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2024-06-01

中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精选13篇)

中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篇1

华杰中学食品安全卫生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卫生工作,保持食堂清洁卫生,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特制定本制度,以资共同遵守。

一、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增强食品卫生意识,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保持室内外和用具、餐具清洁,确保食品卫生。

二、严把食品质量检查验收关口,食品新鲜,杜绝腐烂、变质、变味、发霉、过期等不卫生食品流入食堂,谁验收谁负责。

三、食品清洗要干净,做到一拣摘、二清洗、三汰清,蔬菜要在水中浸泡30分钟以上。

四、食品加工、保存生熟分开,以防交叉污染,熟食品要烧开,煮熟,剩菜要煮透,学生禁用剩菜。

五、餐具严格消毒,掌握好药物配比浓度和餐具浸泡时间,提倡蒸汽消毒。

六、操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注意个人卫生,不留长发,不留胡须,不留长指甲,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操作时不抽烟。

七、每日三餐结束后,及时清洗餐具、用具,擦抹桌椅条台,清扫和拖刷地面,当餐垃圾及时清理。

八、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清洗蒸笼、蒸饭箱、绞绊机,碗厨、水池,擦抹门窗,清理下水。

九、采取防尘、防蝇、防虫措施,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十、严格执行食品贮存制度,妥善保存仓储食品,防潮、防蛀、防变质。

十一、及时关锁食堂和食品仓库门窗,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操作间和仓库。

十二、发现问题要及时回报,并采取补救措施。对于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学校将追究责任,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孝义市华杰中学 2017、09、01

华杰中学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加强食品卫生工作,落实食品卫生制度,明确各岗位工作责任,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采购人员,确保采购的食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制度。

二、食品验收人员,依据食品采购制度和食品卫生标准,严格验收采购的食品原料,杜绝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进入仓库和食堂。

三、食品保管员,必须严格执行食品贮存制度,杜绝食品变质和被污染。

四、食品加工制作人员,必须规范食品加工制作程度,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五、食堂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跟踪督查,及时排除食品卫生隐患。

六、食堂各岗位工作人员为本岗位食品卫生责任人,对食品卫生负有相关责任。对于违反食品卫生制度,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相关责任人,学校将依法追究其责任,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校长室

总务处

2009年4月

华杰中学中学食品采购制度

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食品采购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证;相对固定食品采购场所。

二、严禁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观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三、严禁采购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四、严禁采购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五、严禁采购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六、严格食品验收制度,未经验收人员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进入食堂加工。

七、采购肉类(含制成品)和奶制品等有相对固定采购渠道的,要与其签订采购合同,保证食品质量,明确供货责任。

八、食品采购要根据菜单安排,做到及时、保质、保量,不影响食堂加工制作。2017、09、01

孝义市华杰中学

中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篇2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全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演越烈, 足以暴露出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市场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食源性疾病和新出现的食源性危害的递增负担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食品生产、加工、行销技术的快速变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知晓愿望的增加和对食品安全信息需求的增长等诸多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发起了巨大的挑战。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 并且要明确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社会公众同时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 由此可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势在必行。总而言之, 监督管理是手段, 但防患于未然才是最终目的。

二、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借鉴

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分析不难得出, 要确保食品的安全, 使食品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政府监管有力, 其关键在于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虽然各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情况不同, 但其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具有比较完善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政策和一系列详细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

2.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对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运行的机制和人员的资质等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规定。

3.采取一整套先进的监控手段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4.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服务信息系统。

三、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

(一) 构建食品安全法体系

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 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体系。首先, 制定严密的基本概念定义。其次, 健全《食品安全法》体系。

(二)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1.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已经完成了由食品高度匮乏短缺到极大丰富及快速发展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出现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食品进入市场的门槛设置过低。我国食品安全如何直面加入WTO后的技术壁垒。因此如何设置我国的技术屏障, 保护我国的食品工业, 必须通过开展一些重大科研基金项目来支持, 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水平, 严卡食品市场准入重塑我国食品安全在国际上的形象。

2.健全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具体规范手段进行调整, 也应推动企业主动召回为主, 责令召回为辅, 立法完善现有的制度。与此同时, 还要完善已有的法律。

3.建立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笔者建议, 《食品安全法》应规定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

4.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 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 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5.强化惩罚制度。

(三) 设立科学的监管机构和加强人才培养

1.成立跨部委联合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一个跨部委的全国统一的中国食品安全委员会来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全部工作。

2.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人才培养储备。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保证食品安全, 应当建立健全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和监督的领导, 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的执法力度, 俗话说“法行天下, 食者无忧”。建立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 就给了全社会成员以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 给了大家在受到伤害以后的寻求保护权、追讨赔偿权和提请惩处权。只有当食品安全隐患的任何蛛丝马迹都处在高度敏锐、无处不在的眼光注视之中, 只有当食品安全的任何疏忽遗漏都要有责任人付出代价的时候, 只有当涉及食品安全的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被追究责任的时候, 政府才不敢懈怠, 企业才不敢懈怠, 食品药品安全才有了可靠的保障。这就是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民主促民生”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唐黎标.发达国家如何监管食品安全[J].杭州食品科技, 2007 (2) .155

