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

2024-09-25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共8篇)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 篇1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名词解释:

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

受害的一种担保

2.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质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

切条件和措施

3.食品安全卫生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可能进入视

频、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的学科

4.腐败:狭义的腐败是指视频中的蛋白质受腐败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

用而被分解,依次向低分子化合物降解下去,生成各种有毒和不愉快气味物质的过程。

5.广义的腐败是指动植物组织由于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而被分解,从而转化为

低级化合物的过程

6.腐败变质:一般是指视频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

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7.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

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8.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其中通过食品感染人体的寄生虫称为食源

性寄生虫

9.转基因食品:是指用转基因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

剂等

10.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一种新的食品或成分与一种传统的食品或食品成分”

实质等同“,那么该种食品或成分即可视为与传统品种同样安全

1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

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12.水体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胡波、海洋或地下水等水

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实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13.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并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14.大气污染: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

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

15.酸雨:酸雨通常是指PH下雨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和雾

16.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用部分所言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17.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人工合成或

者天然物质

18.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

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19.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指有些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

营养性天然物质成分;或者因贮存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20.食品添加剂:是指其本身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是食品特有成分的任何物质,而且不管其有无营养价值;在食品制造、加工、调制、处理、装填、包装、运输或保藏过程中,由于技术的目的有意加入食品的物质,但不包括污染物或者为提高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的物质

21.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

染性之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2.生物性危害:是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和代谢过程对食品原料、半成品和

产品污染后造成的危害

23.毒性:毒性指外来化合物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24.绝对致死量(LD100):指能造成一群机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25.半数致死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

26.最大无作用剂量: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

触,根据目前的认知水平,用最灵敏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27.ADI: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外来化合物不致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28.最小有作用剂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

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29.毒理学安全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程序对食品所含有的某种外来化合物进行毒

性试验和人群调查,确定其卫生标准,并依此标准对含有这些外来化合物的食品做出能否商业化的判断过程

30.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

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1.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出来的,经

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使用的一切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或天然食品

32.无公害食品:是指依据无公害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生产,符合无公害食品

标准,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安全食品

33.HACCP: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体系,其

宗旨是减少或消除食品安全问题

填空题:

1.2.3.4.5.6.7.8.呋喃类、抗寄生虫类和激素类等药物

9.10.然提取的添加剂

11.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

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12.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4种类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

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13.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

染型、生物污染型

简答题:

1.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产生厌恶感、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引起中毒或潜在危害

2.寄生虫的危害与防止:

寄生虫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有三个方面: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与免疫损伤

寄生虫的防治:切断传染源、消灭中间宿主、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改进烹调方法和不卫生习惯、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动物饲养管理

1环境污染一般是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3.环境污染的特征:○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或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和其他生物○

物理化学的作用进行转化、增毒、降解和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3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

4.动植物中天然有毒成分的种类:甙类、生物碱、有毒蛋白或复合蛋白、酶、非蛋白类神经毒素、植物中的其他有毒物质、动物中的其他有毒物质

5.进入食物链的环境污染物种类:

无机普通污染物:包括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其中像铵盐、钾盐等可作为植物营养成分应用于食品原料的生产,从而进入食物链,如使用不当会造成污染

无机有毒污染物:包括汞、镉、铅、砷及其氧化物,当其出现在食品中时,会造成食品品质的损坏,造成有害物质的残留

有机有毒污染物:包括苯、多环芳烃、酚类以及有机氯等

放射性污染物:包括铀、铯、锶等的污染物和核电站泄漏等的放射性污染物 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污染

6.大气污染物按化学物理性质分为:

有害气体:以气体状态存在于大气中,如二氧化碳、氟化氢、氮氧化物等 灰尘烟雾类:以固体或液体微粒散浮在空气中,如煤烟、煤尘、光化学烟雾等

7.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蛋白酶抑制剂、豆腥味、植酸、植物红细胞凝血素、胀气因子、皂甙和异黄酮

8.毒理试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毒理试验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9.HACCP体系的七个基本原则: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控制点的临界

范围、建立监控系统、建立矫正措施、建立有效的档案体系、建立验证体系 论述题:

一、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

来源:膳食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来源很多,主要来源是农田施用的大量氮肥 危害:正铁血红蛋白症、婴儿先天畸形、甲状腺肿、癌症

控制措施:

1.采取合理施用氮肥等农业技术措施,控制矿物氮在土壤中的积累,减少对地

下水的污染

2.制定食品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施用量和农药残留量标准

3.多食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新鲜水果等,以阻断体内亚硝酸基化合物的形成;同时少使用腌制品

4.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微生物的还原作用,减少唾液中亚硝酸盐含量

5.采用正确合理的加工和烹调操作方法

6.必要的监督管理

二、农药残留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措施

来源:施药后直接污染、从环境中吸收、通过食物链污染、其他途径(加工和储存中污染、意外污染、非农用杀虫剂污染)

危害:滥用有机合成农药会使环境恶化、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同时环境中的农药被生物摄取或通过其它方式进入生物体,蓄积于体内,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最终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对人类的危害可分为三个方面:

1、急性毒性:主要是由于职业性中毒、自杀或他杀以及误食等,中毒后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胃肠道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慢性毒性:大多数农药为脂溶性,残留于食品原料中,若长期服用则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

3、特殊毒性:目前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有些农药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或者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

控制措施:加强农药管理、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定制和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农药残留的消除

三、兽药残留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措施

来源:我国兽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不按规定执行应有的休药期、随意加大药物用量或把治疗药物当成添加剂使用、滥用药物、饲料加工过程受到污染、用药方法错误,未做用药记录、屠宰前使用兽药、厩舍粪池中含兽药

1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3细菌耐药性、○4菌群失调、○5”危害:○

6激素的副作用 三致“作用、○

1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检测体系建设、2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3控制措施:○○

4谨慎使用抗生物、5饲料生产过程中药物严厉查处违禁药物用作饲料添加剂、○○

6严格规定休药期和制定动物性食品的最高残留限量 添加剂污染的控制、○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 篇2

本文从课程内容的分析、讲课方式方法及考核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 总结教学改革方法, 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及对策。

一、《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图书选择及教学背景探索

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史贤明主编于2003年3月出版的《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该教材编写的内容涉及面广、内容较新颖、结构较合理、每一个章节的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措施, 并根据食品的生产、贮藏运输以及销售的整个食物链进行安全控制的理念, 对每一个环节的危害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解决的办法。另外, 本教材又对消费者关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的良好生产规范”等话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该教材在最后对食品安全的控制、方法以及对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阐述, 并且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相关的管理机构。

二、《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

1.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食品在国内乃至国外是非常重要的行业之一, 它涉及到的是食品的生产、开发、管理、运输以及销售等各方面的知识技能, 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主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 将现有的教学模式转向实践应用型模式, 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重组新的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5,6]。

