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本管理

2024-08-10

学校人本管理(精选12篇)

学校人本管理 篇1

在秋高气爽的九月, 我有幸参加了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干部培训班”。全程八天的学习中, 我聆听了九位教授的的专题讲座, 感想颇多、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知识, 开拓了视野, 更是转变观念的一次全新体验。

如果把积累知识当成一种快乐的话, 那么端坐在北大的课堂上聆听专家教诲, 感味大师风采绝对是一种享受。这次培训内容有教育政策、互联网+教育、宏观经济、压力应对、国学智慧、创新管理等。每一堂课, 教授们都精心准备、有的放矢、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可以说, 这次北大学习, 超越了单纯技能的工具性作用, 植入的是对我们价值理念与人文感化的影响, 直抵心灵。以下主要就白彦教授的课程《以人为本的领导艺术》,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白彦教授的课, 旁征博引, 风趣幽默, 从古代到现代, 从西方到东方, 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领导科学与管理艺术, 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理论, 我印象深刻, 感触颇多。白教授指出, 组织获得成功的根本: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领导者与下属打成一片, 关心员工、鼓励员工, 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重视。相信员工都是有所创造、有事业心的人。以人为本领导理念的核心是:尊重人的正确选择, 激发人的内在热情, 满足人的合理需求, 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对我们学校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一切为了人, 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使人安康和幸福, 这是教育的宗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 必须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主动关心人

作为管理者应从“对人的关心”和对“工作的关心”两种角度综合考虑管理方法。管理学家斯基尔曾将领导类型分成四类, 其中既重视工作效率, 又注重关心人的这类领导是理想的管理者。管理者同被管理者之间既存在着工作关系, 又存在着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管理者, 对教师既要严格要求, 督促他们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又要加强与其情感交流, 多采取一些温馨举措, 尊重其劳动, 体贴其辛苦, 让广大教师感觉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教师直系亲属或本人有病时, 买一些礼物以示慰问。教师过生日时, 送上一盒蛋糕或点一首歌以示关心;教师结婚时帮助操办婚事等等, 这些举措既能增加私人间的感情, 又能体现组织上的关心, 使教师在精神上感到安慰, 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对激发其工作热情, 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深入了解人

“耐心的倾听就是最好的沟通”。在学校, 常常遇到教师在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中有困惑或者不满, 但有时又不能或不想说出来, 压抑在内心的情况, 作为管理者, 平时在与教师的谈话、闲聊中, 要放下架子, 做教师的朋友, 耐心地引导教师尽情地“说”, 说出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困惑, 说说自己对同事、对学生或者对任教班级、学校管理的不满, 管理者要耐心的倾听。教师在“说”过之后, 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 会感到轻松、舒畅。在平时的工作中, 管理者与广大教师多谈心、多沟通、多交流, 充分了解人, 发挥其特长, “点亮人性的光辉”, 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压力的缓冲站和能量的加油站。

在工作中, 要全面了解、理解人, 要善于了解教师的性格、爱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教师的长处, 并根据他们的各自特长委以重任, 并根据各位教师的特点, 为每人制定出不同奋斗目标及发展方向。

三、善于尊重人

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感情倾向, 并有着群体的内聚力。在教师群体中, 工作之余由于兴趣、爱好一致而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 成为一个个非正式组织。作为管理者, 要尊重并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促进非正式组织形成健康而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管理者要重视个人在非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对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导人物, 更要因势利导, 善加利用。

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困难时, 管理者应主动帮助解决, 并鼓励、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平常工作中, 教师的个人心理需求各不相同, 各个阶段也不一样, 管理者必须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出发, 经常注意倾听教师的意见, 尊重教师的建议, 改善工作方法, 同时要协调好个人与工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解决好内部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如果教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提出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他们就会在工作中更加努力, 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四、注重激励人

人本管理是一种理念, 而绩效管理与考核是一种方法, 必须将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不断完善和发展, 使人本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 使绩效管理与考核成为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之道。

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评价, 是对教师的激励。绩效考核是将教师的工作进行分解处理, 分定性和定量考核两种。考核要全方位, 考核的主体应有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及学校评价等四个方面。考核评价包括基本分和效果分, 基本分是教师达到学校规定工作量及要求的评价分, 效果分是针对工作质量优劣而进行的加分或减分。合计后, 转化为等级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 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师德、教研和考勤记录档案, 使得每位教师的工作有案可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严格的进行绩效考核, 能大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重视教师培训, 加大投入力度。为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求, 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成功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 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关心人, 理解人, 尊重人。通过科学评价, 努力创造和维系有效的激励体系, 在教师间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以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按照以人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 主动去关心、了解、尊重教师, 使领导行为更加合乎教师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科学的评价, 创造和维系一个有效的激励体系, 激发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 真正让教师有“回归生命的价值”的工作热情, 增加凝聚力, 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使大家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参与, 使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一致。让有限的管理要素达到最优化, 既教书又育人,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共同完成学校的目标任务, 达到人本管理的最终目的———“共创繁荣和幸福”。

学校人本管理 篇2

21世纪是人本管理的新时代。人本思想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时代进步、重视人性的要求。同时,人本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符合当今教育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人本思想把人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学校中最重要的资源。把学校全体成员,包括学生、教师作为管理工作的主体,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服务于学校师生。最终实现学校总的发展目标与在校师生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

二、人本理念的内涵

我国古代就有“人本”观念,《论语》记载“仁者,爱人”。孔子的仁学不仅在于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充分体现了人本精神。“仁者也,人也”,中国历代儒学大家都提倡仁爱精神,认为“仁,人心也”,把人作为生活的中心,提倡人性。人本思想一开始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一般是指要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认为人为“社会人”而非“经济人”,重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与研究,并充分运用动机激励手段以达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

人本思想一方面通过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资源中的人回归到人的本身,并考虑情感等因素;另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追求组织高效运转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来锻炼人的智力和体力。以人为本,全面发挥人的重要价值,而又通过竞争性的活动,来提高人的智力,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使人更为全面地自由发展。这也是人本管理应有的理想境界和哲学含义。