[2]唐钧, 李丹婷.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特征、根源与政策建议[J].公共行政, 2009 (4) .67

中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篇3

变化一:企业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并制定了食品生产许可、不安全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等相关制度。这表明,用权威性最高的法律制度将食品生产经营者确定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有助于扭转当前许多食品生产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违法成本偏低,以及政府监管部门责任过大、监管效能偏低的尴尬局面。

由于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往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核心角色,因此,长期的体制熏陶让民间有过份依赖政府部门的倾向,也让政府部门产生了喜欢包揽一切的政策偏好。这种社会价值取向也渗透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于是,政府理所应当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而真正的第一责任人——食品生产经营者只是在其中担当一个配角。

事实表明,政府一旦成为食品安全的首要责任人,大量原本应由生产经营者承担的责任被政府揽于名下,出现监管越位和错位现象。而没有了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发、高效的质量控制作支撑,再完善的法律制度、再敬业的政府管理部门也无法确保生产经营者向市场提供的所有食品都是安全的。实际上,政府既无法对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做出具体的硬性规定,也不可能实时监控。按照我国政府2007年发布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我国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就有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这两类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8%。这些中小食品生产经营者不仅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参差不齐,而且大多生产环境差,工艺落后,缺少必要的质量控制资源。为我国的食品市场埋下了安全隐患。面对这样一群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泛、专业素质相对较差的被监管对象,政府部门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技术手段都无法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欧美监管的实践表明,食品安全决不是单靠政府的“严管”就可以自然实现的。只有在法律制度的合理安排下,当每一个农户、食品加工企业和经销商都真正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认真负责地把控食品的安全关时,市场上的食品安全才有保障。在欧盟的《一般食品法》中有一项基本原则,即饲料和食品企业的操作者对食品安全负有首要责任,而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监督其遵循法律规定。

《食品安全法》用正式制度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不仅找到了不安全食品的真正源泉,有助于从源头消灭风险,还可以化解政府有限的监管力量与不断增加的监管职责之间的矛盾,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制度安排更加重了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食品安全与否关乎人民福祉,政府必须对食品安全监管负总责,把好企业和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监督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一旦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首先追究生产经营者的民事和(或)刑事责任的基础上,必须问责。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

《食品安全法》把企业推到食品安全责任的前台,表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已经瞄准了质量事故的“病灶”。让食品生产经营者成为法定的食品质量第一把关人,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和第一地点消灭风险隐患,构造第一道防线,还有助于企业加强食品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在源头上利用企业的事前、事中控制手段降低食品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内在质量控制机制的效率高于政府部门事后监管效率。

变化二:多头分段监管格局有重大突破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从监管制度优化的角度看,明确规定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无疑是《食品安全法》的一个亮点。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多部门分段监管体制,农业部门负责初级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日常卫生监管,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由卫生部门负责,进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监管由质监部门负责。应该说,我国分段监管体制的初衷是按照食物链的纵向构成,分而治之,以分工明确,责任明晰为前提,以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密切配合,相互衔接为条件,旨在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然而,近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暴露出这种监管体制存在部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监管漏洞等内在缺陷。

三鹿奶粉事件集中反映了这一体制缺陷的严重性。在现行监管体制下,奶站处于农业部门与质监部门的职责分界点边缘,具体归属关系并不确定。如果奶站从属于乳制品企业,其质量监督和日常卫生监管应由质监部门负责:若奶站不属于乳制品企业,主要是为养殖户提供挤奶服务,与乳制品企业的关系属于一般买卖关系,奶站的监管工作就应该是农业部门的职责范围。分段监管模式中出现的职责不清和权责不明问题,在奶站监管问题上暴露无遗。

从理论上讲,要实现分段监管体制的有效运转,就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分工,在重复监管最小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无缝监管。如果没有所有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密切配合,协调行动,那么,分段监管体制将难以承担保障13亿人食品安全的重任。这次通过的《食品安全法》确定的综合协调下的分段监管新模式,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走向统一监管的重要步骤。作为一个高规格的议事协调机构,食品安全委员会承担食品安全领域的跨部门的协调工作。这种制度安排提高了跨部门协调的权威性,有利于各监管机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标准对接,实现协同效应,提高监管效率。

可见,与《食品卫生法》相比,《食品安全法》的制度合理性大大增强。无论是国家层面监管机构的权责划分与综合协调,还是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界定,抑或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权责利规定,《食品安全法》的制度设计都更加科学。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用形式更规范、操作性更强的法律来指导监管实践,而不是在较为模糊的法律制度安排下,把更大的相机处置权交给监管者,可以有效改进监管效率。因此,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建立科学的法律法规为前提。让监管者有法可依。从这一意义上讲,《食品安全法》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一块坚实的制度基石。

