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2024-09-22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通用12篇)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篇1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需要不断拓宽管理思路, 更新观念, 积极去探索、完善和创新安全管理的手段。怎样才能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就是抓好安全管理标准化的管理, 通过抓好安全设施标准化、施工作业规范化、人的行为规范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责任法制化, 才能够使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达到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管理工程, 涉及到人员、设备、经济和法律法规甚至社会道德等方方面面。为不断拓宽管理思路, 更新观念, 积极去探索、完善和创新安全管理的手段, 按照“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效益”和“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充分调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合力作用, 认真扎实地、深入持久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1 强化企业观念安全文化的塑造

由于职工经历的不同与素质上的差异, 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为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使之形成“安全第一”的观念, 对职工经常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 确立“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 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安全新理念, 推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一是重点抓好入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转岗人员的安全再教育及外包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健全安全教育档案。二是积极采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文化研讨会、征集安全警句等, 开展多形式、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的安全思想教育, 做到安全教育常抓常新, 促使职工自觉地执行规程制度, 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跨越。三是把安全生产主要岗位及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培训的工作重点, 突出抓好班组长和“三种人”的培训, 促进各级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四是结合岗位实际和生产特点, 加强岗位培训, 通过开展技术练兵、技能比武、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反事故演习等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 规范职工的操作工艺行为, 增强职工规避事故的能力。

2 强化企业行为安全文化的塑造

电力企业的生产是处在一种很复杂的具有较多危险因素的环境当中, 如:带电作业、高处作业、起吊作业、高温高压热力系统作业等。为确保人的行为安全, 在班组经常开展反习惯性违章自查自纠活动, 牢固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思想, 对于违章造成后果者, 根据情节分别实行试岗、离岗制度。认真执行工作安全互保和签订安全责任状, 推行工作危险点因素分析预控, 凡是有危险性的作业, 制定并落实危险点的安全措施, 同时开展技术比武和技术练兵, 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 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 防止生命悲剧的发生。

3 强化企业物态安全文化建设

物态安全文化包括企业的安全标志、安全标准色、统一的安全服装、有效的安全工器具以及完备的安全设施。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 安全生产投入是保障企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必要物质基础, 企业在安全设施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牌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完善现场, 发挥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搞好企业物态安全文化建设, 落实安全措施, 确保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

4 安全设施标准化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开展“两票三制”、“检修作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检修工艺和质量控制”、“检修项目管理”、“文明施工、定置管理”等专项活动, 目的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工作方针, 就是要突出集团公司“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技能, 并不断规范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标准。但是在工作过程中, 因人员过失、设施的违章状态、安全管理程序、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和安全责任不明确以及各类违章行为的依然存在, 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和责任事故, 究其根源可以看出, 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针对现场工作全过程中影响安全的环节、状态;安全标志, 设备及安全工具标志;警示线, 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规范和备置, 使生产现场安全设施管理上达到规范、统一, 并精雕细琢, 通过不断地整改完善, 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为职工创造一个清洁、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

5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深入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全国电力已跨入大电网、大机组、大容量、超高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 目前在安全管理上所使用的传统管理方法有一部分已经跟不上当前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安全管理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用更高的要求, 更严的标准搞好安全管理工作。我们要认真总结其他企业先进经验和教训, 采用新的思维方法来代替传统的管理,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施工作业危险点控制、机组检修全过程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杜绝“非停”以及“反违章”行动计划、“每天重点”工作计划等措施, 确保超前控制事故。

在标准化系列中, 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是电力企业安全工作的必然发展, 推广标准化工作可以让安监人员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安全生产, 它对所有安全方面的工作通过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而建立完整的安全监察标准体系, 使安监人员避免工作中的忙乱或考虑不周, 有条不紊地履行安全监察职责。重新制定和规范各项标准和作业指导书, 并通过贯彻执行, 使企业整体安全素质、安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安全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6 人的行为规范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要实现安全生产, 最关键的还是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 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 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总结几十年来电力生产事故的教训, 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无票工作、监督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当及习惯性违章行为所造成的, 因此应根据所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 实践工作中按照“反违章”行动计划, 有效地防止和杜绝现场各种习惯性违章现象, 克服仅凭经验办事, 工作不按标准、马虎了事等各种弊端, 从而大幅度降低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使整个作业的全过程处于受控制的状态。

加强检修工艺和质量的控制。对每一项检修工作都必须编制检修作业指导书和保证安全措施。企业应按照检修流程, 制定和建立安全及工艺控制卡, 规范检修流程、检修工艺、检修标准及“三级验收”制, 同时要加强凡是检修工作无论大小、无论昼夜都必须跟踪保证安全的控制措施。另外在检修项目开工前应由项目负责人或工作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该检修项目的“作业指导书”, 并重点对检修工作的危险点分析、安全及质量隐患点等注意事项应作明确交底, 参加学习人员应亲笔签名, 未参加学习的人员不能进入现场开展工作, 使“两票”得到规范化管理并有序、有效地执行, 保证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操作。

7 安全管理制度化是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的保证

作为一个现代化管理的企业, 安全管理制度化至关重要, 因为有一整套比较系统、完整规范的规章制度, 有一个贯彻落实这些规章制度的规范的工作机制, 就能够促进安全管理标准化。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考核”生产同时必须“计划、布置, 检查、总结和考核”安全工作, 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建立健全规范完整的安全管理闭环系统, 把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检查考核全部纳入闭环管理, 使每进行一项工作都严格执行安全程序, 每项工作结束时都有细化、量化的安全情况总结, 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防患于未然。坚持定期召开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例会制度和安全网络例会制度, 及时分析研究出现的新隐患和问题, 进一步加快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流通。对于所有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提级分析, 从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设施、安全监督5个方面来分析暴露出的问题和原因, 举一反三, 吸取教训和受到教育,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整改, 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8 安全责任“法制化”是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的强有力措施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从发生的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来看, 大多数事故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员责任不够落实, 责任心不强甚至不负责任所造成的, 因此制定和细化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始终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突出细化安全目标和要求, 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 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体系, 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不能在任何环节出现“真空”。

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需要考核手段, 考核手段也要逐步法制化, 对事故、障碍、异常及人身伤害和事故及隐瞒情况的定性及其相应的责任部门、责任人、领导责任和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经济处罚都做出明确的界定, 实行安全生产重奖重罚, 对安全生产做出突出贡献者进行重奖, 对违章、麻痹和不负责任所造成的事故者进行重罚, 切实增强对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和压力感。

9 结束语

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工作内容之一, 它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规范人的行为,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 它是强化安全监督体系的具体方法之一。但是仅有一个好的制度和规范, 不等于有良好的效果, 它必须有专人来监督程序的认真执行, 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实际的效果, 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真正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洪锦.抓好安全管理标准化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011年.

[2]张涛.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 2010 (02) .

[3]邓思聪.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J].价值工程, 2011 (02) .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篇2

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术语和定义

一、危险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出性损坏的因素。

二、有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三、机械的危险与有害因素

机械加工设备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灾害性因素。

四、非机械的危险与有害因素

在机械加工设备生产过程及作业坏境中能导致伤亡(非机械性损伤)事故或诱发职业病的因素。

五、地板

构成通道或平台地面并且直接与脚接触的各构件的组合。

六、通道

由一个工作平台通向另一个工作平台的水平表面。

七、工作平台

为进行操作、维修、检验、修理、抽样和与机械有关的其他工作所用的水平表面。

八、防滑表面

为增加附着力而设计的地板表面。

九、挤压区

人体或其部位在其中可能受到挤压危险的区域。

十、用电

电气装置在安装、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的整个操作、使用、检查和维护过程。

十一、电气装置

一定的空间或场所中若干个互相连接的电气设备的组合。

十二、安全防护

防止操作者在作业时身体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

十三、安全评价

对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规定的指标、等级或概率值做出定量的表示。

十四、事故隐患

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等随时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十五、机械伤害

受设备或工具的机械运动所引起的绞、辗、割、戳、切和碰撞等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十六、安全距离

防止人体触及机械危险部位的最小距离。

十七、防护罩 对危险部位全部或部分封闭的隔离装置。

十八、危险作业

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引起重大事故的作业。如高处作业、带电作业、剧毒作业、辐射作业等。

十九、交叉作业

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称为交叉作业。

二十、事故管理

对事故的登记、统计、调查处理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事故的办法及建立管理事故档案的工作。二

十一、重大事故源

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二

十二、重大事故隐患

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二

十三、高危设备

指特种设备或其他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二

十四、安全目标管理

企业安全负责人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在充分吸收企业员工及相关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安全总目标。然后层层展开、逐级落实,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管理体系。二

十五、安全措施

为消除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防止伤害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保证生产安全所采取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二

十六、劳动防护用品

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

第二节

生产安全标准化基本安全管理

一、方针目标

1、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2、企业应根据国家、省、市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目标。

3、企业应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机构人员

1、企业的法人代表或主要生产管理者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安全活动负领导责任。

2、在聘用的注册安全主任中,中级以上注册安全主任的比例应当不少一三分之一。

三、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和范围,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企业应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各类生产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人、机、物、环境的损害,确保企业安全文明生产。

2、企业要建立和健全下列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4)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5)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6)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7)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事故管理制度; 10)三同时管理制度; 11)承发包管理制度; 12)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5)场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6)用电安全管理规定; 17)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8)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9)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2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1)各种生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2)各工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四、教育培训

