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2024-06-22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共8篇)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篇1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卫检专业的重要性及各高校现状, 分别从师资与学术队伍培养、教材建设、学生培养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卫生检验与检疫新专业的建设。卫生检验专业是国计民生的安全保障, 只有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才能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各部门的工作需求。

关键词: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建设,建设实践

卫生检验学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检验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开展其他各项业务的重要技术支撑, 不仅为开展现场调查、疾病监测、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和监测数据, 而且还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提供可靠的定性和定量执法依据, 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及生态环境安全研究、防止和消除各种职业危害等提供基础资料。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卫生检验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卫生检验机构的能力、技术水平以及检验数据的公正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卫生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关系到疾病控制工作的声誉, 是疾病控制中心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卫生检验在发展疾病控制事业、提高卫生监督水平、保障生活和职业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卫生检验与检疫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理化和微生物学等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交叉与应用学科, 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社会对检验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培养和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检验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 具有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职业道德高尚的检验队伍是保证学科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 开设卫生检验专业十分必要。下面, 本文着重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必要性、高校卫检专业现状、师资与学术队伍的培养、教材与课程体系建设、卫检专业与检疫学生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必要性

当今, 测定的对象种类繁多, 对测定的手段和技术也日益提高, 测定方法和标准亦要求日趋完善。

1.食品安全对卫生检验的需求。近年来,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已成为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权、健康权, 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执政力和公信力的严重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在立法和执法上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以保障食品安全, 但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早在2004年, 中央台就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导致189名幼儿营养不良, 12名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同类问题还有2008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 这一事件重创了中国奶粉产品的信誉, 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的进口, 超七成的中国民众不再相信国产奶。此外, 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苏丹红鸭蛋、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含荧光增白剂的爆米花、海南毒豇豆、广州染色紫菜、台湾塑化剂饮料、激素催熟的草莓、膨大剂过量导致的爆炸西瓜等。

2.空气污染问题对卫生检验的需求。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 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 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急剧上升, 在各类排放源中, 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 由于地方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 所以烟尘排放量一般是国家大型电厂的5~10倍。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 我国机动车的数量增长迅速,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 交通运输量相对大, 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3.水质污染问题对卫生检验的需求。中国的饮用水源污染非常严重, 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比例仅为30%, 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中国532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 已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占调查总数的82%, 大、中城市的下游河段普遍受大肠菌群污染。中国湖泊达到富营养水平的已达到63.3%, 处于富营养和中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面积占湖泊水库总面积的99.5%, 并且富营养程度还在进一步加重, 主要污染物是总磷和总氮。沿岸海域各海区无机氨和无机磷普遍超标, 污染程度有所增加, 局部海域营养盐含量已超过国家3类水水质标准, 油类污染有所减轻, 但珠江口、大连湾、胶州等海域污染仍较严重。因此,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农药残留、食物中毒等问题较为突出, 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生活环境安全问题严峻, 给卫生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亦面临新的挑战。同时, 国家也需要加强卫生检验高层次人才培养以满足我国疾控、质检、商检等机构对高层次理化检验人才的需求, 提高我国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专业现状

自195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开始招收第一个卫生检验专科班以来, 卫生检验专业的建设已经历了半个世纪。1981年, 国家教委将卫生检验列入高等学校专业目录。1983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卫生检验学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1990年, 华西医科大学获得了卫生检验学博士授予权。目前, 全国开设卫生检验专业的有20多所高等院校, 如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南华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大理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最初, 在高校中开设有卫生检验专业和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方向两种模式, 为4或5年制。但在2011年, 教育部将卫生检验专业调整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并授予理学学位, 学制改为4年。此次对卫检专业的调整正是适应了卫生检验的发展趋势, 满足了对测定手段和方法标准不断提高的需求。当今, 各种污染物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的测定手段和技术要及时更新, 及时进步, 使得操作更加简单, 分析测定的过程更加快捷, 具有更低的检出限[2]。

三、师资与学术队伍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教师,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的教学标准的执行效果, 所以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目前, 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日益成为卫生检验教学的骨干力量, 为本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但本学科仍然缺乏能够独立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学术带头人, 特别是缺乏顶尖的国家级学科带头人, 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对卫生检验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够。因此,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培养培训计划, 为教师创造学习、进修机会, 拓宽培养教师的渠道, 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能操作能力, 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

四、教材与课程体系建设

现有的规划教材有 《分析化学》、《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免疫学检验》、《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及《卫生检验检疫》等多门课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这三门课程重复内容较多, 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老师也感觉教学存在困难。因此, 对相似内容的课程进行整合、提炼, 不但提高了学生积极性, 还可将节省的时间用来开设交叉学科的新课程。例如, 将《水质理化检验》和《空气理化检验》合并为环境卫生检测, 减少重复内容, 就可为课程体系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鉴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由五年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方向) 培养转变4年制理学专业培养。课程改革要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我们依据“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原则, 进行了课程改革, 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程, 所有专业课程都必须紧贴履行岗位所必需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通过研究设计相互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新体系, 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更符合多元化社会岗位需求。

五、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蓝图, 是控制培养规格、保证培养质量、指导培养过程的纲领性文件[3]。目前, 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实践教学是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管理等进行科学设计, 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动机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鼓励学生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实验及课题进行研究, 激发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4]。

参考文献

[1]邹学贤.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3B) :126-129.

