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材料

2024-10-08

检疫材料(共9篇)

检疫材料 篇1

调运检疫申报材料不规范, 常常给检疫签证和检疫管理造成紊乱, 甚至造成错误签证。为加强农作物种子、苗木生产、经营的植物检疫管理, 荣县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行政许可法》《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四川省农作物种子苗木检疫管理办法》等的要求, 于2007 年制定了《农作物种子苗木检疫申报程序及材料规范》, 包括农作物种子、苗木 (以下简称种子、苗木) 调运检疫申报程序、申报材料及提交方式。在种子、苗木调运检疫中试行, 规范了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申报和检疫人员的检疫受理行为。

1 种子、苗木调出检疫申报的材料

申报材料必须规范、真实、有效, 货、证相符。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单位确定并委托1 名报检员, 报检员凭委托书和身份证复印件办理调运检疫相关手续。《调运检疫申请书》:报检员按照《调运检疫申请书》的填写要求和内容如实填写, 特别是货物名称要填写植物名称, 并注明用途 (种子或苗木) , 具体的品种。《植物检疫要求书》:生产、经营单位将种子、苗木调出省外之前, 必须提供调入地植物检疫机构出具的《植物检疫要求书》。《植物检疫行政许可 (不) 受理通知书》:生产、经营单位在向植物检疫机构提交检疫申报材料后, 植物检疫机构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核实, 根据审查情况, 作出受理或不受理决定时出具。本通知书一式2 份, 一份交申请单位, 一份留受理单位。报检员来领取批件时, 凭受理通知书和身份证复印件领取, 并在来人领取栏签名盖手印。《产地检疫合格证》:荣县生产的种子、苗木必须提供《产地检疫合格证 》换取 《植物检疫证书 》。《植物检疫证书 》:从外地调入的种子需要转调的, 必须提供原调出地《植物检疫证书》正本。补充依据:对《植物检疫证书》的补充证明。若从外地调入的种子需要转调的, 凭调入时在县农业植物检疫站登记备案的符合调运检疫有关规定的《植物检疫证书》为依据。若调入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与注册登记信息不一致、货物名称未注明种用、产地等内容不清楚的《植物检疫证书》, 一般不视为调运人违法, 但不能作为转调依据, 须重新取得原调出地植物检疫机构签发的符合调运检疫有关规定的《植物检疫证书》, 方可作为转调依据。

2 种子、苗木调入检疫申报的材料

《植物检疫要求书 》:凡从省外调入种子、苗木的单位, 调运之前, 调入单位必须到县农业植物检疫站提供调出种子、苗木单位的全称及地址, 调入植物品种及数量。县农业植物检疫站向调出地植物检疫机构出具并发送《植物检疫要求书》。《植物检疫证书》:从县外调入种子、苗木, 调运前, 必须获取调出地植物检疫机构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省外调入的必须凭荣县农业植物检疫站发送的《植物检疫要求书》出具《植物检疫证书》[1,2]。

3 提交材料的方式

3.1 调出检疫

一般在每次调运前提交申报材料;一批种子, 要多次转调的, 以到县农业植物检疫站登记备案的《植物检疫证书》为依据。方法如下:从县外调入的种子要转调的, 提交在县农业植物检疫站登记备案时的《植物检疫证书》正本、《调运检疫申请书》《植物检疫行政许可 (不) 受理通知书》, 调出省外的, 还要提交《植物检疫要求书》。本县内生产的种子、苗木, 提交《产地检疫合格证》《调运检疫申请书》《植物检疫行政许可 (不) 受理通知书》, 调出省外的, 还要提交《植物检疫要求书》。

3.2 调入登记备案

调入种子、苗木实行备案制。省内、省外调入的种子、苗木, 调入后5 个工作日内, 调入单位持随种子、苗木货物的《植物检疫证书 》, 调出单位出库单或托运单, 交县农业植物检疫站登记备案。登记备案内容包括调入单位名称、植物检疫证书编号、省间调运、省内调运、调运作物名称、地点、品种、数量、实际数量、备案日期、备案人签字等。各经营单位必须建立调运台账, 以便接受检疫查验。

4 试行结果

荣县在2007—2014 年试行中, 种子调出签发粮谷类种子《植物检疫证书》580 余份, 调运粮谷类种子946 t以上;苗木调出签发《植物检疫证书》2 份, 共39 000 株。种子调入签发《植物检疫要求书》35 份, 共522 t以上;苗木调入签发《植物检疫要求书》1 份, 共3 100 株。种子调入后交县农业植物检疫站登记备案的植物检疫证书1 836 份, 备案种子1 342 t。

4.1 提高了调运检疫签证效率

通过对种子、苗木调运检疫申报所需材料、程序的广泛宣传和培训, 使生产、经营单位明确了种子、苗木调运检疫程序、准备的申报材料、提交材料的方法。提高了申报单位报送材料的准确性, 经植物检疫机构审查核实后, 运用植物检疫工作平台, 及时、准确地签证。

4.2 避免了错误签证

由于种子、苗木经营者不断增加, 经营的品种多, 种子、苗木流通复杂, 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 使植物检疫机构很难准确掌握种子、苗木的检疫信息, 产地不明确、疫情不清楚, 造成错误签证, 疫情传播的危险性增大。申报材料规范、齐全、真实、有效、货、证相符, 植物检疫机构有了准确的检疫依据, 才能避免错误签证, 从而防止疫情传播。

4.3 提高了种子、苗木检疫管理相对人的法制观念

实行申报程序和材料规范, 植物检疫机构准确地掌握了种子、苗木信息, 对检疫相对人在申报中的谎报、错报现象予以纠正, 提高种子、苗木检疫管理相对人的法制观念。

5 结语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种子、苗木调运更加频繁, 调运量大幅度增加, 对植物检疫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对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单位和植物检疫机构的行为进行规范, 应做好种子、苗木检疫申报管理工作。严格按种子、苗木调运检疫程序申报, 规范植物检疫机构和检疫管理相对人的行为[3,4]。新形势下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的要求, 信息交流不畅, 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的统一联动性和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卢璐.种子苗木联合执法检查及问题探讨[J].山西农经, 2014 (6) :105-106.

