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2024-09-04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通用15篇)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1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大家对于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增强食品卫生观念,加紧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认真分析并在校园内进行了抽样调查,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下报告。

学校周围流动小摊对同学们的诱惑力还是挺大的,那些食品的卫生和质量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那些流动小摊和相当一部分餐馆、小卖部都是无任何营业执照的,食品的卫生质量可向而知。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35%左右的人偶尔光顾流动小摊,认为虽然存在卫生安全,但是偶尔吃对身体的伤害不会很大,有40%左右的同学几乎不光顾流动小摊,认为存在很大的卫生问题,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预想的,剩下的25%左右的同学因为好吃所以经常光顾流动小摊。

营业、卫生等牌照时经营者给予消费者的一种信誉保证,有了它,消费者能对所吃的食物有了起码的芳心,因此人们应该提高对这种“安全保证”的认识,为健康着想。相关部门更应该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净化食品和饮食行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负担其应有的责任。

对于食品卫生安全观念的提高,家里是不可忽略的一环。当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新鲜程度要求很高的食物,被问及的是在大商场理购买时,大多数人选择有保证的商场,仅有少数人会在相对方便的小卖部购买。当物价上涨时,会大量购买食物放在家中的占很少一部分,而选择不会的有绝大部分。

以上数字表明市民对家中的食物卫生和安全的关注程度是相当高的,多数人吃的事件大部分是在家里,因此要求也特别高,这反映了人们对于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

“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这首打油诗在网上已经被疯狂的转载。原因是最近果冻,老酸奶,感冒胶囊都被检查出其中有皮革厂鞣制过的下脚料制成的工业明胶,都被告知其中的重金属铬超标。

在调查的同学中,大部分同学都知道最近的“皮鞋**”,对于此事件表示很无奈,没有想到在医药方面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并表示很失望;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很愤慨觉得国家应该加大力度惩治此类危害人们健康的行为,表示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已经被人抛在脑后,人们看重的不是人们本身的健康,而是那偷工减料背后的利润!

今年的“315”引爆了一场名为双汇“瘦肉精”的信用危机,也让沉寂了多年的瘦肉精再次浮出水面。湖南的“瘦肉精”案件,整个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涉及全国16个省市。此次湖南警方破获的瘦肉精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轮瘦肉精**爆发的导火线――发生在不久前的“双汇瘦肉精”**。“瘦肉精”是动物用药,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显著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常见的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可能导致染色体基变,诱发恶性肿瘤。

对于“双汇”瘦肉精事件过前,有不少人经常食用,有一部分人偶尔食用,只有少数人几乎不食用,这表明双汇食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不小的位置,并且得到了人们的许可,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在此事件之前,双汇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在此事件之后,多数人已经不食用了,双汇为此失去了不少人的信任,悲哀!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明显,有越来越多的食品被检查出有问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人们对国家政府及相关之梦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同时也给公司企业提出要求,为其敲响警钟;还有就是食品之间问题的完善和加强,另外一部分人并没就此提出要求和建议,而是以一种感性,充满予以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直接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这次调查之后,我对次事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大家都是受

害者了,企业有责,国家政府有责,相关部门也有责任,而最终受害最严重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这样的问题不断发生,就不是一个人一部分人的问题了,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在食品监管方面制度的缺陷。因此,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国家政府的改革势在必行了。企业经营者实现效益利润也要建立在社会公德良心的基础上,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2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以及享受舌尖美味的物质基础,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近十年来集中爆发的“农药残留”“病死猪”“三聚氰胺”“地沟油”“塑化剂”以及“镉大米”等事件不断考验着每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底线。2012 年及2013 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尤为集中, 甚至超过近10 年数量的1/3。

我国食品安全主要采取的是“分段监管为主, 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由于我国地域广袤, 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销售的企业数量众多, 规模化程度较低, 监管、检测及预警的难度加大。综上所述,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大计。

1 食品安全中事件主要类型

综合分析, 目前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原材料污染, 即食源性污染;其次是生产加工企业偷工减料、掺假、滥用添加剂等, 大部分食品安全事件介属于此类, 例如三聚氰胺和塑化剂事件;再来是新技术带来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例如颇具争议的转基因食品;最后是食品标识滥用问题, 例如以虚夸的方法标识食品本身不具有的功能和成分 (见表1) 。

食品安全事件并非区域性事件, 由于食品加工原料及成品具有高流通性, 使得许多食品安全事件演变成跨域性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能否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是检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依据。近年来,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多次调整。经过摸索与实践,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已有了较大改善, 但食品安全事故仍屡禁不止。因此,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会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

2 南京市消费者食品安全调研分析

南京市食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 企业数量日益增多。但与此同时, 食品企业同时也面临着生命周期缩短、成长性受限、年检率逐年下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问题。“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食品流通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南京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还会引起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 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2013 年南京市食品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5.7%, 比全国食品企业增加值高出7 个百分点。南京市食品产业的良性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南京地方经济的稳定, 亦直接关系民众的食品健康与生命安全。为此, 文章对南京市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问卷调研, 共发放300 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212 份。

2.1 消费者对生鲜食品中肉类与蔬菜的安全关注度最高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整理显示, 发现在212 份样有效调研本中, 有87.4%的消费者回答“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只有1.9%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给予特别关注”。调研还显示当被问及所购买的生鲜农产品是否安全时, 有28.2%的南京消费者认为“较为安全”, 有31.2%的消费者认为“基本安全”, 认为“非常安全”的只有2.4%, 还有38.2%的消费者认为所购的生鲜农产品“不安全”。南京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关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肉类、蔬菜、水产品、豆制品、水果 (见图1) 。

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 目前南京市的生鲜食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 对自己所购的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认可度不高, 而对肉制品和蔬菜的安全性最为关注。

