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

2024-11-06

食品卫生安全(精选12篇)

食品卫生安全 篇1

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人28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已于民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共全法》正式施行后, 废止了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食品卫生法》, 标志着食品领域的监管从“食品卫生”国品安全法》时代进入了不“仅是法律地食品安全”位和法时代。律《名称的变化中华人民共, 和更是国食食监管理念、监管内容、监管模式、监管机制和监管责品任的提升, 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新要安求, 符合当前和今后我国食品安全的新情况, 是保证全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部重要法法律, 也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的通常所讲的食品卫生, 是指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新对人体的危害。而食品安全, 则包括了保障食品原意料、加工、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合法有序以及解相关各方的责任。食品安全的监管已经超越了打击假读基于精冒伪劣、确而严格的元素含量杜绝过期变质等质、量生产环境管理层面, 等细致指标基而是上升到

础上的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时代。因此, 食品安全比食品卫生的内涵更丰富, 涵盖范围更广, 要求层次更高, 意义更加重大。

监管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全过程预防和控制并将其落实在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中的思想。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物疫病防治、食品生产加工管理、食品安全流通领域, 公共管理机构可以采取措施, 禁止不安全食品的生产和使用, 同时还要求采取措施, 实现安全许可、风险评估、信用监管、全程追溯、产品召回等制度, 以切断不安全食品的供应链, 同时追究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

监管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生产经营与食品监管各环节的共性原则和制度, 兼具食品领域基本法律与具体监管法的特点, 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统一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理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规定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加大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细化了以往的许多条目, 明确了各方责任与义务。

监管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环节按部门的管理体制。在借鉴国际先进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的基础上, 确立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 总体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 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 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确保监管环节无缝衔接。这既有利于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协调, 又有利于防止部门职能交叉和多头执法。

监管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 多部门按职责分工监管, 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协调的机制, 加强了中央一级政府的整体直接管理, 明确了各级政府之间食品安全管理职责, 从制度上进一步预防和减少了食品安全管理上不协调的因素, 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协调工作机制的内容。

监管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管各级各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加大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民事、行政、刑事等法律责任力度, 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规定了组织提供方和虚假广告代言者的连带责任, 新增了惩罚性赔偿的民事责任。同时, 规定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职责, 农业、质检、工商、食药、商务等部门的监管、协调、配合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 县级以上政府食品安全职责以及食品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责任。

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 不仅要使用严格的标准和严肃的罚则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规范和约束, 更要使用完善的执法程序和强大的问责力度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 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对于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不仅在于食品安全监管内容、方式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将带来食品品质和公共安全的全面提高。 (实习编辑李洋)

食品卫生安全 篇2

2、手牵手把好食品质量关,心连心守好食品安全门。

3、首件检验不可免,制程稳定五错误

4、食品安全有保障,绿色消费享健康。

5、留意多一点,问题少一点。

6、不严格把关,难出优质产品。

7、勤查狠抓严把关,食品安全重于山。

8、食品安全牢记心,健康幸福伴你行。

9、食品安全齐监督,健康生活同构筑。

10、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安全重于泰山。

11、产品严格检验,质量自然更好。

12、开口吃个爽,莫把安全忘!

