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型木器涂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24-07-22

溶剂型木器涂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7篇)

溶剂型木器涂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篇1

附件2:

溶剂型木器涂料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本次共抽查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家企业生产的100种溶剂型木器涂料产品。

本次抽查依据《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量》GB 18581-2009、《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双组分)》HG/T 2454-2006、《S01-4聚氨酯清漆》HG/T 2240-1991、《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GB/T 23997-2009、《硝基清漆》HG/T 2592-1994、《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硝基木器涂料》GB/T 23998-2009、《醇酸清漆》HG 2453-1993、《各色醇酸调合漆》HG/T 2455-1993、《各色醇酸磁漆》HG/T 2576-1994、《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醇酸木器涂料》GB/T 23995-2009和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对溶剂型木器涂料产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苯含量,甲苯、二甲苯、乙苯含量总和,游离二异氰酸酯(TDI、HDI)含量总和,甲醇含量,卤代烃含量,可溶性重金属铅含量,可溶性重金属镉含量,可溶性重金属铬含量,可溶性重金属汞含量,闪点,硬度(铅笔硬度、双摆硬度),附着力,耐水性,耐热性等15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发现有6种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苯含量、游离二异氰酸酯(TDI、HDI)含量

溶剂型木器涂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篇2

近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9年第4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公告》 (总局公告2010年第10号) , 公告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本次共抽查了16个省、直辖市60家企业生产的60种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本次抽查依据《汽车及轻负荷发动机用乙二醇型冷却液》SH0521-1999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安全使用技术条件》JT225-1996的要求, 对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产品的冰点、沸点、pH值、玻璃器皿腐蚀/腐蚀试验 (紫铜、黄铜、钢、铸铁、焊锡、铸铝) 、泡沫倾向 (泡沫体积、泡沫消失时间) 等11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抽查发现有16种产品的冰点、pH值、玻璃器皿腐蚀/腐蚀试验、泡沫倾向项目实测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摘编自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网)

溶剂型木器涂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篇3

《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长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第一条 为保证进出口化妆品的安全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商品目录》及有关国际条约、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的化妆品(包括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进出口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化妆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

进口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口国家(地区)签订的协议、议定书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对进口化妆品实施检验检疫。

我国尚未制定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可以参照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六条 进口化妆品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便利贸易和进口检验工作的需要,可以指定在其他地点检验。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化妆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八条 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报检,同时提供收货人备案号。

其中首次进口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声明;

(二)产品配方;

(三)国家实施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的化妆品,应当提交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或者备案凭证;

(四)国家没有实施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2.在生产国家(地区)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或者原产地证明;

(五)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除前四项外,还应当提交中文标签样张和外文标签及翻译件;

(六)非销售包装的化妆品成品还应当提供包括产品的名称、数/重量、规格、产地、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加施包装的目的地名称、加施包装的工厂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七)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上述文件提供复印件的,应当同时交验正本。

第九条 进口化妆品在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之前,应当存放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场所,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离、销售、使用。

第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后,对进口化妆品进行检验检疫,包括现场查验、抽样留样、实验室检验、出证等。

第十一条 现场查验内容包括货证相符情况、产品包装、标签版面格式、产品感官性状、运输工具、集装箱或者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

第十二条 进口化妆品成品的标签标注应当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对化妆品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要求进行审核,对与质量有关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

第十三条 进口化妆品的抽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验、备查等使用需要。以下情况,应当加严抽样:

(一)首次进口的;

(二)曾经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

(三)进口数量较大的。

抽样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出具印有序列号、加盖检验检疫业务印章的《抽/采样凭证》,抽样人与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双方签字。

样品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合格样品保存至抽样后4个月,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格样品保存至证书签发后一年,不合格样品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涉及案件调查的样品,应当保存至案件结束。

第十四条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确定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并将样品送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实施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十五条 进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列明货物的名称、品牌、原产国家(地区)、规格、数/重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进口化妆品取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后,方可销售、使用。

进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的,由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由当事人办理退运手续。其他项目不合格的,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

第十六条 免税化妆品的收货人在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时,应当提供本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管部门、经营范围、联系人、联系方式、产品清单等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离境免税化妆品应当实施进口检验,可免于加贴中文标签,免于标签的符合性检验。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上注明该批产品仅用于离境免税店销售。

首次进口的离境免税化妆品,应当提供供货人出具的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我国相关规定的声明、国外官方或者有关机构颁发的自由销售证明或者原产地证明、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产品配方等。

国家质检总局对离岛免税化妆品实施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十八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化妆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标准或者合同要求。进口国家(地区)无相关标准且合同未有要求的,可以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相关标准。

第十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出口化妆品由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口岸查验。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查验不合格信息通报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并按规定将不合格信息上报上级检验检疫机构。

第二十一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采购、验收、使用管理制度,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料的合格证明。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录化妆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检验记录制度,依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其出口化妆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合格。

上述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三条 出口化妆品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报检。其中首次出口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出口化妆品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备案材料及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其他证明;

(二)自我声明。声明化妆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等内容;

