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2024-10-10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通用12篇)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篇1

服务型党组织, 就是以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 党组织服务党员, 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及科学发展的党组织。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 具体措施是通过统一思想认识, 建立上下连贯的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 创新载体、整合党务政务资源, 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

一、统一思想, 明确建设活动的意义

通过“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 加大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 统一党员思想, 让“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思想观念植根于党员心中。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 就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我们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 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党与其他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基层党支部是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其服务群众的观念、素质、能力、作风如何, 直接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直接关系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否稳固。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 强化服务功能, 有利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是基层党组织实现政治功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落实目标, 发挥好支部服务职能

1. 服务党员, 让党员有责任感

一是提供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及党务公开。提供可公开的党内文件资料查询;提供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工作的各类政策咨询;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二是党建知识教育传播。提供有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书籍和刊物, 供党员和群众阅读;发放党内有关宣传资料等活动, 使党员统一思想, 增加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三是提供党员活动场所。为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员活动提供场所;广泛吸纳党员和群众定期组织开展专题性活动;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教育培训讲座。四是帮扶困难党员。以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为重点, 广泛开展党内关怀活动, 协调有关单位和组织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2. 服务员工, 让员工有归属感

员工的归属感来源于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和依赖。只有落实好“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同分享”理念, 才能调动好员工工作热情。引领员工思想, 让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节拍。引领员工行为, 让员工与企业发展步调一致。通过规范化手段, 将性格不一、文化修养不同、身份来源有别的各类群体融为一体, 形成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整体。凡是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 都要精准、全面、深刻、清晰地向员工讲明白, 让员工了解宏观经济走势、明淅企业发展阶段, 从而把握机遇、制定个人成长目标、实现完善自我。

3. 服务企业, 让企业有幸福感

笔者认为要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 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要寻找一条把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把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的工作职能定位, 使党委做到在企业发展方面能够参与决策, 在创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节点上能够稳定局面, 形成“企业需要, 客户支持, 员工拥护, 党员欢迎”的服务型党建工作新局面。

三、承优创新, 策划创建活动载体

载体的承载力取决于载体的本身的全面性、层次性和兼容性, 策划工作内容是提高载体承载力的核心, 必须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内容放在大局工作上去谋划, 工作内容要有机结合质量、效益和特色, 才能确保载体的全面性、层次性和兼容性。

1. 提高载体质量

载体的创新与深化落实如何, 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因此, 必须不断完善载体的运作机制, 丰富载体内容, 提高载体的运作质量, 扩大载体的影响力。

2. 兼顾社会效益

创新工作载体必须树立强烈的效益意识, 以良好的社会效益, 提高工作的知名度, 调动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激情, 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以载体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和渗透力, 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

3. 打造特色品牌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内容繁多, 各种载体层出不穷, 特色不突出就会拾人牙慧、步人后尘, 丧失发展空间。因此, 创新载体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突出发挥优势, 找准切入点,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转, 要人未思我先思, 人未行我先行, 才能创造特色, 形成品牌效应, 提高工作水平。

四、建章立制,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党内关怀制度, 及时对生活困难的员工实施救助;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切实完善和拓展支部服务中心功能, 为员工提供组织工作关系办理、党内文件查阅、政策法规答疑、党报党刊或远教课件借阅、理论或技能教育培训、利益诉求收集反馈、流动党员联络等服务, 营造出学习、活动、交流、互助的良好环境。形成党员干部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良好氛围。

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是新时期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 应该成为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要不断探索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不断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更加紧密地依靠群众, 更加广泛地团结群众, 更加勤勉地造福群众。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基层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肩负着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基层服务,组织建设,研究,意义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篇2

“服务型”党组织实现党员提质群众受益

今年以来,和平镇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把党建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

“星级争创” ——提高党组织、党员积极性

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以“班子建设政治星、队伍建设服务星、机制建设创新星、工作业绩成效星和群众反映满意星”的“五星级”创建,在广大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以“宗旨星、学习星、致富星、帮带星、诚信星、法纪星、新风星、计生星、科普星、奉献星”的“十星级”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星级争创”共评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6个,“四星级”基层党组织7个,“三星级”基层党组织8个;初评“十星级”农村党员195名,“九星级”农村党员325名,“八星级”农村党员407名,“八星级”以下农村党员298名。“星级争创”已成为和平镇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抓手,人人干事创业、个个争当先锋的局面在全镇蔚然成风,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不断增强。

“为民服务中心” ——拓宽服务党员群众平台

为更好的服务党员群众,和平镇在镇政府办公楼一楼成立了为民服务中心,在各村委会整合党员活动室,建立了为民服务站,在各村小组成立了为民服务代办点。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了集中办公,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访、民政、计生、— 1 —

新农合、农技、畜牧、林业等部门及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使群众进一道门就能办完所要办的事,切实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提高了政府为民办事的效率,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截止目前,中心共受理272件,办结196件,为民服务站受理90件,办结82件。共接待群众300余人次,为群众解答、办理各类问题、事项278件(个)。实现了“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为民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造农村工作新平台。自成立便民服务中心(站)后,制度的健全、规范的操作,从根本上转变了镇、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了和平镇的良好形象。

“农文网培学校” ——搭台培养新型农民

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平台;以文化教育资源整合为手段;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文化科技讲座与辅导员现场培训、流动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培训。内容主要以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农业产业、现代烟草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禁毒与防艾、安全生产常识、农村实用技术和大众性文艺培训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为主;同时,学校还根据不同时期群众的需求适时结合实际增加培训内容,实现“菜单点菜”。如镇党委、政府把李自云家的优质林果示范园列为和平镇优质经济林果实训基地,对李自云、潘应文、冯学龙等林果种植专业户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坚持特色优质林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原则,走质量效益型路子,逐步实现林果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带动周边村委会果农积极发展经济林果种植,不断扩大经济林果种植面积,使和平镇成为享誉全县乃至全州的“优质林果之乡”。“农文网培学校”的建成改变了原来和平农民信息闭塞、农业科技匮乏、致富无门、农副

产品销售不畅的局面,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便捷的网上科普、生产、销售、文化服务,促进群众接触优秀文化、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知识和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文化乐民”服务农村、“文化育民”服务农民、“文化富民”服务农业。目前,“农文网培学校”和各分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8期,培训农民7320余人次,为和平镇广大人民群众搭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平台,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闯市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红色信贷” ——构建党员创业致富“快车道”

