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检疫工作

2024-10-03

防疫检疫工作(精选9篇)

防疫检疫工作 篇1

1概述

近些年来, 我国的各个地区出现了许多动物疫病, 其中的一部分对于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视。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 都将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务投放于动物疫情的预防与控制之上, 这样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我国社会民众提供了一个相对健康的生存环境[1]。但是, 在动物防疫检疫的实践当中, 农村作为其工作重点, 给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 加强农村动物防疫检疫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话题。

2当前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规模性养殖少, 饲养过于分散

目前, 我国农村仍然是畜牧养殖的主要场地, 养殖模式仍然主要采用一家一户的模式, 这种养殖方式过于分散, 不便管理, 尽管各地不断推行各种政策, 但效果仍然不够明显, 规模养殖所占比例仍然较小, 要想管理好这些分散饲养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财力, 人力与时间。

2.2饲养周期较短, 养殖动态变化过快

在政策的驱使下, 各地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动物防疫检疫部门, 并且将任务派发到个人, 将防疫工作进行到每一户, 但由于散户养殖, 养殖户随时可能进行畜禽的买卖, 饲养数量与种类随时都会发生变化, 防检员很难做到完全掌握, 这必然会导致部分畜禽防疫工作被忽略, 影响其健康, 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2.3群众的防疫意识不高, 影响防疫工作发展

多数群众对防疫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少主动给动物打防疫, 部分人群甚至不愿意接受防疫, 认为这种流动的防疫形式非常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也有部分养殖户认为自家的动物养殖非常仔细, 不会感染疫情。除此之外, 部分群众对疫苗收费也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 不愿意掏钱进行防疫, 对重大疫情认识不够, 而且个别养殖户的法制观念薄弱, 认为自己饲养动物就属于个人财产, 感染疾病或者死亡也只是自己的事情, 其他人无权干涉。

3做好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对策

3.1做好疫病、疫情监控工作

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畜牧业中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要充分发挥该机构的作用调查流行病学, 提供给动物检防疫工作更科学合理的数据信息。首先, 要加强县级该机构组织及制度的完善, 强化培训检防疫员的业务能力, 明确分工各项工作的职责, 力求配置的工作人员责任心强, 相关技术基础扎实熟练, 才能在国家冷链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防疫工作, 基层兽医站的强化建设最关键, 通常基础兽医站是负责推广宣传动物及其产品检防疫和新技术的部门, 是监督动物卫生最基层的执法组织, 法律性、政策性、科学性等方面极强, 紧密联系着万万农牧户的切身利益, 部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监督动物卫生执法体系与动物防疫工作。

3.2加强动物检防疫宣传工作

相关部门要加强动物检防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通常可利用各种媒体让养殖户明白做好动物检防疫工作, 能有效减少动物发生疫病, 避免畜禽大规模的发病死亡, 是提高养殖效益的最佳手段, 同时做好动物检防疫工作, 还能很好的防控动物重大病疫的出现, 为畜牧产业和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提供保障。通过大力的宣传工作, 让广大养殖户能认识到动物检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促使养殖户提高动物检防疫工作的积极性, 进而更好地与政府及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动物检防疫工作。

3.3疫苗的管理使用

各种疫苗贮藏温度不同, 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书的温度贮藏疫苗, 干疫苗贮藏条件适宜在-15℃, 越低温保存时间越久, 而灭活苗贮藏条件适宜在2~8℃且不低于0℃, 在贮藏疫苗的整个过程中, 冷藏温度要始终维持一致, 绝不能忽高忽低, 特别是不能重复溶解或冻结, 同时贮藏地务必要保证冷暗干燥, 绝不可受到阳光照射和受潮, 要注意的是稀释液和油乳剂苗不可冻结, 不然其效力将降低或消失。疫苗使用、配制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 全面掌握疫苗的各项参数, 不过苗瓶裂纹等现象的疫苗万不能使用, 各批号疫苗至少要留底两瓶。接种时疫苗温度要接近畜体温度或达到常温, 方能减少应激反应的出现。

3.4确保防疫经费, 稳定基层队伍

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 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劳动报酬问题, 稳定队伍。以往, 由于基层财政困难, 有的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往往会出现自谋出路, 自主经营的情况, 这就造成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如今, 随着兽医体制的改革, 上级领导已经正确地认识到了基层防疫队伍的重要性, 正在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 招聘相关工作人员。正因如此, 政府的财政部门应对资金进行统筹, 切实的解决防疫员的报酬, 更新队伍, 使得队伍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防疫人员的技能水平更为专业, 使得农村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加强对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研究分析, 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 应该加强对其重点环节与要素的重视程度, 并注重其具体实施策略与方案的可行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实践经验, 从做好疫病、疫情监控工作等多方面, 提出了做好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检疫,思考

参考文献

[1]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 ⑸.

防疫检疫工作 篇2

二、理顺体制,统一管理。《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检疫员,要依此规定,进一步明确在乡(镇、办事处)工作的检疫员为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身份,将原乡镇畜牧水产站按放开经营性职能、强化公益性职能和防检分开的原则,进行彻底改革。成立兽医行业协会,搞好诊疗、去势等经营性工作;设立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全额拨款的乡镇动物防疫站,做好动物防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具体工作;将所有检疫执法人员人事关系全部调入到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再按照便民、集中、利于管理的原则设立若干动物检疫派出机构(数个乡镇设立1个检疫分所),承担动物检疫具体工作。要统一动物检疫执法管理工作,由农业部动物检疫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动物饲养、运输、动物屠宰和产品加工、市场营销、进出口的动物检疫执法工作;实行垂直管理制度,由农业部动物防疫监督主管部门对地方各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实行垂直管理,解决职能分割、部门扯皮和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只能对下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而无更多约束力和监督力的问题。通过明确划分职能,整合、精简现有机构,建立起一支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三、提升素质,严格考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选拔一批德才皆备的优秀专业管理人才担任检疫派出机构负责人,完善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严格检疫员任职资格管理,把好人员进入关。依照中长期人才战略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检疫人员文化、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责任追究、违法处理、证照管理、财务管理、案件办理、抱怨处理等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不断规范检疫、收费和出证行为,提高检疫标识真假鉴别力,加大内部违法违纪行为整治力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通过数年的努力,力争基层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形象得到较大的改观,建成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正派、勤勉务实、保障有力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范文网【】

四、健全法制,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总结《动物防疫法》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意见,利用《动物防疫法》重新颁布实施之际,将规模养殖场、冷库、超市、宾馆、饭店和学校、医院等集体伙食单位纳入动物检疫监督范畴。借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成功的立法经验,对“违法所得”、“运输费用”等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违法行为,可设定一定数额的罚款,对违法活动中的作案工具设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封存、拍卖权,尽快解决办案难的问题。不断强化监督执法,充分发挥“以监促检”的作用。

