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文教学

2024-07-08

对应用文教学(共12篇)

对应用文教学 篇1

摘要:二胡在我国具有漫长的发展史, 尤其是近些年的发展更为迅速。然而, 实际的二胡授课受限短暂的二胡授课史, 运用技法并不恰当, 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得不承认, 二胡在实际授课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文章基于情感教学, 对二胡教学进行探讨, 对当前二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二胡教学,情感教学,应用

二胡是弓弦乐器的一种, 在时代潮流的大环境下, 这种古老而闻名的乐器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蕴含的潜能也不容忽视。但是, 二胡授课的历史却是短暂的, 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情感在二胡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要形成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二胡教学体系, 这是当前二胡教学应重视的问题。

一、二胡授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三个方面:认知、情感和意志。我们在成长过程中, 不断产生向上的学习动力, 也即是荣誉和梦想。人的情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的参与意识, 提高活动水平。为此, 教师在二胡教学中, 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感受及学习兴趣调, 让他们产生学习激情。学习是一个从认识到感受的过程, 让学生乐于学习。通常来说, 良好的二胡演奏更能震撼人的心灵, 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对艺术产生深刻的感染。教师在课堂上不辞辛苦地为学生授课, 这种演奏是一种由内在到外化的过程, 确保学生在演奏时, 不产生恐惧。如二胡演奏《战马奔腾》, 这种曲调更能震撼人心, 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 战胜困难, 显著提高演奏质量。

二、二胡授课重视情境交融

情感教学是一种能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教学方法, 能提升授课质量。在二胡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效使用, 调节学生情绪, 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潜力, 提高教学水平[1]。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 要求教师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学生。教学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 教学缺少情感将是失败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了解他们的生活, 融入他们的交流中, 这都是教师要做的工作。对学生的关爱, 首先需要从对学生心理的关爱出发, 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和学生真诚交流, 感受他们的思想情感, 和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教师要运用一套逻辑思维,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事实上, 教师并没有重视到学生情感所起的作用, 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感到非常苦闷, 继而恐惧, 出现一种病态的心理。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具有主人翁的独立意识, 教师要重视到这一点, 不能将自己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基于对传统授课的重视, 教师还要采取合适的育人准则, 激发学生潜力, 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或者是朋友。教学的过程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切, 教师要关心所有学生, 这种观念在不同教育阶段同样适用。在学生看来, 良好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关爱。教师要和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将关爱之心投放到学生身上。师生关系的平等能形成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应相互帮助和协调, 缩短双方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用一颗温暖的心感染学生。当学生练习二胡演奏技法时, 教师要保持一颗耐心,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尊重他的, 这样, 学生才感觉到教师更像亲人, 才能将心中的话说给教师听, 二胡的练习才较为顺畅, 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努力。

三、多元授课方式提升学生乐感

乐感的学习能使人产生无形的情感, 不能触及, 也无法理解, 通过心理活动产生, 借助学习和教育等一些方式来实现。二胡演奏中对乐感的学习在于掌握节奏、音色和音调, 凭借自己的感觉, 进行操作。学生乐感的提升, 可使学生较为容易地把控演奏中包含的感情, 在演奏的过程中熟练地使用演奏技法, 实现演奏的目的。乐感的培养需要长期付诸实践, 教师在给学生平时授课时, 要让多学生听有关二胡演奏的曲目, 培养他们的视听和感受能力, 欣赏不同阶段作品表现的风格及归属的流派类型, 感悟乐曲主题的表达及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采取归类的方式, 对不同类型的二胡曲目做分类, 使学生准确把控乐曲作品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情感。在课堂授课中, 教师要为学生预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纳, 这样有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 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此外, 教师要提倡学生将二胡学习投入到实践中, 感受二胡表现的深层次情感, 产生二胡演奏情感。

四、结束语

学校应注重情感教学在二胡教学中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增强学生的感受和理解, 这对于作品的演奏和情感表达的提升能起到重要作用[2]。总之, 二胡是民间乐器的构成部分之一, 对技法的演奏有特别的规定。因为实际的二胡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一些消极情绪, 影响了二胡演奏水平的提高, 为此, 教师在授课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二胡的学习中, 获得学习的乐趣, 从而使二胡教学中的情感成分更好地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茜.情感教学在二胡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3) :96-97.

[2]胡文杰.二胡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分析[J].神州, 2013, (25) :68.

对应用文教学 篇2

1当前高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把控课堂,学生缺少参与课堂的机会

如今的高职化学教学还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再加上化学内容繁杂,知识点较散,教师缺少辅助教学条件,难以系统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把控课堂节奏,学生无法及时解决自己的疑惑,学习效率降低。

1.2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习的互动性,教师单纯地把理论和结果告知学生,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所授内容的本质,更缺乏提问、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并且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实验条件不完备,缺少实验器材、仪器设备落后、化学实验药品缺乏等情况限制了很多实验的进行[1]。

1.3学生基础薄弱,缺少学习动机

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的反思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文;问题;对策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职院校的不负责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比较差,但是这并不是高职院校做不好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借口。很多高职院校对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并不是很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对这门课程投入的精力不够。高职院校将教育重心放在了工作技能上的培训,而对学生“软实力”的培育工作明显做得不足。二是学校对这门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高职院校认为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无足轻重,导致该门课程开课时间不合理,学时过短,学生从中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三是学校对这门课程的考核不够严格。由于不是专业课,所以学校在考核方面不够严格,导致很多学生对该门课程不够重视,根本不能够学习到应用文写作的技巧。

2.部分高职教师水平较差

很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授学生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师很多并无真才实学,他们在课上所教授的知识往往实用性并不强,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甚至是从网上直接下载的或者是由学生提供的,而自己在课上仅仅照读PPT。

3.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是基础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都是中考或者高考成绩较差,没有可能进入高中或者大学深造的学生,他们为了学习一门立身技能而进入高职院校。所以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完整的、体系化的知识。加上学习能力也比较差,他们不能够很快很好地掌握新知识。二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内心自卑。由于从小求学备受挫折,所以即使进入到高职院校求学,自卑的心理依旧困扰着大多数学生。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学不好、学不会,最后导致不想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三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上进心。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祟,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自甘堕落,没有上进心,错误地认为即使付出努力也学不好,干脆不学。

二、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策略

笔者在上文对高职院校开展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从高职院校、老师、学生三个方面,总结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不足之处,现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法策略:

1.高职院校方面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视,加强对该方面师资力量的建设。在课程安排方面,要为该课程安排合理的时间,提供充足的学时。还应该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应用文写作技能的重要性。

2.授课教师方面

授课教师在教授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态度认真,充分备课,为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课堂服务。除了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实战训练,为学生安排一些应用文写作的具体作业。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加强学习,时刻走在学生的前面,要有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

3.学生自身方面

一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正是因为过去的学习不足,才更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系统化地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整,才有利于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提升。二是树立良好正确的学习观,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应该自暴自弃,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坚持学习,保持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并且不断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三是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弥补自身的不足。勤能补拙,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勤奋刻苦的品质。无论是谁,要想学有所成,就要付出大量的心血,潜心研究,刻苦钻研。只有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

本文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在多年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教授好这门课程的策略。教师要使每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好这门基本技能,为他们在日后的职场发展增强竞争力。

參考文献:

[1]谭芳.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对策[J].文学教育(上),2015(3):92-93.

[2]时荣先.新时期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3]薛亚红.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有效进行的几点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99-101.

[4]邢益承.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核心能力训练及方法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对应用文教学 篇4

一、模因论的简述

1. 模因论的概括。牛津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 解释说道:“文化基因, 文化传播最小的单位。”模因一词是模拟生物遗传单位 (gene) 基因而来, 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通过基因遗传而繁殖的, 作为文化传播单位。这说明模因的运用范围是非常广阔的, 通过不停地复制, 大量的信息不停地传播, 由一个宿主到下一个宿主不停地循环往复。作为文化传播单位, 模因的表现形式繁多, 比如:传播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模因, 有歌曲韵律、宗教观念、谚语术语、服装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等。

2. 模因论的生命周期。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将模因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有先后顺序, 周而复始的运行阶段。模因感染新宿主、成为他的记忆并重组于现存感知因子的过程称模因的同化。模因在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 对于其他个体的传播和影响机率越被扩大。表达阶段是指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 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模因中出来, 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各种载体扩大传播范围将传输阶段着重体现模因, 是对表达阶段的延扩。四个阶段, 周而复始, 形成一个路径, 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被抛弃。

二、语言模因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启示

1. 依据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要求, 选择输入教学材料, 确立标准写作模板。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 语言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提供输入。在该输入假说的依据下, 更好的语言输入资料应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 略高于学生实际上的外语水平。在模因理论依据下, 在模因的同化阶段, 成功的模因要想待在宿主的记忆里, 感知、理解和消化, 生动的模因载体, 突出、适合宿主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准备教学材料时, 要充分考虑高职英语教学特点与学生所学专业, 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要选择那些具有合理性、专业性、真实性的材料进行教学, 创造真实的语言场景, 优化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 他们记忆中停留得更持久的语言模因存在。如应聘书, 教师首先可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接触到的内容, 可以将学生的专业背景联系起来, 选择与专业有关的应聘书的内容。让学生感觉这样的应聘书对自己的专业以及今后的就业有帮助, 从而产生兴趣进行主动学习。而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能够迅速地留存记忆。在此基础上, 扩充完善, 从而了解一系列的应聘书的写作方法。在择取语言输入方法时, 教师可以用现当代的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 活跃课堂氛围, 图文、语音使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模因能复制和传播。

2. 同化与记忆。根据模因论复制、传播的规律, 背诵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言模因的指导下, 背诵过程要求学生熟悉的单词、短语、固有搭配、结构和写作模板等不断复制。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不但掌握了语言, 而且还加深了对英语应用文使用方法和特点的了解, 为模仿、表达提供了条件。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特征, 学生以背诵的形式将语言材料输入到自己的脑海里, 再通过反复背诵使语言材料进入自己的长期记忆阶段, 使材料和学习者为一体, 有助于学习者在以后的输出阶段, 调用这些语言素材。

3. 传播与输出。进入传输阶段, 是以语言模因是否被表达出来判断的。为了让一部分语言模因能更早地感染新的宿主脑子, 可以采取学生之间互相鉴赏的方式。语言模因快速地传播具有行动的意义。学生会对自己或他人文章中出彩的地方或者片段, 牢牢记在脑海里;对于那些语言错误问题会比较敏感, 有所警惕。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就是复杂语言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会的各种表达手段需要通过语言输出, 不断重复出来与别人交谈说话, 以达到传播的目的和要求, 才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例如,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情景环节、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语言学习环境, 把教学任务穿插在整个教学的那一时间中, 让学生开展任务型小组活动, 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职业情景或环节的应用写作任务。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将学会的专业单词、语法、句型结构等表达方式复制出来, 通过交流, 相互传播, 在语言输出能力方面会提高。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 比拟职业角色, 通过应用文信函、图表、电子邮件等往来, 做完这一个工作内容, 在一些规范式模因的前提中让学生去轻松地实现那些特定情况的语言模因传播和表达, 提高他们的实际灵活应用表达能力。

4. 模因论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从模因论的这一个方向来观察, 语言模因表现出了话语表达和语言输出的定律。英语应用文写作是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具有涉及面广、知识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通过针对性的英语应用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文的应用写作能力。模因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正好就对英语运用文写作的整个过程同步分析。同化和记忆阶段输入了大量的信息, 表达和传播阶段将输入的信息再次输出。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途径, 引发我们重新认识英语教学, 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改革。使用模因论的方式方法, 对英语传统的教学模块进行重新了解与分析。例如, 背记、借鉴运用等英语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应该被舍弃, 而是应在英语新的教学模式中大力推广和普及使用, 尤其是指对于高职的学生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基础非常差, 如果要求他们用自己脑海里所储存的那一点信息去完成英语应用写作的要求, 绝大部分学生做不到。即使小部分基础稍好的学生能够勉强写出来, 也不可能做到没有语法错误。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模仿、背诵等教学方式, 与功能和交际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背诵一定的语言材料进行积累, 进而模仿达改变, 最终独立完成相关作业。根据模因理论, 语言模因的复制及模因生命周期的特征再次证实了背诵、模仿的英语教学方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模因理论的启示能使学生提高效率, 使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有效交际指学生能够准确地传递和接受相关的书面以及口语信息, 这包括掌握对英语的语法以及在特定语言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模因论的据点分析看出, 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 包括对语言的认识、理解和输出几个层次。根据语言模因的特点可缩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从理解到输出的时间。其中包括三个要素:模仿、加强和扩展。遇到高职学生的具体问题时, 需用模因理论思维模式有效地改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时间, 提高应用英语的效率, 为他们成为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打下英语基础。