13、安全食品联万家,食品安全靠大家。

14、三无产品不卫生,切莫花钱买病生。

食品卫生安全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 现状 对策

中圖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48-02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由原来的简单的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最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食品市场慢慢走向正规化。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这个社会的安全,食品的安全涉及到每个人们的安全直接影响着广大人们群众的健康,影响着这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农用化学品的残留。目前,很多食品在源头上就受到了污染。比如大量化肥、农药、兽药等的使用。兽药、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不当危害更大,使用不当不仅仅危害人体的健康而且能导致人畜共患病增加疫病的传染。(2)使用劣质原料。目前很多小作坊在加工食品时,为了节省成本,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采用劣质原料。比如:霉变的大米加工大米制品;使用死病畜加工熟肉食品;使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和火锅等。(3)非法使用化学物质。很多食品加工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非法滥用非食品加工用的化学物质,致使食品的安全受到严重的隐患。很多馒头生产厂家使用熏蒸馒头;街边包子店使用二氧化硫进行包子增白;为了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在生产木粉,腐竹等产品是使用甲醛次硫酸氢钠来调节食品的口感。(4)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以及用量都做了详细的明文规定,包括食品中添加剂的残留、超量等一系列。但是目前很多厂家为了使食品更加美观,口感更加甜美大量使用添加剂。比如:前几年食品质量监督部门检测在饮料中成倍使用甜味剂来增加饮料的甜感;在面粉中大量使用增白剂,经检测超出限量的5倍;在腌酸菜时使用大量的苯甲酸,有的厂家超出标准要求的20多倍。(5)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很多厂家在食品加工、包装贮运、上市流通过程中对食品的监管部严格,很容易造成食品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对食品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一般容易造成食品微生物的病原有以下几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食品中微生物的引起病原较容易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和秋季,所以在这些季节厂家要特别重视这些方面。(6)假冒伪劣食品。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假冒伪劣食品越来越多,品种五花八门,影响范围也非常大,危害程度相当严重,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比如;三鹿奶粉;用工业酒量勾兑的白酒;用化学物质合成的酱油;有化学物品合成的肉制品等。(7)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机。转基因食品目前在我国没有出现不良的影响,但是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很多外国研究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转基因食品对人员产生有毒性;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产生过敏综合征;引发人体对药物的抗性;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危害等,所以说我们应该提前预防,对转基因食品重视起来。

3 提升食品安全的对策

(1)加强食品源的管理。要想食品的安全,就必须从食品源抓起。要想做到此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①建立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在源头上控制食品的安全,从根本上进行治理,确保农产品有着干净的生产环境,杜绝有害物质的危害;②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强化管理;③规范农药、兽药、饲料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格控制食品中添加剂的量,对于非法企业要进行重罚。(2)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法规覆盖面狭窄、存在着很多盲区等问题;解决目前执法部门之间互相推脱、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楚、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完善先行的法律法规,解决现行法律单薄的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遇到新情况,没有法律法规可循;解决各个法律法规之间概念不清、尺度不一、操作不顺等一系列问题。(3)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仅仅要参考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先进标准而且要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人们生活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系统性较强、实用性较强、比较先进的质量标准,并且要时刻关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行完善和修改质量安全标准体系。(4)政府牵头,加强管理。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生产水平都不相同,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国家就必须出面进行统一的管理。有了管理平台,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打非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造成一种高压态势,威慑不法分子,使不法分子不该铤而走险。(5)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充分利用高科技进行安全检测,保障食品的安全。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监测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学检测质量体系。保证食品检测水平越来越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等。(6)强化舆论监督。广大人民群众是食品的最大消费者,他们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动员全民进行对危害食品的监督。鼓励广大消费者发现违法食品要及时进行举报,保证违法者不漏法网。还要对人们群众比较满意的商家进行表扬和宣传,提高其知名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的安全监管应该贯穿于食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食品的安全。目前,虽然说我们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相比国际食品安全来说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正视我们得问题,分析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希望在国家的领导下,人们群众的监督下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许世卫.新时期中国食物安全发展战略研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探析

在近些年来,食品安全类的新闻时有发生,例如“地沟油”“皮鞋酸奶”“三聚氰胺”以及“瘦肉精”等。这些新闻和食品安全均有着极大地关系,与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也是息息相关的[1]。同时这一类新闻的时常发生,也牵动着我国消费者的心,导致目前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产生了不信任的情况。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并让我国的消费者能够吃上安全并且卫生的健康放心食品,是目前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方法,现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概念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对于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食品安全而言,要求我国的食品均无毒无害,并且能够符合相关的营养学要求,对于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是慢性的伤害。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制定出了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对食品化学污染物及其有害物质的监测也在2000年开始实施。但在当时仅有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9个省级的疾病控制中心对食品安全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同时监测的项目也仅限于重金属污染、儿童食品致病菌污染以及农药的残留[2]。但经多年的研究,尤其是在正式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后,这种情况开始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的工作开展较好,几乎全部的省级、市级以及大部分的区县级疾病控制中心以及部分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均可以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同时在监测的过程中,范围也扩大到了食品生产原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半成品视频等,并且监测的项目也扩展到了兽药残留、有害元素污染物、半成品食品、真菌毒素、致病菌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在指标上也扩大到了上百个。这些指标能够为我国各级部门科学的开展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充分并且全面的科学技术依据,并且能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控制提供非常充足的资料。

