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服务

2024-07-17

基层医疗服务(共12篇)

基层医疗服务 篇1

摘要:本文对我国基层医疗服务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成因进行分析, 分别从强调公益性建设、建立政策导向和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在国家政策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卫生工作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仍旧存在很大的不足和困难。

1 主要现状及成因分析

1.1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方面

(1) 运作机制不健全。从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上来讲,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承担了大量的政府职能, 从而挤压了社区内部日常的医疗工作。 (2) 社区卫生服务定位不准确。长期混同于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中的社区医疗卫生难以对自身准确定位, 服务机构因缺乏政策支持, 服务设备短缺陈旧, 只能提供较少的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因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 仍然倾心于到大医院看病。 (3) 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少, 每名服务者承担的任务繁重且细致, 执业呈现出“超范围”的特征, 因此无法满足居民对于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1]。此外, 导致社会医疗卫生不能够满足患者需求以及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还有:医护人员老龄化、知识结构老化、人员的素质偏低, 多以中级初级为主等。 (4) 资源动员能力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投资主体单一, 社区医疗机构吸纳民间资本的力量不足, 缺乏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政策支持系统, 难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功能。此外, 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意识不强, 志愿者群体的发展成效微弱, 资源动员能力的缺陷使得社区卫生服务难以长久持续地发展。 (5) 双向转诊的制度困境。由于双向转诊制度设计中缺乏统一有效的双向转诊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 目前主要表现为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医院的“单向转诊”占大多数, 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并不多见。

1.2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方面

(1) 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业务用房陈旧、常用设备短缺和服务可及性差。据调查, 省级贫困县、边境县和少数民族县的县医院、县中医院业务用房缺口达40%, 危房比例平均达到20%。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基本不具备传染性疾病的接诊隔离、转运条件, 水、电、暖设施不配套。根据2008年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 四类 (边远贫困) 农村地区6.3%的家庭距最近医疗点距离超过5公里, 14.5%的家庭到达医疗点的时间超过20分钟[2]。 (2) 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 中专及以下和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63%, 村级卫生组织中这一比例高达90%, 其中1/3村医没有学历[2]。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 没有真正形成为农村基层培养适宜人才的有效途径。 (3) 农民缺乏医疗保障制度。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升, 农民负担过重, 使得相当数量的农村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因住院而未住院。同时,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 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差距较大。 (4) 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落实乡镇卫生院划归县级管理的步伐较慢, 多元化投资、有序竞争的办医格局尚未形成, 农村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也缺乏活力, 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尚未形成。

2 有关对策及改革思路

2.1 回归公益性

当前,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重新构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实践, 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 通过综合改革的办法, 包括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品采购供应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来彻底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 同时又避免回到“大锅饭”, 建立一个全新的、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机制。

2.2 强化政府职责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 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改革实施主体的责任, 统筹组织和协调基层医药卫生改革工作, 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 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规范运行, 在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2.3 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根据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任务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人员编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任务、编制人员以及标准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核定的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行。 (2) 建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应当由县级卫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公平以及竞争择优的原则采用招考或民主推荐的方式聘用乡镇卫生院的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职务, 并且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 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竞争上岗, 按岗聘用, 合同管理, 定期考核, 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 (3) 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在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时应当根据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进行。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 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 同时经费的补助应当参考绩效考核的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时应当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和绩效工资制定来确定, 同时定期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 职工的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相联系。 (4) 建立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取消药品加成, 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取消药品加成, 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 (5) 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 由县 (市、区) 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3]。同时, 探索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6) 建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 负责履行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 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 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取消药品加成, 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给予补助。

参考文献

[1]饶克勤, 陈玲, 陈育德.中国基层卫生服务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

[2]陈文玲, 易利华.2011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9.

[3]田小庆, 单清, 李扬.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2 (4) :32.

基层医疗服务 篇2

推行‚设岗定责‛ 创新工作机制 建设三个‚更加‛的新上黎

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罗和顺

上黎村党支部探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做法,有效实现了党员从无职到有岗、从无责到有责、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促进了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1、按需设岗。设臵了宣传、科技致富示范、文明新风倡导、村容村貌协管、市场信息传播、党务村务监督等6个岗位。还根据不同时段的中心工作增设岗位。力求做到适度定责、目标可行,使每一名上岗党员通过努力都能完成岗位任务。

2、因人择岗。党员自愿选择岗位,村党支部对每一名党员申报的岗位进行讨论、审核,最后确定上岗人选,签订上岗责任书,把每位党员都放在最能发挥个人专长的岗位上。

3、典型带岗。在各类岗位中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培育党员‚设岗定责中心户‛,辐射带动党员积极履岗。

4、科学评岗。制定考评办法。支部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由履岗党员述职,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岗,支部综合评定,考评结果公布并记入本人《党员证》备案。

5、共建育岗。推行积极分子跟岗定责、跟岗培养;‚六大员‛亮岗履职、联岗定责,并进一步延伸到兵、青、妇等群团组织中。

6、奖罚促岗。对季度评为优秀的党员奖励,连续四次评为优秀的年终加奖,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的,推荐上级党委表彰。对一次评为不合格的,支部谈话提醒,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的在党员大会上批评,限期整改。

探索‚135‛党建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幸福社区 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林 丹

军门社区探索形成的‚135‛(一个核心、三支队伍、五在活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推进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1、强化社区党的一个核心作用。编臵17个党小组,把党的活动开展到了居民小区的每个角落。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建,邀请辖区单位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参与社 区管理。打造了 ‚党员代理服务制‛、‚民情日记‛、‚兼职委员制‛等党建品牌。

2、强化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推行‚三记‛。支部书记做好‚书记手记‛,记录支部工作开展情况;每位社区工作者有一本‚民情日记‛,记录居民的急事难事烦心事;社区党委做好社区日常事务、重大活动的‚大事记‛。二是设岗定责。设臵‚义务十大员‛岗位,党员‚认岗‛。三是弘扬志愿精神。‚有空来当志愿者,有事请找志愿者‛,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3、创建‚五在‛社区。‚爱在社区‛:鼓励党员、群众‚我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形成人人爱社区的氛围。‚美在社区‛: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小街巷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开展‚党员奉献日‛、‚居民周末义务劳动‛等活动。‚乐在社区‛:免费开放室内健身点、综合文化站和阅览室;组建社区舞蹈队、腰鼓队,开展‚每月一台戏‛文艺演出活动。‚安在社区‛:建立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安全‚六位一体‛的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和‚小区与小区联防、楼院与楼院互防、住户与住户自防‛的‚三防‛治安防范机制。‚和在社区‛:利用各民俗节日,开展诸如‚温馨年夜饭、和谐一家亲‛、‚浓浓拗九粥、深深感恩情‛、‚温馨 3 五月天,感恩母亲节‛、‚端午寄深情,香粽献邻里‛、‚中秋守望,邻里互助‛等活动。

弘扬詹红荔精神 推动各项工作跨越发展 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李 伟

省第九次党代会后,延平区法院提出‚一个深化、四个结合‛的思路,努力贯彻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深化思想认识。统一思想,深刻领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三个切实‛、‚三个更加‛的总体要求,强化司法责任,在提高认识中强化能动司法,在提高认识中强化司法为民。

‚四个结合‛,即把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与学习詹红荔先进事迹活动结合起来;与抓好年终清案结案工作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教育活动、群众观点教育结合起来和与建设好法院文化建设试点单位结合起来。

