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精选12篇)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1
摘要:在我国全面推广煤矿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中, 本人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 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其目的就是为了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并能够启发同行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从而讨论新阶段煤矿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对我国煤矿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煤矿,质量标准化,管理
我国对煤矿质量标准化的摸索已经有40年了, 煤矿质量标准化是我国煤矿行业对质量与安全的密切关系的深层次认识, 通过学习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以及技术, 消化并吸收从而创造一套适用于我国的煤矿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煤矿质量标准化主要是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还有个人责任、观念和法治意识, 通过制定煤矿质量标准化体系, 可以明确的规定煤矿质量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工作要求, 从而使得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能够规范化, 这与“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质量为本”是相互辉映的。这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产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减少煤矿的事故, 管理形式以及工作环境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质量标准化的必要性
在很长的时间里, 有些人对井下工作认识不是很清楚, 为了省事, 把一些必须的操作步骤和管理过程给予删减, 从而造成了安全得不到保障、工作环境恶劣、生产混乱等现象。有些人士虽然也采取过一些措施, 但是经常会受到一些旧势力的干扰, 使得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就造成了人们习以为常, 形成一种痼疾。但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 质量标准化的开展是可以实行的。
标准化是指根据相关需要, 选择或制订标准, 加以贯彻执行, 检查评定执行结果, 采取改进措施, 严格按标准办事, 用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全部活动。开展煤矿的质量标准化活动都是一些很早就执行过的, 主要还是要抛弃旧有的指挥和操作观念。从方案的设计、生产方法、准备、检查验收、收尾等各项工作都必须细致入微的进行。从我做起, 认真的根据标准控制质量, 使每件事情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果这些都能够做到, 那么将会出现一个高产、质量好、效率高的良好局面。
二、提高质量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一) 强化员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
煤矿中的各级员工上至各级领导下至每个员工都必须把产品质量作为煤矿生存的生命, 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胜出的关键。同时还要求煤矿的主要领导意识到质量的标准化既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 又指各个行业中的各个部门工作的质量。只有所有的员工自身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制定出所从事工作的规范化、系列化的质量标准管理。上到矿长、党委书记, 下到每个矿井中的普通干部以及具体到作业人员。这其中的每部分工作都必须制定出质量规范化标准。对于责任、权利和利益都必须清晰明确, 对整个矿井实行统一的管理。每一个任务都必须仔细分解, 明确责任人, 同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考核和打分。考核分数分级处理, 上级对下级负有责任, 上级的分数必须对下级进行公布, 从而增加了相互之间的监督。对于单位中的任何一位员工, 在进行考核时都必须用标准化工作质量去考核, 并使得结果与工资挂勾。
质量结构工资就是指把没一个人的工资分成几块, 其中质量标准化的考核所占的比分大约为45%, 同时每一个月进行考核, 对于达到要求的员工可以拿到标准化工资。如果有一项工作没有达到标准则必须进行扣分, 并扣去扣分所对应的工资, 同时对相关记录进行存档, 从而作为年终评奖的一个条件。对于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员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 使每一个员工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 建立健全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
对于煤炭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及考核方式, 每一个煤矿都必须严格的执行, 同时每一个煤矿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符合自身煤矿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也就是说在煤矿的各个行业和部门里面全面的推广TQC质量管理体系, 这样既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又确保了工作的质量, 促进争先创优活动的全面开展。例如对各个部门的领导, 对于他们的职责范围、业务目标和完成时间都必须要有一个管理标准。在技术管理方面可以建立以工程师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体系。规范技术资料和档案的管理;作业的方式和操作规程编写合理化。对于物资的管理、行政业务方面可以建立以后勤副矿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体系。比如员工的福利、子女上学、医疗保险等各方面都必须纳入考核的范围, 从而做到员工上班和下班都没有后顾之忧, 心情舒畅。对于其它各个部门也必须建立相关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矿井的整体考核由矿长来抓。整个矿井就象一盘围棋一样纵横交错, 但每一个棋子都可以灵活的指挥。每一个部门的关系协调好了就可以使得全矿员工一条心, 一个目标, 从而使得煤矿企业能够安全、优质、高效的运转科学管理文明管理争创标准化矿井。
(三) 建立循环制约的质量管理体系
所谓循环制约质量管理体系, 就是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紧抓工作质量不放。员工、班组以及工序之间形成一种用户关系, 相互的制约, 最终建立以工作质量为优的循环封闭式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员工之间相互帮助又相互的制约, 都不能够离开对方。
循环制约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西山矿务局官地矿403队在多年从事基层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 正是充分的应用这一管理体系使得其成为全省国有煤矿的示范单位并在全国进行推广运用。这种管理方法具有三种循环制约管理体系:首先是检验循环制约, 对所有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先确立每一个工序的高质量来确保整个过程的高质量。验收员在这一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就是和生产人员同进退, 全部负责所处班级产品的验收工作, 监督每一道生产工序以及工作质量。如果发现哪一道工序出现问题则必须及时的进行纠正, 并将当班的工作质量考核评分及时的进行公布。同时对于验收员也必须确定其职责权限:工程质量验收权;工作支配权;考核奖罚权以及问题引起的临时劳动劳力调配权、对班组长的工作质量监督权。其次是实行班际循环制约。对于实行三班倒的煤矿在进行交接班时, 班与班之间在对工程进行验收时必须彼此监督。它和检验循环制约是同级的, 两者是相互互补的监督管理手段。最后是本班内部质量管理循环制约。即不同工序之间以及工人之间的相互监督。对于上一道工序没有达到标准则必须返工重做知道验收员认为达到标准为止, 并相应的追究相关人的责任。这三种质量管理循环制约法既独立又互补, 它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工程质量达到最优。当前我国的煤矿行业都在推广应用TQC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最终实现全矿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化要求。
三、结语
实现煤矿生产的质量标准化管理, 是贯彻我国规定的安全生产第一的有力保证;是我国煤矿实现现代化的必须走的路;是对矿井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的强有力保证;是促进我国煤炭业的发展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唯一办法。
参考文献
[1]方慎权编.煤矿机械.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学院出版社, 1987.
[2]王永志.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浅谈.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8.
