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2024-09-21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共11篇)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 在工程建设领域, 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桥梁工程施工中, 已经由原来的人工挖孔, 发展到今天的冲击钻和旋挖钻机成孔, 在质量控制方面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的基础上, 介绍了桥梁桩基的布置情况, 归纳总结了钻孔灌注桩, 盖梁、桥墩、墩柱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并对桥板安装、桥面铺装和安装伸缩缝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 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一、施工现场的勘察和布置

在工程进场以后, 首先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 并由设计部门提供坐标控制点, 控制点应最少保证两个。在工程放样之前, 先对交底的控制点进行测量闭合, 在控制点闭合后, 如果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方可进行测量放线, 确定桥梁的位置、标高, 桥桩基的位置和标高。根据放样的桥梁桩基位置, 确定桩基是否位于河道内。如果桩基位于河道内, 应和甲方协商将河道位置改道, 以保证桩基的正常施工。在河道改完以后, 先将河道内的淤泥清理干净。为了保证施工机械的施工空间, 可将河道和桥梁桩基范围内的区域统一回填至比桩基设计标高高出1m (考虑到桩基的质量, 将来将上部1m的桩头凿除和盖梁进行连接) 。如果是挖方可挖至相应高度, 并且要挖一条排水沟, 保证水能排走, 不会浸泡场地。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

1.桩基成孔。平台形成以后, 重新放样, 桩基位置确定以后, 要根据图纸现场测量, 桩基的相对位置, 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方可施工。在钻孔以前, 应查看工程的地质报告, 根据地质报告, 选择钻孔机械, 地质为土, 可以采用旋挖钻机, 旋挖钻机成孔速度快且成孔质量好。如果为岩石地层, 宜采用冲击钻成孔, 现在也有旋挖钻机可钻岩石地层的, 价格较高。

在确定施工机械且机械就位以后, 先将桩基的中心点搭十字, 引至桩基四周。首先挖1m孔, 埋设钢护筒, 钢护筒埋好以后, 根据刚才引出的四个点, 复核钢护筒的位置是否偏移。矫正后开始钻孔。在钻机工作中, 为了防止塌孔, 一般采用泥浆护壁。将事先拌制好的泥浆, 用泥浆泵不间断的输入孔中, 保证侧壁的稳定, 在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深度时, 要多钻50cm~60cm, 保证桩长, 防止塌孔成渣。成孔后要及时组织甲方、监理、设计和勘察等相关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放置钢筋笼, 并再次复核桩孔深度, 测量成渣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成渣厚度不应该大于30cm。钢筋笼放置好以后, 测量钢筋笼位置是否在桩孔中心位置, 采用十字交叉吊线方式调整钢筋笼位置, 保证钢筋笼位置位于桩孔的中心位置。

2.安装导管。 (1) 0cm~30cm。节长一般为2m, 接口采用橡胶圈密封保证不漏水; (2) 导管必须直顺, 管身无不平整弯曲; (3) 导管接头应有防止松脱装置; (4) 下导管时, 导管下口距孔底不大于0.5m为限,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最小深度不得小于2m, 但最大深度不得超过6m。

3.灌注水下混凝土。 (1) 灌注前, 要再次检查孔底沉渣厚度, 如超过规定, 应再次清孔, 符合要求方可灌注混凝土; (2) 混凝土应连续灌注, 中途停顿不宜超过30min; (3) 在灌注过程中要及时注意检查导管内是否进水, 可使用手电筒照射检查, 如果有漏水现象, 应该及时处理; (4)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该比设计高出0.5m~1m, 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多出部分接桩前凿除; (5)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 发生断桩时, 应及时和设计监理沟通根据情况研究处理措施。

三、盖梁、系梁、桥墩墩柱施工

在灌注桩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后, 将桩基挖至盖梁和系梁的设计标高, 进行盖梁和系梁的施工。

1.桩基挖至设计标高以后, 首先应将桩顶多余的部分凿除至设计标高, 并将桩底表面清理干净, 钢筋除锈。

2.采用有资质的检测机构, 对桩进行检测。如发现有断桩或桩长不足的问题, 应及时通知设计, 监理等部门研究处理意见。

3.桩基检测合格以后, 系梁和盖梁施工以前, 应检查桩基位置, 确认符合要求。如超过检验标准, 应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制定措施, 实施后, 方可施工。

4.系梁和桥台盖梁下部应浇筑10cm厚混凝土垫层。垫层一般应该比设计盖梁和系梁每边宽出10cm。

5.垫层完成后, 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安装钢筋, 钢筋绑扎应该紧实, 不应有漏绑现象, 钢筋绑扎完成, 应通知监理、设计、质检站、甲方等相关单位验收后, 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6.模板。 (1) 制模板前熟悉施工图纸, 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 (2)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考虑采用何种模板。如果可以采用定型模板, 宜采用定型模板; (3) 模板内侧和混凝土接触面应平整, 光滑; (4) 为了防止撑模, 应采用拉杆进行连接; (5) 在模板安装完成以后, 应测量桥墩盖梁和桥台盖梁之间的距离, 应保证距离大于桥板的长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将盖梁标高标到模板内侧, 以控制盖梁混凝土的标高。

7.混凝土浇筑。 (1) 浇筑混凝土前, 应对支架, 模板, 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 确定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模板内的杂物, 积水, 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内面应涂刷隔离剂; (2) 宜采用泵送混凝土, 浇筑时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条件不好时, 倾落高度超过2m时, 应通过溜槽等设施下落; (3) 浇筑时, 应及时振捣; (4) 浇筑应连续进行, 并及时注意模板情况, 如出现撑模现象, 应及时加固。

8.混凝土养护。 (1) 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 要及时覆盖, 以防止太阳暴晒裂缝或下雨后雨淋。一般采用草帘覆盖; (2) 当气温低于5℃时, 应采取保温措施, 采用覆盖保温; (3) 混凝土洒水养护的时间, 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7d。

四、支座制作

盖梁施工完成, 要及时进行支座的制作。

1.在制作支座时, 要将盖梁上部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

2.将制作支座部位位置凿毛处理。

3.根据图纸对支座位置进行测量放样。

4.放置钢筋, 浇筑支座, 并及时养护。

五、桥梁安装

在支座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以后, 进行桥板安装。

1.桥板吊装时, 混凝土强度不应该低于设计要求的吊装强度, 一般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

2.安装构件时, 支撑结构的强度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支撑结构和预埋件的尺寸, 标高和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桥板吊装前, 首先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勘察, 修理。保证吊车安装平稳, 拉板车行驶平稳安全。

4.构件吊装运输时, 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5.构件吊装点的位置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6.在桥板吊装时, 要在桥梁下部放置橡胶支座, 并准备一定数量的1mm~3mm的钢板, 桥板安装后, 如果有晃动不稳定的现象, 采用放置钢板将桥板安装稳定。

六、桥面铺装

在桥板安装完以后, 进行铰缝混凝土浇筑和桥面铺装。

1.雨天和雨后桥面未干燥时, 不得进行桥面铺装层施工。

2.桥面铺装层的横向和纵向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七、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

1.沥青混凝土铺装宜采用双层式, 底层宜采用高温稳定性较好的中粒式密集配热拌沥青混凝土。

2.铺装宜采用轮胎式和钢轮压路机碾压。

八、桥梁伸缩缝装置

在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完成以后, 采用切割机将伸缩缝位置切割并破除混凝土, 安装伸缩缝。选择伸缩缝装置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足够的强度, 能承受与设计标准相一致的荷载。

2.伸缩装置安装前应对照设计要求, 产品说明书, 对产品进行验收, 合格后方可使用。

3.伸缩缝设施表面必须与桥面接顺, 不得有高低差异。行车跨越伸缩缝时, 应无颠簸感。

4.一般伸缩缝处采用环氧树脂混凝土, 保证混凝土有一定的柔韧性。

九、其他附属设施的安装

在伸缩缝安装完成以后, 对桥梁的其他附属设施进行安装和施工。安装过程中保证施工工艺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篇2

目的

钢筋工程质量关系到建筑结构安全问题,特别是高层框架建筑,钢筋工程是框架结构的核心,控制好钢筋工程质量是整个建筑结构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钢筋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为了规范工程施工要求、统一质量验收,经公司研究决定制定本标准,公司各直营直属及分公司项目均参照执行。

一、钢筋原材质量控制

1.1钢筋原材进场验收及实测实量 1.2钢筋原材料存放与标识

1.3钢筋原材料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二、钢筋加工质量控制 2.1钢筋调直及切断 2.2钢筋焊接 2.3钢筋机械连接 2.4钢筋弯曲成型 2.5其他

三、钢筋安装质量控制 3.1放线布筋 3.2钢筋绑扎 3.3钢筋保护层 3.4钢筋马凳设臵 3.5其他

四、钢筋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控制要点 4.1钢筋位移 4.2 4.3 4.4 4.5

五、钢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标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2)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臵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钢筋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的规定,焊接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取样复试。复试后方可大批量施工焊接;

4)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无油污、无锈,经除锈后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使用。

5)钢筋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钢筋强度比值应满足抗震等级要求

钢筋原材料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力学性能

5)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特别是控制悬挑的结构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至关重要。如果钢筋保护层过薄,不仅钢筋和砼不能很好地共同工作,而且钢筋锈蚀(特别是地梁和基础等)将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绝不可掉以轻心。

6)钢筋绑扎时,要有绕扣和兜扣,绑扣必须牢固,不得松动。7)钢筋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在隐蔽记录上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浇筑砼。

8)钢筋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

(1)结构中梁、柱节点处,易造成缩颈、轴线位移等问题;(2)结构中,边梁上设构造柱,易造成构造柱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不足;

