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疫工作人员

2024-09-28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共12篇)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 篇1

一、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一) 岗位绩效考核概念的界定

岗位绩效考核是指根据检验检疫工作执法性、技术性和涉外性的职业特点, 按照规定的程序, 依据一定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 采用科学的方法, 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定, 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 从而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二) 岗位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 刚性约束, 柔性提素, 追求自我管理效果, 不断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创新和发展”是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岗位绩效考核管理的基本内涵。

绩效考核倡导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刚性约束”是基本要求, 是法律约束, 是工作和行为的底线,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够从制度上杜绝工作随意性。因此, “刚性约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它能够促使各项工作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柔性提素”是在岗位绩效考核过程中围绕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展开的过程。“柔性”相对于“刚性”更能体现在实施管理中提高人的素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只有不间断地长期系统培训, 才能达到逐渐提升的效果。因此, “柔性提素”是个人和团队共同成长进步的核心所在。黑龙江检验检疫局的岗位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以建设“和谐型团队”为内在要求, 让人人成为管理的主体, 在自我审视、自我评估和自我领悟中实现自我提升。追求“没有管理的管理”、“不知有之”的最高境界。

(三) 岗位绩效考核的作用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

岗位设置管理是改革的关键, 因为人员的录用要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岗位管理则要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绩效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级别和职称而确定。因此, 必须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和实施岗位绩效考核制度, 以确保年度考核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2.人事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依据;二是制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的依据;三是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的手段。

3.促进个人和组织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 要通过绩效考核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找出工作人员工作绩效与组织整体目标的差异, 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为此工作人员可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其次, 绩效考核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 提高考核的效度和信度, 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执政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4.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通过绩效考核的导向、反馈功能, 可以强化检验检疫管理工作中的质量导向, 引导工作人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质量上来, 从而保证检验检疫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二、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 一是要针对岗位绩效考核的目的、对象、侧重点进行设计;二是要充分体现考核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2.科学性原则。

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 一是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 采用科学的调查分析方法, 使岗位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 抓住考核对象的实质。

3.明确性原则。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内涵要明确具体, 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的轻重、业绩的高低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二是岗位绩效考核指标的外延要清晰明确, 避免界定模糊杂乱。

4.系统性原则。

对考核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 这些指标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 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 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 同层次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界限分明, 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二)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针对黑龙江检验检疫局的实际情况, 对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构建, 旨在明确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 规范岗位绩效考核工作, 强化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帮助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并为晋升职称职务、奖惩政策及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三) 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1.一级考核指标内容及其权重

岗位绩效评估考核, 对8个一级指标和与之关联的20个次级指标确定了量化分值。总分为100分, 其中促成要素和结果要素各占50分, 体现了过程要素和结果要素并重的原则。同时具体在对8项打分指标分值设定上, 突出了工作质量、数量、效率、效益、安全和领导交办等关键绩效结果, 确定分值为30分, 其他如学习竞争、工作创新、服务团队、敬业尽责、自我规范、外部评价、内部评价7项各为10分, 体现了突出执法绩效的原则。

2.对次级指标打分

采取对各项指标分别划分五个档次, 从中选择一档打分的办法, 每个档次的分值依次为1、2、3、4、5分, 以三档 (3分) 为达标档设定打分的基本标准;以一、二档 (1分、2分) 作为单项指标未达标或有差距的设档标准。以四、五档 (4分、5分) 作为完成各单项指标中突出并可以作为不同层次典型、标杆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激励干部职工持续改进。

三、岗位绩效考核流程的确定

在实施岗位绩效评估考核中, 以月份为岗位绩效考评循环周期, 实行日写实、月考评制度, 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运作:

步骤1.绩效写实。工作人员每天如实撰写工作日志, 记录本人当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例外情况可以补写。

步骤2.自我评估。工作人员根据月初计划、日常写实、日常检查及当月工作完成情况等内容, 按照绩效考核标准,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除了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结果外的16个指标进行自我评估, 认档打分, 并注明认档依据。评估时以3分作为达标档;以5分、4分作为完成单项指标中的优良档;以2分、1分作为未达标或有差距的较差档;出现重大失误或考核指标中的一票否决行为, 得分为0。自我评估为4分档 (包括4分以上档) 的, 原则上不能超过5个;拟评估为5分档的, 需由本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认定。

步骤3.民主测评。以各单位、部门为测评单位, 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表现进行测评, 并将民主测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表对应项的打分依据。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民主测评得分=民主测评累计总分/参加测评人数 (结果四舍五入,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步骤4.领导认定。本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根据自我评估、民主测评、工作实绩等情况并依据有关规定对属下工作人员逐人确定当月绩效考核档次。

步骤5.组织审核。各单位和部门在每月第5个工作日前汇总当月绩效考核结果, 经主管领导签批后, 报人事部门及绩效办。

步骤6.兑现奖惩。人事部门依据组织审核后的日常岗位绩效考核结果, 核定绩效奖金, 兑现奖惩, 达到奖罚分明、激励进取、优化绩效的作用。

四、岗位绩效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绩效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 为了保证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岗位工作绩效考评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高效, 2009—2010年, 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凭借自身的技术力量, 自主研发了信息化岗位绩效考核平台。实现了考勤管理、工作日志、工作计划、绩效考核 (自我评估、外部评价) 和民主测评等项目管理, 减轻了行政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工作量, 简化环节, 便利操作, 提高了效率。通过应用绩效考评信息化系统, 使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工作更加规范。

(一) 规范日常绩效写实。

通过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约束各个岗位工作人员按照岗位绩效考评标准, 坚持每日绩效写实, 促进工作人员多想事、多干事、干成事, 促进个人岗位绩效目标实现和绩效积累, 每月底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个人绩效成果数据, 作为自我评估、组织考评认定的依据。

(二) 规范自我评估。

通过绩效考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相关资料, 使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在自我评估中对照岗位工作职责, 正确评估个人工作数量;对照岗位工作流程, 正确评估个人工作质量;对照绩效标杆, 正确定档打分, 提高自我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 规范加权责任。

局长、主管局领导、处 (科) 室负责人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调阅工作人员的绩效情况, 按照管理权限, 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自我评估给予认定, 对改进绩效进行辅导。既体现了领导的责任, 又避免了考评中的人为因素, 使考评更加科学、公正、准确。