(三)产品配方;

(四)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交外文标签样张和中文翻译件;

(五)特殊用途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供相应的卫生许可批件或者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是否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上述文件提供复印件的,应当同时交验正本。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后,对出口化妆品进行检验

检疫,包括现场查验、抽样留样、实验室检验、出证等。

第二十五条 现场查验内容包括货证相符情况、产品感官性状、产品包装、标签版面格式、运输工具、集装箱或者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

第二十六条 出口化妆品的抽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验、备查等使用需要。

抽样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出具印有序列号、加盖检验检疫业务印章的《抽/采样凭证》,抽样人与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双方签字。

样品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合格样品保存至抽样后4个月,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格样品保存至证书签发后一年,不合格样品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涉及案件调查的样品,应当保存至案件结束。

第二十七条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确定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并将样品送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实施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八条 出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规定出具通关证明。进口国家(地区)对检验检疫证书有要求的,应当按照要求同时出具有关检验检疫证书。

出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检疫合格的,方准出口。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第二十九条 来料加工全部复出口的化妆品,来料进口时,能够提供符合拟复出口国家(地区)法规或者标准的证明性文件的,可免于按照我国标准进行检验;加工后的产品,按照进口国家(地区)的标准进行检验检疫。

第四章

非贸易性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三十条 化妆品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用样品、企业研发和宣传用的非试用样品,进口报检时应当由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供样品的使用和处置情况说明及非销售使用承诺书,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审核备案,数量在合理使用范围的,可免于检验。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化妆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一条 进口非试用或者非销售用的展品,报检时应当提供展会主办(主管)单位出具的参展证明,可以免予检验。展览结束后,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二条 携带、邮寄进境的个人自用化妆品(包括礼品),需要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的,应当实施检疫。

第三十三条 外国及国际组织驻华官方机构进口自用化妆品,进境口岸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查验。符合外国及国际组织驻华官方机构自用物品进境检验检疫相关规定的,免于检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报检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而申请复验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复验。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化妆品的生产经营者实施分类管理制度。

第三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出口化妆品的生产企业和发货人实施诚信管理。对有不良记录的,应当加强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化妆品安全实施风险监测制度,组织制定和实施年度进出口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组织对本辖区进出口化妆品实施监测并上报结果。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进出口化妆品风险监测结果,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调整对进出口化妆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管措施。

第三十八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化妆品建立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进出口化妆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或者国内外发生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到进出口化妆品安全时,国家质检总局和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启动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快速反应措施。

第三十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根据风险类型和程度,决定并公布采取以下快速反应措施:

(一)有条件地限制进出口,包括严密监控、加严检验、责令召回等;

(二)禁止进出口,就地销毁或者作退运处理;

(三)启动进出口化妆品安全应急预案。

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快速反应措施的实施工作。

第四十条 对不确定的风险,国家质检总局可以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在未经风险评估的情况下直接采取临时性或者应急性的快速反应措施。同时,及时收集和补充有关信息和资料,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类型和程度。

第四十一条 进口化妆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收货人应当主动召回并立即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收货人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做好召回记录。收货人不主动召回的,检验检疫机构可以责令召回。必要时,由国家质检总局责令其召回。

出口化妆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辖区内召回情况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

第四十二条?检验检疫机构对本办法规定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化妆品以外的进出口化妆品,根据国家规定实施抽查检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擅自将尚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进口化妆品调离指定或者认可监管场所,有违法所得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将进口非试用或者非销售用的化妆品展品用于试用或者销售,有违法所得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不履行退运、销毁义务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泄露所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进出口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的,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化妆品是指以涂、擦、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表皮、毛发、指趾甲、口唇等)或者口腔粘膜、牙齿,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二)化妆品半成品是指除最后一道“灌装”或者“分装”工序外,已完成其他全部生产加工工序的化妆品;

(三)化妆品成品包括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和非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

(四)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是指以销售为主要目的,已有销售包装,与内装物一起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化妆品成品;

(五)非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是指最后一道接触内容物的工序已经完成,但尚无销售包装的化妆品成品。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溶剂型木器涂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篇4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环保用和可能造成环境危害的微生

物进出口环境安全及卫生检疫管理的通知

(环发〔2005〕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25号)和《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第83号令),为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保用和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微生物菌剂(以下简称“微生物菌剂”)的安全应用,现就加强微生物菌剂进出口环境安全管理和卫生检疫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口或者出口微生物菌剂,必须在进出口之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领取环境相关微生物菌剂进出口安全评价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见附件1),按照填写说明填写相关事项,由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安全评价意见,再持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安全评价意见,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理微生物菌剂的进口或出口环境安全证明(以下简称“环境安全证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凭环境安全证明,并根据有关规定办理微生物菌剂的进出口卫生检疫手续。

二、微生物菌剂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为目的的一种微生物或者多种微生物混合物,包括自然分离的微生物以及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得到的微生物。

三、微生物菌剂的进口单位在向其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安全评价意见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报告书;

(二)出口国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出具的该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报告;

(三)我国环境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该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报告;

