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方法

2024-10-07

检疫方法(通用12篇)

检疫方法 篇1

动物检疫不仅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消灭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检疫材料的采集原则和具体的检疫方法。动物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 对畜禽和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 确定病性, 并且采取措施, 防止疫病的发生、扩散和蔓延, 尽快的扑灭疫病的流行。笔者从事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多年, 深感检疫工作事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动物食品安全, 所以精心整理搜集资料以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心得成此文, 与大家共勉。

1 检疫样品的采集原则

1.1 典型原则

典型采样要求样品要有代表性。动物活体采样:一是要选择典型动物, 就是没有经过药物治疗、症状典型的动物, 这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检查尤为重要。二是选择典型材料, 就是采集病原体可能在其中含量最高的材料。

1.2 合理原则

动物群体发病, 至少采取5头 (只) 动物的病料。每一种样品应有足够的数量, 除确保当此实验用量以外, 还要留有备样。

1.3 适时原则病死动物要立即采集病料, 尤其在夏季, 不应该超过4 h。

1.4 无菌采样原则样品采集全过程应该无菌操作, 尤其是供微生物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的样品。

1.5 安全采样原则在采样过程中, 采样人员要注意安全, 防止感染, 同时防止因病原扩散而造成环境污染。

2 动物检疫的方法

动物检疫包括临场检疫、抽样检疫、隔离检疫、实验室检疫。从检疫发生的时间的方位分为产地检疫、出境运输检疫和驻场检疫。临场检疫就是通过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一系列的检查, 从而分辨出健康和有病畜禽, 是活畜禽产地检疫最常用和最行之有效的检疫方法。隔离检疫的期限规定:大家畜一般不超过40 d;禽类15 d;野生动物25 d;小动物7 d。

2.1 病理学检查技术

在被检查动物中, 具有临床症状, 一般的检疫方法又不能确诊的或者病畜出现死亡的, 则应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病理剖检时, 还需无菌采取病变组织, 以供组织学检查。

2.1.1 病理剖检检查技术对动物尸体剖检前, 要检查尸体体表特征, 以排除炭疽等恶性传染病。

2.1.2 病理组织学检查弥补了肉眼检查的不足, 进一步明确了病变的性质, 常使疾病得到确诊。

2.2 病原学检查技术

对于大多数传染病, 只有通过病原学检查技术分离到治病细菌或病毒等, 鉴定后方能最后确诊。

2.2.1 细菌性传染病病原检查显微镜检查法、培养检查法、生化试验、动物实验。

2.2.2 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检查

先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而后采用以下检查方法:包涵体检查、病毒培养性状观察、病毒形态学观察、病毒核酸检测。

2.2.3 寄生虫病病源检查

虫卵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和集卵法检查) 、虫体检查法 (蠕虫虫体检查法、原虫虫体检查法) 。

2.2.4 PCR技术

在动物检疫中, 它主要用于微量样品和不完整病原的检测, 尤其适用于个体极小、难于观察且难于人工培养的病毒的检测。并且该技术操作的每一步都不需要活的病毒, 不会造成病原对环境的污染。

2.3 免疫学检查技术

免疫学检查技术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采用病毒的分离常得不到肯定的结果。由于许多传染病的抗原、阳性血清和诊断液已商品化, 只要采取可作为抗原的被检病料或被检血清等便可进行。

血清学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种类繁多, 可利用抗原抗体中已知的任何一方去检测未知的另一方。主要方法有:凝集反应。如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沉淀反应。如环状沉淀反应、琼脂扩散反应。吉

检疫方法 篇2

防止动植物疫病疫情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是《检疫法》的立法宗旨。动植物检疫的主要内容是对进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实施检疫,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

下面以进境动物、动物产品为例,简单介绍我们的执法程序:

一是检疫审批。对输入或过境运输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必须提前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取得进境许可证,以防止进口企业不了解国外疫情和我国法律的具体规定,盲目进口,在货物抵达口岸时因违法违章而被退货或者销毁,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实施地方局预审和总局审批的两级审批制度,有效降低了带疫货物入境的几率,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是境外预检。对进境种用动物,派出专家到输出国了解产地疫情情况,监督输出国严格执行双方签订的动物健康议定书,是进境动物检疫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对防止动物疫病疫情传入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目前该项措施已逐渐引申到其他高风险、敏感动物产品和植物、植物产品。

三是检疫报检。对进境或过境的动物、动物产品必须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报检。对报检单证的审核是货物入境查验的第一关,我局制定了严格的报检规定和程序。通过对许可证和国外官方检疫证书的审核,绝不允许不符合规定的货物通关入境。

四是现场检疫和隔离检疫。对进境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是整个动物检疫的主要环节。在货物抵达进境口岸时检疫人员登机、登船或到货物停放地进行现场检疫,通过核对货证、查验运输记录、现场检查和实施防疫消毒处理,将不合格货物阻截于国门之外。对输入动物的,通过现场检疫不能完全确定货物是否带疫,还将实施隔离检疫,必要时按规定抽样进行实验室检疫,使通过进境动物传播疫病疫情的风险降至最低。

五是检疫监督。它是动物检疫的延续,对虽经检疫但仍然存在传播疫病疫情风险的某些动物、动物产品,有必要对其进境后的生产、加工、存放过程实行检疫监督。通过对生产、加工、存放单位实行注册登记制度、控制加工流程、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确保进境动物、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

检疫方法 篇3

关键词 出入境检疫;植物检疫;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552.7;S4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51

1 加强口岸植检人员队伍建设,增强实验室检测能力

首先,充分重视植检人才,在福利待遇、人文关怀方面予以倾斜,引进专业人才,减少人才流失。以现场检疫和实验室检测为重点,通过远程教育、面授等培训方式来提高基层植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主动性。

其次,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立重点检疫实验室和隔离检疫场,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检疫手段、先进设备仪器,发展快速检测技术,提高发现和控制有害生物的能力;完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测病原菌的传统方法周期较长,应学习新的检测方法,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应用各种病害快速检测试剂盒,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能力;加强检疫除害处理技术研究,保证出入境植物及产品安全,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植物产品全过程检疫管理

