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2024-09-12

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通用8篇)

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篇1

HLP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急腹症。此类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症状、急性腹痛症状以及发热症状等。针对疾病严重的患者, 临床往往合并表现出休克症状以及腹膜炎等症状。如果未给予及时治疗, 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特别近年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巨大转变, 因为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此种疾病的患病率表现为逐年递增的趋势[2]。为了研究有效方法降低临床疾病的复发率,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 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后, 在降低疾病复发率等方面获得显著意义, 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112例老年HLP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所有老年HLP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在A1组的56例老年HLP患者中, 男36例, 女2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6~79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9.6±2.7) 岁;患者的病程为2~7年, 患者的平均病程为 (3.6±1.4) 年。在A2组的56例老年HLP患者中, 男37例, 女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7~81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9.7±2.9) 岁;患者的病程为1~7年, 患者的平均病程为 (3.6±1.4) 年。两组老年HLP患者在住院时, 临床表现出腹胀腹痛症状以及恶心呕吐症状。对比A1组与A2组老年HLP患者的一般资料, 存在均衡性 (P>0.05) 。

1.2 方法:

针对A2组HLP主要实施常规护理, 针对A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 给予护理干预, 具体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对HLP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患者患有此种疾病后, 临床表现出疼痛症状, 因为患者自身针对疾病知识有所缺乏, 所以内心会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 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同患者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 树立同疾病对抗信心。与此同时针对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 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疼痛感, 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此外, 护理人员需要使HLP患者详细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意识到此种疾病的危害性, 最终赢得患者的积极配合[3]。

1.2.2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患者患有HLP疾病后, 会导致自身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以及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 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循环衰竭现象以及肾衰竭现象。在护理过程中, 应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密切监测, 并且对患者的血液以及心率等指标进行准确记录。

1.2.3 降低患者自身血脂, 有效炎性介质消除:

针对患者于早期实施血浆置换以及血液滤过, 可以将患者体内诸多的细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质有效消除, 防止出现细胞血管渗漏综合征疾病。并且将患者的胆固醇水平以及血TG水平有效降低, 从而将患者体内的炎性介质有效消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 需要选择葡萄糖酸钙有效缓解患者肢体抽搐症状。对患者皮肤进行仔细观察, 有无出现血点情况, 在固定时间, 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查[4]。

1.2.4 对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

对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患者的咳痰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针对患者给予必要的规律性呼吸指导以及咳痰指导, 在关键时刻对患者实施吸痰护理。如果疾病需要, 对患者给予有创呼吸支持。

1.2.5 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

因为HLP患者胰腺功能未彻底恢复, 对此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对自身血糖进行仔细监测。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适当饮食, 保证每天能够正常摄入营养。在饮食过程中, 可以选择少食多餐方法, 要求饮食清淡, 进食后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仔细监测[5]。

1.3 观察指标:

通过自制问卷在老年HLP患者出院后, 对其遵医情况以及临床疾病复发率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研究过程中, 针对A1组与A2组老年HLP患者的临床数据, 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加以处理, 利用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 以率进行比较;利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 以 (x-±s) 进行表示, 以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 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嘱情况:

在遵医嘱方面, A1组HLP患者表现优于A2组患者明显 (P<0.05) , 具体见表1。

2.2 血脂水平、疾病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两组HLP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 在疾病复发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两方面, A1组老年HLP患者优于A2组患者明显 (P<0.05)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患者患有HLP疾病同自身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具有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复发同患者自身血脂水平关系极为密切, 将患者的血脂紊乱现象消除, 并且将疾病的诱发因素祛除能够有效防止出现疾病复发现象。

通过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患者保证规律用药可以显著降低自身血脂水平, 使胰腺组织中的血液循环获得显著改善, 将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降低, 避免疾病出现恶化现象。通过适量运动, 能够将患者自身机体耗氧量有效增加, 并且促进脂肪分解, 将体内血脂水平有效降低。

在本次对比研究过程中, 两组HLP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 在疾病复发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两方面, A1组老年HLP患者优于A2组患者明显 (P<0.05) 。在遵医嘱方面, A1组HLP患者表现优于A2组患者明显 (P<0.05) , 从而有效表现出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HLP患者, 对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 在降低疾病复发率以及改善患者遵医行为等方面, 表现出显著意义,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HLP) 患者, 对其完成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老年HLP患者11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A1组 (观察组56例) :常规护理+护理干预;A2组 (对照组56例)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HLP患者在遵医嘱方面以及临床复发胰腺炎次数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HLP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 在疾病复发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两方面, A1组老年HLP患者优于A2组患者明显 (P<0.05) 。在遵医嘱方面, A1组HLP患者表现优于A2组患者明显 (P<0.05) 。结论 针对老年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 对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遵医行为获得显著改善, 临床疾病复发率获得显著降低, 成功凸显临床护理干预价值。

关键词: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林奕芬, 郑永平, 郑晓璇.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25) :102-105.