另外,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食品安全与卫生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 促进食品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以最大程度保留天然食品的营养成分, 不断提高加工食品的营养, 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7], 同时还可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重点是让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范畴和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了解食品安全隐患源、检测鉴定手段、评估方法、管理法规的制定等, 为未来进一步学好其他的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食品安全从自身做起。个人卫生是指良好的健康习惯, 如洗澡、着装整洁、经常洗手等。良好的个人习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备条件, 食品在加工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从原料的验收、加工、存储、运送、销售等环节都需要有良好个人卫生的健康员工进行操作,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和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学生在接触生熟食品时及进行温度测量时必须戴手套, 必要时需重新洗手, 预防交叉污染;告诫学生食品安全无小事, 一切从自身做起, 并向周围的人们进行宣传介绍, 理论结合实践, 激发学生热情。

三、《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案

1.理论教学的改革。首先应建立教学模板, 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授课, 渐渐丢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将该门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从教学的主要内容出发, 建立多种教学模板, 根据理论基础、实际的应用状况、存在的问题、课堂授课方法, 来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新内容, 开拓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另外, 利用多种教学工具 (粉笔、PPT、电教视频等) , 来取代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本课程的实习试验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安排。首先, 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食品企业, 尽可能让学生参加食品安全生产实践, 使学生了解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 并初步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其次, 通过组织学生到食品加工厂或食品流通场所进行调查研究并取样, 进行农兽药残留、添加剂超标使用等的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风险预警和安全性评价。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开拓学生思维。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可以开设食品质量综合性实验或一般家庭饮食安全的调查分析设计性实验。食品质量的鉴别试验可以由学生来选定鉴别的食品, 学习该食品的质量标准, 测定方法, 并对该选定食品进行测定, 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通过上述试验不仅可以培养出学生查阅食品安全相关文献的能力, 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对本课学生而言, 案例教学也是《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传授国内及国外食品安全与卫生的一些案例, 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中的相应措施, 使学生对国内乃至国外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收集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 将这些事例结合理论应用到课堂讲授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食品、食品质量、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食品毒理和食品安保的概念和内涵。

4.视频教学。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某些优秀的视频资源, 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如“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谨防祸从口入———食物中毒防护知识”、“食品添加剂”等, 通过视频播放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 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 而且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5.考核方式。本课学生考核一般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 其次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采用的是考试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简单, 但是由于过于单一, 学生在考试前为了应付考试往往都是死记硬背, 期末搞突击, 不能有效、充分地复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仅以写论文或综述的形式来考核, 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无意中教会学生从网上粘贴复制, 相互抄袭, 根本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因此, 加大考核力度, 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关键[8]。笔者认为考核可以按照闭卷考试占40%、课堂讨论形式占20%、食品安全卫生实验设计占30%、上课考勤占10%的比例进行, 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达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目的。这种考核方式更加科学, 更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 主要阐述了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数量、污染食品的程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此影响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的规律, 为防止食品受到有害因素污染的预防措施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从预防的观点出发, 掌握食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预防措施, 掌握食品安全卫生的评价程序与方法, 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问题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技巧和方法, 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今后的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食品的安全性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且食品安全与卫生是当前国内外普遍都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目前国内食品安全卫生的现状, 结合《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课程内容的建设体系、课堂授课方式方法以及考核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 总结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方法, 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与卫生,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1-9.

[2]李梅, 胡文娥, 王凯, 董华强.食品安全与卫生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 2008, (3) :67-68.

[3]纵伟, 刘艳芳, 郑坚强, 景建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 2010, (1) :87-88.

[4]张拥军, 潘秋月, 周建勇, 李佳, 朱丽云.关于质检特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2) :441-442.

[5]王天梅.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2) :248-249.

[6]韩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群构建刍议[J].物流科技, 2011, (2) :132-134.

[7]李新生.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食品科学.2003, 24 (08) :250-255.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 篇3

关键词:营养学 食品卫生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48-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研究食物的营养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以便与人类能很好的利用食物当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同时避免其有害成分对人体带来的危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问题也日渐凸显,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如何才能“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这就需要科学的知识进行指导,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营养知识的普及欠缺,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知识与技能融通的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目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许多教学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已经将理论全面而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未能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对于所学内容只是进行了被动接受,这不仅遏制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还容易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脱节的现象。在现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挣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摸索出适合学生需求,能与现代生活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

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大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将知识展示给学生。用生动的图片来代替枯燥的文字,既可以激发的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其直观的领会内容。视频的插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在讲授中穿插一个短小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暂时的放松神经,在轻松的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挂图、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对于一些内容,可以在课外开展专题讲座,一方面巩固课堂知识,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激发一些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

2 以案例为主的互动式教学

在学习一些章节时,比如食品安全,可以找出一些案例,如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把学生分为3-6人一组,自己准备资料,做课件,准备讲稿,每组推选一个主讲人在讲台上讲所选案例讲解给大家,案例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同时对于将来在从事实际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益处[2]。

3 PBL教学

PBL教学,即“基于问题的学习”,目前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在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香港地区、新加坡及台湾地区实施PBL教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国内很多探索和开展教学的医PBL教学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PBL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

4 改革考核办法

课程考试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4]。采用传统闭卷考试与开卷、口试、报告等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阶段考核,把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与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从而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与质量。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支持和鼓励教师攻读学位及外出进修,学习优秀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知识,开阔教师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卫红,右天明.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J].江西教育,2004,(22):21-23.

[2]周志衡,雷毅雄,杨巧媛等.案例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网络教学中应用的实践[ 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644- 16451

[3]黄亚玲,刘亚玲,彭义香等.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3-4.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宣传资料 篇4

一、学生个人饮食卫生要求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自己用过的餐具要洗净消毒,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3、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超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不买“三无”产品。

4、打开包装食品时要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的食品。若食品发粘,有异味,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均不能食用。

5、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食品,不饮生水,少喝冷饮,少吃冰冻食品。

6、多吃新鲜水果、疏菜、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

7、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二、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从防止食品受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方面采取措施: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和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如: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有腌制肉制品时,所使用的亚硝酸盐不得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 篇5

2016年司法考试卷一经济法复习:食品安全卫生制度。司法考试的资料庞杂样,法律教育网为您整理了经济法的复习笔记,以便大家复习。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3)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4)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5)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6)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卫生检验与检疫期末复习题(总) 篇6

1.卫生检验检疫学的基本任务是(A B)

A.传染病的预防B.传染病的控制C.传染病检验检疫D.检验检疫 2.中国卫生检疫诞生于(A)年

A.1873 B.1857 C.1893 D.1930 3.卫生检验检疫的作用是(ABCD)

A.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 B.探索疾病规律,提供防病依据 C.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D.维护国家经济权益 5.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卫生检疫法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 B.海港检疫章程 C.民用航空检疫暂行办法 D.食品卫生法 6.国内卫生防疫机构主要分为哪两类(AB)

