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结果处理论文(精选6篇)
检疫结果处理论文 篇1
生猪屠宰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 保护养殖业发展, 提高肉品质量, 保障人民的消费利益和身体健康, 以及维护对外贸易信誉等的重要工作。做好生猪屠宰检疫, 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生猪屠宰检疫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加强学习《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技术》, 加深专业知识, 重点掌握重大动物疫病和常发传染病的特征症状和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以及各个检疫部位的具体位置。记住体温 (38~40℃) 、呼吸 (10~20次/min) 、脉搏 (60~80次/min) 三项生理指标。其次, 时时了解国内国外有关疫情动态和检疫信息, 掌握动检行业最新动向, 高度警惕疫情传入。按照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检疫规程, 认真检疫。严把入场检疫、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关, 坚决、果断、迅速做好病猪的处置和病害肉尸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1 入场检疫
通过入场检疫能够及早发现患病生猪, 及时剔除处理, 控制疫病传播。尤其对某些宰后无特殊病理变化的疫病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需要加大检疫力度, 对进入屠宰场的生猪随到随检, 确保入场检疫率100%。
1.1 查证验物
对来自县境内的生猪查验《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来自县外的生猪查验《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工具消毒证明》;并查验是否持有有效的免疫标识。核对证物是否相符合, 途中有无患病或病死, 了解生猪产地情况。来自非疫区、证物相符, 并在有效期内的健康生猪准予入场。途中病死较多或发现可疑病死猪的立即转入隔离圈, 作详细的临床检查, 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证物不符、检疫证明失效的依法实施重检。对无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但在免疫有效期内的生猪进行补检, 健康猪出具合格证明准予入场。无任何有效证件的生猪一律不允许入场。
1.2 检疫对象
主要检查从临床症状上容易作出判断的“W”病、水泡病、炭疽、猪瘟、丹毒、肺肺疫、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疫病。
1.3 检查方法
采用群体观察与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群体检查中隔离出的病猪或可疑病猪进行详细的视、摸、测的个体检查。
1.4 诊断
发现蹄部、口腔、乳房、吻突、鼻镜有水泡或水泡破裂后的溃疡, 蹄壳脱落, 提示口蹄疫、水泡病。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口蹄疫的蹄部水泡发生在蹄冠、蹄叉、蹄踵部位;而水泡病的蹄部水泡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确诊需进一步实验室检查。结膜炎、眼脸水肿、咳嗽、呼吸急促, 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摇摆、抽搐, 偶见耳部发紫提示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眼结膜潮红、有出血斑、流泪, 呼吸促迫、间有咳嗽, 鼻镜干燥, 流浆性、脓性鼻汁, 关节肿胀, 跛行, 站立困难或后肢瘫痪, 有精神症状, 肢体末梢红斑是发生了链球菌病。眼结膜炎, 多量黏液一脓性分泌物, 将上下眼睑封, 步态不稳或后肢麻痹, 胸、膜、腹和四肢内侧皮肤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 指压不退色是猪瘟。