[3]赵俊明.努力提高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2
工作汇报
兵团一建建业公司大湾欧景名苑二期43#—47#楼工程项目部
2008年7月5日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及“质量求精是兵团一建永恒的目标”等方针,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切实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本着隐患治理年的主题“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我项目部自接到上级的通知文件后积极响应并开展了相关工作。具体实施的工作内容如下:
一、组织、建立质量、安全管理领导机构:
建立由分公司经理为主导,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领导小组。将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层层教育、交底直到作业班组的所有人员。从而在控制质量的同时也将安全工作作为重点,同时也有效的减少和杜绝 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在分公司经理的领导下以项目经理为主所有管理人员参与编制和确定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以及中和公司下发的各项管理制度带领各班组长进行学习,研究、讨论最终与各施工班组层层签订各项制度及协议和管理办法,同时按照项目部制定的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和管理。并建立日例会制度,在周三和周六分别进行班组的质量、安全评比,对作得好的班组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于作得差的班组进行批评和教育以及进行相应的处罚。
三、安全教育、考核工作:
对于所有新入场的员工,均由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及安全员统一分班组、分工种、分时段进行作业技术和安全技术的讲解和培训,并及时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同时对于各项要求和上级文件进行宣传和教育,通过考核合格的班组作业人员方可准予上岗作业。在今年接到关于平安卡的通知后积极组织进场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同时与市建委培训中心取得联系安排和组织考核。在今年接到“隐患治理年”和“安全生产月”的通知后,我项目能积极响应。在现场悬挂以主题:“消除隐患,防范事故”及“安全是前提,管理是关键”等宣传标语、横幅、以及结合百日督察和安全生产的相关宣传板报从而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安全投入、资料管理以及现场监督与检查: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分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分公司书记组织项目安全员、各分关技术员进行商议和研究;落实和配备相对齐全的安全防护用具和设施,同时由安全员和项目保管进行使用和发放监督,并能 作好各项发放记录。对于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资料和各类设备的验收和记录均由项目安全员进行统一收集和整理并能主动进行编制和落实。同时对每天的日常安全、环境检查都由安全员做详细记录,并按照宿舍、食堂卫生管理办法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卫生检查,也做详细记录。所有进场材料设备均由安全员和保管员进行检查和验收,分别做好各项纪录。
对于每日工作例会安排完的工作和提出的隐患在第二天工作开始时安全员、技术员以及各班组长首先进行作业面和安全防护用具的检查,确定了安全可靠和没有隐患之后方准许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进行作业。由于该工程的施工条件和资金等种种原因限制,在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分公司经理与项目经理亲自担任起协助安全员的安全监察和监督工作,对于发现的隐患和问题严格指出并督促整改,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完善的隐患采取决不放过的态度,各项高危险和高难度的工作项目经理和安全员都能自觉主动的亲自监督在作业及安装现场。按照公司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管理到位,落实到人,违章必究,整改必须彻底的工作理念,杜绝了各项事故的发生。
五、现场及材料的管理:
由于本工地为5栋单体楼工程,面积较大,场地较小,材料较多,个工种穿插作业,所以在管理上困难比较大,而现场只有一个安全员。于是项目经理果断地将部分安全监督和材料管理的工作和责任分别下放到各分管技术员,技术员在进行质量和技术指导的同时将安全、现场一手抓。要求各作业班组在完成每一项工作的同时之间的作业面必须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各种材料必须分类、分规格码放在指定地点,统一 管理,统一安排。对于不使用的周转材料在项目经理的管理下,材料员都能及时联系车辆进行分类归还,不能及时使用完的材料在技术员的管理下各班组作业人员均能进行回收和利用,从而节约了成本也降低了浪费。
六、工作总结:
自从去年开展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工作以来我项目部及分公司在成本节约、质量、安全管理和控制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在治理隐患和防范是故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本工程开工至今没有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项目上所有的管理人员也能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和要求,能参与标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但是在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工作中也存在了许多不好的因素和缺陷。从今年本工程进入装修以来,由于施工队伍较多,人员较复杂,作业面也很大,在管理上有许多没有到位的地方,并且在管理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分公司和项目部没有充分调动起个别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许多工作出现了混乱和工期延滞等结果。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在加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同时作好其他所有管理人员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好的成绩,争取与企业一起进步。
兵团一建建业公司大湾欧景名苑二期项目部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3
【关键词】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环境下,企业及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这一激励竞争的背后其实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要想保证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还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产品质量最终要作为企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在市场上与其它企业及产品进行角逐。标准化被认为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化水平高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例,与国外航空产品相比,国内航空产品的问题就在于质量不高,确切的说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无法保证每一件航空产品的质量;在当前国外航空产品生产企业觊觎国内市场,想方设法进入与占领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势下,提高国内航空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势在必行,有必要进一步推行“航天行业标准化”,加大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力度,旨在短时间内提高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一、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一)短期内有效提高零部件产品质量 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类型产品的生产,它多属于尖端技术,具有产品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可借鉴经验少等特点,一旦研制成功转入产品生产就面临着较大数量的需求,要求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度和生产的成熟度;生产工艺、操作的标准化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与稳定产品的质量。
(二)缩短产品的试制与生产准备周期 航空零部件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一般库存数量有限,如有零部件需要又是非常紧迫,即生产时间有限,要求要不断提高零部件的生产效率;需要的是成熟的零部件产品还好,而一旦需要改进,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必须要进行试制,试制及生产前的准备都要占用大量时间;而标准化生产体系一旦形成,就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试制及生产准备周期。
(三)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标准化水平高低被认为真正体现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品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标准化也被认为是产品成果及先进经验保存和传递的最有效手段;标准化体系一旦形成,产品质量及企业生产水平就不易受到人员素质、人员离职等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已有生产能力的真正固化,对进一步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进一步提高航空企业的生产效益 航空零部件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带动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以及良好的产品社会信誉和企业社会形象。同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也有助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责、权、利”的明确及产品生产问题的准确确定和解决,做到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高度统一、协调、有序。
二、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一)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 标准化生产管理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的生产技术、原理、方法来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之前必须保证产品生产技术的成熟性;因此,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也就成为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先借鉴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化成果,也许同类产品中没有标准化生产可以借鉴,那么可考虑其更小的零部件构成,因为一个非标准结构整件,其可能是由许多标准零部件构成的。
(二)引进与应用国外先进产品标准 通过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交流,尝试引进国外相关航空零部件生产标准,在经过必要的消化吸收后应用的国内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中,前提是保证引进产品生产标准的成熟、安全、可靠。国内企业引进国外产品生产标准应用失败例子不在少数,并且多是因为可靠性不足,导致最终的失败。在产品生产标准可靠性设计方面,以日本质量工程学家田口玄一发明的“三次设计法”最为著名,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引进国外相关产品标准时,可以考虑利用“三步设计法”来检测相应产品生产标准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加速与强化产品研发的标准化 新产品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新产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背后研发方法与生产技术,谁掌握了新产品的研发方法,谁就拥有了新产品。因此,加速与强化航空零部件产品研发过程的标准化,对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企业牢牢把握住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航空零部件新产品研发的标准化,应该贯穿于新產品的计划决策、情报调研、新品试制、验证、确认和投产各个阶段;是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开端。
(四)加强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与检查 制定或者引进标准的目的是实施,只有标准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这就需要对相关标准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和检查,变传统的事后整改为事前控制。以航空产品中的惯性器件设计为例,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依据事先制定的产品设计标准化大纲对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的检查和抽查;要求在一个设计阶段结束后,要先有设计主管按照标准化大纲要求对产品设计进行自检,然后再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进行检查、验证,对不符合标准化大纲要求的要予以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再次依据标准化大纲进行检查、验证。
