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工作论文(精选12篇)
检疫工作论文 篇1
动物产地检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赋予的一项重要行政许可, 对于及早发现动物疫病, 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和保障动物卫生、动物产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当前, 全国统一暂停征收动物检疫费和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形势, 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又对动物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对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提高产地检疫率提出几点建议。
1人员、待遇、经费、装备四落实, 夯实工作基础
1.1科学测编, 合理调配, 保证力量均衡每个县的行政区域大小不等, 畜禽存出栏量不同, 散养所占比例和交通便利程度不一, 负责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县以下动监分所设立各异, 或1乡镇设立1个乡镇分所, 或跨乡镇设立区域性分所, 有的分所还设立了若干报检点, 检疫工作人员数量和报检点布控差异。从承担任务量的角度来看, 有些地方产地检疫人员数量与之不匹配, 不但缺人, 还“多员合一”, 既承担动物产地临栏检疫任务, 也肩负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动物防疫、畜牧技术推广等工作。因而, 需要统筹考虑当地畜禽存出栏量和承担的任务量, 科学测定产地检疫人员编制, 实行严格的官方兽医资格认证, 严格把关, 层层考核, 保证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满员, 合理调配到分所、报检点,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通过发放名片或网络公开等多种形式提高报检电话知晓率。
1.2保障待遇, 落实经费, 稳定人心抓工作自2015年11月1日起全国统一暂停征收动物检疫费 (包括产地检疫费) , 这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必然趋势, 是惠农之需, 给利润相对微薄的畜牧业带来了利好, 减轻了养殖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和申报检疫的积极性, 减少了“逃避检疫”现象的发生, 有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保证人民吃上“放心肉”。同时, 对于靠收取检疫费返还而发工资、保运转的地方可能是个短期阵痛, 如若不能保证工资正常足额发放, 很大程度上影响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积极性。因而, 要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纳入当地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 保障从事检疫工作人员工资、日常运转费用和工作经费, 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踏实工作、安心抓检疫, 使动物检疫工作真正实现从收费保工资和运转为第一目的转变到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3改善装备, 电子出证, 提高工作效率实施产地检疫必须到场、到户临栏现场检疫, 合格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为分所、报检点配置移动便携式电脑、打印机等出证设备和测温仪等先进的检疫工具及交通、通讯设备设施, 确保产地检疫工作正常运转, 便于临栏准确检疫和现场电子出证, 增加产地检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避免凭感官和视觉判断。
2教育、监督、奖惩三到位, 提高责任意识
2.1教育培训演练不可少采取请专家授课或参训等形式, 经常性开展检疫技能、疫病鉴别诊断知识、法律知识培训和实践演练、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警示教育, 培养和造就政治过硬、作风正派、技术精湛的动物产地检疫队伍, 以适应新形势下检疫工作的需要。
2.2内外监督跟得上定岗、定责、定标准,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考核等内控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公开产地检疫人员分包责任区域、检疫出证流程, 宣传暂停征收检疫费通知, 加强社会监督,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解决, 避免不敢为、不作为、乱作为。
2.3奖惩分明须较真半年或年终分别组织综合业绩考评, 公开、公平、公正表彰先进, 晋职、评优、上推首先考虑工作积极、成绩突出人员, 对工作懈怠人员限期整改, 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取消检疫资格, 调离岗位, 或帮扶教育, 以观后效。
3上下、内外双联动, 通力推动检疫
3.1内部单位密切联动, 源头管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内部各科室、站、所之间要注意协调联动, 建立养殖信息共享平台, 政策约束、教育引导与执法打击共同推进。一是通过免费疫苗领取发放、集中强制免疫和养殖档案记录, 知晓辖区养殖动态, 及时掌握畜禽出栏时间、数量, 督导养殖场户出栏报检, 同时可以避免收购者将散养畜禽冒充养殖场畜禽进行检疫而造成养殖场报检数比实际出栏数多的现象, 也能掌握养殖者没有经过报检而出售畜禽的行为。二是把主动报检作为诚信建设的1项重要内容, 建立养殖场诚信档案和实行“黑名单”制度, 从享受政策性补贴方面予以约束, 畜禽出栏未经报检即列入“黑名单”, 该场不能享受惠牧政策, 促使养殖业主主动报检。三是把养殖场不报检而出售未经检疫合格畜禽的行为作为打击重点。四是抓好活畜禽交易市场、定点屠宰企业进入关, 无检疫合格证明的畜禽一律不得交易、屠宰, 加大打击逃避检疫、私屠滥宰和未经检疫合格而屠宰等违法行为力度, 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3.2抓好行业关联人员资源一是壮大协检队伍。官方兽医是对动物检疫结果负责的法定检疫人员, 但要全面开展产地检疫提高报检率和监督力度, 需要得到协检人员的协助, 应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村级防疫员补贴增加机制稳定队伍, 把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及有一定兽医知识的人员编入村级防疫员队伍协助开展检疫, 实现“多员合一”, 用他们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 发挥引导和宣传作用, 准确及时汇报详实可靠的待检畜禽数量和健康状况, 使检疫工作做到信息灵、底数清;同时鼓励防疫员发展为畜禽经纪人或从事技术服务增加收入, 从而进一步调动积极性, 配合官方兽医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推动产地检疫率的提高。二是严格备案管理畜禽经纪人。制定畜禽经纪人管理办法, 将畜禽经纪人管理纳入动物卫生监管的范畴, 督促其建立健全畜禽购销登记台账, 推行备案管理制度、质量安全承诺制和报检承诺制, 遵守法定程序诚信、规范经营, 严禁擅自收购、运输、销售未佩戴耳标和未经检疫、检疫不合格的畜禽。三是管好畜禽贩运人。动物贩运人活动区域比较固定, 与畜禽经纪人联系密切, 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很容易掌握他们的活动, 既要教育引导他们收购畜禽时督促养殖场户主动报检, 又要打击经营、运输未附有检疫证明动物行为, 促使养殖场、经纪人、贩运者三方主动报检, 给产地检疫上“三保险”。
3.3跨区域协作, 无缝监管与周边县、市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 互通信息, 重点监管县域边界区域, 并发挥好现有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作用, 严厉打击跨区域逃检、私屠滥宰和交易、屠宰未附有检疫证明的畜禽等行为, 让其无市场、无立足之地。
4改革发展新理念, 适度规模生产
4.1调整发展方式畜禽养殖业面临着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控等多重压力, 养殖规模过大会超过周边环境承载力, 散养畜禽的存在也增加了动物产地检疫的难度。在新形势下应该调整发展模式, 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生产增加养殖效益, 如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种养结合型、家庭牧场型等, 便于环保、质量、防疫管控, 更能提高产地检疫率。
4.2规范建立养殖档案适度规模畜禽养殖主体要建立健全养殖档案, 记录畜禽进出场、投入品和药品使用、免疫等畜禽生长的各类信息, 作为实施产地检疫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4.3扎实有效开展防疫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地检疫工作的质量水平, 对强制免疫病种做到应免尽免, 不留空白和死角, 千方百计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 彻底消除因防疫工作不到位而造成产地检疫工作不便开展的不利因素。
检疫工作论文 篇2
金山农技中心
韦有强
