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精选12篇)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1
2017鲁沟塘小学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全面贯彻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会议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理念,确立“学习食品安全教育法规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护能力,避免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安全工作方针,坚持“制度保证,重在预防”的食品安全工作思路,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在新的一年里,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二、工作目标
1、学校全面落实学生食品安全工作。
2、学校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经费投入,改善学校食品安全环境。
3、健全机制,力保学校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三、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县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法规,政策和工作要求,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有布置,有落实,并及时反馈情况。
2、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配备相应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全体师生的食品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在校园内形成全员重视、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学校食堂100%实行副食品和米、面、油、蔬菜等食品定点配送定点采购,食品100%实行质量优质安全。
4、加大食堂安全设施投入,改善食品饮食环境,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系数。
5、开展学校食品卫生专项检查,积极配合卫生、工商等部门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止学校饮食饮水中毒事件发生。加强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了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我校专门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各位老师为成员,明确职责,细化责任,层层抓落实,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卫生事故的危害。建立预防应急机制,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能迅速处理,把险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降到最低程度。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街头食品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使学生识别并自觉抵制不合格食品,增强学生的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学校领导始终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狠抓落实,力争取得明显效果。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监管,提高餐饮质量
学校食堂监管从源头抓起,建立经营者采购食品时索取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把进货渠道关加强食品卫生日常管理,并有专人负责;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落实食品卫生管理措施,规范食品存储、加工、烹饪各个环节,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依法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后勤管理,让师生吃上放心的饭菜,坚决严防学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2)加强事前预防工作,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要进一步落实严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提高警惕,预防校园侵害。一是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健全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夜间巡逻,严把校门关;二是切实做好食堂管理,严格控制外人进入操作间,严防盗窃和投毒事件发生,严把房门关。
(4)加强校外门前摊点治理,营造安全卫生的学校饮食环境
学校门前、周边存在大量经营食品、糕点、油炸的摊点,这些摊点多数卫生状况较差,制售伪劣食品,只图盈利,不顾学生健康,是隐患的源头,必须堵住。学校门前和周边环境治理涉及到很多单位和部门,因此学校将主动与有关执法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开展专项治理,坚决取缔学校门前、周边无证非法经营的食品销售摊贩,杜绝以各种方式侵害学生健康权益的行为,在突击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反弹。同时,要加强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抵制购买流动摊点食品。
4、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食品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学校食品安全与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安全与管理的系列活动。安全问题与季节更换、气候变化、地理环境等条件密切相关,与周边学校安全事故、安全信息密切联系。学校在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一贯坚持正常性与阶段性工作结合、一般性与重点性工作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既能施行本校计划,又能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真正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普坪镇鲁沟塘小学
207年3月8日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2
8月24日,农业部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进一步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会议强调,这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建设健康中国进行了全面部署,对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放心健康农产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着眼于“大健康”,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为契机,全力以赴抓好5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产地环境污染调查与治理修复示范,推动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调整养殖业生产布局,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可持续道路。二是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扎实推进7个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兽药超标、抗生素滥用、非法添加、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将专项整治和日常执法监管结合起来,加快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健全监管制度。三是严格生产过程控制。加快标准制修订进度,年内完成1000项农兽药残留标准制定任务,大力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和规范,扩大菜果茶标准园、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的生产规模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比重,打造一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四是探索准入准出制度。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追溯管理,加快追溯平台和制度规范建设,先选择生猪、生鲜乳等产品开展统一试点,尽快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五是推动健康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按标生产、诚信自律,生产更多更好的健康食品和功能食品。同时,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强化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积极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3
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于1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要求,全面回顾总结2011年全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情况,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陈啸宏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陈竺部长充分肯定了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取得的成效。他强调,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要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推进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他要求2012年,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與卫生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提高全体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要狠抓卫生监督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队伍思想素质。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主管厅局长,省卫生监督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卫生监督机构、疾控中心和职防院(所)负责人,卫生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相关协会负责人等共2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编办、全国人大、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铁道部、农业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全国总工会、总后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等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4