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将上下眼脸粘着, 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 湿疹是副伤寒。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 咳嗽呼吸困难, 口鼻流出泡沫, 或混有血液是肺疫;咳嗽、气喘、呼吸困难, 呈腹式呼吸, 体温正常是喘气病。皮肤有红斑, 指压褪色, 坏死、脱落, 出现疹块, 呈方块形、菱形或圆形是丹毒。神志清楚, 反射兴奋性增高, 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体温正常, 有创伤史是破伤风。兴奋不安, 横冲直撞, 叫声嘶哑, 流涎, 反复用鼻掘地, 攻击人畜是狂犬病。
1.5 结果处理
1.5.1 检出口蹄疫、水泡病、猪瘟等一类传染病, 和炭疽、急、性猪丹毒、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烈性传染病时, 立即上报疫情, 并迅速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防制措施。
1.5.2 疑似传染病而末确诊的生猪进一步检查后再做决定。
1.5.3 确认无碍肉品卫生的普通病和纯物理性原因造成的濒死、猪立即通知急宰。
2 宰前检疫
生猪在送宰之前, 需进行详细的外貌观察, 必要时进行测温, 做到有宰必检, 确认健康猪方可屠宰。患病和疑似患病生猪作出急宰、缓宰、禁宰的处理决定, 签发相关规定通知书。检疫对象、方法和结果处理与入场检疫内容是一样的。
3 宰后检疫
宰后检疫是屠宰检疫中关键环节, 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完善, 对保证肉品卫生质量、防止疫病传染和消灭疫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对每一头和每一个应检部位都要认真检疫, 严防漏检和错检, 并迅速、准确地作出正确判断。遇到疑难, 剔出作详细检查。
3.1 检疫对象
宰后必须检疫的疫病有:炭疽、结核、猪瘟、肺疫、丹毒、旋毛虫、囊虫, 住肉孢子虫病等。检疫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生猪屠宰过程实行全流程同步检疫, 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五部十三刀”, 即头部 (三刀:颌下淋巴结一刀、左右下颌咬肌各一刀) 、肉尸 (三刀:浅腹股沟淋巴结一刀、深腹股沟淋巴结一刀、腰肌一刀) 、内脏 (六刀:左右支气管淋巴结各一刀, 肝门淋巴结一刀, 脾脏、肾脏、心脏各一刀) , 肠系膜 (肠系膜淋巴结一刀) 和隔肌脚 (取左右两侧隔肌脚各25 g压片镜检旋毛虫) 5个部位, 13处进行检查。
3.2 头部检查
鼻镜、吻突和口腔有无水泡和糜烂, 判断是否发生口蹄疫、水泡性口炎、水疱疹和水泡病。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出血性浆液浸润是肺疫。切检咬肌有无囊虫。颌下淋巴结肿大, 出血性坏死可能发生炭疽和链球菌病:剖检呈大理石样纹是猪瘟;有白色干酪样坏死灶是结核;显著充血、出血、水肿是肺疫。同时摘除甲状腺。蹄部:检查蹄冠、蹄叉、蹄踵有无水泡、糜烂和溃疡。重点检查口蹄疫和水泡病。
3.3 胴体
首先检查皮肤有无充血、出血、坏死、发绀、结痂等, 以判断是否患有猪瘟、肺疫、链球菌病、丹毒、弓形体病、副伤寒和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疾病。皮肤充血、紫绀或出血, 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多见是猪瘟;弥漫性出血, 主要分布于颈、胸部, 皮下组织大量出血点是猪肺疫;有疹块, 呈方块形、菱形或圆形是丹毒;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呈紫红斑是弓形体病;耳根、胸前和腹下有紫红色斑点是副伤寒;四肢远心端及皮肤纽扣状坏死是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乳房有水泡破裂后的溃疡, 则需进一步确诊是口蹄疫, 还是水泡病。其次检查脂肪、皮肤、黏膜等组织是否发黄, 仅是脂肪发黄是黄脂;除脂肪发黄外, 皮肤、黏膜、关节囊液、血管内膜, 甚至实质器官等均不同程度黄染则是黄疸。再次检查肌肉有无异状, 苍白或灰白色, 柔软、多汁、水煮样是白肌病;出血、坏死。含气泡是恶性水肿;检查腰肌和腹斜肌等肌肉, 是否寄生囊虫和住肉孢子虫。最后剖检浅腹股沟淋巴结、深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样纹理是猪瘟;有黄色干酪样坏死是结核;肿胀、多汁, 呈玫瑰红或紫红色, 点状出血是败血性丹毒;充血、水肿、小点状出血提示肺疫、链球菌病。同时摘除病变淋巴结。