(五)尝试建立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 一套完整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主要由生产标准、生产方法、生产设备及产品质量检测方未能、设备等构成。为了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在制造技术上要科学、在方法上要先进、在质量检测上要可靠;如果只是实现上述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中某一部分的标准化,不可能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最终还是要从构建完善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入手,因为体系一旦形成,就不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而真正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参考文献
[1]王璐,于冠龙,马永强.浅析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
[2]吕华念.航空标准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军转民,2011,(07).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 篇4
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根本, 同时质量也是产品的生命线, 只有在工程建设管理中, 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 才能不断地维持工程持久的运营。国际上对于工程质量具有其自身的一套标准, 称作ISO9000族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颁布的工程质量标准是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的基础, 同时许多国家与地区都推行与采用国际标准, 国际通用标准在提升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 企业必须要协调各方关系, 编制严格的工程质量标准, 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 提升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
1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简析
工程质量标准化能够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改善, 国家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视度也逐渐提升。推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化管理, 能够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工程质量标准化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随着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的密切, 国际上推行的建筑施工质量标准也深刻影响到我国, 采用有效的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能够保证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同时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随着新的建筑理念不断涌现, 新的工艺与技术也迅速得以普及与应用, 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不断发展。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 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方式, 能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竞争力;引进新设备, 采用新工艺, 虽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是却能获得质量的保证, 从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 先导建设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关键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 遵循施工企业管理的国家标准, 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框架, 利用各种信息分析工具, 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合理运行。形成ISO9000族标准文件, 是实现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与资源, 分析、测量系统的运作过程, 同时对实现过程的结果做好持续性的改进工作。制定准确的质量管理手册, 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全面地阐述文件中的内容, 保证各级、各部门之间的责任权限清晰, 明确各类岗位职责。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时, 需要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 增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调控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 让管理层不断提升自我学习意识, 增强其管理经验, 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在管理机制层面, 需要协调好工期、安全、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在作业层次上, 加强业务技术的培训, 确保施工工序符合相关质量与技术要求, 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
2.1 加强工程质量标准化培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 离不开良好的培训方式与手段。工程质量标准发布的初期, 施工单位和内部施工人员缺乏对建筑质量标准的理解, 通过良好的宣传贯彻以及培训方式, 能够增强企业内部执行能力以及自觉性。利用信息化的方法与形式, 多渠道的开展宣传工作, 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同时企业内部需要制定计划, 有组织地对内部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标准化的培训。坚持对内部施工人员实施培训, 能够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 同时为工程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施工企业标准的制定
推行施工企业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的管理, 不仅需要政府、企业来协调工作, 还需要审查机构的参与, 因此, 施工企业标准化的实现, 是社会协作的过程。标准制定部门需要不断地根据社会需求修订并且完善标准, 协调社会各界的力量, 推进工程质量标准化的实现。施工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企业内部标准, 虽然国家具有严格的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 但是为了强化企业的责任主体作用, 明确企业内部实际工作任务, 必须进一步制定相应的企业内部标准, 编制相应的企业标准, 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完善经营管理, 同时有助于企业科技的创新,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需要形成其内部标准, 做好质量检验工作, 同时优化和评价员工的工作, 促进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建立。
2.3 加强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必须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验, 要更新技术设备, 在设备得以更新的基础, 提升工程技术。施工企业内部要设立严格的技术监管部门, 研发检测仪器设备,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和检测保障体系。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的管理, 是一项动态管理的过程, 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质量标准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项制定、执行、检查、修订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每一项质量标准都需要不断进行修订, 保证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与先进性, 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符合相应国家机构颁发的标准。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操作路径
3.1 过程质量标准化控制
建筑施工项目是一个过程, 为了达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要求, 必须要根据工程项目合同的规定,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手段, 将其作为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的过程, 它需要确立相应的控制标准, 建立完善的动态控制框架, 并根据产出测定的工作结果, 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校正, 如果质量的偏差超出了控制的范围, 还需对原因进行分析, 采用有效的控制质量的措施, 结合工程质量的特点, 不断地对质量控制的内容做出改进。因此, 确定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必须要有系统的确定质量管理的目标, 要明确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与主要过程,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明确管理的内容与责任。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控制对象, 明确控制标准, 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法, 同时采用有效的技术与工具进行检验与计量, 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差异, 及时采用有效的差异解决方式。质量控制的过程, 也是一项标准化的处理过程, 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明确组织机构的权限与职责, 保证施工企业具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监控与整改工作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必要工作, 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顿, 纠正错误, 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 才能推进施工质量的持续提升。
3.2 推进工程质量标准化的持续改进
工程质量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得以持续改进的过程, 只有在体系建构以后, 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才能促使企业整体的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持续改进是针对组织的质量方针、目标、数据分析提出有效的改进方式, 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从而明确管理职责, 对各项工程质量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持续改进对整个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且持续改进是根据顾客需求提出的, 必须在下个施工过程中, 针对上个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做好质量目标的考察工作, 认真审核质量问题。持续改进能够不断提升质量服务的质量与效果, 加强管理, 为顾客、员工以及使用提供完善的服务, 协调各项社会关系, 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障碍, 提升组织竞争力度, 形成新的组织文化, 保证员工的利益, 创造更多机遇。
4 结语
为了立足于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必须将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作为推进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着眼于未来, 加强企业管理中的质量审核体系, 培养具有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的管理者, 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推进建筑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以此来增添建筑企业投资回报率, 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R].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12-28.
[2]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3]包晔.企业标准宜采用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写模式并宜注意的若干问题[J].电力标准化与计量, 2010 (2) .