[2]秦正英, 刘淑琼, 谢迎香.护理干预对预防高血脂症性胰腺炎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 (5) :1123-1125.

[3]郑慧敏.妊娠合并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5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27 (20) :55-56.

[4]轩煦杰.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0 (10) :23-25.

[5]邬国英.综合护理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1 (1) :333-336.

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99-02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据国外大样本资料显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率为38%[1] 。为了探索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最佳护理方案,本文对患者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以下是研究的过程及结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符合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2] 。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5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5:20;年龄范围(25—59)岁,平均年龄(38.80±4.35)岁;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2.80±1.50)年。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9:16;年龄范围(26—60)岁,平均年龄(39.50±4.62)岁;病程在(2—6)年,平均病程(3.20±1.02)年。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对照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各项基本检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评估,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观察组: 对观察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责任制:实行护理责任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护理责任小组应定期接受培训,并相互交流讨论,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

(2)用药指导:监测及控制患者的血糖,适当服用胰岛素使患者血糖值维持正常。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向患者胃管内注入清胰汤进行导泻,观察患者的腹泻及腹胀情况。如果患者大便一天超过四次,则可停止导泻。

(3)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紧张消极的情绪。向患者及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可能出现的疼痛情况,避免患者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鼓励患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

(4)健康教育: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水果蔬菜,禁食动物内脏。遵照医嘱用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观察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进行详细对比。

1.3.2满意度判定

非常满意:患者满意程度在80-100分。

一般满意:患者满意程度在60-79分。

不满意:患者满意程度低于60分。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每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护理满意度采用率(%)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患者的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之间,对比各项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两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之间,对比护理效果有显著差别(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涉及三个方面: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诱发酸中毒,激活胰蛋白酶;高甲状腺免疫球蛋白损伤了血管内皮,增加血液粘稠度导致胰腺循环障碍;游离氨基酸的皂化作用导致胰腺间质崩解,使胰腺自溶[3]。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尿淀粉酶升高不明显,脏器组织容易缺血坏死等[4]。

优质护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能够全面的满足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需要。

首先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责任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方案,为患者选择专业技能强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其次从药物降脂、导泻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改善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情况。最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不但增强了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将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14%,住院时间短;而对照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5.71%,住院时间长,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来说,进行综合治疗时选择优质护理效果良好,能大幅度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科,王东.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4):2793-2795.

[2]张素丽.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2,18(19):139-140.

[3]邓凤芹.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95-96.

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57例胰腺炎患者, 其中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26例, 为观察组, 男16例, 女10例, 年龄34岁~5岁, 平均年龄51.5岁, 起病时间7 h~8 h;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1例为对照组, 男17例, 女14例, 年龄36岁~71岁, 平均年龄53.6岁, 起病时间8 h~42 h。诊断标准:甘油三酯5.65~11.3 mmol/L, 血清表现为乳糜状, 具有胰腺炎的临床特点。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胰腺炎治疗, 禁食、禁饮, 入院之后给予大量补液, 同时持续给予肠胃减压、生长抑素、预防感染药物、提高血管活性药物、补充营养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0.2 g/d的非洛贝特进行治疗, 补充周围静脉营养。当患者的甘油三酯上升到3.5 mmol/L以上时, 应禁止输注脂肪乳, 选择人血白蛋白或者血浆补充营养, 同时治疗基础疾病[3]。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尿淀粉酶、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变化。在治疗前, 对患者进行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Ⅱ) 评分, 治疗后观察患者CT严重指数及体重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5 d左右的治疗, 观察组患者中有25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1例患者死亡, 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血脂恢复正常水平;对照组患者29例经过治疗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有2例患者死亡。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尿淀粉酶、血淀粉酶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 。见表1。