[2]梅勇, 朱长才, 李文芳, 张玲.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从卫生检验方向到卫生检验专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22 (10) :2510-2511.

[3]王永生, 李贵荣.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 (4) :914-915.

[4]薛金花, 王永生, 杨慧仙, 陈云生, 于军晖, 李凤华.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 2010, (4) :171-173.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篇2

1、卫生检验检学是研究检验检疫与人人体健康的科学。具体地讲就是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时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决定因素和实施检验、检疫、控制的科学。

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卫生检验检疫学的基本任务。

3、中国卫生检疫诞生于1873年。4、1873年8月15日,上海海关(当时海关内设有医官,主要负责海关及各洋行的医疗保健)税务司理船厅英藉医官FE.Wright向北京总税务司报告,要求委派医官采取对来自疫港的船只实施合办检疫的措施,以保护本地公共卫生。最后任命海关医官(Dr.R.Alef.Jainieson)首先从事检疫工作。

5、国内卫生防疫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卫生防疫站、专科性卫生防疫防治队。

6、卫生检验检疫的地位与作用: ① 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 ② 探索疾病规律,提供防病依据; ③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④ 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和安全。

7、卫生检验检疫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 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② 研究卫生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监测、管理活动的手段和规律;

③ 研究保护人体健康,防止传染病传播的规律;

④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报、控制、检测的规律; ⑤ 研究卫生检验、检疫、控制、监测、监督的具体规范;

⑥ 研究人员、交通工具、货物、媒介生物、环境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⑦ 研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检验检疫实践活动的规律; ⑧ 研究卫生检验检疫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公约以及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特点和要求;

⑨ 研究检验检疫学的特点、性质与发展规律以及在现代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8、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研究方法: ① 微观卫生检验检疫学; ② 宏观卫生检验检疫学; ③ 实验卫生检验检疫学。

9、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特点:双重性、强制性、预防性、规范性。

10、卫生检验检疫学研究对象: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第二章 卫生检验

1、卫生检验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监测环境、食品作业现场的卫生状况和污染危害,为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防制提供可靠科学依据的学科。

2、卫生检验意义: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制定卫生标准、评价卫生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在疾病控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等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卫生检验是卫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卫生检验按照卫生专业分类:水质卫生检验、食品卫生检验、劳动卫生检验、化妆品卫生检验、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消毒杀虫卫生检验、生物学材料检验。

5、按照卫生检验工作性质分类:经常性卫生检验、特殊卫生检验。

6、卫生检验的采样原则:代表性、目的性、时效性、安全性。

7、采样至少要有2人。

8、空气样品的采集:

① 直接采样法: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真空瓶采样; ② 浓集采样法:溶液吸收法、滤纸和滤膜阻留法、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③ 自然沉降法和惯性撞击法。

9、泳池水:采样点一般取对角线3个点,采水点离池壁1m,在水下30cm处采水450ml。

10、样品应在3~4小时内送至检验室。

11、实验室认证是每三方组织出示书面保证,表明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特定要求的程序。实施: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范围:第三方实验室;13个要素。

12、实验室认可是权威机枪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和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实施: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范围:第一、二、三方实验室;24个要素。

13、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基本程序:申请、评审、评定、发证。

14、实验室认证认可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策划、整体优化、预防为主、过程概念、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质量改进的持续性。

第三章 卫生检疫

1、检疫:限制有嫌疑但无症状的个人或有嫌疑的行李、集装箱、交通工具或物品的活动和(或)将其与其他的个人和物品隔离,以防止感染或污染的可能传播。

2、嫌疑:是指缔约国认为个人、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或邮包已经暴露于或可能暴露于公共卫生危害并且有可能是传播疾病的来源。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规定,入出境检疫对象包括入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特殊物品。《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入出境检疫对象有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以及包装材料、工具设备等。

4、卫生检疫分类:

① 依据卫生检疫的实施范围:国境卫生检疫、国内交通卫生检疫; ② 依据卫生检疫的管理模式:隔离式检疫、滤过式检疫、监测式检疫;

③ 依据卫生检疫的工作性质:常规检疫、特殊检疫(临时检疫、非口岸检疫、随般检疫)

5、卫生检疫的内容:人员检疫、交通工具检疫、动物检疫、环境检疫。

6、卫生检疫的特点:强制性、技术性、预见性、综合性。

7、疫情是指传染病发生、发展和终息的情况。疫情信息是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的资料,构成疫情的主要因素有时间、空间、人间和传染病种类。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疫情报告人可分为义务疫情报告人和责任疫情报告人。