A.卫生防疫站B.专科性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C.传染病防治中心 D.中央防疫总队 7.检疫的含义是在国家授权下,对(C)进行防范 A.疾病 B.微生物 C.传染病 D.寄生虫 8.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相关学科有(ABCD)

A.临床医学 B.基础医学 C.预防医学 D.管理学

卫生检验

9.卫生检验是(D)的重要组成部分

A.卫生监测 B.卫生检疫 C.卫生处理 D.卫生监督

10.卫生检验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公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监测环境、食品、作业现场的卫生状况和污染危害,为(AC)提供可靠地科学依据的学科。A.卫生监督执法 B.传染病防治 C.疾病防制 D.灾难预防 12.卫生检验的意义 ①为现场调查、疾病监测和疾病控制提供检验结果和监测数据,确保卫生防疫工作的科学性 ②可以为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探索人体保持健康、防止和消除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提供第一手材料

③ 为及时控制疫情提供决策依据(D)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全部 13.卫生检验采样所需人数(B)

A.3人 B.至少2人 C.5人以上 D.1人 14卫生检验按专业可分为(D)几类

①水质卫生检验 ②食品卫生检验 ③劳动卫生检验 ④化装品卫生检验 ⑤公共场所卫生检验 ⑥消毒杀虫卫生检验 ⑦生物学材料卫生检验 A.①③⑥⑦ B.②⑤⑥⑦ C..①②③⑤ D.全部 16.浓集采样法包括(ABC)

A.溶液吸收法 B.滤纸和滤膜阻留法 C.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D.注射器采样 17.泳池采样点一般取对角线3个点,采水点距池壁1m,在水下()厘米采水450ml(C)A.10cm B.20cm C.30cm D.40cm 19.属于生物标本的采集是(ACD)

A.血液标本的采样 B.食品中农药残留物的采样 C.咽拭子标本的采样 D.呕吐物的收集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有()

A.速度快 B.用量少 C.灵敏度高 D.选择性好 E.适用于金属元素测定 22.高效液相色谱法特点(ABCDE)

A.高效 B.高速 C.灵敏度高 D.选择性好 E.样品用量少 24.急性毒性试验有(ABC)

A.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B.经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C.经呼吸道急性毒性试验 D.Ames试验 E.微核试验

25.实验室认证和认可的共同范围有(A)

A.第三方实验室 B.第一方实验室 C.第二方实验室 D.第一二三方实验室 26.实验室认证有(B)个要素 A.16 B.13 C.18 D.15 27.卫生检验的采样原则有(ABCE)

A代表性 B.目的性 C.时效性 D.准确性 E.安全性 28.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特点(ABCD)

A.双重性 B.强制性 C.预防性 D.规范性 E.时效性

卫生检疫

31.卫生检疫根据管理模式分为(ABC)

A.隔离式检疫 b.滤过式检疫 C..监测式检疫 D.特殊检疫 32.卫生检疫的特点(ABCD)

A.强制性 B.技术性 C.科学性 D.综合性 33.责任疫情报告人包括(A)

A.医生 B.学生 C.染疫人 D.社区

34.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城镇应于(A)小时,农村应于()小时报告。A.6,12 B.6,8 C.12,24 D.12,6 35.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除艾滋病、肺炭疽外),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城镇应于(A)小时,农村应于()小时报告。

A.12,24 B.8,16 C.24,12 D.24,48 36.卫生检疫的内容包括(ACD)

A.环境检疫 B.食品检疫 C.人员检疫 D.交通工具检疫 37.卫生检疫依据卫生检疫的工作性质分为(AB)

A.常规检疫 B.特殊检疫 C.临时检疫 D.随船检疫

38.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必须于(A)小时内报告至国务院和卫生部

A.6 B.8 C.12 D.4 39.卫生检疫查验包括(ABC)

A.海港检疫查验 B.航空检疫查验 C.陆地边境检疫查验 D.动植物检疫查验

40.已报告的病人经治愈(伴后遗症)或死亡者应于(B)小时向防疫机构和上级机关发出疫情转向报告卡

A.12 B.24 C.36 D.48 41.以下那种情况适用于锚地检疫(B)

A.来自非疫区的船舶 B.首次抵达的船舶 C.第二次抵达的船舶 D.船上有染疫嫌疑人的船舶

42.对于染疫嫌疑人检疫处理原则不包括(BC)的卫生处理 A.实施留验 B.实际留验 C.当地诊验 D.就地诊验 43.以下选项不能做隔离期限的判断的是(B)A.临床症状消失 B.血细胞检查未见异常 C.医学检查未见异常 D.病原学检查结果阴性 44.染疫环境检疫结果判定的依据主要涉及(ABCDE)

A.环境卫生 B.食品卫生 C.劳动卫生 D.传染病防治 E.媒介生物控制 45.船舶、航空器在到达时,可以判断为染有霍乱的是(ABC)

A.船舶在到达时载有霍乱的病例 B.在到达前5日以内船上曾经有霍乱病例发生

C.航空器在到达时载有霍乱病例 D.在到达前5日以内航空器上曾经有霍乱病例发生

卫生监测(预警)

4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有(ABCD)的特征

A.突发性 B.意外性 C.群体性 D.对社会危害严重性 47.预警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C)A.中心 B.根本 C.基础 D.主要内容

48.预警信息报告的特征统计指标中,事件分布应包括(ABCD)A.事件类型 B>事件子类 C.发生原因 D.危害因素 49.充分利用预警信息是卫生监测的(A)

A.最终目的 B.根本目的 C.根本性质 D.基础 51.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是(A)A.国家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监测系统 B.全国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 C.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D.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系统

52以下哪些属于监测系统评估的指标(ABC)

A.灵敏度 b.及时性 C.可接受性 D.成本效益比 53.卫生监测的基本特征(A)

A.连续系统的收集资料 B.监测范围为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C.技术性 D.综合性 54.属于传染病的是(AB)

A.流行性感冒 B.痢疾 C.职业病 D.神经病 55.属于非传染病的是(BC)

A.登革热 B.恶性肿瘤 C.糖尿病 D.回归热 56.属于传染病人群监测内容(AB)

A.暴发流行调查 B.流行预测 C.高危人群的确定 D.人群生活方式及饮食等的调查 57.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ABCD)

A.收集资料 B.分析资料 C.信息反馈 D.利用信息 58.哨点监测的特点(AB)

A.成本低 B.效率高 C.成本高 D.效率低 59.饮用水监测的必测项目中不包括(AB)

A.亚硝酸盐氨 B.碘 C.溶解性固体 D.硫酸盐 60.对土壤监测结果,监测值的误差在(A)是允许的 A.10%-20% B.5%-10% C.20%-30% D.40%-50%

