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理念

2024-09-23

标准化管理理念(共11篇)

标准化管理理念 篇1

今年以来, 我们物业管理紧紧围绕“把仙河建设成为胜利油田对外的窗口、石油石化系统一流的小区”的工作目标, 以“深化贯彻标准年”活动为主线,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情绪态度、行为准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营造公司内部“心齐、气顺、劲足、家和”良好氛围;着力把干部职工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人本管理、标准管理、计划管理、问题管理、闭环管理上, 五项管理齐头并进, 形成合力, 推动了公司科学发展。公司荣获局文明建设先进三级单位、局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局公共事业服务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群众观念、践行人本管理, 筑牢公司科学发展根基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认真贯彻落实联系群众工作制度、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分析制度, 两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普遍增强,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公司逐步深入人心。

一是围绕发展定位, 提升以人为本的全员服务意识。我们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面对打造油田勘探开发“大本营”和居民服务需求日益提高的新形势, 把尊重人放在服务工作的第一位, 培育形成了“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团队理念, 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职工居民、服务油田生产”的发展定位和方向上。反复倡导“职工都是好职工, 居民都是好居民”的理念, 通过换位思考, 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积极沟通, 引导、要求、教育干部职工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升了全员服务意识。

二是围绕发展需要, 提升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措施。服务居民需要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措施。我们大力弘扬“党员干部有正气才能更有力量”、“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 围绕提高技能素质大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引导职工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广大干部职工比正气、比学习、比技能, 在增强本领中彰显了物业职工更有技术、更有力量。为满足居民需求, 围绕提升优质服务措施, 大力开展用行动铸就品牌”活动, “红地毯”入户维修、“红帽子”秩序维护、“红袖标”检查督导、“红牌子”楼道保洁等“红”字当头服务措施, 逐步满足了新形势下居民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

三是围绕发展氛围, 深化以人为本的同创共建。我们坚持家文化建设, 对全体职工家属做到了“人格上尊重, 生活上关心, 工作上要求, 情感上沟通”, 各小区管理处初步形成了“心齐气顺, 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增强了干部职工家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面对居民, 以“情满家园、唱响和谐”为主旋律, 以文化广场、党员服务社、志愿者服务为主阵地, 深化“四进”小区、亲情小区、亲情楼栋、亲情家庭创建活动, 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 和谐温馨家园建设稳步推进。

二、强化标准意识, 深化标准管理, 夯实公司科学发展基础

物业管理的核心是为居民服务, 居民满意程度是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我们强化标准意识、深化标准管理, 实现了把细节变为规范、让规范成为习惯的目标, 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使各岗位职工贯彻标准、执行标准成为自觉行动。

一是精心制定标准, 让标准成为规范管理的基础。我们以“贯彻标准年”系列活动为契机, 不断修订制度、优化流程、完善标准。先后充实完善了涵盖管理、经营、考核、沟通等27个岗位的工作制度、工作标准 (规范) 、工作流程 (规程) 及考核办法, 编印下发了《工作规范汇编》和《绿化工作指导手册》红、蓝皮书, 使日常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 有则可守。

二是贯彻执行标准, 让标准成为规范管理的行动。我们立足于树立干部职工标准化意识, 分系列、多层次、全方位对干部职工进行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培训学习, 定期织织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考试, 通过以考促学, 以赛促学, 以查促学, 促使干部职工把学习标准、贯彻标准、执行标准作为自觉行为, 促进了标准化操作、流程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等良好行为习惯。

三是持续完善标准, 让标准成为夯实发展的准则。完善标准是促进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每季度组织一次标准管理现场观摩交流活动, 对照标准查不足, 对照任务找差距, 持续完善标准适应物业发展的新形势。一年来, 各小区管理处“三定”保洁管理模式不断加强;保安推出了“两定两严一立岗”秩序维护方式;保修实现了“四快一规范”, 小区施工严格执行“六不准, 三把关”监控措施;保绿达到了“草坪平整、花卉艳丽、绿篱有层、树木有形”的标准, 逐步夯实了科学发展的根基。

三、强化管理创新, 提升公司科学发展动力

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在实施人本管理、标准管理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法, 同步推行计划管理、突出问题管理、落实闭环管理, 增强了管理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持续科学发展的动力。

一是推行计划管理, 增强管理前瞻性。物业管理工作繁杂琐碎, 服务内容随季节更替有很大变化。对此, 公司从大处着眼, 针对多年来小区投入不足, 设施陈旧、老化, 与居民期望反差较大这一现实, 围绕小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全面推行计划管理, 先后制定实施了小区安居环境改造三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各小区管理处从细处入手, 按照公司年度工作计划, 编制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和周工作安排, 做到项项工作有计划、项项工作有安排, 工作运行做到了条理清楚、系统有序, 紧凑而不松散, 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也有效增强了基层管理人员统筹兼顾及系统思维能力。

二是突出问题管理, 增强管理针对性。企业管理本质上就是问题管理。回避问题会使问题越积越多, 回避矛盾会使矛盾更复杂;问题本身不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对待问题的态度和做法。对此, 我们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界定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思路, 要求干部职工以进取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如针对小区乱种植, 公司明确了五层要义:小区不是菜园子、也不是私家花园、果园;乱种植造成整体不协调, 且大都是卫生死角, 影响整体美观;清理乱种植是提升小区管理水平的突破口, 当事人有意见、清理有难度, 但绝大多数居民赞同;制止清理乱种植, 是一项长期任务, 要坚持原则、坚持标准、立足沟通、合理引导、灵活处理、区别对待;清理工作有难度、但不是没办法, 不能拿难度当借口、当理由。通过举一反三, 提升了全员问题管理能力。我们在各小区建立了管理看板, 实行了日巡查制度, 有效地解决了问题看不到、看到不记录、记录不落实及久拖不决现象。各小区不断畅通与民沟通渠道, 通过宣传栏、楼栋长座谈会、入户沟通等形式, 宣传物业管理的政策法规, 征求居民对小区管理的意见建议, 解答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增强了居民对物业管理的认同。