① 义务疫情报告人:任何人。

② 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病情报告人。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4种(病毒性肝炎)、丙类9种(肺结核)。

10、日常疫情报告:

①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检疫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接到报告后应以最快方式报告至国家出入境检验检验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要求,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②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③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1、疫情管理的作用:

① 疫情是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和确定检疫查验内容的重要依据;

② 疫情是判断交通工具染疫或染疫嫌疑的依据; ③ 疫情是实施卫生处理的主要依据; ④ 疫情是国境口岸采取相应防制对策的依据。

12、锚地检疫:指入境卫生检疫船舶必须在港口的检疫锚地或者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同意的指定地点实施卫生检疫。适用于来自疫区的或首次抵达的船舶。其优点是锚地远离港内,一旦发现检疫传染病,便于检疫当局对交通工具和人员采取控制、隔离等有效措施。① 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或者动植物疫病流行国家或地区的船舶; ② 装载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船舶;

③ 有染疫嫌疑的船舶,即载有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或者有人非意外伤害而死亡且死因不明尸体的船舶; ④ 未持有有效的《除鼠/免予除鼠证书》的船舶; ⑤ 发现啮齿类类动物异常死亡的船舶; ⑥ 废旧船舶; ⑦ 载有放射性货物和须进行处理货物的船舶; ⑧ 装载的货物为活动物的船舶;

⑨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需要或者船方申请的船舶; ⑩ 没有申请随航检疫、泊位检疫或电讯检疫的船舶。

13、卫生检疫的内容:海港检疫查验、航空检疫查验、陆地边境检疫查验。

第四章 卫生监测

1、卫生监测系指卫生监测机构运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的方法,连续、系统地对食品、药品、化妆品、饮用水的卫生质量,人们生产劳动、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以及人群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与卫生学评价并及时地反馈和利用卫生信息的过程。

2、卫生监测的基本特征: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

3、卫生监测种类,按监测对象分: ① 人群监测;

② 特定环境(含水、土、气、特定公共场所)监测; ③ 媒介生物监测; ④ 交通工具监测; ⑤ 货物监测;

⑥ 食物与职业中毒监测;

⑦ 疾病监测(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 ⑧ 突发事件监测。

4、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反馈信息、利用信息。

5、哨点报告: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在经过选择的人群中用标准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的监测,称为哨点监测。它具有成本低、效率点的特点。

6、国家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监测系统是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7、监测系统评估:灵敏度、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简单性、可接受性、阳性预测值。

8、人群监测监测对象:

① 传染病监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

② 非传染性疾病监测:非传染病有恶性肿瘤、心胸血管病、糖尿病、精神病、职业病、出生缺陷等。③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④ 针对其他卫生问题监测

9、传染病人群监测监测内容:(选择)① 收集人口学资料;

② 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及分布描述; ③ 病原体型别、毒力、耐药性变异情况; ④ 暴发流行调查;

⑤ 预防接种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⑥ 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⑦ 防治措施效果评估; ⑧ 流行的预测。

10、环境监测的对象,通常包括污染源和环境状况。

11、大气监测有害气体:

酸性有害气体:SO2、H2S、NOx、Cl2 氧化性有害气体:NOx、Cl2、O3 硫化性有害气体:H2S 颗粒污染物

12、饮用水必测项目:浑浊度、色度、嗅味、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pH、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铁、锰、总碱度、氨氮、溶解性固体、耗氧量、酚、当地存在的金属离子和其他污染指标。选测项目:亚硝酸盐氮、碘和BOD.13、自备给水采样点数占自备水源总数的5%~10%。

14、土壤预处理:碱熔法、酸溶法、溶剂萃取分离法。

15、采样误差监测值相差10%~20%是允许的。

16、土壤测定方法:重量法、容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17、预警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基础。

18、充分利用预警信息是卫生监测的最终目的。

19、预警信息发布原则:危害第一原则、区域第二原则、行政区划第三原则。

第五章 卫生控制

1、公共卫生危害结局的影响因素:危害因素的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个体抵抗力的不同。

2、公共卫生危害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是自然消亡,二是产生不明显的影响。

3、卫生控制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疾病防治机构、医疗机构依据卫生法规对公共卫生危害所实施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保护人体健康,这些措施是通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控制所实现的。

4、卫生控制的特性:保护性、强制性、技术性、公益性、综合性。此外还有程序性、合法性、合理性。

5、按照公共卫生危害的主要影响对象,可将卫生控制分为:人员卫生控制、交通工具卫生控制、货物卫生控制、环境卫生控制。

6、卫生控制措施:预防性控制措施、防疫措施、治疗性预防措施。

7、食物中毒报告: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国家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国家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8、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一般Ⅳ。

9、隔离:传染病控制的极为常见的措施,尤其对甲类传染病及部分原因不明的其他传染病,首选控制措施就是隔离。

10、留验:鼠疫(6天)、黄热病(6天)、霍乱(5天)。

第六章 卫生监督

1、卫生监督的主体是政府行政部门。(重点)

