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工艺技术
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工艺技术 篇1
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工艺技术
摘要:特种煤油型无味溶剂油(简称无味煤油),具有高度的洁净度和优良的安定性,是精细化工用特种溶剂之一。本文献综述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石油烃类溶剂油原料、产品及产品性质;重点阐述了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技术,包括新型正构烷烃类、异构烷烃类和环烷烃类溶剂油,特别是窄馏分、低含硫、低芳烃己烷、异己烷和庚烷油等,其生产技术包括脱硫脱臭技术、脱芳技术、脱色技术和窄馏分切割技术。
关键词:无色溶剂油 直馏煤油 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
溶剂油是五大石油产品之一。近年来,石油烃类溶剂油发展十分迅速,其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杀虫剂、橡胶、化妆品、香料、化工聚合、医药以及在 IC电子部件的清洗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溶剂油产品的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无味溶剂油因其芳烃和硫含量低、纯度高、附加值高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
【3】。
一、国内外溶剂油生产现状
1.1国内溶剂油生产概况
国内仍以6号、120号和200号溶剂油为主流品种。由于原料的来源不同,溶剂油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其中的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差别较大4。我国生产石油烃类溶剂油的原料主要有三种:催化重整抽余油、【】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生产溶剂油的原料不同。其产品溶剂油的比例差别较大,由于抽余油是 65~150℃馏分油,所以用抽余油只能生产6号及 120号溶剂油;油田溶剂油因原料中丁烷、戊烷含量较多,所以产品丁烷、戊烷溶剂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6号及120号溶剂油,而 200号溶剂油所占比例较小;以直馏汽油为原料时,产品则以200号溶剂油为主。
生产溶剂油的原料不同,其产品溶剂油中的芳烃和硫含量差别较大,因抽余油原料经过了加氢精制处理,所以其6号及120号溶剂油产品的芳烃及硫含量均能达到国家标准;以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为原料生产的6号、l20号、200号溶剂油的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需进行脱硫、脱芳烃精制才能得到合格产品。
目前国内溶剂油产品种类少、质量不高和技术含量低。必须开发芳烃和硫含量低的特种溶剂油和部分单体烃,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1.2国外溶剂油生产概况
国外溶剂油产品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用途。生产主要集中在几个国际著名的石油公司,例如壳牌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石油公司,其溶剂油生产多以直馏汽油为原料,经加氢脱芳烃、脱硫精制后通过精密分馏而得。Exxon Mobil 公司溶剂油产品有芳香烃类、脱芳香烃脂肪族类、异构烷烃类、环烷烃类、正构烷烃类、其他碳氢溶剂类及含氧溶剂等共40余个品种牌号。目前国内溶剂油产品的指标还不完善,许多企业标准都是参照Exxon Mobil 各牌号产品的标准制定的。国
【5】
。内外溶剂油产品比较:(1)国外溶剂油产品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用途。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抽提溶剂、医药、化工聚合溶剂、橡胶工业、油漆工业、油墨、粘接剂、密封剂、涂料、家用洗涤剂等领域。
(2)和国内溶剂油相比,国外溶剂油的芳烃含量和硫含量都很低,具有无毒、无味的特点。
二、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技术
2.1 无味溶剂油
2.1.1 正构烷烃溶剂油