比较2组患者的身体状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慢性健康状况评分、CT严重指数及体重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但是观察组患者中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大于8分的有15例, CT严重指数大于2的有14例, 说明老年胰腺炎患者大部分为重症胰腺炎。见表2。

3 讨论

目前, 老年高脂血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相关学者对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如: (1) 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升高, 胰腺周围的脂肪沉积增加, 从而导致胰腺细胞分泌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2) 高脂血症会使患者胰腺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外源性脂肪栓造成胰腺血管堵塞; (3) 老年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 对脂肪的清除率较低, 导致高脂血症发生[4,5]。

高脂血症诱发胰腺炎的机制: (1) 高甘油三酯令血液呈高凝状态, 同时给血管内皮细胞带来损伤, 血栓易于形成, 胰腺微循环受到影响, 严重者可导致胰腺组织坏死或缺血[6,7]; (2) 高甘油三酯在脂肪酶作用下水解后产生的游离脂肪酸, 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 导致酸中毒, 胰蛋白酶原被激活, 形成细胞自身消化[8]。

综上所述, 老年高脂血症胰腺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应将血脂测定列入胰腺炎患者在入院时的常规检查项目, 从而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并及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胡静波.老年高脂血症胰腺炎临床诊治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0) :2634-2635.

[2]伍芳, 王茹琴, 李复兰, 等.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9, 21 (2) :90-91.

[3]蔡冬姣, 赵梅香, 胡虞乾, 等.13例血浆置换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1) :1032-1033.

[4]李怀成.老年高脂血症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0) :2608-2609.

[5]董双勇, 项小华.老年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19) :2682-2683.

[6]秦朝晖, 程爱群, 袁祖荣, 等.营养治疗在老年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意义[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7, 13 (1) :33-36.

[7]李建.老年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8) :98-99.

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例HLAP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18例, 女8例, 年龄26~55岁, 平均 (38.7±8.5) 岁。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59例非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0例, 女19例, 年龄22~85岁, 平均 (59.1±1.8) 岁。

1.2 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组2003年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1]的诊断标准。观察组患者诊断标准: (1) 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 (2) 血TG≥11.3 mmol/L;或血TG介于5.65~11.3 mmol/L, 血清呈乳状; (3) 排除胰腺炎其他常见病因者[2]。对照组患者诊断标准: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

1.3 方法

收集并分析患者以下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入院时Ranson评分和CT严重指数 (CTSI) , 入院后血淀粉酶 (AMS) 、白细胞 (WBC)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血糖 (GLU) 、血脂 (TG、TC) 、C反应蛋白 (CRP) 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均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抑酸、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

观察组发病年龄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观察组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C反应蛋白 (CRP) 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淀粉酶 (AMS)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高脂血症诱发的胰腺炎日益受到关注, 已成为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之一, 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3%~3.8%, 国内文献[3]报道9.2%~20.9%。本研究资料中HLAP占同时期住院AP人数的19.3% (26/135) , HL导致AP的机制尚不明确。1969年Havel提出游离脂肪酸 (FFA) 导致AP发病机制的假说, 认为胰腺及其周围高浓度的TG被胰脂肪酶水解后局部产生大量FFA, FFA的增多超出白蛋白结合能力, 产生组织毒性, 损伤胰腺腺泡细胞;高浓度的TG造成胰腺血管循环障碍发生急性脂肪栓塞, 导致胰腺缺血坏死[4,5]。国内外多项研究亦表明, HL是导致AP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且TG的高低与病变严重程度存在必然联系[6,7]。

本资料中显示, 与非高脂血症胰腺炎相比较, HLAP患者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多见, 可能与这类人群大量饮酒等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有关, 并且大多数患者体型肥胖, 合并脂肪肝、血糖升高等高代谢紊乱。

本资料中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Ranson评分及Balthazar 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有研究表明HLAP中出现重症病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 说明HLAP通常进展较快, 预后更差, 因此对HLAP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 避免病情恶化, 发展成重症胰腺炎[8]。因此, 必要时应对HLAP患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以便更客观的反应病情及尽早发现胰腺微循环障碍, 采取更有效的治疗。