三是落实闭环管理, 增强管理科学性。责任不落实是管理上存在漏洞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从增强全员责任意识入手, 广泛开展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大讨论, 两级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的主体性和双向性, 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负责, 下属、职工不是推卸责任的对象, 勇于承担责任是个人的良好品德, 更是尽心尽力、改进管理、科学管理的前提。按照“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 对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这一基本思路, 立足于解决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适时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在实施过程中, 公司严格按照“计划-安排-检查-考核-落实-反馈”闭环管理这一基本程序, 形成了“日检查、周通报、月兑现、季讲评”的工作机制, 使每项工作都形成闭环, 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 执行到位。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按着“有奖有罚、奖罚分明”的原则, 明确了小区管理处正职是基层第一责任人, 对日常管理规范、重点工作推动有力、基层基础工作扎实的及时重奖, 对日常管理出现重大问题、重点工作推动不力的实行重罚, 全年奖罚金额达2.4万元。

明晰理念、确定标准、规范要求 篇2

一、确立评课的新理念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过程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关于评课的要素和标准似乎很复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其优劣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将落实课程理念作为其价值追求,是否真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是否自然无痕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据此我们可以确立初中语文评课的三个基本理念。

(一)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工具性相结合,综合性、实践性相渗透,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全面人格的成长。语文评课必须关注课程意识,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主体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对话”,指的是一种介入双方互为主体的关系,在自主、独立、富有意义的对话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创造达成各自的完善和满足。语文评课,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确立“教是为学服务的”这一基本准则。

(三)发展理念 课堂教学的使命,不仅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是为了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以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养走向社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和创造者。语文课堂教学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传递中华文明,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语文评课,应该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二、确定评课的新标准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如果我们把语文元素渗透到这“五实”中去,在课程理念、主体理念、发展理念的观照下,也就描绘出了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堂,也就明晰了初中语文评课的基本标准。

(一)是否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涵盖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语文素养应该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听说读写思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情感素养(态度、价值观、文化品味、审美情操)这样三个维度。在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课的优劣。

(二)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可以从学生是否有参与的热情甚至激情上来看,当然这种情感有外露的和内敛的;可以从学生是否主动提问和答问的课堂行为看;可以从学生是否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讨论,主动探究等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来看;还可以从学生是否主动构建,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情境,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来看。

此外,还要关注课堂上教师是否给与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无论是个体参与,还是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来经历体验过程,来分享体验快乐。学生静思默想需要时空,相互倾听更需要时空。

语文评课,应该从评教师的“教”转向评学生的“学”,从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平等对话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地位”最起码有这样几个鲜明的表征: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有着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语文读写听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其精神是振作的、思想是自由的;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全面的,既有认知的参与,也有经验、过程、思维、情感的参与。

(三)是否助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维,同时,教师的引导又具有启发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珍视学生的独到见解,洞察学生的生命创造和发现。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主要看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深刻性。

学生思维的海洋有波涛汹涌的有声世界,还有暗流涌动的无声境界。教师别低估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需要更多一点耐心去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粗暴地、强硬地打断学生的思路。耐心地倾听、耐心地引导,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是否促进学生高尚情操、审美情趣的养成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有育人的功能。评课时,要重视课堂是否适时适当地渗透了德育和美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能体现语文的本色之美—语言的精粹、优雅、富有个性。当然,我们必须抛弃空洞的说教,或故意拔高主题,还要反对“言之无物”的华丽辞藻的堆积。但是一定不能忘记语文课堂教学拥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就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引导他们“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是否具有延伸价值

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的价值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留给学生课后求知的空间、思索的余地和成长的体验,我们不必苛求完美,更不需要虚假的表演。反之,我们可以让语文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引领学生深思和探究,让语文课堂中丰厚的人文思想和动力的情感力量,启迪学生丰富和成长。

三、确守评课的新要求

(一)以平等对话为基础

评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及教学情境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考察得失,促进理解,改进教学。评课首先需要参与者形成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可轮流主持或去主持人化,让上课者与评课者交流对话,开诚布公、坦率真诚。

(二)以求知明理为主体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再现和深化,有些问题在课上我们未必十分明了,那么,在课后通过评课的方式,来答疑解惑是很有必要的。评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例如,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并将有关描写的语句归入“细节描写”的范畴。有评课老师对“细节描写”的问题进行了质疑,“细节描写”和“人物描写”、“外貌描写”、“概括描写”之间如何区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许,在一次评课活动中,我们也无法就此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种坦诚的作风、实事求是研究问题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随着语文新课程实施步伐的深入,在某些场合,似乎正兴起一种淡化知识、甚至模糊概念的风气,这是不对的,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必须有自己的学科标准和学科体系,我们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尊重和敬畏我们的学科知识,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以学生发展为标准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标准的原则,我们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效果也应该着眼于这节课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同时,还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实际收获和真实体验出发,推究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推究对文本的研究是否深刻透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四)以共同提高为目的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如何“知困”,除教师能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评课是教师“知困”的重要途径。评课既是对上课者的评价,同时也是评课者的“内省”,评课应该成为教师互动的动态场景,通过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自我反思,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创生、改造,从而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当然,评课者首先应该学会倾听授课者的自我点评,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取舍,抓住重点进行点评,切不可漫无边际,瞎点评一通,草草了事;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都是对授课者的不尊重。