(四) 规范绩效档案数据库。

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日常写实、月份评估、综合评定、考勤等情况记入个人绩效电子档案, 通过绩效考评信息化系统进行考评, 为工作人员的提职晋级、评优评先提供更加准确、翔实的依据。

五、岗位绩效考核的应用

(一) 组织考核

根据检验检疫工作规律, 结合年度考核实际, 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每月进行一次。要求分支机构、省局机关各处室、在哈直属事业单位、派出机构 (简称各单位、部门) , 成立岗位绩效考核小组, 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和岗位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对本单位、部门所有在岗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二) 考核结果认定

各单位、部门立足依据岗位绩效考核成绩排名, 并将考核结果分为A (优秀) 、B称职 (合格) 、C基本称职 (基本合格) 、D不称职 (不合格) 四个等级, 其中A不得超过本单位、部门实有人数的15%, B、C、D三个等级没有限制要求。各单位、部门按照年度岗位绩效考核总分排名确定各成员等级。

(三) 考核结果使用

岗位绩效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依据, 也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事业单位人员晋级考核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马林.检察绩效管理评估与考核—哈铁检察绩效管理模式[M].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 篇2

在工作中,我能够做到按时出勤,按时有效地完成计划好的工作量,努力配合好上级的领导和管理。我能够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办理收费事宜,每天按时与银行和财务人员做好交接手续,每周与各办事处的计费人员联系转单事宜,并定期催办各船代公司积极交费,如有问题能及时向领导反映,坚决杜绝出现跑费情况。作为窗口收费人员,自己的言行举止便代表单位的形象,我能够耐心解答客户的询问,认真负责地给予相关帮助,力求做出让人满意的服务。

回顾这两年的工作,它使我加强了工作能力,增长了信心,但仍能感到自己有不少缺憾,例如,工作中对上级安排或者职则范围内的工作都能尽心尽力去做好,但在主动帮助同事的方面,因自身的懒惰,还是做得不够积极。平时也不能抽出大量时间去详尽学习与检验检疫部门相关的知识。

为此在新的一年里,不能满足当前的办公水平,还要虚心地向满有能力的同事学习,适当了解其他相关工作的内容,不断地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帮助在工作上有困难的同事。而且要通过不断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更新自己的思想,不能让自己停滞不前。今后,我将以不懈地努力,为单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循证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 循证检验 梅毒 血清学 TP-ELISA PCR

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就是按照循证医学“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基础”的原则,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规范检验医学的研究设计,用当前最好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它强调试验方法的渊源性及存在问题,在实际中发现后正确解决。它旨在推进临床诊断的研究,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社会科学和生化病理学的方法评估诊断试验,重点观察分析测量结果在临床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目前用于梅毒血清学检验的方法有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胶体金法(SYP)、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聚合酶反应法(PCR)等1O多种,但临床检验室较常用的是TRUST和TP-ELISA,PCR多用于实验室,临床检验室较少使用。由于检验方法较多,各种方法又有其特殊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更合理地选用这些方法应用于临床梅毒检测是临床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就采用循证检验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根据梅毒诊断标准确定的早期潜伏梅毒12例,一期梅毒8例,二期梅毒16例,三期梅毒1例,临床治愈后梅毒复查病例9例和健康体检者25例。

(二)试剂: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提供,TP-ELISA试剂由厦门新创提供,PCR试剂盒由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生产。

(三)检验方法: 采用TRUST、TP-ELISA和PCR 3种方法分别对上述71份标本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方法进行平行检测。3种方法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计算分别进行。

(四)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验。

二、结果

91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TRUST、TP-ELISA和PCR法检测,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TRUST、 FP-ELISA和PCR 3种方法对梅毒检测的灵敏度TRUST最低,PCR最高,特异性TRUST最低,TP-ELISA和TPPA均为100%。TRUST与本实验所涉及的疾病有明显的交义反应,产生了加例假阳性,提示特异性差,而对早期、一期梅毒和三期梅毒却出现了几例假阴性,提示灵敏度较差。

三、讨论

检验医学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科学,国内外学者都对当今的实验诊断给予非常高的评价,明确“检验医学”而非“医学检验”。现代临床实验检测具有众多特点:微量标本、多参数分析、自动化、智能化、高质量控制、床边检测、流水线检测、简便快速,等等,但现代临床实验诊断也面临许多挑战。循证医学是近年來国际临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临床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临床医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循证医学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方面 ,产生了诸如循证医学、循证检验医学、循证诊断、循证决策、循证内科、循证外科等。实施循证检验医学的五个相关步骤:(1)明确需要分析的临床疑问;(2)围绕疑问进行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寻求最近证据;(3)批判性地评价有关证据。对可靠性、有用性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寻出最佳证据;(4)将评价结论用于临床实践;(5)对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认真评价。

循证检验医学将各种临床检测经验上升到科学的高度,以解决现代检验诊断所面临的各种困惑和挑战。因此,临床检验医学的研究必须科学化,统计方法必须正确,才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科学决策提供“最佳证据”;同时,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均要遵循客观的事实和基于科学的证据,两者结合,方能推动实验诊断的发展。同时检验医学发展迅速,新的检测仪器、项目、指标不断涌现。新的实验检查只有在充分评价其准确可靠,有助于医疗决策以及经济效益后方可用于医疗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成辉,贾乃光.浅论循证医学[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2(18):123-124

[2]张世英,洪帮兴,司徒潮满,等.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霍乱弧菌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4,19(3):345-346

[3]王兰.如何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J].使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96-4197

沈阳出口检验检疫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市场严重萎缩, 我国出口大幅下滑。2008年在全国出口增速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的背景下, 沈阳市出口却创出历史新高, 实现出口总额41.3亿美元, 同比增长24.3%, 增幅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 全国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沈阳市出口产品结构比较合理, 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86.44%;另一方面与沈阳检验检疫局发挥技术优势, 破解贸易技术壁垒, 支持企业出口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密不可分。

(一) 支持企业出口的相关工作

沈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建于1999年, 由原沈阳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沈阳动植物检疫所和沈阳卫生检疫局合并而成, 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辽宁局在沈分支机构 (副厅级) , 在本溪设有工作站, 主要负责出口商品、出入境人员和动植物的检验检疫、发放出口质量许可, 执行国家、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局签订的国际协议、协定书,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检疫协议的实施, 拥有电子电器产品检测和环保微生物菌剂检测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技术水平和业务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内陆城市中名列前茅。近年来, 在帮助企业巩固海外市场, 扩大出口等方面沈阳检验检疫局做了大量工作。