[4]李伟, 王朝健.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化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8) .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5
矿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顶板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顶板管理,消除顶板隐患,杜绝顶板伤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实现我矿安全生产奋斗目标,根据局(2011)48号通知精神,矿决定三月份开展顶板会战活动。现将会战安排如下:
一、会战时间:3月1日-4月10日
二、会战目标:
1、消灭顶板事故,杜绝顶板伤亡事故。2、采、掘工作面消灭不合格品。
三、组织领导:
矿成立顶板会战领导小组。组 长:昝六民
副组长:丁军平、龚永安、贾拴虎、吴 刚、成 员:张东风、任放利、姬存斌、李双喜、贾志锋、岳 锋
孙忠义、路同刚、李满平、杨道文
会战办公室设在生产科,贾志锋任办公室主任,史乃军、李国庆任专干,负责处理会战期间的日常工作。
四、顶板管理会战内容:
1、采煤工作面:
①采一区805Ⅰ工作面要坚持拉线移架,过变化带打眼、装药、维护,严禁空顶作业。加强放炮管理,严格按措施施工,放炮后及
时维护顶板,严禁空顶下作业。端头两对四根长梁按规程要求正规架设使用,每根长梁下不少于四根支柱,保证两端头安全出口畅通;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②综采队2105工作面过变化带打眼、装药、维护严禁空顶作业,加强放炮管理,严格按措施施工,放炮时对支架的保护必须到位,放炮后及时维护顶板,严禁空顶下作业。同时要加强两巷维护,及时更换超前卸载支柱。
③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泵站压力和浓缩液浓度必须符合规定,确保支架初撑力符合要求,加强液压系统检修,做到不漏液、不窜液,配齐支架各类销轴,配件及管件、阀组,确保支架工况良好,坚持做到跟机拉架,及时支护顶板,严禁空顶作业。
④加强上、下端头及两巷管理工作,失效柱、梁要及时更换,并严格执行局《关于采面端头支护形式的有关规定》。两巷超前支护,综采面不小于50米(双排),并系拴保险绳;超前支护段高度:综采不低于1.8米;安全出口畅通无阻;两巷做到支架完好,支护有效,巷道断面宽度、高度符合规定,确保运输、通风、行人畅通无阻。
⑤加强地质变化带、应力集中区的顶板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采面遇地质变化,要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按措施严格执行。要带压擦顶拉架或超前拉架,防止漏冒顶及片帮的发生。
⑥采面放炮要严格按《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执行,并要结合顶板情况适当调整装药量;放炮地点没有进行有效支护前严禁放炮。
2、掘进工作面:
①认真贯彻执行《作业规程》及施工措施,科学组织生产,严格按正规循环作业。所有掘进头要做到净面现场交接班。使用扒斗机的掘进头,扒斗机距正头的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综掘面要保证设备设施齐全,台台完好。
②掘进工作面坚持使用好临时支护,架棚巷道使用好前探梁和前十棚连锁,做到支架支撑有力。严禁出现空帮空顶现象。永久支护必须按规定背实顶帮,距工作面距离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支护材料必须符合要求,严禁使用不合格支护用品。
③掘进工作面遇到地质变化带要及时补充完善安全技术措施,且要严格执行,否则,不准进行正常掘进作业;需要改变支护方式的,新的支护形式应及时到位,否则必须停止施工,到位后方可开始掘进。
④锚杆支护要严格按设计间、排距施工,紧跟正头,必须按规定安装锚杆,及时进行锚固力检测,保证支护质量。
⑤岩巷裸体巷道坚持实行光面爆破,做到一次成巷,实行挂牌管理。
⑥掘进工作面应加强放炮管理,要根据顶板情况调整打眼及装药,防止漏、冒顶的发生。
3、巷道维修
1通维区每天派专人对大巷、中巷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失修棚及○裸体巷道的活矸活石。对井下施工的项目,及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区队干部要跟班到现场,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
2基建队井下组巷道砌碹、喷浆时严格按措施执行,砌碹护顶要○严密牢固,巷道碴石及时装运。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1、各单位领导干部要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充分认识加强顶板管理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把会战的各项措施、责任落实到实处,促进矿井安全的健康发展。
2、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在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提高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观念。
3、各有关单位在活动期间也要成立相应的顶板会战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此项工作。制定活动安排和具体实施措施,将责任落实到干部、班组和个人,并将会战措施报生产科。
4、各单位要利用周五及班前学习时间,认真学习质量标准化知识,确保施工人员干标准活,出精品工程。
5、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技术和劳动组织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带班、区队干部跟班、安全隐患排查、“四位一体”制度落实、运输督导及小绞车“五人联签”制度落实,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停止生产,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6、宣传部、工会、团委等要利用广播、闭路电视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开展顶板管理会战的意义,宣传报道会战期间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促进会战目标的实现。
7、生产科、动力科、安质科要互相配合,切实加强对会战活动的督促指导和巡回检查,帮助基层单位解决会战中出现的问题,活动
结束,对各单位会战内容检查、验收、评比。
8、活动期间领导小组及成员要经常深入现场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发现安全质量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六、考核
1、活动期间,矿组织有关业务科室人员按考核办法检查验收,活动结束统一联评,对获得前2名的区队,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奖励;后两名对等处罚。
2、活动期间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的单位,除取消评比资格外,当旬质量验收等级下降一级。
3、会战结束后,对有关管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4、奖励资金从矿安全基金中列支。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6
【摘要】目的:对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化管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省的两家药厂进行研究,分别记为A组和B组,观察比较两组的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化管理的情况。结果:A组和B组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合格率分别为87.5%和92.5%,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均存在药品检验把关不严、忽视法律法规、设备不合格或者工作人员素质低等管理不合格情况。结论:药品的质量检验与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对药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生产药品的质量进行仔细的检验并对药品的生产程序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十分重要,并应按照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改善,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
【关键词】药品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6-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也不断的得以提高,人们对于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多数的药厂仍存在一定的药品质量问题,所以对药品质量的检验和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十分重要[1]。本文对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化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省的两家药厂进行研究,分别记为A组和B组,均从两组药厂选择40种药品并对其药品质量的检验方法实施调查分析,比较其和国家所规定标准检测的方法是否相同,并对两组药厂的标准化管理方法实施一定的调查研究,观察是否存在管理不合理的情况。两组药厂的药品生产仪器、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相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为进行药品的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准备所需要的质量检测的仪器和设备,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药品检验的相关工作;制定标准的具体操作的相关规程,使工作人员对药品的原材料、外壳包装的材料、需进行包装的药品、中间的药品产物、成品药物的样品收集操作、药物的检验等得到保障;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药品的稳定性实施一定的檢验和考察[2],并按照所制定的相关规定对需进行包装的药品实施取样检查等操作;药品的具体检验方法和操作步骤由专门的相关检验人员进行确认之后才可以应用;按时提交药品检验的详细报告记录书,使用科学有效的抽样检验方式严格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相关检验标准实施抽样检查,并详细的填写所抽样药品信息的记录表格,每次对药品的抽样量也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等。
对药品生产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标准化的管理,严格按照药品生产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规定,并增加对所生产药品质量的实时监督和检查次数,药品生产的仪器设备也应符合我国的相关要求,进行药品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加药品质量的及时监控和管理[3];提高药品管理和生产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及增加进行外出学习的机会,增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升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的检验技能,并且药品生产的相关厂家和公司应充分认识到进行药品质量检验的关键性,加强进行药品的管理并及时进行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使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应的工作人员,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提供可满足检验药品指标的相关仪器和设备,以提高药品检验的质量等。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经调查显示,两组的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合格率均较高,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但两组均存在药品检验把关不严、忽视法律法规、设备不合格或者工作人员素质低等管理不合格的情况,A组有4处,B组有3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药品的质量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使药品质量达标则应保证药品的检验操作合格,而药品质量的检验操作又受到标准化的管理方法的影响,因此,标准化的管理对于药品生产及药品质量十分重要[4]。然而,目前一些药品生产企业仍存在一定的不合格现象,比如生产企业不重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所生产的药品质量的检验操作进行严格把关,购入价廉的、没有符合相关规定的设备仪器来生产药品,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对于药品的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没有熟练的掌握;药品生产企业的一些检验设备无法满足药品指标的检验需求,甚至缺乏检验设备等,一些操作人员没有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药品检验;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没有标准化,将没有符合相关检验标准的药物生产原材料或者成品药投放到市场进行销售,某些企业利用一些较为简便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检验方法取代国家规定的相关检验方法实施药品质量的检验等。
本研究显示,A、B两组厂家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合格率分别为87.5%和92.5%,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均在一定的不合格之处,但基本符合相关的合格率,两组均存在药品检验把关不严、忽视法律法规、设备不合格或者工作人员素质低等管理不合格情况,需要对药品质量检验方法与管理方式实施进一步的优化,以提高生产药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育.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其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5):171.
