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管理理念

2024-07-02

园林管理理念(共12篇)

园林管理理念 篇1

1 园林管理与园林设计的辨正关系

园林养护管理主要包括道路、绿地、广场绿化地内乔木、花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养护管理及园林设施维护管理、商业繁华地段特殊管理等。养护管理工作要顺应植物材料的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

园林设计是园林绿化管理的基础, 绿化管理是设计效果的体现和延续, 没有好的设计方案绿化管理便没有方向和目标, 光有好的设计, 绿化管理做不到位, 就不能实现设计的本意, 体现不出设计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体现易管理的理念, 才能保持设计效果的持续性和永久性。

2 易维护园林管理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2.1 利用绿地生态效应, 营造科学的生态植物群落

绿化水平的高低反映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和城市的整体建设状况。城市景观绿地的作用有净化空气、净化水源、改善小气候、降低噪音, 减少光和视觉污染、保持水土、降尘、“净化”、“简化”、“软化”建筑物, 提供开阔而富有变化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或医疗保健功能的人类活动空间等。很多城市绿地设计只注重绿地的景观效果, 忽略了绿地的生态效应。造成绿化管理的困难, 管理困难会造成绿地使用年限减少, 提早退化, 甚至植被大量死亡, 城市景观绿地的上述作用将很难发挥。

2.1.1 设计中应尊重植被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提高其群落成活率

设计植物时要考虑不同植物在一起种植及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衬;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与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植物本身的耐湿耐旱性等等, 这些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设计中要尽量使用乡土植物或通过长期驯化, 证明其已非常适合当地环境条件。这类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性、养护成本相对较低等诸多优点。不加论证盲目地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植物, 虽然景观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但新引入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 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 不易成活。

大多数针叶树喜欢偏酸性土壤 (p H3.7-5.5) , 大多数阔叶树较适应微酸性土壤 (p H5.5-6.9) , 大多数灌木能适应p H值为6.0-7.5的土壤, 只有很少一部分植物耐盐碱, 如乌桕、苦楝、柳树等。如果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在设计时选择了大量不耐盐碱植物将会导致植物养护管理困难, 大批死亡影响景观效果。

2.1.2 设计中应注意复合植物群落配置

在园林设计过程对园林植保因素考虑不周, 不科学的设计, 往往会造成园林生态失衡。为了观赏和休闲需要, 有的设计者热衷于栽培整齐划一的植物, 植物种类、年龄、层级趋向一致, 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

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时除了多品种、多类型外, 还要注意植物层间的混配与结合, 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合植物群落。这对病虫害的滋生蔓延、传播扩散有机械阻隔作用, 同时还有利于鸟类、蜘蛛等天敌动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生存繁衍, 它们对植物病虫害可以起到很好地抑制作用。也有的园林规划设计不顾科学规律, 比如许多植株的规划密度过大, 不利于植物生长, 一定年限后相互拥挤, 不是不易移植就是移植无地方栽。

2.2 从景观视角入手, 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景观大多数为开放性的场所, 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应尽量避免只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态设计, 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2.1 人为活动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一个和谐而多样化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开放的, 而不是封闭的。但在一些人群活动频繁和商业繁华地段的绿地或隔离带, 人为损伤严重 (如随意践踏草坪、在树干上栓绳打钉晾晒衣物、摆放广告牌或在绿篱上晒被褥等) , 常会造成植物的损伤, 甚至死亡。这一现象设计者不能忽视, 设计方案应考虑营造适合人居及空间开放的环境。

2.2.2 注重园林景观的可接近性

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应具有可接近性, 入口到各园林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 应多创造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作息空间等。公共空间应考虑到日照、遮阳、通风等因素, 不能一味的追求绿地率, 提高绿量而忽略了园路、小型休息广场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如公共厕所、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

2.2.3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 设计园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等都应遵循园林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由于广场设计位置不合理, 而造成未规划铺装的草坪被游人踩出了大片的斑秃。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 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 气候为季风型, 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因此应在一个园林的南部多设一些活动场地如广场, 儿童游戏区等。同时考虑到夏季的遮阳, 乘凉, 在一些大型广场上适当栽植乔木并在乔木下设置座椅, 可以改善游人践踏草坪的现象。园路的铺装应选择耐久性强, 管理维护相对方便的材质, 使其能够保持较长的景观效果。

2.3 降低管理成本, 设计节约型园林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 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 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 只有低水平维护, 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 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 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 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

2.3.1 园灯不宜布置过多, 以免增加维护成本

园灯沿园路布置, 按照所在园林的特点, 交通的要求, 选择造型富于特色、照明效果好的庭园灯、路灯、或草坪灯。一般庭院灯保持在25~30米, 草坪灯6~10米的间距, 否则不合理的过多的设计园灯, 也会造成光污染。

2.3.2 控制园林水池的规模

园林水池管理费用相对较高, 所以设计是要严格控制其规模。此外, 过多叠石理水, 深浅高差过大, 危及老幼安全。浅池要注意管线设备的隐蔽, 同时也要注意水浅时, 夏季吸热大, 易生藻类和蚊蝇, 不利于管理和保洁。

参考文献

[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02, 4:13-16.[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02, 4:13-16.

[2]冷平生.园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9:6-114.[2]冷平生.园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9:6-114.

[3]谷康, 李晓颖, 朱春艳.园林设计初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10:46-50.[3]谷康, 李晓颖, 朱春艳.园林设计初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10:46-50.

园林管理理念 篇2

----海上艺号西安分校与你分享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

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总的来说,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浅谈城市园林规划执行理念 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人文关怀;风格与植物配置;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240-02

城市园林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发展的时期,在快速发展的需求下,需要有效地保证城市园林规划的人文关怀、重视城市园林规划的园林风格与植物配置以及实现城市园林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等三大理念。

本文就现代城市园林规划理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城市园林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城市园林是完善城市生存环境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是城市居民生存质量的重要标志。城市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对园林景观的科学布局和规划。

1城市园林规划的人文关怀

园林是一种通过各种不同的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主要可以通过命名和主题立意、园林风格、园林建筑及其细部装饰、植物配置等方式来表达。风景园林是一项实践性的造型艺术,也是文化的载体,它采用不同的物质材料构成不同的艺术形象。物质表象传达着不同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包括造园的宗旨、意义、形式和形态的发展变化,建筑、绘画、诗词、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渗透和影响,并从中折射出对自然、审美等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1)园名、园林主题立意和园林中各景点的命名。园林的主题立意,即园林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园林的灵魂。其定位正确与否,关系到园林的存在与发展,也决定着园林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当的主题文化定位能使园林景观锦上添花。而不恰当的主题定位会使园林景观流俗,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园林设计师对园林主题的定位应该小心谨慎,将其建立在对园林立地条件——自然地理结构和精神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对园林使用者行为心理特点的关怀上,而绝不是突发灵感下的偶得。此外,景观文化内涵的表达应该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应过于抽象晦涩,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过于具体,缺少含蓄美等。