学习詹红荔先进事迹,主要以庭室为单位开展‚三个对照‛大讨论。一是对照先进比什么。‚比什么‛就是比责任,争当忠诚为民的法官;比能力,争当案结事了人和的好法官;比品行,争当清正廉洁的好法官。二是对照先进学什么。就是学习她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她强烈的工作责任,即真正用心去审理案件、真正用情去感化失足少年、真正用爱去帮 助解决失足少年实际困难、真正用功去做好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学习她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即对法律适用法中有情、法中有爱,对少年审判注重感化、注重挽救,对帮教工作创新载体、创新管理,对工作生活追求正义、追求快乐。三是对照先进干什么。要求全体干警深入思考并实践如何让詹红荔这个典型能够上得更高,走得更远;如何让延平法院能够学得更好,做得更实;如何让自己成为詹红荔式的好干警、好法官。

苏区情 客家韵 欢歌笑语畅开怀 清流县文化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江长文

近年来,清流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幸福清流‛,有力推动了清流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城区居民夜间文化活动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打造平台。近年来,累计城市建设资金近20亿元,实施118个项目,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沿河12.6公里防洪堤与沿河景观工程的完美结合及一大批休闲、健身场所的建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夜间文化活动场所。

2、深入挖掘。清流是纯客家县,有着富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沙芜狐狸洞古人类化石,将福建的人类活动历史 推回到1万年以前,被称为‚闽人之源‛。‚中国历史文化名乡‛赖坊乡的‚马氏宗祠‛与台湾马氏有直接的谱系因缘,涉台文化鲜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21个县之一,红色文化独具优势。这些丰厚的文化底蕴,为群众夜间业余文化活动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3、加大扶持。一是资金扶持,县财政前期拿出10万元,为8个民间文化团体购臵了必要的乐器,将每年10万元的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打造品牌。县财政拨款购臵设备,组织培训,举办晚会,打造 ‚中国‘清流’大提琴之县‛。三是对民间文化团体进行整合、加强活动引导,使文化团体的活动健康化、常态化。

4、因势利导。县文化主管部门不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对各文化团体的活动进行指导,对各团体的艺术创作及相关活动给予支持,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5、培育团队。及时发现和培养新的文化团体,文化团体由原来的4个发展到现在的9个,为他们解决部分困难和问题。

三抓一促 典型示范 深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清流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张海棠

清流供电公司认真实施‚168‛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三抓一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供好电、服好务。公司获得了连续十届 ‚省级文明单位‛称号、首届‚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国家电网文明单位等荣誉。

1、抓载体,强化为民服务理念。立足行业特点,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启动实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党建工程。推行党员积分、党支部积分管理;开展党员项目攻关、党支部目标管理和党员承诺活动。

2、抓管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制定服务客户承诺、岗位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抢修作业标准化管理。加强行风建设,搭建监督平台。深入开展向黄小清学习活动。公司员工黄小清二十年如一日,先后义务赡养了19位孤寡老人,并以女儿的身份为14位老人送终。公司成立了‚黄小清敬老奉献党员服务队‛,让敬老爱心延续。

3、抓规范,完善为民服务举措。大力推进缴费工程、问询工程和修复工程等‚便民工程‛,提升服务。在营业窗口开展‚全职营业员‛活动;建立结对服务网,主动帮扶弱势群体;免费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开展供电服务。

4、促民生,用心服务社会发展。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成立重大项目供电服务队,实行项目经理制,定期深入重点企业、新建设项目帮助解决用电问题。组建10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发放供电党员‚联系卡‛1500多张。加快电网建设,2011年共完成电网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163亿元。2012年将继续投入7610万元,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下基层学习服务 慰问有感 省委办公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李白雨

参加这次由省直工委组织的省直机关党务干部下基层学习、服务、慰问活动,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一路议论,受教育很深,收获很大,感觉是参加了一场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交流会;一场创先争优的推进会;一场转变作风的学习会;一场党建工作的研讨会;一场三级联创的现场会,确确实实起了接地气、提精气、得灵气的作用,是省直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创新。

这次活动,我思考最集中的是向领导机关和向人民群众负责一致性的问题。省党代会提出的‚三个更加‛的奋斗目标,其实质是落脚于民生,是为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与基层相比,省委办公厅更多的是通过直接服务省领导和领导机关,间接地服务人民群众。解决好服务领导、领导机关和服务人民群众一致性,要从为民意识、亲民情怀、利民作为三个方面去提高。我们从学习詹红荔、林丹等先进人物的精神中,从学习上黎村、蓉中村和八 一村等基层党支部党建先进经验中,从农村、社区文明、文化、和谐建设的做法中找到了思考的答案。

今后打算从4个方面做好学习成果的应用。一要学习基层支部建设的经验,建设好支部班子,强化‚一岗双责‛;二要学习‚168‛机制,结合机关党建工作特点,强化机关党建工作;三要学习先进人物的精神,结合学习身边的榜样,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四要学习基层文明、文化、和谐建设做法,创设优质软环境,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在下基层中接受教育 增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信心

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江 丽

走进农村、社区,走近先进、模范,感受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谋发展的激情,体会先进模范人物平凡而崇高的品质,深受教育。

1、改变了观念。自己做党务工作时间不长,对党建工作感到比较虚,不如业务工作来得实,有时甚至觉得有劲使不出。通过走访学习,使我改变了看法,基层火热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工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这个实践性很重要一点,要有一个好机制,像永安八一村的‚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等,而要建立一个好机制,需要我们紧密联系本 9 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建工作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2、找到了差距。一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所到之处,处处有如春风扑面,特别基层干部抓党建、求发展、为民生的满腔热情、令人感动,催人奋进。二是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我们走访的对象,有农村、有社区、有企业,党的工作基础不同、对象不同、情况也不同,但他们都能紧密联系实际,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建机制,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忠诚党的事业,自觉奉献的高尚情操。不管是詹红荔、林丹、还是李振生,不管是村干部、社区干部、还是机关干部,他们职位不高,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党忠诚。

3、增添了信心。五天的走访,时时被感动着、鞭策着,有一种坐不住的感觉。我感到不是党务工作虚,而是我们下的功夫不够。我们要学习基层党组织和先进模范的创新精神,用真心、下真功,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建立和完善富有机关特色的党建工作机制。

学习基层经验 提升机关工作 省委农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潘奋强

下基层学习服务慰问活动,接地气、学先进、求良策、拓思路,达到了了解基层、服务基层,提升机关工作的目的。

1、活动成效显著。一是开拓了视野。基层鲜活的先进典型,很多还是第一次接触,极大地开拓了视野。二是提高了认识。通过深入基层学习先进典型,进一步认识到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党建工作要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才有动力、活力。三是增强了信心。基层单位先进典型,有的基础不好、起点不高,但在自身努力下逐步成长为先进典型。省直单位机关党建起点高、条件好,领导重视,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四是推进了工作。通过与先进典型零距离接触对话、座谈交流;聆听工委领导点评、谈工作思路;与其他省直单位党务工作者谈心交流,明晰了工作思路。