标准化管理理念 篇3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又称标准成本管理,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50年代在我国推广使用,被广泛流传于各个领域。虽然人们对其有不同见解和认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差异,但是其基本内涵却是一致的。标准成本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通过计算、分析、测量以选定的某个尺度为成本控制指标,以此来约束企业整体的宏观战略规划的控制系统。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首先要解决好两点:第一,领导者必须有成本意识观念,认识到成本控制是企业保持持续优势、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管理层的运营风格和管理理念对企业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二,突破传统思想,不能只认识到成本核算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没有把它视为企业内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共同评估、共同制定的过程。对此,企业必须树立整体参与的意识,健全有效的沟通机制,使成本管理的信息在各级部门、各个人员之间积极传播,并基此构建互动平台,最终形成持续的反馈体系。

2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实施原则

(1)实用性。

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尺度”或“度”的问题,标准制定得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标准成本管理实施。太高则无法实现,打击积极性;太低则易于实现,无法起到激励作用。故有理想标准、期望标准、正常标准。企业可结合行业特点、运营情况、以往历史基准,在综合各部门意见后,选定适合本企业的衡量标准。

(2)可比性。

这是指标准的各指标之间在经济实质、核算方法、内容范围等保持一致和相互适应状态,包括两方面,横向和纵向比较。横向是指不同企业之间比较,将本企业产品成本与同行之间领先的、成本控制较优的作为杠杆基准,进行定量化比较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制定出最佳标准。纵向是指企业不同时期比较,由于企业在各个时期标准成本指标不一,通过运用统计学中动态分析计量方法,将各个时期成本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绘制统计表,掌握发展趋势和规律,以此作为企业成本考核标准。

(3)可区分性。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企业面临的各种成本核算是不同的,可分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可避免成本,通过主观努力,加强管理,是可以主动绕过和躲避的非固有的成本;此类成本不是企业生产活动所必需的,它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规避,如损失成本,随产品质量提高将会逐渐降低。不可避免成本,是成本因外在或内在的条件影响而不可避免发生的,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如影相随,无法回避;企业只能使其最小化或最优化,但不能降为零,如预防和检验成本,随产品质量的提高将会增大。界定上述两种不同的成本,有利于充分地考察成本动因,分析差异,降低消耗。而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则把每一项差异进一步分为价格差和数量差: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

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在充分考虑两者计算公式差异的同时,应注意分析各种差异的不同组成部分。标准成本差异是由直接材料用料差异和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能力差异及效率差异共九个部分组成。分析差异形成的多方面原因,采取措施,层层落实到各部门,以便改进工作,节约开支。

(4)引导性。

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起到导向作用,形成以此为核心的、影响并控制其它管理模块的“圆形”机制,包括车间部门、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等。基于企业宏观战略意识,应在考虑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基础上,围绕市场环境现有的资源状况,以标准成本控制为指导核心,监督各部门工作。

(5)客观性。

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原则,依照不同职能部门,建立从供应、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价值链,其中包括作业标准、作业流程、技术定额核算、信息收集与记录等。在成本的定制中,需要公平、公正、公开,以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指标,在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3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在服装业中的实施

纺织服装业在当前降低出口退税率影响的大环境下,业绩情况不容乐观,上市公司亏损面大。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继续高起的大背景下,前景看紧。如某服装公司中期质量报告显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贸易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成本比上年同期增长70%,中期汇总数据显示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8,主营毛利率已依次递减,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标准成本控制体系来消化成本。

同时,鉴于服装业特点是品种多、变化快、重时尚,此类消费企业要求供应商供应及时、速度快,一般采用多种方式完成如:订单生产、按市场预测生产、合同分包、委托加工等方式,而生产过程的关键在于成本控制。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以快速、高效、低成本方式提供服务和对标准成本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浅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标准成本管理的运用。

首先,应根据预算管理和核算要求,录入收、发、存等有效的成本控制信息链,运用网络完成多功能成本计算,构建信息库,列出优势与劣势,为企业内部开发潜力、降低物耗做出铺垫。

(1)采购成本中标准成本管理的实施:

这是任何企业经营运作所必需的环节。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例如编码地址、联系方式、历史交易纪录、评价、特色、公司现有财务状况、现有设备状况、不同材料的品质、产地等。在购入原材料上贴上条码作为唯一标识,以利于控制原材料的品质与价格,便于清算管理。同时,结合价格变动时机和季节因素,建立评比体系,进行对比更新。在操作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公开竞争、招标,避免暗箱操作,在此设立专门的内控体系,对材料采购的清算、授权人权限、各种原材料的规格、方式、售价统一审批。

(2)用料过程中标准成本管理的实施:

服装业作为一种低成本、高价位的行业,大部分工厂对成本控制不严格,浪费尤其严重。由于品种繁多,一种面料达几十种、几百种,工艺手续也达几百个流程,因此建立规范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尤为重要。应通过每种类型的产品材料清单,按产品生产的计划分解成本用料计划,合理计算剪裁余量,控制产品材料用量和标准成本偏差,考核差异,节约成本。

(3)作业过程中标准成本管理的实施:

通过设置在各个作业点上的考勤制度,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围绕产品产量一条线,对各种产品形成中依次投入的物化消耗及人工消耗,按工艺手续进行细化、分解,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审核。并从个人到班组、车间、部门对应各工序承担的费用建立明细指标额度,纳入预算网络体系,形成以成本效益为指标的绩效评比机制,从而使标准成本管理根植于每一个单元,并且纵向延伸发展。

(4)质量过程中标准成本管理的实施:

这是保证产品畅销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应建立起品质跟踪体系,采用单体跟踪技术(每个产品条码识别符),对产品在其制造全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追踪,同时将每个人的材料用量计入在册,以考核计分,追究各个作业点上的人员责任,并与业绩挂钩。

4 新时期下以标准成本控制体系为基准的杠杆管理

战略计划管理层除了奉行计划预算管理、设立指标核算等成效标准外,应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与视角,从内外设立最佳标准衡量本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我们称为“比,超,赶,学”,而在西方称为“杠杆基准”(benchmarking),其体现是成本控制与企业绩效管理的结合,主要是通过“比较”来实现最优。

标准成本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基于企业现有的资源、现有条件下而设立的,如果以此作为企业永久的一个指标或最佳指标,显然不足。从动态过程来考虑,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企业在不断地寻求和改进最佳成本模式,也就是企业在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发展变化过程,当然也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通过这种循环的模式引领企业不断积累经验,逐步走向顶级。在此可引用企业管理中“金字塔”式的模式,构建标准成本管理系统的典范模型,如图1所示。

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静态规范机制,不仅要求企业根据实际状况模仿最佳方案,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成本核算体系;而且企业同时必须对自身进行深入评估,在此基础上将另一种环境下的模式引入企业。此时,要求各个层级和部门综合考虑内外因素,突破单纯模仿理念,避免“东施效颦”的尴尬。这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在此有三方面需要注意:

(1)设定什么样的基准。

一种是以行业内领先的模式为基准,另一种是以企业内部比较相对指标为基准,运用统计学预测出最佳成本消耗。在运用中,企业应综合两种指标,单独使用一种难免思维定势,要突破固有思维,将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相结合使用,找出最佳。当然,凭借单个组织根本无法控制或主导行业内所有有效的理念,而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更是如此。企业在实施中,应仔细评价自己的方方面面,根据企业面临的情况和资源,选择相应的杠杆基准成本,正确运用。

(2)实施的步骤。

在制定合理的成本基准中,要充分进行考虑分析,经过初步规划———详细考察———调研对象———整合确定———改革调整等一系列反复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各个部门全力配合,并且分项罗列。可考虑设立专门的委员会,编制、审查、汇报、上报、分析、整理、反馈等报告流程,监督各部门工作。

(3)运用的意义。

以标准成本控制为基准的杠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①进行比对改进的有效工具。

这种不断改进的模式帮助管理者通过在与竞争者在产品成本之间的比较、分析,扩展到服务、质量、流程与战略的分析;注意分析有利与不利两方面,研究他人的做法、结果及后续影响,对此可借助编制实验报告、设立追踪系统、构建统计控制模型,帮助企业充分叙述说明,以便做出下一步决策。

②进行持续修正的工具。

市场往往千变万化,通过杠杆基准,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部环境变化、全新的概念和技术革新的发展趋势,并研究他人在产品成本方面的同期数据,更为准确地了解优势与不足,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在力量,进一步降低消耗与亏损,改进工作,找出适合本企业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不断修正更新原有的陈旧模式。

③进行变革的催化剂。

企业对各个工序一一对比之后,依据环境变化引进新的概念和技术,扩大对其它相关方面的不足认识,认清从局部到整体的关系,有利于企业打破现有组织的策略限制,了解领先者的想法与经验,从而改进流程和工序,帮助组织更加系统地学习竞争对手和杰出企业,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使企业成为一个成长型企业。

参考文献

①杜胜利:《CFO管理前沿》[M];中信出版社,2003:365-373。

②徐斌:《绩效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

③王泌珍:《标准成本控制的具体运用》[J];《财会纵横》1999(7):31-32。

④孟献美:《财会人员在标准成本控制制度中的作用》[J];《财税科技》2006(9):169。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 篇4

这一特点决定了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又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其中现代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工业设计、视觉传统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电脑美术设计等;传统工艺美术则主要包括: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制工艺、纤维工艺、纸工艺、泥塑和陶艺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制作等。

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重要性

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而在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体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引领目标

1、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通过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所应达到的目标。设计活动是将设计思想和创意物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行必然需要相关的知识和技法,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不是该领域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这是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较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更多地要考虑其他人的需要和实际的运用价值,而不是创造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表达。在这一领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对形形色色的媒材进行操作实践。

3、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这是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美术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美术学习应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应通过美术学习,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积极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他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

标准化管理理念 篇5

摘要:本文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出发点,反思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做好生物课程教学中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生物;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如何将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笔者参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一展开分析并结合自身生物课程教学分析如下:

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生物科学素养是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生物科学素养的解释是:“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1]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从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科学的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2]。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善用课本中的科学史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和精神。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比如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前后经历一百多年,在不断修正与不断完善中逐步形成我们今天所广为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理解科学不等于真理而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第二:注重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与操作技能。除了课本上已有的验证性实验外,适当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拟定探究课题,教师加以指导而进行实验。比如学习了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有同学就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日常饮食中食物的营养成分。探究的结果并通过科技小论文、实验录像等多媒体资料展示。通过类似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获得了科学思维的习惯。第三: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可以展开因地制宜的调查。也可以到校医务室获卫生保健部门获取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调查结果、患病原因并推测发病概率,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注意设置多层级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多样,适合不同认知特点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采用全面合理的检测手段[3]。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使用班级授课制与分组教学制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不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的能力或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组教学。比如,在课前资料的收集,预习等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对于比较活泼外向的同学分配需要与人交流的任务,对于比较内敛的同学则分配搜集整理数据的工作。让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参与课前准备。并在完成任务的合作与交流中共同提高。同时,也要注意小组角色的转换,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在评价方式上设置不同的等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等级只要达到该等级的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表扬,以此来提高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基础较好的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等情绪。