2.2 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场所

消费者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场所有农贸市场、专门的生鲜超市、大型超市及路边摊点等。占总数54.6%的消费者会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生鲜食品, 而33.3%的消费者则会选择在大型超市购买, 选择在路边摊点或专门的生鲜超市购买的消费者较少, 分别为7.9%和4.1%。

从表2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南京市消费者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基本知晓, 然而参与度并不够。同时, 对于贴近消费者自身的措施, 例如三放心工程、放心早餐, 容易被消费者了解, 参与程度较高, 而那些主要针对农产品生产者的措施, 消费者知晓程度就相对较低 (见表2) 。

2.3 消费者对政府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满意程度的统计

在本次调研中, 我们在消费者对政府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满意程度的评价过程中发现, 29.25%的消费者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表示“很不满意”, 只有7.08%的表示“非常满意” (见表3) 。

我们同时对“消费者认为目前南京市政府最应该采取哪些管制方式”进行了调查, 根据数据所选次数依次按高到低排序的依次为:加大违法处罚的力度、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建立完善的检验监测体系、制定完善的标准。从调研结果可以得出, 消费者认为目前政府保证食品安全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加大对违法厂商的处罚力度, 这是一种短期内最为有效的管制措施, 但并不能解决食品安全的源头性问题。然而在消费者心目中, 这种措施可能更为直观, 同时也是政府短时间内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一种管理措施。

3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加工、配送、销售、 采购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食品安全诸多方面。因此, 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 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就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数据显示, 目前的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首先是监管体制不完善和监管不足;其次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不足;最后是自然因素。其中, 监管体系的不完善被普遍认为是第一原因。

综合有关方面的认识、观点和调研分析, 文章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细致分析:

(1) 多头监管导致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不清, 安全监管难以实现无缝对接。鉴于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多头监管的管理模式, 各监管部门只负责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某一部分, 所以有功能重叠、模糊和空白的区域。一旦出现问题, 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 以逃避责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也难以实现全面的协调, 难以有效预防和监控系统的食品安全, 消费者也很难找到对口处理部门。此外, 各监管部门也支离破碎, 很难建立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食品追溯制度, 召回制度, 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2) 食品标准体系的不健全。食品标准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法律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 中国的食品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甚至比大多数国外同类标准更为严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目前的食品标准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缺乏系统性标准。中国现有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众多, 包括近20 部法律和近40 部行政法规、近150 部规章制度。因为是分段、分部门立法, 条款相对分散, 调整范围较窄, 不能完全满足目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企业对众多的法律法规也感觉无所适从。其次是与国际接轨不够, 对食品安全的标准年龄存在时间过长, 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三是许多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存在漏洞, 不能适应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 违法成本较低, 许多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部分监管者与违法者之间关系扭曲。我国食品行业目前存在以罚代管、 只罚不管, 甚至是不罚、轻罚等, 相较于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 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异常之低。这导致不少子行业和地区的从业者轻视甚至是践踏法律法规, 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愈演愈烈。地方监管者亦存在执法不力、执法不严, 甚至演变成成地方保护, 纵容了违法者继续违法。部分行业、地区的监管者对违法收缴所得形成依赖, 扭曲了监管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关系, 导致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耿弘, 童星.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参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制模式及其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3) .

[2]张璇, 陈福中.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8) .

[3]黎逞.试析食品安全问题中的深层次矛盾[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冷藏设施 隐患性 加工场所 进货渠道 卫生意识 交叉感染 宣传 培训 制度 落实责任

中图分类号:R1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30-02

农村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而农村因红白喜事自办的家庭宴席更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这种群体性聚餐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往往被忽视,导致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监管,强化宣传,规范行为,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杜绝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尤为重要。

蒙城是农村城市,有着厚亲重友的传统习俗,全县130万人口中70%居住在农村,致使农村有一个庞大的自办宴席的需求。同时,随着蒙城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家自办宴席的人也在不断增加。针对蒙城县农村自办宴席的现状和问题,笔者做了社会调研,总结出了:

1 蒙城县农村自办宴席现状与问题:

家庭自办宴席的现象在我们蒙城农村由来已久,这样的聚餐活动具有与红白事紧密结合、邻里相聚热闹、家人帮忙方便、自家畜禽随可宰杀、剩菜剩饭利用率高等特点,所以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但这种自发兴起的办家庭宴席的活动,也存在着不少食品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家庭自办宴席能力不足将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由于蒙城农村家庭办酒席一般桌数都较多,而且都是几天连办,办事当天往往要办上几十桌,客人分为两三轮就餐,由于时间紧张,剩菜的再利用、炊具的洗刷质量等,都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由于客人较多,临时烹饪显然不能保证用餐速度,得提前将食品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半成品、熟食、原料长时间混放,容易引起食物中各种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特别是高温、蚊蝇乱飞的夏季,更是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隐患性。

(2)食品加工卫生条件简陋、不完备将带来食品安全隐患。自办宴席场所大都选择在家里,条件十分简陋。炉灶采用地锅,燃料使用煤球或木柴,灰尘较多。食品加工用具一般都是临时租借,没有消毒设备。生产、加工场所不分,加工工具也是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猫、狗、鸡、鸭、鹅等家禽家畜可长躯直入加工场所,极易污染,成为肠道传染病滋生之源。

(3)食品原料进货的渠道非常复杂。由于考农村卫生意识差,蒙城农村自办宴席在原料进货上本着节约的目的,大部分是从集贸市场上购买的,进货渠道比较混乱,肉制品常常未经有关部门检疫,特别是熟食,就近购买一些无证经营的,导致一些假冒伪劣食品成了农村宴席餐桌上的常客。

(4)健康安全意识淡薄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由于农村宴席所请的厨师均是临时雇用,这些人未经过健康体检,没参加过卫生知识培训,没有领取健康证;由于缺乏卫生意识,其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和加工方式不规范,如个人卫生状况不佳、烹饪菜肴过程中随手擦汗、用锅铲品尝菜味等,都为宴席的食品安全埋下卫生隐患。