3.4 内脏
主要检查心、肺、肝、脾、肾的形态、大小、色泽和弹性, 以及胃肠的病理变化, 以判断是否发生结核、肺疫、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炭疽、丹毒和弓形体等疾病。
3.4.1 心脏:
注意有无囊虫;心外膜斑点状出血提示猪瘟、肺疫、败血性丹毒和链球菌病;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是肺疫;一尖瓣有溃疡性, 患有慢性猪丹毒;“虎斑心”则患口蹄疫。
3.4.2 肺脏:
纤维素性肺炎, 切面呈大理石纹理, 肝变区扩大, 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 外面有结缔组织包囊, 内含干酪5样物质, 形成空洞, 与支气管相通, 心包积液, 含纤维素是肺疫;有出血斑点提示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水肿, 小点坏死是弓形体病;肿胀、出血、部分实变, 多见于尖叶和心叶, 可能发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缘有实变区, 呈肉变、胰变或虾肉样变是气喘病。坏疽和脓肿是全身性败血症的征兆。切检左右支气管淋巴结、纵隔淋巴结, 呈干酪样坏死、化脓或钙化是结核病。
3.4.3 肝脏:
肿胀病有散在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提示弓形体病、副伤寒、李氏杆菌病和伪狂犬病;胆囊出血是猪瘟或胆囊炎;脂肪变性, 多有败血症疾病引起;营养不良, 说明全身中毒或感染。剖检肝门淋巴结, 辅助判定传染病:切开胆管, 检查是否有肝片吸虫。
3.4.4 脾脏:
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灶提示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和链球菌病;显著肿大2~5倍, 脾髓煤焦油样则为炭疽;肿大1~3倍, 灰红或暗红, 包膜下小点出血为链球菌病;稍肿大, 樱桃红色, 有“白髓周围红晕”现象是丹毒;充血肿大, 灶状坏死是弓形体病;肿大, 色暗带蓝, 坚度似橡皮, 切面蓝红色是副伤寒。
3.4.5 肾脏:
苍白, 有针尖状出血点或出血斑是猪瘟;土黄色, 表面见针尖至小米粒出血点为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出现“大红肾”则患猪丹毒。同时摘除肾上腺。
3.4.6 胃肠:
出血、溃疡和坏死, 提示猪瘟、副伤寒、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疾病, 浆膜有出血斑点, 粘膜灶状或弥漫性坏死是副伤寒;粘膜充血、卡他性炎症, 呈大红色, 是丹毒或食物中毒。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是副伤寒;出血, 肿胀、坏死, 邻近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是肠炭疽;肿大到板栗至核桃大。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灶是弓形体病。
3.4.7 膀胱:
有出血斑点提示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3.5 隔肌脚检查
膈肌是否寄生囊虫和住肉孢子虫以及钙化灶, 并去左右横膈肌脚各25 g, 撕去肌膜, 顺肌纤维方向剪取24个米粒大的肉样压片镜检旋毛虫与住肉孢子寄生于肌纤维之间。
4 结果处理
4.1 检疫不合格的, 加盖不合格印章, 并作如下处理。
(1) 销毁处理:确认为炭疽、口蹄疫、水泡病、猪瘟、败血症型丹毒和沟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 恶性肿瘤或两个以上器官发现肿瘤的病猪肉的整个胴体;从其他病猪肉割下来的病变部分和内脏均进行销毁处理。
(2) 化制处理:病变严重、肌肉退行性变化, 除销毁对象以外的其他传染病、中毒性疾病、囊虫病、旋毛虫病的整个胴体和内脏进行化制处理。
(3) 高温处理:肺疫、溶血性链球菌病、副伤寒、结核病、副结核病等病猪肉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
4.2 检疫合格的, 加盖合格印章, 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
5 消毒