(3)对钢筋保护层理解错误,造成箍筋尺寸偏小;

(4)构造柱的箍筋和加密区,只注重上、下部分的加密而易忽视搭接范围的加密区;

(5)阳台等悬挑构件的钢筋位臵不准确造成钢筋保护层过大,板的有效高度减小;

(6)楼板开洞处,洞口四周加强钢筋易遗漏;

(7)在楼板砼施工中,施工操作人员、车辆易将钢筋踩踏辗压变形。

9)钢筋工程中常用的控制要点

事前控制是重点,通过连续不断的过程控制及事后检查验收,确保钢筋工程质量。(1)施工人员资质控制;

(2)施工技术措施审核,并督促按审批合格的措施组织施工;(3)施工材料、构配件准入控制;

(4)严格控制按设计及规范操作规程要求施工;(5)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控制;

(6)严格中间及隐蔽工程验收程序,严把质量关;

(7)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督促其及时整改,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业主。

10)钢筋工程中施工中常用控制措施

(1)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督促并检查其技术交底工作,及时检查钢筋下料及制作情况;

(2)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监理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加密区范围及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100;核心区及主次梁相交处箍筋的连续通过;主次梁相交处吊筋及箍筋的设臵;梁柱主筋的搭接、焊接的位臵和间距以及留槎高度等等。

(3)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在距根部的主筋下部是否加设通长的马蹬,其高度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的板厚;

(4)审核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在板上开洞大于300*300的洞口均需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若图纸无要求需按构造要求设臵加强筋;

(5)审核施工承包的的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的检查、旁站督促其按审核后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重点检查:砼施工前要搭设好(跳板)通道,负弯距筋下部设臵通长马蹬或加长铁马,人员尽量不在钢筋网上走动,操作并有专职维修人员进行全程维护钢筋。

钢筋验收规范

一 般 项 目

钢筋验收规范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5.3.2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 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说明:5.3.1~5.3.2 对各种级别普通钢筋弯钩、弯折和箍筋的弯弧内直径、弯折角度、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分别提出了要求。受力钢筋弯钩、弯折的形状和尺寸,对于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协同受力非常重要。根据构件受力性能的不同要求,合理配臵箍筋有利于保证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特别是对配筋率较高的柱、受扭的梁和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更为重要。

对规定抽样检查的项目,应在全数观察的基础上,对重要部位和观察难以判定的部位进行抽样检查。抽样检查的数量通常采用“双控”的方法。这与本规范第4.2.5条的说明是一致的。

一 般 项 目

5.3.3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的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5.3.3 盘条供应的钢筋使用前需要调直。调直宜优先采用机械方法,以有效控制调直钢筋的质量;也可采用冷拉方法,但应控制冷拉伸长率,以免影响钢筋的力学性能。

5.3.4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就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表5.3.4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臵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说明:5.3.4 本条提出了钢筋加工形状、尺寸偏差的要求。其中,箍筋内净尺寸是新增项目,对保证受力钢筋和箍筋本身的受力性能都较为重要。

5.4 钢 筋 连 接

主 控 项 目

5.4.1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5.4.1 本条提出了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式的基本要求,这是保证受力钢筋应力传递及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所必需的。目前,钢筋的连接方式已有多种,应按设计要求采用。

5.4.2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有关规程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说明:5.4.2近年来,钢筋机械连接和焊接的技术发展较快,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对其应用、质量验收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验收时应遵照执行。对钢筋机械连接和焊

5.4.3 钢筋的接头宜设臵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臵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5.4.3 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臵在受力较小处,同一钢筋在同一受力区段内不宜多次连接,以保证钢筋的承载、传力性能。本条还对接头距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作出了规定。

5.4.4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5.4.4 本条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提出了外观质量要求。对全数检查的项目,通常均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但对观察难以判定的部位,可辅以量测检查。

5.4.5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臵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在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臵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5.4.5本条给出了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和焊接的应用范围、连接区段的定义以及接头面积百分率的限制。

5.4.6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5.4.6)。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篇3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概述

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整个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要求基础施工队伍在施工技术措施上要落实,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密切注意抓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力争将隐患消除在成桩之前。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对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制订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验收实施方案和每根桩的施工记录,以便有效地对桩基施工质量加以控制。

2.成孔质量控制

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质量如控制得不好,则可能会发生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等,还将直接影响桩身质量和造成桩承载力下降。因此,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 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应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应保持护筒位置稳定,以防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应不定时的复核,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 虽然钻杆到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但是如在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就可能会发生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给第二次清孔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甚至通过第二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坍落的沉渣。因此,在提出钻具后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探小,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 为有效地防止塌孔、缩径及桩孔偏斜等现象,除了在复核钻具长度时注意检查钻杆是否弯曲外,还根据不同土层情况对比地质资料,随时调整钻进速度,并描绘出钻进成孔时间曲线。当钻进粉砂层进尺明显下降,在软粘土钻进最快200m/min左右,在细粉砂层钻进都是15m/min左右,两者进尺速度相差很大。钻头直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孔径的大小,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钻头直径,如发现其磨损超过10mm就要及时调换钻头。

(2)泥浆护壁技术。 泥浆护壁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关键之一。泥浆护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泥浆护壁按土层的性质可以用原土造浆,即钻孔时直接注人清水使之与原位的粘土混合成护壁泥浆,也可用人工制备的泥浆。在砂层、砂夹层等易塌孔的土层中钻孔,应采用人工制备的特殊泥浆。 泥浆的作用是护壁、携砂、冷却钻头和润滑,其中护壁和携砂是主要的。注入干净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1左右,泥浆稠度过大会影响钻进速度,而泥浆过稀则不利于护壁和排渣。排出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2~1.4左右;当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时排出泥浆的比重可增大至1.3~1.5。泥浆除控制比重外,还应定期测定它的粘度。在不同的土层中钻孔,泥浆粘度要求是不同的,在混有砂土的淤泥层中,合适的泥浆粘度为20~23Pa.s;在砂土中为23一45Pa.s;在沙砾层中大于45Pa.s。

(3)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 这是灌注桩顺利施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否则钢筋笼和导管将无法沉放。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成孔后必须应下放探头,确保孔径与垂直精度达到要求。

(4)清孔施工。 清孔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而孔底沉渣则是影响灌注桩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清孔则是利用泥浆在流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冲击桩孔底部的沉渣,使沉渣中的岩粒、砂粒等处于悬浮状态,再利用泥浆胶体的粘结力使悬浮着的沉渣随着泥浆的循环流动被带出桩孔,最终将桩孔内的沉渣尽量排除干净。清孔方法主要有换浆、抽浆、掏渣、空压机喷射和砂浆置换等。不论采用何种清孔方法,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灌注桩成孔至设计标高,应充分利用钻杆在原位进行第一次清孔,直到孔口返浆比重持续小于1.10~1.20,清孔后孔底残留的沉渣厚度,对于支承桩不得大于l00mm,对于摩擦桩不得大于300mm。通常清孔分两次进行,既在钻孔结束后清孔一次,待钢筋笼、导管安放完毕后再清一次孔。第二次清孔后应马上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中间耽搁时间不宜过长。

(5)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 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保资料,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在验收中还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这是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因此,吊环长度是根据底梁标高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应根据底梁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以确保钢筋的埋入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同时,要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3.成桩质量的控制

(1)为确保成桩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保书(水泥出厂合格证、化验报告、砂石化验报告),对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混凝土灌注桩。

(2)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采用导管灌注,由于混凝土搅拌站与施工现场有一定距离,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离析现象还会存在,因此,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品种、砂、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为使每根桩的配合比都能正确无误,在混凝土搅拌前都要复核配合比并校验计量的准确性,严禁在施工现场加水搅拌,严格计量和测试管理,并及时填入原始记录和制作试件。

(3)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坍落采用18cm~20cm,并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人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8m~10m时,应及时将坍落度调小至12cm~16cm,以提高桩身上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抽拔导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每灌注2-3m左右测一次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确定每段桩体的充盈系数,《建筑施工操作规程》规定桩身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l.同时要认真进行记录,这对日后发现有问题的桩或评价桩的质量有很大作用。

4.总结

码头工程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研究 篇4

(1)砼中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等须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

当水泥进场时,应附生产厂家质量保证书,以表明这批水泥的品种和标号经过试验与分析并符合标准;骨料最大粒径:卵石不大于40mm,碎石不大于25mm,且不大于导管直径的1/6和钢筋间距的1/4,以免因堵管而导致砼灌注中断而断桩,而且合理的骨料粒径使砼的和易性更好;砼所用的砂、卵石(碎石)的含泥量及其有害杂质的含量、压碎值等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进场时须对钢筋抗拉、抗弯、抗剪强度及钢筋焊接性能进行检测,各项指标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 砼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砼在灌注前必须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试验,配合比设计采用试验计算法。根据试验确定水灰比、用水量、水泥用量及砂石用量,再根据配合比和施工要求的坍落度,经试拌校正,得出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按确定的配合比制作试件,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砼强度、抗冻性和抗渗性等进行试验校核。施工中严格按确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如在施工中改变部分或全部配料的比例,均会对砼强度造成影响。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 放样