防疫检疫工作 篇3

1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来看, 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我国虽已颁布了相关的动物防疫法, 但在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实际进行中, 具体落实还比较差。同时基层工作人员对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进行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同时不同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也有所差异。待遇比较低导致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在实际的工作中, 防疫检疫大多数工作都是依靠人工完成, 这种情况下, 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另外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全面, 虽然前国家已经在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上有了一定的补助, 但因其工作环境比较复杂, 其相关的基础设施还是不够健全。

2 做好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思路

2.1 加大对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投资力度

要想更好的开展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就要尽可能的吸收相关项目资金,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当地畜牧相关部门的整改, 通过对当地畜牧站点以及畜牧部门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 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 还应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 不断对动物检疫中心以及肉制品质量检验中心的相关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 这样就能有效的实现对当地动物以及肉制品的有效检疫和防疫, 此外, 还应该对基层检疫站进行不断的完善, 建立动物隔离养殖场地, 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彻底改善以往相关技术不过关的现象。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有效的进行, 其根本取决于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 为了有效的保证基层防疫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应该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这样才能提高基层检疫队伍对人才的吸纳能力, 从而有效的实现基层检疫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最后, 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养殖企业以及养殖散户普及动物的疫情预防知识, 从而有效的提高养殖人员对疫情的预防意识。

3 基层动物饲养消毒的意义

基层动物饲养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能够有效的降低疫情传播, 良好的养殖环境能够充分提高畜禽自身抵抗力, 如果不能保证在饲养中进行定期消毒, 那么, 感染疫情的几率就会大大提升, 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同时对周边的动物饲养也会有所影响, 严重的甚至还会威胁人体健康。而且即使动物已经感染疫情, 如果在饲养中对其进行消毒, 那么疫情的传播速度以及程度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这样会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 在饲养中加强消毒的重要性, 因此, 在实际的养殖中, 为了降低动物疫情的传播, 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 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做好基层的动物饲养消毒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加强对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有效实施, 能够使畜牧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同时也能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 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 但因为当前经济各方面的发展, 动物疫情也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这种情况下, 更需要强化对基层检疫防疫工作的进行, 这样才能在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 同时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保健护航。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 对于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升高, 而基层动物防疫检验工作的有效进行是决定畜牧产品质量的有效保证, 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安全、放心的畜产品,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必须切实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路, 以期促进我国畜牧产品质量的提升。

县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情况汇报 篇4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各位领导:

按照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对重点区域开展检疫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新

政办发明电〔2007〕25号)内容,结合我县工作实际,下面,就我县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畜牧业发展概况

全县辖8个乡镇场,总人口7.18万人(农牧业人口),由汉、蒙、维、哈、回等19个民族组成,有可耕地面积49.5万亩,天然草场面积619.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01万亩。据统计,2006年末,全县牲畜存栏达37.26万头(只),同比减少8.4%,其中:农区牲畜存栏11.93万头(只),同比减少17.33%;牧区牲畜存栏25.33万头(只),同比减少3.48%。全县能繁殖母畜24.22万头(只),母畜比例达65%,繁殖成活仔畜27.57万头(只),成活率98.9%。牲畜出栏数30.73万头(只),出栏率75.54%;商品畜26.45万头(只),商品率64.3%。家禽年末存栏11万羽,同比增加26.29%;禽蛋产量684吨,同比增长0.15%。年内,肉类总产量达7432吨,奶类产量6752吨,绵羊毛产量673吨,山羊绒产量8445公斤,各类皮张219258张。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和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工作部署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县上下把对整顿和规范活畜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的认识,提高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上来,把整顿和规范活畜禽经营市场秩序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保证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避免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为切实做好整顿和规范活畜禽市场秩序工作,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制定了《温泉县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内容和阶段任务,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县畜牧兽医部门负责活畜禽经营市场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活畜禽经营市场从业人员公共卫生管理;工商部门负责活畜禽经营市场活畜禽经营行为监管;质检部门负责活畜禽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建设部门负责活畜禽市场外经营行为的巡查监管;县经贸部门负责严把活畜禽市场开办条件审批。并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实行联防联控。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派出专人,切实加强市场检疫监管力度,严禁没有检疫证明的活畜禽及畜禽产品上市销售,县畜牧兽医局加大了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对县城内活畜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和禽类屠宰点进行了走访、检查,针对活禽宰杀条件简陋,屠宰场卫生消毒不彻底等薄弱环节提出整改要求,责令从业人员限期整改。

三、以检促防,以监促检

(一)切实加强了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力度,有效防止了病害动物及产品流入市场。一是努力推进牲畜定点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建设。目前,我县已建成定点屠宰场3座(博镇1座、哈镇2座)、活畜市场5座(博镇、哈镇、安乡、呼场、查乡各1座),有效带动我县畜牧业朝着正规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强检疫,以检促防。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力度,有效防止病害动物及产品流入市场。①建立健全动物监督检疫机构,配强配齐“两员”(检疫员、监督员)队伍;②在全县实行了产地检疫,杜绝无免疫耳标和免疫卡的牲畜上市销售,并对这类牲畜及时进行补免和耳标佩带;③在定点屠宰场派驻检疫员,严格查证验卡,确保动物产品安全;④发挥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作用,严防重大动物疫病传入。在强制免疫和牲畜转场时期,在赛里木湖设立临时公路动物防疫消毒检查站,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对进出县境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查证验物和车辆消毒,设置免疫隔离带,确保外地动物疫病不传入。

据统计,2006年我县完成屠宰检疫牛560头、羊16840只;市场检疫各类上市牛1840头、羊38000只、猪480头、禽类18700羽、水产品12000公斤(以赛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冷水鱼检疫为主);产地检疫牛1920头、羊42000只、猪485头、羊毛205吨。全县完成牲畜佩带产地标识率97%以上。

(二)切实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工作。通过动物防疫监测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建立疫情预警机制,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动物防疫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保持了县内无重大疫情发生的良好局面。我县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对牛结核病、布病、口蹄疫、马传贫等几项

疫病的监测工作。通过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对全县动物疫情实施了全面的常规监控,实行了较为规范的疫情报告制度,每个乡镇场都有人抓疫情监测,每个村队都有疫情观察报告员,确保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严肃性。目前,我县动物疫情网络传输工作已全面启动,我县动物疫情监测工作正不断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动物疫情预警预报机制已逐步健全完善,应

变疫情突发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增强。

2006年,我县完成四大慢病监测任务如下:马传贫检疫马100匹,均为阴性;马鼻疽检疫马35匹,均为阴性;结核病检疫牛350头,均为阴性;布鲁氏杆菌病检疫采血检疫羊150只,牛250头,均为阴性。同时,向自治区送牛血清25份,作为口蹄疫免疫密度和抗体监测。