为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预防控制学校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规,创新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教育成效,切实抓好健康教育活动,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现将我校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它事关办学方向、事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事关学校发展的大事。我校历年来十分重视该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中层领导为成员的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并形成畅同无阻的工作网络,合理搭配,及时调整,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使学校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和确保目标的实现,保证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我校制订了《学校卫生制度》、《卫生工作检查和奖惩制度》、《突发疾病预防和管理制度》、《突发疾病应急预案》、《春季传染病突发预案》、《水污染应急预案》、“六病”防治措施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使学校环境卫生、饮水卫生、生理卫生、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制约。按照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臵的总体要求,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充分准备,严阵以待,认真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确保了全校师生的平安、校园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采取有效的防控工作措施
(一)开展健康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主要以健康教育课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通过不定期举办各类教育讲座、教研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及时制订切合当前形势和实际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使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学校专门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制定详细教学计划,按时开展教学、咨询活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开展,学校正筹建心理健康活动室。
另外,学校邀请学校医务室医生定期对学生进行流行性疾病防治等方面专项教育。学生的健康知识普及率、知晓率达到较高的标准,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活动的开展,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根据学生和季节特点,我校的健康教育除认真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外,还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传染病防控”等传染病的知识和预防教育上,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了流行性疾病防控的宣传工作,并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都懂得什么是非典型性肺炎,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甲流,它们的危害,如何预防等知识,提高师生对此类疾病的防范能力。
(二)加强制度落实的督查力度,落实学校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对于有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源,坚持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出疹子等)等异常情况,便采取果断措施,督促其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并规定如出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在第一时间要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区教育局报告。学校在引导师生认真学习卫生健康知识和防控知识的同时,加大了督查学校内部卫生管理工作的力度,制定了《防控传染病活动工作预案》。
(三)落实学校卫生工作责任制。
按照工作预案。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学校防病防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开展学校防病防疫工作的自查活动,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卫生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学校病源。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各项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目前,学校师生饮用水是区统一招标的名牌水,“三证”齐全;校内师生服务部证照和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无“三无’产品经营行为;学校食堂也是证照齐全,从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合格,身体健康,进货渠道正规,存放和加工规范;学校医务室从业人员有行医证,手续齐全。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在环境卫生方面是做到了整洁化,对校园建设的规划也逐步趋向科学合理,在校园环境的管理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分区域、分班级、分专用室包管卫生责任区,由值周教师、校卫生组人员负责检查督促,结合学生处的工作,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加强了管理,使环境卫生达到要求。要求做到责任区内无死角,无各类暴露性垃圾,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其它各种杂物。校园内无乱涂乱画现象,无其它足迹,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墙壁上无蜘蛛网、电灯无积尘,窗明几净,落实门前三包,管理人员负责制。在全校师生中倡导“无烟”校园,力争减少值日工作,甚至不做值日,校内也保持干净。特别是学校下大力度关停小卖部,减少垃圾、杜绝三无产品进校园。
(五)抓好个人卫生,提高师生健康水平。
打扫易,保持难,这是卫生工作的常识。所以要搞好卫生工作,必须从源头着手,即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养成爱卫生的良好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养成教育。为养成学生的卫生习惯,各卫生职能部门充分利用橱窗、广播、黑板报、晨会等各种阵地,开展卫生教育,号召广大学生自觉遵守卫生制度,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学生。真正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及设施,不损坏公物 ”等八个不。认真做好两操,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开展了“两操”技能比赛,做好视力检查和防近工作,严格控制近视率。不定期组织卫生组成员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抽查,每月进行一次全校学生个人卫生大检查,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多次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性劳动比赛,提高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以此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每学期进行一次体检,同时建立详细科学的健康体检档案。
(六)切实落实了疫情报告制度.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学校要求疫情报告人员要忠于职守,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任何教师不经请示均不得私自向外发布消息,更不得信谣、传谣和造谣,严禁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事情发生。
(七)切实与卫生防疫部门密切配合搞好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形成联动机制。
在学校卫生设施以及校卫生室基础建设情况方面。我校目前设有医务室,有基本的卫生设施。在发生传染病等特殊情况下,学校将切实配合卫生部门尽力查找与学校相关的密切接触者,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居家医学观察。班主任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及时跟踪查询并做好记载,必要时须严格遵照报告程序,(九)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工程”,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 “三课两操两活动”的全面落实,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形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在健体、炼志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首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精心备课,让40分钟充满乐趣。对一节课的每一个细节、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与学生更好合作等问题,做到精心准备,真正达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锻炼身体的效果。
其次、提高广播操质量及晨跑质量,展现学生精神风貌:各年级学生通过体育课上的学习和复习,要求努力掌握规范的广播操动作。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由体育教师组织和指挥,班主任监督,学生会评比,力求做到动作整齐协调,达到理想的锻炼目的。
第三、配合多方力量抓好眼保健操:由卫生室组织学生会对每个班级进行眼保健操的检查和评比,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纠正,每天公布结果,每月对优胜班级进行奖励。
第四、活动课进课表,形式多样,其乐融融:由体育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 “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无穷乐趣。
第五、积极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如每年的足球对抗赛、篮球联赛、体操队列比赛、新生军训、团委各种社团活动等等,都让同学们在挥洒的汗水的同时,增进友谊、锻炼意志。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以聪明的才智和健康的体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
第七、定期对学生宿舍、教室等人群集中的地方进行消毒。
总之,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我校没发生一例传染病,但不能大意,学校春季防控任务依然艰巨,为了进一步落实上级各部门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建设平安校园,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健康,确保教育教学正常秩序,为有效防控各类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校将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广泛深入开展重点传染病宣传、防控的会议精神,利用学校各种宣传平台,扩大宣传面,坚持专群结合的卫生防疫原则,遵循“防控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规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学校浓郁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努力将打造成和谐、平安的校园!
