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2024-11-07

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计划(通用12篇)

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篇1

龙王小学安全卫生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机制

1、成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2、建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学校的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与个人。由一把手校长负责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总务处具体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全校师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商店、学生饮用水的承包商负责校内的组织供应中的卫生管理工作。

二、加强卫生安全管理

1、定期对学校教室、办公室进行全面检查。

2、对商店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培训,并有考核记录。

三、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对校内发生的各种传染性疾病采取疫报制度,由班主任和医务室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上报校长室,同时填写好疫报单上报防疫部门。

2、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提早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全校师生掌握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基本防治知识,杜绝传染病在学校发生。

3、十一月份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工作,根据上级疾控部门的要求,

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篇2

本刊讯5月4日, 卫生部召开全国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传达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部署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 要求卫生系统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 保护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强调, 要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防范机制和医疗纠纷协调处置机制, 落实三级医师查房、护理、消毒灭菌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住院病人请销假、住院病人探视等制度, 加大对病房的安全巡视力度, 尤其是做好节假日、夜间、交接班等关键时间的病房安全巡视;要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医疗操作;要强化医疗机构内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工作, 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剧毒和放射性物品、有毒生物制剂的安全监管。

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篇3

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于1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要求,全面回顾总结2011年全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情况,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陈啸宏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陈竺部长充分肯定了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取得的成效。他强调,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要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推进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他要求2012年,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與卫生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提高全体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要狠抓卫生监督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队伍思想素质。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主管厅局长,省卫生监督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卫生监督机构、疾控中心和职防院(所)负责人,卫生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相关协会负责人等共2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编办、全国人大、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铁道部、农业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全国总工会、总后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等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4

为营造学校良好教学环境,稳定学校教学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拟定2011年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紧紧抓住关系教职员工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学校传染预防工作,为促进学校教学稳定工作提供有利保障。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明确监督员职责,责任细化,层层抓落实,有关部门参与,聚为合力,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危害,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把危害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降到最低程度。

三、突出重点、很抓落实

学校将坚持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很抓落实,力争取得明显效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拒绝小食品、关爱健康、净化校园:

加强食品卫生日常管,并有专人负责,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落实卫生防病和食品卫生管理措施,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让家长、学生观看,2011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食品安全在行动”专栏中对校园周边小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进行了深入报道:这些小食品外包装漂亮,看上去色彩鲜艳,口味或香甜或辛辣,价格便宜,包装内还有各种时下流行的卡通人物、动物卡片,对学生极具诱惑力。这些小食品往往产自于一些卫生条件差的小作坊,不仅细菌严重超标,而且都普遍过量使用香精、糖精、味精及色素。有的食品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有的是逃过检疫的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有的是因运输工具、容器包装严重破损造成污染的食品;有的是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有的是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限、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的食品;有的是把一些不合格的化学制品玩具与食品混装而使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由于青少年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如果摄入过量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长期食用过量色素、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容易引起儿童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食物中毒等症状,严重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校将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和检查力度,在学生中开展“校园拒绝小食品,人人养成好习惯”的活动,为此,希望家长和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到:

1、有条件的家长,在自家电脑中搜索5月25日中央财经频道“食品安全在行动”栏目视频,和孩子一道观看,深入了解小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过程及危害。

2、培养学生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不乱要和乱花零用钱,家长要配合学校,主动减少孩子的零用钱。不要随意吃零食,3、要尽量从一日三餐中摄取成长所需的营养,杜绝在校园吃零食。如身体特殊需要,应从正规商场购买合格食品,拒绝“三无”小食品。

(二)、加强校内外门前摊点治理,营造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学校门前、周边普遍存在大量食品经营、摆摊设点叫卖的现象,多数卫生状况较差,制售伪劣食品,只图营利,不顾学生健康,是隐患的源头,必须堵住。学校门前和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涉及到很多单位和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主动与有关执法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开展专项治理,坚决取缔学校门前、周边无证非法经营的食品销售摊贩,杜绝以各种方式侵犯学生健康权益行为,在突击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反弹。学校保安人员维护校门前安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委以重任,要求保安人员要担负每日校门前流动摊点、小贩的驱赶清理工作,对不听劝阻者,及时通知市食品安全协调办协助执法,使教学环境得到净化。

五、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校医、专职管理干部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同时对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其弄懂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食品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烹饪方法,以免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坚持培训上岗、执证上岗制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六、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动工作开展

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重点督查。对学校门前摊点、商贩反弹快、成效甚微的现象,重点抓、反复抓、抓反复,将学校自治和协同有关职能部门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把突击检查和长期管理结合起来,造成一定声势,营造专项治理氛围,督查中对工作出现推委扯皮、拖拉疲沓、整改不办,造成后果的学校及个人,依法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职责,推动工作开展。

扎兰屯市第四中学

安全卫生工作计划 篇5

为更好地贯彻“安全第一”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加强我校体卫安全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校制订2010-2011年下学期体卫、安全工作计划。

其内容如下:

一、责任目标

1.完善机构建设。成立学生体卫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学校体卫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后勤的副校长主管学校体卫安全工作。

2.健全规章制度。学校要建立体卫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每年要有体卫安全工作计划和总结,学校评选先进(班级、个人)时要有卫生保健工作内容。

3、学校要保证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4、班主任要参与学校做好体卫安全工作,并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了解健康教育课内容。