[2]陈宝玉, 周艳, 王薇, 等.植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 :118-119.

[3]徐文, 尉吉乾, 张莉丽.杭州市花卉苗木检疫工作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 2013 (7) :58-59.

[4]张文清, 蒲瑞文.关于苗木调运过程中的几点浅见[J].甘肃林业, 2011 (6) :34-35.

检疫材料 篇2

1.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组织动脉血液含量增加的现象称为充血。

2.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严格的规律性,疾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的时期称为明显期。

3.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中,产道传播不属于间接传播的传播途径。

4.某种疾病发病数量较大,但其传播范围限于一定地区,称为地方流行性。5.毒力是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

6.卡他性炎症是粘膜的浆液渗出而表现的症状。

7.被性未成熟阶段虫体(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8.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我们把这种宿主叫做贮藏宿主。

9.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类与人类饲养的畜禽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如狂犬病、血吸虫病等。

10.根据各种疫病和疫苗特点来合理的设计免疫接种的种类、次数、时间和顺序,这就是免疫程序。

11.呼吸道中的病原体以飞沫、气溶胶、尘埃形式存在于空气中。1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分别是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

13.应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筛选的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或丧失毒力的无毒株所制成的疫苗是活疫苗。

14.刚转群但一切表现均正常的动物可以进行免疫接种。

1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再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进行恰当的消毒。

16.未发生传染病时,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的定期消毒,叫预防性消毒。

17.疫源地消毒时,消毒范围的确定应以患畜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18.在消毒过程中,消毒人员不得吸烟、饮食,更不应随便走出消毒区域。19.对动物圈舍消毒时,应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4h以上。20.消毒液机生产出的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活性氧原子等因子。

21.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时,饲养用具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2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22.出现口蹄疫疫情后,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23.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后,对畜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应为60%-80%。24.紫外线灯的物理监测法测定消毒效果时,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的测定波长为253.7nm。25.皮肤黏膜的消毒效果监测时,用5cm×5cm 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

26.减毒活疫苗的作用机理是动物接种后,微生物在动物体内复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达到对疫病的有效保护的作用。

27.免疫接种后如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对反应局部进行相应的处理,镇静解挛不属于局部处理措施。

28.对动物进行免疫时,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间隔时间一般为2~4周。29.采集粪便、尿液、血液、痰液和鼻液等病料查找病原体属于实验室诊断。30.采集有病变的器官组织,要采集病变和健康组织交界处。31.病理组织学检验的样品采集时,应切取约1cm×1cm组织块。

32.病理组织学检验的样品采集时,取材后立即放入10倍于组织块的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33.采集病毒检验的样品时,组织块分别放入灭菌容器内并进行密封后需要贴上标签、注明组织或动物名称及注明日期,注意防止组织间相互污染。

34.回收的牲畜耳标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组织销毁,并作好销毁记录。

35.采集肠管时,用棉线扎紧病变明显处约5~10cm的两端,自扎线外侧剪断,把该段肠管置于灭菌容器中,冷藏送检。

36.病死动物要在隔离区或实验室剖检、采样,采样后的动物尸体、废弃物等进行烧毁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37.传染病病畜尸体处理的方法有深埋法、发酵法、高温处理法和焚烧等。38.药品应当在有效期内使用,过了有效期时药品就会效力减低,毒性增加。39.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使药效增加的叫药物的协同作用。40.阿莫西林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41.在使用活疫苗免疫前后7天内使用抗菌药物,影响免疫效果。

42.药理性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药理作用互相抵消或毒性增强。43.化学性配伍禁忌时的表现是潮解。

44.湿度过大,能使药品吸湿而发生潮解、稀释、发霉。45.抗寄生虫药有杀虫药和驱虫药两种

46.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在通电前应先加水到达规定指示处,同时应经常检查水位,及时添加温水。47.电热干燥箱主要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制品等的干热灭菌和干燥。

48.超净工作台应安放在卫生条件较好、便于清洁的地方,远离震动及噪音大的地方,不产生大尘粒及气流小的地方。

49.超净工作台使用结束后,开启工作台紫外灯,照射消毒30min后,关闭紫外灯,切断电源。50.使用油镜时,在加油区之外重找视野时应按:低倍→高倍→油镜程序。51.结核杆菌分牛型、禽型和人型,各型之间可以相互感染。

52.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兔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淤血肿大、实质器官点状出血为特征。

53.胸腔注射给药时,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在靠近肋骨前缘处垂直于皮肤刺入,深度约3~5cm。

54.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药是1%美蓝溶液静注。

55.作狂犬病的尼格里氏体检查的脑组织,取样应较大,一部分供在载玻片上作触片用,另一部分供固定,固定用Zenker氏固定液固定。

56.热敷法主要适用于炎症的后期。

57.以手伸入直肠内隔着肠壁对腹腔及骨盆腔器官进行内部触诊的方法,称为直检。58.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59.旋毛虫病会出现隔肌角有细小的白点的病变。60.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虾。