三、下一步工作想法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着力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学校卫生工作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力度。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管理责任,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卫生专项检查资料,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5
一、责任目标
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学校法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小组,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将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
2.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和无住宿生学校校内开设的小卖店。
4.将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贯穿在日常教育之中,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安排必要的课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5.严格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管理。学校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与规章,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坚持每天清洁扫除,保持食堂环境卫生清洁,加强安全保卫,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堂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严防发生投毒事件。
6.学校在新、改、扩建食堂前,必须向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按照卫生部门审核意见进行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必须有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参加,以消除新、改、扩建食堂在选址设施布局等硬件改造上的卫生隐患。
7.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设施。
8.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管理,防止水源污染造成疫病传播。
9.加强厕所卫生管理,作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10.加强学生宿舍的卫生管理与安全保卫,改善学生宿舍卫生与通风条件。
11.建立学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染途径。
12.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必须立
即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疾病控制机构,学校在食物中毒或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13.学校要经常性地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设施进行自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4.每年九月份各校要积极做好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三、处罚办法
对落实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大岭山镇教育办(公章)学校(幼儿园)(公章)
教育办负责人签字:学校(幼儿园)负责人签字: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6
2011年,在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中心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西岗镇卫生监督协管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加强部门联动,创新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为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将2011年卫生监督工作汇报如下:
一、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完成情况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对辖区25户公共场所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卫生管理制度、设施设备运转情况、公用物品消毒情况、消毒剂及客用化妆品索证情况、集中式空调清洗消毒情况以及从业人员持证情况等。开展经常性监督143次,监督覆盖率100%。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二)学校卫生监督
按照省市县要求,我镇及时对辖区学校及托幼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截止目前,检查各级各类学校38家,其中中小学28家,托幼机构10个,检查覆盖率100%。制作现场检查笔录38份、监督意见书38份,对20多家学校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回访。
(三)餐饮服务卫生监督
对辖区15户餐饮服务行业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卫生监 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为全镇五万人民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四)医疗机构卫生监督
按照上级文件对医疗机构的具体要求,对全镇65个个体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及建议。及时杜绝了无证行医等医疗安全隐患的发生,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就医环境。
召开医疗机构培训会议6次,全镇卫生医疗机构责任人共65人接受了培训。通过培训,保障了全镇医疗卫生的规范化,有效的遏制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录入工作
卫生监督报告系统启用以来,我镇高度重视,有专人负责卫生监督信息的录入。截止目前,我镇共录入被监督单位118条(其中公共场所25,学校卫生28,医疗卫生65),建库率达100%。
对食品卫生内管理工作探析 篇7
1指定内勤人员专人负责内管理工作, 并设立相应的制度和职责。
1.1 负责强化上下传递的信息, 催化各种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处理速度, 汇总统计并上报各种表格数据及信息反馈处理情况登记等。
1.2 执行各种食品的监测工作程序, 提高各种食品的卫生质量, 建立相应的执行工作程序制, 计划、总结制。
1.3 科内各种业务资料和文件的收集、分类、存档和管理, 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和资料, 文件的收发记录等。
1.4 负责食品卫生咨询和“来信来访”的接待处理, 建立“来信来访记录本”。
1.5 接收各类样品送检并做卫生学评价, 建立有关注意事项。
1.6 培训基层站内勤人员的基本素质。
2健全各种登记表格做到程序化
内管理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各种表格的登记, 它能准确的记录各项工作的数据汇总。工作效益的好坏取决于真实数据的积累。为防止空话和虚假数字, 必须健全各种登记表格,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健康检查登记本, 卫生许可证发放登记本。项目应设有单位名称、许可证号、性质、从业人员、合计 (男、女) 、地址以及单位负责人;②没收、销毁、罚款食品登记。凡是没收、销毁的食品, 罚款金额应及时登记, 以备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累计的完整性, 防止虚报。可以真实的体现实际监督工作中所没收、销毁食品的种类、公斤数和罚款金额;③食品卫生检验登记表格。检验登记应按监测食品的种类、分类装订。通过此表可表现出每季度监督监测情况及食品检验的合格率, 是季报、年报的基础数字;④执法文书的使用登记。执法文书涉及到法律的严肃性、监督的严谨性, 应统一保管使用。做到取有签章、交有签名, 设有领取日期、用表号码、作废页号码, 以便于使用管理, 严禁乱用丢失。
3加强各种卫生档案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档案是实践的记录, 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它是历史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各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3.1 健康卫生档案的管理
食品卫生工作的中心环节是1年1次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健康档案的管理, 应按行业、按系统、按各种类、按单位分类保管, 通过归类可防漏检。传染病调离统一建档。健康档案1年1次装订后送交档案室, 做以后工作的基础资料。
3.2 各种有关资料文件的管理
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补充、归类。特别是对食品卫生工作重大立案处理情况进行备案。内容应详细充实, 以及上级文件精神应统一保管使用。可按不同内容、类别、分类编排装册, 统一归放专柜保存。可体现食品卫生工作1年的工作成绩有层次有条理, 为上级检查提供方便, 做到忙而不乱。
3.3 食品企业卫生档案的管理
各食品企业卫生档案内容详细、涉及面广。通过查阅档案可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 设施布局、卫生状况、卫生设备。食品监督监测情况等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执法工作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体现出监督队伍的工作效益。首先按企业所属地段分为城、镇、乡村三大类固定位置, 然后按企业不同种类、性质分类装册, 每册前有目录, 全部装册后要设一本档案的总目录统一编号。其次要定期不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收集、补充、更新, 确保档案完整丰富。
4提高内勤人员的基本素质
从上述内勤人员的职责可见, 内勤人员应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不仅要有广博的业务知识, 有更高的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更高的总结写作及技术指导能力。同时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时间观念及较高的政策水平。要使其有这些基本素质。除了内勤人员的自身修养外, 上级监督机构应组织内勤人员学习业务, 提供有关的业务资料, 帮助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加强监督机构间的横向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内勤人员参加的关于内管理方面的研讨会, 交换意见、交流经验。在互相取长补短中不断提高内勤人员的基本素质。从而提高食品卫生工作内管理水平。
5提高“来信来访”反馈信息处理速度和处理质量
来信来访“多为反馈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食品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 反馈信息的处理速度和质量直接反映内管理工作的水平。所以“来信来访”等反馈信息的处理, 是食品卫生内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应设立“来信来访登记本”详细记载。①来访方式:来文、来电、来人;②来访者姓名、单位;③来访的时间和内容;④接待者姓名;⑤处理意见或结果以及答复时间等。内勤人员应定期不定期及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 比较信息的处理时间和处理质量, 对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公报形式发出。并将信息处理情况和质量情况纳入考核的重点。以此不断提高内管理水平。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在食品卫生工作中发挥强化、催化和指导作用。