本资料中还显示, HLAP有如下特点: (1) 其发病与血TG密切相关,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中9例TG>11.29 mmol/L, 17例血清呈乳糜状外观, 3例重症病例TG>22 mmol/L, 提示TG水平越高HLAP越容易发生重症病例, 此结果与国内文献[9]报道相似; (2) 58%HLAP患者血AMS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一是由于高水平的TG能够干扰AMS的活性, 导致其不易被检出, 同时还与血浆中可能存在某种抑制血AMS活血的非脂类因子有关[10], 因此在诊断时应引起广泛重视, 对HL患者, 存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时, 不能仅根据AMS的高低判断是否存在胰腺炎, 避免出现漏诊及错误诊断; (3) 观察组AST升高较对照组明显,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HL可以通过加速全身炎症反应, 加重肝脏负担, 导致转氨酶异常; (4) 观察组CRP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CRP定量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是目前评价AP严重性的“金标准”之一。

HLA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 根据该病自身的特点, 有效的降低血TG水平, 将血TG值降至5.56 mmol/L及以下, 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亦有文献报道对于发病时间短但病情危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采取血浆置换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但目前缺乏大规模临床证据, 少数研究认为早期一或两次血浆置换治疗是HLAP的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11]。

总之, 严格控制HLAP患者的血脂水平, 并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 倡导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胰腺炎复发, 改善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HLAP) 发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6例HLAP患者 (观察组)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59例非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 (对照组) 进行对照研究, 比较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发病年龄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C反应蛋白 (CRP) 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淀粉酶 (AMS)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特征有其特殊性, 除常规治疗外, 降低血脂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缓解, 改善预后。

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篇5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血液净化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 有文献报道,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重症比例、器官衰竭的发生和复发率高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胰腺炎[1]。

1病因及发病机制

HLP的发生与血清TG浓度显著升高密切相关。关于高TG血症导致胰腺炎的具体机制尚无定论, 目前考虑与几个方面引起:①TG的分解产物胰脂酶作用于胰腺毛细血管, 产生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 损伤腺泡细胞, 导致胰腺炎症。②胰蛋白酶原激活加速, 使腺泡细胞自身消化及胰腺炎的病理损害加重。③胰腺微循环障碍, 导致胰腺组织缺血、坏死。④高血脂还可导致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 激活磷脂细胞系统, 导致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破坏和酶大量释放, 产生胰腺的自身消化和全身器官功能障碍。⑤胰腺周围大量沉积的脂肪为胰腺坏死提供了物质基础, 更易发展为重型胰腺炎。故而发生胰腺炎时存在有胰腺坏死组及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 释放大量内毒素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坏。

2治疗

2.1 内科治疗 HLP诊断一旦明确, 除立即给予重症监护、补充血容量、胃肠减压及应用解痉剂、制酸剂和抑制分泌药物, 抗生素和全胃肠营养支持。而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迅速降低血脂、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应在急性反应期后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及时降低血脂水平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有报道表明胰岛素和肝素均能加强脂蛋白酶的活性, 降低TG水平;但因肝素导致脂蛋白酶水平的升高, 增加对肝脏的降解, 消耗脂蛋白酶, 使乳糜微粒累积, 长期使用可使脂蛋白酶缺乏, 故肝素的使用仍有争议[2]。

2.2 血液净化 血液净化主要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及机体内环境改善体内内环境, 阻断脏器功能进一步恶化及清除体内SIRS阻止病情进展。血液净化方式有:

2.2.1 血液滤过和血脂吸附 是通过调整酸碱平衡及稳定血流动力学方面较好, 但对于吸附降低TG指标欠佳, 联合血脂吸附, 二者互相补充不足, 可阻断全身炎性反应。

2.2.2 血浆置换 重症HTGP, 通过血浆置换, 清除TG和循环中活化的酵素及炎性因子, 阻止HTGP的恶性循环, 并能阻止胰腺的炎症和坏死。有精确的数据显示[3], 血浆置换可使胰腺炎的病情变得更复杂。但对合并有重并黄疸及肝功能损害者, 可明显改善黄疸及转氨酶水平, 从这一角度上考虑血浆置换效果较好。

2.3 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CBP治疗在清除危重症患者体内的溶质与水分时, 具有等渗、缓慢以及连续的优点, 使危重症患者体内的酸碱处于平衡的状态, 对危重症患者心血管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且使危重症患者体内的容量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促进危重症患者疾病的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