2、卫生监督是政府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贯彻执行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

3、卫生监督的一般特征:主体特定性、国家强制性、职权法定性、行为主动性。(重点)

4、卫生监督的特有特征:特殊目的性、科学性、技术性、整体性、关联性、社会性、国际性。

5、卫生行政监督检查是卫生行政执法的主要手段之一。

6、卫生监督的种类:

依据卫生监督过程分类: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依据卫生监督的行为方式:羁束卫生监督行为、依职权卫生监督行为、要式卫生监督行为与非要式卫生监督行为。

依据卫生监督的对象分类:公共卫生监督、健康相关产品监督、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监督、其他卫生监督。

7、要式卫生监督行为与非要式卫生监督行为:前者系必须依据法定方式进行或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定方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和后果的卫生监督行为,如我国卫生部审核发给保健食品的批准证书或批准文号;后者指卫生法规未规定一定具体方式或形式,允许卫生行政机关依据情况自行选择适当方式或形式进行的卫生监督行为,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通知。

8、卫生监督程序的基本原则是卫生监督主体在实施卫生监督的过程中应当普遍遵行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程序合法原则、程序合理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程序公开原则、相对人参与原则、效率原则。

9、食品卫生监督的内容: ①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

② 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产品的监督; ③ 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督;

④ 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的监督。

第七章 卫生处理

1、卫生处理:是卫生检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人人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责,是有效防止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禁止入境疾病和新发传染病传入付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2、卫生处理是指隔离、留验和就地诊验等医学措施。第八章 人员卫生检疫

1、人员卫生检疫的对象包括:疫区人员、来自疫区的人员及其交通工具;旅客、为旅客提供交通便利的交通工具(飞机、船舶、火车、汽车等)、旅客携带物、交通员工、尸体。

2、人员卫生检疫的内容包括: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和黄热病)、监测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疟疾、登革热、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禁止入境疾病(艾滋病、性病、新风病、精神病、开放性肺结核病)、其他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疯牛病等)以及病媒生物等。

3、入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的内容:

① 单证查验 是指对“总申报单”、“入境检疫申明卡”、“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和“国际旅行健康证书”的审核。② 健康观察 ③ 医学检查 ④ 检疫处理

4、出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的内容: ① 检疫查验“国际预防接种证书” ② 查验“国际旅行健康证书” ③ 查验旅客健康状况 ④ 查验旅客携带物 ⑤ 检疫处理

第九章 交通工具检验检疫

1、交通工具是指船舶、航空器、列车和其他车辆;国际交通工具是指国际间航行的船舶、航空器、列车、运输货客车辆。(重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重点)

3、入境船舶检疫方式有:锚地检疫、电讯检疫、泊位检疫、随船检疫。

4、飞机:是最常用的航空运输工具,飞机运输还具备安全、舒适、快捷等特点,是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第十章 货物检验检疫

1、货物是通过货运部门发运(除邮件、分运行李以外)的所有物品的统称。

2、货物检验检疫的意义是为了有效地防止有害生物引起的人和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植物危险性病虫害等传染病通过各类货物及其相关物品由国境口岸传入或传出。(了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建于1998年3月。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所依据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点)

5、HACCP P180

6、规定检验检疫的传染性物品:生物制品、血液及血液制品、人体组织、微生物及其培养基。

7、进出境传染性物品在进出境时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办理申请手续。申请进出境的单位应当在货物到达口岸前3~10天内,向检验检疫局提前提出申请,检验检疫机构在接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入出境特殊物品审批单。申请不合格的,标明不合格理由,将申请资料退回申请单位,并发放不合格申请处理通知单;申请单位领取到准许进出口的审批单后方可到口岸进行报检通关。

8、铺垫材料检验检疫内容:现场检疫、检疫监督管理、检疫处理。

9、临时注册证书有效期为2年,期满要求续延的,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提出续延申请。

第十三章 食物与职业中毒检验检疫

1、食物中毒:凡是由于进食了可食状态的含有致病性微生物、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

2、食物中毒特点:

① 发病与进食的有毒食物有关; ② 发病的集中性; ③ 病人症状基本相同;

④ 不具有传染性,采取措施后可很快控制;

⑤ 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趋势,一般无传染病流行尾端(余波)

3、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4、食物中毒检验检疫的意义:

① 有助于确定食物中毒的种类,查明中毒的原因。② 有助于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生命。③ 掌握疾病严重程度。

5、职业中毒: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6、职业中毒的特点:

① 急性中毒成突发性,一般起病急、潜伏期短,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死率高;

② 急性中毒多为群发性;

③ 接触生产性毒物后是否中毒与毒物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毒物的浓度、剂量、种类和接触时间等有关;还与生产环境和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以及生产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即个体敏感性等有关。

④ 由于毒物本身的毒性及毒作用特点,有些毒物在生产条件下,常表现为慢性中毒;而有的毒物因其毒性大,蓄积作用又不明显,在生产中因事故常引起急性中毒。

⑤ 同一毒物、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有时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