检疫工作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肉食品加工业的兴衰,因此,检疫工作在经济建设中显得至关重要。一年来,在县局、县监督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业务进取,认真负责抓好检疫、检验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一年来,本人始终坚持政治思想与业务知识的学习,在政治上,充分认识学习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紧迫感与重要性,切实加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政治水平;在业务知上,本人不断向各专家请教,并利用互联网等认真学习检疫、检验等各种专业知识,切实掌握了各项业务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在检疫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和监督所工作管理规定,严格检疫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严密具体的工作方案,严格要求检疫员按时到岗、认真检疫,凭动物免疫标识、检疫证明和临床健康检查,对符合检疫要求的准予入场待宰,对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予以处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检疫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定点屠宰场、金韩食品加工厂的检疫工作力度,要求检疫人员严格按照《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和县监督所规定,认真开展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检疫器械配备齐全,检疫员按时到岗,宰前检疫做到“四查一回收、一交接”即:查免疫标识、查检疫合格证明、查生猪数量、查生猪健康状况,检疫合格证明回收归档,和厂(场)方做好检疫交接手续,宰后检疫做到“三剖一镜检”即:剖检头部、内脏、胴体的检疫部位,采取膈肌角做旋毛虫镜检,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及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盖验讫印章,准许上市销售和运输,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产品,严格按照规定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随到随检,随宰随检,一车不漏,一头不漏,严格杜绝了经营病死、死因不明及其它不符合检疫规定的畜禽及产品上市销售,同时,对定点屠宰场、金韩食品厂做好消毒池药液每日更换,对运输车辆、生产车间、生产器具进行彻底消毒、清扫,本人定期与厂(场)领导做工作上的沟通,使检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顺利提高,同时亦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年来,对定点屠宰场的宰前、宰后检疫生猪1800多头,金韩食品加工厂宰前、宰后检疫生猪29000多头,对检疫不合格的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89头。
三、加强票证使用管理,做好检疫档案记录。本人在检疫证使用上制定了一系列的严格措施,检疫证的使用严格按照县监督所有关规定要求检疫员在领取检疫证时,必须做好领取记录,规范填写检疫证明,对出现运输检疫证明必须先逐头检疫,合格后方可出证,对产地报检,在接到报检电话两小时内到达现场或养殖户中,凭免疫档案、免疫耳标结合临床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对出现产品检疫证明,必须凭宰前检疫单和宰后检疫单方可出具产品检疫证明,认真做好检疫档案记录,包括宰前检疫记录、宰后检疫记录、屠宰场(场)日常消毒记录,检疫单和检疫证,每天及时装订、存档,一年来,我镇共出具产地检疫证明21000头份,用证420本,县内产品检疫证明21本,出县产品检疫证明16本,出县运输检疫证明20本。
四、加强农贸市场检疫力度。农贸市场检疫面广量大,为保障肉食品安全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和县监督所规定,结全我镇实际,本人要求检疫员对上市畜禽及其产品逐摊、逐份检查,发现证物不符或无检疫合格证明的畜禽及肉产品要依法补检,对检疫不合格的肉食产品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了广大消费者吃上了放心肉。
总之,2006年度,本人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领导的要求还有部分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本人将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和县监督所的总体工作,从保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完善屠宰场,金韩食品厂,农贸市场的动物及产品的防疫、检疫条件,健立健全消毒等规章制度,一切从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肉食品安全为出发,切实负起责任,认真钻研业务技术,增强检疫工作力度,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遂平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经验总结 篇3
1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坚持四个面向宣传,即“面向领导,面向有关部门,面向社会,面向管理相对人”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公民知法懂法、经营者守法不违法,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动物防疫法》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形成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经营者理解、社会拥护的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新局面。
2 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动物检疫监督目标责任制
针对检疫监督执法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对象复杂、不能出差错的情况。加强动物检疫执法队伍的领导尤为重要。因此。畜牧兽医部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建立从上到下的目标责任约束机制,监督所长是第一责任人。再和监督员及各镇派驻检疫人员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切实做到工作有责任、有考核、有奖惩。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巧取豪夺、违法办案、执法枉法、买卖票证、不履行职责等违法行为者。一经发现或举报。查实后要从严处理。坚决清除这些害群之马。保持检疫监督执法队伍的纯洁性和执法的权威性。真正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3 搞好检疫监督管理 提高“两员”素质
我县现有监督员8人,检疫员25人,新聘5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5人。分布在14个镇中。针对检疫力度薄弱,基层检疫任务量大、面广。检疫设备落后,检疫人员素质差等问题。我县主要从“两员”的培训、考核、整顿人手,重点从业务技术、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对考核合格的继续录用上岗工作,对不合格的解聘待岗。对违法、违纪、玩忽职守的及时调换,形成人人自加压力、自觉学习、严格执法的氛围,提高整个检疫队伍的素质。
4 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严格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
我们根据《动物防疫法》及《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的精神,对全县畜禽饲养场、屠宰场、经营加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场所、动物及其产品仓储单位和个人、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诊疗场所进行一次清查摸底,组织管理相对入学习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从事畜禽饲养、屠宰、诊疗、仓储、经营加工者的动物防疫意识,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监督审核时,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按程序给予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顿,限期整改。凡是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又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动物防疫法》规定予以处罚。通过监督检查,树立执法权威性,促进了办证的自觉性、主动性,并逐步扩大了办证范围。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办证随意、无证生产加工的混乱局面。形成了先办证、后开业,主动申请办证的制度。凭证守法经营已蔚然成风。
5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促进检疫工作开展