(5)聚餐人员复杂容易带来疾病交叉传播。农村宴席,邀请的人员较多,除亲戚朋友外,还有同事、领导和本村居民,难免有个别人患有肝炎、伤寒、痢疾等传染病,或携带病源菌,增加了发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机率,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极大。

2 蒙城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卫生安全督查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笔者认为:作为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形式,杜绝农村自办宴席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我们加强宣传,因势利导,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就能不断改进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加强宣传,提高农村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认识。要把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列入政府年度食品安全日常工作要点。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把食品安全宣传当作大事、要事,创新形式,采用小品、戏曲、广播、电视等群众最易接受的宣传方式,细化分解食品安全的各项内容,从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联系最为密切的肉、菜、粮、油、米、面、豆制品等入手,介绍食品安全科普常识,切实将农村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2)延伸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管触角,建立组织。县、乡(镇)人民政府应成立专项工作机构,乡镇一级应当成立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卫生、工商、公安等各级派出机构负责人参加。制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细则,依托乡镇卫生院这个平台,明确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人,加大对农村流动厨师的食品卫生安全培训工作。凡从事农村家宴的厨师,必须到所在乡镇食品办登记备案,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增强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完善制度,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农村宴席所需食品及原材料、佐料检查制度。大实行对农村自办家庭宴席食品采购、加工、制作的全程监管。村食品安全负责人必须在办宴席前一天派相关人员到主办户实地察看,包括对家宴加工场地、卫生条件、采购、厨师健康状况、原佐料、用水等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申报备案管理制度。凡在自家举办5桌以上宴席的,要提前三天报告;食品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应填好本辖区家宴情况的当月报告备案表,并及时上报所属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分季度将本辖区内家宴举办的整体情况书面上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4)落实责任,强化农村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追究责任。对红白喜事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实行辖区责任制,每季度核查一次,每年要对各级相关部门进行一次严格考核。针对农村自办宴席面广量大,为了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建立督查制度,结合“食品放心工程”不定期对准备自家办酒席的家庭进行抽查、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作为年终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一项内容。对由于监管不力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或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隐报、瞒报、谎报、迟报的单位,要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如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 篇4

1.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全面检查与抽查、自查相结合,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2.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制定日常自查频率。高风险食品及其经营过程至少每周自查1次,中风险食品及其经营过程至少每月自查1次,低风险食品及其经营过程至少每季度自查1次。

3.应当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贮存、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和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及生产经营者等内容。经营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周1-2次对各餐饮部位进行全面现场检查,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序,同时检查自查记录,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5.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二次提出仍未改进的,提交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5

自查报告

为了保障全体师生的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我校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上饶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和饮食饮水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做好迎接上级部门的卫生防疫与饮水饮食工作检查,学校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坚持开展“大课间”活动,预防身心疾病

学校始终坚持开展“大课间”活动及学生冬季长跑运动,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眼保健操,健康教育课本学期纳入了体育课时计划,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

二、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坚持晨检工作,做到有情况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做好预防工作。针对手足口病、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学校及时召开了班主任会,做好防控工作,强化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开辟了专题黑板报专栏,另外,有效地利用班队会、校园广播等方式,对全体师生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下发了《文成中心小学因病缺勤及病因排查情况登记表》,要求班主任及时登记学生因病缺勤及病因等“晨检、课检、午检”工作。在家长会上,我们也及时的予以宣传,讲授有关防控知识,家长也表示,将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搞好孩子的防控工作。现在,学生的健康防病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无传染病流行,无药物中毒和重大意外伤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三、整洁校园,美化环境

学校建立了《卫生评比制度》等一系列卫生评比的标准与检查措施,坚持每天清扫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区,并及时进行检查、公布,发现问题即时整改,每天学校有一名校委会成员与少先队“文明监督岗”对学生个人及校园卫生随时监督,评比结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中。

四、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开学以来,学校领导及卫生管理员每天对食堂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针对发现的问题(如:各类台帐记录不及时、饭菜留样未按上级要求等),我们及时落实整改。学校周边的私营摊点,经营着较多的垃圾食品、三无食品,同时挤占了学生放学的通道,一直以来,我校积极的想方设法予以整改,并多次将此情况报告给上级部门请求予以解决,但依然收效甚微。学校不提供饮用水,要求学生自备卫生的饮用水。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尽管我们付出了一些努力,但在环保安全卫生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校园的环境卫生现状还不尽人意,还需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学生在校外吃零食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校园的周边环境亟待整顿!盘踞在校园周边的固定和游动的私营摊点依然很多,急需各级部门共同协调予以彻底解决。

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安全卫生工作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条件,使学校卫生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篇6

1、设立食品卫生宿命检查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商场进行商品卫生检查和环境卫生检查;

2、把好食品采购、进货关,特别是对油、米、肉、菜等大宗,关键的食品要定点,不准采购霉变、有毒、有害或无证不合格的食品,确保所购食品卫生安全;

3、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做到粗细分区、肉菜分开、生疏隔离、洗消严格;

4、对储存食品应进行冷藏保鲜,无须保鲜的食品应做到离地隔墙,分类堆放整齐,先进先用、用前应检查有无变质变味;

5、保证不出售变质或夹生不熟食物,严防病毒交叉感染引发食物中毒。

6、规范食品运送渠道。做好的食品,通过专用电梯密闭容器运送。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7

近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江南大学等联合在京召开《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 (2013)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 (2013) 》出版新闻发布会。报告称,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食品工业每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主要食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大米、小麦、食用油、肉类、啤酒、味精等食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在食品安全出口问题上, 2007年以来的有关数据则再次显示, 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始终稳定和保持在99%以上。由于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可靠, 我国食品出口贸易总额由1991年的79.0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552.00亿美元, 二十一年间增长了将近6倍。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抗生素 食品安全 科学 意见 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4-0050-03