三、学校管理实行人本思想的必要性

纵观当今我国的教育现状,学校管理沿用的是传统的理念、体制、方法及模式,往往强调科学决策、从严管理,强调科学管理、依法治校,强化“量化管理”。学校管理者把这些当作学校管理的“法宝”,只重视学校管理中的理性因素,相信严密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责任分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周密的计划方案。在这种学校管理中,往往忽视了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模式化管理,没有充分尊重人的情感、尊严、意志和价值,个性的.自由以及自我价值都被束缚在一个高压控制之下。当然,在许多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虽然倡导“以人为本”,关爱教师,关注学生。但往往还是形式上的“以人为本”,处于较低的层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人性,教师特别是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有“主见”。学校现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在方法、内容、过程和目的等方面暴露了许多局限性。这种学校管理的现状,缺乏对人性的注重,显然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调整学校管理的模式,推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人本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己渗透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之中,对现代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管理的本质及结构特点决定了应当实行人本化管理。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变革、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当代教育领域的改革都迫切要求以管理的创新实现教育的创新。

四、人本思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学校人本管理就是人本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就是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运用人本思想进行学校管理,就是把人作为主体,利用和开发学校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及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统一。

第一,教育的根本就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因此,人的因素在学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人本思想进行学校管理,要尊重师生的意愿,尊重师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将师生个性发展与学校教育和发展目标相统一,用学校目标影响师生的价值观念,提升师生的精神素质和人文境界,进而实现学校目标与个人价值追求的整合,同时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第二,将人本思想作为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应当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行为之中,统领并渗透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际管理工作中。从教育目标的制定、管理政策的制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等过程都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既要管理好他们,又要服务好他们。

五、结束语

学校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协调、共同、持续发展,说到底最终还是人的发展。作为当今时代管理理念的最高境界,人本思想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运用好人本思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达到促进师生和学校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朱 炜.“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述略[J].现代大学教育,(4).

[2] 崔新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人民教育,2004(23).

[3] 王 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12).

[4] 李莉莉.“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6).

[5] 江月孙.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1).

学校德育人本管理“四点论” 篇3

[关键词]学校 德育 人本管理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德育始终是其中和重点,也是难点,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道德社会化,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校德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实现道德社会化,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那么“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是怎样实施德育人本管理呢?这里浅谈用“四点论”(人本素质、人本制度、人本活动、人本权变)去点亮每一盏心灯。

一、“点将论”:确定德育管理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学校德育工作的“将”应具备“三能”:能说、能想、能干。“说”是一门艺术,能说是指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说得准,说得巧,说得透,能给德育工作导向带来良性循环。“想”是一种拓展,能想是指有很强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想得深,想得全,想得妙,能给德育工作过程排除许多障碍。“干”是一项创造,能干是指很强的组织活动和处理事务能力。干得快、干得活、干得好能使德育工作落实锦上添花。

产生德育工作的“将”应采取“三荐”:举荐、毛遂自荐、民主推荐。灵活运用这三种“点将”方式,让有胆识之士担任不同的岗位,这样,学校德育工作就会免去“将帅不力,累死三军”和苦恼。

二、“点验论”:制订德育管理制度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细心“点验”,制订一系列保障有力的顺人心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学校德育人本管理的第一要义。管理制度就是“游戏规则”,它是“游戏人”在“游戏”前讨论通过的一项约束措施,并结合游戏实践而作适当的补充。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有《德育实施方案》《校纪校规管理若干规定》《环卫管理制度》《两睡纪律管理制度》等,制订这一系列制度时,要渗透两点人本管理理念: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措施。

主客体目标协调是指德育工作管理人和学生的目标协调,也就是实施管理和领受管理者的双方之间达成共识。学生是人而不是容器,把他们置于管理中心位置,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这是制订德育人本管理制度的出发点。要点验这一点,学校一系列德育人本管理制度必须经过“三个过程”:个体认识过程、集体认同过程、共同发展过程。个体通过对德育管理制度内容的认知,他们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内因就起决定作用,再结合集体认同过程,于是德育管理制度就产生约束效应,最后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这样,德育管理制度就体现了人本管理理念。

激励措施是指为了完成德育人本管理目标而制订的激发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向上精神的有效措施。如德育工作者的《模范班主任评估条例》、《评优、晋级、晋职条例》,班级的《月模范班流动红旗评选方案》《文明寝、教室卫生区评估条例》,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标兵评选条件》《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模范团员评选条件》等。这些激励措施的使用,是帮助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发展个人,培养他们尽其所能为实现个人追求而奋斗的工作、学习精神。

三、“点染论”:开展德育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发展,活动之外无发展。”用心“点染”,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有层次的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人本管理的第一要素。德育活动是指组织学生参与,或引导学生自主進行具有德育价值的操作性、交往性行为的实践过程。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目的承受者又是活动行为的发生者,是活动的“主角”。德育活动能增进学生的德行素质,学校德育工作人在“点染”德育活动上要活用“两点”:点导和点燃。

学校德育工作人在常规德育活动(晨会、夕会、班团活动等)中,要开展一系列主题集中而鲜明,形式活泼多样,过程严谨而细致的活动,坚持每天“一事一议一点评”做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思想或生活方面的点导,解决一些小而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志愿者行动等,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广阔天地,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学习社会、适应社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奠定成就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

四、“点化论”:疏通人本权变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尽心“点化”,运用权变引导疏通个别性格独特的另类学生的思想是学校德育人本管理的第一要点。权变引导是指德育工作人为实施有效的人本管理,考虑到影响学校或班级的各种因素,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前提,再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学生个性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措施,使之有利于校风、班风建设。运用权变引导要注重“三化”:以情感化、以理明化、以行激化。

情感具有感染性,那些另类学生的情绪都很敏感,情感内向、自卑、暴躁、有戒心、有敌意等,德育工作人应怀着对他们亲近、热爱、信任、期望等深厚情感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以情动情,达到培养他们健康情感的目的。

学校人本管理的前提、方法与途径 篇4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以“人”为“根本”的管理。从严格意义上讲,人本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观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展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人本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人本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人本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学校和企业的管理从根本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但以学校和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在管理上无疑又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对一所学校成长和发展而言,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学校都制定了一些特色各异的管理制度,但究其根本都离不开人本管理模式和原则。