经常定期不定期的对全县规模饲养场、农贸市场和屠宰场的检疫工作进行现场监督管理。要求活畜禽凭证运输、经营、屠宰加工比例达到100%。对猪、牛、羊出售、运输、屠宰等凭耳标及免疫证检疫率达100%。屠宰场合格产品凭证出场率100%。不合格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加强屠宰管理和市场管理,打击私屠乱宰,严格控制未经检疫畜禽产品进入市场,从而使肉类市场达到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对畜禽运输检查消毒站的监督管理,建立24h值班制度。严查过往畜禽运输车辆,逐车登记,严格消毒。通过实地查证验物和监督检查,有力地推动了产地检疫及运输检疫的开展。提高了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促进了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全县的检疫、监督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6 制定规章制度 建立执法办案程序 完备业务档案
我们制定了“考勤奖惩制度”、“检疫票证管理和审核制度”、“检疫员技术操作规范”、“动物防疫监督执法程序”、“稽查队工作职责”、“动物屠宰检疫规范”、“畜禽产地检疫
规范”等,通过制度程序,制约监督员和检疫员,强化监督管理,促进检疫工作全面开展,提高整个检疫监督队伍素质。
7 严格实施产地检疫 以监促检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探析 篇4
1 重点检疫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的规定, 在检疫过程中重点检疫的疫病主要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药物残留等。
2 入场前检查
2.1 查证验物与临床检查
凡运到屠宰场的生猪, 在进场前要查验入场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询问了解生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2.2 结果处理与检疫申报
经以上检查符合要求的需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 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不合格、不符合条件的, 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在屠宰前6 h申报检疫, 填写检疫申报单。受理的, 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
3 宰前检查
3.1 群体检查与个体检查
宰前注意查看整群猪的动态、静态、采食状态等, 如起立、下卧、运动、排泄、采食、精神状态等有无异常。对个体采取看、听、摸、检的方法进行检查, 如看精神、呼吸、被毛、皮肤等有无异常;听呼吸音、心音有无异常;摸体表皮肤、淋巴结、检测体温等。
3.2 结果处理
一是检查合格的, 准予屠宰。二是检查不合格的, 按以下规定处理。发现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状的, 限制移动,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发现有猪丹毒、猪肺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副伤寒等疫病症状的, 患病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同群猪隔离观察, 确认无异常的, 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 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1,2]。怀疑患有其他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 隔离观察, 确认无异常的, 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 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的, 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 并出具检测报告。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生猪, 视情况进行急宰。监督场方对处理患病生猪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彻底消毒。
4 宰后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 对同一头猪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4.1 头、蹄及体表检查
视检体表的完整性、颜色, 检查有无《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中的疫病引起的皮肤病变、关节肿大等。观察吻突、齿龈和蹄部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目的在于检查有无口蹄疫病和其他水泡病等。放血后退毛前, 沿放血孔纵向切开下颌区, 直到颌骨高峰区, 剖开两侧下颌淋巴结, 视检有无肿大、坏死灶, 切面是否呈砖红色, 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等。主要检查是否怀疑有咽型炭疽杆菌。剖检两侧咬肌, 充分暴露剖面, 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4.2 内脏检查
取出内脏前, 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脾脏、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肠炭疽。取出内脏后, 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胃肠、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等。一是心脏。视检心包, 切开心包膜, 检查有无变性、心包积液渗出、淤血、出血、坏死等症状。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剖心脏, 检查心内膜、心肌、血液凝固状态、二尖瓣及有无虎斑心、菜花样赘生物、寄生虫等。二是肺脏。视检肺脏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弹性, 检查肺实质有无坏死、萎陷、气肿、水肿、淤血、脓肿、实变、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等。剖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 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气管、支气管。三是肝脏。视检肝脏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弹性, 观察有无淤血、肿胀、变性、黄染、坏死、硬化、肿物、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寄生虫等病变。剖开肝门淋巴结, 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胆管。四是脾脏。视检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弹性, 检查有无肿胀、淤血、坏死灶、边缘出血性梗死、被膜隆起及粘连等。必要时剖检脾实质。五是胃和肠。视检胃肠浆膜, 观察其大小、色泽、质地等, 检查有无淤血、出血、坏死、胶冻样渗出物和粘连等现象。对肠系膜淋巴结做长度不少于20 cm的弧形切口, 检查有无淤血、出血、坏死、溃疡等病变。必要时剖检胃肠, 检查黏膜有无淤血、出血、水肿、坏死、溃疡[3,4]。
4.3 胴体检查
一是整体检查。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黄染、脓肿和其他异常等。二是淋巴结检查。剖开腹部底壁皮下、后肢内侧、腹股沟皮下环附近的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检查有无淤血、水肿、出血、坏死、增生等病变。必要时剖检腹股沟深淋巴结、髂下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三是腰肌。沿荐椎与腰椎结合部两侧肌纤维方向切开10 cm左右切口, 检查有无猪囊尾蚴。四是肾脏。剥离两侧肾被膜, 视检肾脏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质地, 观察有无贫血、出血、淤血、肿胀等病变。必要时纵向剖检肾脏, 检查切面皮质部有无颜色变化、出血及隆起等。
4.4 旋毛虫检查
取左右膈脚各30 g左右, 与胴体编号一致, 撕去肌膜, 感官检查后镜检。
4.5 复检与结果处理
检疫员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 综合判定检疫结果。应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处理, 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 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合格的, 由检疫员 (具有官方兽医资格) 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加盖检疫验讫印章, 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有条件食用的主要有冷冻、高温、产酸、盐腌、炼制食用油等, 并加盖相应印章。凡有严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应做化制处理, 加盖销毁章后进行销毁。检疫员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
5 检疫记录
检疫员应监督指导屠宰场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处理等环节各项记录。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并保存12个月以上。
参考文献
[1]任永娟, 周俊娥, 陈茜.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J].畜禽业, 2011 (3) :58-59.
[2]孙凤清, 秦京正.浅谈生猪屠宰检疫[J].云南农业, 2011 (2) :48.
[3]周其安.浅谈如何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J].山东畜牧兽医, 2011, 32 (2) :45-46.