目前,发达国家植物产品检验检疫分为境外产地检疫监测、口岸检疫查验和入境后检疫监管三个阶段。从防控入境植物产品检疫风险来看,上述三个阶段检疫管理是同等重要的,且必须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进境植物产品检疫风险。

随着我国与国外经贸不断深入发展,仅靠提高口岸检疫能力建设,显然不够全面。这就要借助境外产地检疫监测和入境后检疫监管两个阶段的检疫力量,完善全链条的检疫工作。

在境外产地检疫监测上,除认可原产国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外,对大批量及疫情风险性高的植物产品还要有针对性地指派植物检疫专业人员前往原产地开展检疫监测,对生产期间植物产品生长农田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和重点监测,可对拟进口的植物产品掌握第一手的检疫信息;入境后检疫监管是指植物及植物产品在入境后开展的检疫监管工作,包括流向监管、隔离措施、病虫害监测、检疫处理和疫情控制等几个方面,入境后检疫是一个生长季以上或直至该植物产品加工链全部完成的时间。

3 检疫工作应突出植物产品类别重点

进口植物产品检出有害生物在植物产品类别上存在明显差异,针对检出率较高的植物产品,如小麦、木材、羊毛和蚕茧等,应加强对此类产品的入境检疫力度。对于己截获过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植物产品要尤其加强检疫,严防疫情进入。从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看,木材等进口产品将长期占据主要位置,这就提醒口岸检疫机构应培养不同货物的专门检疫人员。例如,在东部沿海口岸检验检疫局,从事进境粮食检疫的工作人员,仅从事该大类产品检疫和研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对该类产品进行更专业更有效的检疫查验。

4 检疫监管应突出国家地区重点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进口到国内的货物疫情各不相同。在今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从不同国家进口的植物产品应采取针对性策略的开展现场检疫和检疫监管工作。展望未来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要突出国家不同,疫情不同的概念。应充分利用口岸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和检出物的数据分析,以不同国家地区为单位,积极收集周边国家植物疫病疫情信息,了解周边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农事活动生产管理水平,疫病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国家对进出境植物产品检疫法律法规,人员进出境携带物立法、执行情况等,综合判定不同国家的植物检疫疫病疫情传入风险,指导合理制定今后两国间双边贸易议定书等协议[1]。

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

个人或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认识不足,且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人生态意识淡薄。例如,入境旅客多次被检出携带物中有检疫性有害生物。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应继续加大对旅客携带物进行检疫查验,及时对外宣传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防范林果业害虫由口岸传入我国。未来,应该从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加强植物检疫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植物检疫和除害处理的防控意识,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通过经济奖惩以及其他政策手段,增强公众遵守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为国际植物检疫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经济贸易领域加强植物检疫的地位,逐步规范化和国际化,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危害。

6 建立疫病疫情大数据,关注潜在的风险

应多层次、全方位地对不同国家植物疫病疫情进行信息分析,通关网络、农业论文等方面发现并掌握国家疫病疫情信息,在口岸设立重点监测点,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形成一套早期监测预警体系,提前进行应急防控措施研究,开发简便易行而又确实有效的防控方法,为TCK等疫情的紧急防控预先作好技术储备。通过此次数据分析,查找相关资料,笔者认识到了疫病疫情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它通过数学算法收集大量疫病疫情数据从而预测事情发生的概率。

目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属共有35个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90多个分支机构和300多个办事处,承担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口岸把关任务。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环境保护部等部委主要承担入侵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和治理任务。建议上述部委联合建立一个疫病疫情信息平台,各个职能部门负责录入包括截获疫情信息情况、货物种类、贸易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疫情危害,防治措施,经济损失,国内外疫病疫情爆发情况等等信息。带有“全体数据、不追求精确,关注相关”的理念色彩:通过对大量相关数据的分析,而不依赖于少量数据样本的分析;追求数据的复杂,而不追求精确;不探求复杂的因果关系,而是把重点放在事物的相互关系。目前,单一部门的数据通常都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而被收集,但整体疫病疫情大数据的价值并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目的,它可以为了一个目的而被多次使用,也可以用于其他用途。数据的价值就是其所有可能用途的总和。与物质不同的是,数据的价值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仍然可以继续进行处理,所以说数据存在着不少“潜在价值”。对数据再利用方法包括,通过搜索关键词、对数据进行重组、设计数据的可扩展性、延长数据的存储时间、开放数据等。相信在这些疫病疫情大数据的帮助下,今后年轻的检验检疫工作者能够通过这些数据立即得到来自成千上万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植物检疫工作者的经验指导。以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例:宏观层面的横向分析,在大量占有有害生物及其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采取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确定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量化分析评判标准,在定性分析的同时,辅以定量化分析。微观领域的纵向分析,诸如,有害生物传播蔓延规律分析、有害生物在新区适生性分析、有害生物经济损失分析等。总体上采用宏观研究指导下的微观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闫小玲,寿海洋等.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3):287-313

鸡新城疫的检疫方法 篇4

1 鸡新城疫流行特点

新城疫病毒不同毒力毒株感染鸡表现的不同分为3种致病型:强毒型毒株, 在各种年龄易感鸡引起急性致死性感染;中毒型毒株, 仅在易感的幼龄鸡造成致死性感染;低毒型毒株, 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感染或无临诊症状肠道感染。新城疫病毒能吸附于鸡、火鸡、鸭、鹅及某些哺乳动物 (人、豚鼠) 的红细胞表面, 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鸡、火鸡、珠鸡及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 以鸡最易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 新城疫的检疫方法

2.1 病史调查病史和查看免疫档案

通过询问兽医人员或检查疫病记录, 核查被检鸡场 (鸡群或鸡舍) 在过去一年内是否出现过新城疫临诊病例, 是否有与新城疫病例接触史, 周围2km范围内是否发生过新城疫。

