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修订)

2024-05-11

太仓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修订)(精选9篇)

太仓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修订) 篇1

太仓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修订)

一、指导思想

广泛调动全体人员参与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太仓检验检疫工作的力度,提升我局在地方和全省系统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管理,提高工作水平。

二、考核计分

本局办公室对各部门报送并被采用的信息宣传实行记分制,每季度统计并通报,分值统一参照《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及考核奖励等办法的通知》。

三、信息宣传员考核

为有效推动局信息宣传工作,对各部门确定的信息宣传员实施考核,明确工作任务:挖掘本部门信息点,每季组织、撰写并报送高质量信息5条,宣传稿3篇;经本局办公室的认可,报送政务信息或向各级媒体投稿(不论录用与否),信息每条奖励1分,宣传每篇奖励2分;被各信息平台、媒体报刊采用的,按照第四章奖励办法享受奖励;未完成任务的,缺少一条信息扣除0.5分,缺少一篇宣传稿扣除1分。按季度考核发放奖励。年底对完成任务情况不好的信息宣传员予以动态调整。

四、考核奖励

办公室每季度首月中旬对前一季度被信息刊物采用的信息和新闻媒体采用的宣传稿件进行统计,政务信息参照省局季度统计通报及地方统计通报,报人政科备案,奖励到个人。编外人员撰写的信息及宣传稿件被录用的参照本标准奖励。办公室专职人员的信息宣传奖励按30%执行。

1.信息奖励

内外网信息:省局内网录用信息0.4分/条,本局内外网录用信息0.2分/条。对每月内外网信息录用最多前三位个人奖励3分/人。

政务信息: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采用信息每条(篇)35分;被总局办公厅、省委省政府办公厅采用的快报、简报等动态信息每篇12分,专发、专报信息每篇24分;被省局《江苏检验检疫专报》采用每篇10分,被省局《简报》采用每篇7分,被省局《信息快报》采用每条1.5分,专发每条3分;被苏州、太仓市级政务信息采用每条3分。以上各级政务信息被领导批示的,双倍计分。同一条信息被不同信息刊物采用的,累计奖励。

2.宣传奖励

省级及以上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级媒体通讯每篇20分,消息每篇10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凭相关链接或下载资料计,每篇20分。《中国国门时

报》一版头条每篇40分,一版通讯每篇12分,一版消息每篇6分;其他版面头条每篇20分,通讯每篇8分,消息每篇4分;图片参照比例计分。《中国检验检疫》杂志封面20分,通讯每篇12分,消息每篇6分,图片参照比例计分。《国际商报》、《植物检疫》、《中国木材》等行业报刊通讯每篇12分,消息每篇6分。《新华日报》通讯每篇16分,消息每篇8分;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凭相关链接或下载资料计,每篇10分。《江苏经济报》、《江苏法制报》等版面头条及通讯每篇4分,消息每篇2分;《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通讯每篇4分,消息每篇2分。《东方国门》通讯每篇4分,消息每篇2分。

网络媒体: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级网络媒体每篇6分。江苏新闻网、中国江苏网、新华网江苏频道、新浪网、搜狐网等省级新闻频道和中国质量新闻网、国家质检总局网站采用通讯每篇4分,消息每篇2分。其中,中国质量新闻网和国家质检总局网站采用稿件如在《中国国门时报》或《中国检验检疫》已刊用的,不再奖励。

市级媒体:在苏州和太仓市机关党报、电视台、太仓新闻网发表的新闻,通讯每篇4分,消息每篇2分,其中《苏州日报》、《太仓日报》的头版头条每篇12分,其他版面头条每篇6分。

各类报刊所办电子版新闻,不重复奖励。当年获省级新

闻奖的稿件奖励100分,获行业报和国家级新闻奖的稿件分别奖励100分和200分。

3.考核。办公室年终根据累计得分情况进行信息宣传优秀评比表彰。评比产生本局信息宣传先进科室1个,报局长室审定,奖励100分。评比产生本局信息宣传先进个人3名,报局长室审定,各奖励35分。办公室不参加局内信息宣传先进科室的评比。获得省局信息宣传先进集体奖的,在省局奖励基础上,予以等额奖励。

未完成局信息宣传指标的科室,每少一条省局内网信息扣考核分0.4分,政务信息及宣传总计得分每少1分扣考核分0.3分。凡未完成信息宣传量化指标的科室和信息宣传员不得参加局“争先创优”评比活动。

本办法自二○一一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太仓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修订) 篇2

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修订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依法合规,加强内部自律,有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切实维护银行业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对象为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向自然人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三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的实施主体是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第四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坚持科学规范、客观公正、激励约束原则。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市场变化、行业发展及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考核标准,通过考核评价形成督促与激励。第五条 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政策与工作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监管机构开展综合监管评级、配臵监管资源和采取监管措施的重要参考内容。

第二章 考核评价要素、总体得分及等级划分

第六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要素共5项,包括: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执行是否有可靠保障、工作开展是否有效、内部考核与管理是否得当和重点问题是否发生。

第七条 各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要素均下设若干考核评价指标。

第八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要素权重总和为100%。

第九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计分流程包括:指标得分统计、要素得分统计和总体得分统计。

(一)指标得分统计。针对每一考核评价要素中的不同考核评价指标的打分按照评分原则进行。评价指标的基准得分为0分,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了监管机构提出的监管要求。在此基础上,未达到相应标准的按照评分原则扣减分数,表现突出的按照评分原则适当加分。

(二)要素得分统计。每一考核评价要素得分为该要素下不同考核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三)总体得分统计。考核评价的基准总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将各个考核评价要素的得分加总,最后得出考核评价的总体得分。