1、主要负责人应当按《安全生产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过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过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3、从业人员应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4、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培训。

5、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培训。

6、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2以上从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车间安全生产培训。

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并按期复审。

8、从事新工段工作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机械安全技术培训,见习或学徒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后才能操作。新上岗位和变换工种的工人不能担任主值班或其他工段工作的主操作人。

9、应当安排用于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五、过程控制

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分管范围的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2、生产管理人员应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做好“五同时”的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3、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到人人、处处、事事都有安全生产管理。

4、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28128_2000),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化学品的名称、规模、位置及其他相关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六、检查监督

1、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开展综合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工作。

1)综合性检查主要以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差隐患、差整改以及查安全措施为内容所进行的全面检查。

2)专业性检查主要对危险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特种设备、厂房建筑、运输车辆、安全装置以及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进行专业性检查。

3)季节性检查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地理和气候特点,对防火防爆、防雨防汛、防雷电、防暑降温、防台防风等进行针对性检查。

4)日常检查主要是对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情况,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各自业务情况进行检查。

2、安全检查工作,必须有组织地进行,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具体计划

3、制定安全检查表,并按检查表的内容逐项检查。

4、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隐患的整改要实行“三定”(定措施、定时间、定负责人)、“四不推”(班组能解决的,不推到工段;工段能解决的,不推到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到厂;厂能解决的,不推到上级)的原则,并配套相应的监督机制。

5、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进行评估,及时制定计划、落实资金、人员,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6、对于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隶属的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7、对物质技术条件暂时不具备整改的重大隐患事故,必须采取应急的防护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8、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及时整理归档,重大事故隐患及整改情况必须登记建档。

七、应急救援

1、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均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2、按照要求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物资、器材和资金。

4、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并记录建档。

八、事故管理

1、对于事故的预防,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

2、事故的控制应采取保险的方法,补偿因事故或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从业人员均应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3、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发生重伤、死亡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和生产经营单位主管部门。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动事故现场(电力、铁路等特殊行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5、对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进行处理;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要按《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进行处理。

6、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坚持事故未查清原因不放过,不采取改善措施不放过,广大员工不受到教育不放过,与事故有关的领导和责任人不查处不放过。

7、事故处理完毕后,要将有关材料整理成册,归档保存。

九、档案信息

1、法律法规标准信息:收集并及时更新适用于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信息: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处理等管理规章。

3、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信息:全员职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人员任命、履职考评情况等。

4、职业安全设施审查信息:项目职业安全预评价报告、初步设计、验收审批报告及各种证照领取记录、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计划等。

5、安全宣传教育材料信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计划,安全月、知识竞赛活动记录,厂长(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持证记录,职工安全教育记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消防安全培训,持证上岗记录、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记录。

6、安全检查记录信息:本单位和上级单位历次安全检查记录,关键部位、专项安全检查记录等。

7、隐患整改记录信息:事故隐患登记,应急防范措施,整改要求,计划措施,整改结果等。

8、事故处理记录信息:工伤事故档案、事故上、登记记录,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结案材料、事故防范措施等。

9、设备设施台帐;设备使用玩好情况,检修记录等。

10、消防设施管理信息:消防器材名称、品种、数量、存放地点、玩好情况。

11、重大危险源档案。

1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计划、记录等。

13、职业卫生检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

14、劳保品购置、发放、更新回收及检验记录。

15、员工体检、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健康档案、职业病患者医治记录、职业危险动态观察及职业健康统计报表档案。

第三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专项安全管理

一、安全收入

1、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应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大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3、应当依法保证用于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4、专门配备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资金,并应专款专用。

5、依法保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演练所需的费用。

6、应根据规定按不低于其销售总额的2%提取安全费用,用于安全设施及安全技术措施经费、重大危险源评价和监控以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整改等费用。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依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向事故伤亡者或家属支付赔偿金。二、三同时管理

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报批审查和安全评价工作。

3、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4、按规定需进行“安全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在项目试运行正常后,在申报验收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5、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三、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及高危设备管理

1、按照《最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辨识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根据使用、加工过程中产生机械伤害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辨识高危设备。

2、应当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和评估结论等。安全评估报告应报当地安全监督部门备案。

3、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从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4、对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及高危设备,均应制定相关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重点监控,防范事故的发生。应急救援员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厂区的基本情况

—危险目标的数量和分布图

—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装备及通讯网络的联络方式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训练

—预防事故的措施

—事故的处置 —工程抢险抢修 —现场医疗救护 —紧急安全疏散

—后勤保障

—社会支援

5、对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及高危设备要做好登记建档工作,实行专人管理。

6、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情况,包括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要报当地安监管理部门备案。

7、对重大危险源极高危设备均应制定管理和技术措施,并将所有的危险源通过各种途径通报给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熟知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8、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制定计划,落实资金、人员,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同事要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

四、危险作业管理

1、企业应根据危险作业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划分危险作业范围,确定出本单位常见的危险作业类型。

2、对实施本企入范围的危险作业其控制管理程序一般可以是:提出申请;下达指令;审批前的准备;作业审批;下达任务;作业前的准备;作业前的检查;进行作业;作业中的监督检查;作业总结和建档。对于相对比较简单的作业可酌情适当简化。

3、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交叉作业时,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明确各自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五、承发包和租赁管理

1、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及个人。

2、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书面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应由生产经营单位和承包方和承租方双方签订认可,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必须具体、明确。

3、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六、劳动防护管理

1、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规定,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工作。

2、新购进的劳动保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即定点生产许可证或者生产批准书、检验合格证和安鉴证,3、按照规定向作业人员配发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4、在有毒、腐蚀性作业场所应设置冲洗设备和被配备简单的应急救护用品。

七、职业健康管理

1、新从业人员进入企业后,应进行健康检查,要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症和过敏症患者的工作。

2、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应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等措施,对患职业禁忌症者,应及时隔离。

4、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5、按照劳动保护的规定,做好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6、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7、工作操作应该备有急救箱。

第四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安全管理

一、场所环境

1、工作场所应该保持整齐清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应实行定制堆放。同时设置提放定置图。

2、机器和工作台等设备的布置,应便于工人安全操作。设备(施)与墙、柱间以及一流有足够的距离和安全隔离各种操作不会成为他不会应符合人机工程的距离要求。

3、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如: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气体场所、易造成触电、机械伤害等危险场所、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规定的安全色。

二、危险物料

1、危险物料的存放,应符合《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通则》(GB15603)的要求,对易燃、易爆、腐蚀性、毒害性的物料,存放时应符合《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4)、《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的要求。

2、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双本帐的管理制度。

3、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

4、对危险物料的发放,要建立发放管理制度。

5、车间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危险物品的存放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生产备料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放在同一区域。

6、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

7、压缩气体和液化气瓶使用时,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雨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8、焊接和切割用的乙炔站发生器(瓶),氧气瓶的存放和使用必须距离明火10米以上;乙炔发生器(瓶)与氧气瓶的距离应在5米以上,并不准在阳光下曝晒。

9、氧气瓶要有瓶盖和安全阀,严防油脂沾染,并且不能和可燃气瓶同放一处。

10、放射性物品,剧毒物品不能与其他物品同存一库。

11、氧化剂或具有氧化性的酸不能与易燃物品同存一库。

12、遇水燃烧,易燃自燃及液化气体等危险物品不可在低洼仓库或露天场地堆放。

13、甲、乙类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堆放应保证作业和包装物承重安全。

三、机械安全

1、由机械产生的危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危险,包括:挤压危险、剪切危险、切割或切断危险、缠绕危险、引入或卷入危险、冲击危险、刺伤或扎穿危险、摩擦或磨损危险、高压流体喷射危险等;另一类是非机械危险,包括:电气危险、热危险、噪声危险、振动危险、辐射危险、材料的物质产生的危险、机械设计时忽略人类工效学原则而产生的危险等。

机械行业企业使用相关设施、设备时应防止以上危险的产生。

2、机器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检修。如果损坏,应该立即修理,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

3、按要求装设齐全、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煅压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机床等设备、设施其动作机构均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装置、如:固定安全装置、联锁安全装置、控制安全装置、自动安全装置、隔离安全装置、可调安全装置、自动调节安全设置、跳闸安全装置、双手控制安全装置等。安全装置的选择尽可能满足以下要求:

1)在系统正常运转,不需要进行危险区域时安装固定安全设置、隔离装置、跳闸装置;

2)在系统正常运转,需要进入危险区域时安装联锁安全装置、自动安全设置跳闸装置、可调安全装置、自动调节安全设置、双手控制安全装置。

4、工作场所防止人体触及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如人体自身肢体的上伸、下伸、向前、越过、旋转及伸入的动作所及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空间)应满足有关标准要求。

5、机械的润滑系统应首选自动加油润滑系统,无法设置时,应选用蓄油器式的加油润滑装置;如果采用人工加油的,应使用长嘴注油器,难于加油润滑的部位应明确规定采用停机注油润滑或班前/班后加油润滑。

6、设备上易发生故障或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必须加设防护装置或安全装置,无法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的必须配置报警和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由机械产生的危险,对人员发生伤害。

7、检修和清扫机器时,必须停机,并挂“检修中”等标牌。

8、加强作业时的配合和联络,自动化机器运行时,不得冒险进入机器的活动范围。

四、特种设备

1、机械行业企业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管理。

2、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由已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

