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2024-07-08

贯彻人本管理理念(共7篇)

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篇1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日益呈现的人本价值取向, 主要表现为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 其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折射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科学的理解跟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内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的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位的一种教育理念, 其主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而非以物跟社会作为本质内容, 人才具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教育的主体跟对象都是人, 其目的在于塑造人, 在教育活动中, 人占有着中心位置, 它主要强调以人作为出发点, 教育要围绕着人来进行培养, 教育缺少人的存在, 就不能够真正的被称之为教育。教育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因此教育就需要民主而平等的尊重人的权利, 满足所有教育消费者的需求, 人一生中都在学习, 因此说教育不仅是痊愈的, 而且还是终身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进行外部的引导、塑造, 重要的是一种源自于人精神的内部活动, 人能够通过教育达到人性, 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塑造出更美好的自我形象, 教育应该是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而不应该只是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状态中, 要保护受教育者的主动积极性以及不断的进行自我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在政治教学中贯彻人本理念的措施

1.思想政治课树立人本价值理念, 必须强化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功能, 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生命质量的教育思想。思想政治课人本理念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 教育学生做“好人”, 做“真人”, 做“能人”, 而且既要做“社会的人”, 也要做“自我的人”, 也就是既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人, 也要做“有自尊、有价值、有快乐、有人格”的现代人。通过课程教学, 使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精神品格的自主创新的人;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社会生活的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既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又关爱自己的人, 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理念教育思想, 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必须探索人文教育与学科教学法的结合点,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合人文精神的培养。

2.思想政治课树立人本价值理念, 必须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重视学生情感世界的构建,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和先进的伦理道德宣传,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而, 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长期不佳, 究其根源是与教师忽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密切相关。实践证明, 在情感教育中政治教师如能发挥主导作用, 将自己的情感融化到教学内容中, 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而且能促进学生品德、性格、情感的发展。情感作为道德信念和精神力量的核心, 没有情感的政治理论就成为空洞的说教, 道德教育将变得枯燥无味。所以,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内驱力。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落实思想政治课人本价值的教育目标,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情”和“理”的结合。

3.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人本价值理念, 必须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 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了实现所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首先必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就要关注每个人的个性特征, 研究一个具体的人特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 通过有效地改变影响人的思想的外在因素, 达到影响人的思想的目的, 遵循各自的实际需要, 适应个人的本质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人本原则必须基于每个教育对象的需要和特点, 尊重教育对象的兴趣差异、智力差异和性格差异, 因材施教地选择教育方式, 最大程度地适应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心理学研究显示, 人对尊重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的一部分, 是社会中的人对自我评价和自我尊重以及社会评价和社会尊重的渴望。满足尊重的需要会导致快乐、信心和力量, 相反则产生悲伤、自卑和无能的消极感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 满足学生的尊重和需要, 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对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起着决定作用。满足学生的尊重和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启发学生的自觉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如果不能做到尊重学生、不能使学生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就肯定收不到好效果, 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三好生同样如此。因此, 教育学生首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具体地说则应做到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和同情学生, 在工作中要采用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平等、民主的教育方法。

在人类向21世纪的今天迈进, 就需要我们构建出能够体现出时代精神的新教育思想, 这种构建要立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上, 以“实践”作为教育培养人的本体论哲学的基础, 并以人性的完整性作为依据, 体现出人性完整性的多元化开放丰富流动着的生活世界根基, 将教育对社会个体的适应跟超越统一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 并不断地指向教育的超越。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逐渐在实践的层面上拉开了序幕, 而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 就需要坚持人本思想以及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本文主要讲述了政治教学中以人为本教育的新内涵, 主要是强调了政治教学中人本理念跟教育思想的统一, 进而阐释了政治教学中贯彻人本理念的教育超越。

关键词:政治教学,人本理念,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中伟.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孙秀丽.论人本视阈下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3]孙秀丽.推进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篇2

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和模式探究

作者:冯爱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3期

[摘要]企业管理从强调以物的管理转向重视对人的开发,是管理领域一次变革和创新。知识经济所倡导的管理模式,称之为“人本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变革和创新,反应了知识经济的本质和要求。