(四)进口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具备微生物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的证明材料;

(五)微生物菌剂生产、应用和处理的环境安全控制措施和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六)进口单位与国外机构签定协议的复印件(中、英文对照);

(七)微生物菌剂在出口国的生产和应用情况说明。

微生物菌剂的进口单位在办理环境安全证明时,应将以上材料以及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安全评价意见(一式三份)提交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已经取得进口环境安全证明的微生物菌剂的后续进口,可直接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理后续进口的环境安全证明。

四、微生物菌剂的出口单位在向其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安全评价意见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报告书;

(二)环境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该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报告;

(三)微生物菌剂生产、应用和处理的环境安全控制措施和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四)项目申请人与国外机构签定协议的复印件(中、英文对照);

(五)微生物菌剂在我国的生产和应用情况说明。

微生物菌剂的出口单位在办理出口环境安全证明时,应将以上材料以及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安全评价意见(一式三份)提交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五、进出口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评价报告应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定的专业技术单位负责编写。其他单位出具的环境安全评价结果无效。

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对进出口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审核。专家委员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的专家组成。

七、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环境相关微生物菌剂进出口安全评价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收到所有申请材料之后即转交专家委员会审核,专家委员会一般在两个月内出具安全评价审核报告,国家环保总局在收到专家委员会审核报告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出具进出口环境安全证明。

八、为使全国进出口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将指定北京、上海、广州、沈阳为试点口岸,探索管理经验,完善管理办法。

九、进口微生物菌剂在河道(湖泊)治理、土壤修复、污水处理、垃圾堆肥等领域应用的,应用单位应提前将生产单位的名称、应用单位的名称、应用微生物菌剂的品种、数量、用途、应用范围和时间等有关情况向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单位应当根据微生物菌剂进出口环境安全证明中规定的安全控制措施和预防事故的紧急措施,做好安全监督记录,以备核查。从事微生物菌剂应用的单位,在工作结束后1个月内,应当向负责提出环境安全评价意见的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应用情况总结报告。

十、发现微生物菌剂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应当收回微生物菌剂进出口环境安全证明,并责令进口单位或使用者按照环保要求销毁有关存在危险的微生物菌剂。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抽查,有关单位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和隐瞒。

附件:1.环境相关微生物菌剂进出口安全评价报告书

2.环境相关微生物菌剂进出口许可证明

二○○五年十一月三日

溶剂型木器涂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篇5

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简 介

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原国家技术监督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由原劳动部批准成立“关于申请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复函”(劳培司字[1994]4号)和“关于同意16个行业部门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印发〈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6]379号),1998年指导中心随机构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05年随机构合并后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办人函[2005]584号)申请变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名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厅函[2005]490号)同意变更为“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更名后其所承担职责不变。主要职责(质技监局人发[1999]59号)和(质检人函[2007]100号)规定为:贯彻执行国家职业资格的有关政策、法规;拟定本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规划、计划和组织实施;制定本行业职业标准、编写职业教材和试题库;提出本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设立条件、资格审查、评估和检查;组织考评员培训、考核认定;推动和组织本行业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活动;开展国内外有关本行业职业技能开发研究、咨询服务及职业技能培训;承办主管单位交办的其他任务。

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资格分类

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职业资格主要包括:检验、计量人员职业19个,职业等级分为:初级(国家五级)、中级(国家四级)、高级(国家三级)、技师(国家二级)、高级技师(国家一级)。

(一)检验人员(质检、化验)国家职业资格包括

从事产品或商品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制品、中间产品、外购件及包装材料质量的检验、检测、检查、鉴定、测试、测定、装试、装校、实验、试验、化验、抽验、抽查、验收、验配、分类、分级、分析、分测、探伤、鉴别、监督、监测等工作的人员。