7、职业中毒的分类: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8、职业中毒检验检疫的意义: ① 可协助预防和诊断; ② 通过分析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除反映人体接触毒物的水平外,还可了解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出情况。它不公为职业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为制订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的生物学接触限值提供科学依据;

③ 可反映毒物的代谢及代谢动力学的变异性,了解毒物对机体的影响和吸收情况,对职业中毒的发病机制和劳动卫生学的调查研究等都有重要意义,可为防治职业中毒制订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十四章 传染病检验检疫

1、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黄热病。

2、监测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斑疹伤寒、疟疾、回归热、脊髓灰质炎。我国加了登革热。

3、控制传染病: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疯牛病、出血热、开放性肺结核、性接触传播疾病和炭疽 第十五章 不明原因疾病检验检疫

1、不明原因疾病:是指早期或短时间内发病原因不明,流行面广或发病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病因可能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社会的等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心理以及遗传缺陷所引发的一类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2、不明原因疾病的特点: ① 临床表现类似;

② 各类不明原因疾病的流行特征各异; ③ 社会、环境因素易被忽略; ④ 社会影响大。

⑤ 此外还有突发性、公共性、危险性、紧迫性。

3、病因:是指外界客观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社会的等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心理以及遗传缺陷,当其作用于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人体发病。

4、病因判断标准:联系的时间顺序、联系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亦称生物学梯度)、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联系的可重复性、联系的合理性、终止效应(亦称逆向反应)、联系的特异性和能为实验所证实。

5、诊断标准:

① 医学观察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

② 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甲型流感病毒M1或NP抗原检测阳性或编码它们的核酸检测阳性者。

③ 临床诊断诊断病例 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取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其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能够排除其他诊断者。

④ 确诊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满意度4倍或以上升高者。第十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检疫

1、突发公共卫生事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性、群体性、阶段性、危害性、综合性。

浅淡检验检疫专业档案的编研工作 篇3

一、以业务档案为编研工作的主要对象

在检验检疫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基建、设备、会计、声像、实物等档案材料。这些业务档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人们对疫情流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在开展公共卫生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必须以业务档案为依据。因此,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时,应首先从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可能有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为开展商品检疫、进出境人员检疫监测工作服务。

二、深入实际调研,掌握一线需求,搞好特色编研

档案编研材料要有特色,应当把好选题关。紧紧围绕和反映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确定选题,才能确保编研材料的专业性。为此,档案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一是深入一线,了解档案信息需求。为使编研材料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成为检验检疫人员施检和指导工作的强大支持,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有力法宝,档案人员深入企业,到检验检疫一线考察,了解全面、准确的档案信息需求。二是分类开发,编研特色资料。编研工作不应是盲目的,在做好充分调研之后,档案人员进行了全面分析,协同一线检验人员确定编研选题,根据产品分类进行编研,使编研工作始终围绕服务对象这个中心,更具产品特色。

2、要了解和掌握各项业务工作内容。检验检疫局的主要业务是开展传染病监测、口岸卫生监督及卫生除害处理、进出境商品检疫查验、出入境人员的检疫查验、进出境动植物及产品的检疫查验和审批。档案人员在作编研计划时,应针对以上各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来确定编研材料的题目和适合的类型。为此,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科室,广泛地与业务人员交流,了解各科工作职责和范围,熟悉各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从中掌握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此外,还可通过开展专题利用登记、发放利用意见表和分析利用效果登记等形式,全面了解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这是确保编研选题具有专业性并能符合业务需求的重要环节。

三、积极开展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材料

由于检验检疫业务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分析预测、进出境商品检疫查验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查验和审批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和对比以前的监督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需要以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做依据。因此,档案部门如能将分散在各年档案中的监督监测数据集中起来,作出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使档案的利用变得更系统更直观,极大地节省业务人员的时间。在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积极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档案部门根据所选题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可交由专业人员作出分析性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既内行,又有一定的深度。

2、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要大。统计分析材料的时间跨度越大,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如果所跨年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应坚持不为凑编研材料的数量而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3、统计数据要真实准确完整。编研必须以档案材料为依据理力争,在分析档案原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对数据进行取舍。因此,如实地采用档案数据,是决定编研质量及可靠程度的前提。另外,数据必须要准确完整,不能随意遗漏,要保证所采用的数据能系统全面地揭示编研材料的主题。要根据数据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并要认真进行复核。

四、档案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

作为检验检疫档案人员,要做好编研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档案编研专业知识,二是检验检疫的专业知识,这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基础。档案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了检验检疫的专业知识,才能阅读和分析业务技术报告和总结,选择反映专业特点和内容的编研题目及适合的类型,这是确保编研材料具有专业特色的前提。此外,在编研材料的编制过程中,即使请有关的业务人员配合进行,也需要档案人员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业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才能完成对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档案人员还应走出去,学习各地其它方面编研工作的经验,这也是提高编研水平的捷径。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化学,实验教学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 高职医学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卫生检验与检疫行业 (领域) , 从事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化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化学实验实践性强, 对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笔者结合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 尝试进行化学实验的改革, 着力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现状, 明确实验培养目标