分组教学很好的弥补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不能因材施教的不足,但分组教学本身也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弊端如:对于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方法不一定科学并且对学生心理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如被分到所谓能力较低组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各方面的意见也难达成一致,同时学生的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分组必须经常变动,教育管理较麻烦,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样几个环节,是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探究方式又不同于真正的科学家的探究,因为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短时间内学习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探究能力;第二:创设探究情境,注重培养探究思维。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科学探究内容或练习中的相关试题,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第三: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鼓励创新和实践,提供有探究兴趣的同学更多实践的机会和指导。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如人教版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中讲到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可以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奶粉、补血口服液、补钙、补锌产品等。讲到细胞的生命历程,可以联系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社会热点:日本核泄漏事件,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等。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可与优生优育紧密联系。人教版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中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为什么在炼钢厂会提供盐汽水给工作的工人,而不提供可乐?为什么乙肝疫苗要注射三次,只注射一次行不行?教学过程中要擅于利用这些切入点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味强调知识的灌输。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了生物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宋玉蓉.2012.生物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之“四关键”[J].中学生物学,28(3):15-16

用标准化理念做好工会会计工作 篇6

一、健全工作制度, 在财务管理和规范上实现创新发展

标准化的前提需要一整套的财务工作制度做保障。工会财会的业务笔数不多、涉及的科目也不复杂, 要以标准化理念做好这项工作, 领导重视是首要条件。大连中心支行工会充分认识到工会财会工作的重要性, 把抓好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作为提高工会财会工作质量的首要任务。通过深入基层工会调查摸底, 结合支行工会财务实际, 参照上级分行相关制度, 先后制定了大连中心支行《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工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工会经费会计工作制度》《工会经费审查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出纳员岗位职责》等。实践证明, 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支行工会财务行为、强化了财务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为更好地发挥工会职能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二、夯实基础核算, 在会计具体操作上实现统一规范

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发现, 工会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不够规范, 不同程度地表现在账务体系不健全、记账语言不规范、上下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即便拥有了一整套财会管理制度, 仍会影响财会核算质量。为此, 重点应在规范基础核算上下功夫。

(一) 严格规范凭证的选择和使用

1. 规范凭证的样式。

要求凭证必须采用盖有财政局检印的“通用记账凭证”及与之配套的“记账凭证汇总表”、“原始凭证粘贴单”、“会计凭证整理封面”、“会计凭证档案盒”和“通用记账凭证”应注意不要选择宽大和窄小的, 因为用途不同, 有些是为制造业等行业设计的。

2. 规范凭证的使用。

一是抓住记账凭证使用中的四个重点环节:“通用记账凭证”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 日期应记载原始凭证的发生日期;凭证编号中的出纳编号和凭证编号分别填写, 缺一不可, 由出纳和会计分别使用;摘要栏的填写即要反映业务发生的全貌, 又要简明扼要;结算方式、票号、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建议大写) 以及制单、复核和记账人员签章等都要逐一填写, 不能有遗漏。二是规范“记账凭证汇总表”。该表依据记账凭证汇总数填写, 实际中建议用丁字账的方式进行汇总, 并将其连同其他凭证一并装订保存。汇总表制作完毕后据以登记总账。三是规范“原始凭证粘贴单”。该单是对大小不一的原始发票进行规范和整理的粘贴单, 同时也起到了因工会业务笔数少, 凭证装订时增加厚度的作用, 看上去也比较美观。四是规范装订。装订后的会计凭证要认真填写“会计凭证封面”和“会计凭证档案”上的每一个要素, 特别要注意单位公章、经办人印章不能遗漏。

(二) 严格账簿的设置和使用

1. 规范账簿的设置。

“总账”按照会计科目名称设立账户, 根据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登记;“明细账”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本单位业务需要设置明细核算科目;“现金日记账”根据原始凭证一单一记, 日清月结, 坚持每月与银行对账一次, 如有未达账项应填制“未达账项调整表”, 务必做到账实相符。

2. 规范记账及业务处理流程。

“明细账”所记载和反映的内容是记账凭证的全貌, 要把记账凭证中所有内容记到其的对应栏目;同样, “总账”所记载的是记账凭证汇总表的全貌。要做到既准确又精确地反映业务全貌, 必须规范统一摘要等栏目的填制工作。

(三) 加强对基层工会分管人员的业务培训

要通过培训统一思想, 统一操作规程;明确记账凭证与记账凭证汇总表、总账的勾稽关系, 明确摘要等栏目如何填写, 明确记账时应该用什么颜色的笔, 数字在全格中的比例, 以及原始凭证如何粘贴, 等等。强化培训实现了中心支行上下会计核算标准的统一、规范。

三、加强统一管理, 促进工会会计核算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联动审计中, 会计人员能发现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工会财会核算工作还存在一些不标准、不规范的工作, 这些问题不解决好, 工会的财务管理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进而影响工会职能的有效发挥。为此, 结合多年来工作经验, 建议如下。