1.化学检验(员):包括从事日用化工、矿物、试剂、溶剂、染料、涂料、水泥、气体、农药、化肥、水处理、煤炭焦化等岗位,用抽样检查的方式对化工品进行化学分析检验的人员(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半成品、成品、原材料及中间过程进行检验、检测、化验、监测、分析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集样品;(2)配制标准溶液和化学试剂;(3)进行外观视检;(4)使用理化仪器等设备,测试样品的理化性质;(5)使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组分含量测定;(6)记录、计算、判定化验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调试、维护仪器设备;(9)处理检验过程中的故障;(10)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2.材料成分检验(员):包括从事金属、硅酸盐类、矿物等岗位,用抽样检查的方式对金属、非金属材料成分进行分析检验的人员(使用分析仪器和设备,对半成品、成品、原材料的成分进行检验、检测、化验、分析、监督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集样品;(2)配制标准溶液和分析试剂;(3)调试分析仪器设备;(4)使用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比色分析、气相分析、极谱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测定样品成分含量;(5)记录、计算、判定分析检验数据;(6)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7)检查、维护仪器设备;(8)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3.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员):包括从事金属、高分子等材料等岗位,用抽样检查的方式对金属、高分子等材料的力学进行检验、检查、测试、实验、试验的人员(使用材料检验仪器设备,对金属、非金属、高分子等材料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物理、力学和机械性能进行检验、检查、实验、试验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集样品;(2)进行样品的预处理;(3)使用量具、仪器或通过视检、检查材料的外观;(4)使用材料检验仪器设备,测试材料的拉力、扭力、冲力、弯曲、疲劳、硬度、导电等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5)使用金相显微镜检验材料的金相组织;(6)记录、计算、判定测试检验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维护仪器设备;(9)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4.食品检验(员):包括从事粮油及制品、糕点糖果、乳及乳制品、白酒果酒黄酒、啤酒、饮料、罐头、肉蛋及制品、调味品酱货腌制品、茶叶、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内包装材料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各类食品的成分及卫生、毒性等指标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集样品;(2)配制标准溶液;(3)使用培养箱、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检验样品的微生物含量;(4)检验样品的微量金属元素、微量非金属元素及理化指标;(5)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6)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7)检查、维护仪器设备;(8)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5.纺织纤维检验(员):包括从事棉、毛、麻、蚕(丝)和化学纤维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纺织纤维、用仪器或感官进行物理性能、分等定级检验的人员(对棉、毛、麻蚕(丝)和化纤等针纺织品原辅料纤维进行检验、验配、分类、分级、分析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抽取样品;(2)使用仪器或通过视检,检验纤维的长度、细度、成熟度培养箱、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检验样品的微生物含量;(3)使用纤度仪、公量仪检验纤度丝的强伸力;(4)进行选茧、纤维分类分级、定等、验配及物理性能检验;(5)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6)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7)检查、维护仪器设备;(8)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6.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员:包括从事贵金属首饰、摆件、纪念章(卡)等饰品、钻石原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宝玉石等岗位,用抽样或全数检查方式对金银铂等贵金属加工的饰品的质量(贵金属含量、重量及外观)、钻石的真伪和加工质量及品质分级、宝石(玉石、珍珠)饰品的种类和加工效果进行检验、鉴别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验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的元素含量及物理性质;(2)鉴别真伪;(3)进行品质分级;(4)检验半成品的切磨质量;(5)检验原料加工、镶嵌、连接组合成饰品的外观、质量等;(6)安全使用有毒试剂;(7)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8)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9)检查、维护仪器设备;(10)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7.产品环境适应性能检验(员):包括从事温度、湿度、振动、冲击、盐雾及霉菌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能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从事仪器仪表等产品的机械、生物、化学、气候及电磁等环境适应性能检验、试验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制定产品环境适应性能检验方案;(2)检查试品初始状态;(3)使用气候环境试验设备进行高温、低温、温度变化、恒定湿热、交变湿热试验;(4)使用机械环境试验设备进行震动、冲击、跌落试验;(5)进行电磁干扰试验等;(6)使用生物、化学环境试验设备进行霉菌、盐雾、二氧化硫环境试验;(7)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 8)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9)检查、维护仪器设备;(10)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8.产品可靠性能检验(员):包括从事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产品的可靠性能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使用仪器仪表,对产品、元器件等的寿命、平均无障碍时间和可靠性能等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参与制定可靠性能检验方案;(2)检查、维护试验设备、仪器及试验室条件;(3)抽取试验样品;(4)进行样品预检;(5)试验中的首次性能进行检测、中间性能检测或监测;(6)进行失效时的处理;(7)进行试验结束后的检测;(8)记录试验中的有关数据;(9)进行数据统计处理;(10)协助主检人员出具检验报告。

9.产品安全性能检验(员):包括从事介电强度、绝缘电阻及漏电电流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从事机电等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易燃安全性能、机械安全性能、化学毒性安全性能检验、检查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查试品外观和标志;(2)使用仪器设备或通过视检、检验试品的结构;(3)检验试品的电气安全性能;(4)检验试品的耐热、耐漏电起痕等易燃安全性能;(5)检验试品的稳定性、机械强度等机械安全性能;(6)检验化学毒性安全性能;(7)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8)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9)检查、维护仪器设备;(10)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二)计量人员

本类包括下列职业:

1.电器计量(员):从事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电信号、脉冲、衰减、电磁、磁透、磁感应、磁性材料、时间频率、有线电、无线电等电器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电测、校准、校验、调整及修理的人员。

2.电离辐射(员):从事测量电离辐射剂量、放射性活度的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

3.化学计量(员):从事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等化学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维修及修理的人员。

4.硬度计量(员):从事硬度计、测力仪器、测力传感器、材料试验机等硬度测力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修理的人员。5.容量计量(员):从事计量罐、储液槽、船舶计量舱、金属及玻璃器等容量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6.光学计量工(员):从事光辐射、光度、色度等光学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7.衡器计量(员):从事天平、砝码、磅秤等计量衡器、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修理以及检斤、计斤、司磅的人员。8.声学计量(员):从事声强、声压、声功率、听力、水声等声学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9.长度计量(员):从事长度量具、光学测量仪器等长度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修理及测量的人员。

10.热工计量(员):从事热工仪表、计量泵、温度计、流量计、压力真空计等热工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测、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