三、总结

总的来说, 模因论对于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从模因论的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与要求中, 高职学生根据这些特点而采取相对的策划来学习英语应用文的写作。用这一个理论对高职英语应用文的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及创意性, 采取实际的行动将模因理论应用于高职的教学计划中, 对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把模因论理论活用到高职英语应用文的教学研究中, 探讨语言模因应用到英语应用文写作的可行性, 用实际的方法将高职应用英语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来, 分析出语言模因的方法给高职英语应用文教学所带来部分教学启示。

对应用文教学 篇5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媒体的变化上。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教学媒体,使学生可以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现代教学媒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有利有弊,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格外注意如何扬长避短,让现代教学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在现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和网络两种现代教学媒体带给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教学媒体,初中英语教学,影响,应用

工作单位: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

作者姓名:

袁桐

话:

***

邮 箱: ytjs256@sina.com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处理好并利用好我们身边纷繁复杂的信息至关重要。而这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必不可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更加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在企业、学校、医院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已经占据了难以替代的位置。

21世纪,教育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手段日益先进,英语课程的教授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信息技术直接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在于教学手段的改变。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主要是指传递信息的各种物质载体,即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从最初的黑板,到后来的投影幻灯,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设施,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也在教学上留下了它的印记。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本文主要探讨在现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和网络两种现代教学媒体带给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教学媒体带给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英语教学领域,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变化上。但是否科技带来的所有变革都必须应用到教学当中去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只有当新的变革是有利于教学的发展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将其利用,并努力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如若新的变革不能改进教学,甚至会阻碍教学,那么我们就要将它舍弃。那么,运用了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媒体是否能够推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呢?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

(一)运用了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现代教学媒体和其他传统教学媒体相比,有以下特点。1.高效 现代教学媒体常常可以将若干传统教学媒体合而为一。例如多媒体系统就包括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介,无需将这些资料分别准备,不需要另外准备电视、影碟机、录音机、挂图等,只要拥有一台安装了所需软件的计算机就可以,从而节约了准备时间。再比如需要订正问题答案时,老师只需要提前运用幻灯片软件将答案打在幻灯片上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鼠标点击的方式将答案迅速呈现出来,省去了板书所耗费的时间,因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2.丰富

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包括多种知识感知的方式,一个课件中可以轻松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信息,而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信息量很大,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网上的资源不受地域限制,坐在电脑前就可以迅速查阅古今中外的资料。但应该注意的是,网络上的资源虽然很多,但是良莠不齐,在包含许多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包含一些不健康的内容,需要使用者进行筛选。3.灵活

借助网络的力量我们可以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使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灵活。将资料放在网上,需要查阅的人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打开相应的网页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远程教育变得易于这种技术。4.复杂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成为一个由老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媒体组成的教学系统。它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系统复杂得多。所以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中,除了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外,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的掌控能力将是最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在12岁到15岁之间,比小学生的思维更具抽象性,但与高中生仍有一段距离,此时正处于中间时期,因此仍不能完全靠抽象概念来进行理解。在教学当中需要运用直观性原则,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现在教学媒体可以提供多种模像直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感知认识。初中生中的一部分拥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英语教学的特点 1.教学资源种类多

英语学科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在教学当中比其他学科的教学融入了更多种类的教学资源。如在教授单词时,要向学生展示单词的词形、发音、意思。词形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书、看黑板、或看与多媒体系统相连的大屏幕。语音可以通过让学生听老师读、听录音机、或听从电脑中播放的音频。词义的呈现可以通过让学生看或听其中文意思,也可以通过拿实物教具或通过图片教授。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有几种教授方式可供教师进行选择。在各种教授方式中,现代化的多媒体系统可以综合一系列的功能,从而使得教学准备不那么繁复,不必要将录音机、挂图等等教具都搬到教室里,只需要打开计算机就可以了。2.知识感知需要多

英语学科的知识部分中有许多新词汇。一些词汇的含义除了通过直接呈现中文以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直观地通过图片或其他表现形式展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就会比较方便。

听力输入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听力来学习语音语调、词组搭配、句式结构等,同时也能吸收听力材料所提供的话题和信息,因此选好听力材料十分重要。学生学习所用的听力材料最好是由英语为母语的人员录制的,话题和信息越贴近现实越好,最好还能有较强的趣味性。网络提供给学生和老师不少适合的听力材料,因为网络上时常有更新,所以内容比较新鲜,教师便可以将这些材料下载后再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播放给学生,这样一来不但练习了听力,而且还学到了当代英语的用法,以及对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及时事的了解。此外,也可以下载一些视频,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像了解更多信息。

(四)现代教学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被广泛使用

综合考虑上面三点所提出的内容可以发现运用了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对初中英语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生机。它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研讨、主动创新中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在满足兴趣、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既使学生获得了英语学科的语言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现代教学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很多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常常使用到的是多媒体系统和网络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是最常使用的现代教学媒体之一。“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该词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以计算机为中心,将多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便形成了多媒体。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它拥有单媒体所不具备的作用——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共享性,同时它也有许多局限性,如费时、费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扬长避短。

下面就几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展开论述。1.导入

“导入”顾名思义指“引导”和“进入”。在课堂导入中,“引导”是教师的行为,“进入”则是学生的行为。学生是否能在上课初始阶段便很快进入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效果。有效的引导要求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手段,帮助学生在情感、认知、信息等方面做好准备,便于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须考虑到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在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在方法上应体现多样性。找准适合的用于导入的材料非常重要,在找到这些材料后如何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效应也十分重要。因此,为了显示导入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教师常常会采用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这很能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将在信息及情感上都与课程紧密相关的材料以新鲜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引导 学生进入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授话题为介绍英国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时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照片,或者一段介绍英国的视频,或者播放英国国歌等方式将学生的思绪引向这一话题,向学生展示与英国有关的信息并调动起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旧有知识进行联系。这样的方式非常具有直观性,比口头上几句介绍的话能更快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导入所花费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三至五分钟。多媒体系统能展示的材料非常丰富,因而需要教师要能控制好材料的长短多少,控制好时间,不可喧宾夺主。2.讲授新知识