1 调查范围及方法

1.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不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不定期地到各市区、乡镇、农村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随机发放问卷,同时在针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口头采访。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题型设计合理、逻辑性强,内容充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市民对抗生素存在的比例的了解、其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和危害、以及使用方法、民众对不同群体在抗生素使用中应该负有或尽到怎样的责任的看法等问题以及抗生素前景的看法。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牛奶及其他食品材料中抗生素的使用及其作用的调查

抗生素被应用于奶牛的养殖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抗生素在牛奶中的残留。根据对多个大中城市近800份乳品样品质量进行检测调查,表明抗生素残留超标居不合格项目第一位。[1]

2.1.1 市民对我国50%的牛奶中存在抗生素现状的了解状况的调查

由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虽牛奶日益成为日常饮食的必需品,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有抗食品对于民众来说依旧还是相当陌生,普及工作还需落实。

2.1.2 市民对食品材料中抗生素了解情况的调查

由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市民对于食品材料中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了解比较全面,能够分辨得出抗生素存在较多的相关食品材料。

2.1.3 市民对抗生素类化学制剂的主要作用了解情况的调查

由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市民对抗生素类化学试剂并不陌生,对其作用也有较好的了解。

2.2 “有抗食品”对不同群体的危害调查

2.2.1 市民认为有抗食品造成危害最大一类群体的调查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人们对有抗食品造成危害最大的群体认识情况的形式并不严峻,但市民此判断是从一般的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层面考虑的,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有抗食品带来的危害。

2.2.2 市民对食入过多有抗食品对下一代产生影响的认识情况调查

由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兰溪市民对抗生素对下一代带来的影响有较好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饮食警示的作用。

2.2.3 市民对食用有抗食品对人体的主要危害的调查

由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要引起大众对有抗食品的充分重视,必须首先要对民众普及有抗食品所带来的“隐形炸弹”般的危害的知识。

2.3 市民对抗生素大量使用,导致“有抗食品”大量存在的原因的调查

由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各大因素都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从源头上解决,即从养殖户角度解决,将为接下来的所有部门减轻不少压力。当然,“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只有加强、加快与抗生素相关的法律修订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才能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4 抗生素在食品中的正确使用及其前景

2.4.1 市民对抗生素在食品中正确的使用情况的调查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知识,急需进行普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意识观念,改变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2.4.2 兰溪市民对未来抗生素使用前景的展望的调查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关于“有抗食品”的未来整治,我们可以从从多方面着手,需要政府、商家 、消费者三方面共同努力来营造未来的“无抗食品”世界。

3 调查结论

(1)有关抗生素的知识并未在民众间普及。(2)民众对抗生素使用机理、使用方法及影响的认知还存在一定误区。(3)民众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养殖户以及相关法律应对抗生素乱用负主要责任。

4 思考与建议

根据上述对抗生素对食品安全卫生所产生的影响的调研结果的分析可知要并使得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1)用中草药试剂试替抗生素;(2)从源头解决,普及养殖户科学的抗生素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3)不仅需政府监管部门高效、创意监管并奖惩使用抗生素的养殖户,还需更全面、专一的法律支撑。

5 结语

作为一个文明大国,我们有理由相信,抗生素的存在只是中华民族前进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在政府监管部门、养殖户、消费者的齐心协力下,从“多抗”到“少抗”、“无抗”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梦想而已。中国梦,食品梦,从“少抗”、“无抗”做起,从你我做起!

参考文献

[1]冯建成,张容鹄.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及其检测方法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9):367~368.

[2]王占川,王晓鹏.《在养殖生产中科学使用抗生素》畜牧与饲料科学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2,33(2):44-45.

[3]陈汉萍.《中草药在养猪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国畜禽种业,2012.10.

关于食品健康与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9

上饶县七中八(10)班

总负责人:张立麾

参与人:张立麾、陈玉洁、肖雅丽、揭梦琦 指导老师:乐立辉

2011年7月9日

关于食品健康与安全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广泛的了解广大大学生关于食品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态度和想法,宣传食品方面的知识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同学们的饮食安全意识.我们调查组主要针对黄岭在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关于食品健康与安全的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市民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与了解程度。其结果不太乐观,他们对于食品健康与安全的认识程度普遍偏低。

1.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宣传食品方面的知识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

高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

2.调查时间:2011年7月10日

3.调查地点:上饶县街头。

4.调查对象:所有人。

5.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二、调查情况:

1)问卷调查记录情况

1.您对食品安全关注吗?

A.很关注40%

B.一般50%

C.无所谓10%

2.您是否同意口味比健康更重要?

A.非常同意0%

B.比较认可30%

C.不同意70%

3.为了自身的健康,我们应该做自己的营养师,下列营养常识你认为准确的是?正确率45%

A.吃水果不如喝鲜榨果20%

B.猪血常吃可以防老45%

C.吃肝能补肝10%

D.水果当主食可以减肥25%

4.牛奶搭配下列哪些食品对人体有害?正确率0%

A.糖5%

B.巧克力0%

C.饼干25%

D.米饭15%

E.不清楚55%

5.您知道下列哪个食物不能和猪肉同食?正确率15%

A.鸭肉0%

B.鸡肉5%

C.羊肉15%

D.牛肉5%

E.不清楚75%

6.您认为下列哪些为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率40%

A.饭后喝汤40%

B.饭后半小时吃水果55%

C.饭后吃甜食15%

D.站立着进食0%

7.某些昆虫具有高蛋白,您是否会吃?

A.会20%B.不会80%

8.吃鸡蛋的时候您喜欢吃?

A.生的5%

B.半熟的25%

C.熟透的55%

D.无所谓15%

9.您通常吃的零食有哪些?(可以多选)

A.糖果30%

B.薯片35%

C.巧克力45%

D.冰激凌45%

E.其他40%

10.您购买食品时对其生产日前以及保质期的关注程度?