61.蠕虫病包括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和棘头虫病。62.进行剖腹取胎术时,可以每1㎏体重静脉注射氯丙嗪1㎎作全身镇静,并配合局部浸润麻醉。63.发生布鲁氏菌病后,最后一头染疫动物被扑杀,经彻底无害化处理后,疫区内监测30天以上,没有发现新病例,即可解除封锁。64.支气管肺炎又叫小叶性肺炎。

65.胸腔积水时,胸部叩诊呈水平浊音。66.猪口蹄疫的主要症状为蹄部水泡。

67.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68.猪瘟病脾脏有时出现出血性梗死,这种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69.猪瘟是一类传染病。

70.猪瘟病猪脾脏有时出现出血性梗死,这种病变具有诊断意义。71.猪传染性胃肠炎以严重腹泻为特征。72.猪囊尾蚴病的治疗主要使用丙硫咪唑。73.仔猪贫血的防治主要使用铁制剂。

74.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75.猪水肿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76.猪霉形体肺炎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

77.母猪分娩完毕,经3h后,胎衣还不排出,即可认定为胎衣不下。

78.仔猪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三种类型: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79.疯牛病又叫牛海绵状脑病。

80.破伤风药物治疗原则为中和毒素。81.破伤风又叫强直症。

82.结核分枝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的细菌。83.新城疫的症状特征是呼吸困难。84.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

85.鸡白痢的病原体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禽霍乱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86.急性型鸡新城疫,病初体温升高到43~44℃。87.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88.鸡马立克氏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89.禽类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哺乳动物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无肾盂,也无膀胱。

90.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传染病,成年鸭和产蛋母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1月龄以下雏鸭较少发病。

91.动物亚硝酸盐中毒时,剖检可见可视黏膜、肌肉、内脏、血液呈棕褐色或蓝紫色,血液凝固不良。

92.阴道脱和子宫脱整复前将母畜站立保定于前低后高、干燥的地方,并清除直肠内的积粪,以免整复中排粪,影响手术进行。

93.动物患结核病后,由于患病器官不同,症状不一。肺结核时以长期顽固的干咳为主要症状。94.根据瘫痪部位可分为单瘫、偏瘫、截瘫。

95.生产、经营假兽用生物制品的,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该制品,没收非法生产、经营的制品和非法收入。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96.预防和消灭家畜传染病,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

97.免疫接种前的准备工作:⑴根据畜禽免疫接种计划①统计接种对象及数目②确定接种日期③准备足够的生物制剂、器材和药品④编订登记表册或卡片⑤安排及组织接种和保定畜禽;⑵对饲养人员进行一般兽医知识的培训;⑶对所用生物制剂进行仔细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能使用;⑷对预定接种的家畜进行了解及临床观察。必要时进行体温检查,对于体弱的、妊娠后的、未断奶的、体温升高或疑似病畜均不应接种疫苗。

98.腹腔穿刺与腹腔注射:⑴部位选择—离开中线2~4cm,在腹部后1/2区域;⑵皮肤消毒—一常规消毒70%酒精、2%碘酊、70%酒精;⑶穿刺针注射器的使用—将皮肤稍向一侧拉移,针头垂直于皮肤刺入腹腔,针头不能刺入过深,也可以将针头与皮肤呈角度刺入皮下,然后将针头与皮肤垂直刺入腹壁肌肉,到达腹腔;⑷回抽注射器抽取腹腔液,拔出注射器,皮肤消毒。

99.血凝试验(HA)检测新城疫病毒效价。⑴在V型微量反应板中每孔加0.025mlPBS;⑵第一孔加入0.025ml病毒悬液;⑶将病毒悬液在反应板上作0.025ml的系列对倍稀释;⑷每孔再加 3

0.025mlPBS;⑸每孔加入0.025ml 1%(V/V)鸡红细胞;⑹轻叩反应板混合反应物,静置室温(约20℃)40min或4℃60min(若周围环境温度太高),应在对照孔的RBC显著呈钮扣状时判定结果;⑺HA判定时,应将反应板倾斜,观察RBC有无呈泪珠样流淌,完全HA(无泪珠样流淌)的最高稀释倍数为血凝效价,表示1个HA单位(HAU),再根据开始的稀释倍数精确计算血凝效价。

100.鸡痘刺种:⑴按鸡痘冻干苗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后充分摇匀;⑵用酒精棉于鸡翅内侧无血管处消毒;⑶用灭菌钢笔尖或其他灭菌的器械蘸取稀释后的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刺种。20日龄内雏鸡不能应用,1月龄以下刺两下(免疫后一周观察刺种部位,如有红肿说明接种成功,若无重新刺种)。

101.沙门氏菌革兰染色法:⑴无菌取心血,实质脏器涂片或抹片;⑵将涂片或抹片自然干燥,或酒精灯上干燥固定,然后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min后水洗;⑶加革兰碘溶液于涂片或抹片上,媒染1~3min,水洗;⑷加95%酒精于涂片上脱色,约30s至1min后水洗;⑸加稀释碳酸复红(或沙黄水溶液)复染,复染10~30s,水洗;⑹用吸水纸吸干涂片或抹片或自然干燥,镜检。

