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2024-11-10

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共8篇)

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篇1

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中共晴隆县委党校课题组

2013年5月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说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目前,我省正处在后发赶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结合自己这半年来驻村工作的切身感受,对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 党建 现状 思考

一、基本现状

经过调查,我们感到近年来,通过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我县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特别是实施党建“细胞工程”以来,走以“营养足、功能好、活力强”为核心的基层党建模式,将各种有利要素集结发挥,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局限,做活了“1+1﹥2”、“1+1=N”的算术题,取得多重互动效应。

1、整体思路逐步形成

晴隆县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把实施基层党建“细胞工程”作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创新,以产业分类为依据,以创新组织设置形式为抓手,以专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带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为打造“宜业、宜居、宜商、宜游”新晴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党员素质稳步提高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抓好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去年共选派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赴江苏省华西村培训学习63人次,整合部门资源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创业带富带头人培训1000余人次,围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主题,开展农村妇女适用技术培训98人次,举办城乡规划与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81人次。今年以来,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352人次,统筹安排全县14个乡(镇)党政正职、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县直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山东寿光、江苏华西村等地考察学习200余人次,培训村干部400余人次。通过大规模的培训,基层党员干部视野更加开阔,素质大幅度提高,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3、班子结构整体优化

乡镇党委班子及其主要领导年轻化进程加快,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多数能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绝大多数村两委班子健全,100%的村支部经过整顿、重建;村两委班子中积极吸收年轻、有文化的成员,相比上一届,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2—3岁,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村支部逐渐成为村上发展的主心骨。

4、服务意识较为浓厚

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全县党员普遍经受了一次党的宗旨意识再教育。多数基层党组织勇立时代潮头,大胆实践改革开放精神,自觉实践党的宗旨,服务意识明显加强。经过优化调整、重新组建,形成了一批以大田乡董箐村党总支、晴隆华生医院党支部、大厂镇大厂社区党支部,东方红村党支部、大厂真噶木村党支部等为代表的优秀基层党组织,这些基层党组织都有一些特点,那就是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

5、组织建设显著加强

晴隆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产业链上做文章,深化和拓展“晴隆模式”,在草地畜牧、茶叶、蔬菜、文化等产业链上建党组织和在非公企业、“两新”组织、工业园区及重大项目组建党组织。打破传统村域规划、行业界限,采取村村联建、村校共建、村企联建、支部+协会等多种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的作用发挥在产业上。典型代表如沙子镇保家村党总支寻找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组建果蔬协会党支部,马场乡马场村党总支探索出以产业党建“区域化”为目标、以健全“产业型”组织架构、打造“示范型”发展机制、丰富“融入型”服务载体的“一化三型”产业党建工作新路子。大田乡党委打破单一的以行政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形式,在草地畜牧产业上组建生态养羊党支部1个、在种植烤烟业上组建董箐村联合种烟烤烟党支部1个,扩大了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5个、“两新”组织党组织32个、养羊党支部8个,烤烟产业党支部21个,设立村校共建、村企共建、产业党支部、结对共建党支部创建示范点5个。

二、存在的问题

成绩是主流的,但毋庸讳言,基层普遍存在农民收入提高难、公益事业兴办难、调处民事纠纷难等问题,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隐患和不足。少数经济发展滞后、各项工作落后的行政村,问题沉淀,矛盾重重,成了“集体经济没实力、社会服务没能力、公益事业没财力、干部工作没魄力”的薄弱村。调查中我们发现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党员整体素质低,思想认识水平还有不少差距

据笔者调查,多数地区现任党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文化程度低,带头致富的本领也较差,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少数党员思想素质低,存在着学理论没劲、学政治没心、学业务没趣的现象;有的党员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产生了动摇,在生产生活中消极悲观,得过且过。有的党员“只求挣钱多,不求思想红”,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有好处的事情抢着干,没好处的事情躲着走;有的党员干部家长作风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等等。

2、农村党建工作缺乏经济支撑,造成组织活动消极被动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相应减少,乡镇收支缺口较大。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支出上面没有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乡镇办公经费支出预算,导致村级党组织可支配收入几乎为零,出现了“既无钱养兵,又无钱办事”的尴尬局面。党组织活动非常消极被动:一是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处于应付上级检查状态,“三会一课”制度成了虚设。二是党员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各村支部普遍配有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系统,但由于场地、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很少播放节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三是人才外流严重。虽然随着2009年农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财政支出制度的实行,村干部的待遇增长幅度不小,但和在外经商、打工比较起来还是偏低。工作待遇低、难度大,社会地位也不高,又有养家、养老等后顾之忧,导致年轻的、素质高的、有水平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造成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发展后劲不足。

3、党员队伍整体结构不优,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基层党员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女性党员偏少。比如安谷乡目前共有党员494名,其中女党员41名,占党员总数的8.30%,35岁及以下的党员132名,占党员总数的26.72%。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61名,占党员总数的12.35%。二是党员地域分布不均,通常是经济发展好的村多,经济落后的村少,偏僻村组更少。三是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一些外出务工党员,既不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又不向党组织汇报个人思想情况。党员外出一年半载与支部失去联系已成为普遍现象,三年五载不过组织生活也大有人在。四是党员“出口”渠道不畅的问题亟待解决。《党章》规定“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或不交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但这些规定基本上得不到有效落实。个别党组织在民主评议党员时赶任务、走过场、流于形式,对评议出的不合格党员不作处理,使评议与处置两脱节。