学校人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教职工和学生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教职工和学生是能动的。他们与学校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学校创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环境可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教师个人、学生个体目标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可以协调的;通过人本管理模式将学校切实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型的社会群体,从而使教职工和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此过程中,学校通过进一步了解教职工和学校目标,以体现教职工利益和教职工目标。学校人本管理模式要以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此实现人的发展是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这一主题。

一、学校人本管理的前提: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校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而激励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人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校长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就应该是激励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校长必须进一步树立激励师生的观念,并为顺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

1. 创设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只有和谐宽松的环境,师生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得到激发。因此,校长必须要和师生共同创建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不赞成片面强调刚性管理,而主张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如,在教师的考勤问题上,我们不设签到簿,而是通过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准时或提前到岗,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时间处理的,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告知考勤负责人,并在两个小时内离岗处理,不计假。这样,教师在处理完个人问题后,就可以全身投入工作了。不但不会把一些个人烦恼带给学生,而且会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个别素质不高的人,迫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也逐渐被环境所影响、所改善。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要规章制度,规章不仅可以规范个别素质不高的师生行为,保护大多数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引导和激励师生积极、有效工作和学习,健康发展和成长。

2. 满足合理需求,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传统教育管理理念认为,人们应该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是改变环境。因而要求教师去适应校长的领导风格和管理行为。校长没有必要注意教师的愿望、所思及所想。

从根本上讲,“需求”是教师的工作源泉。教师的工作动力无一不是由其需求引导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校长与教师之间需要寻求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校长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育信息资源,经常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教师就更有精力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并实践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奉献智慧。因此,管理者应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项管理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这样既可以发挥其聪明才智,满足其需要,更可以增强教师对学校决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在激励环境中,让师生学会自我激励

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师生合理需要,虽然能使师生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但这种体验一般是短暂的、外在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激发师生的内驱力,即引导师生学会自我激励,形成内在激励。

内在激励是自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的声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内在激励是以认同感为基础的,它对学校目标、课改目标认同,就能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这种内心要求把工作进一步做好,搞好新课程改革看作是分内事,因而自觉产生一种精神动力。这种激励的控制条件在于内部,在于师生自己的努力。它不仅能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能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愿望。这种强化作用所延续的时间是持久的,并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持下去。当然,外在激励由内在作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发,而内在激励人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总之,让师生学会自我激励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人本管理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校管理要优化学校教育要素、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学校工作高速、有效运转,同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追求最佳教育效益。

1. 努力接近公正

现实中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是不存在的,它不过是人们心中一种美好愿望和期待,是人性中善的一面,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即是这个道理。我们无法指望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找到绝对的公正,但我们可以努力去接近公正,满足师生的愿望和期待,这就叫人本管理。如,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师的考核制度、班级的评比制度等,并且要求教职员工积极建议,尽量达到公平。当然这也需要教职员工的配合,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发扬民主精神,努力让每个教职员工都以主人翁态度关注学校发展。

2. 倡导务实作风

形式主义搞坏了心情,搞坏了作风,它教人欺上瞒下,哪里谈得上真善美。既然如此,何以体现人本管理?因此,学校工作要立足实际,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要言过其实,贪大好功,风生水起,要反对那些浮夸、浮躁,倡导求真、务实。如,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从客观实际出发,帮助教师找问题,出谋划策;每周例会都要求教师给学校提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一些问题。甚至教师的待遇问题等,都让教师心里有数。

3. 为教师谋利益

学校应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让教师在获得实惠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我们始终把握住在重视教师物质福利基础上同等重视精神福利,统筹好教师物质福利与学校基础建设的关系,让教师认同并接纳学校的做法,支持学校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从而使学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能够达成。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职工受到尊重和信任时,他们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

4. 激活职业热情

浅析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篇5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人的管理第一,通过激励的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

如何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应用在学校的管理中,笔者认为:

第一,人的管理第一,明确教师是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人本管理指出企业管理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即调动人对物质资源的配置和盈利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行政、经济和教育的方法,主要地也就是用于对人及其工作的管理。学校管理者只有先管好人,才能管好事。只有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做得更好。学校管理者应该认真做好带人、管人、用人,待人的“人”字文章。

在学校实行人本管理,首先应从尊重教师、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开始。充分尊重教师的人

格,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也是教职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是人本管理的开始,也是实施人本管理应坚持的首要原则。

第二,应坚持对教师的激励性原则。

人本管理指出:激励是一个领导行为的过程,是一系列连锁反应;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必须是领导者利用某种外部诱因,刺激人的未满足需要;激励的实现,必须是外部诱因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为个体所接受;激励的目的是激发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对教师的激励,主要是满足教师的贡献感、成就感、创造感等高层次的需要。对教师的激励,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重在精神激励。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明宜正道,我们必须弄饭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学习不过是

多余的空话。”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物质需要,把物质激励作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客观动力之一。同时教师对尊重、成就、自我实现等精神需于物质需要。管理者应因人而异,通过沟通掌握人们的真实需要,实施不同的激励。对于青年教师,利用培训、进修、继续教育为主进行激励,以满足他们发展需要;对中年教师,给予挑战性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管理工作进行激励,满足他们自我实现及成就需要。

在进行激励时必须坚持平等、公平原则,教师对公平感要求比较强烈。“不患物之不丰,唯患分之不公”。知识分子比较清高,自尊心强,爱面子,受相对报酬的影响要比绝对报酬大。一般来说,教师不会因为绝对报酬小而影响工作,但如果管理者对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则会极大地伤害教师的自尊心,引起教师的强烈不满,导致积极性受挫。

第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本管理指出:人际关系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个体行为。

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领导集体的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都关系到整个单位的人际关系。其次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做到分工明确、责权分明,组织中的成员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工作井然有序。第三实行教师参与管理,可增加教师的主人问责任感,教师通过教代会、工会等形式参与学校制度讨论和决策,能让教师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种感情上的认同,便与政策的贯彻执和意见的上传反馈。让教师参与决策,可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第四加强意见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增加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团结、配合和协作。

