉任职制度, 鼓励有条件地方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二要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的整顿。在进行人员机构调整时, 运用组织手段, 集中整顿软、散、瘫的领导班子, 在整顿中认真开展好民主评议活动, 根据农民群众评议的结果, 对那些工作不努力、作风有问题、群众意见较大的基层组织成员坚决撤换, 同时, 对那些极少数组织和参与宗派争斗、制造混乱的党员干部, 坚决给予组织处理。民主选拔农村基层干部, 充分体现农民群众的意愿, 选准配强乡 (镇) 村领导班子成员, 挑选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到村兼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 在工作一线锻炼年轻干部。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理顺关系, 明确职责, 不但能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运行, 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打好基础。

三、推进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就是把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体现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的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 上升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党内规章、条例、规则的总称。制度建设相对于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而言, 具有鲜明的规范、强制和保障作用。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深刻地阐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 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 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1) “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 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 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 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 (2)

江泽民关于党在农村的基层建设方面提出的“五个好”建设目标,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 以保证工作有效运转, 使农村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改善农村党群关系,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巩固农村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离不开制度建设, 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 当地县委狠抓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要求, 通过农村各级党组织的积极努力, 建立健全了包括《党总支 (支部) 工作责任制》、《党组织议事表决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在内的多项规章制度, 使全县各级党组织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受到群众好评, 也融洽了党群关系。

另外, 各种制度的订立和实施也要符合当地农村实际。在新农村建设中, 基层党组织制定的大部分制度是好的, 但也有一些制度没有实事求是, 没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没有考虑到制度在当地执行的可行度;有一些制度形同虚设, 根本不能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效果, 如对领导干部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等。此外, 在新农村建设中, 优秀人物或先进事迹容易成为党组织制度设计的模板, 这本应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但由于并不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具备这种制度设计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 这样的制度安排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

总之, 搞好农村党组织制度建设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充分顾及当地的传统惯例、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等因素, 再在这个基础上建章立制, 强化和完善农村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 同时又要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 适时对制度安排进行调整和优化, 使之合理化、科学化。

四、抓好作风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增强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 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3) 2008年3月25日, 温家宝在国务院召开的新一届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 当前政府廉政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违法违纪案件在一些领域和部门呈易发多发态势, 少数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 社会影响恶劣, 一些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突出, 反腐倡廉的任务十分艰巨。” (4)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强调, 必须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个环节。一是加强教育, 提高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基层党组织要集中全体成员进行定期的学习, 认真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文件精神, 利用勤政廉政先进典型人物和反面典型案例开展教育, 破除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官本位思想和人治思想, 引导干部树立和强化人民公仆意识, 时刻牢记自身的公仆身份, 摆正干部与群众、公仆与主人的位置。开展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 使反腐倡廉深入人心。二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 坚持定期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讨论决定重大事情, 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制度, 针对乡镇机关和村支两委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要及时提醒、帮助、批评教育, 力求从源头上制止。制定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定期向乡镇党委汇报执行责任制的具体情况。三是加强对腐败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完成上级党委、纪委交办的反腐工作任务, 对单位采购大宗办公用品, 采购民政优抚物质, 以及扶贫、救灾救济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及时进行监督和检查, 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对于涉及腐败行为的干部, 要对其进行从严从重处理, 决不姑息。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要实行政务公开, 让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 积极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来。只有把党风廉政建设搞好,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摘要:党群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对农村党群和谐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建设,党群和谐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994.

[2]王伟光.当前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3]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新的伟大工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新时期党的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1.

[4]李玉峰.党的建设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5]张耀光, 毛七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10

一、云南藏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

1. 以“三建”为着力点,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了亮身份、树党旗活动, 充分发挥“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小组一股力量、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用。在迪庆州的广大农村, 人们随处可以看到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在每一名党员户的房顶上飘扬, 这一方面让普通群众一目了然知道谁家有党员, 谁是党员, 对党员进行有效监督, 同时也促使党员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要求每名党员联系一户农户、培养一名致富能手、联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资助一名贫困学童。突出把消除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和实现村民小组长由党员担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按照“十六字” (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方针, 坚持把好“三关”, 即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关、发展对象考察关、接收党员和党员转正审批关, 着力提高党员质量。加大在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农牧民、退伍军人和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 尤其在信教群众集中的村组加大发展党员的力度, 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全州原有86个党员空白村民小组, 村民小组长只有45%是由党员担任,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 消除了86个党员空白村, 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委会干部90%以上、村民小组长95%是党员和无党员空白村的目标。从县、乡下派了77名副科级干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 专门设立了15名专职副书记进一步增强了党总支的力量, 切实解决了村党总支书记下派难、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