(2)园林风格。世界各民族在造园活动中部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造园风格,这些风格都是民族文化的凝结和提炼。例如西方人偏爱数学、比例和几何形状的形式美,故其造园一开始就依照对称、规整的思路,从早期的十字轴线、中轴对称的方整庭园到17世纪法国凡尔赛宫,都是规则对称式的,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漠视。而在中国,人们遵循着自然、和谐的造园理念,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为造园审美评价的标准。所以中国园林是不对称、不规则的,是自然和谐的。园林中假山叠石的峰峦峡谷或峭壁悬崖力求来自真山片段,理水的湖池泉瀑和驳岸也模仿自然水体的真实形态,地形高低起伏,道路婉蜒弯曲,树木苍翠葱郁,亭台楼阁绰约多姿,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执著追求和深刻理解。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园林的一个重要造景要素,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的观赏性质已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要求,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化审美价值。它的文化因素,一直影响和制约着它的实用功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影响到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造型美的建筑,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审美内容。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对于这类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建筑要极力加以保护和恢复。另外,与园林建筑密不可分的楹联、匾额等通常是园林景观的丰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和美学表现。楹联和匾额的内容一般与建筑的环境相结合,多取材于著名的诗句,暗示风景的特点,启发人的想象或表达人的志趣,同时人们在游赏之余还能欣赏优美的书法和金石雕刻艺术,给园林增添高雅的文学气氛。园林建筑这些匾额、楹联不仅起着点明景物的作用,而且还创造、渲染了一种文化艺术气氛,使人流连忘返,仔细咀嚼和品位那诗一般的意境,让人在游览之余,得到了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享受。从东方园林来讲,景观配上匾额和楹联,就注入了文化色彩,景观的风格、品位都会大大提高。

2城市园林规划的风格与植物配置

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城市绿地景观多样化的前提,也是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园林规划中充分利用植物多样性原则是城市园林规划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分析了园林绿化植物的使用现状,提出了园林规划中通过创造多样的地形生态环境、复层绿化、多样的观赏特性三种形式来体现植物多样性。

(1)创造多样的地形生态环境。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因此,为达到植物多样化,需要在园林规划时人工塑造适合不同植物生存的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植物生存的人工小气候环境。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植物生存环境的手段,如坡向、坡位、坡度、水面、湿地等,它们通过改变光、热、水、土、肥等生态因子对植物群落的生存产生作用。微地形的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和湿的差别。旱生、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多样化的地形环境为多样化植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2)复层绿化。园林规划中,应克服广场化倾向。种植设计时,尽量向地面以上的构筑物空间扩展,在不同的平面、立面空间设计不同高度的乔术、灌木、花卉、地被、草坪和藤本植物,如以雪松、水杉、银杏、郁金香、马蹄金等不同植物高低错落进行组合。配置成具有层次感的橱窗形式,前矮后高,增加了立体轮廓的丰度,营造更加丰富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提升绿视率。同时也丰富了植物品种。特别是垂直绿化和悬垂绿化,对护坡、屋顶、墙面、栏杆等进行绿化,见缝插绿、找缝插绿,种植悬垂、攀援和藤蔓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凌霄、络石、紫藤等。可以大大增加植物的富集度和立面景观。

(3)多样的观赏特性。园林规划中,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观赏特

点,并运用到设计中,是体现园林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丰富多样,观花类型中有春花植物、夏花植物、秋花植物和冬花植物。叶片有大小、形状、色泽、质感上的种种不同,说不尽的自然界之奇妙。此外,树皮的色泽、纹理的粗细乃至盘根错节,也表现出极佳的观赏特点。如此多的植物观赏特性,给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一景区通过相似观赏特性的多种植物来表现,不同的景区各种观赏特世的多种植物相互配合,不仅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还能较好的增加植物的丰富度。

3城市园林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重心是居住区绿化的可持续。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着手,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提出小区绿化养护要突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追求长效管理的目的。在园林领域中,设计师如何将可持续发展与园林建设相结合,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设计师。从设计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技术在园林中的可行性,使可持续发展有的放矢。

(1)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推行养护工作的奖惩制度。首先,加大不同养护等级之间的费用差距,体现优质优价,使专业队伍愿意养护高标准的绿地,而不至越养越亏。其次,应该对养护工作设立奖项。不应仅限于对某块绿地或区域的评比,建议能扩大到对专业队伍的评比,这将有利于树立典型、提高专业队伍的积极性,鼓励养护中的高技术含量作业,做好养护工作。最后还要做到奖惩并行,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对于一些不到位的养护队伍应有惩罚措施,轻则由小区的管理单位进行惩罚,重则由相关责任部门取消其专业养护资质。

(2)完善绿化法律,依法治绿。参照国外对居民宅前屋后的绿地养护,既有鼓励政策,又有严格的惩罚失管措施,把养护不良行为认定为“破坏绿化”纳入执法范围予以处罚。即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奖惩措施,就能使管理者依法治理,而不会增加部分景观的不协调因素。

(3)长效管理。居住区绿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其关键就在于长效管理,这种管理并非依靠居住区管理方单方面实行,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要有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而不是给予一次评比就能一劳永逸的,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的、有效的管理机制。

4结语

园林管理理念 篇4

进行园林景观合理化设计, 是提升园林绿化与生态效益的本质保证, 亦是深入贯彻落实精细化理念的重要基础。

1.1 对园林种植物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园林除以建筑特点展示自身意境美的同时, 种植植物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途径。

在对园林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过程中, 实现乔、灌、草等作物相结合复层结构, 进一步强调绿量和生态环境效益, 设计方案上草、灌、乔的种植比例应保持在1:3:6左右。而以往实践过程也表明, 在耗水量方面, 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供水需求量, 在生态效益上则草低于乔和灌木。因此, 园林宜根据草、灌、乔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1.2 运用科学手段管护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中, 除对园林环境、植物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外, 还得运用科学手段对园林进行管护。因此, 应加强养护人员节水知识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节水知识技能;明确种植物习性和灌水次数, 达到节约用水和减少资源浪费目的;并且掌握各种病虫害生活习性,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3 科学节水, 循环用水

在节约型社会中建设节水型园林, 利用开源节流、水分重复利用方法缓解园林用水紧张, 以合理利用资源维持可持续发展。普通意义上灌溉或每逢季节性干旱, 对自来水需求量太大, 容易造成浪费及利用率降低。现代园林中, 收集地表水、地下水, 对土壤水渗透补给, 通过喷灌, 滴灌及自动化灌溉系统, 水资源可以重复利用, 保障植物必须水分的同时节约水资源。

1.4 园林及时修复与修剪

对腐烂树木尽量从物理角度连根拔除, 避免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也可根据施肥方式不同, 选择将落叶埋于地下, 充当肥料。根据不同树木的不同生物特性, 选择最佳修剪时间, 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流失, 且效果反而不佳。

1.5 推进废物可持续循环利用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最宝贵资源, 不仅加大城市垃圾处理压力, 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而且更是一种无端浪费。可利用植物死枝、枯干树皮、叶作为园林绿化生物性肥料, 或通过沼泽发酵池无害化处理一些废弃物, 减少环境压力、环境污染, 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构建生态节约型新型园林生态发展模式。

1.6 合理设计规划园林

根据不同植物生物学特性不同, 园林各个地方植物种植不同, 有些适合种植高大乔木, 有些只适合灌木生存, 要遵循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 使每棵树木都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可利用废弃的山石经过加工铺成一段别致石子路, 或利用废弃的树枝编织成小玩意, 既完全利用资源又使园林整洁美观。

2 加强园林养护工作

2.1 园林养护

2.1.1 植物养护。

不同月份不同植物对养护有不同需求, 要及时对植物采取相应施肥、灌水、除草、修剪、防治病虫害等措施。随着季节变化, 养护工作应依据植物生长发展规律和当地气候进行。

除草:杂草过多易与植物争夺阳光、水土资源, 应及时去除, 特别是对树木危害最大的藤蔓类植物。

灌溉与排水:水分过少植物得不到正常发育, 水分过多易使植物腐烂。根据不同树木特性对水分需求量不同, 定期定量灌溉和排除多余水分, 保证树木正常成长。

施肥: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营养程度、树龄、树种等条件来判断, 应满足有效营养肥料需求。在冬季休眠之前施基肥, 植物生长期施追肥。

