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室质量管理标准

2024-05-3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换药室质量管理标准(精选7篇)

换药室质量管理标准 篇1

处置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物品摆放合理。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3、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安瓶、锐器等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袋或者容器内,由专职人员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地点,有交接登记本。

4、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处置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

5、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min,有记录。登记内容有使用时间、累计时间、使用人签名。

6、医疗废物收集容器。污物桶应密闭、有标识。

7、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

8、体温计每次用后应消毒,清洁干燥保存。

9、换药室感染性废物置黄色专用包装袋内。

10、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能高压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11、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清洁柜,过期重新灭菌。

1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

13、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者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2016年04月25日

换药室质量管理标准 篇2

1 严格做好换药室的环境消毒

每日2次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 每次1h, 时间选择在每日中午12时和晚24时, 因这段时间室内流动人员少。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每日2次, 随脏随擦, 抹布换药室专用。地面湿式拖擦, 至少每日2次, 拖布亦为专用。每周进行1次室内空气熏蒸, 每月1次做空气培养及台面细菌培养、换药室人员手的细菌数检测, 通过上诉措施, 使各项细菌监测指标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严格做好无菌物品管理

(1) 各种物品按照灭菌、消毒、污染分区放置。灭菌包、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分类按灭菌日期先进先出的原则依次排列放入无菌专柜内。

(2) 无菌持物钳由湿式保存改为干式保存, 并严格遵守使用时间, 每4小时更换1次, 随脏随换。

(3) 将原来器械浸泡消毒方法改为高压灭菌消毒, 如将剪刀、止血钳、刀柄等分别放在切开包、拆线包中高压灭菌消毒, 将刀片、缝合线分开单包装高压灭菌消毒, 确保无菌效果, 减少消毒液的再污染, 保护环境。

(4) 纱布、棉球分小包装高压灭菌消毒, 开启后有效期24h。

(5) 液体石蜡油, 做成小瓶分装后高压灭菌消毒, 为防高压时爆裂, 在包装瓶上插一针头即可, 做到用1次更换1次, 减少感染的发生。

3 医务人员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前应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 必要时穿无菌衣, 戴无菌手套。

(2) 操作前后用流水洗手, 医务人员以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传播媒介, 所以洗手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而洗手成本低, 因而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而有效的措施[3]。

(3) 换药用具一人一套, 使用后清水冲洗, 用消毒液浸泡30min, 再用清水洗净, 送高压灭菌消毒。

(4) 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 医疗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 将引起二次感染和污染环境, 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4~5]。医用垃圾如带有脓、分泌物、血污敷料等每日送焚烧炉焚烧, 冲洗液、排出液等放入专用器具用1000mg/L含氯有效消毒液浸泡30min后排入下水道。

(5) 对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请领、消毒敷料等做好登记。

4 严格执行换药室制度及医院管理制度 (1) 换药室需设专人负责管理。

(2) 人员需工作态度严肃认真, 动作轻柔, 以减轻病人痛苦及恐惧感。

(3) 一切换药物品需保持无菌, 并注明消毒日期, 超过1周后重新消毒。

(4) 对清洁、污染的伤口, 要分先后并在固定位置处理。布局要合理, 有条件的感染换药室与无菌伤口换药室分开设置及处理。

(5) 特殊感染病人不能在换药室处理, 应在隔离室处理, 换下的敷料焚烧处理。

(6) 保持室内整齐清洁, 桌椅每天擦拭消毒2次, 地面喷洒消毒2次, 空气用紫外线消毒2次。

(7) 换药室物品及各无菌包应每周按规定时间大清洗大消毒1次, 各类外用药品瓶签标记要明显, 字迹要清晰。

(8)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5 树立责任意识, 健全规章制度是做好换药室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换药室虽小, 却关系到医院的交叉感染;换药室工作看是简单, 却需要用极强的责任心来管理。同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建立换药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换药室工作的前提, 树立责任意识是防止交叉感染的保证。

摘要:目的 规范换药室的管理。方法 制定并落实换药室消毒隔离措施及监测体系, 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结果 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加强换药室管理, 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关键词:换药室,管理,消毒

参考文献

[1]盛之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3) :263~265.

