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共12篇)
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 篇1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 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党的十八大上第一次被写进党的政治报告并作出了重要部署。广大基层党组织把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总抓手, 以服务助推发展、以服务促进和谐、以服务凝聚人心、以服务建强组织, 努力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这是服务型党组织在党代会报告上的首次提出, 是对基层党组织鲜活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概括。1944年, 毛泽东同志就曾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总结革命历程中的经验教训, 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党争取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使中国的老百姓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服务就是最重要的执政方式, 管理也要寓于服务之中。党的群众观就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的宗旨观就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价值追求。服务型党组织的核心是“服务”, 就是要通过服务彰显马克思主义宗旨观的生命力, 通过服务实现马克思主义宗旨观的内容、方式、对象的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 600多万党员的大党, 肩负着带领13亿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任务。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 面对着各种挑战和风险。[2]这些都要求党更突出服务群众、服务人民的基本价值方向, 从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种背景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无疑应该是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挥执政功能为前提, 以依法融入并带动其他各类组织为突破口, 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 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追求目标的党组织。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服务理念不强, 推诿现象严重。
1. 服务基层意识缺失。
部分党员干部“官本位”意识强, 认为自己就要“领导一切”“管理一切”, 没有把对基层的服务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 而是觉得是一种恩惠, 高高在上、居高临下。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统制的、管制的组织方式、领导方式, 没有意识到新形势下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根本变革。
2. 服务群众态度不端正。
有一些干部, 头脑里缺乏群众观念, 对群众过分要求, 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是一味抱怨群众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上很积极, 对下不耐烦, 习惯“替民做主”搞“家长制、一言堂”等不民主作风。
3. 服务发展的精神懈怠。
富不富, 看支部。然而基层党组织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上常常缺位, 认为自己身处最底层, 只能“等靠要”, 没有主动谋划, 在破解群众发展难、致富难上能躲即躲, 满足守摊守业, 缺少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的措施, 没有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缺少对“支部引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的党组织引领发展新路径的开拓。
(二) 服务能力不强, 工作手段落后。
1. 队伍弱化, 作用难发挥。
党组织书记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素。然而这群基层领头雁由于选拔渠道有限, 培训力度欠缺等诸多原因有的也呈现出“软懒散”现象, 班子内耗, 工作被动应付, 缺乏战斗力。党员队伍更是年龄偏大, 文化素质不高, 相当一部分理想信念弱化、宗旨意识淡化, 存在“党员不党员, 就是两毛钱”的倾向, 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凝聚群众能力不强。队伍素质弱化导致服务能力欠缺。
2. 结构固化, 服务难覆盖。
以村为单元设置的单一模式已经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党的组织设置与多元化的经济组织形势不相一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招商引资、城乡一体化、园区建设带来一些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产生。现有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很难实现对这些新群体的管理和和服务。
3. 载体简化, 服务功能少。
基层党组织直接联系群众, 是党带领群众共创美好幸福生活的组织基础。然而基层群众还是反映上级许多惠民举措常常“走在路上”, 服务“停在嘴上”, 实惠难于“落到身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服务党员群众、服务发展的平台, 致使服务大打折扣, 导致多样化的服务功能难于实现。不少基层党组织落后的服务方式、单一的服务内容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多样的需求。党组织服务还存在着“真空”和“盲区”。比如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 而有的干部工作方法、手段仍囿于传统模式, 利用信息化平台如电子商务帮助群众享受更先进、更便捷的服务捉襟见肘。
(三) 服务机制僵化, 形式主义严重。
1. 保障不够, 服务活力不足。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离不开完善的保障措施。然而基层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却不够完善。基层党组织成员报酬普遍偏低, 大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村干部报酬每月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相当一部分村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 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的尴尬局面。同时政治上少奔头, 村干部不是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 在政治仕途上也没有升迁的机会, 政绩上好坏难分, 干好与干坏一个样。而且离任后保障系数不高。基层党组织经费投入缺乏保障, 影响了服务实效。
2. 机制不畅, 服务合力不大。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机制还不完善, 没有形成网络化、全覆盖的格局, 服务上存在空白点和盲点。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村落, 有些服务还没有延伸下去, 群众生产生活不便。同时基层党组织解绝问题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 往往单打独斗, 各自为阵, 资源整合不够, 导致没有形成解决合力, 解决效果不好。
3. 考评不实, 服务动力不强。
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考评还存在形式化、碎片化, 没有完全确立有服务对象科学考评的一个机制, 导致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能常态化, 有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服务认识不到位, 参加不积极, 存在“轰轰烈烈搞活动, 认认真真走过场”等“漠视”现象, 直接影响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提升服务基层的理念, 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
1. 强化服务核心意识。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就是“服务”。工作观念上要实现“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 强化服务理念, 转变服务观念, 解决好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的问题。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 一是必须强化为民服务的天职。这种服务是一种既兼顾眼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的服务, 而不是一种三心二意、敷衍了事、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服务。二是必须加强党组织思想观念的学习和强化, 让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从政治上、思想上去武装这种核心服务意识, 从而把主动服务、自觉服务内化为一种具体行动, 使基层党组织完成由执政者、管理者向引导者和服务者角色的根本转变。
2. 牢固树立服务群众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本身也体现为一种鱼水关系, 人民群众需要基层党组织的服务, 基层党组织也只有在这种服务过程中才能净化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只有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领群众、赢得群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必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的问题, 从事关群众冷暖的小事做起, 从造成群众最不满意的小节做起, 从满足群众的微心愿做起, 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 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 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
3. 夯实服务发展的责任。
发展是第一要务, 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发展上责无旁贷。服务发展, 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凝聚发展力量, 营造发展环境, 提供发展动力,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作为村级党组织, 要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4]探索走“企业带动、资源开发、租赁承包、招商引资、土地流转、产业服务、入股分红、飞地经济”等多种发展集体经济模式,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积极开展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工作, 强化组织推动、规划引领、项目支持、党员示范、科技服务等关键环节, 探索党组织带领群众谋发展奔小康。
(二) 加强服务基层的实践, 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1. 壮大服务队伍。
党员干部是服务群众的骨干和主体。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建设, 念好选优、提能、激活、备足“八字经”,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探索村 (社区) 后备干部培养。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 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1]加强社会服务队伍建设, 充分依靠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建立各种群众性自治组织, 组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 让组织服务群众, 让群众服务群众。
2. 创新组织设置。
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依托。要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产业优势, 探索建立支部+基地、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支部+项目、支部+服务圈等多种模式, 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实现党的工作由边缘向核心的转变, 在给群众谋实惠、解难题、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形势下, 积极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 把党组织向住宅小区、楼院延伸, 因地制宜织就一张全覆盖的“组织网”, 不断延伸党组织触角, 使党组织的“根”扎得更深, 对群众的需求了解得更细, 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贴心。
3. 丰富载体创新。
创新服务载体是提升服务工作效能的动力源泉。基层党组织要注重策划服务活动, 搭建服务平台, 创新服务载体。县市可以建立以便民服务中心为龙头, 乡镇便民、维权、财务、农业等四大中心为依托, 村级便民服务室, 组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为骨干的综合便民服务组织体系。扎实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队、科级文化“三下乡”、干部帮扶蹲点制等主题实践活动, 大力推广“半小时党员服务圈”、“党员服务日”、“党员工作室”等做法。创新服务手段, 抓好信息化建设, 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手臂延伸到网上, 推行网络服务。同时适应党员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要求, 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党员群众提供淘宝服务、信息物流、亲情交流等信息服务。
(三) 完善服务基层的考评, 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成效。
1. 落实基层保障。
财力不足、运转困难, 不仅制约了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加大对基层组织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力度, 保障基层组织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 让基层真正有能力管好群众期盼的事、有钱办群众想办的事、有场所让群众参与议事。逐步提高村组干部的待遇, 扩大村干部纳入基本保险体系的覆盖面, 让基层干部能全身心投入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关心爱护基层干部, 拓展优秀基层干部的上升空间, 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激活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正能量。
2. 拓宽服务格局。
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树立党委牵头、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理念, 把资源共享、整体联动、区域共建作为创建的重要任务, 健全多维服务体系, 完善服务机制, 拓宽多样化的服务格局。要凝聚融合各方面力量, 整合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合力。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推行部门包村、企业联村、村居共建, 双联双促, 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 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深入开展以服务为主题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 充分发挥群众组织服务作用。
3. 优化考评机制。
要通过建立服务体系、考评体系来分类建立动态的服务型党组织标准。加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评价的权重。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党建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把赢得群众满意认可作为检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实效的重要标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成效如何, 群众最有发言权。要进一步健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 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标权重, 切实增加群众在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 真正把创建工作的裁判权交给基层党员群众, 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为让群众满意、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新的职能和使命, 不断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调查显示,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 必须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 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理念, 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完善服务机制, 保障服务成效。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型组织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18