1. 发挥技术优势, 帮助企业克服技术壁垒。

为适应新形势, 该局在帮助相关重点企业培训检验检疫人才、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检验检疫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 适应国际市场对以维生素C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和药品添加剂不断提出新的质量要求, 我国将维生素C系列产品列入法定检验产品, 提高了该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出口门槛。该局帮助东药集团提高了相关产品的质量检验检疫水平和效率, 在进口国家设置重重绿色壁垒的不利条件下, 2008年仍完成了2.1亿美元的出口额, 同比增长53%, 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针对日本、韩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熟肉制品新增120个检测项目的新情况, 该局帮助华美畜禽和蒲兴禽业集团研究突破了熟制鸡肉串的检测方法, 并与日本和韩国官方检测机构进行交流, 检测结果获得两国认可, 保证了沈阳市一季度5000多吨熟肉串顺利出口, 使沈阳市肉食品出口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2. 提高通关效率, 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为提高通关效率, 沈阳检验检疫局对全市具备条件的出口企业全部推行检验检疫电子审单、快速核放制度;对出口企业施行分类管理, 建立了一类出口企业“绿色通道”, 其产品可享受优先报检、免于口岸检验、直接换证放行等优惠服务措施。在此基础上, 该局还实行了“5+2”工作制度, 即每周7天工作制, 同时开展预约报检, 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 使各品种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周期由原来的平均3-5天缩短到2-3天。加大普惠制产地证和关税区域性优惠政策实施力度, 2008年共为沈阳地区进出口企业签发普惠制产地证及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共9883份, 签证金额48965万美元, 按平均优惠幅度5%计算, 出口产品累计获得关税减免2448.27万美元。同时免费为50家重点出口企业代培检测人员, 2008年培训质量自检人员、管理和植保人员400多人次, 为重点企业节约培训费用800万元。

3. 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国家认证、免检和国外注册。

该局利用其国家重点电子电器产品检测实验室授权范围广的优势, 使沈阳出口企业不需要到辽宁省 (大连) 局就可以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证, 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近年来, 沈阳市取得国家认证的产品由原来的43大类59种扩大到113大类219种, 推动了乐金电子等一大批机电企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依托国家重点环保微生物菌剂检测实验室, 开展了对出口农产品和食品中的40多种残留物指标项目检验, 保证了出口食品类产品安全。针对一些国家对进口食品须在该国注册的要求, 组织评审专家, 对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指导, 使沈阳地区获得国外注册的企业不断增加, 目前已有7家企业获得10个国家的注册考核, 为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外市场创造了条件。

(二) 企业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9年以来, 沈阳市出口形势非常严峻, 头两个月, 全市出口严重下滑, 各类企业出口均出现负增长, 全市完成出口总额4.8亿美元, 同比减少17.89%, 比2008年同期降低了35个百分点, 下降幅度比全省多1个百分点, 比全国少3个百分点;3月份由于支持企业出口的相关政策措施开始显现, 沈阳市出口下降态势有所趋缓。一季度, 完成出口总额8亿美元, 下降了11.1%, 但总体下降趋势仍然没有改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发达国家出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 美、日、韩等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使用本国产品的政策措施, 突出体现在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保护加强, 对农产品和药品的检验检疫标准提高, 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规定进口产品前置条件。

如韩国提出进入该国市场必须获得韩有关部门质量许可的要求, 之前沈阳市有113家木质家具企业从事对韩出口业务, 目前能获得质量许可的企业不足40家。

2. 提高进口产品检验检疫标准。

受“毒饺子”、“三聚氰胺”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 国外对中国出口的食品类产品检验检疫标准非常苛刻。东药集团每月出口维生素C产品1800吨左右, 过去只是抽样检查, 现在从原料到产品批批检查, 受检产品量达1600吨, 出具检验检疫证单150份, 在时间和成本上都给企业增加了巨大压力。由于日本、韩国不断提高进口肉类产品的检验标准, 我国也对相关出口产品从原料到成品增加了4项呋喃代谢物、氯霉素、三聚氰胺等10多个检测项目, 产品检测时间由原来的5天增加到一个月左右。如日本提出对农产品500多项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导致沈阳新北浅食品有限公司前三个月仅出口辣根等133吨, 与去年同比减少了64.2%。蒲兴禽肉集团今年计划出口韩国鸡肉产品5000吨, 头两个月只完成500吨。

3. 检验检疫工作超负荷运转。

随着检测指标、批次增加和检验时间延长, 加大了检验检疫工作负荷, 尽管采取“5+2”工作制, 常年雇佣大量临时工作人员, 但由于检测设备数量和编制人员相对不足, 仍难以适应超负荷的工作现状。

二、关于协调和支持检验检疫工作的建议

(一) 外地相关做法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鼓励驻地检验检疫机构上设备、创环境、提高服务功能, 支持出口企业取得了一定实效, 值得沈阳市借鉴。

1.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

广州市根据国家有关对国家级创新型骨干企业出口产品免检的政策,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产品出口免验。

2. 支持检验检疫机构更新检测设备。

2008年, 苏州市政府向苏州检验检疫局提供了3000万元购置实验室设备补助资金;哈尔滨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 为哈尔滨检验检疫局购置了用于检测三聚氰胺等项目的专用设备。

3. 对检验检疫局超负荷工作给予奖励。

今年初, 大连市政府拨付400万元专项经费, 奖励辽宁 (大连) 检验检疫局加班加点为韩伟集团、瓦轴集团等出口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

(二) 几点建议

城市的出口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城市经济质量的重要标志, 尽管沈阳市年出口值占GDP的比重较低, 但无论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 还是着眼于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 沈阳市都必须加强出口方面的工作。企业是出口市场的主体, 检验检疫是破解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关键环节, 沈阳市应给予高度重视。为此, 我们借鉴外地做法, 结合沈阳市实际, 提出以下建议。