[关键词]人本管理;企业管理;理念;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92

试论企业人本管理理念的创新 篇3

[关键词] 人本管理 理念 创新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转变也同样离不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创新。“思路决定出路”,谁先进行观念创新,谁就可能抢占先机。企业管理是企业运转和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所积累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应用于近代企业管理中,通常被称为经验管理。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以后,经验管理才开始向科学管理进行历史性转变。经验管理是以经验的累积为基础的,实质是一种人治的管理。科学管理则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和标准化生产基础上的对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环节进行的生产流水线式的细致的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模式。科学管理促进了企业生产活动的集约化经营,相对于经验管理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但是,这种管理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以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蓬勃兴起,企业管理日益凸现出智能化特征,传统的“科学管理”也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和缺陷。

科学管理是以机器为中心的管理,它是服从于资源经济或工业经济时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工人被当做机器系统中的“配件”,因此,人被异化成为“物”,管理的中心是“物”。管理部门要求雇员成为“标准化的经济人”,即机器化的人,以便实行规范的标准化管理。这种使人异化为物的管理,使人处于被动地位,压制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更深层次上成为制约企业管理效益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此它正在被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所取代,这是管理科学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大量实践表明,管理如果不能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高效益。随着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人的因素即创造性、智慧、个性、才能、综合素质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促使企业管理部门不得不日益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于是,管理开始从物转移到人,管理方式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集中体现为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制(人治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人本管理)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种变革,关键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传统企业中,到处都弥漫着对物欲的追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雇员追求工资最大化,劳资关系被严重地物化为利益关系,对人的管理也就变成了对人的奴役和管制。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实际上都变成了一种单纯追求物欲的机械化的工具,人的本性,人之为人的独立精神被严重压制、抹煞或扭曲,人成为非人,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异化。坚持以人为本,要求管理部门必须把人当作“人”看,即还原人的原生态,还原人的本来面貌,首要的是把人作为一种独立的“精神存在”而加以认可和尊重。人毕竟是有思想的万物之灵,人具有天赋的能动性,突出的表现为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正是这种不懈的追求,促使人们不断地将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从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也就恰恰体现于它的无穷的创造力上。所谓“管理就是服务”,其实质,就是为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而服务。而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则有赖于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充分尊重和肯定,有赖于对人的正当的生命状态的充分理解和满足,这也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精髓所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使每一位员工的生命活力得到完美地展现和伸张。只有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对员工的终极关怀,因而它也就能够在最大限度内使员工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激励和发挥。

第二,转变劳资对立的观念,确立整体和谐的新理念。现代企业是一种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独立法人组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生产的社会化、分散化和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组织的复杂化、个体成员的丰富性也日趋膨胀,企业管理的整体性要求随之也越来越高。比如,现代商业企业的经营性质和范围日益向综合性发展,它们往往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为一体,涵盖策划、设计、生产、包装、广告、服务、公益宣传、制度创新、塑造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一个多元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使得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已经不单纯的表现为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垂直劳资关系,而是表现为一个庞大的立体网络状结构。因此,企业管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劳资矛盾,而是着重于企业有机体对内和对外的双重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育的初期,企业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是单纯的和尖锐的,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的确立,企业的科学发展成为时代要求。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它所追求的两大规范性目标则是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了追求这两大目标,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即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劳资双方互为依存,因此必须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于是,企业内部的整体性和谐就成为了关系企业发展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家和万事兴”,古已有之,企业亦然;“和为贵”乃中华传统,说明“和”字之中有“价值”,在和平、发展、合作的崭新时代,和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异于是一种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资源,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高昂的价值,这是一笔无形资产。因此,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构建和维护企业的和谐,因之可称为和谐管理。

