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鉴定(共3篇)
检疫鉴定 篇1
肝脏具有消化、解毒、合成、免疫、贮藏等功能, 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织器官。当动物发生疫病时, 肝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表现出不同的病变, 是疫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也是动物屠宰检疫中必检器官。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检疫工作, 谈谈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的肝脏病理变化及处理措施。
1 肝脂肪变性
病变初期可见肝体积肿大, 锐缘变钝。后期由于肝细胞的坏死崩解, 体积逐渐缩小, 质地松软, 如面团样, 色泽变化为黄褐色-灰黄色-土黄色, 切面上肝小叶结构模糊, 触之有油腻感。镜下, 可见脂肪弥漫分布于整个肝小叶。肝脂肪变性主要是传染和中毒因素引起组织物质代谢调节紊乱的结果, 常见于败血性疫病。脂肪肝可用于工业。
2 黄胆肝
肝脏呈黄色或棕黄色, 肿大、质脆, 放置越久颜色越深。引起肝黄疸的原因有以下3种: (1) 溶血性疫病, 如血孢子虫寄生、血液病或中毒; (2) 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肝炎或急性广泛性肝坏死; (3) 肝内胆汁排出障碍, 如胆道炎、胆道阻塞等。这种肝不能食用, 可用于工业。如系传染性黄疸, 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处理。
3 槟榔肝
在肝组织切面上, 眼观可见肝小叶中央区呈暗红色, 边缘呈灰黄色, 这种暗红和灰黄色相间的花纹与中药槟榔片的花纹相似, 病理学上称为“槟榔肝”。这种肝脏肿大, 质脆弱, 表面呈黄色或锈褐色。主要是由于慢性肝淤血造成的, 如马传贫的肝脏。这种肝可用于工业。
4 饥肝
饥肝的特征是呈黄褐色甚至泥土色, 尤其肝小叶中心明显变淡而混浊, 小叶间质清楚, 但体积不增大, 质地正常。饥肝是屠畜由于饥饿、长途运输、惊恐奔跑、竭力挣扎和疼痛等而引起的。除肝脏色泽变淡外, 肉尸和其他脏器无异常。这种肝脏可以食用。
5 乳斑肝
肝表面可见散在或密布有高梁粒大灰白色乳斑状坏死灶, 边缘呈放射状, 切开病灶部位, 只在肝的表层和浅层有结缔组织, 其他部分结构和质地正常。乳斑肝的形成是血液中的寄生虫幼虫 (蛔虫蚴虫) 途经肝脏时移行的结果。这种肝脏, 轻者局部修割后可供食用, 重者用于工业。
6 肝硬变
肝硬变本质是肝实质细胞的死亡和结缔组织的强烈增生, 有萎缩性硬变和肥大性硬变两种类型。萎缩性肝硬变形态上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 质地坚实, 被膜增厚, 不易切开, 表面粗糙不平, 呈颗粒状、结节状或小丘状, 颜色灰红、鲜红或暗黄;肥大性硬变特点是:肝体积增大2~3倍, 表面平滑或略有颗粒, 质地坚硬, 小叶纹理不清, 颜色鲜黄或淡绿。这种肝脏硬变轻微的可以食用, 硬变严重的用于工业。
7 肝坏死
肝表面和实质中存在散在榛仁大或核桃大灰黄色凝固性坏死灶, 质地脆弱, 结构模糊, 周围有红色炎症反应带。沙门氏杆菌感染可引起猪的肝小点状坏死呈灰黄色, 粟粒大小散在肝实质中。这种肝脏用于工业。
8 锯屑肝
肝表面或实质中存在散在的单个或多个直径为1~10 mm不等的淡黄色或灰色病灶, 位于肝表面上, 略有塌陷, 切面呈海棉状, 多血, 常见于牛。处理意见是不限制食用。
9 寄生虫性肝脏
肝表面或实质中有包囊状或结节状寄生虫寄生, 多为机械性肿大, 肝的颜色和质地无变化。常见于细颈囊尾蚴、棘球蚴病。处理意见是轻者修割后食用, 重者工业用。
10 肝中毒性营养不良
因肝变性、坏死继而很快发生溶解的一种变质过程, 是全身中毒或感染的结果。病初肝脏体积增大、色黄、质地脆弱、呈脂肪肿样, 随后在黄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斑纹, 肝体积缩小, 明显坏死, 最后导致肝硬变。病肝作工业用。
检疫鉴定 篇2
分会联络员工作制度(草案)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分会(以下简称检验鉴定机构分会)与各会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更好的为会员单位服务,实现检验鉴定分会日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根据《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分会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分会联络员工作制度。
第二条 联络员由各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检验鉴定机构管理部门、检验鉴定机构分会会员单位各推荐一名负责信息联络的工作人员担任。联络员发生变更时,应及时通报检验鉴定机构分会秘书处。
第三条 检验鉴定机构分会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保持与联络员的联系、沟通,组织开展工作、培训、专题调研和联谊活动等,加强联络员队伍建设,并及时做好信息的反映、传递和反馈。
第四条 联络员工作职责
1、负责本单位及领导与检验鉴定机构分会秘书处的双向工作联系,在会员单位负责人的授权下,对检验鉴定机构分会一般事项进行表决。
2、负责及时传达国家质检总局、检验鉴定机构分会理事会的精神和要求,通报检验鉴定机构分会的工作动态,报送本单位的活动信息。
3、负责组织、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完成检验鉴定机构分会交办的工作任务。