[2]唐勇.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化管理方式的探究[J].中国处方药,2014,(11):119-119,122.
[3]项新华,张河战,于欣等.初论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框架[J].中国药事,2013,27(6):584-591.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7
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 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潜在的无形资产, 它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一样都是构筑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有力的保证。从当前的质量标准化形势发展和走势看, 质量标准化在煤矿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决不可替代, 今后必将在煤矿生产中发挥其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1 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管理相辅相成
安全生产, 责任重于泰山。为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并实施了《煤矿安全规程》, 详细介绍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 及事故处理方法等内容。
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改善作业环境, 减轻劳动强度, 保证安全生产。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切实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近几年来, 我们煤矿发动广大员工狠抓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专门制定了“确立范围、明确责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 详细制定了达标细则。严格坚持每月的安全质量达标和各个科室不定期井下重大隐患检查活动, 全面实施质量标准化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深入开展干标准活、交标准班、做标准人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质量标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只有抓好质量标准化, 才能保证安全, 促进和发展生产。坚决做到不达标准不生产。改变两种认识, 即:一是改变过去单纯以上质量标准化而搞突击性标准化, 二是改变过去静态检查考核为现在生产过程中的动态检查考核, 并使之成为经常化、连续化, 促进质量标准化上档次、出精品。对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起到了较强的制约作用, 改善作业环境, 减轻劳动强度。从根本上遏制了各种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2 质量标准化与生产管理相互促进
生产管理, 人的因素是决定因素。因此, 要突出以人为本, 科学治企的管理制度和创新机制, 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 强化管理, 以有形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来引导和约束广大员工群众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行为, 才会取得显著成效。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 所有的制度需要人来落实, 所有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 总之, 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由人来完成。
质量标准化, 有效解决了在生产管理中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和规范, 从制度的层面, 对质量标准进行了统一。比如, 在煤矿生产中, 根据自身特点, 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经营管理岗位责任制中, 严格考核、严格兑现、全面实施, 向苦脏累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工资分配政策。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考核制, 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班组, 落实到人头, 切实发挥广大员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广大员工中形成全员参与, 全员管理, 狠挖企业内部潜力。在人本管理工作中, 进一步加大企务公开工作力度, 大力加强民主监督, 民主管理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队组办企业的方针, 切实维护广大员工群众权益和提高广大员工主人翁地位。
这样一来, 使企业的意志变为全体员工的共同奋斗目标, 员工就会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把自己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出来, 使广大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从而企业也获得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创新力, 二者相互促进, 形成了良性循环。
3 质量标准化与企业管理协调发展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 同样离不开高效有序的管理。
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体现, 质量标准化工作与其它事物一样, 不加强就会削弱, 不前进就会后退。因此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 还要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实实在在的开展起来, 要坚持不懈地巩固和提高, 使标准化工作能成为有源之水, 真正地发挥在煤矿中的重要作用。
煤炭企业面对当前发展形势, 坚持做好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效益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 制定了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施工水平为重点、以先进枝术装备为方向提升企业管理的方法, 有效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
要以质量标准化为突破口, 抓基础管理。要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和国家标准, 建立建全完整的内部质量管理架构, 对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流程都要有具体质量要求, 并将质量职责层层量化、层层落实到一线操作, 基本形成控制有指标、管理有准则、工作有标准、操作有规程的标准化管理网络, 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准确高效, 协调运转。同时, 要抓住现场管理不放松。煤矿生产, 安全的重点之一是生产管理现场。现场管理从一线班组开始, 通过对现场的质量安全控制、质量安全检查、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量化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在生产一线全面落实。
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 市场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安全管理, 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装备。然而,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要煤矿生产过程中, 简单靠先进的设备是换不来安全的, 必须要做到有一支与设备使用匹配的队伍, 与设备使用匹配的制度, 因此, 质量标准化再次也提及。如果在煤矿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 还要重视打造具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机械化队伍与制度。
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传统的煤矿生产, 由于风险较之于其他行业更高, 因而受到社会各届更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就质量标准化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从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管理相辅相成、质量标准化与生产管理相互促进、质量标准化与企业管理协调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质量标准化,安全管理,煤矿,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俊明.努力提高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 .