3、新装、异地移装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应按规定向当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批准后才能进行施工。

4、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厂内机动车辆等应经地方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可使用。

5、起重机应该标明起重吨位,并且要有信号装置。桥式起重机应该有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器、行程限制器、缓冲器和自动联锁装置。钢丝绳的断次数、腐蚀(磨损)量、变形量,使用长度和固定状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吊钩等取物装置应无裂纹、明显变形和磨损超标等缺陷,紧固装置完好;制动器工作可靠,连接件无超标使用,安装与制动力矩符合要求;各类行程限位、限量开关与联锁保护装置完好可靠;紧停开关、缓冲器和终端止挡器等停车保护装置有效;各类防护罩、盖、栏、护板等完备可靠,安装符合要求;露天作业起重机的防雨罩、夹轨器或锚定装置使用有效;各类吊索具管理有序,完好使用。

6、受压容器必须有完好的压力表,安全阀;乙炔瓶需有乙炔压力调节装置。

7、锅炉、压力容器等的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并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才准运行使用。

8、场内机动车辆的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可靠、无异常声音;转向装置调整适当,操作方便灵活、可靠;燃油、机油箱无泄漏;手脚制动调整适当,制动距离应符合要求;仪表、照明、信号及各附属安全装置性能良好;车况良好,箱板、轮胎等齐全可靠。应进行定期检验。

五、电气安全

1、电气安全设施一般要求做好接零、接地、绝缘、屏蔽、隔离、防过载、防漏电等防护措施。

2、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应无破损、老化龟裂等现象,应有绝缘的带电点不应裸露,绝缘电阻符合规定值,安全间距符合规定要求。

3、裸露的带电导体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防止人员触碰,带电裸露导体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电气系统电箱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凡有可能被人接触造成电气事故的电气裸露和有触电危险的区域,应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屏护措施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4、发生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密闭式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者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5、对变压器等重要电气设备要坚持巡视制度,并做必要的记录,新安装的设备要验收。

6、建筑物必须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置防雷装置,并取得合格证书,每年应定期复查。

7、电气安全管理

1)管理机构的人员。机械行业企业技术部门应当由专人负责电气安全工作,动力部门和电力部门也应有专人负责用电安全工作。

2)规章制度。企业应有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管理和维护检修制度及其他规章,应执行国家和主管部门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如《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等,应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规程和电气设备安装规程;电气设备应建立专人管理的责任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整合 一体化 达标

1 前言

国务院在2010年7月19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上海市政府又下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0〕35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此背景下,中海集团、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提出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要求,要求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建设活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2 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构架,创建“标准化”达标企业

2.1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区别

*标准化采取强制建立的原则,而职业健康体系采取自愿原则,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标准化有量化分级,而职业健康体系无量化分级。

*标准化有起点要求采用千分制考核,而职业健康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标准化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基础,而职业健康体系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基础。

*标准化强调现场管理,更注重硬件建设,而职业健康强调流程管理,偏重软件建设。

*标准化是以企业自评、外部评审和政府公告的形式由政府颁发证书,而职业健康体系是由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和第三方审核颁发证书。

2.2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共性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采用PDCA动态循环。

*要素化管理。

*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三方审核。

*经过评审颁发证书。

3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建立

3.1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原则,从要素和文件两个方面入手。

3.1.1整合要素。以职业健康体系要素为主线,将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整合在一起。

下表1为《职业健康体系 要求》与《标准化基本规范》要素对照表

3.1.2整合文件。文件的内容应涵盖所有的要素,文件的数量应分别满足职业健康体系认证和标准化验收复审的需要。整合时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实效性。 整合是寻求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务必要杜绝“写归写、做归做”的不良倾向,做到“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内容不缺”。

2)融通性。 整合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先行建立的要保持,后建立的不能另起炉灶,要互为补充,相互利用。

3)可操作性。整合必须做到“两符合”、“一提高”——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又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让标准更有效地指导操作和管理。

3.2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要注意什么

3.2.1 领导的作用非常关键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整合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组织性很强的工作,领导层的积极领导、参与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3.2.2 全员参与事关成败

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司所有部门的参与,只有所有相关的员工都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要求及实施的方法,体系的建设才能成功。

3.2.3 注重灵活性与操作性

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结果为导向进行流程的设计或改造,简化运作流程,建立高效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覆盖所有活动的管理运作系统。

3.3 标准化是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基础内容

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标准化的量化指标使体系的运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可以相辅相成的管理标准和手段。两者各有侧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来实现企业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将标准化要素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融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能多快好省地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运行。

3.4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步骤

我公司采用了聘请咨询师进行指导培训,企业自我整合的方式进行,分为七个步骤进行:

3.4.1 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由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各生产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3.4.2 制订推进计划。明确6个月完成整合,将整合思路、要求、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下发到各部门,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合工作全覆盖。

3.4.3开展学习、培训。请咨询师进行专业辅导培训,重点学习、理解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使工作组的所有人员掌握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熟知整合的方式和技巧。

3.4.4 进行现状调查摸清家底。重新梳理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岗位、工种、人员技术状况、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设备状况、特种设备种类数量等。

3.4.5 开展整合设计。内容包括整合的模式、组织机构的调整、公共要素(见表1)和专业要素的确定、文件的名称及数量、记录表格的名称及数量、确定各项整合任务的责任人和职责。按13个一级要素、40个二级要素的核心要求,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设施等情况充分梳理,编制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3.4.6 修改完善文件。编制文件修改大纲,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明确文件(表格)的编排格式、编号规则、起草人员等。文件的完善由安质部负责牵头,修订顺序“自上而下”进行。重点对照标准化要求修订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力求做到每一类设备有一操作规程,每一操作岗位有一操作规程,让职工了解危险源及控制办法。在整合过程中,我公司按标准化的要求先后修订了40余项安全规章制度和近百项操作规程。

3.4.7 新文件的发布运行。做好文件运行和配套措施,如文件和表格应发放到位,并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贯标学习、培训。使相关人员熟悉、掌握标准,提高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的能力。

4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运行

4.1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我公司举办了多种层次的培训,重点是公司的安全目标、过程及PDCA循环、员工的意识培训和结合岗位进行文件培训。公司各部门按照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实施。

4.2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认识到自己应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自身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从而确保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和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3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自评。试运行3个月后,按《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标准》进行自评。

4.4 自评结果

我公司根据《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考评标准》自查自评,得分情况如下:

1)总评审分为1000分,因缺项31项,计138分,实际评审分为862分。

2)自评得分725分,扣分项61项,合计扣分137分。

3)自评总分为725/(1000-138)*100=84.1分。

5 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5.1 我公司于2012年8月下旬向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申报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

5.2 2012年11月12日,经上海市安全协会专家审核,我公司得分82.2分,达标率为86.9%。

5.3 2013年1月30日我公司被上海市安监局核准为“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 ,授予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商贸)证书。目前我司已进入巩固达标成果和持续改进阶段。

6 效果

6.1 通过自评和整改工作,对车间场地、动火区域、安全通道按规范划出警示线,改造车间氧乙炔供气管线,对全部管线进行规范标识,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危害告知书。改善了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劳动效率。

6.2 明显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有效防范风险,控制和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3 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6.4 推进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得到提升,由过去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外部要企业安全,转为企业要安全,会管理;员工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安全生产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了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的局面。

7 结论

7.1 按照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在2015年底前均要标准化达标,所以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两体系的整合既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宜的整合方式,更要充分分析、理解和掌握两者的共同之处和区别,“求大同存小异”。只有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持续改进,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7.2 我认为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核心架构,以标准化的要素为基础,将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贯穿始终,从而建立起职业健康体系和标准化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合”是一条思路,只有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体系文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进行磨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整合”需要领导支持、全员参与、符合公司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实效性、融通性、可操作性,才能充分体现整合体系的优势。

7.3 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达标,充分说明了我公司利用职业健康体系为框架整合标准化,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成功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侯茜,《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2]樊晶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与思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刍议 篇4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内部自己建设一个系统的、标准明确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这个标准中, 将安全操作技术规范和安全规章制度相结合, 对安全的生产和管理进行依法管理, 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在安全生产的目标中, 生产标准与实际的生产效果应该是一致的, 企业的生产需要一直保持安全状态, 不出现问题。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进行划分, 强调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保证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生产安全都有专人负责, 在生产过程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由上至下的进行安全管理, 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安全进行。

2 现阶段我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还处在一个发展变化阶段, 随着市场环境以及生产环境的改变而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体系的发展

安全标准化理论体系是一种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体系着重于对质量安全的管理控制和监督。这要求, 再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每一个相关岗位都需要对安全质量进行严格要求, 使生产符合相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在我国的相关规定中, 对于一些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已经作出了严格而详细的生产要求, 例如化工行业、房地产行业、机械行业等安全隐患较大的行业, 企业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制定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将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具体到责任人, 对生产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近几年来, 我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体系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长远的发展中, 许多行业都在渐渐制定安全生产的标准, 企业的生产安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对于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大有帮助。

2.2 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

现阶段我国企业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安全生产标准进行安全管理, 企业内部很少有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国家正在正逐步在各行各业之间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以求形成一个相对完善且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和模式。企业内部也亟需建立属于自身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 以便于更适应企业的具体现状和企业的发展要求。