二、具体工作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2、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样的校园体育、卫生、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宣传图片、VCD录像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3.发挥学校卫生保健室的作用。

卫生保健人员要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要对学校体育、环境、饮食开展各项卫生监督。要开展对高危人群、传染病、地方病和急救的管理工作。要有计划地开展对学生兼职卫生员的培训。

4.要狠抓常见病的防治。对国家规定的6种常见病开展防治工作,1

即:肠道寄生虫、沙眼、视力低下、龋齿、贫血、营养不良。同时还要对一些重点疾病,如:艾滋病、毒品引发的疾病、肝炎病、结核病、碘缺乏病、食物中毒、肥胖以及各种传染病进行宣传教育和预防。

5.校园环境设施要做到安全、卫生。黑板无裂缝、无反光、无眩目。课桌椅要符合学生身高、坐高标准。校园应做到无杂草、无乱丢废弃物、无痰迹、无污水、无乱写乱画;教室与宿舍应做到无污迹、无纸屑、窗明几净、桌椅干净、物品摆放整齐。厕所设施要符合学校卫生标准,并做到无蚊蝇蛆滋生地。

6.校内饮食要保证安全卫生。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依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学校设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严格把好进货索证关、加工过程的无菌操作关和食品的贮存关。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7、会同卫生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建立有效的卫生准入和监督机制;对涉及学校食品卫生的相关产品要加大监督、监测频次;依法严历打击向学校推销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

三、各月份工作要点

二月份:

1、组织好开学安全卫生检查,特别是学生报到环节安全。

2、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和法制教育。

3、组织安全卫生大检查,落实好学生食堂餐饮用具卫生安全。三月份:

1、落实校园安全卫生检查与整改。

2、做好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3、宣传防天气变化引起的流行疾病预防工作。

四月份:

1、加强防火教育。

2、对全校进行安全卫生大检查。

3、检查食堂食物安全卫生。五月份:

1、交通安全教育。

2、卫生安全大检查。

3、对全校用电安全进行检查。

4、全校清洁卫生大检查。六月份:

1、安全教育评比。

2、卫生大检查评比。

安全卫生工作计划 篇6

在上级各主管部门、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校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团结谱曲,用实干填词,努力创建和谐、平安、清洁的校园,以促进学校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安全工作:不因学校或个人工作不到位而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做到人、财、物“平平安安”;让学生牢记常见安全常识,并能熟练运用于实践;懂得怎样应对突发灾害及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的发生。

2、卫生:培养学生卫生工作的脸面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校园内做到“干干净净”,个人卫生“清清爽爽”。

三、工作措施

安全卫生教育:

1、利用开学报名后的1—2天学习、,在开学典礼上强调有关安全卫生的要求,安排总体工作。

2、由班主任、寝室辅导员及学校分管领导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安全卫生常识的学习,学习。

3、扎实开展好“安全教育周”活动。

4、五月份由法制副校长至少上一节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及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教育课。

5、组织食堂炊事员及小卖部人员学习有关饮食卫生的法律法规。

督查:

1、安全工作实行“一月一大查”、“每周一小查”、“随时注意观察”的制度,发现不安全因素随时排除,并搞好检查记录,由安全员组织实施。

2、清洁卫生工作仍然实行“班级划块责任制”及“卫生红旗流动制度”,每周一次大检查,每三周一评比。由少先队和值周教师组织实施。

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篇7

1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状与特点

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跻身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伴随其高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速度突飞猛进,大量新兴产业不断涌进,企业用工中农民工已成为主力军,新的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出现,此新形势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立法执法、监督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安全健康维护意识普遍淡薄,因此,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并具有现时期鲜明特点。

1.1职业危害因素分布极广,以中小企业危害最为严重最新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法定职业病名单分10大类132种,仅工业生产中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已达133种[1]。这些危害涉及30多个行业,从传统工业, 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而职业病危害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较为集中。

1.2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多,患病数量大,农民工是高发群体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等均居世界前列。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达2亿多,2010年我国新报告职业病例2.7万余例,比2009年增加50%。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5万例[2]。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大多数农民工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工作。由于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情况复杂,职业健康不能得到有效监护,其健康状况很难准确评估。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在企业中从事着劳动强度大、个体保护措施差、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工作,成为罹患职业病的高发人群。

1.3明显职业病危害转移,具有隐匿、迟发性和致死致残率高特点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 职业危害也随之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国内,国内再次转移至欠发达地区,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现象极为普遍。经常可以看到某乡村由于职业病危害造成的因病致贫、致残、致死的报道。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延误认识。慢性职业病, 如有些化学中毒,特别是尘肺病,其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又很难以治愈,病死、致残率高。这些不仅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都将增加职业病监督管理的难度。