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要普惠百姓 篇8
1月13日,衛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指出,卫生部已将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纳入医改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各项工作,将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制度向人民群众提供。
陈竺说,各地要把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作为深化医改、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1年,卫生部已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5项内容作为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卫生产品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正在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发挥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前哨作用,努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村卫生监督工作薄弱的问题。
陈竺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深化医改的契机,加大卫生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投入,规范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强监督执法人员力量的配备和人才培养,以满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促进服务模式的转变,履行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任务,督促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同时,各地还要按照卫生部门法定职责的要求,将疾控机构、职防机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纳入地方“十二五”规划,提升监管水平。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9
2011年全省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要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贯彻落实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监督体系标准化建设、卫生监督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制机制,制定并实施“十二五”食品安全工作规划,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努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加强与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制定并实施“十二五”食品安全规划。完善全省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组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队伍,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拟定《江苏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任务,做好两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考核评估,并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工作,推动全省食品安全法制化管理工作开展。做好各地食品安全状况报告编写工作,承担好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针对本地的食品安全状况,积极探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新办法。制定2011年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有效落实全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开展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加快建立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食品中化学污染源及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评估和信息发布等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共享机制。贯彻实施《江苏省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江苏省食品安全信息报告与沟通管理规定》(试行),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订和宣贯培训工作,做好全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
三、加快全省卫生监督体系标准化建设、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今年是我省开展卫生监督体系标准化建设和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年,各地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全省卫生监督体系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提升素质,规范行为,改善服务,严格依法行政。力争今年底,大部分市、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经省级评估验收,达到体系建设标准要求,同时有效地实现全省的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实现互联互通、上下联动。
四、依法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贯彻实施《江苏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认真完成卫生部职业卫生基本服务试点、职业病哨点监测和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项目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职业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单位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对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检查。扩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覆盖面。组织开展公共场所、饮用水卫
生、消毒产品、涉水产品卫生监督抽检(查)工作。推进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网络建设,积极防范和科学处置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加强传染病防治监和非法行医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卫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完善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制度化管理,将卫生许可、日常监督、举报投诉和行政处罚等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工作稽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对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一线执法人员培训,以提高综合素质。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10
随着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际性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在滨海新区举办。做好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对切实保障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局承接餐饮服务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职能以来,对参与的重大活动监督保障的工作情况,结合相关经验举措,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提升监督执法人员的监督执法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一、保障工作情况概述
自2012年6月1日我局承接餐饮服务和公共场所监管职能以来,到2013年3月底共承担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障任务49起,任务级别多以国际、国家及市级为主。任务持续时间多为5天以内。在承担的49起保障任务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023人次,参加保障143天,累计保障人数约33683人。每次保障活动每个保障点位派出两名现场监督员及两名现场快速检测人员参与保障,至今未发生一起公共卫生安全事故。具体情况如下: 1.鉴于重大活动的特殊性,我局于2013年9月出台了《滨海新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对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障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2.在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00余万元改装4辆现场快速检测车,并配臵相关快检设备、检测试剂。4辆现场快速检测车辆已于2013年9月改装完成,并运用到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
3.建立区局分局联动机制,根据重大活动保障工作需要,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协调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系统各单位相关人员、车辆及快速检测设备,完成重大活动保障工作。
二、经验与举措
1.确定保障任务,制定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处臵预案 区局在接到保障任务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向相关分局下达保障任务,并根据重大活动的规模,由区局或相关分局制定具体保障工作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确定监督保障方式
结合重大活动的任务性质、活动规格、食品品种和就餐人数等食品安全风险因素,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监督保障。
一是全程监督保障,对规格高、规模大、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重大活动,派驻至少2名监管人员及2名快速检测人员对从食品原料进货到供餐所有加工制作环节实施驻点全程监督检测保障。
二是重点监督保障,对规格较低、规模较小、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重大活动实施重点监督,主要针对加工制作关键环节进行每餐监督。
三是巡回保障,只需对菜单进行审核指导和现场巡回检查等。
3.实施食品安全告知承诺制度
在每一项保障任务中,根据《细则》的规定,明确重大活动接待单位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接待单位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实施方案和公共卫生突发应急事故应急处臵预案,并与接待单位签订责任承诺书。