2、今后工作初步打算。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向基层先进典型学习,发挥好广大党员的表率作用。设岗定责、目标管理、奖惩挂钩等做法值得很好学习、借鉴。二要进一步增强主动性。机关党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关键,要努力做到党建促发展、发展促党建。要学习基层先进典型好的方式方法,抓重点,在被动中争主动,找准工作切入点。三要进一步创新载体。要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富有机关特色活力的党建工作机制。

机关党务干部下基层的‚四点收获‛ 省财政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陈建新

下基层开展学习、服务、慰问活动,是一次难得的了解基层、学习先进、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一次难得的‚接地气‛、察民情、求良策的过程。

1、深受教育,像上了一堂生动党课。基层蕴藏着巨大的党建工作能量、探索创造的党建工作新经验新做法,拓宽了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视野和思路。发现了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确实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而又生动的党课。

2、深受感动,像观看一部‚党建大片‛。下基层每到一处,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基层单位对党建工作的热情、执着和创新,如同观看一部‚党建大片‛,将众多的先进典型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看了以后令人感动、振奋和肃然起敬。

3、深受鞭策,像阅读一本‚党建读物‛。在基层,论条件不如我们机关好;论岗位,不如我们机关重要;论党员,不如我们机关多,为什么他们党建工作能开展得如此红火、有声有色呢?就像阅读一本有关党建工作的励志之书。

4、深受启发,像取到一部‚党建真经‛。与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面的接触、沟通,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基层党员干部 身上迸发出来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造福民生的创业激情,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在创先争优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力量;看到了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各种党建工作机制及其良好成果,让人茅塞顿开,深受启发,就像取到一部‚党建真经‛。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省民政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郑成林

把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用来为民政厅党建工作服务,当前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在指导思想上,要强化‚三个理念‛。强化推动发展的理念。党建工作要具体落到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和职责中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强化改革创新的理念。要结合机关实际,提出具体、实际、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落实标准。

2、在履行职能上,要发挥‚六个作用‛。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中,发挥政治保证作用;在服务民政的中心工作中,发挥聚智聚力作用;在树立民政工作核心理念中,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在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中,发挥育人 选才作用;在培育良好机关作风中,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在推动和谐机关建设中,发挥协调促进作用。

3、在基本方法上,要把握‚三个统筹‛。统筹好党建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协调发展。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在思想方法上相一致、工作目标上相衔接,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统筹好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协调发展。把营造清正廉洁的机关环境作为重要目标。统筹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以激发活力为重点,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增强党员意识、加强教育培养、拓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4、在工作布局上,要突出‚三个重点‛。突出抓载体。开展‚民政干部进万家‛、‚民政政策百姓知‛等活动。突出抓基础。健全组织体系,强化组织功能。突出抓制度。行之有效的制度继续坚持,但要结合新的形势进行必要的改进;有些方式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方式可以结合新的形势进行改造和创新。

创新机制 务求实效 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省林业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林 群

参加机关党务干部下基层活动,时间虽短,感触很多,收获不少。

1、形式好,贵在创新。把学习宣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与深入基层调研服务紧密结合,突出宣传‚一个坚持、三个更加‛的总体要求;把推进机关‚创先争优‛与学习借鉴‚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紧密结合,着力推进‚学厦航、学先进、打造优质软环境作表率‛活动;把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关心慰问基层困难群众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等,思路新,形式新,内容新,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和好评。

2、内容好,注重实效。通过面对面了解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思所求,学习总结基层党组织好经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针对基层在推进发展中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省直机关相关职能厅局着力帮助协调沟通,尽心尽力为基层解决项目审批、项目对接等问题,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3、经验好,突出尽责。这次活动,是一次很好地宣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活动,涉及的行业多,点多面广,效果好。走访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各有特点和亮点,宣扬了先进典型,促进了党建工作。体现了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谋划发展、关注民生这个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热情、激情来自对事业的追求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机关党委 黄懋榕

此次参加省直机关党务干部深入基层学习、服务和慰问活动,一路走来,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些先进典型,不论是集体或个人,他们所表现出的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特别是他们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意识,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和清正廉洁、高效服务的思想品格,十分令人感动。

他们的这些首创精神和新鲜经验,是来自基层的一线工作实践,体现的是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不懈追求。只有这种信念,才能有这种工作热情和激情,这些就是我们应该很好学习的榜样。如果说,我们组织下基层学习、服务和慰问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要学习他们立足岗位、认真履职;爱岗敬业、促进发展和敢于向我看齐、永葆先进的思想品质和祟高的敬业精神。

“四下基层”服务显成效 篇3

一是维稳信访下基层。该院把维稳工作作为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积极做好重大“节点”和敏感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民行部门会同检察联络室对农民毁坏草原变成耕地严重的三个乡镇重点进行走访,积极与畜牧部门沟通,发检察建议书7份,移交公安部门处理3件,行政处罚4件,毁草面积14公顷。依此,该院制定了《孙吴县人民检察院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暂行规定(试行)》,经县十六届十九次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被黑龙江省检察院确定行政违法监督试点院。

二是征求意见下基层。围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和规范执法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切实做好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院领导带领民行部门对每个乡镇村屯的经济状况、矛盾纠纷进行了解,发征求意见表217份,发检察院联系群众工作调查表205份,发检察院便民联系卡420余张,广泛征求群众对检察机关服务群众、执法办案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征求到建议28条。

三是普法宣传下基层。针对农民维权、告状难问题,民行部门结合民诉法修订后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农民维权知识,开展法律宣传、答疑解惑活动,活动中共发宣传单400余份,发宣传册60余份,请犯罪预防部门为乡村干部进行职务犯罪知识讲座3次,共发现贪贿案件线索18件,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12件12人,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四是平安创建下基层。积极与地方党委设立平安创建目标,定期与各乡镇的主管政法领导、派出所沟通平安建设情况。经筛查,重点对31个缓刑、假释人员走访了2遍,建立了检察档案。还与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共同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发现的1名社区矫正人员的土地被其他村民侵占一事建议当地司法所调解解决,对1名脱管社区矫正人员建议司法部门警告处理,对1名吸毒社区矫正人员建议送到戒毒所戒毒,建议均被采纳,收到较好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文/王庆学)

扎根基层,服务家乡 篇4

顾志琴, 女, 1985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 2005年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主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辅修取得了英语专业的双学位。2009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国家税务局工作, 现在办税服务厅综合窗口负责涉税服务工作。

顾志琴同学坚持全面发展。大学四年她一直担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05级学生党支部的支部委员, 曾获得了对外经贸大学2006-2007学年度“优秀学生干部”和学院所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2008年顾志琴同学作为一名国际贵宾陪同志愿者, 圆满完成了陪同工作获评学校的“优秀奥运志愿者”称号;学习上她刻苦努力, 成绩优良, 四年连续获得综合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在校期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大四时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还考取了国家人事部翻译资格证书 (英语三级笔译) ;她善于调研, 其暑假的调研论文《甘肃武威凉州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分析》获评学院的“优秀调研论文”, 同时代表学生党支部与同学合作完成的《高校党支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也获评学校2007年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优秀项目;生活上她乐于助人, 受到广大师生的信赖。同时顾志琴同学还获得国贸和英语双学位。

这样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北京就业将不成问题。但顾志琴同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家乡就业。国税系统属于国家税务总局垂直管辖, 顾志琴同学所在的县区一级是这个系统里面工作最为基层、人数也最为庞大的一级。入职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国家税务局之后, 针对税务系统工作专业性强, 对税法和会计知识要求高的特点, 作为职场的新手和岗位的新兵, 她坚持勤学好问, 善于调研, 通过努力, 今年夏天参加系统内鼓励考取的“注册税务师”考试, 已顺利通过了其中两门 (《税一》和《税二》) , 很快进入工作的角色。