二是强化党组织建设。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 有利于开展活动, 有利于发挥作用出发, 进一步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 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全州177个建制村党支部全部改设为党总支部, 党员人数10人以上、村民人数1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新设立了873个党支部。至2012年, 全州共有29个乡镇, 177个村委会, 11个社区居委会。全州共有177个村党总支, 886个农村党支部, 19 054名农村党员。加强制度建设, 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 建立和完善基层党支部活动保障议事决策制度, 强化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强化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按照“七有” (有活动室、有电教设备、有书报学习资料、有广播设备、有国旗、有党旗) 标准全面完成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任务, 使其成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平台、宣传政策的窗口、传授知识的课堂、维护稳定的重要阵地。按照财政划拨、党费支持、村党组织自筹等办法筹集资金, 建设了全州177个建制村党总支及534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的活动场所。

2. 以“三带”为出发点, 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使党员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实施带头党支部和培养致富带头人计划, 突出提高党员素质和壮大集体经济两个重点, 按照分级培训、整合资源、阶梯式提升党员素质的办法, 将党员培训纳入到干部教育中长期规划, 确保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或县以上举办的集中培训, 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其他村干部每年接受1次轮训;所有自然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两次乡镇党委举办的集中培训, 累计集中时间不少于3天, 乡镇党委每年组织一次农村党员集中培训, 切实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是党员使成为带头维护稳定和带领群众维护稳定的模范。通过建立和推行党员承诺、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评星等制度, 不断发挥党员在云南藏区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如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是全镇僧侣最多、全民信教地区, 与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区宗教人士交流密切, 维护稳定任务十分严峻。巴珠村党总支严格执行州委关于维护稳定的各项部署, 要求党员身体力行, 维护社会稳定。立足巴珠村僧侣多、信教群众多的特点, 严格落实“两委”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重点信教群众制度、村“两委”与僧侣联系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定期深入信教群众家中, 用拉家常的方式, 认真了解僧侣和信教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情况, 并落实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僧侣中广泛开展“出家守法戒, 修行利国民”主题教育活动, 以造册登记等手段严格加强对僧侣的跟踪管理, 充分掌握僧侣的动向。同时在信教群众中以会议、观看电教片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是使党员成为带头保护生态和带领群众保护生态的模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迪庆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是迪庆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组建护林防火队,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倡导生态文明, 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通过不懈努力, 全州“三带”型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比例不断提高, 能力明显增强。

3. 以“三创”为落脚点, 促进迪庆和谐发展

一是创小康村, 实现“四有”、“五通”、“四保障”的目标要求。“四有”即:家家户户有保障基本生活的高稳产农田或经济林地、户均有一项增收致富的产业、户均有一院安居房、村村有一套合理管用的好制度;“五通”即: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四保障”即:困难农牧民基本生活、农牧民子女上学、农牧民就医、农牧民文化科技需求得到保障。

二是创平安村, 实现“八无”、“六健全”的目标要求。“八无”即:无民转刑案件、无黄赌毒案件、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重特大火灾和交通事故、无分裂破坏活动和邪教传播、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六健全”即:综治维稳组织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健全、维护稳定管理制度健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制度措施健全、促进团结和睦的村规民约健全。

三是创生态村, 实现“四有”、“五无”的目标要求。“四有”即:每村有一批长期有效保护生态的建设工程、每村有一片经济林或生态林、每村有一批民族文化特色建筑、每户有一套沼气池或太阳能热水器;“五无”即:无乱垦滥伐、无偷捕盗猎、无三废污染、无白色污染、无疫情疫病, 不断增强云南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实施创小康村、平安村、生态村过程中, 落实责任, 强化措施, 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细则和严谨细致的考核办法,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适时评选表彰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确保“三创”的顺利推进, 促进迪庆和谐发展。