通过查验免疫档案或查询其他资料, 核查被检鸡群是否已按规定注射合格的鸡新城疫疫苗。如按规定免疫并正处于规定的有效保护期内, 鸡群健康状况良好, 被认为免疫合格。如免疫不符合规定要求, 要以合格疫苗再次接种, 隔离饲养观察, 观察期内发现疑似新城疫病鸡, 要求进一步检查。

2.2 群体检疫

首先作静态检查, 让鸡群处于静止状态, 观察营养状况、精神状态、呼吸、粪便、鼻及口腔分泌物有否异常。然后观察禽只运动状况, 有否跛行、共济失调、痉挛等异常现象。检疫时注意以下重点内容:精神沉郁或无任何症状而死亡;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萎顿、产蛋减少或停止;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增多, 嗉囊胀满;呼吸困难、喉部发出“咯咯”声, 尤其在晚间较明显;下痢, 粪便成绿色;偏头转颈, 作转圈运动或共济失调。若发现疑似病例, 要进一步检查, 同时隔离全群鸡。

2.3 个体检查

在群体检疫发现异常个体或无条件实施群体检疫时, 须进行个体检疫。一般供屠宰食用的鸡要确保个体检疫合格, 如继续饲养应隔离饲养, 经观察无异常后, 方可与其他鸡群混养。检疫要点:查明是否来自封锁区;免疫是否有效, 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进行确诊, 如发现新城疫染疫鸡群, 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

2.4 病理解剖检查

对临诊疑似病例, 应抽样解剖, 或发现死亡的疑似病例应进行剖检, 依据下述病变作出初步判断: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 淋巴组织肿胀、出血和坏死, 出血尤其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明显。口腔、咽喉部有粘液, 咽部粘膜出血;腺胃乳头肿胀, 其乳头或乳头间有鲜明的出血点, 挤压后有豆腐渣样坏死物流出, 此为特征病理变化;肌胃角质下层有条纹状或点状出血, 有时见不规则溃疡, 腺胃与肌胃交接处有出血斑或血条;从小肠到盲肠和直肠黏膜均有大面积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肠粘膜有纤维性坏死性病理变化, 并形成假膜, 假膜脱落后出现红色粗糙溃疡;盲肠扁桃体常见肿大和坏死, 盲肠和直肠皱褶处有出血;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气管内有粘液;心冠脂肪、心耳外膜及心尖脂肪上有针尖状小出血点;泄殖腔弥漫性出血, 产蛋母鸡的卵泡和输卵管显著充血, 卵泡膜极易破裂以致卵黄流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2.5 实验室检验

甘肃检验检疫局 深圳检验检疫局 篇5

为贯彻落实2006年全国供港澳农产品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口岸局和产地局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长期协作机制,确保甘肃供港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甘肃优质水果、蔬菜和活牛扩大供港出口,甘肃检验检疫局和深圳检验检疫局经过认真协商,达成以下共识:

一、甘肃检验检疫局对甘肃省内的供港水果果园和活牛育肥场进行注册登记,对供港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备案登记,将注册登记和备案登记名单,包括品种、产量等通报深圳检验检疫局。

二、深圳检验检疫局对管辖范围内的供港水果包装厂和蔬菜加工厂进行检验检疫注册登记和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并将注册登记名单通报甘肃检验检疫局。

三、凡是在甘肃省内进行加工、包装直接出口香港的水果、蔬菜和活牛,由甘肃检验检疫局实施检验检疫。对于诚信企业出口的供港水果、蔬菜和活牛,深圳检验检疫局将设立快速便捷通道,免核查换证放行。甘肃检验检疫局每半年将诚信企业名单向深圳检验检疫局通报一次。

四、凡是需要在深圳加工和包装后再出口的水果蔬菜,甘肃检验检疫局视注册登记果园和备案登记基地管理情况出具产地供货证明,深圳检验检疫局核查后认为货证相符的,方可受理报检,进

行出境检验检疫工作。

五、深圳检验检疫局可商甘肃检验检疫局对甘肃供港水果注册果园、蔬菜备案基地和供港活牛育肥场进行产地疫情和农兽药使用情况的调查,甘肃检验检疫局可商深圳检验检疫局对经深圳口岸供港甘肃产水果、蔬菜和活牛进行跟踪调查。

六、双方一致同意加强联系与协作,甘肃检验检疫局及时将甘肃水果、蔬菜和活牛产地突发的动植物疫情、农兽药使用情况通报深圳检验检疫局,以便做好出境前的核查和检验检疫。深圳局及时将口岸查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反馈甘肃检验检疫局,以便做好问题产品的溯源。

七、每年分别在甘肃和深圳各举办一次联席会议,检查以上条款的落实情况,商讨甘肃水果、蔬菜和活牛检验检疫相关事宜,不断完善甘肃检验检疫局与深圳检验检疫局的协作机制,确保甘肃水果、蔬菜和活牛的质量安全,促进和扩大甘肃农产品出口香港。

八、国家质检总局如有新规定,按国家质检总局的新规定执行,对未列入本协议的其他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执行。

甘肃检验检疫局(签字)深圳检验检疫局(签字)

(盖章)(盖章)

星际海关检疫计划 篇6

美国的一个太空舱意外堕入墨西哥的荒郊小镇。几个小时后,小镇变成了死城,街道上躺满尸体。致命源来自附着在太空舱上的“仙女座”病毒,“仙女座”迅速变异,人类的未来命悬一线。这是小说《天外来菌》(The AndromedaStrain)中的场景,作者是当今美国最受欢迎的作家迈克尔•克莱顿。

这部1969年发表的作品真实展现了外星物种带来的可怕后果。我们对外太空知之甚少,如果“仙女座”真来到地球,很有可能,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连发现都来不及。另一方面,每个从地球出发的航天器,很可能搭载着数百万的微生物抵达外太空,成为别的星球的“仙女座”。这是约翰•鲁梅尔(John D. Rummel)每天都担心的事情,他是NASA行星保护项目组专家,带领着100多名科学家执行出行航天器杀菌任务以及返航航天器感染风险分析。他的工作,就是确保从地球出发的航天器上携带的细菌不污染外星球的环境,确保从外星球返航的航天器以及所带样本不污染地球的环境。