2.2.4 连续性CBT+血液灌流 有人认为单纯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不能有效清除TG及炎症因子, 血液净化治疗对于中分子化合物, 其分子量>500Da, 其代表物质有β2微球蛋白和瘦素等, 仅能被腹膜透析或高通量透析器清除;而SIRS多数中大分子的物质, 分子量>12000Da, 主要是通过膜的吸附作用清除炎症因子, 但膜面积小, 而树脂灌流对中大分子的清除较好, 小分子的物质清除较低, 针对各自的长短, 提出连续性CBT+血液灌流可较好的清除包括SIRT在内的血液净化方式[4]。该种组合除了清除SIRT较彻底外, 还可经吸附包括TG在内的血脂, 在理论上较其他方式的血液净化方式更加有效。

2.3 外科干预 HTGP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在出现以下合并症时可考虑外科干预:①经保守治疗, 但脏器功能出现难以缓解的进行性损害或腹腔室隔综合征;②出现胰腺坏死、胰周脓肿、继发感染等并发症时。

3小结

总之, HLP治疗不及时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快速降低血脂有助于缓解病情, 提高治疗效果。目前以树脂吸附最为有效。但出现严重并发症时, 需要组合其他方式的血液净化才有效, 组合的方式不同, 费用不同,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较好, 可有效清除SIRS引起的脏器功能损害能有效减轻HLP的病理损害, 减轻患者的脏器功能损害, 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 防治MODS,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预后。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规范治疗建议.中华消化杂志, 2009, 29 (6) :75-78.

[2]于浩, 邹忠东, 王烈.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诊治进展.医学综述, 2010, 16 (16) .

[3]刘长文.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的困惑.现代实用医学, 2009 (02) .

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HALP患者42例, 其中男24例, 女18例, 年龄23~67岁, 中位年龄38.8岁, 均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标准[1]:发病72h内除有胰腺炎临床表现外, 血清三酰甘油 (TG) 值≥11.30mmol/L;若血清TG值在5.65~11.30mmol/L, 但血清呈乳状者, 并排除高脂血症外的任何病因。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和压痛, 有反跳痛31例, 呕吐45例, 黄疸12例, 呼吸困难9例, 存在饮食诱因37例;急性胰腺炎 (AP) 1次发作17例, 2次发作10例, 3次发作9例, 4次发作6例, 共发作88次, 平均发作2.1次;合并糖尿病10例, 合并糖耐量异常25例, 合并肾病综合征2例, 原有家族性高脂血症5例。所有病例中同时合并脂肪肝30例。体质量指数为26~30者15例, 31~34者22例, >35者5例。

1.3 实验室检查

起病时间4h~3d, 入院后均行CT、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检查明确诊断, 根据AP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 (1996) 分为轻型HALP 27例, 重症HALP 15例;血淀粉酶正常4例 (9.5%) , 180~500U/L 22例 (52.4%) , >500U/L 16例 (38.1%) ;尿淀粉酶正常14例, 其余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轻型HALP患者, 血TG平均17.56mmol/L, 且5例血清TG虽为5.65~11.30mmol/L, 但血清呈乳状者均为轻型;重症HALP患者, 血TG平均22.98mmol/L。所有病例都给予B型超声检查:胰腺正常17例, 体积增大边缘模糊不清33例, 胰腺形态不规则, 内部片状低回声区或液化无回声区10例。脂肪肝18例。所有病例均无胆道结石及胰管、胆管扩张。同时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 发现胰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伴胰周渗液15例, 胰腺实质内不均匀密度改变8例。

1.4 治疗方法

按AP诊治指南草案方案实施:抗休克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禁食、胃肠减压、H2受体阻滞剂、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抗感染、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全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

2结果

42例HALP患者经过治疗, 均无胰腺囊肿及胰腺脓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等并发症发生, 住院7~20d, 平均11.2d。其中轻型HALP 27例, 5~7d后复查血TG降至5.65mmol/L以下, 平均6.3d。重症HALP 15例, 于11~22d后复查血TG降至5.65mmol/L以下, 平均14.3d。6例入院后并发胰周大量渗液及并发呼吸衰竭, 经人工机械辅助通气等加强治疗后好转, 均无胰腺囊肿及胰腺脓肿等并发症并发, 住院18~32d, 平均23.5d。

3讨论

高脂血症为AP少见病因之一[2], 但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高脂血症所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单纯的轻度的高脂血症很少诱发AP。随着血浆TG水平的升高, 发生AP的危险性逐渐上升。一般认为, 当血浆TG>11.30mmol/L, 可直接诱发AP, 故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及妊娠高脂血症患者反复并发AP。在各种原因诱发的AP中, 伴高脂血症的患者更易发生胰腺坏死、感染, 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血黏度增高致胰腺微循环障碍;来自胰腺外的脂肪栓塞, 血清脂质颗粒聚集栓塞胰腺血管;胰腺及其周围高浓度的TG被胰脂肪酶水解后, 局部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 超出白蛋白的结合能力, 产生组织、细胞毒性, 损伤胰腺腺泡细胞和小血管, 导致AP的发生[3]。