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1、食物中毒的特点有(ABD)

A、发病与进食的有毒食物有关 B、发病的集中性 C、病人的症状各不相同 D、不具有传染性,采取措施可尽快控制

2、食物中毒的分类(ABCD)

A、细菌性 B、真菌性 C、动、植物性 D、化学性

3、职业中毒的特点有(BCDE)

A、急性中毒成突发性,潜伏期长 B、急性中毒多为群发性

C、与毒物本身的毒性和毒作用有关 D、是否中毒与毒物物化性质及个人敏感性等有关 E、同一毒物,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有时可涉及不同的靶器官

4、职业中毒可分为(ABC)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亚慢性中毒

5、职业中毒检验检疫的意义(ABC)

A、可协助职业中毒的预防、诊断 B、为临床诊断和药物的疗效提供依据 C、可反应毒物的代谢及代谢动力学的变异性 D、掌握疾病的严重程度

6、食物中毒的采样(ABC)

A、可疑食物或病人的排泄物 B、病人的血液、尿液 C、中毒死亡者的尸体解剖 D、病人的头发、指甲

7、职业中毒采样点一般离地面(B)米适宜 A、1m B、1.5m C、2m D、0.5m

8、常用的职业中毒络合剂有()

A、依地酸二钠钙 B、亚甲蓝 C、阿托品 D、二巯丁二钠

9、职业中毒的采样方法(D)

A、浓缩法 B、排除法 C、集气法 D、A和C

10、对食物中毒的肉类制品,采取样品的总量不低于(C)A、250g B、300g C、500g D、1000g

卫生监测

1、环境监测对象包括(A)

A、污染源和环境状况 B、污染源和水体状况 C、空气和环境状况 D、空气和水体

3、大气监测中,大气污染有害气体包括(D)A、SO2、H2S、N2、Cl2 B、SO2、NOx、H2S C、NOx、CO、Cl2、SO2 D、SO2、H2S、NOx、Cl2、O3

4、在水质卫生监测中,饮用水监测中水源水必测项目包括(B)

A、浑浊度、色度、嗅味、温度 B、细菌总数、PH、铁、耗氧量、酚 C、金属离子、BOD、氨氮、氯化物 D、溶解性固体、浑浊度、色度、碘

5、自备给水的卫生监测中,采样点自备水源总数的(C)A、1%~10% B、5%~15% C、5%~10% D、1%~15%

6、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有(ABD)

A、碱熔法 B、酸熔法 C、水解法 D、萃取法

7、土壤样品测定方法有(ABCD)

A、重量法 B、容量法 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气相色谱法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原则有(ABC)

A、危害第一原则 B、区域第二原则 C、行政区划第三原则 D 地方服从中央原则 D、时间发生第四原则

9、鼠密度的监测方法包括(ACD)A、食饵法 B、取样法 C、目测法 D、堵洞法

10、常见的媒介生物主要包括(ABC)

A、无脊椎动物门蛛形纲的动物 B、昆虫纲的动物 C、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的部分啮具动物 D、无脊椎软体类动物

卫生控制

1、下列不是卫生控制的特性是(E)

A、保护性 B、强制性 C、技术性 D、综合性 E、目的性

2、卫生控制的对象是(A)

A、公共卫生危害 B、传染病 C、人群 D、环境

3、下列封锁疫区原则不正确的是(D)

A、法律授权原则 B、严格审批原则 C、果断执行原则 D、监督制约原则 E、协同配合原则

4、隔离病房的建筑要求正确的是(D)

A、通风良好、采光好 B、地面和2米以下的墙裙光滑,易于消毒 C、有严密的防鼠、防蝇、防蚊设施和安全的防水处理系统 D、以上均正确

5、紧急控制措施比一般控制措施具有更大的(B)A、合法性 B、强制性 C、合理性 D、技术性

7、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在下列哪些地方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国家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BC)

A、事业单位 B、学校 C、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 D、以上都不是

8、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正确的是(C)A、重大(Ⅰ)、较大(Ⅱ)、一般(Ⅲ)、弱(Ⅳ)B、重大(Ⅰ)、一般(Ⅲ)、弱(Ⅳ)C、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一般(Ⅳ)D、特大(Ⅰ)、重大(Ⅱ)、较大(Ⅲ)、一般(Ⅳ)

9、下列检疫传染病留验期限正确的是(BC)

A、鼠疫:8天 B、黄热病:6天 C、霍乱:5天 D、伤寒:6天

卫生监督(概要)

2、卫生监督的特有特征(AB)

A、特殊目的性 B、科学性 C、专业性 D、强制性

3、卫生监督依据行为方式分类分为(BCD)

A、预防性卫生监督 B、羁束卫生监督行为 C、依职权卫生监督行为和依申请卫生监督行为 D、要式卫生监督行为

4、卫生监督作用有(CD)

A、进行卫生签定 B、建立卫生标准 C、保护公民健康 D、制裁卫生违法行为

5、卫生监督依据过程分类分为(AC)

A、预防性卫生监督 B、要式卫生监督 C、经常性卫生监督 D、羁束卫生监督

6、依据卫生监督对象分类错误的是(C)A、公共卫生监督 B、健康相关产品监督

C、卫生机构和所有人群监督 D、其他卫生监督

7、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内容(ACD)A、对设计图纸的审查 B、对人进行检查 C、对施工过程审查 D、在试生产时进行审查

8、对于卫生监督和卫生执法的关系,正确的是(C)A、卫生行政执法是卫生行政监督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B、就是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卫生行政执法

C、卫生行政监督检查是卫生行政执法的主要手段之一 D、以上都错

9、卫生监督的合理性原则的体现错误的是(CD)

A、卫生监督程序合理 B、卫生监督必须公正、平等地使用法律 C、卫生监督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不遵循卫生工作的特别规律 D、卫生监督过程中可随意行使自由裁定权

10、体现卫生监督合法性原则的有(ABC)A、卫生监督职权必须由法律授予 B、卫生监督主体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C、卫生监督的授权和委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D、卫生监督程序应合理

食品卫生监督

1、生产特殊营养食品的单位需向(B)部门提出申请,经该部门对申请的资料、现场和产品进行审查同意并发给许可证才能生产。

A、卫生监督机构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是据(A)规定 A、《食品卫生法》 B、《国际卫生条例》 C、《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D、《食品卫生标准》

3、特殊食品的监督包括(ABCDE)

A、营养强化食品 B、保健食品 C、新资源食品 D、转基因食品 E、婴幼儿主辅食品

5、食品卫生监督员在巡回监督检查过程中或完毕后,应据情况提出指导意义,实施行政处罚时应遵守(BD)和有关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A、《食品卫生法》 B、《行政处罚法》 C、《食品卫生标准》 D、《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