屠宰检疫工作总结 篇5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为抓好活禽经营市场整顿、监管工作,县专门召开3次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活禽经营市场整顿、监管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各部门、各乡镇高度重视活禽经营市场环节禽流感防控工作,增强做好活禽经营市场整顿、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根据文件要求,制定并下发民动防[20PC]1号《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县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学习领会政办发[20PC]204号《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国办发[20PC]8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及农医发[20PC]11号《关于印发《活禽经营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管理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活禽经营市场整顿、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县活禽经营市场整顿、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三、开展工作情况。
1、加强管理,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展开了禽类养殖大户的排查,进一步了底数摸清,做到心中有数,严格登记造册。畜牧局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了禽类养殖大户的排查,共检查养鸡大户6家。
2、提高监督意识,加强禽类经营者管理。
在全县范围内,我县开展针对禽类经营者的管理,进一步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强了市场内的监督,并严禁市场外的经营销售。执法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无滥出证、出假证情况,共检查活禽市场经营点4家。经过自查县礼拜天消费家禽200-300只左右,其他时间为60-80多只;家畜礼拜天200-300只左右。
3、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清理整顿市场。
为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消费。主要采取加大市场的监管,清理整顿市场,主要对餐饮业、烤肉点、活禽交易环节等重点部位,进行定期不定期地监督检查。共检查餐饮业12家、烤肉点8个、肉品市场17个。根据20PC年2月4号县长办公会议确定,现在的屠宰场迁出人口密集区,地点定在县奶牛场,离人口密集区3公里,主要是牛、羊、家禽的屠宰。
4、规范市场活禽宰杀行为,逐步推行定点屠宰。
为规范市场管理,加强活禽的宰杀点消毒、通风和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行“活禽的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来加强质量和卫生监管,确保禽肉鲜、安全。共检查屠宰点2次2个点。家禽佩带标识上,正在着手筹备阶段。牲畜的标识,管理上较好,屠宰回收率在80%左右。
5、加强水禽检测,提高预防能力。
为加强水禽的监督管理,主要采取对水库、渔湖、草湖等重点部位的监控。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由于措施制度到位,目前没有疫情发生。
6、抓好制度建设,推行规范化管理。
加强了检疫监管,重点抓好了制度建设,逐步推行禽类免疫标识制度、定点屠宰制度、经营市场定期休市制度、活禽抗体定期监测制度、市场高暴露从业人员医学监测制度、养殖大户定期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市场内部管理制度、禽类及禽类产品安全信息公示投诉受理制度、经营管理自律制度、活禽经营市场休市消毒制度、监督检疫制度、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等,来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7、消毒检查站执法情况。
一是动物检疫消毒检查站,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照消毒检查工作的规定进行执法;二是抓好了消毒站制度建设,明确职责任务;三是查证验物,秉公执法,截止到目前,共检查拉运牲畜车辆11辆,牲畜754头(只)。没有出现违法拉运牲畜的现象,严防了和田地区的“东大门”;四是规范技术服务,认真消毒,无违规出证、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发生。
8、畜禽免疫情况。
一是年初到现在,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全县开展了三次大普查工作,县没有发生禽流感和口蹄疫。二是2月1日到现在,全县20PC年上半年计划免疫家禽75462只,实际完成54905只,完成计划的73%。此项免疫工作计划在2月15前全部完成。三是在活畜禽交易市场和重点养殖区域,对易感畜禽采集适量血清,进行了免疫抗体抽监,共抽检只,并做好了血清抽检的登记管理工作。
四、存在问题:
1、上级部门文件下发晚,我县开展工作相对较慢。
2、家禽屠宰点,迁出人口密集区资金没有落实。
3、现在的家禽屠宰点条件差,卫生和管理上不规范。
4、家禽农贸市场不规范,没有按照文件要求及时落实。
5、家禽标识,正在计划阶段,没有开始实行。
检疫工作论文 篇6
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是指由食品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命健康及动植物安全构成危害的事实和潜在的可能性。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食品生产、养殖、加工、储存、运输过程的农兽药残留、病原体污染、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而且还包括类似疯牛病等致病因子以及转基因蔬菜、水果、粮食、油料等新生物资源食品可能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的威胁和影响。
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主要是依靠对最终产品的检验。因此,“批批检验”已成为出口食品沿袭多年的安全卫生控制模式。由于样品抽取的随机性和食品安全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初检合格的食品出口到国外再次检验未必合格,所以要转变工作方式,把食品安全卫生关口前移,对出口食品由单纯的产品控制逐步转向对出口企业自控体系的监督管理。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引导企业引入ISO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并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
本文以无公害蔬菜、水果为例,浅谈出口食品的安全生产及检验检疫工作。
中国是一个蔬菜水果种植和消费大国,种植规模和人均消费水平居世界之首。据FAO统计,2000年我国的蔬菜和瓜类产量为2783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6%。据国内有关部门统计和预测,2002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4亿亩,产量将超过4.5亿吨。我国用4.4%耕地创造的蔬菜年产值已超过3100亿人民币,仅次于粮食、蔬菜出口创汇总金额20.34亿美元,蔬菜出口顺差达19.67亿美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加入WTO,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明显加快,蔬菜水果生产迅猛发展,蔬菜水果在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出口量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谁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谁就能赢得了市场。执行ISO9000将使客户对产品充满信心,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基础,事实上,ISO9000已被一些国外客户列为他们评定合格供方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客户确实需要供方具有一个良好和稳定的品管系统,而ISO9000能够客观地体现这种品管系统,获得国际认可的地位,客户就放心了。
根据ISO9000的管理要求,无公害蔬菜水果安全生产关键控制技术如下:
1 环境质量:生产基地的周边环境(方圆1Km内)无污染源(主要指无“三废”污染,尤其是无化学污染),农田灌溉水质、大气、土壤必须符合DB31/T252-2000中规定的要求。
2 农药使用:对病、虫、草、鼠、螺等有害生物必须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所使用的农药必须具备“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农药使用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执行使用时必须具备田间使用记录档案。如:病、虫、草害发生的种类与危害的情况,农药使用的种类;农药使用的剂量;农药使用的次数;农药使用的技术;使用农药人员的安全措施等。农药要有专人保管;农药要有流转制度;农药要有固定的安全存放地方(按种类存放并贴有标签);过期、废弃的农药要及时集中处理。
3 肥料使用:根据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适当减少化肥使用量。所使用的肥料必须具备三证(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执行标准号)。所使用的商品肥料应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对于实行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管理制度的肥料品种,必须使用获准企业产品,有机肥要充分发酵、腐熟。禁止使用城市废弃物、泥肥和磁化肥料。控制氮肥用量。使用情况必须具备田间施用记录档案。如:肥料施用的种类、数量、次数、方法等。肥料要有专人保管,肥料进出要有记录,肥料要有固定安全的存放地方。