给我热死它们

“许多科学家认为,火星上的辐射会立即杀死地球上的任何微生物,但太空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有些微生物能突破这个限制。”鲁梅尔说,“就像地球上极端环境中存活的生命。我不想生活在黄石公园沸腾池中,但也有微生物很喜欢它。”

鲁梅尔说的是事实。1 9 6 7 年4 月,NASA的“勘测者3”探测器(Surveyor3)降落在月球,3年后,当宇航员将其召回,他们发现探测器上仍然有幸存者—这些微生物逃过了发射时的冲击、缺氧和辐射轰击。

行星保护计划启动之初就着重关注“返航感染”。自从前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太空探索任务之后,国际科学理事会专门成立了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来加快国际空间探索。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执行“行星保护计划”。

“NASA早期的太空计划认为月球不需要被保护,认为月球敌视所有生命,它的表面死气沉沉。而火星不一样,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执行火星任务的航天器‘海盗号’(Viking)就经过了严格的行星保护程序。”NASA行星保护项目组成员凯瑟琳•康利(Catharine Conley)说。

所有送往火星的太空探测器中,只有“海盗号”进行了充分的灭菌。“海盗号”的灭菌方法被称为干热杀菌法,是NASA唯一获得批准的航天器的灭菌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航天器放置于一个111.7℃的巨大烤箱中,烤制时间为54小时,然后检验存活微生物数量。“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微生物的数量低到造不成危害为止。整个任务进行了6000多项化验。所有将到太空遨游的部件必须通过100级的无尘室处理。”鲁梅尔说,“我们不希望过几年再去火星的时候,发现了来自地球的生物。”

这也是2003年9月,NASA让处于死亡状态的“伽利略”探测器坠入木星的原因。“必须这样做,这是我们花了数百个小时分析磁强计读数、照片和其他由‘伽利略’探测器传送的数据后得出的结论。”鲁梅尔说。

NASA原本计划让“伽利略”在环木星轨道上运行下去,但考虑到它的燃料即将用尽,在木星引力的作用下,其运行轨道有可能发生变化,很有可能会与木卫二相撞。如果真是这样,附带在“伽利略”上的地球微生物将被带至木卫二,这是科学家不愿看到的。因为探测结果显示,木卫二也许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球以外生命的地方之一。

“‘伽利略’未经过消毒,它上面的微生物在温度适合和射线照射下将产生质变。尽管它拥有保护隔层,但在飞行的摩擦中隔层会逐渐脱落,微生物将被释放出来。”鲁梅尔解释说,“我们担心地球的微生物‘向外污染’木卫二,所以让‘伽利略’撞向了木星。”

我们怎样去污染外星

来自地球的微生物几乎可以被视为太空中的一种新污染,在NASA等太空探索者们看来,它不仅会给可能存在生命的外星带去威胁,还可能误导整个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

2009年3月份,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局用LOCAD-PTS检测仪器做了一次实验,这是行星保护技术的首次测试。该实验使用高科技棉签对宇航员的手套进行清洁,然后监测棉签以检查微生物。实验在15处发现了带有真菌印迹的葡聚糖(见本期辞典)。科学家预计,即使执行严格的清洁程序,仍会有数以百万计的细菌从地球飞向太空。在搜寻外太空生物时,他们当然不希望被地球生物所欺骗。“说不定哪天我们在火星上找到了生命,最后却沮丧地发现不过是科罗拉多某种面包上的霉菌。”

实际上,为了分辨潜在的外星生命,NASA在“海盗号”探测器中收集了详尽的样本采集情况,以期与可能的新生命形式进行对比。当前的DNA测试方法证明,迄今为止在外太空发现的生命形式全部源自地球。因为“海盗号”经过严格的消毒,这个结果比较可信。

但并不是所有的探测器都有像“海盗号”这样的觉悟,因为“海盗号”用的是干热消毒法,而电子等热敏感设备无法进行干热处理。“现在一系列的电子产品让我们的航天器更小、更轻、更便宜。但这些材料不能承受热量。”鲁梅尔解释说,“应该有更好的方法取代干热灭菌法,而NASA将在未来太空任务中实施更严格的清洁措施。”

据鲁梅尔介绍,目前被认为靠谱的一种替代方法是先把消毒室变成真空,让过氧化氢注入,达到指定的蒸气浓度,用过氧化氢杀菌消毒。研究人员在这种方法下测试了一系列不同的金属的兼容性,以便观察在过氧化氢中,在暴露状态下的样本金属属性是否改变,结果让人满意。

2009年10月的《微生物》杂志上也带来一个好消息。NASA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说,他们有新的技术,能在返航的航天器上找到细菌芽孢的位置。芽孢是一种细胞内的微生物休眠体,又称内生孢子,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其数量及其生长状况等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测试方法其实很简单,先在被检测物表面约一角钱硬币大小的地方涂上铽,然后将其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几分钟内,人们通过显微镜和特殊相机便能看到是否有细菌芽孢,因为铽能把细菌芽孢的主要物质吡啶二羧酸变成明亮的绿色。

美国国土安全部化学生物研究项目负责人詹姆士•安东尼也看上了这项太空技术。他准备从NASA那里把这个技术拿过来搞“反恐生物战检测”,因为它确实快捷实用。

地球和火星需要保护吗?