浅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篇3

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少部分党员的党性弱化,常常“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甚至有些党员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起一些负面作用,这样的党员很难想象会有好的服务意识;大部分党员潜意识中还停留在“干好本职工作就是称职”的层面,在工作方式上还是习惯于“等”,等命令下达了,等会议召开了,等文件发布了……被动地开展工作,没有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换,工作职能转变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二)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党员干部中仍存在文化素养、综合能力、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等现象,又因为大部分党务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甚至身兼数职,客观上造成了工作重心不够,有时甚至“顾此失彼”,难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专心钻研党务。

(三)服务方式有待丰富

目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载体和组织形式还是趋于单一、静态、灌输、封闭的模式,致使“服务主体”自身缺乏服务热情和兴趣,而“服务对象”也没有明显被促动、被吸引,服务成效没有达到预期。

(四)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缺乏长远规划,工作呈现“碎片化”特征,服务型党组织的“形体”塑造不够;少数党员干部重生产轻党建,致使完善服务机制的内在动力不足,考核标准不明确,测评机制不健全,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有力的贯彻执行,制约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对策

(一)贯彻严治,推行自觉服务

一是坚持纯洁党员队伍。纯洁党员队伍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保障新发展党员的质量。目前,从上级到基层党组织对把好发展党员的质量关非常重视,严格按照党内有关规定慎重发展党员,为党组织储备“活水”奠定基础。

其次是建立不合格党员的淘汰或退出机制。现有的淘汰机制主要是法律和纪律惩处机制,对违法违纪之类的党员进行惩处并淘汰。基层党组织应建立经常性、制度化的党员评价机制,对有不合格苗头的党员,应按照一定的程序采取限期整改措施;对已经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党员,应经过一定的程序通过劝退、除名等方式及时予以淘汰。

二是坚持提升服务意识。推行自觉服务意识必须抓好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领会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出的时代背景、意义和内涵,不断提升党员的主动性服务意识;抓好带头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影响、带动身边的党员从习惯于“等”命令、会议、文件的思维中抽离出来,自觉主动服务;抓好管理监督,在自觉服务意识还不够的情况下,通过制度考评机制,不断巩固、强化自觉服务意识。

(二)优化质量,推行高效服务

一是坚持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在严格“三会一课”的基础上,应不断改进党员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采取网络培训、自主选学等方式,运用现场观摩、结对帮学等方法开展党员素质教育,以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把综合素质强、服务态度好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能力素质强、服务群众好的优秀党员培养成管理者,把组织能力强、服务发展好的管理者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形成良性循环;开发整合资源,加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党务工作者与经营管理人员轮岗交流,培养建设一支善于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建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党务工作队伍。

二是坚持树立品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应因地制宜,通过制定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形成品牌活动。近年来,一些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星级暨“五好”党支部创建等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三严三实”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活动。在继承和发扬好做法、好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拓展符合新形势的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打造各类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服务能力和成效。

(三)落实机制,推行常态服务

一是建立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目前,基层党组织有设立领导人员联系点制度等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但还没实现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整套机制。制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关键是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在实践中明确划分基层党建网格的原则和标准,明确各层级联系人的职责和要求,明确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和规范,明确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明确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监督检查制度,使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真正面对面“联系”,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二是健全考核评议制度。要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的所占比例、比重,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根本标准,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开展服务工作的考评指标体系,分类制定考评标准,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加快建立考评结果运用制定和奖惩制定,将领导人员和党员在联系服务工作中的评价和实绩作为党员评先评优、干部实绩考核、干部提拔任用等重要依据,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兑现服务承诺。

谈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篇4

一、制定制度和决策, 要充分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根本利益。

在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职工群众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和事业的坚实力量和胜利之本。只有全心全意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才能赢得广大职工群众对我们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企业在制定决策、出台措施时, 要认真听取职工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把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到每一项决策和措施之中。一要坚定职工主人翁地位, 做到发展为了职工, 发展依靠职工, 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二要坚持以职工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定期深入基层, 了解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机结合起来。三要密切干群关系, 制定制度和决策要真正使职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如针对我们企业搬迁迁建新址, 职工离市区较远、后勤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给职工造成了诸多不便和困难, 公司党委从解决职工上下班乘车难、交通不便等问题入手, 为职工新购置了十几部班车, 并多次召开征求意见会, 对班车线路和作息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通过调查研究设置班车线路32条, 站点93个, 并针对市区道路现状, 重新优化了部分行车路线, 不仅大大方便了职工出行, 而且也进一步降低了车辆运行成本, 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受到了广大职工的称赞。对关乎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公司通过召开职代会, 不断修订讨论方案、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得到职工的通过和认可。在参与管理、建言献策中, 体现主人翁地位, 从根本上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要建立和完善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工作制度。

作为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 我们有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良好愿望, 但更需要建立完善同职工群众相联系的制度。有了制度, 就能对我们实施有效的约束、监督和指导。通过落实制度, 使我们真正能够经常地、不间断地同职工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从而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缩短同职工群众之间的距离。应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下基层去一线、处理群众问题情况反馈等制度, 真正让制度规范, 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同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党员干部要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 多到基层、到一线、到群众中去, 多到群众意见大、发展困难多的地方去, 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 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 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 沟通信息, 解决问题, 推动工作。一是以党支部为核心, 建立每日沟通、每周稳定排查制度, 广泛了解不同职工需求的利益诉求表达。二是依照问题的轻重缓急, 采取有效的应对解决问题的措施。三是将问题的处理解决情况及时向职工群众进行反馈, 使职工个体与党组织持续保持有效沟通, 统一思想认识。因此, 为群众做好服务, 应从制度性设计、阳光化操作着手, 把党组织的“要我服务”转变成“我要服务”, 再转变成贴心式的“做好服务”, 才能把党组织打造成党在基层凝民心、强基础的坚强堡垒。