1. 为落实支持企业出口相关政策措施创造条件。

2009年以来, 全市相继出台了“30条政策措施”和“12条促进农产品出口政策措施”, 将支持企业出口作为保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沈阳检验检疫局结合沈阳市出口企业和产品的特点, 制定了包括缩短检验检疫周期、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规避市场风险、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支持机电产品和食品农产品出口, 积极申请沈阳机床集团产品出口免检等方面的《沈阳检验检疫局帮扶企业二十五条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 涉及环节较多, 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出口企业共同努力。应由市外经贸局牵头与市经委、农委和沈阳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建立出口检验检疫工作联席办公会议制度,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协调解决支持企业出口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2. 对沈阳检验检疫局提升技术服务功能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沈阳检验检疫局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检测设备无论在数量和性能方面都难以适应检验检疫的指标和项目越来越多, 质量和时间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 亟待更新和增加部分关键检测设备, 市财政对其新购置的实验室检测设备, 按购进价格的15%给予一次性补助。该局正在申请立项筹建国家级农产品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成后, 能够缩短对农副产品农兽药残留项目初筛、检测、确认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检测时间, 提高检验检疫水平, 促进农副产品出口;将有助于沈阳市20万亩水果蔬菜出口生产基地向50万亩规模扩展。预计每年可出口水果、蔬菜、禽肉等食品、农副产品20万吨左右, 货值10亿元人民币, 政府有关部门可比照“30条政策措施”关于“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给予500万元奖励”的政策, 对该实验室建立给予奖励。

3. 建立出口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风险预警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应协调检验检疫局与重点出口企业建立健全出口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密切跟踪国际市场形势, 完善出口产品市场信息反馈机制, 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引导企业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手段, 规避贸易风险, 提高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 减少和避免出口贸易摩擦和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

课题组组长:周凤翱 杜铁滨

检验检疫旅检个人工作总结 篇5

一、本人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和十八大以及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响应局党组的号召,切实执行局党组的各项决策和指令,以严谨慎行的态度和准则做好本职工作。

二、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按照**分工在**岗位上,严格按照排查操作流程,充分结合疫情警示通报机制和工作实际,认真做好每一例发热旅客的排查工作,同时做好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努力促进阳性检出率。坚决按照天河局党组的总体部署,积极参与和配合,顺利完成了**核心能力建设的检查工作。

谈木材检验工作的加强 篇6

关键词:木材;检验;建设;管理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与强化企业管理仍然是林业企业当前严峻的课题,而抓好森工企业木材检验队伍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是企业生态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现就木材检验队伍建设工作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1.木材检验工作在林业管理中的作用

木材产品检验工作是林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生产计划和生产品种计划的完成,产品质量的鉴定,产量、产值和成本的核算,都必须通过木材检验工作来完成,它与林业企业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及市场营销方面密切相关。木材检验工作在林业企业经营中范围十分广泛。

林场采伐一打枝一集材、归楞、装车、运输和贮木场卸车一选材一归楞一装车,以及锯材加工、出库验收、原木质量检验材积计算等;对原木产品质量鉴定,树种识别及材种区分;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条进行合理造材、选材;对木材生产过程中工序间的交接验收核算明确内部责任等;对木材产品的外销检验核算数据、产值的统计分析、对商品化管理的木材保管工作技术指导;在宏观上木材检验工作是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节约木材的重要保证;木材检验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木材检验工作是林业企业经济的基础工作。

2.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2.1 检验队伍建设是一门实用科学

检验队伍建设管理是一门实用科学,它是以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就是把生产力的诸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而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动。管理就是治理,即为达到某项目标而进行组织活动,而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确定的工作目标,采用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进行的一种能动的组织工作。

2.2 队伍建设与管理是组织协调的科学手段

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是组织协调木材检验工作的劳动过程和组织中的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检验工作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林业企业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必须有效地组织检验工作者的劳动过程。因此,木材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应当是深入研究和探索企业劳动过程中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事的相互关系,在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组织保证。

2.2.1充分调动检验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林业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发展。

2.2.2对检验工作者的本身管理,即人事管理,主要是职工的录用、选拔、培训、考核、升降、奖惩等。

2.2.3科学化的队伍建设与管理是使企业赢得人才的制高点,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为赢 得战略上的胜利着手人才管理,技术管理,产品管理和市场营销,在高素质的人才管理当中分为三类,一是具有经营战略头脑的企业家人才;二是掌握并具有开发能力的技术人才;三是大批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科学化的队伍管理要为企业配置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企业相继占领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制高点,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科学化的队伍建设管理是以企业中的职工为对象的管理

它的中心任务就是管理好企业职工,无论是劳动组织、定员、劳动定额,还是职工的招收录用、晋升、奖励劳动福利等工作,其目的都是为了合理节约使用劳动力、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3.怎样搞好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

3.1 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机构是指导检验队伍的中枢神经。无论是直线制组织结构,还是职能组织机构形式或是直线一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其目的就是要作用于队伍建设与管理。

林业企业的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方式各有不同,木材检验管理机构设在省林业厅产业处,所属机构分设不一,一种形式是林业局设木材检验中心作为林业局协调全局山上中楞等检验工作,还有就是林场等下设检验队伍负责山上山下交接,检验队伍验收、外销各自负其责。而一贯制机构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与企业发展的形式,随着企业改革与管理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现在检验管理体制职能也应发生变化,要适应发展。

3.2 检验工作者自身建设

3.2.1加强木材检验人员的政治思想学习,增强讲正气,讲学习的优良品质,自觉遵守法律,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思想端正,行为规范,不能因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利益,是提高检验员自身素质的基础。

3.2.2检验员综合素质提高的标准可分为德才结构,德即为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才即能力,是指保存于大脑的智力和潜藏于身体的体力。

近年来企业效益不稳定,企业对木材检验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必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检验员检验水平,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定期考试检查,检验学习效果。制定相应的规章,使检验业务水平与工资等福利待遇挂钩,激发检验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检验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凤清.浅谈如何强化木材检验工作[J].科技资讯. 2011(18)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 篇7

一、实施“双随机”的现状

(一) 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 实现责任可追溯

“双随机”抽查机制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一个是随机抽查检查对象, 另一个是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一方面, 随机抽查检查对象。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包括对进出境货物、人员、交通工具、集装箱、行李邮包携带物等的商品检验、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以及监管工作。按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现行的工作制度, 申请商品检验、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应由收货人、发货人或其代理人通过电子单证系统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后, 由电子单证系统自动生成入境货物报检单号或出境货物报检单号。检验检疫机构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或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设定查验比例, 由授权的系统维护人员在电子监管系统或CIQ2000系统 (以上系统即将被e-CIQ主干系统取代) 中进行维护, 系统根据所设定的查验比例随机抽查需要查验的报检单号 (检查对象) , 从而实现随机抽查检查对象的目的。对于无法通过上述系统实现随机抽查检查对象的业务, 如需要从所有企业中抽取一定比例进行监管的业务 (如对食品企业开展的监督检查) , 则通过制定企业的名录库或清单, 应用Excel随机函数根据企业的类别和比例设定函数参数, 从中随机抽取监管对象。另一方面, 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针对不同的检验检疫监管业务, 建立符合条件的执法人员清单 (名录库) , 应用Excel随机函数根据当天在岗人员情况设定函数参数, 由相关负责人从符合条件的执法人员清单中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并进行指派, 从而满足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要求。