不过,行星保护程序本身的进度繁杂、缓慢,激怒了它的多数反对者。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大人物认为从其他星球受到感染是无稽之谈。他就是罗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火星协会的主席。火星协会有5000多名付费会员,职务五花八门,他们对一切与火星有关的科研有兴趣。

“行星保护简直可以说是神经质的病态行为,就是它让火星探索的脚步变慢。如果NASA不把精力放在费力地清除探测器微生物上,它本来可以承担更多的项目,然后更迅速地执行它们。”火星协会主席祖布林如此说。

祖布林先生坚定地认为火星和地球不需要保护。他说,地球和火星老早就开始互相污染了。科学家估计,每年有88磅的火星岩石落入地球。“行星保护的想法源于早期的理论—行星原本是相互隔离的。但其实它们并不是这样。”祖布林说,“就好像人们搞海关隔离,但人并无法阻止加拿大的鸟飞到美国去。同样道理,火星上的物质也能飞到地球来,事实上这样的污染已经进行了几亿年,危险可能来自火星表面的陨石撞击。”

“虽然祖布林先生的理论听起来有些道理。”鲁梅尔说,“但它最终只是一个理论,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火星岩石已进行到地球。”

动物的宰前检疫方法 篇7

1 宰前管理

1.1 休息管理

动物经长途运输后, 机体的一些生理机能受到抑制, 抗病能力下降, 致使一些细菌进入血液。实践证明, 屠畜长途运输后充分休息, 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保证肉品质量。宰前休息时间一般不少于48h。

1.2 停食管理

屠畜经过两天以上的宰前休息管理, 经兽医检查认可, 准予送宰。送宰前, 还要实施一定时间的停食管理。保证充足的饮水, 直至宰前3h。其意义是: (1) 饲料从进入胃内到完全消化要经过一段时间, 因此, 在宰前一定时间内停止喂料, 便于净膛和内脏清洗, 减少消化道血液分布, 避免脾脏肿大。 (2) 使机体的部分代谢产物排出, 肉的质量得到改善。 (3) 停充足饮水, 能冲淡血液, 使屠宰时放血充分, 从而提高胴体质量。 (4) 可促使肝糖原分解为乳糖和葡萄糖, 运输期间肌肉所消耗的大量肌糖原得到补充, 从而获得易于保存的优质肉品, 还可减少“应激综合症”的发生。

1.3 宰前沐浴净体

就是用水冲洗畜体, 要在电麻放血前进行。能够清洁皮毛, 去掉污物, 减少屠宰加工过程中的肉品污染。可使屠畜趋于安静, 促进血液循环, 保证放血良好。

2 宰前检验的基本程序

2.1 入场检验

屠畜由产地运到屠宰厂后, (1) 要查验证件了解疫情, 首先索取产地动物检疫机关签发的检疫证明书, 了解产地有无疫情和途中病、死情况, 如发现产地有严重疫情流行或途中病死的头数很多时, 立即将该批畜禽转入隔离圈, 做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 待疾病性质确诊后, 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2) 视检屠畜病健分群, 经过初步视检和调查了解, 认为合格的畜群允许卸下, 并赶入预检圈, 检验人员要认真观察每头屠畜的外貌, 运步姿势, 精神状况等, 如发现异常, 立即剔出隔离, 待验收后进行详细检查和处理。赶入预检圈的牲畜, 要分圈饲养求。 (3) 逐头检查剔出病畜, 进入预检圈的牲畜, 要给足饮水, 待休息4h后, 再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 逐头测温。经检查确认健康的牲畜, 可以赶入饲养圈。病畜或疑似病畜则赶入隔离圈。

2.2 送宰检验

进入饲养圈的健康屠畜, 经2~3d的饲养管理之后, 可送去屠宰。

3 宰前检验后的处理

屠畜经宰前检验后, 可根据检验结果作如下处理。

3.1 准宰

经检查认为健康, 符合政策规定的畜禽准予屠宰。

3.2 禁宰

(1) 凡属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或受政策保护的动物一律不准屠宰。 (2) 确诊为炭疽、狂犬病、羊快疫等恶性传染病的牲畜一律禁宰, 采用不放血的方法捕杀然后销毁。 (3) 在牛、羊、猪畜群中发现炭疽时, 除患畜采用不放血的方法捕杀并销毁外, 其同群的全部牲畜, 立即进行测温, 体温正常者急宰, 体温不正常者隔离观察14d, 待无高温及临床症状时方可屠宰。 (4) 畜群中发现恶性水肿时, 除对患畜用不放血的方式捕杀并销毁外, 其同群牲畜经检验体温正常者急宰, 体温不正常者隔离观察, 排除后方可屠宰。 (5) 牛群中发现牛瘟时, 除患畜采用与炭疽等同样的处理外, 其同群的牛应隔离并注射抗牛瘟血清观察7d。未经注射牛瘟血清者观察14d, 无高温及临床症状时方可屠宰。 (6) 被狂犬病或疑似狂犬病患病畜咬伤的牲畜, 在咬伤后8d内并未发现狂犬病症状者, 准予屠宰。其胴体、内脏经高温处理后方可出场;超过8d者不准出场, 采用不放血的方法捕杀后销毁。

3.3 急宰

为了减少经济损失, 对无碍肉食安全的一般病畜、有死亡危险的一般传染病畜, 以及为防止传染扩大, 对恶性传染病可疑畜和同群畜所采取的紧急宰杀措施。实施急宰, 须有兽医开具的急宰证明, 并在急宰间或指定的场所进行, 须有兽医在场监督, 并采取严格的防护和消毒措施。

3.4 缓宰

动物产地检疫的程序及方法 篇8

在活畜检疫中, 除特殊需要外 (如出口) , 通常都是通过感观来判断动物的健康状况。即通过检疫人员仔细观察被检对象的外形、外貌、体态、可视黏膜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情况, 结合测温、查验耳标、必要的问诊和剖解印象, 从而得出检疫结论。其具体程序及方法如下。

1 了解和查验动物相关证明标识

了解动物饲养地, 确定动物饲养地是否为非疫区;查看免疫档案和免疫证明;查验免疫标识, 检查是否进行了强制性预防接种, 并确定免疫接种是否在有效期内。

2 区分健康与否

主要对动物实施群体和个体检查。群体检查主要是指对待检动物的群体进行临诊观察, 检查时以群为单位, 包括静态、动态和饮食状态检查。个体检查主要是对群体检查中发现的异常个体进行检查。具体方法是将同一地域或同批动物做为一个组或一个单位, 在动、静、食的状态下, 按照看、摸、听、问的程序取得初步印象, 分出病、健、可疑畜禽来。

3 区分传染病与普通病

将染病和可疑畜禽根据疫病临床特点做进一步分析。一般说来, 大多数传染病患畜体温有升高特征, 而普通病多数情况下体温正常;多数传染病的畜禽血液凝固不良, 并出现全身症状, 而普通病多不明显 (尤其初中期) ;传染病多呈群发, 而普通病除中毒症外无此状况;一种传染病在一个地域存在时, 常可见到同一时期有一批基本类似或完全一样的患病动物, 而普通病多半为个体现象。