6、新资源食品审批包括(ACD)阶段

A、初审 B、复审 C、试生产审批 D、试生产的新资源食品转为正式生产

7、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新、护、改建工程遗址和设计卫生审查申请及有关资料之日起(D)内进行审查

A、20 B、25 C、28 D、30

8、环境卫生监督的目的是使城乡居民能得到(ABCDE)

A、良好卫生条件 B、清新空气 C、洁净饮水 D、安静舒适生活环境 E、健康公共环境

9、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均按照(A)进行监督检查 A、《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10、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一般程序包括(BCD)

A、告知身份 B、受理与立案 C、调查取证 D、处罚决定 E、说明理由

卫生处理

1、卫生处理是指(ABD)等医学措施

A、隔离 B、留验 C、查验 D、就地诊验

2、卫生处理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因素,它通过对(AB)两个环节的控制来达到阻止传染病扩散或流行的目的。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其他

3、卫生处理主要包括(ABC)

A、消毒 B、杀虫 C、灭鼠 D、灭蝗

4、卫生处理的主要对象有(ABCD)

A、交通工具 B、货物 C、集装箱 D、公共场所

5、消毒的种类(BC)

A、随时消毒 B、预防性消毒 C、疫源地消毒 D、终末消毒

6、热力消毒中最常用的是(ABCDE)

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 C、压力蒸汽灭菌 D、干热消毒法 E、焚烧灭菌法

7、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ABCDE)

A、化学拮抗物质 B、穿透力 C、表面张力 D、清洁度 E、物体表面状况

8、利用昆虫进行生理调节的激素,阻碍或干扰昆虫的正常发育,使其个体死亡,进而达到种群灭绝的杀虫方法叫(D)

A、生态防制法 B、化学杀虫法 C、生物防制法 D、激素防制法

9、以下哪种方法属于生态灭鼠法(BD)

A、熏蒸 B、黄鼠狼 C、堵塞鼠洞 D、猫头鹰

10、影响灭鼠剂效果的因素(ABCD)

A、毒力 B、适口性 C、耐药性 D、作用速度和反应强度

11、某些药剂在常温下易汽化为有毒气体或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这类被用于消毒、杀虫、灭鼠的药剂称为(A)

A、熏蒸剂 B、老鼠药 C、杀虫剂 D、敌敌畏

人员卫生检疫(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包括(ABCD)

A、所有疫苗对人群的使用 B、成人常规接种和应急接种

C、免疫血清制剂的临床治疗和免疫预防 D、体内诊断用品的使用

3、人工自动免疫病苗包括下列几种(ABCD)

A、灭活疫苗 B、基因工程疫苗 C、减毒活疫苗 D、合成疫苗

4、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有(AB)

A、免疫球蛋白 B、免疫血清 C、免疫病毒 D、免疫蛋白

5、血清抗体在体内半衰期仅(C)

A、5天左右 B、10天左右 C、14天左右 D、20天左右

6、免疫程序的制定受哪些因素影响(ABC)A、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B、疫苗的生物学特性 C、免疫效果 D、疫苗的研制及作用效果

8、在人群中流行时可进行应急接种的有(ABC)

A、麻疫 B、病毒性肝炎 C、流行性腮腺炎 D、百日咳

9、暴露后接种需在暴露后(D)小时内进行第1次 A、30 B、36 C、48 D、24

10、预防接种途径(ABCD)

A、皮下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上划痕 D、肌内注射或口服疫苗

人员卫生检疫(概述、出入境)

1、人员卫生检疫的意义在于(ABCD)A、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和染疫嫌疑人 B、采用科学有效的卫生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C、在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同时,保护货物和人员交通交流 D、疾病监测

2、人员卫生检疫基本程序为(A)

A、准备工作—现场检疫查验—卫生处理—疫情报告—统计和归档 B、准备工作—卫生处理—分析报告—统计和归档 C、准备工作—疫情报告—卫生处理—统计和归档

D、准备工作—现场调查—卫生处理—疫请报告—统计和归档

3、不符合卫生检疫人员要求的是(D)A、熟悉国际传染病疫区及疫情动态

B、掌握与卫生检疫查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C、熟悉各国健康证明、预防接种证书的格式、内容及要求 D、能清点、准备足量的空白现场查验单证表格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入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的步骤为:单证查验—健康观察—医学检查—检疫处理 B、人员卫生检疫的对象即是疫区人员及其交通工具 C、人员检疫的内容只有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 D、入境人员可分为重点旅客和一般旅客两种

5、下列关于疫区人员卫生处理错误的是(CD)

A、疫区人员的检疫处理包括:①对染疫人的控制②对染疫嫌疑人的控制③卫生处理④预防接种⑤疫情报告 B、隔离包括①住院隔离②临时病房隔离 C、预防接种的法律根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条例》 D、预防接种后凡出现发热和红肿等均为异常反应

6、关于出境人员卫生检设错误的是(D)

A、出境人员是指乘交通工具或徒步出境的旅客,包括重点旅客,特殊旅客,一般旅客 B、特殊旅客是指政府外事等部门要求须礼遇的出境旅客 C、出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的步骤为①查证书②查健康状况③查验旅客携带物④检疫处理 D、出入境所需要的证书有《国家旅行健康证书》

7、有关疫区人员卫生检疫内容正确的是(A)

A、其程序为①查阅“入境检疫申明卡”②查验有关证书③健康观察④医学检查 B、对来自疫区人员的卫生检疫是在入境的第二口岸通过检疫查验的方式来进行 C、查验证书即是查验证书的签发机构是否有医师签名,证书签发是否规范有效 D、对于染疫人只需登记后定时联系即可

8、关于重点旅客正确的是(ACD)

A、出入境旅客中检疫传染病的染疫人和染疫嫌疑人为重点旅客之一 B、出国二年以上的中国人是重点旅客 C、前往传染病疫区的旅客也是重点旅客

D、在入境时应对重点旅客实施严格的卫生检疫查验

9、下列旅客在入境卫生检疫中需出示“国际旅行健康证书”的有(A CD)A、在境外居住3个月以上的中国居民

B、申请来华定居、任职、就业、学习的外国人 C、在华居留1年或1年以上的外国人

D、经批准回国定居或工作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10、疫情报告所根据的法律条例有(ABC)A、《传染病防治法》 B、《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情报告管理规定》 C、《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实施细则》 D、《国际卫生管理条例》

十三章

1、食物中毒一般急救处理不包括哪项(C)

A、催吐、导泻 B、洗胃 C、喝牛奶 D、灌肠、毒物排泄 D、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不用流行病学的分析

3、在各种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哪种中毒最为常见和多发(A)A、细菌性食物中毒 B、真菌性食物中毒 C、植物性中毒 D、动物性性食物中毒