通过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活动接受锻炼以及顷日常工作认真负责, 顾志琴同学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单位和组织的认可, 今年建党节时获评甘州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党员先锋岗”的称号。

关于基层工作, 顾志琴感悟很深:我从两年前大学毕业初入职场到现在接受的职业熏陶可能和我那大多数身在商界的同学不太一样, 但是深入最基层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却给予了我更多和更深的思考和体悟生活的机会, 也更大程度地锻炼和磨砺了我。身在国税部门的最基层, 就是处在最直面广大纳税人, 最具体地经手开具一份份税票、收拢一分一厘国家税款的岗位, 正是这样的工作经历, 让我体会到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她的基础与支撑所在, 她的活力与源泉所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而税收事业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我每天在办税服务大厅, 接待数以百计各种各样的纳税人, 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与国家税收相关的每位老百姓身上的苦乐酸甜, 这样的经历, 让我感受到普罗大众的不平凡意义, 以及处在基层一线工作岗位的可敬与价值。

基层医疗服务 篇5

免恶性循环,并保障社会控制的长治久安。

第四部分 理论分析

一、对预设问题的回应

在完成本项目预定的文献调查和实证解剖之后,我们试图一一回答第一部分中提出的问题。初步的答案是:

1.1法律服务所是在中国法制建设初期律师供给严重稀缺的背景下生成和推广的。

1.2律师稀缺的背景在大中城市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在广大农村和城市的边缘地区,消费者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巨大市场和律师供给的严重不足,仍然成为法律服务所生存的丰厚土壤。但无论如何,从这个因素来看,律师的增加终将逐步改变法律服务所的生存的客观基础,减损了法律服务所的存在价值。

法律服务所生长的另一客观基础,即低收入群体的法律需求,以及小额财产案件的低收益与消费律师服务的高成本,这一基础不会因为律师的增加而动摇。这成为法律含量较低但价格相对低廉的法律服务所的生存基础,除非有替代性产品出现,法律服务所就一定有其生存价值和生存空间。

农业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改变了人口输出和输入两端的社会结构,增加了纠纷和法律需求。而这些农村人口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层次,将他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归入了上述低收入群体的.法律需求。这一社会结构的变化丰厚和法律服务所的生存基础。

1.3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一而再再而三进行改革的原因,变革者的愿望、动机、他们考虑了哪些因素,目前仍然不完全清楚。笔者能够观察到的变革者的大致理由是:(1)法律服务所的清理整顿,是因为法律服务所由于一哄而起,数量太多,质量太滥,水平太低(但不知道消费者和市场的反应如何);(2)脱钩改制是依托于政府改变职能、政企分开的大背景,法律服务所与律师事务所一样,作为营利性中介服务机构,要求与政府分离;(3)政府收编是在以法律服务所改变职能为前提的,亦即法律服务所由营利性中介服务职能转变为公益性服务职能,由于这种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质因而应由政府“买单”。

从被变革者方面来看,法律业务层次较低屡次变革的根本原因。对此,第(1)次改革(即清理整顿)发生了正面效应;第(2)次改革即脱钩改制则遭到基层政府的消极抵制,但能力较强的法律服务工作者欢迎这种方式,从C、D两地的实际效果来看,在没有从准入资格来对法律服务工作者实行预防性控制的前提下(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考试非常随意和宽松),在没有更高层次的法律服务群体形成强势市场竞争势态的背景下,脱钩改制可能成为一种简单的放任自流,不利于法律服务市场的培育、引导和控制。而加强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定期考核和培训,在无法吸引和支付那些国家投资的律师资源的农村地区,将成为一种成本较低而收益较好的现实途径。

1.4 在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变革和演进过程中,的确已经出现了一些替代性法律服务机制,比如法律援助和义务工作者(简称义工)。

法律援助制度不可能替代基层法律服务体系的理由在于,法律援助只是针对社会的特殊群体而设置的司法救济制度,其受益主体范围太小、所适用的事项范围太窄。因此,一

基层医疗服务 篇6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内容实;方式真;保障全

自2014年以来,国网扬州供电公司党委认真落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专业管理为手段,以服务基层为目的,建立由党委书记带队、党群部门牵头、专业管理部门参与的服务网络,切实将管理党支部的专业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开展到农村去、到现场去、到班组去、到群众中去的“四到”活动,经过2年的扎实创建,形成了服务基层的扬州“样本”。

在服务内容上,突出“实”,即,从党务服务扩大到营销、生产等专业服务。到农村去,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差异实施了供电所“五小”(食堂、厕所、淋浴房、值班室、活动室等五个生产生活小场所)整治,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到现场去,组织安全生产服务组深入各生产单位现场,开展安全服务,现场排查安全隐患,规范现场安措,研究探索现场安全管理的手段、设施的标准化和适应性。到班组去,常態深入班组,了解班组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班组解决实际困难。到群众中去,以“民情直通车”、党委“接待日”、“绿扬夜苑”对话为载体,利用到基层驻点、跟班工作、纪律性培训、家访等多种途径,倾听心声、疏导矛盾、化解难题。

在服务方式上,突出“真”,即,真做、真听、真帮使服务有效落地。手把手作示范,服务组以专业管理同质化为落脚点,为服务对象做出专业要求样板,服务对象全程观摩、参与,直接感受管理要求和结果状态,达到了作示范——立样板——促学习的目的。面对面听心声,听取汇报不如主动谈心,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在服务中开展多形式的一对一谈话,达到了谈心——交心——凝心的目的,实现了从被动听取汇报到主动征求意见、从遇事疏通到常态沟通、从事后关注到平时关心的转变。端对端双反馈,服务组以服务基层活动作为解决问题、助推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从简单的落实要求、单纯督办基层转化为主动问询于民,达到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指导实践的目的,实现了服务者与服务对象间由单一落实到双向反馈的转变。

在服务保障上,突出“全”,即,过程全管控,考核全方位,评议全公开。公司党委借助自助研发的基层党建工作管理平台——“旗帜”系统,建立了“四到”服务成果储备库,每月对服务计划、服务内容、服务成果评价,实现过程全管控。将服务成效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情况与年度“三型”部室(服务型、创新型、管理型)评选、中层干部年度测评、党支部书记评先评优相结合,实现考核全方位。通过服务及时建立“问题库”和“隐患库”,下发“党建工作督办单”、“业务工作建议单”、“协同工作联系单”进行问题整改,举办“四到”服务意见答复质询会,党组织书记述职会等形式,接受服务对象评议,实现评议全公开。

国网扬州供电公司党委在服务基层中活动中,直接参加服务的基层党组织有9个,党员达853人次,得到帮助的基层党组织64个,解决群众问题103个,切实改造了以农村供电所为重点的基层单位生产生活环境。公司党委通过“四到”服务为公司连续多年获得全市“工作目标和作风考评先进单位”的优异成绩,发挥了支撑、保障作用。经过评议,群众满意度达100%。“四到”服务活动的经验先后在《人民日报》、《国家电网报》、《国家电网》杂志等媒体上刊载,并获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管理创新奖三等奖。