4 管理:企业是否建立质量和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企业要有一名领导抓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与监督。生产过程的关键生产技术要有文字记录并立卷归档。
5 人员素质:所有人员均需理解安全卫生农产品的意义和概念,企业要有一支熟悉农艺、技术熟练的专业队伍,企业生产操作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生产技术操作过程,并能遵守各项生产制度。
无公害蔬菜水果的质量标准与检验检疫:
一.质量标准是由一个指标体系构成的两个系统
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共有29项。其中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它们是PH值、汞、镉、铅、砷、铬、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生产加工水质量指标9项;大气指标4项,它们是总颗粒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氟化物;土壤质量指标7项,它们是汞、砷、铅、镉、铬、六六六、DDT。
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共23项,它们是砷、氟、汞、镉、铅、铬、六六六、DDT、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敌敌畏、乐果、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多菌灵、黄曲霉毒素、苯并芘、亚硝酸盐。
二.评价标准与检测方法
(一)监测布点、采样和样品处理
1.布点原则
(1)布点要有代表性、连续性。
(2)布点的数量要求经济、科学,以少量监测点而获得最佳的结果。
(3)样品的布设要根据产地环境质量状况、主导风向而合理设置。
2.样品的采集
采集要求为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一般在个采样小区内采取一个代表样品,由分布于4-10处,采取4-10个样品混合组成。常以梅花形、对角线、棋盘式和蛇形采样法等采集样品。
3.样品的处理
测定植物中易起变化的物质应在新鲜状态下进行分析,洗净、凉干、匀质后可放入-20℃冰箱保存。用干样进行分析的样品,应经过干燥以免发霉腐烂。干燥后去掉灰尘、杂物,粉碎后过40目筛网。
(二)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分析,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的农牧食品中农药最低残留量的标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价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并不相同。后者如果某一项环境指标超标,并不意味着该环境下生产的农产品中这一项指标肯定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而前者如果有一项规定指标不合格,就应视为该产品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为此,我们认为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评价,在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进行评价的同时,重点评价农产品的超标情况。
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亟待加强 篇7
目前, 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现状是, 县级检疫机构人员配备比较齐全, 乡级人员较少, 而到村一级多数只有防疫员, 没有检疫员。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头重脚轻、基础不扎实、人员素质低等弊端, 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基层检疫队伍。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 乡、村一级检疫员, 缺乏必要的检疫设施, 只能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检查, 漏检率较高, 准确程度相对较差, 而且只能检出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对潜伏期的疫病则难以发现。同时, 由于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乡、村两级甚至包括县级检疫机构普遍采用以费养人方式搞创收, 严重偏离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真正目的。
产地检疫是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若不开展产地检疫, 或产地检疫工作开展不利, 则染疫动物及其产品就会流入市场, 造成疫病的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播, 给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而搞好动物的产地检疫工作, 则可以把疫病消灭在产地的最小范围内, 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据报道在已知的240多种传染病中有120多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类所有病原中,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 在动物中都存在。这些疫病既会给畜牧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也会给人民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点多、面广、量大, 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因此, 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对产地检疫工作的宣传力度, 营造产地检疫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 要加强县、乡、村三级检疫网络建设, 特别是乡、村两级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增加基层检疫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 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要加大对乡、村检疫设施的投入, 使基层检疫工作从一把检疫刀和一个体温计的原始困境中走出来;要搞好基层检疫所需要的经费保障, 改变检疫目的错位的尴尬局面。
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认识 篇8
纵观现有的养殖模式:散养户居多, 规模饲养场不达标居多, 给管理造成较大阻力, 却给疫病传播、流行带来机会。近年来, 很多媒体报道过关于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一时间将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如“苏丹红”, “瘦肉精”, “激素鸡”等, 深究其原因, 有很多问题均出在饲养环节。作为乡镇动监所的一员, 实际工作中针对产地检疫如何做到:以防为主, 检疫为辅, 防检结合, 以检促防的目的, 略谈一下初浅认识。
1疫苗必须合理使用, 绝不滥用、滥弃
目前疫苗不合理使用、滥用、滥弃等现象比比皆是, 疫苗的来源、疫苗质量、疫苗包装处理等现象都是影响养殖业的原因。
2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亟须健全
肉鸡养殖多采用养户+龙头的模式, 几乎所有的一切均由龙头管理。饲料、兽药、从业人员 (兽医技术人员) 等等, 临床滥用抗生素, 大处方用药现象极为常见, 对养殖业乃至周围环境带来危害。
一些没有从业资质的从业人员从事着专业的事情, 不规范的管理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一些从业人员更受利益驱使, 宣传国拨流感疫苗注射会造成动物生长障碍, 或是造成呼吸道疾病等等, 给开展工作造成极大阻力, 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亟须健全。
3择期监管, 及时发现病原, 指导养殖户合理防控
对养殖大户择期监管, 及时发现问题, 纠正不合理做法。依据流行病学, 因季节、动物品种、时间的不同, 疫病发生也有一定规律, 择期进行血清学监测, 通过抗体效价的消涨规律, 结合临床, 指导养殖者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 增加养殖业的科技含量, 保护动物健康发展, 让养殖户体会到科学饲养带来的养殖效益。同时增强动监所在养殖户心中的影响力, 便于各项工作开展。
4阻断病原微生物进入流通环节, 减少损失
一些疫病的传播和流行是因为流通环节没有做好而导致的, 如中国畜牧兽医报, 关于意大利水泡病流行的报道。像这次疫病的流行, 完全可以避免, 系工作不到位造成的。现在路上运输畜禽车辆大部分没有外包装, 车在飞速行驶, 鸡毛、粪尿等四处飞溅, 通过皮毛、粪尿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也随之传播, 没做到消毒, 也许有人可能置疑, 都是健康动物, 不会出问题。
众所周知的禽流感, 为什么要监控候鸟的动向, 因为候鸟的羽毛, 粪便等可以把病原微生物带到另一个地方, 造成疫病的流行。同时大家再看, 候鸟发病了吗?都死亡了吗?像大肠杆菌一样, 有很多细菌或病毒是动物体内的常在病原微生物, 与动物本身形成共存。所以动物体不一定带有啥病原微生物, 携带病原的动物不发病, 而易感动物却极易感染。一不留神, 就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和更严重的后果, 甚至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因个人水平有限, 只提及上述初浅认识, 也只是产地检疫中的一部分,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和加强。
作为基层动监所的工作人员, 在基层工作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比如检疫员经费来源于检疫费并承担一定的经济指标, 个别工作人员把利益放到主要位置, 一定程度上形成只出证不检疫, 只收费不检疫, 不报检、不带耳标、不查验免疫记录、临床不观察动物健康情况就开具检疫证明等现象, 亟待改善。反靠基层动监所监管很难保证检疫率。
完善和创新产地检疫工作模式 篇9
一、完善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提高工作质量、文明执法的关键,是切实提高工作实效的手段之一。
2、责清则事明