4.开展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在保障前,监督员会按照根据活动拟定的食谱、供餐方式、就餐人数,对接待单位安全状况和重大活动供餐能力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评估表》内容进行评分。对食品原料及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渠道审查,严格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落实定点采购、采购索证、验货签收等制度。对重大活动所涉及的客房、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进行微小气候检测;检查客房、会议室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检查客房、会议室杯、饮具消毒记录;检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地清洗消毒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接待单位逐条整改,有重大隐患的向主办单位反馈工作情况。
5.严格审查食谱 严格审查食谱,重点了解各种菜肴、饮品、小吃使用的原料,各种菜肴的制作方式(烧、煮、炖、炸等)与加工条件是否相适应。要求接待单位食品成品制作完成到食用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提供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提供危险度较高的食品,根据审查情况提出审查意见。
6.突出重点,全程动态监督
在保障期间,严格监控重点环节,对从业人员晨检、食品原料粗加工、食品烹调加工过程、凉菜制作、面点加工、餐具消毒、卫生设施运行情况、食品留样等重点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监督检查,确保操作规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检查客房、会议室的杯、饮具消毒记录,并对杯、饮具进行表面洁净度的快速抽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般问题,当场立即纠正,对较严重的问题,出具监督意见书,通知负责人,督促整改,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7.做好快速检测,利用科技手段实施技术监管
现场快速检测可用于快速筛查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保障期间,监督员每日对食品及原料进行快速检测,包括农药残留试纸、瘦肉精检测卡、甲醛试剂盒等对原料进行快速检测;运用食品中心温度计、环境温度计、紫外线照射仪、atp手掌机等对加工场所及餐具、饮具等进行快速检测;运用亚硝酸盐试剂盒对熟肉制品进行亚硝酸盐的快速筛查;运用atp细菌检测仪对冷荤菜进行细菌总数的检测。
8.做好总结评估工作 每次保障任务结束后,对保障任务的完成情况、保障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进行总结,为今后的保障工作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保障工作任务重、监督资源投入大
我局因机构设臵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任务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相关分局具体执行,每次保障相关分局每个保障点位都会投入2名监督员及2名快速检测人员对接待单位进行活动前和活动期间的监督保障工作,占用人力物力资源很大。监督员同时还负责着辖区“四品一械”日常监督工作,为不影响日常工作,区局需协调其他分局监督人员才能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2.重大活动信息掌握稍显被动
《细则》要求活动主办单位在活动举办前20个工作日提供重大活动相关信息,但部分保障任务在活动举办前几日才通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重要人物来访等保密性活动,因其特殊性往往是在活动开始前极短时间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才得到通知,甚至存在临时更改接待单位、活动时间提前等特殊情况。在这种临时变动的情况下,由于时间仓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无法按照预定的保障方案开展障工作,预防性监督具有较大难度,对临时发现却不能立即改正的问题只能采取临时补救措施,使接待单位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从而加重了重大活动保障任务的工作难度。
3.保障工作内容多变 在保障任务期间,虽然监督员对菜谱进行了严格审查,但因工作实际也会有菜品临时变更的情况,除此主办方外带自制食品等情况也存在,这导致食品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就餐人数、就餐场所和用餐时间临时变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均加大了重大活动保障的工作难度。
4.部分接待单位硬件、软件不能完全达标
《细则》规定重大活动接待单位量化等级要达到A级标准或具有A级条件,但因活动主办方事先未征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意见,不了解餐饮单位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导致一些不具备接待能力的餐饮单位承接了接待任务。部分商业性活动因考虑经济因素,选择了不具备接待能力的中小饭店或盒饭配送单位,其自身硬件设施不达标、参会人员的用餐时间也不能保障,极大地提高了食物中毒风险。同时,存在一些体育赛事主办方聘请餐厨人员到赛场临时搭建供餐场所现场制作的现象,但临时搭建的场所卫生条件较差、餐厨设施不完善,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这些供餐场所和用餐方式风险较高,无形中给保障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同时因其卫生条件不好把控,给监督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
四、建议与对策
1.严格按照《细则》要求开展工作,明确职责,加强沟通 为确保保障工作有序开展,重大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举办前20天将活动的相关信息及详细资料报送至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应在充分了解监管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向政府或有关领导报告保障工作的意义和难度,争取上级机关的理解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并承诺保密责任,尽可能提前进行重大活动的筹备工作。重大活动主办单位、接待单位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明确各自职责,严格履行义务,并建立三方信息交流机制,确保信息畅通,遇有特殊问题及时沟通。重大活动举办单位在选定接待单位时,应征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意见,充分了解接待单位食品安全综合水平和管理能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做好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确定其是否具有承接重大活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接待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供活动主办单位选择。
2.加强对接待单位人员监督培训力度
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是控制食品污染保障食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对接待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进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使其建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意识,提高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其对食品安全保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把好食品安全保障第一关。
3.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作用,促进企业履行职责 《食品安全法》规定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正确履行职责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根本。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管理员作用,使之成为重大活动供餐中、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力量。食品安全管理员大多由餐饮服务主要负责人担当,便于协调接待单位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同时一些基础的如食品原料的索证索票、设备设施温度查看、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消毒水余氯的测试、食品留样的登记等具体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应当由食品卫生专管员承担,监督员不应该去“包办”,而应该对上述工作进行抽查和核验。
4.加强监督员培训,建立突发应急机制,提高保障队伍技术和应急能力
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是一项将技术监管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任务,监督保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保障任务的完成情况。我局将继续加强对监督员开展重大活动保障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培训,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快速检测水平,使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为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应对,要求接待单位制定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预案,建立应急处臵机构,并保障应急机构队伍的相对稳定。实时开展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工作,使应急保障队伍人员随时保持作战状态,遇有突发事件能有效处臵。
街头食品摊点卫生状况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 街头食品 食源性疾患 食品安全 消毒
为了解梅河口市街头食品摊点的卫生状况,对今后街头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于2007年5~7月份对梅河口城区街头食品摊点进行调查。
对象与方法
对象:2007年5~7月梅河口城区范围内所有街头食品摊点。
内容:有效卫生许可证、有效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现场卫生状况及卫生设施使用情况,周围环境卫生状况、餐饮具清洗消毒等。
方法:餐具卫生采用随机进行监测,用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结果评价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其他调查项目采用普查的方法,运用统一的表格和方法记录数据。
结果与分析
共检查各类街头食品摊点219户,其中饮食类39户(豆浆、油条、地方小吃等),烧烤、海鲜排档类115户,其他类65户(饮料、冷饮等)。从业人员501人。
持证情况:街头摊点无证经营现象严重,平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率只有42.46%,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及卫生培训合格证率38.72%。说明街头食品无证经营相当严重。
餐饮具卫生状况:通过随机抽样对75户饮食摊点的餐具进行监测,共抽查300份餐具,合格率 21.6%(65/300)。调查发现街头食品摊点基本没有采取任何方式消毒餐具和用具。
现场卫生状况及卫生设施情况:①经营场所卫生(表1):绝大部分街头食品有固定的指定地点经营,经营面积大小不一(经营规模大小),基本都有简易的大棚(顶),无上、下水设施,无洁净的水源供应,污水随地倾倒,自备的污物桶,容量较小,无盖,甚至有的摊点随地堆放垃圾,无防尘,防蝇设施,极易造成食物污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②经营过程卫生情况:绝大部分食品摊点餐饮具洗涮不净,餐具使用前未消毒,经营单位容器、餐具混放生、熟食品,直接入口食品无包装或清洁外罩或覆盖物,这样极易造成食物污染或交叉污染,引起食源性疾患。③基本卫生设施情况:基本卫生设施不全是街头食品整体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经营场所布局不合理,交叉污染环节多,防尘、防蝇、防腐设施不全,没有与餐具洗刷、消毒、保洁相适应的设施,没有污水、污物存放的设施。因此,加强街头食品基本卫生设施建设尤为必要。④卫生意识、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有相当一部分食品从业人员不懂《食品卫生法》,卫生意识淡薄、卫生知识掌握极差,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素养,上岗着装不洁不整、油污灰黑等,这都是存在诸多卫生隐患的根源,可见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非常重要。