4、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班子成员协作较差 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村支部放松党的思想建设、班子建设,而且保守思想严重,等、靠、要意识明显,创新精神差,脱贫干劲不足,找不到一条适合本村情况的发展之道。群众发家致富多半靠的是自我奋斗,靠不住支部,也不靠支部。很多党员虽然能够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但随大流思想严重,认为只要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行了,还有部分党员缺乏做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此外,村级规模调整后,由曾经的两个村合并为一各村,裁减了村干部,暂缓了基层经费短缺的矛盾,但给选任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为兼顾两个村的利益,村支书和村主任分别在不同的村产生,借此来平衡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任人唯贤的原则。合并村以后,村支书、村主任在工作中缺乏沟通,各管各的事,甚至在工作分配上仍按曾经的村辖地进行管理,各自管理半个村,与此同时还会出现在利益面前“争”,在任务面前“避”,工作不能协调配合的不良现象。

5、学校的党建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农村小学党建工作一直以来都容易被人忽略,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育管理工作乏力、党务干部素质不高、党员自身修养不够等因素制约。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党组织设置不合理、党建工作不到位、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建制度不健全、党性观念普遍淡薄等不良现象。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增添了新的动力。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借鉴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努力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是要定期组织农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其从心底了解和认识抓党建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认清班子成员必须通力协作的重要性。二是加大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通过举办集中培训班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村党支部履职能力和带富能力。同时要拓展培训面,延伸培训线,将村常务干部也列入培训对象,每年定期在县委党校培训轮训。三是要适时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现代的党建业务知识,教会农村党组织班子成员运用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和使用党员远程教育管理设备等,避免一些先进的现代党建设施闲置。

2、提高村级党组织干部待遇,建立党建工作办公经费支出保障制度

首先,建议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工资待遇,可以通过考核的形式到年终统一发放,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建议县委将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从而有效地保证农村党组织有足够的经费开展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另外,村级党组织要努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喊响“一个支部一块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口号,使基层党组织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方式,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寻求新的农民收入增长点,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3、大力推进发展党员工作打造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 严格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致富能手、生产技术能手、农村女青年、村组干部、共青团及返乡的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等吸纳到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制定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规划,做到“三个优先”,即党员数量少的村优先发展,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优先发展,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仅要严把“入口”关,还要加大疏通农村党员队伍“出口”力度,要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把那些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去,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没有一个好班子,必定没有一个好村子;有了一个好村子,必定有了一个好班子。因此首先要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增强班子凝聚力,有了凝聚力,才有战斗力。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观念,拓宽视野,广开选人用人渠道,精选帅才,村党支部书记要注重从现任村干部、到村任职大学生、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党员中培养选拔,有条件的地方推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要规范工作机制,提高两委班子和谐度。党支部对村委会应做到领导不包办、支持不干预、监督不越位,村委会则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村党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的领导地位,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对工作长期后进、矛盾比较突出、没有合适人选的村,要及时从县乡机关选派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此外,要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和管理,让他们能真正驻到村里,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信息和创新优势带动村里各项工作的发展,同时有计划推选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党政副职,县乡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向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适度倾斜,让大学生村官工作有奔头。

5、加强农村小学党建工作力度

对于村小的党建工作,笔者建议尽可能设立“一校一支部”,合理设置党组织,避免采取挂靠村党支部的做法,使党建工作在基层学校不留空白点。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学校党支部书记最好由校长兼任,再配强支委,落实一名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专(兼)管党务工作,实行“党政合一”。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建立完善党建责任制,“三会一课”等党组织各项制度,强化对学校党组织的考核,以此约束和鼓励学校领导重视抓党建工作,使学校做到教育教学工作和党组织生活“两不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学校党组织要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为原则,发展那些在教学第一线有突出贡献并积极追求进步的教师加入党组织。

终上所述,一方面我县的基层党建水平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可贺的成就,另一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常抓不懈。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既不能过于保守,又不能过于急进。过于保守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急进就容易导致犯错误,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基层党建工作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有序推进。(此文已公开发表,不得抄袭另作他用,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曾 涛(1986—),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县委党校助理讲师。

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篇2

1 基本情况

隆阳区水寨乡洼子田村辖9个村民小组,5个党小组,2011年末,全村253户,1112人,劳动力698人,其中正式党员35名、预备党员1名。该村辖区海拔1310~2207m,村委会驻地海拔1783m,全村国土面积15km2,林地630.9hm2, 实有农业耕地138hm2,其中地128hm2,田10hm2,大、小春粮食总产497.3t,人均有粮447.2kg。核桃面积553.3hm2,其中,美国山核桃面积200hm2,大牲畜1023头,山羊537只,能繁母猪988头。农村经济总收入4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高于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约合355.6美元) 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但是,由于该村交通、文化、科技落后,仍然属于典型的欠发达的落后山区村。