三、解决职工群众的诉求期盼, 要不断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

新的历史条件下, 面对群众诉求期盼的多样化、复杂化, 很多时候基层干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考验, 也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要加强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层层培训的原则, 抓好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 基层党支部抓好党员和职工代表的培训, 通过一级抓一级, 三支队伍一起抓, 努力实现基层干部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同时, 要创新培训模式, 以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为主要内容, 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参观、支部书记论坛等形式, 引导基层干部自觉“学本领、练内功、强服务”。二要加强考核。要把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为职工群众服务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不断细化考核指标, 增加计分权重, 加大奖罚力度, 促使基层干部把服务群众喊在嘴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三要加强典型塑造。要注重培树基层党员干部中为职工服务的先进典型, 挖掘总结他们的感人事迹, 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事迹人物。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 继续开展好“做最好的党员”、“群众满意的党组织”、“十佳基层好干部”等评选活动, 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宣传, 形成学习先进、服务群众、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让“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成为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四、让职工群众满意得实惠, 要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交流材料 篇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层”。作为基层党组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才能进一步提升党建服务水平,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在增强服务基础上下工夫。进一步抓好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社区“三有一化”水平,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落实非公企业党组织“六有”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适应转型发展时期结构调整、人员流动的特点,及时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推进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全面覆盖,探索城乡新型社区组织进社区、服务进社区、帮扶进社区、党建工作联创、教育管理联抓、整合资源联建、在流动党员集聚地区建立流动党支部等做法,构建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的党组织服务网络。

二、在建设干部队伍上下工夫。进一步创新选拔方式,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引导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把精力集中到服务科学发展、热心为民奉献、兴办实事上来。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确保党在基层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培养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和思想工作的能力,提高其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在创新服务手段上下工夫。创新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健全完善民意调查摸排、民意快速反应、民意定期研判、利民惠民服务等工作机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党内关爱资金为重点的帮扶平台建设,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教育平台建设,以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信息互通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全面推广基层党务公开和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等做法。

四、在改进服务作风上下工夫。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全州范围内开展“庸懒散慢玩浮”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基层群众负责的关系,规范服务行为,改革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深入持久地开展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完善“三深入”、“四联户”等制度,基层党组织定期走访群众制度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探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也相应加快。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把企业基层组织建设搞好,这是理论界和党务工作者们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企业服务型党组织的基本内涵

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服务型党组织”是一个新词。其意思为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体现党性、连接民心的服务平台。作为在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的先进性,党性所反映的是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最终则体现在党能更好地代表、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党组织正是党与群众相互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她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

作为企业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其着力点瞄准的是服务。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企业发展大局,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

二、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管理体制、经济结构组成、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方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断前进。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党组织的权利性影响严重弱化,给企业党组织带来了如何适应、如何作为、如何发挥党的优势、运用什么载体开展党建工作等系列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改变了过去国家计划决定一切的状况。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是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生产、经营、管理和领导活动,都是围绕经济这个主题进行的,企业的中心任务是,从市场中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再反哺社会。因此,在企业的这个家庭中,党与政的关系应该如同夫妻,分工上应是政主外即经营,党主内即管“家务”。这个“家务”,就是要把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企业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掌舵好经营方向、做好廉政经营工作,服务于企业的中心任务,实现在党的全力服务下的行政全力的开展经济工作,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赏组织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我们也只有将党建和经济建设有机融合,围绕企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中心”、服务于党员、服务于群众,才能不脱离实际,满足企业、党员、群众的实际之需,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有所作为,成为企业和职工“灵魂”的统帅。因此,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大势所趋。

三、建立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应采取的措施

1.进行有效的角色定位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要求企业党组织要从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高度,紧紧抓住企业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来谋划和安排党组织的所有工作,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与科学发展的高度对接,与企业经济建设对接,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发展企业党组织服务大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企业党组织要从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出发,不能只说不做,那些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不让激发党员的荣誉感,不能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不能提高工作的效能。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企业党组织根据企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找准党建与经济建设的“契合”点,就一定能在促进发展中发挥自己应有的重要角色作用。

2.进行科学有效服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社会形势与环境的巨大变化,给服务于党员的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如有时忽视关心爱护党员,不注意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权利,也有些党员不适应新的环境,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有所减退,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影响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服务党员工作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让党员认识到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的先进性在哪里,让他们不需扬鞭自奋蹄。二是在政治上优先对有能力的优秀共产党员加大培养和使用力度,实行责任激励。三是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经常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鼓励他们成为业务能手和技术带头人。四是适应形势,让党员成为劳动致富的带头人。

3.突出关注民生工作

“服务群众”是根本,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在这方面,从我党诞生之日到今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化的体系,并付诸在我们的行动之中。在服务群众的众多工作中,解决民生问题与在思想上尊重群众两点比较突出。在企业,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不遗余力的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民生问题的重点,决不能把由于指导思想、用人、经营决策等带来的一时困境转嫁到群众身上;决不能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或者消极应对、无所作为;决不能做守财奴使职工不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就是要把我们的决策、行动要对群众充分的告之,让群众能够从大局局面上理解我们的决策。

4.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企业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发扬我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而且要懂得市场,熟悉经济;不仅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而且要在服务中推动企业经济建设。为此,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政型基层党组织,是提升服务型党组织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在学习中提升服务水平,在创新中提升服务功能,在和谐中提升服务层次,在廉政中提升服务的影响力和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才能与时俱进。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政型建设,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才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荣佳.基层供电局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

[2]钱顺明.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作用与策略刍议[J].共产党员(河北).2016(03).