另外,从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的系统工程看,《食品安全法》所体现出的制度设计理念还有助于改变监管工作中认为技术重于制度的误区。过去。监管者往往侧重于食品卫生、产品质量的具体技术标准的制定,倾向于认为只要有科学的标准,就会自动出现高效率的监管。其实,西方管制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业已证明,市场经济中的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也会有自己的利益动机和能力局限性,从而影响监管效能。例如,地方政府可能因追求经济利益和就业而包庇本地的造假者。成为不安全食品生产者的保护伞,执法人员也可能为获得私欲的满足而出现所谓的监管者被俘获现象。因此,高效的监管体制不仅需要保证技术标准的科学性,还应确保监管者责任和权利的对称,不能仅仅依靠监管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来确保监管标准被不折不扣地执行。《食品安全法》除了完善食品安全的各种技术标准,还充分意识到了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它对相关监管制度安排的规定已远远超越了《食品卫生法》的视野。这一变化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一个积极信号,符合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交叉性学科,涵盖了营养卫生、公共管理、法学、经济等多个领域。《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不仅是对多部门分段监管体制的一个重大改革。有助于促进各个监管机构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标准对接,也会对食品安全理论研究的整合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经济学、公共管理、法学等社会科学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快对食品安全制度设计方面的学术研究,为相关法律的完善和监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新干中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篇4

为了加强我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强化安全措施,规范安全管理,有效地防止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有关法律法则,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堂工作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接受卫生意识培养。

2、学校所有食品必须从正常渠道购进,并且索要对方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进货票据,绝对禁止“三无”产品,流入学校食堂和小卖部,学校校务值日每天检查记载,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凡查有三无产品,责令承包人立即消毁,所进蔬菜必须新鲜无腐烂现象。

3、膳食工作要坚持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宗旨,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目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营服务活动,坚持优质服务,讲究职业道德。

4、食品的洗切、加工必须采取“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烹饪程序,加工好的食品要彻底符合卫生要求,保证不受污染。

5、食堂、小卖部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无证不得上岗),并每年督促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疾病、伤害、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性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的承包人必须通报学校,并责令其离岗,治愈后方可上岗。上班时间要穿工作服,戴帽、口罩、号码、胸卡等;出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16、物资进仓要保持清洁卫生,存放要生熟分开,包装食品要离地存放,散装食品应用容器加盖存放,注意保质、保鲜。

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防止食物中毒等方面知识的教育,杜绝食物中毒。

8、学生若发生中毒事件,各班应立即向学校报告(五分钟内),学校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通知有关部门,各班要及时进行传染病或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凡迟报造成重大事故的,班主任负主要责任。

9、学校每天必须督促食堂对学生开水的供应,茶桶的清洁,防肠道传染病。

新干中学

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篇5

一、建立酒店安全卫生管理一把手工程,确保安全生产,强化饮食卫生法制观念。

二、建立安全卫生管理组织,实施安全卫生监督管理。

三、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推动安全卫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防火知识及食品卫生法,加强炊事队伍的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五、安全管理应做到:

1.酒店所有设备的使用必须制订生产操作规程,并且上墙,设专人操作,明确安全责任,签订安全生产合同。

2.设备保养工作必须经常化,组织专职人员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防火工作常抓不懈,安全用电,安全用火,电加热设备及用火设施必须经保卫处防火科批准后方能使用。

4.加强防火意识,炊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灭火器使用方法,灭火常识,报警方法,遇到火情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5.值班值宿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检查门窗,检查各个操作间水、电、火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必须向领导汇报请示,并做好检查记录和交接班手续。

6.微机室、冷库机房、锅炉房、加工间、刷碗间重地,必须严格管理,由专人负责,不得闲人进入。司炉工、冷库工必须持操作证上岗。

7.酒店安装设备必须按规范接电,动力电必须由电工操作,电闸必须使用空气开关。

8.酒店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提高警惕,严防坏人投毒造成食物中毒事件。

六、卫生管理必须做到:

1.采购员把住原料采购关,严格执行卫生“五四”制。库管员严格执行入库索证制度,索取检疫证、卫生许可证、质检证及验证定型包装食品符合规定。

2.炊事员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青菜摘净、洗净,先洗后切。肉类原料先洗刮后改刀,做到容器干净,定期消毒,确保成品达到卫生标准,杜绝食物中毒现象。

3.炊事员实行卫生分片包干制,做到分担区挂牌,卫生天天达到标准,明确卫生责任,真正落实卫生制度。

4.所有从业炊事人员每年身体健康检查一次,不合格立即调离,新上岗人员先体检,合格后上岗。

5、必须严格把餐盘、餐碗、筷子洗刷消毒,每餐一刷一消毒,刷干净,消毒达到标准,消毒记录符合要求。

6.灭鼠、灭蟑螂工作常抓不懈,消灭鼠咬、清扫鼠粪,库房外通门安装挡鼠板,库房按要求摆放毒饵盒、鼠夹,操作间、餐厅等投放鼠药,下水道加盖。窗纱、门帘、防蝇罩按季节要求达到防蝇措施有效。