[2]余如平.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10) :1199~1200.

[3]邢红霞.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8) :639~640.

[4]陈静, 裴红生.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9) :1025~1026.

换药室质量管理标准 篇3

【关键词】细节管理;门诊换药室;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52-01

1资料及方法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0月~12月来门诊换药患者90例(干预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18~72岁。对参与者进行护理质量及伤口换药处理的满意度调查。并与2010年10月~12月来门诊换药的90例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其中男性44例,女性46例,年龄19~78岁。两组患者均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与护士合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对伤口换药处置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方法。对照组在换药过程中采用常规换药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细节管理干预措施。

2强化细节管理理念

确定加强护理工作细节管理工作的思路,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风险源于细节”的观念,工作中处处注意细节。回顾各类与换药有关的投诉纠纷,查找一些与换药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学习分析,经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得出,绝大多数的风险都是因细节管理的缺失而导致。因此要求门诊换药室每一位护理人员重视细节,深刻认识和领会到从安全管理上把握细节,将工作做实、做细,才能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服务安全。通过强化,提高换药室护士对细节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使注重细节成为工作习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认真梳理小事,注重细节和改变不良习惯的行动,加强培训,让护士操作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操作、每一句用语都符合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管理标准,养成细致周到的好习惯。

设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由护理骨干担任责任组长,组成护理

质量监控小组,分工负责,定期对门诊换药室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加强监控,做到护理质量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3换药室护士对患者操作前的细节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在理论上加强换药安全的细节管理。肢体损伤、年长的患者上下诊断床时,由于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扭伤等情况;年幼的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惧怕而挣扎,易造成新的损伤;由于换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或过度紧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低血糖等情况。因此引入细节管理,制定发生此类情况时的应急预案,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加强换药室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紧急情况和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培训,通过考核、提问、情景模拟等形式,不断提高每位换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强化护理专业技能培訓、考核。护士长和责任组长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考核,使各级护理人员对各种类型伤口换药处置做到准确、娴熟,避免交叉感染,确保护理安全。

沟通交流的细节管理。护士礼仪能强化护理行为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极小的细节,但对患者或家属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注重换药室护理人员的礼仪培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门诊换药室护士对患者换药操作中的细节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物品清点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门诊换药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每日检查无菌物品、各类消毒液的有效期及浓度并进行登记;定期更换各类消毒容器;每季度由科室感染监控员进行换药室空气微生物检测,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灯管;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感染监控知识、消毒隔离制度的学习,不定期抽查换药室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与年终考核、奖金分配挂钩。护士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必须增强安全意识,保证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杜绝护理纠纷。故经常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医院护理事故处理条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换药过程中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的细节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主动与患者沟通,从护理角度预见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全程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宣教,如伤口注意事项、饮食注意、换药时间等方面;观察换药操作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沟通,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意外发生,使患者时时刻刻感觉到舒适。

5讨论

细节管理是护理安全的需要。加强门诊换药室护理工作细节管理,不仅可以直接提高换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及时发现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真正做到对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防微杜渐,对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强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细节管理是门诊换药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需要。门诊换药室护理服务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护理服务的细节不仅仅是在行动和语言,还表现在一个眼神和一个微笑,护理服务在细节中见体贴,在细节中见真情。要想做到护理服务零缺陷,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患者,就必须梳理小节,注重细节,就必须在工作流程上以患者为中心,方便患者,做透身边的小事,从细微处入手,每项操作切实可行,才能做到真正的优质服务。细节管理是严格的程序化管理。事实证明,要做好细节管理,必须有强有力的质控体系才能保障各种细节管理落到实处。细节管理应该渗透在每一质量标准中,建立切实可行的细节管理的措施,对门诊服务中每一项工作都建立了详细的工作流程,每一个细节都有行为标准,使护理人员自觉、全面实施护理标准服务流程。