利用6号溶剂油可制备正己烷油。6号溶剂油中含25%~30%的正己烷,通过精密分馏和深度脱硫、脱芳烃可生产聚合级正己烷。聚合级正己烷主要用作丙烯、丁烯聚合溶剂和乙丙橡胶聚合溶剂等。吉林化工公司已建成1.5万t/a的聚合级正己烷溶剂生产装置,产品中正己烷含量80%-86%。尽管正己烷沸点(68.7℃)与甲基环戊烷沸点(71.8℃)相近,但通过特殊蒸馏或精细切割可以使两者分开,生产出工业试剂级和医药溶剂用高纯度(>99%)正己烷。利用120号溶剂油可制备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120号溶剂油中分别含20%~25%的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经过深度脱芳烃、脱硫、精密分馏,可生产高纯度的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是重要的工业溶剂、清洗剂及化工原料。
2.1.2 异构烷烃和环烷烃溶剂油新品种
与正构烷烃相比,异构烷烃和环烷烃具有无毒、低芳烃含量、溶解性和安定性好等特点。将6号溶剂油和l20号溶剂油分别脱除正己烷和正庚烷可得C6 和C7 异构烷烃溶剂油。目前国内异构烷烃及环烷烃溶剂油主要从埃克森石油公司进口。
2.2 无味溶剂油生产新技术
2.2.1 脱硫脱臭技术
【6】
油品具有恶臭味起因于: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油品中硫醇、硫醚含量偏高。传统脱硫脱臭方法包括:酸洗和碱洗、加氢精制法、分子筛吸附或溶剂萃取法和氧化法。酸洗和碱洗由于分离出的 酸碱渣难处理、油品损失大,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此技术必将淘汰;加氢精制法投资大、成本高;分子筛吸附或溶剂萃取法牛产能力较小且产品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氧化法的催化剂稳定性差、易流失、床层寿命短。可见上述方法均不能满足节能、环保、低成本生产需求。对此,巴陵石化公司研制出了DS-1脱硫剂及HB-2型RSH脱臭剂。DS-l脱硫剂由Fe2O3和特种添加剂及稳定剂组成,HB-2型RSH脱臭剂是以A12O 3为载体,添加特种添加剂和稳定剂组成。DS-1脱硫剂和HB-2型RSH脱臭剂可在气态、液态物流中高效脱除硫化氧,并将低分子硫醇转化为二硫化物,具有脱臭精度高、反应速度快、使用条件广等特 点。
2.2.2 脱芳烃技术
溶剂油脱芳烃技术主要有加氢法、磺化法、萃取精馏法和吸附分离法。
2.2.2.1 加氢法
【7】~【13】
加氢脱芳技术冈其效果好而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特别是以催化重整抽余油为原料生产溶剂油时,因氢源充足,多采用加氢法精制。由洛阳石化公司开发的加氢法生产低芳烃溶剂油工艺技术,具有原料油馏程范围宽和芳烃质量分数低等特点。以130~300℃馏分油为原料,采用该加氢技术和以A12O 3为载体、W-Ni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可制取芳烃质量分数小于0.02%,硫、氮质量分数均小于1 μg/g,无色透明的无味高级溶剂油。该溶剂油可作为精细化工和金属加工领域的优质溶剂。
2.2.2.2 磺化法
【14】
溶剂油主要由饱和烷烃和芳香烃组成,其中的芳烃及含叔碳原子的异构烷烃、环烷烃可与硫酸或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磺酸。溶剂油中的芳烃与磺化剂反应生成的低沸点磺酸只溶于酸相,不溶于油相;分离酸相与油相把磺酸切除,从而达到脱芳的目的。
李涛江等考察了溶剂油磺化过程中芳烃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0~50℃时,随磺化剂加入量的增加,芳烃含量逐渐降低;当S03 加入量达14.6%时,脱芳烃率达98.4%,既脱除了其中的芳烃,又通过磺化反应脱除了溶剂油中的异味。
2.2.2.3 萃取精馏法
【15】~【17】
萃取精馏法目前只限于6号溶剂油脱芳烃。此法是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萃取剂,通过萃取精馏的方法来脱除6号溶剂油中的苯,使苯含量降到0.2%-0.5%。由于该过程和6号溶剂油生产过程属同一精馏分离过程,因而便于操作和装置布局。2.2.2.4 吸附法
【18】
吸附分离法是用极性吸附剂分离芳烃和烷烃的方法。巴西石油公司开发的烃吸附脱芳烃专利技术,可将馏程40 ~300 ℃芳烃含量 0.1%-15%的烃类物流经吸附分离后,芳烃含量降到100μg/g以下,且该技术中吸附剂的平衡芳烃吸附量高达25%。石油大学(华东)开发的6号、120号溶剂油13X分子筛吸附脱芳烃技术可使6号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100 μg/g以下,120号溶剂油的芳烃含量降到500μg/g以下。
2.2.3 脱色技术
【19】
溶剂油主要使用脱色剂来脱色。脱色剂一般为无机矿物、稀土矿物与有机化工原料等复合而成,通过除去油品中不饱和烃、碱性氮、有机酸等杂质来实现。脱色净化阻断了二次氧化反应,可保持油品的品质和长期储存。
2.2.4 窄馏分溶剂油生产技术
【20】
独山子石化公司通过对芳烃抽提及溶剂油联合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窄馏分己烷溶剂油。改造前己烷馏程62~72℃,苯含量1.22%。采用Pro-Ⅱ软件进行流程模拟,模拟方案为:(1)将原分馏塔加高,新增一精密分馏塔,新塔与原塔串联操作,由新塔侧线出己烷产品;(2)新增己烷精密分馏塔,原塔塔顶馏分进入新塔,新塔塔底出己烷产品。模拟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方案软件模拟计算己烷产品主要组成