考核评价的最小计分单位为0.5分。

第十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共分为4个等级。其中,得分在90分(含)以上者为一级;得分在[75,90)区间者为二级,其中,得分在[85,90)区间者为二A,得分在[80,85)区间者为二B,得分在[75,80)区间者为二C;得分在[60,75)区间者为三级,其中,得分在[70,75)区间者为三A,得分在[65,70)区间者为三B,得分在[60,65)区间者为三C;得分在 60分以下者为四级。

如果第五项考核评价要素“重点问题是否发生”中有任何一项考核评价指标的分数被全部扣除,则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考核评价结果不得评为一级。

第十一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果的含义:

(一)考核评价结果为一级,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建设与本机构组织架构、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等相匹配,且有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制度的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得力,在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中有效落实消费者保护理念,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注意查找自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妥善加以解决或改进。

(二)考核评价结果为二级,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建设与本机构组织架构、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等基 本匹配,且体制机制与制度执行不相冲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总体符合要求,能够在大部分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中落实消费者保护理念,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弱点,需要引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注意,进行必要改进。

(三)考核评价结果为三级,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难以有效推动制度执行,在部分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中落实消费者保护理念不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与欠缺,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弥补工作缺陷等。

(四)考核评价结果为四级,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不健全,在许多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都无法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经常发生。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存在系统性缺陷,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及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建设,有效提升制度执行力,全面减少或杜绝工作失误,则可能酿成重大声誉风险,影响自身健康发展。

第三章 考核评价职责分工

第十二条 银监会负责组织、督导全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并对其直接监管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考核评价。第十三条 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对其监管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考核评价,并参照本办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辖内设立且符合考评对象标准的一级分支机构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考核评价工作。

此外,省级派出机构可根据工作实际自行确定辖内其他分支机构考核评价的范围和频次。

第十四条 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完成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辖内的一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工作之后,应当将相关考核结果报送(抄送)其法人监管机构。法人监管机构在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考核评价时,应重点考核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度体系建设及其对分支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情况,并在考核评价工作中计算分支机构考核评价权重,确保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完整。

法人监管机构应将考核评价结果逐级报送上级监管机构。

第十五条 银监会及各级派出机构应当成立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

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应当由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牵头,成员应当包括同级机构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第十六条 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专业指导和督促核查。包括但不限于:负责对日常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协调 其他部门牵头组织成立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考核评价;对辖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进行总结和后评估;整理、保管考核评价档案;对下辖派出机构的考核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十七条 同级机构监管职能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配合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负责收集所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信息;视情况派员参与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后续监管措施。

第四章 考核评价操作流程

第十八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流程包括:机构自评、信息收集、评价实施、结果通报、异议复核、档案归集等。

第十九条 机构自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评分原则》对自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梳理,准确、全面、客观地作出自我评估,并提供自评估所依据的相关证明资料。自评估应包含对所管辖的分支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部署、指导和管理情况,及其下辖分支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

第二十条 信息收集。

(一)收集基本信息。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考核评价的准备阶段,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应当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监管过程中掌握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以及市场准入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掌握的相关报告以及投诉统计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制度规定、组织框架和工作流程说明、工作总结或报告、董(理)事会、高管层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会议纪要、内外部审计报告、内部考评报告、关于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满意度信息、重大突发事件报告、负面舆情信息、诉讼或仲裁信息、向社会公众披露的信息等。

(二)筛选、分析和深入收集信息。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收集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应当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和初步分析,确定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可以通过与非现场监管人员、现场检查人员、准入监管人员、其他功能监管职能部门人员以及外部审计人员举行会谈等途径,进一步收集信息,以求全面准确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所需的各类信息。

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评估结果进行现场核查。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提供却不愿或无法提供的信息或证据,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当视为不利信息或证据。

第二十一条 评价实施。

(一)综合分析。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评估资料的基础上,应对收集到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客观分析。

(二)确定考核评价结果。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根据评分原则考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每一考核评价指标时,应当做到客观公正、细致深入,认真填写考评底稿,确定考评结果。

法人监管机构应综合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一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结果,将各一级分支机构考评得分的平均值按照40%的比重加权,计入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最终考核评价结果。

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对一级分支机构进行考核评价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征求辖内派出机构对二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情况。

第二十二条 通报考评结果。在考核评价结束后,监管机构应及时将考核评价结果通报被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

法人监管机构在通报法人考评结果的同时,应以附表形式将该机构各一级分支机构考评得分情况一并通报。

第二十三条 异议复核程序。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接到通报后,如果对考核评价结果持有异议,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同时提供新的信息或证据,支持对考核评价结论进行准确合理的调整或修正。

监管机构可以结合重新提供的信息或证据进行再次审定,除非确有重要信息遗漏或者考核评价人员重大判断失 误,原则上不对原来考核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考核评价结果送达后30个工作日内向做出评价的监管机构提交整改报告,针对自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有效整改措施。

第二十五条 监管机构负责对被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并对整改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验证。被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落实情况将做为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

第二十六条 考核评价档案归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束后,各级监管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应当做好考核评价信息、考核评价工作底稿、针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等相关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第二十七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的后评估,指导纠正考核评价中可能存在的有关问题。

第五章 考核评价结果及运用

第二十八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后续监管措施。

(一)考核评价结果为一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行业内部处于领先水平,监管机构一般 不需对其采取特殊的监管措施。

(二)考核评价结果为二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正常。但是,监管机构应当对其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给予必要关注。

(三)考核评价结果为三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需要改进。为此,监管机构除应当对其薄弱环节加强关注之外,还应当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必要时选择恰当方式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进行通报。

(四)考核评价结果为四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对其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缺陷进行全面修补。监管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整改措施不得力或到期仍无明显整改效果的,监管机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对其采取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等监管措施。