英语学科强调四种能力,听、说、读、写。在这其中,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而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来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然后才能将所学到的东西进行输出,也就是语言运用。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语言的输入部分主要是由老师和教材共同完成,而输出部分则主要是学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教师向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情况下,也就是教师向学生展现语言的时候。

语言输入有两种:听和读。听主要运用计算机当中的音频文件,有时会用到视频文件,flash文件等。较以往的教学用具录音机更加高效。在从听力中获取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反复的收听同一段文字,录音机需要倒带会花费一些时间,而若是用计算机中的文件则只需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轻松快捷地重新收听。而且多媒体教学系统集合了多种资源,使得输入材料便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课堂上,学生除了通过音频文件来输入语言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视频文件或flash文件边听边看,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又可以丰富学生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让学生多进行阅读,从词、词组、到句子和段落,因此教师应多提供让学生接触英语并阅读英语的机会。使用PowerPoint或Word软件将信息展现在屏幕上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同时也方便统一学生的注意力。所有人同时关注的都是大屏幕,这使教师更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同一个地 方,方便老师引导学生去关注关键点。这里的功能和板书是一样的,但是它的优势在于虽然花去了教师在课下备课的时间,但是节约了在课上板书的时间,只要点击一个按钮,长长的一段文字就可以立刻跃于屏幕之上,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3.巩固新知识

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学生有时对部分内容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及时的巩固是必要的。巩固新知识不一定是将新知识重新再讲一遍,它可以是看待新知识的另一种视角,可以是对新知识及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的一种联系,也可以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在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使用PowerPoint, Excel, Mind Jet Mind Manager等软件制作出的表格、图表、思维导图等将抽象概念系统梳理的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的形式,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区分must和have to的几个方面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表格展现给学生;在分析篇幅较长,结构严谨的文章时,或者在梳理某个语法点时,可以使用Mind Jet Mind Manager来制作思维导图,使复杂的结构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视野,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理解一些繁复的内容。

在课下,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教学光盘等方式进行复习。这种方式便于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针对性更强。4.运用新知识

学习新知识就是为了运用,英语的运用就是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者是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和单向的听力或阅读材料进行思想的碰撞,或者是学生与同学和老师通过说或写英语来进行交流,在正确地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常英语知识的运用是通过教师所设计的一些活动和练习来展开的。例如,在请学生参与某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将活动要求通过PowerPoint软件展示出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基础不是很好,不能完全听懂老师要求的学生了解活动规则,也可以在学生不能记全所有要求的时候给予提醒。又如,教师在请学生完成一些课外练习时,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示题目,与板书题干相比,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二)网络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信息的流动更加 迅速,信息量也更大。网络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可供学生和教师在课下去探索;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与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国内的或国外的人进行交流,这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好的机会。

网络的应用主要用于课下。学生在预习、复习或写作业时可以到网络上去查找资料,补充课内知识,拓展视野;在课下完成小组作业时,可以开个网络会议进行商讨,省去了到某个地点集合的麻烦和不安全因素;在网络上观看名师授课的视频;在教育网站上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老师发电子邮件等等。它可以让教学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条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一、部分学生不了解有关教育网站的信息,上网只是为了打游戏、聊天,而不会利用教育网站进行学习,因此应向学生们介绍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和指导他们如何搜索和下载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上教育网站进行学习。

二、网络上的内容并非全是有益的,老师要向学生强调筛选信息的重要性,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积极倡导健康的上网观念。

三、要提醒学生不可过长时间地使用电脑,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

四、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进行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因此与家长进行相互沟通,端正家长的看法使得能够辩证地看待上网问题。另外向家长们推荐带有家长控制的软件,为学生提供绿色健康的上网环境。

面对学生上网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有“网络恐惧症”。不应只看到它负面的影响而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网络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空前丰富的信息世界进行交流与学习,然而我们应该正确地利用,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端正上网态度,科学地探索学生上网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在网络里吸收丰富而健康的信息和科学知识。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实质不在于采用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和形式,而在于能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一个最恰当、最合理的位置„„”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监控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刺激学生的有效注意,能否出色地引导教学活动,能否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实现学生发展智力和掌控知识的统一,进而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师对教学媒体的监控能力息息相关。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迷信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应该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使之更有质量和效率,不可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而用。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肖北方 杨雪梅 《教育学》 北京出版社 2007 3.高明书 卢强 《教育心理学》 北京出版社

对应用文教学 篇6

中学英语是初级教育阶段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对于锻炼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初中英语的教学环节中,作文写作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向,英语作文表达能力的好与坏直接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英语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存在的诸多困难。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反思性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在平常教学中多进行听说训练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口语中可以说出很多流利的英语,但是在英文写作中却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平常英语口语或者说话中说到的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话题,学生自然能通过一定的思考或者不用思考就能够说出很多话。但是英语写作时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却是学生了解比较浅或者没有相关经历的内容,所以自然不能在英语写作中思绪通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听说练习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句式。听说练习可以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开展训练,训练的内容要与本单元的学习有紧密的联系,并且使用的句式也要是学生刚学过的,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掌握本单元的英语内容,还可以掌握学习过的简单语法,熟悉英语写作时需要运用的常见句式。在开展了每一个单元的听说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英语文章说出来,班上其他学生则认真听,找出该位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过来。另外,对于该学生的表达,同一句话别的学生有更好的表达方式的可以大声说出来,让学生在不断纠正、不断补充中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进行常见错误专题指导,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英语写作作为初中英语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很多初中学校中,教师并不会专门利用课堂时间来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指导,只是通过传统的英语作文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教师是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纠正学生的一些语法错误等。但是对于作文的批阅很多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看重一个分数而并不会仔细看批改的内容,更不会对自己的错误做出反思。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开设专门的常见错误指导课,在课堂中将学生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总结,并且纠正这些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对英语作文的纠错就会给同学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避免学生再次犯错。例如,在常见错误专题指导课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常见的几类英语错误陈列在黑板上,如审题不清、拼写错误、句子不完整以及时态、人称搭配错误等,然后将学生犯过的这几类错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犯过类似错误的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能减少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方法来减少犯错。例如,为了避免拼写错误,记得不清楚的单词尽量不要使用,可以用别的记的熟的词语代替,写完文章之后检查文章的句子是否缺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通过专门的错误指导课,可以加深学生对常见写作错误的印象,减少下次犯错的概率。