2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而言,由于起步比较晚,因此目前仍然不成熟。而疾病控制中心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主力,其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同时在软件和硬件方面较为滞后。除少部分经济非常发达的省份有着较为全面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的设施,诸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均存在实验室房屋面积较小、检验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检验设备老化以及缺少先进检验仪器等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设立了市级和区县级的疾病控制中心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疾病控制中心,这种情况更是普遍[3]。有研究显示,在这些地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中,检验人员数量非常少,同时也有3成左右的检验人员并非检验专业毕业的检验人员。另外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人员的工资待遇上,目前检验工作的工资待遇往往比较差,同时出差的机会也少,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会有着信息不畅通的特点。很多检验人员均希望能够得到调到其他科室。另外在仪器方面,由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划出了疾病控制系统,其设备购置资金来源出现了断裂,这些单位极少自行购买大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仪器。因此对于目前先进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掌握不佳,也无法较好的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3 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出现问题的建议

随着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问题的不断重视,诸多的问题开始得到了解决。首先在人员问题上,可以加大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单位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在人力资源方面,其主要的部门需要按照疾病控制系统人员的配置标准对其进行增加编制的处理。尤其是可以着重引入高素质高学历高知识水平的检验专业人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检验专业人员的比例[4]。另外可以提升检验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通过这种手段能够留住这些检验专业人员,并可以明显的激励检验专业人员,让他们有着工作的动力,并能够爱岗敬业,自觉的学习新技术并开展新项目。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的拨款,让实验室能够采购一些全新的检验仪器,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效果。

4 结语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食品安全能够得到保证的重要条件。通过本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症的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明显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效果,保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文,李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干预研究初探[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7):44-49.

[2]潘琪,王隽,任树刚,等.宁波市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04-11505.

[3]何平,王煜红,江小明,等.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有效性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酿造,2015,34(3):162-165.

食品安全卫生安全责任书 篇5

公司根据安全卫生相关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责任书。

一、餐厅经理职责与义务:

1、餐厅经理及时向厨师长传达上级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指示精神,定期向厨师长布置厨房食品卫生要求。

2、由餐厅经理定期对厨师长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检查监督其做好食品安全、卫生工作。

3、根据厨师长的工作表现和能力,餐厅经理定期安排厨师长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

4、厨师长若缺乏工作责任心,不能履行食品安全、卫生制度和职责,一经查实公司有权立即作出辞退处理。

二、厨师长职责与义务:

1、厨师长接受每年的健康体检,做到持证上岗。

2、熟悉和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3、注意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不佩带金银首饰,在工作岗位上不吸烟、喝酒。

4、上岗前加强自身检查,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头发放入帽子内),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患有妨碍食品卫生疾病者必须服从领导安排,调离本岗位。

5、严格把好食品验收关,认真做好验收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

6、做好物品进出仓库的索证、登记工作,储存食品必须挂牌明示,拒收三无产品及过期食品;食品存放必须隔墙、离地、分类、分架。

7、食品加工做到分池、分台,工用具分开、不着地操作;操作时做到先洗后切,避免营养素流失。

8、洗刷餐饮具必须用专用水池,餐具洗净无残留食物,容器用具等必须有生熟标记,并严格分开使用。

9、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在操作前做好餐具、工用具的消毒,做好事后清洁工作,并做好有记录。

10、冷荤间间专人管理,做到“五专”,即;专人、专室、专工具、专冷藏、专消毒。保证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不少于2小时,保证食品在做好两小时内食用,食品出冷荤间间必须加盖,并做好食品留样(200G/样,48小时),并有记录。

11、保持厨房环境卫生,做好除四害工作。

12、非厨房工作人员不得进人厨房,确保厨房安全。

本责任书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餐厅经理(签字):厨师长(签字):

食品卫生安全之美容门 篇6

诱人的香蕉、芒果、西红柿、葡萄,可能是在未成熟的水果上喷洒乙烯利药水催熟的;体型比鸡蛋还大、颜色鲜红诱人的草莓,其实是用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催熟的,这种超大的草莓可以提前半个月成熟,价格却比普通草莓还便宜。

乙烯利是优质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加速成熟、脱落以及衰老等功效,正常情况下应该应用于生长中的植物。而目前市场上主要是喷洒在已经上市销售、还未完全成熟的水果上,结果导致水果上有大量残留。目前,国内尚无乙烯利过量的标准,欧盟最新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02毫克,千克,而在市场上抽检的水果中,乙烯利的浓度均在0.03~1.03毫克,千克。研究人员对乙烯利的安全性做过大鼠试验,结果显示大剂量乙烯利对动物生殖系统有伤害。近年来,青少年身体早熟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与长期摄入这些催熟的水果有很大关系。