四、加大免疫工作力度,提高免疫密度。

我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五强制”、“两强化”防疫措施和“防、堵、检、查、消”的工作要求,使我县动物防疫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2006年全县共购进禽流感疫苗11.65万ml,完成两次免疫禽类165195羽(春、秋季各一次),免疫率100%(其中免疫鸡131230羽,鸭9113羽,鹅8180羽,鸽子6249羽,其它禽类423羽);购进牲畜口蹄疫疫苗74.84万ml,完成两次免疫牲畜72.61万头(只),免疫率99.5%,(其中免疫牛5.76万头,羊66.2万只,猪4776头,骆驼1731峰);在抓好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了牲畜常规防疫工作,全县注射各类常规疫苗44.06万头(只)次,其中:牛气肿疽免疫2.81万头次,免疫率94;羊三联四防苗注射32.51万只次,免疫率94;羊痘免疫8.74万只,免疫率27%。鸡新城疫免疫4.46万羽,免疫率53%。羊药浴56.62万只,牛羊驱虫57.55万头(只)。

五、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自治区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XX县党委、政府立足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新政发[2005]102号、103号、104号文件精神,及时成立了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下发文件《关于做好乡(镇、场)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上划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乡(镇、场)兽医站“三权归县”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县畜牧、编委、人事、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联合,派出专人负责,对乡(镇、场)兽医站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人员事务交接等工作。目前,乡镇场兽医站固定资产移交、人员交接已基本结束,在县畜牧兽医局设立总会计,乡镇场兽医站配备了报帐员。编委、人事部门对县、乡兽医站人员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核定后人员编制为:县兽医站25人,乡镇场兽医站共83人(国营牧场28人),其中:哈镇10人;塔秀乡10人;安乡9人;查乡14人;博镇4;扎乡9人;呼场13人,其中退休3人;昆场15人,其中退休6人。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场还有聘用人员,其中安乡聘用3人,呼场聘用4人,昆场聘用3人(聘用人员将依照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进行统一管理)。至此,我县乡镇兽医站“三权归县”工作已全面结束。

根据《实施意见》,制定机构设置方案为:温泉县畜牧局更名为畜牧兽医局,内部增设兽医股,设行政编制3名。在县动物卫生监督站的基础上组建温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副科级)和县畜牧兽医站(副科级)。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设编制10名,其中领导职数2名;县畜牧兽医站设编制16名,其中领导职数3名。县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及乡(镇、场)动物防疫检疫站、畜牧兽医站进行了更名挂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站人员分配工作完成,站所领导任命近期将由县委组织部门确定。

六、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了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县领导包乡(镇)、乡领导包村(队)、驻村单位干部包户、兽医技术人员包畜群制度。县、乡、村层层签订和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加大了对动物免疫工作的政府行为,使动物防疫责任全部落实到位、到人。同时县、乡两级加强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大了畜牧、卫生、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

二是加大对动物防疫体系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①我县加大了对县、乡(镇、场)畜牧兽医站的标准化建设力度,通过利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项目、世行项目等项目资金,切实加强对各乡镇场畜牧兽医站软硬件建设和巩固完善工作。从2003年起,动物防疫体系设施设备累计投入191万余元,其中乡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58万元(新建哈日布呼镇兽医站30万元、塔秀乡兽医站建设17万元、安格里格乡兽医站改造维修2万元、呼和托哈种畜场兽医站改造维修2万元、查干屯格乡兽医站改造2万元、昆得仑牧场兽医站改造2万元、扎勒木特乡兽医站改造3万元),活畜市场建设55万元(博格达尔镇活畜市场建设15万元、哈日布呼镇活畜市场建设17万元、呼和托哈种畜场活畜市场建设11万元、安格里格乡活畜市场建设12万元),定点屠宰场建设48万元(博格达尔镇定点屠宰场建设13万元、哈日布呼镇屠宰场建设35万元[包括冷冻厂建设及设备引进]),新建药浴池6座投入15万元,黄牛改良冷配器材设备投入15万元,另外还完成了县畜牧兽医站化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采购。目前,大部分基层兽医站的各项业务工作均能正常有序的开展,达到了标准化兽医站建设基本要求。②在全县开展禽流感、防五及常规免疫防疫工作中,县财政、畜牧部门专门拿出一定的资金全力支持动物防疫工作,分批足量购进防疫各类疫苗,从物质供应和物质贮备上保证了动物防疫工作的进行,做到了防疫注射“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通过举办业务技术培训班的方式,强化技术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年内举办大型培训学习班三期,参训人数达160人次;二是配强配齐技术服务设施设备,2005年我县投资5万元现已完成县兽医站化验室建设,并在项目支持下购进了大批实验设备。各基层站技术服务设备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三是加强了基层兽医站标准化建设,为确保有效服务创造了良好环境;四是通过聘用离退休老兽医、村级动员防疫员和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等深入一线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有效的弥补了我县兽医技术人员不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五是通过行政干预,增强技术服务功能,完成技术服务任务。在技术人员紧缺、人手不足、防疫注射工作繁忙之际,各乡镇场主动选派机关得力干部积极配合兽医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并纳入年终干部考核管理机制。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06年我县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人员与县工商、经贸、卫生防疫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全县的85个餐厅、宾馆(含渡假村)和22个屠宰户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场讲解《动物防疫法》、《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和《自治州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实施办法》等有关内容,受教育人数达386人次。同时,执法人员每月还定期不定期在乡镇场集市日对市场肉品检疫、活畜交易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定点屠宰、免疫耳标佩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全县动物防疫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据统计,2006年共开展《动物防疫法》大型宣传活动2次,挂横幅12条,张贴标语360条,出动宣传车20余次,播放录音32次,现场咨询40次,记者访谈1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在全县畜牧系统举办《动物防疫法》培训班3期,参加300人次,受教育面达85%以上,组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考试190人次。

五是建立健全信息网点,形成情况及时上报制度。根据实际需要,我县在县兽医站、各乡镇场基层站均建立了一个信息网点,每个网点配备1—2名信息员,由各单位负责人亲自负责主抓信息管理及上报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在我县平稳时期一贯实行月旬报制度,防五和禽流感紧急情况下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

六是认真做好动物普查登记、建档立卡等基础性工作。做到年内普查登记不少于两次,防五注射不少于两次,常规免疫注射不少于规定次数,对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做到常防常抓,高度重视。在建档立卡工作方面,做到逐步完善,逐年规范,真实可靠、便于管理。同时对规范建档立卡工作经常性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为全面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为使防治工作保证进度、保证质量。县党委、政府带领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场防疫检疫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暗访,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解决,进行统一部署和合理安排,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在春节来临之前,组织县兽医、卫生、建设、经贸、工商等部门联合对全县活畜禽经营市场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二是加强免疫和免疫监测,制订完善监测方案,加强抽样送检工作,及早开展免疫接种工作,保证防疫无死角。

三是强化市场卫生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

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群众禽类消费习惯。

防疫检疫工作 篇5

1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难点

1.1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在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和广大畜禽养殖户2个方面。虽然目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都已建立, 但部分动物检疫防疫从业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致使工作没有完全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办事, 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另外对于广大畜禽养殖户而言, 他们更是缺乏检疫防疫的意识, 甚至觉得进行防疫检疫工作是多余的, 这种反感的心里使得基层动物防疫建议工作难度加大。