总之,医院服务品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上。加强护理工作细节管理,不仅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医院服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也可以通过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来转变护士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我院门诊换药室实施细节管理以来,提高了门诊护理人员对门诊护理安全的识别能力,使之更加重视护理细节管理与细节服务,真正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雷丽华. 细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家庭护士. 2008(20)

[2] 李春梅. 重视细节管理 提高护理安全[J]. 当代医学. 2009(02)

[3] 许勤,王荣. 加强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意义与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 2007(03)

换药室质量管理标准 篇4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每日检查,无过期物品,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治疗盘应保持清洁,每周灭菌一次;各容器标签清晰。

五、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六、碘酒、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物品如棉球、纱布应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一次性纸塑包装纱布开启时,必须一次性使用。

七、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法保存,每4小时更换灭菌一次,污染或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注明开启时间。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九、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不得少于30分钟,各种物体表面、地面保持清洁,湿式清扫,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换药室质量管理标准 篇5

时间:7月5号

地点:妇产二科医生办公室

主讲人:吴文姗

(一)人员管理

1、专人管理,相对固定。

2、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

3、显而易见本室工作人员及非操作时间内严禁进入。

4、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5、闰人需进入室内治疗或换药时,应穿患服,严禁家属陪伴入室。

(二)环境管理

1、环境整洁,窗明几净,四壁无尘,无污迹。

2、地面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扫工具,每日至少湿拖2-3次。

3、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物品定位放置,私人物品不得放入室内。

4、污物与污染敷料应放污物桶内,每日专人回收焚烧,并清洁污物桶一次,破伤风杆菌、绿脓杆菌等特殊细菌感染的病人应予隔离,用后污染敷料密封运送焚化炉焚烧,所用器械单独浸泡消毒后清洗、灭菌。

5、每日空气消毒1次,室内物品、环境每周大清扫消毒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学检测。

(三)无菌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有灭菌日期、名称、责任人,按灭菌日期先后次序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2、灭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3、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提倡使用小包装。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核用无菌液体,超过24h后不得使用。

5、使用中消毒保持其有效浓度,定时监测。

6、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使用后回收;传染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具装入防刺、防水容器内,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7、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遵守一人一碗、一盘、二镊的换药制度。换药所用的溶液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4h,并有明显标记。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所用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浸泡器械时,应打开关节,盒盖上标有使用时间。侵入组织的器械必须经灭菌后方可使用。

换药室质量管理标准 篇6

2009年3月24日,我院怀疑换药室被污染,立即通知换药室人员对换药室进行封闭整顿。具体措施如下:

1.换药室所有怀疑被病人污染的不在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集中进行焚烧处理。

2.换药室所有器械、物品凡能用1%过氧乙酸浸泡的一律浸泡30分钟,再清洗、打包、高压灭菌。

3.所有无菌物品一律送供应室重新高压锅灭菌。4.换药室内各种用物用1%的过氧乙酸擦拭

5.换药室三间物用40%的甲醛加热熏蒸,密24小时后通风。具体:换药室每间房子面积约70m3,每m3用40%的甲醛12ml,每间房屋用85ml,房屋内温度开空调保持在18℃以上,湿度保持在60%以上,加热熏蒸密24小时后通风。

换药室护士与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 篇7

1 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2]

1.1 视力减退

老年人视力减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各异, 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与他人的沟通, 特别是病人对他人身体语言的感受。由于视力受损, 病人接受信息能力减弱或变慢, 所以老年病人对护士所给的信息反应速度不及正常人或年轻人, 反应变慢。

1.2 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下降会直接影响老年人对某些信息的记忆和回忆, 从而影响沟通效果。

1.3 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直接影响沟通双方口头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与其生理特点相对应, 老年病人易产生被嫌弃的心理, 表现出焦虑、烦躁、郁闷、易激动的心理特点。

1.4 伤口愈合缓慢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减慢, 伤口愈合的能力比年轻人要差, 尤其是有的老年人自身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 存在周边血液循环差、营养不良、长期卧床等问题, 使伤口愈合时间显著延长。