[2] .王岐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theory.gmw.cn/2014-10/26/content_13650791.htm, 2014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4-5-29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3-11-16
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 篇2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1年以来,河南省登封市不断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探索实施以“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为标准,以 “五位一体”(服务队伍、服务场所、服务制度、监管平台、考评体系)工作机制为支撑的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稳定,推动了科学发展。
一、产生背景和动因
1、党建面临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登封市位于嵩山脚下,这里山区景区矿区叠加,农村人口占77%,农村山区占总面积的96%,农村党员占党员总数的49%,群众居住分散,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这里自古以来佛儒道三教荟萃,群众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基层组织建设压力大。这里长期以来社会矛盾多发,曾被列为全省信访稳定“强管县”,经分类剖析,属乡村两级组织没有及时化解的信访问题占70%,反映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信访问题占15%。新的形势,迫切需要思考研究如何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让群众永远跟党走”的目标。
2、破解党建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在社会生活多样化、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农民群众对党组织和村干部的要求已经更多地转移到渴盼提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上来,而现实中农村党组织和村 干部普遍存在着群众观念淡薄、服务理念缺失、民主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有的村级阵地似有实无、活动场所功能不全,有的干部为富不仁、与民争利,有的不能依法办事、缺乏公平正义,有的不能洁身自好、群众反映强烈,出现了“经济活了,思想乱了;生活好了,人心散了;吃得好了,睡不稳了”及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新的问题,迫切需要探索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3、落实中央新要求,迫切需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求,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构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体系。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是“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重要职责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2013年5月,刘云山同志在河南调研时强调,“基层党组织要把服务群众作为鲜明主题,贯穿于基层党组织工作全部实践,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造福群众中履行好职责、实现好使命”。2013年3月,赵乐际同志在江西调研时指出:“要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关键是要 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要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水平,真正做到有能力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中央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把农村党建的目标调整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把农村党建的核心定位到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上,把农村党建的重点落实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
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思考和研究,登封市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以“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为标准的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二、基本内涵
实践中,登封市把服务群众与推动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村级组织带头人和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标准明确为“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使中央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职责要求具体化、通俗化,使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1、“服务能力强”。科学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良好的社会服务来创造;良好的社会服务,需要由服务能力强的村干部来实现。要做到“服务能力强”,就要求村干部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道处事的职业操守,有服务群众和做群众工作的热情和愿望,有较强的贯彻执行政策能力、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协调化解矛盾能力。既突出了新时期村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又强调了责任意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的要求,同时还强调了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效。提出这个标准,就是要强调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必须身体力行“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 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朴素真理,主动承担热心服务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责。
2、“发展能力强”。既吸收了九十年代村干部“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基本要求,又与时俱进进行了丰富、拓展和深化。“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仅强调了村干部自己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初级发展理念;而“发展能力强”则上升到对农村发展规划、整体目标、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布局等高级层面。既包括了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又强调了其引领农村全面科学发展的主体位置,负有示范带动、规划引导、持续整体推进的责任,使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更明确、责任更具体、思路更明晰。
3、二者关系。把“服务能力强”放在首位,充分强调了新形势下村党组织和村干部职责任务的重大调整和丰富,更加符合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更加贴近中央的要求,顺应了群众的期盼。“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目标方向一致,是属性统一的关系。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只有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只有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之下,才能有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反过来说,也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了,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两者互为促进、融合发展。
4、具体内涵。登封市把“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标准进行了细化、具体化。就村级服务型党组织而言,具体细化为 “三高两低一满意”(服务群众制度落实率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产业化发展程度高,信访量低、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率低,群众满意);就村级组织带头人而言,细化为“一热心三善于”(热心为民服务、善于化解矛盾、善于依法办事、善于公道处事)和“三突出一有力”(科学发展意识突出、自富带富本领突出、经济发展成效突出、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措施有力)的具体要求,使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目标更具体、方向更明确。
三、主要措施
登封市立足于建立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坚持“务实、管用、管长远”的原则,着力构建以“服务队伍、服务场所、服务制度、监管平台、考评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努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化解、权益保障渠道,逐步树立并形成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标和试金石。
1、建强服务队伍,解决什么样的人来服务的问题。登封市充分利用“登封党务通”手机报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引导,使“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标准在广大农村干部中形成共识,树立了村干部“服务为先”的理念。充分利用市乡两级党校、远程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阵地,帮助村干部强化服务群众的观念,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使村干部由以往传统的“管控命令型”管理向以服务为引领的社会管理创新转变。在换届选举中,坚持以“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标准选人,切实提升了村干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整体水平。
2、打造服务场所,解决在哪里服务的问题。近年来,登封 市累计投入3200多万元,按照“五室七有一中心”的标准,加强村级服务场所建设,在全市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有人员职责、有服务指南、有工作台账、有文件阅览处、有联网电脑和打印机、有热线电话、有便民物品的“七有”标准和一个“柜台式、开放式、一站式、标准化”村级为民服务中心,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有了固定的服务场所。
3、建立服务制度,解决服务什么、怎么服务的问题。登封市把与农民群众关系密切的证照办理、社会救助、卫生健康、惠农补贴、党员服务等七大类、48个项目,在村级实行代办服务。建立了村干部每天轮值服务、周二村干部集中服务、周五市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接访服务和周六市直干部下沉网格服务等服务群众制度,实现了“农事村办”和“农事周结”制度化、村干部履职常态化、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
4、建设监管平台,解决服务群众如何确保落实的问题。登封市投入40多万元的党建专项经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建立了覆盖全市乡、村两级的为民服务在线管理平台,通过网络信号传输、平台软件整合,全天候对各村(社区)服务群众情况、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实现了“一个镜头一根线,互联网上随时看;履职尽责有人管,群众事情立即办”的“小成本、大成效”建设目标,保证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制度真正得到落实。
5、健全考评体系,解决服务效果怎么评判和奖惩的问题。紧扣“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标准,坚持民生和发展良性互动的原则,从民生保障、经济发展、信访稳定、计划生育、环 境保护、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近200项指标中,提取生成了分属服务性和发展性两大方面的六项指标,即 “三高两低一满意”(“三高”,即服务群众制度落实率高于9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所在乡镇平均水平、产业化发展程度高于所在乡镇平均水平;“两低”,即信访量低于上年水平、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率低于上年水平;“一满意”,即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作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评定依据;把“一热心三善于”和“三突出一有力”具体化服务群众制度落实率和群众满意率,作为“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村级组织带头人的考评指标。每年年底,按照分级管理、重在日常、逐级考评的原则,对“三高两低一满意”和“两率”实行“两考两评”。“两考”即:考服务成效、考发展实绩。“两评”即:群众满意度测评、上级党委综合评定。依据评定结果,实行绩效管理、评优评差,与村干部绩效报酬挂钩,与评优表先挂钩,有效激发了村级组织服务广大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初步成效和意义
(一)初步成效
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导向的确立,四项服务群众制度的出台,“五位一体”工作机制的建立,已在全市农村基层得到了广泛认同,并逐步成为广大村干部的工作习惯和行为自觉。两年多来,全市农村共排查问题、受理诉求6.7万件次,办理6.58万件次,办结率达到98.2%,信访量同比下降13.1%,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获得“河南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荣誉。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5.7万 亩,发展核桃14.6万亩,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7万亩;种植、养殖、加工、休闲观光四大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农户总数达9.7万户,带动农户年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提高800元;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1个,完成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6700余户居民搬进新居。
(二)实践意义
1、创新了农村基层党建“务实管用管长远”的工作模式。登封市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探索和实践,突出特点是“务实管用管长远”。这些实践和探索,是在对农村党建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基础上的科学选择,既紧扣了中央的要求,又通俗易懂,让理论创新在群众中得到了直观表达。对“服务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标准进行细化界定,使活动载体由无形到有形,易于理解。构建的“三高两低一满意”的评价体系和“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使载体抓手由虚变实,便于操作,并有了科学饱满的机制制度作支撑。从形式到内涵,从推进措施到实践成效,既有定性要求,又有定量标准,从而保证了实践的长效性,保证了农村党建科学化水平持续提升。
2、探索了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登封市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始终坚持将“服务群众”作为鲜明主题,始终坚持将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注重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服务理念的树立,特别注重强化和完善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特别注重发挥村级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创新并固化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方法、措施和运作模式,初步构 建了基层党组织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机制,逐步形成了一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长效机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具体、体系完整,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进行了积极探索。
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 篇3