A.非常关注65%

B.不是非常在意,记得的时候看看25%

C.从未注意10%

1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最让您担心?

A.粮油15%

B.肉类25%

C.蔬菜5%

D.奶豆制品5%

E.烧烤类50%

F.其它0%

12.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45%

B.司法惩罚以及监督不全面55%

C.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10%

D.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缺乏配合20%

13.您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

A.没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假冒知名品牌20%

B.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50%

C.没有明确标识的转基因、进口食品10%

D.宣传虚假或夸大20%

E.没有遇到过5%

14.您碰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A.全部15%

B.大部分15%

C.有一些45%

D.没有20%

15.您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A.与生产经营者协商55%

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5%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10%

D.提请仲裁机构仲裁0%

E.向人民法院起诉0%

16.您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应该由谁负主要责任?

A.生产加工厂家50%

B.中间商5%

C.物流及配送企业0%

D.批发及零售市场10%

E.政府相关部门35%

17.您一般是从哪些途径得到食品安全消费的知识?

A.有购买经验的人35%

B.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10%

C.电视、广播45%

D.网络10%

E.相关知识讨论0%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市民们较为关注食品安全,但是对食品健康安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提高食品健康安全防范意识,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三、总结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人还是很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的,可见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出现 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部分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行动,但应有少 数人还没有重视到食品安全的问题,对此我觉得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食品安全问题 做一定的宣传。另外,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公民大多是从电视等媒体方面得 知目前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的情况的,也通过这些途径了解了一些关于食品安全消 费的知识,因此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媒体多做一些报道和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宣 传。

二、市民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虽然大部分得 到了解决,但社会上一些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仍让人胆战心惊,很多市民表示虽然 经过整顿,但对一些出现问题的消费品,持保留甚至排斥的态度,很多人对中国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很是担忧,希望可以从生产部门至监管部门都能切实负好责 任,生产及经营部门要开展诚信经营及行业自律,监管部门严格食品检验检测等。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切身

利益,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因此食 品的安全问题也是十分重要,而且也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食品专业的发展前途和任重道远,希望城市政府能够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方面向民众散发食品安全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提高安全消费能力。

建议

1、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商店、超市和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去购买食品。

2、尽量选择有品牌、有信誉、取得相关认证的食品企业的产品。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慎重购买接近保质期的食品。

4、不买比正常价格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止上当受害。

5、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霉蘑菇、果子狸等。

6、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

7、不买畸型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8、不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的水果蔬菜等。

9、不宜多吃国家卫生部提醒的以下 10种食物: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10、购买时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 日期和保质期。对怀疑有问题的食品,宁可不买不吃。购买后索要发票。

11、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制作和保存。

12、厨房以及厨房内的设施、用具要按要求进行清洁管理。

13、吃街头小吃,注意卫生。

14、校附近小店里卖的零食。

15、吃没有绿色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安全标志、产房地址的食品。

16、炸类食品,比如:薯片,薯条,同学们最喜欢吃的“麦当劳”等。

17、吃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型店铺里销售的“垃圾食品”。

总结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10

课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一、选题原因: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代食品安全已不仅仅是食品量的安全,同时还包含食品质的安全,以及使用者安心使用的安全。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近几年接二连三爆出的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如之前的苏丹红咸鸭蛋,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瘦肉精”等到最近曝光的思念致病水饺、青岛染色黄花鱼等,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相关新闻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食品安全现状,旨在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建议,呼吁社会各界携手,保障食品安全,安定民众生活。

三、研究内容及方案

(一)研究对象

近年来社会上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课题提纲

1、现状调查

(1)食品安全的现状

(2)社会各界的监管情况

(3)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2、目前我国食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4、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三)研究的预期目的1、尊重事实,从多方面入手,公正公平了解社会上的食品安全现状

2、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

3、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共进,严控食品安全

四、课题完成的基础和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文本

(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多方报道

(三)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及社评人士的相关评论等参考资料

五、小组分工及任务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11

1. 案件查处情况

2013 年上海市有关部门以错时监管、飞行检查为主要手段,开展日常巡查、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共计55.5 万余次,同比增加38.8%;发现问题企业1.7 万户次并予整改和处罚,同比下降24.3%。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统一部署, 结合上海市实际,各区县、监管部门密切配合,以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力量, 联合执法,开展了食品违法添加、餐厨废弃油脂、农(兽)药残留、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重金属污染等重点领域共开展13 项专项整治;积极开展保健食品打“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的专项行动。同时,加大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力度, 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特别是公安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加大了惩处力度。上海市相关监管部门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共计13 192 张,同比增加34.7%;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件12 395 起,同比增加4.1%;罚没款金额11 267 万元,同比增加33%;上海市公安部门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37 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16 人, 同比增加93.5%。

2.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情况分析

2013 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跨区域犯罪特点日益突出;二是部分领域“潜规则” 犯罪仍时有发生;三是利用新业态、新技术,使犯罪手段更趋隐蔽。

(六)投诉举报受理情况

上海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接到食品类投(申)诉、举报和咨询68 212件, 同比增加57.4%,按时答复率100%, 办结率98.5%,举报查实率68%。其中,“12331”直接受理52 186 件,占总量的76.8%;包含“12345”转办的5 922 件,约占9%;各区县、街镇通过“大联勤、大联动”机制受理5 962 件,约占9%。平均办结时间缩减到18 天,同比缩短了2.6 天,落实有奖举报件784 件,同比增加3 倍,奖励金额同比增加6.4%,市民对投诉举报件的处理结果满意率为80%。

投诉举报数量较多的五类食品:一是米饭和菜肴,主要问题是餐饮店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餐饮店卫生状况差等;二是肉及肉制品,主要问题是肉制品有异味、熟肉制品变质等;三是粮食及粮食制品,主要是大米、馒头等粮食制品出现变质、有异味、有异物等问题; 四是焙烤食品,主要是蛋糕、面包等食品包装内有异物、出现霉变情况等;五是饮料及饮品,主要问题是摊贩销售鲜榨果汁。