2 与老年病人沟通的技巧

2.1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亦称“态势语言”沟通, 是在沟通过程中辅以动作仪态、仪容神情等的配合, 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观点要求等, 其信息的传递有时胜于口语表达。

2.1.1 微笑

微笑是一种表达美好感情的无声语言, 面带微笑是沟通的第一步。病人看到护士热情的服务态度, 会解除由于初来陌生环境和对换药可能产生的疼痛而带来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为进一步实施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肢体语言沟通

肢体语言往往起到有声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换药前后轻轻地搀扶老年病人上下治疗床, 帮其整理衣裤、头发, 为其开门, 护送其至电梯口等, 让老年人及其家属感受到护士热情、周到、贴心、细致的护理服务。

2.2 语言沟通

病人进入换药室, 护士要一边做准备工作, 一边同病人聊天, 问受伤情况等, 既了解了病情又减轻病人的局促感, 同时也拉近了与病人的心理距离。换药过程中要关切地询问病人“痛不痛、可以吗”, 根据伤口情况及时给病人讲解创伤知识、换药常识, 告知损伤情况、回家后的注意事项。老年人反应速度慢, 与老年人沟通时适当减慢说话速度[3], 注意语句要简短, 一次交代一件事情, 以免老年人混淆, 说完一句话后给一定的时间让老年人反应, 切忌催促, 对重要的事情要反复交代, 直到老年人理解、记住为止。对听力不好的老年人在说话时拉近与老年人的距离, 在空间上使用亲密距离, 让老年人能够听到, 也可以采用纸笔交流。对自理能力较差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需要向其家属交代好回家后的注意事项、饮食、营养、下次换药时间等, 必要时可用书面记录提示老年人或其家属。

2.3 护理操作技能

应用精湛的护理操作技巧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和配合。护士在实施换药操作时要注意掌握无痛性操作技术。护士沉着、冷静、敏捷、娴熟的操作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 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 让病人感到护士对待他的伤痛很积极、很认真, 同时让病人感到护士对他的病情有一定的把握, 让病人或家属感到安全并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同时也能使病人的情绪得以平静。

2.4 降低期望值

创伤给老年病人的生活及其家属的照顾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 因此病人及其家属希望可以尽快康复。但由于老年病人新陈代谢缓慢, 加之有很多病人自身就有其他疾病问题, 如糖尿病、静脉曲张、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等, 创伤的恢复过程较正常人缓慢。降低老年病人及其家属不现实的期望值, 客观上有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4]。例如1例有多处压疮的病人,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护士在为其换药的时候就与家属进行指导性沟通, 告知其压疮形成的原因, 在日常的家庭护理中应当怎样去做, 压疮单纯靠换药是不能痊愈的, 做好家庭护理也非常重要, 同时压疮的治疗需要花费很大的财力、人力和精力, 让家属一定要有思想准备, 治疗需要家属和护士的共同努力, 降低病人与家属认为只要换药就可以很快痊愈的期望值。通过这种沟通不但取得了病人与家属的积极配合, 促进压疮的愈合, 更让病人及其家属对护士细致、周到的服务感到满意。

3 小结

护理工作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面对病人日趋老龄化的现状, 与老年病人的沟通中有许多独特之处, 要求护士把所学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5]并运用到平时的沟通中, 以能更好地为老年病人服务。门诊是医院的窗口, 作为换药室的护士, 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专业技术和娴熟的心理学伦理学知识, 对待老年病人要充满爱心、耐心、诚心, 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与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使老年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伤口愈合, 并对换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参考文献

[1]于秀霞.浅谈换药室护士与农民工群体的沟通技巧[J].中外医疗, 2011 (20) :166.

[2]张桂芝, 杨淑枝, 王风英, 等.与老年患者的护患沟通方法及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1) :110-111.

[3]郑筠, 丁素红.浅谈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J].新疆中医药, 2010, 28 (4) :74-75.

[4]赵彤彤.与老年患者护患沟通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0 (14) :1573-157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技能大赛在职业院校教改中的价值下一篇:中学生读哈利波特心得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