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胆固醇血症

2024-08-06

低胆固醇血症(共3篇)

低胆固醇血症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导致了人们疾病结构的改变。高胆固醇血症、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是当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被称为死亡四重奏。血脂水平升高(主要是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体重:195.80±7.18(g),饲养环境为20℃-28℃,光照12h,自由进食饮水。

1.2 分组与运动方案

1.2.1 动物分组

第一阶段:大鼠适应性饲养3天,随机分为两大组:普通饮食组(Normal group,N)(n=20)和高脂饮食组(High group,H)(n=32)。普通组喂啮齿类普通饲料,高脂组参照相关文献按以下配方:基础饲料57.5%、胆固醇2%、胆盐0.5%、蛋白粉10%、奶粉20%、猪油10%,喂饲6周。

第二阶段:分别将两组大鼠随机各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运动组。即将大鼠分为四组;普通饮食对照组(NS);高脂饮食对照组(HS);普通饮食运动组(NE);高脂饮食运动组(HE)。

1.2.2 运动方案

运动组大鼠的运动方案为:无负重游泳运动,运动周期为6周,每周6天,第1-2周45min,第3-4周60min,第5-6周90min。

1.3 测试方法

血浆脂质指标采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酶法测定,肝脏LCAT、SR-BⅠ表达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测定。

LCAT以及SR-BⅠ引物由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

LCAT引物序列为:5'Tg C TAC CgA AAg ACA g Ag g 3';5'Tg A CgC Ag T AAg AAA Tgg A 3'。SR-BⅠ引物序列为:5'TCg TTT CCA g CC AgA CAg 3';5'g TT CCg AAT g CC AAT Ag T T 3'。Gvapdh引物序列为:5'g CA Ag T TCA ACg g CA CAg 3';5'g CC Ag T AgA CTC CAC g AC AT 3'。

提取的RNA进行逆转录,反应体系为:(1)管1:六随机引物:2μl→RNA:4μl→DEPC H2O:9μl(共15ul体系)70℃,5min,4℃,forever~(2)管2:5×Buffer:8μl→MMLV:1μl→Rnasin:0.5μl→d NTP:1.25μl→H2O:14.25μl(共25ul)(3)将管2加入管1中,(共40ul体系),37℃1小时,95℃5min,4℃,forever~Real-time RT-PCR反应体系:5×buffer:5ul→Mg2+(250Mm):0.25ul→d NTP(10Mm):0.75ul→Taq Men(250U/50ul):0.25ul→Primer 1(10Mm):0.5ul→Primer 2(10m M);0.5ul→Probe(10m M):0.3ul→dH2O:15.45ul→sample(LCAT/SR-BⅠ):2ul(共25ul体系)。标准品浓度:2×106 copies、2×105 copies、2×104 copies、2×103 copies、2×102copies。反应条件:95℃5min预变性,95℃15s,60℃60s,读板,50个循环。

结果的计算:相对量=2-△C(T):△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C(T)。实验组、对照组的相对量:2-△△C(T):△△C(T)=实验组△C(T)-对照组△C(T)。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水平为P<0.05。

2 结果

2.1 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浆脂质成分的改善

在本研究中,运动组大鼠血浆TC、TG、LDL-C的浓度都显著低于非运动组(P<0.05),而HDL-c浓度显著高于非运动组(P<0.01)。(见表1)

2.2 游泳运动对大鼠肝脏LCAT的影响

本实验发现:游泳运动后,大鼠肝脏LCAT的表达升高,运动组大鼠肝脏LCAT表达明显高于非运动组(P<0.05)。(见表2)

2.3 游泳运动对大鼠肝脏SR-BⅠ的影响

本实验发现:游泳运动后,大鼠肝脏SR-BⅠ的表达升高,运动组大鼠肝脏SR-BⅠ表达明显高于非运动组(P<0.05)。(见表3)

﹡表示P<0.0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与普通组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与普通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示P<0.0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与普通组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与普通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示P<0.0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与普通组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与普通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实验、临床、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均已证明,高胆固醇血症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主要是以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饮食治疗是治疗的第一步。控制饮食,限制总热量摄入,使体质量正常化,可使血浆总胆固醇降低。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学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主要是他汀类和贝特类等西药疗法。但是,由于脂代谢的复杂性,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有些药物虽然有效,但是在停药后血脂水平容易反弹;此外,大多数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对肝肾功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因此,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在安全方面有一定风险的、艰巨的工程。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第二次报告强调:非药物治疗为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的首选方法。

本实验以游泳运动作为干预手段,以胆固醇逆转运作为切入点,观察运动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并更深入地探讨运动影响胆固醇逆转运,消除胆固醇的机制。