近年,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矛盾激化。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职业病调研报告:被调研的职业病患者出现病症的平均年龄为37.5岁[3]。由于职业病具有难以治愈和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患病劳动者因失去健康,而过早丧失劳动能力,使家庭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影响到家庭、地区乃至社会的不和谐,甚至引发诸多矛盾。目前患职业病农民工的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也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距,职业病危害问题已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2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与职业伤害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2.1.1现有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影响执法监管效率我国现有职业安全卫生法 规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简称OSH)体系基本形成,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面对当前复杂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现有OSH显露出明显弊端。我国OSH与执法体系基本上为传统的 “控制型”模式[4],其特征是建立保障工作场所安全卫生的强制性标准,对责任主体提出要求,并通过执法检查等手段实现这些标准,目的是提高与改善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者权利。其优点是要求明确,便于监督。尤其对于设备技术更新较慢的企业,其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已确定的防范措施,监督企业控制事故发生,提高监管效率。其缺点在于原则性过强,对更新变化不能灵活应变,难以适应当前飞速发展工业带来职业安全隐患与职业危害因素繁杂变换的状况。 客观上看,执法监察效率不高,未达效果,OSH立法层面应负主要责任。我国职业卫生监察覆盖率较低[5],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不足有直接关系。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时期情况,美国职业健康管理局的做法是:广泛与企业、员工、工会等组织建立合作的关系,开展合作项目[6],激发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 引导企业自觉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使事故发生得到控制和降低。

2.1.2职业伤害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现阶段,我国主要的职业伤害补偿形式是工伤保险,相应法文《工伤保险条例》,旨在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其作用的发挥对保障职工利益、分散企业风险均有重要价值。自条例实施以来,诸多问题显露,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1工伤保险参保率不够高,覆盖面狭窄,不均衡。随着工伤保险参保的政策推进,我国职工参保率逐年增加,但是增幅很小,与工伤保险事业做得好的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差距甚远[7]。参保单位主要集中在全民所有制和大型集体企业,而安全生产薄弱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中小型企业、乡镇民营企业覆盖率较低;其中,以农民工的参保人数最少。中小企业和农民工是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最大的承担者, 当遭遇伤害或职业病后, 却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使救治困难重重,经济生活也更加艰难,已成为社会问题。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达城市及实行工伤保险改革地区的参保情况看好,如广州省,截至2011年底,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 848万人,其中农民工人数1 909万人 (占参保人数的67%),位居全国首位[8]。2工伤保险的预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工伤保险条例》第12条: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病是工伤保险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在提升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对降低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有重大意义。然而,从我国工伤保险基金各地费用支出情况看,主要用于工伤待遇,而用于康复和预防工作的很少。很多政府机构和相关机构不知道这笔费用怎样使用,或不知道存在可以用于预防的费用;还有些机构将这笔费用于安全设备更新。总之,现在用于宣传教育培训的基金规定不详细、缺乏评估监管的机制,造成这笔基金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2.2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的监管机制有待形成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有效运作主要依靠政府的执法监督,而执法监督效率和覆盖面一直较低,不能满足当前复杂而严峻形势的需要。

2.2.1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效率,有待协同监管工作机制的建立职业安全卫生防治工作涉及安监、卫生、劳动保障、企业雇主、工人等政府部门和利益团体,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长期系统工程。目前, 协同监管工作机制未建立,部分省份尚未理顺工作职能,出现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监管职责定位模糊。出现多头执法、重复监管或监管缺失等问题,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和权威协调机构[9],在监督监察执法时,不同机构的配合协作不畅通,难以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低。

2.2.2 “行政干预”监督模式,难以调动责任主体和员工积极性我国目前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属于较单一的“执法—监督—惩罚”模式,主要通过政府行政权力的执行来实现其监管职能。这种行政干预为主的模式,很难调动企业雇主和员工的积极性,更缺乏社会力量的积极响应,实现监管高效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通过与企业责任主体、工会组织、第三方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着力引导责任主体的主动性,多领域积极参与,社会重视,形成合力,有效促进职业安全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2.2.3实施三方协商机制,调动工人主观能动性,提高监管绩效我国劳动关系市场化,强资本、弱劳动现象极普遍,劳动者为保工作,往往处于弱势;加之监管配置的不合理,监管信息不对称[10],可想而知,工人很难拥有话语权,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无从谈及。工会组织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代表,通过政府、用人单位、工会三方协商机制,监督企业,保护职工安全健康权利。因此,工会组织肩负面临重要责任,即合理实施三方协商机制, 协调政—企—工关系,调动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监管绩效。近年来,面对重大或突出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我国各地多采用安监、卫生、人力社保、工会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析经验与存在问题,形成联合协作机制,对促进监管监察效率已是发展必需。

2.3宣传与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维护生命健康意识和法制理念有待提高新安全生产法重申“预防为主” 的重要作用,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 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有效的预防工作是控制安全事故、职业病发生率的根本。然而我国用于“预防”的投入以及重视程度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制定法规源头上,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法规的具体细则缺乏,造成操作困难。例如,工伤保险基金使用中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可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但是费用支出比例,相关宣教与评估要求未有详细规定,导致很多部门不知道如何使用这部分经费,甚至很多不知有宣传培训的相关经费可以支出。以煤矿为例,有数据表明,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的85.73%流向了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件”方面,而在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安全科技等“软件”方面则投入很少[11]。近几年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有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教育培训缺失的农民工集中的小企业[12]。这说明,提高安全健康工作效率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职业培训。职业安全培训已成为保护工人根本利益和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根本保证[13]。现在安全卫生培训由哪些部门主管,宣传教育与职业培训职责和评估,经费提取的要求、使用比例及监管等,都在实践摸索。有些省市大胆实践,取得一些成果。如,广州省工伤康复中心联合省社保部开展的普思参与式工伤预防培训项目已经取得明显效果[14],值得推广。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生命健康意识和法制理念普遍较低,企业、工人,甚至某些地区政府部门仍然固封在经济利益为要的意识形态中,尤其职业危害严重的一些中小企业,寻求经济利益短视行为常见, 某些企业主甚至规避法律责任,无视法律规定的防护与管理义务,造成监管工作举步维艰。这种现象与我国 “过去”经济地位落后贫穷有关系,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培训没有及时跟进有直接关系。有统计“不知道职业病是什么”占到总数的89%,患病前并没有听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或《工伤保险条例》的占总数的92.3%[3]。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生命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法制理念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 加强并加大普及力度应放在首要位置。