3 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下的企业生产管理

大多数企业已经慢慢在采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现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结合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现代的管理模式,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具体状况合理准确的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

3.1 建立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

采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需要企业根据企业本身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1 管理制度的种类要完善

为了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降低后期执行过程中的难度, 管理制度种类必须要完善。企业在建立管理制度时, 需要尽可能的系统化, 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 其中的相关制度包括:应急方案、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安全培训、相关责任分配等等, 都需要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体现。保证具体执行过程中任何环节不出现空白, 妨碍制度的顺利实施。

3.1.2 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企业在制度构建完毕后, 要严格将制度运用到生产中去, 保证制度在生产过程的执行力度, 不能流于形式。企业在执行相关制度时要同时将考核标准制定好, 对于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对于生产的安全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 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核查、监督。以制度中的标准来开展生产并约束员工的生产行为, 有效的排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

3.1.3 安全责任制度必须落实

制度的建立之后要将责任制度落实, 在制度的具体执行中, 要将相关责任具体分配到人, 制定一套完整的员工责任制标准, 以便于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人员负责, 让每个岗位和部门都参与到制度的实施中去。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对制度实施的重视, 也能在问题发生后找到相关人员进行解决。

3.1.4 建立对隐患的排查机制

企业在的生产过程本身就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 不能随时进行检测和排除隐患就可能在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安全问题。因此, 企业需要建立安全隐患的排查机制, 在安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 尽可能提前将安全隐患检测出, 例如设备的老化、机器故障隐患等问题都是可以在日常检测排查出发现的, 就可以提前进行更换和维修, 以保证实际生产时不再出现故障。隐患排查机制需要涉及到可能出现隐患的方方面面, 要有一个完整的方案, 保证企业生产中没有任何一个方面遗漏, 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

3.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保障体系

3.2.1 做好风险管理

企业要在生产前进行安全评估, 将所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预测。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应该进行整改并进行记录, 根据可能出现的风险种类和大小进行应急方案的制定, 以便于出现任何问题时能够有效应对。并且对有关人员加强安全培训, 对设备、仪器进行定期检查, 对于生产的全过程随时进行跟踪管理, 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3.2.2 要统筹兼顾, 相互促进

企业在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时, 需要与国家的相关法律相结合, 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保证企业的生产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另外也要做好安全评价工作, 为开展标准化工作奠定有力的基础。深化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能够不断深入。同时也要结合企业安全许可制度, 保证许可制度的有效落实, 以便于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论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企业要根据模式的需要, 进行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 完善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将制度切实有效的进行落实, 具体责任到人, 排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如此一来, 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的顺利进行, 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的生产安全, 传统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当前企业的发展, 因此, 企业亟需建立一套新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来进行生产管理。企业只有保证了生产的安全, 才能提升企业的生产质量, 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于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 (9) .

[2]林建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8) .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前言和目录 篇5

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是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着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对照扬州市安监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审细则》,我局专门制订了《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指导范本》,旨在帮助企业有效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本《指导规范》仅供企业参考,希望各企业严格对照上级的有关标准,并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做好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目 录

一、目标

1、安全生产方针和总体目标及发布文件………………………………1 2、2011年安全生产目标及发布文件……………………………………

3、安全生产指标考核办法及发布文件…………………………………3

4、从业人员对目标知晓…………………………………………………8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组织机构

1、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的文件……………………………9

2、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图…………………………………………………9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员的文件…………………12.2 职责

1、发布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0

2、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13、签订的安全目标责任书………………………………………………16

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基层单位职责…………

5、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职责……………………………………

1三、安全投入

1、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22、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或缴纳风险抵押金资…………………………

23、安全费用使用台账……………………………………………………

3四、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 4.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

32、企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清单……………334.2 规章制度

1、发布各项制度的文件…………………………………………………

3 4 0

3、组织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学习及一定形式将法规、标准传达给从业人员…

2、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3、制度要形成汇编和上墙……………………………………………103

4、安全生产会议………………………………………………………104 4.3 操作规程

1、发布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的文件……………………………………105

2、各项安全操作规程…………………………………………………105

3、操作规程要形成汇编和上墙………………………………………115 4.4 评估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评审与修订制度……………115

2、相关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符合性评审表……………119 4.5 修订………………………………………………………………

4.6 文件和档案管理…………………………………………………1

五、教育培训 5.1 教育培训管理

1、明确安全教育管理部门文件………………………………………125

2、全年培训计划………………………………………………………125

3、职工培训记录台账…………………………………………………132

4、个人安全培训教育档案……………………………………………134

5、教育培训结果评估和改进…………………………………………134 5.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登记台账………………………………………135

2、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员的毕业证书、资格证书以及职称证明…136 5.3 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136

2、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台账……………………………………………137

3、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前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1

9

24、轮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教育培训…………………………

5、特殊工种培训台账…………………………………………………140 5.4 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5.5 安全文化建设……………………………………………………141

1、班组安全活动计划…………………………………………………141

2、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台账……………………………………………142

六、生产设备设施 6.1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1、“三同时”管理制度…………………………………………………143

2、生产设备设施变更资料……………………………………………147 6.2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1、安全设施台账………………………………………………………148

2、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维修制度………………………………

143、安全设备(设施)检维修计划………………………………………

154、特种设备台账………………………………………………………153

5、特种设备单台档案…………………………………………………155

6、重大设备台账………………………………………………………155

7、设备综合维修(大修)计划……………………………………

1七、安全作业

7.1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1、作业现场设置安全通道标志………………………………………158

2、作业现场通道保持畅通……………………………………………158

3、各种作业票证………………………………………………………158

4、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安排专人现场管理…………………………

6.3 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157

5、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58

6、个体防护用品台账…………………………………………………159

7、现场检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正确穿戴…………………………161

8、现场检查作业安全防护设施情况 7.2 作业行为管理

1、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单………………………………………………161

2、现场检查作业行为…………………………………………………162 7.3 警示标志

1、安全标志台账………………………………………………………162

2、现场检查标志设置情况……………………………………………163 7.4 相关方管理

1、相关资质……………………………………………………………163

2、承包商管理制度……………………………………………………163

3、承包商管理档案、监督检查记录……………………………………

164、安全管理协议………………………………………………………167

5、供应商管理制度……………………………………………………172 7.5 变更

1、变更管理制度………………………………………………………177

2、变更的各项资料……………………………………………………178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 8.1 隐患排查

1、安全生产检查台账…………………………………………………179

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台账……………………………………………180

3、风险评价表…………………………………………………………181

4、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报告表………………………………184 8.2 排查范围与方法 8.3 隐患治理

1、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185

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验证和效果评估资料…………………………185

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项报表………………………………………186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 9.1 辨别与评估

1、重大危险源辨别与评估制度………………………………………190

2、重大危险源辨别和评估资料………………………………………191

3、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清单…………………………………………191 9.2 登记建档与备案

1、重大为源登记台账…………………………………………………193

2、危险源点、重点部位台账……………………………………………19.3 监控与管理

十、职业健康 10.1 职业健康管理

1、现场应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工具……………………………196

2、职业卫生检测手续…………………………………………………196

3、有毒有害岗位职工定期体检资料…………………………………196

4、职工健康档案………………………………………………………196

5、对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必要的急救用品、设备和应急撤离通道……………………………110.2 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1、劳动合同……………………………………………………………196

2、职业健康培训………………………………………………………196

3、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199

910.3 职业危害申报…………………………………………………198

十一、应急救援 11.1 应急机构和队伍

1、建立应急机构和专职应急队伍文件………………………………203 11.2 应急预案

1、企业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编写本单位的应急预案………………………………………………203

2、专家评审资料………………………………………………………203

3、备案手续……………………………………………………………203

4、协作单位收到预案的回执…………………………………………203 11.3 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11.4 应急演练

1、演练方案……………………………………………………………204

2、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及总结讲评……………………………………215 11.5 事故救援

十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12.1 事故报告

1、事故快报……………………………………………………………218 12.2 事故调查和处理

1、发生由政府及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处理的事故,企业应积极配合调查组开展调查,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批复提出的整改措施和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212、发生其他非政府调查的一般事故,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措施。…………

213、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台账……………………………………………220

十三、绩效评定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篇6

关键词: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对象;过程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X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9-3

0 引言

随着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供水行业的安全生产态势整体向好。在安全标准化实施落地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未出台针对供水行业的专用安全标准,而在实际推进中多套用工业制造业通用标准,其不能体现出供水的市政特性和食品属性。在实施过程中因各地标准不同,供水企业的规模、工艺及设备、管理层级、业务范围等个体差异,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也会有所差别。只有紧抓供水行业特点,结合企业个体情况划定安全管理边界和层级,把现有的管理体制与安全标准化的要求有机融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才能实现供水企业本质安全的目标。

1 安全标准化实现的一般要求

安全标准化由在安监局备案的专业安全咨询服务机构进行跟踪指导,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进行自评及改进,自评合格后形成自评报告并网上申报。第二阶段,由当地安监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初次评审。评审从企业资质、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采用档案核对、现场验证、等评审方法,依据明确的评定标准进行量化打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评审中含部分否决项及加分项。如分数合格则取得安全标准企业资格,不合格则整改后再次申请评审,安监部门抽样复查。供水企业一般为规模企业,较多采用二级评审标准。安全标准化的建立是为了帮助企业理清安全管理思路、明确责任、规范行为,落实过程中不能做成规范和执行两张皮,让安全标准化真正在供水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作用。