根据图纸进行测量放样时,首先放出桩的中心点(单排桩及边桩偏差不允许大于50mm,群桩的中间桩偏差不允许大于l00mm,桩的倾斜度小于1%),并打设附桩进行保护,放出桩的中心后埋设钢护筒,并利用附桩对护筒埋设的平面位置进行检测,用吊线锐对埋设钢护筒的垂直度进行检测,若偏差过大,不符合要求,需将钢护筒拔起重新埋设,直至符合要求为止。护筒埋设完毕后将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后,为防止桩偏位将机架固定避免机架滑移,钻杆的中心线必须调至与桩中心线同一轴线上。为防止桩身倾斜,开钻前必须将钻机平台调水平(或将钻杆导架调垂直)。在成孔过程中若遇到孤石,应采用可预爆或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孤石击碎或挤人孔壁。若孔位偏移或桩身倾斜过大,对于钻进成孔利用粘土将孔回填,回填后重新成孔。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时要对准孔位,应使钢筋笼与桩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并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予以固定。

3.2 清孔的质量控制

采用回旋钻成孔时,成孔后可利用钻机先进行清孔,待沉碴基本清除干净后(沉碴厚度不大于50mm)下放钢筋笼和导管。下放钢筋和导管时应避免钢筋或导管碰及孔壁,以免孔壁泥土塌落,导管安装完毕后,继续进行清孔,直至孔底沉碴清除干净后立即进行砼灌注。孔底沉碴是否清除干净,可根据终孔孔深及清碴后孔深进行比较判定。对于进人基岩的桩基还可通过手感法判定,用测绳悬吊一铁块,将它吊人孔底,上下提动铁块,若感觉到比较清脆的铁块碰到石头的响声,说明沉碴已清除干净,若提动铁块时有种粘附的感觉说明沉碴没有清除干净。清孔后必须立即进行砼灌注,否则泥浆中的泥砂会沉淀至孔底,清孔后同时需保证泥浆浓度的水头高度,否则会导致塌孔,使孔底沉碴堆积。

3.3 垮孔及塌孔的控制

垮孔及塌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筒埋设不够深,泥浆浓度低、水头过小而引起的。埋设护筒的方法可采用打人法或挖埋法。护筒埋设深度不宜小于1.0m(回旋钻成孔法),且一般需高出地面0.3m~0.4m,或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并须使孔内水头经常稳定以利护壁。在钻进过程中,泥浆的比重及泥皮厚度随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成孔方式进行调整。钻进成孔时,排碴时泥浆比重宜控制在1.1~1.2,在易塌孔的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宜控制在1.1~1.3。在穿过卵石层或贝壳层时,泥浆比重宜控制在1.3~1.5。泥皮厚度在采用正循环钻进时控制在2 m m左右,采用反循环钻进时宜控制在3mm左右。

3.4 钢筋笼的质量控制

若钢筋笼过长,可分段制作,然后逐段吊人桩孔之中,采用焊接将上下两截钢筋笼连接,当采用单面焊时,焊缝长度不小于钢筋的8d~10d,当采用双面焊时,焊缝长度不小于钢筋的4d~5d,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接头宜小于50%。钢筋笼制作时,根据设计要求校核所用钢筋的型号及直径,并按设计的间距及根数进行绑扎。加强筋与主筋宜采用焊接,并需注意加强筋的密度,以避免钢筋笼变形,螺旋钢筋与主筋宜用铅丝绑扎,尽量避免点焊,以免将钢筋烧伤并减少钢筋的有效截面。

3.5 砼灌注质量控制

砼灌注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灌注用砼强度应比设计砼强度高一等级标号(如本工程设计砼等级强度为C25,浇筑时砼强度采用了C30),并且所用T4必须和易性好。为保证砼有足够的流动性,砼坍落度宜控制在16cm~22cm。在砼灌注时应做好灌注记录,初灌砼量必须保证导灌管埋设50cm以上,灌筑过程中停置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孔内砼面将会初凝,同时随时测量砼面高程及导管底高程,计算出砼埋管深度,使每次拔管后,埋管深度控制在1.0cm~1.5cm,为增加灌注桩砼的密实度,在拔管时可将导管上、下抖动。如果灌浆时管底脱离孔内砼表面,会使桩身存在有泥浆夹层而产生断桩现象,或者不能连续正常浇筑,也会产生这种现象。为保证砼能连续顺利地浇筑必须从砼配料、拌和及施工组织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从一开始进行砼配料、拌和时严格把好关。砼配料必须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如砼级配不好及搅和时间不够会造成砼的离析,影响砼的灌注质量。其次加强施工组织控制:(1)为确保灌注桩浇筑的连续性,必须配备备用发电机,以防因停电时间过长而不能连续灌注导致断桩,所以砼浇筑时为防止断桩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砼连续灌注。当然因塌孔等原因也会导致断桩,但这种现象在砼灌注时出现概率较小;(2)砼浇筑时控制好泥浆的浓度。在进行砼灌注时,如泥浆浓度过大有可能使桩身产生颈缩现象,因此应将泥浆稀释,但同时又不要因泥浆浓度偏低而引起垮孔,垮孔也可能会使桩身产生颈缩现象;(3)桩头处理:桩顶不得偏低,桩头泛浆部分应凿掉并清除干净,其凿掉的高度应保证凿桩断面以下砼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经验及体会

(1)灌注桩的施工应根据所在工程地点周围环境及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孔方法,而工程地质的不尽相同直接影响着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所以在施工前首先了解工程地点的土质变化规律及地下水、潮汐情况,再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

(2)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从施工准备前的材料进场、施工放样、施工准备钻孔、清孔、成孔检验、安放钢筋笼、灌注砼等应严格控制,以使灌注桩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灌注桩施工中,最容易出现桩基偏位过大、桩身颈缩、断桩、塌孔等质量问题,一旦出现以上问题,应分析形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较广泛,施工中振动较小,但是受地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地质较复杂的地区,灌注桩工程质量不太好控制,这给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灌注桩质量控制更有效的方法。

摘要:本文笔者基于长期从事码头工程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钻孔灌注壮的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以施工流程为线索,分析了整个流程如何对对控制灌注桩的质量,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与技术经验总结,在探讨质量控制的同时,对整个施工流程也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篇5

一、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1、预防钢筋材料的缺陷的措施

(1)严格执行钢筋进场的一整套验收制度,包括检查出厂证明书,作机械性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核对钢筋的品种、规格等。

(2)发现脆断现象或焊接性能不良,应作化学成分检验。

(3)重视钢筋的保管工作,防止机械损伤或沾染油污。需要在现场存放较长时间的钢筋应堆入仓库或料棚,并用垫木垫起20厘米以上,防止浸水或受到雨露浸蚀。钢筋应按不同等级、规格分批挂牌堆放。严禁各种钢筋无牌混杂堆放。

(4)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必须退货;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2、预防钢筋接头和锚固的缺陷的措施

(1)分清受拉区、受压区中“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的规定。配筋表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

(2)认真交底,认真操作。(3)焊接机械设备应符合使用要求,焊条品种、规格与钢筋搭配合宜,钢筋端头间隙适当,坡口面加工平顺,角度准确。焊工必须按规定持证止岗。

二、模板工程

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1)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2)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

(3)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

2、漏浆的预防措施

模板拼缝处应平直刨光,拼板紧密;浇混凝土前要隔液浇水,使模板润湿膨胀,将拼缝处挤紧。

3、拆模时出现缺陷的预防措施

(1)混凝土拆模强度应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掉棱缺角为准。一般非承重的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Mpa;门窗洞口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4Mpa,承重模板应按规范要求决定拆模时间。

(2)大模板脱模后,应趁板面潮湿,粘在板面的混凝土残浆强度低,立即用长柄铲刀清理模板板面,然后涂刷新的脱模剂以备使用。

(3)模板的构造要使模板易于拆除,拆模的顺序应与安装模板的顺序相反。拆模顺利,则不易发生掉棱缺角等破坏构件混凝土的现象。

三、混凝土工程

1、预防混凝土实际强度低于设计标准值的措施

(1)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图纸,掌握不同层次、部位、不同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标号,并用表格形式记录在案,便于核对查考。

(2)现场试验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塌落度、按标准方式制作、养护试块,及时进行试压,试块组数必须按验收规范规定数量制作,并提供系统的强度资料,发现问题要及 时反馈。

2、预防混凝土在运输、浇灌中离析的措施

(1)用斗车运输混凝土时,工地道路面层必须平整,每班有人保养,保持运输平稳。(2)混凝土从拌和机卸料经运输到入模浇灌的最大允许延续时间,气温25℃以下为90~120min,25℃以上为60~90min。

(3)混凝土在水平与垂直运输中要尽可能减少转载次数。(4)混凝土的坍落度由配合比设计确定,现场拌制的合宜坍,落度控制在3~7cm范围内。(5)混凝土的浇灌高度,自由下落高度应小于2m。

3、预防混凝土养护不符合要求的措施

(1)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列入养护技术要求、技术间隙时间规定、材料储备要求、特殊部位养护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在全体施工管理人员中加以宣传教育和贯彻。

(2)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所需养护材料、设备、水源等应事先编制技术供应计划,以做好充公准备,满足养护要求。

(3)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应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小于7昼夜。

4、预防蜂窝的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正确,拌和均匀,时间大于90秒。

(2)要控制混凝土的卸料高度,否则要设溜槽或串池等措施,以防混凝土离析。

(3)浇捣竖向结构时,混凝土浇筑时,应用同标号砂浆或减半石子的混凝土作接浆处理(5cm);侧模设大于30cm的浇灌孔;柱要分段分层浇灌。(4)混凝土的浇灌与震动必须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30cm。

(5)插振移动距离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为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的粘结效果,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cm左右;平板振动器在振动平板时宜压边3~5mm,以防漏振。(6)振动时间控制,一般以被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无明显下沉,充满四周,不呈现气泡为宜。

