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标准化

2024-09-12

企业管理标准化(共12篇)

企业管理标准化 篇1

摘要:文章试图讨论现代企业标准化的重点,认为现代企业首先要在内部积极采用国际通行的产业标准,才能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把眼光放在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要按照ISO确立的优先数方法,根据企业产品族的需求把企业产品设计所允许采用的标准零部件数量减到最少;在新产品开发中采用产品模块化方法;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机构单元,如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标准化的服务和销售单元等,以提高效率和产能,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积极参加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各个层面的标准化,最大限度为自己企业争取权益;要有自己的标准化战略布局,把对企业有利的专有技术制定成为国际标准。

关键词:标准,标准化,现代企业,标准零部件,模块化,生产系统

1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现代企业标准化的重点并不在于企业内部是否要刻意比照标准化组织的方法把企业专有的技术方案都转化为企业标准,而且要解决如何把市场竞争作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着眼点,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有3个重要方面,第一是企业内部要大力推动执行国际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第二是要重视企业内部标准零部件的正确应用、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以及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或服务单元;第三是企业要走出去,紧密跟踪与企业产品有密切关系的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的标准动向,同时大力争取把本企业中对自己有利的专有技术方案推荐到标准化组织制定为国际标准。

本文重点回答现代企业标准化的几个问题,包括企业内部执行国家、国际以及协会层面的标准问题;产品零部件级的标准化,以及产品模块设计和标准化问题;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系统和服务单元问题;企业参加各级标准化组织的问题;企业标准化部门的设置问题等

2执行国际通行的标准

对于绝大部分现代企业来说,执行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已经不是问题。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 执行国际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文化。

(1)在大学工科基础课中有很多都会把国际通行的标准写进教材。在典型的机械工程学教材和电工学教材中都能够找到ISO、IEC标准的有关内容。工科毕业生进入到企业之后自然会认为执行国际通行的标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2)如果企业不执行国际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 那么就无法融入产业,无法和其他企业交流。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也会因此在技术部门里坚持采用国际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当前市面上流行的产品设计、工艺规划、产品数据管理等企业软件都会把国际通行的工业标准纳入到软件当中。软件供应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们肯定会被市场淘汰。

然而即便如此,对于现代企业的技术部门和标准化部门来说,都应该把执行国际通行的标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国际通行的标准已经把工业化过程中成熟技术解决方案固化在其中,让后来者只要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就可以轻松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把眼光放在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工业标准化发展到今日,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再创新。

当然,任何一个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如果它没有被政府的法规所引用,那么都是自愿性的。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都有权自主决定是否采用某一项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一旦企业决定采用某一项标准,那么在企业内部就会被强制执行。或者说,企业就会把一项自愿性的标准转化为企业内部强制执行的技术指令1。

关于企业需要实施的某些重要的国际标准,如ISO 9000、ISO 14000等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赘述。

3标准零部件和产品模块化

工业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出很多标准化和系列化的零件标准,例如:机械行业大量使用的螺钉、螺母等各种紧固件标准,电工行业大量使用的电阻、电容等标准,以供企业在产品设计中使用。在市场中也有很多非常成熟的企业负责供应高质量的标准零件。在传统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一般都会把机械设计手册或电工设计手册放在手边,随时查阅并选取其中的标准件应用到新产品设计当中。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任由设计人员随意选用也是错误的。这可能给企业采购和库存造成很大困难,造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正确的方法是,企业要用国际标准ISO 3《优先数方法》,以及ISO 17《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应用指南》、ISO 497《优先数和优先数化整值系列的选用指南》作为基本原则,根据企业产品族的需求把企业产品设计所允许采用的标准零部件数量减少到最少,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企业采购和库存以及装配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现代企业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允许设计人员选用的标准零部件建立成数据库,以方便设计人员查询并选用

产品的标准化模块设计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方法学,也是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标准化方法之一。如果企业的产品模块设计得当,就可以很容易通过不同模块组合形成能够满足适用于不同用户需求的系列化产品。李春田认为,模块化是现代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其特征包括:现代模块化对象是更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模块)通常也是一个复杂系统;模块自身的复杂化是与信息技术共同进化发展的;模块化的整体系统是通过设计规则事先规划好的;(模块化是)自下而上的系统改进和整体创新;模块化系统是创造选择价值的系统;(模块化包括)开放式接口和决策分散化等。产品的模块化对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成为形成产业集群的催化剂(李春田,2008)。

软件工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软件模块化设计、接口设计方法,同样实现了复杂系统的快速实现和产品迭代。例如:安卓操作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智能手机。

一个现代企业产品模块化的案例:Intel公司在1991年开始研发并推动电脑行业采用PCI总线结构,从而确立了电脑的体系结构,让Intel公司能够一跃成为电脑行业的平台领导者。PCI2总线也成为了电脑所有功能模块的标准接口。换句话说,它可以让电脑的所有功能模块都能够通过PCI总线链接起来,也包括Intel公司自己生产的CPU等芯片。Intel公司的明智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通过PCI总线的创新进行垄断,而是把它拥有的专利全部贡献出来,让所有模块提供商的产品都能够免费与PCI总线相连接。Intel公司的创新极大推动了电脑产业的蓬勃发展,其结果也让Intel公司的芯片销售获得了极大利润 (Gawer, 2002)。

4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或服务单元

现代企业有一种趋势,就是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机构单元,如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标准化的服务和销售单元等。这样做能够让企业大大提高效率和产能,快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企业扩张的时候, 或者在布局企业生态系统的时候,能够轻而易举地复制出这种机构单元,达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快速占领市场的效果。

4.1标准化的生产系统

工业革命之后,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流水装配线一直引领制造企业的标准化,带动了工业的规模化和高效率。在上个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生产方式的出现被视为美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其流水线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标准化的生产线极为容易复制,也能够加速企业的规模化扩张。但是,由于工人操作的标准化和简单化,使得工人无法具有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再加上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想方设法让生产流程不断提速,工人和雇主的矛盾最终是不可避免的。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方式崭露头角,描述标准化的丰田生产系统(TPS3)读物于1978年开始出版。到1985年已经是第35次印刷,跻身于日本畅销书行列。丰田生产系统成为了事实上的企业标准, 该读物也成为了丰田生产系统的标准范本。丰田生产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上个世纪80年代丰田生产系统在国外建立分厂和合资企业中的发展,90年代丰田生产系统在日本国内建立的工厂中的发展,以及丰田生产系统在合资伙伴通用汽车公司建立的工厂中的发展(Clarke , 2002)。

丰田生产系统在福特生产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增加了日本人的创新。通过丰田生产系统改进成本、数量、质量以及对于人性的尊重,一方面在工作过程中让工人能够有某种程度的自动调节、介入和参与的互补性,另一方面基于复杂的社会融合和社会控制系统的互补性。丰田生产系统内部的标准被认为是不固定的,而是处于持续的改进过程中。标准的这种动态性质称为持续改进过程的基础,通过鼓励工人持续完善和改进标准而进行持续学习。因此,标准化、学习和持续改进过程(CIP4)是丰田生产系统的核心。丰田生产系统标准化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操作的标准化(标准操作程序和标准操作表)和“看板系统5”促进的生产流程的标准化(Clarke, 2002)。

Constanze A. Clarke认为,“当今汽车工业引入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明显展现的趋势,是各家汽车公司纷纷基于丰田生产系统打造自己的生产系统。到目前为止,丰田生产系统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参考模型。……被模式化了的丰田生产系统,实际上已经被认为是最佳方法,今天已经成为西方汽车制造商们建立标准化生产系统的参考模式(Clarke,2002)”。在上个世纪末,奔驰公司就开始研发梅赛德斯—奔驰生产系统(MPS),奥迪公司则研发了奥迪生产系统,而沃尔沃公司研发了乌德瓦拉思想型生产系统。笔者在参观西门子公司在上海的一家家用电器子公司的时候,发现这家公司的生产线上就应用了起源于丰田制造系统的看板管理系统。

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普遍出现了产品设计和组织生产相脱离的现象。例如:苹果公司把具有高度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产品设计保留在美国的本土公司,而对于组织产品的生产则要寻找像富士康这样的公司进行代工。富士康公司在中国大陆显示出快速建立工厂,快速培训工人、快速产出产品,以及产能的快速扩张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标准化可复制生产线的基础上,加之中国农村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同样可以让企业能够赚取可观的利润。

建立可复制的企业标准化生产系统,首先要对该系统进行详细的标准化描述,包括总的系统框架,各个分系统的功能和要素,生产流程,物流和信息流,各个岗位的操作,分系统之间以及功能和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发挥工人的能动性,做到持续性改等等。企业标准化的生产系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完善的。其次要提出对系统运行是否符合标准的评价方法,确保评价过程能够查明真实情况,发现系统运行当中与标准的差距,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且还要发现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等。