(二) 建立监督机制, 确保“双随机”落实到位

“双随机”抽查机制能否得到落实, 落实的效果如何, 关键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按照工作需求, 福清检验检疫局成立了专门的“双随机”抽查机制推广领导小组,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级监督机制。一是“双随机”抽查工作业务督察机制。一方面要求各部门每月向业务主管部门报送“双随机”抽查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业务主管部门不定期开展督察, 并将督察情况进行通报。二是内部审核工作机制。将“双随机”抽查机制的落实情况列入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范围, 通过每年两次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核查“双随机”抽查机制落实情况, 从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角度保证实施验证。三是绩效考核工作机制。以年度绩效考核为抓手, 将“双随机”抽查机制的运行形成一个可量化的工作指标, 并定期开展“台账式”督查督办, 按季度通报工作落实情况, 确保该项工作按进度推进。

(三) 探索拓展“双随机”抽查机制的应用范围

一是探索试行“单随机”应用模式。在日常的检验检疫监管过程中, 常常遇到检查对象固定的情况, 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注册备案评审、定期监管, 以及对企业违法案件的查处等, 这些执法行为其对象都是固定的。对这类情况, 福清检验检疫局在参照“双随机”抽查机制的基础上, 采用以上“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方法来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即“单随机”抽查模式。二是探索“双随机”模式在内部管理中的应用。除了在检验检疫监管业务工作中实施“双随机”, 在检验检疫系统内部的工作质量督察,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等内部管理领域, 也积极探索“双随机”抽查模式的应用。如在直属局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审, 可选取直属局处室及分支机构业务骨干, 形成一套内审员名录, 应用“双随机”模式实现随机抽查被审核的部门和随机选派内审员, 对于有专业性要求的检查业务, 则可通过选派专家以顾问的形式参与内审工作。

二、实施“双随机”取得的成效

试点九个月以来, 通过“双随机”抽查机制的有效应用, 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提高了通关速度。通过应用“双随机”抽查机制, 实现随时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避免了以往在一定期限内定厂定人工作机制带来的不利因素, 加快了通关速度, 低风险进出口货物通关周期平均缩短了1~2个工作日, 进一步优化了通关环境。

二是促进了公正执法。依托电子监管系统或CIQ2000系统等信息化业务平台, 同时借助Excel随机函数, 最大程度地实现查验单证和企业以及查验人员抽取的随机性, 避免了“看谁不顺眼就查谁”的“任性”执法, 用制度限制了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促进阳光、公正执法。

三是规避了廉政风险。实施“双随机”抽查机制有效避免了以往同一企业一定时间内监管人员相对固定可能引发的廉政风险, 杜绝了寻租行为, 同时, “双随机”抽查记录可实现全程留痕, 实现工作责任可追溯。

四是提升了业务能力。要实现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要求同一检验检疫业务必须至少具备2位以上经过岗位培训或者取得相关资质的工作人员, 才能满足业务实现“双随机”的要求。为此, 在实行“双随机”的前期, 我们通过积极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和资质考试和业务规范性文件清查、学习, 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目前, 在检验检疫工作中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机制, 面临二个制约因素:一是业务系统功能的限制。现有的电子监管系统和CIQ2000系统以及即将上线运行的e-CIQ主干系统, 通过设置抽批率的方式实现对检查对象的随即抽取, 但在分单环节, 只能由科室负责人或授权人员手工选择业务人员进行分单, 无法实现对检查人员的随机选派。在实施随机选派执法人员时, 虽然我们在分单环节由科室负责人或者相关授权人员通过设置随机函数的方式在系统外进行检查人员的随机抽取, 但这种做法不够智能化, 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为干扰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可能, 同时也影响业务工作效率。二是执法人员数量和资质的限制。由于检验检疫工作属于技术执法, 不同岗位或业务对执法检查人员有特定的专业和资格要求, 有的执法检查岗位如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等均要求执法时必须实行双岗制。若要全面实现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则必须满足所有岗位配备数量足够多的执法人员。目前检验检疫监管一线执法人员不足的情况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如有的岗位只有一位检验检疫人员, 这势必制约了“双随机”抽查机制的实施, 给全面实施“双随机”抽查机制造成一定困难。

为此,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一是开发应用系统。在即将推广使用的e-CIQ主干系统中增加随机分单功能或开发单独的外挂系统, 通过将符合条件的执法人员随时维护到系统中, 从而实现通过系统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功能。二是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的培养。结合一线检验检疫人员能力建设, 加强检验检疫专业人员的宽口径培养, 鼓励检验检疫人员参与各类专业学习的同时, 充分应用“传、帮、带”, “导师制”, 下基层锻炼等方法, 不断提高一线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 努力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执法检查人员, 以满足“双随机”查验机制对执法检查人员的要求。三是加大对“双随机”抽查机制应用范围的研究和推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强化监管,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 这就要求检验检疫机构要尽快研究部署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说, “双随机”查验机制工作涉及检验检疫工作的方方面面, 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进出境商品检验, 卫生检疫和动植物检疫检疫, 还体现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同时, 还可以将“双随机”抽查机制运用到对国外输华企业的注册评审中。

摘要:“双随机”机制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运用是检验检疫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全面服务外贸发展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实践中, “双随机”模式提高了通关速度、促进了公正执法、规避了廉政风险、提升了业务能力, 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面临两个主要的制约因素, 即业务系统功能的限制和执法人员数量与资质的限制。因此, 需要开发单独的外挂随机系统或在当前系统中增加随机分单功能区, 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的培养, 加大对“双随机”抽查机制应用范围的研究和推广, 在内部管理中借鉴“双随机”抽查机制。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 篇8

