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整改报告

2024-06-08

食品卫生安全整改报告(精选8篇)

食品卫生安全整改报告 篇1

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整改报告

根据教育局51号文件的精神内容,我校立即排查,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彻底根除了隐患,现将我校的排查,整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食堂安全工作

我校食堂呈新建的高标准教工食堂,食堂在建造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建造,能满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符合陌生安全的标准,硬件设施方面,没有安定隐患。

食堂安有防盗门,防护网,操作间非专职人员不准进入,灶具、餐具采用不锈钢系列、美观、耐用。

在食堂原料的采购方面,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采取定点,购的方式,肉类使用双汇冷鲜肉,炒菜用油使用汇福色拉油,米、面采用五得利等名牌产品。菜类,调味品也使用符合国家陌生标准的合格产品。食品原料安全有了根本保证。

在食品的加工环节上,要求加工熟透,不做凉拌菜,不使用豆角类,韭菜等因加工不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原材料。因此,食品加工这个环节卫生也能得到保证。

餐具严格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采取高温蒸汽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方式,有消毒记录。

在整改排查中发现食品留样制度没按上级要求的保留72小时,而是只保留了48小时。在发现问题后,我们立即采取了改正措施,现在食品留样制度完全按规定办理。

对于食品卫生工和要把它看成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工和的重点,只有搞好食品陌生工作,才能保证广大师生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对于食品卫生工作,我校要严格按照《教育系统后勤管理条例》《关于全市校内集体食堂的管理办法》《关于全市校内商店的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搞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严把原料采购关、入库关、储存关、加工关、出售关、留样关保证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二、其它安全工作

我校确定做好门卫安全工作,外来人员核实身份,查清事由,登记入校,严防破坏份子混入校园。

校园的其它安全问题,我校也进行了排查整改,由于是新建的校园,用电设施,用暖设施,用水设施、消防设施比较齐全,设备运转良好,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我校在楼梯转弯处,顶层楼梯栏杆处都贴上了警示语牌,提醒师生勿靠近,以免发生危险。另外在上下楼时间、上操、下操期间,在各楼层都安排有值日教师或深长值勤防止拥挤事故的发生。

总之,我校的安全工作目前做得很好,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今后还要做得更好避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食品卫生安全整改报告 篇2

食品安全的现状

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新《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完善、各级监管职能的整合和体制的理顺和群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 一个有力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合力逐步形成, 食品安全领域也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但问题食品仍屡禁不止, 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涉及范围由窄到广

从过去的粮油蔬菜、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 扩展到水果、酒类、奶制品、干果炒货等, 覆盖面越来越大。

危害程度由轻到重

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污染, 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和化学品残留。

操作手段由明到暗

从食品外部处理到内部添加、从物理手法到化学制剂, 花样不断翻新, 行迹越来越不易发现。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经营层面——从业条件很难达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 对就餐的方便快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众多的小型餐饮应运而生, 这些小型餐饮往往抱着“怎么省怎么做”的心态进行经营, 导致这些小型餐饮存在投入少、分布广、条件差、成本低的普遍情况, 加之大多数经营者法律、卫生意识较弱, 又多是弱势群体, 事先不申请, 不查不办证 (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证明) , 一旦遇到检查就“关门停业”甚至在公共场合“打游击”, 让管理部门十分头疼。特别是露天的夜市、小吃摊点等没有室内场所, 卫生环境条件极差, 餐具不消毒且使用频率极高, 存在众多的食品安全隐患。

监管层面——基础力量相对不足

食品安全监测量多面广, 但技术检测工作滞后, 检测力量不足。虽然政府在财力投入上做出很大的努力, 但现有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仍难以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监管需要。另外, 食品安全信息来源不足, 偌大的市场单靠一个部门的例行抽查, 很难全面控制当前市场的所有食品质量。缺乏基层 (特别是村级) 监管力量, 缺乏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 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手段, 早期发现不了, 工作起来十分被动, 不能很好地将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解决在初发阶段, 往往接到举报时已造成后果和危害, 只能事后算账, 损失和影响难以弥补。