[3]张者玉.机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02).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篇7

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 提高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础工程。十八大报告提出,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这是总结近年来各地实践经验做出的重大部署, 是党的工作科学化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也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抓手。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人物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 十八大报告又提出,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些论断, 从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任务上阐明了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第六粮油”在历届党支部的领导下, 带领商店全体党员和职工, 继承和发扬“第六粮油”便民、利民、为民的优良传统, 始终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服务需求作为商店抓好窗口服务的重要工作, 始终自觉地在服务群众工作中不断探索服务新方式, 搭建新的服务载体, 让社区居民群众在实际感受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进一步增强党支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功能, 更加自觉地按照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 以服务带动和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明确服务主体, 创新服务载体, 以扎实的工作自觉, 开展服务群众工作。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要以扎实的工作自觉, 把服务贯穿于党的自身建设全过程,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能力。在新形势下, 党支部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认识, 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示范, 继承和发扬“便民、利民、为民”服务宗旨, 积极探索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进一步明确党组织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居民群众和企业职工群众, 创新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工作方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群众工作, 提高服务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让群众感受到“第六粮油”干部职工真诚的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和温馨。

1.结合企业实际, 建立联系群众, 服务群众的便民服务措施。“第六粮油”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 立足粮油行业属性, 以人为本, 发挥“第六粮油, 您可信赖的粮油”服务品牌的优势, 想居民所想, 推出了“五个一”便民服务的措施, 即一支志愿者队伍, 即由商店党员、团员青年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孤老和敬老院的老人慰问服务;一张便民联系卡, 即商店营业员做有心人, 凡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递上印有送货电话、服务项目的联系卡;一门服务热线电话, 开通62306262的热线电话, 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一只便民联系箱, 即居民有求只要写在纸上丢入信箱内, 即会得到帮助;一辆流动服务车, 即常年坚持穿街走巷为居民送粮油, 使商店与社区居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拉近了商店与居民群众的距离, 方便了居民群众, 受到居民群众的欢迎。

2.关心社区特殊群体, 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党支部坚持以关心社区特殊群体为己任, 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 带领党员、志愿者积极开展社区送温暖活动, 关心好社区孤老、困难家庭儿童,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每逢春节和九九重阳节, 志愿者们对静安区四个街道 (社区) 的45名孤老和曹家渡敬老院50名老人进行节日慰问, 送上节日慰问品与节日问候。还在每年的春季、秋季开学之际, 为曹家渡街道中行小区的二位“结对帮困”小朋友送去助学帮困金。在“六一”节还慰问中行小区8位困难家庭儿童, 为这些小朋友送去节日礼物。同时, 积极参加在街道、社区开展的各项公益性活动, 自觉担负社会责任, 拓宽服务社区群众的渠道。

3.创新服务社区思路, 开展“双进”服务活动。自2010年以来, 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区委《关于开展静安区“共同行动”区域化党建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 按照开开 (集团) 社区商业定位, 组织全体党员与职工积极开展了“便利商品进社区, 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服务活动。

一是聚焦服务社区项目, 建立服务社区工作机制。党支部结合开展“共同行动”主题实践活动, 围绕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 探索具有“第六粮油”企业文化和优良传统特色, 建立和完善“第六粮油”服务社区的工作机制, 构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社区与企业的和谐关系,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党支部书记主抓服务社区“双进”工作, 深入街道社区, 与五个街道11个社区党组织建立共创文明、服务社区的工作关系。副经理具体联系社区居委的服务点, 党员店长带头深入社区开展服务活动, 坚持每周8次下社区服务, 做到定人、定时、定点、定服务内容, 并做好服务时间、服务情况的统计工作, 记入文明单位创建台账。建立健全服务社区工作考核机制, 党支部在年初与各门店负责人进行责任签约中, 将服务社区“双进”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

二是聚焦服务群众、服务社区, 开展“双进”服务活动。“第六粮油”按照“建设国际静安、构建和谐家园”的要求, 结合民生工程, 以“相互兼容、功能互补、错位经营”的思路, 对下属各分店进行调整改造, 充实服务社区功能, 以“第六粮油?家购”社区便民店为经营模式, 围绕家庭开门七件事, 调整商品结构, 增加服务项目, 提升服务内涵, 在经营与服务上更加满足居民需求, 得到了社区居民较好反响。同时, 结合社区商业发展, 以民生工程为载体, 在全区五个街道、八个社区的便民服务点, 开展了“便利商品进社区, 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 创新服务社区思路, 进一步拓展社区商业的内涵和服务方式, 形成了“第六粮油”的服务特色。每周深入社区, 开展为民服务设摊活动, 把价廉物美的放心粮油食品送到居民家门口, 还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采取送货上门。得到了社区居委干部与社区居民群众的好评, 得到了区委、区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第六粮油”被评为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销售 店、“静安区创先争优红旗党组织”、“静安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4.服务企业职工, 关心职工生活, 落实职工共享。党支部在注重抓好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同时, 坚持做好关心企业职工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身体健康等服务工作, 坚持企业发展依靠职工, 企业发展成果让职工共享的原则, 认真实施关心职工的1+8实事项目。即, 每年为职工增加工资收入, 近几年平均每年增加10%以上;组织全体职工实施带薪休养;每年组织职工参加健康检查;坚持节日送温暖和实施关心困难职工的“爱心工程”; 对个别困难职工子女开展帮困助学, 送上帮困助学金;为全体职工办理住院医疗保险, 在职工的生日, 送上生日蛋糕等。重大节日, 党政主要领导上门慰问结对困难职工家庭, 做好帮助慰问工作。组织职工参加静安粮油公司、开开集团举办的文体活动, 让全体职工在直接参与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同时, 也感受到企业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此同时, 党支部注重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 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深化厂务公开工作, 将公司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重大事项、领导班子成员收入情况、精神文明建设、业务招待费使用、职工“四金”解缴、工资集体协商等情况, 都在职代会上向职工报告, 并仔细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第六粮油”被评为静安和谐企业示范单位 (五颗星) , 静安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等称号。

5.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工作, 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经济发展工作中, 党支部注重围绕经济工作中心, 抓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党支部班子发挥表率作用, 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实施分工负责制, 一方面紧紧抓住各便利店门店的经营工作, 积极调整商品经营结构, 注重诚信经营的理念, 建立诚信经营管理制度, 对投诉处理、商品质量、公共卫生安全、经营行为、索证索票等9个方面进行规范, 抓好工作落实, 进一步规范了商店经营行为。2011年, “第六粮油”荣获静安商业网上诚信测评“优胜单位” (五颗星) 。一方面紧紧抓住所属分公司的原辅料销售配送业务, 以商品的品质、价格和服务赢得客户信任, 扩大企业销售业务量。二是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工作, 以创建ISO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为载体, 结合连锁便利店的特点, 完善经营管理制度, 编写质量管理手册及操作文件, 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培训及抓好整改落实, 经上海市质量认证中心的检查和考核, 通过了验收, 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强激励硬约束的考核机制, 进一步调动企业经营人员的积极性, 不断拓展经营业务增量, 进一步明确经营人员的职责, 把绩效与收入紧密挂钩, 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