化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与卫检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为今后从事的专业岗位工作打下基础。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大多沿用着以往的课程标准, 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实验较少, 化学学科性过强、与专业对接程度较弱, 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 缺少高职化学课程特点和卫检专业的特点;同时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入学起点较低, 生源中有理科生、文科生、三校生, 各类生源参差不齐, 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也有较大差别, 以往的化学实验考核方法已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因此需要建立有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特点及岗位胜任力的要求, 化学实验教学应坚持“需用为准, 够用为度, 应用为先”的原则, 使学生掌握卫检专业所需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培养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符合职业技能要求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1. 改革现有的实验内容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现有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实验内容各自独立, 教学目标分散, 针对性不强, 缺乏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 结合化学实验的特点, 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 构建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新实验教学体系融合了学生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基本要求, 使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操作水平。新实验体系模块设置见下表。

新的实验体系注重了化学实验之间的相互融合, 减少了一般性的验证实验。基础实验模块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任务引领模块中选择与职业工作相关的实验内容, 学生在领取工作任务后独立完成查阅资料、制定检验方案、配制试剂、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等工作环节,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改变过去教师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而学生“照方抓药”的状况。综合实验模块通过学生小组或团队合作, 共同完成有机合成、提取、分离等操作实验,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中的教师实验教学演示中, 由于人数较多, 即使围在教师周围观看, 观察也不够全面, 有些站在后面的学生甚至根本无法看到。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 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可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展示, 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 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仪器的安装过程、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展示给学生, 使实验操作直观明了, 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进行回放、放大, 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教学效率, 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

3.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以往的实验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实验情况, 实验成绩的评定为:实验态度 (30%) +实验操作 (30%) +实验报告 (40%) 。学生实验操作中由于人数近50人, 教师与实验员只能粗略评价学生的态度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热情不高, 减少实验规定测定次数, 甚至编造实验数据, 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使得考核结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因此要制定科学的评分体系进行实验考核。新制订的实验考核方法包括三个部分: (1) 平时实验表现 (50%) , 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和实验报告; (2) 独立操作考核 (30%) , 期末进行, 从任务引领模块实验内容选择三个工作项目, 考核时由学生抽签获得工作任务, 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 并随机抽题回答与实验操作有关的问题; (3) 综合实验考核 (20%) , 在综合实验模块中进行, 学生分小组实验, 考核团队的合作成果 (合成的产率、提取的质量等) , 根据实验结果排序打分。

4. 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创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 同时也是对创新教育质量进行检验的良好手段。实验技能竞赛分为初赛、决赛, 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方法和试剂的选择、技能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分析。进入决赛的学生可以选择指导老师进行辅导, 从院级竞赛中获奖学生中选拔参加市级、省级的大学生化学技能竞赛,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竞争意识, 对实验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师发现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有所增加, 实验室开放、技能竞赛的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 后续专业课程中对学生操作的反馈评价也较高。今后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以适应高职卫检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朝晖.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6) :245

[2]姜琳琳、王洋.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药学本科实验教学的研究[J].药学教育, 2010 (26) :49~51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篇5

一学期很快结束,在最后一位同学PPT演示的同时,本门课程也随之结课。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学是一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课程,实用性很高,课程中除了对食品安全概念的讲述外,还有在现实生活中对肉品、乳品等食物的检验以及简单辨认方法,我认为这十分有用。课程内容充实、丰富,老师对课程节奏把握十分合适,让人感觉不是很紧凑的同时也很充实。

对本门课程的建议:

1.加强师生互动,可随时对学生提问收获与感想。

2.让学生做PPT并且演示与讲解这种形式十分生动,但缺乏对演讲PPT的评价与建议。我认为可以让讲台上的同学演讲结束后让同学们对内容进行建议、评价和提问,这将大大提高同学们在演示时的参与性,不至于讲台下“趴到一片”。