消费者层面——自我保护有待提高

多数的消费者以经济因素作为第一取向, 缺乏科学的安全消费常识, 在购买食品时往往更关注价格, 只图便宜, 而忽视安全, 不是很在乎食品的质量和卫生。不少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看生产日期、保质期, 不存留购买的收据和凭证, 发生消费纠纷也只有一小部分能得到有限的赔偿, 更谈不上对销售和生产企业追责。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推销食品时, 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和从众心态, 认为大家都在买、都在食用也没用发现问题, 自己也不会有事。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缺少包装的“三无”食品在集市和摊点销售, 甚至成为儿童口中的美味。

在食品安全领域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对策建议

从宣传引导入手, 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一方面,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 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跟踪重点行业、重点领域, 曝光违法案件, 让广大消费者认清不安全食品的危害, 消除从众心理, 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 从主观上拒绝不安全食品;另一方面, 依靠群众监督, 发动群众举报, 通过配备乡镇、村街、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 (信息员) 队伍, 聘请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日常监管。通过舆论宣传和广泛参与, 形成层层关注食品安全、人人维护安全利益的良好氛围, 不让违法者有任何空子可钻。

从行业规范入手, 强化经营者社会责任

生产环节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前提条件, 因此, 引导和督促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法定义务, 生产出安全放心的食品, 把控住源头才是治本之策。通过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对比找差距、实施企业法人代表定期报告等, 规范企业行为, 指导企业生产, 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安全和社会评价,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以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生产, 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科学施肥、远离农药, 生产出更多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 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有机菜。

从依法治理入手, 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根据新《食品安全法》和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 运用法律武器加大工作力度;严格市场准入, 对未达到卫生条件的食品经营者不予以发证并坚决取缔;加大惩处力度, 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绝不手软;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 及时排除隐患, 迅速解决问题;对违法犯罪分子重拳出击, 以儆效尤, 形成有力震慑;突出重点环节整治, 对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劣质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坚决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从综合施策入手, 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食品卫生安全整改报告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 调查 家庭厨房 厨房电器 食材挑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03-01

随着“毒奶粉”、“毒豆芽”、“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 “速冻饺子中的金葡萄会引起食物中毒”、“西瓜打针”、“方便面的油炸面饼会致癌”等一系列的食品谣言也愈传愈烈,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社会公众认为国家应该肩负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虽然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监管、市场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但是也需要社会公众提高相关知识的水平,正确认知食品安全问题。其实,社会公众与其把目光放到国家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如从自身做起,关注家庭食品的选购、储藏和加工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往往最容易被大家忽视,可是这三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带来的健康威胁,远远超过化学品污染食品带来的危害。