102.犬左前肢桡尺骨全骨折,但无错位的处理:⑴麻醉与保定;⑵术前准备:术部剃毛、消毒;⑶手术过程:生理盐水冲洗创口。采用外固定手术,用夹板从前、后、内、外四个方向对桡尺骨加以固定。固定前,根据肢体情况,在肢体上缠绕棉花或纱布,使夹板能牢固的固定,同时防止夹板与肢体接触造成创伤。系紧绷带,再用医用胶布缠绕整个夹板,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103.粪便潜血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检查方法:取联苯胺少许,溶解在2ml冰醋酸中,加3%过氧化氢溶液2~3ml混合即配成试剂。用一牙签在粪便的不同部分,取一绿豆大小的粪便,分别排列在1~2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在小粪块上各加试剂一滴, 1min内观察结束。无潜血的粪便不呈现蓝色反应,呈现蓝色反应者为阳性。临床意义:对于出血性胃肠疾病,如出血性胃肠炎、胃肠溃疡及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104.目前常用于鸡新城疫的几种疫苗及适用范围有I系、II系、III系、IV系弱毒苗、油乳剂灭活苗5种。I系适用于2月龄以上鸡;II系适用于2周龄以内小鸡;III、IV系可用于各种年龄鸡;油乳剂灭活苗适合于用弱毒苗做过基础免疫的鸡。

检疫材料 篇3

1 各种检疫的定义不同

产地检疫是指省境内流通的畜禽, 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实施的检疫也就是要到场到户检疫。主要是看动物的生产生活状态。检疫合格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动物B) 》, 内容包括:货主、动物种类、数量及单位、用途、起运地点、到达地点、都是当日内有效, 然后是官方兽医签字、签发日期及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专用章。而宰前检疫只是屠宰检疫的一个环节, 即在畜禽屠宰前依法实施的检疫, 检疫合格的发放准宰通知书, 不合格的发放隔离观察通知书。宰后检疫顾名思义就是屠宰以后实施的检疫,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检验点, 一般包括头部、内脏、胴体、淋巴结以及综合判定, 必须有现场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的签字。检疫合格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产品B) 》, 内容包括:货主、产品名称、数量级单位、生产单位名称地址、目的地, 产品检疫合格为1d内有效, 官方兽医签字, 签发日期及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用章。

2 检疫主体不同

产地检疫主要由乡镇一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而《动物防疫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屠宰场 (点) 屠宰的动物实行检疫, 大的肉联厂必须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宰前检疫及宰后检疫, 可以说产地检疫是一张出门证, 是动物走出场户的必要证明, 那么宰前检疫就是查验出门证的入场券, 合格的进入屠宰环节, 不合格的进行隔离。宰后检疫是全方位的体检, 也是最后一道把关程序, 各种淋巴结、皮肤、内脏、胴体都要检验, 也需要各种仪器, 显微镜试纸、玻片等。检疫完后还要填检疫登记表。

3 检疫的地点和畜主不同

产地检疫是在饲养场 (户) 内进行, 畜主都是畜禽的饲养者;而宰前检疫只能在进入屠宰场 (点) 前门口进行, 畜主一般是畜禽的贩运者;宰后检疫是在屠宰完以后进行, 出具的证明一般为市场的肉品经营业户。

4 检疫对象及要求不同

产地检疫要求家畜来自非疫区, 临床检查健康, 即动、静、食、体温正常为合格。而宰前检疫实施前要查验和收缴产地检疫证明或运输检疫证明, 然后实施检疫, 主要是检疫的是活体, 除畜禽临床检查健康外, 还对不同的畜禽特别要求检验不同的对象。宰后检疫是畜禽宰完后, 主要检验的是胴体, 细分为不同的检验点和检验项目。

5 检疫后的处理不同

产地检疫合格后, 畜禽可以在省境内流通;不合格者, 按有关规定处理, 如限制活动范围、治疗、扑杀等。宰前检疫合格的畜禽, 可以正常屠宰;不合格者要依法隔离观察, 宰后检疫的胴体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产品B) 》, 不合格的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处理。

产地检疫、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是3种不同的检疫。产地检疫是宰前检疫的必要前提, 而宰前检疫则是对产地检疫的监督和补充, 2者都在为宰后检疫服务, 共同构成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必须重视, 抓紧抓好, 确确实实让人民吃上放心肉。

6 检疫的标准制度不同

对于检疫的管理制度来说,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固定的标准, 有的是执行国家标准, 即GB制度, 有的则是执行地方标准, 即DB制度。作为国家标准来说, 一般用于销售性大规模生产以及产业链倾斜式销售模式与投放模式当中, 而这一模式的制定与应用也适合检疫方面, 换句话来说, 就是大规模集约化的屠宰检疫需按照国家制定标准来执行,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国家标准有时还没有地方标准严谨, 某些地方单位为了提高企业声誉以及良好形象, 在国家标准之上自身设定地方性标准。所以, 作为工作人员在认真落实工作的同时, 也要按照标准内容来衡量检疫情况。

7 检疫的面对社会制度不同

检疫材料 篇4

作为一名党员,时时刻刻都应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处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做到“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这是刘建宝同志对自己的要求。

通过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刘建宝同志进一步增强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改进,平时工作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真正做到既严格把关,又热情服务。