7.食品做到生熟隔离,冷库、冰柜、冷藏设施齐全,严防食品原料储存过程中腐败变质。

8.操作间垃圾必须有专用塑料桶盛装,并且加盖,餐厅脏饭用专用不锈钢封闭车盛装,每天清刷,保持卫生,对餐厅没有污染。

9.主副食操作间及配餐间等功能间必须达到卫生防疫站卫生流程标准,设备要求不锈钢化,确保卫生基础设施达到卫生标准。

10.炊事员必须个人卫生达到标准,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上厕所脱工作服、便后洗手;工作间保持清洁,不戴手饰,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加强酒店的卫生监控机制,卫生检查必须执行奖罚条例,达不到标准的,必须处罚。定期做卫生工作总结,使卫生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万春中学学校卫生工作制度 篇6

一、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育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三、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六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

五、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的教育。不吃过期腐烂的食品,不喝过期的饮料,不随便购买食品食用。

六、根据学生的年龄,组织学生参加适当地劳动,并对参加劳动的同学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

七、教师在上体育课及劳动课时要注意女学生的生理特点,给予必要的照顾。

八、学校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每班一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九、学校积极做好近坐姿、近视眼、沙眼、龋齿、寄生虫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

十、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的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十、班主任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力军,是本班卫生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有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卫生监督的职责。应当做好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上心理健康的教师要认真上好课,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十一、值班人员是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人,要做好每天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学生中间存在的卫生问题,并且及时地纠正。在中午放学、下午放学时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做到天天讲、天天提,起到警示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芜湖市万春中学

中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篇7

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安全无毒, 具有相应的营养, 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形式的伤害, 也是指在食品加工、包装、存储等过程中的食用卫生安全问题, 是十分重要的。而食品安全评估制度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法律制度, 它是我国目前判断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市场进行依法监管的法律依据。食品卫生评估制度具有权威性、技术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针对近期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 如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等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 加强食品安全评估制度的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食品安全评估制度在食品卫生监督所中的应用

2.1 食品安全管理方面:

食品安全管理是食品安全评估制度的一个方面, 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是对消费者的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查出食品中风险物质的剂量, 以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1]。在食品卫生监督中应做好食品安全管理, 营造出安全消费的市场环境,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进一步整合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进一步研发出快速检验食品安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以能够更快捷方便的检测出食品安全问题, 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此外, 还要建立起相关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体系, 并逐步落实实施。

第二, 要建立起相应的食品公众监督平台, 及时在平台中公开最新的食品检测数据和评估结果, 使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查询, 威慑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 进一步保护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三, 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列出相应的评估标准, 联系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 成立一个综合性多领域的食品安全评估体系, 包括卫生问题、农业问题、质量检测问题等, 针对社会上敏感性问题进行针对性风险评估, 并颁布相关的风险预警提醒系统。

第四,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资源投入, 以加强对市场中的食品进行安全检测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 将食品污染物、致病因素等列入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 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严格监管进入食品市场的产品质量, 对于不合格产品要进行及时清理, 并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以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保护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2.2 食品风险评估方面:

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新闻媒体报道了不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但实际上, 许多食品安全事件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 但却盲目参照食品卫生标准进行判断, 没有参考实际情况, 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阴影, 而随之产生的舆论压力则影响到了食品卫生监督所工作的正常展开[2]。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就需要依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以对食品的危害性进行分级和评估, 其基本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 识别食品危害。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 首先要收集整理相应的信息, 以了解其中对人体健康存在哪些危害因素, 并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评估。

第二, 分析危害特征。它指的是检验人员根据市场调研、实验室分析、污染监测等得出的数据与人体健康危害因素之间进行联系和证明, 以评定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

第三, 分析暴露情况。指的是该种危害是通过何种暴露因素产生危害, 进而导致发生不良反应或中毒的情况, 并对其暴露量进行评估;

第四, 总结风险因素。即总结上述评估结果, 并最终对食品进行安全性评定, 为卫生所的监督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娇, 邵兵.试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 (04) :415-416.

食品安全立法与制度创新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 立法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42-02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使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例如苏丹红、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极大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降低了人们对生产厂商的信任度。这些食品安全问题说明我国食品安全制度存在许多漏洞,要重新树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就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创新保障食品安全的制度。

1 食品安全法律保障的意义

1.1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一点在食品行业更加重要。但是,目前由于食品卫生不达标而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食品行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消费者的信任度降低。同时由于不法企业为追求利益,以次充好,使許多正规企业受到牵连,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所以加强食品安全法律保障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1]。

1.2 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加入WTO后,我国食品出口比例逐年增加,出口的产品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的食品出口受到阻碍。所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1.3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致使人民群众对食品监管部门产生不满,造成社会信任度的下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而得不到合理解决时,可能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解决,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2 我国食品安全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立法滞后,安全标准较低

当前,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是2009年2月28日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在2009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这部法律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安全在立法上仍然滞后。虽然我国较早就制订了食品安全法,但是相应的法规、规章却没有及时制定。另外,现在使用的“分段立法”模式也具有缺陷,由于是按照生产、销售、流通等阶段分别进行立法,忽视了各部法律之间的联系,在边缘区域出现法律空白,给不法商家可乘之机。各部门在立法时,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法律法规出现重复甚至冲突的地方,立法工作多数是处在无序的状态,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食品安全标准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改,许多食品安全标准使用时间过长,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较低,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我国现在乳业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明显要求过低。例如我国乳业标准中,蛋白质含量为每100克含有量大于2.8克,比发达国家3.0克的标准低了很多,而每100毫升牛奶中菌落数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200万,比欧盟标准的10万高了近20倍,如此低的标准根本不可能保障食品安全,所以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提高食品安全标准。