討 论
街头食品摊点基本上是个体经营,经济基础差。从业人员大部分文化素质低,卫生知识缺乏。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对卫生不够重视,甚至有拒绝卫生监督检查及卫生监督员的技术指导的现象。街头食品摊点由于涉及面广,卫生状况差,难管理的特点,已成为各地卫生管理的共同难题[1]。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街头食品的管理,提出几点管理对策。
大力开展卫生知识及法制宣传: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争取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配合和支持,采取多种方式,立体的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深入的宣传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卫生法制观念。同时鼓励和支持群众对违反食品卫生法规的现象进行举报、监督。
政府重视,部门协调:街头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涉及到卫生、工商、城市监察大队等部门。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由政府召集协调各部门共同学习《食品卫生法》及《街头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进一步明确卫生、公安、工商、城管、农牧等部门在街头摊点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做到各司其职,互相协调,齐抓共管。
严格把好发证关:发放卫生许可证必须严格按照办证程序,对申请单位必须先进行现场卫生状况审查,审查合格者才能发放卫生许可证,杜绝没有审查照样发证的现象。对一些卫生状况差、卫生设施缺乏,周围环境不洁的摊点,应给予技术指导和帮助,限期改进和完善,达到卫生要求的,发给卫生许可证,否则予以取缔。
指导食品经营者完善基本卫生设施,搞好容器、餐具的消毒工作:经营者应该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及《街头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达到经营街头食品的基本卫生要求,建立一处餐具集中洗刷、消毒、保洁、配送的消毒中心,为街头食品提供安全卫生消毒合格的餐饮具。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工作:街头食品摊点的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意主动花钱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造成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街头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也给卫生监督带来了难度。因此应该加强巡回监督,对没有有效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者,限期给予补办,否则给予严肃处理。对持有健康证者,无论是哪个地方办理,只要经过相应的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可以继续使用,以免增加从业者的经济负担和造成抵触情绪[2]。
统一规划,加强管理:选择环境卫生较好的,人口相对较集中的合适场地,筹建贸易市场,尽量使零散食品摊点和流动摊贩按规划到指定市场经营,将街头食品纳入城市规划,以便统一管理,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秋菊,马晓,魏祖利,等.街头食品卫生管理调查研究与应用.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9,15(5):320-321.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12
1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状与特点
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跻身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伴随其高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速度突飞猛进,大量新兴产业不断涌进,企业用工中农民工已成为主力军,新的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出现,此新形势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立法执法、监督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安全健康维护意识普遍淡薄,因此,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并具有现时期鲜明特点。
1.1职业危害因素分布极广,以中小企业危害最为严重最新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法定职业病名单分10大类132种,仅工业生产中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已达133种[1]。这些危害涉及30多个行业,从传统工业, 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而职业病危害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较为集中。
1.2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多,患病数量大,农民工是高发群体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等均居世界前列。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达2亿多,2010年我国新报告职业病例2.7万余例,比2009年增加50%。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5万例[2]。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大多数农民工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工作。由于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情况复杂,职业健康不能得到有效监护,其健康状况很难准确评估。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在企业中从事着劳动强度大、个体保护措施差、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工作,成为罹患职业病的高发人群。
1.3明显职业病危害转移,具有隐匿、迟发性和致死致残率高特点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 职业危害也随之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国内,国内再次转移至欠发达地区,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现象极为普遍。经常可以看到某乡村由于职业病危害造成的因病致贫、致残、致死的报道。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延误认识。慢性职业病, 如有些化学中毒,特别是尘肺病,其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又很难以治愈,病死、致残率高。这些不仅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都将增加职业病监督管理的难度。
近年,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矛盾激化。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职业病调研报告:被调研的职业病患者出现病症的平均年龄为37.5岁[3]。由于职业病具有难以治愈和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患病劳动者因失去健康,而过早丧失劳动能力,使家庭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影响到家庭、地区乃至社会的不和谐,甚至引发诸多矛盾。目前患职业病农民工的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也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距,职业病危害问题已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2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与职业伤害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2.1.1现有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影响执法监管效率我国现有职业安全卫生法 规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简称OSH)体系基本形成,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面对当前复杂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有OSH显露出明显弊端。我国OSH与执法体系基本上为传统的 “控制型”模式[4],其特征是建立保障工作场所安全卫生的强制性标准,对责任主体提出要求,并通过执法检查等手段实现这些标准,目的是提高与改善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者权利。其优点是要求明确,便于监督。尤其对于设备技术更新较慢的企业,其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已确定的防范措施,监督企业控制事故发生,提高监管效率。其缺点在于原则性过强,对更新变化不能灵活应变,难以适应当前飞速发展工业带来职业安全隐患与职业危害因素繁杂变换的状况。 客观上看,执法监察效率不高,未达效果,OSH立法层面应负主要责任。我国职业卫生监察覆盖率较低[5],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不足有直接关系。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时期情况,美国职业健康管理局的做法是:广泛与企业、员工、工会等组织建立合作的关系,开展合作项目[6],激发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 引导企业自觉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使事故发生得到控制和降低。
2.1.2职业伤害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现阶段,我国主要的职业伤害补偿形式是工伤保险,相应法文《工伤保险条例》,旨在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其作用的发挥对保障职工利益、分散企业风险均有重要价值。自条例实施以来,诸多问题显露,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1工伤保险参保率不够高,覆盖面狭窄,不均衡。随着工伤保险参保的政策推进,我国职工参保率逐年增加,但是增幅很小,与工伤保险事业做得好的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差距甚远[7]。参保单位主要集中在全民所有制和大型集体企业,而安全生产薄弱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中小型企业、乡镇民营企业覆盖率较低;其中,以农民工的参保人数最少。中小企业和农民工是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最大的承担者, 当遭遇伤害或职业病后, 却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使救治困难重重,经济生活也更加艰难,已成为社会问题。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达城市及实行工伤保险改革地区的参保情况看好,如广州省,截至2011年底,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 848万人,其中农民工人数1 909万人 (占参保人数的67%),位居全国首位[8]。2工伤保险的预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工伤保险条例》第12条: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病是工伤保险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在提升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对降低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有重大意义。然而,从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各地费用支出情况看,主要用于工伤待遇,而用于康复和预防工作的很少。很多政府机构和相关机构不知道这笔费用怎样使用,或不知道存在可以用于预防的费用;还有些机构将这笔费用于安全设备更新。总之,现在用于宣传教育培训的基金规定不详细、缺乏评估监管的机制,造成这笔基金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2.2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的监管机制有待形成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有效运作主要依靠政府的执法监督,而执法监督效率和覆盖面一直较低,不能满足当前复杂而严峻形势的需要。
