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与败血症

2024-07-17

他汀与败血症(精选7篇)

他汀与败血症 篇1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患者自身体内的脂肪运转和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患者体内的血浆脂质偏高的一种病症[1]。该病症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患者并发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疾病, 所以降低患者的血脂成为降低该疾病发病率的主要临床治疗理念[2]。为了研究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时的临床疗效, 笔者于2014-01~2015-06在我院选取了96例前来就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对其进行分组区别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01~2015-06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共96例。按照诊疗编号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并且排除严重的器官性疾病患者, 家属及患者于治疗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25例, 女23例;年龄36~73岁, 平均 (52.4±1.45) 岁;病变类型:8例患者为单纯性高总胆固醇, 12例患者为单纯高甘油三酯, 28例患者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对照组:男22例, 女26例;年龄37~72岁, 平均 (53.4±1.38) 岁;病变类型:7例患者为单纯性高总胆固醇, 14例患者为单纯高甘油三酯, 27例患者为混合型高脂血症。经过细致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需接受严格的健康干预指导, 包括合理控制饮食, 采用正确的运动方式, 戒烟、戒酒等。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 (生产企业: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0021;规格:10mg/片) , 1次/d;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 (生产企业: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161;规格:10mg/片) , 1次/d。治疗期间所有患者不得服用其他类型降脂药物, 治疗时长为8周。

1.3 判断标准

治疗前后均检查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 (TC (总胆固醇) 、TG (三酰甘油酯) 、LDL-C (低密度脂蛋白) 、HDL-C (高密度脂蛋白) ) , 并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缓解, 与治疗前相比, 患者的TC值下降40%以上, TG、LDL-C值下降20%以上, HDL-C上升20%以上;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患者的TC值下降20%~39%, TG、LDL-C值下降10%~19%, HDL-C上升10%~19%;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改善, 血脂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 (显效+有效) /n×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 计数资料取率 (%) , 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 (±s) , 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 (或t检验) ,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改善情况均较为良好, (P<0.05) , 但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HDL-C水平的升高程度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治疗, 观察组共有24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22例患者治疗有效, 2例患者治疗后没有明显效果, 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5.83%;对照组共有16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24例患者治疗有效, 8例患者治疗后没有明显效果, 其治疗有效率为83.33%,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在治疗期间, 观察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8.33%, 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10.42%, 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的影响, 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因此我国原发性高脂血患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随之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攀升, 所以如何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经成为了人民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3]。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方式是直接干预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并进行相应的药物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目前是治疗原发性高脂血患者的首选药物, 本文主要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的临床药理疗效。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与HMG-Co A还原酶结合后发挥出还原酶抑制作用, 进而抑制患者的胆固醇的生成, 逐渐降低患者血浆中的胆固醇浓度[4]。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活性和受体密度, 增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5]。从化学组成结构上看,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阿托伐他汀属于开环羟基酸型药物, 能够直接作用于肝脏, 并且能够独立降脂, 降脂时不需经其他环节, 其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 因此药效维持时间较长;辛伐他汀属于内酯环形, 须经转化才能变成可直接调节脂质的开环羟基酸型, 因此在起效时长上对比, 阿托伐他汀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因此前者的降脂速度更快[6]。在本研究中,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数据与刘月鹏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观察组95.83%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的治疗有效率,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的临床药理效果优于辛伐他汀。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原发性血脂血症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药理效果更为明显, 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芳, 孙瑞红.非诺贝特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7) :2311-2312

[2]刘扬.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药理对比[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 38 (6) :89-91

[3]刘召茹.阿托伐他汀对5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影响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药, 2009, 29 (2) :9

[4]周启东, 田德茂.调脂汤合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5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 17 (4) :75-76

[5]刘月鹏.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19:21-23

[6]李宏权, 张亚峰, 曲丽园, 等.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0 (12) :1402-1403

他汀与败血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 入选标准: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血脂代谢紊乱;患者均未使用过任何调脂药物;患者知情同意。男36例, 女24例;年龄最小24岁, 最大85岁, 平均年龄 (54.26±6.23) 岁。根据选用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年龄、性别对比类似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在给予饮食与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氟伐他汀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40mg, 每晚口服) 、非诺贝特 (法国利搏福尼制药公司生产, 0.2g, 每晚口服) , 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都在治疗前后测定TC、TG、HDL-C含量, 采用酶法检测, 仪器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 各血脂指标下降20%以上;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各血脂指标下降10%~20%;无效:未达到显效与有效标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以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变化