企业首先应明确安全管理范围,做到“宽到边、深到底”业务流程全覆盖。供水企业的主要业务如自来水的生产、收费服务、取水化验、管道维修、表具管理和管线施工都应纳入安全管理范围。供水企业一般为公司—部门—班组的三级管理模式,对应层级建立相应的安全巡查、人员培训、应急处置方案等安全管理制度。窒息中毒、淹溺、坍塌、物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等作为供水企业易发事故类型应该引起重视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各供水企业在长期的安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原有的模式不能完全与标准化的要求契合,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安全要求、充实安全知识、改进管理过程、完善文档和记录,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进行细化和升级。

2 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对象

安全标准化工业二级通用标准有近二百条评定内容,在初步建立时需要对照标准逐一核对落实。采用面对安全管理对象的方法,从制度、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1]

2.1 制度

2.1.1 安全投入

市政供水行业有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运行多年的供水企业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如果节省了安全资金,出现重大事故实在是得不偿失。安全需要一定的投入。安全专项资金应纳入企业的年度预算,设立专用账户,转款专用,由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管理。经审核符合安全资金使用规则的支出,不计入各部门的成本。

2.1.2 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安全生产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安全生产委员会。企业负责人应兼任委员会主任,各分管副总为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法规要求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议供水企业成立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能科室,同时作为安全生产委员的办公室。

2.1.3 建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常见的安全制度有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拟定并汇编成册,报最高管理者审定签发。以部门为单位接收文件,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学习。

2.1.4 事故隐患排查

事故隐患排查分为公司级、部门级和班组级安全检查,内容各有侧重。并根据作业特点进行周期性检查,如夏季多为有限空间作业检查,冬季为火灾隐患排查。供水企业应将检查和整改结果定期上报各地安监信息平台和水务安全信息平台。

2.1.5 应急救援与事故管理

根据危险源和本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综合安全预案和专项预案。供水企业的专项预案应特别针对火灾、防汛、有限空间等事故类型展开,应设置指挥体系及应急人员,可通过预案专家评审以确保行之有效。应急物资由专人管理,定点存储。供水企业都有较为成熟的水质安全应急体系,安全生产预案可依托水质安全体系来有效实现。安全生产事故应按规定时限上报,事后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2.1.6 相关方管理

供水企业的合作单位较多,如水源的供给方、管网的维护方、查表外包方、药剂供给方、设备维保方、管线施工、劳务输出方、承租出租方等,需要与相关方明确安全管理边界及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相关方进行资质及现场安全检查。

2.2 人员及作业管理

2.2.1 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绩效考核

按照公司经理(厂长)—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的路径,从上至下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做到一岗双责,“谁管理、谁经营,谁负责”。并依据不同的岗位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考评体系。对于提出安全生产建议并采纳的予以奖励,对于违规作业、违规指挥的予以惩处。

2.2.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培训分为三级,对一般员工、新员工及“四新”员工的培训不得小于规定时长,主要负责人还应取得安全管理证书。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危化品操作工、化验员和变配电作业人员需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作业资格证才能上岗。

2.2.3 安全行为管理

适用于有一定危险性的作业环节。安全操作规程汇编应下发到班组学习,由部门和班组共同进行考核。吊装作业、压力容器作业、药剂投加、变配电设备操作、化验、消毒作业、水泵维修都应由专门的人员按照规范作业。供水企业中的危险作业主要是指限空间作业、氯气投加维修作业、临时用电、动火管理和高处作业管理。危险作业除严格执行规范外,作业前根据危险程度分级审批,危险性较大的要制定专项安全方案,通过勾选安全相关措施填写委派单,保证安全措施到位后才能作业。

2.2.4 职业卫生

噪声和氯气是供水企业常见的职业卫生危害因素。安全管理部门需定期联系当地职业危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和评价。有些泵房噪声大又无消声措施,如检测结果超过每周40小时等效声级85dB(A),即判断存在噪声职业危害。如加氯车间的通风效果不好,加氯设备管路老化严重,可能造成工人操作呼吸带的氯气超标。如果评价结果不合格,则要采用工程措施降低危害并定期登录安监系统申报信息,同时对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培训、告知并配备耳塞等防护用品。

2.3 设备设施的管理

2.3.1 特种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和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安全阀是水厂常见的特种设备。起重机械作为维修辅助设备经常被使用,压力容器在经常用于滤池气冲等需气场合,直径大于25mm的供水压力管道基本都属于压力管道的范畴,安全阀是有压力防护功能安全附件。特种设备需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和档案。初次安装时需到当地质检部门备案,并定期保养和委托校检。

2.3.2 一般设备设施管理

一般是指水泵、搅拌设备、投加设备、动力及控制设备、水处理设备和各类工艺建筑管理。对此类设备实行台账管理,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评价标准并自主评定。从设备新建、维护到报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3.3 安全设施三同时

水厂或加压站等功能性项目的改建或扩建工程,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做项目安全初步评价,对潜在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分析,在设计时宜有安全专篇解决相应的问题。安全验收评价是在项目竣工后进行,前置条件有消防验收、职业危害检测评价、防雷检测等,全部通过后可委托进行验收评价,项目在安全验收评价合格才可正式投入使用。另外如氯中和塔、排烟风机、消防设备等安全防护设备必须与项目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2.3.4 消防安全

供水企业是市政消防水的供给者,部分水厂利用工艺池作为消防水池,不再单独设立消防水池。如利用清水池等工艺池替代消防水池,需要定期对消防泵进行检修并特别注意防止消防管路水质倒流污染成品水。如供水企业综合楼建筑内有喷淋系统,则消防水池需单独设置。

2.4 物料管理

供水厂的物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对于用量较大并且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的管理,从危化品的使用、存储两个方面进行。供水工艺在混凝阶段投加的混凝剂、消毒阶段投加的消毒剂及污泥处理阶段投加的化学试剂都可算作此类。絮凝剂常为高分子材料,使用时常经过溶解、稀释调制和定量投加步骤,一般无毒但有些带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溶解之前,有些絮凝剂呈粉末状,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如果环境中到达一定浓度遇到明火还有爆炸的可能性。部分絮凝剂在水解时会析出如氨气等有害气体[2]。消毒所常采用的危险化学品有氯气、二氧化氯其他含氯消毒剂。氯气属于危险化学品,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在“一战”时曾作为化学武器使用,一般作为重大危险源管理。二氧化氯也有刺激性和毒性,还有易挥发和易爆炸的特性。在污泥化学调理阶段投加的石灰也有一定危险性。药剂投加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被腐蚀需要定期检修或更换,保证密封及机械强度。另外危害药剂出入库及使用应进行登记管理。

2.4.1 从安全存贮的角度

一般存贮15-30天的用量,不宜一次储量过大,如二氧化氯可采用现场制备的方式随用随制,做到零存储。药剂分区存贮,存储环境符合其化学及物理特性。存储库房有防

泄漏、溢出的中和塔、围堰等应急设施,还应设置洗眼器、吸附包等应急用品。现场标示明确药剂名称及性质。危险药剂存储地点不宜离办公或居住区过近,氯瓶间应设置在下风向。

2.4.2 从安全使用方面

首选工艺成熟、自动化程度高的投加方式,做到本质安全。同时采用能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闭)以减少和控制使用场所危险化学品的事故风险。使用和存储场所为防止有害气体聚集,应当设置有毒气体报警仪并合理通风。建议采用报警仪及风机联动控制,当环境有害气体(粉尘)浓度达到预定值时自动开启风机。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并向其配备性能合理的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其操作危化用品时的安全。

2.5 环境管理

2.5.1 厂区环境

供水企业作为饮用水供应的特殊行业,一般都是整洁有序的花园式环境,对于垃圾堆放有一定要求。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开并定点存放,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对于污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应有专门存放地点,存放点有防渗漏措施。

2.5.2 防雷接地

供水厂一般场地开阔、地势较高,易遭受雷击。目前水厂自动化程度较高弱电设备多,遭受雷击后损失较大。供水厂经过专业防雷改造并经过防雷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物上应设置接闪装置,配电设备应装有防浪涌保护装置,中控室防静电地板、中控台或大屏幕等设备需做防雷接地并遥测绝缘合格。供水厂内管线种类繁多,应按种类涂刷相应的管道色标并标示流向。

2.5.3 临边防护

供水企业内各类池体众多,巡视、维修、取样都会在池边作业,作业人员不慎坠入池子中的事故时有出现。工业梯台和护栏可以有效的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参照《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 4053.3-2009)对厂内护栏的高低、间距、踢脚板高度进行改造,使通道、梯台、护栏及厂内照明照度都符合安全要求。

3 供水企业的安全过程管理

安全标准化要求按照PDCA 循环管理的方法进行过程管理。确定每个工作的目标和周期,把每个周期内划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形成一套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

计划阶段:按照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要求,对安全管理的对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全年计划把工作分解成月计划及周计划。如制定隐患整改计划要参照上个周期完成情况。制定的计划内容包括对象、内容、预期效果、预计完成时间、费用、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内容。

实施阶段:包括计划执行过程当中的核查和落实情况的检查。明确是否有新的情况,评定是否需要调整或终止计划。实施中应详细记录实施人、完成时间等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查应除记录检查情况、检查人、检查时间外还应对未完全落实的项目提出建议整改并督促落实。