检疫出传染性病害肉和内脏时, 对屠宰间和可能被污染的场地、检疫器械等进行消毒。
检疫结果处理论文 篇2
近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9年第4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公告》 (总局公告2010年第10号) , 公告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本次共抽查了16个省、直辖市60家企业生产的60种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本次抽查依据《汽车及轻负荷发动机用乙二醇型冷却液》SH0521-1999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安全使用技术条件》JT225-1996的要求, 对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的冰点、沸点、pH值、玻璃器皿腐蚀/腐蚀试验 (紫铜、黄铜、钢、铸铁、焊锡、铸铝) 、泡沫倾向 (泡沫体积、泡沫消失时间) 等11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抽查发现有16种产品的冰点、pH值、玻璃器皿腐蚀/腐蚀试验、泡沫倾向项目实测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摘编自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网)
浅谈牛的检疫与处理 篇3
1 活牛检疫
1.1 查证验票
查证验物是动物检疫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查证验物能够及时了解牛的来源、防检疫情况, 证明买卖的牛是否来自非疫区, 是否按国家规定实施强制免疫及是否实施过产地检疫等等, 以证实待宰牛为健康牛只。在对活牛进行查证验物时主要是检查有无检疫证明, 对于没有检疫证明的或证明过期或未经检疫的, 依法给予处理。
1.2 群体检疫
群体检疫是把来自同一地区或同批的牛作为一组, 或一圈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检查, 检查时可按静态、动态、饮食状态三大环节进行。
1.3 静态观察
检疫人员要临栏进行观察, 在不惊动牛群的前提下仔细观察牛群的精神状态、睡卧姿态、呼吸频次和反刍状态, 特别注意有无咳嗽、气喘、颤栗、呻吟、流涎、嗜睡等异常现象。对有异常的牛做好标记随后再做确诊。
1.4 动态观察
动态观察是判断一头牛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般观察牛的活动姿势, 注意观察有无瘸行、行走打晃、屈背弓腰和离群掉队等现象, 对有异常的个体标上记号。在牛进食时, 观察其采食和饮水状态。注意有无停食、不饮、少食、不反刍和想食又不想吞咽等异常状态。对发现异常的个体标上记号。
1.5 个体检查
对群检中被分出的病牛和疑似病牛集中进行较详细的个体临床检查。
1.6 其他
活牛检疫时牛的鼻液也是检疫的一个重要指征, 鼻液即经鼻孔流出的分秘物、渗出物及其他病理产物。检查时宜注意其量、颜色、性状及混杂物的变化。鼻液的数量, 决定于呼吸道病的时期、程度与范围。深部呼吸道的广泛性炎症, 如支气管及肺的炎症则鼻液量多, 局限性病变和一般呼吸道的初期鼻液量少。流行性感冒、支气管肺炎腺疫伴发咽炎时鼻液多。头窦贮脓症及肺坏疽时, 当动物低头, 特别当咳嗽时可流出大量鼻液。
2 宰后检疫
2.1 牛胴体的检疫
首先观察牛肉的放血程度和色泽是否正常, 观察肉色是否有变暗、发黑或发黄现象, 闻一下是否带有酸臭味等其他异味。随之要检查体表下的肌肉、脂肪、胸腹膜、关节以及骨骼的断端是否有病变。然后依次剖检肩前淋巴结、膝上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和腰淋巴结, 观察有无充血、出血、肿大、水肿等异常病变。最后剖检膈肌, 查看是否有囊虫寄生。如发现异常应送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 并按照相关的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2.2 内脏的检疫
2.2.1 脾脏的检查:
观察脾脏的形态、大小、色泽, 看其有无肿胀、变色, 触其弹性, 判断是否感染炭疽、布病或牛肺疫。
2.2.2 心肝肺的检查:
首先视检心肝肺的形态, 看其有无肿大变性。剖检食管以检出有无住肉孢子虫。切开肺组织检查有无结核、肺丝虫病。剖检心脏查看有无“虎斑心”、囊尾蚴。注意肝脏有无肿胀、坏死和结节, 有无脂肪肝和槟榔肝, 肝管是否变粗变白 (肝片吸虫病) 。