第三,废除刚性管制理念,树立柔性激励理念。传统的管理理念潜在地默认一个形而上的逻辑,即人具有自私和懒惰的本性,因此要克服人的这些弊病就必须对其进行强制性的指挥和命令,方能获得高效率。在这样一种思想支配下,管理者所实施的行为具有突出的压迫性和抑制性,其管理的方式流于简单化和非人化,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尤其是当整个社会步入以人为本的新时代,这种“刚性”管理日益遭到抵制,大量的表现为职员的消极怠工和敌对、甚至冲突。当今企业管理越来越多地强调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它所强调的是人具有天赋的潜能、智慧和需求,而人的潜能和智慧的发挥,有赖于需求满足程度的牵引。因此,管理就是设法通过某种柔性的、内在的、无形的、深层的东西满足人的需求,来激励和诱导员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概而言之,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从物质方面看,就是要实行劳动与报酬挂钩,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福利分配,于是按劳分配原则得到彻底的贯彻,这是传统的固有的主要方法。而更为根本的则是精神方面,即强调每一位员工都是利益相关者,在积极实现各方利益互相融合的基础上,对员工的雇用尽量采取长期化,以增强他们对企业持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实行个人负责制;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要融洽,关键是上级主管要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亲和行为,是每一位员工经常性的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形成相对稳定而过硬的一技之长;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翔实而准确地评价和逐级提拔,使他们的内心始终都涌动着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晋级晋职的希望和信心。日本实行的“终身雇佣就业制”和“年终序列工资制”就是体现了这样一种管理理念,它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现代企业创新的保障,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创新的先导。它除了上述三个主体方面之外,还要求我们树立人才战略管理理念、人文管理理念、形象品牌管理理念、企业伦理管理理念,以及知识价值观念、人才资本观念和多元和谐的新竞争观念等。贯穿于这一管理观念变革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共赢。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管理机制也日臻完善,一切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管理文明成果都将会得以吸收和利用,我们坚信,以人为本、科学、和谐的发展理念必将为我国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篇4

一、转变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1. 转变班级管理的观念。

我非常注重学习人本化管理的班级管理新理念,努力提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平等、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在班级管理中我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个性,真正使他们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从而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2. 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我严格要求自己,在行为上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本着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是上帝的宗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还经常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比主观臆断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我在空余时间阅读了许多文化教育名著,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养成与大师对话,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的终身学习习惯,我学到了前辈和大师们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等,这些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让我警醒了许多,使我模糊的认识一下子清晰起来,使我的点滴经验逐渐系统起来,使我对原来不留心的问题开始思考,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阐述得非常清楚。

4.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只有掌握了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扬长避短,使工作更有成效。我经常告诫自己,要保持宽广的心胸,用宽容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用“爱”去教育学生,通过及时帮助改正,指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制度

没有制度约束的管理,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人本化管理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制度化管理也不是管、卡、压;制度化管理为人性化管理奠定了管理的基础,并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而人本化管理思想的体现,使制度化管理充满着人性化的温馨。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互为动态的过程。

1. 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理想、追求和希望达到的成果,也是班级发展的导向。学生刚升入初一的时候,在我的指导下,我班确立了一个三年总体目标(也叫长远目标)。每学期初,我们都要制定一个中近期目标,做到有层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深化,以期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共同奋斗目标的激励下,同学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逐步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2. 建立班级目标责任机制。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上,我采用了魏书生老师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让全班同学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才能、实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参与班级纪律、学习、出勤、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管理,每位同学都提高了自主和自理能力。

3. 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

要使良好的班风保持下去,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严格的制度。我班根据学校的《班级量化考核办法》,制定了本班的《班级行为规范量化办法》,对纪律、卫生、学习、行为礼貌等做了详细规定。此外,还建立了检查监督的制度,创设了“人人遵纪、人人执法、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班级“自治”。

4. 创建班级育人环境。

我特别重视班级的净化、美化和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优美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室文化。我利用课桌一角让学生写座右铭,利用教室一角作图书馆(都是学生自带书籍,有学生专人管理,一学期更换一次),四面墙壁,一面是荣誉墙、一面是承诺墙、一面是目标墙、一面是作品展示墙。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5. 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良好的班级文化需要管理者的长期积累,我班建立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班级文化,一是通过制定班规、班训,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使学生产生对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二是创造条件形成班级“特殊文化”的精神氛围,利用班级教室后的黑板报,活跃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搞活各类主题教育。