2 问题与分析

2.1 年青党员、妇女党员偏少

表1表明了水寨乡洼子田村中共党员老、中、青比例失调、年龄偏大,50岁及50岁以上的老党员19名,占54.2%,该年龄范围内的党员主要表现出信念坚定,接受新技术、新信息方面较差,在学习、生产、生活中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很好发挥;中年党员30~50岁9名,占25.8%;青年党员25~30岁5名,占14.3%;25岁以下的党员2名,仅占5.7%,特别突出的是妇女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数量严重偏少,妇女党员3名,占8.6%,其中50~60岁2名,25~30岁1名,与上级组织要求占30%的比例差距大。

2.2 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从表2中看出了该村党员普遍文化素质低,全村党员35名,高中1名,占2.9%;初中13名,占37.1%;小学17名,占48.6%;文盲4名,占11.4%。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文化素质呈下降趋势,50岁及50岁以上文盲4名,40岁及40岁以下均为初中或小学文化,普遍党员文化低,掌握劳动技术技能单一,仅掌握种植业和养殖业技术,人才、技术及信息缺乏。村党组织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后续力量匿乏。

2.3 普遍党员家庭经济收入一般,致富带头作用不强

表3表明了全村陶正泽1名党员家庭5口人,有2人残疾人,人均经济纯收入在贫困线2300元以下,占2.9%;人均经济纯收入4000~5000元/人有18人,占51.4%,主要以种植烤烟、核桃和养猪为主;人均经济纯收入5000~8000元/人有12人,占34.3%,主要以种植烤烟、核桃、养猪和外出务工经商为主,其中,外出务工3人、经商4人;人均经济纯收入在8000元/人以上的有4人,占11.4%,经济收入高的万国周有4台挖机,长年在外承包工程,其他3户以发展核桃产业、养猪业、烤烟产业和运输业为主。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收入高低差异大,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 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性, 带来了大部分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上是一些“守摊型”,缺少更多致富本领。

2.4 服务思想淡化、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强

部分党员由于文化素质低下、年龄偏大、产业单一且规摸小,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后,各户顾自己、种好自家田、养好自家牲畜的小农意识较重,极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放松了党性修养,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理想信念动摇,致使服务思想淡化,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强。

2.5 集体经济“空壳”村,组织学习活动困难,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弱

山区农村情况,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只要组织学习活动就要经费,该村党支部“七一”党员评议、支部换届选举及两委领导班子会、“三会一课”制度得以坚持,是得益于联村入户挂钩单位保山市环保局的经济支持,而该村集体经济无积累,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属于典型集体经济“空壳”村。无钱办事,严重影响了共同致富,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 使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弱化。

3 建议与思考

针对水寨乡洼子田村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对该村党组织建设而言,必须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深化党中央提出的“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云南省委的“四群”(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利益)教育和保山的“一教育五行动”,建议在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加强党员学习教育与培训;培植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及开展“一教育五行动”,积极发展科技文化素质高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3.1 继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

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主要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要注重从新形势要求出发,围绕“五个好”目标,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开展党员及领导班子创先争优活动,在思想、组织、作风、工作、制度建设上有新突破。

3.2 加大党员培训力度,落实培训教育规划

农村党员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关键是加大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给党员上党课,上形势分析课和农业技术培训课,增强党员的党务知识和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政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

3.3 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村级党组织根据村情实况,继续巩固和提升烤烟和核桃产业,壮大原有的一个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新成立1个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成立1个核桃专业合作社,使本村拥有3个专业合作社;用移民后遗留下的集体土地发展烤烟产业收入,作为村集体的固定经济来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每年增加5千元的收入,到2016年达到2万元左右。为党组织的日常活动、教育、学习、管理和农村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条件。

3.4 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党组织各项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决策机制、村民一事一议、村务财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党组织和村组干部的行为,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能力。

3.5 开展“一教育五行动”,树立党员形象,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在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中:

3.5.1 开展“一教育五行动”即开展好感恩教育

加强农民经济纯收入倍增行动、壮大集体经济行动、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行动、村镇规划行动和荒山林木规划行动,统一思想,全面推进全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最终实现农民经济纯收入倍增,即到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达10000元;

3.5.2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借鉴云南省文山县开化镇党委的经验[5],召开全村党员及村委会议,成立“党员基金会”,实行集体和个人自愿捐助,党员基金会的基金主要用于解决年老多病的党员和贫困党员的生活补助,党内的表彰奖励,购买党员学习书籍等,帮助贫困、年老多病的党员解决生活困难,增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信心和勇气,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3.5.3 树立党员形象

各党小组做好“五好、五带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村18~35岁青年306名中,选择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加大学习党的知识培训与宣传,按照“三个培养”的要求,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4名,预备党员2~4名,其中妇女占50%,逐步改善洼子田村党员年龄、文化、男女比例结构。

参考文献

[1]毕志强.对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J].今日民族, 1995 (09) :33—34.

[2]刘永哲.欠发达地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党建研究, 2004 (05) :47—48.

[3]刘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实, 2011 (04) :25—27.