[2]王永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浅谈[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8 (5) .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8
2016年3月爆出的山东假疫苗事件使得药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了社会关注的任点问题, 甚至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由此关于药品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成为医学界全新的研究课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 我国流通的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1]。由于药品种类多样、形态复杂, 其所采取的质量检验方法同样具有多样化特征, 目前较为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氧瓶燃烧法、氮测定法) 、仪器分析方法 (分光光度法、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物理常数测定方法 (相对密度测定法、馏程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凝点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折光率测定法、黏度测定法、pH值测定法) 、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等[2]。而无论是哪种质量检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应当为药品质量检验人员配备现代化的质量检测设备或者是仪器, 以此来保证质量检验所得结果能够与实际相符。其次, 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检验操作规范内容对药品生产的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成品进行分阶段、有目的地进行抽检, 并且整个检测应独立完成,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第三, 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 物理常数测定方法、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中无论采取哪种检验方法在最终出具药品质量检验结果时都必须经由专业的检验人员确认并签名归档以备事后调取。
2药品标准化管理方式探讨
标准化管理意指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与管理环节中获取的最佳秩序, 抑或是能够对实际发生或者是潜在存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由于药品属于一类特殊性质的商品, 在其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方能够为药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药品标准化管理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药品生产企业在获得药品生产资质的同时, 应积极构建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质量目标, 将事关药品质量的各种要求系统性的贯彻落实在药品生产的每个环节之中, 确保最终经由原材料生产出来的商品符合临床使用需求。
2)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药品经营企业在获得经营资质之后应强化药品采购、销售、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依据国家或者是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是操作规范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 依据系统性、纲领性文件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
3)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AP) 。在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中应首先组间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 通过选拔、对外公开招募等方式来聘用机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 对整个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从而确保最终所得实验资料具备高度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3]。
4) 药品审评质量管理规范 (GRP) 。依据时代发展以及医药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制定或者是完善药品的评审程序, 特别是新药品在经过临床经验之后需要对其数据的真实性以及药品中长期疗效、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认真系统的审核, 只有确定其满足了临床应用的标准或者是前提条件之后方可以准许药品流入医药市场。
5) 药品上市后监测管理规范 (GPMSP) 。药品获准上市销售后并非意味着药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终结, 随着耐药菌株以及变异菌株的不断涌现, 药品所取得的效果随之下降, 由此所致的药品不良事件 (ADE) 不断见诸报道。因此, 药品上市后应随时关注药品使用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报道, 如果确定药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则应及时取消其流动资质并责令药品生产企业做进一步的质控管理工作, 以提高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3结论
综上所述, 药品质量检验以及标准化管理工作涉及患者、临床、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 因此, 选取最适宜的质量检验方法, 配备最现代化的检验设备或仪器将有助于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前行与发展。而在药品标准化管理方面, 除了在生产以及流通环节应强化管理外, 还应从非临床研究、审评、上市后监测着手, 为药品安全流入及最终撤出市场提供保障。
摘要:药品是指应用在预防与诊疗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并对其适用范围、功能主治、用法和用药剂量做出明确解释的化学物质。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药品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药品质量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具有直接关联性, 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并就整个药品生产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成为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上述两方面展开研究, 以为其他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药品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改云, 高美美.药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J].生物技术世界, 2015, (05) :182.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9
关键词:质量管理,营销质量,对策
一、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的内涵
(一)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
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是企业在竞争的营销环境中,为了谋取持续营销优势,运用和创新各种营销资源,在满足顾客“多元价值诉求”要求、实现顾客满意过程最大化的过程中的质量标准体系。
(二)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与核心地位
1. 企业是其营销的主体。
在竞争市场环境当中,企业是基础性的竞争主体,也是最基本的营销主体。企业营销活动是市场营销领域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营销活动。因此,对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建立科学的营销质量观,构筑高效能的营销发展框架,促进企业取得持续营销优势;另一方面也将为企业的营销质量标准化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2. 企业营销的内在价值。
营销标准化问题可能千差万别,甚至迥然不同,营销的内容、标准、过程及最终结果也可能互有侧重,但企业共同的核心目标——追求“顾客满意”是永恒不变。因此,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在营销质量研究中具有毋庸置疑的基础与核心地位。
二、我国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管理中的问题
(一)营销思维:缺乏系统性、整合性
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思维还很不成熟,突出表现为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这导致我国企业的营销思考呈现出明显的“离散性”特征,即点思考替代了面思考。在企业营销质量上的表现就是各要素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形成协同效应。
(二)营销执行:重视营销要素,忽视关系要素
在营销执行中,我国企业对营销要素的重视程度要远甚于对要素间关系的关注。我国企业通常倾向于对产品的推广、品牌的发展、价格竞争、服务完善进行巨额投入;而在有关关系要素质量的维护和提升上则缺乏相应的意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企业在关系要素质量的表现上还能差强人意;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的营销短视。
(三)营销效果:重视最终业绩,忽视营销过程
在我国企业的营销效果评价中,以“最终业绩评价优劣”的倾向极为明显。但是,仅仅或者是主要依靠营销最终业绩就希望对企业的营销效果实现科学的全面评估,显然是不太现实的。用营销业绩作为营销效果评价的全部,极易导致企业营销建设的“短期”导向,一切活动围绕短期利益转,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竹篮打水一场空”。以这样的评价结果作为发展企业营销质量的基础,只会将企业带向“伪营销质量”的歧途。
三、提升我国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对策
(一)营销执行:重视提升关系要素质量
在营销质量的提升中,我国企业要注意确立“长期利益+短期利益”的营销战略思维,将关系要素质量与营销要素质量结合起来,学会用“两条腿”走路。由于我国企业目前还普遍存在规模小、竞争实力弱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平台还是国内市场。那么如何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态势下,提升我国企业的营销质量呢?提升关系要素质量,应该成为我国企业的首要选择。因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内在文化统一性(即不存在国外竞争对手必须要面对的跨文化管理的难题),为关系要素质量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但要真正获得高关系要素质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营销效果:最终业绩考核与营销过程考核相结合,提升考核效果
营销最终业绩考核,是营销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唯一。在实施最终业绩考核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将营销过程考核考虑进来。由于人是营销过程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所以对员工在营销过程中表现的衡量就成为营销过程考核的核心。笔者认为,员工的营销涉入度较为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员工在营销过程中的表现。因此,应将员工营销涉入度作为重要的考核变量一并列入营销效果考核体系。所谓员工的营销涉入度,是指员工对企业营销战略、策略的参与程度、认同程度及主动(创造性)执行程度,是员工与企业营销之间距离的一种衡量。实施员工营销涉入度评价,将丰富企业的营销评价框架,也有利于企业对营销质量形成更加客观、公正、科学的认识。
(三)营销环境:规范营销环境利用与非规范营销环境利用相结合,提升利用效率