一、检验检疫部门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 针对我国的各种窃密活动日趋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在继续对我实行“西化”、“分化”战略和“循序渐进和平演变”图谋的同时, 运用各种手段, 加紧了窃取我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方面秘密的活动, 尤其是以经济、科技为重点的窃密活动越来越猖獗, 检验检疫部门作为涉外行政执法机构, 承担着对出入境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及所载货物进行检验、检疫、鉴定、认证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各类档案涉及到国内外企业、外贸情况、政策导向等多方面信息, 因此检验检疫部门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检验检疫部门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难点

(一) 对于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思想重视度不够, 无法做到提前防控。

近年来,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当前各类资讯比较发达, 很多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同志存在“天下太平、资讯发达、无密可保”, “情况复杂、科技先进、有密难保”, “档案都是以前的信息, 用不着保密”等思想, 容易因为疏忽而造成泄密。例如涉密文件和业务文件的管理, 有些涉密文件未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 很容易被窃密;有些业务文件借阅后未能及时归档也很容易造成泄密。

(二) 对于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软硬件配备不够, 无法做到应对自如。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管理性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门的保密工作培训, 缺乏保密工作的敏感性, 平时为了应付各类文件收发、传阅、归档等日常工作, 常常忽视了档案的保密工作。而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引入, 档案管理人员就更加“有心无力”, 窃密手段防不胜防, 因此要做好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要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

(三) 对于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部门联动性不够, 无法及时堵塞漏洞。

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不是档案管理人员一个人的事情, 全局各部门都要加强联动。例如检验检疫部门的业务档案, 在企业办理报检过程中需要在各部门、各科室之间流转, 很容易造成企业信息的泄密或者国外客户资料的泄密, 一旦被有心之人抓住, 很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在这过程中每个部门都要做好保密工作, 一旦泄密, 各部门联动排查, 才能及时堵塞漏洞。

三、检验检疫部门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建议

(一) 加强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 增强人员的保密意识。

档案管理保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因此从业人员思想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保密工作的成效。针对当前检验检疫部门档案管理人员保密观念淡薄这一情况:一是加大保密工作宣传力度, 将保密培训作为新进人员上岗培训必修课;二是要求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 一旦发生泄密行为将追究其责任;三是通过定期举办涉密人员培训、典型事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保密意识, 从而增强保密工作责任心。

(二) 配备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软硬设施, 提高保密工作的有效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 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文件, 查阅档案已经成为了检验检疫部门档案管理的一种快捷的方式, 但因此也带来了更高的泄密风险。针对这一情况, 需要在加强人员保密意识的培训以外, 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 一是要添置、更新保密工作需要的设备, 做好保密监管系统安装工作;二是要定期开展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及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检查;三是在档案管理计算机出现故障时, 做好备份处理, 在确实需要进行外出维修时, 需档案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管理人员同时参与。

(三) 完善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相关制度, 确保部门之间的联动性。

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检验检疫部门档案管理保密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和保障, 检验检疫部门档案管理保密工作要在加强软硬件的基础上, 一方面要根据保密法则与规章建立与检验检疫部门实际相结合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严格抓制度的落实, 在实际工作中, 要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通过会议、培训等方式宣传各项保密制度, 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确保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冯惠玲, 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5.1.

[2]青平, 蒋若莘.信息安全保密问题与应对[M].金城出版社, 2013.5.1.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 篇9

建设和谐质检要求全系统着力增强内外部的和谐, 加快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检验检疫所能, 探索一种不同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强制性手段, 更注重检验检疫部门与相对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和配合的新型管理方式。在进出口检验监管过程中推行行政指导, 运用非强制性的管理手段管理社会经济事务。

案例一:2011年为全面推进临湖集聚区升级工作, 苏州检验检疫局吴中办事处召开临湖集聚区建设推进暨普法宣传会, 共同讨论集聚区发展计划, 共谋转型升级大计。并根据针织服装产业特点, 为区内企业制定风险预警和应对策略, 向临湖镇镇政府领导、临湖镇出口毛衫龙头企业以及临湖镇商会秘书长赠送《检验检疫局案例汇编》, 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案例二:苏州某时装有限公司是吴中办辖区内的无纸报检企业。在2010年苏州检验检疫局吴中办年度无纸报检监督检查中被暂停无纸报检资格。2011年吴中办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 为企业开展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无纸报检业务的“一对一”专项培训, 针对企业无纸报检日常工作的重点, 要点项目开展行政指导工作, 为该企业尽快恢复无纸报检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三:江苏某仓储物流企业因为业务人员流动平凡, 业务量大, 长期以来一直是行政处罚名单上的常客。2011年来苏州检验检疫局利用日常检查、下厂调查和检验监管的机会, 向企业进行普法宣贯, 向企业发送业务指南, 案例汇编等普法书籍, 根据企业情况, 给予质量检验、业务办理、行业标准、质量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培训和行政指导, 平均每月日常监管和宣贯有30余次, 有效规范企业行为, 使得该企业从行政处罚名单上消失。

二、案例分析

1. 违法行为发生前。

(1) 重点项目预警。检验检疫部门通过与地方政府、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等加强联系, 主动了解大型进出口项目、新设企业进出口需求等, 提供“送法上门”等服务, 让行政相对人第一时间了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 从而在进出口环节规范操作。 (2) 监管过程预警。在委托代理进口的贸易中, 实际的收、发货人极有可能并不清楚检验检疫的相关规定, 因此在无意中违法。这一现象在进口商品检验过程中经常发生。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在职权范围内, 对发现的有可能发生违法的苗头性、倾向性行为, 及时通过提示、警示、通知等方式, 控制违法事态的蔓延, 及早纠正违法倾向, 尽量避免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2. 违法行为发生后。

(1) 不予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不予行政处罚。”检验检疫部门对已经立案的轻微违法行为, 在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并且通过行政指导能达到纠正违法行为, 同时能够预防再次发生的情况下, 适当作出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这样在能达到相同行政管理目标的同时, 还更有利于缓和矛盾, 促进和谐。 (2) 说理式办案。在行政处罚过程中, 对当事人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 以提高当事人对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认知, 争取当事人的配合, 增进案件的透明度, 促进案件的顺利办结。这可以说是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以行政指导确保个案公正性的有效途径, 能够有效避免因执法不公而造成行政执法权威的落空。