去年6月刘建宝同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的事业,奉献给检验检疫事业。

誓言是这样说,日常他也是这样做的。他认真学习业务,争做业内的行家里手,在对外服务工作中,努力通过他的工作,使我们的检验检疫事业发扬光大。

今年初由于工作轮岗调动,机械科原科长调任天津局,刘建宝同志由副位置,一下子被推到了主持全科工作的岗位。副科长主持管理全科工作,困难更多,是退还是进。关键时刻领导热情地关心、鼓励、指导;科里的同志更是友善地支持,一起帮他出主意,想办法,经过了短暂的困难期以后,他的工作劲头越来越大,平日里细心地与每位同志谈心、交流,使全科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在工作量没减,人员自然减少两名的情况下,带领全科同志工作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检验检疫任务。对科里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健全了各项档案及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及时把握科里的动态, 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在全局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机械科在他的带动下涌现出了积极服务外贸发展,争创先进科室好人好事:王惠珍同志帮助企业出口加班加点,拒收加班费;孟繁森与尹凤祥同志公休日帮助同科室同志无偿加班等等,使他所在的机械科成为一个和谐的, 积极向上的业务科室。

出口汽车检验是机械科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服务外贸出口,同时保障出口汽车的质量,机械科提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力举服务牌,并专门召开汽车企业座谈会,听取天津汽车行业的见意和要求,为扩大汽车出口定措施,出实招,提出将汽车检验延伸到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共谋提高天津汽车出口质量,扩大出口规模,促进天津汽车产业发展大计。今年2月,我处接到天津一汽进出口公司出口汽车的报验申请,周五报验,周一要证。由于该批货物船期提前,企业只有在当天夜班安排生产,为保证货物按期集港装运,刘建宝与尹凤祥同志在处长的带领下于当晚8:30至次日凌晨1点在生产现场跟班检验,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将质量隐患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第二天公休日他不顾加班到深夜的疲意与科里同志放弃休息时间又前往生产厂对该批出口汽车进行整车抽样路试。在集港前检验完毕,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保证货物如期发运,受到了出口公司的好评。

我们是对外贸易的窗口单位,一言一行,执法水平直接关系检验检疫的形象。在对外工作中,他力求政策把握准确,语言规范、礼貌,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机械科主管的进口成套设备检验工作中,他与科内同志共同制定了进口成套设备检验管理工作方法,多次与海关等部门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适时对天津重点工程地铁一号线、天津污水处理项目、天津纺织系统东迁等项目的检验监管,为天津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检验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为客户索赔,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美元;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逃漏检行为。

他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面旗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地板脏了,我来擦;纸篓满了,我来倒;水没了,我来换。

科里的年青人较多,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他也努力带领同志们一起前进,潘毅是入党积极分子,他就经常主动与之谈心,共树共产主义信念,帮助提高认识,积极向组织汇报思想;原退休老同志生病,主动送医院看大夫,顾不上吃午,忙前跑后,直到病人病情稳定。同志们对他如知己,他待同志如亲人。

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与检疫技术 篇5

1 检疫材料的采集原则

1.1 时间性

病死动物需立即采集病料,尤其在夏季不应超过4h。拖延过久,则组织变性、尸体腐败,侵入其它细菌有碍病原检出。而对于初步诊断为病毒感染的动物,如从其活体上采集病料,必须在发病初期、急性期或发热期进行,否则病毒会很快在血液中消失,组织内病毒的含量也因抗体的产生而迅速下降。

1.2 典型性

采取病料的种类应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脏器、排泄物、分泌物等。

(1)要选择典型动物,即未经药物治疗、病状典型的动物,这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检查尤其重要。

(2)要选择典型材料,即采集病原体可能在其中含量最高的材料;在采取病料前,应对动物可能患某种疫病做出初步诊断,侧重采集含病毒或细菌量最多的脏器或内容物。动物濒死期有败血症症状的,死后应采心血、淋巴结、脾、肝;有明显神经症状的应采取脑、脊髓;有黄疸,贫血症状的,应采取肝、脾。

1.3 无菌性

样品采集全过程应无菌操作,尤其是供微生物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的样品。所用器械均应灭菌,包括采样用具、盛放样品的容器等,做到既要避免污染,又要防止病毒被灭活。采取一种病料,应用一套器械,不可再用其采集其它病料。否则,必须经过(火焰,酒精)消毒,才能采取另一种病料。采取的脏器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内,一般先采微生物学及血清学检验材料,然后再采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采集完病料后对解剖场地及尸体要彻底消毒。

1.4 安全性

在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要注意安全,防止感染;同时防止因病原扩散而造成环境污染。当怀疑为炭疽时应禁止剖检,可在颈静脉处切开皮肤,抽取血液做血片数张,立即送检。

2 病料处理

要想使试验诊断得出正确的结果,除采取适当的病料外,需使病料保持或接近新鲜状态,为此需对病料进行处理。

2.1 病理组织学检查材料

采用10%福尔马林液(市售甲醛溶液1份加蒸馏水9份)或95%酒精等固定,固定液体积应为病料的10倍。如用10%福尔马林固定组织,经24h必须更换一次新鲜溶液;神经系统组织需使用10%福尔马林,并加入5~10%的碳酸镁。

2.2 细菌检查材料

一般用灭菌的液体石蜡、30%甘油缓冲盐水或饱和氯化钠溶液来保存病料。

2.3 病毒学检验材料

一般使用50%甘油缓冲盐水来保存。需做组织学检查的材料最好使用包音氏液或岑克氏液。

2.4 血清学检验材料

从发病猪无菌采取血液,注入灭菌试管中,室温或37℃放置0.5~1h,然后4℃冷藏。

3 动物检疫的方法

3.1 临场检疫

通过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一系列的检查,分辨健康家畜和病畜,是活畜(禽)产地检疫最常用的方法。