赤霉素等植物激素目前主要应用于草莓等水果的成熟过程,这种激素是植物天然的内源性激素,正常使用对人体没有危害。但是如果使用过量,可能对儿童的正常发育产生影响,也会导致儿童身体早熟。

辨早熟

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果香味,而催熟的不仅没有,甚至还有异味,催得过熟的往往还能闻得出发酵的气息;虽然呈现出成熟的性状,但催熟的水果果皮或其他方面还会有不成熟的感觉;催熟的水果分量重,一般都会比正常成熟的水果大很多。

香蕉:自然熟透的香蕉皮有明显的“梅花点”,催熟的一般没有;自然成熟的香蕉熟得均匀。不光是表皮变黄,香蕉的芯也是软的,催熟的芯是硬的,闻起来有化学药品的味道。

草莓:用过激素类药物后颜色鲜艳,草莓天然的味道很淡,中间有空心。一些激素使用过量的草莓,会呈现形状不规则且个头很大。

葡萄:浸泡了催熟剂的紫葡萄,颜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

蛋黄红了,人心黑了

“红心”鸭蛋的红色蛋心很诱人,但这可能是吃了添加有“苏丹红”饲料的鸭子产下的蛋。也不乏将苏丹红添加到香肠、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辣椒酱、调味酱中的做法,以提高食物的色泽。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一些工业溶剂,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苏丹红被人体摄入后,主要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粒体和细胞质的还原酶,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在多项体外致突变试验和动物致癌试验中发现,苏丹红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主要与代谢生成的这些胺类物质有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苏丹红列为致癌物。

“读心”术

正常鸭蛋黄的颜色会因季节、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深浅不一,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正宗的红色蛋黄芯的鸭蛋与含苏丹红的“红心鸭蛋”相比,在色泽、观感上有明显区别。正宗者煮熟后蛋清蛋黄白黄分明,蛋黄呈橘黄色,分层次,有沙性,切开后会有油渗出,口感绵香,营养价值较高;含苏丹红者蛋清蛋黄颜色不分明,蛋黄鲜红色,颜色不自然,没有分层次,没有沙性,口感较硬。若把含苏丹红的蛋切开,20分钟后,蛋黄会有褪色现象,最中间的芯部会由红色变成黄色。

保险粉泡豆芽

根根都白嫩水灵,长短整齐,几乎没有根部的“豆芽”,竟是用含保险粉的药水泡出来的。

保险粉的化学名称是连二亚硫酸钠,这种成分遇水分解出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与杀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的还原性染色、还原清洗、印花和脱色,及用作丝、毛、尼龙等织物的漂白,由于它不含有重金属,经漂白后的织物色泽鲜艳,不易褪色。长期食用含保险粉的豆芽会影响视力、肝脏,甚至会造成多种癌变。

看端倪

食品卫生安全 篇7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要清醒认识到, 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还较薄弱, 食品安全状况和水平还存在着差距。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风险监测、人才队伍、技术装备以及企业投入、管理能力等方面, 都还存在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一刻也不能放松。

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过程中, 各地创新监管理念, 不断探索切合自身、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模式。一些地方形成了园区管理模式。如, 宁夏在专项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过程中, 突出抓了食品小作坊集中生产园区建设, 将分散在背街小巷、城市周边的食品小作坊迁移到集中区, 并进行统一规划、集中监管、集中检测, 使食品小作坊由无序生产转入规范管理。一些地方实施溯源管理制度。比如, 广东省创新食品安全溯源管理机制, 按照《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要求, 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制度建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面建立了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17个地级以上市已实行或推广“信誉通”食品信息电子备案查询系统。目前, 广东省已初步实现了电子台账记录、索证索票共享, 产品来源去向可追溯、消费投诉可查询、食品退市召回可统计的信息化管理。一些地方建成了较完善的信用体系。比如, 北京市建立了49个部门联网的食品信用信息平台, 统一归集、公布食品经营者的信用信息并永久保存。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就要借鉴这些好的经验, 根据各地实际, 不断创新监管方式, 提升监管水平。要加快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积极推动地方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 进一步强化部门、区域间的协调配合, 精简环节, 共享资源, 形成合力。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要充分认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监管, 标本兼治, 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使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他山之石