修剪:层次不齐不仅不美观, 而且不适应生长, 会导致幼苗被抢走所需阳光和养分。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 去弱留强, 去老留新”原则。

病虫害防治:乔灌木应刷防虫漆, 预防害虫侵蚀。

2.1.2 地被养护。

地皮预防和保护:植物栽种前可根据气候、土地干湿程度适时施肥、浇灌溉, 保证土地有效营养。防治害虫是树木茁壮成长的前提因素。发现个别树木病虫害做拔根处理, 大面积病害在选择化学杀毒剂时应慎重执行。

2.2 园林管理

加强园林职工培训, 提高管理者素质, 使园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推行园林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管理章程, 制定奖罚机制, 以法律形式严格规范要求。

摘要:现阶段, 我国已进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园林绿化与养护管理也已按部就班进行, 本文就在现代化施工管理中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园林工程绿化生态效益的相关措施做浅要分析。

关键词:精细化,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 周志.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功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D].武汉理工大学.2007

[2] 王毅娟, 郭燕萍.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与生态环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

[3] 陈少明.园林光与影的审美价值探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8

园林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引入 篇5

高 雪1,胡传伟2

(1.城际(中国)国际建筑师联合事务所,广东广州 510655;2.广州华苑园艺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00)Introd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HU Chuan-wei1,GAO Xue2

(1 Guangzhou Huayuan Landscaping Co., Ltd., Guangzhou, 510600;2 Citynet(China)International Architects & Association)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inally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toration.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ecological garden;ecological restoration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入园林设计和施工中,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最后提出园林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园林;生态修复

简单的园林绿化不能算生态修复,但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修复技术为指导的绿化可使受损城市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达到最终修复城市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目的,因此该类园林绿化则属于生态修复的范畴。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生态修复的可行性,使设计出的方案在符合美学原理的前提下力争达到生态修复的目标。生态修复的内涵与外延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貌或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技术集成。其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的构建,内容包括: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进展演替与发展;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等(百度百科“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属于恢复生态学应用技术的范畴,该范畴内容包括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与重构及其调控;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环境规划与景观 1

生态规划;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等(彭少麟,2007)。涉及的相关概念如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改建、生态改良等,虽然在命名上有所区别,但都具有“恢复和发展”的内涵,即让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

园林绿化人工再建了第二自然,需要用生态恢复的理念做设计,用生态学修复的技术去实施。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限制因子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生态适宜性原理、生态位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等(任海等,2001),它们对园林设计及施工具有指导作用。限制因子原理要求在设计中需要找出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要求设计的物种结构能充分利用时空资源,并具备自我维持能力或降低人工维护频度;生态适宜性原理表明多使用乡土植物,并在充分了解植物生态学特性的前提下做种植设计;生态位理论指导植物的搭配,合理安排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与尺度;群落演替理论表明园林绿化可缩短生态恢复时间,但对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时,演替理论不适用,只具有指导意义;生物多样性原理要求适当增大物种多样性可使恢复的生态系统稳定更高;斑块-廊道-基底理论指导景观层次的规划,考虑在生境破碎化的场地中,合理利用空间。生态修复与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系统是个规模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它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城市绿地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保持水土、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乔灌木藤草植物合理的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形成复合层次和优美季相景观,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构成一个稳定的群落。由于城市建设造成的人工弃土、裸露土地,改变了地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及生活垃圾淤积河道,阻塞排水管道,使水土资源遭到破坏。因此,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可以在方案设计时重点考虑并在园林工程中实施,最终使得城市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3.1 园林种植设计

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保持水土、抗污吸尘,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根系发达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植物的合理配置不但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更能减轻暴雨冲蚀和水土流失,从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利用不同植物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复层群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3.2 园林工程与生态修复

在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中应结合种植工程,利用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实现生态修复。园林排水:园林绿地的排水,一般主要靠地面及明渠排水,结合道路、地形可做成浅沟式排水渠,沟内生长植物,起到减缓径流速度及防止水流冲刷的作用。解决由地表冲蚀措施有:(1)从竖向设计角度考虑。种植设计考虑采用铺地植物护坡;(2)使用工程措施。设置谷坊和挡水石,并与植物搭配消减冲刷力(孟兆祯,2003)。

水景护坡:园林中开辟水面要求有稳定的湖岸,在水体边缘必须建造驳岸和护坡,其中植物护坡措施包括防护林、植草和生物-工程综合措施,通常采用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林。坡面植草可提高坡面抗蚀能力,减少径流速度,增加入渗,防止面蚀和细沟侵蚀,也有助于防止块体运动。生物-工程综合措施,即在工程措施间隙或表面种植植被,以增强其强度,如混凝土构件间隙空格种草,与土工材料配合植草及绿色混凝土模块等。

园路铺装:园路按路面材料不同分为: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料路面、简易路面等。园路的设计在满足造园艺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地形,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减少土方量及水土流失量;路面应有3%~8%的纵坡和1.5%~3%的横坡。采用生态铺装路面可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常见种类有透水沥青、透水水泥混凝土、生态透水砖和其他特殊透水材料。新建的居住区中,使用最多的铺装材料是石材,占使用频率的44%,砾石及砖的比例分别占使用频率的18%、20%(黄玲,2009)。园林生态修复发展趋势

城市的扩张与人口的激增致使城市居住环境面临很大压力,建设宜居城市、宜居社区势在必行。城市园林绿化属于植被恢复的范畴,而植被恢复又是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因此,依据生态修复的理念和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设城市园林成为当下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的首选之路。国内外的生态修复多针对土壤修复、污染水体修复、防护边坡绿化、小流域水土保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园林绿化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园林生态工程设计研究等相对薄弱。以生态修复的理念和基本原理指引设计方案的形成,并以修复城市生态系统要素为导向园林施工必将成为增加园林企业技术含量的重要砝码。未来园林生态修复技术重点发展方向有:特殊生境条件下的园林植物景观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功能性景观的营造、植物景观设计的中远期预测与养护细则和住区小环境的尺度化营造方法等。

参考文献

黄玲.城市居住区铺装艺术调查与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9(4):67~69

彭少麟.恢复生态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0

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

以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规划研究 篇6

关键词:生态规划;园林设计;理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因此园林工程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园林景观的设计环节在园林工程建设项目中至关重要,在设计中应当采用适当的应用方式,结合绿色生态观念,构建环保、低碳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空间,实现“生态规划”的功能性,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生态规划在园林设计中的概述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指的是在运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在宏观的范围内对某个区域进行可持续發展的战略规划,这个规划的制定要符合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对社会环境、人口因素以及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然后在制定出有效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方案。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好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到达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不合理的开发及过度消费使环境资源面临严峻的考验。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进行了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园林设计涉及交通、气象等行业,覆盖面广,保护生态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形式下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

二、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策略

(一)使用生态物料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使用生态物料。在对绿色植被进行栽培和养护的时候,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养和养护的方法,以便植物能够很好的进行生长,同时还要注意在植物生长的土壤层中加入一定的量的肥料,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充足。在园林林设计规划过程,其使用的建设材料应该采用可再生性质的,使用资源也要采取可循环利用的,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施工的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进而使得园林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化,提高园林设计水平。

(二)加强园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传统的园林设计只偏重美观、整洁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视,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注逐渐加大。所以,园林设计时应该以生态规划理念为基础,构建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有机和谐整体。园林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文因素以及土地条件等,并与人们生活质量目标、生态目标相符,加强园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选择恰当的植被,使园林规划更加优化。为促进园林景观更加和谐可以使用原有的方式,使园林成本降低,促进园林设计科学性的提高,便于后期养护。园林设计师规划初期应因地制宜,尽量不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三)优化园林植被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植被作为其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对园林植被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取丰富的植被种类,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自然环境生长情况,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提升设计的效果,将生态规划的理念充分的融入进去,打造出完美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对所选取的植被种类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生长习性、特点及效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做到植被的合理配置,如在水域周边种植水生的植物,在旱地的周边搭配耐旱的植物,一些喜阴植物种植在较为阴暗的地方等等。总之,要结合园林环境的生态效益,科学的应用周边的空间,合理的进行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除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景观的效果也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初期奠定整体的基调,树立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观念,在注重美学价值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园林人文空间的设置,努力构建舒适且实用的生态空间,将居民对园林景观的要求充分的考虑进去,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人文性,達到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目的。