经过观察, 两组治疗前TC、TG、HDL-C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TC、TG都下降明显 (P<0.05) , HDL-C明显上升, 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 总体疗效对比

经过轶和检验分析,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u=9.632, P<0.05) 。见表2。

3 讨论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 约占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一半左右。高血脂即血管中胆固醇, 脂肪和其他沉淀物在动脉内壁逐渐沉积, 使血管壁增厚失去弹性, 最终导致动脉狭窄或完全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 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5]。

当前按来源及化学结构特点, 可将降血脂药物分为微生物来源 (生物类) 、合成或半合成来源 (化学类) 及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中草药类。其中他汀类药物是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是当今研究最为活跃、最为成功的调脂类药物。目前认为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代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 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 减少胆固醇蓄积; (2) 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和脂蛋白的转移而降低高三酰甘油的水平[6]。氟伐他汀是全合成降胆固醇药物, 是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他汀类药物, 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可将HMG-CoA转化为3-甲基-3, 5-二羟戊酸。其作用部位在肝脏, 具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作用, 可以降低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 刺激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受体的合成, 提高从而LDL微粒的摄取, 达到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浓度的效果。

贝特类药物通过调脂途径与非调脂途径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能增强脂蛋白脂酶活性, 促进TG的清除;促进脂肪酸摄取, 诱导肝脏特异性脂肪酸转运蛋白, 可以促进肝脏摄取脂肪酸;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颗粒的清除。非诺贝特为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血脂调节药, 通过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的生成并同时使其分解代谢增多, 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还使载脂蛋白A1和A11生成增加, 从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非诺贝特还有降低正常人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作用, 具有明显降低血浆TG和TC的作用。本文两组治疗前TC、TG、HDL-C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TC、TG都下降明显 (P<0.05) , HDL-C明显上升, 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u=9.632, P<0.05) 。

总之, 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都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其中氟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好。

摘要:目的 对比氟伐他汀与非诺贝特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高脂血症患者60例根据选用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在给予饮食与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TC、TG、HDL-C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TC、TG都下降明显 (P<0.05) , HDL-C明显上升, 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u=9.632, P<0.05) 。结论 氟伐他汀较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高脂血症,氟伐他汀,非诺贝特,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海勇, 王林.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J].国外药学医学分册, 2008, 31 (3) :160-165.

[2]国大亮, 张广雪, 孙海英.超级他汀家族新成员-匹伐他汀[J].齐鲁药事, 2009, 23 (1) :61-62.

[3]何笑荣, 邹定, 姜文清, 等.降血酯新药匹伐他汀钙[J].中国新药杂志, 2005, 14 (4) :483-487.

[4]蔡正艳, 周伟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 2006, 15 (22) :1907-1912.

[5]李玉鸣.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志, 2007, 5 (10) :987-989.

他汀与败血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均为2007年2月至2 0 1 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05例, 均符合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诊断标准, 且知情同意。其中男60例, 女45例;年龄27~65岁, 平均52岁;合并高血压病46例 (4 3.8%) , 糖尿病24例 (2 2.9%) , 冠心病1 5例 (1 4.3%) 。按入院时间将1 0 5例分为普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与联合组各35例。三组一般资料水平接近。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有服用调脂药物及影响血脂水平药物者停药两周, 治疗过程中禁用对血脂有影响的药物 (如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激素等) ;正常饮食。普伐他汀组患者每晚口服普伐他汀钠片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20mg。非诺贝特组患者每晚口服非诺贝特片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生产) , 200mg。联合组患者每日清晨口服非诺贝特100mg, 晚饭后口服普伐他汀10mg。三组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三酰甘油 (TG) 水平。治疗前后每周检测肝功能、肌酸激酶、血肌酐、血尿酸和空腹血糖。

1.4 判定标准

显效为达以下任一项:TC下降>20%, TG下降>40%, HDL-C升高>0.26mmol/L。有效为达以下任一项:TC下降10%~20%, TG下降20%~40%, HDL-C升高0.1 0~0.26mmol/L。无效为未达到有效标准。恶化为达以下任一项:TC上升≥10%, TG上升≥10%, HDL-C下降≥0.10mol/L。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2 结果

2.1 三组主要血脂参数比较 (表1)