标准化的生产系统也是一种工业社会系统,因为它必须依靠操作系统的工人在其中协调一致的工作才能够发挥作用。这种系统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确保能够激发工人的责任心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每一个人都能够促进系统持续改进都是极为重要的

4.2标准化的服务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今日,服务行业也可以发展出跨国型的巨无霸企业,所依靠的是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服务单元。例如:麦当劳的各个分店就是这种标准化服务单元。从公司的LOGO、店铺的门面和装修风格、生产食品的设备、食品饮品分类、口味和价格、店员的服务等等,都是标准化的。当你走进无论是全球任何一个麦当劳店,所吃到的东西和得到的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本土化的食品除外)。

沃尔玛零售业公司在最初成长壮大的过程中, 为了避开其他强势的零售业公司的竞争,首先在相对偏远地区布局“标准化的超市”,逐渐形成自己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 标准化的超市也能够有快速培养顾客消费习惯的效果。当沃尔玛的发展具有相当优势的时候再进军城市,最终打败了对手。本案例显示出,标准化可复制的超市是沃尔玛公司能够快速进行扩张,建立牢固的商业生态系统的一项有效手段(Moore , 1996)。

5参加各级标准化活动

现代标准化组织,特别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EC、ITU以及一些协会或联盟性质的标准化组织已经成为协调企业技术的平台和竞争的场所。任何一个标准化组织都希望一个标准的制定都是经过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并且得到协调一致的结果。

产业链中有很多技术需要协调,如零部件之间、 部件整机之间的机械、电器接口和通信接口,电器零件的尺寸、外接引脚排列和电器特性及接口,软件的数据格式和接口、通信接口等等。由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中各个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提交到标准化组织的提案也花样翻新, 而且很多都是传统标准化领域所始料不及的。

另一方面,在标准化组织中任何一个参加制定标准的企业都会认真考虑该标准与自己企业切身利益的关系。一个产品的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都不是唯一解。在没有制定标准之前,不同的企业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能是不同的。如果某个企业已在产品中使用的技术方案没有被一个为解决相同技术问题的标准草案所采纳,这个企业肯定会极力反对该草案。这是因为,当这个标准草案将来成为了正式标准并在工业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时候,该企业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原来的技术投入就会付诸东流。

标准化组织中建立的机制在本质上是技术民主, 所以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中总会看到人们都在争先恐后发表见解,而且经常会出现互相争吵的情况。每个成员都要为自己代表的公司争取最大利益。 利益相关方在面对技术分歧的时候都不会礼貌相待。在会议休息期间也经常会有成员在私下里利用政治手腕互相拉票。欧洲国家之间在标准化会议之前总会进行协调,争取投票立场的一致。而美国就希望在亚洲国家之间互相支持,联合对抗欧洲国家。 利益相对一致的成员经常利用吃饭小聚的机会互相交流,既增进感情,还可能会讨论敏感的投票问题。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可能会积极参与到各个国家标准化组织中,并且极力争取代表该国参加与之利益相关的标准会议。结果就会出现在一个国际标准化会议中,各个国家派出的参会代表竟然其中若干人都来自同一个跨国企业,从而形成该企业在投票的时候能够占有相对较大权重。

面对市场中的各类标准化组织,企业如何跟踪和参与则需要很好斟酌。例如:与华为公司自身业务有关的标准化组织就有100多家,其中包括国际组织ITU,欧盟标准化组织ETSI,也有美国协会组织IEEE,以及联盟组织IETF、3GPP、W3C,等等。华为的策略是,把这些标准化组织与企业自身业务的技术相关性分为三类。对于第一类标准化组织,华为公司仅仅作为试探性参与的组织,能够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就够了,例如:W3C、OASIS就属于这类组织。这类组织的标准化领域相对较窄,也不涉及企业的利益问题。企业只要及时了解情况,执行他们制定的标准就好。对于第二类标准化组织则是要阶段性重点参与,如Open IPTV Forum、MPEG-ORG等组织就属于这一类。这类组织的标准化领域相对较宽,它制定的标准中有一部分与华为的业务利益相关。所以只有当其制定的标准对于华为公司来说非常重要的时候才重点参与。 不仅仅要参加会议,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把华为的专有技术提交到标准化组织,争取制定为该组织的标准。第三类标准化组织是华为公司需要长期重点参与的组织。这类组织的业务范围相对更宽,而且所制定的标准大都与华为公司的业务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华为公司不但要把自己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方案作为提案争取制定为国际标准,还要争取承担组织的领导职务,让自己的企业在其中能够占有更大的权重。例如ITU、IEEE、ETSI、ITEF、 3GPP等组织属于这一类6。

西门子标准部退休官员歌特勒认为(Guertler,2011),在一个产业当中,企业中的老大一般不会关注标准化,因为它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优势,所以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技术再与标准扯上关系。而在市场中的弱势企业就会促成他们联合起来,在标准化组织中用制定技术标准的方式与老大竞争。一个有名的案例是(Wang, P., 2014),微软公司在市场中的强大造成它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注意标准化,其桌面办公软件数据格式成为了行业中的事实标准。而美国Sun Microsystem、IBM、Google等多家软件公司为了与之竞争,提出了开放标准的概念,并且成功制定了与微软的办公软件数据格式竞争的国际标准ISO/IEC 26300。其实微软公司在开始的时候对此也是不屑一顾。但是,当很多国家的政府宣布了要把“符合ISO标准”作为政府采购软件产品的一个重要条件之后,微软公司才感受到了极大压力。它绝对不能忽视政府强大的采购能力。 如果它再置之不理的话其老大地位都可能受到影响。从此,微软公司改变了态度,积极推动把它的办公软件数据格式方案推荐到ISO/IEC JTC 1,最终制定成为了国际标准ISO/IEC 29500。

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如何参与外部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需要有自己的战略,要分析哪些标准化组织与自己企业的业务利益相关。对这些标准化组织要进行分类,确定哪些标准化组织是仅仅需要跟踪的,哪些是需要重点参与的。要学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为自己企业争取权益。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标准化战略布局,积极争取把确实对自己有利的技术方案提交到标准化组织中制定为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积极争取重要组织的领导位置,如技术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职位,工作组的组长,以及标准主笔人等职位

企业要培养企业的标准化专门人才,要学会在标准化组织中进行周旋的技巧。企业派出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人应该是既懂技术,又善于交际, 还能为企业争取利益的专才。如果经常换人,人家都不认识你,不同的人提出的想法也不一致,会议上的其他人也就不会理睬你。

6企业标准化部门

现代企业的标准化部门可以是一个专门的部门,也可以与专利部门或政府关系部门合并在一起。 企业的标准化部门应该首先是一个标准化的情报部门,其职责主要是密切注意有关标准化组织的动向,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类标准化会议。这个部门要把企业外部有关的标准化信息及时准确反馈到企业内部的领导部门和有关的技术部门,为企业的标准化战略布局以及针对外部标准化重要动向企业如何做出反应提出建议方案,并且还可能负责为企业的技术部门采购各类必需的外部标准。

企业直接参与外部组织制定具体标准的人一般都不会指派标准化部门的人,而是让技术部门的工程师参加。这是因为技术部门的人对于企业自身的具体技术有深入的了解,他们对于外部组织正在制定标准的技术细节是否与自己企业的利益有冲突也会了如指掌。指派这样的人有利于在参与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为企业争取利益。企业标准部门的人可能对具体的技术不会深入研究,但是他们所在的位置能够掌握技术发展的总体情况,掌握企业自身的总体技术现状和标准化战略布局,所以他们更适合在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中争取承担其中的领导职务。

7结论

本文对现代企业标准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

(1)现代企业开展标准化要首先严格执行在产业中通行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以及协会标准等; 企业要尽可能地减少标准化零部件的使用以提高企业效率,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已经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2)现代企业标准化有一种趋势,就是建立一种标准化可复制的机构单元,如标准化的生产系统, 标准化的服务和销售单元等。这样企业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快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企业扩张的时候,或者在布局企业生态系统的时候,能够轻而易举地复制出这种机构单元,达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快速占领市场的效果。

(3)企业应积极参加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 包括国家、国际、专业协会等各个层面的标准化活动。一个现代企业参与外部组织的标准化活动需要有自己的战略布局,要分析哪些标准化组织与自己企业的业务利益相关。对这些标准化组织要进行分类,确定哪些标准化组织仅仅是需要跟踪的, 哪些是需要重点参与的。

(4)要学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为自己企业争取权益,积极争取把对自己有利的专有技术方案提交到标准化组织中制定为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积极争取重要组织的领导位置。要特别注重培养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模块化研究[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82.

[2]Clarke,Constanze A.,Forms and Functions of Standardization in Production System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The Case Study of Mercedes-Benz,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Doktor der Politikwissenschaften”(Dr.rer.pol)at the Freie Universitaet,Berlin,November 2002.http://www.diss.fu-berlin.de/diss/servlets/MCRFileN odeS ervlet/FUDISS_derivate_000000001108/?hosts,访问时间2014-01-19.