三、集体性食物中毒情况

2013 年上海市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8 起,中毒人数184 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77/10 万,继续保持历史低位。

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交流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情况

由上海市食安办协调,上海市食药监、质量技监、工商、卫生、经信委、商务委、粮食局等部门共同配合,统一制定了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根据食品消费量和食品中可能含有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分类安排监测样品量和频次。2013 年上海市以17 个区县为监测点,固定采样点调整至456 个,同比增加204%;食品供应主渠道覆盖面提高到85%。通过风险监测, 客观反映上海市各类食品安全的状况, 为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

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以30 家综合性医疗机构、9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区(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监测和报告主体,建立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临床报告和预警机制,加强了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同时,通过“上海市学校因病缺勤监测系统”,加强对中小学生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腹泻情况监测;通过药店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开展药店腹泻类药物销售监测,作为食源性疾病辅助监测工作。全年共收集18 起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事件报告,发病人数654 人,无死亡。

(三)食品风险评估情况

目前,上海市进一步完善了常规和应急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本年已完成24 项常规评估项目,针对社会热点开展应急监测和评估11 项。另外,立项并启动3 项风险评估项目。

(四)风险交流情况

各监管部门加强了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上海市食安办和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心全年共编写风险监测信息专题报告135 份。根据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每月通报相关监管部门, 共发布了104 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异常结果通报,其中向兄弟省市通报45 起, 涉及不合格或异常结果样品503 件。各相关监管部门根据通报内容,从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各环节采取有力措施, 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风险监测不合格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在政务网设立了“预警公告”、“消费提示”和“行业指南”3 个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栏目,发布上海市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品种和节日食品、凉拌菜、河豚鱼、贝类毒素消费提示和预警,以及食品中铝、致病菌、寄生虫、食用香精等

20 余项风险交流信息。同时,上海市食安办和各监管部门还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提示,一方面主动接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采访100 余次,在《新闻晨报》每周刊登食品安全专刊; 另一方面通过上海市食品安全网站,累计发布各类食品安全信息2 800 余条, 通过短信平台,发布细菌性食物中毒一级预警3 次,二级预警60 次。

2013 年6 月起,上海市食安办每双月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严重失信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共发布4 批“黑名单”, 涉及18 家企业,34 名个人。

五、市民对食品安全现状评价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关于《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调查报告(2013 年度)》反映的情况看:

(一)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保持在较好水平

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是衡量市民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指标,食品安全法颁布4 年来,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保持在较好水平。2013 年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总体得分80.2 分。

(二)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总体认同率上升

多数市民认同上海食品安全状况, 调查显示,市民认为上海食品安全状况“很安全”、“比较安全”和“一般” 的,三者合计达到92.3%,同比提高了4.6 个百分点。(三)市民遇到及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调查反映,被调查市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出售病死牲畜肉”(占21.4%,同比上升1.3 个百分点)、“食物中毒”(占17.6%, 同比上升0.5 个百分点)和“蔬菜中农药残留”(占12.5%,同比下降1.1 个百分点)。

(四)市民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方面和监管措施

调查反映,市民认为最应该加强重点监管的环节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占70%,同比上升7.7个百分点)、“环境污染的整治”(占65.4%,同比上升8.8 个百分点)和“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占52.6%,同比上升10.6 个百分点)。

调查反映,市民认为最有效的监管措施列前三位分别是“加强监督执法” (占35.5%,同比上升3.5 个百分点)、“严厉查处违法者”(占33.7%,同比上升4.5 个百分点)、“公布不合格企业和产品”(占10.1%)。

(五)市民参与创建良好食品安全氛围意愿高

调查反映,市民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选择“很关注”和“关注”的达到92.9%。市民最希望了解的食品安全知识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食品营养”(占56.6%,同比下降1.5 个百分点)、“食品质量鉴别”(占49.9%,同比上升3.6 个百分点)、“食品添加剂知识”(占45.1%,同比上升6.5 个百分点)。

(本栏目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 篇12

“安全”、“方便”、“保质期”这三项考量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赋予食品包装艰巨、神圣的责任, 也使食品包装成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因素之一。食品包装一直是食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它是延长食品保存期、防止食品在流通环节中遭受污染、保护食品原有质量和品质不受破坏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包装解决方案还可带给消费者舒适的感官享受。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食品综合要求的提高, 食品包装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显得重要。

为与业内朋友共同探讨有关食品包装的技术、设备、应用等问题, 我刊隆重推出“食品包装”栏目, 全面关注食品包装相关的各类信息, 将更多有价值的实用技术、信息传达给读者, 为企业寻求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

本期“食品包装”栏目将重点介绍食品包装喷码技术和设备, 食品包装机械、设备等。通过一串数字确认食品的保质期, 通过一组条码完成食品的追踪与溯源, 标识作为食品包装的组成部分,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赋码设备是确保标识准确、安全的关键, 为帮助食品企业解决如何选择适合产品特性的赋码设备问题, 我们联系了多家该领域的优秀供应商并将他们的心得组织整理, 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参考和借鉴。包装机械、设备是食品包装的基础, 它们的优与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包装过程, 随着包装技术的不断发展, 包装机械与设备也在不断更新, 对于五花八门的食品包装机械、设备, 食品企业应该如何选择,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 给食品企业一些参考。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13

学校食品安全与疾病防控工作自查整改情况报告

东台市教育局: 5月18日,我校收到你局《关于做好学校食品安全与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要求我们对照文件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形成书面报告。收到通知后,我们立即进行了自查,并准备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现将自查及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我们建立了以校长储开国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主任以及主管老师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各负其责,工作领导小组健全。

二、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采购、加工、贮存规范,学校请专人管理,设备、设施清洁餐具消毒能够正常进行,饮用水方面,学校专门由人负责烧开水,并能够及时送到教室门前。食堂供水是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很清洁。