第二十九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通报考核评价结果同时应抄送同级监管部门,考核评价结果应作为监管评级、监管规划及监管资源配臵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工作结束后,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应当结合考核评价总体结果以及各个单项要素、指标得分,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积极查找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矛盾,并相应制定工作规划。

第三十一条 银监会及省级派出机构可以根据工作实 际,对考核评价整体情况进行全辖通报,表扬先进、鞭策不足,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当年新开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考核评价对象。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包括持牌的信用卡中心。

第三十四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每年进行1次,周期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考核评价工作原则上应当于次年3月31日前完成。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评分原则》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分支机构评分原则简表》结合进行。

(三)省级派出机构应当于次年3月10日前,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银监会承担监管主体责任的外资银行的一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结果报送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四)省级派出机构间可以就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异地设立的一级分支机构考核评价工作进行合作协商,商定分支机构考核评价结果报送的相关事项。

(五)省级派出机构自行安排选定辖内合作金融机构(省级除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考核范围、考核频率以及考核截止时间。

(六)针对外国银行分行管理行及单一分行的考核评价比照外资法人银行执行。

(七)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应参考本办法相关内容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并组织协调下属各农商银行、县(区)联社开展好相关工作。

第三十五条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交有关考核评价信息和证据时故意隐瞒或弄虚作假的,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根据其情节和性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评分原则

太仓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修订) 篇3

《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已经 2010年 3月 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 2011年 6月 1日起施行。

局 长

二 〇 一一年一月四日

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保障进出口肉类产 品质量安全,防止动物疫情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及 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 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进出口肉类产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肉类产品是指动物屠体的任何可供人类食用部分,包 括胴体、脏器、副产品以及以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制品,不包括罐头产品。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 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 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进出口肉类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及监督抽查, 对进出口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收货人、发货人根据 监管需要实施信用管理及分类管理制度。

第六条 进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标准从 事生产经营活动, 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保证肉类产品质量安全, 接受社会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 进口检验检疫

第七条 进口肉类产品应当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的要求,以及中国与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相关协议、议定书、备忘录 等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以及贸易合同注明的检疫要求。

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肉类产品, 收货人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交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许可证明文件。

第八条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要求、国内外肉类产品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风险分析结果,结合对拟向中 国出口肉类产品国家或者地区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估情况, 制定并 公布中国进口肉类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或者与拟向中国出口肉类产品国家或 者地区签订检验检疫协定,确定检验检疫要求和相关证书。

第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境内出口肉类产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实 施备案管理,并定期公布已经备案的出口商、代理商名单。

进口肉类产品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管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执行。第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肉类产品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已经实施备 案管理的收货人,方可办理肉类产品进口手续。

第十一条 进口肉类产品收货人应当建立肉类产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二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肉类产品实行检疫审批制度。进口肉类产 品的收货人应当在签订贸易合同前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取得进境动植物检疫许 可证。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可以派员到输出国家或者地区进 行进口肉类产品预检。

第十三条 进口肉类产品应当从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口岸进口。

进口口岸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具备进口肉类产品现场查验和实验室检验 检疫的设备设施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进口肉类产品应当存储在检验检疫机构认可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存 储冷库或者其他场所。肉类产品进口口岸应当具备与进口肉类产品数量相适应 的存储冷库。存储冷库应当符合进口肉类产品存储冷库检验检疫要求。第十四条 进口鲜冻肉类产品包装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内外包装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完好无破损;(二内外包装上应当标明产地国、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三 外包装上应当以中文标明规格、产地(具体到州/省/市、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内容,目的地应当标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加 施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检验检疫标识。

第十五条 肉类产品进口前或者进口时,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持进口 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出具的相关证书正本原件、贸易合 同、提单、装箱单、发票等单证向进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

进口肉类产品随附的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检验检疫证书, 应当符合国家 质检总局对该证书的要求。

第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相关单证进行审 核,符合要求的,受理报检,并对检疫审批数量进行核销,出具入境货物通关 证明。

第十七条 装运进口肉类产品的运输工具和集装箱,应当在进口口岸检验 检疫机构的监督下实施防疫消毒处理。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进口肉类产品 不得卸离运输工具和集装箱。

第十八条 进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规定对进口肉类产品实施现场检验 检疫,现场检验检疫包括以下内容:(一检查运输工具是否清洁卫生、有无异味,控温设备设施运作是否正 常,温度记录是否符合要求;(二 核对货证是否相符, 包括集装箱号码和铅封号、货物的品名、数(重 量、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生产企业名称或者注册号、生产日期、包装、唛头、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证书编号、标志或者封识等信息;(三查验包装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四预包装肉类产品的标签是否符合要求;(五对鲜冻肉类产品还应当检查新鲜程度、中心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是 否有病变以及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包囊、生活害虫、异物及其他异常情况,必要 时进行蒸煮试验。

第十九条 进口鲜冻肉类产品经现场检验检疫合格后,运往检验检疫机构 指定地点存放。

第二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规定对进口肉类产品采样,按照有关标准、监控计划和警示通报等要求进行检验或者监测。

第二十一条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根据进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结果作出如下 处理:(一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准予生产、加工、销售、使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应当注明进口肉类产品的集装 箱号、生产批次号、生产厂家名称和注册号、唛头等追溯信息。

(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1.无有效进口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2.无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机构出具的相关证书的;3.未获得注册的生产企业生产的进口肉类产品的;4.涉及人身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

(三经检验检疫,涉及人身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以外项目不合格的, 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合格后,方可销售或者使用。(四需要对外索赔的,签发相关证书。

第二十二条 目的地为内地的进口肉类产品,在香港或者澳门卸离原运输 船只并经港澳陆路运输到内地的、在香港或者澳门码头卸载后到其他港区装船 运住内地的,发货人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检验机构申请中转预检。未经 预检或者预检不合格的,不得转运内地。