德国:吃坏肚子, 找食品警察

德国虽然食品安全问题不多, 但如果怀疑食物出了问题, 民众可以随时拨打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设立的24小时免费的投诉电话。马上会有“食品警察”上门采样, 并及时送到权威机构进行检测。结果会在第一时间告知举报者, 如果真是食物的问题, 相关部门就会立即处理。

日本:可环环追溯责任

食品卫生安全 篇8

“吃、穿、住、行”四件事, “吃”排在了第一位, 重要性可想而知。“穿”, 有钱就买贵的, 没钱就去小摊上淘宝, 虽然差点, 但不至于衣不蔽体。“住”, 有钱就住豪宅, 没钱可以租房。“行”, 有钱自己买辆车开, 没钱挤挤公交, 省点燃油费, 还能为城市环境做点贡献, 再不行, 咱走走, 还赶上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但是“吃”, 很大程度上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有钱能吃饱, 但有钱并不一定能吃的健康。7月18日, 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以“地位, 形象, 使命, 责任”为主题的“第八届CCFA食品安全年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有人说, 90后活了10几年碰上了50年一遇的旱灾, 60年一遇的雪灾, 61年一遇的暴雨, 100年一遇的洪涝, 300年一遇的泥石流, 500年一遇的地震, 600年一遇的海啸…有时想想比起00后、01后其实90后的我们还是幸福幸运的, 最起码我们当初没有被三聚氰胺奶粉问题所困扰。似乎自三鹿奶粉事件后, 一系列的食品问题频现, 搞的人心惶惶, 事实上有“吃、穿、住、行”四件事的存在, 食品安全就会存在。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积极面对, 相信在各行各业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同时, 食品安全事件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越来越少……

食品安全的年会上企业代表的报告已然让我们看到了食品安全希望的曙光, 虽然这不是几届食品安全年会就所能够解决, 但有关食品安全的“地位, 形象, 使命, 责任”经过我们共同不懈地努力, 情况总能够越来越好, 越来越让人满意……

食品卫生安全 篇9

1 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各种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

首先, 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品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其次, 各种水资源的污染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导致农、畜、水产品的不安全;再次, 致病性微生物会引起的食源性中毒和疾病等安全问题。

1.2 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着卫生意思淡薄、缺少灭菌设备, 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等问题, 以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 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食品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原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有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牟取利益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掺假作伪, 滥用各种添加剂, 使用劣质加工材料, 造成食品的假冒伪劣问题突出。

1.3 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中, 流通环节是最薄弱的监管环节, 食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有可能会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 使得原本合格的食品在流通过后变为不合格, 甚至有可能变为腐烂变质的食品。

2 食品安全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发挥的作用

2.1 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段监管的体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对食品的生产、流通及餐饮服务活动履行各自的监管职责。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有责任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本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 明确本级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职责。通过以上的措施的实行, 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2 规范了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制度

为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责任,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度、查验、检查、记录制度、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标签、说明书制度、食品召回、停止经营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这些生产经营相关制度的执行, 有利于企业规范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假冒伪劣食品的产生, 并且也对欲将进行制假贩假的企业经营者敲响了警钟, 使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了质量和安全。

2.3 制定了食品安全的统一标准制度

为了从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 解决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等多套标准并存的问题, 食品安全法做出了规定,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并且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各种食品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样在食品安全的衡量标准和执法标准上做到了统一口径。

2.4 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食品安全法建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有效地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监测。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情况下, 必将使食品远离各种污染和有害物质的侵害。同时, 为了加强食品及其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的评估, 食品安全法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根据食品安全监测的信息及数据, 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发现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 要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予以公布, 便于相关部门执法, 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购买、食用的谨慎性。

2.5 加强了食品检验制度

食品安全法规定, 食品检验机构只有在取得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资质后才能进行食品检验活动, 并且对所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职责对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检验, 取消免检制度。食品检验制度的制定, 规范了食品检验机构的活动, 保证了食品检验数据的真实、客观、公正。

3 结论

总之, 虽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给予了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 但是也要加强相关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 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提高依法行政的效能, 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食品安全,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

摘要: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检验、行政执法规范了制度保障, 进一步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本文对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食品安全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学民.我国食品问题安全化:以《食品安全法》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 2010, 6 (9) :15.