迪庆实施的“三建三带三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 是迪庆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结果, 它凝聚着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党员辛勤工作的汗水和智慧。“三建”是基础, “三带”是核心, “三创”是目标, 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过实践, 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密切, 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党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农村社会基本保持稳定, 实现了中央、省委对迪庆“大事不出, 小事也不出”的目标要求, 在全国藏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云南藏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中面临的困难

迪庆在实施“三建三带三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时,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在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是集体经济薄弱, 组织活动难开展。迪庆州每年给予农村每个党员100元作为党支部活动补助, 但在现实生活中, 除了党支部开展活动需要资金外, 群众日常生活中开展的一些节庆民俗活动、群团组织的相关活动, 以及其他的公益事业等都需要村“两委”投入一定经费进行“赞助”。由于党支部自身经费有限, 加之村“两委”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难以满足群众及群团组织开展活动给予经费赞助的需求, 更无力投入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 致使党组织的形象在群众中受到损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当前迪庆州绝大多数村存在的客观情况。

二是阵地建设仍然薄弱。农村党员活动阵地是组织党员开展各种活动的场所, 同时也兼备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 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开展各种健康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 是各种信息的集散地, 是同教堂、教点、寺庙、茶室、舞厅等宗教、文娱场所争夺群众的重要场所。迪庆共有村民小组2 253个, 建立党支部873个, 农村党支部数只占村民小组总数的38.7%, 党小组的设置仍然有较大空间;873个村党支部中, 534个支部有活动场所, 占村党支部数的61%, 有339个党支部没有活动场所, 数量上仍然不足, 难以满足党支部活动的需要。

三是党员干事创业缺乏资金。随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不断加强和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许多农村党员都有很高的创业干事的激情, 但资金问题是他们最大的困难。目前的国家贷款信用评价体系里, 贫困地区农民因其收入少, 无固定收入、信用等级低等因素影响, 其信用等级是相对较低的。尽管目前国家出台了一些农业小额贷款, 但贷款的手续复杂, 还要有相应的担保、抵押, 农村房屋、土地又难以作为抵押物, 如果没有国家干部的担保, 农户要从信用社贷款是很不可能的事。

四是党组织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不强。在“三建三带三创”建设过程中, 党员在带头维护稳定创平安村, 带头维护生态创生态村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但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创小康村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党员带头致富乏力以及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缺少方法。由于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不足和支部本身资金严重不足, 在短期内无法找出较好的发展路子, 带领群众致富。

五是党员素质偏低, 党员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在边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如以白济汛共恩村施谷底第五党支部为例, 整个支部有15名党员, 其中, 有高中文化1名, 初中文化3名, 初中以下11名;50岁以上的党员有8名, 40~50岁的的4名, 30~40岁的1名, 30岁以下的两名。这样的一个文化和年龄结构, 要求其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作用是有困难的。此外, 在消除党员空白村过程中, 存在突击入党的情况, 少数党员素质偏低、能力不强, 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发挥, 也在群众中造成消极影响。对党员的培训未能按规定实行, 如对村“两委”负责人每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其他村干部每年接受1次轮训等规定并没有切实落实, 甚至是根本就没有举办过相关培训。

三、进一步加强云南藏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一是以农村党支部为中心,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 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的不断推广, 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要发展农村经济, 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从目前情况看, 发展以农村党支部为中心, 以农户参股为主, 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集体经济, 依托本地、本方优势资源, 将历次“千促”活动中的“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规划付诸实施。要从政策层、资金、信息等方面大力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切实解决农村党支部无力、无钱办事的困难。

二是选配好支部书记, 带动队伍健康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否取得实效,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发挥, 关键是支部书记。支部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作用发挥好了, 就能带动普通党员发挥作用, 进而影响群众。要根据迪庆州农村村委会设立村党总支, 村民小组设立党支部的实际, 选配好支部书记, 推动党员队伍健康发展, 提升党组织及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感召力。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实施建设。迪庆绝大多数农村都已经解决了吃、住、穿的问题, 但行路难仍然是个大问题, 农村需要的商品运到农村成本高, 农副产品外运困难。农田水利基础薄弱, 遇到干旱或是水灾农业生产得不到保障。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农田水利、乡村公路拓宽、硬化、保畅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为农业稳产保收和农村与外界商品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继续加大投入,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根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七有”要求, 继续加大投入, 建设完善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充分利用村民小组校点撤并后闲置校舍或公用空房, 通过5年左右的的时间, 力争每一个党支部都有一个活动场所, 让党组织有议事的地方, 有学习的场所。