一、打造“三型”班子工程,努力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金山区枫泾镇新黎村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勇于创新,创造性提出了“三型”班子建设工程。一是打造“学习开拓型”班子。新黎村党组织以高素质、精业务、强班子为目标,强化村干部定期学习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综合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务学习相结合,班子成员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了忧患意识和学习能动性,在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的创新开拓能力。二是打造“务实高效型”班子。新黎村党组织以找路子、抓发展、打基础为途径,着力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以发展村级经济为中心,千方百计找路子,紧抓以商引商策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搭建人际关系,主动性特别强,尤其是注重用提高工作水平、提高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来争取投资商和客户。村干部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在与客户的沟通和为客户服务中获得了好评。新黎村招商引资工作的出色表现,不仅获得奖励,更重要的是村干部在实践中提升了对“务实高效型”班子的认识,就是实实在在做事情,实实在在为企业为村民服务。三是打造“爱民亲民型”班子。新黎村党组织把关注民生放在首位,以听民声、察民情、办实事为抓手,探索村干部家访制度。他们认为亲民就是要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在积极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尽力创造条件为民办实事。爱民就是体现在解决村民切身利益方面。新黎村建立了一本联系、服务群众手册,村干部每月走访10户村民,把村民最新最需解决的问题和意见每月汇总一次,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和時间结点。他们通过走访,做了一件又一件得民心的实事,“爱民亲民型”班子队伍在群众心里留下好口碑。
二、创建“三访”长效工作机制,搭建村党组织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载体
“三访”工作机制,是金山区枫泾镇党委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以及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形成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平台。通过“三访”,即党员领导干部联系走访、党员干部上门家访、党员实地巡访,使广大党员干部能“沉得下去、看得清楚、帮得上忙、分得了忧”,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委政府工作思路决策的完善和创新,提高了突破瓶颈、破解难题的能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比如,党员巡访服务岗已经在枫泾镇新春村党员群众中得到了普遍认可,群众对巡访服务工作的知晓率达到100%,党员巡访员成了向下了解情况,向上反馈情况的“中介”。为了进一步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枫泾镇还推出了“党员巡访服务岗村村建”工程。
三、解决“三最”民生问题,发挥村党组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服务农村和谐发展的功能
近年来,金山区各乡镇农村基层党组织都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民心工程相结合,注重解决“三最”问题,把着力点放在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铺筑“连心路”、架起“爱心桥”、办好“民心事”。比如,枫泾镇党委在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每年用于解决镇保、社会救助、教育、合作医疗和实事工程等民生方面的直接支出都超过1个亿。真正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十六字要求,进一步发挥服务农村和谐发展的作用,将党中央的指示落实到基层,就要求村级党组织要关注民生,解决群众的“三最”问题,以此为抓手密切党群关系,凝聚人心。
第一,村党组织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同步做好村民就业和增收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村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增收问题。因此,解决农村问题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用发展来提供就业岗位,用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用发展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发展是农村“两委”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们不仅能给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较高收入,而且还在拥军优属、修桥筑路、村镇建设、环境保护、义务教育等方面为群众谋实招、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第二,村党组织要找准党建工作与农民增收的结合点,党建工作才能有生机活力。农民更加关心的是农业收入,2008年的农业是大丰收年,收成很好,但是外部环境不好,结果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为此,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保增长计划的作用呢?一些村在抓党建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在党员群众中大力开展“带领农民富、引领农民种、推动农民动”等等活动,找到了基层党建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找到了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好方法,对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强了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了党支部的活力。实践证明,农村党支部越是有效地深入到“帮民致富”的产业活动中,越是能够成为农民的主心骨,能够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三,村党组织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有三个“注重”。一是要注重倾听民声、体察民意。解决民生的前提是了解当今的民生问题有哪些,只有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彻底解决。而查找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亲眼看、亲耳听,即要倾听民声、体察民意,进一步完善“三访”工作机制。二是要注重为弱势群体解困,缩小贫富差距。弱势群体是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群体,关心爱护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切身困难,能够有效消除内心的积怨和不平衡感,缩小贫富差距,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补助机制。三是要注重让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要加大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创设环境,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又要完善村级经济收入的分配机制和利益协调平衡机制。
关注民生,解决老百姓“三最”现实问题,让老百姓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沪郊金山区探索村党组织服务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益尝试。通过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仅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更重要的是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四、抓好“村干部队伍人才工程”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靠政策、投入、技术等,更要靠一支优秀能干的村干部队伍,明确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目前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缺乏,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作风不够深入,或多或少存在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短视现象。要增强村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就要抓好“村干部队伍人才工程”建设,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活力。
第一,优化班子队伍的结构。地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区领导者的思路,广大农村地区的改革发展更要靠一个好班子带领广大农民去落实。因此,被寄予“火车头”厚望的村级领导班子成为了党建工作的重点。要不断优化班子队伍的结构,一是以基层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积极推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努力把一批群众真心拥护的思想好、作风实、有文化、能办事的人推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二是要通过扶持培育、锻炼和选拔,优化整合村两委班子结构和村干部队伍结构,以更好地发挥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在村级组织和村级工作中的作用。首先,鼓励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党员走出机关,下基层、下田头,支持他们创办农场、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培育他们成为“致富专家”,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羊。其次,选派年纪轻、学历高、肯钻研的优秀同志到村任职锻炼,深入到农户家中、田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最后,通过大范围、多渠道、宽领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那些有能力、有思路、文化程度高,能带领群众致富和带头致富的年轻党员中选拔基层干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
第二,提升引领发展的能力。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扎实理论作基础,又需要在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逐步提升。不可否认,大多数村干部具有一定的发展意识,但尚未树立起科学发展的理念,包括市场经济中的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等。因此,要提升村干部引领农村发展的能力,一是要通过学习培训,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理论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因为不发展没道理,硬发展死路一条,发展太慢也没出路,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二是要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新黎村党组织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们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长远发展意识,在创造经营性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该村的集体资产属于镇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所得动迁赔偿资金既可以进行即时分配,也可以存入银行收取利息,但该村党组织没有满足现有的预测收入,而是作了一个大胆创新,实行厂房置换,即将资金用于在工业区建造标准厂房,收取可持续的租赁收入。2007年,村级可支配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86元,首次突破了万元大关,村级实力明显增强。因此,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提升引领发展能力,对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服务村级经济发展的能力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五、坚持科学发展,夯实村党组织服务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
当前,农业组织化结构和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土地资源和政策缺陷带来的问题,使得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农村劳动力闲置,农民隐形负担过重,传统农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等,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目标所面对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村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在新形势下,要想增强村党组织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服务广大群众的能力,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
第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求稳”的思路,适度调整规模经营户的种植品种和面积,形成区域农业优势产业。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二是开展规模经营。金山区枫泾、吕巷等镇的例子启示我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要找准有竞争力的特色种养业(蔬菜、蟠桃、西瓜、鱼、虾等)并进行规模种养;要发挥镇、村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在提供信息、技术、品种、补贴等方面的关键性推动作用;要力争使农业劳均收入反超在企业打工的收入。
第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应努力把龍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群体优势。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基本内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规模经营使农民增收致富。如,上海金山银龙蔬菜公司,是“公司+基地+农户”性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在推进农业组织化,带动农业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业服务社会化过程中,“引进洋龙头,培育新龙头,做大原龙头、挂靠强龙头”,有效实现了“5060”农民的就业。
第三,加快农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统一供种、农药配送、植保统防、农机跨区作业等服务措施;要加快设施、设备配置,尤其要加快仓库、场地等建设,合理配置好烘干机等设备;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科学种田水平;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尽快建立农业融资平台,整合资源,打捆资金,建立区农业发展担保基金,为农业融资打造平台;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专业性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在劳动、技术等方面开展互助合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民单家独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
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 篇4
科右前旗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东与扎赉特旗毗邻,南和吉林省白城市相接,西北与蒙古国接壤,有边境线长32. 5 千米。行政区面积17428 平方千米,耕地395 万亩,其中水浇地80 万亩,人均水浇地3 亩; 草牧场1457 万亩; 林地822 万亩。全旗人口近40 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5%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边境旗。全旗辖14 个苏木乡镇、1 个种畜场、5个国营农牧场、9 个国营林场、229 个嘎查村,旗政府所在地位于科尔沁镇。全旗现有基层党组织1005 个,其中基层党委37 个、党总支160 个、党支部808 个,党员13521 名。1947 年5 月1 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当时的科右前旗驻地王爷庙街( 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宣告成立。2007 年11 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前旗为革命老区。2011 年,科右前旗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贫旗。
2科右前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3 年全旗农村牧区二轮土地延包以来,始终坚持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刚性政策,给农村牧区土地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党在农村牧区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土地收益日渐明显,农民在土地方面的收益差距越来越明显。新土地政策给嘎查村集体又带来了新的工作难题。随着农村牧区土地制度改革、农牧业经营方式创新、嘎查村转社区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嘎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受到影响,消耗了嘎查村干部大部分精力,也给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情况新问题。
2. 1“两委” 班子不协调,不配合