2.2.3 胃及肠系膜淋巴结的检查:检
肠型炭疽及胃肠浆膜表面有无细颈囊尾蚴。
2.2.4 肾脏的检查:
剥离肾包膜, 观察其大小, 有无出血点及坏死、肿胀、结节及灰白色病灶。必要时纵剖肾脏, 观察有无病理变化。
2.3 依法检疫处理
凡经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合格的牛肉, 应在肉体上加盖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合格验讫印章, 或加封检疫合格验讫标志, 并签发《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准予上市销售。凡检出患有一般传染病、轻症寄生虫病的牛肉, 必须在肉体和内脏上加盖“高温”印章, 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食用。凡检出患有恶性传染病、重症寄生虫病、中毒以及有严重病理变化, 且经无害化处理后仍不能食用的牛肉及内脏, 必须加盖“销毁”印章, 并由检疫员监督当事人按照《动物防疫法》第三十条规定, 依法作销毁处理。
3 讨论
3.1 动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
工作, 在肉眼无法进行判定的时候要借助一定实验仪器进行, 同时再检疫时只能在一定的部位剖检, 且要深浅适度, 切忌乱划或乱切割, 以免造成组织切口过多或破坏病变, 尽量保持肉的整洁。
3.2 加强动物检疫员的工作制度。
明确群体检查、个体检查方法和操作程序, 明确临床检查项目和复检项目, 明确各种疫病处理方法和要求, 规范宰前检疫工作记录内容和表格, 同时加强检疫值班, 化验等工作制度。
3.3 无害化处理是宰前检疫工作效
羊屠宰检疫要点及卫生处理 篇4
1 各种疫病检疫要点
1.1 口蹄疫检疫要点
1.1.1 宰前鉴定
病畜发热, 体温可升至41℃, 流涎、精神沉郁、跛行。蹄部有水泡, 烂斑, 甚至化脓、溃烂以致蹄壳脱落。乳房有水泡突起, 有的水泡破裂形成烂斑、结痂。口腔黏膜、舌有水泡, 溃疡。
1.1.2 宰后鉴定
胃肠有出血性炎症。心脏扩张质地松软, 心肌脂肪变性, 坏死, 切面呈现淡黄色斑纹或不规则斑点, 俗称虎斑心。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1.2 痒病检疫要点
1.2.1 宰前鉴定
共济失调, 病羊伸颈摆头, 步态蹒跚, 转弯困难, 不能跳跃, 遇沟坡时反复跌倒, 或是因体能衰竭而卧地不起。步态高举, 头颈、胸腹部肌肉细微震颤。有瘙痒症状, 多发生在臀部、尾根部、腹部、头顶部和颈背侧。病羊常频频啃咬、蹬踢、摩擦发痒部位, 造成大面积脱毛和皮肤损伤, 甚至破溃出血。
1.2.2 宰后鉴定
肌肉, 内脏缺乏明显的、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 需要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1.3 小反刍兽疫检疫要点
1.3.1 宰前鉴定
病畜发热, 体温可升至41℃, 精神沉郁, 眼、鼻分泌物较多, 流涎。口腔黏膜、齿龈广泛行充血、出血, 口腔溃疡, 有坏死性病灶, 严重病例病灶可波及腭、颊部、舌头、咽喉等处。腹泻, 严重者排血水样便。咳嗽, 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 胸部有啰音。
1.3.2 宰后鉴定
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皱胃溃疡, 结肠和直肠结合处有斑马纹状出血。脾有坏死性病变。气管充血、出血, 肺充血、出血。
1.4 绵羊痘和山羊痘检疫要点
1.4.1 宰前鉴定
病畜发热, 体温可升至41℃, 体表少毛、无毛处及可视黏膜处有痘疹、痘肿或痘痕, 主要集中在眼睑、嘴唇、鼻部、腋下、尾根、公羊阴鞘、母羊阴唇等处。
1.4.2 宰后鉴定
咽、食道、胃、肠等黏膜上出现灰白色痘疹, 有的表面破溃形成溃疡。气管、肺部出现灰白色的痘疹或痘斑。
1.5 炭疽检疫要点
1.5.1 宰前鉴定
本病主要是宰前鉴定, 怀疑感染本病禁止剖检。发现可疑病畜, 不能急宰, 必须先做血片检查, 未经检验, 不得放血。炭疽主要症状有高热, 突然发病, 站立不稳, 倒地后全身痉挛, 呼吸困难, 可视黏膜发绀, 很快死亡;口鼻流出煤焦油样血液, 血液凝固不良, 尸僵不全。体表、直肠、口腔黏膜处发生炭疽痈症状。
1.6 布鲁士菌病检疫要点
1.6.1 宰前鉴定
母畜流产, 生殖道炎症, 排污灰色或棕红色恶露, 乳房炎症状, 乳房有肿块。公畜有睾丸炎, 睾丸或附睾肿大。有的病畜呈现关节炎症状, 表现为关节疼痛、肿大, 跛行。
1.6.2 宰后鉴定