深化理论学习, 突出服务重心, 完善工作机制, 进一步推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思考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中的创新。在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 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已是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及各基层党组织, 只能以自己的实际作为, 为人民谋利益, 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 想百姓所想, 急百姓所急, 以百姓认可的实际业绩, 彰显党组织的地位和作为, 体现党组织的作用和权威。因此,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对基层党组织来说是新形势下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任务。“第六粮油”党支部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思路, 突出服务重心, 完善工作机制, 拓展服务渠道, 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要坚持把服务贯穿于党的自身建设全过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拓展服务范围, 需要从“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来考量, 应该包括群众的生活、工作、政治、精神和文化等诸多方面, 是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为一体的多方位的服务, 是一个立体化的服务和经常性的工作, 因此, “第六粮油”要如何考虑从多方位的角度来改进服务方式, 进一步探索既适应企业实际情况, 又能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 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企业职工群众如何在工作、生活、思想、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对社区居民群众如何在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考虑服务方式的延伸。要通过建立畅通的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倾听社区居民群众和企业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能力, 满足群众的服务新需求。

二是要借助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 积极参与“共同行动”区域化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党支部要进一步与社区党组织建立联系协调机制, 围绕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 建立和完善“第六粮油”服务社区的工作机制, 突出服务这个重心, 丰富和深化“便利商品进社区, 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服务活动, 让社区居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新的便利和实惠, 使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在为社区居民群众的服务中创出新特色。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篇8

一、加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开展党的全部工作和提升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引导、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位的重要职责,要紧扣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育的重点,对建设内容和方式进行精心选择和组织安排,使基层党组织系统性强、层次清晰、梯度适宜,以实现基层党组织结构诸要素功能的充分发挥和诸要素间的最佳配合。

1.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任务

始终保持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对有效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目标具有首要的决定性意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工作实效为抓手,着眼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眼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通过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切实把高校的中心任务落实到基层各项工作中,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2.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着力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各高校的实际出发,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高校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培育高校学生教育主流理念和健康人格,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3.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加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是维护高校稳定发展,创建和谐氛围的根本保障。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有利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形成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和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切实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组织生活质量,有力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二、构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运行机制的措施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创新既是一个重大命题,更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现实任务,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 坚持“五化”思想,优化党的基层服务型组织体系建设

高校党的服务型党组织体系建设优化应坚持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群众化。所谓系统化,是指应该全面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容的系统化,既要重视思想理论、业务素质培养,又要注重队伍建设和绩效评估的协调开发,不能过分强调突出或忽视淡漠某一方面的建设内容。所谓科学化,是指党的建设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党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体系构成和发展的特性,决定了优化过程是一项科学工程,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的要求,遵循党的执政特点和客观规律,从现实环境和客观条件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客观实际效果。所谓制度化,是指党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来保证,实行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基层党建体系的优化和发展,建立健全各类机制体制,加强绩效评估和评价激励。所谓群众化,是指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的渠道,努力构建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网络,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团结和凝聚群众,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2. 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理论学习制度建设水平

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更加自觉、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要建立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员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党性修养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判断和把握形势、应付复杂局面、依法治校、推进发展、拒腐防变等能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重点抓好中心组学习及发展理论工作务虚会等学习,开展学理论、用理论的系列主题活动,注意从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助抓的领导机制,应努力在“深”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用”字上出实效,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大风大浪面前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经受住复杂局势的考验;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时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一旦出现问题,要处变不惊,沉着应对,采取果断措施把问题解决好。

3. 基层党组织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组织活力

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形式,如定期召开教代会、离退休人员情况通报会、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努力建立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办事,巩固和发展团结干事思想教育成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号召力,推动各项工作快速可持续发展。

4. 健全完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长效发展评估制度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层党建评估测评体系,分析推定测评体系各项指标,细化测评要素的具体项目和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组织和个人评议,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要建立舆论激励机制,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保证监督等氛围营造工作环节的舆论教育,突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立场坚定;二是要建立活动激励机制,就是要在实践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党组织的作用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三是要建立榜样激励机制,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典型、交流经验,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激发党员在本职岗位多做贡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群众参与激励机制,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组织、党员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和经济困难大学生,激发他们努力工作和认真学习的热情;五是要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增加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5. 健全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主体实践体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和党务政工干部的主体意识,要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积极探索与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等相对应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的新方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学习、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入党,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要针对高校党员知识分子密集、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等特点,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效果,使党组织的活动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教师党支部要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和各项业务工作中做出成就;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要引导干部职工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要通过组织适合年龄特点的各种活动,引导离退休教职工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学生党支部要围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广大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全面发展。

总之,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以及高校改革与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思路和新方法的任务已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把运行机制创新放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地位,联系党的理论科学化和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立足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就可以实现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论成熟、工作出实效。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韩景阳.高校党的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篇9

一、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与责任目标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 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层次的内涵包含民主管理与创新管理。具体而言,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做到服务师生群众, 以师生群众满意为最高价值诉求;服务学校事业发展, 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导向;服务地区社会经济, 使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服务党员, 使党员成为学生模范、教学能手、管理标兵, 更好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将服务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重要职责, 在各项工作中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统筹谋划、分类指导, 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在服务过程中注重服务措施的合理合规与可执行性, 改革理念创新举措。每一个基层党组织要因地制宜, 将制度建设放在首位, 将师生群众满意作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责任目标。

二、目前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都进行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普遍存在着单纯重视刻板的制度建设, 忽略文化载体潜移默化的作用;工作载体简单, 不能理解不同服务载体的本质, 盲目开展各项服务措施, 搞形式主义;不能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媒介沟通、宣传阵地作用等问题。单纯重视制度建设的弊端在于制度刻板而难以实行, 因而只能挂在墙上却不能落实在行动上。工作载体简单, 存在别人怎样干, 我也怎样干的观念, 不能做到因地制宜, 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优化服务举措。互联网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既体现在不能运用互联网便利沟通, 又体现在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以及衍生新媒体的舆论作用, 普遍存在各教学单位, 管理部门网站长期不更新或重大新闻公告缺失的情况。

三、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推进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契合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和发展趋势, 符合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求。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意识淡薄、服务性较差, 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党建问题的重点, 对此应当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保障, 健全以师生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