指定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开展预检工作, 合格后另外 加施新的封识并出具证书, 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时应当同时查验该 证书。

第三章 出口检验检疫

第二十三条 出口肉类产品由检验检疫机构进行监督、抽检,海关凭检验 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下列要求对出口肉类产品实施检验检疫:(一输入国家或者地区检验检疫要求;(二中国政府与输入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检验检疫协议、议定书、备忘 录等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

(三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四输入国家或者地区官方关于品质、数量、重量、包装等要求;(五贸易合同注明的检验检疫要求。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对出口 肉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

输入国家或者地区对中国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有注册要求, 需要对外推 荐注册企业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出口肉类产品加工用动物应当来自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饲 养场。

检验检疫机构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备案饲养场进行动物疫病、农兽药残 留、环境污染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未经所在地农业行政部门出具检 疫合格证明的或者疫病、农兽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监测不合格的动物不 得用于屠宰、加工出口肉类产品。

第二十七条 出口肉类产品加工用动物备案饲养场或者屠宰场应当为其生 产的每一批出口肉类产品原料出具供货证明。

第二十八条 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输入国家或者地区的要求, 对出口肉类产品的原辅料、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出口等全过程建立有效 运行的可追溯的质量安全自控体系。

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兽医卫生和食品安全管 理人员。

第二十九条 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核 查原料随附的供货证明。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查验出厂肉类产品的 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 如实记录其肉类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肉类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三十条 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出口肉类产品加工用原辅料及成 品进行自检,没有自检能力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并出具有效检 验报告。

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出口肉类产品中致病性微生物、农兽药 残留和环境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抽样检验, 并对出 口肉类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进行验证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 用于出口肉类产品包装的材料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 上应当按照输入国家或者地区的要求进行标注, 运输包装上应当注明目的地国 家或者地区。

第三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向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派出官 方兽医或者检验检疫人员,对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出口肉类产品启运前,按照国家 质检总局的报检规定向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第三十五条 出口肉类产品的运输工具应当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制冷设 备,装载方式能有效避免肉类产品受到污染,保证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条 件,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发货人应当确保装运货物与报检货物相符,做好装运记录。

第三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报检的出口肉类产品的检验报告、装运记录 等进行审核,结合日常监管、监测和抽查检验等情况进行合格评定。符合规定 要求的,签发有关检验检疫证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签发不合格通知单。第三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检验检疫合格 的出口肉类产品、包装物、运输工具等加施检验检疫标志或者封识。

第三十八条 存放出口肉类产品的中转冷库应当经所在地检验检疫机 构备案并接受监督管理。

出口肉类产品运抵中转冷库时应当向其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报。中转 冷库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凭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检验检疫证 单监督出口肉类产品入库。

第三十九条 出口冷冻肉类产品应当在生产加工后六个月内出口,冰鲜肉 类产品应当在生产加工后 72小时内出口。输入国家或者地区另有要求的,按 照其要求办理。

第四十条 用于出口肉类产品加工用的野生动物,应当符合输入国家或者 地区和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经国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章 过境检验检疫

第四十一条 运输肉类产品过境的,应当事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按 照指定的口岸和路线过境。承运人或者押运人应当持货运单和输出国家或者地 区出具的证书,在进口时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由进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查验 单证。进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通知出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出口口岸检验 检疫机构监督过境肉类产品出口。

进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派官方兽医或者其他检验检疫人员监运至出 口口岸。

第四十二条 过境肉类产品运抵进口口岸时,由进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 对运输工具、装载容器的外表进行消毒。

装载过境肉类产品的运输工具和包装物、装载容器应当完好。经检验检疫 机构检查,发现运输工具或者包装物、装载容器有可能造成途中散漏的,承运 人或者押运人应当按照检验检疫机构的要求,采取密封措施;无法采取密封措 施的,不准过境。

第四十三条 过境肉类产品运抵出口口岸时,出口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 确认货物原集装箱、原铅封未被改变。

过境肉类产品过境期间,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批准,不得开拆包装或者卸离 运输工具。

第四十四条 过境肉类产品在境内改换包装,按照进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 规定办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肉类产品实行安全监控制度,依据风 险分析和检验检疫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监控计划, 确定重点监控国家或者地区的 进出口肉类产品种类和检验项目。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 制定并实施所辖区域内进口肉类产品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

第四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肉类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措施,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机构和 企业通报进出口肉类产品安全风险信息。发现进出口肉类产品安全事故,或者 接到有关进出口肉类产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农业行政部门通 报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第四十八条 进出口肉类产品的生产企业、收货人、发货人应当合法生产 和经营。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进出口肉类产品的收货人、发货人和出口肉类产品 生产企业不良记录制度,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行政处罚的,可以将其列入违法 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第四十九条 进口肉类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收货人应当主动召回并立即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收货人不主动召回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召回。出口肉类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 害的,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害的发生,并立即向 所在

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有前二款规定情形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第五十条 出口肉类产品加工用动物备案饲养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 备案:

(一)存放或者使用中国、拟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禁止使用的药物和其他有 毒有害物质,使用的药物未标明有效成份或者使用含有禁用药物和药物添加 剂,未按照规定在休药期停药的;

(二)提供虚假供货证明、转让或者变相转让备案号的;

(三)隐瞒重大动物疫病或者未及时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的; 11/12

(四)拒不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监督管理的;

(五)备案饲养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后 30 日内未申请变更的;

(六)养殖规模扩大、使用新药或者新饲料或者质量安全体系发生重大变 化后 30 日内未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的;

实习班主任考核办法(修订稿) 篇4

校外实习班班主任工作职责及月考评办法(修订稿)