2.2 监管机构权责不明确

我国的食品监管是分阶段进行的,在食品的生产、销售、流通等阶段由不同的监管机构进行监测。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有工商、农业、质检和卫生4家之多,执法机构过多,造成权责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效率低下[2]。所以,建立一个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部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虽然在《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监督和风险评估与监测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但是由于规定是概括性的,没有更为详细的规定,致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执法尺度不一的现象。同时,由于立法时并没有明确区分出分阶段监管的界限,所以,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监管内容重叠,具有多个执法部门进行重复监管,使市场主体受到的监管压力巨大[3];二是存在监管空白地带,使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3 法律责任偏轻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食品安全违法的惩罚较轻,不能够对违法分子起到警戒作用。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只有在严重食物中毒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况下,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时,才能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食品安全法中并没有具体规定何种伤害属于严重伤害,所以在执法时存在惩罚标准不一致的情况。食品安全的违法事件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比例非常小,使违法犯罪分子有恃无恐,法律的震慑作用因惩罚力度过轻而削弱。因此,在以后的立法工作中,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明确造成的何种伤害为严重伤害,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使法律武器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从而达到保障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3 食品安全制度的构建与创新

3.1 整合监管机构,重构监管体系

由于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太多,具有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问题,因该建立一个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这样可以使权责明确,避免出现互相推诿,问题无人解决的现象。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成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是对监管机构的整合[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仅有效整合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还采用了目前国际上的主流做法,将原有的分阶段监管制度进行了改革,把职能进一步细分,责任到人。另外,要重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分阶段监管转变为分类型监管,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例如,对商场、批发部门、超市、集贸市场和零售商店等具有不同特点的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监管:对于超市和商场可以加强对包装食品和进口食品的质量检测,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建立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对食品零售商店则要注意对保健食品和散装食品的检测,查看食品的标示是否齐全;对于食品批发市场,要重点检查经营禽类产品的商户是否具有营业执照,产品有无检疫合格证明等,确保禽类食品的安全。

nlc202309020218

3.2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惩罚标准

现在的分阶段监管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经济,存在不少法律上的漏洞,被违法分子利用并获得利益。要重新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就要制定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为原有的法律的补充,两者结合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使食品安全的法律全面无漏洞。同时,还要对原有的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法律条款进行修改,提高对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增加违法犯罪的成本,这样就能够对违法犯罪行为产生威慑作用,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数量。对于如何立法,可以借鉴一些外国的经验,例如英国,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就非常全面,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食品种类和领域,监管的范围从农田到餐桌都有涉及,是食品安全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英国不仅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完善,而且其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也比较得力,权责清晰,真正形成了立法与监管双重食品安全体系,有力的保障了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立法工作上,我国应该具有前瞻性,顺应全球化的趋势,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首先,要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进行整理,加快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国际通用法规的相一致。其次,建立专门的科研小组研究国外的食品安全制度,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做的很好的欧美发达国家,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制度,使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较大提高。最后,还要修订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根据国际惯例建立国际化的食品安全体系。

3.3 提高食品安全标准

现在我国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比较低,而且这些标准已经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了,有的标准已经执行了10多年,甚至有的标准已经执行了20多年,从来没有经过修订。现行的标准过低,对于一些有害物质的含量残留标准远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执行标准。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的2523项有害化学污染物,我国只规定了63种,差距比较大。正是由于食品安全的标准过低,使得生产厂商不重视食品安全,使得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目前国际上的食品国际标准主要由国际卫生组织和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截止到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和食品法典委员会已经制订了3338个农药残留限量、7900多个国际食品标准、1004个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完全可以参考国际食品标准,对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修订。

3.4 建立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关键部分,要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监管部门可以使用“黑名单”制度,将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企业加入“黑名单”,并通过网站或媒体进行公布,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采取限制生产甚至推出食品市场的处罚措施。只有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才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5]。

由于食品质量安全最终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也要依靠消费者的力量。首先,消费者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受害者,这决定了消费者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其次,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有许多厂商违法的行为具有隐蔽性,这需要借助消费者的力量才能够被揭露出来。所以强化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使消费者成为隐形的监督力量,就会大大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各类食品违法事件屡禁不止,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要加快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重视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重新构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在监管制度上大胆创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食品监管体系,从而使人们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季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制度构建的法治之維[J].安徽农业科学,2012,4(10):36-38.

[2]柳思维.经济大国“问题食品”事件出现与食品市场监管创新的深层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6(4):43-45.

[3]栗晓宏.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与制度创新[J].经济视角,2012,27(5):48-51.

[4]李庆满,赵宏霞.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重构探究[J].标准科学,2013,6(8):17-19.

[5]应飞虎.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2013,3(5):26-27.