说明:

1、凡高校在读生报名者,全部鉴定为技能高级(国家三级)。

2、持本证可拓宽就业渠道: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所属质量技术监督站(所)、工商局及其所属工商所、消费者协会、企业(品管部、质检部、质管部、采购部、售后服务部)等。

3、培训安排及相关收费标准。4月21、22日进行基础知识培训,收费100元(含注册费、教材培训费);4月28、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所属职业鉴定指导中心进行考前培训、考试鉴定,收费450元。共计550元。(每人最多可同时报考三个证书,两证收费900元,三证收费1200元)

4、报名联系人:李老师(***,623623)

5、报名者请及时加入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培训QQ群(176594262),便于了解培训资源和相关信息。

(承诺:不合格者,可连续补考两次。弃考者只收取100元注册费、教材培训费,其余退还。)

学生培训考核内容

第一部分 标准及标准化

1、标准化和规范性文件、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

2、标准和分级、分类和标准体系

3、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5、企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的地位及作用、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标准在企业的贯彻实施、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6、标准信息的管理:标准信息的内容与概念、标准的代号和编号、标准文献的收集、标准情报的检索

第二部分 计量基础知识

1、计量学及其分类、计量的发展及特点、计量器具、计量检定、量值传递与溯源性

2、法定计量单位:量和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法定计量单位

3、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误差公理在计量中的重要地位、误差的定义和种类、间接测量的误差传播、已定系统误差的合成和测量不确定度的综合、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和最终表达形式

4、有关计量技术基本知识:几何量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化学计量

第三部分 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

1、质量管理

① 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② 全面质量管理

③ 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族标准的关系 ④ QC小组及QC七大手法 ⑤ 六西格玛管理

⑥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⑦ 质量管理体系条款

2、质量认证

① 合格评定与认证认可 ② 合格评定的形式

③ 质量认证的产生与发展 ④ 产品质量认证 ⑤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四部分 质量监督与质量检验

1、质量监督:产品质量监督、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质量监督与质量检验的关系

2、质量检验:质量检验常用基本术语和含义、质量检验的分类和作用、质量检验的组织和管理、质量检验实施的设立、质量检验计划、质量检验实施、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关系

3、抽样检验:概述、抽样检查的基本概念、样本抽取的方法、计数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抽样方案)

4、常见抽样标准的使用:计数标准型抽样方案、计数挑选型抽样方案、计数调整型和非调整型抽样方案、计量抽样检验方案

溶剂型木器涂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篇6

局 长 支树平

2013年1月24日

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乳品包括初乳、生乳和乳制品。

本办法所称初乳是指奶畜产犊后7天内的乳。

本办法所称生乳是指从符合中国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奶畜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得用作生乳。

本办法所称乳制品是指由乳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干酪及再制干酪、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炼乳、乳粉、乳清粉、乳清蛋白粉和乳基婴幼儿配方食品等。其中,由生乳加工而成、加工工艺中无热处理杀菌过程的产品为生乳制品。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进出口乳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诚实守信,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 乳品进口

第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依据中国法律法规规定对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或者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进口乳品安全状况及监督管理需要进行回顾性审查。

首次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或者地区,其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兽医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机构、兽医服务体系、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残留监控体系、动物疫病的检测监控体系及拟对中国出口的产品种类等资料。

国家质检总局依法组织评估,必要时,可以派专家组到该国家或者地区进行现场调查。经评估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确定相应的检验检疫要求,包括相关证书和出证要求,允许其符合要求的相关乳品向中国出口。双方可以签署议定书确认检验检疫要求。

第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境外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制度,注册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执行。

境外生产企业应当经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符合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法规相关要求。

境外生产企业应当熟悉并保证其向中国出口的乳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并能够提供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项目的检测报告。境外生产企业申请注册时应当明确其拟向中国出口的乳品种类、品牌。

获得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应当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

第七条 向中国出口的乳品,应当附有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证书应当证明下列内容:

(一)乳品原料来自健康动物;

(二)乳品经过加工处理不会传带动物疫病;

(三)乳品生产企业处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之下;

(四)乳品是安全的,可供人类食用。

证书应当有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印章和其授权人签字,目的地应当标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证书样本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确认,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

第八条 需要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进口乳品,应当在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后,方可进口。

国家质检总局可以依法调整并公布实施检疫审批的乳品种类。

第九条 向中国境内出口乳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申请备案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按照备案要求提供备案信息,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备案名单应当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

第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乳品的进口商实施备案管理。进口商应当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并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向其工商注册登记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

第十一条 进口乳品的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海关报关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一)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等必要凭证。

(二)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卫生证书。

(三)首次进口的乳品,应当提供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首次进口,指境外生产企业、产品名称、配方、境外出口商、境内进口商等信息完全相同的乳品从同一口岸第一次进口。

(四)非首次进口的乳品,应当提供首次进口检测报告的复印件以及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项目的检测报告。非首次进口检测报告项目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乳品风险监测等有关情况确定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