(四)促进城市绿化隔离带的建设

为适应经济发展,很多城市在扩建、河岸政治以及道路拓宽中,经常毁坏沿河以及沿路的防护林带,有些地方还会乱砍乱伐或者被用作其他用途,使防护林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因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在城市周围、功能分区交界处,种植大量树木,建立大规模绿化隔离带,以减少污染,促进环境净化。

三、结语

园林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用生态物料,减少能源的消耗,优化园林植被设计,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观念,保护园林生态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资源保护体系,降低植物栽培及养护的成本。保护生物多样性,严格把控园林建设的各个环节,推动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徳智,张博.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J].山西农经,2016,

07:1-4.

[2]德智,张博.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J].山西农经,2016,

07:86.

[3]池锐.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

12:35.

园林管理理念 篇7

1.1 合理规划, 因地制宜

把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理念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中, 加强对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把关, 合理规划、均衡布局各类绿地,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在规划设计时, 注重自然与生态整体效应相结合, 控制过度人工化, 引导各项节约措施的应用。在规划设计中, 采用“适地适树”原则, 优先使用乡土树种, 从绿化品种的搭配、层次、适应性等方面综合衡量, 合理搭配植物和种植结构, 做到景观塑造简约化。

1.2 控制工程造价, 加强资金监管

对绿化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把关, 通过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元素, 降低新建绿地虚高造价。同时, 加强对施工中项目管理、资金使用、质量控制等工程管理和监管。

1.3 利用现有资源, 减少人为浪费

要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园林中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 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 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回填土由于有机质匮乏, 导致植物生长不良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 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 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

1.4 挖掘城市土地潜力, 推进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基础上, 提高城市的环境景观和生态效益。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增加城市绿量, 提高绿视率, 还可以对建筑物起到保温、隔热等作用, 间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充分、合理利用城市零散空间, 如在零散的街角、路边、楼前屋后, 合理地植树种草, 发展立体空间绿化, 因地制宜, 推广屋顶绿化、墙面等垂直绿化方式, 可有效改善城市土地紧张。

1.5 保护绿化成果, 防止占用、改造

要加强城市各类绿地监管, 制定和完善各类法规标准和规范, 不能因为开发或其他各种原因而随意改变用地性质、用途, 不能随意占用原有的绿化用地。对现有绿地的改造要慎重, 对于城市边缘地带或城市周边具生态和防护功能的绿化带, 应尽量保留原生的植物、地形, 培育自然植物群落, 这样既节约资金又能达到简易维护的作用。如潞城市迎宾大道、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地, 在建设初期保留原有的毛白杨、侧柏、榆树、柳树, 目前长势良好, 节约了大量的建设和维护费用。

1.6 提倡适地适树, 推广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对原产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对于其他外来物种, 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易养护管理, 也有利于营造城市自然风貌。多年来, 潞城市在城市绿化中逐步淘汰部分不适宜当地栽植的苗木, 大量采用洋槐、臭椿、国槐、毛白杨等抗旱耐病虫害的乡土树种, 选用珍珠梅、棣棠、连翘等耐修剪的花灌木, 这些苗木生长健壮、冠大荫浓、抗寒、抗旱、抗污染、适应性强, 发挥了最大的生态效益, 可大大减少人员投入和养护成本。

2 科学养护, 节约养护成本

2.1 树立生态理念, 转变科学养护观念

建设节约型园林, 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统筹考虑生态、建设、养护、艺术等各方面的关系;要树立构建生态城市的理念,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加强新思想的学习和理解, 提高园林管理者素质, 发挥科技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支撑作用;要加大节约型园林绿化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的研究、攻关和推广运用。只有通过政府决策到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才能使园林绿化真正实现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目标, 才能真正实现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开展节水措施, 建设科学节约园林

节水型园林节水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广泛使用集水技术, 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 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 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 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1) 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 (1) 建设雨水回收系统, 新建、改建绿地增加渗水井、储水池、自然渗水沟、盲沟、雨水下渗等多种雨水回收利用形式; (2) 推广中水灌溉, 在城市绿地内铺设再生水市政管网, 具备条件的园林绿地基本都使用再生水灌溉绿地。改变过去依靠井水和自来水灌溉的方式; (2) 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 还要采取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措施。 (3) 发展喷灌、微喷、滴灌等灌溉技术, 避免浪费水资源。此外, 根据气候变化、土壤情况和不同植物生长需要, 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作业, 同时, 切实加强对绿地中取水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管理, 以确保灌溉设施保持完好, 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减少浪费。

2.3 推广节能照明, 建立清洁园林

园林绿地中大量城市绿地的建成, 造成电消耗量不断增加, 应提倡并鼓励因地制宜, 利用风能、太阳能、节能灯具等, 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养护和日常管理, 改变原有管理模式, 适度调整开灯、关灯时间等, 坚决杜绝能源浪费现象发生。

2.4 推进资源利用, 做好循环持续发展

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 产生的剪枝、落叶、草坪枯草和枯枝落叶等园林垃圾的数量越来越大。如果只是对园林垃圾进行简单的倾倒,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园林的环境压力和城市垃圾处理的压力, 不符合发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发展的要求。因此, 做好这些垃圾的废物利用, 也是绿化园林的重要手段。合理利用园林废弃物, 如通过堆肥、有机物质深加工处理将树叶、草屑等修剪物等转化为生物性肥料, 可节约成本。对修剪的树枝、树段进行切割后覆盖树穴等, 可以减少蒸发、保持水土。通过这些工作, 可实现垃圾减量、节约成本、循环利用, 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3 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在某景区内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实践

3.1 日常养护注意细节, 减少树木的自然损害死亡

在达到极端高温的气候条件下, 应进行降温, 可选择高架进行喷灌, 以降低植物受灼伤的程度;还应在每年的冬季, 对一些不耐寒的陆地植物进行防寒处理, 并实行分级保护;大雨过后, 对于不耐涝的植物, 应及时进行排水;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 前期应做好预防工作, 一旦发现病虫害发生, 应及时对症治疗, 防止病虫害的蔓延。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可以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减少因各种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植物死亡现象。

3.2 大力开展园林节水

风景区内的树木具有密度大、种类多等特点, 加之草坪、树木的种植总面积较大, 每逢出现季节性干旱时, 需要大量水分进行浇灌。该种浇灌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 投入的人力及物力也较多, 未能充分发挥水资源作用。目前在园区绿地的总面积中, 喷灌方式采用浇灌的面积超过80%, 同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喷灌:对于灌木区, 应选择低射喷头进行喷灌;对于长势高大的乔木, 应选择高射喷头进行喷灌;对于地被植物如草坪, 应选择地埋式喷头进行喷灌;对于开花植物, 为有效地保证花期的用水, 应选择滴灌的方式进行喷灌, 不仅满足植物的需水要求, 还保护了花朵, 防止花朵由于水淋而破坏。同时, 该项措施具有操作简单、用工节约等优点。原来需要超过20个工人工作3d才能完成的工作, 现在只需要1个人工作0.5d即可完成, 达到了节约用工的目的;此外, 采用该技术, 可节约自来水约10万m3/年, 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此外, 该灌溉方式还可使植物的长势更加旺盛。

3.3 收集落叶, 沤制有机肥

收集园林中的落叶进行有机肥的堆沤工作。一般选择在园区位置偏僻的地块上建造沤肥池, 于每年的秋季将园林中的落叶收集起来堆积到沤肥池内, 抽取园内厕所化粪池内的污物与落叶混合, 上层覆盖1层土壤。沤制1年后, 沤肥池中的落叶已经完全地腐烂, 此时即可挖出作为肥料使用, 为园区内的各类植物提供了大量成本低廉的有机肥, 翌年的落叶继续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沤制, 这样不仅可以处理每年落叶及化粪池内的污物, 降低清运费用, 还为园区植物提供大量的有机肥, 大大降低肥料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婷, 谢兴刚, 李帅鹏.太原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 (4) .