第四,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学校人本管理 篇6

【关键词】新型管理理念;人本管理;高中学校;管理方式;研究

前言

普通高中学校是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教育环境及状况对于学生的发展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均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政策,对于高中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人本管理的理念作为现代较为新型的管理理念,也在逐步的应用于高中学校的管理中。该管理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出了现代人的人文观念,且实践证明,管理效果显著,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可以运用该理念,改进管理方法及评价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是普通高中管理的基本管理任务之一,因此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还需要丰富人才发展的方向及方式,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理想远大,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良好,且合作意识强烈,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其将来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课堂教学作为基本知识、科学基础及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其主要作用进行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将学生培养得适合教学方法,而现代的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将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并要求该管理机制能够达到新课程的标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具体来说即是丰富教学组织,使之更加多样化,包括教学班、行政班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该背景下,需要由各班级的班主任带头,选课指导老师积极支持团组织、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各项活动,并做好协调工作。而班级的管理责任需要更多的分布于各个任课教师,从各个方面进行学生的教育及管理工作,致力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1]。

2.强化人本管理意识

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是以人作工具进行各项事务的管理,而现代新型的人本管理的理念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是充分认识到了人在社会运行中的基本作用,重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达到将人作为管理核心的新型管理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使得学校的管理更加人性化,而现代建构和谐教育的本质上即是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各项管理事务均需要从人的角度,充分将重点集中于人的能动性力量,不断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于人的生存及发展更加重视。因此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需要更新观念,不能单纯的将学生及老师单纯的作为管理的对象,而是将其真正当做有思想有行动力的人,从物到人的转变,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尊重其人格,对其进行实时的关心、信任,理解其基本的思维观念。现代人的思维观念不断进步,主体意识逐步觉醒,自身的发展更加主动、自觉且思维化程度高,个性也十分丰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主动愿望十分明显,因此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全面渗透至各个方面,管理者首先是作为教育者,教育者也可以是管理人员,教育与管理的对象是具有高度思想、行动力及活力的学生,而管理的目标则是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具体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教育为手段等,各个理念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不断促进、逐步发展[2]。

3.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教师对于学校的发展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学校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其实施人文关怀,强化情感管理,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使之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各项教学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4.优化评价方式

教育评价是集中体现出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的方面,在现代新课改的背景下,评价制度需要不断创新与实践的完善,充分体现出激励价值,使学生及教师能够全面的认知自我,并根据其实现自我的重塑。学校有构建学分评定机构,对于评价学生的活动进行约束,使之具有良好的公平性、公正性、准确性,评价更加正确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需要十分丰富,如交流能力、协作能力、道德素养、学习能力、运动能力、身心健康状态、审美观念等。评价方法也需要有多变化,将传统的单纯以成绩为依据转变为成绩与成长历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建立自信心。要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如办学理念、学校条件、教学目标、校園环境、学校风气、社团活动、规章制度等,均属于校园文化的构成部分。学校文化不仅集中表现出了当代文化思潮、学校独特的管理情况,其对于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需要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师教育水平、道德素养,完善规章制度,提倡文明新风气等,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得学生在该环境下,成长为有素质道德的合格人才[3]。

6.总结

学校的性质较为特殊,其为学生的继续教育深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需要良好的管理来保持其正常、高效的运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老师的事业进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均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的管理事务较为繁杂,内涵丰富,而现代的人本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中学校可以引进该管理理念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高中学校人本管理的措施,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管理人员全面把握学校的情况,包括当地的经济状况、学生数量、基本素质、校园文化、学校的组织结构等,综合把握,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适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将人本管理的观念融入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群.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高校教务管理创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6):119-122.

[2]廖良梅.论人本管理理念在教材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3):20-21.

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篇7

教师工作积极性在内表现为主动、向上的心态,在外表现为蓬勃、旺盛的状态。面对当今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这一形式,学校给教师提供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人文管理的首要目标。无论怎样的外部强迫都不会产生积极性,因为积极性只能自发萌生,而人文管理则完全可以使管理实现这一质的转变。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基础、前提,它提高的是工作效率,有了积极性就有了创造性,创造性则是积极性的延伸。只有充分发挥人文管理的作用,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限制少了,自主多了,积极性也就有了,创造性也就活了。

人本管理在学校的应用是以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师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尊重教师的要求,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和氛围,人性化的管理,是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种管理方式。

一、营造开放互动、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更新教育管理观念,管理者就应重“以人为本”,重视激发教师的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管理者要当好教师工作的服务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1. 关心爱护每一位教职工

学生的成长需要爱,辛勤工作付出爱的教师也需要爱,管理者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管理新思想,主动关心教师生活,满足教师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给教师学习的支持和服务,关心每一位老师的生活,把老师放在心上,多创造机会让老师接触外界信息,丰富感性认识,及时肯定老师的学习成果,给予奖励等。

2. 成为老师的合作者

管理者摆正自己的心态,自己首先是一位老师,要以老师的身份看到问题。管理者与教师要相互合作,在合作中获得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教师迸发出创造力的火花,同时管理者也会获得自身的成长。

3. 制度管理因人而异

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但是制度管理的同时也要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比如接到一个差班,怎么努力都在最后,这时,就需要因人而异,创造一把新钥匙来开启一把新锁。这样老师才会用心用力去做,把学校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

二、融“情”于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谓融情于工作,就是从人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出发,从观察、了解、分析和化解入手,通过情来调节、平衡人的心理,减少心理压力,以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要明确,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给教师施以制度化的管理,而是利用制度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所以管理者对制度的设计应该以管理的目标为趋向,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管理为依据。学校是由人组成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1. 理解是融情于管理的韧带

理解,首先是理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一个人的工作不是十全十美的,工作中难免出现挫折,这就需要别人的理解,但你也需要理解别人,相互理解能驱散心中的积郁,唤醒人的群体意识,使人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作为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去分析影响他们的积极因素,扬长避短,创造条件有的放失地进行感情交流,让每个人保持较好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工作气氛、环境。