一、实习班班主任主要工作职责

1、指导毕业生整理应聘档案材料

2、组织本班学生参加招聘会

3、组织并参加本班实习生家长会

4、根据就业办安排赴实习单位送学生上岗或蹬点管理学生

5、学生自离校至毕业日止,实行每名学生月联系报告制度并按时参加就业办组织的月报告会

6、及时掌握并疏导在岗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有记录,如遇重大问题及时向就业办报告

7、及时与离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离职学生的帮教工作并有记录

8、帮助自找实习单位的毕业生办理申请手续

二、实习班班主任月考评办法

(一)基分

1、学生离校后的第二个月开始,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班主任联系学生本人或家庭,认真填写《实习生月跟踪调查表》。就业办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召开实习班班主任会,了解前一个月班主任对实习生跟踪服务情况;并对照《实习生月跟踪调查表》随机抽查5~10%记录学生情况的真实性:若均属实的,加3分/受查生;抽查与记录不相符的,扩大抽查比例,扣除相应分值。

(二)出勤分

2、准时组织并全程参加实习生家长会的班主任,加3分/次;

3、参与整个招聘现场活动的班主任,加3分/次;

4、校派蹬点管理学生的班主任,加10分/日;

(三)上岗分

5、当月由学校推荐上岗的,加2分/男生,1分/女生(违纪辞退或未按正常手续离职的二次上岗生除外);

6、经学校同意且手续完备,由毕业生自己落实实习单位的,加2分/生;

(四)在岗分

7、当月学生在岗且无违纪现象的,加2分/生(上岗月除外);

8、实习生到岗后获得重大荣誉的(被评为先进、优秀员工或晋升等以单位文字材料为准),加20分/生·次;

(五)违纪分

9、当月因学生引起重大安全事故且负主要责任的,扣20分/生;

10、当月因学生引起重大安全事故且负次要责任的,扣10分/生;

11、当月由于违纪被单位辞退的,扣15分/生;

12、当月学生未按学校要求的程序办理离职手续而自行离职的,扣10分/生;

13、当月学生离职(有离职手续),扣5分/生;自找单位学生离职的,扣2分/生;

14、当月由于违纪受到单位批评仍继续留用的,扣3分/生;

(六)帮教分

15、学生离职后一周内能约其到校见面交流且到就业办备案的,加5分/生;

16、离职后的学生根据就业办要求每上交一篇材料,加5分/生;

17、违纪辞退或未经学校同意离职在家待业的,扣3分/生·月

三、实习班班主任津贴与奖惩制度

1、津贴:考评分值每1分折合人民币1元(原则上),按月统计;

2、奖惩:根据月考评成绩和年度工作总结评选年度优秀实习班主任

四、附则

1、实习班主任考评期限自学生离校实习至毕业日止(重点是上岗后的第一个

学期,即校第五学期);

2、中途因工作调动的实习班级班主任一职可由其他班主任自愿替补或由就业办安排人员补入;

3、凡班级在当学期有学生就业的,均列为实习班班主任的范畴;

检疫员考核管理办法及责任书 篇5

为加强对检疫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团实际,制定一四二团检疫员考核管理办法。第一条检疫员必须服从团动物卫生监督所管理。(5分)

第二条生猪入场前必需查验检疫合格证明和免疫标识。发现缺失的,一律不得进场屠宰。(10分)

第三条宰前必需进行临床健康检查,无异常方可屠宰。(5分)第四条宰后严格按照屠宰检疫程序操作。(10分)

第五条严格动物产品检疫证明票证管理,不得随意签发检疫合格证明,不得转让他人签发检疫证明。对检疫结论承担法律责任。(10分)第六条对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依法加盖相应的检疫合格印章。(5分)

第七条认真、及时填写当天检疫记录,并规范存档。(5分)第八条发现疫情和违法事实,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20分)第九条团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年对检疫员进行3次各项工作检查,总评分85分为合格。一次低于75分者予以警告,连续2次检查低于75分者予以调离检疫岗位。(30分)

第十条本办法解释权归一四二团动物卫生监督所。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四二团动物卫生监督所 2012年1月3日

肉品检验检疫人员责任书

根据动物防疫法及肉品检验检疫人员工作规范.制订本责任书。1.动物检疫员必须按照检疫操作规范做好动物产品的检测检疫工作。2.屠宰点必须有牲畜进厂登记表及每日屠宰检疫记录,记录完整、准确。

3胴体加盖印章清晰、日期准确。4出证规范、无涂改。

5.处罚:检疫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兽医站将依据本责任书予以处罚。(1)屠宰时未进行同步检疫.脱岗的.发现一次罚款50元。(2)检疫印章不清晰每畜罚款5元。(3)未加盖印章的.每次罚款50元。(4)未按规定出证的每次罚款50元。(5)出证错误涂改的每畜罚款10元。

(6)未经检疫出具假证的.每次罚款50-10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 依据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处理。(7)发现乱收费的每畜罚款50元。

(8)按规定交纳检疫费.不按时交纳的调离检疫岗位。

一四二团畜牧兽医站

2012年1月3日

站长:

太仓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修订) 篇6

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保证进出口化妆品的安全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海关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及有关国际条约、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海关检验检疫的化妆品(包括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

海关总署主管全国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主管海关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进出口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化妆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

进口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五条

主管海关根据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口国家(地区)签订的协议、议定书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对进口化妆品实施检验检疫。

我国尚未制定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可以参照海关总署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六条

进口化妆品由口岸海关实施检验检疫。海关总署根据便利贸易和进口检验工作的需要,可以指定在其他地点检验。

第七条

海关对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化妆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八条

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海关总署相关规定报检,同时提供收货人备案号。

其中首次进口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声明;

(二)产品配方;

(三)国家实施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的化妆品,应当提交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或者备案凭证;