4、职业中毒的采样与检验,采样点的选择应在什么高度(C)A、0.8m B、0.8~1.5m C、1.5m D、2m

5、职业中毒样品的处理方法包括(ABCD)

A、消化法 B、离子交换法 C、溶剂萃取法 D、蒸馏法

7、细菌的分型方法没有(C)

A、生物学检验 B、血清分型法 C、病菌分型法 D、毒素型别分型法

8、凡是吃了生长、收割、运输、存储、加工或销售等过程中被产毒霉菌污染并在其中产生致病量毒素的植物性植物而引起的中毒称(B)

A、植物性食物中毒 B、真菌性食物中毒 C、细菌性食物中毒 C、化学性食物中毒 十四章传染病检验检疫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ABC)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鼠疫的监测包括(ABCDE)。

A、人间鼠疫的监测 B、动物间鼠疫疫情的监测

C、蚤的监测 D、病原学监测 E、地理环境的监测

3、属于检疫传染病的是(ABC)。

A、鼠疫 B、霍乱 C、黄热病 D、流感

4、属于监测传染病的有(ACDE)。

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疟疾 D、回归热 E、脊髓灰质炎

5、我国把(BCDE)等列为控制传染病。

A、流行性斑疹伤寒 B、非典型肺炎 C、禽流感 D、疯牛病 E、出血热

6、检疫传染病的共同特点(ABC)。

A、起病急 B、传播快 C、病死率高 D、人畜共患

7、疟疾的预防途径(ABC)。A、控制传播媒介 B、化学预防 C、疫苗预防 D、开发药物

8、引起霍乱的是(AB)。

A、O1群霍乱弧菌 B、O139群霍乱弧菌 C、大肠杆菌 D、霍乱病毒 第十章 货物检验检疫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建于(a)A、1998 B、1982 C、1980 D、1995

4、对进出口食品实施的检验检疫所依据的法律有那些(ABC)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D、《进口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6、对首次进口新资源食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无害无毒B、具备应当有的营养成分C、具备应当有的色香味D、进口前不需要向检验检疫部门及卫生部批准

7、检验局检疫的传染性物品(ABCD)

A、生物制品B、血液及制品C、人体组织D、微生物及培养基

8、传染性物品到达口岸前,应提前多少天向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C)A、3 B、3-5 C、3-10 D、10

9、以下哪些属于集装箱检验项目(ABCD)

A、法定验箱B、装箱报验C、封识检验D、拆箱检验

10、铺垫材料检验检疫内容(ABCD)

A、现场检疫 B、检疫监督管理C、检疫处理 D、运输形式管理

卫生检验

1.吸光系数的大小与下列哪一个无关(B)A.测量波长的单色性 B.测量用比色杯壁厚度 C.测量用的波长 D.溶液中溶质的性质 E.溶液的溶剂性质

2.欲配制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需要氢氧化钠固体多少克(A)

A.0.4g B.0.2g C.4g D.40g E.2g 第 3 题 出境人员体检合格者,发给(C)。

A.预防接种禁忌证明

B.预防接种证书

C.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

D.体检检证明

第4题 入出境货物检验检疫项目包括货物的(AB)A..品质检验 B.安全卫生检验 C.食品检验 D.水质检验

第5题 规定检验检疫的传染性物品主要包括下列(ABCD)A.生物制品 B.血液及血液制品 C.人体组织 D.微生物及其培养基 第6题 铺垫材料检验检疫内容(ABC)

A.现场检验 B.检验监督管理 C.检疫处理 D.实验室检验 第7题铺垫材料的分类方式(ABCDE)

A.按承运货物性质 B.按包装自身材料部同 C.按包装作用形式 D.按货物流向 E.按运输形式

第8题 临时注册证书有效期为(A)年

A.2 B.3 C.4 D.5 第9题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C).A.白光; B.有色光; C.单色光;D.复合光

第10题某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5010 moL•L-1,它的有效数字是(B)A、5位 B、4位 C、3位 D、2位

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ABC)A.进食了含有致病性微生物食物

B.进食了含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的食物 C.进食了含有动植物天然毒素食物 D.急性胃肠炎等食源性疾病

2.下列属于慢性中食物毒的有(ABCD)A.致畸 B.致突变 C.致癌 D.蓄积中毒

3.下列不属食物中毒特点的是(C)A.发病与进食的有毒食物有关 B.发病具有集中性 C.发病具有传染性

D.发病病人症状基本相同

5.细菌性食物中毒好发于哪个季节(C)A.春季 B.春末夏初 C.夏秋季 D.冬春季

7.防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措施(ABCD)A.防治细菌对食物的污染 B.控制细菌繁殖及产生毒素 C.杀灭病原菌

D.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ABCD)A.有确切的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接触史 B.现场劳动卫生条件 C.症状与体征 D.实验室检查

10.职业中毒的生物样品指(ABD)

A.尿样 B.血样 C.食物 D.毛发 十七章 我国卫生检验检疫法律制度

1.我国卫生检验检疫法律制度中,行政法基本原则有(AB)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强壮性原则 D.行政自愿性原则

2.行政管理活动包括的三个要素(ABD)A.管理的实施者 B.管理者的管理活动 C.管理单位

D.对行政机关及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必要的监督 3.行政行为包括哪三个要素(ACD)A.主体要素 B.强制要素 C.职能要素 D.法律要素

4.中国卫生检疫最早在那两个地方(AD)A.上海 B.重庆 C.西藏 D.厦门

5.鼠疫是属于哪一类传染病(A)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传染病疫情控制包括(ABCDE)A.一般性控制措施 B.紧急措施 C.疫区封锁

D.行政征调与协助 E.尸体处理和解剖查验

7.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预防制度有(ABC)A.预防接种制度 B.传染病监测制度 C.传染病预警制度 D.传染病隔离制度

9.2003年的非典,使得我国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B),这被认为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国际卫生检疫法》 D.《食品卫生法》

10.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职权有(ABC)A.指挥权 B.协调权 C.紧急处理权 D.行政处罚 传染病检疫

1、(A)是一种来源于啮齿动物并能引起人类感染流行的烈性传染病。A、鼠疫 B、SARS C、霍乱 D、甲流

2、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B)。

A、中华按蚊 B、伊蚊 C、老鼠 D、狗

3、(C)是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A、霍乱 B、黄热病 C、天花 D、麻风

4、性传播疾病的简称为(B)。

A、AIDS B、STD C、SARS D、DF 5、1986年在英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牛传染病,它是由(B)引起的一种牛海绵状脑病。A、Dane颗粒 B、流感病毒 C、质粒 D、线粒体

6、流行性出血热是由(C)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A、肝炎病毒 B、流感病毒 C、汉坦病毒 D、EB病毒