[3]Gawer,A.,Cusumano,M.,Platform Leadership:How Intel,Microsoft and Cisco Drive Industry Innova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2002,26-30.

[4]Guertler,G.,Standardization—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Austrian Standards Publishing,2011,1st Edition,19.

[5]Moore,James F.,The Death of Competition:Leadership&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New York,Harper Colins Publisher,Inc.,1996.

[6]Vries,J.de Henk,Standardization,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155-157.

[7]Wang,P.,J.Kwak,H.Lee,“The latecomer strategy for global ICT standardization:Indigenous innovation and its dilemma”,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38(2014)933-943.

企业管理标准化 篇2

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等。

一、标准:

为了取得全局的最佳效果,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这就叫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1972年出版的《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对标准下的定义是:“标准是经公认的或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个标化工作成果。”

二、标准化

是以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三、企业标准化

就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

四、供电企业标准化

供电企业标准化和其它企业标准化的目的、任务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电力行业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标准化的特殊性,所以,应围绕以下具体内容:

(1)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和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路损耗,增加经济效益。

(2)企业标准化系统的建立和遂步完善,使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办事程序化、考核定量化,从而保证局(厂)长负责制的贯彻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和保证企业升级工作的健康发展。

(3)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完整的企业标准化系统,即系统的,全面的标准化。

(4)建立有程序的,相对稳定的管理秩序,有利于实行系统管理。

(5)有利于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6)有利于以“法”治局。

(7)有利于发展横向联合,稳定提高电网运行水平。

(8)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领导水平和选拔、培养及使用人才。

五、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就是标准体系。

六、企业标准体系

“在企业标准化活动范围内,各类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七、个性标准与共性标准

“个性标准:直接表达一种标准化对象(产品、过程、服务、管理)的个性特征的标准。”

“共性标准:同时表达存在于若干种标准化对象间所共有的共性特性的标准。”

八、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九、产品标准

“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订的标准。其范围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运输等”。

十、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制订的标准。”

十一、规范

“对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作的一系列统一规定。”它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十二、规程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与研究 篇3

摘要:末流企业做产品、三流企业卖技术、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企业标准化日益受到企业家的重视。要想在新的形势下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必须加强企业标准化研究,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企业家要做好新时期的竞争策略准备工作,将标准化管理竞争意识深入落实到企业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标准化 管理 研究

0 引言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任何一个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标准,都对整个行业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换句话说,提前一步掌握标准的企业,会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占据十分有利的地位。同时,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也是推进企业管理向市场经济逐渐接轨的重要途径。

1 当前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概况

从概念上来讲,企业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按照一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程度,管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最近几年,国家也在提倡企业尽快实施标准化管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有很大差距。在企业管理的战略、企业竞争理念、企业盈利模式等很多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标准化流程管理系统。在国际化的市场中,内有标准化的管理,使很多国内企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在很多反倾销的案例中,可见一斑。企业的规模壮大,要及时变革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对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改革的企业才是充满活力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标准将更具随机性和创造性。

2 企业标准化管理研究与内容

2.1 企业标准化管理项目研究目标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改革、深化企业标准化管理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企业应在适应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快速、合理地建立企业的标准化新体系,使标准化管理真正发挥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原则,发展目标,和生产作业标准。

2.2 企业标准化管理项目研究流程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科学管理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我们结合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管理实际情况,把企业高层的管理思路和课题结合起来进行实际的研究与操作。

2.2.1 普及标准化、质量管理方法,使全体员工都能在一个系统下进行岗位操作、职能管理,从而达到相互了解,以便协调工作。在初级岗位,落实标准化作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车间生产的流水线标准化管理,通过使用简单的便准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投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2.2 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即各类标准文件统一由标准化部门归口组织、协调、管理,以便建立和不断改进企业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系统效应。合理明确的职责分工,按照因岗定人的模式,使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让员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2.2.3 总经理授权管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需要有一个总负责人,总负责人一般是总经理。总经理可以直接授权下属各级部门经理,赋予其一定的权限,给予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自主裁量决策权,以贯彻落实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为纲领。

2.2.4 企业标准化信息网络的ERP管理。标准化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决策。为此,企业的标准化信息网络在完善内部生产经营网络的同时,要下大力量建立市场网络、国内国际标准化信息网络,从各方面收集相关标准化信息。

2.2.5 处理好各种机制之间的关系,最终目的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2.3 企业标准化管理项目研究内容 企业标准化管理内容范围涉及到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企业全面形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是企业管理运行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企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的坚实基础。本课题主要结合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管理标准化等内容展开,提升企业文化和知名度,提高企业软实力和企业无形资产。

2.3.1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所需求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其研究内容包括:①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标准化调查分析。②科学地运用先进的标准化方式和方法。③探讨企业标准化应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④如何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服务。⑤如何在企业标准化内容上要创新。

2.3.2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实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灵魂。与竞争产品相比,充分体现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反映企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充分考虑产品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贯彻绿色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建立动态标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②培养企业标准化管理高素质标准化人才。

3 企业标准化管理理念与创新

3.1 企业标准化管理理念 企业能够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意识的体现,企业高层管理的前瞻目光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得以实施的保证。

3.1.1 标准化管理的竞争和战略意识。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够率先实施标准化管理的企业可以比同行更具竞争力。标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更是一种企业竞争战略,对企业的长远规划有着深刻影响。因此企业要加大对标准化管理的流程设计,提高有效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梳理,深度整合下属各级部门的有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3.1.2 标准化管理的协作和超前意识。企业营销环境复杂多变,与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以及客户紧密协作。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和食品终端供应商结成同盟关系开发凹印制版业务,结成标准化战略联盟,共同研究和制定相同领域的技术标准。进入新时期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必须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并在管理制度方面不断创新,用超前的战略眼光,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推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3.2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就是进行观念上的创新,标准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机制创新是保证。标准是技术的要素和特性载体,产品生命周期正随着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而缩短。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加资源投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标准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具体内容包括:以市场为导向的标准的确定和使用程序创新。通过调研市场获取潜在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特性,走食品消费终端市场就是利丰制版建立了技术要素与顾客利益的联系案例。

4 结语

实践证明,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一个企业只有推行标准化,才能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立足于地区经济需求,加强和地方性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强强校企合作,培养能够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环保印刷成为印刷业的发展趋势,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结合企业标准化管理,将不断追求卓越,自强进取,不断积累丰富的管理、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经验,炼就一支实力雄厚的专门从事凹印制版的专业队伍,发展成为国内外最具竞争力的制版厂之一,打造最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吴江贤.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

[2]吴江贤.运用订单教育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吴江贤.苏南县(市)域高职校企合作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4(4).

[4]吴江贤.激光去飞边机应用研究[J].激光杂志,2014(6).

[5]杨峰,傅俊.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键要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05).

横向课题:本文系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资助横向课题《企业标准化研究与实现》的阶段性成果。

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创新方法 篇4

一、企业管理标准化的理解以及实践意义

就目前后经济危机时代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的经济条件情况来看, 实施管理标准化对于企业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强烈起来, 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竞争, 一个企业想要在这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成功占领市场, 就必须做好企业管理的标准化, 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而基础管理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企业管理标准化决定了基础管理, 也就是说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基础就是企业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能够促进企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指标的贯彻实施, 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标准化的主体, 而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为服务的, 也起着重要补充和保证的作用, 正是三者相互促进和依存才保证企业管理健康发展, 同时可以产生有利的凝聚力, 将企业上下的力量聚集在一起, 实现共同发展。而且管理标准化还能给企业分别带来间接和直接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管理人员积极性的调动, 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管理标准化还能实现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的统一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 进而创造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条件, 还能促进企业良好的内外部形象的有效树立, 提升企业对外的美誉度。此外还能够通过科学、准确的考核条件方法实现企业经济责任制, 为工作提供方向和准则, 真正落实经济责任制, 有助于建立企业日常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秩序, 同时还能针对性的找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解决, 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管理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标准化不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还需要尽可能的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完善管理的标准化才能支撑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不管企业如何创新管理标准化, 也应该遵循一定标准。目前, 我国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竞争意识不强烈

企业中很多管理标准化理念都比较落后于发达国家, 管理者们即使已经认识到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是却还没有将其作为适应全球发展的一项发展战略来对待, 很多企业都处在安于现状的状态, 不敢贸然的做出改变。同时对于小企业本身技术力量来说, 更加不能有效进行管理标准化的贯彻和实施, 进而也没有管理标准化的创新可言。

2. 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对管理标准化的重视程度都不充足, 常常会忽略掉和产品配套技术的管理标准以及工作标准, 而且对相关管理标准的时期也会比较长, 缺乏很多标准之间的协调性, 让企业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3. 不善参照相关标准