6. 开展生动的主题班会。

根据学校的规定,我班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从前台转向幕后,把班会课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班会课的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在活动中,同学们自编小品、相声,自己制作道具,自己布置会场;活动后,每位同学都能自己评价。在这样的主题班会中,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地参与,自由地表达,充分地展示自我。

三、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创设条件

1. 班干部民主竞选。

为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我要求每一位同学都来参加班干部的竞选,实行民主选拔,打造合乎民意的班干部队伍;加强培养,打造全面发展的班干部群体;放手使用,打造具有创造力的班干部骨干;重视监督,打造责任心强的班干部核心。

2.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我在班干部的管理上,做到充分“放权”,真正体现“要我管”为“我要管”,把管好班级变成他们自身的需要,做到愿管、乐管。

3. 组织开心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班级的建设和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校每次组织开展活动,我都积极响应,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热情、自信的优良品格。

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篇5

一、前言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重在尊重人的个性。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于管理基于人的本质,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促进成员与组织共同发展。成人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本理念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成人教育管理成效的瓶颈。传统的学校管理或多或少存在“重事轻人”的问题,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不够,激励机制不健全,出现许多管理不畅的问题。因此,在成人教育管理中要渗透人本管理理念,要尊重成人学生的生命、尊严和人格,从人的生存与发展角度实施教育管理,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效果。

二、人本管理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可行性

1.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理念自古有之。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念,要求学校充分尊重成人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人本管理理念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可以将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思维模式。采用这种思维模式对成人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也就是强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念,就是体现教育管理的服务性质,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对其进行教育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其次,人本管理也是一种价值观。人本管理倡导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实现人的价值。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人本管理理念强调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重不同个体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处理,也就是要处理好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将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成人教育管理中,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保证学生的幸福和自由全面发展。

2.成人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

成人教育学校的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和普通学校学生相比,成人学生具有自身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一般在文化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很多成人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其次,成人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普通学生相比,成人学生对自己求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他们一般是在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感到自身知识不足而来求学,一般都是自愿、积极地想获取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而求知欲非常强烈。但是,成人学生一般都是在职的工作人员,很多都在基层工作,一些已经成家,生活压力也比较大,因而学习时间比较少,导致学习压力比较大。最后,成人学校的学生都是成人,记忆力方面相对比较差。虽然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记忆力欠佳,因此,很多知识都不容易记住。

3.人本管理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可行性

在成人教育管理中采用人本管理,就是以尊重为出发点,重视人的因素,要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虽然成人学生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职位上有高低之分,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同等对待,像企业重视员工一样充分重视每一个成人学生、尊重每一个成人学生。同时,学校对教职工也应该进行人本管理,注重教职工的人格尊严和发展需求,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激励其努力工作,为成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只有采用人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和人格,才能注重学生内心需要的满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保证学生的幸福和自由全面发展。

三、人本管理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要将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成人教育管理中,学校就要真正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勇于革新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大,学生来自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层次高低各不相同,因此,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现阶段一些成人教育学校有时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导致教育教学工作效果不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成人教育学校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方面体现人本管理思想,加强对成人学生内心需求的关注,平等对待所有学生,高水平地进行教育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成人教育的教学目标,满足成人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进行差别教学

在成人教育管理中渗透人本管理理念,就是要加强对成人学生内心需求的关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以及不同学习需求的人进行差别教育。成人教育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了解学生的行业、职位、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强,目的非常明确,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向也要非常明确。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提高实际能力。对成人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获得实践能力和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创新考核方式,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对平时学习状况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重视人际情感沟通管理

成人教育学校一般是在校外设点授课,学校的管理者甚至不需要和学生见面,教师一般不太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非常少,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关怀,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将一些知识讲给学生听,常常上完课就直接走。因此,学生总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将人本管理理念运用到成人教育之中,就要求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情感需求,要通过各种途径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各种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定期举行座谈会,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听取学生对成人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尤其是应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和学生之间的积极沟通,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人本管理关注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学校应该积极贯彻人本管理理念,从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管理。以人为中心进行灵活管理,对提高成人学生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部分人对成人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因此,学校更应该采用人本管理理念进行教育教学,关注成人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增强成人学生的素质与技能,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篇6