作者简介:曹斯明(1980-2),女 ,民族:汉, 籍贯:江苏省扬州市,当前职务:党群工作部主任 ,当前职称:高级政工师 ,学歷:MBA,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

基层医疗服务 篇7

1 健全服务机制, 推广国家电网品牌

该局成立了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洛南分局行风建设工作要点》, 把行风建设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和供电所, 完善了《行风建设管理办法》、《行风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和《供电服务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领导小组经常指导、督促、检查供电所行风建设工作, 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 把行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切实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 确保行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 积极推动示范窗口建设, 发挥窗口服务优势, 将推广国家电网品牌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增进社会公众对电网企业服务品牌的了解和认识, 努力塑造电网企业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良好形象。

2 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行风建设

除了在企业内部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外, 该局还建立了社会监督机制。一是强化电费电价政策和标准的公开透明度。将有关电价的规定和各类电价标准向社会公布。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除了在所有营业大厅公示外, 还通过印发公告、公布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聘请行风监督员等形式, 建立起社会监督体系, 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 主动接受地方人大、政协和政府的行风测评和监督。三是强化明察暗访监督。实行检查制度, 并经常开展现场暗访或电话暗访。这些举措推动了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深入开展, 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 即: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由低标准服务向高标准服务的转变, 由不够完善的服务构架向规范化服务体系的转变。

3 注重服务实效, 打造一流服务平台

在日常工作中, 建立健全行风建设优质服务的“四个运行机制” (“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 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 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 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 保证优质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促进了行风建设。一是设立行风管理部门, 承办客户投诉事件, 形成了“受理—查处—反馈”的闭环式管理模式。二是通过95598客户服务热线以及分局服务监督电话, 倾听客户的呼声。三是建立定期与客户沟通联系制度, 了解供电服务存在的问题。四是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法, 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为客户监督员, 监督检查供电职工的供电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并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 与客户监督员互通情况, 让社会了解和理解供电企业的运营情况, 为提高服务质量出主意、提建议。

4 拓宽服务方式, 深化“四个服务”内涵

服务方式从早期的“随叫随到”、“特事特办”, 到现在的“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服务”、“集市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 充分体现了供电企业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服务理念。结合洛南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该局开展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确保供电畅通”活动。由于烟叶加工和畜牧业对电力依赖性强, 该局采取了“减少报装接电环节, 缩短办电时间, 特殊产业特殊服务”的举措, 提升了服务质量, 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以及军烈属、老劳模等特殊客户, 实行个性化的亲情服务。同时, 还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 (窗口) ”活动, 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洛南分局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创建工作实施意见》, 进一步指导供电所开展工作。通过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在管理、技术、服务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延伸服务内涵, 构建了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和谐供电服务体系, 提高了社会对电力行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5 实施超前服务, 大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基层医疗服务 篇8

1 国际医疗服务体系的层级构成

综观国际医疗服务, 都主要分为三个层级[3]:一级为基层 (或初级) 医疗, 被称为Primary care, 通常以诊所 (Clinic) 的形式提供;二级为普通专科或住院诊疗, 被称为Secondary care, 通常以专科诊所和社区医院 (Community hospital) 的形式提供;三级为高级专科诊疗, 被称为Tertiary care, 主要由三级医院 (tertiary hospital) 提供。三级医院通常是医学院的附属教学医院, 他们主要通过医教研相结合的“学术医学” (Academi medicine) 方式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4]。二级医院主要为所在社区或区域提供普通住院医疗服务。一级基层医疗则主要为临近个体和家庭提供方便快捷的门诊服务。由此可以看出, 基层医疗主要是门诊医疗, 而门诊医疗主要由诊所担负。国际上, 无论何种医疗管理体制, 包括市场主导的美国, 政府主导的欧洲和英联邦体制, 还有我国香港以及台湾地区等等, 私立诊所都是基层医疗的主力军。其中政府仅承担监管责任, 并通过完善需方医疗保险间接资助这些诊所。

2 基层医疗服务的特性

基层医疗覆盖面广、量大, 但通常不难, 并以门诊处置为主。事实已证明, 所有最基层的服务都只有植根于市场才有无穷的生命力, 效果也才可能最好, 其发展资源和动力都来自于市场。相反, 由政府担待其效能和效果都遭到质疑, 即便是高福利的英国, 这也是其医改正在突破的难题。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地域、经济和文化差异都很大, 个体需求千差万别。加之我国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诸如城镇化、同城化、交通、资讯、人口流动、户籍管理、人群需求、心态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发展日新月异。政府的管理难度和负担还将与日俱增。近年来全国门诊量持续增加, 2011年已达到62.7亿人次, 年递增7%以上[5]。无论是历史还是国际经验,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 政府怎么样改善条件和服务, 都很难直接满足这种涉及全国每个人每年平均好几次的基层医疗需求, 唯有市场调节最有优势。

基层医疗尽管涉及面广, 但只要解决好了穷和急的问题并不是矛盾的主要焦点。老百姓最担心的不是门诊问题, 而是大病大伤问题。普通门诊需要预约早已是国际惯例, 但几乎没有诸如我国目前这样突出的“看病难”矛盾。因此政府的定位最好是培育和监管好基层医疗市场, 使之提供出质量可靠的服务。将财力主要用到贫困病人的救急和医疗补助包括医疗保险的建设和管理上。让社会诊所通过改善自身服务从病人身上赚取保险机构的钱,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服务态度、质量和效率, 改善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 确保其工作积极性。也让政府回到真正的监管位置。政府通过掌握二三级医院而主导了医疗市场后, 尽量放开基层医疗服务, 也将为以后开放更高级的医疗市场积累经验。良好的社会“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还可望最终成为政府向其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

3 我国基层医疗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 在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下, 我国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 但解决的效果确实不甚满意[6]。我们在大力推进公立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包括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和乡镇卫生院 (室) 等, 一些问题也已初露。良好的愿望可能并未按良好的结果方向发展。随着基层医疗服务在“公益性”和“政府职责”的感召下由政府逐步全部举办, 甚至完全成为“吃皇粮”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包括我们调查在内的不少地方都反映基层的积极性不增反降, 并有不少资源浪费 (一位参加过全国43个镇, 12个乡和45个村大型调研活动的基层医务人员的一份报告或可部分说明问题[7])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昕教授更是在详细分析国家卫生发展数据后发现:在政府大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 2011年乡镇卫生院在诊疗服务量、住院服务量和病床使用率三项指标的绝对值上都延续着2010年的势头在继续下滑,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情况也不很乐观。从而得出“医改三周年政府巨额投入, 基层依然堪忧”的结论[8]。顾教授分析其原因认为是“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不当”, 从而重演了1980年前盛行于中国所有社会经济部门的现象, 就是人民普遍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同时, 顾教授指出: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某种意义上的计划体制, 早在若干年前就在一些地区试点, 而这些地区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无一例外都面临一个严重的挑战, 即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北京协和医学院曾益新院士更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基层医务人员的严峻形势[6]。在作者看来, 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问题绝不只是单纯的“基本药物制度”问题。最根本的是对整个基层医疗机构是实施计划体制为主还是市场体制为主的问题。相比之下, 计划体制的弊端几乎不可能再让人接受。

3.1 完全不符合国际惯例

之所以国际社会普遍选择诊所市场化, 是因为他们深知基层医疗服务的特性无论从政府管理还是百姓需求, 都只有市场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2 我们已吃够了计划体制的苦楚