3. 违法行为处置后。

行政处罚回访。在违法行为遭受处罚后, 检验检疫部门可结合日常监管等工作, 对受过处罚的相对人进行主动回访, 了解其对案件处罚是否有想法、有疑义, 并可以借机观察其事后整改情况, 解答行政相对人的疑问, 可杜绝以往“只罚不纠”情形, 避免反复发生类似违法行为。

三、检验检疫行政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1. 有效规范。

推行服务发展行政建议。所谓行政建议是指向行政相对人提出引导性、倾向性意见供其参考, 以促进企业发展。目前, 检验检疫部门可适用行政建议的有以下情形:⑴出口产品质量存在亟待改善的问题;⑵出口商品至给惠国而未签发原产地证;⑶有效举措帮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⑷帮助企业有效提高通关效率的;⑸其他可以实施行政建议的事项

2. 一企一策。

推行重大项目行政辅导。行政辅导就是当行政相对人有重大项目引进、申请免验、申请“两证”时要求或其他特殊需求时, 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政策优势, 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各级检验检疫部门积极运用行政辅导, 创造性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一企一策”的工作方法, 主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检验检疫解决方案, 这种做法不仅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提振进出口企业的投资信心, 也丰富了行政辅导的内涵, 提升了检验检疫的社会影响力。

3. 积极引导。

推行日常管理行政提示。行政提示是指在日常监督管理中, 发挥检验检疫机构信息、知识、政策优势, 提示企业履行相关责任义务, 引导企业趋利避害。行政提示的方式有许多种, 包括技术指导、通报提示、专项培训和政策宣传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检验检疫工作中引入行政指导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监管效能, 减少和避免监管对象不配合的现象, 并能促使监管对象主动参与检验检疫监管工作, 实现行政目的;另一方面, 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政策宣导、质量分析、行政建议等多种手段, 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危机;此外,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民主、行政法制、行政服务意识, 构建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和谐关系, 促进服务型检验检疫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是我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加强法治质检建设, 是检验检疫部门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我们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根本途径。因此, 检验检疫部门在建设法治质检过程中, 既要善于运用法律赋予的诸如行政处罚等强制性管理方式, 也要善于使用行政指导这种非强制性管理方式, 以有效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摘要: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性的非强制性管理方式, 是对传统刚性的强制性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 运用非强制性手段, 获得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 引导其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 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本文从几个方面, 通过几个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行政指导产生的作用及良好效果。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 篇10

受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物流多样化以及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影响, 动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责任更加重大, 任务更加艰巨。江苏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进出口货物、运输工具大出大进、快出快进, 企业和国际贸易要求越来越高, 通关条件也越来越苛刻。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江苏口岸的动植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认真研究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特点, 把握其发展规律, 寻找不足, 提出对策, 提升动植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 回顾前期工作的经验

1.1 加强交流合作, 推行联防联控

近年来, 通过建立联防联控协作组, 强化区域间、省际间联防联控机制, 促进了疫情监测与阻截防控并重, 加强了技术和学术的交流合作, 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入蔓延, 大幅度提高了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能力。

1.2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疫情管理

通过建立疫情应急管理制度, 提升了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建立疫情上报与发布制度, 提高了动植物检疫工作的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制度使得江苏口岸的疫情截获率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1.3 注重人才培养, 提升队伍素质

近年来, 江苏省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上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把激励人才创新、重视人才素质和水平放在最重要位置, 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制度, 积极引进生物技术领域高端人才, 注重发现和用好现有人才, 加大了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力度,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才生存环境和条件, 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骨干队伍。

2 新形势下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面临的严峻形势

江苏省是一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农业基础薄弱、环境脆弱。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省对优质种质资源和粮食、木材、羊毛等资源性农产品的进口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抓质量、保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同时, 由于省内高速公路和各种运输渠道众多, 使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漏检和逃检现象有所增加, 加大了植物检疫防控工作的难度, 也为植物检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3 面对新形势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不适应

3.1 法律、法规的不适应

目前, 欧美及亚洲周边国家农业生产国都相继颁布了植物保护或植物检疫方面的专门法律, 而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 植物检疫工作还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该条例已有近20年没有修订, 许多方面都严重滞后, 检疫执法的刚性不足, 自由裁量权过大, 早已经不适应当前植物检疫工作的需要。法律问题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法律问题。

3.2 动植物检疫队伍的不适应

江苏口岸进出口植物产品数量巨大, 但部分口岸植检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达不到要求, 一些植检人员的专业技术薄弱, 执法服务意识淡薄, 加之检疫手段落后, 这样的队伍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动植物检疫工作的要求。

3.3 工作条件不适应

目前, 全省系统由于缺少动植物检验检疫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 相关口岸开放时难以提出配套建设的依据。有的口岸设施设备非常先进,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口岸设施设备陈旧或缺乏, 相对落后。尤其在动植检实验室建设上, 一是发展定位不清晰, 二是投入不足, 三是缺乏激励机制。

4 应对新形势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工作思路

4.1 加强动植物检疫队伍建设

动植物检疫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强制性, 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法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检疫队伍。在今后的检疫执法培训中, 专业法应作为培训重要内容, 提高检疫法规实施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要建立动植物检疫人员考核制度, 强化在岗培训, 提升应对突发疫情和重大检疫事件的能力。

4.2 加强口岸动植检初筛实验室检测鉴定

实验室检测能力是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础。在口岸动植检初筛实验室的建设上, 全省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统筹管理, 推动基础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协作机制。一方面, 合理规划、配置, 引进、培养对应的人才, 切实加强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建设。另一方面, 创新思维, 合理利用资源, 通过远程鉴定等, 实现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4.3 加强动植物检疫宣传普及工作

为使动植物检疫工作让社会了解、让执法对象理解、让相关部门配合、让领导重视, 必须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全省各级检验检疫部门要上下协调配合, 利用多种途径, 如电视、报纸、网络等, 宣传普及植物检疫的有关知识。

4.4 加强动植物检疫法规和保障能力建设

做好动植物检疫工作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在当前我国动植物保护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全省动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借鉴国外检疫管理通行做法, 积极采纳动植物检疫的国际标准、指南, 使动植物检疫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结合本地实际, 加快检疫标准的制定, 构建动植物检疫标准体系, 提升动植物检疫规范化水平。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前期工作的经验。对新形势下江苏口岸动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动植物检疫,特点

参考文献

[1]冉俊祥.新时期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新特点[J].植物检疫, 2009 (z1) :4-6.