(7)浇捣时要经常观察模板移位、胀模、漏浆等现象,便于及时处理。对散落在模板平台的混凝土残浆必须及时清理。

5、预防露筋的措施

(1)凡该设垫块的部位必须在验收钢筋时同时验收。垫块厚度根据规范规定的各种不同构件要求处理,并注意固定好垫块,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100cm。

(2)振动时不准依靠钢筋传动振幅和频率,也不准把钢筋挤向模板处。在平台上操作时,不能把钢筋踩到板底。

(3)模板接缝或与其他构件镶接处必须封严不漏浆;先必须浇水润湿;在柱根部、柱、梁节点处特别注意封严并增设加劲支撑。震动时间要控制适度,看到漏浆应停止震动。

(4)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要按现场实际材料申请试配,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其可操作性。

(5)拆模时间要按不同构件类型的试块强度确定,不能过早拆模,以防脱棱缺角。

(6)对散落在平台模板上的混凝土一律要及时清理,对已经绑扎好钢筋的平台,对散落其上的混凝土必须及时震实。

6、预防孔洞的措施

(1)钢筋密集区,要用细石混凝土及机震与人工捣固相结全。(2)严禁用吊斗直接下料,坚持分层浇捣制度。

(3)振动混凝土时震动棒可垂直混凝土表面或成45°倾斜角操作,插点应均匀排列,移动方式有行列式和交错式两种,以防漏震。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必须针对其特点周密安排。强调岗位责任,尤其是浇灌和震动两个关键工序应明确专人操作、专人管理,质量部门现场检查也应以此作为重点。

7、预防缝隙夹渣层的措施

(1)在支模前应把接搓处的松动浮面、无强度的水泥残浆清理干净,在混凝土浇灌前必须再次清理各种垃圾并用水冲洗。

(2)底部模板必须加固、封严,以确保常规操作条件下不胀模漏浆,梁、柱节点板应专门设计,便于装拆和满足密封要求。

8、预防混凝土构件胀模的措施

(1)模板必须按浇灌方法、速度,在施工前作好模板方案设计,提出支撑拉结体系。(2)对模板必须事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直的检查验收,并向混凝土浇灌人员详细交底,不能任意去掉模板拉结部件,必须拆去时,应及时征得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及木工同意。(3)浇灌混凝土时,每班必须配备值班木工。指导混凝土操作人员不能任意拆去各种拉和搭支撑。

9、预防混凝土施工中的钢筋移位的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保护钢筋;垫块、撑脚绑扎要按规范操作;各类插铁必须用电焊固定;起重工不能碰撞钢筋骨架及插铁;临时偏位的钢筋要待混凝土浇完后及时复位。

10、砌体工程

(1)砌体墙体砌筑前,应对有代表性的基面测出实际标高后,进行统一找平。(2)控制砌体材分批进场质量,并实测其厚度后,选取9~11mm灰缝厚度。(3)操作时严格按皮数杆划出的标高,灰缝平直,厚度均匀,标高一致。

11、防水工程:(1)结构防水混凝土完成后,应细致检查混凝土施工质量,发现蜂窝、麻面、露筋和裂缝应进行修补或灌浆处理。

(2)基层清理干净后,应交质检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涂刷防水层,刮第一遍时底胶应较稀,反应型可加入少量相应的溶剂稀释。(3)涂膜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规定的厚度,确定涂刮的遍数及每遍单位面积所用的涂料用量,施工时配料的数量控制涂刷面积,保证涂层厚度和均匀性。

(4)涂料施工宜在5—300C气温的晴天进行,雨天和五级以上大风不得施工,反应型和溶剂性涂料在雾天不易施工。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篇6

南通万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226600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逐渐成为我国市政工程构成内容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这就导致了对路面平整度的要求会不断上升,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行驶车辆在行车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由于市政钻孔灌注桩技术有很多的优势,故被广泛应用在桥梁施工中。本文主要对市政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关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市政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前言

由于市政桥梁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是一项较为隐蔽的工程,其成桩工艺也比较复杂,在施工中极易发生很多质量问题。需要集中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其质量因素进行预控,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质量事前期控制,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质量出现问题。

一、施工前期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的资质审查

(一)市政桥梁工程中施工前期的资质审查

任何工程需要在开工前期做好相应的资质审查方面的工作,同时需要严格审查钻孔灌注桩施工前的资质,具体审查包括三个方面:①分包单位:其规模通常比较小,数量大,对其审查要严格,需要着重检查工作人员的使用材料及使用器械的质量、工作证等;②总包单位:对其需要进行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质量安保和保证体系等各方面的审查工作,还需要集中检查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等;③施工器械:在施工中所用的器械需进行严格审查,并检查机械的使用档案、型号、数量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其施工中性能良好、质量合格,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则不能进入工地当中;

(二)施工现场应做好准备工作

施工的现场,需要尽可能为施工正常进行做好相应的准备。一旦场地是湿地或者有比较厚的淤泥层的时候,需要及时建造水上作业平台,以防发生渗漏现象;同时,场地一旦为浅水区的时候,需要利用建造人工岛的方式,集中在小岛当中进行相应的作业,能及时避免水位较深发生各种困难;一旦场地是旱地的时候,需要把场地集中清理,并及时做好相应的施工通道,以便车辆随时运行,还需要进行夯实软土,让土层承受力大幅度提升。在施工的现场还应该及时检查水泥及泥浆池、钢筋材料等各种设施材料的质量水平;需要认真进行定位,以便准确的制定垂直、水平的方位,尽可能让偏差控制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市政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大多是在水下进行施工,其施工较为复杂,从而极容易有质量问题,间接损坏桩的完整性以及使其承载力显著下降。为了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需要对施工过程统一进行严格的控制。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可以大幅度提升施工质量的整体水平,以确保施工得以正常进行。

(一)合理控制成孔的质量

①在进行施工钻孔灌注桩前期,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从而保证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应用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能有效预防孔发生坍塌现象。②在定位护筒之后,需要统一对其具体位置再次复核,以保证桩中轴线以及筒中轴线的误差存在一定范围之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护筒上部的填土是否密实较好,以防在钻孔中出现偏位或漏浆现象。在钻孔桩的施工中,垂直度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钻机工作的基础需要一定的强度,则必须确保钻机的平整度,从而桩机能够在工作的时候得以稳固,并在施工中需要随时记录和观察,从而反复校正桩架和钻杆的垂直度。

(二)合理控制成孔深度

一方面,合理控制钻进速度,对不同土层而言,钻进速度需要合理调整,以防出现偏斜、塌孔现象。针对粉砂层,其钻进的速度需要集中保持在每分钟0.015m 左右。同时淤泥以及淤泥质土,其最大钻进速度应当≤每分钟lm;而对粘土层的最大钻进速度≤每分钟0.2m。②泥浆比重的控制和钻进速度一样,对于不同的土层,泥浆的比重也需要进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在砂夹卵石层的时候,泥浆的比重应当保持在1.3至1.5的范围之内;在亚粘土以及粘土层的时候,能够使用原土造泥浆;在较厚的砂夹层和砂土、清孔的时候,其泥浆的比重应当持续保持在1.1至1.2 的范围之内。

(三)合理清孔

清孔的目是将孔中底部的沉渣进行有效的清除,避免严重影响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其原理是主要利用泥浆的流动对其沉渣进行有效的冲击,从而让其长期处于悬浮的状态中,之后再利用粘结力排出沉渣。在清孔中,常常使用掏渣、抽浆以及换浆等多种方式。其需要注意在清孔中应保持孔内水头,避免遇到坍孔现象。

(四)制作钢筋笼和吊放

在制作钢筋笼以及吊放的过程中,①我们应该集中对钢筋材料的质量程度进行合理检查,主要可以利用检查其质保资料来进行有效的完成。一旦质量符合标准,我们需要对其长度、直径等多个参数进行统一的检查,仔细查看其是否满足现阶段施工要求和规范。另外,由于钢筋笼在吊放之后是统一固定在钻架底梁的上端,吊筋的长度能影响其底梁标高,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对吊筋长度统一复核,从而保证埋入钢筋的标高符合要求。同时,在进行吊放前期,需要集中对焊缝进行有效的检查,倘若发现不合格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以便及时补焊。注意吊放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确保避免孔壁与钢筋笼发生碰撞,一旦吊放受到阻碍,则不能贸然进行吊放,而应及时对其原因系统分析,然后依据其具体的原因,制订符合现阶段的正确吊放的方式,严禁施工暴力,一旦暴力施工,则会导致塌空或钢筋笼发生变形等情况。与此同时,在钢筋笼接长的时候需要及时焊接,则能够有效降低沉降时间,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施工。

(五)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考虑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特殊性,进行高效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有积极意义。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时首先应选取合适原材料,一般选用卵石为粗骨料,确保灌注原料中的含泥量低于2%,避免堵管;其次应控制初凝时间为8小时左右,同时进行规范化搅拌,并控制坍落度处于165mm左右。水下灌注可分为首批灌注、后续灌注以及后期灌注三阶段,首批灌注阶段应考虑出现离析现象的可能性,当确定发生离析时,应注意增加设备的其中高能力,若起重力不足,则应拉紧漏斗进行晃动,使混凝土顺利下滑至孔底;后续灌注时则应牵动导管,确定孔口无返浆后再进行混凝土灌注;进行后期灌注时则应稍微提高漏斗,使落差增大以达到提高紧实度的目的。

结束语

由于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工程造价低、地层适应性高和施工便捷的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各个地区,特别是广泛应用于国内南方地区的道路、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工程施工。在实践中,很多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途径属于隐蔽工程,同时,在这个施工过程当中所涉及环节也很多,无疑成为了我们施工的技术难点。如果没有很好的控制整个施工过程,极不利于现阶段整体工程,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对市政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做好严格把关。

参考文献:

[1]黄忆彬. 钻孔灌注桩在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1)

[2]张良建,陆德生.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10(07)

[3]周浩.刍议市政工程质量控制[J].科技博览,2011.2.