3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必要性

3.1工会发挥职业安全卫生职能作用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在职工群众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公信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号召力。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卫生防治工作中有其它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1法律赋予的职责与权力。《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企业职工安全卫生工作开展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强大社会网络资源。作为我国最大、最有影响的群众团体,其工作网络延伸到企业和社会的各部门、领域及层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3较完善的协调工作机制,在长期的实践中,各级工会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履行职能较为完善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调处机制。在企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中,代表职工参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协调处理。主要负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指导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等。4宣传教育功能强大,工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技能培训班、安康杯知识竞赛等,在职工中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宣传贯彻,传播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提高职工安全健康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切实保障生产领域中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3.2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意义近几年来, 各地工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15],不断探索实践,在“源头参与”、三方协调机制、群众监督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收获。

3.2.1工会“源头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源头参与” 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化和提升工会参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发挥职能优势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工会维权从源头开始的一项长效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研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参与。主动地与各级人大等政府部门合作,参与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发挥工会代表的作用。在当前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立法不够完善情况下,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维护的代表,直接参与到涉及职工权益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才可能从根本上保障职工权益。尤其, 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相关法规,必须强调职工的主动作用和话语权。职工是安全生产的实施者,只有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安全生产,降低安全卫生事故发生率。因此,现行OHS法规应考虑调动职工维护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的主动性。2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通过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政策、 制度的制定,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计划审核等, 经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解决方案,从源头上维护职工权益。天津石化工会做出了榜样[16],他们发挥工会源头参与职能,各级工会的主要领导兼职公司HSE委员会重要成员,他们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在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公司各级工会加强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参加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三查四定” 和中间交接、开工条件确认等工作;参与生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验收率达100%。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使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达到显著成效。

3.2.2深入开展重点难点问题调研,加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权益的维护力度农民工重点问题。中国有大约2亿多农民工,集中在安全隐患多、职业危害发生率高,而监管薄弱的中小企业,他们成为主要的受害群体。关于农民工职业伤害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研究并做好农民工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贫穷等原因,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和健康意识淡漠,因此,上岗前和在岗时接受宣传教育和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会组织利用自身教育培训功能之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农民工技能竞赛等, 为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政府或社会团体联合作为,在制定工作目标,职责分工,落实培训责任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实践研究。中小企业监管难点问题。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提供了8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然而,这些企业却是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高发的重灾区,特别是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实施中,存在困难最多、难度较大的区域。这些中小型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很多问题和矛盾,比如,政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问题、劳动关系市场供需问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企业雇主短视经济利益驱动等,都使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非常难做。面对困难,各地工会组织深入调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措施,收到了好的效果。义乌市非公中小型企业多,外来职工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基础非常薄弱。该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动参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在其推动下,职工主动,全员行动,实现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的平等协商和共议共决,构建了企业全员行动、劳资双方以平等的姿态共决共议、跟踪落实、持续改进的良性工作机制。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变监督检查为主动参与,实现监督实效,扭转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被动局面。同时,企业主兑现自我承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增强;工人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普遍提升,人为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17]。

3.2.3工会参与职业卫生工作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近年来,各地工会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源头参与、 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大型企业职业卫生检查表、中小企业工会组建联合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签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效,同时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1)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合作,调动企业积极性,长效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机制有待形成。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调动工人积极性,协调企业雇主,建立三方协调机制,行使“群众监管”,见效快,效果好。但是形成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转变被动的“监管”局面,还需要作为责任主体的积极合作。例如,工作初期往往遇到企业主的不理解,不配合,像躲避责任、不做安全设备的更新,劳动保护资金到位不足等问题经常遇到。一方面,研究企业雇主的职业安全卫生的主动行为,可以从制定法律法规考虑,加大惩罚力度;像德国企业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严厉惩罚可以使其破产,迫使它将安全卫生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对职业危害保险体系进行改进,如加大用于工伤预防基金的分配额,对于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控制好的企业给予预留基金利率的下浮或一定奖励等。可以加大扶植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能力,比如政府出资,吸纳高校、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同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合作项目等。这些措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示范。企业主积极性和责任感调动起来,政府由被动的“监管”,转为主动的提供指导服务,职业安全健康防治工作才能达到长期稳定。

(2)工会劳动保护队伍亟需加强,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工会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显著,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同时,自身建设也到了必须强化的时刻。1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在开展具体项目工作时,工会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很难适应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原因有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变化;建立三方协商机制、大型企业职业卫生检查、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等具体工作不仅专业性强,涉及专业广泛,如法律、管理、 医学、安全等;而且协调关系的构成因素复杂,如法制意识普遍薄弱、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中小企业雇主偏重经济利益等。因此,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知识面广,而且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以及坚定维护职工权利的根本理念。2劳动保护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我国工会劳动保护检察员是工会专门从事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队伍。我国紧缩机构政策之后,工会劳动保护检察员从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缺失。据本课题组调查,劳动保护岗位专职工作有5年工作经历的非常少,而且多数为兼职;从事该岗位工作者多数为新手,也没有相关专业工作经历。可想而知,这样的专业队伍要完成当前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管理能力要求较强的协调或监督管理工作,工会组织在其培训方面投入了很多。但是,考虑工会参与职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完善,劳动保护队伍建设的加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我国职业安全卫生防治工作展望