现今基层医疗的滞后不能归因于政府当初没有继续举办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它们的崩解如同当初政府举办的米店崩解一样, 完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而应理解为没有在它们崩解的同时促进市场化单元的建立以弥补社会的需求, 如同没有在当初政府米店退出的同时, 有市场米店的开张, 而后者比前者提供有更好的服务, 因此, 没有百姓的抱怨。

3.3 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是走回头路, 其困难甚大, 前途堪忧

从宏观上看, 单“人”的建设就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很不一致。按全国13亿人口需要的基层医务人员数计算, 仅此一项便可很大程度上抵消掉多年来不断推进的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成果。同样, 全国海量基层医疗服务单位的新增也可能足以抵消事业单位数量和开支的改革积淀。也与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抓大放小”的成功经验很不符合。从微观看, 政府已很难再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激励最基层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包括其他服务业) 。而且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的人事管理成本极高、漏洞极大, 如人员编制、招募、工资、福利、住房、保险、绩效、事病假、加班、考核、晋升、调动、思想与职业道德管理、退休以及养老等等。我们目前管理甚严的政府部门都偶暴“吃空饷”[9], 何况如此海量的事业单位。而由市场化管理所有这一切均与政府无直接关系。基层医疗 (执业者) 是典型的非学术医学 (职业者) [4,10], 更是典型的自由职业者 (目前我们还正在努力让大医院的医务人员执业自由) 。诊所医务人员需要政府管职称、涨工资, 管考勤、发补贴, 甚至帮建诊所配人员等等, 在全世界也很难找出几个。完全可以且需要市场化的为何要由政府担负?

3.4 政府办基层医疗几乎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

如上所述,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要求某些大医院都要在必要时开关并转, 何况基层医疗服务单位, 其变动无疑更加频繁。一个大的新楼盘/小区入住、新开发区的启用, 势必需要配套新的基层医疗服务单位, 而这些新入住的人口不可能是另一个小区整体搬迁而来, 可将原基层医疗单位移过来。此基本上就是一个无谓的新增单位。等到某些社区人口移出太多, 需要缩减或关闭老的基层医疗单位时, 又将面临一系列人财物和患者的处置难题, 这些都是政府计划很难有效适应的。

3.5 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封堵了社会力量办基层医疗的路

我们早已形成共识, 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但同时我们几乎没有预留社会资本进入的空间:三级医院已如前所述, 不仅太大, 而且须是医学院附属医院, 国际上, 即便是私立的医院, 也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多途径获得政府补偿。我们目前也事实上举办和补偿着三级医院, 以后加大补偿似乎也已成定式;二级医院以县级医院为主, 现在也通过综合改革成为吃皇粮的单位;仅剩一级医疗机构, 也由政府举办, 民资办诊所本已失去公平的市场环境, 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明确规定“不再设置个体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1]。民资惟一的路径便是投巨资进入高端医疗市场, 但人才资源已被政府从上到下全部把控, 几无流动性, 如何发展?我们不能过度希望民间巨资大举举办营利性医疗, 也不能寄希望以营利为目的民资举办非营利医疗来缓解政府压力 (有悖资本本性和市场规律) , 相反, 却完全可以开放基层医疗市场吸引各种大小不等的社会资本举办诊所。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监管让诊所举办者合法获利, 使之成为有吸引力、有竞争性的行业和职业。在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保证下, 百姓只会从中受益。如果政府、百姓和医疗行业都受益, 不仅与国际接轨, 而且也符合我国当今改革应让所有各方共享成果的科学发展方向。

3.6 政府举办基层医疗难于摆脱长期被动的基层办医格局

目前, 面对落后的基层医疗, 政府不仅投入巨大, 还要设法为过去买单[12]。效果则如上述北大顾昕教授所解析。面对未来, 政府不仅将精心编制、修订基层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管理措施, 而且还将自己投人财物落实、自己达标, 并设法一直管理好它们。政府完全处于正对全国百姓和医务人员集体抱怨和诉求的被动位置 (成为弱势的竞赛一方) , 后果可想而知。如果一改社会举办诊所, 政府立即位居监管 (裁判) 位置, 可以使用诸如吊销执照等强力措施监管供方, 也可希望需方 (百姓) 理解基层医务人员的付出。只要设计好, 让诊所和诊所医生有利可图, 政府只需接待申办者的申请, 然后去审理诊所的条件和资质, 发证、监管 (接受投诉、查处) 便可, 完全不需要“请求”和“组织安排”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培训, 也不必苦恼于全科医生的不足, 免费医学生培养也无必要, 更不必投钱寻地办诊所。对个别缺医少药地区, 政府可通过调节手段, 给予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解决 (或由政府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暂时提供, 或办极少的政府诊所) , 并不推脱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们的“医保”以及“医疗救助”等建设不仅已基本具备让诊所“有利可图”的条件, 而且还能有效减低百姓的门诊负担。加上市场调节和政府监管 (即必要时的少量补充) , 以及境外成熟的管理经验, 不必太多担心“唯利是图”, 也不必担心医疗体系的公益性受损和政府责任受到指责。相反, 由于社会诊所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其信誉也完全由自己维护, 困扰医疗行业多年的质量、效率和不正之风等问题还可望根本解决。政府和诊所的公信力都将大大提升。

我国是人口大国, 又处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既无欧洲那么多的公共福利资源, 也无美国那么健全的商业医疗保险。我国政府目前已经承担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 又在医疗服务上通过基本医保 (含新农合) 、医疗救助等直接或间接资助了所有国民 (美国政府也只管了老人和穷人, 加拿大政府通过高税收也只管了医院的50%左右, 其余缺口主要靠社会捐助, 几乎不举办门诊) , 同时又通过承办所有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资助了几乎所有医疗单位 (包办城乡基层医疗单位、“综合改革”县级医院、加大“补偿”三级医院) , 成了事实上的全管全办而不仅是主导。然而百姓仍需交费, 医疗机构照样收钱, 但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此等让政府全面买单再加百姓也买单的处方无疑不是医改的良方。要知道目前我们的省地政府连屈指可数的三级医院都未管理满意, 如何寄希望我们的县 (区) 政府 (在办好县级医院的同时) 能够长期承担和管理好涉及面 (部门) 更广、数量更多、结构功能更复杂及人员素质更参差不齐的基层 (社区及乡村)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且都是最为复杂的“财政补助事业编制”单位[13,14]。

4 建立我国基于市场调节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条件成熟, 前景广阔

目前, 我们在发展社会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方面, 既有非常成熟的境外经验可以借鉴, 也有30多年来我们在其他基层服务业改革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包括初期培育市场的政策优惠, 以及成熟的市场监管经验等可以参考, 而且也已具备相当良好的医改政策环境[15]。完全可以在暂不影响政府承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 加大民间诊所的发展力度, 以后政府再逐步退出基层医疗, 以保证有关政策的延续性。当基层医疗主要由民间诊所方式提供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和卫生院 (室) 便可名符其实地成为卫生服务机构, 轻装快行, “静心吃皇粮, 一心搞卫生”。条件成熟时, 基层公共卫生还可以逐步委卖给民间诊所。如此, 政府便可最大限度地回到监管位置, 最大限度地实现管办分离。

基层医疗服务 篇9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6家乡镇卫生院, 15家村卫生室进行调查。