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我和同学认识到社会公众对家中食品处理的环节的忽视,2015年9月4日,我们成立了“食新食益”暑期实践小分队,旨在调查和解决家庭食品安全卫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前期大量资料的收集,我们发现家庭厨房中很多细节的忽略可能会埋下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决定走访居民家中的厨房和填写调查问卷来调查居民对家庭食品安全卫生的关注度。在正式开始调查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召集起来进行了全面的集体讨论会,制定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流程以及落实了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同时我们查找并整理了与本次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以获得居民们的信任,编写出调查问卷能让更多的网民参与到我们的实践中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以及制作了简洁易懂的宣传手册来科普家庭食品安全的要点并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最终我们以南京仙林为例,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调查,在这八天里我们分别去了鸿运嘉园,香樟园,东方天郡,亚东城这四个小区,共计53户家庭。调查的53户家庭,我们都对厨房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并做了详细的记载,在居民填完调查问卷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简短的采访。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我们觉得厨房里最脏的是瓷砖和门窗,因为厨房里大量的油烟会留下很多油渍。可是通过实地考察居民家中的厨房卫生情况,我们惊讶地发现门窗和瓷砖根本看不到明显的油渍甚至可以说是很干净。居民们在谈到厨房的卫生的重点时,都会提及垃圾桶、油烟机等可以看到明显污垢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会忽略一些容易滋生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的地方,其实这些地方才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罪魁祸首。我们发现,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个砧板,而且砧板的清洁状况差强人意。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居民家中的砧板和刀具是生熟两用的。大部分居民家中的砧板是生熟不分的,这种做法虽然省事,但是在切割生食时,食物中的细菌会残留在菜刀和砧板,若此后又用于切割熟食,细菌则会以菜刀和砧板为媒介直接污染熟食。砧板的缝隙里容易滋生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污染食物,很多家庭直接用生水冲洗清洁,这种清洁根本无法杀死残留在砧板表面的细菌。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居民平时使用抹布后会随手搁在水池边上,只有在抹布使用到坏掉、不能使用的时候才会进行更换,极少数家庭才会定期更换,并对抹布进行一些简单的消毒、清洁处理,通过询问得知居民认为每天都有清洗抹布所以没有必要经常更换。但是根据资料显示,抹布是厨房里的“隐形杀手”,潮湿的抹布上是各种微生物滋生繁殖的天然培养皿,携带大肠杆菌等其他病菌,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后期我们将从居民家中取得的抹布带到实验室进行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经常清洗抹布,将抹布用100度的高温热水消毒杀菌,最好每月更换一次抹布,尽量使用再生纸巾清洁厨房工作台面,抹布只用于擦拭刚洗过的水壶和碟子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厨房抹布还应当按需求分开使用,做到专布专用,避免细菌交叉传播。另外,不少居民家中的碗碟往往是随意叠放的,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滋生细菌。其实,碗碟摆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干燥和清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洗碗池旁边设一个碗碟架,清洗完毕,顺手把碟子竖放、把碗倒扣在架子上,很快就能使碗碟自然风干,既省事又卫生。

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家中的厨房电器也层出不穷,有关厨房电器使用的相关事项,我们之前做了一些资料收集,但我们实地调查出来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随着生活的快节奏化,家庭中微波炉的使用早已普及,大家都知道微波炉发出的微波对人体的辐射是很大的,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减少这种辐射。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使用微波炉后不会拔下插头,其实即使仅是插着电没有使用,它的辐射相较其他电器也是比较强的,所以在放入食品关上门之后再接上电源使用,在取出前,拔下插头后稍后取出食品,这样就能尽量减少了辐射的影响,同样电磁炉的使用也应当注意这一点。而微波炉的内壁也要时常清洗,以避免污垢堆积污染食品和降低微波炉的使用效率。

家庭食品安全第一点就是挑选新鲜的食材,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在好的食材的基础下,才能做出可口健康的菜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反映了居民对食材挑选和储藏的了解程度。大家一般在菜市场和大型超市购买食材,大型超市的食材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可是菜市场的食材鱼龙混杂,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挑选食材的知识,然而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人基本了解如何挑选食材,还有一小部分人几乎全不了解。“僵尸肉”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公众再次敲响了警钟,到底我们该如何挑选新鲜的肉类呢?新鲜肉类的表皮干燥有光泽,肉质紧密有弹性,指压后可以迅速恢复原状。经冷冻后的肉也并不是都不新鲜,只要保持原有的颜色,敲击后有清脆的声音且没有异味也是可以购买的。自己家中冰箱贮藏肉类最好提前分装,避免反复解冻,因为反复解冻会增加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风险,保存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最多1至2个月。提到蔬菜水果,想必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农药残留问题吧,其实蔬菜水果的挑选也是有小窍门的。很多主妇会认为虫眼多的蔬菜没打农药,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虫眼多说明蔬菜遭虫害一定多,因此肯定要经常打药,严重时打药也难以控制,另外有些害虫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因此并不能以虫眼多来作为挑选蔬菜的指标。正确的做法是挑选颜色形状正常,无农药味,表面不能太光滑的蔬菜水果。对于新鲜水果蔬菜,食用前应仔细用水冲洗并浸泡半小时,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农药残留,带叶蔬菜最外层的叶片应摘除,水果和瓜果类蔬菜应去皮。

通过我们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家庭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视程度很低,居民家中的厨房卫生情况并不能抓到重点,对厨房电器的正确使用也缺乏了解,在食材选购环节并没有正确的方法,种种现象说明国民的食品安全知识仍然需要加强,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相信网上流传的谣言,产生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误区。