三、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

对应用文教学 篇7

一、信息技术对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消极影响

首先, 化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与展示知识时, 其过程中速度较快, 太过于突出视觉上的冲击, 极易误导学生, 使其顾及多媒体上所呈现出的画面, 而忽视化学本身的知识点。因此,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课堂上所学到的新内容进行理性消化, 使其从知识参与者被沦为知识旁观者。其次, 由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 因此, 教师需合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然而, 许多教师却习惯于多年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 形成长时间一直采用同一个教学课件以及没有多媒体无法教课的不良习惯, 导致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越发的死板僵硬。再者, 化学属于自然科学, 其主要强调以事实证明, 但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滥用, 致使学生失去与科学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从而限制其创新、动手能力的提升, 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信息技术对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积极影响

1.课堂教学具体化。

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 但由于此阶段化学相关知识已完全脱离于基础知识, 且呈现出各种抽象和枯燥的特征, 因此,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 许多化学实验、现象等相关环节难以得到充分的演示。但是, 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能够将繁杂难懂的实验过程、现象以及相应的化学知识得以形象地展示, 从而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在讲解《有机化合物》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些微观物质运动及结构的模拟, 采用计算机对粒子运动、碳元素结构以及分子溶解过程进行模拟实验并观察,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清楚地看到实验的整个过程与现象。信息技术通过动感的画面与直观形象演示, 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与微观世界的认识, 从而有效完成了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效率的目标。

2.课堂教学高效化。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实验演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 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演示实验的过程与现象, 但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时空的限制, 加上化学实验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导致许多实验在进行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 在讲解《沉淀溶解平衡》这一章节时, 教师需做相关化学物质沉淀与溶解的实验, 可是当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时, 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 教室后排的学生难以清楚观察物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此时, 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中, 通过投影仪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展示于屏幕上, 在师生间进行一系列的点评与讨论,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加深了其对化学知识的记忆,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化学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直观化。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由于高中生没有亲自到工厂或者生产线进行观察实践, 仅凭其想象与死记硬背化学物质, 导致学生缺乏对化学药物真正的掌握与了解,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学习效率。而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够以逼真形象的画面将化学药物各个生产流程与运动形式展示给学生,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主观化。例如, 在教授《硫酸的制备与性质》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将硫酸的整个制备过程和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展示于学生, 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对视频播放内容进行反复的回放或慢放并加以详细的讲解, 再根据视频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也很大程度上免去教师板书时间,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合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而且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 高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并积极协调各种模式于课堂教学中, 使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最大作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并进一步提升化学课堂现代化、专业化的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已普遍存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 其中, 网络和计算机以其具有的交互、集成特点已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不仅能够促进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从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影响

参考文献

[1]田飞.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2011.12 (02) .71-72

[2]朱风利.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新课程 (教育学术) .2011.14 (06) .98-99

[3]甘维柱.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2.12 (28) .32-33

[4]黄玲玲.刍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1.14 (10) .43-44

对应用文教学 篇8

1 传统教学及其局限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资源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因而对于学习资源的评价相对忽视,往往只是在教材和辅导材料等成为产品前,才有由特定学生与教师所实施的检验或实验性质的评价出现。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资源的来源十分广泛,特别是互联网在学习中的介入,更使学习资源呈现了取之不竭之势;如何选择适合学习目标的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所要获得的必备能力之一。传统教学的特点如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授礼仪道德、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教师只考虑自己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两种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特点:(1)写作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为:典型文章示范—写作知识讲解—学生限时写作—教师批改讲评。(2)讲解新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其局限性表现为如下:

第一,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长时间的讲授会使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产生间断性的分散,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造成“尽管老师重复讲,学生还是多次错”的局面。第二,按等量同速度进行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实现过程最优化。缺乏对教学信息的适时检测和反馈,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反馈面窄。

传统教学手段是相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而言的,它是指教师运用讲解、板书、提问以及学生练习方式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传统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的中心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和支配权;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对教学生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控制与制约。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学结构稳定,便于教师掌控教学进程,避免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主要学习内容。但是,由于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师讲生听”,从而导致注重规范和秩序有余而创新和变化严重不足,严肃、安静有余而活力生动严重不足。其结果不利于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甚至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多媒体教学及其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是指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综合处理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用多种媒体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图形、声音、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和通信等广泛的技术领域。

2.1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多媒体是集计算机的交互性、电视的真实性和通信的分布性为一体的技术;(2)多媒体是一种界面技术,其作用是增强和改善人机界面功能,使其更加形象、直观、友好;(3)多媒体可以在时间轴上加工处理(如数据编辑),也可以在空间域上加工处理(如开窗口);(4)多媒体包括音频技术、视频图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标准化技术。

交互性是多媒体与电视、电影等单向信息提供手段的主要区别,它使用户能参与其中有或提供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改变计算机的执行流程。采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最大限度地汲取信息与知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记住大约为15%。

2.2 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把信息以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现在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由于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远远超过传统意义的录像、电视、幻灯等视听形象化手段的结合,而是形成了一种图、文、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支配者,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的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和发挥,教学活动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支配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引导者。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

二是学生从获取间接经验知识向获取直接经验知识转变。注重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更多地通过实际操作、直接体验等方式掌握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大差虽就是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知识,更注重教给学生理解知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中,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

三是教学工具的转变。传统教学手段以板书讲授等为主,既费时、费力、信息容量有限,而且信息的显示形式也比较单调、呆板。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信息量丰富、显现形式直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教与学关系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是看教师教得怎样,学习是让学生弄懂和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教师从备课到授课都是围绕如何“教”做文章,多媒体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是看学生“学”得怎样。多媒体计算机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联系已有的知识,并通过对这种联系的认真思考而完成自身认知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围绕学生如何“学”做文章,进行教学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3 多媒体教学中的几种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各项教学功能已基本完善,能实现语音对讲、屏幕广播、监视遥控、消息传递等。其中以硬件(每台电脑插装一块多媒体网卡)方式组建的网络教学系统已日臻完善,可靠性稳定性高,但其建设成本也比较高。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成本较低,无需添加其它附件,安装维护简单,软件版本容易升级。教育软件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教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教育软件企业达数百家,已开发出各种各类教育软件。

3.1 教学演示

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多媒体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演示。所谓教学演示是指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采用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材料、数据、示例等呈现在特定的显示设备上,以辅助教师的讲解,从而达到知识高质量的传播。在一机多人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通过多媒体和电子投影仪的结合,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图片、活动图像或自制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知识的有效传播。

3.2 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用来模拟、仿真、再现一些实际中不存在或难以体验的事物,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随着对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研究的深入,实现“虚拟现实”的理论上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随着这种技术的发展,虚拟环境教学将会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3.3 交互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融合,学生既可心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学习方式。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够提供图文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非常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和保持,其界面友好、形象直观,而且还按照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可以立即得到反馈,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从而调整以后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程序。这种交互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可以强化学习者的意象思维图式,从而使所学知识外显化、模块化、整体化。它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与挑战,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适应性的问题,也给教师带来适应性与接受程度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影响及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传统,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有录.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5.