1.提高服务能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提高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组织工作对服务能力的提升作用。要健全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 并且提高制度实施的可行性与效率。强化责任意识将制度责任落实到基层党支部并规定违反相关制度的惩戒措施, 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务实而不务虚, 真正地将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师生群众的需求上来, 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满意放心的一级组织。提高服务能力必须着眼于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针对性。制度的运行只有具有效率才具有生命力, 没有效率的服务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工作开展中要敢于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限制, 提供针对性服务, 构建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体系。要配合民主开放的组织运行机制, 开展区域化党建, 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网格服务团队等做法, 减短从决策到落实之间的时间差, 真正提高服务能力。

2.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保障

创新载体建设, 拓展服务平台, 完善服务保障是落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载体合适, 基层党组织建设才会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成效大, 从而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只有服务保障完善,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才会减少后顾之忧增强生命力。服务载体创新的实现要因地制宜, 不同支部可以采取不同措施。目前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服务载体的创新不能囿于一个方面, 要实现全面服务, 全面创新。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在科研、教学、项目、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各方面上的新形式、新举措, 形成新载体。服务载体创新的关键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软实力, 即校园服务文化, 另一方面是硬实力, 即校园服务举措。提升校园服务举措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党建微博等方面构建高效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 引导舆论来保证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顺利推进。服务保障是服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只有落实保障才能使广大师生群众真正从服务型党组织中获益。要落实服务保障, 就要加强服务投入, 进一步搭建服务平台, 使基层党组织能够围绕中心开展服务工作, 将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3. 健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进程中, 要落实相关的配套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标所占的比重, 将群众意见反映到各项考核指标中, 切实增加群众在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 使群众满意不但成为基层党组织, 更成为党员干部考核的主要指标, 从根本上激发党组织向服务型转变。具体到实践中要加强各项绩效指标的适用性与实施的策略性, 不能拖泥带水, 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深化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践诺、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 创新绩效考核工作的形式载体, 拒绝单一化、表面化、形式化。在党员干部考核工作中要拓宽群众参与党员干部民主评议的渠道, 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民意并将群众意见最终反映到考核结果当中去。在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考核工作中, 要科学设计各项指标的权重, 努力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统一的绩效评价机制。在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考评中要突出对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的考评, 在对党员干部的考核中要突出对服务态度、服务行为的考评。总之要健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和惩戒作用, 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冯英豪.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20) .

[2]赵建平.高校如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N].人民日报, 2013 (3) .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篇10

关键词:常态长效,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指以发挥服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用为定位的一种工作形式和组织状态, 从而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及促进和谐中的作用。它是以“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凝聚人心”为宗旨, 以为基层群众服务和做群众工作为核心, 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形式, 以促进科学发展、维系社会和谐为目的。作为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和前沿阵地的高校基层党组织, 是高校职能得以实现的发动机, 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引导者, 是教育工作者及员工根木利益的保护者。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就是要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上增强服务意识, 将服务意识作为思想的主旨, 凸显服务的功能。从服务的角度去进行实践、摸索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 是新时代社会大环境下提高高校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实践能力和成熟度, 构建校园和谐, 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也是彰显党组织核心地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巩固基层基础的有效途径。

二、新时期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 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如火如荼,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调查发现, 大部分高校的领导都拥护党提出的建设任务, 普遍有必要并且迫切需要加强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不仅可以很好地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 还能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是建设机制。大部分高校根据学校的情况制定了加强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三是实践创新。一些高校积极地想办法来服务于社会和地方以及校内师生, 比如设立爱心基金委员会、党群共同建设、提高困难党员的补助等等。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服务理念问题。

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条件就是需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服务理念。但目前有一小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较为陈旧, 仍用陈旧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 只是一味强调应尽责任和义务, 对于关怀和服务不能给与足够的重视。无法正确地理解领导、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

2. 服务能力问题。

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决定了服务能力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 要求党员干部应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3. 服务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时期, 为此实用和功利主义等思想使高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从而导致大家不知道在处理个人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时, 该选择怎么做。

4. 服务内容问题。

有一小部分高校在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 工作形式过于单一, 组织活动的内容偏离师生的实际需求, 而且很少参与到社会中, 师生无法真正地做到“感同身受”。

5. 服务体制问题。

据调查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党组织建设的经费欠缺;党务系统内实行单打独斗;只是单纯为了党建而党建, 形式化主义, 参与程度较低。

三、如何加强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1. 构建全覆盖的服务网络。

高校在党建过程中, 应使党组织的设置不断优化, 改革传统模式中以系部来设置党支部的做法, 把党组织建设工作与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紧密地联系为一体, 可以设置多级党支部, 如在教研工作室、学科和科研团队内建立教职工的党支部, 在不同专业或不同年级内设置学生的党支部,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党组织与师生之间的密切联系, 可使党组织的铺设范围更加广泛, 覆盖整个校园, 从而实现全覆盖的服务网络。

2. 打造能力突出的服务队伍。

在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 首先要抓好党员和干部, 要想加强党员的队伍建设, 首先应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与素质, 队伍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将领导班子放在重点位置, 其中重中之重是高校的二级单位和一把手, 基层党务工作岗位需求的应该是政治觉悟高、党性原则较强、热爱党务工作、有过硬的业务能力的人, 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各项政策和待遇有效地落实, 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广泛地调动起来, 将优秀的人才引入党组织, 进入领导班子内, 教研室主任可以担任教职工的党支部书记, 辅导员可以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并定期为党员开展培训, 打造能力突出的服务队伍。

3. 设计贴近需求的服务载体。

要想保持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常态长效化, 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 确定工作的服务载体, 由此构建上下级党组织的服务体系。在党组织内, 应大力开展党员的志愿工作和活动, 使其能够积极和主动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可建立党委成员联系院系制度、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教工党员联系学生宿舍制度、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建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很好地推动党员干部立足于本职工作。