园林管理理念 篇8

关键词:近自然园林,生态园林城市,东莞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飞速发展, 城市绿量成倍增长, 绿地布局日趋合理, 城市景观日益丰富, 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许多城市已由成功创建园林城市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迈进。但如何构筑生态园林城市, 避免建设中的误区, 克服当前城市绿地构建中的结构单调、植物群落不稳定、病虫害猖獗, 生态效益不高等日益突出的问题, 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迫切任务。21世纪初, 人们提出了近自然园林的概念[1], 近自然园林就是尽可能利用自然规律, 建设生态功能良好的近自然植物群落, 再现自然, 发挥绿地最大的生态效益, 以满足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回归自然的双重需求, 因此, 构建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是解决目前城市绿化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我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手段。

东莞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 这并不意味着东莞在相关的规划设计、景观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已完善, 如今东莞正处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过程中, 怎样促进东莞市生态园林向本土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 笔者提出了以近自然园林理念运用于东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 希望能对东莞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1 近自然园林概述

1.1 近自然园林的涵义

近自然园林概念来源于近自然林业理论, 借鉴了近自然林业“遵从自然法则, 回归自然”的核心思想[2], 近自然林业的理念与技术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近自然园林含义是在自然地形、气候条件基础上和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 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核心, 以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具有多功能效益的进展演替的生态经济园林系统[1]。近自然园林是一种新型造园理念, 是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前提下, 模拟自然将人工环境建设成自然状态。

1.2 近自然园林的特点

近自然园林理念强调的是要尊重自然, 从自身的结构特征、景观功能以及对外部环境的生态效应方面着手[2], 把握自然规律,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1 自然性。

近自然园林是园林理论认识上的一个转变:我们无权凌驾于自然之上, 也永远不可能征服自然。因此自然性是近自然园林的本质属性。它包含两点内容: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力, 充分运用园林植物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来进行景观营造;二是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园林植物的干扰, 使园林植物自由良好生长和植物景观优美动人两方面的要求都得到保证, 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生态效益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1.2.2 多样性。

近自然园林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构建近自然园林的基础。一个植物群落物种多, 并且每个物种的个体数分布比例适当, 物种间就能形成比较复杂的相互关系, 从而相对于环境及其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调整能力。

1.2.3 多效益性。

城市植物群落是城市自然生命力的主体, 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近自然园林构建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具有健全的生态结构, 比如在调节城市小气候, 保护土壤水循环,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保护自然景观等方面体现出多种功能的生态效益, 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1.2.4 稳定性。

长期以来, 在园林建设中往往不大考虑物种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主观意愿较强, 随意搭配植物构建植物群落, 这样的群落经过数年后便会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退化。近自然园林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根据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 充分考虑群落中物种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选择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 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层次构建植物群落, 以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

2 近自然园林的营造原则

生态平衡原则:近自然园林内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 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输入和输出平衡, 群落和生态系统稳定, 生产力达到最大化。

生态位原则:在生态园林构建中,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时间、空间与营养生态位特征, 合理选配植物种类, 避免种间竞争, 形成多维复式群落结构,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适地适树原则:发挥乡土树种优势, 形成乔灌草藤花相结合的多层次园林植物群落, 提高园林绿地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人地协调原则:人地和谐是生态美的最高境界, 绿地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 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近自然生态园林既要满足人类活动对园林绿色空间的需求, 又要保护园林的自我维护能力, 使人们能与绿色环境和谐相处, 共同进化。

天然更新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充分利用自然演替规律, 允许群落内部的优胜劣汰、自然选择, 促进园林的自然进展演替。

3 以近自然园林理念营造东莞生态园林城市

人类渴望自然, 城市呼唤绿色。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 人们从心底呼唤返朴归真, 回归自然。生态化园林城市正是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和工业城市的反思, 以传承自然、历史与文化, 突出城市生态园林本土特色[3]为目标, 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载体。近自然园林是相对于过去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和人工痕迹过重的城市园林建设模式的一个转变, 园林回归自然的体现, 也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东莞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 必须顺应自然规律, 遵从自然法则, 从植物造景的各个阶段融入近自然园林理念, 通过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来创建富有活力的生态城市园林。

3.1 从园林规划设计上, 师法近自然

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是决定城市园林构建效果的关键和基础。模拟自然, 打造城市的天然生态屏障, 需从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开始。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设计遵从自然”的景观规划思想以来, 依从自然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已被广泛的应用和普遍接受。近自然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采用生态的思维模式, 运用生态设计方法, 模仿植物的自然组合, 突出乡土植被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注重植物组合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依托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结构特征、空间属性等进行规划设计, 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组景和美学作用, 使绿地景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东莞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 在园林规划设计上师法近自然必须遵从以下几点:一是在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中, 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 运用植物的生命美、姿态美、风韵美的特性, 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 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 使东莞达到三季有花, 四季见绿;二是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景相结合的造园手法, 依据绿化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 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 纵有层次富变化, 避免平直呆板;三是遵循自然美与规则美结合, 运用好对称、平衡、动势等形式美的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 达到树木自然整型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的结合;四是东莞的生态建园还要与文化建园相结合, 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 如东莞著名的可园便是如此, 只是今日的可园经拓建后, 在近自然方面还要更深一层次。

3.2 推行适地适树, 慎种不适树种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 营造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 依据地区的潜在自然植被, 充分考虑了各个植物品种的生态特性和生长特性, 树种的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因地制宜, 选择合适植物种类并进行相应的树种配置。

树种选择是近自然园林构建的关键, 因此在东莞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 一是要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建设城市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广义的乡土植物可以理解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 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4]。乡土植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形成了与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理生态习性, 常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及生态效益性。二是要按照环境的特性选种树木, 达到地尽其力, 树得其所。提倡抗旱节水、节肥型的乔、灌木和地被, 并减少草坪的数量, 以节约水资源和其它植养成本;极力选择抗病虫害, 适宜野生动物栖息, 粗生粗放苗木。三是选择有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品位的树种, 如东莞的市树荔枝, 市花白兰以及莞香、勒杜鹃等等。四是骨干树种与一般丰富树种相结合。一些粗生、易活、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骨干树种有:细叶榕、尾叶桉、台湾相思、南洋楹、麻楝、芒果、扁桃、人面子、白兰、凤凰木等。生长较好, 较粗生、易活, 分布较广泛, 并与骨干树种配植选择, 可丰富当地物种的一般树种有:腊肠树、铁刀木、降香黄檀、水石榕、紫薇、红千层、火力楠、国王椰子等等。五是经过实践证明, 在东莞不用、慎用或暂不采用的树种。不宜种植的刺桐属树种如刺桐、金脉刺桐、鸡冠刺桐等等, 因近几年外来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的严重为害, 且暂无有效防治效果;减少种植的树种有印度紫檀、青皮木棉、油棕等, 因在东莞属不耐寒树种;少植一些大规格苗的树种, 如苗盆架子、糖胶树、晃伞枫、香樟, 甚至木棉、复羽叶栾等树种;慎用或少用海南椰子、大王椰、老人葵、酒瓶椰子等绝大多数的棕榈类植物, 因外来有害生物椰心叶甲的大面积严重危害, 加之其种植后成活、生长、绿量、景观等均非良好。