4、负责组织和审查本单位向分会提供的工作总结、工作部署、工作动态、热点问题追踪、专题调研等信息资料;
5、负责与检验鉴定机构分会信息共建共享,建立沟通机制。应做到每月有沟通,动态类信息平均每月报送信息量不少于两条;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应务必做到随时报送;鼓励报送有代表性、实用性、独创性的专题调研。进出口检验鉴定分会秘书处对于各地报送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定期通报。
6、负责安排落实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或经办人员按时参加分会组织召开的会议和活动。
7、负责组织收集、汇总会员单位对分会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检验鉴定机构分会秘书处。
8、承办分会秘书处委托的其他有关工作。第四条 联络员应符合以下条件
1、支持检验鉴定机构分会工作,热心为会员服务;
2、熟悉检验鉴定行业业务,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3、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4、熟悉网络,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
5、联络员须经所在单位推荐,留下第一联系方式为手机,应随时保持手机畅通,及时收发邮件。
第五条 实行联络员例会制度
1、例会为联络员工作机制的基本形式,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不定期召开),会议主要任务为跟踪落实分会的工作部署;通报、交流各会员单位的相关工作;研究和改进联络员工作等重大事项。
2、联络员原则上必须参加,如因故不能参加例会者,应告知分会秘书处,并委派其他联系人参加。
3、会员单位可轮流主持联络员会议(分会秘书处协助),由主持会议的企业做好会议全程准备工作,会议内容纪要和发布会议新闻(必要时可以借助企业的多媒体会议室开电话会议讨论最新的工作)。
条六条 联络员例会要求
1、联络员要准时参加会议,并准备好相关的材料;
2、联络员单位要认真按期完成协会所安排的工作。
3、联络员单位要积极配合,相互支持,相关问题由分会秘书处上报领导确定,并提交协会理事会审议。
条七条 检验鉴定机构分会秘书处每年要评选优秀联络员,主要根据各地报送信息的采用数量、沟通良好、能出色完成联络员任务等指标,定期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企业信息联
络员予以表彰。
检疫鉴定 篇3
上述3种布氏杆菌, 对人均具有感染性, 其中以羊型布氏杆菌感染后病较重, 猪型次之, 牛型最轻。家畜感染, 消化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其次是生殖道、皮肤和粘膜。病畜和带菌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人除了由于误食病畜的乳肉食品而受到感染外, 与人的服务职业性关系极为密切。如兽医工作人员在忽视防护与消毒的情况下, 为病畜接产和护理;畜产品加工厂的工作人员接触带菌的皮毛或吸入带菌的皮毛灰尘;屠宰加工厂的屠宰加工人员直接接触病肉或病畜内脏;检疫人员为屠畜测温, 以及饲养人员经常接触病畜等等。
1 宰前鉴定要点
1.1 流产是羊、牛、猪的最明显的症状。
在流产前数日即可见阴唇和乳房肿胀, 腰部下陷, 甚至后驱麻痹。检查阴道粘膜可见充血, 并有粟粒大的红色结节, 阴道流出污灰白色粘液。流产后常见胎衣滞留, 并持续排出污秽的灰红色恶臭的液体。
1.2 公畜多呈单侧睾丸明显肿大, 触诊坚硬, 有时不带有波动感。
1.3 病畜的腕关节和膝关节肿胀明显 (特别是羊) , 触摸有痛感。
病畜多有跛行或持续伏卧而不愿站立。
1.4 马的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牛布氏杆菌所引起的。
在临床上没有生殖器官发病的症状, 有的表现在项、颈和髻甲部有脓性滑液囊炎, 切开脓肿可见流出清亮能拉成细丝的或黄琥珀色粘性的渗出液, 其中含有“米粒”状物。有的脓肿自然破溃形成瘘管, 流出含有纤维凝块黄色的粘稠液体。
2 宰后鉴定要点
各种病畜在患布氏杆菌之后, 都可能出现形式上基本一致的、具有证明本病的特异性病理变化。但这些变化比较微细, 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仅能在组织学上见到, 而在肉眼观察上是极为困难的, 然而, 少数严重的病例有时肉眼也可以见到一些病理变化, 但极易与某些疾病的病理变化相混淆。因此, 在宰后检验中肉眼判定是比较困难的, 但当发现屠体有下列病变之一时, 在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布氏杆菌病的可能性。
2.1 牛、羊患阴道炎、子宫炎、睾丸炎;
猪患阴道炎、睾丸炎及副睾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颈部及四肢肌肉变性。
2.2 肾皮质出现荞麦粒大小的灰白色结节。
2.3 管状骨或椎骨中积脓或形成外生骨疣, 以至使骨外膜出现高低不平现象。
为了确诊可作病变组织的印压片或脓肿涂片, 用沙黄-孔雀绿染色液染色镜检, 布氏杆菌呈蓝色, 而背景或其他细菌呈红色。
3 卫生评价与处理
3.1 宰前检验确诊为本病的屠畜, 必须送交急宰做无公害处理。
3.2 宰后确诊为布氏菌病的屠畜, 其胴体、内脏经有效高温处理或腌制60 d后出场;
生殖器官及乳房作工业用或销毁;毛皮盐渍90 d后出场;内分泌腺不能作制药用, 血液作工业用。宰前血清学或变态反应, 诊断为阳性而无临床症状, 宰后检验也无病变的屠畜, 其生殖器官与乳房作工业用或销毁, 胴体和内脏不受限制出场。但母牛与羊的胴体、内脏, 必须经有效高温处理后出场。
3.3 对病畜屠宰加工的人员和卫生检验人员必须作好严密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