治疗前数据:由表1可见, 上述4项指标普伐他汀组与联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DL-C非诺贝特组与联合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 1, P>0.0 5) ;总体上, 治疗前联合组与普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比较, 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数据:TC与LDL-C水平联合组与普伐他汀组相差较小, 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G、HDL-C水平两组相差较大, 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G、HDL-C水平联合组与相差较小的非诺贝特组比较, 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8, P>0.05) , 后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6.9 7, P<0.01) 。

自身对照比较:三组除HDL-C外, 余三项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HDL-C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

2.2 三组疗效比较 (表2)

由表2可见,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最高, 普伐他汀组次之, 非诺贝特组最低。联合组与普伐他汀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69, P>0.05) ;与非诺贝特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 8, P<0.0 5) 。

2.3 不良反应

普伐他汀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升高2例 (5.7%) , 但小于正常值3倍。联合组ALT轻度升高l例 (2.9%) , 小于正常值3倍;出现轻度腹胀、恶心2例 (5.7%) , 症状均较轻微, 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普伐他汀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 A) 还原酶的竞争抑制药, 能特异性选择性抑制HMG-Co A还原酶的作用, 抑制肝和小肠中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 降低肝细胞中胆固醇的含量, 并增加LDL受体的活性, 从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普伐他汀还可以通过对Rho信号通路的抑制, 激活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 (PPARα) , 上调载脂蛋白Alm RNA的表达, 从而降低TG和提高HDL-C水平。普伐他汀虽有降低LDL-C的作用, 但降低TG和提高HDL-C的作用非常有限, 弱于贝特类药物。

非诺贝特是PPARα的激动药, PPARα被活化后促进脂蛋白脂肪酶、载脂蛋白AⅠ和载脂蛋白AⅡ等基因的表达, 抑制载脂蛋白CⅢ的表达, 提高脂蛋白脂肪酶的脂解活性, 从而降低T G和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提高HDL-C水平。而且非诺贝特还能通过对PPARα负性调节核因子活性而抑制某些炎症及黏附分子表达, 从而产生除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见, 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PPARα的活性, 增强药物调节TC、LDL-C、TG和HDL-C的作用。

他汀与败血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高血脂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32例。患者的年龄在52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3±10.54)岁,病程最短为3年,最长为23年,平均为(11.3±4.8);其中有10例患者总胆固醇异常,20例患者(甘油三酯异常,22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坐位测量血压,舒张压在95~112mm Hg间,收缩压在180mm Hg以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按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有26例,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的1个月内均没有对饮食进行任何控制,观察组患者早晨起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生产)15mg,每日1次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睡前服用20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需连续口服药物治疗时间为8周,在进行治疗期间,患者需遵医嘱进行必要的饮食控制,且在服药期间没有服用其它类型的降脂药或是降压降压药。

1.2.2 实验室检查

在进行治疗前后,早晨起分别取患者5ml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各项指标主要包括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1.2.3 疗效评定

显效:TG下降>40%,TC下降>20%,LDL下降>30%;有效:TG下降20~40%,TC下降10~20%,LDL下降>20%;无效:TG、TC、LDL未见明显改善。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应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TG、TC、LDL-C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TG、TC、LDL分别为(1.12±0.46)mmol/L、(3.25±0.43)mmol/L、(2.18±0.42)mmol/L,对照组对应为(2.05±0.51)mmol/L、(5.95±1.16)mmol/L、(3.15±0.86)m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降低高血脂患者的TG、TC、LDL。详见表1。

2.2 两组药物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药物总有效率为88.46%(12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2%(8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037),提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治疗高血脂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生理及心理舒适度。

3 讨论

高血脂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具有隐匿性、逐渐性及进行性和全身性的特点,如不加重视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第一,它能够加速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人体全身器官都靠动脉供血、供氧,若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动脉硬化会引起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这些都与高血脂紧密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血脂是引发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一个独立而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第二,高血脂能够引发高血压,一般来说高血脂患者都会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检验报告显示其血脂代谢紊乱[1],是导致高血压病一个主要致病因;第三,高血脂还能到引发脑血管疾病,且该病易致命、致残;对患者的健康有严重危害;第四,一般高血脂患者会同时伴有脂肪肝,造成肝功能的损害。另外高血脂还可诱发胰腺炎、黄色瘤等,甚至有时会引发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高血脂症的危害性很大。