4 初步判定病种

(1) 抓住典型临床症状, 观察、检查和判别。如口蹄疫患畜除了口蹄等部位有特殊水泡外, 如能从剖解中发现虎斑心即可判定;流行性淋巴管炎患畜溃部新生肉芽呈蘑菇状, 淋巴呈念珠状;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畜咳嗽中呈现明显痛感, 鼻漏为铁锈色;羊肠毒血症除了特殊临床症状外, 其濒死期尿中含糖高达2%~6%, 死后肾脏明显软化;萎缩性鼻炎患猪常以鼻与硬物磨擦, 有的鼻子偏向一侧;猪瘟患猪除了常见的临床症状外, 眼眵突出, 有时上下眼睑粘连, 公猪尿道口积液多而浊臭;恶性水肿患畜患部切口流出棕色泡沫液体;羊快疫患羊死亡突然, 尸体腐败迅速;羊肝蛭感染严重时, 出现晨大夜小的“水胡芦”, 眼结膜苍白或黄染;钩端螺旋体患畜血尿明显、突出;狂犬病患畜 (犬) 除流涎、攻击人畜外, 尚有独有的恐水症状;猪丹毒除高烧、皮肤变化特殊外, 其眼睛格外亮, 慢性多见关节肿大、溃烂, 耳朵肿大如出锅油条。

(2) 根据流行病学、产地疫情和病史, 结合流行季节、易感动物、传播方式及动物的年龄、性别等内容即可确诊。例如, 冬季就不必考虑乙脑等病的存在, 因那时没蚊子, 故无传播之可能;如果大小家犬均发病, 甚至成年犬发病比较多时, 则不必怀疑犬瘟热, 因1岁以上家犬不生此病。

加强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方法探究 篇9

1 基层动物检疫现状

动物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是关乎到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该环节主要起到预防控制疾病食品流入市场以及生产环节的治理和防治作用, 以达到食品安全生产、流通和实用的目的, 但目前在我国, 动物检疫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 成为食品安全隐患。

首先是基层动物检疫工作落实不到位, 检疫人员对此重视程度不够、认知淡薄, 尤其是产地检疫过程和初期生产检疫过程。其次是检疫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较低, 在检疫环节往往出现纰漏。最后是检疫站检疫设备落后, 大多依靠经验和简单仪器检测, 不安全因子大多无法检测出来,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

2 提高基层动物检疫工作质量的对策

2.1 加大重视程度

政府为此要加大动物安全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提高生产部门和检疫部门对检疫工作的认识程度。其次要将具体的动物检疫规范和标准落实到行政法规或法律条文, 立足于地区实际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落实, 来为提高检疫质量, 提供制度保障。然后是政府部门要做好具体的检疫监督和检测工作, 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实行地区卫生部门领导负责制度, 来做到对检测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管制, 保证每一个检疫环节都能按照标准落实。

2.2 做好对检疫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检疫部门应该针对本地区动物生产的具体情况对检疫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 其中涉及到检疫法相关条文、检疫工作的具体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和核心安全参数的技术操作等, 来提高检疫工作人员对检疫工作的认识程度、规范程度和提高实际技术检疫操作水平和检疫效率。此外, 检疫部门还需要制定专门的考核制度体制, 通过制度考核来落实相关评优和奖励惩罚制度, 来促进检疫人员自我学习, 不断提高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环节的质量和水平。

2.3 加大财政支持, 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动物检疫工作与居民日常饮食息息相关, 为此政府应扩大财政对检疫工作的投入, 来支撑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 检疫工作中存在最大问题是检疫设备落后, 不能满足目前动物质量安全检疫工作的需要, 所以,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 购买先进的检疫设备, 特别是涉及到检测核心安全参数的高精密仪器, 此外还要加大投入完善检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环节, 保证检疫环境达到良好水平。

3 小结

解决基层动物检疫存在问题的方法 篇10

1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漏检现象严重

目前,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严重的漏检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小型养殖场和农户散养的动物的漏检率比较高;偏远乡村的动物漏检率比较高;犬类和禽类等动物的漏检率比较高。漏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养殖人员对动物检疫的相关知识不了解, 忽视了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影响了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

1.2 动物检疫工作形式化

动物检疫动作形式化的主要表现是:部分地区动物检疫机构的相关人员在进行动物检疫的过程中, 忽略过程、忽略结果。动物检疫形式化问题的出现的原因有两方面: (1) 部分动物检疫人员的执法素质不高, 对于动物检疫法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执法能力不强, 从而影响了动物检疫工作的效果。 (2) 基层动物检疫结构的检疫设施不健全, 甚至堪称简陋, 检疫人员只能靠肉眼观察进行检疫, 检疫过程和检疫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比较严重, 影响了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1.3 检疫人员缺乏

目前, 部分地区动物检疫结构的人员比较少, 不能满足动物检疫的工作需求, 导致在繁重的检疫工作面前只能聘用代检员来完成检疫工作, 这些代检员通常不具备动物检疫的相关知识, 从而影响了动物检疫的实际效果。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我国兽医人员的结构体系出现失衡现象, 兽医人员呈现出头重脚轻的现象, 兽医人员的数量缺乏, 造成了动物检疫人员的缺乏。

1.4 检疫方法不完善

目前, 动物检疫通常是检疫人员通过肉眼观察来进行检疫, 虽然部分大型的屠宰场有专门的动物检疫化验室, 但是该实验室使用的几率却很少。同时, 很多屠宰场在动物检疫的过程中都没有将抗生素、农药、添加剂作为检测项目, 使得检疫工作出现安全漏洞。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动物检疫的相关内容不健全, 给人可乘之机;同时, 食品安全的相关惩处制度不健全, 无法打击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2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做好宣传, 提高认识