食品卫生安全整改报告 篇4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有5个教学班,1个幼儿园,在校学生共计45人,教师10人。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非正常进出校园的学生必须登记,并经门卫同意方可。在学校有力的长期监管下,学校没有小卖部,没有建设学生食堂。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到人,层层包干组长:彭先春(校长)全面负责

副组长:刘海福(负责环境综治)

成员:谢叶军余艳李利华

三、组织宣传与学习

学校实行食品安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提高了广大师生和食堂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从严要求,严防死守,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积极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和食品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文件精神,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忧患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强化了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食品卫生整改措施与方法

1、加强重点工作,切实保证师生食品卫生安全。

A、饮食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学校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禁止学生购买不卫生的食品。学校还对校外的小卖部食品进行了严格检查登记,发现有一种食品已接近保质期,责成小卖部从业人员及时处理,并上报工商局报备。

B、卫生防疫问题

传染病的防治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一项,我校坚持以书面形式将流行性疾病及预防措施告知家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校已经将相关知识发送到家长手中,此外学校还组织老师们学习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坚持晨检制度;每天对教室及学生活动较为频繁的场所进行消毒;对患病的学生实行跟踪式管理等,有效的预防了传染性疾病在我校的传播。

C、其它安全工作

我校确定做好门卫安全工作,外来人员核实身份,查清事由,登记入校,严防破坏份子混入校园。门卫对有事请假离校的学生必须检查班主任或学校领导的离校批条,并做好详细记载方能放行。上学、放学时间,值日领导、教师必须到校门口安全护送学生。校园的其它安全问题,我校也进行了排查整改.经过此次排查整改,我校的不存在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的重大问题,一些小问题都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不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

卫生院安全生产自查整改报告 篇5

根据市 7月5日卫生局及相关单位安全生产检查的要求,确保医院安全生产工作持续良好,我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认真执行检查精神,逐条领会,严格按要求认真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接到文件后我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医院重点安全要求范围进行自查,先后对供电供水供暖设施、高压消毒锅等设施设备、检验科室、毒麻药品管理、急诊科、儿科门诊等重点部门和人员聚集科室进行检查,并要求所有科室进行全面自查,查找安全隐患,写出自查报告。

二、医院安全委员会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责任分工明确,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具体做工作如下:

1、更换了部分疏散标记灯。

2、楼门厅安装了安全出口标记、应急照明灯。3。配电室安装了应急照明灯,配备了灭火器。

三、结合检查活动,积极开展全院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并进行自查,组织召开全院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会议,对自查情况进行汇总,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能整

改的要立即进行整改,对各楼通道,线路、科室开水、锅炉等情况争取主管部门意见限期整改或另有计划安排,力争为人民群众提供和谐、安全的就医环境。

XX卫生院

杨枣小学食品安全自查整改报告 篇6

为了保证新学期的顺利开展,开学前对食堂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召开了食堂工作人员会议,组织学习了《中小学食堂卫生管理办法》、《春季流行性疾病的防控知识》等,结合学校实际逐条对照,找出存在以下的问题:

1、食堂蒸饭柜破损。

2、纱窗不清洁。

3、水池清洗不清洁。

4、师傅的工作服穿戴不规范。

5、食堂电线老化。

6、学生的菜烧熟的时间过早。

7、食堂师傅和学生对食品卫生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针对实际问题落实给予解决,保证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厨房内部布置,做到硬件达标。一是对食堂电器检查老化的更换,二是对食堂的三防设施检查有问题的及时更换。

2、健全卫生、食品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搞好食品卫生宣传,由值周领导做好对食堂每周一次的检查评比,做到奖惩分明。

3、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⑴把好采购、加工关:采购做好验证、索证、验收工作,进入仓库、冰箱食品贴好采购日期标签,食品生熟分开,容器生熟分开,加工做到烧熟煮透,不供应生食水产品、生拌菜及改刀菜,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⑵把好“消毒”关。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温蒸汽消毒,用具生熟分开放置,防止交叉污染,并做好教职工的洗手消毒,餐厅做到每星期3次用过氧乙酸消毒,餐具一天一消毒。