关键词:人本管理理念;学校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2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47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些新型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人本管理理念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在目前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及教师充分尊重,对人本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应用,使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满足师生共同成长、更好成长的需要,为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那么如何来更有效地做好这些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

一、教育目标上,突出尊重人性

我们认为应该努力基于孩子的成长需要办教育,以“自信”“正直”“魄力”“勇敢”“毅力”“灵气”“坚强”等作为教育学生的中心词汇,是比分数更能从根本上决定人们未来的因素。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负责任,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负责任,对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负责任的自觉意识,让“德育为先,质量立校,规范为本,和谐治学”、“面向全体,关照少数,以情授业,注重实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变为老师的自觉行动。我们希望通过全校师生长期的努力能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学生成长里程中最值得留恋的地方”,成为学生一生中都会感念和引以为豪的地方。

二、教育方法上,遵循“尊重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集体氛围,要能够公平、公正、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将民主、平等、尊重、自立、自信的理想与品质一同深深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任务是“唤醒”,教育就是要唤醒人的自觉,自觉就是人的免疫力。为了更好地提高育人实效,我们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努力打造“赏识·期望·引导”的模式。赏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信心;期望是为了明确学生的目标;引导是为了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成功之后再给以赏识,产生新的螺旋式上升的教育循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赏识正像为花木浇水,而引导则像给花束剪枝。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可能,努力让从我们学校出去的孩子都阳光自信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一要会赏识,学会用显微镜来寻找学生的优点。此外要宽容,能包容学生的失败和暂时落后,让孩子在失败中也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为努力,将挫折和暂时的失败归因为不努力。

三、教育内容上,强调习惯为重

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投入比较大的人力、物力,那么我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工作上,我们坚持“成人与成才齐头并进,素质与分数相得益彰,通过“训、管、育”相互结合(“训”即是训练,“管”即是管理,“育”即是引导、教育。以“训”为起点,以“管”促保持,以“育”促内化)、相互渗透的立体式教育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基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树立“习惯为重”理念,以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知识节等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广大同学喜爱的活动为载体开展“自信·感恩·好学·责任”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会“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学会对集体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四、教育途径上,突出课堂教学主渠道

一是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课本为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将课堂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每个教师在课堂上用多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双边活动努力把课上得“生动、有序、高效”,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和主战场。

1.紧紧抓住教材中的“双基”(基本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组织教学;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必须坚持“低起点、严要求、小步走”,以培养兴趣、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必须兼顾三类学生。努力做到不管人事、小事、难事、易事,每个同学都要有实事可做。

3.课堂提问、操练等互动的环节要尽可能扩大,让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全新心地投入。

4.加大分层式教学的力度,力争把分层作业、分层辅导落在实处。

5.按照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成立四人学习小组,通过同学互助实现共同进步。

二是抓教师的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各课实行“合作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工,教后反思”的基本模式,即根据课时计划备课组长确定各课时主备教师,主备教师要在深入钻研后,提前一周备好课并将书面教案发到本备课组每个老师手中供大家研究。集体备课时,大家共同研讨,形成统一共识后,主备人进行二次加工。主备人将修改后的教学案送备课组长审查,审查通过后印制发放到每一个老师和学生手中,每一个老师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课堂上检查学生学案使用情况,课后师生共同反思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证了每位教师执教的教案都是经过全备课组集体研讨的代表全校最高水平的教案。

三是加强课堂管理(前课堂——课堂——后课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作为推进新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努力推行“自学—质疑—讨论—点拨—迁移”的教学模式。同时落实人文关怀措施,加强师生结对帮扶工作,每位教师要做好“指导一个优秀生、辅导一个学困生”的工作。

总之,教育的过程决定了教育的结果。教育的过程是付出,教育的结果是收获,没有人不想丰硕的收获,但没有付出,哪来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而教育的付出,不仅需要汗水、时间和精力,更要有爱心、智慧和灵性。我们坚信只要遵循教育的本质,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一定不平凡,把常规的事情做到极致就一定能创造奇迹,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形成三个常态:教师思考的常态,教育教学管理的常态,教育教学研究的常态,用逐渐的影响引导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向最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道明.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0).