2. 关爱是融情于管理的基础

情是一种细腻的心理活动,但只要心诚,就能化减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因此,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去,征求教师的意见,敞开管理者的心扉与他们做朋友,对他们政治上多关怀,生活上多关心,业务上多培养,以一片诚心赢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爱戴。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友爱、温暖的校园氛围。

3. 同事间友情的力量是强大的

同事间的友情激发出来的力量是无比的,是任何管理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管理者要注意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教师的素质全面提高。在合作中竟争,竞争中更加强调合作,你帮我,我帮你,有话一起说,有忙大家帮,为校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

总之,学校管理是门学问,更是门艺术,不仅需要全身心投入进去,还要渗透出管理者内在的魅力。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求自己读懂有关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还要识别当前教师的消极因素与积极趋势;再次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氛围,强化积极的文化因素,修正消极与导致功能失调的文化因素。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反思,不断探索管理策略,才能创造出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实现学校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人本管理,以人为本,学校管理

一、现行学校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学校的发展, 通过强制制度和经济利益机制进行控制和诱导管理模式日渐暴露出其弊端。在国内, 学校重视制度的约束作用, 俗话说:制度是死的, 人是活的道理, 无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人类重视人权, 渴望民主, 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往往是部分管理者的个人意志, 未能体现大众的共同意志。学校管理应该从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束缚中, 重新审视管理实践行为, 创造更多机会让教师这个主体到学校的管理建设中来, 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实现在学校管理中, 人人有责, 各抒己见, 为学校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 个人价值得到发挥的同时, 也会将这种思想不断传播以及深化, 最终促进学校的管理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也就是“人本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和时下热门的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相促进。本文以管理实践来探讨学校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二、人本管理原理含义

人本管理, 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原理可以表述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人本管理原理的实质:在管理中, 应当把人看做最主要的管理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 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及依靠广大员工实现组织发展, 运用各种激励手段, 调动和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人本管理原理的必要性

(一) 人本管理为学校发展提供群众基础。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组织, 其组织构成的人员主要是教师, 教师队伍是一群具有高等教育, 具有高等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他们有表达自己强烈自主意识的愿望, 他们往往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与同事、学生接触过程中, 有其对管理的问题分析。因此, 学校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作保障。

(二) 学校管理实践的实质要求必须做好教师主体的工作。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学校的管理主体是教师, 怎样处理好学校管理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关系到一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 并能使教师在学校工作中, 安心工作, 实现个人价值, 教师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参与决策, 实现其主人翁作用, 最终达到学校和教师的协调发展。

(三) 在多种学科理论支持下, 为人本管理获得了较多的学科理论依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教师作为人, 是学校的一员, 实行人本管理的时候就要注意考虑到教师个人的需求。同时, 管理学中提到的“经济人”假设, 要求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学校管理和教师个人价值实现的双赢。

四、学校管理实施人本管理的策略

(一) 尊重教师。教师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 “尊师重教”具有两面性, 这个不仅在学校管理制度上要求大家重视, 同时, 也是要求在进行制度行使和学校管理中尊重教师, 信任教师。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教师为本。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 实质上是教师发挥其主人翁作用,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实现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使教师个人得到了发展。一方面, 根据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双方都是平等的主体, 具有同等的地位, 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另一方面, 当教师受到尊重和认可时, 他们会毫不保留地投身到工作中去, 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也会将自己的荣辱和学校紧密联系到一起。

(二) 依靠教师。学校的管理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 教师群是由一群具有知识文化水平的人员构成, 他们在学校管理实践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在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有两种渠道:一是正式的沟通渠道, 如开展会议、团体活动、社团活动等, 通过这种途径进行沟通;二是非正式沟通渠道, 如教师的个人交往、小道消息等传播。这两种渠道的沟通能更好地实现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学校管理要依靠教师这个群体的重要性作用, 利用会议、文件学习等方式将学校的办学理念, 未来发展等信息告知给教师, 并通过这个群体向外部传播。利用教师个人之间的将学校这个内容群体的信息收集集合统一, 并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管理中的问题。避免在管理中, 未能及时听取教师在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积压矛盾情绪, 影响学校的发展。依靠教师, 实现学校组织的信息得到及时传递, 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 发展教师。发展教师, 其实质是“教师发展”。教师在学校这个组织中的发展涉及到人力资源的管理, 要求做好教师管理工作, 首先要抓好教师的思想, 调动教师积极性, 激发每位教师的创新。学校管理工作要尽可能从满足教师的这一精神需求出发, 让管理亲和于人, 让管理者与教师彼此间在无拘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 在相互管理沟通中向教师阐明从严管理对推进学校改革、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必然性。学校各级管理干部都应首先抓好自身作风建设, 树立“由我来办”的工作态度, “马上就办”的工作效率, “办就办好”的负责精神, 为教师创造一个言路畅通, 有话敢讲, 有求必应, 求而有获的环境。学校各级干部从关心和爱护教职工出发, 应严而有情、严而有序、严而有据, 敢于和善于管理, 以尊重教师、理解教职工来激发教师遵章守纪, 自觉接受从严管理的热情, 从严格管理给学校带来效益, 教师得到实惠的事实中, 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是道是无情胜有情。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这就要求学校要支持有上进心的教师去学习深造, 并对获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不断激励教师往更高目标发展, 这样也利于学校管理目标不断获得新的成果。

(四) 为了教师。学校主要人员构成是教师和学生, 学校领导跟教师讲“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人本管理中, 在学校管理中也应该提出“为了一切教师, 为了教师的一切”。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 参与学校管理主体, 学校管理为教师的需要而产生。在学校中, 建立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管理实践和谐氛围, 有利于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意识。在学校办学管理过程中, 要形成尊重教师的环境, 教师是人, 学校的管理必须承认教师这个主体地位, 尊重教师的知识能力, 发挥教师的作用, 不要错误地将管理制度至上, 而忽视了人。教师是学校管理实践的主体, 学校的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 也是为人的管理。学校管理者要达成组织目标。就需要将学校的管理目标确定为全体教师的共同的目标, 就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通过教师代表大会进行有关问题的决策。选出特定的监督机构来监督行政决策的实行, 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主人翁的意识, 并明确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 使整个学校组织产生向心力。为了教师, 要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在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中, 有利于教师发挥才能。学校管理者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 了解教师的困难和问题, 彼此了解、尊重对方。