目前很多企业所制定的标准都会和国家或国际标准或多或少会有所出入, 并且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也不会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企业内部的管理标准, 或者不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处理, 进而造成一些跨国企业不能很好的适应国外市场。

4. 注重形式化

企业在进行认证的过程中比较喜欢搞一些形式化的东西, 并且将认证当成企业推广和宣传的活动, 没有从产品质量层面真正地进行改善和问题的考虑, 因此让很多企业的认证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

三、企业管理标准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管理标准化创新是一个综合体系, 有的企业是向整体全局上推进, 有的则重点突破某一个局部;有的比较重视企业主导业务的审视与改变, 有的则只是加强现有业务等等,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模仿和跟踪的手段要成为过去式, 达到现在大规模的经济总量以及制造能力之后, 要可持续发展下去, 唯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 因此创新必须要走到企业管理的前台。在对企业管理标准化进行创新的时候必须要注重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因为企业核心力量是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和定位的重要决定因素, 同时还决定着其市场竞争位势, 更决定了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现代企业发展状况可以分析出, 当出现外部竞争空间不强烈的时候, 同时企业国际竞争与联系也被限制的话, 那么企业就能够进入多个产业或领域;当外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同时市场空间也已饱满的时候, 市场空间就不能决定企业生产经营, 而是由企业能力来决定市场空间了。所以企业从追求利益最大化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时候, 管理标准化的方向和任务就是核心力量的培养, 因此, 在对管理标准化创新过程中, 要集中人力资本以及优势资源, 投入核心力量和业务, 为自身独特能力优势的打造提供机会和平台, 最终让企业成为能力型企业。

我国众多企业在经过了时长30年的改革开放, 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学习中, 得到了发展, 也让很多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基本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还兼备了国际化能力。管理标准化创新的国际化, 要求企业必须将自身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作为目标, 分析先进跨国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模式, 先进的管理技术指标和发展战略, 与其结盟广泛的进行国际合作, 进而建立其企业管理标准化创新的平台, 从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最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水平的管理标准化理论和模式。管理标准化创新基本任务其中一项就是要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所以在对管理标准化进行创新的是后一定要将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作为创新前提, 创造出对应的创新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企业都只是根据自身发展规模和技术的需求, 进行所谓封闭式创新, 结果往往是和市场需求脱节, 增加规模也成为了市场恶性竞争, 最终将创新视为失败。归根到底的说, 管理标准化的创新就是通过创新人才来进行实施和驱动的, 企业必须要形成激励管理标准化创新的机制, 鼓励员工发现管理标准化的机会, 寻求和思考管理标准化的方法和路径, 也就是要求企业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队伍, 为企业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力量。

四、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创新对策

在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 常常出现哪里出现问题就改善哪里的管理现象, 但管理标准化却不是一种单一的管理方法, 而是具有综合性、有重点性和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根据探索和研究众多企业在管理标准化实施经验和教训, 本文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 规范化

制定和施行规范化管理能以最大程度解决企业在管理中所面临的流程不畅、责任权利不明确、分工不清以及基础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的种种问题。企业内部奖惩制度、人力资源开发、效绩考核、企业发展策略设计、职位设置及描述以及管理流程都是规范化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企业发展策略设计就是企业对整体性、长期性以及要干什么、靠什么、具体怎样干和需要解决什么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 组织结构及职位职能的设置、描述则是为了进一步的将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梳理, 明确各个部门相应的工作职能以及岗位职责, 同时相互匹配各部门之间的责权, 实现企业内部最佳业务组合及良好协作模式的生成, 最终解决不合理分工、低迷的员工士气、庞大的组织结构和职责不清及其责权不匹配等诸多一系列的问题。建立科学实用的管理流程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进而让企业内部形成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并明确出生产、运营的行为规范, 让企业具有一个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标准化模式, 以此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人治管理, 当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 部门间没有协调可言, 做事无章可循、有章不依等情况, 确保企业顺利健康的进行可持续发展。而对于设计企业目标管理以及效绩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管理目标不明确和不落实, 奖惩依靠与上级的关系和感觉等问题,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是为了给企业提供适应环境和员工的机会, 进而逐渐形成稳定、健全的市场扩张力, 使得企业满足客户、社会、股东以及员工“四赢”的需求。

2. 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作为管理标准化创新的核心内容, 精细化管理需要从设备管理、品质管理、成本管理和目标管理等方面进行实施。设备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详细指标分解和责权的管理, 有效降低设施的临停时间和发生故障概率, 保证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生产效率。品质管理就是对产品、服务制定严格的标准, 将产品品质问题逐渐透明化, 同时要求员工对质量控制水平需得到提高, 将产品预防活动落到实处, 杜绝不良产品出现在顾客面前,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管理是将成本目标变得精细化和可视化, 相关成本责任部门会根据成本目标安排项目责任人, 然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成本节减计划, 并每月将成本指标完成实际情况公布出来, 针对没有完成目标的部门进行批评指导。目标管理是在管理标准化基础上实施所有职员的目标管理, 制定出企业年度发展目标和运营革新计划, 确定出企业运行发展策略、方针以及中期革新战略, 再将目标分解分配到每个部门以及部门个人。有效培养全体职员的目标意识,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定期公布评价对象及其结果, 将管理透明化, 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士气。也就是说, 企业在管理标准创新的时候一定不能孤芳自赏, 时刻关注市场需求, 随时掌握市场发展、消费者和顾客的实际需求的变化趋势, 提高企业内部成本、品质、设施、技术等管理水平, 通过创新管理标准化实施消费者、顾客的需求。

3. 人性化

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因为管理的对象主要还是针对人, 以培训为管理工具, 以激励为管理手段, 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 以此达到企业、职员的双赢目标。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宝贵财富, 只有身体健康的员工才能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员工收入水平得到提升会让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 丰富的文化生活会让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压力, 进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从而凝聚所有职员的力量, 让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 让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人才始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要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工种的员工进行课程培训, 让全体员工进行不断系统的学习。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内在潜力, 通过建立和实行激励机制, 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态度、责任心以及基本技能和知识进行考核, 同时结合奖惩制度, 实现双向流动管理, 通过企业内部良性竞争, 让不称职员工主动或者被动的“流出去”, 也就是对员工实施就业压力和奖励, 让员工制动转化为工作动力, 另外利用有效的用人政策和福利吸引高素质以及复合型人才持续不断的进入企业, 保证企业拥有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企业在进行管理标准化的时候, 一定要切实做好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以及人性化, 以此实现“新、细、明、全、好”的效果目标, 推进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实践创新, 同时也要充分认识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进而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以及不断改革的经济体制, 同时还受到来自于世贸的冲击, 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企业想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得到更多效益, 并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实现, 就要加大管理标准化的工作力度, 而且管理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因此企业要明确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且还要让管理标准化得到不断创新, 让企业可以迅速找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规范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管理,标准化,创新,提升方法

参考文献

[1]邱湘煜.浅谈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创新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9) :200.

[2]李雪军.“三化”管理“五字”效果——积极推进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实践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7) :14.

[3]王林沪, 金玲.企业管理标准化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 2010, (6) :17-19.

[4]冯曹冲.浅谈企业管理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 2013, (10) :203.

[5]孙建红.浅谈企业管理标准化[J].建筑机械化, 2009, (6) :70-71.

[6]齐涛, 尚锋.基层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7) :22-24.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制度 篇5

(一)初步走出了一条建筑施工企业精益管理的路子,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五局三公司通过推行基于标准化的精益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的转变,提升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使得企业管理的控制力、工作的执行力大大提高,成功的复制能力大大增强。保证了工程施工的优质和安全,使得企业的诚信度和品牌认知度大幅提升,员工素质也得到大幅提升。

精益管理的推行使得企业日常管理更加简约,人际关系更加简洁,工作有效性大为提高,机构运转快速高效。使每位员工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做什么”要求员工上岗前学习好岗位职责;“怎么做”针对各序列各个层面的工作,在“三色书”中均能找到相应的管理工作流程标准;“做得怎样”,五局三公司针对各项工作都有一套标准化的考核表格。使得管理人才成长的周期大大缩短,五局三公司已经拥有“千人管理团队”,有效地解决了“能人一走,企业就垮”的企业发展通病。

同时,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深度。五局三公司“大脑”的指挥作用充分发挥,对经验及时总结、提升、推广,对隐患能及时预警并指导整改、对问题能及时纠偏并防止重犯。企业领导层已由过去的“救火队员”角色转变成为总教练、总顾问,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工作上。

(二)成功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矛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可持续发展打造基业长青是五局三公司的一贯追求,由于以前管理的粗放,管理人才的短缺,使企业无法做大,更无法做强、做久。通过基于标准化的精益管理的推行,使经验可以总结共享,管理可以复制拷贝,企业持续发展就有了保障。