高血脂是在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且一般来说,大多数的高血脂患者会同时合并有高血压,此两种病症相互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会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患者的靶器官受到损害。因此,高血压高血脂需进行同时的控制与治疗[2],双管齐下,有效调脂降压,大大降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同时,也降低患者的残死率。

现阶段来说,高血脂的防治只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经非药物治疗,二是行药物治疗。

3.1 非药物治疗

(1)进行必要的饮食调节。高血脂患者平时应着重注意饮食习惯及规律,进行必要的饮食结构调整,避免使用肥肉、动物性脂肪、鱼子及蛋黄、动物内脏、脑等热量高的食物,烹饪时要尽量使用植物油,且每次油用量控制在30g以下,宜多食用瘦肉、海鲜等,严禁食用含糖类较高的食品;(2)限制盐用量。使用盐量较高是引发高血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盐中的钠是一种亲水物质,会引发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也可能会引发水肿,最终导致肢体浮肿或是动脉硬化等症状,研究显示,人体的盐每日摄入量应在5个以下;(3)增加钾的摄入量。研究显示若患者的体内含钾量越高,其高血脂的概率就会越低,所以我们可认为钾对于高血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患者可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及水果;(4)多饮茶。茶叶中含有众多矿物质元素,且维生素C及维生素E含量均较高,能够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脂肪在人体内大量沉积,稳定血脂水平;(5)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降低人血液中的血脂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另外,高血脂病人还需戒烟戒酒,防止器降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避免出现并发症。

3.2 药物治疗

目前来说高血脂的防治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贝丁酸类以及中成药三种。他汀类药物能有效的阻滞组织羟甲戊酸代谢通路,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率,同时能够促进提高血清胆固醇的清除速率,降低血脂的浓度。相关的研究表明[3],此类药物除了有很强的降脂作用之外,对于抑制血管炎症的发生还有很大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46%,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能够有效的增强血管内皮功能,增强动脉血管弹性,降低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高血脂作为引发冠心病的一种高风险因素,适当的调节血脂可以防治冠心病,若患者同时合并有冠心病等症状时要服用调脂药以降低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此时可选择美托洛尔片、普荼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若高血脂脑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调脂治疗不但对于其脑梗塞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预防脑梗塞。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临床治疗时对患者进行调脂治疗可以显著减低患者脑中风的致残率,药物选择方面可以有弹性酶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多烯康(但有出血性疾病者禁用)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若患者患有高血脂会加重其高血压水平,因此调节血脂外还需要对患者的高血压进行对症治疗,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他汀类药物对治疗高血脂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脂的危害,并探讨如何选择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方法 选择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血脂的危害,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有26例,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情况及药物总有效率。结果 ①高血脂危害: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引发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损害肝功能。②临床观察指标: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TG、TC、LDL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TG、TC、LDL分别为(1.12±0.46)mmol/L、(3.25±0.43)mmol/L、(2.18±0.42)mmol/L,对照组对应为(2.05±0.51)mmol/L、(5.95±1.16)mmol/L、(3.15±0.86)m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有效率:观察组(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69.22%),经比较,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治疗高血脂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高血脂,高血脂危害,药物选择

参考文献

[1]武红玲.浅谈血脂异常及其对健康的危害[J].中国实用医药,2007,(05):232-234.

[2]常瑛,文爱东,李昌炜,等.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人体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9):1672-1672.

他汀与败血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2例, 男73例, 女39例, 年龄63~74岁, 平均 (68.1±5.6) 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及高脂血症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无他汀类药物过敏史, 且均无严重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将上述所有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 A组38例, B组39例, C组35例,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冠心病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合并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B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 C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A组方案:阿托伐他汀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07) 10 mg, 1次/d。B组方案: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C组方案:辛伐他汀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366) 20 mg, 1次/d。三组患者均于晚餐后半小时口服上述药物。其他治疗方案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法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 抽取空腹静脉血, 进行TC、TG、LDL-C、HDL-C水平及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样本采用t检验, 三样本比较采用F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三组TC、TG、HDL-C、LDL-C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TC、TG、LDL-C均显著降低 (P<0.01) , HDL-C均显著增高 (P<0.01) , 治疗后C组HDL-C显著低于A组、B组 (P<0.01) , 治疗后B组TC、TG、LDL-C均显著低于A组、C组 (P<0.01) , 详见表1。