3.2 隔离检疫

隔离检疫的期限:大家畜一般不超过40 d,禽类15 d,野生动物25 d,小动物7~10 d。在整个隔离检疫期间,所有动物不得使用抗生素药物和接种疫苗,以免影响结果判定。

3.3 实验室检疫

主要有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3.3.1 病理组织学检查技术

在被检动物中,具有临床症状,一般的检疫方法又不能确诊,或病畜出现死亡,则应进行病理学检查。有些疫病如猪萎缩性鼻炎、马鼻疽、新城疫等通过病理剖检常可获得确诊。病理组织学检查技术弥补了肉眼检查的不足,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常使疫病得到确诊。尤其对肿瘤的定性,脑组织病变检查有极高的价值。常用的有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快速冰冻切片。

3.3.2 病原学检查技术

对于大多数传染病,只有通过病原学检查技术分离到致病细菌或病毒等,鉴定后方能最后确诊。它的特点是较复杂,要求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传染病需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如细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微镜检查法、培养检查法、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查;病毒性传染病则先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而后采用包涵体检查、病毒培养性状观察、病毒形态学观察、病毒核酸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即PCR技术,主要用于微量样品和不完整病原的检测,尤其适用于个体极小、难于观察且难于人工培养的病毒的检测);寄生虫病要采用虫卵检查法、虫体检查法。

3.3.3 免疫学检查技术

免疫学检查技术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采用病毒的分离常得不到肯定的结果。由于许多传染病的抗原、阳性血清和诊断液已商品化,只要采取可作为抗原的被检病料或被检血清等便可进行。免疫学诊断具有需时较短、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优点。

主要方法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标记抗体技术、补体结合试验(CFT)。另外,变态反应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一些慢性传染病的检疫与监测,尤其适合动物群体检疫、畜群净化。该技术是牛结核病检疫、马鼻疽病检疫的常规方法。

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养禽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免疫预防接种已经成为养殖业中关键的技术措施,是诸多预防动物疫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不但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所以,接种过疫苗的禽群不一定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一旦易感动物经免疫后抗体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就容易导致动物发病,此现象称为免疫失败。也就说免疫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疫苗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规模养禽场仍旧常有因免疫失败而导致动物发病的现象发生,这不但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动物的防疫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帮助养殖业者减少经济损失,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1导致免疫失败的可能因素

1.1抗原因素

动物体内的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将它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由于有些病毒核酸聚合酶的校正能力较差,使一些部分遗传物质变异的病毒生存下来,产生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在抗原上稍有差异的病毒颗粒。这种变异正是病毒自我发展,追求生存的一种机制,所有微生物中都存在这种现象。其中大多数病毒粒子被体内抗体所中和,小部分没有被抗体中和的病毒颗粒经过大量的复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病毒,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动物发病。

另外一种病毒的突变是由于病毒的基因组之间发生了交换,从而使包装好的子代病毒发生了抗原变异,这就导致病毒抗原在短时间内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异,致使疾病的突然爆发。这两种情况下,对动物体的免疫都是效率极低或者是无效的。

1.2疫苗的质量

在集约化养殖场中,一个群体有很大的规模,对于鸡来说可达到上万只,疫苗的保护率不是100%的,因此,免疫动物接触强毒后存在少数免疫动物发病的现象是正常的。而且,由于病原本身时刻都在变异,但制作疫苗的速率永远慢于病原的变异,最终导致免疫失败,这也许是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另外疫苗的制作、保存与运输、使用上还有若干问题造成免疫失败,也不容忽视。

(1)疫苗质量不合格。疫苗的质

导致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探索与防范

检疫材料 篇6

1 检疫样品的采集原则

1.1 典型原则

典型采样要求样品要有代表性。动物活体采样:一是要选择典型动物, 就是没有经过药物治疗、症状典型的动物, 这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检查尤为重要。二是选择典型材料, 就是采集病原体可能在其中含量最高的材料。

1.2 合理原则

动物群体发病, 至少采取5头 (只) 动物的病料。每一种样品应有足够的数量, 除确保当此实验用量以外, 还要留有备样。

1.3 适时原则病死动物要立即采集病料, 尤其在夏季, 不应该超过4 h。

1.4 无菌采样原则样品采集全过程应该无菌操作, 尤其是供微生物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的样品。

1.5 安全采样原则在采样过程中, 采样人员要注意安全, 防止感染, 同时防止因病原扩散而造成环境污染。

2 动物检疫的方法

动物检疫包括临场检疫、抽样检疫、隔离检疫、实验室检疫。从检疫发生的时间的方位分为产地检疫、出境运输检疫和驻场检疫。临场检疫就是通过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一系列的检查, 从而分辨出健康和有病畜禽, 是活畜禽产地检疫最常用和最行之有效的检疫方法。隔离检疫的期限规定:大家畜一般不超过40 d;禽类15 d;野生动物25 d;小动物7 d。

2.1 病理学检查技术

在被检查动物中, 具有临床症状, 一般的检疫方法又不能确诊的或者病畜出现死亡的, 则应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病理剖检时, 还需无菌采取病变组织, 以供组织学检查。