1.2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量较大, 人手不足

滦平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好, 以肉牛、肉鸡、生猪养殖最为突出。畜禽养殖业现状决定了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量较大, 且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归咎于基层防疫检疫人员人手的不足, 繁杂的工作分配后还是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外, 进行防疫及检疫工作时, 工作人员有时需要徒步到养殖场进行防疫检疫工作, 这样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又使得基层防疫检疫人员疲惫不堪, 难以应付繁杂的工作。

1.3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的设备不完善

虽然目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都已基本建立, 但由于经济条件以及支持力度等多方面的原因, 使得其与大城市的检疫防疫站相比, 设备条件出现了天壤之别的差距, 甚至有的基层检疫防疫站都没有一套像样的检疫设备;有些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虽然有检疫设备, 但是设备出现故障后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试与修理, 使得无法正常进行基本的防疫检疫工作, 或者可以进行, 也存在检疫效果大幅度下降的现象。

1.4 基层动物检疫防疫过程略显不规范

由于检疫防疫工作的特殊性, 在实际基层动物防疫检疫过程中, 规范化很难保证。比如养殖户不如实上报屠宰实情, 态度恶劣, 私自屠宰等等, 再加之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劳动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有时只能仅用眼观来完成检疫程序。但是这种检疫方法很不规范, 也很有限, 不能深入观察动物的内部组织器官的病变, 尤其是一些死亡动物。因为一些病死猪肉单纯用眼睛是无法鉴别的, 必须依赖仪器。但目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普遍存在检疫设备有限, 检疫技术单一的现象。

2 提高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基层人员动物防疫检疫的意识

加强基层人员动物防疫检疫的意识,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派出专业人员定期深入到农村基层, 向广大畜禽养殖户宣传动物防疫检疫的重要性, 加强广大畜禽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检疫意识, 便于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2.2 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的人员配备及技术培训

鉴于前面提到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工作量大的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人员的配备工作, 从而改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强度。再有, 为了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相关部门可以邀请专家或者有经验的检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从而使每个基层从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检疫技术。

2.3 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设备

这个举措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可以通过专项资金, 添置或替换基层防疫检疫站需要的设备。有了较为完善的设备支持, 基层从业人员就可以更为直接、方便地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了, 并且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4 提高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监管力度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 国家可以考虑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来对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出现任何问题, 监督管理部门就可以联合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人员对事件的发生以及影响采取全方位跟踪处理, 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事件恶化, 这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霍春刚.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当代畜牧, 2014 (10) :13-14.

[2]张明春.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3) :209.

防疫检疫工作 篇6

1 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机构设置过细,

不利于检疫监督工作的开展。《动物防疫法》规定实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执法主体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而目前有的县设有畜牧兽医站、动物检疫站、兽医卫生监督所等机构, 职能重复, 多头执法。尤其是在检疫与监督机构分设的地方难免会出现各自为政, 相互扯皮等现象, 削弱了检疫监督职能。

1.2 基层

(尤其城镇周边) 产地检疫监督执法非常薄弱。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县乡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检疫监督制约机制, 部分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人员少, 没有能力每天在各乡去监督, 检查管理力度薄弱;二是产地检疫监督的工作量大, 势单力薄, 没有能力对一家一户进行监督管理, 对发现的违法案件又没有能力查处;三是驻乡检疫员大多是乡兽医人员, 一般为自收自支, 对分散饲养的动物, 由于付出的劳动多, 检疫收入少, 收费难, 检疫员的积极性不易发挥;四是驻乡检疫员对使用村级助检员有后顾之忧, 担心会出现僧多粥少;五是检疫人员素质底, 执法意识薄弱, 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把关作用;六是由于交通、通讯工具不足, 在统一协调行动方面较差, 在基层出现的违法案件不能集中力量及时查处, 使开展产地检疫工作难度增加。

1.3 对违法行为处罚偏轻,

甚至无处罚规定, 打击违法力度不够。如对“收购为检疫证明的单位或个人”和未取得诊疗许可证从事诊疗活动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对经营未经检验的动物或动物产品者, 只责令停止经营, 没收违法所得;对未售出的部分进行补检, 而无其他更严厉的处罚规定。由于打击力度不够,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纵容了违法的发生。现实生活中逃避检疫、拒绝检疫, 违法者软磨硬抗, 甚至大大出手、辱骂、殴打执法人员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使得检疫监督执法工作极为被动。

1.4 查处违法案件难度增加。

一是目前法律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一些不发商户钻法律的空子, 使调查违法案件难度增加;二是受社会不正之风和关系的影响, 使得查处违法案件在力度上明显减弱;三是对那些较硬的钉子户, 特别是长期在农村加工病死动物户没有能力去查, 或由于怕群众围攻扣车不敢去查;四是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 对未出售的动物, 动物产品仅实施补检, 起不到打击违法行为的目的, 造成违法现象增多。

1.5 行政执法主体受局限性,

多数不合法, 其执法结果也不合法, 势必导致行政诉讼败诉, 阻碍了检疫监督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动物防疫法》第六条明文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当前, 乡镇级更无合法执法主体资格, 但还在执行对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1.6 检疫监督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手段滞后, 执法工作不够规范。

一是检疫收费不规范, 存在只收费不检疫, 检疫收费后不出证或乱收费以据带证的现象;二是检疫执法不规范。有些动物检疫员, 监督员法制观念不强、法律知识肤浅, 不按程序执法。认为检疫即盖章扯票, 却不动刀, 不用显微镜等。有的甚至以言代法, 违法行政, 在路上随意拦截车辆, 随意扣章, 随意扣押动物及动物产品;三是执法不严, 工作作风漂浮。对一些经销病死肉品, 未经检疫, 该管的没管, 该查的没查, 使得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和打击。同时有些动物检疫员、监督员遇到群众投诉和反应情况查办起来拖拖拉拉, 弄虚作假, 给群众留下思想散漫, 纪律松弛, 作风漂浮等不良现象;四是检疫监督执法手段落后, 检疫设施陈旧。

2 以依法行政促检疫工作开展

2.1 大力宣传贯彻执行

《动物防疫法》是推进动物检疫工作开展的根本保证。《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 动物检疫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检疫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全面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2

动物防疫执法者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动物防疫法规的贯彻实施, 在健全执法机构的同时, 重点抓动物防疫监督人员的培训, 从法律, 法规知识运用, 业务技能的方面进行综合考试, 以提高防疫执法者的素质。通过培训, 一大批业务尖子涌现了出来。

2.3

洞口县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探讨 篇7

关键词:动物,防疫检疫体系,现状,建议,湖南洞口

1 湖南省洞口县养殖业基本情况

1.1 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洞口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 雪峰山东麓, 资水上游, 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 养殖业发展为辅的传统农业大县。 全县辖23个乡镇 (管理区) 、565个村和24个社区 (居委会) , 总人口85.1万, 其中农业人口68万, 总面积2 200km2, 耕地面积81.38万亩, 其中水田66.32万亩, 旱土15.06万亩, 2014年农业总产值达678 014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 172元。