做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需要基层饲养者的配合, 所以, 要做好动物检疫的宣传工作, 比如, 在基层养殖单位召开检疫工作座谈会, 或者在乡镇中张贴宣传检疫工作的横幅,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人们对检疫工作的认识;其次, 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期限作为过渡期, 对不主动报检等行为进行合理的调节, 在这个过渡期内要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动物检疫工作的法律效力进行宣传, 充分提高养殖者对动物检疫的认识;最后, 在过渡期结束之后, 要对不按照法律要求进行检疫的行为按照法律的相关要求进行严厉的惩处, 彻底解决漏检等问题。

2.2 完善检疫制度, 提高检疫人员的执法能力

完善检疫制度, 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实时的完善动物检疫的相关内容, 比如, 在检疫工作中将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剂的检验纳入其中, 这样可以切实提高动物检疫的效果。同时, 完善检疫制度, 还要将违法检验的相关惩处措施纳入其中, 一旦发现检疫工作人员在检疫过程中出现违法检疫的行为就要按照要求对其进行严惩。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检疫人员进行工作实训, 提高其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认识, 定期对其检疫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 对于能力较差的工作人员要予以辞退或者进行再教育, 以提高动物检疫机构整体的素质水平。

2.3 完善兽医人员结构

目前在基层动物检疫方面存在检疫人员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完善兽医人员结构。首先, 政府可以对兽医专业和兽医院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补贴, 以扩大兽医学生人数量;其次, 政府可以对兽医这个职业进行相应的补贴, 以解决目前兽医人数骤降的现状, 以完善兽医人员结构, 以完善动物防疫机构中的人员配置。

2.4 完善检疫设施

防疫工作仅靠肉眼观察很难起到实际效用, 随着现代养殖业添加剂的增多, 为了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效果, 就要积极研发先进的动物检疫设施, 在动物检疫机构中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红外线测温仪以及快速检测设备等, 以提高动物检疫的效率和质量, 以充分发挥动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效用。

3 结语

在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 存在着如下问题:漏检现象严重、检疫人员缺乏、检疫工作形式化、检疫方法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做好宣传, 提高认识;完善检疫制度, 提高检疫人员的执法能力;加强补贴, 完善兽医人员的结构;完善检疫设施等方面来实现。做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 对维护食品安全, 对维护人类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杰, 等.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3, (11) :22-23.

[2]龚磊.浅谈基层动物检疫工作[J].农家科技 (下旬刊) , 2014, (2) :24.

加强林业检疫 保护生态安全 篇11

【关键词】林业检疫;保护;生态;安全

林业检疫主要是对林业植物进行检疫,这项工作对降低植物出现病虫害问题有着较大帮助,在检疫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意提高检验的质量以及效果,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林业产品的顺利流通有着保障作用。林业检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林业产品在生产与运输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者人为传播而出现林业产品携带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加强林业检疫,可以促进我国林业更好的发展,也可以使我国林业生产更加规范化。

1.林业检疫的概念

林业检疫主要是指为了降低植物出现病虫害等危险,对林业植物进行疫情检测,从而提高林业生产的安全性。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或者杂草的影响,为了保证林业植物的健康生长,相关人员需要利用有效的措施,对林业植物中存在的病害进行除治。林业检疫可以切断病虫害传播的途径,如果林业工作者不重视检疫工作,会影响生态的安全。经过分析发现,比较容易发生疫情传播的阶段主要是树种以及树苗运输这一环节,而且在运输的过程中,人是病害主要的携带者以及传播者,为了控制病虫危害的传播与蔓延,相关人员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环境更加安全、健康的发展。

2.影响林业检疫质量与效果的因素

2.1相关领导者没有认识到林业检疫的重要性

我国林业检疫工作起步比较晚,林业检疫的概念是在1952年引进我国的,但是这项工作的正式起步与运行却是在1993年,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林业检疫的相关技术不够先进,有很多林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林业检疫的重要性。在进行林业检疫时,相关检查工作缺乏连续性,而且检疫的标准缺乏规范性,这极大的制约了林业检疫的发展,也降低林业工作者对有害病虫问题的防控能力。只有得到相关领导者的支持,才能保证林业检疫工作顺利的进行与展开。

2.2疫情检疫缺乏深入性

林业检疫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需要利用多种先进技术,但是,在我国有的林业企业中,对疫情的检疫却缺乏深入性,使得很多危险性病虫害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加入WTO后,我国林业发展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林业检疫技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国际林业生产安全的要求,对林业检疫的标准进行完善。经过调查发现,在我国很多林业企业对有害生物的检疫标准并未统一规定,这会影响疫情检疫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2.3林业产品的调运管理制度不够先进

在林业产品調运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病虫害传播与蔓延问题,这也说明我国林业产品的调运管理存在漏洞,管理力度缺失,相关制度不够先进。由于林业检疫起步比较晚,所以,检疫的标准系统还不够完善,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林业检疫体系框架,但是其在制定标准时,存在一定盲目性,这极大的影响了林业产品调运管理效用的发挥。林业产品在调运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流程比较复杂,而且接触的人员也比较多,所以,很容易由于人为传播,而增加疫情蔓延的风险。

2.4林业检疫的组织工作缺乏规划性

在我国林业企业中,很多检疫人员能力与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检疫的经费严重不足,这使得检疫工作缺乏规划性与统一性,而且检疫的效果比较差。林业植物检疫项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检疫人员要承担不同的任务,管理者需要根据检疫人员掌握的技能,对其负责项目进行合理分配。但是由于我国林业检疫的标准并未统一,林业检疫组织工作缺乏规范性,所以,检疫流程无法得到优化。

3.加强林业检疫、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

3.1提高林业企业领导对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林业检疫,可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从而有效的保护林业资源。我国加入WTO后,林业产品流通速度越来越快,这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人员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病虫害问题,所以,对林业产品的流通造成了较大安全隐患,这也对生态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如果企业的领导人没有意识到林业检疫的重要性,则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达到保护生态安全的目的,林业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提高对林业检疫的重视,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传播。