XX中学校园环境卫生制度 篇9

校园是全体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的好坏对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是良好的师生素质和校风校貌的集中展示,更对养成师生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保持师生轻松愉悦的心情,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起着积极的作用。为更好地建设干净整洁、优美宜人的校园卫生环境,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望全体师生积极践行,认真遵守。

一、主要领导负责制。学校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全体班主任及政教处工作人员为成员。定期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指导、研究学校卫生工作,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岗位责任制。每周进行卫生考核,做好教室与卫生区的保洁,认真填写卫生检查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认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检查评比。

三、建立常规工作制。每年三月、十一月作为“健康教育宣传月”,以广播、讲座、板报等形式进行以保护视力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日做眼保健操,不断提高眼操的质量,开展学生视力普查普治工作。坚持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四、完善疾病防控制度。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针对学生近视、龋齿、沙眼、贫血和营养不良、肥胖的六病防治工作制订具体防控宣传计划。

五、强化传染病的防控和报告隔离制度。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学生做好防治工作,并做好宣传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六、规范学校学生体格检查制度。每年要对初一新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和规范体检档案,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种疾病的学生,要下发体检复查通知单及时进行复诊和给予治疗。

七、建立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卫生工作档案,对卫生工作要建档立卷,做到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并对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10

1、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幼儿园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2、幼儿园成立“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检查、落实措施,建立岗位责任制,把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定期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3、幼儿园食堂必须取得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上海市食品卫生许可证》,严格执行卫生部门制定的有关幼儿园食堂规定的设施、人员配置标准,并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检查。

4、幼儿园食堂应当建立各种食品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5、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卫生法”为准绳,定期组织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各项法律法规与营养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并进行考核。

6、落实“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及从业人员基本功大比武活动。

幼儿园保教管理制度

一、幼儿园成立保教组,负责组织和管理幼儿园保健、保育,教育、教学等业务工作。

二、幼儿园保教组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实际,认真讨论确定幼儿园学期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有计划地、高效地组织幼儿园保健、保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及时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

三、保教组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确定学期、月目标,在幼儿广泛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成课程和开展具体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有效组织和安排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切实做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四、保教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行为规范。

五、保教人员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把家长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向家长交换幼儿在园情况。向家长宣传新《纲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积极落实,件件回复。

六、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身心发展创设和提供良好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积极制作教玩具并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根据活动和幼儿发展需要及时投放材料,为幼儿的操作、发现、探索活动提供充分的条件。

七、保教人员认真做好班级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环境和内务整洁。确保消防安全、场地安全和幼儿活动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好幼儿保育工作。

八、教师做好本班工作,定期召开班务会,及时讨论、总结班级工作,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班级工作有记录,资料保管好。

九、教师应做好交接班、幼儿观察和家长工作等各项工作,并有记录,资料收集、整理好,按时入档。

幼儿园园管理制度

幼儿园建立由园长为组长,有关教职工负责人为组员的幼儿园校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舍安全检查的具体工作。建立健全安全校舍管理责任制,层层负责;领导小组在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过程中,认真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确保幼儿园内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其中包括学校大门、食堂、宿舍、围墙、厕所、仓库、车棚等各项建筑设施的住用安全。

一、安全排查

组织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对幼儿园校舍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严格化,要做到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要逐一登记造册。

二、隐患治理

对排查出的房屋安全隐患,及时研究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全面排危排险,确保幼儿园校舍安全。如出现结构损坏、蛀虫、腐烂或其它重大险情的及时书面报告教委,及时研究落实维修措施;对经技术鉴定为危房的一律封房停用,并及早采取断然措施,消除祸患。凡发现校舍重大险情的均立即上报。

三、校舍维修

校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校舍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工作,以确保安全使用。除特殊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外,一般的校舍维修应安排在暑假或寒假进行。校舍维修应按实际情况分为小修、中修或大修。维修计划应经上级部门同意批准。

四、有关要求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扎实有效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对园内校舍安全检查工作责任不落实,整治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 篇11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食品安全监管是指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检测与监督管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它是指:“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安全食品的保护,由国家或相关机构实施的,目的是保证食品从生产、加工、销售一系列过程中安全的强制性管理活动。”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关于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和权利分配的组织方式,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食品市场和食品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它的主要功能在于:

1.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食品在全世界各地区间的生产,加工、交易。同时,也必然会引起一些食源性疾病的出现,前几年的禽流感就是属于此例,如果不加以监管和控制,就有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可能。故而,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不仅是人们注重食品健康安全的要求,更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2.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秩序是法律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也是政权得以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如果一个社会的基本稳定秩序都不能保证,何以保证公平、正义、自由等更为崇高的价值。食品安全的监管就是政府为了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维护社会正常商品经济秩序的重要一环。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主体庞杂,职责模糊

多部门间的共抓共管固然可以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起到综合联动治理的效果,但同时,也会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的情形,这样既不利于执法标准的统一性,也不利于真正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要求。更为严重的是,容易出现监管的“真空”地段,各个部门都在无利让着管,疏于管理监督。

2.食品安全监管的惩戒力度不够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使得法律的威慑力大大降低。作为理性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作为以收益为目的的商人其行为更是对经济利益的最终追求。当有足够的利益诱导时,他就会铤而走险,置法律于不顾,因为他认为法律的惩罚相对于其收益是小的。因此只有当法律的惩罚足够大时他才会放弃违法行为。