五、结语

人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 在社会各领域的管理实践中备受青睐。学校作为实现教育活动的单位在管理实践活动中更应发挥“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作用, 转变传统观念, 建立合理可行的学校人本管理模式,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人本管理, 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敏.学校管理中的任性管理[J].教学与管理, 1997

[2]王兆峰.管理学原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7

学校人本管理 篇9

关键词:高职学校,管理,人本思想,以人为本

人本思想就是指要以人为本, 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着力于人的发展, 挖掘他们的潜能,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的今天, 人本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人们渴望能够在一切活动中体现人本。同时, 这一思想在高职学校管理中也受到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一、明确人本思想在高职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内涵

(1) 学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任何一所学校中, 学校都是建立在学生存在的基础上, 学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 高职学校的管理工作务必要围绕着学生进行, 要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情况而定,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过程的主人公, 而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 因此, 教学必要转变传统意识上教师高高在上权威观念,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有自己的个性, 人本思想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探析人本思想在高职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内容

(1) 尊重学生。首先, 管理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人格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自尊心、尊严, 它是学生自我感受的一种心理, 是学生重要的价值表现。因此, 管理者在管理学生过程中, 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通过建立平等的交流、对话平台, 在同一高度与学生交流、沟通, 像朋友一样循循善诱。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 务必要用一颗耐心、责任心以及宽容心, 细致的面对学生, 进行思想辅导工作。

其次, 致力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有其自身的优点, 能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生活, 保障了学生学习效率。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由于它条条框框太多, 遏制了学生主观意识的发展, 学生学习思维不够活跃, 缺乏创造性, 因此, 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将是整个高职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焦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管理者要善于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 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动脑, 激励学生要敢于发明、敢于创造, 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 关爱学生。首先, 管理者必须热爱学生工作。热爱是评断一个人是否能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 管理者只有具备激情, 热爱学生工作, 才能心甘情愿, 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高职学校管理, 管理事物繁多, 管理工作量大, 需要花掉管理者很多时间、精力, 管理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激情澎湃地参与管理, 才能保障管理工作高效地进行。因此, 管理者具有一个热爱学生工作的心, 这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管理工作中, 管理者首要的管理任务就是掌握、了解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 这是实现高职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 管理工作开始的时候, 管理者就要通过多种途径, 深入研究、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包括家庭环境、行为习惯、学习情况等资料, 然后再进行登记、整理, 并将学生的个人情况及时建档, 针对学生变换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更新资料。管理者要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做到有的放失, 心中有数。

再次, 点面结合关爱学生。在高职学校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面对的管理对象都是高职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 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德育, 通过引导循循善诱, 促进学生养成自我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 同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不能过多干涉学生自由, 否则物极必反, 造成学校逆反情绪产生, 不利于高职学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鉴于高职管理处于特殊阶段, 不能像小学管理那样事必躬亲, 因此, 管理者要通过点面结合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 在有效的管理时间里, 促进学生良好自我管理模式的形成, 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管理。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的管理重心一定要有针对性, 把管理精力都放在特别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 重视他们, 关爱他们。

最后, 把握好关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平衡。高职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好关爱和严格管理的度, 在两种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点, 而不是一味的容忍、放纵。就各个教育体系责任来看,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给社会输入技能型人才, 为企业提供技术人员, 因此对于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管理者就要严格把关, 做到严格管理。

(3) 服务学生。为了在高职学校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 管理者就必须转变以管理者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转变角色, 为学生服务。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 管理者要实现全方面的服务, 从学生的衣食住行入手, 积极关心学生, 服务学生。同时, 管理者要实现全过程的服务, 从学生踏进校园开始, 一直到学生毕业, 学校管理者始终都要用一颗热心、诚心去服务、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整个高职学校管理中, 管理者都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 为学生塑造好精神家园, 时时刻刻能感受到爱, 感受到关心, 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构建高职学校人本思想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适应时代的要求, 促进高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构建高职学校人本思想是高职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首先, 塑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保障学生学习的前提, 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 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都会明显提高。在高职学校管理过程中, 为了突显人文精神, 增强人文意识, 必须给学校塑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其次, 加强校园民主建设。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民主、公平的观念上, 因此高职学校管理者必须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在具体的管理条例中, 体现民主, 加强校园民主建设。再次,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形象。高职学校的管理对象是学生, 其服务对象也是学生。从学校存在发展的基础来看, 学生是学校生存的基本保障, 因此, 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紧密相联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致力于为学生服务, 一切行动从学生利益出发, 要积极着力于学生的发展, 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管理者要在工作中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吴华梅.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2) .

[2] .周小榛.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党史文苑, 2007 (22) .

学校人本管理 篇10

新课程改革呼唤学校管理的全面创新, 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 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人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内涵的完善。

学校人本化管理是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是素质教育前提下应当追求的一种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是强调要把人作为管理主体, 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 服务于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参与者, 进而为实现学校目标和学校成员个人目标进行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理念是对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突破, 有助于对传统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从学校特色出发, 因地制宜地确定管理理念、设计管理体系。它是迎合当今教育素质化的趋势和学校层面改革深化的需要, 也是现代学校管理变革的自身要求, 是建设一流强校的必然举措。

1 现行学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以往管理模式的束缚

在以往采取的都是理性的管理模式:以工作或组织为中心, 强调建立有效地机构, 明确的职责分工, 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采取严厉奖惩和纪律制度。这种管理模式在应用之初, 规范和统一了学校老师的行为, 扭转了学校当时管理松, 秩序乱的局面, 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学校的发展, 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弊端:漠视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过分强调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 缺乏“人情味”, 无法有效激起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将教师的劳动变得机械化、程序化。

1.2 缺乏正确的认识

从事一线管理的人士, 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认识, 认为在初级教育层次上涉及管理的事务简单, 方式方法单一, 无需管理理论的指导, 也能在积累经验中对管理做到游刃有余, 在认识上出现了偏颇, 因此放松对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忽视它的具体运用。