浅谈钻孔灌注桩的工程质量控制 篇7

国道314线小草湖至托克逊段为一级公路, 位于第三合同段K34+360的白杨河大桥, 桥长156.54m, 上部采用5m~30m后张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下部为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钻孔灌注桩54根, 桥墩桩长24.0m, 桩径1.2m, 桥台桩长18.0m, 桩径1.5m。白杨河为季节性河流, 由托克逊郭勒水系和阿拉沟水系汇集而成, 洪水主要是降雨、融雪形成, 洪汛期挟带大量泥沙, 破坏力很大。据遥感工程地质分析, 表层为松散砾石层, 厚度较薄, 下部以处于饱和状态的粉土、粘土为主要组成部分。

2 工程计划与材料控制

白杨河大桥是第三合同段的关键工程, 它控制着第三合同段施工总工期, 关系到314线小草湖至托克逊段主线的贯通, 技术含量与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施工队伍进场时间为九月份, 正好是该地域的枯水季节, 根据合同文件与业主要求, 为确保明年上半年桥梁上部结构全部完成, 下半年全线拉通, 本年度白杨河大桥桩基施工任务必须全部完成。据托克逊地区气候特点, 该地区11月份气温降低幅度较大, 最低温度可达-22.5℃, 为保证桩基混凝土施工避开低温气候, 要求承包商采取倒排工期, 合理安排有限的时间。原材料的进场必须严格经过试验检测程序, 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1 钻孔

根据白杨河大桥设计提供地质剖面经试桩钻孔时发现, 实际地下水位已明显高于设计所提供的地下水位, 表层0.4m左右为松散砾石层;0.4m~4.0m范围为冲积淤泥层成冻状;4.0m~16.0m左右为饱和砂层, 承载力小、稳定性差, 在施工过程中随钻孔的深入, 振动而坍塌, 试钻无法继续进行。

3.1.1 孔深

先复查护筒顶固定位置的标高, 按设计桩底标高反推钻孔应达到的深度。孔深检测时, 以孔壁边缘的深度为准, 因钻机钻头呈锥形, 中部比边缘相差50cm左右。按边缘不同的位置测取3点, 取平均值。其次, 及时复核测绳上的深度标志, 标志在施工过程中因经常检测来回发生移动, 检测前后用标准钢尺予以校核, 保证实际孔深不小于设计值。

3.1.2 孔位

护筒埋设位置的准确是关键, 实际操作时, 要求在埋设护筒的同时, 在护筒周围将护筒分中埋设护桩。钻孔成孔后, 通过护桩检测孔位, 偏差允许值控制在平面位置小于5cm, 倾斜度小于1%范围内。

3.1.3 孔径

在钻孔之前, 按桩径要求制作验孔器, 验孔器中间长度为孔径的4~6倍, 两头锥体长度分别为孔径的0.5倍, 通过观察验孔器在孔内的下沉顺利程度, 排除孔壁突出孤石或缩孔等现象。

3.2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质量控制

钢筋在各种试验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 才允许批量进场, 制作的钢筋笼钢筋型号、根数、长度必须严格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间距, 钢筋的绑扎与焊接质量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第10条进行检查, 检查频率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第6.12条。根据白杨河大桥桩长较长的特点, 为避免钢筋笼过长在吊装时发生变形, 钢筋笼采取分二节制作, 就地焊接的方法。为避免焊接接口位于桩弯矩最大处, 经计算分节长度控制为:18.0m桩接头位于7m~9m处;24.0m桩接头位于10m~12m处, 同时不允许接头处于同一截面, 相邻钢筋接头中心间距不小于35d, 且不小于50 cm。上下两节钢筋笼主筋焊接时, 位置对准, 钢筋轴心一致, 焊接为双面焊, 焊长5d控制。钢筋笼入孔后, 按检测孔位方法检测钢筋笼的居中, 要求钢筋笼的轴线与桩轴线一致。钢筋笼吊装质量必须达到:中心偏位小于5cm, 顶面标高±1 0 mm, 并固定钢筋笼, 防止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上浮。

3.3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最后一道关键性的工序, 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桩本身的质量, 控制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三关”。

3.3.1 灌注桩混凝土制备关

原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检测, 特别是粗集料的粒径不能大于40mm。在拌制过程中, 按配合比要求, 盘盘过称计量,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0.55) 坍落度 (18cm~20cm) , 对坍落度达不到要求或拌和后出现离析的混凝土, 必须重新拌制或作废料处理, 混凝土的输送严防漏浆。

3.3.2 灌注混凝土导管检查关

灌注混凝土导管口径根据粗集料最大粒径确定, 导管口径不小于最大粒径的8倍。导管在使用前, 必须严格经过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避免由于水密性差, 在灌注过程中产生高压气囊或导管接头质量差, 在拉拔过程产生导管断裂等现象。导管底排泄端离孔底的距离, 采取导管先探底后回拔的方法, 控制在高度25cm~40cm之间。

3.3.3 混凝土灌注过程检查关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首先应控制混凝土的初灌数量, 为保证首批混凝土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 要求承包商经计算确定漏斗的最小容量外, 用备用漏斗先准备一斗混凝土, 让两斗混凝土同时灌入, 确保首批混凝土数量。

混凝土的灌注是一个连续过程, 不允许灌注过程中出现中途停灌现象, 商必须有专职技术人员现场把关, 经常检测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 及时调整导管排泄端与混凝土面的相对位置, 保证导管排泄端充分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中至少2.0m, 且不超过6.0m, 按灌注的混凝土数量和检测高度双重控制, 保证灌注的混凝土顶面标高高出理论设计桩顶标高不小于80cm, 并在灌注过程中及时拉拔护筒, 确保混凝土灌注过程一气呵成。

3.4 混凝土灌注事故处理

白杨河大桥桩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4-3#桩在灌注到1 2.5 m后出现孔壁小范围塌孔, 处理方案是:用直径小于桩径的护筒插入已灌注的混凝土面2.0m, 将导管拔出, 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面泥渣至新鲜混凝土面, 并在两边插入两根小塑料管至新鲜混凝土面下1.0m左右, 上端露出护筒外, 做以后接口断面混凝土的补强用, 重新架设导管, 重新灌注。后经混凝土补强处理, 桩的整体质量符合质量要求, 达到I类桩的标准。

4 结语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桥梁工程项目也日渐增多。桥梁的施工工艺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施工质量、运行及使用寿命, 因此, 保证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目前, 钻孔灌注桩是公路桥梁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施工工艺。然而, 在施工过程中, 有较多因素会影响到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为了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让每道工序都按照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施工, 以免发生质量事故。

1.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是按照规定流程来进行的, 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1) 施工准备; (2) 制备泥浆; (3) 护筒的埋设; (4) 桩机就位准备; (5) 钻进成孔; (6) 清孔; (7) 下放钢筋笼; (8) 灌注水下混凝土等[1]。

2. 施工准备

良好的施工准备是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因此, 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各种施工准备, 如检查场地是否平整、钻机是否安全、材料是否齐全等。

3. 安装钻机

安装钻机的地基必须有足够的稳固性。如果遇到钻孔机是有钻塔的, 应先利用钻机的动力和邻近地笼配合, 让钻杆移动并实现大致定位, 然后利用千斤顶顶起机架, 得以准确定位 (注意保证钻机的垂直度) , 钻机位置的偏差应≤2cm。桩位对准后, 使用枕木将钻机横梁垫平, 再于钻机轴线拉上缆风绳。

(1) 钻机就位之前, 先把施工场地整平、压实, 然后将钻机调整至水平状态。钻机过程中, 要对钻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以保证其处于水平状态。水平钻机平台必须在钻机就位前进行安装及验收, 要使其保持水平、牢固状态。

(2) 要保证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护筒桩位及钻杆卡盘处于同一垂直线, 并注意观察钻机在钻机过程中的变化, 避免出现过大的摆动或移位。

(3) 当施工场地在旧建筑物附近时, 应先提前进行探测, 一旦发现有障碍物 (如孤石) , 应使用冲击钻施工。

(4) 要对钻杆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并及时调整弯曲的钻杆。

(5) 采用冲击钻施工时, 要避免冲程过大。为了保证成孔的垂直, 应尽可能二次成孔。

(6) 如果钻孔偏斜超限, 应及时采取回填粘土的方法, 直至沉积密实后再开始钻孔。

4. 泥浆的制备

钻孔泥浆的成分主要有粘土、水及添加剂。在确定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及调制的钻孔泥浆的稠度时, 应结合钻孔方法及地层情况进行, 正确掌握泥浆的稠度。如果泥浆过于稀, 排渣能力不够好, 护壁效果也会较差;如果泥浆过于稠, 则会将钻头的冲击功能减弱, 也会降低钻进的速度。在制备泥浆时, 可直接在护筒内放入打碎的粘土, 并用冲击锥冲击制浆, 等到粘土被冲搅成泥浆之时, 就可开展钻孔工作。对于多出的泥浆, 可使用管子将其导入钻孔泥浆池贮存, 以备不时之需。