粮油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粮油检验 粮食 粮食安全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16-02

1 做好粮油检验工作,确保储粮安全

粮油检验工作是做好粮食安全储存的基础。粮食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粮食是否能安全储存。加强出、入库粮油的质量检验工作,坚持粮油出、入库检验制度,保证库存粮食的质量是粮食安全储存的前提。入库的粮食水分必须在安全储存范围内,否则不能长期储存,杂质过大适于虫害孳生,繁殖速度加快,引起粮堆虫害集聚;粮堆呼吸旺盛,储藏稳定性下降,易出现发热、结露和霉变。坚持库存粮食的定期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为粮食安全储存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库存粮食的质量检验和储存期间的品质指标检验,可以及时掌握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和品质变化,使粮食仓储企业及时推陈储新,保证库存粮食的新鲜度。为粮食安全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粮油检验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是人们每天都要食用的东西。粮食从农田到餐桌需要诸多环节,种植到收获过程需要施肥、除草、灌溉等从而产生物理性污染,如:杂草籽粒、渣、瓦、石等;化学污染如:农药、除草剂、重金属及溶剂残留物等;还有生物性污染如:细菌、真菌以及毒素的污染,虫害及鼠、雀类的危害。粮食在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中会发生自身的质量变化和外界污染,造成粮食质量以及营养成分的下降,甚至有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加强粮食各环节的检验工作,首先要有一支技术过硬、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队伍,要对检验机构的技术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检验队伍的业务水平。其次要对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满足新形势下粮油检验工作的需要,技术力量和检验手段壮大,各经营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才能得到保证,才能让老百姓放心用粮,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3 做好粮油检验工作,是监管市场粮油质量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粮食安全意识的增强,人民对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老百姓是为了吃饱,而现在人民是为了吃的好,吃的有质量,所以粮油检验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为了加强市场粮油的监管,粮食检验检验机构应积极配合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利用它们的执法力度,共同做好市场粮油质量的监管工作。充分发挥粮食质检部门的检验技术、设备、人员等优势,对市场粮油的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样检验,防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产品流入粮油市场,粮油检验工作为稳定粮油市场的正常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4 做好粮油检验工作,是粮食行政执法的需要

随着粮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由原来的统购统销经营模式逐渐转变成开放性的粮食市场经济,粮食主体的开放使得整个粮食经营不断市场化。《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运输、储存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权和依法处理的职能。粮食部门不仅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还要对整个市场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监管,粮油检验工作在粮食监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对各环节的粮食,保证市场粮油质量,是我们粮油检验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强化市场粮油质量监督检查和管理,防止以假乱真、假冒伪劣等不合格粮油产品流入市场,是粮食执法者的重要工作。对各级储备粮粮食安全进行检查,防止坏粮事故发生。粮油检验工作为粮食执法提供依据。

5 粮油检验工作是解决粮食贸易争议的需要

粮食经营在市场流通和进出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粮食质量不符现象,由此引起双方质量纠纷。当粮食经营者在经营或进出口过程中发生粮食质量争议时,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可共同委托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复验。根据双方确认的粮油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来仲裁双方粮食质量争端,有资质的粮油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具有法律效益,双方必须遵守。检验结果涉及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粮油检验工作在粮食贸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不断改革,粮食质量管理和粮食检验工作已成为粮食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粮食安全特别是粮食质量安全方面更引起人们的关注。粮食质量安全和粮油检验工作密不可分,粮油检验工作在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稳定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老百姓放心用粮,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着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根据梅毒诊断标准确定的早期潜伏梅毒12例, 一期梅毒8例, 二期梅毒16例, 三期梅毒1例, 临床治愈后梅毒复查病例9例和健康体检者25例。

1.2 试剂

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提供, TP-ELISA试剂由厦门新创提供, PCR试剂盒由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生产。

1.3 检验方法

采用TRUST、TP—ELISA和PCR3种方法分别对上述71份标本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方法进行平行检测。3种方法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计算分别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91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TRUST、TP-ELISA和PCR法检测, 结果见表1。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使用TRUST、FP-ELISA和PCR3种方法对梅毒检测的灵敏度TRUST最低, PCR最高, 特异性TRUST最低, TP-ELISA和TPPA均为100%。TRUST与本实验所涉及的疾病有明显的交叉反应, 产生了几例假阳性, 提示特异性差, 而对早期、一期梅毒和三期梅毒却出现了几例假阴

表1 9 1份血清标本3种方法检测结果

性, 提示灵敏度较差。

3 结语

现代临床实验检测具有众多特点:微量标本、多参数分析、自动化、智能化、高质量控制、床边检测、流水线检测、简便快速, 等等, 但现代临床实验诊断也面临许多挑战。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 临床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临床医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循证医学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方面, 产生了诸如循证医学、循证检验医学、循证诊断、循证决策、循证内科、循证外科等。实施循证检验医学的五个相关步骤: (1) 明确需要分析的临床疑问; (2) 围绕疑问进行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寻求最近证据; (3) 批判性地评价有关证据, 对可靠性、有用性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 寻出最佳证据; (4) 将评价结论用于临床实践; (5) 对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认真评价。

循证检验医学将各种临床检测经验上升到科学的高度, 以解决现代检验诊断所面临的各种困惑和挑战。因此, 临床检验医学的研究必须科学化, 统计方法必须正确, 才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科学决策提供“最佳证据”;同时, 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均要遵循客观的事实和基于科学的证据, 两者结合, 方能推动实验诊断的发展。同时检验医学发展迅速, 新的检测仪器、项目、指标不断涌现。新的实验检查只有在充分评价其准确可靠, 有助于医疗决策以及经济效益后方可用于医疗实践。如现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取代了旧的手工操作, 改进了许多检测项目的测定方法, 使测得的结果更为可靠, 血凝仪的使用使得对内、外源凝血系统和各凝血因子情况的检测变得更为简单和快速, 还有PCR技术的发明, 使结核病原体的检测从原来的40d减少到几小时, 这些技术经过循证后已广泛用于临床, 其对临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实践证明对临床是非常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李成辉, 贾乃光.浅论循证医学[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4, 2 (18) :123~124.

[2]张世英, 洪帮兴, 司徒潮满, 等.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霍乱弧菌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19 (3) :345~346.

[3]王兰.如何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J].使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3) :4196~4197.

上一篇:财政结构性下一篇:测井曲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