3.2深入开展疫情检查工作

林业植物检疫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森林植物检疫专业队伍和执法专业队伍建设。林业部门要抓好检疫专业检验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检疫人员和仪器设备,提高检疫检验能力,做到早检验、早发现、早处置。在重点时期,要组织检疫执法人员分组上路巡逻、设卡检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调运行为。

3.3依法对林业产品实行调运管理

林业部门要认真组织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所有从事林木种子、苗木、花卉和其他繁殖材料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都要主动向所在镇(街道办)林业部门申报产地检疫,申请产地检疫合格证。对不按规定申报且未进行产地检疫的,森检部门不予开具植物调运检疫合格证书。对进入我国的林木种子、苗木等,要有合法的调运检疫证书。

3.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努力做到外疫不传入、内疫不扩散。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及时通报情况,依法做好检疫工作;检验检疫部门要重点抓好进出口货物包装材料的检验检疫,对进出境的货物要严格检疫和复检措施,严防国外新疫传入。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林业检疫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工作者无法有效控制林业植物的病虫害问题,这不利于保证林业产品流通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的安全性。林业检疫是一项专业性比较高工作,其对检疫人员的技能以及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只有提高林业检疫的水平,才能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林业检疫的顺利进行,需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这样才能控制疫情传播与蔓延。林业检疫是保护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强林业检疫,可以降低病虫害等疫情产生的危害。 [科]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谭静.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现状及问题初探[J].管理观察,2008(6):72~74.

木材检疫处理的原则和方法探讨 篇12

1 检疫处理的原则

木材检疫处理技术在检疫工作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为使检疫处理达到预期的目的, 应当遵循一些原则。

(1) 检疫处理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规定, 并尽量使处理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 检疫处理办法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除掉危险性病虫害, 完全杜绝有害生物的传播。

(3) 检疫处理方法应安全可行, 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不造成中毒事故, 不污染环境。

(4) 检疫处理后不降低木材品质, 不污损其外形。

(5) 凡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农药管理、商品检验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理措施, 应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并符合有关规定。

2 检疫处理的方法

检疫处理的方法很多, 在实际检疫中, 要根据危险性病虫害的种类、性质、潜伏部位及所具备的条件选择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2.1 熏蒸处理方法

熏蒸处理是指在紧闭的条件下, 利用熏蒸药剂气化后的有毒气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较好的扩散、渗透和吸附能力, 杀死有害生物的一种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的方法效果较好。

熏蒸处理是应用最广泛的检疫处理措施, 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由于熏蒸剂的分子状态为气体, 因此能穿透到被熏蒸的木材内部, 杀死内部隐藏的害虫;二是在密闭的场所或容器内部都可以进行处理, 如在帐幕、车辆、仓库、加工厂等;三是熏蒸处理可以快速集中消毒大批量木材, 节省人工和费用;四是熏蒸后通风散气。毒气易于扩散出去, 在木材上不留残毒或残毒问题相对较轻。对木材进行熏蒸处理的熏蒸方式有常压熏蒸和真空熏蒸两种。

常压熏蒸指在帐幕、仓库以及可密闭的设施或容器内于正常大气压下熏蒸。帐幕熏蒸时地面需铺垫塑料布或挂胶布, 放上货物, 再覆盖塑料布或挂胶布, 接口处卷折夹紧, 四周用泥土、沙袋压紧。仓库熏蒸时均应糊封, 防止漏气。

真空熏蒸实际上是减压熏蒸, 即将密闭容器内的空气抽出, 使容器内达到一定的真空度, 然后输入一定剂量的熏蒸剂进行熏蒸, 以达到杀虫灭菌的目的。熏蒸结束后, 抽出熏蒸剂气体, 反复通入空气冲洗。由于在熏蒸之前先要抽气减压, 因此有利于毒气分子的扩散渗透, 同时促进了害虫的呼吸, 加快了害虫的中毒速度, 缩短了杀虫灭菌时间;真空熏蒸的密闭条件较好, 施药、熏蒸、残余毒气的排放均在严格密闭的条件下进行, 避免了毒气的外泄, 降低了环境污染, 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2.2 水浸灭虫处理方法

当发现进口木材携带的害虫种类、数量较多时, 可采用水浸灭虫的处理办法。木材水浸灭虫处理, 就是将经检查检验发现蛀干性害虫多, 需要进行灭虫处理的木材运到水上贮木场, 贮木场一般水深3米以上, 四周以钢筋混凝土桩架设立围墙, 场内每隔一定距离设一排水泥桩以固定木排。当待处理的木材运到贮木场后, 分批次, 按要求整齐有序地卸入水中指定地点, 让其沉入水中并固定。对于浮出水面地部分要进行喷药处理, 药剂可用杀螟松、马拉硫磺等乳剂。水浸处理的时间一般为90天, 最长达6个月, 可以获得良好的灭虫效果。

2.3 热处理方法

可采用蒸汽、热水、干燥、微波等热处理方式对带虫或染病的木材进行杀菌灭虫,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处理要求、有害生物种类及设备条件等选用适宜的方法。为了达到彻底杀菌灭虫的目的, 处理时木材的中心温度至少要达到71.1℃并保存75min以上。

2.4 停运、退回或销毁处理方法

如目前尚无有效的检疫处理办法时采取停运、退回或销毁处理。如发现某种检疫对象而一时不能除害消毒, 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消毒处理的, 应当停止进口, 责令退回;如所带检疫对象危险性突然变大, 退回原产地也需销毁的, 或从经济条件考虑无必要退回者, 予以销毁。

木材检疫处理工作, 是一项比较细致的工作, 只要遵循其规则, 按照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摘要:从检疫处理的原则、检疫处理的方法两方面来论述。对于检疫处理方法则从五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木材检疫处理的原则, 同时对四种检疫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为木材检疫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木材检疫,原则,熏蒸处理,水浸灭虫处理,热处理,停运、退回,销毁处理

参考文献

[1]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J].植物保护, 2002, (2) .

[2]苏彪, 姚伏初等.当前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作物研究, 2010, (4) .

[3]袁海山, 王文凯等.我国天牛的进出口检疫现状及处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 2009, (17) .

上一篇:香格里拉下一篇:电信数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