1.3 排斥创新的思想

学校管理的实践表明, 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运作, 不认为管理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改革相分离的现象明显, 管理观念守旧, 等待观望, 一般应付与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较普遍存在。

2 人本化管理下的小学管理原则

人本化管理模式不是抽象的理论, 而是贯穿于学校管理始终的运用过程, 属于实用理论范畴, 能够带来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 产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力量。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外化过程, 也就它的具体运用过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

把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作为主线, 切实确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人本管理观, 把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工作、尊重教师合理要求摆在突出位置。真心实意地落实教职工主人翁地位, 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 听取民意, 以便正确决策。采取家长联系会、聘请校外监督员等形式公开校务, 通过这些方面加强家长以及校外群众对学校的监督力度。同时, 完善费用收取公示制度、职称评审公开制度、校风校纪监督制度等, 对学校改革发展和涉及教职工重大利益的事项, 进行阶段性或年度性公开, 增强学校的公信力, 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衔接起来, 不断提升治校水平。

2.2 坚持以人为本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针对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断层、业务水平欠佳的状况, 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行教学循环制, 建立岗位责任制, 形成竞争机制, 确保教师的工作都面临同样的机会、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责任、同样的报酬, 强化责任感, 强化竞争机制, 使其工作产生出内在动力, 自动地自觉地为提高教学质量呕心沥血, 勤耕不辍, 在竞争中增长才干、在岗位上提高素质。二是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 层层带教, 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三是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制订培养计划, 详细记载培养过程,

千方百计创造机会,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 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 让中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此外,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合适的校园土壤, 丰富的校园养分, 让中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2.3 推动教育管理职能的创新

从教育管理过程与要素看, 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对自己的工作积极有意识地进行创新, 而且更主要是组织下级和广大教师创新;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 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 富有创新精神地抓好教学管理, 更好地加强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运用。

3 实施人本管理的策略

3.1 以教师为本, 实施激励策略

在学校里, 教师是管理的对象, 又是管理的主体, 因而, 调动教师积极性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激励是人本管理最基本的原则。激励不仅是物质形态上的表现, 而且要以精神形态的体现, 并使两者相结合。在学校管理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激励形式来调动教育教学以及参与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3.1.1 目标激励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的长期和近期目标, 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让教师充分了解并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 将这一前景与教师当前的工作学习和未来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从而激励教师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

3.1.2 情感激励

人本管理实质上是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指学校领导与教师建立情感联系, 了解他们的发展愿望和遇到的种种困难, 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使教师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成功的管理者一定会重视情感激励, 沟通与管理对象的感情渠道, 彼此交流, 互相了解, 愉快协作。在学校管理中, 不可能没有规章制度, 管理者在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时, 以“无情决策, 友情操作”为原则, 注意教师情感的变化, 善于疏导, 常谈心, 常交流, 常帮助, 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达到心灵沟通和感情融洽, 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1.3 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 管理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弘扬正气, 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带动和影响教职工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风。因此, 笔者总是把自己看成教师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这个集体中的一分子, 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树立服务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思想, 既要带头学习、带头做好各项工作, 又要热情地关心教师、学生。其次, 每年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 以竞赛、评选等不同形式树立教师榜样, 推出一批“学科能人”、“师德之星”等, 通过总结和宣传校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 为广大教师提供积极工作、努力进取的参照和范例, 让教师学有榜样, 干有导航, 从而激发教师为效法榜样而奋发向上。

3.1.4 群体激励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由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承担的,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也是以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激励是要在学校组织整体背景之下考虑如何追求一种教师群体激励的效应。教师激励并不意味着搞平均主义, 而是要在考虑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以有限的资源投入, 换取最大的激励效应。当前, 各级政府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 积极推出骨干教师制度, 这就反映了实施群体激励的基本原则:既考虑全面, 又突出重点。我们学校就通过教代会认真制订了《教师福利奖惩条例》, 并贯彻落实, 激励教师们各尽所能, 为学校各项工作出力。

3.2 以学生为本, 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管理以学生为本, 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 (下转171页) (上接132页) 育, 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笔者认为, 其中“全面”是指尊重学生个性, “全体”是指有差异的每个学生个体。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 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关注每一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如何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呢?出色的学生当然引人关注, 可是, 在学校中, 有这样一批“弱势群体”———学困生, 他们往往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 在集体中缺少表现自我的资本, 好像比别人矮了半截, 平时少言寡语, 不愿合群。在不少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他们自己眼里, 他们似乎不聪明, 智力不如人。其实, 这种看法是错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 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 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 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 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为此, 学校开展“铸师魂、塑师表”的师德教育活动, 让教师树立“关爱每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品德”的思想, 以陶行知的“爱满天下”“待生如亲子弟”的思想指导各项工作。我们要多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使他们品尝获得成功喜悦的滋味。点滴的进步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尊、自信, 从而逐步培养起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

摘要:学校人本化管理是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是素质教育前提下应当追求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注重把人作为管理主体, 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 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移到人本管理的方向上来, 实现“人本化管理”, 促进学校管理和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关键词:学校管理模式,人本化管理,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常旌.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J].2010, 7.

[2]吴希敏.试论学校中的人本化管理[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6, 2.