五是切实落实培训计划, 提高党员整体素质。虽然对加强村“两委”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普通党员都有培训的计划, 但大多数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上述人员实际参加培训的时间、次数少之又少。加之多数党员文化层次低, 党员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上能力不足, 这与缺乏培训有很大关系。要切实完善落实培训计划, 加大对党员进行时事政策、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力度, 提高其本领和能力, 使农村党员在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上有大的突破。

六是坚持标准, 确保党员质量。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 坚持把好“三关”, 在源头上抓好党员发展, 确保党员质量。对在消除党员空白村过程中突击入党的人员要组织进行教育培训, 增强他们党的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意识、大局意识, 提高其履职能力, 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针对年轻党员、妇女党员比例较小的情况, 高度重视发展年轻党员、妇女党员, 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七是选配好支部书记, 带动队伍健康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否取得实效,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发挥, 关键是支部书记。支部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作用发挥好了, 就能带动普通党员发挥作用, 进而影响群众。要根据迪庆州农村村委会设立村党总支, 村民小组设立党支部的实际, 选配好支部书记, 推动党员队伍健康发展, 提升党组织及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感召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11

一、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由来

自2003年以来,崇明县扎实推进生态岛建设各项工作,抓好项目落地,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民生条件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上崇明依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岛上就业机会缺乏,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大量崇明籍青壮年劳动力赴上海市区工作,崇明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崇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服务任务繁重、队伍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

如何应对挑战,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白钥村党支部对“村情”和党员队伍的情况做了分析,发现村党员队伍有三个特征:

一是队伍结构老龄化。大部分为大龄甚至高龄党员,年龄结构呈“拳头型”;且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结构呈“金字塔型”。在整个党员队伍中,仅有2名镇政府下派的年轻机关干部学历为本科或以上。

二是党员的党性意识较强。老党员年龄大,但党龄也长。这一群体出生与工作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绝大部分党员观念朴素,作风优良,党性意识较强,是年轻后辈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三是工作经验丰富。党员队伍中,有数量不少为原政府机关干部、国有企业职工或村干部,这一群体退休后居家赋闲,但人生履历丰富,工作经验丰富,是农村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持者和推动者,也是群众舆论的有力影响者。

如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发挥党员队伍党性意识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无疑是重要的抓手。

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白钥村党支部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服务理念,组建服务队伍。一是明确服务理念。针对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党支部提出“微志愿”理念,即号召党员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日行一善”导向,以自身行动鼓励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二是成立工作平台。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将该站作为党支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和有效载体。志愿者注册登记人数达83人,编外党员志愿者16人,并对党员志愿者登记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分类组建队伍。工作站根据年龄将党员志愿者队伍分为老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两个支队。老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其性别、特长、兴趣爱好、服务时间等情况针对性成立“环境清洁”、“文明示范”、“矛盾化解”、“平安社区”4个兴趣组。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则以日常性服务活动和专题性服务活动为载体,为村内的各类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二)关爱困难群体,传递组织温暖。“三留守”问题是当前农村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的安全稳定和长远发展。白钥村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一是关心孤寡老人,倡导“尊老爱老”。以邻里互助的方式并结合“老伙伴计划”,定期到独居老人家走访照顾;在节假日进行慰问,对党员和群众根据家庭状况分别以困难党员和高龄老人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常态化为老人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读报陪聊等服务项目,受到广泛好评。二是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绿苗苗”健康成长。成立“绿苗苗”留守儿童工作站,并纳入党员志愿者服务范围。青年党员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关爱、心理咨询、课业辅导等服务;志愿者们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每月一次进行走访联系,及时了解儿童情况并与校方保持联系;利用寒暑假举办“假日学校”,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三是关注妇女生活,帮助妇女成才发展。充分发挥妇女特长,组建妇女舞蹈队,丰富精神生活;阶段性组织开展科普培训、家政培训等,提高工作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挑选部分能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作为“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增强其责任感与荣誉感。