企业要提升自身营销质量,仅仅是被动适应营销环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造性的充分利用甚至是引导营销环境的发展,为自身的营销发展增添更强的主导力。根据企业对营销环境影响力的大小,可将营销环境划分为两类:规范的营销环境和非规范的营销环境。所谓规范营销环境,主要是指那些比较条理化、可以预期的、企业难以施加影响的营销环境变量。对于规范的营销环境,企业应做的就是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把握,并遵循营销环境的特点进行利用;对于非规范的营销环境,企业除了要进行深入的把握,还应探究哪些变量是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市场行为加以影响和改变的等等,以促进企业达到借营销环境之力来提升营销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毓霜.《质量营销》.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0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10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建筑业是支柱产业, 从业人数巨大, 2006年约4000万人, 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25%, 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但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 建筑业面临着工期、质量、成本、安全谁更重要的问题, 往往安全生产被忽视。安全生产方面投入的减少, 给事故的预防带来了不良影响。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05年建筑业发生伤亡事故2288起, 死亡2607人, 事故类型仍以“五大伤害”为主, 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的88.36%, 其中又以高处坠落事故为主, 占事故总数45.52%。事故中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事故占据多数, 临时设施引发的安全事故、建筑业造成的重大恶性事故居多。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9年7月3日召开的全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的数据, 2009年1月1日至6月30日, 全国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57起, 死亡306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
以上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 我国现在建筑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未能合理组织利用建设系统各种管理资源和充分发挥各个管理层次、环节的整体效能, 未能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的合力。 (2) 竞争过度激烈, 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重效益、轻安全,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 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 “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 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偏低, 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 科技进步在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鉴于此, 运用标准化规范建筑施工现场, 保证建筑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推动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 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有效对策。
2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由来已久,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原建设部、劳动部就已经颁发了安全卫生标准, 一些地区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上作了许多探索, 把标准化活动列入安全管理, 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意义:首先推行安全标准化是施工现场实现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每个施工现场不论大小都要涉及很多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这样广泛、复杂的生产组合, 需要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作一致。要达到这一点, 就必须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统一标准, 使得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在技术上有机地联系起来, 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其次, 推行安全标准化可以有效地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保护环境。
3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立
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除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场容场貌外, 还注重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特别是关注作业人员操作的标准化:
3.1 安全质量标准化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来规范人的思
想行为, 约束参与建设施工全过程的人员的行为, 要求建设、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单位, 都必须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来运行, 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主要有: (1)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2) 组织建设的标准化; (3) 安全教育、培训的标准化; (4) 安全检查的标准化; (5) 内业表格的标准化; (6) 事故处理的标准化; (7) 应急救援的标准化。
3.2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在现场。任何一项标准, 不经过
实施都不会自动发挥作用, 要将标准全面有效的执行, 使其各项要求真正得到落实, 才能确保其目标得以实现。在标准制定后实施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环。应按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和标准,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六是现场各种危险物品的存 (堆) 放、经营, 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消防器材配备齐全、责任到人;七是现场各类电线、电缆的架设, 各种照明线路、开关、电压、灯具必须符合安全规定要求;八是生产现场应做到清洁、卫生、文明、整齐;九是现场的人流、物流必须统一、规范、有序;十是现场操作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着装, 应符合现场工作性质所要求的标准。
3.3 安全质量标准化重在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的管控, 需要充分调动建设各方资源进行控制管理: (1) 强化作业人员教育培训,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从源头上把住安全关。 (2) 通过安全检查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使施工过程始终按照预先方案实施。 (3) 对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3.4 安全质量标准化要通过监督检查来促进, 一是针对管理的
程序 (如组织程序、审批程序、检查程序、监护程序、隐患查处程序、救护应急程序等) 实施监督检查, 确认程序是否符合标准化;二是针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确认过程中有没有危险或有害因素, 确认的方法, 一般采用检查表、危险等级评价的形式;三针对作业人员的监督检查, 确认人员的教育培训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4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施工现场标准化、人员操作标准化和监督检查标准化等方面, 即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执行标准, 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涵盖全过程, 包括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过程, 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 并检验事先制定的标准是否符合实际。
4.2 抓住事物的关键, 对在生产中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危险物品和重大风险危害因素实行重点管控, 重在预防。
4.3 加强监督检查, 对每一个生产岗位, 每一道操作程序和每个
人的操作行为以及安全管理的过程, 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偏差和问题。
4.4 注重作好记录, 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 要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资料, 为以后研究和制定改进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施工生产事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而在建筑领域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 吸收借鉴国外和其它行业好的经验及做法, 同时, 要注意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积极探索新途径, 努力推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思路、工作内容、政策措施、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摘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 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多, 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的多样性使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难以避免, 是事故发生比例非常高的行业, 下面笔者将对我国的建筑业安全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以使读者把握建筑业安全的特点, 了解我国建筑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并对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发展和建设作出相应的思考。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11
【摘要】技术标准是勘测设计工作的依据和准则,与工程设计质量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技术标准管理与勘测设计工作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技术标准管理等。
【关键词】技术标准管理 勘测设计质量
引言
技术标准,是对勘测设计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为勘测设计提供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和依据。它也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广应用国外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在促进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保证设计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加强技术标准管理和组建标准化室的意义
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电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和监理等技术行为必须遵循的依据和准则,标准化设计常常要求把技术依据写在委托合同中。ISO9000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文件与资料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标准的控制,十分强调企业所采用标准的有效性。由于技术标准的失控会对勘测设计质量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离开标准就没有质量可言,因此必须加强对技术标准的管理。
长期以来,技术标准作为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数勘测设计单位都是按照科技图书进行管理的,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不能有效地满足勘测设计质量管理的要求。技术标准文献按其法律约束力,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级别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每种标准都有批准发布和实施日期,体现很强的时效性。在技术标准的标引、著录、编目、检索、排架、剔旧等方面也不同于一般的科技图书。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标准化室,针对技术标准文献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
2.加强技术标准管理
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技术标准的管理包括:标准的整编,标准文本的管理,新标准的补充、发放,发布标准信息等。
2.1技术标准的整编
标准整编的要求是分类标引准确,著录规范完整,编目科学合理。目录是技术标准管理的依据,它影响到检索速度与查询效果。技术标准的检索点很多,可按标准名称、编号检索,也可按标准所属的专业、用途等检索,可根据各单位的检索、排架习惯,人员配置和场地,选用合适的分类法。