检查阶段:对照计划阶段制定的计划,按照实施阶段的落实和检查结果,定期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分为全面总结和特定总结,为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改进阶段提供依据。

改进阶段:对检查的结果予以处理,对成功的经验予以肯定并推广,甚至上升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周而复始的解决问题,使安全管理找到符合企业发展的方法。

4 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目前各供水企业较多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常见的系统有OA办公系统、SCADA系统、智慧水务平台等,信息化也是实现安全标准化的有利抓手。供水企业安全信息化的建立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优势,可以依托之前的系统进行深度开发,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联动避免重复性投资。

4.1 基础信息库的建立

基础信息库是企业安全信息化的基础,包括信息的录入、维护、更新和删除。包括安全管理基础信息、人员信息、设备台账、特种设备信息、危险源库、职业卫生信息、法律法规库、环境信息、物料信息、安全检查表和隐患排查表等。这些数据和企业其他数据库共联共享,实现条件查询、自动预警、表单输出等功能。

4.2 过程管理表格的建立

结合PDCA的管理流程和企业的工作周期,建立起安全工作过程管理表格用以指导具体工作。建立基础信息之间的联系,在后台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型,将相关表格按照不同的阶段和因果关系进行关联,按照计划表生成提醒信息、对照落实记录生成检查信息、对照检查记录生成统计报表。[3]在程序上是以一定的输入、引用、输出作为流程。在外观上有计划、记录、台账、汇总、检查、总结、分类信息等。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年度培训为例:

4.3 安全信息系统的使用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库为基础,以过程管理为流程,依托供水企业信息化平台,指导供水企业的安全工作及时、正确、高效的开展。其建立的各类基础信息数据,可联网更新避免重复性工作并提供个性化的查询服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输出,如万吨水事故率等指标性数据,可作为供水企业安全决策的依据。

5 结论

本文结合供水行业特点论述了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在供水企业建立的流程、难点和重点。明确了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边界,根据评定标准从制度、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根据过程管理理论把安全工作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明确每个周期的工作内容及重点,形成一套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出依托供水企业现有信息平台,建立基础信息库和过程管理表格,并关联构建安全管理模型,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从而提高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运行效率。总之,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供水企业的有效建立需要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创建适合自来水行业的、可复制的安全管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工业制造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评审通用标准[S].

[2]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供水(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探究 篇7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1. 完善制度类型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才能确保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企业在前期建立期间,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责任追究机制、安全培训机制、应急预案及监督制度等[1]。

2. 完善安全教育制度

通过安全教育, 能够切实增强人的安全意识, 这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可行手段。企业只有将更多的财力、人力投入到安全教育上, 才能确保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开展。最近几年来,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及规模的迅速扩展, 安全教育处于停滞不前阶段, 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企业发展要求。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工伤事故分析可知, 员工普遍缺乏较强的安全意识, 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所以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尤为必要。

3.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企业要以国家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为基础, 结合自身实际生产状况, 尽快建立起完善的隐患排查工作制度。要将排查的目的、区域、生产范围、方法、时间、组织方式、具体要素和资源配置等明确下来, 开展全面、专项隐患排查工作。在建立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中, 需要将排查内容明确下来, 通常涵盖生产经营场所、工作人员、设施设备、环境和活动等内容。进行排查时除了要加大日常检查力度, 还要与不定期检查、节前节后检查及专项检查等方式结合起来开展。

二、严格遵循落实制度

1. 严格遵循制度

在构建健全规章制度后, 企业应该在生产实践中严格遵守这些制度, 尤其是要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度。企业应加大安全生产考核力度, 争取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一套安全生产标准管理模式, 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得到有效实施。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过程中, 该模式不仅有效规范了管理行为, 而且能够科学评价评估各生产环节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并且有效避免企业生产活动中可能会产生的危险隐患。

2. 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

通过制定安全责任制, 能够将企业领导和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明确下来, 将企业安全责任制度落到实处, 企业相关领导、部门、技术人员及生产人员, 都必须清楚意识到安全生产中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可分解责任并落到实处, 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制度, 以此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进行分解, 同时将其在具体部门、岗位和个人中明确下来。对于煤矿开采企业来说, 矿主、煤矿勘察设计规划人员、矿井建设单位、设施设备及材料生产者、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等都必须根据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明白自身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职责。

三、建立安全生产的PDCA动态循环管理体系

PDCA循环是一种体现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 P表示计划、D表示执行、C表示检查、A表示处理[2]。PDCA循环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 是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方法。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也具有此作用。这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由很多元素构成, 这些元素又被划分为很多子元素。PDCA动态循环管理体系, 能够引导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步骤和思想方法进一步科学化、图像化、系统化和条理化, 安全标准化各子元素根据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四个步骤, 企业每个部门、车间、班组、个人的工作都有一个PDCA循环, 从而一层一层地解决各种问题, 并且为大环套小环, 一环一环促进大循环。相关子元素的小环都是根据上层元素的要求向着同一个方向转动。

四、完善标准化管理保障体系

要从标准要求出发, 针对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风险隐患, 要合理进行评估, 同时在整改计划中纳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根据修改计划及时修改。加强档案管理, 做好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登记, 同时科学评估检测, 并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培养更多专业的人员。要定期检测特殊设备,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重点加强对风险的管理, 并提高对规范力度。

同时, 为了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宣传工作, 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步伐。与此同时, 要落实《安全生产法》中的标准化管理规定, 保证企业安全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3]。与安全评价结合起来, 将评价工作做到位, 让标准化工作的进行有良好的基础。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要与安全许可制度相结合, 通过实施许可机制, 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总而言之, 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可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促使自身稳定长远发展。对此企业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 合理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这样有利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真正实现。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模式发展过程中, 只有尽快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才能真正立足于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中。

摘要:当前, 大多数企业均致力于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寻求能够迅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新途径和方法。然而, 在制定和实施中, 一些关键点和误区都需要有关部门在创建和实施过程中有着全面、清晰的认知。本文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历, 探究分析了如何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旨在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建业.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11 (9) :186—189.

[2]白云凌.推行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措施分析[J].现代商业, 2012, 2 (36) :158.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 篇8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要点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在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以下对此做出了简单概述:

1.1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和过程控制文件的加强与完善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提倡的安全理念, 人的安全是企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薄弱, 甚至毫无安全习惯。因此加强对人的安全的管理,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安全奖惩体系等等, 只有建立了系统系、协调性、层次性的安全管理体系, 才能把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通过制度根植与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重点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1.2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加强

企业的安全生产首先应该由企业负责, 企业能承担责任, 才能安全生产。所以, 在每一个岗位上企业都应该设立相应的安全职责, 并且经常对员工进行安全责任制的培训以明确每个员工自身的安全责任。在现代, 企业的核心竞争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技术、产品的竞争上升到企业理念的竞争, 一个公司加入没有或者缺少社会责任感, 忽视甚至不顾员工健康安全, 那么这种道德上的风险随时会转化为商业上的风险, 从来消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每一个人都把安全放第一位, 按章程操作、指挥, 自觉履行自身的责任, 就必然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积极影响, 推动企业发展。

1.3 使用PDCA模型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管理学中的PDCA指出, 安全生长标准化体系由许多元素组合而成, 并且可以划分成很多子元素, 依据系统原理和持续改进的需求, 可以通用模型来进行动态循环管理。这种管理的理念给安全生产标准化带来了全新的生机。PDCA循环让人们的工作思想和步骤更加系统、形象、科学, 这种质量管理的方式同样也适合与整个工程项目、科学室、工段、班组等等, 它让企业管理人员养成了“自我控制的习惯”, 提升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1.4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全员参与沟通

全体动员、参与就是一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 企业员工既是企业安全危险的参与者, 也是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后的最终获益者。所以无论是管理制度的建立、沟通、培训, 还是考核评审都应该充分征求每个员工的意见, 系统的控制与人能力相适应的的控制方案和运营程序, 使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可以得到及时沟通, 达到安全生产符合法律标准规范的要求。从而, 降低风险, 实现安全效益最大化。

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和误区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 与其他部门无关

上述问题是很多企业的通病, 通常的安全生产标准建设都是由董事长签发实施文件。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任务组织分工, 安全监察部门拟定文件、收集资料、深入车间考察, 但是这都是管理人员“单兵作战”的现象, 反而没有体现全员参与的原则。这样花费虽多, 效果却不明显。首先,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参与可以通过和理的方式整合信息, 提高了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要解决以上问题, 以下工作尤其重要:第一, 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以相应部门担任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的管理工作。第二, 加强培训, 不仅要培训专业组、管理层也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培训, 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其中。第三, 建立标准化的会议制度, 固定时间举行一次相关会议, 落实整改策略和资金投入, 总结棘手问题, 实现有效整改不断前进。

2.2 统一制度和管理资料标准化建设的业内标准格式

很多管理资料的建立是公司在实行标准化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标准化规范即业内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最低要求。各大企业更具自身情况来制定自己的管理程序, 但是, 人们容易在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犯一个常见的错误, 就是认为企业的管理程序需要有系统的标准化, 程序制度的建立也要有具体的统一的行业标准。

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应管理制度, 就是要按照企业相关机关部门的不同职能分工, 根据不多的管理制度和不同的工作流程来重新设定每一个不同的管理资料, 不同的企业又不同的管理方式, 流程也不会相同, 所以, 要实现完全的标准化规范统一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我们只能够建立符合该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 无法达到完全的统一。

2.3 能够做到管理文件健全以及现场管理符合标准, 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就可以达标

很多的企业在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 都会以为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程序都十分完善了, 各个岗位的流程和手册都已经准备好, 就以为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已经建设完备。

这种观点十分明显是不正确的, 这完全与生产标准化管理是背道而驰, 上述的那些工作只是最为安全化生产标准化的一个开端, 是一个基础工作。所以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不是符合既定标准, 还是要看制度和政策的落实度, 具体日常管理的合理性, 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的规范性以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否到位等等。

结束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让一个企业能够处于安全状态下、高效的推进企业管理的保证。所以, 我们要如何完善和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还有非常长远的路要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是一项长期但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但是如果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下去, 我们只有建立起科学、长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机制, 才能保障企业安全, 保护从业人员财产安全,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现今, 许多企业都在努力的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寻找能够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新方法与途径。但是, 一些在制定和实施中的关键点以及误区都需要相关部门在具体的创建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着清楚的认知。在本文中, 笔者依据自身工作中的安全标准化的经历, 探讨现代公司企业在这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以及其解决方案, 并且为其他行业的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南。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点,误区

参考文献

[1]邓玮曦.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12.