[4]曹普华, 钟立文, 吴永良.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创新[J].求实, 2011 (05) :52—54.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现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对策;

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说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都在怎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是农村基层组织依然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和谐和稳定。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高 从目前我国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个别基层党员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发展的重要责任,但是个别发挥带头致富领导者的能力还欠缺,很难胜任带领村民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责任。

1.2 农村的基层组织结构设置滞后 在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绝大部分都是按照行政组按照自然居住区域进行划分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市场化的进程,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专业性分工和多层次经营的特点,传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

1.3 农村的基层组织的统筹谋划能力不强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基层组织的统筹谋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农村个体化经济向集约化经济的转变必然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的有效推动。但是传统村民的“小富即安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基层组织化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不强,进而出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速度不能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干部,应该要认真落实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借助创建省级党员电化教育示范区的契机,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坚持从群众出发的路线,从而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2.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用率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资金投入,从而为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各项建设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的审计,要保证各项资金的支出收据必须由经手人、村党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三者会签的制度,对于数额较大的资金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會的审批,从而要保证专款专用。

2.3 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只有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实惠的组织才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因此基层组织干部必须转变自身的角度,从传统的指挥者转变成指导者和服务者,对于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的好项目,要主动、积极跟相关部门、领导取得联系,从而解决项目发展所需的资金、市场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对于有一定条件的村可以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从而实现对农村现有资源的整合,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形成规模产业,从而不断壮大农村经济的积累,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

2.4 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加快基层民主建设步伐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党组织跟村民自治组织两者的关系,从而保证村民自治组织在的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处理自身的各项事情,让村民代表能够参与到村里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中;二是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村务公开管理,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以及方式。

参考文献

[1] 胡明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律指导丛书[J].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05):114-117.

[2] 樊平.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9)59-63.

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篇4

摘 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组织设臵和管理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创新管理;建设;发展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三强五好”基层领导班子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随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民主政治的推进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了各方面和多层次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从工作主体到工作客体,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法都暴露出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新问题。

(一)党员干部结构失衡。一是年龄性别结构失衡,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据统计我国目前党员干部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从年龄分析,目前35岁以下的党员占农业党员的16.7%,55岁以上的占40.1%。二是素质能力结构失调。据统计,在我镇农村党员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总数的61.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5.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三是从新老结构上看,80年代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多,新党员少;四是从分布结构上看,在家务农的党员多,外出务工的少。

(二)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由重官场转向重市场,由重精神转向重实惠,由重本本转向重突际。具体表现“四个缺陷”。其一,理想信念缺陷。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漠,认为“理想、信仰是虚的,挣钱才是实的。”。其二,思想道德缺陷。有的干部受利益驱动,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稍不满意就会撂担子。其三,政策理解缺陷。只 取予已有用有利的。其四,干部素质缺陷,表现在有的村干部一旦行政手段推不动,说服教育不听,典型引路不灵就没法子。一些村干部由于自律不严,形象较差,腰杆不硬,存在不愿做、不会做甚至不敢做的问题。有些村干部对如何组织农民闯市场束手无策,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难平衡,对各种矛盾难调解,难处理。

(三)村域经济实力薄弱。村组织活动经费欠保障。有的村连开会的经费都没有,如果吃饭、不发误餐补贴,开会都难到齐,有的村民不愿当村干部,村干部弃职现象也时有发生。没有经济作保障,村干部说话不响,办事不力,群众不服。

(四)农村基层党员综合素质不高,法治意识淡薄。一是市场意识差。不少农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没有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经营。二是致富本领差。既无过硬的技术、又无致富的门路。三是法治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农民存在着严重的利已倾向,只强调权力,不愿承担义务,把减免理解为分文不交。有的为达到个人偷生、超生、抢生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政府上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稍有方法不当,言语不和,就可大打出手,告你违法。在对待“民主”问题上,也是如此,于已有利就强调民主,于已无利就干扰民主。

(五)基层党员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一是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除少数党员能规模化发展产业外,多数党员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过着“早上看日头,白天拿锄头,晚上靠枕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生活,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经济状态,对市场经济缺乏高度认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发展农村经济根本谈不上规模经营。更有少数党员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开拓创业精神。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人均收入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科技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奇缺,劳动力素质低下等因素制约着农材经济发展。而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不讲政治,不讲正气,在原则问题上奉行好人主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工作不求高标准,只求过得去,“等、靠、要”思想严重,“软、懒、散”倾向突出,工作难出成效。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党最基层的组织,他的加强有助于发挥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助于抓好农村生产发展、集体经济、农民致富、和谐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作出的新概括、提出的新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也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要靠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要靠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能不能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是对我们的一个新的考验。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促进发展无疑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位的任务。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村执政能力建设,职能能力的提升体现在党的各方面建设,其中,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主要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现出来。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村级党组织 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党中央一直强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宣传者和贯彻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指整个社会处于协调、稳定、共同发展的状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良性作用的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而能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只有永远保持先进性,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才能解决我国农村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应发挥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作为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作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是服务社会的第一线,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