主要原因: 一是在体制方面,嘎查达是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只要选民不罢免,嘎查级党组织及上级党组织没有任免权,导致嘎查达在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特别是新上任的,不懂工作规则,也不讲工作规则。二是在素质方面,不少嘎查党组织成员素质较差,不能掌握局势,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 另一方面,对带领群众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据调查,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都是“经验型”、 “资历型”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基本以 “经验”为主,处理解决农牧区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缺乏党建知识,工作思路不清,尤其在村增财、民增收方面点子不多,从而造成对全村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不清,对发展集体经济无能为力,使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比较困难。加之党员中外出打工的较多、党员年龄大、身体多病参加不了会议,少数素质较低党员不参加会议,导致开会时党员数量不符合要求。三是在政策方面,嘎查级党组织对嘎查委员会没有约束力,如倡导什么样的人进入嘎查委员会,只能处于引导层次,再如嘎查委员会签订了不合理的合同,党支部无权处理,长此下去,矛盾频发,导致派性之争,引发不稳定因素。四是在资金方面,多数嘎查集体经济薄弱,全旗173 个嘎查,有53 个是 “空壳村”,其他嘎查集体经济收入也是依靠少量的机动地。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嘎查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 “两委”班子无钱办事,就会变得无所事事,就会引发各种矛盾。
2. 2 部分村干部素质与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民服务意识不强
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作用。但从思想素质看,少数嘎查村干部传统思想观念与农村牧区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在农村牧区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 “年龄偏高、文化偏低” 的现象,加之近年来农村牧区大多数青年特别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而且青年农牧民入党积极性不高,致使农村牧区党组织换血难,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部分农村牧区党员干部 “创新观念不强,市场意识不浓”,带领农民群众 “致富奔小康”的本领欠缺。少数村级党员干部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满足现状,进取心不强,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思路不清,往往是守摊子、做样子、混日子。
2. 3 嘎查村干部待遇较低,积极性难以发挥
由于科右前旗大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书记得不到与自己付出相当的经济报酬,由于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低工资挫减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嘎查村干部处于农村牧区工作最前沿,工作条件苦、压力大。调研中发现,部分嘎查村干部认为付出与待遇不相称,从而缺乏工作激情。由于经济上报酬低,政治上无奔头,致使基层党组织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有的经常脱岗,造成班子成员开不起会,群众办事找不到人。在实际工作中,嘎查村干部往往处于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被动应付的局面。由于部分嘎查村集体经济薄弱,“两委”干部误工补贴很难做到及时发放,造成享受待遇与岗位工作压力、劳动强度还有一定差距; 农村牧区党组织书记离职后的待遇偏低,工作主动性不强。
2. 4 受制于传统观念束缚,服务观念不够强
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未完全从传统工作方式的框框中走出来。就党建抓党建、就经济抓经济,党建与经济脱节的现象仍很突出,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发挥。在新形势下,农村牧区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又需要实用技术的武装,既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牧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赌博、宗教迷信等活动,这些都给农村牧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与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弱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紧,对农牧民群众的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直接有关。
2. 5 缺乏创新,服务形式单一
服务方式有待丰富,上级党组织指示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活动载体和组织形式不够创新,不能很好地根据不同类型党组织的特点设计开展一些特色活动。服务手段传统、个性化服务不强、科技化水平不高、和群众联系和沟通不够紧密,党组织服务还存在着 “真空”和 “盲区”。如今已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有些基层组织工作方法和手段仍显落后,比如通知相关人员办手续仍用电话联系,没有建立微信和飞信等一个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平台,既费时又费力。
3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 1 健全机制,创建基层服务新格局
一是推进苏木镇、嘎查( 社区) 两级规范化管理,在民主决策 “五步法”的基础上全面实施 “532”工作法,进一步完善落实 《科右前旗嘎查级组织和党员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深化 “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活动,建立健全党建服务联系点、定期调研、党建联席会议、目标考核等制度,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定期不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和工作汇报会,推动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各级党组织实行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促进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统筹推进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不断提高街道社区 “三有一化”水平,全面实施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深化拓展服务载体,成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完善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和辖区党员双重管理等制度,组织党员在居住地服务群众,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水平。
3. 2 建立有效基层组织建设考评办法
深入实施 《基层组织建设党建第一责任人千分制考评办法》,构建 “抓书记、书记抓”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量化工作目标、明确履职责任、实行科学奖惩、推动组织建设,努力实现落实工作有方向,推进工作有抓手,健全制度有依据,形成机制有保障,使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3. 3 创新载体,取得群众服务新实效
创新服务载体是提升群众工作效能的动力源泉。基层党组织要注重策划服务活动,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载体,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实施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文化下乡、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广 “党员服务日”、 “党代表工作室”等做法,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党员干部亲力亲为,一线服务,增添工作活力,满足群众需求,增强服务实效。二是注重为党员服务群众、发挥示范作用搭建平台。既在群众中树立党的先进性形象,又保证所有党员都能在自己岗位上、在自己生活圈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广泛建立党员干部 “民情日志”、公开承诺践诺、领导定期点评等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积极推广 “四五六”工作法,“532”工作法等成功经验,促进基层干部自觉服务、真情服务,为督促指导党员干部参与服务群众,树立服务信心,增添动力,强化保障。
3. 4 深化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
按照 “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要求,以 “促发展、构和谐、固边防”为目标,以 “三项联动增活力、三种联合促发展、三个联建固边疆”为主要内容,积极采取 “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帮扶强边、富民兴边、共建稳边” “五边”模式,统筹规划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任务,使全旗科学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和谐建设得到进一步促进,安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3. 5 搭建平台深化干部下基层活动
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 篇5
“三会一课”是健全党内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对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有重要作用。根据党章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支部党员大会
(一)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以上,每年至少四次。
(二)支部党员大会主要内容:
1、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本支部贯彻意见。
2、听取和审议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新一届支部委员会。
3、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或镇党代表会议的代表。
4、讨论通过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问题。
5、提出对党员的奖励表彰和处理意见。
(三)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委员会召集,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支部副书记或其他支委主持。
(四)支部党员大会的议题由支部委员会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本支部工作需要确定,并将会议时间、地点、议题提前通知全体党员,让党员作好准备。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需要做出决议的,要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表决。
(六)参加会议党员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会议有效;赞成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决议有效。
(七)做好会议记录。
二、支部委员会
(一)支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如遇有紧急和特殊情况也可以随时召开。
(二)支委会由支部书记召集和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三)召开支委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支委参加,否则不能召开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党支部,应将需研究决定的事项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四)支委会的主要内容:
1、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决议和指示精神意见,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办法、措施。
2、分析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制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3、研究吸收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党员处分的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通过。
4、研究协调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工作方面的问题。
(五)支部书记要做好会前准备,将会议内容提前通知各支委。
(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正确意见,形成决议并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支委贯彻落实。
(七)做好会议记录。
三、民主生活会
(一)支部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二)做好会前准备。一是确定会议主题。二是提前通知,作好准备。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四是提前将开会时间、会议议题、准备情况报告党总支部。
(三)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是支部书记要模范带头,正确引导。二是相互批评要出以公心,讲究方法。三是自我批评要找准问题。四是接受批评要态度端正,善纳逆言。
(四)抓好会后的整改落实。一要抓好整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二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三要加大查处力度。对有违法乱纪行为又不自查自纠的,必须严肃纪律,从重从快处理;对有违纪行为,但能自我批评并积极改正的,可以不处理或从轻处理。
(五)民主生活会召开后,党支部要及时向党总支部进行书面的情况报告。
四、党课
(一)支部每年要制定党课教育计划,每季度上一次党课,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二)党课一般由支部书记或支委授课,也可请上级有关部门同志授课。
(三)党课教育内容要以《党章》为基本教材,既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教育,也可以结合本村的有关工作和党员思想实际确定内容。
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篇6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经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始终重视自身的思想建设,不断努力以思想建设来推动党的整体建设。党在成立初期,就重视在农村建立党组织以及进行思想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问题。
二、领导班子建设
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是干部队伍的核心,领导班子建设又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党的面貌,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环节。农村党员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农村党员担负着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源泉。
四、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作风如何,关系到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并创造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五、制度建设
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串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制度上,应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健全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建立农村党员参与决策制度。
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改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明显增强,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党员队伍存在问题。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而且部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存在农村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过硬、工作方法简单、观念陈旧、法制观念不强等问题。
2.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存在问题。农村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就是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程度并加以贯彻落实向农民群众宣传的水平,服务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活动。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部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日渐淡漠、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服务观念和意识不强等问题。