[2]张涛.食品安全有了制度屏障—详解食品安全法主要制度安排[J].中国人大, 2009, 9 (3) :54-55.

食品卫生安全 篇10

传统意义上, 市场准入是指货物、劳务与资本进入市场程度的许可;而对产品的市场准入一般理解是, 市场的主体 (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 和客体 (产品) 进入市场程度的许可。

传统意义来讲,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更多的是指一种政府行为, 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只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主体、行为和食品才能进行生产经营、进入市场销售的许可;只有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准入形式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事先许可为核心的市场准入制度;另一种是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进入市场经营的制度。这两种情况都是针对最终产品而设置的安全准入机制。但随着食品安全范畴的不断扩大, 食品安全准入机制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展。

随着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食品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一些具有食品安全准入功能的民间联合体逐步形成。例如, 在蔬菜行业, 一些经营组织规定必须使用特定原料加工的成品才允许经营。此外, 一些食品生产或经营企业形成的民间联合体要求为其提供上游产品的企业必须加入符合其要求的组织。这些都是在传统食品安全准入机制基础上, 由市场自发形成的食品安全准入机制, 有效促进了食品产业规模化和安全食品供应链的形成。

与此同时, 随着食品生产、加工、配送和贸易的全球化, 近几年在食品贸易, 尤其是国际食品贸易中, 出现了国家或地区间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效性评估机制, 该机制由欧盟、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起, 将向其输出食品的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本国或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比较, 以评估双方体系的等效水平, 只有通过其评估的国家或地区生产的食品才能进入其市场,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食品安全准入机制, 其主体已不再是食品的生产企业或经营者, 而是食品生产国或地区的食品安全准入机制本身。这实际上是一种为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 实现贸易壁垒, 而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准入机制的认可, 它无疑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 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全球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的规范化和一体化进程。从长远看, 有利于全球食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在极大地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转基因食品所引发的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问题的争论, 促进了新的食品品种的各类安全性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了食品安全准入机制的适用范围。然而这些新的准入机制都必须以传统的食品安全准入机制为前提, 其原因在于, 食品安全准入机制无法依靠市场自我形成, 它必须以政府或共同利益体的形式加以推动, 以此来引导食品工业向人类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食品贸易的日益国际化, 决定了食品安全准入机制必须建立在系统的、统一的框架基础上。

国外典型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形式

监管体系的等效性评估

这一市场准入形式是在传统市场准入机制的基础上, 在近几年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形成的, 其涉及面十分广泛, 包括法律体系、监管和监测体系、实验室管理和技术能力、公共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等效性综合评估,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欧盟对水产品、禽肉、肠衣、蜂蜜等产品开展的第三方 (指除欧盟成员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效性评估, 以及美国的水产品、肉类产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效性评估。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美国的“国家贝类卫生控制计划 (NSSP) ”在美国进口贝类贸易控制中的使用。其内容包括风险评估与管理、实验室评估、贝类生长区监测、贝类采捕及贮运管理、贝类加工与销售管理等, 涉及法律标准、实验室管理、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它不仅是贝类安全的监管手段, 同时也成为美国近岸海域水质环境质量的重要监测手段。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

在过去几十年里,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风险交流逐步形成并共同构成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目前, 风险分析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成为评价食物链中危害与人体健康风险相关性的首选方法, 并在制定适合控制措施的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更广泛的因素, 在建立食品标准与其他食品控制措施过程中, 风险分析促进了全面的科学评估、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过程的透明度、不同危害因素处理的一致性以及风险管理者的系统性决策。此外, 采用协调统一的风险分析原则与方法也促进了食品的全球贸易。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因此,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已成为一种新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形式, 也代表着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发展趋势, 得到各国认可, 并在不断地迅速发展与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形式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建设还处于建立基础的阶段, 《食品安全法》明确了各政府主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 但相应的配套管理机制还未最终形成, 由法规、标准、相关的规范性技术文件以及各类监管机构、研究机构、检测机构、培训机构、商业组织等构成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的基本框架还未建立。目前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主要通过三项具体制度实现: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三是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目前这类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标志中, 有些是自愿申请的, 如有机农产品食品认证等;有些是强制执行的, 如要求未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 以期达到便于识别和监管的目的。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需考虑的问题