3.1 游泳运动改善大鼠血浆脂质水平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血浆TC、TG、LDL-c水平的持续升高与AS发病率呈正相关,因此,TC、TG、LDL-c具有致AS的作用,被视为坏胆固醇;而HDL-c水平的降低亦与AS发病率呈正相关,所以HDL-c具有抗AS的作用,被成为好胆固醇。血浆中TC、LDL-c含量降低,有助于形成外周组织内胆固醇与血液中TC之间的浓度梯度,从而有助于TC从外周组织向血液中的外流,继而促进RCT,促进TC在体内的消除。HDL-c核心的胆固醇酯可被肝脏和其它器官利用以合成类固醇类激素或进入胆汁酸。HDL-c的增加可以促进肝脏组织对血液中TC的选择性摄取,从而有利于机体内胆固醇的消除。

运动疗法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度的体育锻炼既能促进能量消耗,又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浆脂蛋白的成分,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又可升高良质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具有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改善血浆脂质和脂蛋白组成,包括:血浆TC、TG、LDL-c浓度降低,HDL-c升高。

本实验研究表明,NE组大鼠血浆TC、TG、LDL-c均显著低于NS组(P<0.05),血浆HDL-c均显著高于NS组;HE组大鼠血浆TC、TG、LDL-c、HDL-c逐渐恢复。再次证明了运动可以降低坏胆固醇,提高好胆固醇水平,从而达到优化血浆脂质水平,消除血浆TC的目的。

3.2 游泳运动对大鼠肝脏L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LCAT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类糖蛋白,存在于血液中,其功能是催化卵磷脂分子二位脂酞基转移到胆固醇第三位羟基,生成胆固醇酯,血浆90%胆固醇酯由LCAT催化反应形成。在血中,LCAT结合到其体内的最适底物HDL上,被HDL中的主要载脂蛋白-apoA-I激活,催化胆固醇和卵磷脂发生转酯反应,形成HDL-c和溶血卵磷脂。HDL-c可将外周组织的游离胆固醇转移到肝脏代谢,有利于减少胆固醇在外周组织细胞中的积聚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性损害,而影响HDL-c代谢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LCAT的活性。由此可见LCAT的活性决定了胆固醇酯的生成量,影响着胆固醇的消除过程。代谢动力学研究证明,胆固醇循环中消除的速率数量级与LCAT酯化的速率相同。

本实验对大鼠肝脏LCAT的表达与血浆TC、HDL-c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大鼠肝脏LCAT的表达与血浆TC显著负相关(P<0.01),r=-0.612,与血浆HDL-c显著正相关(P<0.01),r=0.798。也证明了在胆固醇循环中,胆固醇的代谢与肝脏LCAT的表达有关。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脂质改变主要是TC增加,HDL-c降低。有学者对脑梗塞病人血浆LCAT活性与脂蛋白及红细胞膜脂质含量的关系的研究显示,脑梗塞病人血浆TC升高,HDL-c降低,LCAT活性下降。有实验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片表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LCAT表达降低,并且运动可以提高大鼠肝脏LCAT的表达。

本研究通过Real-Time RT-PCR更进一步地研究了各组大鼠肝脏LCAT mRNA的表达的具体情况。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HS组和HE组大鼠肝脏LCAT mRNA的表达都明显低于NS组和NE组(P<0.05),而NE组和HE组大鼠肝脏LCAT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NS组和HS组(P<0.05),因此,推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浆脂质的改变与肝脏LCAT mRNA的表达降低有关,运动可以改善大鼠血浆脂质水平,这与运动可以提高大鼠肝脏LCAT mRNA的表达有关。

3.3 游泳运动对大鼠肝脏SR-B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哺乳动物的肝外组织中不存在降解胆固醇的酶,必须依赖一个胆固醇逆向转运系统将肝外组织合成和降解的胆固醇运至肝脏再利用以合成胆汁酸。SR-BI作为HDL的受体,参与RCT,介导胆固醇酯的选择性摄取,与HDL具有高度的结合力。许多体内研究均已确定SR-BI作为HDL的受体,可对HDL-c选择性的摄取。体外研究亦与此相符,SR-BI在肝脏的过表达伴随着血浆HDL-c的降低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升高。肝细胞过度表达及敲除SR-BI基因大鼠等的研究结果表明,SR-BI在控制血浆HDL-c含量及HDL结构、类固醇合成、肝脏摄取HDL-c并利用HDL-c排泄为胆汁胆固醇方面起重要作用,虽然上调SR-BI引起HDL-c水平下降,同时也引起LDL-c水平下降,以及排泄至胆汁的胆固醇增加,并引起RCT速率增加。因此,肝脏的SR-BI可以介导血浆中的HDL-c转运至胆汁酸中,所以SR-BI的表达与胆固醇代谢具有相关性。

本研究对血浆TC、HDL-c和肝脏中SR-B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TC与肝脏SR-BI mRNA的表达显著负相关(P<0.01),r=-0.651;血浆HDL-c与肝脏SR-BI mRNA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r=0.844。

有学者在有氧运动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I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中证明,有氧运动使apo E基因缺陷小鼠肝脏、肾上腺、睾丸和卵巢等组织的SR-BI mRNA表达显著性增加。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片表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SR-BI mRNA表达降低,并且运动可以提高大鼠肝脏SR-BI m NA的表达。