2.1.1 病理剖检检查技术对动物尸体剖检前, 要检查尸体体表特征, 以排除炭疽等恶性传染病。

2.1.2 病理组织学检查弥补了肉眼检查的不足, 进一步明确了病变的性质, 常使疾病得到确诊。

2.2 病原学检查技术

对于大多数传染病, 只有通过病原学检查技术分离到治病细菌或病毒等, 鉴定后方能最后确诊。

2.2.1 细菌性传染病病原检查显微镜检查法、培养检查法、生化试验、动物实验。

2.2.2 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检查

先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而后采用以下检查方法:包涵体检查、病毒培养性状观察、病毒形态学观察、病毒核酸检测。

2.2.3 寄生虫病病源检查

虫卵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和集卵法检查) 、虫体检查法 (蠕虫虫体检查法、原虫虫体检查法) 。

2.2.4 PCR技术

在动物检疫中, 它主要用于微量样品和不完整病原的检测, 尤其适用于个体极小、难于观察且难于人工培养的病毒的检测。并且该技术操作的每一步都不需要活的病毒, 不会造成病原对环境的污染。

2.3 免疫学检查技术

免疫学检查技术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采用病毒的分离常得不到肯定的结果。由于许多传染病的抗原、阳性血清和诊断液已商品化, 只要采取可作为抗原的被检病料或被检血清等便可进行。

检疫材料 篇7

1屠宰检疫处理

1.1宰前检疫处理

屠宰前进行动物检疫能够有效鉴别出病畜,及时将健康的动物和患病的动物隔离开来。宰前检疫处理可以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准宰,也就是屠宰前检疫为合格的动物可以进行屠宰;急宰,也就是指动物检查后发现存在一些疾病,但是并不影响肉食卫生,可以正常上市,要尽早进行屠宰;缓宰,也就是指动物患病但是治愈可能性较高,这类动物要放缓屠宰;禁宰,指的是动物患有烈性疾病,不能进行屠宰,而要予以隔离处理。

1.2宰后检疫处理

宰后检疫能够及时检出发现对人体有害的肉品,进而提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该类肉品上市。宰后检疫通常选取一定的部位按照一定的限度进行检测,若是遇到病变肉品,要马上对刀具进行消毒处理。宰后检疫处理分为2种类型,检疫合格的肉品要盖检疫合格印章并持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方可上市交易;检疫出不合格的肉品,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处理。

2常见猪病的检疫

2.1猪瘟的检疫和处理

猪瘟是由病毒所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特征包括便秘与拉稀交替进行、高热。死亡率相对比较高。

急性猪瘟的检疫可以从以下症状进行判定:猪全身淋巴结呈暗红色肿大状态,周边有贫血变化;肾贫血;脾脏边缘锐薄,有暗红色的楔形物突起,脾尾部多见;全身实质脏器均有紫红色的斑点出现。慢性猪瘟检疫可以从下列症状进行判定:肾体积有减小表现,表面有少量的出血点和较为明显的褶皱;有纽扣状肿出现在回肠、回盲瓣以及结肠粘膜上。

发现猪瘟要马上对现场进行封锁,污染的场地和工具要利用漂白粉液或是20%的石灰乳进行销毁处理,受到污染的胴体要进行高温处理。

2.2猪丹毒的检疫和处理

猪丹毒是一种急热性传染病,由猪丹毒杆菌所引发,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发展下去可能会诱发心内膜炎和关节炎。

急性败血症的检疫可以从以下症状判定:皮肤表面呈现弥漫性的充血状态,四肢内侧比较薄的皮肤处会有密集性的不规则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呈红紫色出血重大状态;肾稍微肿大,表面上会出现较均匀的出血点。亚急性疹块的检疫可以从以下症状判定:皮肤较厚的部位会有不均匀的菱形、圆形出现,界限边缘明显呈红色状态,中央部位则发白,突出于皮肤。慢性关节炎可以从以下症状判定:腕附关节肿胀甚至出现变形;心脏瓣膜上有不均匀的灰白色生物。

针对猪丹毒病例,急性病例要马上采用漂白粉液等消毒剂进行完全消毒销毁处理;慢性以及亚急性病例则应对病变部位予以切除,进行消毒销毁处理,其他部分进行高温或化制处理。

2.3猪结核病的检疫和处理

猪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的传染病,主要由分枝杆菌所引起,其病变表现为多种组织器官坏死或是结节性转变。

针对猪结核病的检疫应当从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两个方向出发,临床表现为:贫血、呼吸加快、消瘦、咳嗽;病理表现为:身体内部的组织器官出现结核结节病灶,病灶主要存在于、肝、肾、肺等器官,呈灰白色。屠宰检疫过程中若是发现结核病,应当对检疫范围进行扩大,判定是否为全身结核。

针对患上全身性结核病的胴体要全部销毁处理;针对局部性结核病胴体可以将病变部分去除,进行销毁,其他部分进行高温处理。

3结语

为了有效保证畜牧业生产中相关人员的健康,避免动物传染病持续传播,屠宰检疫工作者需要对自身的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对病猪进行科学处理,避免其造成大范围的健康威胁。

关键词:屠宰检疫,猪病,处理

参考文献

[1]朱永仁.屠宰检疫中几种常见猪病检疫程序和处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7):107~108.