(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党的执政能力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作出重大决策来实现的。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要靠全党的力量去贯彻,最终要靠基层组织的工作来落实。实践证明贯彻党的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出发,把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同村委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三)基层党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是 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重要的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村级基层组织分布在全国基层一线,他们与广大群众朝夕相处,共同生活。正式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努力,党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和团结起来,为实现执政使命而奋斗。

(四)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在这一阶段,发展和改革是硬道理,稳定同样是硬任务。能否构建和谐社会,妥善处理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给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提出的重要任务。基层农村党组织、党员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线。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纠纷,救助困难群体,必须依靠党的基层组织。

(五)基层党组织是管理、教育党员的基本单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肌体上的细胞,细胞健康,整个肌体才会有活力。通过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管理,教育好党员,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因此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以能力建设为中心,树立“党找人才”的新理念

1.以“双强”为目标,选拔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人才。村级领导班 子后继乏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抓紧解决。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更需要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乡土人才。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过去“人才找组织”的理念,树立“党找人才”的新理念。从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中培养和选拔领导人才,按照“讲党性、会致富、甘奉献、有威信”的标准,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两推一选”、村企兼职、回请任职、下派培养等方式,把农村种养大户、私营业主、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人员等各个层面中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进而培养成“双强”村支部书记。对暂时确无村党支部书记人选的村,采用“异村任职”、“跨村兼职”、“公开选聘”的方式,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人才。近几年来,我国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农村建设中领导人才匮乏的问题。但是,该项措施实施时间不长,最终真正能够长久留在农村服务的人数有多少,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永久牌”的村官,“永久牌”村官需要基层党组织去培养,这就需要让现任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走出去”,接受开放型的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提高现任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一是有计划地让他们到基层党校、大专院校接受系统性的领导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二是让他们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全国树立的先进党支部典型村去接受实践的熏陶;三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对其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及农业实用科技的教育。

3.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的要求,对党的农村基层干部加大激励和关怀的力度。第一,在经济待遇上,要加大激励措施,合理确定村级干部的工资报酬。即把村干部报酬的 数额,本着“奖励先进、鼓励创业”的原则,分成基础工资、浮动工作和村项目工资三部分。基础工资按照各村总户数确定;浮动工资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收入高低和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情况确定;项目工资按照工副业项目发展情况、效益和上缴税收数额确定,从而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第二,在政治待遇上,要加大关怀的力度,对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激励,对工作成绩优秀者提拔重用,工作出色的村干部,可以享受股级待遇,可以招聘到镇里工作,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第三,在生活待遇上,要加大帮扶的力度。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村级干部给予适当的补偿。对已退休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按照不同标准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给予生活资助,使他们退有所养,为在职的基层干部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探索组织设臵方式的新途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党组织的设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区域和城乡的发展,以实现党的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采取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方法,联合设臵党组织。为了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继续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支部联建。一是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臵和共同富裕为目标,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实行“村村联建”,建立联合党支部。在组织上实行统一领导,以建立稳定的互利和帮扶关系,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富裕的新格局。二是突破行业界限,将村镇骨干企业与经济薄弱的村通过“村企联建”,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在近郊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比较发达的村,可将村党组织与居民区党组织合并,实行“村居联建”,由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居工作。四是按农业产业链条组建党支部。以产业化链条中的骨干企 业为龙头,联合其他不同单位开展支部联建,实现链条拉动。即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以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龙头企业为主,联合产业链中的其他不同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或以产业化的规模基地为主,基地范围内有关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或以产业化经营市场为主,市场链接的有关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或以乡镇农技服务站和多种经营公司等服务组织为主,服务范围内有关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

2.采取城乡联合的方法,动态设臵党组织。在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相对集中的地方,由党员流出地的党组织负责组建党组织,在流出人员相对分散的地方,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组建党组织,逐步探索出城乡“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统筹城乡的党组织建设新途径。

(三)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党员活动的新载体

1.开展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活动,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新时期,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除了要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员的权益外,还把党员履行义务与农村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党的活动融入到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之中,大力运用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社会工作三位一体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诸如“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党员责任区”、“党员对口帮扶”、“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党员活动载体,使党的活动与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社会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长久地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2.树立服务党员的理念,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励出动力,关怀出凝聚力。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服务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工作要求提出来,这就赋予了基层党组织以新的课题。农村基层党员大多都是无职党员,其中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占的比例还相对较大,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农村党员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政治上要多关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党内事务;事业上多帮助,为党员与群众外出务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生活上多关心,使生活困难的党员通过党内互助,走出困境。通过对党员开展党内服务和帮助,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四)积极探索“两委”设臵架构的新形式

探索“两委”设臵架构的新形式,保障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村民自治的出现,使得原有的村党组织一元权力结构变成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二元权力结构。如何处理两委的关系,既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又保证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政治领导地位,是新时期村级党组织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的设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肩挑”,即通过党支部书记被群众选举为村主任,或村主任通过党内选举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方式。另一种是“二元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开设臵。“一肩挑”的设臵方式,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也能保证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如果各地都实行“一肩挑”的设臵方式又无法确保村民的民主权力能充分得到实现;实行两委“二元化”的设臵方式,在工作中如果二者权力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党组织被边缘化或弱化的情况。所以,在新的时期,进一步深化村级党组织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和探索出一种合适的政治架构。