3.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体制是某一个方面的规范体系,是制度具体的外在表现和实施形式。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条例,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但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例如,领导和工作体制集中过多,民主过少,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运行机制不合理,农村“两委”关系不明确。
4.干部作风、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领导方式是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行为模式。目前,在基层党组织,部分农村党员存在作风不良、领导方式不妥和工作方法不恰当等问题。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应严格培养和发展农村党员,完善农村党员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公信度,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的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
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 篇7
关键词:“农家党校”,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2010年,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活力, 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精神, 北流市委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大培训新模式, 2011年底, 推行“农家党校”建设, 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新体系, 开辟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天地。
一、北流市“农家党校”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 试点先行, 示范带动, 探索“农家党校”建设新思路
2011年底, 北流市委组织部在原有“农家课堂”的基础上, 按照“党校姓党、党员信党”的思路, 从规范管理, 保持长效的角度出发, 创新推行“农家党校”新模式, 率先在民乐镇罗政村、山围镇石根自然村等8个镇17个村开展“农家党校”试点建设。每个试点村以党员户居住地相对集中的1-2个农村党小组为基础, 在条件好的党员户家中建设“农家党校”, 户主为“校长”, 定期开展符合农村、农民需要的各种培训工作。宣传党政国策, 及时了解民情, 收集信息, 化解矛盾, “农家党校”逐渐拓展为农户村民茶余饭后交流信息、了解政策的集居地和好去处, 形成小型的农村政治文化中心。
2.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打造“农家党校”建设新模式
“农家党校”在点上推开后, 北流市采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办法, 提出了“农家党校”的建设标准。在硬件上, 做到“九有”:有场所、有牌子、有标识、有宣传专栏、有电视机、有影碟机、有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有电脑、有必要的教育培训设备。在软件上, 做到“十有”:有规章制度、有学习资料、有“三库” (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 、有学员签到册、有培训计划、有教育培训记录、有党员联系农户名册、有帮扶记录、有各级党报党刊、有党建读物。目前, 全市80%以上的“农家党校”基本达到硬件“九有”、软件“十有”标准, “农家党校”成为全市农村党员培训的新课堂。
3. 纳入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整体推进“农家党校”建设
为了把“农家党校”建设工作深入推广, 北流市把“农家党校”确定为2012年市委书记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并纳入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内容来抓落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机构, 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农家党校”建设的实施意见》, 市委与各镇党委签订了责任书, 全市形成由市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长具体抓、镇村党组织书记落实抓的工作格局。2011年以来, 全市投入农村党员大培训资金91.4万元, 其中60%的资金用于“农家党校”建设和培训。至2012年8月, 全市已建成“农家党校”1350个, 全市278个行政村, 4865个村民小组实现了全覆盖, 培训农村党员22000多人次。
二、“农家党校”建设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 培训农村党员, 提高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造就中坚力量提供新渠道
北流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托“农家党校”, 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在培训学习交流中了解农村党员思想动态, 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产业链上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使农民党员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的先进阶层, 为培养造就党建工作中坚力量提供了新的渠道。如民乐镇罗政村党员陈军户“农家党校”, 在集中黑豚鼠产业链上的党员群众开展养殖培训工作, 同时凝聚党员力量, 成立黑豚鼠养殖协会党支部。2012年以来, 全市在78条产业链上建成支部62个, 支部党员达到220多人。
2. 理顺干群关系, 化解矛盾,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供新平台
北流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托“农家党校”,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转变工作方式, 催生“支部+协会”建设。具体通过“农家党校”召集党员集中培训、集中议事, 引导成立“公益事业”、“农村经纪人”等协会, 理顺干群关系, 化解矛盾。如山围镇石根村“农家党校”充分利用在职、离退休干部或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和事佬”等资源优势, 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及时报送重大信息, 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应对农村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至2012年6月, 全市由“农家党校”催生的以“支部+协会”为模式的各类协会已达950多个。
3. 方便农民及时了解方针政策,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宣传党政国策提供新阵地
“农家党校”在硬件上的要求之一, 必须具有各级党报党刊、有党建读物, 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 无论是在“农家党校”日常的培训过程中, 还是在村民平时集聚在“农家党校”聊天、闲荡交流信息之时, 村党支部都抓紧机会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议精神, 农民群众了解掌握政策精神带更加方便,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宣传党政国策提供新的阵地。如罗政村梁海党员户“农家党校”, 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创新文化理念, 对罗政村“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设重新定位, 把生态农业观光、自然景观、民间艺术表演等10多个景点重新注入新文化内涵。2012年上半年, 到罗政村观光旅游的游客达到3000多次。
4. 树新风, 讲正气,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新舞台
“农家党校”建设, 坚持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 号召广大村民树新风, 讲正气, 营造和谐互助的村风习俗。通过设立“农家党校”环境卫生岗、治安巡逻岗等, 激发无职党员参与村事务管理和社会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农家党校”建设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人格,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营造了融洽的人际环境,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新的舞台。如山围镇李村石根自然村党支部成立有20多人的无职党员环卫队, 每天义务为村的公共场所打扫环境卫生。至2012年8月, 全市830多个“农家党校”为无职党员开设岗位, 占总数80%以上。
三、北流市“农家党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培训对象特定, 影响力有待扩大
目前, 大多数“农家党校”组织培训的对象还只停留在农村党员上, 给农村无职党员进党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 但也仍然有大部分的非党农民群众培训机会少, 而且在这部分群众当中, 也不乏追求上进的优秀分子, 如果“农家党校”能放宽培训对象, 解决更多农民群众的教育问题, 给广大农民群众创造学习条件, 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2.“农家党校”培训的效果有待加强
“农家党校”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认可, 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 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培训效果不够好;另一方面, 适应时代要求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急需的业务知识培训没有跟上, 内容不够新。通过抽样调查显示:有61%的农村党员干部认为“农家党校”培训效果好, 24.5%的认为较好, 4.5%的认为一般, 单从数据看, “农家党校”培训的效果还是有较大成效的, 但是在座谈中发现, 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培训效果不满意, 认为培训前后差别不大, “农家党校”的培训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活力有待提高
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一是教师队伍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参与“农家党校”授课的教师五花八门, 多为半路出家的业余“教练”, 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虽然有些镇配备了专职教师, 多数时间被党委政府安排兼其他工作, 形成专职教师兼职化, 有的抓综治工作, 有的抓精神文明工作, 有的抓办公室工作和信访、纪检工作, 形成杂工职员;三是还没形成“农家党校”教师的培训机制, 其知识水平与教学方法都有待提高;四是无考察学习提高机会, 知识眼界仅局限于“井底之蛙”, 闭门办学的效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 经费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北流市在“农家党校”建设中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 但相对于全市来说, 除了一部分镇村经济较为富裕或赞助到位的“农家党校”能保证日常经费开支外, 较大部分的“农家党校”经费紧缺, 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保障机制。有钱村的“农家党校”培训次数就多, 贫困村的“农家党校”培训次数相对就少, 有的想学, 可惜经费不足, 这样就出现了越富越学习, 越穷越学不起的恶性循环。
四、加强北流市“农家党校”建设的对策建议
1. 领导重视, 把“农家党校”建设纳入绩效考评
各级党委领导一定要提高认识, 把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 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 是新时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 是扩大群众基础, 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 是把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内, 凝聚成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强大合力的需要。要彻底摒弃对党员教育的错误认识, 以创新的精神, 切实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工作, 把“农家党校”建设成效纳入党委政府的绩效考评目标, 全力推进“农家党校”建设。
2. 保障经费来源渠道, 保证“农家党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要把“农家党校”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 使之以经济发展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相适应, 把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党员干部每年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按照全市党员干部编制预算、配置培训经费, 以满足办学必须的经费, 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 保障“农家党校”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把农村党员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计划和财政预算, 设立专户, 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每个党员年平均经费不得少于20元。同时可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同时政府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切实保障培训经费的落实;实行市镇两级统筹, 设立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专项资金, 用于对教育培训的补贴;创造条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金, 确保专款专用。
3. 区分层次, 拓宽对象, 扩大“农家党校”的影响力
为增强“农家党校”培训的针对性, 必须区分层次, 区别对象, 因人施教。对农村党员干部, 要重点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上, 放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教育上;对一般党员, 要突出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学习;对流动党员, 要集中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 引导他们守法经营, 勤劳致富;对老党员, 要注意引导他们转变观念, 适应形势发展变化, 并努力把思想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可以通过制定就业资格证、绿色证书、实用技术培训证等制度, 使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同时, “农家党校”的培训对象不应只局限在农村党员上, 还可以扩大到所有村民身上, 只要愿意来的都可纳入培训中来, 就可以更大地覆盖“农家党校”的影响力。
4. 创新“农家党校”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实效
要创新方法, 增强“农家党校”培训的吸引力。农民党员职业多样、情况不同, 要找准开展培训的切入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要注意充分发挥“农家党校”在教育农村党员培训骨干的主阵地作用, 针对不同的对象, 开办不同内容的学习培训班;二是要丰富教育载体, 结合实际开展生动有效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三是要注意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 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四是要运用好各种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 做给农民党员看, 带着农民党员干, 增强农民党员的科技致富的本领;五是要充分运用电化教育和大众传媒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
5. 培养师资人才, 保障“农家党校”建设良性循环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8
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我们党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促进农村各项事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当前, 在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就更加需要结合新情况新问题, 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服从服务于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 促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一) 是要始终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 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第一要素。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 也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此, 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增强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 以党和国家的利益、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改变工作方式, 提高驾驭复杂局面, 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 构建和谐农村。使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 是必须建立好党支部。