1.2 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及询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从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及制度,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正确分类、包装、运送、移交, 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及存放时间,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进行调查。

2 结果

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及制度落实情况乡镇卫生院83.4%、村卫生室43.4%;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正确分类卫生院91.7%、村卫生室33.3%;包装、运送、转移合格率乡镇卫生院67.7%、村卫生室20%;乡镇卫生院布局均合理, 专门设置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地点, 但多数暂存空间偏小。村卫生室多数布局不合理, 未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地点, 只有医疗废物存放装置。

3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

3.1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健全

乡镇卫生院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但制度落实不到位, 责任分工不明确, 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无害化处置的方式不清楚。大多数卫生院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由保洁公司人员来承担, 由于清洁工流动性大, 大多来自农村, 文化水平低, 接受新知识能力慢, 卫生习惯较差, 清洁工对锐器盒的使用、感染性垃圾袋分装、运送、移交及无害化处理不清楚, 对医疗废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了解。 村卫生室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 缺乏医疗废物管理知识与技能, 多数对医疗废物的分类不明确, 对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用后能及时毁形, 但对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敷料等其他医疗废物与医疗垃圾混放。

3.2 缺乏医疗废物管理意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 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 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各卫生院大多能将医疗废物放在专用容器内, 但因专用容器属一次性物品, 成本较高, 少数卫生院考虑到经济效益, 将废物直接放在垃圾袋中, 在包装、运送、移交的过程中极易被污染的针头扎伤。部分医护人员仍对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区分不清, 且平时宣教不到位, 输液结束后按压的棉球大多扔在生活垃圾中。不知医疗废物管理不善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也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发生。一些高危科室, 如口腔科、检验科等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认识不清, 医疗废物全部以感染性废物处理, 或部分以生活垃圾处理, 容易导致收集人员或清洁工人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大多村卫生员不知道医疗废物、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有何区别, 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类不清, 混放现象严重, 甚至一小部分卫生员将具有再生价值的部分废物 (皮条、输液瓶等) 定为非病人接触性废物, 仍采取回收方式处置。

3.3 基本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与工具不到位

卫生院专门设置了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地点, 但暂时贮存场所建筑简陋、无照明设备、通风条件差、无明显标志、无警示标志。大多数村卫生室缺乏医疗处置设施, 如垃圾袋不分色、无专用容器、无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由于医疗废物产生量少且无规律, 存在医疗废物贮存时间难以执行不得超过两天的规定的情况。

3.4 培训不到位

部分医护人员和清洁工培训不到位, 对医疗管理条例及规范不清楚。清洁工经常更换, 缺乏系统感染知识培训及医疗废物知识教育, 常被污染的针头扎伤而不知道上报等。村卫生人员更加缺乏系统的感染知识培训。

3.5 登记不完善

大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登记内容不全面、不规范、过于简单, 不能全面反映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责任人等。

4 对策

4.1 加大卫生监督管理、质量控制及奖罚制度

加强监督、监测与指导, 卫生监督部门必须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监测与指导, 加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的贯彻力度, 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 增强法制观念。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 使医疗废物工作层层负责落实, 并设立医疗废物管理考核评分表, 每月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质控方式, 对各部门的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将考核结果与各部门医疗质量目标考核、绩效挂钩, 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4.2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制订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设置监控部门或专 (兼) 职人员, 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及村卫生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并对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进行登记, 保存资料。

4.3 加强培训及防护

各医疗机构应制订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计划, 强化医疗废物管理意识, 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当作防治传染病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负责人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培训, 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医护人员、村卫生员、清洁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明确自己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把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行动。同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4.4 加强硬件设备

医疗机构应加强硬件设备, 对废物暂存处进行规范化建设, 有严密的封闭措施, 使其真正具备防淋、防流失、防泄漏、防扩散和消毒、应急处置等功能。要求将感染性垃圾、生活性垃圾分别用2个容器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黄色为医疗垃圾, 黑色为生活垃圾, 要求各部门对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区分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严密包装、密闭清运、不得遗散、泄漏[1]。各锐器严格放入有损伤性废物标志的一次性专用锐器盒内, 警示标志醒目, 便于操作又符合操作流程, 保证密闭, 避免外流。对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及时毁型, 并放入黄色垃圾袋中。各部门医疗废物每日按规定时间送废物暂存处交接、称重并登记, 暂存处管理人员根据储备要求及废物分类安全放置, 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防止医源性损害。

摘要:为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 采用现场查看及询问等方法对21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在医疗废物的组织管理、分类、包装、存放、运送、移交、最终处置、培训等方面存在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

参考文献

基层医疗服务 篇10

本文所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相对地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而言的, 具有特定的含义。具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等;二是乡镇卫生院。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状况

河北省有11个市, 136个县, 1962个乡镇。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99所。其中, 县级综合医院202所, 中医院135所;乡镇卫生院1962所 (含中心卫生院、所) 。据2010年账面统计资料显示, 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负债金额为64.88亿元, 平均资产负债率28.97%。其中, 县级综合医院负债42.99亿元, 占66.26%, 资产负债率28.91%;中医院负债11.43亿元, 占17.62%, 资产负债率36.06%;乡镇卫生院负债10.46亿元, 占16.12%, 资产负债率24.01%。县级综合医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52%、146%;乡镇卫生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41.68%、138.29%。县级综合医院负债额度占2010年度业务收入的41.06%;乡镇卫生院负债额度占2010年度业务收入的32.92%。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原因分析

现以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负债为例进行分析。负债总额共计53.45亿元, 如果按类别和用途进一步细分主要分布在四个方面:房屋建设及设备购置15.36亿元;药品及卫生材料购置31.71亿元;预收医疗款及应付社会保障费5.34亿元;其他1.04亿元。分别占负债额度的29%、59%、10%、2%。其中, 房屋建设及设备购置、药品及卫生材料购置、预收医疗款及应付社会保障费、其他债务的比例, 县级医院为32%、56%、10%、2%;乡镇卫生院为14%、72%、10%、4%。

据初步调查, 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 国家投入政策不到位。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主因。目前, 河北省县级医院在职人员工资, 基本由医院自身收入解决。经济状况好一点的地区, 职工“三险一金”财政负担或负担一部分, 贫困地区要靠医院自己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 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实行中央、省、市、县分级负担的政策, 但大部分地区, 因财政困难或其他原因, 当地政府不投资或没有能力投资, 只好贷款或采取社会融资的办法解决, 从而形成了医院债务。

第二, 盲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在国家《大型乙类医疗设备管理办法》出台前和出台之后短期内, 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其原因一是医疗机构自筹款买设备, 不用上级审批;二是国家定价大型医疗设备收费偏高等。

第三, 新型合作医疗需求。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 河北省农民参合率达到94.46%。农民基本医疗费用的解决, 使医疗需要需求呈迅猛发展的势头。而且, 农民得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已成为常态, 加之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报销比例较多, 许多医院人满为患, 特别是住院病人骤增。初步统计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平均每年增加20%-30%。为适应病人医疗需求, 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行贷款或采取其他融资的方式, 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改扩建或购置急需的设备等。