学校人本管理 篇11

关键词:学校教育;人本管理;解决措施

随着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学校管理逐渐呈现出现代化、整合化、民主化、科学化等特点,且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也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点,而人本管理主要贯彻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管理上。通过人本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整个学校教育的管理水平。

一、学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本管理,顾名思义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针对组织中的个人或团体实施的管理措施,意在提高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其内部驱动力,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老师和学生。而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够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在人本管理中将人放在教育管理的主體,且人本管理是民主管理的一种,因而能够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而人本管理要想在教育管理中发挥出来,就需要科学管理制度进行支撑,因而实施人本管理能够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使人本和科学相统一,从而在保证教育管理人性的同时坚持了科学性。(2)推进民主化的学校教育管理。人本管理在教育管理中的贯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与学生处在民主平等的地位上,与学校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也在平等民主的地位上,这种平等民主关系对于推进学校教育管理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向着更加科学、民主的方向发展。

二、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教师放在教育管理的中心位置,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在贯彻人本管理过程中,理念的树立对于后期管理措施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促使教师将学校管理目标内化为自身理想,将学校纪律内化为教师思想,使教师的自身理想和学校管理制度相互结合起来。同时,在管理意识上,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肯定教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肯定教师的付出,从而从心底尊重教师,将教师放在管理的第一位,这样教师也能够将人本思想贯彻到实际教学中。

2.学校管理者应该创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推进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贯彻

在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且还要为人本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减少不必要或多余的规章制度,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从而增加教师自主活动空间,增强教师自我决定权,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教师思想,并对学校舆论进行引导,使整个校园氛围向着团结、和谐的方向发展。而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又会对教师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良好管理氛围下,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对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学习气氛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组织文化和管理氛围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组织文化,创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氛围,通过组织文化来进行学校教育管理。

3.学校管理者应该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

教师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其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因而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是必然要求,也是教师的自身需求。因而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适当放权给教师,让教师作为独立体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使得学校教育管理能够更加全面、具体。而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也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教师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成就感和责任感的提升,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人本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应该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进行推广。同时,人本管理还能够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教育管理中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这对不断推进学校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李秀娟.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论渗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1.

学校人本管理 篇12

1. 加强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国的中职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始终担任着“主阵地”、“主力军”的重要角色, 在职业教育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但在一些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中职生的德育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计算机、互联网的普遍使用, 给中职生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通过网络技术, 学生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一旦学生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时, 将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偏差, 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网络游戏的盛行, 使学生沉溺在刺激、精彩的网络虚拟场景当中, 难以自拔, 忘记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所担任的角色, 最终荒废学业。这些情况对中职生健康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极为不利, 中职生的德育水平令人担忧。此外, 因为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进入社会后, 必将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1], 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严峻的考验。中职生的德育现状, 已经引起中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加强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在人本管理理论的指导下, 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 对提升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 具有极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2. 构建德育工作站, 强化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 进一步强化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工作站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 构建以年级主任为工作站站长的基层德育工作站, 各班班主任在年级主任的领导下, 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工作, 实现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在系部的指导下, 德育工作站可以依据不同的主题,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生活, 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例如组织高技能人才的演讲竞赛, 促使每一名中职生争做高技能标兵;组织趣味运动会, 让学生按照制作要求, 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运动会器具, 班主任也参与其中, 以此深入学生群体, 了解其内心, 推动各项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依托“雷锋月”, 在年级内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雷锋组, 到社区、养老院、街头等地义务服务, 帮忙打扫卫生、维持交通秩序等。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实现心灵的升华, 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进而成长为有文化、有技能、有责任、有创新的职业高中学生。

3.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认识

班主任的工作是否做好, 将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影响, 同时也会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 做好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2]。当前,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愈来愈难教育与管理, 在这一背景下, 怎样有效强化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 怎样对中职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 以帮助中职生形成健康、正确的思想道德, 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才, 是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笔者在以人为本理论的指导下, 从“严”、“细”、“恒”和“做好表率”四个方面, 谈谈对做好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

3.1“严”———从严要求学生

中职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过程中, 应从严要求学生, 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并且应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具体而言, 就是班主任应当关心、爱护、鼓励和相信学生, 以严明的纪律与严格的要求, 对班集体进行严格的管理[3]。要做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就应该坚持人本管理, 积极主动了解学生, 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在接手新的班级时, 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全班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 通过与学生交流、与前班主任交流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个性、思想、学习态度及家庭情况等, 以便在日后的班级工作中, 针对不同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严格管理。

3.2“细”———实施细致的管理

班主任工作是极为繁杂的, 班主任必须对班集体中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 包含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班级卫生情况, 等等。开学之初, 班主任应依据本学期的实际情况, 制订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 有序地开展各项班级管理与指导工作, 避免工作无章法、无中心等情况的出现。由此可见, 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 对加强班集体的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3.3“恒”———坚持持之以恒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持之以恒的决心是极为关键的。对于一项管理制度, 只有长期坚持下去, 且不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予以忽视, 方能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与教育效果, 才能管理好一个班级[4]。倘若班主任制定了一些班级纪律制度以加强班级管理, 但仅仅坚持一段时间, 那么原本制定这些班级纪律制度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甚至可能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影响其他纪律与制度的贯彻执行。例如有的学生会认为“反正老师自己都忘记了, 那么我也不用太在意, 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不用管这些规章制度和纪律”。由此可见, 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 必须要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方能最终达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3.4“做好表率”———做好学生表率, 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应当做好表率, 发挥榜样作用, 进而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可见, 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 班主任应时刻关注自身的仪表, 做到“外修仪表, 内修气质”[5], 其中就包含班主任的各个方面, 如生活作风、言谈举止、业务素质以及品格修养, 等等。学生作为一个有自主意识的“人”, 在其潜在的意识当中, 都会将教师列为模仿的对象。因此, 班主任在要求学生不做某事之前, 自己应当先不做;要求学生必须遵守某项规定时, 自己就不应该违反该规定, 所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班主任先带头做好表率, 且成为一个好的榜样, 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 建设优秀班集体。

4. 结语

作为现今社会中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中职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中, 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就是“以学生为本”, 依靠学生, 这是现今中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新模式。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中职生展开管理与德育教育, 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促使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但是, 由于我国将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在学校管理与教育上的时间不长, 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学校人本管理理论。对此, 为了进一步强化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还应当加强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及其班级管理中的探索与研究, 并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共同运用到学校德育教育与管理中, 在本质上处理好中职院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强化对中职生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柯建兵.学校德育人本管理“四点论”[J].成功:教育版, 2009 (4) :173.

[2]丁铁燕.坚持人本管理, 切实抓好养成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 2011 (9) :76-76.

[3]刘春雁.新形势下中职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黑河学刊, 2010 (9) :117-118.

[4]陈肇莹.以人为本, 推进中职德育创新[J].广东教育:职教, 2011 (7) :84-86.

上一篇:工程应用下一篇:校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