1. 建立上下统一的工会会计核算标准。

建议上级工会除检查下级贯彻落实全总《工会财务会计制度》情况外, 还要借机规范核算细节。如规范凭证样式的选择和凭证的填写, 规范传票装订方式等;要求所有单位工会会计设置“总账”, 规范各类账簿的样式, 使用财政局统一监印的账簿册, 禁用活页账册。

2. 健全账务处理体系。

建议强化对基层工会财务账务处理的管理, 杜绝账务设置或记载不完整现象, 严肃会计操作纪律。如检查发现的只有总账科目没有明细账科目、账务记载数字填写不规范等问题。

3. 规范记账语言。

标准化管理理念 篇7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是电力企业的宗旨。安全, 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电网公司有别于传统的安全管理, 以此提出“大安全”理念观点, 此观念是为了加深电网职工对安全管理新课题的认识, 能够与时俱进, 行动紧跟时代前进步伐, 不墨守成规, 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1 树立电力企业的“大安全”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技的应用和电网企业的发展, 安全的概念已不是狭义的安全, 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大安全”理念是广义的安全, 它的内涵越来越广, 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多。具体包括了电网企业的各方面:

(1) 人身安全。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具有一票否决权。对于电力企业, 如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即使其它工作再优秀, 再突出, 那也是100-1=0的结果, 将功亏一篑。

(2) 电网安全。这是对电网企业的基本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 电, 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无法离开的商品。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你用电, 我用心”的优质服务口号, 就是要让老百姓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确保电网连续供电能力, 提高供电可靠性。

(3) 设备安全。这是电网安全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梳理设备管理流程, 推行“大运行, 大检修”体系建设, 加强精细化检修管理, 提高设备健康运行水平, 减少设备故障率, 提高设备完好率。

(4) 交通安全。随着“大运行, 大检修, 大营销, 大建设, 大规划”体系的深化, 随着维护设备和工作量的增加, 随着交通道路的快速发展及电力企业车辆的广泛应用, 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车祸猛于虎, 在设备巡护、施工抢修途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

(5) 消防安全。常言道:“水火无情”, 消防安全看似离我们很远, 实则时刻在我们身边。预防胜于救灾的道理要时刻牢记, 对于重要消防部位、调度大楼等重要设施, 要加强消防设施的日常巡视和检查, 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和火灾隐患, 做到防患于未然。

(6) 财务安全。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 各类治安案件时有发生, 做好账务资产安全防范和管理工作, 按财务管理相关规定, 管好自己的人, 看好自己的门, 完善相应的财务制度, 确保资金安全。

(7) 信息安全。现在已进入高速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空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一些黑客或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程序存在的漏洞, 非法窃取别人的信息和资料, 造成他人隐私的泄漏和保密资料的公开, 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2 通过“四全”安全管理, 实现大安全目标

电力企业如果为了实现安全管理目的, 就需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牢记于心, 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为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下面我们从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4个方面对安全管理进行一个阐述。

“四全”安全管理是指:

全员──指上至国网公司领导, 下到基层单位每名干部、职工 (包括全民工、集体工、派遣工和实习人员) 都要管安全;

全面──指从生产、营销、规划、基建、科研到后勤服务的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抓安全;

全过程──指每项工作从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到投运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始至终地做安全工作;

全天候──一年365天, 一天24小时, 不管什么天气, 不论什么环境, 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

可见, “四全”安全管理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做到凡事有人负责, 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据可查, 凡事有人监督。让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全体员工树立大安全的理念, 自觉根据技术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调动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 来保证我们企业方方面面的安全。

3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实现大安全目标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就需要制定标准化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方案, 明确安全生产的要求。需要电力企业按照生产安全标准的要求, 全面发动、组织公司全体员工开展自查工作和整改, 以此来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等。除此之外,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班组建设工作, 提高排查隐患的速度, 以此来提高安全意识的操作技能,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严控“三违”现象, 实现了安全风险的可控在控, 使企业真正实现了安全管理的提升。为了大安全目标的实现, 电力企业主要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

3.1 确定目标

结合季节特点和工作实际, 确定安全目标, 细化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措施, 以此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工作岗位中, 避免事故隐患的发生, 以此来控制事故发生率。

3.2 设置组织机构, 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小组, 只要是为了能够全面进行综合协调、分工和考核办法, 完善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日汇报”制度和定期通报分析会议制度, 从管理根源上认真分析查找问题原因, 明确责任归属, 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 限期进行整改, 确保把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3.3 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为了给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安全稽查全面覆盖, 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全时段开展拉网式稽查, 针对季节特点和薄弱环节开展专项稽查;推行反违章同业对标, 对违章情况通报点评分析, 严重违章“说清楚”, 对违章人员实施分级集中教育培训;奖惩并举互为补充, 全面推行个人安全积分奖励机制, 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尤其是工作骨干的工作积极性。

3.4 教育培训

为了树立企业文化, 就需要企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了签订家庭互保责任书, 就需要完善家庭互保制度, 形成“企业—家庭”合力保安全的局面。

3.5 重大危险源监控

电力企业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监测、监控和制定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等工作。利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 督促员工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工作, 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 组织整改, 做到可控在控。

参考文献

[1]王红汉.安全理念教育[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9 (04) .

[2]常迎雪.谈“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 我的责任”[J].电力安全技术, 2006 (05) .