(五)进口乳品安全卫生项目(包括致病菌、真菌毒素、污染物、重金属、非法添加物)不合格,再次进口时,应当提供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连续5批次未发现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再次进口时提供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复印件和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项目的检测报告。

(六)进口预包装乳品的,应当提供原文标签样张、原文标签中文翻译件、中文标签样张等资料。

(七)进口需要检疫审批的乳品,应当提供进境动植检疫许可证。

(八)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品,应当提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许可证明文件。

(九)涉及有保健功能的,应当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许可证明文件。

(十)标注获得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的,应当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

第十二条 进口乳品的进口商应当保证其进口乳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公布其进口乳品的种类、产地、品牌。

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品,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许可证明文件中的相关要求。

第十三条 进口乳品的包装和运输工具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第十四条 进口预包装乳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十五条 进口乳品在取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前,应当存放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监管场所,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定的方式对进口乳品实施检验;进口乳品存在动植物疫情疫病传播风险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实施检疫。

第十七条 进口乳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由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后,方可销售、使用。

进口乳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中应当列明产品名称、品牌、出口国家或者地区、规格、数/重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保质期等信息。

第十八条 进口乳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出具不合格证明。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由进口商办理退运手续。其他项目不合格的,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

进口乳品销毁或者退运前,进口乳品进口商应当将不合格乳品自行封存,单独存放于检验检疫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场所,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不得擅自调离。

进口商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销毁,并将销毁情况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第十九条 进口乳品的进口商应当建立乳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进口乳品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保质期、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记录应当真实,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本辖区内进口商的进口和销售记录进行检查。

第二十条 进口乳品原料全部用于加工后复出口的,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按照出口目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实施检验,并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上注明“仅供出口加工使用”。

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进口乳品进口商信誉记录。

检验检疫机构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进口商、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处罚的,可以将其列入违法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

第三章 乳品出口

第二十二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乳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制度,备案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执行。

出口乳品应当来自备案的出口乳品生产企业。

第二十三条 出口生乳的奶畜养殖场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备案。检验检疫机构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备案养殖场进行动物疫病、农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

第二十四条 出口生乳奶畜养殖场应当建立奶畜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一)奶畜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奶畜发病、死亡和不合格生乳的处理情况;

(五)生乳生产、贮存、检验、销售情况。

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五条 出口生乳奶畜养殖不得使用中国及进口国家或者地区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以及其他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禁止出口奶畜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产的乳。

第二十六条 出口乳品生产企业应当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建立并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并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第二十七条 出口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下列制度:

(一)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制度,如实记录其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二)生产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

(三)出厂检验制度,对出厂的乳品逐批检验,并保存检验报告,留取样品;

(四)乳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乳品检验合格证和质量安全状况,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

上述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八条 出口乳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出口乳品加工用原辅料及成品进行检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九条 出口乳品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对装运出口易变质、需要冷冻或者冷藏乳品的集装箱、船舱、飞机、车辆等运载工具,承运人、装箱单位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对运输工具和装载容器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在装运前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清洁、卫生、冷藏、密固等适载检验;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不准装运。

第三十条 出口乳品的出口商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报检规定,向出口乳品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出口乳品的风险状况、生产企业的安全卫生质量管理水平、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记录、既往出口情况、进口国家或者地区要求等,制定出口乳品抽检方案,按照下列要求对出口乳品实施检验:

(一)双边协议、议定书、备忘录确定的检验检疫要求;

(二)进口国家或者地区的标准;

(三)贸易合同或者信用证注明的检验检疫要求。

均无上述标准或者要求的,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实施检验。

出口乳品的生产企业、出口商应当保证其出口乳品符合上述要求。

第三十二条 出口乳品经检验检疫符合相关要求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出境货物通关单》或者《出境货物换证凭单》,并出具检验检疫证书;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出具《出境货物不合格通知单》,不得出口。

第三十三条 出口乳品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出境货物换证查验的相关规定,检查货证是否相符。查验合格的,凭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出境货物换证凭单》换发《出境货物通关单》;查验不合格的,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出具不合格证明,不准出口。

产地检验检疫机构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及时通报出口乳品在检验检疫过程中发现的卫生安全问题,并按照规定上报。

第三十四条 出口乳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建立相关记录,保证追溯有效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五条 出口乳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样品管理制度,样品保管的条件、时间应当适合产品本身的特性,数重量应当满足检验要求。

第三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出口乳品时,可以将其生产经营者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处罚的,可以将其列入违法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

第四章 风险预警

第三十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收集和整理主动监测、执法监管、实验室检验、境外通报、国内机构组织通报、媒体网络报道、投诉举报以及相关部门转办等乳品安全信息。

第三十八条 进出口乳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风险信息报告制度,制定乳品安全风险信息应急方案,并配备应急联络员;设立专职的风险信息报告员,对已发现的进出口乳品召回和处理情况等风险信息及时报告检验检疫机构。

第三十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经核准、整理的进出口乳品安全信息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通报。

第四十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根据进出口乳品安全风险信息的级别发布风险预警通报。国家质检总局视情况可以发布风险预警通告,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有条件地限制进出口,包括严密监控、加严检验、责令召回等;