精益管理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五局三公司每年都带领农民工28000多人奔小康,通过组织工会联合会(现有31个)、开办农民工学校(每个项目都有)、开展各项劳动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关爱农民工,尤其是农民工学校成了“明星工程”,如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项目农民工学校不仅成为湖南省的学习样板。农民工黄明在湖南省第三届企业文化论坛作了题为《在五局真好》的发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农民工在五局三公司有保障、有希望、有收获、有前途,因而有归属感。

(三)提升了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福利

五局三公司自推行基于标准化的精益管理以来,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及其所有运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公司人均收入X万元,实现净利润X亿元。

在经济效益取得大幅提高的同时,公司的产品质量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区域的在建项目,逐步做到了代表当地建筑市场的最好水平,公司获得鲁班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1项,多个项目荣获湖南、浙江、四川、重庆、天津等省工程质量最高奖。

五局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全面履行了一个国企的社会责任。为了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由“五个百万和谐计划”发展为今天的“千万和谐工程”,计划投入1600万福利员工,包括:100万相关方计划、100万健康计划、200万退休计划、200万活动计划、200万培训计划、800万福利计划。

(三)提升了企业品牌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社会效益

公司开展基于标准化的精益管理,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业内多家单位组织到公司进行交流学习,湖南省长沙市基于公司推进标准化取得的良好成果,在全市行业部门推广标准化管理。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汇报社会的能力:

增加了社会就业。除了为现有的两千余自有员工、2万多农民工提供岗位和工作外,公司每年还要招收应届毕业生数百人,引进社会成熟型人才数十名。公司多次获得全国、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增强了回报社会的能力。在和谐工程体系的支持下,公司勇敢担起“长子”的责任,当大事、急事、难事发生时,挺身而出贡献一份应该付出的力量。

除了积极参与长沙培罗蒙事故抢险、“非典”医院抢建、抗击温州台风、湖南抗洪抗冰抢险外,公司还参与了汶川大地震的抢险工作。地震发生后,公司迅速在十五分钟内启动紧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先后派出300多人进入灾区参加抢险和重建,同时在后方开展爱心捐款活动,共投入车辆和各种设备25台,投入资金18.6万元,挖出遇难人员3名,捐建周转房1500平方米,价值50万元,承建周转房37000平方米,捐款46.3万元,捐献物资价值6万多元,献血4多毫升。

船舶制造企业物资信息标准化管理 篇6

关键词:信息化; 物资信息;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U673.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shipbuilding industry, design data is the data source of the shipbuil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f material information is not standardized,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roduct data flow will not be smooth, overall mater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ill not be realized for more than one factories of a shipyard and i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hip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Material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1 前言

基础数据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如下:

1)业务之间的衔接:业务点、业务信息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使用。

2)数据表示范畴的约定:划分数据所表示的计算范畴。

3)用户识别:如果直接面向用户使用,应明确、简洁,提高可读行。

为了满足各阶段管理的需求,进入BOM的设计数据需要三种编码:物资代码、成本代码、舾装件代码。此三种代码应用的场景和用途不一样,需要分别编制:物资代码供物资管理使用;成本代码供成本核算使用;舾装件代码供制作、集配和安装阶段使用。

对物资信息与物资编码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使物资数据在设计、物资、生产、财务等业务环节实现通畅的电子化管理。

2 物资信息表示标准化

物资信息主要包括:物资分类、 型号、 规格。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唯一物资编号,用于软件系统间的数据关联。

物资分为大类、 中类、 小类三个级别,对每个小类要定义好物资描述所需的属性、书写规范、参数间的连接符及规则,规则写入数据库。

原则上一个物资的唯一描述所需的所有属性,压缩到“分类+型号+规格”三个字段之内,以便于物资环节的统一管理。

物资是标准件时(国际标准/国标/行业标准/厂标),使用标准的描述。

非标准件的,如机电设备,可以抽取主要性能参数的方式,这样还可以实现未来在成本横向、纵向对比时,近似设备的成本比较。例如:主机采用额定输出功率、转速、型式进行标识;发电机组采用额定输出功率、电压、频率进行标识。

程序在后台为每一种 “分类+型号+规格” 生成唯一的编码,称为物资编码,用于在整个产品数据流的过程中使用,在企业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唯一标识一个物资。物资描述精确到型号规格,不可互换的物资有一个唯一的物资编码,通过这个编码,在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中确保对同一个物资表达的一致性。

物资信息规范化、物资编码统一管理是实现一厂多区物资集中采购、统筹物流管理的基础。有些企业现有的设计系统尚未统一,存在多套设计系统,且设计系统数据库独立,也未有统一物资描述规范,如果不对多厂区的物资描述和编码进行统一管理,将造成一物多码现象,且描述不规范不明确,给物资采购、仓储、领用、成本核算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工作效率低下,难以电子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物资编码主要应用于物资业务,外购物资才需要物资编码,自制(舾装件)部分可以不用,但长远来看,如果自制件可以标准化,则最好也纳入物资编码管理范围。

3 主流程

说明:产品数据的物资标准化在设计管理BOM流程中进行,非产品的物资编码在物资系统管理流程中进行,共用标准库。

4 标准化流程

见图3

方案设计考虑了这个因素——重新整理设计系统中的设计标准数据工作量巨大,因此方案设置了一个当前描述与标准描述的转换功能,以便减少设计方面的工作量,同时这张表也是物资分类码和物资标准描述的审批表。例如原来叫“船用钢板”,系统自动转换成统一的“船板”。

说明:编码标准库:物资分类表、物资明细表(物资编码表):

物资明细标准表包括:标准物资类别、型号(材质)、规格(标准号等)、主/辅计量单位、单位换算系数、停用标识等;

在标准库中建立物资分类码与成本代码的对照关系;

中间审批表(对照表):未标准化物资表示和已标准化物资表示对照表,同时存放新产生物资的规范化审批结果;

BOM:包括提取、归集、管理产品设计数据,经过标准化后发布给下游各生产管理系统。

1、4---- BOM先利用标准库查询物资唯一码,不存在的情况,把数据写入审批表;

2、3---- 标准化流程对待审批数据进行审批后写入标准库;

审批类型:分为分类审批、全审批、全不审批。

新的物资产生进入系统需要审核,审核的要点是两个方面:如果是新产生的分类要给予一个新的物资分类码;其次是审核物资描述的规范性。最后由程序在后台生成一个唯一码,即物资编码。

5 密网问题

见图4

说明:将物资标准库从非密网同步到密网中,建立一个副本供涉密网物资做标准比对;

产品数据在进入设计管理系统时,对照标准库进行检查,密网和非密网部分按照约定的标准规范对设计数据中的物资参数进行组织成规范化的物资信息描述,新产生的物资需经过标准化审查后,进入标准库;

对于密网部分,如图箭头1 把涉密网设计管理BOM中的新物资信息通过CD中转进入非密网设计管BOM中进行审批和标准化流程,审批后箭头2 通过CD中转进入密网设计管理BOM。密网中设计管理BOM产生的数据脱密处理后由非密网设计管理BOM统一发布,标准化的数据进入各生产管理系统;

数据流说明:

箭头0:标准库从非密网同步到涉密网;

箭头1:密网中的新物资信息;

箭头2:在非密网设中审批后的新物资信息。

6 结束语

建筑企业标准化管理探析 篇7

建筑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筑行业从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也一直高举各行业榜首。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 我国许多国有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人事管理上,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其它资源的有效利用,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通过贯标认证, 领导首先要领略标准的精神, 在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程序文件时, 对企业的发展有了宏观的控制, 做到了心中有目标。而把这一目标深入到企业的每个员工的思想中是非常重要的, 克服了以往那种行政命令、长官意志, 领导意图员工不了解, 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清楚, 没有理想、目标的盲目性管理, 使企业员工做到了心中有目标、办事有程序, 从而使企业管理步入了正规化的轨道。

2 实施标准化管理需要认真编好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写我应做的, 做我所写的, 记录我所做的。通过这一工作, 将企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 甚至是岗位职责, 管理的程序, 办事的依据, 完成过程的途径, 以质量体系文件的形式定下来。克服了过去那种办事靠嘴说, 说完不去做;职责不清, 责任不明, 许多事不知道谁去做, 谁负责;一件事情, 多方扯皮, 或互相推诿的现象, 实施标准化管理使企业管理程序化, 充分体现了以法制企的管理模式。

3 实施标准化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去落实

把质量活动的结果记录下来, 形成质量记录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和执行程序文件时, 克服过去那种管理不到位, 制度不落实的现象。通过贯标认证工作, 能使制度落在实处。真实有效、切合实际的质量活动记录, 具有可追溯性, 弥补了过去那种许多事情做了没有记录, 或有记录, 空话连篇, 一旦发生事故, 无从追究的缺憾。从而达到了企业管理制度化, 充分体现用制度管理人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4 实施标准化管理需要企业在管理中全面符合ISO9000标准