村看村, 户看户, 关键要有个好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 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内容执行者。一个好班子, 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 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在实践中, 要把以“亲民, 为民, 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 使之与推进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践证明, 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的好的农村, 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有了坚强有力的党支部, 就可以带领农民群众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前进。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最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首先要把带头人选好。在村党支部书记人选上, 要注重政治素质, 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公认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注重能力, 把能够驾驶全局, 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善于带领广大农民致富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条件。要拓宽选拔范围, 采取适当形式, 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三) 是要完善农村干部选拔管理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选拔机制, 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 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应该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干部选拔管理的重要性, 端正态度, 顾全大局, 选举优秀人才进班子。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 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 要真正选出懂经营, 善管理, 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入村党支部。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 坚持继续选拔优秀大中专毕生到农村工作和有目的地引导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回乡的人在农村创办、领导经济实体, 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为村党支部干部队伍储备人才。要根据税费改革后乡村管理体制变化、合村并组等实际, 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并保证能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加以帮带和培养。二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 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许多干部由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 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 这就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 增强致富本领。要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 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 用身边典型现身说法, 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 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经常性的教育机制, 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同时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 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的保障, 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必须防止宗族关系、亲情关系, 利益关系等干扰干部选拔管理。
(四) 是妥善处理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虽然性质不同, 但根本目标一致, 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带领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其中应当明确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支部作为我们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 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的贯彻执行者, 发挥着“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作用。如果改变了村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必然削弱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 村民委员会要接受党支部的工作指导与监督。同时, 村党支部尤其是书记要支持村民委员会和村主任的工作, 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在重大问题上, 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应互相沟通, 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部分农村实现了村“两委”交叉任职, 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 这样有利于精简干部职数, 减轻农民负担, 减少村“两委”内耗, 提高工作效率。
二、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一) 围绕新农村建设, 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搞好农村经济建设的本领。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高低, 首先体现在能不能把本村的经济搞上去, 让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善于从实际出发, 选准切实可行的致富路子, 并根据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完善, 打造特色品牌。要不断强化科技、市场、人才、竞争观念, 善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状况, 适时推进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当前, 发展农村经济, 要走产业兴村的路子,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为主要形式,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让更多农民向非农业转移。
(二)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本领。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头脑, 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要在农村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要强化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 不断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要从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入手, 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载体。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 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议事规则, 搞好村务公开, 要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和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 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抓好班子调整。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在于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首要的是解决好人选问题。要把选配好支部和村级班子当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事来抓。要按照“四化”方针, 坚持德才兼备标准, 对班子成员的年龄、知识、能力、特长等实施合理配置, 并根据他们在班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打破由于“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 不断拓宽干部选人用人渠道, 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特别是要精心选配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实践证明, “选准一个人, 带好一班人, 致富一村人”。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 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队伍, 并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 探索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四) 加强管理监督。
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 篇9
1 第一阶段 (1980-1990) “社群精英”指引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表注:从表1特别明显的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担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领导人都是本村大姓家族, 文化水平偏低, 而且任期较长。
对这一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分析可以看出, 经过“文革”十年的混乱,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也确实存在一个恢复和过度期。这一时期, 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方面, 国家政权在某些时间或者特殊场合, 并无法直接深入地方社会, 国家权力必须依赖地方上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姓族群的代表等所谓“社群精英”的协助, 才得以深入地方社会。这一点在表一和表二已经充分的体现。笔者在采访中还接触到, 这一时期有些地方的党政干部要是论人品和综合素质根本不具备担任职务的条件。有些文盲被纳入地方干部队伍中是因为成分好, 出身好;更尤甚者, 有的是因为他是地方的豪强, 恶霸;还有一位因为其儿子是当地县政府的官员。尽管这一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是这已经是十年动乱之后地方党组织建设的最好的恢复阶段。
2 第二阶段 (1990-2000) “地方精英”指引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表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党政领导不仅局限在同村大姓而且文化水平也是普遍提高, 任期也都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3-5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党政领导履历可看出我国村民委员会党组织建设由于在前一阶段的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基本上被纳入了国家的法律和政治组织框架的规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党政领导基本上是以村级为单位的“地方精英”, 他们的综合素质、社会影响力以及群众基础较好。有能力领会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够带领地方在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领导和组织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但是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政领导干部长期得不到有效地监督和官僚作风。有些地方干部被权财美色拉下水。被采访的干部中能够善始善终的很少。
3 第三阶段 (2000-2013) “知识精英”指引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表注: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党政领导的简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地方基层党政干部文化知识水平比较高、来源广泛, 不再局限于族姓的人数多寡。值得肯定的是有一部分到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淀和发展无论是知识, 业务素养还是群众基础都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可谓是“知识精英”充实我国农村的基层党组织。但是笔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现实存在的问题, 比如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农村受基层群众的拥戴, 也给予很高的期望。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地方一把手干部担心这些学生村官做不好实际工作, 不敢放权;放了权, 又担心分权。一些知识分子大学生村官很难有所作为。
4 总结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历程了“地方精英”、社群精英”和“知识精英”的三个发展阶段。这些社会精英在我国农村基层建设中之所以能够承担基层建设的权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承载, 这些社会精英确实拥有一些特殊的身份、地位、财富、教育、识字能力与影响。社会精英在地方权力的建构上, 并非只有单项来源, 也不只有来自国家权力的授与, 他们可以是国家权力的代理人, 地方社会的领导者, 可以中介与国家与地方之间。同时, 精英分子也极有可能是地方社会权力向上发展的起点, 而不仅仅是国家权力乡下的发展的末端。也可以说这些地方社会精英不仅是地方的社群组织的管理者, 也是我国高一层权力机构党政干部的发源地。针对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良现象, 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基层党组织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执政理念。因此, 建设我国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建辉.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2]陈德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 2006.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10
总体上看,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坚强的, 农村党员队伍是有战斗力的。但农村基层党建也暴露出了农村基层组织薄弱、党员队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都说明基层是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抓住了基层, 就抓住了加强党建工作的关键, 就突破了党建工作从谋划到落实的薄弱环节, 就夯实了我们党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的基础。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许多薄弱环节
(一) 党组织地位和作用弱化。
有的基层党组开展的活动较少, 对党员疏于教育管理, 平时一盘散沙, 关键时刻站不出来, 顶不上去;有时成为落后群众的代言人, 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煽动者和组织者;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战斗力, 不敢理直气壮地与歪风邪气作斗争, 造成有的农村地区正气不倡, 邪气横行, 群众不信任党的组织, 基层党组织没有了群众基础;有的党组织多年不发展党员, 导致后备干部缺乏, 选拔基层干部是在“矮子中选高个”, 基层干部没有号召力、影响力, 说话群众不听, 做事群众不信;有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党性不强, 不讲原则讲关系, 不讲公正讲条件, 上级安排的工作, 合自己意的就执行, 不满意的千方百计地软磨硬拖;有的村党支部忽视了乡镇党委的领导和乡政府的指导, 使一些农民党员对党支部的依赖度下降, 有困难、有问题不请示、不汇报, 我行我素, 影响了村党支部的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 组织建设没有落到实处。