明确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事项,哪个环节、哪个单位出现问题就追究有关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建立一整套责任制度,使产地检疫工作形成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
3、行风与承诺并行
市监督所与各县(市)区监督所年年签订检疫证明使用责任状与行风承诺书,同时各县(市)区监督所与乡镇区域所、乡镇区域所与村协检员也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任务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个人,把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二、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1、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为了保障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统一管理,全面配合。市级相关单位要配合市局进行全市范围内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专项整治月活动。同时,市监督所还要成立以保障产地检疫所顺利开展为目标的督察组,派专人负责,深入各县(市)区指导、协助开展工作,把加强行业管理与强化逆向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运输环节、屠宰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那些违规操作的检疫员、协检员和逃避检疫、非法收购生猪的经纪人直接处理处罚。
2、分区包片,各负其责
各县(市)区监督所、乡镇区域所的有关人员,根据分工不同采取分区、包片、昼夜巡查等方式对生产、经营、运输等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通过将监督执法人员下沉,向乡镇区域所派驻监督员扩大监督面,促进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3、集中培训,统一管理
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监督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生猪交易经纪人的管理。通过注册登记进行备案、成立经纪人协会等方式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知法、懂法,守法经营。
三、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流检疫监督队伍。
1、狠抓职工队伍思想建设
从解决队伍思想观念、明确目标责任、增强风险意识入手,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对不良情绪予以纠正,同时采取末位淘汰制,能者上,庸者下,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让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得有一支合格、过硬的检疫监督队伍。
2、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
注重培训,举办各种培训班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手段。如:监督员、协检员(村防疫员)、执法人员、信息员等不同内容的培训班,在证明的填写、证章的使用以及案件的办理等方面进行培训。
3、设立举报员
通过严厉查处内部违法行为,完全并彻底杜绝门前补检和只收费不检疫、只收费不出具证、以证代据或以据代证以及倒卖检疫证明等违规执法行为的发生,树立良好的动监形象。
四、加强各环节监管,建立产地检疫工作长效机制.
1、坚持“以监促检、以检促免、以免保养”的工作模式
凭强制免疫证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再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进屠宰厂屠宰,凭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进入市场销售。
2、树立预防性常态化监督理念
在畜牧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派驻专职检疫员,形成“规模饲养场+专职检疫员”的产地检疫模式;针对散养户,采取“散养户+村协检员”的产地检疫模式,进行巡回检查,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管。
3、加强对外引动物的监管
制作《外引动物流程图》,完善监管程序,使需要引入动物的管理相对人对外引动物所需材料和程序一目了然,各县、乡监督人员根据流程各负其责,掌握本辖区的动物饲养情况,避免动物漏检情况的发生,控制外疫的引入。切实把住外引疫情关,降低养殖者风险。
4、加强屠宰厂监管,逆向监督产检疫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此举,从根本上保证市民的食肉安全,同时发现问题,进行责任倒查,做到正向监管和逆向监督相结合,保证产地检疫工作的实施。
5、加大市场的监督力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对市场的监督方面,采取六项措施:
①将所有的市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电子档案;
②对农贸市场经营的肉品进行了定期、不定期的集中检查;
③监督执法人员保持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工作,开展联合执法;
⑤严格监督,保证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
⑥上下联动,对重案、要案要一查到底。
6、落实检疫申报制,提高产地检疫率
全面实行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充分发挥我市789个动物检疫申报点的作用,实现产地检疫的“双百”目标,即.:动物产地检疫开展面100%;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动物产地检疫受检率100%。
7、加大监督执法处罚力度
制作《行政处罚执法流程图》理顺执法程序、提高执法人员自身能力,促进产地检疫的开展。同时采取上下午不间断的形式对所辖区域的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县区监督办案。
8、利用宣传工具,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宣传,可以营造一个当地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理解,有利于产地检疫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篇10
1 产地检疫作用
(1) 通过产地检疫, 及时发现动物疫病的发生, 有效控制动物疫病扩散。检疫员在到场、到户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疫病, 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疫病的扩散和传播, 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尽可能减少损失;通过产地检疫, 切断运输、屠宰、加工、储藏和交易等环节, 防止动物疫病蔓延, 防止人畜共患疫病在人间的流行, 确保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 通过产地检疫, 可以促进动物免疫工作的开展。实施产地检疫既能防止未经免疫的动物进入流通领域, 又能有效地监督和促进动物免疫工作, 推行免疫耳标的使用, 逐步建立畜产品的可追溯制度, 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3) 通过产地检疫, 防止染疫的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把好动物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产地检疫可以确定销售和出栏畜禽的是否健康, 禁止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上市流通, 是保证动物食品安全、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4) 通过产地检疫, 可以促进对饲养场的监督管理。检疫员在实施产地检疫的过程中, 通过对饲养场实地产看, 能够掌握饲养场使用饲料、兽药、疫苗情况, 对于打击使用违禁药品等添加物、饲养场疫病的预防治疗、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是一种督促。
2 产地检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兽医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断完善, 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得到更好保障。但是, 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产地检疫执法工作与国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当前产地检疫、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需要认真对待和努力解决。
2.1 机构设置不适应, 人员、经费不到位
《动物防疫法》第八条和第四十一条明确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此规定确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唯一的检疫执法主体, 具有排他性, 除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之外,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没有资格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明确了实施检疫工作是代表国家的执法行为。目前, 一些地方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 名称千差万别, 承担的职能也五花八门, 更重要的是不具备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 人力、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我国养殖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 分散饲养作为畜禽养殖业主要生产形式还相当普遍, 到户检疫具有工作量大、面广的特点, 由于人力和经费投入严重短缺, 全面实施产地检疫还有一定难度。