⑶把好“个人卫生”关。坚持晨检,做到身体不适的职工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必须做到“三白”。

4、定期对全校教职工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讲座,并进行相关的疾病知识的宣传。

5、严格要求师傅们按照上级的管理和要求进行操作,做到家长放心,学生放心,学校领导放心,上级领导放心。

总之,我们一定在本学期中再接再励,把食堂卫生工作做得更好。

食品卫生安全整改报告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2 年泰州市主城区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个体诊所,共计63 家。

1.2 方法第一阶段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基本资料。依据《泰州市医疗机构量化分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主要对诊所内布局设置、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传染病防治等进行检查评分;对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进行抽查;采用紫外线强度仪对使用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检测、使用化学试纸测定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第二阶段召开个体诊所负责人集体约谈会议,宣传发动、明确目标并统一标准。第三阶段为硬件整改期,要求各诊所负责人对照整改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绘制室内布局整改图纸,并将图纸上报卫生监督部门,设计审查通过后,方可开工。在整改期间,卫生监督部门随时对各诊所进行监督与指导,各单位也可以对存在疑问的地方与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沟通。规定整改期限为三十天。第四阶段为软件完善期,为进一步规范各诊所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制度落实情况,统一为各单位设计和编印了“三统一”台账资料,即诊疗用品消毒记录本、室内环境消毒记录本、医疗废物交接记录本,并指导各单位准确操作和规范填写。最后是整改后验收阶段,凡存在下列条件之一者:诊疗场所面积不足40m2;未按《标准》要求设置独立的治疗室、处置室及诊室;医疗废物处置与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等作为不能通过当年校验的条件。及时对整改后评定结果通过媒体公示,并设置统一样式的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悬挂在医疗机构内醒目位置处。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方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采取上述工作措施,个体诊所整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61 家单位均通过验收,从硬件设施、软件规范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对2 家问题严重未达标单位进行了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作为当年不能通过校验的重要依据。

2.1 布局流程和基本设备通过宣传发动,诊所负责人均提高了认识水平,花大力气对室内布局改进及增加卫生设施投入。61 家诊所均设置了独立的治疗室、处置室及诊室,医疗废物暂存于处置室内,并配备了专用密闭容器存放医疗废物,现场布局及流程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53 家增设了洗手、消毒设备。33 家设置了独立的消毒间、配备了高压灭菌锅,另外20 家与其他单位签订了消毒服务合同。整改前后各指标均发生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各单位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见表1。

2.2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及医疗废物处置通过本次专项整改,医务人员规范执业能力得到提高,61 家诊所均健全了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统一了消毒隔离登记记录本,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持证率100%。55 家配备了消毒液浓度检测试纸,对消毒液浓度定期监测并有记录,43 家更换了紫外线消毒灯管,消毒液检测合格率达89%,紫外线灯管强度检测合格率达100%。 医疗废物交接记录由原来的41%上升到100 %。

2.3 量化评分结果对61 家个体诊所进行量化分级评分,评分结果为:A级单位13 家,B级单位42家,C级单位6 家,D级单位0 家。与整改前评分结果(A级单位2 家,B级单位26 家,C级单位16 家,D级单位17 家)比较,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单位规范执业水平显著改善。

3 讨论

3.1 医疗机构准入门槛低医疗机构执业登记重要依据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标准》,而法规和标准要求较低,甚至《标准》中对现场布局要求只作了简单规定,如仅要求设置独立的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布局流程合乎卫生学要求,并未对治疗室、处置室的定义作出解释,未对两室卫生学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同时,该《标准》也未要求设置清洗消毒室,这就使得消毒隔离工作无法落实。而且现场审查时,监督人员又偏重对场所布局设施的审核,而忽视对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措施能否落实进行审查。另外,重新登记,校验制度也不健全,校验中偏重的是机构的从业人员和法定代表人的资质及机构用房情况,而忽视机构消毒隔离和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的落实审验[1]。