1.从党内法律法规上进一步明确党委和村委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有衔接。如《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2条指出:农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支部要加强对村委会的领导。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实行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也拥有处理当地公共事务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村内同时存在两个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一方面强调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又强调村民 委员会是自治组织、法人组织,村委会主任是法人代表。可见,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规定不清晰、不具体、不明确,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农村两委的摩擦与矛盾。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农村党支部工作条例》,就农村党支部的地位、职责、任务、选拔和淘汰、表彰和奖励、监督和约束、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等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党支部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避免随意性,从而形成一个进出有序、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委”地位和权力的分配。一是在实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二元化”设臵的地方,建立和完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就是指农村党支部、村委会这两个组织的全体成员,在村里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定期不定期沟通情况、商量事情、安排工作。其功能定位在交流意见、沟通情况、研究工作上。两委会的议题由党支部选定或村委会书面提交党支部,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两会的主持人,这样就可以既尊重村民自治的民主权利,又保障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在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地方,要完善权力制约和制衡机制。通过扩大和巩固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明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问题事项,使基层一把手的权力受到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和制约。各地基层组织应在改革创新的思维指导下,继续探索更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两委关系新模式。

30年来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参考文献:

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篇5

近年来,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号召力不强。一是少数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找的路子不准、办法单一,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在服务发展大局上差强人意,在具体工作中,只有致富愿望,但无致富思路,工作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三是部分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有的党员甚至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

二、农村基层干部的素养和驾驭能力普遍较低。一是农村基层干部倾向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多数农村党支部不注意培养青年干部,村干部难选难找,加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导致农村党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更有甚者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组织协调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组织观念弱化,“双强双带”

1能力不强,对搞好农村工作缺乏信心和勇气。

三、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管理方式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民党员外出务工的多,流动性较大,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往往与党员个体特点不相适应,导致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其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入地党组织也很难为其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村级组织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当前有部分村在管理制度上存在形式化:一是执行制度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制度挂墙上,活动靠会上,抓与不抓一个样”,不重视党员的学习,不组织党员活动。二是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式化。一些村干部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村级事务透明度不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三是重大事项决策形式化。有的村在决定重大事项时,村支书记不征求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村级事务决策不民主,导致“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

五、村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待遇偏低。由于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从目前来看,村干部承担着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重大繁忙的工作任务,但报酬普遍偏低,大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报酬每月仅靠上级财政支付的几百元钱。

正因如此,相当一部分村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的尴尬局面。二是政治上少奔头。由于村干部不是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只有极少数具一定学历且业绩好的年轻村支书村主任能通过考试渠道晋升为公务员,其他人员干得再好,在政治仕途上也没有升迁的机会,政绩上好坏难分,干好与干坏一个样。三是离任后保障系数不高。一些村干部为村里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地干了几十年,离任后还能享受微薄的生活困难补贴,而大多数村干部由于没有养老保险,离任后就没什么靠头。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少数基层干部“两手抓”的素质具备不足,农村党建工作摆不上位臵,削弱了党的领导,造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手硬、一手软,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二是对党建理论研究不深,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思路不清,目标不明;三是对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党建工作是形式化的软指标,就党建工作而抓党建工作,没有创新举措;四是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挑战认识不足,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五是财力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不快,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抓党建工作缺乏自信,没有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对村级干部队伍的学习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的根源,首先必须切实加强对村级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教育,以提高农村党员特别是支部成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通过学习培训教育,增强他们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了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大量实践证明,选准配好一个班子,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我乡梓橦村党支部书记刘大文 8年前带头饲养蛋鸡,通过3年的努力掌握了养殖防疫技术,效益明显。周边返乡青年 纷纷前来向他学习,刘支书毫不保留,带他们学技术,指导他们选养殖场,帮他们贷款,协助他们搞防疫。2010年该村发展5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12户,每户年利润在8万以上。2011年蛋鸡养殖大户已发展到21户,他们成立了蛋鸡养殖合作社,每一个养殖户的购苗、接种防疫、鸡蛋销售都由合作社运作,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和成本,村支部的引领,群众找到了致富路。2011年建党90周年刘大文同志被县委评为优秀村支部书记。

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如果一个村没有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

力,就通通谈不上。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和壮大了,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近年来,我乡采取“找准路子、政府扶持、规范管理、健全组织”的措施发展村组集体经济。通过采取政府支持一点,部门资助一点,村民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切实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架桥修路、安装自来水、开发荒山、引进资金兴办企业等,5年来全乡修建水泥路51公里,碎石路15公里,便民路32公里,较好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和平村的甜橙种植、梓橦村的蛋鸡养殖、吴山村的水产养殖、冯坝村的野鸡野鸭养殖、农历村的阴红李种植都收到明显成效。

四是多种渠道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及时发现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是推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针对村级干部队伍老化、后备不足、选配困难的实际,按照德才兼备和民主、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结合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机关机构改革、乡镇人员分流等,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和身份界限选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通过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推荐、民意考察、实绩考评、知识考评”的“三荐三考”方式,拓宽“提、选、派、请、挑”五条渠道选拔任用农村干部,提:即从农村基层后备干部中提;选:即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中选;派:即从乡机关党员干部中派;请:即从乡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骨干中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中请;挑:即从回乡的大中专生、复退军人中挑。