[2]宫万祥, 唐骏.安全生产标准化浅析[J].河北企业, 2011 (8) .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篇9

1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浅析

一般来说,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目的是对于企业在进行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与建设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难度进行有效降低,从而保证建设工作朝着有序、高效的方向前进。在进行信息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主要有实用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以及规范化原则、开放性原则等。就实用性原则来说,通过对互联网领域内、通信领域内、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技术进行充分使用,使得对各种平台产生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处理与整合。这种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方式,操作较为简单,且操作的界面也较方便。就完整性原则来说,在安全生产的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数据所主要采取的编码都是统一的,且具有较为完整的数据存储方式,用户界面也一致,这样的设置使得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方式更加协调。就规范化原则来说,信息系统中对现今所有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评定标准都进行包含,其中又工业贸易行业、化工行业等。就开放性来说,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作以及信息之间的信息共享活动,进而实现建设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功能。信息系统结构较为优化,且数据库较为灵活,不仅会使得各个模块的功能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运行,还能在其中提供导入数据与导出数据的功能。就安全性来说,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用户在其中设置相关账户以及密码的方式,在其中实现不同角色的定义,进而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证。信息系统一般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能力,因此,不会因为某个突发事件以及动作就会导致信息数据丢失。

2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自评系统、评审系统以及监管系统。三个部分将信息系统所涉及到的各个部分进行充分结合,从而形成自评、评审以及监管的信息处理链,从而使得信息处理的各个主体之间的行为进行了有机协调,进而使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1自评系统

自评系统主要的工作主体是准备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企业,对其进行自评并形成了相关的评价报告。用户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设置企业内部的评价小组,并且将评价小组的成员按照作用的不同进行要素的评定。评价得出的结果会即时在系统中得到显示。企业自评人员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只需要根据评价规定进行判断就行,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最终的分数。在对其中涉及到的具体条款进行判断的时候,需要根据现场的照片等进行。信息系统会支持进行多次自评,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评得到的结果进行相应地整改。另外,用户主管还可以根据评价系统对评价进度以及评价过程进行及时的发现,对于发现的不符合规范行为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整改。

2.2评审系统

评审系统主要是针对评审机构以及需要进行评审的相关企业用户进行的。若企业在进行自评的时候,可对企业进行自评,评审机构就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查看。一般来说,申报信息中需要包含该企业的基本信息、设备的基本信息以及平面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等。另外,还可以对企业自评的数据进行导入,对企业出现的不规范情况进行及时整改,并对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出现的不足之处被发现,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其进行整改。

2.3监管系统

监管系统主要的对象是安全监管的相关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系统对该区域内所有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情况进行了解。信息系统会将其产生的信息按照行业不同、申报等级不同以及进行评审的机构不同,对其进行汇总分类。对于那些正在进行评审的相关企业,安全监管部门对其的评审进度以及评审过程都能进行实时掌握。另外,还能对评审机构所进行的所有任务都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得该区域内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情况以及评审达标的情况都有个详细的了解。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安全监管部门还能对其进行及时监控,并利用得到的各种数据对其进行预测以及分析。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今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时大势所趋。通过建立这样一个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企业可以对自身安全生产的状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相关的监管部门还能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实时信息对该区域内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进行及时把握。

摘要:现今,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营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在现今的企业生产时,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关注。很多的企业内部都在其中建立起了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过于庞大,导致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中都存在着内容过多,且工作效率低的情况。这些问题对于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及其管理的效率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出发,并结合现今市场的实际,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静,王海洲,陈璐,张瑞艳.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系统设计和实现[J].中国水泥,2013(02):64-67.

[2]章博,贾双明,孙艺博,李山生,吴永婷.基于Web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系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01):263-266.

[3]孙长春.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3(03):41-42.

[4]兰建文,刘敏,任高峰.多业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04):531-536.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篇10

企业不能离开优秀的领导者, 领导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指定方向, 指定决策, 只有领导方向准确才能保障后期生产作业创造经济收入。领导重视是成功开展各项工作的一条普遍经验。作为企业的领导人物, 首先其自身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了解本行业的基本常识, 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能够在企业低迷时及时寻找正确的出路, 为企业谋发展。企业的领导不仅是方向的带头人, 也应该是全体员工的主心骨, 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节约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领导人应该具备高瞻远瞩的能力, 从企业的整体出发, 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方向, 明确个各个部门的作业分工, 使其在业务范围内高效完成任务。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1.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严不起来, 落实不下去”现象的主要措施。据统计, 70%左右的事故是“三违”造成的。“严不起来”包括了安全生产内部管理、外部监督、行政执法、事故查处、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 “落实不下去”也包括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隐患监控和整改措施等方面。通过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来对生产负责人、生产管理者、生产操作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和约束, 强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形成上下互保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规章制度,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实行事故连带, 从而解决“三违”事故居高不下的问题, 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安全生产得到根本好转, 实现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 确保安全发展。

2.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特点

(1) 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运行, 是公司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预测预警分析、事故情况、安全绩效评定等及时、动态地实现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连续不断地开展PDCA的动态过程, 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具有管理方法上的先进性。

(2) 内容的系统性:安全标准化活动覆盖各系统, 不仅包括生产, 也包含管理;不仅包含工艺管理, 也包括设备检修环节安全标准化;不仅包括技术标准, 而且也包括操作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覆盖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各层面, 各岗位, 使公司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标准化, 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3)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 对13个核心要素提出了具体和细化的内容要求, 使公司在贯彻安全生产标准化时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规范了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流程标准等。

三、加强舆论宣传, 提高思想认识

公司在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中, 以“标准”工作为宗旨利用板报、专栏、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将岗位安全标准进行讲解说明, 提高职工学习“标准”、理解“标准”、贯彻“标准”、运用“标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增强职工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要以开动员会、交流观摩讨论会等形式做到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评比、学习, 促使全体领导干部和职工迅速吸收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 实现由经验型安全生产管理向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快速转型, 为对标打下基础。为此, 应该充分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使其广泛的参与到讨论中来。

四、统一管理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建立入手, 充分完善安全标准

公司生产是一项参与人数多, 工作流程复杂的作业, 如果不进行一定的规章制度, 那么将沦为杂乱无章的地步。为此, 应该结合不同系统、岗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本系统内部的系统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模块。由于该模块是所有系统甚至于类似系统的行为规范, 所以它的制定必须严格而科学。首先应该对公司内部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 比如公司生产对员工的基本健康影响因素, 公司生产的实际作业环境和地点要素, 公司生产标准化的治本保证和可行性等等, 确定因素范围之后, 应该明确不同系统的侧重点不同, 对于影响较大的应该重点分析处理;其次, 应该确保标准的严肃性与合理性。标准化的制定行程必须专门人员对安全标准化规范逐条进行研究, 制定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申报与审核工作流程, 经验表明, 宜采用试运行的方法验证标准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以免影响标准编订质量, 造成标准的重复修订。

五、充分发挥激励机制, 鼓励职工遵守标准、执行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的有效执行不但反映公司的达标水平, 更加反映了公司在全员履行安全职责的程度, 可以说它是验证公司是否全面履行安全职责的量化依据,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执行力就是强化安全责任落实。

建立安全激励长效机制。为更好的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必须依据相关考核奖惩规定制定适合本公司内部考核和奖惩制度。违反那一条就要严肃处理, 毫不含糊, 加大考核力度, 使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精细化管理, 为了使广大职工都能正确对待安全检查的考核工作, 自觉地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 并激励职工主动学习安全、讲安全、会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运用安全管理知识引入竞争机制, 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 可提高安全管理的后劲。有三个方法:一是安全管理与职工工资挂钩,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情况和管理的优劣, 进行安全阶段性的奖励和处罚, 也可以设立安全奖的办法鼓励基层单位、班组和个人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与各单位的第一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经济收入挂钩, 视各单位安全生产的情况奖罚企业安全第一负责人的工资或奖金。三是发挥安全激励作用。对于安全工作突出的、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好的单位和职工给予奖励, 以此鼓舞单位和职工再接再厉更好的做好安全工作。为了奖惩安全生产而设置安全奖惩经费, 都是专门鼓励安全生产而定的, 应该单独提取资金设立安全奖, 不能与综合奖金合并使用。