5. 成桩的制作及质量控制措施

5.1 清孔

清孔是为了将孔底的沉渣清除干净, 因为孔底沉渣会对灌注桩的承载能力造成影响。清孔时, 可利用泥浆流动时的动能来冲击桩孔底部的沉渣, 让沉渣中的砂粒、岩粒等悬浮起来, 然后通过泥浆胶体具有的粘结力, 让悬浮状态的沉渣随着循环流动的泥浆流出桩孔, 从而达到清理沉渣的目的, 以上则为泥浆的排渣、清孔作用。由上述可知, 制备泥浆及清孔, 对于保证钻孔灌注桩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所以, 必须严格控制泥浆的指标。施工规范中对泥浆的控制指标为:含砂率≤6%;黏度测定时间为17至20分钟;胶体率≥90%[2]。泥浆制备的指标必须严格控制, 不可就地取材, 应选择一些膨润土或高塑性粘土;对泥浆进行拌制时, 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及穿越土层进行。

5.2 钢筋笼制作及吊放的质量控制

钢筋笼上应隔2~2.5m就增设一道加劲箍筋, 并在吊点部位进行加强筋的设置。同时, 应在加强筋上增加十字交叉钢筋, 已达到增强其刚度及抗变形能力的目的, 待钢筋笼进井时, 再割除十字交叉筋。钢筋笼尽可能一次整体入孔, 如果钢筋笼过长而不能一次整体入孔, 可采取少分段的方法, 利于减少入孔的时间;对于分段的钢筋笼, 也必须对其设置临时固定杆, 并预先准备好焊接设备, 尽可能将焊接时间缩短;两钢筋笼对接之时, 要保持上下节的中心线一致。如果允许整体入孔, 可先在钢筋笼内侧进行临时固定杆的设置来帮助整体入孔, 待入孔之后, 再将临时固定杆件拆除。同时, 要注意选好吊点位置, 如果钢筋笼较短, 可允许使用一个吊点, 较长时才使用两个吊点。

5.3 二次清孔

灌注桩成孔的高度应是设计要求的高度, 尽量利用钻杆于原位处进行一次清孔, 待孔口的返浆比重<1.0~1.2, 且测得的孔底沉渣厚度<0.05m时, 便抓紧时机吊放钢筋笼, 并沉放混凝土导管。在沉放导管时, 要先对导管的连接进行检查, 看是否牢固、密实, 以免发生漏气漏浆现象, 进而影响到灌注质量。在吊放钢筋笼及沉放导管期间, 因为孔内原土泥浆把悬浮着的沉渣冲至桩孔底部, 未能被混凝土冲击, 而是变为了永久性沉渣, 进而直接影响到桩基工程的质量。所以, 务必在开始灌注混凝土前采用导管进行2次清孔, 待孔口返浆比重和沉渣厚度都满足规范中的要求之后, 再迅速灌注水下混凝土。

5.4 灌注水下混凝土

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时, 一般是采取导管进行灌注。尽管混凝土会存在离析现象, 然而良好的配合比是可以将离析程度降低的。所以, 要根据水泥品种、石料规格、中粗砂及含水率的变化情况来调整现场配合比, 以保证各根桩的配合比都符合规范要求。同时, 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之前, 一定要复核配合比, 并对计量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还要严格计量, 认真做到相关记录。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公路桥梁建设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在当前的公路桥梁施工中, 钻孔灌注桩施工占有重要位置, 而其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严重时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 做好公路桥梁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近年来, 我国公路事业得到迅猛发展, 公路桥梁也日渐增多。在当前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凭借其自身优势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 由于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进而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严重时甚至发生质量事故。本文主要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晓伦.公路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与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 (运输.车辆) .2013 (05) :229-230.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篇9

关键词:后注浆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4幢主楼、商业裙房组成, 主楼及商业裙房地下2层均为车库, 主楼地上24层商业裙房地上3层, 总建筑面积47091.40平方米。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11.15m, 主楼基础范围内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 桩以第10层土作持力层, 桩径600mm, 有效桩长为22米,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400KN, 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40, 钢筋为HRB400 16, 桩钢筋伸入筏板的长度为35d, 充盈系数为1.10。

二后注浆钻孔灌注桩设计原理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是指成桩时在桩底和桩侧预埋压浆管和压浆装置, 待钻孔灌注桩成桩并达到一定强度后, 利用压浆装置将具有固化能力的浆液 (如纯水泥浆、水泥砂浆、掺加外加剂的水泥浆等) , 压入桩端和柱侧。这些浆液经过渗透、填充、置换、劈裂、压密及固结等物理或化学形式单独或共同作用, 改变了桩端及其附近桩侧土体的物理力学性, 清除了桩底沉渣和桩周泥皮对桩的不利影响, 改善了桩土界面条件, 使桩的承载力和桩侧阻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桩的沉降得以减小, 桩的承载性能得到改善, 从而达到提高桩基承载力, 减少沉降, 节约造价的目的。

三施工质量要点及控制措施

施工顺序: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制作泥浆→钻机钻进至桩底标高→成孔检验→清孔→安放钢筋笼、 (注浆管) →安放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砼→提拔导管至桩顶标高→拔出护筒→注浆→及时回填。

(一) 灌注桩施工工艺

根据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及地层情况, 采用正循环工艺泥浆护壁钻进成孔施工工艺, 正循环钻进、清孔, 成桩采用导管水下灌注砼成桩工艺。根据对周边工程施工经验及本工程地质和选定设备等情况决定对于桩中心距小于2.0米的桩进行跳打, 桩中心距离大于2.0米的桩则不进行跳打。

1.定位放样及成孔。

首先, 依据图纸及规划红线控制点, 由施工测量小组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测量放线方案, 用精密全站仪结合图中尺寸进行放线定位认真填写测量放线记录, 并对其进行复核, 做到一桩一放样一复核。其次, 用水准仪将高程引至现场做为标高控制点。再者, 桩位采用Φ8短钢筋作为标志, 深度不小于300㎜。最后, 制测量复核签证单, 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合格后方可进行护筒埋设。

2.护筒埋设。

护筒埋设时通过预先引放的纵、横方向的4个护桩点进行调整就位, 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其偏差不得大于50mm, 然后由现场技术人员在其周边至少找出两根桩位进行桩位中心距校核, 将桩位偏差有效控制在相关规范之内。护筒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 一般高出地面0.3m。护筒调整到位并固定稳后, 周边用黏土均匀回填并分层夯实以保证在钻孔过程中护筒稳定不下落以及周边不跑浆。

3.钻机定位。

钻机就位时要调平基枕机架, 必须保持平整、稳固、不发生倾斜、移动。另外, 钻杆垂直度由现场技术人员用水平尺做到每根必校, 过程复校。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 钻头尖应对准桩中心, 其水平位置允许偏差加减20mm, 将高程引到可靠且便于施工检查的位置处, 并下达开孔通知单。

4.钻进。

开孔前应用水准仪校核桩位孔口标高, 核对桩孔编号, 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工。另外, 钻孔用泥浆采用原土造浆, 每台钻机施工第一个孔开钻前要往孔口中加粘土以便造浆, 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泥浆参数, 以保证桩的质量。

5.清孔。

桩孔达到设计深度后, 将钻头提离孔底80~100㎜, 输入比重1.05—1.08的新泥浆, 从孔口注入清水, 开动砂石泵, 将孔底的沉渣冲出, 要求沉渣厚度<100mm.

6.下放导管。

导管下放前及下放导管时应认真检查密封是否完好, 清刷螺栓并应上紧上好螺栓。另外, 导管下入孔内应居中, 导管下端应距离孔底约0.3m~0.5m左右。

7.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 钢筋笼制作。

技术人员应先进行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并做好交底记录;制作钢筋笼前, 应先进行钢筋原材的验收、复验及焊接试验;先制作钢筋笼的加强箍, 加强箍先根据设计长度下料并在特制的平台上弯制而成。加强箍制作完成后, 在加强箍上准备的放样出钢筋笼每一根主筋的确切位置并用红漆作出标志, 最后放入注浆管, 注浆管应对称绑扎在主筋上, 绑扎必须牢固可靠;主筋分段长度应考虑下笼时焊接时间对其他相关环节的影响。本工程地质以粉土为主焊接时间过长会造成孔底沉渣过厚, 考虑这一因素及现场实际情况, 决定钢筋笼采用两节单面焊接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焊接对工序的影响;钢筋笼加工在一个特制加工平台上进行, 加工前先检查平台的平直度, 确保钢筋笼的主筋顺直。主筋分段长度将所需钢筋用切割机成批切好备用, 并按规定分类堆放整齐;加工时先将主筋点焊于加强箍的外侧所标识的主筋位置, 确保主筋位置正确间距一致;最后施工钢筋笼箍筋, 施工箍筋前先在主筋上分出箍筋间距, 然后将箍筋缠绕于钢筋笼骨架上并将箍筋与主筋点焊或绑扎牢固;钢筋的保护层采用焊接支撑筋控制, 沿圆周均等的设置3个点, 沿笼长间距4米, 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20㎜;加工成型的钢筋笼稳定放置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 防止变形;每幅钢筋笼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 合格后方可使用。

(2) 钢筋笼安装。

下放钢筋笼前应进行检查验收, 不合要求不准入孔;记录人员要根据桩号按设计要求选定钢筋笼并做好记录;起吊钢筋笼时应首先检查吊点的牢固程度;钢筋笼保护层采用支撑筋厚度50mm;焊接在主筋外面, 每个截面使用3个, 间距4m;起吊时保持平稳, 避免钢筋笼在起吊中变形, 下笼时由人工辅助对准孔位, 保持钢筋笼垂直, 轻放, 避免钢筋笼碰撞孔壁。