(三)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一是拓展服务队伍。针对本村青年党员队伍资源不足的问题,积极从社会、机关层面吸收优质资源,外聘镇机关党员青年、其他村的大学生村官、社工等优秀同志作为补充力量,纳入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使服务规模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二是突出环保主题。积极参与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持续推动公共场所禁烟,秸秆禁焚,回收废旧电池、废旧手机等环保领域的志愿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生态文明。三是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大联动管理等镇、村中心工作,在党员志愿者中成立一支特殊的“啄木鸟”队伍,主要由镇村退休的党员干部组成。在生活中掌握舆情,对群众矛盾纠纷、社会安全隐患进行收集排查并上报;同时收集党员、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民主管理。

三、对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若干思考

白钥村党员志愿活动的实践证明,弘扬志愿精神有利于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

(一)创新服务思路,有效拓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途径。当前,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较高,在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志愿者无私奉献悉心服务的形象深入人心。志愿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内在要求,促进了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内涵,丰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应该践行志愿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党员应该在志愿服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赋予其时代内涵,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创新服务载体,着力构建服务群众的组织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努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基层村(居)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条块情况复杂。基层党建工作可与其他领域工作科学交叉融合,以载体创新推动党建创新。如崇明县建设镇白钥村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并与留守儿童工作站有机结合,学习其他地区的“三级联创、凝聚力工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做法。各地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深耕优势领域,补强薄弱环节,科学构建好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体系架构。

(三)创新服务内涵,全面覆盖群众需求诉求。当前强调“服务型”着眼于内涵更深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务实转变,体现了可感可知的执政方式,强调的是执政党必须为公众提供充分的、满意的公共服务产品,是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执政观。打造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全面对接群众所思所想,充分认识到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赢得群众认可,满足群众需求,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可靠保障。既要提供“快捷式”服务,能办即办;又要提供“前瞻性”服务,通过党员志愿者长期与群众保持密切沟通,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在政策层面进行探索实践,做好舆论疏导,满足群众长远需求。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各方面运用志愿精神,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供有效服务。

(四)创新制度建设,确保党员志愿服务长期规范开展。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和党建工作创新中,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目前,白钥村党支部正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根据村情镇情,进一步完善民意反馈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制度等,进一步发挥党员志愿者在这些领域的服务功能,注重抓常、抓长、常抓,保障志愿服务与党建工作在相互融合促进中长期规范有序开展。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县发展和改革委干部,崇明县建设镇白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12

1 现阶段茌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茌平县总面积1003.37平方公里,人口54.2万,设有14个乡镇(街道),732个行政村。目前,农村基层党支部739个,农村党员19402名。主要做法:

1.1 注重带头人选拔,抓好班子建设

近年来,茌平县针对一些组织混乱、群众矛盾突出的后进村的实际情况,决定把改变后进村重点,放在了选好村支部带头人上。立足于从村里“能人”中挑选和培养本土党员村官;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外出经商、复转军人中发现党员人才,使更多群众依赖的“好人”加“能人”党员进入村支部班子。目前,村“两委”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占到了60%。732个村选举出党员干部3000余人,700个党支部成为致富带头支部。

1.2 坚持严格把关,提高党员质量

茌平县注重党员质量的提高,为破解党员队伍结构不优难题,在农村发展党员重点发展以35岁以下青年为主、以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学历为主,2015年发展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的占到57%,高中以上学历的占到56%。同时,对于一些后进村发展党员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使得有觉悟有能力人的人能早日进入党员队伍。

1.3 注重党员示范,增强党员引领作用

茌平县着力提高村支部党员模范作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先后有200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到泰安、昌乐、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引进大棚蔬菜品种30余个,兴建蔬菜大棚1.2万个。从村办项目入手,协调流转土地,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农户”、“专业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帮助种、养、加专业户日益产业化、规模化。到2015年底,共计累计流转土地达到17万亩,建立10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58元。

1.4 坚持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

茌平县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本目标,全县732个村建起了“两会两组”制度,即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村里的每一件事情,都要通过“两会”来议一议,村里的每一笔开销都要在“两组”中详细记录,并要接受群众的监督,村民纷纷提建议、想办法,干群关系进一步紧密。

2 茌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近年来,茌平县的基层党建工作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弱化、服务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党员意识有所弱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对比起来,一些党员思想意识变了,经济意识冲淡了政治坚守,逐渐远离了最初追求,与党员标准相去甚远。党员致富增收没有错,重点在于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党员责任,展现党员风采,而部分党员并没有做到。此外,一些党员干部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没有变,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意识没有变,会管理不会服务,讲权威不讲法治,有的甚至出现过截留粮食直补款抵顶三水费用的情况。