2.2.1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效率,有待协同监管工作机制的建立职业安全卫生防治工作涉及安监、卫生、劳动保障、企业雇主、工人等政府部门和利益团体,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长期系统工程。目前, 协同监管工作机制未建立,部分省份尚未理顺工作职能,出现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监管职责定位模糊。出现多头执法、重复监管或监管缺失等问题,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和权威协调机构[9],在监督监察执法时,不同机构的配合协作不畅通,难以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低。
2.2.2 “行政干预”监督模式,难以调动责任主体和员工积极性我国目前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属于较单一的“执法—监督—惩罚”模式,主要通过政府行政权力的执行来实现其监管职能。这种行政干预为主的模式,很难调动企业雇主和员工的积极性,更缺乏社会力量的积极响应,实现监管高效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通过与企业责任主体、工会组织、第三方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着力引导责任主体的主动性,多领域积极参与,社会重视,形成合力,有效促进职业安全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2.2.3实施三方协商机制,调动工人主观能动性,提高监管绩效我国劳动关系市场化,强资本、弱劳动现象极普遍,劳动者为保工作,往往处于弱势;加之监管配置的不合理,监管信息不对称[10],可想而知,工人很难拥有话语权,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无从谈及。工会组织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代表,通过政府、用人单位、工会三方协商机制,监督企业,保护职工安全健康权利。因此,工会组织肩负面临重要责任,即合理实施三方协商机制, 协调政—企—工关系,调动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监管绩效。近年来,面对重大或突出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我国各地多采用安监、卫生、人力社保、工会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析经验与存在问题,形成联合协作机制,对促进监管监察效率已是发展必需。
2.3宣传与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维护生命健康意识和法制理念有待提高新安全生产法重申“预防为主” 的重要作用,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 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有效的预防工作是控制安全事故、职业病发生率的根本。然而我国用于“预防”的投入以及重视程度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制定法规源头上,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法规的具体细则缺乏,造成操作困难。例如,工伤保险基金使用中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可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但是费用支出比例,相关宣教与评估要求未有详细规定,导致很多部门不知道如何使用这部分经费,甚至很多不知有宣传培训的相关经费可以支出。以煤矿为例,有数据表明,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的85.73%流向了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件”方面,而在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安全科技等“软件”方面则投入很少[11]。近几年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有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教育培训缺失的农民工集中的小企业[12]。这说明,提高安全健康工作效率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职业培训。职业安全培训已成为保护工人根本利益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根本保证[13]。现在安全卫生培训由哪些部门主管,宣传教育与职业培训职责和评估,经费提取的要求、使用比例及监管等,都在实践摸索。有些省市大胆实践,取得一些成果。如,广州省工伤康复中心联合省社保部开展的普思参与式工伤预防培训项目已经取得明显效果[14],值得推广。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生命健康意识和法制理念普遍较低,企业、工人,甚至某些地区政府部门仍然固封在经济利益为要的意识形态中,尤其职业危害严重的一些中小企业,寻求经济利益短视行为常见, 某些企业主甚至规避法律责任,无视法律规定的防护与管理义务,造成监管工作举步维艰。这种现象与我国 “过去”经济地位落后贫穷有关系,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培训没有及时跟进有直接关系。有统计“不知道职业病是什么”占到总数的89%,患病前并没有听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或《工伤保险条例》的占总数的92.3%[3]。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生命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法制理念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 加强并加大普及力度应放在首要位置。
3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必要性
3.1工会发挥职业安全卫生职能作用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在职工群众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公信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号召力。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卫生防治工作中有其它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1法律赋予的职责与权力。《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企业职工安全卫生工作开展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强大社会网络资源。作为我国最大、最有影响的群众团体,其工作网络延伸到企业和社会的各部门、领域及层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3较完善的协调工作机制,在长期的实践中,各级工会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履行职能较为完善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调处机制。在企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中,代表职工参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协调处理。主要负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指导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等。4宣传教育功能强大,工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技能培训班、安康杯知识竞赛等,在职工中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宣传贯彻,传播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提高职工安全健康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切实保障生产领域中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3.2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意义近几年来, 各地工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15],不断探索实践,在“源头参与”、三方协调机制、群众监督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收获。
3.2.1工会“源头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源头参与” 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化和提升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发挥职能优势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工会维权从源头开始的一项长效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研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参与。主动地与各级人大等政府部门合作,参与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发挥工会代表的作用。在当前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立法不够完善情况下,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维护的代表,直接参与到涉及职工权益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才可能从根本上保障职工权益。尤其, 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相关法规,必须强调职工的主动作用和话语权。职工是安全生产的实施者,只有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安全生产,降低安全卫生事故发生率。因此,现行OHS法规应考虑调动职工维护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的主动性。2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通过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政策、 制度的制定,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计划审核等, 经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解决方案,从源头上维护职工权益。天津石化工会做出了榜样[16],他们发挥工会源头参与职能,各级工会的主要领导兼职公司HSE委员会重要成员,他们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在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公司各级工会加强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参加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三查四定” 和中间交接、开工条件确认等工作;参与生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验收率达100%。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使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达到显著成效。