(理论塔板数和回流比相同)
由表1可以看出,方案1因己烷产品从侧线产出,正已烷含量达不到70%以上要求。而方案2采用精密分馏,让原塔塔顶采出的粗己烷油进入新增精密分馏塔,由新增塔塔底可产出合格的己烷产品。
实际改造采用方案2,且为增加己烷收率,在工艺模拟基础上,将原分馏塔的进料口及6号、120号溶剂油抽出口均下移一段填料,并取消了该塔的侧线产品采出,从而也大大增加了原分馏塔的精馏段高度。改造后己烷产品的馏程为67.7~70.3℃,远低于国标的63~7l℃,苯含量也<0.001%。
三 主要结论及展望
(1)我国的溶剂油产品仍以6号、120号、200号溶剂油为主,特种溶剂油产品种类少,远远不能满足各领域对石油烃类溶剂油的需求,应尽快开发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无味溶剂油。
(2)无味溶剂油因其硫和芳烃含量低而能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同时具有更优良的性能,从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3)新型的正构烷烃类、异构烷烃类、环烷烃类溶剂油,特别是窄馏分、低含硫、低芳烃的己烷、异己烷和庚烷无味溶剂油的市场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 王云芳,邢金仙.石油烃类溶剂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炼油设计,2002,32(10):44-47.
[2] 项晓敏.我国溶剂油产品规格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石油商技,2011,29(6):80.
[3]范景丽,普通溶剂油市场行情回顾及展望,(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辽宁大连 116031)
[4] 周应斌,倪秀杰.脱芳溶剂油生产发展和市场前景[J].广东化工,2006,33(10):37-39.
[5] 王彦伟,刘晓欣.溶剂油生产与市场现状[J].溶剂油生产与市场现状,2004,19(1):43-46.
[6] 童莉,刘芳.脱臭剂在溶剂油系统上的工业应用[J].化工时代,2005,19(8):43-45.
[7] 叶华盛.非贵金属催化剂在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中的应[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5,23(1):26-28.
[8] 朱迪珠.重整生成油及抽余油加氢脱烯烃生产溶剂油的新技术.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31(9):20-23 [9] 何美琴,苏勇,邓诗峰,等.芳烃抽余油催化加氢制优质溶剂油[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8,11(2):36-39. [10] 黄新龙,郑应绪,刘金龙,等.加氢法生产低芳烃含量溶剂油的工艺技术[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34(4):49-51. [11] 葛世培,肖栋然,康秉鑫,等.贵金属催化剂用于抽余油加氢精制[J].燃料化学学报,1991,19(1):14-20.
[12]王光维.高芳烃含量6#抽提溶剂油催化加氢脱芳烃.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21(3):32-34 [13] 王光维,匡洞庭,葛祥才,等.Ni-Zn/A1203 催化加氢直馏混合溶剂油脱芳烃[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25(4):35-37.
[14]李涛江,战玉富,马桂梅,等.磺化法生产优质溶剂油的实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0(5):66-68. [15] Mulyono,Maloringan.Oil Spill Dispersants:Do They Do Any Good ?SPE27158.
[16]于家华,麦启文,覃小夫,等.一种精细化学品石油溶剂 精制工艺方法:中国,1112154A[P].1995-11-22. [17]刘成军.国外清洁汽油生产工艺[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9,28(2):86-88.
[18]巴西石油公司. P·T·德苏萨;W·K·胡茨瓦拉;J·A·V·威伊拉等.烃吸附脱芳方法:中国,1243114[P]. [19]袁新.防止催化裂化油品变色的方法:中国,1058038[P].1992.
[20]刘明晖,王亚东,等.窄馏分己烷生产装置技术改造[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33(9):22-24.
【无味溶剂油及其生产工艺技术】推荐阅读:
无味06-13
向平淡无味的实习说NO06-13
索然无味的近义词是什么词06-05
溶剂油企业09-05
环保型溶剂油12-06
回收溶剂09-08
反应溶剂10-28
溶剂处理11-07
快速溶剂萃取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