4. 建立保障有力的服务机制。

在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服务导向制度的设计, 为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长效、有保障的党建工作机制, 从而可以很好地实现常态化和长效化。首先要建立和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工作责任机制, 其中要建立党员的示范岗位, 不断推行服务的承诺制和首要问题负责制以及限时办结的机制, 从而给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并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考核。其次要健全高校党内的帮扶机制, 对于生活困难和特殊情况的党员, 应在节假日的时候进行走访和慰问, 平时也要多了解师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最后是要使服务渠道保持畅通, 可以从多方面收集师生的意见, 比如微博、微信平台、校长意见信箱等, 悉心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四、关于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想更好地指导实践, 必须从意识、理念、内容、方法、机制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并将其整合。

1. 高校应该结合学习型、创新性党组织来创建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要想使高校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好, 就应该清楚, 所谓“三型”党组织建设, 学习是基础, 服务是关键, 创新是动力, 应该有效地将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学习可以提升服务的能力, 创新可以拓展服务的水平, 而做好服务是基层党组织发展的根本保障。

2. 在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增加对服务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 要掌握主动权, 党员领导应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树立服务意识, 以全心全意的服务宗旨为学校广大师生服务, 共谋发展。领导更要学会倾听和接受广大师生对高校的各项工作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工作不断进步。

3. 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的建设需要构建好服务体系。

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健全服务工作机制, 从而使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 党、政、工、团紧密配合, 服务工作做到相互协调与合作。其次要做好服务的保障机制, 需要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同时也要做好资金保障体系。再次, 做好服务评价体系, 该体系应该以广大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作为标准。

4. 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来创建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高校是文化的集散地、知识创新的主阵地和人才的汇聚地, 为此高校党组织应该使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学校。高校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 可以大力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号召力, 将智慧和人才凝聚在一起, 不断发挥党员的先进示范作用, 帮助政府和企业以及社区出谋划策, 从而指导他们更好地管理和发展, 高校应该在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罗福建.高校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障碍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 201l, (10) .

[2]寸玉海.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J]新西部, 2012, (35)

[3]余敢才.增强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功能的思考[J].人民论坛, 2010, (35) :222-223.

[4]谢鉴, 唐良敬, 张海平, 易长发.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服务意识与服务功能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6) .

[5]邱冠文, 方育阗.以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8) :43-45.

[6]杜建雄, 韩慧娟.创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J].经营管理者, 2011, (18) .

[7]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8]潘艳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8, (12) .

[9]邓红英.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 :111-115.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机制 篇11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高校开展工作的组织基础。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实践中着力体现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面对新形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建立健全以服务发展为落脚点、以问题导向为核心、以组织更新为着力点的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服务发展;问题导向;组织更新;党组织工作机制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4-0051-03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鲜明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并特别要求“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高校开展工作的组织基础,处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第一线,与广大党员、师生群众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服务最直接,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有效贯彻落实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实践中着力体现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但是在工作机制方面距离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新形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加大工作机制探索力度,在服务学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进程中促进师生的终身发展。

一、服务发展: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建设的落脚点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基于一种特定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基层组织,其工作机制的建立应充分体现对特定场域中党建工作固有规律的遵循,并在此基础上凸显服务性的价值和功能导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的传承创新是高校承担的四大功能,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需要围绕的“中心”和服务的“大局”,这就决定了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统揽性和协调性;高校知识分子的主体特性和90后大学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特点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挑战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转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师生员工的诉求日趋多元,对高校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自我更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8月,中央印发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主要职责中新增“服务、维护党员和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的内容,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中新增“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的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新的历史背景下基层党组织服务师生发展的价值指向。从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的对象来看,包括服务党员和服务群众;从其服务的领域来看,则涉及服务教学、服务科研和服务社会,高校必须率先服务师生发展,激发内生动力,从而形成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的特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崭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师生发展、服务学校发展和服务社会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更为重大,其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的紧迫性也更为突出。

二、问题导向: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建设的核心

正如教育管理者所指出的:“学校管理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是最难的问题。”[2]对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而言,发现并解决问题是服务师生发展、体现工作成效和树立组织威信的关键。强化问题意识,不仅对各级组织贯彻群众路线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机制有着借鉴价值。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机制构建应以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以问题导向为指引,把发现并解决师生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最显著的问题作为基层党组织优化运行方式的核心,从而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愿景落实在具体工作和实际行动中。在管理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研究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组织优化模式,如心理学家格拉斯就于1985年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划分为形成问题的初始表征、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重构问题表征以及对执行计划的检验等四个环节,且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曲折、迂回的过程,会遇到挫折、失败或停顿。[3]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的建立必须立足基层实际,贴近基层特点,准确把握基层需求,面向广大党员和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际问题和具体问题,并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反馈问题贯穿于工作机制建设的全过程中,进而为师生提供实实在在、有针对性和能见成效的服务。

(一)发现问题是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的起点。与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机制所不同,对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而言,其问题的界定通常源自于上级党组织的问题导入。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一种任务导向型的组织,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一种问题导向型的组织,它们除了从上级组织接受任务外,还能够根据基层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实践的实际情况主动设置工作议程。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围绕师生的教育和科研等活动,及时了解各类人员的愿望与诉求,化解各种矛盾,为其创新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精神文化环境。因此,发现问题的过程对服务型党组织而言就是一种回应需求的过程,它始于对师生需求的把握,重在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响应、分析与引导。及时察觉问题要求基层党组织建立与基层党员和师生紧密联系的渠道,这种渠道不仅是公开的、透明的,而且是日常的、稳定的,其根本的目的是使基层党组织与其服务对象建立有效的沟通,畅通组织系统内向上、向下和水平层面的信息的流动,使各种现实的问题得以进入组织决策的议程中。这不仅便于及时发现师生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能更加有效的满足师生群众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师生的基础。

(二)解决问题是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的关键。发现问题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围绕中心工作,把为师生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才能使师生对基层党组织给予更多的认同。以解决问题为关键,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建设,就要 “从党员和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要的利益和需求出发,统筹协调包括政治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4]。从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目标来看,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资源总量的丰富性与服务资源分布的分散化间的矛盾;二是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往往是从自身出发提供服务,未能将自身的服务优势与广大师生群众的诉求结合起来;三是服务成本与服务效益不匹配,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成本-收益”观念还不强,存在只注重短期效应,不考虑长期效果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回应师生诉求,解决师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从“经验主义”向“规范化”转变,从“服务输出导向”向“服务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式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尤其是在工作机制的建构过程中,要在资源整合、职能优化和功能嵌入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理念、资源和人等能动要素的配置,打造一个持续循环、稳定顺畅的组织生态系统,使现有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有效工作举措上升到体系化和科学化的建构层面,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在融入中心工作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融入和服务实现党建工作的优化升级。endprint