8.混凝土运输、灌注

本工程为商品砼, 混凝土由运输车直接送至孔口漏斗, 施工时应按要求做混凝土试块并编好试块号, 写明日期、桩号, 按要求养护后, 送试验部门进行标准养护、试压;二次清孔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 才能开始砼灌注。砼灌注前向孔内均匀投入碎石, 以保证注浆管不被砼固结, 造成不能注浆;砼检查, 检查搅拌的砼和易性、坍落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有离析, 以及有无团块、大粒径骨料等, 不合要求的决不允许浇注;砼浇注, 开始浇注前, 应先检查孔底沉渣厚度, 不合要求时应重新清孔;浇注时, 应保证混凝土的储备量, 应避免导管露出混凝土面导致管内进水;应定时测量混凝土面上升情况, 随时掌握超径、缩径等情况, 专人测量专人记录;测绳应经常校核;浇注的桩顶标高不得偏低;拆管前必须测量导管在混凝土内埋深, 计算准确后方可进行拆管工作;严防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造成断桩;混凝土浇注结束后导管起拔应缓缓上提, 拔出混凝土面时应反复插, 避免过快, 以防桩头空洞及夹泥;桩头混凝土灌注超浇量应满足规范技术条件, 超灌不小于一米;当导管内混凝土面不满时应徐徐灌入混凝土, 以防止桩体内混凝土疏松;当混凝土面上升顶托钢筋笼时, 应放慢灌注速度, 适当控制导管埋深, 防止钢筋笼上浮;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及时对空桩部分进行回填。

(二) 后压浆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熟悉设计单位的技术交底、设计意图;有水泥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定证书、设计工艺参数;水泥浆搅拌机、注浆泵调试完毕。

2.注浆管设置与制作。

注浆管采用钢管, 钢管底端30cm左右钻15~20个φ8mm小孔, 用绝缘胶布加胶带包裹, 以防小孔被浇桩的混凝土堵塞。

3.桩开始注浆时间。

灌注桩注浆时间为成桩后2~3天进行。

4.压水试验 (开塞) 。

压水试验是注浆施工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实施桩底注浆前, 通过压水试验来认识桩底的可灌性。压水试验的情况是选择注浆工艺参数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 压水试验还担负探明并疏通注浆通道, 提高可灌性的特殊作用。

5.注浆。

压水试验后, 立即进行压浆, 压浆应先侧侧后桩底。在注浆过程中, 可灌性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直接表现为注浆压力随之发生变化。浆液水灰比控制在0.5~0.65, 在注浆过程中还应注意注浆节奏实行间歇注浆, 当注浆压力急剧上升或当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出现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 改为间歇注浆, 间歇时间宜为30~60min, 或调低浆液水灰比。

6.注浆量。

桩注浆量为3t, 在实施注浆中, 还需根据压水试验情况及注浆过程中的反应适当调整注入量, 并通过对注浆压力、浆液浓度、注浆方法诸因素的调控, 将所需注浆量灌注到设计要求范围内。一般浆液浓度和灌浆量大, 灌浆压力高, 加固效果更好。

7.注浆压力。

在注浆过程中, 可灌性的变化直接表现为注浆压力的变化。可灌性好, 注浆压力则较低, 一般在4Mpa左右;反之, 若可灌性较差, 注浆压力势必较高, 可达4~8Mpa。容许灌浆压力与地层的密度、渗透性、初始应力、钻孔深度和位置以及灌浆次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桩端为3Mpa桩侧为2.5Mpa, 如桩顶侧面冒浆, 则暂停。

8.终浆的标准。

下列条件可以综合作为终浆的标准: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 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

9.注浆时间及顺序。

注浆时间宜于成桩后2d后进行, 不宜迟于30d后;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10米;对于群桩注浆宜于先外围、后内部;对于非饱和土宜先桩侧后桩端;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h。

四结语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篇10

而所谓的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 运用机械钻孔或者用人力挖掘的方式在建筑地基中凿出的桩孔, 然后在桩孔内放置钢筋笼, 然后灌注混凝土做成钢筋混凝土桩, 在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按照钻孔的方法不同可以对钻孔灌注桩分类,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钻孔灌注桩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针对钻孔灌注桩的性能而言, 钻孔灌注桩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小, 对周围的土质以及邻近的建筑都没用太大伤害, 钻孔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很强, 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地质环境和规模不一的建筑工程。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不断成熟, 在现代的桥梁、房屋、水工建筑以及其他工程中, 钻孔灌注桩越来越受到建筑设计师的青睐。

在现代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和性能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创新,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建筑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长度和直径不断增大,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外在因素和施工工艺的影响,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工程事故。发生钻孔灌注桩事故, 不仅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更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 对钻孔灌注桩常见事故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迫在眉睫。本文从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的控制出发, 对如何控制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质量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提出了个人看法,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 成孔质量的控制

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质量如控制不好, 则可能会发生塌孔、缩孔、桩孔偏斜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等, 还将直接影响桩身质量和造成桩承载力下降。因此, 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1 采取隔孔施工程序。

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和打入桩不同, 打入桩是将周围土体挤开, 桩身具有很高的强度, 土体对桩产生被动土压力。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则是先成孔, 然后在孔内成桩, 周围土移向桩身土体对桩产生动压力。尤其是在成桩初始, 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很低, 且混凝土灌注桩的成孔是依靠泥浆来平衡的, 故采取较适应的桩距对防止坍孔和缩径是一项稳妥的技术措施。

1.2 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

这是灌注桩顺利施工的一个重要条件, 否则钢筋笼和导管将无法沉放。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 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 并于成孔后下放钢筋前作井径、井斜超声波测试。

1.3 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

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 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 以防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 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 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 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的深度。

1.4 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

质保资料, 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在验收中还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 这是由于钢筋吊笼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 因此, 吊环长度是根据底梁标高的变化而改变, 所以应根据底梁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 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吊放过程中, 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 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

2 成桩质量的控制

2.1 为确保成桩质量, 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保书 (水

泥厂合格证、化验报、砂石化验报告) , 如发现实样与质保书不符, 应立即取样进行复查, 对不合格的材料 (如水泥、砂、石、水质) , 严禁用于混凝土灌注桩。

2.2 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采用导管灌注, 混凝土

的离析现象还会存在, 但良好的配合比可减少离析程度, 因此, 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品种、砂、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的变化进行调整, 为使每根桩的配合比都能正确无误, 在混凝土搅拌前都要复核配合比并校验计量的准确性, 严格计量和测试管理, 并及时填入原始记录和制作试件。

2.3 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 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 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惊人, 因此在现代的建筑行业中, 建筑工程的规模和质量都有所提升,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 钻孔灌注桩是常见的施工工艺。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大多是在水下进行, 所以很难对其质量进行保障。因此, 从目前对钻孔灌注桩的分析来看,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对施工场地的地质进行仔细的勘探, 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把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和钢材质量进行审核, 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过程详细记录, 才能够有效的控制钻孔灌注桩的质量, 从而才能使钻孔灌注桩技术得到提升。通过本文对如何控制工程中钻孔灌注桩质量和技术的详细阐述, 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总而言之, 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 可以预见, 在将来的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质量和技术必定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宪忠.在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和质量如何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 3.[1]董宪忠.在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和质量如何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 3.

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篇11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和干作业成灌注两类工艺, 施工前期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准备不充分, 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直至给建设方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应认真熟悉施工场地和邻近区域的危房等特殊建筑物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技术规范, 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技术规范方面的相关资料, 对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制订出施工组织方案、对进场材料控制和每根桩的施工进行质控记录, 以便有效地对桩基础施工质量加以控制, 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2 钻孔质量的控制

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质量控制依据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依据有关文件进行:

1) 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

2) 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要求;

3) 《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核查技术》;

4) 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9) ;

6) 《建筑基桩检验技术规范》 (JGJ 106—2003) 。当某一技术指标在上述各文件中相互不一致时, 要以国家技术规范作为工程施工的执行标准。

2.2 质量控制目标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达到的目标:

1) 成桩过程各项指标, 包括桩位、桩长、桩径、孔底沉渣、终孔垂直度及成桩与材料质保等满足设计要求;

2)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 桩身完整, 匀质、连续性好, 无夹泥、断桩等缺陷;

4) 桩极限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验收标准。

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泉州市某实验小学教学楼于2009年8月正式开工, 由于该工程是旧教学楼翻建, 当地属于古城区, 周边民宅很多, 施工场地与民房产生的纠纷较多。上部地质及其复杂而的地质报告未明确, 部分桩基又处于内沟壑中和沟壁石墙处, 施工条件相当困难。所以施工前认真熟悉施工场地和邻近区域的危房等特殊建筑物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技术规范, 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技术规范方面的相关资料, 对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制订出施工组织方案是相当重要。该教学楼工程桩基类型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 (见图1) , 桩径为φ800~φ1200mm, 桩长约19~27m, 钢筋笼长12m, 桩基持力层设置在含卵中粗沙, 桩尖进入持力层≥1.5m。工程在实际施工中, 由于上部地质及其复杂而的地质报告未明确, 部分桩基又处于内沟壑中和沟壁石墙处, 其中有6根桩在施工到8~11m处遇到孤石无法继续施工, 便采用改变原设计方案, 由孔径φ800mm改成φ1200mm, 加大混凝土护壁空孔, 施工时临时租用160k W大型机械抓管机进行冲抓孤石。其它由原设计φ800mm改成φ1 050mm孔径的人工挖孔桩挖到5m作为混凝土护壁空孔, 施工完后重填黏土进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3.1 测量定位控制

测量定位关系到孔位的准确性, 钻孔的垂直度以及控制基准面标高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 在测量放线中应选用适宜精度的经纬仪及激光测距仪采用极坐标定位法;桩位测量后, 再用钢尺和相邻的桩位地进行复核校正;桩位确定后, 用长约300mm的钢筋或木桩钉入土层作为定位桩。