(二)禁止进出口,就地销毁或者作退运处理;

(三)启动进出口乳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检验检疫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风险预警及控制措施。

第四十一条 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或者地区发生可能影响乳品安全的动物疫病或者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根据中国法律法规规定,对进口乳品采取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的风险预警及控制措施。

国家质检总局可以依据疫情变化、食品安全事件处置情况、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和乳品生产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经评估后调整风险预警及控制措施。

第四十二条 进出口乳品安全风险已不存在或者已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时,应当及时解除风险预警通报和风险预警通告及控制措施。

第四十三条 进口乳品存在安全问题,已经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进口乳品进口商应当主动召回并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进口乳品进口商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批发、销售者停止批发、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做好召回乳品情况记录。

检验检疫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查,根据进口乳品影响范围按照规定上报。

进口乳品进口商不主动实施召回的,由直属检验检疫局向其发出责令召回通知书并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必要时,国家质检总局可以责令召回。国家质检总局可以发布风险预警通报或者风险预警通告,并采取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的措施以及其他避免危害发生的措施。

第四十四条 发现出口的乳品存在安全问题,已经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出口乳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害的发生,并立即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第四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在依法履行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

(四)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

第四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采取的控制措施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并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通报。

国家质检总局按照有关规定将相关进出口乳品安全信息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向有关部门通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进口乳品经检验检疫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擅自销售、使用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八十九条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乳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乳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第四十八条 进口乳品进口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由检验检疫机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八十九条的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备案:

(一)未建立乳品进口、销售记录制度的;

(二)进口、销售记录制度不全面、不真实的;

(三)进口、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足2年的;

(四)记录发生涂改、损毁、灭失或者有其他情形无法反映真实情况的;

(五)伪造、变造进口、销售记录的。

第四十九条 进口乳品进口商有本办法第四十八条所列情形以外,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和乳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出口乳品出口商有下列情形之一,未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定出口乳品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八十九条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乳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乳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出口乳品生产企业备案:

(一)未报检或者未经监督、检验合格擅自出口的;

(二)出口乳品经检验不合格,擅自出口的;

(三)擅自调换经检验检疫机构监督、抽检并已出具检验检疫证明的出口乳品的;

(四)出口乳品来自未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出口乳品生产企业的。

第五十一条 出口乳品生产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十条所列情形以外,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按照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和乳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检验检疫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进口乳品进口商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检验检疫机构要求处置不合格乳品的;

(二)进口乳品进口商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在不合格进口乳品销毁或者退运前,未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封存并单独存放的;

(三)进口乳品进口商将不合格进口乳品擅自调离检验检疫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场所的;

(四)出口生乳的奶畜养殖场奶畜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的;

(五)出口生乳的奶畜养殖场相关记录不真实或者保存期少于2年的;

(六)出口乳品生产经营者未建立追溯制度或者无法保证追溯制度有效性的;

(七)出口乳品生产企业未建立样品管理制度,或者保存的样品与实际不符的;

(八)出口乳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办法关于包装和运输相关规定的。

第五十三条 进出口乳品生产经营者、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进出口乳品进出口商对检验检疫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按照《进出口商品复验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复验。

第五十五条 饲料用乳品、其他非食用乳品以及以快件、邮寄或者旅客携带方式进出口的乳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溶剂型木器涂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篇7

记者:请您简单谈谈我国目前食品进出口的形势?

王大宁: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经过去年声势浩大、成效显著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出口食品安全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严密,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全社会的产品质量意识特别是食品安全意识在不断强化,这对我们做好进出口食品安全工作非常有利。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国外的技术壁垒在进一步强化,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食品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敏感问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我国出口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出口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进口食品方面,由于近年来动植物疫情及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疫情传入的风险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的把关难度;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主要贸易国存在持续贸易顺差,国外许多国家都在千方百计将其产品输入我国,日益增长的贸易量给检验检疫机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进出口食品整体形势是好的,近几年来,中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都保持在99%以上。中国进口食品的质量总体也保持平稳,没有发生过因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引起的严重质量安全事故。

记者:为加强进出口食品管理,中国政府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大宁:中国政府历来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在不断加强。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进出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中有11部法律,10项法规和众多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已发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21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2900余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634项,检验检疫行业标准746项。第二,我们拥有健全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组织机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及卫生等四个部门实施。第三,我们拥有雄厚的检验检疫技术实力,目前,全国共建有163个食品检验检疫实验室,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直接从事进出口食品检验工作的专业人员达到6000多人,成为承担着全国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力量。我们的食品实验室技术先进,设备齐全,具有很强的检测能力,成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有力的技术支撑。第四,建立了科学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国政府按照“预防为主、源头监管、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建立健全了以“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针对出口食品重点加强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种植养殖源头监管;二是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三是加强食品出口前检验检疫;四是加强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五是大力推行出口食品企业分类管理制度。这些工作保证了上述制度的有效落实,同时确保了出口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第五,建立了一整套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首先我们建立了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其次建立了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再有就是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严厉的打击非法进口制度。

理智对待我国出口食品引发的争议

记者:目前我国食品主要出口哪些国家和地区?以哪些产品为主?