检疫材料 篇8

北京历时三年, 总投资5千余万元, 建设完成了“首都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网络智能指挥系统”。通过这套系统, 肉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过程一目了然。

10月18日至22日, 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 北京展区展出了该系统。该系统以北京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为核心, 全方位辐射区 (县) 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域官方兽医室等检疫监督机构, 以及545个移动执法终端, 构建了立体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

“其移动执法终端可由执法人员随身携带。”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综合科科长吉鸿武介绍, 一发现有问题的检疫单, 只要现场用“智能终端”一扫, 就可立辨真伪, 相当于执法人员拥有了检疫单的“验钞机”。

检疫材料 篇9

为了便于各级动物检疫工作者及社会各界能正确地领会新规程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 笔者结合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实际, 通过比较新规程和旧规范的异同, 发现新规程的优点, 以期能帮助大家学习好、领会好、使用好这4部新规程。

1 新规程的表述更准确

首先, 新规程在适用范围中明确地指出, 规程所适用的地理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适用的工作范围为4个规范分别针对动物的产地检疫和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动物的产地检疫。对于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的产地检疫, 此次公布的规范并不涉及, 还有待后续的检疫规程做具体说明。旧规范对适用范围的表述为“适用于离开饲养产地之前的畜禽检疫”, 单从表述上看旧规范已经明显存在不足。因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通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县, 而有可能是超出一个县域范围甚至是省域范围, 因此, 产地检疫的概念已经不是局限于饲养产地而应该同时还包括出县境检疫和在隔离场进行的隔离检疫。其次, 在检疫对象的表述上, 旧规范也存在不足。根据《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中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表述, 动物应当包括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家畜是指马、骡、驴、牛、羊、猪、骆驼、鹿、兔、犬等;家禽包括鸡、火鸡、鸭、鹅、鸽子等;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涵盖各种试验动物、特种经济动物、观赏动物、演艺动物、伴侣动物、水生动物以及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动物产品还包括来自动物本身, 供人食用、饲料用、药用、农用或工业用的产品。以上所列动物及动物产品均可视为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 但是旧规范只是笼统地表述为适用于畜禽检疫, 而新规程在适用范围上有了明显突破。

2 新规程检疫对象更明确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的检疫对象明确为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和猪肺疫等动物疫病;《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检疫对象为牛的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 羊的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小反刍兽疫、炭疽等疫病, 还包括鹿和骆驼的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家禽产地检疫规程》的检疫对象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鸭瘟、小鹅瘟、鸡白痢、鸡球虫病;《马属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检疫对象明确为马传染性贫血病、马流行性感冒、马鼻疽、马鼻腔肺炎。规程中所列动物疫病均为《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所列的对畜牧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疫病, 部分疫病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因此是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中需要首先关注的重点。对于规程所列以外的动物疫病, 虽然现阶段不是关注的重点, 但是也是检疫工作中需要适时把关的对象。旧规范并没有明确列出检疫对象, 这给检疫员的具体工作带来了麻烦, 也影响了规范的可操作性。对比旧规范, 新规程对象明确, 涵盖广泛, 因此具有比较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 新规程检疫合格标准更清晰

在旧规范中虽然强调了开展疫情调查、查验免疫证明和临床健康检查等检疫关键步骤, 但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检疫合格标准, 这就给检疫员的实际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容易因为个人理解差异所导致的检疫标准不一致。新的产地检疫规程明确列出了6条检疫合格标准: (1) 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 (养殖小区) 、养殖户; (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 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4) 临床检查健康; (5) 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 检测结果合格; (6) 省内调运的种用、乳用动物的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省内调运精液、胚胎的, 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省内调运的种禽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省内调运种蛋的, 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这6条检疫合格标准为检疫员判定检疫对象是否合格提供了准绳。

4 新规程检疫程序更合理

根据《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 货主在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 以及运输动物产品之前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由于检疫是一项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因此货主的申报是检疫发生的先决条件。通过明确检疫申报制可以有效控制检疫员检疫行为的随意性, 同时能够加强货主的主动检疫的意识, 避免因为货主逃避检疫而产生的责任争端。

根据《检疫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动物和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需要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如:出售、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 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 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 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 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 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至于为什么需要提前申请而不是现时申请, 笔者认为可能是基于以下3点原因的考虑: (1) 有利于发现动物疫病。动物疫病往往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货主提出申请的当时, 动物眼观也许是健康的,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疫病的症状才能显现出来。 (2) 有利于检疫员工作时间合理安排, 减少漏检现象的发生。现阶段, 我国养殖业是规模养殖和农村散养同时并存。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 家庭式的小养殖户数量非常众多, 而现阶段基层所配备的检疫员和协检员数量十分有限, 检疫员和协检员的服务对象可能分布在一个广阔的范围中。为了降低检疫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检疫员的工作效率, 检疫申报制无疑是个有效的选择。 (3) 有利于检疫员对动物疫情信息的掌握。通过一个申报时间间隔, 检疫员可以搜集到足够的流行病学资料, 对产地周围的动物疫情能有足够的了解, 提高产地检疫结果的科学性。

5 新规程临床检查内容更实用

可能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 旧规范对产地检疫的检查内容写得比较简略和笼统, 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在检疫工作中, 因为检疫员个人水平的差异, 如果仅指出检疫员看什么部位, 而不对疑似症状进行详细说明这就容易导致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检疫误差, 并且对于许多年轻的检疫员来说, 回答看什么也许不是难题, 难的在于看到临床症状之后能否给出正确的判断。旧规程由于没有写明何种情况下检疫员可以做出疑似判断, 这一方面加大了检疫员做出判断的难度, 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货主的误解。新规程对于每一种检疫对象的典型临床症状和检疫部位均做了详细的描述, 这可以使检疫员了解临床检查的关键点, 也使检疫结果更具说服力, 降低因为自由裁量不明而导致的争议。

6 新规程对检疫记录提出明确要求

上一篇:数学阅读材料论文下一篇:高校市场营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