7、我国已将AIDS列为(C)类传染病和禁止入境病之一。

A、甲 B、丙 C、乙 D、以上都不是

8、H5N1亚型自1959年首次从(A)中分离出来,已多次引起禽流感的暴发流行。A、鸡 B、鸟 C、鸭 D、鼠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国际卫生条例》规定哪些疾病为检疫传染病?(ABD)A、鼠疫 B、黄热病 C、登革热 D、霍乱

10、下列哪种病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C)A、鼠疫 B、黄热病 C、霍乱 D、AIDS 十四章 传染病检验检疫

1.下列不属于我国控制传染病的是(D)

A.AIDS B.禽流感 C.炭疽 D.流行性感冒

2.流行性感冒被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引起过世界大流行的是(B)A.甲、乙、丙 B.甲 C.乙 D.丙 5.不属于检疫传染病的共同特点是(A)

A.变异性强 B.起病急 C.传播快 D.死亡率高 6.脊髓灰质炎的高发人群是(A)

A.儿童 B.青年 C.中年人 D.老年人

9.下列那些属于流行性出血热检验检疫的措施(ABCD)A.疫情监测 B.防鼠灭鼠 C.作好食品卫生与个人防护 D.疫苗注射 10.下列未被《国际卫生条例》列为监测传染病的是(D)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 篇7

2011年《食品卫生学》课程被列为甘肃农业大学校级重点课程之一, 课程组在原来的基础上以“强化基础, 增强能力, 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 进行教学整体优化,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突出《食品卫生学》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改革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设置过多, 各章节繁简不当。原有的教学大纲过度追求“大而全”, 共设置了八章、四十一节的教学内容, 在理论学时不足的情况下, 教学操作时只能对大部分内容点到为止, 缺乏深入的探讨。如在讲授核心内容第四章“各类食品的卫生”时, 原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了粮豆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类、鱼类、蛋品、奶类、食用油脂、冷饮食品、酒类、调味品、水中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卫生管理[1], 内容过多, 且没有体现出地域特色, 重点不突出;第八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教学内容与食品安全学课程重复。

2.教学模式机械, 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教学过程中“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 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学生“吃不了”, 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在这样的课堂上, “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行动”, 学生完全是被教会的, 而不是学会的, 更谈不上掌握了什么方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 即使教师再努力, 学生再认真, 造就多是模仿能力强, 高分低能的庸才, 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考核机制简单, 不能准确反映教学效果。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评价教学效果和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 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2]。以往的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由平时出勤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考试内容主要为理论课讲授内容, 很多学生仅凭死记硬背便能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定, 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不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 教学内容改革

食品卫生居食品三大要素 (安全、营养、风味) 之首, 《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对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课程组根据专业特点, 以突出重点和实用性为原则, 重组教学内容, 重点开设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各类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污染、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等内容, 将“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章节的教学内容划入食品安全学课程。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中生物性污染重点讲授细菌污染和腐败变质;化学性污染重点讲授农药、重金属、N-硝基化合物和二恶英对食品的危害;各类食品卫生中以粮豆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类、蛋品、奶类为重点, 突出地域特色;食品添加剂中以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发色剂和防腐剂为重点;食物中毒以真菌性、动物性和植物性中毒和预防为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中以SCP、GMP和HACCP为重点, 将食品卫生法规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突出《食品卫生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

(二) 教学方法改革

1. 讨论式教学法。

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述为主, 穿插少量的课堂提问, 缺乏师生互动, 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课题, 也可以进行开放式课堂讨论, 不确定主体, 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引导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讲授食品的重金属污染时, 以家乡的食品有可能会被哪种重金属污染为主题, 讨论不同类型重金属污染食品的原因、危害、特点以及如何检测、预防等知识点, 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与想象力, 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2.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 采用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4]。如以微生物基础知识引入食品的细菌污染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细菌污染的途径、危害、检测方法、标准和预防措施等, 由此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研究性教学法。

近年来, 研究性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备受关注和提倡。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方法[5]。在讲授“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内容时, 授课教师结合承担科研项目中拟解决的问题——甘肃礼县果业开发公司新扩建苹果汁饮料厂卫生质量控制要求,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结合所学专业知识, 为工厂的建设出谋划策, 提供技术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 为适应学生对《食品卫生学》深入学习的需求, 我们还积极探索和尝试实施其他有益的教学方法, 如通过电子邮件、QQ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课外沟通渠道,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 教学手段改革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6]。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信息文、图、声、像并茂, 有效地克服传统文字材料存在的单调乏味的不足, 更能激发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兴趣, 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 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 结合新教材不断修订, 《食品卫生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日趋完善。整套多媒体课件选用400多幅图片、60多张照片和2个工厂操作规范视频, 使《食品卫生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同时为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制作了章节目录和重点内容总结, 既方便教师操作使用, 也便于学生重点掌握学习内容,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 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改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背笔记的学习现状, 课程组对传统考核评定方法进行了革新, 将期末考核、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与专题论文相结合 (见表1) , 综合评定课程考核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果, 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小结

通过三年的教学积累和改革,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卫生学》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深受相关单位的好评。

《食品卫生学》重点课程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要抓好课堂教学外, 还应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鼓励教师积极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 了解掌握最新研究热点;同时应根据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组织学生亲自到工厂、企业参观实习, 充分了解企业和工厂的需求, 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成为高素质食品卫生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何计国.食品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2]栾玉泉.强化教学改革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15) :2399-2400.

[3]陈一资.食品卫生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探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 (9) :65-66

[4]叶信治.大学教学方法中的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育, 2012, 39 (7) :66-69.

[5]王岚, 刘赞英, 张艳红, 等.构建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334) :40-42.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 篇8

关键词:食品的安全 食品的监督 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55-02

1 引言

食品的安全属于一个发展的新型理念,乃至在相同的时段各个国家当中也会由于对于食品安全的规定以及各国的经济发展能力等等多种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了不一样的要求标准。它由于影响度的广泛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重大,逐渐地被人关注。在我国,自三鹿奶粉添加“三氯氰胺”以来,安全状况令人着实担忧,特别在近几年来“地沟油”、“瘦肉精”之类的话题频繁出现,更是让人们对其失去了信心。

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安全法》中存在的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其实就与“食品安全”的定义有不可推卸的联系。国家的质检部门的领导曾经就说过“三聚氰胺不是乳粼常规的检验项目,一般情况不会就其进行检验”,但是没过多长时间,我国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规定我国的国家认证认许监督管理委员会,委任给中国有关认证和认可协会组织有关的专家学者们对我国现存在的乳液制品产业的标准,展开了整理并且重新的整改了有关的制定,对于这种监守自盗的形式着实令人们无法理解和接受。假如《食品安全法》当中可以利用一些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广义的定义,就会对所有的只要是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明文规范的添加剂实行添加,都应当属于犯法的行为,那么用制定法律的观点就可以防止这项的事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时刻的提示我们,事情发生之前的所有关于牛奶的收购站就没有设立监管部门去有效管理。因为监督管理主体的行政的级别都没有区别,我国的卫生部的整体上的协和与其他的部门相互之间的协调有着问题仿佛是理所当然的,尽管我国设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在行政的级别上高于其他的各部委,但是更好的来协调五个部门,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2 食品安全有关信息披露的政策不合理有效