3.2 必须理顺许可和监督体制在目前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卫生行政部门与卫生监督机构在审批和日常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机制,从而使审批和监督步调不一致,损害了卫生行政执法的整体形象[2]。目前,大多数地区医疗机构行政审批权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权在卫生监督部门,在行政审批、日常监督中,两个部门又缺乏沟通。医疗监督体制不顺,权责不清,许可与监管权责分离,必然导致执法监督效能的低下,所以,必需尽快理顺许可、监督体制。

3.3 整改效果明显通过整改,诊所布局流程、消毒隔离工作有了很大改观,医疗废物处置、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制度执行、使用中消毒液浓度监测合格率、治疗室与处置室布局及基本设备配备有了显著改善。整改后,将量化评分结果上墙公示的同时,并通过媒体及网站进行公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本次量化结论公示后,许多群众纷纷来电、来人咨询量化分级整体情况。

3.4 开展行政约谈工作是本次整改取得成效的关键由于行政许可与卫生监督职权分离,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发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把关不严,现场布局、设施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普遍存在。如果冒然整改的话,很容易造成失控的局面。医疗服务市监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社会管理应注重寓服务于监督中,注重问题在萌芽状态中的疏导与化解,从而体现政府的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本次整改活动开展之前,通过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召开行政约谈会议,积极引导软、硬件的整改规范,充分体现了卫生监督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由于法律法规宣传到位,在本次整改期间,共有15 家医疗机构主动申请争创A级单位,有37 家医疗机构主动申报进行流程布局改造。据统计,共投入资金约400 万元。

3.5 潜在安全隐患并未完全消除在整改后一个月的日常监督中,发现其中一家诊所将处置室作为药品存贮室,一家将医疗废物暂存于治疗室,诊所规范执业自律意识下降。诊所均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大多为下岗厂医或退休人员,除了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外,并不能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相关技能知识,更不能及时了解国家对规范医疗执业相关要求的最新动态。虽然每年参加卫生监督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意识到规范执业的重要性,但受经济效益驱使,常有一些影响安全执业的行为,如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在用作皮试时,只更换针头,针筒反复使用等。