从每一个部门, 每一个环节, 都必须严格的对照标准去编写程序文件, 去执行程序。这样就填补了过去管理中的一些空白。例如, 贯标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人们只知道把一些计量管理中属于强检的器具按周期进行检定, 而对一些日常施工中质量人员常用的卷尺, 做混凝土试块用的试模, 施工现场的配料量具等不进行检定。通过贯标认证工作, 使这些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和器具, 以自行规定其校准的方法, 自检作业指导书的形式规定所用检定器具、设备, 以及检定周期, 使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使工程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5 实施标准化管理需要企业持续有效地进行

实施标准化管理要求企业在认证工作结束后, 持续有效地运行, 充分发挥ISO 9000标准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 通过内审程序, 可不断自行改进和完善体系方面的缺憾, 而且还能借助外审的力量, 找出管理中的不足和缺点, 从而达到纠正和改进的目的。克服了过去管理制度中无法自纠的缺点。这对企业管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不断地改进企业管理中不适应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部分, 才能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前进的轮子, 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翅膀。这里强调了管理和技术的重要性, 而且更加强调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好的企业文化, 能促使员工产生文化认同及强烈归属感, 使企业士气高涨, 为企业提高绩效, 保留优秀员工及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 很多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的原因就是没有好的企业文化。颓废的、消极的企业氛围, 以及低俗的文化很难让优秀员工产生认同感, 继而影响员工绩效。

6 实施标准化管理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员

必须具备所从事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在编写程序文件时, 将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的任命标准提出来, 可制定得相应高一些。将一些能人志士素质高、水平高的管理人才引进来, 或本单位的员工送出去培训, 从而在定员、定岗、定职、定薪时, 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胜任能力和未发挥出的潜在能力。克服了管理中一些用人死板, 靠关系, 人情、面子摸不开等弊病, 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通过贯标认证, 需要企业在完成产品时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就建筑施工企业来讲, 通过贯标认证, 可以改善施工现场脏、乱、差等恶劣的施工条件。结合安全文明施工达标工作, 使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员工的生命安全得到可靠保证, 有效地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7 实施标准化管理, 需要有良好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持续有效地运行, 可使建筑产品的质量稳步上升。特别是针对建筑的质量通病来讲, 通过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的严格执行, 就会得到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某些质量通病, 这样才不会发生重特大质量事故。为工程的达优和一次性交验合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企业赢得了信誉, 充分体现了向管理要信誉, 向管理要效益。就建筑施工企业来讲, 通过执行ISO 9000标准, 将工程的回访与保修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那些房屋漏了没人补修, 家中线路坏了无人问津等社会关注、住户反映较强烈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使施工企业的形象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使社会、顾客的满意程度不断增加。

8 结论

通过ISO 9000标准的贯彻、运行和认证, 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得到了全方位地提高, 思想中有了管理的意识, 有了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在标准的运行中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组织措施基本能落实到位, 施工现场的环境及施工人员的作业条件得到了良好改善, 工程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创优的水平稳中有升, 安全文明工地达标积极主动, 防护到位, 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通过实践, 贯标认证工作提高了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 使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出企业的优势, 在与国际接轨时, 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摘要:近年来, 建筑企业依据行业的特点, 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的贯标认证已十分广泛, 在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占了相当大的比。本文从员工素质、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要求, 产品的质量控制, 服务机制几方面阐述了落实贯标认证工作的方法。提出实施标准化管理已成为提高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建筑企业,标准化管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龙惟定.国内建筑合理用能的现状及展望[J].能源工程, 2001 (2) :1-6.

[2]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中国建设报 (中国建材) , 2003 (108) .

制药企业标准化管理思考 篇8

企业管理工作就是指秉承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来寻求适应企业发展的方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为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而开展的管理活动, 并为企业顺利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各种数据资料、共同准则的基础性工作。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工作、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规章制度、劳动关系等工作。其中, 标准化工作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每个方面, 是管理工作中的最高境界, 是企业管理工作加强的重要标志。那么, 什么是标准化?怎样进行标准化管理呢?

所谓标准化, 就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 对公司经营范围内的问题和重复使用的条款达到统一, 以贯彻国家、行业标准, 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标准化管理要求在企业的管理中, 针对管理组织分工、管理方式方法、岗位规范职责等制定符合人性化的、科学化的标准。它使企业可以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为, 使企业更加便于管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可以更好地指导工作。

我国市场经济正与国际接轨, 与此同时给生产制造业带来了更多的国际竞争压力和挑战,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 未雨绸缪, 生产商从现在开始就要对产品做到高标准、高质量、多创新, 将成熟的新技术应用到产品研发中, 积极按照国际允许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与此同时, 带动了市场向国际化靠拢, 促进了技术的成熟和进步。标准是技术的载体, 因此企业要搜集相关的标准, 对产品研发制定严格标准, 注重新产品的创新研发。

二、华北制药公司标准化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医药行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调查发现, 我国药品公司每年保持20%的速度增长。世界多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 也带来了患疾病或者其他疑难杂症患者的逐渐增多。在地大物博的中国, 虽然药品企业很多, 但是整体表现为小型企业, 大型医药企业比重很小。目前, 在我们国家7, 0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中, 几乎90%都是中小型企业, 并且没有领头行业。在年销售额上也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药品制造业在地域结构分布上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发达地区。长期发展下去,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公司, 主要是医药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植物的提取生产等, 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工业企业500强行列, 并且创造了很高的效益, 在医药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进入21世纪, 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 企业传统的标准体系已经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发展要求。而且大多数的制药企业仍然存在体系不完善、管理意识淡薄、创新研发能力差等问题。

在生产方面,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 对制药生产流程、质量监管、设备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华北制药的生产水平, 与国际或者一些地区生产水平差距还是很大, 尤其产品开发方面。因此, 认真贯彻标准化、技术管理、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 成为企业如何在优胜劣汰中生存的永久话题。

在制度方面, 华北制药与其他一些地区相比, 差距还是很大的。GMP认证标准主要是形式主义, 应付主义, 制度文件太过于千篇一律, 没有针对性。制度只是规定员工如何做、怎样做、合适做, 而不能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标准化程度。随着制药技术的提高, 标准的制订、修订是标准化执行的关键环节, 只有制定出切实的适应企业发展的标准, 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信息时代的到来, 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也即将到来, 必然会带来药品企业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各种技术创新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于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 管理者应针对华北制药的现状和外界同类行业的发展现状, 不断对员工进行适应环境的培训, 包括成立培训班, 认为水平一定时, 可以申请GMP认证, 使华北制药紧跟时代的步伐。

三、华北制药公司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起草标准的人员水平差距大。

制药行业每年制定标准的数量在国际标委会中名列前茅。可见, 起草标准的企业多, 参与制定的人员数量大。同时也说明起草人员不断更换, 好多人员都是第一次制定修订, 没有实践经验, 但是为了保证进度, 就会盲目的按照以前的标准执行, 依葫芦画瓢的模式来应付工作, 造成了标准的水平差异很大。

2、该公司药品种类不完善, 市场不健全。

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在结构、市场发展规模、产品的种类等方面与同行业的相关产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没有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的规模协作优势。

3、标准化执行人员执行意识淡薄。

缺乏执行力、人员意识淡薄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大问题。首先, 部分生产管理人士缺乏标准化意识。在华北制药公司, 标准执行人员很难按照标准执行。不能严格要求车间生产工人按照规程去执行, 一味地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 忽视了药品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 该公司的标准化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对标准化没有足够的认识, 不理解标准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4、制定标准转型慢。

我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 计划经济时期的药品标准化的制定主要是侧重质量和产量, 有些问题严重的制造商更加注重生产效率高、成本少。计划经济时期更多的体现了制造方的要求。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尤其是国际化大市场中, 标准化反映了厂商的生产、销售、执行过程, 效果等多方面, 较多的代表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华北制药以往的标准执行, 多以尺寸公差、精确度、表面质量为主的指标方法。产品是否适用于消费者、是否用好的要求却很少。用户需要的不是产品, 而是效用, 每一个环节都要以顾客为中心, 关心顾客要求, 接受顾客的反馈, 哪一种药有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等等。要提高产品的适应性, 唯有将生产标准转型为按照功能要求标准, 产品才会有竞争力。因此, 制定标准要转型。

四、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华北制药公司标准化管理也不例外。标准化工作开展得好与坏, 领导的重视、员工的执行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把这种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和标准化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意义, 并且能够严格按照规程去执行,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才会开展得好。

2、优化创新主体。

华北制药的技术结构和技术创新不够健全, 阻碍了其药品企业的发展。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科学水平的提高是制药业发展的关键。所以, 必须使企业充分认识到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把竞争力转移到创新上来。科技创新需要一大批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 而在华北制药企业在此方面的成就非常小。所以, 必须识才、育才、用才、容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 例如河北医科大学, 努力提高具有高专业水平的科技人才。在招聘方面, 注重外部招聘, 多吸收外部人才, 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 同时也有利于新药品的研发, 从而增加药品种类, 以及先进的技术为本企业所用。

摘要:管理是企业生存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也是企业工作的重要支撑, 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机制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提供需要。本文针对我国药厂执行标准化现状, 进而对华北制药公司现状进行分析, 结合该公司实际情况探究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 在标准化实施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意识, 对企业管理水平有所发展和提高, 从而使华北制药公司更加完善、更加有序地升级, 使标准化管理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华北制药,标准化管理,GMP认证,创新

参考文献

[1]汪华斌.对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管理标准化的再认识和实践.