用新理念落实《体育课程标准》 篇8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1.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 而不是用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 ,使学生必须 去服从、课 堂上可以多运用竞赛式、游戏式的方法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

2.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 断地肯定 学生的优 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学生的点 滴进步成 为更大进 步的垫脚石,树立自信心。针对一小部分学困生 ,教师可适当降 低练习难 度 ,让这些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转换角色,变“主宰”为“主导”,引导学生手动参与

在教学实 践中 , 改变以往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亦步亦趋的教学模式 ,采用的是 :实践—思考—创 造—学习的教学模式。“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 展的领路人 ;而学生本 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有些新教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体验,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听教师讲解示范,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1)在课前准备阶段。可在上一节课下课时告诉学生下节课内容,并让学生自制教具,让学生从课的准备中就发挥其自主作用。例如:在上纸棒操前,让学生课前利 用废旧挂 历或硬纸 片等制作纸 棒 ,有的学生积 极动脑筋 ,把纸棒做得结实轻巧,有的充分利用挂历纸原有的美丽图案让纸棒显得美观,有的自己给纸棒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在课的准备部分。让学生自己创编徒手操,这个环节可在全班同学中排一个带操顺序表,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中轮流带操, 让学生课前好好动脑、好好准备,启发他们可以利用以前所学徒手操进行加工改造,也可以模仿一些动作的动作等。

(3)在课的基本部分。一物多用 ,一种游戏多种做法,其本身蕴含着很多创造机会。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提供更多的 思考探索 时间 ,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例如纸棒,可以用纸棒学习纸棒 操 , 也可利用 纸棒作接 力游戏,还可以用纸棒作拼图、组字游戏,等等。只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主地设计游戏 ,开展游戏 ,学生就有 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一次次的成功可以激发他更强的创新动力。

三、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关怀每一个学生 ,使“好学生 ”“中等生”和 所谓的“差生”“后进生 ”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好的学习成绩 本身也是 相对的 , 对一个学 生来说,五分是成绩 好的标志 ,而对另一 个学生来说, 三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功,应当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存在的 只是单一、呆 板、一刀切 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 绩的优劣 ,还包括生 理特点、心 理特质、兴趣爱好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才是课改的精神体现。有些学生基础差,但上体育课非常 认真 ,积极练习 ,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四、 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评价

(1)进行全面评价 :改变以往教学中主要是体 育教师从 外部对学 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的形式,制定新的评价方案,从多方面评价学生。

(2)采用过程评价方式 :每学期期初对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起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期末再进行一次测试,看看通过学习到底有没有进步,进步多少。这种评价是建立 在原有基 础上让学 生有充分 的发展,得到新的提高。这种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不给学生下任务,重在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给学生以机会,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 深学生对 体育课程 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 力 , 增加学生 之间交往 的机会。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自比,督促学生自我 提高、自我 进步 ,让每个学生都 能看到自己 不断进步 ,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个学生。 但也有它的弊端 : 就是增加 了体育教 师平时的 工作量。

标准化管理理念 篇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六个基本理念之一。

要理解这一理念, 需对现代的教学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学是以师生为主体对课程内容开发、生成、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个性化创造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多角度进行不同性质的交往、不同类型的互动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通整合, 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这就是现代的教学观。

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理念, 一是阐明了教学活动建立的基础, 即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其中也涵盖了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二是阐明了教师的作用, 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的具体生动的现实情境;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三是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 即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再也不能以绝对权威的身份去以教定学, 而是在组织引导的同时, 和学生一样做一个参与者、合作者。这就需要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做保障, 让教服从于学,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即以学定教。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讲, 传统教学认为二者是彼此分离的, 而新课标理念却创造性地把二者整合成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和整体发展的有机整体。教师再也不是既定课程的执行者、传递者, 而是把课程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去做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这对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提出了要求。从教与学的关系上讲, 传统教学是师讲生听、师写生抄, 师问生答, 是传与受的关系。教具有绝对权威, 学必须服从于教。而新课标理念却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从结论与过程的角度看, 新课程这一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 重教轻学的现象。提倡不仅重结论, 更要重过程。特别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明确地提出来。这是新课程教学观的一大特点, 更是一大亮点。因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教学不再只是注重教师如何把课讲得更精彩, 把知识点讲得更透。而是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比如我们在教学统计的有关内容时, 我们要选择来自儿童生活、儿童世界的素材, 把统计设计成一种活动, 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 去感受统计的用途和必要性。这一部分教学的重点不是统计的知识点和技能, 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经历收集、处理数据、信息的过程上, 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上。

要正确把握这一理念, 需进一步强调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教学活动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规律。

2.教学活动要尊重儿童文化, 鼓励学生个性理解和个性化学习,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解放教师和学生, 开放课堂、开放内容, 鼓励创造性教学。

4.提倡两个创新, 即“从教材到教案的创新”和“从教案到教材的创新。教案再也不能写成“台词”、“对话”, 如师某:生某:要理解教学的生成性, 并非完全预设。

5.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 把教材当成教学资源, 搞好课程开发。

实践美术课程标准理念的几点体会 篇10

《美术课程标准》提倡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在写生作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联想到与观察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及自己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它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学生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观察视点扩展,进行超现实的表现,学生在创作式的写生作中学习基本的造型技能。在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贯彻实践好课程新标准,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上,让学生逐渐尝试学习作品的创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儿童画的创作过程无疑也是这样。儿童的生活、活动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们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我们成人眼中的世界。比如在《给自己画像》一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讲解面部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只是让孩子们在镜子中观察自己,注意找出自己最大的特点,可以通过与其他的同学或教师比较,把观察到的自己最有特点的地方画出来。结果每张画都各不一样。