3.在试验时充分做到每个人都动手参与,不要每次就几个人做试验,其他人在旁边看着同组同学试验。可以分配试验内容,并且交出不同的试验报告。

以上就是我对本门课程的总结以及建议,谢谢老师一学期以来的照顾与授课,同时在圣诞前夕希望老师圣诞快乐,在即将到来的新年一切顺利~

动科2班

黄清赟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篇6

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添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动手动脑机会少,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意识的培养。为了追求实验的成功率,实验前,实验老师为学生准备好所有实验用品,调试好仪器设备,实验时,学生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由实验教师解决,最后在老师的分析总结下,将实验结果和分析写在实验报告本上一交就完成了实验任务。而且学生只注重实验数据的正确与否,并不能很好地将多个章节的知识点有机融合在一起。为了体现实验教学的连贯性、系统性,我们打破章节顺序,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实验时间根据实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使实验教学不再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1 调整实验内容,以综合性实验为主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临床相结合,将相关性的多个实验内容或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有机融合在一起,具有关联性的几个实验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并逐步提高,任何一个实验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很好的增强了学生的整体思路认识,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 拟定设计性实验,注意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目的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科研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2]。由指导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查阅文献资料自行拟定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各方案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提交实验设计,最终由教师审查选出实际可行的方案,由实验人员协助同学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协助同学进行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设计性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对选题及论证、实验实施及科研论文的撰写过程有了切身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和合作精神,更多的是有利于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全面开放实验室,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亲自使用器械、仪器,创造一切机会让每位学生多操作,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操作技能大有好处。检验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操作多,动手能力强。学生仅仅依靠实验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要熟练掌握各环节就必须经常反复练习,如细菌的形态就必须经过反复观察,才可完全掌握;再如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需要经过多次使用才能熟练运用。因此,在实验经费和实验室设施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下,要全方位开放实验室。依据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建立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开放实验室,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安排专业教师随时指导学生的实验内容,以提高实验室开放效率。

2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验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为评分的依据,反映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此,我们对实验考核进行了调整,增大了实验考核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的比重,制定了较为合理的实验考核内容与标准。实验考核由平时实验操作能力、学生的实验素质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三者综合起来评分,得出实验成绩。通过这种实验考核方法,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水平,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及重视程度,而且促进了学生日常实验中规范化操作习惯的养成,引导从“考试型”学生向“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学生转变,从而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能使实验教学生动、直观。实验前,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录像,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使学生对实验的基本过程有了清晰认识,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对学生实验有指导作用,还可以解决很多不能开展的检测项目的结果观察等问题。

3.2 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

上课前让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上课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并通过启发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得出实验结果。整个过程均在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下进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3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丰富专业知识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实用的理论知识来弥补课本知识的相对滞后和不足,我们一方面组织经验丰富的检验专家定期举行新理论、新技术专题讲座,对书本知识进行有益的补充和更新。另一方面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使学生能主动的了解更多的卫生检验方面的知识,并且结合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积累了更多有用的专业知识信息。

4 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总体素质过硬的实验教学队伍是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根本。实验技术人员也是实验室中宝贵的资源,在做好实验室与仪器设备规划的同时,应同步规划、建设实验技术队伍。有计划地对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或送出去进修,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总之,卫生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卫生检验人才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对实验内容与体系、实验考核办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期望通过这些改革制定出符合我院具体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卫生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琪,张建龙.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26(1):99~100.

屠宰检疫与肉品质检验 篇7

屠宰检疫是在屠宰加工过程中, 对动物的胴体、头、蹄、内脏由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肉品品质检验是指以兽医学、公共卫生学和食品营养学等理论为基础, 对肉品品质固有的形态、生理和食品营养性状的检验。

二、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区别

《动物防疫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应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 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 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七条第四项、第十八条规定, “定点屠宰场必须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专业技术水平, 并持有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后颁发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证书。”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在性质、内容、实施主体、法律、后果上都是不同的。从性质上讲, 屠宰检疫是政府行为, 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而肉品品质检验是企业行为, 屠宰场、肉联厂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和监督下进行。从实施主体来讲, 一是政府部门, 一是企业。从法律后果来讲, 检疫最终是国家认可的, 是向社会负责的, 不是出于哪一方利益, 肉品品质检验是企业对自己产品质量的一种认可, 是为了维护企业的信誉。

三、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内容

屠宰检疫是对动物疫病的检疫, 即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的对动物、动物产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检疫, 通过屠宰检疫不仅能掌握疫病发生情况, 而且能有效控制疫病传播、防止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危害广大消费者。并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监督企业或货主作无害化处理。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笫十四条规定:“肉品品质检验内容包括健康状况、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有害腺体、屠宰加工质量、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有害物质、白肌肉 (PSE) 或黑干肉 (DFD) , 公、母猪及晚阉猪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也就是说以上检验项目应由企业承担, 必须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肉品品质检疫人员。

四、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关系

检验检疫与物流的互动 篇8

十七大促进物流发展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跟踪研究, 近20年, 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和GDP之间的比例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目前, 平均约为10%左右, 但我国的物流效率较低, 2004年的这项指标为21.3%, 2006年为18.6%, 都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 提高物流效率空间很大,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巨大的。这一次在十一五期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降低到15%, 每年将为全社会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物流成本, 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玉台主任认为, 在现阶段应当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结合我国国情高标准制定和实施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把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 作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突出任务。同时, 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和绿色物流, 最大限度地消除物流活动对环境、资源、能源消耗和安全生产的影响,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物流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王微说:“在2005年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 第一次把物流业的发展列入了全国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中, 也可以这样认为, 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全国上下的认同。”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 也再一次把物流业的发展列入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所以从政策领域方面, 物流业的发展应该说得到了从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 以及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在全国正在制定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计划, 明年也将出台。从国家各个部门重视的程度来讲, 物流业具有的政策环境是前所未有的。所以, 政策环境的改善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2%, 2003年到2006年, 每年增长25.8%, 出口增加31.3%, 进口增加28%, 进出口贸易从世界第六变成第三位。去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76万亿美元, 在中国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到34.2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00万。无论是港口的货物吞吐量, 还是集装箱的吞吐量, 都是史无前例的, 现在整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包括集装箱吞吐量都是世界第一。