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组织阵地建设上只注重形式, 不注重内容实质, 致使组织阵地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和哗众取宠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党员缺乏发展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和处理农村各种复杂的能力, 更缺乏创新意识;有些干部不会正确思想政治工作, 粗暴简单、强迫命令, 甚至违法违纪、欺压群众;有些村级党组织对农村的党建工作很不重视, 存在着重经济亲党建的倾向;加之少数党员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 引起群众强烈的不满而导致党组织影响力下降。
(三) 一些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党建经费投入过少。
目前, 一些地方的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不少村财政收入没有稳定来源, 收入渠道狭窄, 有的村主要靠土地开发征地款收入, 有的村靠计生等违规罚款维持, 有的村靠过去的积累支撑, 还有一些村受各方面条件限制, 基本上没有收入, 成为空壳村。大部分村子的财政收入除了发放村干部的报酬、征订党报党刊外, 所剩无几, 难于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由于很多行政村经济实力差, 党建投入经费缺乏, 党建工作很难开展。部分农村的基层干部报酬过低, 存在经费短缺, 没钱干事, 有心无力;报酬过低, 后顾有忧, 无心亦无力的状况, 严重影响基层党建的开展和推进。
(四) 农村党员整体文化程度低、结构老化。
很多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低, 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很少, 较多的还是初中文化。党员年龄结构偏向老化, 老党员虽然办事稳妥, 但缺乏开拓创新意识, 观念陈旧。缺乏致富本领, 领头作用乏力,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很难领会和接受,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难适应。从实际的情况看, 在农民党员中, 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不多, 甚至有的还属“扶贫”对象。这些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身能力等的制约, 经济生活普遍不如当地非党群众, 根本谈不上“带”的问题, 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 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 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没有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其他群众难以起到带头作用。
(五) 部分地方党群关系不协调。
一是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不能有效化解农村中的各种矛盾, 不善于协调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 面对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往往一筹莫展。二是服务宗旨不强, 服务意识淡薄。一些村干部摆不正自己的公仆位置, 服务群众的意识差, 看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 而是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 有利则干, 无利则推, 对待实际工作推诿、拖拉的多, 解决问题的少。尤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时候, 不能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 时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少数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中缺乏耐心, 不能够从农民群众工作中缺乏耐心, 不能够从农民群众重亲情、倚宗教、文化低的实际出发, 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方法简单甚至粗暴, 常常是通不通三分钟群众稍有异议, 就采取强迫命令方式, 有时还利用宗教家法等违法过激手段, 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信访案件增多。
二、加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 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党和工作的基础, 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建设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 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建设。
巩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一要加强教育, 增强党性, 提高党员干部的思考政治觉悟。上级党组织和党的培训机构要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整体规划, 制定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年度计划, 同时要抓好落实。要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和党的政策, 理解党的纲领和宗旨, 坚定党的理想和信念。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 从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入手, 围绕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真正为人们掌好权、用好权;二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 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的教育的新路子, 坚持正面教育, 注重实效, 使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成为讲学习、重实效、与时俱进的执政力量。要科学设置培训的内容, 重点加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三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首要问题是选好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要抓好选好村级党组织的带头人这一关键, 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 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复原退伍军人、打工返乡农民中优秀分子中选拔人才并着力培养。认真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年轻人担任村级组织的带头人。
(二) 整合资源, 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建新格局。
要打破城乡资源分割, 按照城乡党建“一盘棋”的要求, 充分利用城市党组织的优势资源, 开展城乡党员互动式教育和交流, 来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一要坚持以城带乡这个基本前提。与农村相比, 城市机关部门, 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经济条件较好, 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力量较强、掌握的资源较为丰富、体制较为健全。要坚持以城带乡、促使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 将城市成熟有效的党建经验和措施, 因地制宜地引向农村;二要建立以城带乡的培训基地。要优选一批辐射影响大、带富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协会, 作为城乡党员培训基地, 由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能人大户、民营企业家等担任讲师团, 为党员创业服务, 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培训格局;三要加强组织落实。推进统筹城乡党建工作, 必须强化责任考核机制, 由县乡两级建立“一把手”抓党建工作, 对城乡党建工作纳入考核体系, 提高各级各层面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四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建阵地的投入, 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服务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农村党建设施落后、配置不齐、功能不全等问题。
(三) 拓展思路, 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进步。
首先, 拓展新思路。抓党建要摆脱“偏离经济建设抓党建, 就党建抓党建”等错误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 明确“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 紧密结合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干部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找准突破口, 积极探索创新。其次, 办法要多。一是在活动方式上, 要改变长期以来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自我体系、自我封闭、上下不沟通, 横向不联系的陈旧活动方式, 既要拓宽思想, 开阔视野, 加强上下的纵向联系, 做到上下沟通、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二是在工作手段上, 要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管理中来, 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超前性、科学性、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思想、科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基层工作新路子;三是创新督查机制, 要将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抽样督查与全面督查、专项督查与重点督查结合起来, 强化督查力度, 切实改变少数单位把党建工作作为“软任务”, 随便应付了事的状况;四是创建多维激励机制, 突破单一的物资激励或精神激励的模式, 将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近期激励与长远激励、直接激励与间接激励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各部门抓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办实事好事的举措来聚民心,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 就要看是否为农民群众办了实事、办了好事, 工作是否取得了实效。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 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针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把党建活动与群众的切身利益, 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结合起来, 赋予党建活动新的内涵, 力求解决具体问题, 取得看得见的变化, 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基层党建活动要求精勿滥, 求实避虚, 主题鲜明, 内容鲜活, 贴近群众, 让群众在农村基层党建各项活动中得到实惠, 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 工作实绩得到群众好评, 党组织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参考文献
[1]王乃波著.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M]。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9.1
[2]光华.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J]唯实, 2009.8-9
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 篇11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定位;转变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党在政治社会中都有它的特殊位置和功能,这就是政党的角色。经历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也经历了三次的角色变化。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顺应时代变化,探索新的角色定位。然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角色还有许多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亟待解决。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顺应时代、准确把握其面临的新形势,寻找新的角色定位。
一、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定位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弄寻足部建立起来,在改变了农民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日益发展,集体经济已经逐渐退出了农村,这就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缺少了管理农村的有效机制。怎样发挥自己的组织监管作用,是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重大责任问题。
(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改革使得农民获得了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生产要素的权利,这意味着农民可以选择从事传统农业以外的其他职业,由此带来了农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尽管大家对农民分层的划分上有分歧,但是无论怎样划分,都不得不承认,农村的社会结构出现差异化、复杂化等特点。农村新分化出的每个阶层,在收入差距、经济来源、工作方式、生活习惯、政治诉求、文化素质等方面都不一样,这就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难度加大。如果还依循以往的角色定位去工作,势必影响其在农村的地位和作用发挥。
(三)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
当前农民思想观念变化主要表现在:1.以个人为中心的利益观盛行。土地承包以后,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并且逐渐注重个人及家庭利益,并以此为自身价值的核心体现,造成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集体观念淡薄了。2.在当今社会经济成为衡量的标准。在合作化集体时代,由于收入均等,当时的评判标准时按照农民掌握的政治资源来作为标准的。在市场积极条件下,由于农民收入的差距逐渐拉大,经济作为衡量标准就取代原有的标准。3.理念的迷失,在一些农村愚昧的观念又在慢慢的苏醒。社会社会主义的信念逐渐淡化,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观念又在盛行。4.农民的政治意识逐渐提高。村民都希望选举自己为村干部,为广大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有利于农村基层的良好发展,但是这需要正确的对待,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较色位置,以适应新的农村发展现状。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任务的改变
伴随着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中国农民进入了“免农业税”时代。这就意味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催粮要款”时代的结束。同时,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计划生育”的压力大大降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从而充分发挥其职能,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这就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定位之我见
结合当前农村的发展需要和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现实,笔者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扮演的角色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本“细胞”,这就决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代理人,代表著党中央在农村执政。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要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与赞同,农民的心声是“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支部”,“只有建设一个好班子,才能收拾一个烂摊子,从而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这些充分反映了农民对党组织的认同以及对好支部的深切期盼。
(二)党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事业。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党章,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宗旨规定了下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基本单位,直接联系着广大的农民群众,有义务、有责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尽可能周到健全的服务。世界许多执政党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案例。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脱离了群众,忘记了自己还应该是群众的服务者。古巴压而不跨的奇迹,恰恰是党群紧密团结的见证。西方选举国家的执政党之所以能上台执政,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做好了群众的服务工作。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有服务群众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支持,才能永葆党的执政地位。