(四)国家没有实施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2.在生产国家(地区)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或者原产地证明;

(五)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除前四项外,还应当提交中文标签样张和外文标签及翻译件;

(六)非销售包装的化妆品成品还应当提供包括产品的名称、数/重量、规格、产地、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加施包装的目的地名称、加施包装的工厂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第九条

进口化妆品在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之前,应当存放在海关指定或者认可的场所,未经海关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离、销售、使用。

第十条

海关受理报检后,对进口化妆品进行检验检疫,包括现场查验、抽样留样、实验室检验、出证等。

第十一条

现场查验内容包括货证相符情况、产品包装、标签版面格式、产品感官性状、运输工具、集装箱或者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

第十二条

进口化妆品成品的标签标注应当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海关对化妆品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要求进行审核,对与质量有关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

第十三条

进口化妆品的抽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验、备查等使用需要。以下情况,应当加严抽样:

(一)首次进口的;

(二)曾经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

(三)进口数量较大的。

抽样时,海关应当出具印有序列号、加盖检验检疫业务印章的《抽/采样凭证》,抽样人与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双方签字。

样品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合格样品保存至抽样后4个月,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格样品保存至证书签发后一年,不合格样品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涉及案件调查的样品,应当保存至案件结束。

第十四条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海关应当确定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并将样品送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实施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十五条

进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海关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列明货物的名称、品牌、原产国家(地区)、规格、数/重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进口化妆品取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后,方可销售、使用。

进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的,由海关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

知单,由当事人办理退运手续。其他项目不合格的,可以在海关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

第十六条

免税化妆品的收货人在向所在地直属海关申请备案时,应当提供本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管部门、经营范围、联系人、联系方式、产品清单等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离境免税化妆品应当实施进口检验,可免于加贴中文标签,免于标签的符合性检验。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上注明该批产品仅用于离境免税店销售。

首次进口的离境免税化妆品,应当提供供货人出具的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我国相关规定的声明、国外官方或者有关机构颁发的自由销售证明或者原产地证明、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产品配方等。

海关总署对离岛免税化妆品实施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十八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化妆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标准或者合同要求。进口国家(地区)无相关标准且合同未有要求的,可以由海关总署指定相关标准。

第十九条

海关总署对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具体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出口化妆品由产地海关实施检验检疫,口岸海关实施口岸查验。

口岸海关应当将查验不合格信息通报产地海关,并按规定将不合格信息上报上级海关。

第二十一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海关对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采购、验收、使用管理制度,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料的合格证明。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录化妆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检验记录制度,依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其出口化妆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合格。

上述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三条

出口化妆品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海关总署相关规定报检。其中首次出口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出口化妆品企业生产许可证以及生产企业备案材料;

(二)自我声明。声明化妆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等内容;

(三)产品配方;

(四)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交外文标签样张和中文翻译件;

(五)特殊用途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供相应的卫生许可批件或者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是否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第二十四条

海关受理报检后,对出口化妆品进行检验检疫,包括现场查验、抽样留样、实验室检验、出证等。

第二十五条

现场查验内容包括货证相符情况、产品感官性状、产品包装、标签版面格式、运输工具、集装箱或者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

第二十六条

出口化妆品的抽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验、备查等使用需要。

抽样时,海关应当出具印有序列号、加盖检验检疫业务印章的《抽/采样凭证》,抽样人与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双方签字。

样品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合格样品保存至抽样后4个月,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格样品保存至证书签发后一年,不合格样品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涉及案件调查的样品,应当保存至案件结束。

第二十七条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海关应当确定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并将样品送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实施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八条

出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进口国家(地区)对检验检疫证书有要求的,应当按照要求同时出具有关检验检疫证书。

出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可以在海关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检疫合格的,方准出口。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第二十九条

来料加工全部复出口的化妆品,来料进口时,能够提供符合拟复出口国家(地区)法规或者标准的证明性文件的,可免于按照我国标准进行检验;加工后的产品,按照进口国家(地区)的标准进行检验检疫。

第四章

非贸易性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三十条

化妆品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用样品、企业研发和宣传用的非试用样品,进口报检时应当由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供样品的使用和处置情况说明及非销售使用承诺书,入境口岸海关进行审核备案,数量在合理使用范围的,可免于检验。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化妆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一条

进口非试用或者非销售用的展品,报检时应当提供展会主办(主管)单位出具的参展证明,可以免予检验。展览结束后,在海关监督下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二条

携带、邮寄进境的个人自用化妆品(包括礼品),需要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的,应当实施检疫。

第三十三条

外国及国际组织驻华官方机构进口自用化妆品,进境口岸所在地海关实施查验。符合外国及国际组织驻华官方机构自用物品进境检验检疫相关规定的,免于检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报检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而申请复验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复验。

第三十五条

海关对进出口化妆品的生产经营者实施分类管理制度。

第三十六条

海关对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出口化妆品的生产企业和发货人实施诚信管理。对有不良记录的,应当加强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海关总署对进出口化妆品安全实施风险监测制度,组织制定和实施进出口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主管海关根据海关总署进出口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组织对本辖区进出口化妆品实施监测并上报结果。

主管海关应当根据进出口化妆品风险监测结果,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调整对进出口化妆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管措施。

第三十八条

海关总署对进出口化妆品建立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进出口化妆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或者国

内外发生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到进出口化妆品安全时,海关总署和主管海关应当及时启动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快速反应措施。

第三十九条

海关总署可以根据风险类型和程度,决定并公布采取以下快速反应措施:

(一)有条件地限制进出口,包括严密监控、加严检验、责令召回等;

(二)禁止进出口,就地销毁或者作退运处理;