3.3 配置多样性的园林植物群落, 遵从“生态位”原则

植物间的搭配是景观效果形成的关键, 植物配置的核心是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营造近自然的园林植物景观, 必须遵从“生态位”原则, 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合理进行植物种间配置, 提高群落的自然维持和演替的能力, 建设最接近自然的植物生态系统, 促进植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 增强绿地抗灾能力。

在营造多层次植物群落时, 除了解决下层耐荫植物的选择外, 还要求在上、中层的乔灌木搭配上予以科学选择, 强调以乔木为主的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通过合理密植, 达到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提倡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名贵树种与常规树种合理搭配原则。东莞城市园林植物间的搭配原则如下:一是总量控制原则, 即25%的乔木, 25%的灌木, 25%的地被草坪, 25%的硬质地面和小品;二是东莞绿地总体的树草比为7.5:2.5 (非林下草面积) ;三是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之比为4:1, 灌木基本为常绿, 或常绿灌木与观花落叶灌木之比为5:1。

3.4 提倡近自然园林养护, 控制人为干扰

目前东莞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常用的整形修剪、中耕除草、清除凋落物等手段不适用于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的养护管理。大力推广近自然管理模式是解决东莞园林绿化资金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近自然管理模式完全遵循“近自然”的手段, 对绿地的管理采取比较粗犷的管理方法, 极少人工雕琢, 尽量减少对植物的人为干扰强度, 任由园林植物按照自身规律生长, 形成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近自然管理模式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特性对植物作轻度整形, 除城市广场和城市主干道需要进行修剪清扫树叶外, 其他绿地特别是背景林, 应当以修剪病枝枯枝为主, 并保留一定枯枝落叶和杂草, 让其自然腐烂释放养分回归土壤, 供植物生长吸收, 从而促进绿地自然循环和自然演替。

生态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阶段性目标[5]。构建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是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途径, 也是建设节约型城市绿地的重要手段。在东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 要提倡近自然园林创造, 尽量模拟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 再现自然植物群落, 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祁新华, 陈烈, 洪伟等.近自然园林的研究[J].建筑学报, 2005, (8) :53-55.

[2]杨学云.浅议我国人工林近自然林经营[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5, (4) :7-9.

[3]孔祥海.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 2006, 24 (3) :62-65.

[4]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 2003, (7) :63-65.

低碳理念的园林设计 篇9

1 园林设计中低碳理念的运用准则

1.1 挑选低碳成本的材料

挑选“碳友好”材料能够直接控制园林设计中碳的排放量, 而作为量度的标准主要是控制材料的摊成本。养护、管理、运作、运输等过程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消耗的能源与产生的废物等组成了园林材料的碳成本。低碳成本的选择与运用, 奠定了低碳园林建设的根基。

1.2 低养护成本材料的选择标准

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将后期的养护管理考虑进去。选择植物的时候, 最好能够选一些具有强抗性、粗放管理、生态型、美观性的植物;在选择其它建筑材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使用周期、耗能指标等。在修建园林的时候, 一定要将园林设施设备的拆除等问题纳入设计方案中。园林的设施设备是可重复利用、不易被污染、易拆除。

1.3 尽量减少园林施工过程中碳的排放量

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使用了一些大型的高耗能机器, 这些机器会导致噪音、交通压力、尘埃等扰人的环境问题。因此, 在选择园林建造的地点上可尽量在能够减少机器操作的位置来进行园林设计, 这样就能尽可能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 就能杜绝园林施工时碳的排放, 同时大大降低了大型机器作业对于植物、土壤等自然产物的危害, 降低破坏程度, 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2 构建低碳园林的相关措施

2.1 提升园林能源使用的效率

在园林构造的时候就应该融入低碳理念, 充分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利用原则, 对于旧的建筑物开展组装或重新改造, 使其再次成为造园的新材料。与此同时, 在建造低碳园林的时候, 要适当建设一些小型的可重复利用的设施设备, 收集废水、污水、雨水等, 并将其再次处理利用, 也可将枯枝落叶等集中处理变成植物肥料等等。

2.2 减少修建园林期间能源的消耗

尽量选择就近选材, 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在运输中碳的排放, 达到减少能源的总消耗, 并采用“低碳材料”取代“高碳材料”, 降低碳成本在园林建设中的消耗, 比如, 适当减少水泥、玻璃、钢材等用量。在园林中大力激励、推动可再生能源 (光能、太阳能等) 与低能耗、超低能耗的产品与技术, 比如, 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灯泡进行照明等。谢绝追求单纯的景观效果而采用高能耗设计, 比如, 不必要的大空间、容易吸收热量的薄墙体、面积较大的玻璃墙等。用合理的规划设计模式尽可能延长园林的使用期限, 以此减少园林设计当中能源的消耗。

2.3 充分利用空间, 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在低碳园林的修建过程中, 植物的摆设占据了园林修建的重要范畴。众所周知, 植物具备吸收碳的作用, 可以把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积蓄在它的根际或者土壤当中, 这样就能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还能够由这些植物释放氧气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根据数据显示, 地球只有低于40%的氧气不是由森林绿地所提供, 而且每天每1hm2园林绿地可吸收大约900kg的二氧化碳, 同时生产出氧气约为600kg。在修建低碳园林时可全面使用空间法规, 并聚集园林中未来的流动人口数量, 最大限度地开展相关的植物摆设, 能够使得碳氧得到最根本的平衡, 发挥其调节气候的作用, 进一步改进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

3 结题

在全球气候日趋变化明显的情况下, 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极度匮乏的目前, 园林修建的设计规划一定要更加重视低碳理念的落实, 将最新的低碳理念运用到新的工作中去, 营造出一种适合气候变化, 还能帮助气候缓和的低碳园林。现代的园林设计, 除了要发挥园林对于人们的休息观赏功能之外, 还要主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降低能源消耗。在园林设计的整个流程中, 要尽量减少碳的排放量, 贯彻低碳理念, 让低碳要求与可持续发展深深印在每位园林建设者的脑海中。

摘要:从低碳型园林所形成的背景与有关概念的诠释, 研究在园林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应用, 并总结低碳对于园林设计的影响, 如何做到更好地推动低碳理念的发展, 为今后园林设计中低碳理念的运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碳理念,应用,园林设计,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倩叶, 王逐浪, 白生堆.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原则与趋势[J].陕西林业科技, 2008 (2)

[2] 王恩, 章银柯, 马捷婷, 包志毅.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山东林业科技, 2010 (3)

[3] 高谦, 杨军.低碳建筑材料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木材为例[J].建筑经济, 2010 (7)

[4] 贾平, 王广生, 黄泽飞, 曹晖, 赵大克, 郑丽.观赏型保健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2)

推大园林理念建设美丽农村 篇10

1 积极推进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意义重大

1.1 能够切实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当前, 我国农村仍然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直接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通过园林景观建设, 使村庄整洁、美化, 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为建设卫生清洁、环境优美、经济富裕的现代化村庄提供重要的环境支持。

1.2 能够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园林景观建设将农村建设成为园林式村庄, 发挥园林景观生态保护、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等积极作用。其实,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 优美的环境营造、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同时, 通过园林景观建设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生态旅游、林果采摘, 还能够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 有效缩小城乡差别。