2.2 三组患者肝肾功能变化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存在密切关系。甘油三酯、胆固醇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而治疗中改善血脂异常状况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他汀类药物对血管炎性反应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同时能够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来缩小、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降低血栓形成率, 改善血管功能, 对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已有研究证实,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不仅能够有效调节血脂紊乱, 同时对于心血管系统也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阿托伐他汀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一种选择性抑制剂, 能够选择性抑制其与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 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时能够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 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 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血LDL-C水平[4]。但目前关于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剂量争议较多[5,6], 为了探讨其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剂量, 笔者分别使用不同剂量进行了治疗, 并与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阿托伐他汀20 mg的治疗效果为优。在不良反应方面,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也就是说, 三种方法均未引起患者肝肾功能异常。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均显示出了良好效果, 但阿托伐他汀20 mg/d疗效更优, 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因此, 适当提高阿托伐他汀剂量能够更有效的改善血脂代谢, 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 (n=38) 、B组 (n=39) 、C组 (n=35) 三组, 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 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 C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 对比三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 (P<0.01) , HDL-C均显著增高 (P<0.01) ;治疗后C组HDL-C显著低于A组、B组 (P<0.01) , B组TC、TG、LDL-C均显著低于A组、C组 (P<0.01) ;三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 以阿托伐他汀20 mg/d临床疗效最优, 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冠心病,高脂血症

参考文献

[1]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TT) Collaborators, Mihaylova B, Emberson J, et al.The effects of lowering LDL cholesterol with statin therapy in people at low risk of vascular disease:meta-analysisof individual data from 27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 2012, 380 (9841) :581-590.

[2]李琦文.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7) :228-229.

[3]蔡佳, 贺娟, 徐贵丽.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5 (2) :281-283.

[4]陈德春, 王虹艳, 曲鹏, 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 18 (1) :33.

[5]Yao A P, Ren X R.The Influence of atorvastatin on hs-CRP and blood lipid in patients of unstable angina[J].Chin Remedies Clin, 2011, 8 (11) :726.

他汀与败血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总结分析我院从2014 年2 月到2014 年12 月收治的90 例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 例,男25 例,女20 例,最小年龄61 岁,最大年龄79 岁,平均年龄为(72±1.5)岁,病史为5-20 个月,平均病史为(12±1.0)个月;观察组45 例,男26 例,女19 例,最小年龄62 岁,最大年龄84 岁,平均年龄为(73±1.6)岁,病史为6-22 个月,平均病史为(13±1.1)个月。入选所有患者均经内科确诊,治疗前3 个月内未服用过降脂药物;排除严重过敏史、合并其他器官疾病、重大手术史患者、家族史性高胆固醇血症、严重创伤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晨起空腹状态下,口服辛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50948,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天1次,每次用量10mg,连续治疗1 个月;观察组晨起空腹状态下,口服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H20113246,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一天1 次,每次剂量为10mg。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对比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采用相酶显色法测定,HDL-C采用PEG修饰酶法测定(PEGME法);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法) 测定;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CHODPAP法)测定。并在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评价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加以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应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并用 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DL-C、LDL-C、TC、TG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无差异,治疗后两组LDL-C、TC水平均有下降(P<0.05),而HDL-C、TG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L-C、TC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不良反应3 例,发生率为6.7%,分别为2例轻微上呼吸道感染,轻度恶心呕吐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4.4%,分别为1例轻微上呼吸道感染例,轻度恶心呕吐1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未接受特殊治疗自行改善。观察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分析冠心病发生率不断增加与TC水平升高有明显的联系,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加重[2]。尤其是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关键。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时,主要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水平[3]。其中他汀类药物为临床常用且效果显著的降脂药物,其主要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美伐他汀、辛伐他汀,该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 A)还原酶具有竞争抑制性,可有效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LDL受体数量增加,提高血清胆固醇清除量,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从而达到降低血脂水平效果[4]。而且该类药物还能有效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减少脂蛋白的分泌,从而起到有效的消炎抗血栓、稳定内皮细胞、减少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临床中主要根据HDL-C、TG、LDL-C、TC这四项指标判定血脂水平,结果表明多种他汀类药物均具有显著的调脂效果,但研究需要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瑞舒伐他汀为一种选择性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与辛伐他汀相比,其降低TC及LDL-C水平效果显著[5]。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用药后,观察组LDL-C、TC水平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而且研究表明该药物用药后不会留存在机体内,科经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应用安全。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用药后,对照组轻微不良反应3 例,观察组轻微不良反应2例,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改善。

综上所述,临床对比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90例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5例则选择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不同用药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LDL-C、TC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DL-C、TG水平则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用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改善血脂水平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

参考文献

[1]梁海堂.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5):46-47.