[2] 蒋爱国.浅谈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1(10).

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篇7

小学教育管理管理模式人本管理创造性人本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一种思想,强调要对每一个个体进行尊重。当前已经是进入了21世纪,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当中,需要聚集民智、汇聚民力,要发挥出每一个个体的责任心以及创造性,就更需要注重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运用和发挥。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教育阶段,因为青少年自身的人格、品质和基础知识都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加强对于小学教育的人本主义管理,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表现以及主体性的地位,培养出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自信,也是小学阶段进行教育所需要进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小学教育在管理上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教育管理上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存在抑制的状况

中国很早就已经兴文重教,从东周时代开始就已经有诸子百家进行传习讲学,一直到现在,中国仍然十分重视文教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但是正因为中国从封建时代以来长久的教师权威性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都是强调服从,并且教师也是服从小学的科目教研组的教研成果,无论从教学的方式或者是教学的内容上都应该服从教研的成果,不然则可能受到诘难和责备。而负责具体教学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但是一旦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或者表达自己的个性等,却不容易受到教师的接受。所以,教育管理上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尊重,很多学生在日常的过程当中也都放弃了自身的创新尝试,这一点对于很多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而言,也同样无法进行创新性的引导和管理。

(二)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容易发挥出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当前对于小学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质量的教师资源的缺乏,以及教学上存在的资源紧缺的状况也逐渐突出,影响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优化以及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小学普遍出现的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资源紧缺,以及资金上、时间上普遍不足,这样很多小学教学过程中就采取大班教育,班级的学生人数太多,教学的质量也不好,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没太大的本质差别。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就无法真正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性進行关注,教学没有个体的微调,容易造成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一刀切,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探索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一)采用民主的人本主义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强调全员参与

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的根本目标。小学的教育管理者和小学一线教学的教师,在贯彻执行相关的小学规章制度、教学制度上也需要彻底、自觉以及主动。但是学校在形成小学的日常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上,不能够完全忽视对于负责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经验的主观感受。由于很多负责一线教学的小学教师,对于小学教育实施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加清晰,所以可以更加不留死角地掌握当前小学教育管理所缺乏的一些层面。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都应该被小学的教育管理者所吸纳和整合的。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强调策略研讨上的全员参与性,教育管理的策略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聚集一线教师的智慧,形成更好的教育模式。而这种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也会对于一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起到更为积极的影响。

(二)要注意人性管理和制度管理之间更好的结合

小学要进行人本主义的管理,还要注意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互相之间的结合。过去的教学管理比较注意服从,这样在教育管理之下,会让一线教师容易产生消极应对心态,从而无法获得尊重和满足,在工作过程当中就不容易进行配合以及服从。而人性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被管理的一线教师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一线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进一步地取长补短,在情感上进行互动,最终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一线教师更加配合以及服从。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工作自主倾向性,并且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促进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对教师理解以及尊重,最终以人性管理配合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

(三)构造更为浓厚的人文教育文化的氛围

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注意以人文本的观念,不仅仅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具备这样的管理价值观,更是一个文化养成的过程,从而用人本主义的机制以及方法对学校进行管理。小学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放手让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去探究一些新的小学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一旦教学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学教师在一些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上存在分歧的时候,不要采用传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要注意采用一些平等的交流和互相沟通的方式,让一线教师能够想说、能说、有机会去说,不要轻易怀疑教师的一些创新观念和做法,也不要形成一些思维定势,不愿意和教师继续交流,最终造成了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之间的嫌隙。这就是平等、互相尊重的人本主义教育文化氛围的培养和形成。这些宝贵的人本主义教育文化,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在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和一线教师之间的良性交流,并且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为培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新小学生而付出努力。让小学教师愉快地参加工作,在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中实现人生价值,也是小学教育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王召宏.特色文化、小班化让教育如此和谐——赴南京、上海学习心得[J].教育教学论坛,2009,(03).

[2]杜锡群.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经济前沿,2006,(05).

上一篇:变电站作业安全管控论文下一篇:对应用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