1.3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将园林景观融入到新民居建设中去, 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营造出舒适优美的村落环境。可以说, 园林景观建设不但是村落建设中功能性设施之一, 而且直接体现了农村的整体风格与特色, 体现了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乡风乡俗等精神风貌。同时, 在一个环境相对优越的区域里, 对于投资者具有一定吸引力, 为吸引投资、发展产业创造良好环境。

2 农村园林景观建设中宜坚持的原则

2.1 坚持生态优先, 保护现有自然格局原则

农村接近自然, 一般具有植被覆盖的林地、水质较好的河流、土地肥沃的田野, 环境条件好,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在总体规划阶段, 应确定“生态优先”的前提, 充分保护和利用良好的自然形态, 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惠及子孙的生态型园林景观。具体项目设计则应特别强调其小环境生态的合理性, 充分考虑阳光、植物、风向、水面以及地下构筑物等生存条件, 做到趋利避害, 保证活动空间既有充足的阳光, 又有足够的绿化, 为居民的各种活动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2.2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原有人文生态原则

以人为本, 处理好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创造宜人的活动空间、休闲场所和聚居生活氛围。按照人在各种活动空间的行为特征来表达设计意图, 研究人与园林绿地关系的行为心理, 使园林景观切实符合村民的各种活动需求。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 要特别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 保护好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景观, 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观风貌。

2.3 坚持统一规划, 系统完整原则

项目建设的规划布局应与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相协调;园林建设应发挥统筹兼容多要素、多类型、多功能内容的多元特征, 有效把握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发展;在项目的具体设计中, 就是从其功能角度出发, 保持与周围环境的整体统一, 要妥善处理好时间、空间以及文化脉络等方面的主从关系, 以取得统一的环境效果。

2.4 坚持自身特色, 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原则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突出村落的自然特色和社会特色, 反映地方风情民俗, 开展特色的民间活动, 增强凝聚力;强化村落特有自然风貌、地理特征, 建设中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手法和建筑材料。依据村落自身具体情况, 制定切合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增收方案, 如城中村与近郊村的改造, 可以结合建设休闲、娱乐与商业购物性质的景观广场, 获取土地的综合价值;远郊村的建设可以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生态旅游、林果采摘等项目, 建立园林花卉与苗木的生产基地, 为本地城镇居民提供休闲度假的去处和生产本地区城镇建设的园林植物, 充分挖掘园林产业中的经济价值;传统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改造, 则要完全依据风景区总体规划与发展的需要, 建设以植被绿化为主的园林景观, 建设与风景区性质总体相符的小规模的生活体验场所等项目。

2.5 坚持适地适树, 指标合理原则

在进行新民居园林景观建设时, 在植物配置上应强调以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 抗逆性强兼具观赏效应的乡土树种为主, 如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果树和经济林树种, 还可选用适应性强、花期长、管理方便的多年生宿根花卉。在制定村庄的绿化指标时, 应依据村庄所处的位置、经济状况,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指标体系, 切不可单纯因景观建设的需要, 发生与农田争土地的现象, 村庄园林建设要充分利用农业用地以外的山体林地、田间闲散地、荒地、道路、河渠、村庄院落等非生产空间。

3 结语

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施工中的融入 篇11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施工;对策分析

引文

园林不但能够使城市环境得以改善,而且还能使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因此,必须对园林施工工作加以重视。在施工时,对生态理念的融入可结合园林工程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从而保证营造出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从而更适合人们的生活和居住。

一、生态理念对园林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造成水土资源短缺、生物栖息地丧失、热岛效应显著等带来的空气污染、水污染一系列严重的人居环境问题,如何能通过绿化手段改善空气污染与水污染等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已提上日程。限于生态理念是将会产生人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间的复杂关系,因此,要在城市、城镇建设的多个方面所体现生态理念。生态理念的融入无论对于经济利益还是环境效益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当前,人文主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生态理念园林工程的不断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和发展。

二、园林施工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几个重要原则

(一)合理搭配原则

园林施工融入生态理念的一种体现就是搭配合理,对植物进行选择时,要对当地的优秀植物品种进行筛选,同时还要注意对外来植被的引进,从而很好的结合这些植物,进一步组成一个平衡的植被生态系统,使园林工程既能使美观功能所体现出,又能使其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在此基础上同时还应注重绿化景观、水体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呼应结合,使主景与配景的搭配合理得到保证,重视韵律、节奏的体现,从而达到丰富景观效果的同时力求打造复合型的更优城市生态系统。

(二)因地制宜原则

在对园林施工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不但要对因地制宜原则进行遵循,而且要对植物的生长条件全面分析,对当地的气候环境综合评估,从而对最适合生長环境的植物进行选择。在对当地气候环境分析时,需要对有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要对能够促进城市环境修复和城市绿化的植物进行选取,从而让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完全的融入,使城市的土壤环境条件得到改善。

(三)成本节约原则

生态理念不仅仅在环境上所体现,而且还在成本的节约上有一定的表现,所以在工作环节,要求园林设计者和施工者对园林的施工成本要素充分考虑,在保证园林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园林的成本降低,而不仅仅是在环境方面追求生态理念的融入,使成本的节约忽视。因此,为了更好地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园林的建设中,在争取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一定要将环保节约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三、城市园林施工中融入生态理念的举例

G20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屋顶花园项目不失为一个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园林施工的不错体现。此工程为屋顶绿化工程,离地面高约45米,园林绿化面积约65000m2,包括了乔灌木植被绿化、园路园桥、古建铺装、循环水系、望石假山等等景观,被誉为国内生态最优的屋顶花园。

(一)绿色建筑节能与环保

首先,博览中心的屋顶绿化使得屋面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发挥植物蒸腾作用带走部分热量达到直接降温的目的,屋顶绿化对于建筑体来说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空调”,能有效阻止夏季烈日对建筑体的暴晒以及室内气温的调节。屋顶绿化同样具有显著的保温效果,由于屋顶覆土层以及植物层的保护,冬季外界冷空气不易侵入,室内的温度不容易散失,起到了较好的防寒保温、增强建筑节能以及改善室内外环境。其次,屋顶绿化生态小环境环保体系能够控制废弃物污染、优化水文过程、清新净化空气、提升环境形象。屋顶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由交通工具、空调设备等工业化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增加空中负离子含量、吸附重金属、空气中的粉尘如PM2.5等有害元素,能有效提高空气质量,对减轻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作用。另外,建筑屋面构造的破坏很少因承重构件导致,未绿化的屋顶在夏季高温曝晒、冬季冰雪侵蚀等因素作用下,结构面经历较大的温度变化,经常处于热胀冷缩状态,较容易破坏建筑屋顶结构,城市屋顶绿化可以有效地调节屋面温度、抑制热胀冷缩等导致的裂纹情况发生、避免防水层损伤、防止火灾和机械性破坏,对建筑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从而达到改善建筑屋面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二)优化雨水利用及养护效率

雨水是自然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环节,也是区域水资源补充的重要来源,一般的城市屋顶无法更好的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利用,影响城市排水系统压力,降低了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博览中心的屋顶绿化通过绿化植被层、土壤层、陶粒层、排水盲管和雨水管沟、水池泵房等系统的分工协作,可以分别起到吸收过滤存蓄雨水、延缓雨水径流时间,排渗、回收雨水等对屋面水系、绿化养护等用水进行循环利用的作用。再有值得一提的是,博览中心还引进德国先进的技术自动灌溉和微喷技术。本项目在所有的绿化种植区内都埋设了仿生滴灌管系统,于地下近植物根部处间距30公分道道布设,遇乔灌木处采用环绕布设,由总管接支管放射性覆盖到整个绿化区域。系统工作时通过在灌溉区安设的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监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经由物联网传送到远程管理控制中心,数据分析后来控制自动灌溉和微喷装置的启闭,形成仿生滴灌管对苗木、草皮根部直接给水的养护。这种给水方式水分蒸发损失小,几乎没有水分的浪费,且不影响地面景观,大大降低了人工浇水养护的频次,提高了苗木、草皮的养护质量和效果。