三、疾病防控工作

晨午检能够正常进行。因病缺课每天能够正常上报。新生入学体检已经完成。公共场所能够定期消毒。

四、制定工作预案

根据上级要求,本学期以来,学校制定了《许河镇中学饮用水污染预案》、《许河镇中学突发传染病预案》,并能根据预案开展一些演练。

五、宣传教育工作

学校能够正常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卫生防病教育,并能够利用学习的板报等阵地,开展宣传教育。

六、健康促进工作

我们已经创建了省健康促进学校,并获得银奖。

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1,有个别班主任思想上不够重视,总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放在第一位。

2,在实际工作中,有个别班级有拖拉现象。

3,有关管理人员对学校食品安全与疾病防控工作的知识了解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工作。对于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以积极的态度,及时进行整改。

东台市许河镇中学

食品卫生与安全调研报告 篇14

小食杂店是指规模较小,以销售食品为主要经营范围同时兼营香烟、日用品等独立、传统的无明显品牌形象、有固定门面的经营场所,也称小卖店、小卖部。小食杂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另一种就是所谓的“四小”中的小食品店――原则上未达到食品流通许可条件,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食品店。

小食杂店的食品安全一直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项难点,本人现就我市小食杂店监管工作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我市小食杂店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市已经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的食品经营单位17037户,其中企业603户,个体工商户16434户;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的食品经营单位(小食杂店)约1640户。一直以来,我市食品药监部门和工商部门都根据自身职能对其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管,但小食杂店食品安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监管的效果与投入的精力不相匹配,可谓是 “投入精力较大,监管效果不佳”。

分析其原因,小食杂店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以下三大突出矛盾:

矛盾之一:小食杂店经营管理条件较差的现状与《食品安全法》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小食杂店往往经营场所较窄,店业主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年龄较大,特别是偏远乡镇的小食品店更为突出,而《食品安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有关场地、设施、管理人员、制度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存在小部分食杂店因场地、设施等达不到食品流通许可条件而不能申办食品流通许可证,却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现象;另一方面,一部分已经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食品店,却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把好进货关,掌握食品的来源去向,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可以追根溯源找到上家经销商,迅速掌握该批食品的流向,有效防止危害继续扩散,及时追究违法者的责任。但事实上作为食品销售最终端的小食杂店业主,很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人员,因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等客观因素,其并没有能力彻底执行这些制度。正因为如此,在以前工商部门履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期间,为了达到工作目标,许多地方出现了记录台帐由工商干部一手包办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小食杂店虽然自己能够记录台帐,但其只是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漏登、少登成为普遍现象,登记台帐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起到追根溯源的作用。

矛盾之二:小食杂店较弱的责任承担能力与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责任较重之间的矛盾。小食杂店规模小、收益少,业主较大部分为农民或者下岗失业者,通常情况下,业主承担违法责任的能力较弱。举一列: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的,《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这就意味着,两千元是行政处罚的最低幅度,是小食杂店业主承担违法责任的最低限度。然而,在现实中究竟有多少小食杂店具有这样的违法责任承担能力?即便有一部分具有这样的承担能力,能够自觉履行行政处罚的却不多,依靠法院强制执行因程序复杂,很少在监管执法中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由于立法过严,严格依法处罚将成为小食杂店业主不能承受之重。另外,由于疏忽大意而导致的食品过期等违法现象在现实中也较为普遍,这样就会导致法不责众,反而使得执法部门无法完全履行其执法的职责。

矛盾之三:小食杂店数量众多、分布散,与行政执法要求高效率、低成本之间的矛盾。按照200平方米以下的标准,我市食品经营主体中,除了几十家大、中型超市外,其余均为小食杂店,所占比例在99%以上。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的山区,只要有足够的消费需求,一般都会有小食杂店存在。我们监管的过程中消耗在路途上的时间、油耗等都大大降低了执法效率、增加了执法成本。

我国行政执法有法治原则、合理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等基本原则。其中效率原则被称为行政执法的生命。按照目前的监管体制,小食杂店的监管责任基本上由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承担。一方面,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人员结构、硬件配置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的工作千头万绪,人员少、精力有限。同时,所有小食杂店内销售的食品种类、安全食用期等都处于动态变化中,今天检查了没有问题,不代表明天也一定没有问题。所以,在目前的小食杂店监管模式下,即便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将大部分工作精力用于监管小食杂店也还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监管效果。

二、对小食杂店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面对上述的三个矛盾,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履行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转变监管理念重点强化分销环节监管

目前,我们对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是面面俱到、处处重点,试图做到滴水不漏、万无一失。当所有的小食杂店都成为监管重点时,实际就等于没有了重点。小食杂店所售食品是动态变化的,食品种类在变,每件食品的安全食用期也在变。正因为如此,即便基层的同志对小食杂店的巡查频率很高,但仍然经常有一些问题在上级的明察暗访中被发现。

有没有办法用较高的效率、较低的监管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小食杂店的食品安全?目前来看,比较现实的一条途径是:突出重点,抓好源头,着重做好食品分销环节的监管工作。目前,食品流通的路径是:原材料----生产商----各级分销商-----终端零售商----消费者。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是通过各级分销商批发流转到终端销售商。工商部门负责生产商之后的全部流通环节,其中各级分销商处于食品流通的咽喉和枢纽地带。监管好各级分销商,就等于设置了一道防火墙,将所有终端零售商进货的食品过滤了一遍。这样除了超出安全食用期外,小食杂店所销售的食品不会再有其他安全隐患。同时,这样的监管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前述的三大突出矛盾。首先,从数量和分布上来看,从事食品分销批发的经济户口数与全部小食杂店的比例为1:70左右,数量相对少并且分布相对集中,相当部分集中在专门的食品批发市场内,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其次,从业主素质来看,从事食品分销批发的业主整体相对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对其引导和规范,督促其真正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销售登记制度。再次,从业主的责任承担能力看,从事食品分销批发的业主通常情况下具备相应的资金实力,能够承担现行法律所规定的行政责任。