(1)改变控制型被动“监管”模式,形成职工主动、 企业负责、政府提供指导的监管局面。建议在制定OHS法律法规时,应考虑:以调动职工主动性为核心,群众监督作用才能实现,劳动保护工作效率才能保证;与政府相关机构及社会力量达成合作[18],争取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改变以往单方面强调企业主的责任而疏于引导和提供服务指导的做法,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 通过项目合作、联盟计划等形式,调动企业主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从政府机构、工会、工人和企业及社会力量的全员参与的联合监管模式,达到全社会成员安全健康保护意识提高,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2)工会在“三方协商机制”“群众监督”“协调劳动关系”和“推行劳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工作成绩显著,凸显其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重要价值。然而,实施这些基本工作的工会劳动保护检察员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当前,我国工会劳动保护干部队伍人员流动性大,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技术化能力也亟待提高。因此,保证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发挥作用,实现工会的依法维权,其队伍建设和稳定发展应引起重视。

(3)重视职业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及职业培训工作。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对职业安全卫生预防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差甚远。OHS立法在工伤预防方面的缺陷,职工安全健康维护意识薄弱,职业安全卫生培训不够规范和缺乏评估等,这些相关预防工作的薄弱是导致我国现今局面的重要原因。当前,宣传教育及职业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职业安全卫生预防工作的效果,因此,值得研究和加大投入。

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篇8

食品安全监督指导管理近几年来,一件件学校食卫生安全事故频发,触目惊心:2011年,吉林省四平市80余小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2011年,广州大学城43学生疑食物中毒事件;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崇宁镇中心小学31名学生食用早餐后恶心呕吐事件;2013年5月6日,湖南涟源行知中学73名学生疑因吃米粉中毒事件,等等。一桩桩事件发生后,似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级级会议、一份份文件、一层层检查、一次次督导。然而,实际效果又是如何呢?一些学校在一阵恐慌之后,随着检查活动的结束,很快就把专项整治的措施又抛在了脑后。“食不安宁”的隐患仍然存在,安全事故照常发生。笔者就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卫生部门缺少指导和监督,教育部门后续工作跟不上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三条指出:“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由此看来,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都有责任监督、管理学校饮食卫生工作。而正是由于两个部门管理,两个部门负责,造成了职责不清,衔接漏洞,该管的不管,该做的不做的混乱状况。除了颁发卫生许可证的时候,卫生部门在一年之中,几次到过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指导?既使到过学校,除了发几份“卫生监督意见书”,开罚单外,在预防安全事故方面又现场做了哪些指导工作?教育部门除了文山会海之外,又管理了哪些内容,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把饮食安全卫生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反之,学校食堂达不到卫生条件,不能颁发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能够让学校食堂关闭停业吗:学生食堂关闭停业后,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教学秩序又怎么来维持稳定呢?

2.食堂内部专用场所及必要的消毒、保洁设施还有待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第二款“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第四款“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第七款“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第八款“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中也明确指出:“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比照上述条款,普通中、小学校中的部分食堂还没达到基本的场所和设施还未达到要求。可为什么这些单位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一方面在于满足日益扩大的教学规模的需要,在引入竞争的同时,就要满足学生及家长的生活需要。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要做实不贪大,安全无小事。

3.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并未按章执行

学校食堂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大都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要求的各类规章制度。可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国家没有相应的学校饮食经营单位准入制度,再加上学校食堂有着社会餐饮行业无可比拟的丰厚、稳定的回报利润。所以,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但更多的却是由熟人通过各种关系来进行经营。这虽便于管理,但碍于面子或其它原因,具体管理者很难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搞好饮食卫生本是学生食堂首要的任務,但一些炊事员在加工制作和食品出售过程中,图省事、讲速度,简化操作程序,同时,工具不定位存放,出售食品时不戴口罩,等等。这些现象阻碍和制约着学生食堂卫生状况的改观。因此,大多数学校并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却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度。

二、解决的办法

1.加强领导,夯实基础

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和饮用水管理,将其提到与教学质量同等的高度来抓,把各项法规制度落实到位,督促强化学校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

2.应急处置,重在预警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提出学校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的关键在于事前的干预措施和预警。

3.健全制度,依法管理

一是要建立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真正落实问责制。二是要建立学校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并进行常规演练。三是要建立完善科学的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并及时与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联系沟通;建立原料采购制度、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等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系列制度;并确保制度的实施和管理的实效。

总之,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关乎祖国下一代的重要工作,只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并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常抓不懈,才能防止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002.