食品卫生安全整改报告 篇8

(二)食品供应情况 上海市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365家,年出栏千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244家,水产品养殖基地968个。地产蔬菜年上市供应348万吨,生猪年出栏272.3万头,水产品年供应量15.58万吨。 目前,上海市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40个,年批发交易粮食、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用农产品1 000万吨左右,占上海市消费总量约80%。其中,上海市每年消费猪肉约110万吨(77万吨来自外省市)。 2012年上海口岸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约10.7万批、255万吨,价值84亿美元。2012年上海地区出口食品、食品添加剂约3.9万批、23.3万吨,价值7.95亿美元。其中,动物源食品(肉类)、乳与乳制品、食品添加剂为进口食品数量前三位,而饮料与冷冻饮品、食品添加剂、肠衣为出口数量前三位。 (三)食品监督性抽检情况 监督性抽检是日常监管中的一项重要手段,旨在及时发现、控制或消除食品安全问题,从严查处违反食品安全行为,严厉打击违反食品安全犯罪行为。2012年上海市共监督抽检各类食品样品150 372件,同比增长176%;合格143 750件,合格率为95.60%,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快速检测149.24万项次,阳性率为0.62%。 根据食品抽检结果分析,目前导致上海市食品安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96.91%)、食品添加剂(2.17%)、农药残留(0.25%)、兽药残留物(0.04%)、重金属、环境污染物等超标。 1.从主要食用农产品抽检情况看,上海市地产农产品合格率为99.9%,质量总体处于可控状态。但市售农产品也存在一些危害因子,主要为蔬菜中农药百克威、毒死蜱、多菌灵、氯氟氰菊酯等农药残留超标;水产品中隐性孔雀石绿超标。 2.从生产加工抽检情况看,合格率为96%,不合格产品的主要原因:一是指示性微生物超标,主要涉及的食品种类为糕点、散装豆制品、瓶(桶)装饮用水;二是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酱腌菜中甜蜜素超标,果酱中检出诱惑红;三是包装标签不合格,如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标注不规范、产品名称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 3.从食品流通抽检情况看,合格率为93.6%,不合格食品的主要原因:一是熟食卤味制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二是蔬菜、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三是盒饭微生物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从餐饮服务抽检情况看,合格率为87.5%,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被抽检的色拉、熟肉制品中指示性微生物超标;二是盒饭、桶饭、非发酵性豆制品和餐饮具中指示性微生物超标;三是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量使用仍然存在。 5.从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情况看,合格率为98.9%,进口食品不合格主要原因:一是食品添加剂、理化(含兽药残留)、微生物、感官和标签不符合我国标准;二是含有我国禁止进入的动物源性成分;三是进口保健食品未获得行政审批、检出未申报转基因成分。出口食品主要是理化(占53.2%)、标签(占30.1%)和微生物(占10.6%)指标不合格。 (四)查处食品违法行为情况 1.案件查处情况 2012年上海市有关部门以错时监管、飞行检查为主要手段,开展日常巡查、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共计40万余次,发现问题2.3万户次并予整改和处罚;开展餐厨废弃油脂、食品非法添加、“瘦肉精”等共计14项专项整治。特别是公安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打四黑除四害”行动,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加大了惩处力度。 2012年,上海市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共计17 045张,同比增加138%;食品安全行政处罚11 798起,同比增加47.20%;罚没款金额8 398.22万元,同比增加59.97%;上海市公安部门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43起,同比增加79%,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5人,同比增加19.4%。 2.违法犯罪案件的情况分析 201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涉案问题食品范围较广。从2012年破获的案件情况来看,共侦破制售伪劣桶装饮用水40起、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件23起,另外在瘦肉精、问题油脂、问题豆芽、食品违法添加、假冒伪劣酒、不合格肉制品等领域均侦破违反食品安全的刑事案件。 二是制售假劣食品手段呈现“产业链”趋势。当前上海市存在的制售假劣食品犯罪,除作坊式、手工式简单生产劣质桶装饮用水、豆浆等进行店铺销售外,已经出现了企业化生产、“链条式”销售不合格豆芽和月饼,以及非食用猪血等犯罪行为,地下“黑作坊”、无证无照、违规违法生产经营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2012年根据群众举报,共发现并查处无证无照案件2 010件,“地下黑窝点”334个。 三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潜规则”在制假售假中广泛被采用。上海市地域性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出租旧厂房以及食品批发市场(前店后工厂)等重点区域。个别不法分子通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方式制售假劣食品进行牟利后,同行业人员由于利益驱动,铤而走险运用行业中的所谓“潜规则”进行制假售假,同时带有一定的隐蔽性,这是容易造成个别领域制售假劣食品犯罪活动高发、频发的主要原因。其中制售伪劣桶装饮用水、有毒有害保健食品违法犯罪活动表现明显。 (五)投诉举报受理情况 上海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12331”作为全国首个食品安全统一举报电话于2012年1月1日开通试运行,于3月29日正式运行,并在10月实现了与上海市民服务热线“12345”的全面对接,与“12315”、“12316”、“12365”和各区县“大联勤、大联动”平台形成合力构建了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网络。 上海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接到食品类投(申)诉、举报和咨询52 573件,同比增加1.9倍,按时答复率100%,办结率超过99%。市级投诉举报热线(“12331”、“12315”、“12365”、“12316”)受理43 350件,其中咨询的有25 318件,投(申)诉有10 712件,举报的有7 320件。“12331”共直接受理34 234件,占市级总量的78.9%。各区县、街镇通过“大联勤、大联动”机制受理9 223件。平均办结时间缩减到20.6天,同比缩短了16.2天。 从投诉举报前五类食品的情况看,一是米饭和菜肴类,主要问题是餐饮店无证经营、餐饮店卫生状况等;二是肉及肉制品,主要问题是肉制品有异味、熟肉制品变质等;三是乳及乳制品,主要问题是乳品在保质期内变质、异物;四是焙烤食品,主要问题是蛋糕、面包等烘焙食品包装内出现异物及保质期内出现变质;五是粮食及粮食制品,主要问题是大米等粮食制品变质、异味等。 (本文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上一篇:工整的春节七言对联带横批下一篇:员工满意度全部教学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