[2]张燕.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0.3.

法语教学中对歌曲应用的研究 篇9

1 将法语歌曲引入法语教学的意义

1.1 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邓昌勇认为, “把歌曲与音乐带进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是极富时代特征的教学创意, 并经过教学实验证明, 听歌学英文对增强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有明显促进作用。”[2]因此, 将音乐引入法语教学的课堂,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更为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也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1.2 加深理解, 促进记忆

“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 音乐对处于大脑边缘系统中心的海马结构的刺激, 能使乙酞胆碱这类神经递质分泌增多, 这种化学物质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为记忆创造良好的生理机制。”[3]也就是说, 音乐能够刺激大脑, 促使记忆增长。从另一方面来说, 语言记忆一般都是用逻辑思维进行识记, 但如果加入音乐元素, 学生们就还可以通过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两方面进一步理解语言, 加大记忆力度。

1.3 通过法国歌曲理解法国历史、文化等背景内容

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蕴含其历史意义、文化背景和时代潮流。因此在学习法语歌曲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适当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 歌手的生平, 法国人的思维方式, 法国的历史和歌曲经历的文化潮流等等内容。让学生不止是单纯的学习语言, 也真正融入到法国的社会中, 与现实的法国文化接轨。

2 将法语歌曲与法语教学相结合的实例分析

法语歌曲如果独立于教学之外, 也仅仅只是一种休闲娱乐而已。将法语歌曲与法语教学相结合, 实际上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一般来说, 根据每首歌曲的特点, 以及不同的教学难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标准语音教学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一直都是难点和重点。特别是法语音素中, 有几个发音位置独特, 难以把握, 与汉语发音区别又太大, 这些都给法语初学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而在传统的语音教学中, 一般都采取老师不停带读, 学生机械模仿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会感觉疲惫, 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若此时根据学习的不同语音, 插入具有某个语音特色的法语歌曲, 那么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如:

例1中反复出现了[u]这个音, 在学习这个音素时插入对这首歌的片段学习, 可以加深学生对于ou组合发音发[u]这个语音知识点的印象。例2主要是与鼻化元音的知识点相结合, 它突出强调了两个容易混淆的鼻化元音: 。在区别的同时起到巩固强化发音的作用。法语歌曲一般都强调韵脚, 所以大多数歌曲都可以找到重复的某个音素, 因此在学习语音时, 寻找特定音素的歌曲来强化记忆是个不错的教学方式。

2.2 与词汇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外语词汇教学仅仅要求学生识记单词的意思的用法, 常常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如果将歌曲引入词汇学习, 则可以寓教于乐,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

(选自Savez-vous planter les choux?)

例3中出现了大量人体部位的词, 在学习身体部位时, 我们可以运用这首歌来记忆许多人体的词汇。通过歌曲来记忆词汇, 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有趣,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3 与语法教学相结合

法语的语法环环相扣, 错综复杂, 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特别是“法语中动词的时态和语式的用法最繁杂, 而且几乎每个句子都有动词, 都涉及时态和语式的用法让人捉摸不定。”[4]而郎朗上口的歌曲正好都固定了动词在各自特定的时态、语式中的用法。学生通过学习一首歌曲, 就可以大概清楚一种时态的基本用法。例如:

例4这首歌描述的是过去的事情, 所以通篇都用的过去时态, 主要采用的是直陈式复合过去时态。通过学习这首歌曲, 学生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直陈式复合过去时态和未完成过去时态的区别, 并且能通过歌词直接记忆某些动词的复合过去时态的变位。由此可见, 用歌曲来学习语法中关于时态、语式的用法非常生动形象、直接具体, 这比传统教学更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2.4 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它既是文化的传播工具, 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对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给予充分重视, 使学生了解各国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不同。”[5]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社会外语教学的一个常用的普遍模式。而歌曲正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每首歌曲中都含有特定的文化历史、时代背景和各种人情风俗, 学习歌曲的过程也就是接触不同文化的过程。

例5:La vie en rose

例6: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例5这首老歌已成为法国大街小巷传唱的经典, 被无数次翻唱。学习这首歌曲, 可以先介绍与它并存的同名电影La vie en rose, 然后进一步介绍歌曲原唱和电影原型的两位法国著名女歌星, 还可以联系到二战时期这首歌曲的风靡等等。通过对这首歌曲的一系列讲解, 为学生们展开一幅当时法国社会风俗图。而例6作为全球闻名的歌剧《巴黎圣母院》的选曲, 无疑是介绍法国文学、法国历史和法国现当代文化潮流的一个最好载体。

3 结论

能跨越国界的音乐, 也能跨越单纯语言教学中不能跨越的许多障碍。法语歌曲可以与法语教学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 并对其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但是, 纵观以往的所有外语教学, 歌曲教学一般只用于外语的启蒙阶段, 如各类简单儿歌等等。随着教学的深入, 歌曲进入课堂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而实际上, 法语歌曲很好的融合了语音、语法、文化等各类要素, 既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又能丰富教学的内容, 是值得推广的新式教学。

摘要:法语歌曲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并形象地传播法语文化, 是不可或缺的法语教学手段。但在进行教学歌曲的选择时, 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考虑如何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四个方面着手, 将法语歌曲与法语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法语歌曲,法语教学,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董焕玲.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外音乐交流[J].中国音乐, 2007 (4) .

[2]邓昌勇.英语歌曲与大学外语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5 (4) :150.

[3]何晓兵.音乐与智力[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147.