近五年来, 中国从国外进口了2.4万亿美元的产品。现在的经济全球化以后, 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全球流通、全球消费, 这种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使物流量大得惊人。从理论上讲, 进出口货物是国家和地区之间, 商品与服务贸易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体化的过程, 或者是商品从起点到终点的流程, 这个流程贯穿整个产业的全过程, 使供应链充满复杂性。德国的经济学家曾说, 今后世界上是三种人, 一种是生产者, 第二种是物流者, 第三种是消费者, 这说明物流系统涵盖非常广泛。在全球物流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 没有一个通畅、快捷的、一流的物流体系来支撑的话, 整个经济将无法运作。而商品的检验检疫是商品进出口贸易上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

检验检疫

———进出口贸易的关键一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 进出口贸易里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所有商品流通过程中, 必须要符合质量和安全, 特别是生鲜食品和药品, 包括在温度和环境变化的时候可能变质的一些商品。二是要降低物流的费用。要求所有的进出口贸易的物流公司选择最好的运载工具和方式, 比如是海运、空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等, 另外, 还要选择最好的路线。这几年海关包括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非常快, 做得非常好。但要实现用供应链的原理来运作和指导运输, 目前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 譬如港口应该实行多式联运, 但目前中国很难做到。三是快速通关。目前电子通关发展的非常快, 也实行了很多先进技术,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不但要依靠先进的技术, 也要依靠长期的法规。

丁会长着重指出日本的经验值得学习, 日本有大量的原材料进口, 也有大量的产品出口, 所以进出口的检验检疫量非常大。于是日本政府颁布了综合物流实施大纲, 它有三个目标:第一提供亚洲地区最便捷、最具竞争力的物流;第二提供对产业布局不构成竞争因素的物流服务;第三, 发展物流业的同时, 要考虑到能源、环境和交通安全等问题。根据大纲, 目前规定了很多强制性的制度要求企业必须达到, 否则所有的物流公司或者运输公司、国家生产企业都面临违法的处罚。

反观中国, 从入世以来, 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速度非常快。从物流方面来说,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 国内农产品物流总值已经从1978年的527亿增长到2006年的13456亿, 增长的幅度非常大。中国商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边振瑚副会长说:“2006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比2005年增长了12%多, 比200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 其中出口首次突破了300亿。2006年农产品出口达到313亿美元, 进口是319亿美元, 增长了11.6%。即使是这样的增长, 农产品仍然还是逆差。”目前, 欧美日等国家食品冷藏率达到60%多, 但是我们国家还不到10%, 这反映出产业配套缺乏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规划和整合, 特别是对鲜活的物品。

日本的《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从头至尾一直贯彻绿色物流的概念, 要求所有的进口国和出口国要让老百姓安全、安心, 这是值得中国学习的。绿色物流的概念, 包括了几个特点, 它包括绿色运输、绿色的仓储、绿色的装卸搬运、绿色的包装、绿色的流通加工、绿色的配送等等, 特别是要建立一个非常完备的冷链系统。所以一般发达国家果品、蔬菜损耗率严格控制在5%之内, 而我国是25%左右, 损耗率很大, 整个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还没建立起来。

检验检疫与物流互动须加强

检验检疫是我们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非常重要的体现国家主权的体系, 也是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交流提供服务支撑的, 非常重要的服务。所以我们必须从整个经济的发展, 对检验检疫提要求来提升自身发展的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王微研究员说:“在我们调研整个物流的发展过程中, 也感觉到检验检疫和物流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不断的增强, 特别是在整个商品的流通过程中, 如何提高检验检疫技术, 提高服务标准, 提高服务反应的速度, 同时要跟产业和物流业发展的布局相适应, 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在调研的过程中, 王微博士感觉检验检疫的标准需要更加人性化。现在看到很多的物流区一些专业市场里, 有很多国际的检验检疫机构, 或者符合他们认证的机构进入中国物流服务功能区域里。“最近我们也提出检验检疫标准要更加国际化, 同时要给物流企业、商品生产企业提供更加贴近他们的检验检疫服务, 而且提供便利的、快速的服务。”此外, 检验检疫机构和产业集中区、物流园区, 物流相当集中的地区和组织应该形成互动的关系, 加快检验检疫辐射和支撑的作用。而在程序和规则方面, 需要对物流行业, 特别是加快通关的速度, 加快物流的反应能力, 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支持。

上一篇:经验及存在问题下一篇:灰色聚类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