第四, 医院正常发展。突出表现在国家拉动内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大规模投资之前。在国家“卫生三项建设”期间, 主要是后期, 因为当时项目投入较少, 国家的投资额度与建设项目差距太大, 而地方政府又没有能力投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想方设法贷款或采取社会融资的办法。2005年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投资建设, 但政策规定, 凡是达到建设标准的医疗机构不再投资, 以前欠款由当地负责解决, 基本上形成了“鞭打快牛”的做法。据河北某县统计资料显示, 该县乡镇卫生院建设欠款达538万元, 至今没有能力还款。此外, 由于缺少周转金制度, 普遍存在医院药品、医疗耗材等欠款, 据调查一般从购买之日起, 拖欠3至6个月的居多, 导致了短期大量拖欠, 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新的债务模式。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化解对策

负债运行已经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沉重负担, 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如何走出过度负债、过度医疗、过度收费形成的恶性循环怪圈,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资产变现解决, 迁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可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其原有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评估, 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公开拍卖, 拍卖所得用于偿还欠款;财政还本付息解决, 国家已经界定政府举办的医院属于公益性质, 在经营上实行保本或略低于、略高于成本的收费政策, 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资或贷款建设的房屋、设备等, 均为国有资产, 考虑到本身偿还难度, 地方财政理应负责还本付息;贫困地区由中央和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解决, 贫困地区财政困难,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本身或地方政府均无财力解决, 建议这部分债务由中央或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解决;省市县财政分级负担解决, 采取省市县乡债务分摊的办法解决, 在具体操作上, 不搞一刀切, 地方财政状况好的可以多负担一些;改制解决, 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在非营利性质不变的情况下, 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 打破融资瓶颈,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变部分负债为资本, 以解决债务负担, 从而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 同时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周转金制度, 为解决医院短期欠款, 建议由同级财政、卫生主管部门, 重新核定医院专用周转金, 用于药品、耗材采购的周转使用。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的思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主流是好的, 其积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负债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促进了卫生事业发展,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目前出现的问题, 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 负债率与医疗机构发展相适应。鉴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职能、收入、服务范围和专业要求等各不相同, 是否进行负债经营?负债额度如何确定?不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决策管理。简而言之, 就是要使得衡量偿债能力指标之一的负债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及其发展相适应。县级综合医院等业务收入好、积累多的单位, 具备偿还能力的, 适度负债是正常的, 有利于医院建设与发展, 但要注意贷款发展需量力而行;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大量的医疗救治及公共卫生、卫生保健、基层卫生管理等任务, 应少负债, 或直接按公共卫生机构等同对待。

第二, 负债与还款预期相适应。负债必须以融资机构的业务收入和业务发展能力为标准核定, 以不损害机构稳定发展为基础条件, 以单位预期收益为尺度, 合理确定负债规模, 保证债务效益和及时按期限偿还为主要目标。

第三, 负债率与资源配置标准相适应。卫生区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贷款或社会融资发展医疗卫生项目, 要在卫生区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框架之内, 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展规划相协调, 与社会发展与群众需要需求相吻合, 坚决防止盲目发展和扩张等。

第四, 负债率与卫生投入相适应。负债在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收入的同时, 还要把各级财政对卫生的投入考虑在内, 把国家投入政策作为重要依托, 以此确定负债投资项目, 防止负债过多导致长期无法偿还或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甚至违规行为。

第五,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的管理与监督。一是建立政府融资平台, 严格项目审批, 规范负债规模, 确保项目效益, 防止出现资不抵债等行为;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贷款或社会融资, 要严格禁止将房产或重大设备等国有资产作为抵押;三是尽快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负债经营保障评价系统, 加强财务监管, 规避融资风险;四是尽快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融资办法, 规范融资行为, 规避融资风险, 提高融资效率, 更好地利用社会资金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丰阳服务基层搬迁户 篇11

为加强与兄弟县镇的交流,助力连阳区域农业发展的合作,丰阳镇政府还邀请了阳山县桔利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技术人员前来推广新技术和新经验。授课内容包括柑桔管理年历、营养失调防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市场营销等。授课人员还现场为前来参加培训的种植户答疑解惑,与大家进行经验的互动交流。

据悉,湖江沙糖桔合作社成立至今,已有80位湖江村当地的沙糖桔和贡桔种植户加入该社,合作社资产总额40万元。为了让合作社成员得到更好的学习培训和政策咨询等服务,湖江村党总支向镇党委请示,成立了沙糖桔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在党支部和该村村民理事会的带领下,村民们逐渐摸索出了农业致富之路。目前湖江沙糖桔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沙糖桔种植面积1100多亩,预计每亩产量5000斤,产值8000元,可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500元。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的成立,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湖江走出一条党建富民的新路子,带动越来越多的当地沙糖桔种植户发展致富。

丰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两不具备村庄”的搬迁和后续工作将继续深入开展,搬迁工作将更注重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机结合。未来,湖江村将致力于本土沙塘桔品牌的创立,组织农产品的收购、销售以及贡柑、蜜柚等新品种的推广。

让基层医疗脉络更通畅 篇12

县级公立医院, 被视作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 能否将大部分病人留在县里,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然而, 熟悉基层医疗的人都知道, 过去县域内无序就医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 县乡医疗机构各自为政、争夺病人并不少见。

解决基层医疗的这种结构性矛盾, 首先要对医疗机构主体, 区域信息平台, 人、财、物等医疗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各级医疗机构视对方为“竞争对手”的局面。否则, 一切改革都将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看, 无论是天长以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为载体, 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还是启东组建医疗集团, 完善县 (市) 镇村一体化管理体系, 让大小医院成为“一家人”, 促上下联动变成“一条心”, 无疑是推进基层医改十分重要的基础保障。

理顺医疗机构分工合作这个大的脉络, 才能安放好医院、医生和群众各自的利益。自2012年启动改革试点以来, 相关地区已经探索了一些配套改革, 比如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加快补偿机制、人事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制度等改革。这些改革多管齐下, 不仅为老百姓带来诸多医改红利, 也为医务工作者创造了更好的执业环境。一份有关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的报告显示, 接受复评的县 (市) 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6.2个百分点, 医务性收入提高3.3个百分点。一降一升, 体现的不仅是医院总收入向合理比例的回归, 更是基层医改对各相关主体利益关切的精准把握。

当前,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 但还面临着不少尚待突破的难点。比如, 如何处理、协调医共体、医联体内部的利益关系, 以及龙头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责任分配?改善村医队伍青黄不接、信息化建设未实现完全互联互通的现状, 又该从何着手?如何改变“倒三角”关系, 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有序下沉?有人说, 哪里“三医”联动得好, 哪里医改成效就好。解决这些问题, 还是需要理清改革的脉络, 提高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以全局视角部署后续的改革方案, 不断扩大医改的受益面。

医改涉及面广, 复杂程度高, 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改革中理清脉络的过程, 无疑也是调整利益的过程。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 “拣软柿子捏”、违背医改精神搞小动作、甚至直接抵制医改的情况依然存在。上面推一推, 下面象征性地挪一挪, 这种惰性也亟待克服。因此, 要想充分发挥改革的叠加效应, 还必须进一步厘清改革责任, 防止部分人出于私利不想为、不敢为、慢作为, 影响基层医疗改革的成效。

基层医疗收益小, 服务面却很大, 解决好他们的出路, 是医疗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打好控成本、降费用、保质量、提效益的组合拳, 形成“首诊在基层、大病在县内、康复治疗回基层”的格局, 才能以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上一篇:他汀与败血症下一篇: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