因此,将监管理念由面面俱到转变为突出重点,狠抓一个分销环节,能有效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效果,改善小食杂店监管“投入精力较大,监管效果不佳”的现状。

(二)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分销商主体资格

首先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严格区别分销商和终端零售店,这是强化分销商环节监管的基础。对于经营范围中没有“批发”内容却在从事批发业务的,要予以取缔、规范;对于经营范围中有“批发”之名却无批发之实的,要予以清理、变更。做到名副其实。其次,采取宣传、引导以及倡议书、协议书等方式,对分销商的资金、场所、人员,主体责任、自律制度等做出具体的规范,逐步提升其素质。素质低下的分销商通过市场竞争和加强监管逐步予以淘汰。

(三)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分销商经营行为

首先,要依据法律规定从严规范分销商的经营行为。一是要严格落实食品追溯制度,掌握食品流向。《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同时,《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销售食品,应当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也就是说分销商除了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外,还要建立食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销售票据。分销商作为商品流通的枢纽,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和销售台帐可以完全反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食品追溯的关键所在。对于防止食品安全事故扩散和追究相关责任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做到重点监管和全面掌握平衡结合。通过对面上终端小食杂店的抽查来掌握动态信息,从终端倒查分销商经营行为,从而进一步约束和监督分销环节,杜绝其表里不一,台帐上登记合格食品,暗中售假售劣。一旦在终端小食杂店发现问题食品立即追根溯源,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定性处罚,严厉打击不法供货分销商。

其次,指导推广统一的食品销售单据示范文本。销售单据是合同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根据法律对台帐登记项目的要求以及实际需求,设计统一的食品销售单据,包含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相关信息。实现销售单据和进货台帐合二为一,小食杂店只需整理保管好进货单据就可,从而解决小食杂店记录台帐困难的问题。同时,将“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的索证义务交由分销商完成,并由其统一保管2年以上。对于那些未达到食品流通许可条件,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且无法取缔的“小食品店”,同样以这样的方式严格监管,虽其无证无照,但确保了其经营的食品能够追根溯源。同时,加强其对过期、变质食品清理、退市监管,督促其保存经营场所的卫生、按照要求储存食品等,小食杂店食品安全监管就基本到位。

(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时值《食品安全法》修改,建议将食品经营的各级分销商和终端零售店加以区分对待。对分销商环节在主体准入、行为规范等方面提出较高标准。例如可以对分销商的资金、场所、组织形式、人员机构、自律能力等作出符合需求的详细规定。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上,分销商也应该明显高于终端零售店。归纳起来,就是要抓住牛鼻子,必须让分销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五)不断创新监管技术

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篇15

1 食品质量

食品质量, 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包括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2]。食品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 食品的特性

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 可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 如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 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食品特性有些可以通过人的感觉, 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识别, 有些只能通过仪器设备检测才能发现, 如对人的生理影响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有些食品特性通过定性描述就很清楚, 有些则需要定量说明。为表示食品质量, 食品包含的一些成分不仅要说明有无, 而且还要说明多少。

1.2 对食品的要求

消费者和社会对食品的要求, 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 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明示的要求是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 如社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及其食品本身的安全、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法律、规章、条例等规定;国家、行业或者地方关于食品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对食品的要求, 如市场准入条件、标识包装特点。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指社会、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或期望, 是人们的意愿和期盼, 是消费者对某类或某种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 没有文件规定。如消费者一般认为, 芹菜是绿色、细长具有特有清香气味、多纤维素的一种蔬菜, 否则就不是芹菜。生产者为市场提供的芹菜不能脱离消费者对芹菜的这些基本理解。

1.3 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食品满足消费的程度, 指食品满足明示要求和隐含期望的情况, 它既包括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 也包括消费者对满足预期使用目的主观评价。质量是一种客观状态, 其本身既不表示人们在主观上所做的优良程度评价、在定量上所做的技术评价、在效果上所做的适用性能评价, 也不表示人们的主观质量要求。食品满足明示的要求, 达到标准, 说明食品质量合格。

2 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食品的安全性, 就是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 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 不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3]。对它的充分理解应该注意2个方面:一是对危害人体的界定。这种危害应包括消费者急、慢性毒害、感染疾病, 危及消费者及其对后代的隐患。二是对无毒无害的界定。这是一种会对食品产生潜在危害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科学的发展, 一方面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发现, 另一方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发现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 从食品安全性的内涵和外延来看,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 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是一个能够简单、明确判断的事情。

美国学者Jones建议应该区分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2个不同的概念[4]。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 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 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不过, 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 甚至其他行为总是存在某些风险, 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尽管这是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相对安全性就是一种食物或成分, 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况下, 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 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 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 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如食盐摄入过量会中毒、过度饮酒伤身体等。饮食的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程中人为施用的农药、兽药、添加剂等, 还大量来自食品本身含有的天然毒素。过度偏食可能使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超量积累达到有害程度。某些食品的安全性又因人而异, 如鱼、蟹类水产品经合理的加工制作及适量食用, 对多数人是安全的, 但对少数有鱼类过敏症的人可能带来危险。食物中某些微量有害成分的影响, 也往往在对该成分过敏的人群中表现出来。以上说明, 一种食品是否安全, 取决于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 食用数量是否适当, 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 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方面是消费者, 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科技界主流派对什么是安全食品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 而把近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当。后者从食品构成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 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 而是在提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 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 这2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 又是互补的, 是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 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长远的不同侧面, 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 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 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工作者和食品消费者, 要正确认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确保消费者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陈丽华, 李光宇, 王世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1) :47-49.

[2]王薇.食品质量安全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2) :80-81.

[3]石毓梅.浅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体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9 (6) :38-40.

上一篇:廉洁自律自检自查报告下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称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