1.2 养殖业发展基本情况

洞口县养殖业以生猪发展为主, 2014年发展生猪363.6万头, 其中出栏231.2万头, 存栏95.2万头 (其中存栏母猪9.6万头) ; 发展牛13.5万头, 其中出栏牛4.8万头, 存栏8.7万头;发展羊19.27万头, 其中出栏羊8.67万头, 存栏10.6万头;发展家禽1 365.9万羽, 其中出笼676.3万羽, 存笼689.6万羽。 水产养殖面积5.23万亩, 水产品产量15 841t, 养殖业总产值266 780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39.3%。

1.3 规模化养殖现状

洞口县养殖专业户9 347户, 其中养猪专业户6 358户, 养牛专业户153户, 养羊专业户788户, 养禽专业户525户, 养鱼专业户1 523户。 专业户出栏生猪142.9万头, 占全县出栏生猪231.2 万头的61.8% , 其中出栏猪1 000头以上的有242户, 出栏46.6万头, 占全县总数32.6%; 专业户出栏牛5 592头, 占全县出栏3.76万头的14.9%;专业户出栏羊4.26万头, 占全县出栏数7.82万头的54.5%; 专业户出笼家禽189万羽, 占全县出笼总数626万羽的30.2%; 专业户生产鱼产品10 582t, 占全县生产鱼产品17 320t的61.1%。 规模化养殖对养殖业贡献率达58.6%[1]。

2 洞口县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现状

2.1 洞口县动物防疫体系

2.1.1 乡镇动物防疫员2014年23个乡镇动物防疫站现有在编人员163人, 在岗163人, 在岗率达100%。在岗人员中, 高级技术人员1人, 中级技术人员52人, 助理职称和技术员职称93人, 合计146人, 占在岗人员89.6%。 其中大学本科2人占1.2%, 大专49人占30.1%, 中专38 人占23.3% , 中学、高中74人占45.4% 。乡镇动物检疫员核编28名; 乡镇动物防疫员共135名, 承担565个村和24个社区 (居委会) 动物防疫工作, 每个乡镇动物防疫员平均承担4.4个村 (社区) 的动物防疫工作任务。 湖南省强制免疫的疫种有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牛、羊口蹄疫, 牛出败;狗狂犬病;家禽 (鸡、鸭、鹅) :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 共7个畜种、11个疫种。 采取春、秋季集中免疫注射, 月月补注的方法。 免疫时加挂免疫耳标, 填写免疫档案, 发放免疫证。

2.1.2村级防疫员目前洞口县聘用村级防疫员286 名, 其中65 岁以上51 人, 占17.7% ;55 ~64 岁93 人, 占32.5%;45~54岁80人占28.0%;30~44岁62人, 占21.8%。 高中以上文化 (含中专) 84人占29.2% ;初中至小学文化202人占70.8%。 防疫员平均每人每年工资报酬2 585元 (县、乡财政拨款) 。 由于村级防疫员和乡村兽医待遇低, 低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待遇, 每年都有村级防疫员辞工及乡村兽医改行现象发生, 洞口县的防疫员正在以年均8%以上的比例缩减。

2.2 洞口县动物检疫体系

2.2.1 县本级洞口县运行的是兽医局、 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块牌子, 一套人马”, 现在编制11名防疫员都是原有畜牧水产局片站在编人员, 机构改革后没有增加人员, 相反还调整4个编制到乡镇检疫站。

目前洞口县动物检疫体系主要承担全县动物疫病防控; 依法实施全县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和监督管理工作, 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生产、加工、屠宰、流通等环节的监督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负责全县动物诊疗机构、官方兽医、执业兽医、监督员、检疫员的管理;负责动物养殖、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流通、动物诊疗、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监督工作;负责全县动物疫病的诊断、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每年查处销售病死动物等违法案件20件以上。

2.2.2 乡镇派出机构2006年邵阳市委在关于兽医体制改革文件中规定, 各县市区按原有撤区并乡前乡镇基数每个乡镇配备1名检疫员。 洞口县共核编检疫员39名, 其中县动物防疫监督站核编11名, 乡镇动物检疫员核编28名。

目前全县有8个屠宰加工场所, 28个产地检疫申报点, 23个乡镇都有动物及产品交易市场, 2 000多个规模养殖场需要监管。由于检疫员编制严重不足, 大量的检疫任务都交给了乡镇动物防疫员或村级防疫员, 这样造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法律上执法主体资格不符, 在编制上和职责上编制部门不同意调整职责, 其理由是法律上没有规定, 乡镇动物防疫员没有检疫员职责; 二是不利于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乡镇动物防疫员认为动物检疫员不是他们的职责, 不愿开展检疫工作; 三是集中免疫期间和其它重大疫病防控期间无人开展检疫工作。

3 洞口县防疫检疫队伍待遇情况

3.1 乡镇防疫员工资待遇有一定保障

2006年洞口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将乡镇兽医招聘为动物防疫员 (检疫员) , 其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

3.2 乡镇检疫员工资保障不到位

县级兽医局和乡镇动物检疫员为差额拨款事业编制, 除基本工资外, 绩效工资只拨付了全额的36%, 其他部分要靠检疫收费弥补。 近几年, 国家对检疫费逐步降低收费标准, 从2006年兽医体制改革以来, 乡镇检疫员工资一直得不到保障。

3.3 人员卫生防护不到位

一是动物疫病诊断、动物疫病监测、防疫监管、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都是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打交道;二是乡镇层面动物检疫员、乡镇动物防疫员和乡村动物防疫员在每天实际工作中都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2014年的H7N9禽流感的防控过程中, 基层连最基本的防护服、口罩都没有, 与其他系统相比, 卫生防护相隔太远。 近几年在布鲁氏菌病的监测过程中, 内蒙古等地就有防疫员、检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报道。 而洞口县不但正常防护不到位, 就连原有的有毒有害津贴也被取消。

3.4 防疫检疫工作经费不到位

3.4.1县级县财政只将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 扑灭、应急物资储备经费纳入预算。 动物疫病监测、净化、检疫、防疫信息化、监督管理、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所需经费没有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3.4.2 乡镇一是检疫申报点建设, 洞口县现有检疫申报点28个, 屠宰加工场所8个。 大部分检疫申报点没有房子, 只能租用民房, 检疫申报点需要配备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基础设备, 需要大量经费。 二是各个检疫申报点都没有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 都是检疫员自己的车辆, 且财政没有补贴。 有时畜主晚上卖1~2头猪, 检疫员也得自驾车辆去检疫, 有时往返里程30~40km, 收取检疫费不过3~4元, 仅耗油的费用可能就达10多元。 由于检疫成本过高, 财政没有专项补贴, 大多数检疫员都是用自己的工资填补。 加上食品安全追责, 导致大量的检疫员不愿从事检疫工作, 乡镇动物防疫站防疫员认为检疫本身不属于他们的职责, 加上责任大、成本高、工作时间长, 更不愿从事检疫工作, 这就导致工作开展越来越难。 三是检疫设施设备严重缺乏。 检疫人员大部分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 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 其检疫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得不到保障。