母畜生殖道炎、子宫炎, 子宫黏膜增厚如皮革样, 绒毛膜充血、肿大, 上覆黄绿色渗出物, 乳房有实质性坏死性炎症。公畜精囊、睾丸、附睾出血或坏死, 慢性患畜睾丸及附睾结缔组织增生、肥厚、肿大、粘连。关节囊、滑液囊有化脓性炎症
1.7 肝片吸虫病检疫要点
1.7.1 宰前鉴定
病羊消瘦, 肋骨突出, 被毛错乱无光泽, 精神沉郁, 衰弱, 贫血, 可视黏膜苍白, 粪便稀薄呈黄绿色, 有的粪便带血。
1.7.2 宰后鉴定
有腹膜炎症状, 红色腹水沉积。肝肿大, 充血, 出血, 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性假膜, 与周围器官粘连。切开肝脏, 可发现寄生虫。胆管扩张, 管壁增厚, 内有大量虫体。虫体呈棕红色, 体长20~35mm, 宽5~13mm。
1.7.3 镜检
取新鲜粪便5g, 加10倍清水搅匀, 沉淀后去上清液, 再加入同量清水搅匀, 沉淀后再去掉上清液, 如此反复几次, 直至上清液清亮为止, 最后去上清液, 吸取少量沉淀镜检。可发现肝片吸虫虫卵, 呈长椭圆形, 金黄色, 一端有卵盖, 内有大量卵黄细胞。可区别其它虫卵。
1.8 棘球蚴病检疫要点
1.8.1 宰前鉴定
病羊消瘦, 体弱, 被毛错乱, 发育不良。有的羊有咳嗽症状, 咳后往往卧地, 不愿起立。
1.8.2 宰后鉴定
羊棘球蚴主要寄生在肝、肺, 肝、肺体积显著增大, 表面凹凸不平, 有大小、数量不等的囊泡, 囊泡内含有棘球蚴。切开肝、肺实质, 亦可见到棘球蚴囊泡。有时在脾、肾、肌肉、皮下等处也可发现棘球蚴。
2 卫生处理
2.1 运送
运送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应采用密闭的, 不渗水的容器, 装前卸后必须消毒, 根据GB16548-2006规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2 处理
病死畜禽肉的检疫与处理 篇5
1 检疫方法
1.1 感官检查和剖检
1.1.1 病畜肉:
病畜肉是患病急宰的畜禽肉,通常有如下特征:(1)宰杀口状态异常:病畜急宰后,其宰杀口一般不外翻,切面平整,其周围组织稍有或无血液浸染现象。如宰前经过治疗,在其颈部可见注射针孔;(2)放血不良:急宰牲畜的肉明显放血不良,肌肉呈黑红色甚至蓝紫色,肌肉切面可见血液浸润区,并有血滴外溢,脂肪、结缔组织中及胸膜下血管显露,有时皮下脂肪出血形成“红膘肉”;(3)淋巴结病理变化:急宰牲畜的淋巴结由于疾病不同可能出现肿大、充血、出血、坏死或其他病变;(4)疫病特异性的病理变化:畜禽因传染病致死者,均有该传染病之特异性病理变化。猪瘟在颈部和腹部皮下有小出血点;喘气病致死者有肺气肿,肉尸消瘦;拉稀肠炎致死牲畜除放血不良外,肉尸羸瘦。
1.1.2 死畜肉:
死畜肉是病死后冷宰的牲畜肉,感官检查和病理剖检的特征与上述病畜肉基本相同,只是变化程度更加明显。此外,坠积性淤血明显。冷宰的牲畜,在其身体接地的一侧,由于策略引起体内血液下沉,呈现明显的坠积性淤血,可见血管努张,血液浸润的组织呈现大片紫红色区。
1.1.3 病、死禽肉:
病禽宰后放血不良, 皮肤呈红色、暗红色, 鸡冠肉髯呈紫黑色, 皮下血管淤血, 肌肉切面呈暗红色, 有时有血滴流出。死禽肉放血极度不良, 或根本没入血, 肌肉切面呈紫黑色, 一侧往往有坠积性淤血。病禽宰杀口无血液浸染现象, 死禽多数无宰杀刀口。
1.2 细菌学检验
在感官检查和剖检时,一旦怀疑是病死畜禽肉时,应立即采取病料,进行细菌学检验。
1.2.1 操作方法:
(1)无菌操作取有病理变化的淋巴结、实质器官和组织触片;(2)将干燥并经火焰固定的触片染色(革兰氏染色法、美蓝染色法和瑞氏染色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油镜进行检查。
1.2.2 常见细菌的染色镜检特征:
炭疽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两端呈直截状,单个或2~5个菌体相连呈竹节状短链,用姬姆萨氏染色法可荚膜;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大小不一,多呈双球状或短链状排列。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卵圆形或杆状菌,长约1~3μm,往往单独或成双而不形成长链;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猪丹毒杆菌为平直或微弯的杆菌,革兰氏阳性,单在、成对或成从排列,无芽孢和荚膜;结核杆菌用抗酸染色法着色后,结核菌为红色,而其他细菌一般染成蓝色。
1.3 理化检查
1.3.1 操作方法:
切取前肢或后肢瘦肉1~2 g,置于小器皿中,用吸管吸取愈创木脂酊10 mL,注入皿中,此时肌肉不发生任何变化,加入3%氧化氢溶液数滴,此时肉片周围产生泡沫。