[2]秦必俭.如何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J].大众标准化, 2011.4.

[3]宋兵.我国制药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魅力中国, 2010.1.

[4]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以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篇9

标准化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基础工作, 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 可以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说, 改善创新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 那么, 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 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是企业持续改善与创新的有力保障。没有标准化, 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2 标准化管理

2.1 标准化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2.2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 (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 和内部标准 (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 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3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

它主要是对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标准等整个标准化活动进行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和监督, 以保证标准化任务的完成。这5个职能相互联系和制约,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计划, 确定标准化活动的目标;通过组织, 建立实现目标的手段;通过指挥, 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通过监督, 检查计划实施的情况, 纠正偏差;通过协调, 使各方面工作和谐地发展。

3.1 标准化管理的指挥职能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之—。主要是对标准化系统内部各级和各类人员的领导或指导, 其目的是保证国家和各级的标准化活动按照国家统—计划的要求, 相互配合、步调—致, 和谐地向前发展。

3.2 标准化管理的组织职能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之二。主要是对人们的标准化活动进行科学地分工和协调, 合理地分配与使用国家的标准化投资, 正确处理标准化部门、标准化人员的相互关系, 其目的是将标准化活动的各要素、各部门、各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建立起标准化工作的正常秩序。

3.3 标准化管理的计划职能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之三。主要是对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考虑, 综合平衡和统筹安排, 其目的是把宏观标准化工作和微观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 正确地把握未来, 使标准化事业能在变化的环境中持续稳定地发展, 动员全体标准化人员及有关人员为实现标准化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3.4 标准化管理的监督职能

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职能之四。主要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 对标准化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偏差,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目的是保证标准化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 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使其成果同预期的目标相—致, 使标准化的计划任务和目标转化为现实。

3.5 标准化管理的协调职能

标准化管理的工作职能之五。主要是协调标准化系统内部各单位、各环节的工作和各项标准化活动, 使它们之间建立起良好的配合关系, 有效地实现国家标准化的计划与目标。

4 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4.1 标准化具有技术储备的作用

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 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 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 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

通过标准化工作企业就可达到:个人知道多少, 组织就知道多少, 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 (财富) 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 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 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 老员工离职时, 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 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 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 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 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 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4.2 标准化能提高各部门的素质

学习标准、贯彻标准、严格执行标准, 是掌握技术和管理的捷径;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依据;是领导组织指挥生产的依靠;是管理人员和工人工作与操作的准则。所以, 必须建立标准化教育制度, 对干部、工人进行标准化教育, 使人人増强标准化意识, 主动掌握标准化, 进而起到提高各部门素质的作用。

4.3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也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和基础工作。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严格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 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 不论是企业新产品开发, 还是工艺创新, 从研制到鉴定都需要标准把关, 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4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联系各部门的纽带

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而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 只有通过各种标准来约束彼此, 才能使整个生产过程按照科学的规律运行。避免仅是依领导指令行事, 而不是依章行事, 也可以防止人浮于事, 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

4.5 标准化是企业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产品的质量管理离不开标准, 没有先进的标准, 就谈不上有高质量的产品, 产品标准是否先进、合理以及能否在生产实践中正确地贯彻, 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所强调的是全部门、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而它们都是以标准化为基础。企业通过贯彻标准还能揭示出产品质量的差距, 使企业及时采取措施, 消除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4.6 企业通过标准化对某些零部件合理归纳和简化, 控制了多样化和复杂化

如果对产品品种规格合理简化, 就能为企业高效率利用工装设备和专业化生产创造条件, 达到提高效益、降低消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5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现状

1) 有的企业的第一管理者或领导层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习惯性于定制度和发号施令来管理企业。这是导致企业管理长期处于经验管理水平, 难以上升到现代化管理水平, 更谈不上科学管理水平的根源。具体表现如下。

(1) 管理层对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 一提起标准化工作就认为有制度就行了, 却不知:定制度是在垒墙, 而标准化是在修路;

(2) 企业管理层和标准化人员的思想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化观念影响, 认为企业标准化工作就是执行标准、完成上级要求的表报或总结材料。没有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标准化的作用;

2) 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岗位没有任职标准;配备的人员达不到任职标准;不达标的人员也不及时培训。平时的工作只限于开开会, 查查资料, 不再追求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方式的改善, 有些企业没有专职的标准化从业人员, 就根本谈不上去学习业务, 提高业务水平, 导致从业人员水平有限, 标准化工作难以具体实施;

3) 有的企业忽视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形同虚设。只知赢得市场的重要性, 却不知靠什么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管理层一心想通过产品销售、产品开发、生产进度来提高工作质量和经营成果;

4) 企业的产品标准制定得过低, 仅满足于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上级标准;或不制定企业产品的内控标准, 直接以上级标准代替企业标准。然而,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是企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由于涉及面广, 兼顾的范围大, 因此标准制定得相对较低。按执行效力排序:国家标准大于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大于企业标准。而按标准的高低排序却正好相反:企业标准不能低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力适当高定自己的内控标准,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同时实现以高标准严要求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6 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6.1 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 健全组织结构

企业的标准化体系要根据企业内部结构, 按照企业的管理目标与发展要求, 有机地组织、协调, 使之有序, 有效地正常运转, 使企业全体员工的标准化观念和意识得以加强, 使标准化综合效应充分发挥。成立有管理层参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小组, 提出和企业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任务, 制定有效的标准管理制度, 并设立专职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标准化工作队伍, 负责企业标准化的全面工作。

6.2 转变观念, 提高素质, 调动标准化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标准化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不断补充标准化相关知识, 特别是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 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状况, 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 同时要有较强自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善于利用最新知识和技术。

6.3 加强标准化管理的宣传

只有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促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按标准去规范行为, 保证标准化工作持之以恒的动态优化和完善。对全体员工能进行有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 运用培训班、讲座、操作比赛、智力测验的形式进行轮训。要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的观念深入人心。

6.4 协调好企业标准化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标准化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面广, 涵盖了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及之外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标准化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互联系, 互为补充, 彼此促进, 不仅不可替代, 而且是其他管理体系的基础。

7 结语

管理是企业之基, 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在企业中地位和作用, 就不可能把标准化放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高度, 一个缺失标准化管理手段的企业不可能是一个精品高效的企业, 同样实现一个经营目标, 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摘要:企业管理,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 标准化工作可运用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标准化管理是非常有效地提升和保持管理水平的手段。通过研究标准化管理的职能和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论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目前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地改进措施, 以期提升管理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探讨 篇10

1 建筑施工企业合约管理标准化

建筑施工企业合约管理是企业管理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创效和发展中起到支撑作用。在合约管理中要遵循态度谨慎、水平专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合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更加尽职尽责,在管理期间出现问题也能够灵活应对,从而更好的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合约管理工作。在合约管理中还要注意将投标报价、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这三个程序做好,避免出现任何的纰漏,只有这些程序做好,才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市场竞争的筹码,并使企业更好的运转和盈利。合约管理是对工程项目的全程动态管理,其包含以下内容。

1.1 投标报价管理

投标报价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投标报价前期、过程和后续管理。前期管理主要是一些投标前的准备工作,如项目跟踪、投标评审、投标计划等;过程管理包括编制投标文件、保证金办理和经济技术标评审等工作;后续管理工作包括封标、送标、开标、报价交底和资料归档等。

1.2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分析管理和过程成本管理。制造成本管理中包括成本编制、评审、审批等工作;成本分析管理中包括核定成本、编制策划书、审批和执行等工作;过程成本管理中包括编制制造成本结算计划、洽谈各项变更、确认收入等工作。

1.3 结算管理

结算管理包括总包工程结算、分包工程付款和结算内容。总包工程结算工作中涉及到编制结算计划、提交结算书、提交项目成本分析报告、记录台帐等工作;分包工程付款包括报量、审批、转账、记录台帐等;分包工程结算包括报结算单、项目评审、签字办理、记录台帐顺序编制等工作。

2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

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的根本,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质量是企业各部门领导工作的职责,建筑施工企业质量依靠的是制度化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2.1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管的范围包括质量策划、质量培训、质量检查、质量交底等工程现场质量监管。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控制标准,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法和检验方法,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质量标识管理,将施工中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彻底消除,使建筑施工质量全程处在受控的状态。