2.2 宣传工作不充分, 畜主报检意识不强
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就其本身而言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由于我们的宣传工作不广泛、不到位, 很多养殖户还认识不到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必要性, 还不能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对产地检疫的要求和做法不理解、不接受, 存在抵触情绪;主动报检意识不强, 存在动物出栏或销售前不报检、逃避检疫的现象。
2.3 执法人员学历偏低, 不能适应检疫要求
产地检疫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行政工作, 既带有专业常识, 又带有执法技巧, 产地检疫工作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执行产地检疫的人员兽医知识参差不齐, 一些执法人员检疫经验不足, 兽医大专以上人员占整体从业人员的比例达不到职业要求;一些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组成老化和中、高级技术人员比例偏低。部分地方存在检疫监督执法不规范、工作服务不到位现象。个别检疫员不注重检疫技术操作规范和执法形象, 甚至有执法违法现象的发生。损害了检疫执法的形象, 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4 基层站 (所) 基础设施差, 缺乏化验设备
经调查, 基层站 (所) 普遍存在财政投入不够, 大部分基层的检疫站 (所) , 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有办公地点的基础设施简陋, 办公条件差。监督检查设施设备相对落后, 有很少甚至没有基础的化验设施, 检疫只是凭借肉眼看, 不能采取化验措施。没有固定消毒隔离场所, 消毒设施不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标志、公示栏、规章制度、督查档案不健全不规范, 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产地检疫工作的深入开展。
2.5 低标准收取检疫费, 助长逃避检疫
有的检疫员或检疫单位, 为了自身利益, 当外地畜禽运到本地时, 发现没有检疫证明、免疫耳标的, 不按规定检疫, 或者补检, 不按标准收取检疫费, 以此吸引畜禽贩运户到其所在处检疫, 增加自身的收入。贩运户见收费标准低, 有利可图, 于是铤而走险想方设法逃过当地检疫。这种的违法行为, 造成当地较大的经济损失, 助长了逃避检疫的风气。
3 如何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3.1 建立、健全产地检疫联动机制
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一项有机的系统工程, 目前单靠乡镇动监所是很难达到产地检疫到户率100%的目标, 要做好此项工作, 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并完善村一级防疫、检疫网络, 配备村级协检员, 形成县动检站、乡镇监督所、村协检员三级动物检疫机构, 实现监督、检疫、防疫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形成县级监督所、乡镇监督所、村协检员的上下联动机制。以动物产地检疫为工作重心, 促进免疫、保证监督。
3.2 加大宣传产地检疫的知识和法律
要加大动物检疫知识和有关法律的宣传力度, 产地检疫工作的法律依据是《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面对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宣传, 争取他们对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面向广大饲养户和经营者宣传, 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使其能够学法、懂法、守法, 主动报检, 接受管理与监督, 使产地检疫工作真正对公共卫生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阻止动物传染病危害人类, 保证养殖业稳步发展。
3.3 规范产地检疫执法行为
(1) 设立报检点, 完善产地检疫网络, 加快产地检疫实验室建设步伐。在每个乡镇或养殖密集的村庄, 设一个或者数个检疫点, 形成产地检疫, 并公布报检电话, 报检点要做到24h值班, 便于检疫员及时到现场检疫。面对当前兽医技术与国际接轨的形势, 应积极争取检疫实验室建设项目, 培养专职检测技术人员, 按照国家规定的检疫程序及检疫项目, 引进先进的快速的检疫检测方法, 为产地检疫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大产地检疫执法力度。加大对贩运、经营、加工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和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经营病死动物和逃避检疫的典型案件进行大力查处。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对案件进行从重从快查处, 严厉打击不法之徒的嚣张气焰, 鼓舞监督队伍的士气, 维护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正常秩序, 保障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实施。 (3) 强化兽医公共卫生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各地应面对现有执法人员, 重点展开兽医知识、公共卫生常识教育, 采用短期培训和长期教育相结合, 抓住常见疫病和对畜禽危害较大的疫病、人畜共患疾病、寄生虫病等的检疫诊断要点, 从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对公共卫生的危害找准掌握点, 抓住国内国际动物疫病流行态势, 优化县级执法人员中、高级层次人员比例, 努力提高从业者专业水平, 提升执法档次。以适应新形势下日益繁重的检疫工作的需要。
3.4 推进产地检疫信息化管理
产地检疫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覆盖面较广的基础性工作, 应努力推进电子化检疫信息管理构建, 逐步淘汰目前纸质档案。依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 应该设专人负责检疫书证的领取、发放和存根回收工作, 有领取发放记录;检疫证明存根每月定期回收;在此基础上, 各地可根据情况, 成立产地检疫信息化传送中心, 设立乡镇报检点传送服务终端, 努力和动物标志追溯制度接轨, 真正起到从养殖场到餐桌的无缝覆盖管理。
3.5 加强流通环节监督检查, 强化检疫换证制度
对无产地检疫证明的畜禽一律禁止收购、运输。严把交易市场、屠宰场所的检疫关口, 无免疫耳标、产地检疫证明的一律禁止入场 (厂) 交易和屠宰, 动物屠宰时, 检疫员查证验物, 收缴产地检疫证明和回收耳标, 对屠宰前检疫合格的, 换发准宰证, 凭准宰证予以屠宰。通过严格把关, 促进产地检疫的开展。
3.6 加快官方兽医的认证, 积极和国际接轨
官方兽医是产地检疫工作的主力军, 目前我国的官方兽医认证工作正在起步阶段,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尽快和国际接轨, 增强产地检疫的法律地位, 提高外部形象, 树立检疫威力, 在开展动物疫病防控, 维护人类生存安全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淡检验检疫专业档案的编研工作 篇11
一、以业务档案为编研工作的主要对象
在检验检疫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基建、设备、会计、声像、实物等档案材料。这些业务档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人们对疫情流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在开展公共卫生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必须以业务档案为依据。因此,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时,应首先从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可能有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为开展商品检疫、进出境人员检疫监测工作服务。
二、深入实际调研,掌握一线需求,搞好特色编研
档案编研材料要有特色,应当把好选题关。紧紧围绕和反映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确定选题,才能确保编研材料的专业性。为此,档案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一是深入一线,了解档案信息需求。为使编研材料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成为检验检疫人员施检和指导工作的强大支持,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有力法宝,档案人员深入企业,到检验检疫一线考察,了解全面、准确的档案信息需求。二是分类开发,编研特色资料。编研工作不应是盲目的,在做好充分调研之后,档案人员进行了全面分析,协同一线检验人员确定编研选题,根据产品分类进行编研,使编研工作始终围绕服务对象这个中心,更具产品特色。
2、要了解和掌握各项业务工作内容。检验检疫局的主要业务是开展传染病监测、口岸卫生监督及卫生除害处理、进出境商品检疫查验、出入境人员的检疫查验、进出境动植物及产品的检疫查验和审批。档案人员在作编研计划时,应针对以上各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来确定编研材料的题目和适合的类型。为此,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科室,广泛地与业务人员交流,了解各科工作职责和范围,熟悉各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从中掌握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此外,还可通过开展专题利用登记、发放利用意见表和分析利用效果登记等形式,全面了解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这是确保编研选题具有专业性并能符合业务需求的重要环节。
三、积极开展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材料