首先就是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同步。告前分段的管理制度下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使各监管部门在一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上,往住根据自己所掌掘的信息数据制定标准,容易造成食品安全范围内的信息被分散与没有秩序。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披露不同步,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分阶段式的监督管理体系造成的。在目前存在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下,大多数有关部门按照不一样的法律规则,根据不一样的监管角度和环节进行监管。其次是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不完善。日前政府信息发布染通不畅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现行的信息发布渠道落后,另一方主要是负有监督管理能力能力的相关政府部门利用合理有效的渠道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非常少,因此不能够为人民逐渐增加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意识的需求提供保障。大众商业性的媒体常常会为了获取更多的的支持率而不根据实际情况真实的来披露一些食品安全有关信息。这样就理所当然的制造了信息披露的混乱,致使消费行质疑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

2.3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结构不合理

我国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的是分层次的监管方式。对于一种食品,在食品的生产以及进入市场的阶段会存在着不一样的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监管。我们国家当前能够执行关于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有:卫生行政部门,食品监督管理局,质监部门,农业部门,公安部门,经贸部门,海关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商务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海洋渔业部门,环保部门等。我国的这些部门,对于不一样的食物产品、相同的食品的不相同的时间段施行监督管理的职责。我国的这些行政部门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性的从属关系,这种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些部门在施行自己职权的时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同时这种独立性的存在对于监督管理施行职权之间的协调没有多大的帮助。并且不太整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职权,这样存在的因素可能就会导致我国各种行政部门相互之间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权的不协调。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较多重复性的设置将会直接性的影响关于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的效率。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当中,绝大部分的具备着社会管理权利的部门都存在着一定的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职权。食物产品能够要从最初的种植到人们的餐桌上需要经过各个相关监督管理的部门的安全监管。像这样的监督管理方式,增长了食品能够进入食品消费市场的时间,不仅仅增大了对食品的监督管理的成木的投入,并且在提升食品能够进入市场的效率没有多大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面,增大了食品进入市场交易的成本投入。这些因素的存在肯定会降低有关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率。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总体之间不存在着直接性的管理和监督的联系,这样会导致各个监管主体之间在施行自己的职权的时候欠缺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很容易导致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结果的出现多种形式。

3 合理有效改善我国有关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提议

3.1 更好的改善已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们国家在2009年修订并且发布施行了关于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食品安全方面上的基础性法律法规的欠缺。同时一定的水平上推动了我们国家的法律和国际上关于食品安全法律的接轨更加的接近了一歩。可是我们也应该正确的看到,我国现存的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国目前除了2009年颁布的关于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法》,我国其他的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都是比较陈旧不太完善的,与国际水平上的法律法规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因此我国在这方面仍然需要深化完善和合理有效的细化。因此我们国家的政府行政机关应当吸取和参考国际上先进国家的有关经验和法律体制,加强研究和分析国际上先进的关于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理论,同时我们国家要基于我国自己本身的基本国情,根据我们国家之前的法律法规条理,建设好以及完善好具有我们国家具有自己本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在增强相关食品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定的同时,同时要对我国原来存在的法律法规施行更好的填补和有效的完善。为了推动我国法律的整体上的统一,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和解决制定法律法规与执法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我们国家应该对我国现存的法律法规当中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施行合法有效的整理,以此来更好的解决我国法律体系当中存在的混乱局势。另外,制定立法用来回避相关的制度,就是为了防止立法的过程当中参与相关部门的利益,所有那些与制定立法当中有关联的问题的政府行政部门必须都要予以回避,为立法的中立性和公正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3.2 建设良好的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政策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含义是指有关主体将对与食品的安全相关的各类表面性和隐藏性的信息进一步的集合、解析、整理,同时在较合理的时间内,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公布,以实行职责的告知义务或者向其提供多种多样的刺激和鼓舞,从而更好的能实现引导大众的消费、规定有关食品安全的方式以及完善好食品安全的产品质量的目标。信息披露制度己经成为世界上用来增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一项主要的措施。例如,美国已经形成了从联邦到各地,分工比较明确、全方面的信息披露的主体;日本在信息披露制度领域也排在世界的前几位。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我们国家应当需要正确的了解和认知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且应当将其并入到那些常规性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式。

3.3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以前的老旧管理形式,主要是依赖着政府行政部门的力量来完成监督管理,只是信任国家政府监督管理的实力和可以相信的程度,过度的依赖于政府部门的监管,是很难来保障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的。我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强和完善食品的安全监管机制:

3.3.1 建立和健全分段监管的责任体系

我们国家当今尽管是实施的监督管理方式是分阶段的监管体系,可是事实上与结合的监管方式存在很多的相同的地方,我们国家能够建设出来我们自己的分段监督管理责任体系,比如:建设各个级别的政府部门对自己所管理的范围内关于食品安全负主要责任的责任体系;建立分段监管体制下各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等。

3.3.2 提升我国社会中多模式的监督体系

我国当前形成的关于食品的安全方面的社会上监督管理体系,于发达国家监督管理体系相比较还是却在很多不足之处的。不过我们国家这些年来也在持续性的增大社会多模式的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善,比如,我国吉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部门利用聘请一些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的方式,同时与公安派出所相互协作,建立有效的警务协作体制,建造一个能够辐射全省城乡范围的食品安全社会力量监督管理网络平台;我国的浙江省在增大增强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的体系当中更多的聘请一些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并且是我国第一个运用法律方式来确立该项制度的省份。

另外,我国社会上有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协会以及一些民间的组织和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能力较薄弱,行业协会是连接政府行政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纽带,行业协会的作用是相当的重要。因此,我们国家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关于食品类方面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有关行业协会的建设当中,第一要务必让行业协会的职权和政府的职权分隔开,不要让政府行政部门主导着所有事项,这样不仅能够表现出行业协会的公平公正性,而且又能够更好的表现出来行业协会的独立性;第二,应当更好的利用专业性的人才组成对食品的安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的的团队,并且利用一些专业性强的人员对组织内部的人员选择和招聘。

4 结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自古至今向人们证明了国家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对广大人民的承诺。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出的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在现实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使得消费者能吃上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刘录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14).

[2]刘国龙.“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理解与适用[N].检察日报,2011.(003).

[3]欧阳晓奍.健全食品安全监察机制的探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2).

[4]王逸吟,殷泓.三位一体,强化食品安全监管[N].光明日报,2011.(015).

上一篇: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小干部下一篇:西安交通大学17年5月课程考试《科幻艺术赏析》作业考核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