六、结语

安全是公司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是人们健康生活、工作和生产劳动的基本保障。有效控制生产活动中的生产安全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公司只有与安全携手同行, 让安全为企业保驾护航, 才能谋求长远发展。所以安全标准化创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公司只有的把标准化建设落实到位, 才能真正做到公司可持续发展, 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 又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篇11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管理;标准化

当前我国电力生产建设项目多、战线长,造成管理跨度大,技术力量分散,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变电领域安全投入不足、管理标准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已给县级供电企业变电安全运行埋下了重大隐患,这一现象亟需加以改观。

一、从“五位一体”建设,谈变电站的安全标准化管理

变电站安全管理看得见,摸不着,但它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每一名电力职工。构建安全标准化管理就是为了让员工在生产一线、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用它规范我们的一切行为,时刻提醒着“安全重于泰山”的警世格言。下面,笔者就结合“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这五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如何加强供电企业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必须明确岗位安全职责

职责就是职务和责任的统一。变电站的每一位员工对自己的岗位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就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因此,只有各个部门和职工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才能把安全责任落在实处。这还要靠班组内部的严细管理、各班组之间的协调共建和规范有序的现场秩序,它是明确安全岗位职责的前提和保证。通过班组长带头抓,班组成员相互抓,使变电站人员做到“四严”,即:严守规章、严明纪律、严格考核、严于律己。以“四严”确保班组内部安全、规范、和合、有序。

(二)规范完善安全工作流程

安全工作流程就是我们在平时生产工作中要层层把关、节节监控保障自身和电力设施安全的每个步骤和环节。以管理标准为基础,以生产一线安全管理为核心,以班组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为支撑,全面落实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生产一线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等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一个标准的工作流程应该是:工作前,工作票负责人、许可人、监护人根据工作内容进行现场勘察并进行危险点分析;工作中,监护人要认真执行监护职责,不能有其他工作;工作后,仔细检查打扫工作现场。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安全操作流程,全面、深入、广泛的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真正做到“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

(三)不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非易事。安全管理点多面广,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就要标本兼治,除了抓违章抓纪律以外,更要抓过程、抓经常、抓深层。要对执行“两票”的全过程,对巡视检查的按时、到位和全面性,对安全日活动的实效性,对班前、班后会的针对性,对安全工器具使用的规范性,对倒闸操作的安全、快捷性,对设备或作业环境的完好、完整性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抓安全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从每一个细节抓起,结合生产实践,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使制度成为员工的安全保护神。

(四)严格执行安全标准规程

“重在执行、难在执行、赢在执行”,建立起的标准体系是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执行。对于变电而言,工作与安全密不可分,任何时候都不能将二者单列来讲。安全标准只有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方可得以完善,在完善后方可更有效的服务于生产、经营和管理。执行安全标准规程,要注重抓好源头、过程和细节。不同人员进行同一工作所面临的危险因素不同,即使是同一组人员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同一类工作所面临的危险因素也都会不同。因此,我们要重点抓好安全标准的执行和落实,要聚焦安全问题不放松,通过经常抓、反复抓来提高大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要善于用典型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和启发,从而确保安全标准的有效落实。

(五)开展安全考核奖惩

安全考核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十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手段。对于安全管理,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标准就会形成摆设,大家会束之高搁,再好的规定也不能执行到位,不能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制约机制。监督考核是安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要自上而下建立完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明晰各级安全职责,严格落实安全奖惩考核细则,将安全视为“高压线”摸不得、碰不得,教育和引导员工远离危险、呵护生命、关爱他人,切实做好自身、他人和设备的安全防范工作,将制度标准挺在事故的前面。

二、突出人为因素,有效防范各类习惯性违章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防范意识

一个企业的安全工作能否做好,首先要看全体员工有没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在变电站这样的生产一线,员工更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好预防工作。我们在组织生产的同时要抓好安全,将安全管理与生产运行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在现实中,抓安全又存在着事前与事后的区别,一种是事前抓,提前做好事故预想,使风险可控在控;一种是事后抓,亡羊补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任何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征兆,一旦发现苗头就要及时整改。多年来的教训证明,安全意识与事故的发生是成反比的。安全意识强事故发生就少,否则,就多。因此,抓基层打基础,抓纪律反违章,抓现场除隐患,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百年大计,是减少伤亡的根本措施。

(二)严格监督检查,提升员工的行为规范

开展安全监督是一个与现场作业人员息息相关的命题。发现违章行为,要究其原因、寻其根源,分清违章性质,对症下药。对于管理性违章,要从制度上、体制上、作风上进行整改,管理者要以良好的自控力、约束力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以我遵章带领职工遵章,以我不违章要求职工不违章,从而营造一个上下共创无违章班组、无违章现场、无违章工区的良好氛围。反违章要以班组内部抓为主,外部抓为辅。事故的发生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仔仔细细看现场,拿着记录抓落实。因此,要反复强调:抓落实要在基层、在现场、在作业面、在施工队伍中。这是抓安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只有狠抓落实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安全网络,最终实现“四不伤害”

完善安全网络,强调“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真正形成一种强大的群众舆论监督氛围,实现“四不伤害”,这种氛围的培育和形成,对变电站重视安全、抓好安全,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安全是我们的永恒主题,完善安全管理网络是安全管理中的有效组织形式。要自上而下建立安全组织领导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精挑细选安全队伍成员,使有丰富经验的员工加入到安全监督队伍当中,切实增强和发挥好安全网络的监督作用,并从经费和物资上给予保证和支持,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

三、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篇12

1 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由于我区有较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需要在工作中加以重视,重点解决,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安全生产尚未引起全面的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首先是领导的重视,尤其是企业行政一把手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关键,对于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重要作用。而目前在企业管理中,有一部分企业领导者对于安全生产不够重视,或者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不够强,表现为:有的企业责任人只注重经济效益,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完全不重视安全生产,更不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另外一种企业属于发展态势较好,产销对路,市场效益良好,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逐渐放松警惕,开始漠视安全生产,属于疏忽型企业[3]。

(2)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必须要重视安全生产,要安装必要的安全设施,例如仪器、安全装备、仪表等,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所规定的安全生产要求。在一部分企业的建设项目中,存在对“三同时”审批制度执行不严或者未执行的现实,这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不足的表现;在安全生产中重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中,流于形式或者是劳保用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采购那些价格低,质量次的劳保用品,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职工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工伤社会保险,一部分企业不够重视,没有给职工缴纳工伤社会保险,从而导致出现问题,职工成为最大的受害人,无法得到应有的抚慰和补偿,甚至还出现因为工伤被解聘的不公平情况发生[4]。

(3)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生产责任制指的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所应担负的相关责任,这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责任制度。该制度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安全运行的关键。但是,在企业生产实际工作当中,存在忽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现状,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归于领导,一切以追求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为目标,将安全生产责任制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时,以经济赔偿作为主要应对方式,而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在一部分企业当中,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明知故犯,忽视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没有采取应有的安全应对措施,造成了很多的安全事故。

2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分析

(1)建设安全生产的理念。安全生产要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意识当中,让员工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培训,让员工具有较高的素质。首先,从思想上影响员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重视员工素质的提升,帮助员工正视并重视安全生产。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提醒和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能够具备较高的安全问题应对素质;安全问题责任到人,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从而激发员工安全生产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安全生产能够深入人心。

(2)建设安全管理机制。对于管理人员,将安全责任划分到人,采用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的方式,让安全管理能够落实到位。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并形成相应的考核制度,加强日常考核,而不能仅作为一种参考结果。对于安全管理考核中的对象,方法,内容以及程序等要进行严格审查和管理,形成综合动态考核评价,整体性考核。如果在考核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或者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要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应有的处罚,并形成相应的处罚制度,从而强化安全管理,让安全管理能够从管理层开始主动管理,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局面。

(3)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培训体系。安全生产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综合性强,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精力进行管理,需要领导带头,统一部署,将企业的安全生产抓紧抓好。在职责安排方面,由企业负责人负主要的安全生产职责,其他责任逐层划分,责任到人,所有管理层和职工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要加强学习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遵循行业标准,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层以及企业职工的法律知识培训和学习,能够确保员工具有行业相关证件,具有更高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在培训过程中,针对领导层和管理层,要加强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的提升,使他们能够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管理意识,将安全管理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促使企业能够安全生产。

针对基层员工来说,要将安全生产教育常态化进行,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主要是安全建设,安全教育以及岗位教育等,使员工能够普遍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工作当中能够安全作业,确保企业生产安全进行。

(4)完善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安全检查是重要的预防安全隐患的措施,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方式。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职工按规范操作,表转化作业,减少不安全作业方式,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生产是创造效益的直接有效的途径,而安全生产则是确保企业安全顺畅运行的必要保证,因此,企业管理要生产和安全并重,并将安全放在生产前面,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长远发展。具体到施工管理方面来说,也要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方法是消除危险因素,及时巡查,发现安全隐患,推行现场文明施工,加强现场物料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工作,确保现场能够安全化施工。

3 总结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综合性强,联系紧密,需要加以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结合行业标准要求,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定相应的标准化制度,将安全生产成为一种常态化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于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12:171~178.

上一篇:H.264高清编码器下一篇: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