3.食品行业组织和公众监督缺失

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仅靠政府监管就能解决的,它需要行业协会、广大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共同监督。食品行业协会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其具有的专业性鉴别技能,应该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不包庇违法企业生产的缺陷产品,真正做到行业自律、自纠。同时,公众也应提高鉴别食品的能力,对于假冒伪劣产品予以举报,弥补公众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缺失,公众的参与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问题策略

1.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在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田间到市场,就开始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要全方位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实需要加强从食品原料到消费的全程监管,采取全过程的管理,这样才能够减低行政的监管的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过程管理的疏漏,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

2.确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确立逆向的可追踪,使我们在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时能找到责任人。确立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要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生产者、经营者以及相关监管者,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追究其法律责任。食品安全监管作为政府的主要经济管理职能,一旦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将难辞其咎。这表明即使是政府也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承担法律上的责任。责任应该成为法治政府的规则边界。

3.引入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

高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是当代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这是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基于政策的风险管理和基于信息传播的风险交流三位一体的过程。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科学理念深入人心,也渗透在每一个行政管理领域,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基于科学”是其基本原则之一。

4.发挥行业组织和公众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逐步减弱,行业组织和公众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一环,应该发挥各自优势,将掌握到的信息和建议反馈到政府职能部门,为进一步制定相关制度措施做参考。完善的政府监管应该重视前两者的作用,行业组织和公众可以作为第三方治理机构,对为了追求商业利润,而去违背商业道德的企业作出消极的评价,最终失去在行业当中的立足之地。

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

1.加强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设

完善和统一的法律体系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必不可少的前提。应当加强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面、上下配套、制度严密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食品安全监管是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多部门的职责权限,同时更关乎消费者的权利,做到有法可依,既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2.加强统一的食品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标准就如同一把标尺,也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一把尚方宝剑,是对食品加工、销售企业的有效约束,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所在。要想转变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认知,治本之策是职能部门依法严格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迫使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和销售让消费者信得过的可靠的安全食品。我们国家既有国家标准,又有行业标准,还有企业标准,必须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尤其是人民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

中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篇12

日前, 天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出台了《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排查例会暂行办法》, 以日常监管中获取的风险信息为基础, 通过例会研讨的形式, 集体分析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程度、提出防控措施、跟踪防控结果, 把监管工作由“事后救济”逐步向“事前预防”转变。

风险排查例会分为四级。第一级由分局召开风险排查例会, 对本辖区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数据进行汇总、排查、分析, 提出风险点, 确定风险程度, 对高风险点问题提交市局研究;第二级市局相关业务处室针对专项工作, 飞行检查及各分局上报的风险点基础上进行深入调研分析, 召开处风险排查例会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 对不能确定的, 需要多部门协同研究的高风险问题提交市局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例会;第三级由分管局领导召开专题例会, 提出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办法, 提交市局风险排查例会研究;第四级市局风险排查例会, 由局长召集, 局领导班子和相关单位和部门参加, 集体研究高风险问题的解决措施, 明确责任主体, 提出落实要求。办公室负责督查督办。

通过建立风险排查例会机制, 提高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同时也对全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敲响了警钟, 有效提升了“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13

一、食品卫生法及食品卫生监督制度

(一)、食品卫生法律: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⑵《云南省食品卫生条例》;⑶《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⑷《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⑸《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

(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是在食品企业自身管理基础上实施的监督管理制度,包括7个方面:

1、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参加工程验收。

2、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卫生许可制度:⑴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⑵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包括职工食堂)必须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⑶利用新资源、新材料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设备,生产企业投入生产前应报请审批;⑷生产保健食品前按规定报请国家批准;⑸用于食品及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洗涤剂、消毒剂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3、对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实施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

4、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实行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卫生许可证制度。

5、对食品标识(标签)或说明书实行规范性和强制性管理。

6、对进出口食品实施卫生监督和检验。

7、对违反食品生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法律授权的行业主管部门实施)。

二、食品卫生基本要求

(一)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1、《食品卫生法》第八条规定:⑴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⑵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⑶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⑷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⑸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⑹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⑺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⑻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⑼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⑽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2、《云南省食品卫生条例》第五条规定:⑴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当洁净,便于清扫、冲洗,与非水冲式厕所、垃圾堆放场所等污染源保持国家规定的距离;⑵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不得生产和贮存有毒、有害或者其他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的物品;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⑶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当用专用的库、室、橱、柜、架、容器分类标识存放;⑷熟食制品、凉菜、饮料和含乳类等直接入口的食品的制售,应当有专人操作并有专用的`室(柜)、工具、消毒设施、冷藏设施、冷藏设备;⑸食品和食品原料的贮藏仓库、贮藏室应当通风干燥,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其他杂物;食品的存放应当离地、离墙、并设架按分类标识,易腐食品应当冷藏;⑹食品经营人员上岗时,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应当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口罩、帽、鞋,不得佩戴有碍食品卫生的饰物及涂染指甲;离开生产经营场所时,应当将工作服、口罩、帽、鞋放置固定的位置,并定期清洁消毒。