[4]汪昌宁.解析法语时态和语式使用的几点疑难[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5 (6) :51-54.

对应用文教学 篇10

应用文是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办理公务及个人事务所运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某种惯用格式的重要文体。而我们教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职高生不同于普高生, 绝大多数职高生毕业后将踏入工作岗位, 直接服务于社会, 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 将会时时面临着应用文的运用。除写书信外, 还要拟写各种计划、总结、通知、策划、合同书、各种条据, 还有可能写作通讯、简报、新闻等。所以在新课改下学好应用文写作对于职高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文写作综合性实践性很强, 其教学目的是从总体上提高职高生应用文写作水平, 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适应社会。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新课改下明确提出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包括三个模块:一、基础模块:“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 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二、职业模块:掌握调查报告、说明书、广告词、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书等应用文的写法, 做到格式规范, 语言简明、得体, 内容符合要求。三、拓展模块:能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 写作总结、说明书、记录、海报、简报等应用文, 做到格式规范, 文字表达正确, 内容符合要求。新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更加具体, 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 “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提法, 使一般意义上的语文应用能力有了新的内涵, 具有了职业教育特色。

如何使职高学生喜欢应用文写作并熟练地掌握应用文写作, 是我们职高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心得和取得的点滴成效对新课改下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根据专业特点, 确立教学要点, 调整教学内容

职高学生学习不同的专业, 在应用文的写作上, 教师对各种文体的教学侧重点的把握相应也是不同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应用文的知识, 但是每个人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浓淡不一, 应用文理论知识的多与少, 写作能力的高与低也不尽相同, 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应用文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对教授对象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才能因人制宜地安排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选择教学方法, 制定授课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固然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但如果不顾学生的专业差异、个体差异等具体情况, 搞“一刀切”, 不仅无法使学生潜在的写作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也不能满足他们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 在上课之初, 就应该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初步安排向学生交代清楚, 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情况即时予以调整, 以免做“无用功”。如在讲专业文体时, 可把普遍应用的总结、计划、通知、启事、条据、通报、请示、报告、求职信、应聘信、会议记录等文体的写作当成重点;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 适当增加其他文体的教学, 如计算机或广告设计专业可以增加广告词、海报等, 会计专业可以增加单据等, 而对新闻、说明书等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则减少课时或删减不讲, 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写作能力, 致使不少学生走上社会以后, 在实际操作中, 还是不会写作应用文, 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所以我们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 要真正做到让其发挥优势, 取得实效, 实施过程中必须周密安排、合理调控。我的做法是:

(一) 灵活开展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应用文写作的实践性很强,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需打破课堂教学封闭式的时空限制, 转向开放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各种应用文文体的特点, 把训练内容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开学初, 可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情况, 制订个人学习或课外阅读计划;在学校的一些专项活动如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主题月活动、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开展时, 可要求学生写建议书和倡议书;活动结束, 引导学生根据所取得的成绩找出经验教训, 写出总结;每次寒暑假结合学校布置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环保、人口、教育、创业致富等情况进行调查, 让学生写出格式正确、有现实意义的调查报告;还有如上“广告”这一节课前, 我让学生从电视、报纸、杂志、路牌广告中去寻找广告的实例, 然后, 拿到课堂上评议。毕业前夕, 还指导学生向用人单位写“求职信”或“推荐信”。完成后组织全班同学与老师一起结合应用文文体格式进行评价、修改, 这既能增强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又丰富了练习的内容, 做到学以致用。

(二) 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实践方法

学生学写应用文最大的拦路虎莫过于缺乏实际生活,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 教师应想方设法给学生寻找机会, 把学生置于情景当中, 为学生实际运用创造条件。有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实际让学生练习写作。例如组织班级活动时, 召开全班同学参与商讨会。会议由班干部主持, 各小组代表作典型发言, 要求大家作好会议记录, 会后要求同学及时发布新闻, 编发会议简报, 编写会议纪要, 之后全班同学相互修改、完善, 教师作简要点评, 并且把会议决议让学生在活动期间予以执行。这样教师就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应用文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机会, 不仅现场作了会议记录, 还有会议简报, 会议纪要等。又如“条据”教学, 课堂上, 我安排学生彼此间通过互相借、还物品并写借条、收条,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借条、收条等条据在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还有例如, 在教“书信”这一课时, 讲到“求职与应聘”这一社交书信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每人都写出一份求职信, 公开展览评比, 然后整理所有求职意向, 要求学生以招聘者的身份准备好问题, 接着组织召开了一次“模拟招聘活动”。通过模拟招聘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深化了对这一文种的印象, 而且还能检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锻炼了口才和应变能力, 使大家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这样的活动只要教师鼓动工作做得好学生都能认真参与, 而且热情很高, 我感觉是既经济又实用, 能切实促进学生对应用文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

三、重视过程评价, 有效地实施教学评价活动

新课改提出,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 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上, 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评价方式上, 广泛采用现场操作、成果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在评价主体上, 吸收行业专家、学生参加, 逐步建立以能力为主体、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在应用文写作活动教学中, 我特别强调过程评价。主要有:加强日常口头评价, 采取协商合作的民主评价。尤其是后者的评价方式更灵活, 有学生自评、活动小组互评、还有征求家长和社会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还采取竞赛的方式以激发全体学生提高写作应用文的质量, 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团委开展的广播稿征稿比赛、定期开展应用文写作比赛, 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印发一些应用文改错练习开展纠错比赛等, 并评出优胜者若干名发放小奖品。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评价, 一方面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另一方面形成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的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促使学生乐写并会写应用文。

总之, 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对职高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更好地从专业设置向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 切实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 是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急需认真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丁龙华, 阎定国主编.应用文的学习与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教职成[2009]32009.1.6)

[3]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知道意见的通知 (浙教职成[2008]233号2008.12.2)

[4]韦群英.浅谈职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8, 10 (2) :31-33.