1.3.2 结果判定:
放血良好的肉片不变颜色,肉片周围溶液呈淡蓝色环或无变化。放血不良者数秒内肉片变为深蓝色,全部溶液也为深蓝色。
2 处理
2.1 销毁
对于患有恶性传染病动物的产品应采取销毁处理,销毁处理的方法通常为:焚烧、掩埋、发酵。
2.2 化制
利用干化机,将原料分类,分别投入化制。也可使用湿化机, 将整个尸体投入化制 (熬制工业用油) 。
2.3 高温
对于感染一般传染病和轻度寄生虫病的畜禽肉尸, 要用高温的方法加以处理。高温处理的方法有高温蒸煮法和一般煮沸法。
猪瘟的检疫技术要点以及处理方法 篇6
1 产地检疫要点
1.1 急性型
病猪体温急剧升高, 最高可以达到42℃, 由于体温急剧上升, 导致白细胞数减少。病猪会出现呆滞现象, 腰背拱起, 怕冷症状严重。食欲减少, 甚至出现绝食现象。眼睛分泌物增多, 严重时会出现封眼现象[1]。
1.2 亚急性型
多见于发病中期, 症状和急性相似, 较为缓和。病猪体温先升后降再升高, 白细胞数减少, 精神萎靡, 食欲不振, 身体出现出血点, 逐渐消瘦, 直至最后死亡。
1.3 慢性型
多发生于后期, 在猪瘟常发区也经常出现。病猪体温忽高忽低, 食欲不定, 身体消瘦, 周身出现出血点, 便秘和痢疾交替出现, 这时期病猪多数死亡。
2 处理方法
检疫不合格的猪, 不予出证。当猪瘟疫情发生时,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上报。采取适当措施, 进行控制和扑灭:封锁发病区, 禁止从发病区流出任何与疫情相关的东西, 禁止任何东西进入发病区,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人员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3 屠宰检疫要点
3.1 查证验物
3.1.1 检查相关证明手续,
尤其是检疫合格证明, 运输要具备消毒证明, 核对种类和数量, 检查检疫合格证明是否过期, 如果过期不能予以屠宰, 还要检查出证机关的合法性, 询问有无官方兽医出具的证明。
3.1.2 核对免疫标识, 要仔细检查确保每一头猪都有该标识[2]。
3.1.3 对生猪的来源地进行了解, 询问在运输过程中有无特殊情况发生, 如死亡、患病现象。
3.2 群体检查
主要观察猪群状态, 看是否有猪瘟症状出现, 尤其是对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原地转圈的猪要格外注意, 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就要怀疑猪瘟疫情出现的可能性。
3.3 个体检查
除了对猪群进行检查外, 对猪个体也要进行排查, 观察猪的体温和饮食状况, 在打扫猪舍时注意是否出现可视黏膜, 近距离观察猪时, 对肤色和毛发也要仔细观察, 一旦发现有猪瘟症状出现, 可以及时控制处理。
4 结论
猪瘟是生猪养殖场经常出现的疾病, 传染性强, 死亡率高, 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要重视猪瘟检疫工作, 在平时养殖过程中仔细观察, 发现有猪瘟症状出现的苗头, 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将传播几率控制到最低。
摘要:生猪养殖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猪瘟疫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综述猪瘟检技术要点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猪瘟,检疫,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万遂如.关于猪瘟的净化问题.养猪, 2013 (04) :97-99.
【检疫结果处理论文】推荐阅读: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处理办法08-16
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11-06
产品检疫论文07-02
动物检疫的问题和建议论文11-03
质控实验结果论文05-27
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08-19
论语文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论文09-01
检疫鉴定07-19
检疫程序06-06
产地检疫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