4 总结

动物防疫检疫、卫生监督体系健全与否事关社会公共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 与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息息相关, 是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保障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 杨恒怀、汤凯、范建平等人提出采用行政、 技术相结合手段, 真正实现“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格局, 减少疫苗副反应, 运用免疫抗体监测技术, 提高队伍年轻化和业务素质, 促进乡镇防疫工作[2,3,4]。 康威、赵晓丹等提出加强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和对销售病死动物等违法案件查处力度[6,7]。 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和畜牧部门按照“政府保密度, 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 县人民政府与畜牧主管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乡镇人民政府与规模养殖场、 交易市场以及乡、 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防疫责任状, 做到责任到人, 职责分明, 做到了“乡 (镇) 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栏、栏不漏畜, 畜不漏针、针不漏剂”和“免疫率、发证率、建档率、挂标率”四个100%, 进一步提高免疫质量, 强化免疫抗体跟踪监测, 确保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达到70%以上的防控疫病目标。同时加强对屠宰加工场所、活畜交易市场、规模养殖场动物检疫和病死动物处理工作, 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和对销售病死动物等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食品安全。

5 建议

5.1 省人民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动物防疫检疫、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依法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乡镇动物防疫检疫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应根据人口总数、畜牧生产总量依法合理配制防疫检疫人员编制; 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人员卫生防护措施, 确保队伍稳定、监督执法到位。

5.2 完善和建立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检疫体系的长效机制

按照“千猪百牛、10万家禽一个兽医编制”, 或千头猪以上规模场1~3个兽医编制, 或山外1个自然村, 山区1~3个自然村一个防疫员编制, 洞口县需要兽医编制2 000名以上, 其中动物防疫员编制需要600名 (乡镇和村级防疫员各300名, 每个村、社区平均1个防疫员) , 检疫员编制需要60名 (含县本级检疫监督员15名) 。 乡镇防疫员、检疫员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 取消检疫收费。 村级防疫员按地段 (山区、山外) 、工作量定员, 工资与工作量挂钩, 享受村干部同等以上待遇 (含保险、退休) 。 乡镇防疫员、检疫员缺额从社会上、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公开考试招聘, 保证队伍畜牧兽医业务素质。 村级防疫员从现有村级防疫员队伍中考试招聘, 但招聘比例在50%以内, 年龄在45岁以内, 其他从社会上、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中公开考试招聘, 村级防疫员工资也纳入乡镇财政预算。 落聘的村级防疫员一次性解决待遇, 按聘用工龄每年3~4个月同等工资报酬, 从县财政或省级财政解决。

5.3 提高防检队伍畜牧兽医业务素质

一是加强现有队伍畜牧兽医业务培训。 鼓励他们参加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科文凭脱产和函授学习。 二是对招聘人员进行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年龄等方面的把关。 特别是村级防疫员年龄结构应控制在45岁以下。 三是每年举年办2期以上县级畜牧兽医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班。

参考文献

[1]徐向荣, 刘建华, 唐永勇, 等.洞口县规模养殖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 31 (8) :41-43.

[2]杨恒怀, 鲁建军, 冯智义, 等.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 (1) :16-17.

[3]汤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1) :20.

[4]范建平, 郑名喜, 郑承吉, 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12, (01) :27-29.

[5]应保平.当前农牧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 (1) :31-32.

[6]康威, 汪明, 陈向前.改进我国动物卫生监管体系建设措施的探讨[J].中国兽医科学, 2011, 41 (8) :874-879.

海南州动物防疫检疫专题研究报告 篇8

1 动物防疫检疫现状

1.1州、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 州、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已基本形成, 有州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1个, 县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5个, 负责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的整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州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5个, 乡 (镇) 兽医站36个, 主要承担防疫检疫监督、疫苗供应、动物防疫、产地检疫、活畜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设有4个临时动物检疫报检点, 负责流通流域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管工作。全州现有动物防疫技术人员279人, 其中州级30人, 占11%, 县级79人, 占28%, 乡级170人, 占61%;检疫员169人, 占总人数61%;监督员42人, 占总人数15%;村级动物防疫员861名。

1.2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1) 实行防疫“双轨制”, 强化管理职能。防疫“双轨制”是动物防疫双重管理的一种制度, 即对动物防疫工作实行行政和业务双重管理制度。动物防疫的第一责任人是各级行政领导一把手, 各级政府每年都与下级政府签订防疫责任书, 组织和管理动物防疫工作, 各级农牧部门也从上到下签订防疫责任书, 负责防疫的质量。全州大力落实和完善了“双轨制”, 全面构建新的动物防疫体系, 实行组织领导由各级政府负责, 防疫技术由农牧部门负责, 真正做到了政府保密度, 业务部门保质量。由于政府管理力度加大, 基层干部责任心明显增强, 出现乡镇干部参加搞防疫的好形势。有力地保证了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2) 全州认真落实“五强制、两强化”的综合防制措施, 坚持“早、快、严、小”的灭病原则, 狠抓以免疫为主的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使防疫与扑疫紧密结合, 有效遏制疫情发生。采取春秋两季口蹄疫、猪蓝耳病、禽流感为主的定期强制免疫措施和牛出败、炭疽、羊痘等十多种疫病计划免疫, 有力促进本州动物防疫工作。使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 常年保持 在90% 以上 ; 猪口蹄疫 免疫密度100%;猪瘟常年免疫密度95%;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密度100%;鸡新城疫免疫密度保持在90%左右。

1.3重大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初步建立199~2001年, 联建动物疫情测报站项目, 总投资50.99万元, 其中农业部拨款25万元, 省财政配套10万元, 地方配套15.99万元;2 0 0 1年完成本州县级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项目建设项目。目前, 疫病检测化验室6间, 化验室120m2, 从2002年开始, 本州开展了口蹄疫、禽流感、马传贫、马鼻疽、奶牛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等疫病的监测工作, 七年来, 本州共完成了5县36乡镇的疫情监测工作, 其中口蹄疫1200头 (只) , 马传贫病6000匹, 布病7600头 (只) , 奶牛结核病7800头, 禽流感2800羽次, 每年都按要求完成了省上下达的疫情监测任务。今年内地发生A型口蹄疫疫情后, 本省增加了A型口蹄疫的监测项目, 本州抽检牛血清500份。今年来, 本州5县动物疫病疫控中心实验室开展了布病、奶牛结核病和马鼻疽的检测工作。