3.2.2深入开展重点难点问题调研,加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权益的维护力度农民工重点问题。中国有大约2亿多农民工,集中在安全隐患多、职业危害发生率高,而监管薄弱的中小企业,他们成为主要的受害群体。关于农民工职业伤害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研究并做好农民工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贫穷等原因,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和健康意识淡漠,因此,上岗前和在岗时接受宣传教育和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会组织利用自身教育培训功能之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农民工技能竞赛等, 为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政府或社会团体联合作为,在制定工作目标,职责分工,落实培训责任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实践研究。中小企业监管难点问题。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提供了8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然而,这些企业却是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高发的重灾区,特别是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实施中,存在困难最多、难度较大的区域。这些中小型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很多问题和矛盾,比如,政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问题、劳动关系市场供需问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企业雇主短视经济利益驱动等,都使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非常难做。面对困难,各地工会组织深入调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措施,收到了好的效果。义乌市非公中小型企业多,外来职工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基础非常薄弱。该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动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在其推动下,职工主动,全员行动,实现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的平等协商和共议共决,构建了企业全员行动、劳资双方以平等的姿态共决共议、跟踪落实、持续改进的良性工作机制。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变监督检查为主动参与,实现监督实效,扭转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被动局面。同时,企业主兑现自我承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增强;工人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普遍提升,人为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17]。
3.2.3工会参与职业卫生工作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近年来,各地工会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源头参与、 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大型企业职业卫生检查表、中小企业工会组建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签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效,同时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1)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合作,调动企业积极性,长效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机制有待形成。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调动工人积极性,协调企业雇主,建立三方协调机制,行使“群众监管”,见效快,效果好。但是形成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转变被动的“监管”局面,还需要作为责任主体的积极合作。例如,工作初期往往遇到企业主的不理解,不配合,像躲避责任、不做安全设备的更新,劳动保护资金到位不足等问题经常遇到。一方面,研究企业雇主的职业安全卫生的主动行为,可以从制定法律法规考虑,加大惩罚力度;像德国企业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严厉惩罚可以使其破产,迫使它将安全卫生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对职业危害保险体系进行改进,如加大用于工伤预防基金的分配额,对于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控制好的企业给予预留基金利率的下浮或一定奖励等。可以加大扶植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能力,比如政府出资,吸纳高校、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同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合作项目等。这些措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示范。企业主积极性和责任感调动起来,政府由被动的“监管”,转为主动的提供指导服务,职业安全健康防治工作才能达到长期稳定。
(2)工会劳动保护队伍亟需加强,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工会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显著,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同时,自身建设也到了必须强化的时刻。1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在开展具体项目工作时,工会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很难适应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原因有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变化;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大型企业职业卫生检查、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等具体工作不仅专业性强,涉及专业广泛,如法律、管理、 医学、安全等;而且协调关系的构成因素复杂,如法制意识普遍薄弱、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中小企业雇主偏重经济利益等。因此,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知识面广,而且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以及坚定维护职工权利的根本理念。2劳动保护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我国工会劳动保护检察员是工会专门从事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队伍。我国紧缩机构政策之后,工会劳动保护检察员从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缺失。据本课题组调查,劳动保护岗位专职工作有5年工作经历的非常少,而且多数为兼职;从事该岗位工作者多数为新手,也没有相关专业工作经历。可想而知,这样的专业队伍要完成当前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管理能力要求较强的协调或监督管理工作,工会组织在其培训方面投入了很多。但是,考虑工会参与职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完善,劳动保护队伍建设的加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我国职业安全卫生防治工作展望
(1)改变控制型被动“监管”模式,形成职工主动、 企业负责、政府提供指导的监管局面。建议在制定OHS法律法规时,应考虑:以调动职工主动性为核心,群众监督作用才能实现,劳动保护工作效率才能保证;与政府相关机构及社会力量达成合作[18],争取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改变以往单方面强调企业主的责任而疏于引导和提供服务指导的做法,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 通过项目合作、联盟计划等形式,调动企业主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从政府机构、工会、工人和企业及社会力量的全员参与的联合监管模式,达到全社会成员安全健康保护意识提高,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2)工会在“三方协商机制”“群众监督”“协调劳动关系”和“推行劳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工作成绩显著,凸显其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重要价值。然而,实施这些基本工作的工会劳动保护检察员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当前,我国工会劳动保护干部队伍人员流动性大,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技术化能力也亟待提高。因此,保证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发挥作用,实现工会的依法维权,其队伍建设和稳定发展应引起重视。
(3)重视职业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及职业培训工作。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对职业安全卫生预防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差甚远。OHS立法在工伤预防方面的缺陷,职工安全健康维护意识薄弱,职业安全卫生培训不够规范和缺乏评估等,这些相关预防工作的薄弱是导致我国现今局面的重要原因。当前,宣传教育及职业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职业安全卫生预防工作的效果,因此,值得研究和加大投入。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2022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要doc09-03
食品安全与卫生10-26
食品安全与卫生实验07-30
桃沟小学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05-28
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08-22
动物性食品安全与卫生07-19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09-04
11[33]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重点工作的通知08-27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09-25
食品安全卫生工作安排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