3.2 成孔过程关键点质量控制

1) 孔底沉渣控制。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 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泥浆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密度和黏度, 若泥浆过稀, 则携渣能力不够;若泥浆过稠, 则孔壁会形成泥皮, 无形中减少了桩径。泥浆的比重、黏度应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稳定等情况进行确定, 如地下水位较高, 容易坍塌, 泥浆密度、黏度可大些, 但不宜过大, 密度应以1.1~1.2、黏度为18~25为宜。钻孔结束后, 应当进行一次清孔的同时必须不断地补充新鲜泥浆, 将孔内含砂量大、性能差的泥浆置换出来;二次清孔时宜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 若采用正循环清孔, 须加大泥浆密度和黏度, 且清孔的速度要慢。终孔验收时要严格检测钻杆和钻头或测绳长度的准确性, 杜绝以超深来抵消孔底淤积。

2) 孔壁坍塌控制。一般因预先未料到的复杂不良地质情况、钢护筒未按规定埋设、泥浆黏度不够、护壁效果不佳、孔口周围排水不良等因素造成孔壁坍塌, 易造成埋、卡钻事故, 应高度重视并采用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在特殊地层钻进应采用优质冲洗液护壁, 同时也可采用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排渣的做法来抑制不稳定地层的坍塌;在不稳定地层中, 换浆不要过早, 在二次清孔时替换掉高比重泥浆后, 及时灌注混凝土, 减少沉渣时间以保证桩身质量。

3) 扩径和缩径控制。为避免扩径的出现, 应检查钻机是否固定、平稳, 要求减压钻进, 防止钻头摆动或偏位, 在成孔过程中还应徐徐钻进, 以便形成良好的孔壁, 要始终保持适当的泥浆比重的足够的孔内水位, 确保孔内泥浆对孔壁有足够的压力, 成孔尤其是清孔后应尽快灌注水下混凝土, 尽可能减少孔壁在小比重泥浆中的浸泡时间;为避免缩径的出现, 钻孔前应详细了解地质资料, 判别有无遇水膨胀等不良的地质土层, 若有, 应按要求采用失水率小于3~5m L/30min的优质泥浆进行护壁, 经常对钻头的直径进行校正, 钻头直径一般比所需成孔直径小20~25mm。

3.3 灌注过程主要环节质量控制

1) 混凝土落度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 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具有拌和均匀、和易性好、内阻小、初凝时间长、润滑性好且有较好的触变性能, 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可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灌注性、连续性和密实性等特点, 一般18~22cm。为保证桩身质量, 配制的混凝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符合使用要求, 特别是水泥的质量必须保证, 粗骨料尺寸级配要合理, 所使用的材料要进行二次复检方可投入使用; (2) 混凝土的配合比要通过试验确定; (3) 严格按试验配合比, 做好混凝土在现场搅拌的质量控制工作; (4) 要设有专人对搅拌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等指标的检验; (5) 按实际要求做好混凝土的试块工作, 并保证取样的实性。

2) 导管埋深控制。导管低端在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桩质量, 必须予以严格控制。在混凝土灌胶时, 料储存要求混凝土初灌量满足导管埋入混凝土1.0m以上, 以免因导管下口未被埋入混凝土内造成管内反泥浆现象, 导致灌胶失败。因此, 在浇注过程中, 要经常探测混凝土面实际标高、计算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导管下口与混凝土面相对位置, 及时拆卸导管, 保持导管合理埋深, 严禁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导管埋深一般应控制在2~6m, 过大或过小都回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出现不同形式的质量问题, 直接影响桩的质量。

3) 钢筋笼上浮控制。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下列原因引起钢筋笼上浮: (1) 钢筋笼在孔口固定不牢或提升导管用力过猛, 将钢筋笼钩挂; (2) 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地面时, 导管埋深过浅, 灌注量过大或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底一定高度时, 导管埋深过大; (3) 混凝土质量差, 对于易离析、坍落度损失大的混凝土, 都易使钢筋笼上浮, 解决办法是操作要正确、确保混凝土质量及加快混凝土灌注。

4) 柱头质量控制。保证桩头的质量必须控制好最后一次灌注量, 桩顶不得偏低, 凿出浮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值, 灌注混凝土的高度要超过桩顶标高, 超灌量不足, 桩质量不能保证。

4 几种缺陷桩的形成因素

4.1 断桩原因分析

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

对于诱发断桩的因素, 必须在施工初期彻底清除其隐患, 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 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断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 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 导致导管埋深过小, 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夹层断桩。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 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 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 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 并与灌注的混凝土量认真核对, 以计算值与测量值对比, 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2) 在灌注过程中, 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 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 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 在提升时连结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因此,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增大责任心, 及时测量导管埋深;采用新型导管, 减少提升阻力;加快灌注速度, 缩短灌注时间。

3) 卡管现在也是诱发断桩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人工配料 (有的机械配料不及时校核) 随意性大, 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 使坍落度波动大, 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 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 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 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阻塞导管, 都会导致卡管事故, 造成断桩。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及时检查坍落度, 缩短灌注时间, 是减少和避免此类断桩的重要措施。

4) 坍塌。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 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 有甚者分包或转包, 施工者谈不上有什么经验, 在灌注工程中, 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砂性断桩。这类现象在断桩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较为严重。而且位置深、难处理, 是导致工期无限延期及经济上大量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在这些方面应该加大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力度。

5) 另外, 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 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因此应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 这对保证桩基的质量很重要。

4.2 缩颈

在钻孔过程中, 由于钻锥磨损或焊补不及时, 再或地层中遇到膨胀的软土、黏土、泥岩等, 容易产生缩颈现象, 即出现膨胀性软土, 俗称探头泥, 成孔检验不太挡事, 但至下冲扩后仍下不去, 则须回填重新钻孔。如反复多次仍不能成孔, 就在锥头上加焊合金钢, 再度扩大孔径, 成孔后重新浇筑。

4.3 灌注时产生井壁坍落

成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发生坍孔现象, 若坍塌不止, 应将导管拔出, 以黏土回填重新成孔;轻微坍落在施工中不易被察觉, 声测时会发现局部裹泥或夹砂现象如在鲤城区实验小学教学楼施工中, 地质条件较复杂, 地质结构层夹有3.5m厚的细沙层, 经常发生井壁坍塌现象, 声测时, 曾发生过流砂现象, 为预防此类缺陷, 应该根据地质状况在钻孔过程中加大护壁粘结力度;成孔后及时灌注混凝土。

5 缺陷桩常用的处理方法

缺陷桩处理常用方法有扩大承台、原位复桩、接桩、桩芯凿井法、补桩、钻孔补强、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法案等。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5.1 扩大承台 (梁) 法

1) 桩位偏差过大, 原设计的承台 (梁) 断面宽度满足不了规范要求, 此时采用扩大承台 (梁) 来处理。

2) 考虑桩基共同作用, 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可用扩大承台 (梁) 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 (梁) 断面宽度的同时, 适当加大承台 (梁) 的配筋。

5.2 原位复桩

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超声波检测出的断桩, 采用彻底清理后, 在原位重新浇注一根新桩, 做到较为彻底处理。此种方法效果好、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 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 地质条件、缺陷数量的因素选择采用。

5.3 接桩

1) 对桩进行声测, 确定好混凝土的部位。

2) 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确定井点降水-开挖-20#素混凝土进行护壁, 护壁内用钢筋箍圈进行加固。

3) 挖至合格数处利用人工凿毛, 按挖孔法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5.4 桩芯凿井法

这种方法做起来比较困难, 即边降水边采用风镐在缺陷桩中心凿一井, 深度至少超过缺陷部位, 然后封闭清洗泥沙, 放置钢筋笼, 用挖孔混凝土施工方法浇注膨胀混凝土。

5.5 接桩法

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时, 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

1) 开挖接桩挖出桩头, 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 并凿出钢筋, 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 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2) 嵌入式接桩, 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 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 可采用此法。

5.6 补桩法

桩基承台 (梁) 施工前补桩, 如钻孔桩距过大, 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 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5.7 钻孔补强法

此法适应条件是桩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桩长不足, 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 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 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 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桩长不足时, 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 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5.8 改变施工方法

桩基事故有些是因为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造成的, 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施工方法, 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 改变成桩施工顺序: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 可采用间隔内成桩法。

2) 改变成桩方法。如成孔桩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时, 采用套管内成桩的方法。

5.9 修改设计

1) 改变桩型。当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时, 造成桩基事故, 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 如灌注桩成桩困难时, 可采用打预制桩。

2) 改变桩位。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线障碍, 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

3) 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 耗资巨大, 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 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

6 结语

钻孔灌注桩的整个施工过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项目, 发现桩身质量问题比较困难, 桩的高应变和低应变动力检测技术基本上是在一定的假设计算模式下进行参数的测定与检验, 由于操作上人为等主客观原因的存在, 不可避免会出现偏差。故加强桩基工程检测只是一个手段。要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必须以人为本, 强调现场管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 预防为主, 质量监督中桩混凝土质量的判定, 要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与工艺情况、准确的现场施工记录, 并了解施工单位素质, 方可比较准确判定混凝土质量。

综上所述, 混凝土桩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在于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审查混凝土施工工艺是否合理, 掌握桩缺陷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对混凝土桩质量进行控制, 达到质量监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君扬.钻孔灌注桩质量评价及事故处理技术[D].上海:同济大学, 2006.

[2]佟明文.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与事故预防[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07.

[3]楼晓明, 陈强华, 俞有炜, 等.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异常现象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 2001, 23 (5) :547-551.

[4]祝和芬.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几个问题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 (S1) :106-108.

上一篇:语文专题研究管理下一篇:汉文帝的法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