对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中职 数学 学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96-01

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越来越多,而学生的学业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地提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制于数学学科的教与学。由于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是中考的线下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的兴趣不浓,加之数学教材本身与所学专业结合不太紧密的缘故,使得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数学关系不大,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本来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数学教学却面临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对中职数学进行改革。

1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

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差别大、起点低、厌学严重等情况的加剧,使中职数学教学变得异常困难: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态度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有很多同学小学、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就欠账很多,对数学望而生畏。尤其是现阶段中职“2+1”即两年学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加上一年企业生产实习的模式,即使两年的在校学习阶段,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专业技能学习等占用了大量时间,或多或少影响了数学学习。

1.2 教学内容

纵观现阶段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多以体现数学“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的内容为主,缺少体现数学“应用性”特点以及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有关资料显示,中职学生为专业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学习数学的占75%,为提高自身数学素质学习的占22%,为升学而学习的占3%。由此可以说明,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应用为主学习数学的。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其应用的广泛性,形成“数学学习不重要,反正以后也用不上”的错觉,严重制约着专业课的学习。

1.3 教学方法

现行的教学仍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甚至认为,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只能采用这样原始的教学形式。就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

2.1 针对不同的专业,对教学内容合理增删

在中职数学的课程体系中,要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够用”原则,根据专业需要,强化数学三大特点之一的“应用性”,弱化其他两个特点——“抽象性”、“逻辑性”,以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例如工民建专业,测绘、制图是必修课,就要加强三角、识图能力的教学,财经专业则要加强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学习。

2.2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模型建立—解决问题—关联应用”的体系,对数学应用性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编排,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趣味性。另外,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模型、图片等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枯燥单一的看法,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克服对数学的恐惧感,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下面通过财经专业“分期付款”问题的教学予以说明。

【提出问题】2013年7月,小王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总房价80万,首付30%,余款通过银行按揭贷款,月利率5%(复利),期限10年,贷款后每月需还银行一定额度的房款。银行有两种还款方式:一种为等额本息(每期还款额相同);另一种为等额本金(每期所还本金相同,加上上期的利息)。请帮小王计算哪种付款方式更为合理。

【研究形式】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

【研究过程】分别采用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计算等额本息的每月还款额和总还款额、等额本金的每月还款额和总还款额;通过对小王收入和年龄做不同的假设得出开放性的结论。

【收获心得】一是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数学知识,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改善;二是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了学生单一接受式的学习弊端。

2.3 数学教师应加强专业课的学习

现阶段,中职数学教师不应纯拘泥于已有的数学教学内容和知识,而应该加强对任职专业的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专业课和数学的关联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如工民建专业的数学教师应该学习一些工民建专业知识,只有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数学的应用性教学。数学教师通过对相关专业课的学习,还能改变数学课知识结构体系单一的局面,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中,真正突出应用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和理念,使数学的应用性特点得到切实体现。所以,中职教师应该珍惜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机会,加强对所教专业知识和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学习、研究。学校也应该为教师培训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改变教师的培训模式,使数学教育在中职教学中行之有效。

2.4 对学生开展数学应用性学习能力给予评价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作为学生数学考核的一部分,增加应用性学习能力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引导教师向应用性教学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课堂评价,包括思维能力、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的评价;二是课外评价,包括作业评价、创新评价,创新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课外开展数学活动的评价,包括数学日记、课题活动、论文撰写、实践活动等;三是测试评价,主要是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有笔试或口头的两种方式。

3 结语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只有将传统的以知识性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实际应用性教学为主,才能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专业中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变得更加明显:既需要根据所教专业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培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阮佩文.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8(1):53-54.

[2]王峰.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的探索[J].中国市场,2011(44):195-196.

[3]王暘.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初探[J].新课程(下),2011(6):36.

对应用文教学 篇12

乒乓球是以个人运动为主的一种隔网对抗类运动项目, 由于乒乓球运动形式的单一, 其项目特点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乒乓球教学本身存在着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上乒乓球课, 产生厌倦心理。将合作教学引入乒乓球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乒乓球课的练习;因为合作教学以其丰富的趣味性和情节性, 以及符合小学生的天性等优点, 更有利于小学教师完成教学工作[1]。合作法能使原本索然无味的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跃起来, 从而改变常规教学方法中的那种填鸭式教学的局面, 使学生在充满欢乐与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中练习。

2 研究对象

本文以合肥市莲花小学水平三学生为研究范围, 从水平三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的学生, 并在该班中随机抽取20人为研究对象 (男生、女生各10人) 。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知网上检索合作教学, 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合作教学”、“体育教学方法”、等为关键词, 获取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 并对相关内容进行研读, 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2 观察法

在实验研究中笔者设计教学内容, 由乒乓球老师授课, 另找4位实习同学采用时间取样的方法对20位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行为效果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并使用事先制定好的学生练习行为变化情况观察分析表进行评分。

3.3 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的练习行为效果得分情况进行统计, 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使实验数据得到量化, 以保证教学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4 实验研究法

本实验采用组间比较实验, 组间比较实验是直接进行两组或多组之间比较的一种实验方法。在此测试中, 将所抽取的两个班级一个做为实验班, 另一个做为对照班, 并利用事先制定好的练习行为效果分析表对学生乒乓球行为效果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并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对象:从合肥市莲花小学水平三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由同一位老师带的自然班做为实验对象, 并从所抽取的班级中以学号的形式随机抽取20名学生 (男生、女生各10人) 作为观察对象。

实验内容:首先, 在进行教学实验前, 使用事先制定好的学生乒乓球行为效果变化分析表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T检验。然后实验班学生采用合作教学进行授课, 对照班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授课, 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事先制定好的学生乒乓球行为效果变化分析表分别对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评分。将学生课堂练习行为效果表现划分为5个等级, 分别为特别有兴趣、非常有兴趣、有兴趣、一般有兴趣、没有兴趣, 分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

实验时间:实验时间为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共3节体育课, 对照班选用常规教学法, 实验班选用合作教学法进行授课, 并使用事先制定好的学生练习行为效果变化分析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行为效果表现进行观察分析。

实验条件的控制:为了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双盲实验法, 实验对象的教学由一名乒乓球教师开展实验授课内容, 这名教师不知道本堂课是在做实验, 只知道每次上课的教学目标, 实验对象也不知道自己在做实验, 只知道自己在上体育课。实验过程严格按照教材乒乓球技术组成及技术要求设计教学计划, 教学课时、场地、器材、授课老师、评分老师都是不变的, 改变的只是教学手段。对实验对象分别使用常规教学法和合作教学进行授课, 用事先制定好的学生行为效果变化分析表对学生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出现的练习效果进行比较, 得知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4 观察结果与分析

4.1 对照组学生乒乓球练习行为效果变化情况观察

上一篇:贯彻人本管理理念下一篇:成分分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