王大宁:目前,我国的食品已出口到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德国、意大利、摩洛哥、科特迪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荷兰、西班牙及中国香港等,主要出口品种包括水产品及其制品。出口产品包括蔬菜及其制品、罐头、果汁及饮料、粮食制品、谷物、禽肉及其制品、牛肉和猪肉产品、干果及坚果、其他加工食品、茶叶等。

记者: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在境外遭遇了很多质疑,对此您有何看法?

王大宁:对于我国食品在境外遭遇到的“质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确有其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对于这类问题,中国政府绝不回避,而是正视其存在,并全力采取措施解决。二是因中外产品质量和食品卫生标准不同造成的问题,对此,我们从国外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卫生标准。三是未经认真核实便给予发表的不实报道引发的“争议”,对此,我们坚决反对不顾事实、以偏概全的炒作,反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被政治化,反对贸易保护和歧视,反对妖魔化“中国制造”;我们倡导尊重科学,依照国际规则,通过对话、谈判、调查,实事求是地去解决问题,减少“争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中国的出口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2007年出口食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9.89%,中国生产的产品质量是过硬的,是让人信得过的。我们将不断努力,用事实来证明中国的食品是安全的,质量是可靠的。

多管齐下确保出口食品质量安全

记者:我国出口食品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情况,原因是什么?

王大宁:我国出口食品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逃漏检的非法出口商品,主要是有少数企业无视中国和进口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采取弄虚作假、偷梁换柱的手法,逃避检验检疫监管,通过非正常渠道出口,致使有些食品会出现掺杂使假、假冒伪劣不合格、生物毒素超标、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二是我国个别出口食品企业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管理不严,致使出口食品不符合进口国或地区的要求。三是我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采用的生产标准以及我国的检测判定标准与进口国的标准不一致从而导致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产品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等问题。

记者:您认为出口食品企业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王大宁: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要避免产生食品安全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讲诚信。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企业不自觉、不自强、不讲诚信、不守诚信,仅凭国家现有的检验检疫力量,即使我们竭尽全力,也难以确保出口食品不出任何问题。企业要牢固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采取措施提高食品质量水平,制订进出口食品追溯和召回管理办法,加强对不合格食品的召回管理,切实做到产品可追溯和问题产品可召回。其次,企业要严格按照“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和进口国的要求等建立健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确保持续有效运行,保证从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和储运的整个过程在良好规范、符合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第三,要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自检自控能力。第四,出口产品要经过检验检疫机构,依法按照进口国要求进行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口。

记者:国外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王大宁:作为出口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我们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国外先进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通过学习,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二要借鉴发达国家新颁布的技术法规,并结合我国食品生产行业实际为我所用,不断完善我国进出口食品的法规体系,提高我国食品生产管理标准水平;三要借鉴国外查处违规食品生产企业的经验,增强食品生产企业违规成本;四要借鉴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政府采用的品牌推进政策,包括建立专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组织,树立产品品牌国际形象,提供品牌出口信贷,签订各类双边及多边贸易协议等。

加强国际食品安全合作

记者:我们在食品安全领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怎样的合作?

王大宁: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同其他国家、地区和相关国际组织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注重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检测技术,促进本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

我们除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活动外,近年来还先后同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我国的食品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实施有关领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研讨会或专家互访、技术培训与交流项目。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实验室积极参加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等知名认可机构组织的国际间能力验证活动及国际比对实验。同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50个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卫生议定书,从而确立了中国与有关进出口食品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的长效合作机制。我国一贯倡导并积极参加各类国际食品安全组织活动,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成功倡导成立并与澳大利亚共同主持了“APEC食品安全合作论坛”。2007年5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07年10月,中国政府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通过了《南宁联合声明》,建立了中国与东盟10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合作机制。2007年11月,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以“加强全球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会议认为食品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通过了《北京食品安全宣言》,敦促国际社会全面开展食品安全合作。

完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记者:在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今后有哪些工作要做?

王大宁:今后一段时期,国家质检总局将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按照“预防为主、源头监管、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建立健全以“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二是全面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出口食品企业全备案,出口产品全登记”管理制度,完善“出口食品企业和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在接网式检查基础上,对所有出口食品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对备案企业生产的出口食品实行登记管理。在此基础上,完善出口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真正做到出口食品可追溯,缺陷食品可召回。三是探索和推行“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分类管理”制度。在现有黑名单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口食品分类管理办法”,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真正实现奖优罚劣。四是要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要继续坚持专项整治行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对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保持专项整治的态势,使专项整治常态化。

相关链接

一个模式,就是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即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必须来自符合要求的种植养殖基地,在出口种植养殖基地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实行标准化种植、养殖。这个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出口食品的实际,是出口食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主要出口食品,特别是肉类、水产、蔬菜等高风险食品基本实现了“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

上一篇:舟夜书所见古诗下一篇:冷死人的脑筋急转弯,不寒而栗冷幽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