五是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的各种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工作千头

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篇6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既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研究当前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有很重要的意义。

基本情况

农村支部及党员情况:我乡辖8个村委会,共有人口30880人,共有8个党总支50个农村党支部,40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有36人。在8名总支书记有7名实现“一肩挑”,有5名支部书记“一肩挑”村小组组长。大学本科文化1人,专科文化54人,中专文化54人,高中文化41人,初中文化105人,小学文化177人。18至25岁的党员有11人,26至35岁92人,36至45岁97人,46至54岁69人,55至59岁22人,60岁以上122人。中农村党员有153名,占全镇党员总数的20%,占全镇农民总数的22.6%。在这153名农民。

班子队伍带村”工作,在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上下功夫,要求各支部书记带头谋发展,带头致富,带头学科技、用科技,通过党委集体谈话、集体到外地调研、集中组织培训等形式,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使他们在致力本村组的发展上做到了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切合实际,同时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建立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支部牵头找市场、抓培训,推动我乡农村经济健康、持续、稳步发展。通过努力,我乡鱼塘村做得最好,全村46户实现收入150多万元,大部分子女都送往××就读初高中,现就读的大学生有10多名,这种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4、严把入口关,发展好党员,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乡拟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各村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严格遵循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入口关,同时积极疏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

5、乡党委制定了党委成员帮贫扶困和慰问困难老党员制度,对困难老党员由乡机关支部和站所支部进行了走访慰问;同时,对有一定特长的贫困党员登记在册,每年给以一定的资金帮助和鼓励贫困党员发展经济。

三、我乡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客观地分析形势,当前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基层干部的现有素质与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的作用,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经济相对贫困地区的干部在这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看,一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从政治素质看,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从能力素质看,少数同志领导工作水平与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相适应;从作风素质看,一些基层干部的领导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造性与党建工作的传统方式发生碰撞。目前部分农村党组织对变化了的形势仍然认识不够,研究不够,改进不够,有的习惯于“单打一”,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仍很突出;有的党员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有的在评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共性、轻个性,既影响了对党建工作的正确估价,也容易产生错误的工作导向。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与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又需要实用技术的武装;既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水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宗教迷信活动,这些都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村级组织建设面临五大难题。一是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已存在一些不适应;二是个别村干部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三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班子新老交替的迫切要求不适应。四是农村党员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结构不合理,妇女党员少,致富能人党员少。五是部分年轻村组干部党员外出打工,造成群众有事没人管的现象,影响了党在农村的作用和权威性。

四、做好我乡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篇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任务的不断出现,农村基层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1 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

表现在农村党员结构和整体素质呈现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偏少的现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

1.2 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的适应期过长。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

1.3

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水平较差部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面对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部分村支部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1.4 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改革开放的大潮对党员队伍产生了多元影响,一些党员政治热情下降,一些党员缺乏责任感,一些党员长期外出,一些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这些都成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问题。

2 分析问题

2.1 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评价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分析的问卷发放调查和数据统计发现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好坏与否得到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认可,但也有部分党员、群众和干部认为当地基层党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所调查的党员中有2.2%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好,群众有3.4%,支部有4.6%,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可以看出三个群体中支部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最不满意;在所调查的地区中,徐州有1.8%的人认为该地区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好,淮安有11.1%,连云港有2.9%,淮安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

2.2 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数据分析发现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影响党员群体自身的建设,同时也影响着各个地区的建设。在所获得数据中,党员对自身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认同感低,占5.7%的比例,这在三个群体中是最高的,这会影响到党员队伍的建设,各位党员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先进性,影响其身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无法很好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徐州、淮安和连云港地区中,认为本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比例分别为:5.2%、9.1%、7.9%,以淮安为最。淮安地区位于苏北地区的最北部,也是苏北地区相对落后的城市之一。

2.3 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党群关系的看法

党群关系的融洽与否体现在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高低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坏和地区经济建设快速与否方面。在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党员群体认为党群关系不好的比例是最高的,因为在他们自身的心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影响着党群关系的融洽与否。同时在各个地区上,淮安地区有13.2%的人认为党群关系紧张或者根本就说不清楚,这也是在这一条目中所占比例最高的。

2.4 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灵魂,也是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未来发展的信心上,总体来看,三个群体以及三个地区的信心都还是比较足的,但是不可否认,部分党、群、干对农村基层党建的信心不足,出现了信心缺失的趋势。党员、群众和支部的比例分别为:1.3%、1.6%、1.3%,所占比例很小,而且三个群体看法一致,说明整体上对基层党组织未来建设信心十足。但在地区的区分上却比较明显:徐州1.7%、淮安11.7%、连云港7.0%。显然,淮安地区对未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心不足。