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步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强,终于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这就是著名的“试误说”。尽管这种理论有它的局限性,但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与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进行尝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几个印章中,如:“废画三千”,“七十二准”,“千难一易”。也可以看出大师在摸索创作中的艰苦历程。儿童的尝试摸索,限于对情境领悟能力不强,难免会有一些盲目,然而在现实中却无法避免,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适当提供宽松的气氛,给学生恰当的“尝试”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的深入研究。

三、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标准化管理理念 篇11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理念,审美,学科综合,文化多样性

中国音乐教育发展以音乐教育改革为历史节点而形成的脉络。中国当代音乐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标志, 并以课程为中介推进教学改革。201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再次发起。2012年3月, 教育部颁发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次课改推陈出新, 其中关于课程理念的解读和理解至关重要, 是我们把握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总体而言, 本次课标新理念体现在“一个核心”“两个重点”。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置于课程理念的首位, 这一点与《实验稿》的观念完全一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课标理念一以贯之对审美理念的坚持, 突出体现了音乐课的“审美”学科教育属性。其实, 这一观念既是当代音乐学科价值的体现, 更是现代美育思想的继承。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美育 (即情育) 是也。”1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开拓者蔡元培先生鲜明主张美育应单独提出, 与德智体并列, 认为“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2二位先贤的教育观念一直深刻的影响着中国音乐教育思想。上世纪八十年代, 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的审美教育思想传入中国, 其审美体验的音乐教育观念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 可以说,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审美视为课程核心理念。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当下音乐课标中的音乐审美理念是近现代美育思想和当代审美音乐教育观念结合的时代产物, 审美音乐教育理念的确立既是一种历史的概括, 也是我国音乐教育的时代需求。

二、关注学科综合

本次新课表提出:“关注学科综合”3, 较之《实验稿》的“提倡学科综合”4理念虽只有一词之差, 却态度转变显著。所谓学科综合, 是指在教学中避免单一学科内容, 注重学科交叉内容的教学模式, 是现代教育的趋势之一。音乐学科综合一般认为有三个层面的综合:1.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 譬如唱歌、器乐、欣赏、作曲等;2.音乐与姊妹艺术学科之间的综合, 譬如美术、舞蹈、戏剧, 乃至文学等;3.音乐学科与其他非艺术学科之间的综合。此外, 还有一个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综合等。5

从学理层面来看, 学科综合是一种合理的教育观念。但在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即学科综合的标准模糊。正是由于在这方面存在误区, 导致改革实验阶段音乐教学存在音乐学科主体失位的情况, 亦即音乐课成了美术课、历史课等。本次课标提出关注学科综合, 并且强调“音乐课程的综合, 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6这一界定既为课程理念澄清了内涵, 也为教学实践提出了明确的标准。笔者认为音乐学科综合在在常态教学中都是存在的, 只是过去没有特别强调。实验阶段之所以出现音乐学科失位现象, 是课程理念自身强调所导致的结果。诚然, 音乐学科内部本身就是综合性质的, 演唱 (奏) 、识谱、乐理以及作曲等都是音乐学科的有机构成, 并为泾渭分明。课标过分强调反而导致了学科综合在实践教学中的走样。

三、文化理念的提倡

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 音乐课程需要关注“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文化理念有两层含义, 一是本民族文化, 二是世界多元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安尼·西格在《苏雅人为什么要唱歌》一书中指出, 苏雅人首先是为了他们文化的传承而唱歌。“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因为这些民族文化是历史上维系该民族生存的经验体系和民族智慧的结晶。”7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而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而言, 音乐教育具有保护民音乐文化安全的责任和使命。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来看, 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教育呈一体状态时, 其民族文化就容易延续。反之, 其民族和文化就容易解体。总之, 无论从历史的, 还是当代的角度, 音乐教育都必须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文化。

多元文化是当代国际音乐教育的趋势, 在后现代思潮引领下, 多元文化价值观念逐渐形成。管建华认为, “今天, 中国的音乐教育学不可能回避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教育学以及后现代学术的出现, …因此, 毫无疑问, 在全球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音乐教育学也将开始它的学科转型, 从单一文化和单一学科的音乐教育学转向多元文化和多学科的音乐教育学。”8因此, 我们需要理解二者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应以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体, 以理解多元文化为参照。新课标解读指出:“‘多元文化’, 指的是多种文化的并列关系, 同等的价值取向, 同等的地位, 无主次之分, 无轻重之别。‘文化多样性’虽然也有‘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含义, 但是, 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音乐基础上的多样性。” (9) 因此我们要明确, 民族音乐文化与多元文化是一种共存又有别的教育关系。它是一种以民族文化为基点, 以多元文化为半径的音乐教育图景。

四、结语

从《实验稿》十条理念到现在的五条精神, 新音乐课标理念更精练了, 学科性更突出了, 教育观念更明确了, 教学理念更合理了。新课标理念在继承实验阶段的成果基础上修正了一些在在改革中存在的教学失误, 并通过课程理念进行强调。因此, 新课标理念是十年音乐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发展, 是教改十年中出现的问题的积极回应, 是改革经验的阶段总结。

参考文献

[1].原载《教育世界》第56号<癸卯年十四期>。转摘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161-163, 转引自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纪年 (1840-2000)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 第333-334页.

[2].高叔平.蔡元培全集 (第三卷) [M].北京:中华书局, 1984, 第33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第4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第4页.

[5].参见曹理对音乐教育协同融合原则的具体阐述,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第88页.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第75页.

[7].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10, 第4页.

[8].管建华.后现代教育学与音乐教育学[J].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第8页.

上一篇:互感器校验下一篇:《服装陈列设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