1.4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机制州、县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及时制定出台了《海南州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海南州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实施方案》, 明确规定疫情监测与报告、疫情确认与分级、疫区划分与处置、疫区封锁与解除等工作程序, 积极落实物资、技术和人员等保障措施。州、县均成立了疫情诊断专家组、技术指导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市场监管组、疫情扑控组, 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职责及分工。州、县疫控制中心购置储备了消毒药品、消毒设备、防护用具、扑杀专用袋和常用药品器械等防疫应急物资, 对突发疫情做了必要的物资准备。

1.5动物监督检疫体系稳步推进全州建成各类活畜交易市场12个, 牛羊定点屠宰场7个, 生猪定点屠宰场5个, 公路动物卫生检疫检查站1个, 临时动物卫生检疫报检点4个。每年屠宰检疫在188、76万头只左右, 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产地检疫率达到40%, 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覆盖面达到100%。

1.6动物防疫人员综合素质逐年提高1995年前, 全州动物防疫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0%左右, 全州没有高级职称。目前,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 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12人, 中级195人, 初级72人。州站30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5人, 中级职称19人;县站79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7人, 中级职称50人;乡站170人, 其中具有中级职称126人。

1.7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国家启动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后, 2000~2005年, 本州已完成了1个州级、5个县级的动物冷链项目建设。冷链体系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500万元, 其中国家财政投入380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120万元用于购买更新冷链、诊断、办案、通讯等设备,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全州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8新增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本州新增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乡镇26个, 共和9个乡镇、贵德4个乡镇、贵南4个乡镇、同德2个乡镇、兴海7个乡镇;总投资247.31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203.46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43.85万元, 项目正在实施阶段。

2 制约因素

2.1各级领导对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重要性认识不足各县政府领导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动物防疫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以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安全生产发展为核心, 还没有转变到动物防疫工作是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核心上来, 没有把人类发生的一些新疫病与人畜共患病有相当大的联系来看待, 如近年来发生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病, 虽然是畜间的传染病, 但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另外受传统意识的影响, 历来都有重畜牧业经济发展, 轻动物防疫的观点。再加上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只有在疫情暴发时才能显示出重要的保护作用;没有发生疫情时, 一些领导, 尤其是乡镇领导认为防疫工作是业务部门的事, 对此置之不理, 一推了之, 认为农牧部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是为了增加收入, 把动物防疫工作与技术服务工作等同起来, 因此, 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经济工作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没有改变。

2.2州、县、乡重大疫病防控体系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本州畜牧兽医管理的模式不一, 管理体制上权属不清。如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事业单位, 既负责防疫、检疫工作的行政职能, 又受托负责执法监督工作, 管理体制与职能不相适应。各县负责防疫、检疫及监督有三个机构, “一套人马、三块牌子”, 动物卫生监督所既担负技术服务职能, 又承担着行政执法工作, 同样造成了顾此失彼、两者不能兼顾的局面。乡镇基层畜牧兽医站既担当着政府下达的防疫任务和执法职能, 又担当着检疫工作, 同时开展诊疗、畜种改良和兽药经营等业务, 工作量大, 任务重;使畜禽重大疾病的扑灭以及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切实保证。

2.3动物防疫人员编制不足本州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总数279人, 村级动物防疫人员861人。然而, 2009年全州草食动物存栏484.75万头只匹, 本州牲畜存栏数量大, 分布非常广泛, 平均一名专业兽医人员每年牲畜防疫任务达5.6万头次以上, 特别是乡镇的兽医人员, 防疫任务来时, 都去进行防疫工作, 牲畜品种改良任务来时, 又参加品种改良工作;与青海省规定的牧区每10000头只牲畜配备一名兽医技术人员的要求, 本州兽医人员缺位200多人。如果没有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参与, 根本无法完成防疫任务。目前, 绝大多数专业人员知识老化, 很难适应当前业务工作, 需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提高业务素质。

2.4动物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难度大本州牧区饲养环境恶劣, 加之草场都有网围栏, 耳标掉失严重, 掉标率在40%左右。动物二维码耳标在常时间的磨损等因素难以在饲养场快捷实现自动识别, 应进一步改进。部分识读器设备存在硬件质量问题, 对中央数据库查询统计功能有待完善。

2.5饲养分散, 规模养殖比重小尽管各县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 畜禽饲养已经进入由散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 但是当前农牧区分散养殖任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6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不到位从实际工作来看, 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1) 有些畜禽注苗后应激反应大, 轻者影响畜禽生长, 重者造成死亡, 补贴资金不能及时落实或者难以落实, 影响了防疫工作开展。 (2) 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或者不接受防疫, 强制免疫缺乏措施。 (3) 由于基层动物防疫监督力量不足, 农村牧区养殖户和畜禽贩运户挑拣现象较为普遍。 (4)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拒绝免疫、逃避检疫的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很难执行到位, 甚至难以执行, 对违法当事人打击不力, 没有起到震摄作用。

2.7兽药执法体制不健全 (1) 执法机构不健全。目前海南州兽药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专业执法机构。只有海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两名执法资格的兼职执法人员, 没有编制, 且执法不是其主要工作, 影响了执法工作力度。 (2) 执法经费没有保障。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给下属下拨专项执法经费,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 兽药行政执法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经费不足导致执法工具、手段落后, 严重制约兽药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处罚执行力度不强。目前处罚执行不到位和执法对象托人托关系说情, 使处罚难以执行, 由于兽药管理部门自身受条件限制, 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另外由于执法范围限于本地, 只能对本地生产经营实施监督管理。

2.8重大动物疫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 (1) 来源更加复杂, 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疫病跨地区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传染源一旦侵入, 往往很快波及全群, 引起爆发性流行日益增多。 (2) 疫情危害更加严重, 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混合感染增多, 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普通病与传染病混合感染, 使疫病的流行更加复杂。 (3) 疫情表现更加复杂, 诊治难度越来越大。周期性、季节性特点发生了变化, 由冬春常发到不分季节都有发生, 潜伏期和临床特点也发生了变化。

3 措施

3.1领导重视是关键加强各级政府对动物免疫工作的重视, 每次在安排防疫工作之前, 要进行详细的考虑和周密的部署, 从防疫时间、组织方式、资金筹措、疫苗的发放、疫苗的保管、免疫剂量、在防疫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等都一一进行部署,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动物防疫工作的大好局面。动物防疫工作结束后, 各级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验收, 行政负责人都要在验收后签字认可, 充分体现政府负责制, 从而真正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 政府部门负责防疫密度、畜牧部门负责防疫质量的防疫原则。