影响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全球因素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促使各国的国家管理体系建设必须考虑各种不断变化的全球因素。食品生产与贸易及其相关的经济与环境等问题的全球化, 同样要求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必须将各种全球因素考虑在内。这些因素包括:不断增加的国际农产品食品贸易量以及农产品、食品生产与贸易的全球化;国际和地区性组织的扩张及其农产品、食品生产对经济与环境等所承担的义务;食品类型和地域来源的日益复杂化;农业与动物生产的集约化及产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日益发展的旅游观光产业促使食品安全诉求的一致化;食品加工模式的改变;饮食结构与食物制备方法偏好的变化;新的食品加工方法;新的食品和农业生产技术;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人类/动物与疾病传播潜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等。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和综合作用下,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适应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必须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 这些促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发生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食品贸易量和种类的日益增加;农业耕作及动物饲养方式和气候的改变;日益复杂化的危害检测和管理手段;人类行为及其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改变;公众健康保护需求的增强。

食品管理原则对国家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以及其他参与食品管理的部门正在通过制定新的管理方法、应用和改进现有的管理体制、改进基础设施等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 但这些措施的主要目标仍过于集中在促进食品方面,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应该逐步将其他目标考虑在内。例如, 政府机构急需对其组织机构和运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以避免强加给食品企业不合理的管理成本;同时, 这些机构还应确保国际协议中公平贸易的要求, 在目标和应用中建立一套能保证国内标准和进口标准保持一致的机制, 以推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全球一体化。从当前食品安全管理需求来看, 这些原则目标包括:将更加依赖科学作为指导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将食品安全的主要责任转移到企业;采用贯穿“生产—消费”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赋予实施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更大的灵活性;确保政府行使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成本有效性和效率;增强消费者在决策制定中的作用;认识到扩大食品监测的必要性;基于流行病学的食品溯源;采用更为综合一体化的方法与各相关部门合作;采用风险分析作为提高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因素及所应采取的原则, 在当前环境下, 以下内容成为建立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必须考虑的要素:食品法规、政策、准则和标准;明确界定食品监督管理和公众健康责任的制度;科学能力;综合管理方法;监督和认证;诊断和分析实验室;标准制定;基础设施与设备;监控体系和能力;与食物摄入相关的健康问题监测;应急反应能力;培训;公共信息、教育及交流。

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不断多样化

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一般是指针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问题而制订并采取的相应管理技术方案。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是随着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社会化, 食品安全控制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外延的不断扩大, 使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从最初的抽样检测、全面质量管理, 发展到体系等效性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控制措施的主体也从个体生产者发展到国家、地区乃至全球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管理技术的角度来看, 食品安全控制手段日趋复杂, 已形成了一系列涉及面极广、侧重点不同的技术管理措施。如检测技术、过程管理、供应链管理、食物链管理、追溯与控制系统、食品防护、环境安全控制、风险评估与管理、资源管理、供给安全控制、贸易安全控制、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实验室管理与认可等。这些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从不同角度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其目的也不尽相同, 而且相互之间存在交叉、互相渗透。对于食品安全监管而言, 任何一种措施都无法独立完成监管任务。

食品卫生安全之物毒门 篇11

在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属于完全两个不同的行业,但后者本质上是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与前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奶粉安全的隐患为例,不单局限于后期的食品检测,也要重视奶源。

为使奶牛能不间断的挤奶,使不孕奶牛出奶和提高产奶率,养殖户普遍使用多种激素(如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利血平)。而激素在奶牛体内残留时间较长,很容易进入到牛乳中,最终在奶制品中形成激素污染。多种研究表明,牛奶中残留的激素为食源性雌激素,是可被人体吸收的。此类激素污染食品后进入人体会产生多种副作用。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等激素可以刺激乳房过早发育,甚至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利血平则是肾上腺素神经抑制药,对啮齿动物是一种致癌物质,诱发乳腺肿瘤。

我国养殖环节还是处于小农经济模式,尚未达到集约化养殖。由于个体养殖户的素质参差不齐、法律监管体系的缺失等多种原因,无法从源头上彻底杜绝激素污染。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有恐慌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购买国外乳制品,或利用国外乳品原料在国内生产成品,也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即使在国外某些地区,激素污染也无法避免。去年,大量洋奶粉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到中国,但很多批次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包括激素污染。