2.2 示范带动作用有限

有的基层党组织只重经济发展,忽视政治引领,对意识形变的掌控能力不强;有的对经济发展有想法没办忐:不知道确立什么目标、运用什么途径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客观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也影响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到2015年底,全县集体积累规模5万元以下的村占56.4%,56个村无集体收入。基层党组织被紧缺的经费捆住了手脚,无法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

2.3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管理制度形式化问题。一是执行制度形式化。当前,不少农村党员脱离了单一的农业生产,原有的党员活动方式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形式,由于时间难集中、人员难到齐,很多集体活动难以开展。有些村“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走过场,出现“制度挂墙上,活动靠会上,抓与不抓一个样”。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形式化。有的村在决定重大事项时,村支部书记不征求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村级事务决策不民主,工作不够透明公开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发挥。

2.4 自身建设存在困局

农村党员后备力量不足。有的村党员后备来源趋于断层,尤其是青年党员来源更是缺乏,农村很多优秀青年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党员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党员队伍老龄化、文化层次低现象突出。人员结构方面,全县农村党员19402名,其中50岁以上的占65.6%;35岁以下的占11。7%;初中以下学历的占80.4%,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4.5%。另外,农村宗族势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的发展党员不积极,几名老干部“轮流坐庄”。

3 新形势下加强茌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落实管党责任,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教育

落实管党责任,一是强化党员意识,履行党员责任。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严格按照党内政冶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认真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及其他纪律。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通过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有计划的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发达地区“明星村”参观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员“三位一体”的责任意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大局意识,切实把工作重心转换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宗旨意识,作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要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增强普通党员的责任音识,摆正位置,带头实干,自觉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3.2 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涵盖领域

党组织设置是党实现有效领导的载体,也是基层党组织实现有效运行的前提。要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机制的科学化,必须尊重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客观规律,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基层党组织结构设置的模式。一是探索“产业链上建支部”模式。着眼农村党员流动的实际,找准党组织设置与农村发展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产业特点、经济规模等情况,在合作社、产业园区等地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可以尝试“党组织+产业园”“党组织+龙头企业”、“党组织+农民联合社”、党组织+电商”的模式,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优化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要立足新形势,在调整完善农村党组织设置过程中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的政策进‘两新’、政府服务进‘两新’、先进文化进‘两新’”的“三进入”工作以及派遣党建指导员、明确党建联络员的工作。三是大胆探索依据党员特点划分设置党组织。按照老党员、外出经商务工党员、在村青壮年党员等类别进行组织设置,对不同类别组织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走组织建设特色化之路。

3.3 抓好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各级党委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尤其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时间、精力和财力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基层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要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要采取内选、下派、挂职等措施,多渠道选贤任能,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达到选好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的目的,从而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力推行“能人”治村,积极探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格局,真正把那些“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优秀分子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二要坚持从严管理。基层党组织书记官不大,但责任大,权不大,但影响大,必须严格管理和监督,要落实党建目标管理、公开承诺、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民主评议、述职述廉述作风述党建和离任审计等制度,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3.4 完善服务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功能的关键在于利用不同地域资源,优化党组织内外环境,建立服务主体层次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整体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要加强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农村民生服务中心等有形阵地建设,积极搭建民意表达诉求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助民增收平台、惠民保障平台、安民稳民平台。二是不断完善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健全远程教育网、党建网、手机网等网络服务阵地,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网络党校,大力推广网上宣传党建知识、受理入党申请、接转组织关系、进行网上民主评议等,建立面向基层广大党员的服务平台和双向交流窗口。三是拓展多样化、便民化的服务渠道。要完善一线工作法、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考核和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有效做法,积极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网格服务团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

3.5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物质基础

村级集体经济既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物质基础。因此,新形势下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积极引导帮助村级组织利用盘活村集体资产、现有资源优势和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形式,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因地制宜,帮助镇村党组织找准发展思路,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典型引路。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扶持对当地农村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或种养业大户,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使其尽快成为带头致富的典型、产业示范的典型,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达到一人带一群,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镇的效果,拉动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对有效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茌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同昌,谈育明.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长白学刊,2014(06).

上一篇:CDIO工程教学模式下一篇:外国文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