(三)反馈问题是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的枢纽。工作机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面向实践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基层党组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基层的党务工作者不断从实际工作中接受反馈信息,调整工作方法,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工作主体、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目前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着重项目推进,轻问题反馈的现象,这就导致一些有效的党建工作举措仅成为短期性的、表面化的活动,而无法上升为具有长期性的和稳定性的制度,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对工作的持续追踪、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有效反馈。因此,建立问题反馈的长效机制就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枢纽,需要基层党组织将党的建设作为一门“科学”,从把握规律性的高度来研究和洞察其内在联系、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不断强化跟踪调研机制,研究党建新情况,解决党建新问题。

三、组织更新: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建设的着力点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着力提升自我更新能力的一种表现。行之有效的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的建立取决于三个根本因素:一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否以服务至上的共同价值观锤炼队伍,二是能否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组织行为转化为长效机制,三是能否以具有创造性的组织设计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念,而它们共同构成了高校基层党组织顺应发展大势推动自我更新的生动实践。

(一)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观塑造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理念基石和思想基础。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导向应渗透于组织设计、功能设定以及制度安排等各方面,体现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日常实践中。目前,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导致高校党员干部对高校党组织‘该不该服务,‘想不想服务的问题上认识不清,以致不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5]。因此,树立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共同愿景是引导基层党务工作者服务高校科学发展和服务师生终身发展的一条思想主线。只有让“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共同价值观,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直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为民务实价值观的塑造也是队伍建设的根本,尤其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选拔和配备上应该坚持把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任用到基层组织的管理岗位上,在对基层党务干部的考核中要进一步充分体现服务导向,即加强对他们在实践第一线破解难题的理念、方法和能力的考察。

(二)切实提升制度建设的能力是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制度建设是确保有效的党建工作举措得以长效运作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在基层,师生诉求多元不一,各种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只有形成制度化解决问题的格局,才能使基层党的组织拥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从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的现状来看,应在提高科学化水平的基础上,在如何铸“型”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理念化、服务内容体系化、服务方式科学化、服务载体多元化,并将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予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形成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模式。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着眼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已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相关制度,比如党员岗位示范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一线工作制度等,这些制度使行之有效的经验得以由点及面、由短期变为长期行为,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中制度执行者对服务师生和服务党员等理念的认同。

(三)组织结构创新和优化是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国,“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从组织载体建设抓起,通过组织载体这根纽带把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连结起来,形成党建工作共同体,成为贯彻党的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6]结合高校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资源与推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的相关要素必须要实现有机整合,并在工作机制运行过程中形成深层互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与其所在单位在组织形态和功能方面实现深度的嵌入,党建工作才能与实体工作真正融合。当前,高校基层党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服务资源分属于不同服务主体,且分布于不同部门,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服务主体要提供满足服务对象的全方位、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都要寻求其他服务主体在服务力量、服务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或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构建服务协同机制,是聚焦难点问题、服务师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以服务师生发展、服务学校发展和服务社会发展为落脚点,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工作机制核心,并实现了服务规律制度化和长效化的基层党组织,它们把握高校内部特点,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并要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回应时代要求、践行群众路线。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

[2]刘建国.学校管理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J]山东教育,2012(1):28.

[3]李静.从问题解决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D].西安:西北大学,2002.10.

[4]卢亮.试论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理念、思路与途径[J].北京教育(高教),2012(1):31.

[5]罗福建.高校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障碍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0):72.

[6]孙春兰.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N].人民日报,2007-9-23(1).

作者系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篇12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成为了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有效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措施和有力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重要细胞之一,作为高校全面开展党建工作的战斗堡垒,有着组织工作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践行坚持社会主义办法方向的重要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机制不完善

“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来自广大师生员工的心声、诉求的掌握情况、处理方法,师生员工对相关处理结果的反馈情况和反馈渠道,这些“渠道”的畅通是这个“机制”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所服务对象,广大师生员工所需提供服务的诉求传达渠道的不畅通方面,就是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情况收集、反馈、处理机制的不完善。

(二)服务定位不准确

新时期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党务工作者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理念。党务工作者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是上传下达的协调者,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多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党务工作者的定位不准确,服务意识淡化、服务理念偏移。新常态下,党务工作者如何投身于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去,作为基层一线的党务工作者自身应该有明确的定位,他们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发挥。

(三)服务能力不足

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取决于其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手段的形式、服务作风的表现等方面,而服务能力的发挥主要的承担者是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其自身的政治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激励机制的刺激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党务工作者在发挥服务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只有重视党务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培养,创新改革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服务者本人的人文关怀,才能拓展他们更大的服务空间,有效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二、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方法

(一)明确的思想和理念

在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中,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在思想上“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为主线,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认识到我们是以服务师生、做师生的工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师生的满意为根本标准,将明确的为谁服务、如何服务外化于行,将服务的思想、理念逐步内化为党组织工作的自觉意识,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真正的落到实处。

(二)完善的制度和机制

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和机制的设立,要符合服务的方向,应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制度的建设和机制的设立要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能够使服务的对象,也就是广大师生真切感受到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氛围。

(三)实用的场所和阵地

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范畴应该包括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用于开展组织活动的功能实用的场所和阵地的建设。例如,可以根据基层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实际需求,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服务,采用一室多用的方式,拓宽和提升一些日常办公场所的服务功能;丰富活动载体,积极鼓励基层党组织发挥创新力,新设深受师生喜爱、富有专业及办学特色的活动阵地。

(四)先进的干部和队伍

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人员保障,要求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干部不仅在服务中理念先进、意识明确,又有高超的工作能力、一流的业务水平。要求高校党委在选配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时,要考察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和党性修养、热心服务的工作能力,通过思想和行动的层层传递将高水平的服务理念贯彻到每个党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力加强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服务与高校改革创新、发展建设的大势所趋,服务党员师生,服务广大群众,服务社会。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定服务以师生为本,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效能的信念,从而带动高校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Z].2014.

[2]张杰,陆建洪.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标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92-93.

上一篇: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下一篇:职业生涯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