HALP的治疗原则是迅速降低血清TG水平, 阻断炎性介质导致的胰腺持续病变, 促使假性囊肿吸收, 预防胰腺炎复发[4]。在临床上除按胰腺炎的规范化治疗包括禁食、补液、解痉止痛、抑制胰液分泌、预防控制感染以及严格限制各种脂肪乳剂的摄入等措施外;还应结合患者血脂升高程度和胰腺本身的炎症程度等采取相应的降脂处理, 及时阻断全身炎性反应, 这也是治疗HALP的关键所在[5]。

虽然目前胆源性与酒精性仍为我国AP发病的主要因素, 但高脂血症在AP的致病及严重程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得到重视[6]。肥胖及高TG患者发生AP危险性均较非肥胖及高TG患者高。清除血浆中高浓度的TG, 控制体质量, 降低血脂将有助于AP的症状缓解, 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胰腺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草案) [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3) :190-192.

[2]李昂, 李非.近年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学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8) :918-919.

[3]黄鹤光, 卢星榕, 赵文新, 等.晚期妊娠并发高血脂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5, 20 (7) :409-410.

[4]毛恩强, 汤耀卿, 张圣道, 等.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9) :542-545.

[5]吴建新, 陈源文, 罗声政, 等.急性胰腺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病类型和预后[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 24 (11) :667.

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10年7月—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 年龄23岁~55岁, 平均年龄34岁, 男39例, 女2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1], 临床上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 即可诊断急性胰腺炎: (1) 与AP符合的腹痛 (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 常向背部放射) ; (2) 血清淀粉酶和 (或) 脂肪酶活性至少>3倍正常值上限; (3) 增强CT/MRI或腹部超声呈AP影像学改变。其次, 还需符合治疗前的基础血清甘油三酯 (TG) 值>11.30 mmol/L, 或血清TG值虽为5.6~11.30 mmol/L, 但血清呈脂浊者 (乳糜状) 。诊断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时, 还应排除AP的其他致病因素如胆管结石、大量饮酒、感染、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肿瘤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 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 轻症患者21例, 重症患者9例;对照组30例, 轻症患者20例, 重症患者10例。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抗感染、使用制酸剂和胰酶抑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将疏血通注射液6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 疗程10 d。

1.3 检测项目及疗效评价

临床观察及检测指标:临床症状:发热、呕吐、腹痛等;体征:肠鸣音, 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血淀粉酶等。临床疗效评价:显效:5 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实验室指标降至正常;有效:10 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实验室指标降至正常;无效:10 d病情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疏血通治疗轻症AP患者, 症状及体征5 d后缓解率、血淀粉酶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疗效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疏血通治疗重症AP患者, 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3。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以往在我国大部分为胆管疾病, 占所有AP的50%以上;其次是高脂血症和酗酒, 而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脂血症引起的AP越来越多, 已成为我国AP的第二大病因。我国台湾地区的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急性胰腺炎病因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急性胰腺炎明显升高, 占全部病因的12.3%[2]。且高脂血症是胰腺炎代谢紊乱的并发症, 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加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比胆源性胰腺炎发作更频繁, 症状更严重, 并发症更多[3]。

目前研究认为, 高脂血症是AP的一大病因, 但其机制仍不明, 比较认可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胰腺炎的有: (1) TG分解产物的直接损伤。 (2) 加快激活胰蛋白酶原。高TG血症时, 分离出更多的游离脂肪酸, 胰腺腺泡细胞内呈酸性, 增强溶酶体水解酶组织蛋白酶B活性, 从而加快胰蛋白酶原的活化, 因此损伤胰腺自身组织导致胰腺炎发生[4]。 (3) 胰腺微循环障碍。高TG血症时, 患者血液黏滞度增高、胰腺外的脂肪或血清脂质颗粒增多, 聚集栓塞胰腺血管, 从而引起微循环障碍[5]。高TG血症时, 血小板被激活, 进而产生血栓素A2 (TXA2) , 其为一种强烈的收缩血管物质, 继而导致胰腺血液循环障碍[6]。

临床上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 除了常规治疗外, 还有其特殊性, 其微循环障碍明显, 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尤为重要。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中药地龙与水蛭, 对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改善组织微循环有特殊疗效。疏血通还可抗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栓形成甚至溶栓, 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 并有保护细胞作用。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证明, 疏血通能改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提高治愈率, 缩短病程, 值得继续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 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2013, 上海) [J].中华消化杂志, 2013, 33 (4) :217-222.