3.2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预警机制 (1) 建立完善疫情预警机制, 州、县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负责”的原则, 建立州、县、乡三级快速疫情测报体系, 完善动物疫情网络化管理, 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着重在疫病诊断、疫情分析、风险评估、预测预报方面提高工作水平。加快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 对各级兽医实验室进行合理调整, 优化布局, 充实实验设备, 开展认证工作。县级实验室要具备对各种动物疫病的血清学诊断能力, 具备抗体检测和病理检查能力, 建立县、乡两级动物疫病诊断网络。加快动物防疫信息网络化建设, 实现州、县、乡三级动物防疫数据网络传输。加强对突发疫情信息的传送和管理, 改进报告体系, 健全规章制度, 强化监控手段, 确保动物防疫信息网络的畅通。 (2) 强化动物疫情测报和管理机制, 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检测实行临床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3) 健全疫情报告责任制及过错追究机制, 对瞒报、谎报、漏报疫情的, 依法予以处理。 (4) 建立部门应急反应和科学决策机制, 加强兽医与卫生等部门的协作, 互通信息。在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预防和临床研究等方面, 兽医、卫生、检疫检验、经贸公安等部门要通力合作。

3.3依法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1) 业务主管部门, 通过宣传、培训, 使所有畜禽养殖场 (户) 、屠宰加工企业和个人熟悉相关制度、法规, 自觉遵守执行。营造管理依法、环境优化、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品牌鲜明的氛围。 (2) 从场所选址、设计到建造、使用到畜禽引种审查、免疫程序设立、消毒制度制订、免疫监测、兽药使用、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着手,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动物防疫制度。 (3) 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推行全程监管。对不符合防疫条件的生产加工场所, 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改造。 (4) 在经济条件好的地方, 政府部门可运用扶持政策调控, 积极鼓励广大养殖企业和个人推行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饲养, 限制动物散养、混养。

3.4提高动物防疫效果监测能力各县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效果监测化验室, 落实专职技术人员, 根据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 定期采样进行化验室抗体检测, 对监测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 要及时通知防疫员和养殖户进行补免, 切实提高免疫效果。

3.5提高动物防疫监督能力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 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志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 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 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进行的打击力度, 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 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

3.6加快实现畜禽养殖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发展规模养殖, 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 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 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

防疫检疫工作 篇9

1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全县畜禽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85%以上,常年保持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二是产地检疫到位率和屠宰检疫到位率均达到100%,保证了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全部是经检疫检验合格的猪肉,不仅实现了县内生猪及其产品质量的安全,同时也保证了外调生猪及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县城所有的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四是县城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5%;五是全县没有发生一起畜产品安全质量事故。在国家六部委下发文件对猪肉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期间,全县经检查合格的102个屠宰场(厂),55个肉品经营市场,1153个肉制品摊点继续保持有序经营,为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肉提供了基础保障。

2 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乐至县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确定为向全县人民承诺的“惠民行动”之一。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乐至县畜产品质量安全预案》和《乐至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预案》。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县政府都与各乡镇和县级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了基层,同时,县政府还加大了督查力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落实。制定了各项监管制度,以县政府的名义下发到乡镇和部门,规范执法人员和畜产品生产、经营、使用者行为,打击和惩治不法行为。县政府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专款使用。有效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狠抓防疫,建立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

乐至县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长抓不懈。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以免疫为重点的综合防疫措施。每年春、夏、秋三季,县政府都要出台专门的文件并召开专门会议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组织开展动物免疫注射的工作中,严格实行“六统一”(统一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统一评价免疫质量、统一建立免疫档案)、“五不漏”(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技术措施,落实“五包”(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畜)责任制,确保了预防注射密度和质量。全县建立健全了预防消毒制度,并形成常态。每年春、夏、秋季组织县、乡(镇)、村(社)干部、兽医人员对全县畜禽圈舍进行大面积预防消毒, 对所有生猪进行了预防性驱虫。

2007年以来乐至县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作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和发展方向,投入资金,全面推行牲畜二维码标识,建立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将免疫、检疫和监督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库,为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增添了现代化的手段。目前,我县猪、牛、羊二维码耳标佩戴率达100%,将免疫、检疫和监督各环节的数据100%地上传。

2.3 强化检疫,坚持售前报检和驻场(厂)检疫制度

检疫工作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性工作,乐至县委、政府的认识十分明确,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生猪检疫和定点屠宰管理方面的文件,切实做到了检疫工作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仪器设备、人员素质”四个到位。一是全面实施生猪售前申报检疫制度,强化产地检疫,把好“三关”。第一关,申报检疫关。在全县设立了606个生猪售前报检点;第二关,到户检查关。重点检查生猪用药、免疫和健康状况;第三关,检疫出证关。对经检疫合格的生猪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患病的、未经有效免疫的或在休药期内的生猪,一律不得出户。确保了生猪进入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二是全面落实驻场(厂)检疫制度。每个定点屠宰场派2~3名检疫人员,每个大型屠宰厂派4~5名检疫员实行驻场(厂)检疫。科学地设置了“六岗”即:宰前检疫岗、头部检疫岗、胴体检疫岗、内脏检疫岗、旋毛虫检查岗、总检岗。严格把好“五关”,第一关,入场登记关:查证验物,核对耳标。第二关,宰前健康检查关:再次对入场(厂)的生猪进行健康检查,合格的才能进入待宰间。第三关,屠宰同步检疫关:对头部、内脏、胴体全面进行检疫,摘除三腺,屠宰厂还要对旋毛虫进行实验室检查。第四关,出场(厂)签证关:对经检疫合格的猪肉产品出具《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准许出场(厂)。第五关,无害化处理关:对检出的病害生猪及其产品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地保证了猪肉产品出场(厂)的质量安全。

2.4 加强监管,确保猪肉及产品质量安全

乐至县十分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县政府统一组织,各部门各施其职,密切配合,从生产饲养、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到经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了监管。一是由畜牧兽医部门强化生猪养殖过程的用药监督,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对全县51个规模养猪场和38个标准化猪业家园全面实施用药记录制度,从源头抓起,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长期保持了瘦肉精检测率为零的记录。二是全县组织开展由畜牧兽医、工商、技监、商务、公安等参与的3次清理整顿屠宰场(厂)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取缔了违规屠宰场2个。三是强化市场和运输监管。畜牧、工商、技监、公安等部门坚持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严把市场准入关。杜绝了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生猪及产品入市,确保了上市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场(厂)。县内2个省级公路动物检查站,24小时值班,把好了动物及产品出入县境的质量关口。四是畜牧、工商、技监等部门加强了兽药、饲料监管,建立购销、使用等记录制度。坚持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坚持定期抽检与质量公示相结合的制度,确保了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质量。五是乡镇政府、畜牧、公安及村社干部对病死畜禽严格执行“五个不处理”(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转运、不丢弃)制度,对病害动物及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几点体会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关键

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目标责任,才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3.2 健全法制,构建长效机制是根本

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资金、人力资源作保障,构建和完善长效机制,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处置预案,各项有效措施必须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

3.3 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是重点

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面落实以检疫为主的畜产品安全措施,才能有效地保证畜产品安全。

3.4 强化检疫,综合监管是基础

切实落实检疫工作“四个到位”,加强防疫、监督管理工作,才能切实保证生猪等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3.5 实施改革,稳定队伍是保障

上一篇:教育从真爱开始下一篇:小模数塑料斜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