[2]李麟,王永莉,曹佳宁.不同他汀类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2):1302-1304.

[3]吕文学,曾传彪,刘莉.左卡尼丁治疗冠心病心衰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2):199-202.

[4]吕建峰,罗万权,张兴梅,等.不同强度他汀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4):511-515.

他汀与败血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内科门诊就诊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1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55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19例,糖耐量异常8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疾病。其中男63例,女49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2.4±9.8)岁。112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非诺贝特组,各56例。

1.2 方法

阿托伐他汀组: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9),每晚1次;非诺贝特组:口服200 mg非诺贝特胶囊(商品名:力平之,法国利博福尼制药公司,注册证号H20140369),每晚1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停止服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激素等对血脂有影响的药物。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总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脂全套及肾功能。采血前24 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采血前12 h禁食,可少量饮水。采血前至少坐位休息5 min,并坐位采血。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肾功能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检查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CR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84、8.613、9.992、5.772、10.159、2.864,P<0.01);阿托伐他汀组TC、LDL-C的降低幅度大于非诺贝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03、20.512,P<0.01);非诺贝特组TG的降低幅度大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22,P<0.01)。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非诺贝特组治疗后比较,b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比较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非诺贝特组治疗后有8例血清CR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15,P<0.01)。

3 讨论

阿托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 A)抑制剂,该药物中的开放酸部分与HMG-Co A结构相似,可竞争性结合HMG-Co A还原酶,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减低TC、LDL-C;非诺贝特是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血脂调节药物,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激动剂,可激活PPARα,增加载脂蛋白AⅠ、AⅡ及脂蛋白脂酶基因表达,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和TG的生成,同时促进其分解代谢增加,降低血清TG、LDL-C、TC、尿酸(UA),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尤其能显著减低TG。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急性胰腺炎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1]。非诺贝特致血清CR升高的机理尚不明确,本组病例中使用非诺贝特后出现血清CR升高的8例患者均为65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2例有糖尿病早期肾病,1例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作者认为,由于非诺贝特85%~90%经肾脏排泄,当有某些基础肾脏病史或老龄患者肾脏清除能力下降时,服用非诺贝特药物可在体内蓄积,从而导致血清CR升高、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非诺贝特容易引起横纹肌溶解症[2];在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或其他具肾毒性的药物合用时,可能有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应减量或停药[3]。而非诺贝特致肾损害的时间一般1~3个月[4],因此,作者建议服用非诺贝特的患者应在服药后1个月检测肾功能,以后至少每3~6个月复查,如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用药。非诺贝特导致肾功能损害存在可逆性,FIELD研究共纳入97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5年,结果显示:非诺贝特组终末期肾病发病率没有增加[5]。

综上所述,对以TC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宜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而非诺贝特因其能显著降低TG水平而成为治疗高TG血症的首选、特效药,也是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高UA血症的良药。该药可能致血清CR升高,但其致肾损害有可逆性,因此,使用时应检测肾功能,尤其是老年患者、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注意检测,即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12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及非诺贝特组(给予非诺贝特胶囊治疗),各56例。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84、8.613、9.992、5.772、10.159、2.864,P<0.01);阿托伐他汀组TC、LDL-C的降低幅度大于非诺贝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03、20.512,P<0.01);非诺贝特组TG的降低幅度大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22,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非诺贝特组治疗后有8例血清CR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15,P<0.01)。结论 非诺贝特降低TG疗效显著,但需注意肾功能变化。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血脂水平,肾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昳,董占宏,陈效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当代医学,2009,15(33):43-44.

[2]周蓉,张芸,冯雪芳.非诺贝特致慢性肾脏病患者急性横纹肌溶解症4例临床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10,9(2):116.

[3]曲艳萍,张文锐.浅谈非诺贝特的副作用.中外医疗,2010,29(2):176.

[4]柴健.45例非诺贝特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天津药学,2011,23(5):14-16.

上一篇:境遇主义者下一篇:基层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