本研究通过Real-Time RT-PCR更进一步地研究了各组大鼠肝脏SR-BI mRNA的表达的具体情况。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HS组和HE组大鼠肝脏SR-BI mRNA的表达都明显低于NS组和NE组(P<0.05),而NE组和HE组大鼠肝脏SR-BI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NS组和HS组(P<0.05),因此,推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浆脂质的改变与肝脏SR-BI mRNA的表达降低有关,运动可以改善大鼠血浆脂质水平也与运动可以提高大鼠肝脏SR-BI mRNA的表达有关。

摘要:高胆固醇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而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血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的最基本因素。如何有效的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中尚待解决的课题。本实验采用游泳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了运动对大鼠肝脏LCAT、SR-BⅠ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游泳运动调节血浆血脂脂质成分,改善血脂代谢,增加肝脏LCAT、SR-BⅠ的表达,加快RCT的速率,促进TC的消除。

关键词:胆固醇逆转运,血浆脂质,卵磷脂酰基转移酶,B族清道夫受体,游泳运动

低胆固醇血症 篇2

因此,胆固醇高了不好,低了也不行,那么怎样保持总胆固醇维持在一个健康水平呢?

一是尽量选用低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各种植物性食物,或者禽肉、乳品、鱼、蛋清等。二是控制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如猪油及各种动物油、脑、鱼子、蟹黄等。三是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固醇的食物,如各种绿色蔬菜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

在适当摄取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时,可增加富含磷、钙的大豆制品、蘑菇类等的摄入,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维护血管功能。

比如,每天鱼、虾食用量控制在50克至100克,禽、畜肉食用量在50克至75克,再加一个鸡蛋(50克左右),总量控制在200克左右,同时食用40克的大豆或大豆制品。这样一来,胆固醇就能控制在健康水平之内。

低胆固醇血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按照用药方案划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5例;年龄55~77岁, 平均 (66.0±1.1) 岁。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7例;年龄54~78岁, 平均 (66.0±1.0)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患者入组前4周检查空腹血脂4.1mmol/L<LDL-C<6.5mmol/L、TG<4.5mmol/L; (2) 患者经4周调脂药物治疗后未取得理想效果; (3) 实验室检查在参考范围。

排除标准: (1) 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2) 滥用乙醇以及其他药物病史; (3) 正在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其他抗肿瘤的肿瘤患者; (4) 肾脏疾病和活动性肝脏疾病; (5) 对经甲基戊二酞基Co A还原酶抑制剂有过敏史患者; (6) 排除使用其他可能会对脂类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2]。

1.3 治疗

按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给患者实施必要的膳食治疗, 合理控制患者饮食, 并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国药准字H19990258,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mg/d。观察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 (国药准字H20113265, 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 10mg/d, 每晚睡前用药治疗, 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前以及用药3个月后患者的TG、TC、HDL-C、LDL-C指标变化情况, 并统计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TC、LDL-C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3例 (7.1%) , 2例AST水平升高, 1例ALT升高,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胆固醇血症为一种常见的老年多发疾病, 主要与痴呆、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密切相关, 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诱因, 不仅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同时也影响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3]。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特征性黄色瘤、高胆固醇血症、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具有家族遗传特征, 表现为患者LDL-C偏高, 通常LDL-C为500~1200mg/dl, 但TG比较正常, 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4,5]。因此,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关键在于降脂治疗。有报道表明, 实施积极降脂治疗, 可有效防治糖尿病、卒中以及冠心病。临床也越来越重视降脂问题, 随着该项观点的提出, 血脂下降的标准也不断被提高。临床所应用的他汀类药物降脂药物具有长期安全性, 该药物可有效降低LDL-C水平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可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6]。瑞舒伐他汀为一种新型的他汀类调脂药物, 为一种选择性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 主要作用于肝-降低胆固醇的靶向器官。该药物可通过增加肝低密度脂蛋白细胞表面受体数目, 改善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以及吸收, 为当前临床一种高效的调脂类药物, 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 降低LDL-C水平。相较于其他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药物, 其降低LDL-C效果更为显著[7]。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组间比较有差异, 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安全高效, 较易被患者所接受。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TC、LDL-C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 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曾祥广, 孔月琼, 黄红谦.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 2013, 8 (10) :1388-1389.

[2] 孙跃民, 姚薇, 何振山.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 26 (5) :326-327.

[3] 张荣欣, 李婧, 刘钊.不同脂肪酸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体质量和血脂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 35 (2) :247-250.

[4] 周雪莲.通心络降低脑梗死复发率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7) :67-68.

[5] 张荣欣, 李婧, 刘钊.不同脂肪酸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体质量和血脂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 35 (3) :247-250.

[6] 王娟, 刘寓, 金萍.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 (8) :1525-1527.

上一篇:教师顶岗培训下一篇: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