盲目迷信国外产品未必可取,建议消费者更侧重于购买国内外大型品牌的乳制品,因其内部控制手段较严,技术水平较高,也很珍惜企业产品的信誉,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更强,相对来讲较为可靠。例如,多次发现的三聚氰胺事件,大品牌产品后期基本没出过问题。

陈米变身“靓河粉”

大米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淀粉会老化,多种霉菌会缓慢生长,产生虫蛀及氧化等各种变化。陈米不但口感差、营养价值低,更可怕的是会陈化而积累各种毒素,特别是因霉菌生长导致的黄曲霉毒素易超标。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它损害人的肝脏,导致肝炎、肝硬化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甚至出现水肿、昏迷。长期食用变质米会诱发各类免疫系统疾病,诱发以肝癌为代表的多种癌症。我国法律规定陈化米及其产品只能用于工业用途,如通过发酵制备酒精用于乙醇汽油,禁止食用。

年前有报道陈化米被加工成河粉,实际上此举由来已久。其原因首当其冲的是原料价格低廉,二来河粉属于传统民间食品,多数加工企业都是作坊式生产,为逃避监管提供了可能。更有甚者,为使河粉看起来更白,为掩盖河粉的陈米味及延长保鲜期,添加氧化性的漂白剂、吊白块等,这更使得陈米制作的河粉毒上加毒。

为解决陈化米加工成河粉的问题,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陈化米加工的河粉中黄曲霉毒素、吊白块的检测并不难。只要加强监管,很容易得到控制。相关企业也应建立起良好的品质管理体系,不能唯利是图。

问题猪肉制“腊肉”

年前腊肉再起风波,问题猪肉经亚硝酸盐浸泡、涂胭脂红熏烤,即变身“腊肉”。

问题猪肉是不能食用的。制作腊肉的过程中使用亚硝酸盐和胭脂红是国家允许的,不过对其用量有严格的控制。亚硝酸盐可以使肉类看起来颜色更红更漂亮。还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但具有致癌性,使用过多可使人中毒;胭脂红是一种色素,肉中添加也是为了“色相”。

浅析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对策 篇12

1 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学校要树立“教育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对广大师生员工高度负责、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效控制师生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在落实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学校卫生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该长效管理机制必须涵盖工作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涵盖各项具体的卫生管理制度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必须明确保证使这项机制有效运行的机构、人员和物资。要加强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学校卫生管理成为每一位具体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辨识劣质不卫生食品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和条件。同时,必须自觉接受卫生部门的预防性监督,基础卫生设施规划、设备配置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组织施工。

2 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卫生安全责任状,落实专人“重点把好食品采购关、保鲜保洁关、消毒保管关”,在学校食堂积极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行行政处罚与信誉度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促进学校自律。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学校食堂不得作为学校创收途径,严禁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做到“责任到人,人员到岗,措施到位”。三是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各项制度。包括食品采购制度、贮存制度、食品加工销售制度、食物留样记录制度、餐饮具消毒制度、食品卫生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学生就餐制度等。四是加强对校园商店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积极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校园商店出售的食品饮料必须是正规渠道购进的合格产品,进货时要索取生产经营单位的有效证明,不得销售“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的食品。

3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研究制订并不断完善学校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预案。应急预案要具有可操作性,预案的内容和工作要求要宣传到每一个责任人,并组织进行必要的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立即启动,有效实施。

4 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度

学校要明确专人负责食品卫生安全的日常检查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巡查,要把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明查与暗访结合起来,以便及时发现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隐患。重点检查学校食堂整体卫生状况,包括功能间是否齐全,主副食品和原料的购进索票索证、进货验收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检查记录、账册资料是否完整,贮存是否符合要求,加工制作过程是否规范。食品加工、冷冻、储存过程的管理和过期食品及废弃物品的处理是否规范,记录是否完整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要求,规定整改时间,并跟踪督改,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对以各种借口拒不整改的学校,要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5 加强对学校食堂炊管人员的专业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炊管人员的培训。首先,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学校食堂炊管人员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增强法制意识,自觉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办事。其次,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学校食堂炊管人员了解和掌握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要求,提高其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6 奖罚措施是保障食品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

对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好的班组或个人给予奖励,可以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班组或个人,采取批评教育、罚款、直至解聘等措施,可增强其责任感、动力感和危机感。没有奖罚措施,卫生管理制度不可能得到彻底落实。

7 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

上一篇:调节土壤有机质措施下一篇:心血管护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