3 对策研究

3.1

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执政水平加强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领会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深刻内涵和指导意义,认识到社会发展新时期对党员先进性的新要求,并能做到把这些要求内化为行动准则,融入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同时,还要积极的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转化为具体行动,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中,实现党员先进性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系统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在对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形势教育、时事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方面教育,使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统一起来,增强基层干部分析市场能力、带头致富能力以及处理矛盾的能力。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扬正人先正己的精神。

3.2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如何,关键也取决于农村基层党员的状况如何。

要积极发展党员,同时还要发展好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打破发展党员的思维局限,注意从优秀团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农民企业家、致富能手和妇女中培养发展新党员,加大党员队伍中的中青年和妇女比例,逐步改善党员年龄结构老化问题,真正解决基层组织中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顺应人员流动的问题,调整农村基层党建设置。针对党员的从业结构、流动状况、村情民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盲区等基本要求来调整党组织设置,积极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流动党员支部、行业党支部等全新的组织设置模式。力求通过调整、改革,建立一个能够覆盖各个领域、领导每一名党员的较为完善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

3.3

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3.3.1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就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党群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党员干部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树立“公仆”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沟通,深入社会最基层,知道人民群众最想要的什么;要定时听取群众意见,带领富裕户、帮扶贫困户。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随时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形成与农民群众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

3.3.2 要惩治腐败之风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直接与基层农民发生联系,所以他们这些人的腐败对农民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就更为直接。因此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性教育,加快发展党内和党外民主,同时建立健全法治法规,发扬党内和党外监督,通过树立优秀典型模范,发挥榜样示范教育作用,树立起“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风气,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3.3.3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一方面要探索民主选举的有效方式。比如,实行“海选”,保证从候选人的产生到选举结果的确定都给予村民以充分的利益表达机会;引入竞争机制,规范候选人竞选程序,给予候选人登台演讲治村方案、接受选民提问的机会;设立秘密划票间,保护选举人的自由选举权等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会议的授权下工作,二者的互动有效的发挥了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原则。

晴隆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篇8

关键词:学习 农村基层党组织 教育体系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和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建立学习型农村社会,必须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此来领导农村学习,组织农村学习,推动农村学习。如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这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探索的一大新课题。

一.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奋斗目标和过程。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奋斗目标要明确:首先,农村基层党员要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勤奋学习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分子。其次,各级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再次,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带领党员和农民认真学习科学技术,积极参与村队重大问题的决策,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政治核心。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攀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对个体行为的规范,也是对集体行为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带头学习。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要求农村基层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更要求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学习型的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学习的典范。

2.联系实际。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坚持联系实际,抓住全局性大事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讨,形成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3.互动学习。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注重自学、坚持自学,还要求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4.反思学习。在农村基层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或一个重大活动结束之后,都要认真地反思一下,对成功的地方可以总结经验,对失误的地方可以吸取教训,并从中发现和确认新问题。

二.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措施: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并善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效益成果。要坚决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牢固树立“我要学习”的新理念;要坚决破除“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要坚决破除学习没有用的偏见,牢固树立“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新理念。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决克服基层干部“无空学习”、“无须学习”的思想,“说起来重要,安排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切实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同发展经济、计划生育、维护稳定一样,作为硬任务来完成。

2.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体系。这是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内容。进行教育和培训是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途径。终身教育是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因此,我们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3.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保证。同时,利用各种载体和阵地,营造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浓厚学习氛围,使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常盛不衰,取得预期的效果。

广大农村党员要成为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努力掌握科学理论,提高致富技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夯实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就必须从增强学习吸引力人手,增强工作吸引力;从提高学习效果人手,提高领导水平;从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手,建设坚强战斗堡垒。建立农村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必须与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相一致,与完成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相一致,把推动中国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取向。要解决如何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到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全过程。总结一些先进基层组织的经验。

三.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亟待加强的几项工作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重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乡党委要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纳入议事日程,列进考核范畴。要加强对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定规划、建立制度、安排活动,要选拔一批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党员担任乡村党组织负责人,使之成为农村党员学习的领路人、农村经济建设的带织的思考头人、农村文化发展的倡导人。

2.建立教育阵地。组织农村党员学习,要把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结合起来。集中学习必须坚持以村党支部为主体,以教育阵地为依托。一些经济相对困难的村,可以选择房于比较宽敞的党员衣户作为党员集中学习和开展活动的场所。一些条件较好的村,要积极利用农村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大力发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利用党员教育资源。

3.完善工作机制。要完善運行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检查学习、考核学习、评价学习的制度措施,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党员履行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指标;要完善动力机制,积极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在党员中兴起比学习、比致富的热潮;要完善引导机制,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每个党员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真正形成一种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气。

4.改进学习方法。要改变过去那种“拿张报纸念一念,打着瞌睡听一听”的枯燥无味的形式主义做法,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乡村夜话、种养示范、科技讲座等,使学习具有吸引力。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员、群众的需求,有目的地学,有针对性地学,着重于解疑释惑,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把握学习的原则性,又要把握学习的灵活性;既要考虑党员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党员接受能力;既要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又要注重操作层面的学习;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根据中央的部署,结合自身特点,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探索创新。使学习活动更加喜闻乐见,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易于接受。

上一篇:申请公职律师申请书下一篇:妈妈的爱600字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