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篇9

(2006年下期——2007年上期)

为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障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成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国富同志任组长,胡光辉同志为副组长,周顺宣、王献杰、颜昌茂、刘伟、邓梅兰、肖超群、周寒梅、周世焕、唐发达、刘忠顺、吴绪金及各班主任为成员。校长对本校辖区内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负总责。

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三、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贯穿在日常教育之中,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安排必要的课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使防病防疫知识深入人心。

四、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增强防病抗病的能力。

五、坚持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彻底消除卫生死角。

六、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坚持每天清洁扫除,保持食堂环境卫生清洁。加强安全保卫,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堂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严禁发生投毒事件;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源的管理,防止水源污染造成疾病的传播;加强厕所卫生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加强学生宿舍的卫生管理与安全保卫,改善学生宿舍卫生与通风条件,要经常性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设施进行自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七、加强对学校饮食店、经销店的管理,严防出售霉变、腐烂、过期、有毒等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出售。

八、及时办理学校卫生许可证和食堂、经销店从业人员的健康证。

九、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计划 篇10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及学校有关安全工作的规律,建立领导在教师之间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健全班主任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目标工作,责任书,做到各项到位,责任到位,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计划。经常向家长、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要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防中毒、防传染并防盗窃、防爆炸、防侵害、防突发性事故为重点,加强法制教育。自防自救教育与防火防灾教育,食品卫生与健康教育等,增强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提前消除事故隐患,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要定期分析学校的事故隐患,加强研究,即时处理有关问题,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1、立健全领导机构和有关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各项部门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加强学校封闭式管理。加强值班、值日教师的管理。

2、要定期对实验室、仪器室等易然、易爆物品进行全面检查,以及电教室、各班级、办公室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安全管理。

3、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预防交通事故和以外事故的发生,实行教师公路口值班制度,以确保学生的离校安全,工作计划《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计划》。

4、加强上课安全,完善其制度。特别是加强体育课(课外活动)教师的安全上课意识,不许随意提前上下课,课内不准离开岗位。

5、要加强学校值班工作,强化值班人员们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值班工作制度,严禁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学校、班级。

6、后勤人员要加强校园校舍安全检查(电水、暖气、体育设施等),严格把好维修校舍,确保校舍维修的质量,全面消除和杜绝学校危房。

7、全体教师要重视食品卫生工作,有人专管。坚持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严把食品、药品质量关,不得向无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午餐食品,不容许过期,变质食品进入校园,防止食物、药物中毒和传染病和各类突发事件、事故的发生。

8、学校团支部要积极配合学校值班、值日教师和公安、综合治理部门,搞好学校治安工作打击各类扰乱学校秩序的犯罪活动和学校安全、学生安全工作,积极参与封闭式管理活动。并且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安全工作,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9、严格执行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凡是组织学生到外地参赛或集会、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的必须经校长批准,并制定有关安全防范措施,做到组织管理无疏漏。

10、贯彻执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学校计算机信息系的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坚决杜绝不良信息处理和发送以及上网下载等问题发生,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11、严格把好教师和学生进出入,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教师没有组长的批准一律不能擅自出入学校,学生没有班主任批准不能外出。

12、加强发生以外事故或火灾时师生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对待事故意识,并且每学期初,组织有关人员针对火灾进行速散演练。

13、根据市教育局精神,严格执行重大情况请示报告制度,凡发生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部门。

食品卫生安全之美容门 篇11

诱人的香蕉、芒果、西红柿、葡萄,可能是在未成熟的水果上喷洒乙烯利药水催熟的;体型比鸡蛋还大、颜色鲜红诱人的草莓,其实是用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催熟的,这种超大的草莓可以提前半个月成熟,价格却比普通草莓还便宜。

乙烯利是优质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加速成熟、脱落以及衰老等功效,正常情况下应该应用于生长中的植物。而目前市场上主要是喷洒在已经上市销售、还未完全成熟的水果上,结果导致水果上有大量残留。目前,国内尚无乙烯利过量的标准,欧盟最新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02毫克,千克,而在市场上抽检的水果中,乙烯利的浓度均在0.03~1.03毫克,千克。研究人员对乙烯利的安全性做过大鼠试验,结果显示大剂量乙烯利对动物生殖系统有伤害。近年来,青少年身体早熟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与长期摄入这些催熟的水果有很大关系。

赤霉素等植物激素目前主要应用于草莓等水果的成熟过程,这种激素是植物天然的内源性激素,正常使用对人体没有危害。但是如果使用过量,可能对儿童的正常发育产生影响,也会导致儿童身体早熟。

辨早熟

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果香味,而催熟的不仅没有,甚至还有异味,催得过熟的往往还能闻得出发酵的气息;虽然呈现出成熟的性状,但催熟的水果果皮或其他方面还会有不成熟的感觉;催熟的水果分量重,一般都会比正常成熟的水果大很多。

香蕉:自然熟透的香蕉皮有明显的“梅花点”,催熟的一般没有;自然成熟的香蕉熟得均匀。不光是表皮变黄,香蕉的芯也是软的,催熟的芯是硬的,闻起来有化学药品的味道。

草莓:用过激素类药物后颜色鲜艳,草莓天然的味道很淡,中间有空心。一些激素使用过量的草莓,会呈现形状不规则且个头很大。

葡萄:浸泡了催熟剂的紫葡萄,颜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

蛋黄红了,人心黑了

“红心”鸭蛋的红色蛋心很诱人,但这可能是吃了添加有“苏丹红”饲料的鸭子产下的蛋。也不乏将苏丹红添加到香肠、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辣椒酱、调味酱中的做法,以提高食物的色泽。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一些工业溶剂,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苏丹红被人体摄入后,主要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粒体和细胞质的还原酶,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在多项体外致突变试验和动物致癌试验中发现,苏丹红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主要与代谢生成的这些胺类物质有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苏丹红列为致癌物。