标准分类的要求是归类正确,分类一致,揭示充分,检索方便。除水、电行业标准外,与水电勘测设计专业相关的技术标准还包含土建、地质、机械、电子、通讯、环保等学科。大多数技术标准都具有明显的专指性,但有些标准同时适用于几个专业,对此要求的分类细则是:确定水电为主导专业,适用于某一专业使用的标准归入该专业,涉及多学科的标准则归入水电类。对于复合名称的技术标准,则按第一主题归类,如:某某设计与施工规范,则归入设计类,以突出重点,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技术标准馆藏体系。
由于技术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权威性,因此,在内容上必须完整著录标准的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在丛编项内著录标准的类型,在附注项内著录新旧标准的代替关系,这些都是确认技术标准有效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2技术标准文本的管理
技术标准文本的管理主要是清理勘测设计现场使用的标准和新标准文本的发放。技术标准的另一特点是时效性,即某一标准在这一时期是强制性的,在另一时期就可能是推荐性的,或者在这一时期是有效标准,在另一时期可能是作废标准,如果对作废标准不能及时进行通报、标识、收回、隔离,有可能造成设计人员在勘测设计中误用,结果影响工程设计质量,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失。为此必须根据标准目录,及时清理勘测设计现场的标准文本,迅速完成新旧标准文本的替换,确保使用现场无作废文本出现,对已作废的标准文本进行标识,并将留作参考的废版文本与有效版文本分开保管。
技术标准作为受控文件,其发放应严格控制。为了有效地管理标准的发放,应建立标准分发单,每种标准的发放都要经过计划和批准,作好记录,严格履行收件人签字手续。通过掌握标准发放的对象、数量、时间,有效地进行技术标准的发放控制。
2.3发布技术标准信息
要加大技术标准信息的收集力度。技术标准管理人员要通过网络、质量权威刊物等各种媒体了解掌握技术标准的发布、修订、出版动态,及时公布新技术标准,通报作废标准,并且定期补充、修改技术标准目录。
3.结束语
技术标准管理是勘测设计单位贯彻ISO9000质量体系的基础工作,责任十分重大。由于技术标准涉及学科比较广泛,具体管理工作又很细致、繁杂、耗费精力,要求标准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标准文献管理业务,还要具备多种专业的科技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标准管理的水平,适应技术标准现代化管理的发展,为勘测设计质量标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郭飞 (1966.8—),男 ,满族,工程师。 学历:本科, 2009年考取水利部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建筑物
工程管理的质量标准化 篇12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当前烟草行业的全面深化改革已逐步进入到深水区, 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这“四大难题”促进了行业进入向管理要效益的新阶段。质量体系建设无疑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而烟草行业正在上下推行的企业标准化管理跟质量体系建设有什么联系, 又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社会样的影响, 最终这些目标质量的管理能否顺利实现行业战略值得我们思考。本文试从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入手, 阐述烟草商业加强标准化及质量体系建设对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对于烟草商业企业而言, 企业标准化是正处于导入阶段的“新生事物”, 加强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 是提升商业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支撑企业质量体系建设和“管理创一流”活动, 有利于有效破解“三大课题”, 也有利于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推进, 行业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并且于2014年下半年正式提出在全行业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2015年3月1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烟草行业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商, 作为示范单位的代表, 武汉市局 (公司) 、银川市局 (公司) 、绍兴市局 (公司) 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作为我们咸阳烟草系统, 近年来也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 一是开展了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将该项建设的“落地生根”作为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重点, 完成了“现状评估、计划部署、综合实施、考评总结、整改提升”建设过程, 逐步形成了咸阳烟草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架构体系;二是开展了标准化稽查中队建设, 着力打造打造一支执法严格、流程规范、行动迅速的标准化稽查队伍, 以强基础、重基层、严规范为发展导向, 为卷烟经营户及消费者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卷烟消费市场, 更好的维护“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
二、烟草商业企业质量体系建设概况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 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 它将资源与过程结合, 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早在2007年, 烟草行业便加大改革力度, 通过革新体制及新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引入来实现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中,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方法。在具体实践中, 行业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 一是把以顾客关注为焦点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 始终以广大零售户和消费者的关注为焦点, 抓住顾客的需求, 留住固定的消费群体, 争取到顾客满意;二是将领导作用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指引, 领导建立起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员工内部形成工作节奏要快速、工作标准要高效、工作执行要准确落实、工作状态要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 形成干部员工队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三是把全员参与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建立起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工作机制, 大胆使用人, 激励人, 创建健康向上的全员参与企业建设的思想文化, 形成企业重视人才、鼓励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的沃土;四是把过程方法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 能更好的掌握工作中的具体信息, 并找到应对办法, 弥补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五是把管理的系统方法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运作模式, 将各个部门、各个工作环节中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一个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 并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贯彻到每个过程当中;六是将持续改进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永恒目标, 最终达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咸阳烟草商业系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以“明确目标, 健全标准, 持续改进, 提质增效”为指导思路, 在综合绩效考核、企业运行与发展等方面均有突出成效, 将企业战略、目标任务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 着力打造一流的体系建设和一流的创新机制。
三、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 标准化建设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重要基础
烟草商业企业推行标准化建设,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标准化的对象是什么, 是以卷烟入户到后续管理等服务标准为主体, 以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为内容, 按其内在联系, 形成企业的标准体系, 严格实施标准, 从而稳定和提高服务质量。质量体系文件具有重复性、可追溯性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适宜性等特点, 从而达到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目的。烟草商企在验证服务质量形成过程中, 需要依据技术标准, 这些技术标准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性文件。同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也是按照标准规范编制的。可见, 标准化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奠定了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过程, 是产品和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实施、验证和修订的过程。
(二) 标准化促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标准化的作用之一就是研究创造、规模生产、推广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近年来, 烟草行业改革发展深入推进, 从一流质量体系建设到管理创一流, 从精益管理到商业企业标准化, 体现出了行业已经正式转入了向管理要红利的新发展阶段, 管理幅度不断拓宽、管理深度不断延伸、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管理基础亟待加强。“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标准化程度是衡量一个行业进步水平的重要指标, 截止2012年4月, 烟草行业共制定标准582个, 其中, 烟草商业企业只有42个。烟草商业企业中, 由于长期形成的以人为管理着眼点的商业理念, 在经营与管理活动中缺少必要的规范和标准。因此, 回过头来做好标准化对于烟草行业的质量体系管理影响意义深远。
(三) 标准化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质量的关键
对于烟草商企而言, 输出的服务即为“产品”, “产品”的龙头是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产品”是“产品”标准。要想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质量, 首先必须有经济合理的“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需能全面衡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在确定“产品”功能和技术指标时应力求先进、科学、合理。标准过高, 会加大“产品”的生产成本, 企业和顾客均不能达到互利的目的;标准过低, 则难以赶上技术发展的速度, “产品”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竞争力。因此, 标准化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质量的关键。
(四) 标准化利于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随着顾客要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化, 标准会被不断地刷新, 而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组织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依赖于标准化的动态管理, 以及对体系实施标准的不断更新。烟草行业在接下来的标准化建设进程中要首先做好,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体系构成与要求》和《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指南》文件的贯彻, 梳理好价值创造过程、主要支持过程和企业标准体系三个流程, 反过来促进一流体系的建设。
四、在以标准化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
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先生指出, 企业标准可以作为一个“载体”, 质量管理则是企业标准体系在企业中的一项应用。这就说明了, “载体”是“应用”的依据, “应用”是“载体”的实现, 二者之间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作为烟草商业企业因其行业的特殊性, 在推行体系建设不能像执行产品标准那样一成不变。从宏观上讲, 管理必须多样化, 即各地商业企业要根据当地卷烟市场的实际和自身的管理需要, 对标准给出的体系要素加以适当的选择和增删, 避免抄袭和照搬。管理可以用标准来进行, 亦可以用法规、管理性文件或其它方法来约定, 无论以何种方法, 均应形成有效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