由于检验检疫业务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分析预测、进出境商品检疫查验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查验和审批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和对比以前的监督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需要以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做依据。因此,档案部门如能将分散在各年档案中的监督监测数据集中起来,作出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使档案的利用变得更系统更直观,极大地节省业务人员的时间。在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积极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档案部门根据所选题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可交由专业人员作出分析性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既内行,又有一定的深度。
2、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要大。统计分析材料的时间跨度越大,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如果所跨年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应坚持不为凑编研材料的数量而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3、统计数据要真实准确完整。编研必须以档案材料为依据理力争,在分析档案原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对数据进行取舍。因此,如实地采用档案数据,是决定编研质量及可靠程度的前提。另外,数据必须要准确完整,不能随意遗漏,要保证所采用的数据能系统全面地揭示编研材料的主题。要根据数据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并要认真进行复核。
四、档案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
作为检验检疫档案人员,要做好编研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档案编研专业知识,二是检验检疫的专业知识,这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基础。档案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了检验检疫的专业知识,才能阅读和分析业务技术报告和总结,选择反映专业特点和内容的编研题目及适合的类型,这是确保编研材料具有专业特色的前提。此外,在编研材料的编制过程中,即使请有关的业务人员配合进行,也需要档案人员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业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才能完成对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档案人员还应走出去,学习各地其它方面编研工作的经验,这也是提高编研水平的捷径。
对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建议 篇12
1 存在问题分析
1.1 村级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滞后
目前, 虽然在大部分的养殖业集中的村落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 但村级动物检疫申报点由于投入有限, 缺乏与工作配套的检疫设备, 建设也极不规范, 申报点设置布局存在不同程度问题, 相应工作措施难落实到位。
1.2 牛羊定点屠宰场建设不足
动物定点屠宰场点建设能力明显不足, 牛羊定点屠宰场建设空白, 牛羊屠宰难以检疫监管, 未经检疫上市销售的情况普遍存在, 屠宰检疫工作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存在肉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而且私屠滥宰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
1.3 村级防 (检) 疫员队伍建设不规范
村防疫员 (同时承担本村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 是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对防止动物疫病传播, 保障动物及肉产品质量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村级防疫和检疫工作面临养殖分散、数量多、条件艰苦、任务重、劳动报酬偏低等问题。由于村动物防 (检) 疫员劳动报酬偏低, 而且缺乏享受养老保险政策, 晚年无保障,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本项工作, 老龄化严重, 队伍不稳定, 是必会影响基层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
1.4 对基层动物检疫经费投入不高
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的免征, 村防检员的劳动报酬随之大幅减少, 但我县部分乡 (镇) 政府目前还没有将动物检疫监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直接导致基层动物防疫费用不足, 很多防疫工作无法开展, 检疫设备落后陈旧, 直接影响和制约动物检疫监管工作的开展。
1.5 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政府和饲养场主对无害化设备投入的资金不足的影响, 基层规模养殖小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出现滞后性, 散养户无配套的相对固定集中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和设施。目前对病死的动物处理仅仅局限在挖坑深埋, 无害化处理方式不容乐观, 给病死害动物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无法从根本上根除乱抛和贩卖病死动物的非法现象, 给畜产品质量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疾病威胁, 极易造成本地动物疾病的传播与流行, 威胁着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2 建议与措施
2.1 规范与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规范和加强对村级动物防 (检) 疫员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的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体制, 开展规范化建设, 建议将村防 (检) 疫员纳入村委会直接管理, 每个村委会应设置畜禽防 (检) 疫员岗位, 具有相应的工作办公室, 乡镇人民政府对村动物防 (检) 疫员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县农业 (畜牧兽医) 主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 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具体日常业务管理, 及时掌握工作情况。
2.2 规范村级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建设
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建设和管理”。因此, 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建设纳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整体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加大投入, 改善工作条件, 补充完善开展工作需要的检疫设备, 建立健全村防 (检) 疫员的考核机制, 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2.3 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经费投入
不断加大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力度, 政府设立动物防疫专项基金, 在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报酬足额发放的同时, 设立动物防疫工作专项运作基金, 并不断的健全免疫应激死亡动物有效补偿制度, 全额补偿免疫应激死亡的牛羊和检疫阳性家畜扑杀费用, 缓解动物卫生工作人员与养殖户之间的关系;统一配置防疫药械, 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器械、耳标购置等。以稳定基层防疫队伍, 解除防疫工作的后顾之忧, 确保免疫操作规范, 提高防疫质量和效率。
2.4 加强动物定点屠宰场点建设
各级政府及本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 做好引导和推动工作, 按照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 加强招商引资, 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本区域动物定点屠宰场点的建设。
2.5 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建议农业部、财政部、环保部加强沟通, 建立健全垃圾处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对接衔接机制, 将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进行一体化建设。
2.6 加大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力度
【检疫工作论文】推荐阅读:
防疫检疫工作10-03
植物检疫工作管理11-20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09-28
检验检疫工作总结07-07
对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05-12
动物屠宰检疫工作责任书01-05
单一窗口建设检验检疫工作方案11-11
五项措施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01-13
定点屠宰场检疫工作管理制度06-11
上海检验检疫局2009年度工作总结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