“读心”术

正常鸭蛋黄的颜色会因季节、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深浅不一,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正宗的红色蛋黄芯的鸭蛋与含苏丹红的“红心鸭蛋”相比,在色泽、观感上有明显区别。正宗者煮熟后蛋清蛋黄白黄分明,蛋黄呈橘黄色,分层次,有沙性,切开后会有油渗出,口感绵香,营养价值较高;含苏丹红者蛋清蛋黄颜色不分明,蛋黄鲜红色,颜色不自然,没有分层次,没有沙性,口感较硬。若把含苏丹红的蛋切开,20分钟后,蛋黄会有褪色现象,最中间的芯部会由红色变成黄色。

保险粉泡豆芽

根根都白嫩水灵,长短整齐,几乎没有根部的“豆芽”,竟是用含保险粉的药水泡出来的。

保险粉的化学名称是连二亚硫酸钠,这种成分遇水分解出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与杀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的还原性染色、还原清洗、印花和脱色,及用作丝、毛、尼龙等织物的漂白,由于它不含有重金属,经漂白后的织物色泽鲜艳,不易褪色。长期食用含保险粉的豆芽会影响视力、肝脏,甚至会造成多种癌变。

看端倪

卫生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篇12

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后, 食品卫生工作面临新的调整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 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60周年之际, 有必要对过去60年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整理, 总结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为接下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思路。

1 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食品卫生标准中所做工作

概括起来,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0年来的食品卫生标准化工作可分为4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 上世纪50到60年代, 主要开展食物中毒调查及全国营养调查

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 全国经济暂时困难, 食物严重缺乏, 广东、海南部分居民因食用木薯、野菜、海产品而引起中毒, 尤以木薯中毒屡见不鲜。在当时的情形下,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处理了大量急性细菌性与化学性食物中毒事故, 例如木薯中毒、蚕豆病、荔枝病、毒蘑菇、河豚鱼、四季豆中毒、副溶血性菌中毒、鱼类组胺中毒等, 并对以上中毒事件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与中山医学院协作研究, 发现蚕豆病患者与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 缺陷有关[3];根据各种食物中毒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规律, 广泛深入地向群众宣传预防知识和卫生知识, 大大减少了急性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案例, 仅蚕豆病一项, 就使其发病率下降了50%~80%。1959年, 当时正值我国3年自然灾害时期,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参加了全国居民营养健康调查, 分析了60多种食物的营养成分, 调查了当时居民的营养状况和膳食结构, 针对各地发现的营养不良症, 及时采取了补充营养措施。

上世纪50年代,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在食物中毒方面做了大量调查与研究, 参与了全国居民营养健康调查, 开展了部分食品行业的卫生管理工作, 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状况, 在食品卫生标准及法规制定方面的工作开展不多, 但大量的调查数据和研究结果为当时一些单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1.2 第二阶段, 上世纪70年代, 配合14类54项卫生标准的制定开展工作

1973年, 卫生部召开全国卫生标准化会议, 成立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 下设食品卫生标准分委员会。为方便开展食品卫生标准的制订工作, 按食品类别成立了各类食品卫生标准协作组, 广东前后参加了粮食、食盐、食糖、糖果、陶瓷制食具器、农药残留等协作组的组织制定工作, 并积极地参与到标准的研制工作中, 参与制定了20多项卫生标准。

配合全国污染物的流行病学及污染状况调查,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先后组织了多次全省食品卫生大检查和普查, 对6个地区、10个市的食品卫生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 共调查11类食品、21个品种、3647份样品, 进行14124项次检验;此外, 还开展了5类、16种农副产品、人乳、人体脂肪等412份产品的调查;1973~1976年间, 对全省各地出现的污染粮食进行化验和处理, 弄清了广东省有机氯农药对食品污染的状况;针对广东省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问题, 开展了黄曲霉毒素的普查、研究调查和科学实验工作;以污染最严重的花生和花生麸 (作酱油原料) 为对象, 先后抽查湛江、汕头、新会、广州4地区21个县区的样品, 了解污染情况, 通过设立试点, 指导生产入库及碱炼法、水洗法、白陶土吸附和加入活性炭等方法, 降底了毒性, 控制了污染, 取得了较好成绩。

1970年以来, 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多次食品卫生大普查和10多项专题调查, 基本摸清了广东省食品的污染现状, 为全国制订粮、油、肉、蛋、水产等14类54个试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12项管理办法, 提供了大量数据。

1.3 第三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到2009年,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法中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定工作