[2]Chang MC, Su CH, Sun MS, et al.Etiology, of acute pancreatitis amulticenter study in Taiwan[J].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3, 50 (53) :1655-1657.

[3]Navarro S, Cubiella J, Feu F, et al.Hypenriglyceridem acute pancreatitis.Is its clinical course different from lithias ic acute pancreatitis[J].Med Clin (Barc) , 2004, 123 (15) :567-570.

[4]Steer ML.How and where does acute pancreatitis begin[J].Arch Surg, 1992, 127 (11) :1350-1353.

[5]Cuthbertson CM, Christophi C.Disturbances of the microcircula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J].Br J Surg, 2006, 93 (5) :518-530.

老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篇8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护理干预,复发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HLP) 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以急性腹痛、恶心伴呕吐、发热等为主要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腹膜炎等症状, 若治疗不及时, 常危及患者的生命[1]。尤其是近些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加上工作压力等因素, 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0.6%, 且研究表明恢复期的患者若无合理的干预措施, 去除病因, 遵循合理的生活方式, 其复发率仍较高[2]。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中的临床效果, 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9年~2011年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48例, 其中男31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38.9±8.4岁 (26~54岁)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入选标准[3]

所有患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组制定的重症胰腺炎诊治草案, 急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疼痛, 血、尿淀粉酶升高至少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 CT提示胰腺炎改变;同时血清甘油三酯TG>11.3mmol/L, 或TG在5.6~11.3mmol/L之间, 且血清呈乳状;有高脂饮食史, 无酗酒和吸烟史。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补液和调节电解质平衡治疗, 并给予善宁抑制胰腺分泌, 同时给予乌司他丁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给予增加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和饮食指导。

1.3.1 心理干预

对患者家庭生活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并充分争取家属参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以平和的语言与患者充分沟通, 使之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打消其忧虑和困惑, 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1.3.2 健康指导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状况是引发此病和诱发其复发的主要原因, 应及时向患者介绍相关医学常识, 告知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针对患者自身特点, 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和用药方式, 嘱其采取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 告知患者与家属需要长期服药, 每两个月复查一次。出院后应多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并遵医嘱用药等。

1.3.3 饮食指导

饮食与胰腺炎的复发息息相关, 日常饮食上以食低脂肪含膳食粗纤维饮食为主, 多食蔬菜、水果, 禁食动物内脏与鸡蛋, 严格限制甜食的摄入, 且低盐、少酸、无辣。饮食应有规律, 切勿暴饮暴食, 并叮嘱患者戒烟戒酒。

1.4 随访和观察指标

出院后以家庭巡视和电话访视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6个月, 以自制问卷对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情况和复发率进行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均数以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出院后遵医嘱情况,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脂、复发率和满意率, 见表2。

3 讨论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饮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其复发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消除血脂紊乱和祛除诱发因素是有效防止其复发的重点[2]。遵医行为是能否良好控制的关键, 规律的服药可降低血脂水平的下降, 改善胰腺组织的血液循环,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防止患者症状进一步恶化;适量运动可增加机体耗氧量和加速脂肪的分解, 降低体内血脂水平;此外避免暴饮暴食, 也可降低胰腺炎的复发;定期复诊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纠正患者的不良情况。常规的护理措施只能保证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恢复, 而无法确保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真正认识和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而护理干预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促使患者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本组研究发现, 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和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且遵医嘱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针对患者特点, 护理干预从心理、健康教育、合理饮食和运动方面出发, 让患者充分了解到了HLP的危害,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方式, 降低其复发率。总之, 护理干预在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有助于患者遵医嘱, 降低其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陈伟, 孟翔凌, 张震, 等.高血脂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广东医学, 2010, 31 (12) :1598-1599.

[2]武曼群, 杨少奇, 赵进, 等.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 2009, 31 (1) :37.

上一篇:主题性单元整合下一篇:定位决定人生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