(三)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者
目前我国约有农村党员3千多万名,大概占全国党员数量的40%左右。虽然目前农村党员在政治文化素质、党性观念、纪律意识、致富能力等方面较以前都大有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教育管理落后;先进性不够突出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支持,更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加强教育管理。当前,全国村级党组织约有60多万个,乡镇、村党组织数约占全国基层党组织数量的20%左右。这相对于农村党员占全国党员的比例来讲显然是不够,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撤村并组,使得村级党组织数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同时,流动党员现象的存在,使也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党员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管理党员方面的要求,需要其探寻新的角色定位。
(四)农村流动人口利益的维护者
农村流动人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对农民流动的宏观政策和体制限制的逐步消除而出现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外流,也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能力。对于流动人口而言,他们自身的烦恼和困惑也颇多。有对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儿童和妇女生活的担忧,也有未成年子女教育的担忧;有对城市生存的忧虑和对自己在村中利益的不舍……这些情况的出现,加深了他们对自己原有利益的重视与担心。而要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个工作自然就落在了农村党组织身上。对于农村流动人口而言,也是最希望党组织当好他们的利益代言人。等他们回家时,发现自己最基本的利益仍然能得到有效保障。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恰恰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以上四种角色都是他们当前必须扮演的,彼此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应当对每种角色的扮演都有起足够重视,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造成角色缺位的局面。
【作者简介】
杨娟珍(1976— ),女,陕西武功人,中共宝鸡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 篇12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是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 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 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奋发有为,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据中央组织部统计, 截止2012年底, 我国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 比2011年增加252.5万名, 増涨3.19%;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20.1万个, 比2011年增加17.5万个, 增涨4.3%。从基层党组织分布看, 全国7245个城市街道、3.3万个乡镇、8.7万个社区 (居委会) 、58.8万个建制村建立了党支部。全年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148.2万次, 开展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1523.3万人次。推进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 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1万个、党员服务中心 (站、点) 45.6万个。但是, 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 党组织软弱涣散
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班子配备不齐、党组织书记空缺、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有的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 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有的组织制度形同虚设、党内生活制度流于形式, 许多工作很难开展。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村干部队伍老化, 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低。二是村级党组织在管理制度上普遍存在形式化, 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 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 没有真正的落实。三是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管理方式滞后,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农民党员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 流动性越来越大, 而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却没到位, 致使很多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二) 党员党性观念淡薄
有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正, 脱离群众, 有的甚至不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有的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 不愿意参加党组织的经常性活动, 有的人甚至参加组织活动还讲价钱。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当今信息化时代,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严重影响到了一些农村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 对党的政策理解发生偏差。二是党员标准降低, 党性观念不强, 在日常生活中, 与群众关系紧张, 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 纪律松弛, 政治素质差, 党性修养不够;严重影响党员的作风与形象。三是有的党员干部党的宗旨观念淡化, 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去关心群众的疾苦。这些问题, 虽然是局部, 但是如果任其蔓延发展, 会直接影响党在人们群众中的威信。
(三)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有的地方集体经济薄弱, 债务负担严重, 想要给百姓做点实事、好事感到很为难。比如, 有的地方想办一些公益事业, 还得向群众收取资金;有的地方办公设施陈旧, 改造缺乏资金, 影响开展正常党建活动, 连搞宣传、买报纸的钱都没有;有的地方虽然实行了村干部“一定三有”机制, 但干部待遇低, 与承担的较高的责任目标和繁重的工作量不匹配,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究其主要原因:是村干部思想保守, 市场经济意识不强, 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管理水平滞后,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 部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流失较为严重, 影响和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对那些软弱涣散, 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导班子, 要先进行组织整顿, 再开展活动, 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 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 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应下力气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首先, 要组建一个一心为公、热心为民、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 特别是要选配好一个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 懂经营、会管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必须改进选人办法, 更新用人观念,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 采取多种形式选准配好合格的农村党支部班子。一要对书记不胜任、班子战斗力不强、作用不明显的党组织, 坚持标准及时调整党支部书记、改选班子成员, 配强领导班子。二要通过组织、党员、群众推荐, 把农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集体经济或社会组织负责人、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人选到村领导班子中负责工作。三要对有一定群众基础、思想道德素质好、发展致富能力强且有回乡创业意向的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党员, 引导动员他们回来挑起村官担子带领群众共同发展致富。四要采取多种渠道选拔人才, 可以从大学生“村官”中、农村在外工作的已退休或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中、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本人有意愿、综合素质高、开拓精神强的党员干部到农村基层担当重任, 以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其次, 规范组织生活, 建立健全党员管理机制。抓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落实, 负起党管党员、党管干部的责任。让组织生活在农村正常起来、认真起来、活跃起来。针对农村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要以支部为单位建立流动党员台账, 随时掌握他们的信息, 及时转接组织关系, 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党的工作, 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教育, 确保每个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管理之中, 充分发挥好他们的模范带的作用。
(二) 加强党性教育,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结合农村实际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
首先, 大力改进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 加强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教育,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 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这就要求农村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性教育活动。结合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 组织开展“做公仆、立公信、树公德”实践活动和“一强双带”活动, 通过实践引导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其次, 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充分依托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网、农业科技推广站、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聘请党校教师、专家技术人员,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 采取举办政治理论学习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 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的系列讲话,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基本知识, 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各种农村实用知识等, 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 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党的宗旨, 牢记党员的重任, 充分发挥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要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把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突破口, 强化农村社会化服务, 为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断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 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财务活动程序。着重抓好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建设。加强集体资产管理, 防止资产再次流失。清理不良债务, 运用各种有效手段, 加大清欠力度, 减轻村级债务负担。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确保农村集体, 资产的安全, 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确保农村集体经济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 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我们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发挥各地资源人才优势, 走一条各地党组织领导、群众参与、政企联合的新路子。一是合理发掘潜在资源。党的基层组织要通过调查对当地的土地、山林、水利、矿采资源等进行彻底的摸排, 根据当地特色, 发展所在地优势产业。采取由政府带头村民募股集资, 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进外来资本, 盘活当地产业。发展加工、订货、销售、运输一条龙服务, 促进村民增收。二是, 加大积累资金运作。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要充分吸收农民手中的闲置资金, 按照投入资金的数额分的相应的股权, 并在年终获得股权红利。这样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 还让农民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者更是受益人、股权所有人。在实现农民手中的资本增值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三是, 整合闲置土地运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新增了许多闲置土地。各地可以把村民手中不适合耕种的土地, 集中购买化零为整。在加强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招商引资, 兴办工厂、大型物流中心、大型仓储中心等。四是, 发展配套产业。农村可以依托大中型企业, 发展服务于企业的配套产业。釆用农村和企业共建的模式。农村出让土地, 提供劳动力, 企业投入资金, 提供技术、管理支持、给予订单, 联合建立配套的小型加工、运输企业。实现企业和农村的双赢。五是, 创建生态发展模式。各地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且不能走唯GDP的老路。既要发展经济, 促进村民增收, 又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给他们留下一片青山绿水。
总之, 只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才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是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 只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建设, 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思想保证、物质保证。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基层党组织农村服务】推荐阅读: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10-09
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11-28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10-10
农村基层组织汇报08-27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06-20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05-15
创建“五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12-17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05-28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11-21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示范基地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