(二)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1、《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⑴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⑵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⑶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⑷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⑸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⑹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⑺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⑻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⑼超过保质期限的;⑽防病等物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⑾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2、《云南省食品卫生条例》第六条规定:⑴使用非食用化学物品、油脂或者其他对人体有害的方法生产、加工的食品;⑵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或者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的食品;⑶使用变质、超过保质期、召回食品或者废弃食物加工生产的食品;⑷注水、掺水的肉类食品;⑸使用非食用酒精、工业冰醋酸、工业盐生产加工的酒、醋、酱油、腌制类等食品;⑹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⑺未经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⑻使用经过医学、生物学实验的动物加工的食品;⑼其他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引起食源性疾患的食品。

三、食品卫生监督要点

(一)食品生产加工行业:⑴一般内外环境卫生状况;⑵必要的与加工工艺相适应的操作场所设置;⑶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的合理设置;⑷更衣洗手、消毒设施和废弃物、污水排放设施;⑸产品配方、原辅料、生产用水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情况;⑺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及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情况;⑻是否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⑼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和组织实施情况。

(二)食品批发零售行业:⑴一般内外环境卫生状况;⑵进购和批发时索取和提供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单情况;⑶是否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销售;⑷食品标签是否完整符合标准要求;⑸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情况;⑹销售散装食品卫生防护设施;⑺是否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⑻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和组织实施情况。

(三)饮食行业及集体食堂:⑴一般内外环境卫生状况;⑵加工经营场所布局和设施设备情况;⑶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及登记台帐建立情况;⑷食品及原料的保管储存;⑸加工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⑹餐饮用具清洗消毒设施和效果;⑺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情况及个人卫生素质;⑻是否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⑼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和组织实施情况。

四、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一)餐饮业概念: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包括餐馆、小吃店、快餐店、食堂等。

(二)管理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⑵《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⑶《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⑷《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⑸《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⑹《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三)管理规范要求:

1、环境卫生:选址在地势干燥、给排水供电方便、不易污染、距有害污染源25米以上的区域。

2、建筑结构:坚固耐用易于维修,地面应便于清扫冲洗和防滑(排水坡度不小于1.5%);墙壁有1.5米以上的瓷砖墙裙,灶台、案板、清洗池等应瓷砖化(或不锈钢化);门和窗应严密,并设置易于拆洗的纱门及纱窗;炉灶为隔墙烧火外扒灰式;天花板应便于清扫,防止灰尘积累和长霉或脱落。

3、加工经营场所布局及设备设施:加工经营场所包括食品处理区、非食品处理区、就餐场所。

食品处理区:指食品的粗加工、切配、烹调和备餐场所、专间、食品库房、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等区域。

⑴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一般不得小于8㎡,与餐厅比应大于1:2;

⑵均应设置在室内,并成独立隔间,不得露天操作;

⑶流程布局要合理,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挑捡、清洗)→半成品加工(切配)→烹调→成品供应(备餐)”程序设置布局,不得往返以免生熟交叉污染;

⑷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食品的清洗池应分别设置,每类至少2个,并分别有明显标识,不得相互交叉混用;

⑸加工销售冷荤凉菜应当符合“五专”要求,即专间、专人、专用工具、专用消毒设施及专用冷芷设施;

⑹餐用具清洗消毒池(桶、盆)应单独设置,一般设置3个池,不得与食品清洗池(盆)混用;

4、原料采购:

⑴不得采购《食品卫生法》和《云南省食品卫生条例》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⑵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批量采购米、面、油、肉、佐料、预包装食品等应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同时按要求建立登记台帐,以便于溯源;

5、食品保管贮存:

⑴食品仓库应单独设置,保持通风干燥和整洁,门口设置防鼠板;

⑵库房内设置数量足够的食品存放架(台),食品存放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均在10㎝以上)并应定期检查,遵循先进先出,及时清除变质和过期食品;

⑶配置数量足够的冷藏、冷冻设施,生熟食品分开保存;

⑷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和个人生活用品,不得做卧室居住,禁用肥料袋、饲料袋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容器盛装食品及原料;

6、食品加工制作:

⑴食品及原料应新鲜,无腐烂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染官性状异常;

⑵蔬菜类、肉类、水产品类应分池清洗,切配案板、砧板分开使用;

⑶加工制作生食品、熟食品的台案、砧板、用品用具等应严格分开;

⑷熟食应烧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熟(中心温度大于70),隔夜或隔餐的应充分加热;

⑸各种用品用具每次使用后都应及时清洗、消毒和妥善保洁;

7、自身卫生管理:

⑴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业主)是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

⑵设立卫生管理组织,指定食品卫生管理负责人,强化自身管理;

⑶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检查生产经营过程卫生状况,按期申换卫生许可证;

8、从业人员卫生素质:

⑴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职业道德,

⑵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一年一次体检),如出现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疥子,咽喉疼痛,耳、眼、鼻益液,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治疗,暂停接触食品工作;

⑶自觉接受和学习食品卫生相关知识;

上一篇: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程标准下一篇:应届生面试事业单位如何巧妙的回答人际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