1982年1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试行) 》, 卫生部、国务院随后发文, 强调了对食品卫生标准工作的重视。1995年10月3 0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对食品卫生标准的范围、制定及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使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工作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4], 广东省的食品卫生工作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工作重点也逐渐转向食品监督、监测, 食品污染调查, 制定卫生标准, 研究、建立分析检测方法, 研究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这一时期,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积极开展食品卫生的监督、研究工作, 调研项目主要包括:“白糖中脂样芽胞菌菌株生化分型鉴定工作”、“对食品加工厂工人进行肠道致病菌带菌调查”、“对洗消剂 (二氯異氰尿酸钠) 的研究及卫生学评价”工作。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在全省范围开展食品监测, 污染物调查、检测方法研究以及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研究的基础上, 积极参加全国食品卫生标准的制订工作, 先后参加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标准38项, 包括GB 14963-1994《蜂蜜卫生标准》、GB 9678-1994《糖果卫生标准》等10个产品标准;GB 2760-19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023-1980《食品添加剂乳酸》、GB 1975~1976-80《食品添加剂琼胶、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GB 14928.4-1994《食品中溴氰菊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 14928.5-1994《食品中氰戊菊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等5个基础标准;GB 5009.34-1985《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GB 5009.36-1985《粮食卫生标准的测定方法》、GB 5009.42-1985《食盐卫生标准的测定方法》、GB 5009.55-1985《食糖卫生标准的测定方法》、GB14929.4-1994《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残留量测定方法》等7个检验方法标准, 涵盖了食品中无机元素、稀土元素及农药残留等项目的检测方法的制定;还包括了GB 14934-1994《食 (饮) 具消毒卫生标准》1个行为标准的制定。

这一阶段,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全面参与到食品卫生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中, 开展了大量与食品卫生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制定的范围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四类标准。

1.4 第四阶段, 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到现在,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内容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掌握和了解食品中的各种污染物及其污染量是制定和实施食品卫生标准的重要依据, 尤其是地区性的、系统性的、连续性的食品污染物及其污染量对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更具意义。在卫生部的支持下, 从2000年起, 广东省疾控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并完善全省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初步掌握全省食品污染物的本底水平及变化趋势, 并对可能发生的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进行预警;从2010年开始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目前监测点覆盖全省2/3地区, 监测项目包括近100项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 12项微生物和寄生虫指标, 包括8类初级农产品、16类加工食品和2类包装材料近30个食品种类, 获得了近20万个监测数据, 掌握了我省主要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的含量范围和动态变化趋势, 对了解我省食品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识别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开展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为修订和完善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

2 广东省疾控中心60年来在食品卫生 (安全) 标准中所做的贡献

2.1 为基础标准内容的制定及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一类重要的基础标准, 1980年国家标准局成立了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由卫生、化工、轻工、商业、石化、高等院校的专家组成, 经过多年工作和努力, 完成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等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1980~2007年, 在国家标准总局领导下成立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戴滢所长在1~7届会议中任委员, 为这类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和奖励。1983年, 戴滢所长因在食品添加剂和琼胶方面做出突出的工作, 获国家标准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琼胶标准》四等奖;1983年, 获国家标准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四等奖;1989年, 获轻工部颁发《食品添加剂、琼胶标准》二等奖;1989年, 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新型甜味剂甜蜜素”二等奖;1989年, 获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环已烷氨基磺酸钠 (甜蜜素) ”二等奖;1991年, 国家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审定“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86) ”, 授予七五期间优秀标准特等奖。

2.2 积极开展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研究并参与多项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的制定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GB/T5009) 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T4789) 是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中两大检验方法系列标准, 是我国食品卫生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的检测依据。两大系列标准既满足了国家级检验机构的检验要求, 又适用于基层使用, 对提高我国的食品卫生水平和检测能力, 保障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在建成之初就以理化检验为主, 研究开发分析方法服务于食品检验, 并积极参与食品卫生标准中检验方法标准的研制, 共参与20项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 检测项目包含了无机元素, 稀土元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投入众多人力和物力进行食品检验方法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多项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的研制, 完善了国家检验方法标准内容, 尤其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及稀土元素、微生物的检验方法中, 提出了实用、有效的标准检验方法, 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 其中, 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的比色法列为国家标准的仲裁法第二法;1985年, 广东省卫生厅颁发“广东省主要海产品中砷含量的研究”三等奖;1995年,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在食具卫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及卫生标准制订获广东省科学进步二等奖。

2.3 为《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是对食品中化学性健康危害物质进行危害识别与危害特征描述的基本方法, 建立《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是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便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着手建立该程序, 后由原卫生部卫生监督检验所 (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作为学科牵头单位, 组织研制我国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标准》, 于1994年由卫生部批准发布。广东省卫生防疫站从最初就参与到该程序的建立中, 在食品添加剂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建立中做了大量工作, 确立了这类标准的基本体系, 为这类重要国家标准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我国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手段和工作基础;进入90年代, 作为国家卫生标准研制协作组单位主要成员, 卫生毒理所紧紧追踪国际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动态和研究方向, 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修订、规范的制定、检测方法与验证方法的研究中,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方法5项, 验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多项;制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规范方法10项;共完成6类毒作用效应计8项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多实验室间验证;制订12项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 ;为规范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建全我国的卫生标准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应有的表扬和肯定, 1984年, 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辐照蘑菇的安全性评价及其卫生标准研究”四等奖;1986年, 戴滢获国家计委, 国家经委, 国家科委, 财政颁发的全面完成“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辐照食品卫生学安全评价研究”纪念证书;1986年, 戴滢获卫生部颁发“辐照食品卫生安全性评价”科技成果甲等奖;2006年, “食品安全毒理学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樊永祥, 朱丽华, 王君等.改革开放30年来食品卫生标准工作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9, 21 (4) :312-315.

[2]王义, 张永慧, 马朝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9 (5) :37.

[3]杜传书.蚕豆病病因发病原理探讨[J].遗传学报, 1974, 1 (1) :92-98.

上一篇:期房转让协议书下一篇:职场:选择创业行业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