(三)启动进出口化妆品安全应急预案。主管海关负责快速反应措施的实施工作。

第四十条

对不确定的风险,海关总署可以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在未经风险评估的情况下直接采取临时性或者应急性的快速反应措施。同时,及时收集和补充有关信息和资料,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类型和程度。

第四十一条

进口化妆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收货人应当主动召回并立即向所在地海关报告。收货人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做好召回记录。收货人不主动召回的,主管海关可以责令召回。必要时,由海关总署责令其召回。

出口化妆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向所在地海关报告。

主管海关应当将辖区内召回情况及时向海关总署报告。

第四十二条

海关对本办法规定必须经海关检验的进出口化妆品以外的进出口化妆品,根据国家规定实施抽查检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将尚未经海关检验合格的进口化妆品调离指定或者认可监管场所,有违法所得的,由海关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将进口非试用或者非销售用的化妆品展品用于试用或者销售,有违法所得的,由海关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不履行退运、销毁义务的,由海关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海关工作人员泄露所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进出口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的,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化妆品是指以涂、擦、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表皮、毛发、指趾甲、口唇等)或者口腔粘膜、牙齿,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二)化妆品半成品是指除最后一道“灌装”或者“分装”工序外,已完成其他全部生产加工工序的化妆品;

(三)化妆品成品包括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和非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

(四)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是指以销售为主要目的,已有销售包装,与内装物一起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化妆品成品;

(五)非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是指最后一道接触内容物的工序已经完成,但尚无销售包装的化妆品成品。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教育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 篇7

为进一步提高街道教育系统全员办信息、搞调研和对外宣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信息调研工作,巩固和扩大外宣成果,更好地促进全街道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上级有关信息工作的要求,结合街道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中小学、成教、幼儿园。

二、考核目标

总体目标:做到《日照日报》教育版、岚山电视台、日照电视台及《日照教育信息》、《岚山信息》、《岚山教育信息》等媒体每月必见我街道中小学、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工作情况。

1、信息工作:各学校每周上报教委办公室有价值信息不少于1条。

2、通讯报道工作:各学校、幼儿园每季度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通讯文章、新闻消息或电视台报道不少于2次。

3、调研工作:各学校、幼儿园每年撰写调研文章不少于2篇。

三、考核奖惩

1、信息考核以分计算。各学校、幼儿园每上报街道教委一条信息得1分,采用一篇得5分,被区《教育信息》采用一条得10分,被《岚山信息》或《日照教育信息》采用一条得20分,被省级媒体以上采用1条得30分,被领导批示1条另加10-20分。

2、新闻稿件被《日照日报》教育版发表1篇得20分,在省级报刊发表1篇得30分。教育工作被岚山电视台报道一次得15分,被日照电视台报道一次得20分,被省级以上电视台报道一次得30分。

3、考核结果以累计得分计算,按积分多少评选街道、区、市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通过电视台报道的要事先报告街道教委;信息宣传材料一律通过街道教委上报区教育局。

四、组织实施

1、各学校、幼儿园信息、调研文章及新闻稿件的审核,由各分管校长审核,重要信息要由学校校长签发。

2、信息、调研文章及新闻稿件的登记及统计由教委办公室负责,同时各学校、幼儿园要及时搞好材料登记存档工作。教委将定期通报信息上报、采用情况,年底统一考核。

3、各学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有分管领导,指定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完善办公条件,有条件的学校要接入互联网,除紧急信息外,所有信息都应使用lsjdjw@163.com电子邮箱上报。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要积极动员,广泛发动,努力工作,争取出色完成任务,把教育战线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宣传出来,为岚山头街道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社会环境。

4、本办法于~年5月10日起实行。

太仓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修订) 篇8

《铁矿与返矿及氧化铁皮的鉴别规程》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〇年三月

行业标准

《铁矿与返矿及氧化铁皮的鉴别规程》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09年制修检验检疫行业标准项目计划通知的要求,行业标准《铁矿与返矿及氧化铁皮的鉴别规程》(项目编号2009B078)由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牵头起草。

二、目的和意义

铁矿石是生产钢铁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我国是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大国,同样也是国际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被称为“全球吸铁石”。2008年,中国共进口铁矿石4.4亿吨,2009年,国际国内钢铁需求萎靡,全球钢厂大幅减产,在此形势下,中国仍进口铁矿石3.5亿吨。铁矿石贸易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关乎国计民生。自2000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节节攀升,同时造成铁矿石进口市场的混乱,在铁矿石品位波动度增大的同时,出现了以氧化铁皮及烧结返矿冒充铁矿石,或者在铁矿石中大量掺杂氧化铁皮和返矿的案例。氧化铁皮和烧结返矿虽是可部分替代铁矿石的炼钢原料,但其海关编码与铁矿石不同,而且氧化铁皮属于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国家对其进口有严格的管制。为了规范铁矿石进口市场,维护国家和进口企业的利益,特制定本标准。

三、标准的编制过程

1.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接到标准制定任务后,由起草标准的负责人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

2.标准起草小组,积极调研,奔赴各大铁矿石进口口岸,了解铁矿石进口市场情况,收集氧化皮和返矿的各类样品标本。3.标准起草小组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起草了标准的草案。

4.征求了国内科研院所和部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专家的建议,完善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鉴别方法的选择

作为一个规程类的标准,其现场指导意义要突出。而铁矿石作为大宗散装进口化矿产品,具有批次多,数量大的特点,不可能对每批货物都进行实验室鉴定,因此本标准选择以货物的表观物理特征为主要鉴别手段,在通过表观物理特征做出初步判断的基础上,辅以实验室鉴定。铁矿石与返矿及氧化铁皮在表观物理特征,如颜色、光泽、条痕、磁性,特别是外形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别,通过对大量样品的实际观察,发现通过表观物理特征对样品进行初步鉴别具有可行性和简单操作性。