(三)因地制宜及搭配效果

博览中心屋顶花园受限于屋顶荷载的条件限制,施工中多方面考虑减重措施应对:采用轻质的陶粒作为蓄排水层:对土壤进行改良:对部分堆坡地形处进行轻质高强泡沫球换填等等。在绿化搭配方面以绿色为主色调,搭配色度的深浅不同,春可观花、秋有彩叶,丰富了感官效果:由于覆土荷载原因无法实现大幅度堆坡造景,施工中主要通过苗木组团分隔构筑空间,增加层次的高低错落并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再辅以亭廊轩假山等蕴含西湖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的衬托,可谓画龙点睛相得益彰。

四、结论

矿区园林绿化应把握三个理念 篇12

关键词:矿区,园林绿化,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绿化, 环境绿化是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于煤炭企业, 笔者认为, 矿区园林绿化应注意把握3个理念:

1 讲究“生态园林”的理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 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 建立和调整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 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 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实现良性循环, 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能够美化环境, 创造宜人自然景观, 为人们提供工作、生活、游览、休憩的好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 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 调节小气候, 防风降尘, 减轻噪音, 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净化空气和水体, 维护生态平衡, 提高生态质量;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 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空间。

为了利用地下资源, 人类进行了煤矿开采业, 地表、地下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异, 局部环境在失衡变化, 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秩序被打乱。矿区道路运煤车辆穿流如梭, 一路尘埃飞扬, 主、副、风井井口周边矸石堆积如山, 地下深层酸水不断流淌, 煤电厂、焦化厂有害烟尘肆虐……。为了逐步恢复因采矿、加工所破坏的植被, 同时使矿工及家属享受一个好的工作、生活、休闲场所, 非常有必要着手建造一个理想的生态园林环境。

矿区道路应以降尘、降噪为目标, 建立起乔灌木林带、防风林带;所有井口等生产区应以恢复植被、净化空气、改善水质、保护水土、调节小气候为目标, 建立起针、阔叶混交林带、防、抗污染林带、风景园林小品;办公区、居住区、公益场所区应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健身强体为目标, 建立起品种丰富、色彩醒目林带、隔音降噪、除尘风格独异园林、休憩健身绿地。

2 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的概念。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 “天地万物, 唯人为贵”。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 是哲学价值论概念, 以人为本, 就是关注人更重要、更根本。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 改造自然, 创造历史, 倡导文明, 目的是让自然界为人类利用。贯彻“以人为本, 以生态效益为首”的理念, 已逐渐成为广大园林绿化工作者的广泛共识。矿区园林绿化建设的一切, 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开展。树立科学的生态观, 深入掌握生态学理论的内涵和实质, 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是正确定位矿区园林绿化的基础。

矿区道路的环境绿化, 要求乔木主干通直、易管理、不妨碍视线, 树冠高、荫浓而不影响过往行人、车辆;灌木叶片茂密, 色彩醒目。乔、灌、草吸灰尘抗烟尘保水土能力强。生产区的环境绿化, 要求栽种能吸收或抵抗有毒气体的树种。应尽可能减少噪声的干扰和有害气体、烟尘、地下酸水的污染。居住区和公益场所区的环境绿化, 要着眼于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保证居民及区域有足够的绿色空间和氧吧空间。布置足够的游园小径、休息座位、健身、娱乐设施, 小径的拐角处尽量避免栽植带剌植物, 避免安装带棱角的设施, 创造优美的人性化生活环境。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布置上要满足当地日照、通风, 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 不受污染等要求;要为不同年龄的居民提供休息、戏耍、活动的场地;要考虑防火、防震、防空、防盗等安全上的要求。要形成丰富、优美的园林空间, 外观上注意协调、统一并富于变化。内部空间应给人以亲切感, 并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办公区的环境绿化, 要求有观赏价值的庭荫树、孤植树、花灌木和藤本植物、景观果树等, 适当点缀一些具象征意义、赏心悦目、调整心情的园林小品。

3 遵循“整体规划”的理念

“整体规划”是指区域管理机构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 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为确定机构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实现机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合理利用区域土地, 协调区域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整体规划涵盖了一个区域园林绿化本身的园林造景规划等, 也包含了该区域园林绿化与其它建设项目相联系的规划。建立一个好的园林绿地和园林景观, 充分展现和发挥其效能。尤其是在产煤矿区, 遵循“整体规划”的理念, 更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矿区绿化在企业的管理下开展, 由于企业绿化资金是随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规模而定, 每年或每一个阶段绿化建设资金有限, 企业领导的任期也是有时间, 不能搞一任领导一套规划, 因此, 遵循整体规划, 实行分步实施, 有利于煤炭企业缓解建设资金的压力, 有利于使用有限的资金, 逐步打造出精品景观。

矿区既是一个大家庭, 又是一个小社会, 有街道, 有公路, 有铁路, 有联结千家万户的管线、电线、网线, 不能搞你建我废的工程, 应综合部署, 统筹兼顾, 遵循整体规划开展工作, 既消除园林绿化与房屋土建、街道建设、公路建设、给排水管线、煤气输送管线、强弱电线网等其它建设项目的冲突, 又可以避免资金、劳力和时间的浪费。

制订整体规划前要调查、了解本地气候、土壤、植被和其它关联建设项目等的特点, 掌握若干自然环境因素的极限数据, 弄清原有植物种类 (包括品种) 的全面情况和应用植物材料方面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等, 考虑人文状况、综合功能、地理位置、土壤结构、经济基础、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

规划一般可按年限分为几个阶段, 也可按性质分为普遍绿化阶段、重点园林化阶段和园林化阶段等。规划中除开列植物的种类、明确重要性次序外, 还要规定各种植物的数量以及各类植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一个完整的园林植物规划, 还应包括育苗规划、施工规划和养护规划等。整体规划一经确定后, 须以规章制度约束下来, 领导一届一届坚持下去, 一般不得轻易改动。做出的整体规划, 应确保矿区整体园林绿化覆盖率、绿地率规范值。依据规划做出可实际操作的指标, 依据总体指标设定考核标准, 规范考核, 把绿化增长率逐步分配到年度绩效考核, 采取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可以有效地保障整体规划实施的完整性。

在园林植物造景规划中应坚持以下三点:

一个景观:即建设有矿区特色的园林景观, 避免雷同模式, 彰显山水园林、生态园林特色, 形成植物群落稳定的自然景观。

三个定位:即重点选择常绿、彩色、珍优树种花卉, 形成形态各异, 色彩缤纷的植物景观。常绿 (半常绿) 树种及花卉植物就其景观及生态价值不言而喻。植物世界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 单一色调势必显得呆板。珍优树种花卉包括常见珍优树种花卉和珍稀濒危树种花卉。

五个结合:即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 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结合, 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结合, 旱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结合, 优势种与濒危种结合。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 在园林树种配置上, 应尽可能将不同特点的植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倡导植物多样性并存, 既可避免病虫害泛滥成灾, 又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成景效果。常绿与落叶树种结合,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是必不可少的。南方以常绿树种为主, 北方则以落叶树种为主。速生与慢生树种结合, 速生树种生长进度先快后慢, 而慢生树种往往先慢后快, 这样不会出现生长断层, 影响造景效果。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结合, 以乡土树种为主, 外来树种为辅, 营造更加丰富新颖的绿化景观。旱生与水生植物结合, 在园林植物造景上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下一篇:危害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