铁矿、返矿与氧化铁皮化学成分相近,因此在实验室鉴定方法的选择上,很难单独通过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其定性,但三者的物相组成有所区别,故选择以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先对样品的元素组成初步判断,再以X射线衍射法(XRD)对其进行准确定性。铁矿石、返矿与氧化铁皮的主要组成物质都是铁的氧化物。从衍射的角度分析,氧化铁皮的主物质由Fe3O4、Fe2O3及FeO共同组成,而且大部分氧化铁皮中都存在相当含量的单质铁(或固溶体),微量物质中,Si多以石英态存在,Ca多以CaCO3形式存在,Al的含量很低或没有,一般难以通过衍射检测出来。

返矿是一种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复合物,它是由含铁矿物和脉石矿物及由它们形成的液相粘结而成,其物相组成随原料及烧结工艺条件不同而异,但总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①含铁矿物,包括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浮氏体(FexO,氧化亚铁相);②粘结相矿物,原料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有以下几种:铁橄榄石,钙铁橄榄石,铁酸钙,复合铁酸钙,当碱度小于1.0时,还会出现钙铁辉石;③其他硅酸盐,主要是钙的硅酸盐,根据碱度不同,会出现正硅酸钙,硅灰石或硅酸三钙。返矿中所包含的物相数量多,很多物相晶型复杂,衍射峰数量多,在X射线衍射图谱上表现为衍射峰位置重叠或接近的很多,峰型明显宽化。返矿的衍射图谱与铁矿石及氧化铁皮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粘结相矿物相是返矿的特征物相。

天然铁矿石中,菱铁矿(FeCO3)、黄铁矿(FeS)和钛铁矿(FeTiO3)等含有大量非Fe、O元素的矿石衍射图谱与氧化铁皮及返矿的衍射图谱迥异,一目了然;而仅以Fe、O为主元素的铁矿石,除磁铁矿外,都是由α-Fe2O3、γ-Fe2O3及其水合物组成,磁铁矿虽由FeO与Fe2O3共同组成,但反应在衍射图谱上,则主要以Fe3O4的形式存 在,微量元素中,Si以石英形式或粘土类物质形式存在,Al以粘土类物质形式存在。

五、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内容由以下8部分组成: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5 检验鉴别规则 6 结果判定 附录

六、说明

本标准的编写在格式上遵循《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

太仓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修订) 篇9

静宁县财政局

关于印发《财政局2014财政信息宣传

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财政所、局属各单位及股室:

现将《财政局2014财政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静宁县财政局2014年5月日

财政局2014财政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局财政信息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信息宣传工作水平,广泛宣传报道财政改革发展动态,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财政工作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信息宣传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紧紧围绕财政工作,注重宣传内容的政策性和影响力,坚持正确导向,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做法、新经验,快速、及时地收集、编写和报送信息,确保财政信息的时效性。

第二章考核对象和内容

第三条考核对象:

各乡(镇)财政所、局属各单位及股室

第四条财政信息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市财政部门的决策部署情况;

(二)准确把握财政工作重点,反映在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

(三)及时反映财政工作动态,特别是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

(四)领导和社会关注的其他重要情况。

第三章主要任务和报送方式

第五条主要任务

根据《平凉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2014年县(区)财政信息宣传调研工作的通知》(平财信[2014]3号)文件要求,确定我局2014年财政信息任务96条(篇),其中调研类和问题建议类信息不得少于67条(篇)。局属各单位及股室分别每月报送财政信息至少1条(篇),全年报送调研报告至少2篇;各乡(镇)财政所季度至少报送财政信息1条(篇),全年报送调研报告至少1篇。

第六条报送方式

(一)财政信息宣传工作实行备案制度,由信息管理股统一备案。向信息管理股报送的财政信息、调研报告的,由信息管理股负责统计备案;自己在其他媒体刊物发表财政信息、调研报告的,由本人负责向信息管理股报送刊发报刊杂志的复印件登记备案(自刊发之日期起10内报备)。

(二)向信息管理股报送的财政信息、调研报告,要统一使用财政局财政信息报送单拟稿后,经分管领导签字批准,由信息管理股登记备案后编发。

第四章评比考核

第七条建立健全信息宣传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各乡(镇)财政所、局属各单位(股室)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信息宣传工作计划,营造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良好氛围。

第八条信息管理股对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月统计、季通报、年考评制度。凡没有完成信息报送任务和不按时报送市

局约稿等重要信息的,本单位及本单位人员不得参与评优选先。

第五章奖励办法

第九条按照发表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排名,对排名前三位的单位作为财政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进行奖励,第一名奖励600元,第二名奖励400元,第三名奖励200元。

第十条信息宣传工作单条(篇)奖励标准:

(一)财政信息在省级及以上宣传媒体采用的每篇奖励50元,在市级宣传媒体采用的每篇奖励30元,县级宣传媒体奖励20元。

(二)调研报告省级以上刊物媒体发表的每篇奖励300元,被市级刊物媒体采用的每篇奖励150元,被县级刊物媒体采用的每篇奖励50元。

(三)财政信息、调研文章和问题建议类信息在省市财政有较大影响或被县、局领导充分肯定,为县、局决策提供参考价值、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在年终考核时另行奖励。

第六章工作纪律

第十一条严格遵守各项保密规定,任何财政所、股室(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新闻媒体提供涉及国家秘密的稿件、信息;不得提供正在研究或尚未最后确定的工作信息;不得提供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不得发表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与

稳定的言论。

第十二条严禁盗用或转载他人的所有稿件,由此引起的纠纷和责任自负;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第七章附则 本办法由信息管理股负责解释。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上一篇:“疫”夜——疫情中的夜晚作文下一篇:关于项目部共享单车停放管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