2.2 工程质量验收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要全面遵循国家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对各工程环节进行质量验收,首先对工程项目进行自检,然后由质检专员对工程项目进行评审,最后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全部验收合格后要做好检验记录并备案。

2.3 创优工程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创优工程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年度创优计划的方式,实行创优工程评定、工程申报、工程预检和迎检等工作,实施精品工程生产线,运用阶段考核、目标管理、精品策划等精品工程生产线理论,使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都得到保证,创建客户放心满意的优质工程。

2.4 质量综合管理

在工程项目质量总监例会中对项目质量信息进行讨论研究,及时分析建筑工程的质量动态情况,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定期统计、整理、上报工程质量情况,根据各项工程的质量报告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跟踪质量整改的执行情况,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出现质量事故,要积极组织各部门人员对质量事故情况进行分析,执行解决对策,检查质量整改是否全面落实,将质量事故各项事宜妥善处理。

3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内容。高空作业和流动性是建筑工程施工最为显著的特点,加之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劳动力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建筑施工企业不仅是总承包合同的履约者,同时还是工程项目生产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正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多个身份,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安全生产作业负有重要责任。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的顺序和职能划分,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安全综合管理。安全综合管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获取和识别,识别和评价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危害,加以控制在工程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防治职业病;第二,现场安全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包括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安全防护方案审核、现场安全施工内容监督以及施工作业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等;第三,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是指对即将入场的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作业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培训;第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主要指作业人员工伤办保险的认定。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应重视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合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物资管理方面的标准化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随之迅猛发展。从目前我国建筑业内的企业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可见建筑行业内的企业正面临着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大问题,文章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从合约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和安全管理标准化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开展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李永明.BY公司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设计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3.7.

[2]魏元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8.

标准与企业标准化 篇11

每年10月14日的世界标准日,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纪念日。标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能够调整和规范人们在生产、服务、贸易、消费和创造等活动中的行为和利益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持续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对标准化的方式和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以系统的理念处理问题,而且要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不仅工业标准化要适应产品多样化、半成品简单化乃至零部件及要素标准化关系的需求,而且随着生产全球化和虚拟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需要,组合化和接口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的概念和活动将应运而生;标准化的特点从个体水平评价发展到整体、系统评价;标准化的对象从静态演变为动态、从局部联系发展到综合复杂的系统。现代标准化更需要运用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指导,以标准化参数最优化为目的,以系统最优化为方法,运用数字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等手段,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

在当今社会中,生产技术的标准化虽然仍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标准化的领域已从工农业生产延伸到国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这些标准化活动,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基础部分,企业恰恰是产品的生产制造者,在制定技术标准中有绝对的发言权。而技术标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产品的技术水平,表现为一种产品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几年,采用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来限制进口,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这意味着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一些发达成员正在不断调整和提升技术门槛,一方面说明其技术水平、环保意识的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在进一步加剧。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成为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目前的国际经济竞争,已开始由资本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变,逐步演变为标准之争。标准之争,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科技、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

国内广大印刷机械生产企业已经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一改原来只重生产、忽视标准的做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来。如昌昇、精密达等企业,他们在进行企业技术创新、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同时,将自己先进的科研成果写入相应的标准中,使得我国的印刷机械标准在技术水平上不断提高,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使企业的产品不断发展,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国内印刷机械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目前我国印刷机械在行标准有85项,其中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61项。大部分仍为产品技术标准类,只涉及到很小一部分安全类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印刷机械标准还比较单一,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这为我国印刷机械生产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施展技能的空间。相信随着企业的持续创新,将制定出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印刷机械标准,以提高我国印刷机械的技术水平。

2.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标准化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标准化管理使生产者在企业正常运作中有章可循,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标准化管理通过将制度标准化、规范化,使所有管理流程都清晰、透明,将原有的管理步骤通过梳理形成标准流程,让每一个参与管理的人员都能够明确掌握工作的具体动向,每一步工作都能及时实现可控可测,使企业的执行运作力在标准化管理中得到强化,促进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通过标准化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地归纳和简化,控制多样化和复杂化,能够对生产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以技术标准为核心,通过标准化将企业运作中重复的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和分析,变为标准控制和技术控制,减少或避免无效的动作和流程,从而达到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安全的保证。现代化的生产随着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协作的范围越来越大,产品质量的高低决定于人、设备、原料、方法、环境五大要素,如何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质量,取决于对它们的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管理标准。只有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管理标准,才能使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按标准化实施,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标准化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措施,能够为安全管理提供标准化管理依据,标准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技术标准是安全法规的支持条件,管理标准是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措施,工作标准是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正确方式。

标准化工作需持之以恒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工作,不可急于求成,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方法,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标准化的支持、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制度建设、企业标准化推进机构的设置以及有关标准化的培训和教育等多方面着手,在企业如何增强企业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建设标准管理网络、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标准等方面下功夫,开展持之以恒的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企业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从而为企业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广泛参与全球竞争、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浅谈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篇12

1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内涵特征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和最科学的管理手段, 是指企业在管理层的引领下, 把国家的标准化政策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 并积极组织企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活动, 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最优化, 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有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为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其实质是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统一的和重复性的使用规则的过程, 使企业的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 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范围获得最佳秩序。当前, 运用标准化管理手段综合管理企业, 是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经营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具有监控性、稳定性、先行性、基础性等特征。

2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模式, 是现代化企业所积极采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 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2.1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十分庞大的工程, 也是许多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企业管理现代化离不开标准化管理手段的运用,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的技术、分工以及协作等各个环节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此外, 企业在进行新品开发、技术创新等环节也需要利用标准化进行把关。因此, 只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推广和运用标准化, 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2 协调各部门的发展

各企业内部的部门繁多, 生产环节和生产程序都十分复杂, 但是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只有保证各个部门以及生产环节之间按照规律科学运行, 才能保障整个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标准化管理能够通过制定各种共同使用的规则和标准, 对各个部门和生产环节进行协调和约束, 从而保证企业各生产部门能够依章办事、责任明确, 有效避免人浮于事现象的发生。

2.3 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

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离不开标准化管理, 需要把标准化管理作为基础, 以先进的生产标准为依据, 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同时, 企业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还能找出产品在质量方面存在的差距, 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积极改进, 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

3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 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企业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影响了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3.1 未落实到实处

新形势下, 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与标准化管理有关的管理制度, 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标准化管理制度都成为了“空中楼阁”, “花架子”, 并未得到实际运用, 企业也没把标准化管理制度落实到工作中, 只是成为企业工作汇报和外部检查的重要内容, 没有实际意义。同时, 一些企业对标准化管理在表面上十分重视, 把其放在首要位置, 但常常以各种理由和借口给企业生产让路。

3.2 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企业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方面, 企业对自身情况缺乏分析, 严重忽视了企业实际和客观规律, 导致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目标出现了高、大、空等现象。另一方面, 有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没有涉及企业文化层面的内容, 没有与企业的文化、目标与战略进行有机结合, 放弃了本企业的优良文化。此外, 一些企业还存在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管理标准的现象, 这一切都导致了企业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可操作性。

3.3 管理人员的水平有限

在企业标准化实际管理中, 一些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十分有限, 其工作范围仅仅为开会、查资料等内容, 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方式比较落后。同时, 企业缺乏专业的标准化管理人才, 工作人员的水平不高, 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标准化管理知识, 导致企业的标准化管理难以有效实施。

4 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方法策略

新形势下, 积极加强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4.1 增强全员的标准化管理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能够决定标准化管理是否有效实施, 传统的思想观念对标准化管理认识不足, 片面认为标准化管理只属于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事情, 与其他人员无关, 其实不然, 这是一项需要各个生产部门参与和共同完成的活动。一方面, 要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宣传力度, 使全体工作人员不断增强标准化管理意识, 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让标准化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 要加强企业的标准化的培训工作,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班、知识讲座、操作比赛等多种形式, 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标准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掌握相应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同时, 工作人员要及时学习国家有关标准化管理的政策法规,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4.2 建立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不以规矩, 无以成方圆”,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就是要企业从自身内部结构出发, 把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则, 使企业各部门和各生产环节协调发展, 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首先, 企业要成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 是由决策者、管理者以及执行者共同参与, 积极制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任务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决策和实际状况相适应。其次, 企业要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标准化管理的工作队伍, 这支工作队伍能够有效实现专兼职的有效结合, 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的执行力度和落实力度, 从而保证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与推行。

4.3 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人的因素, 把人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不断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创造性。在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的具体落实阶段, 企业管理者要十分注意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 企业努力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 让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的工作都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 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明确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 并依据标准实施工作, 从而真正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另一方面, 要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自觉性, 企业要积极采取一些人性化的措施, 让标准化管理成为员工的一种日常行为准则, 在工作中自觉、自愿地运用标准化的管理观念来规范自己, 让标准化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

5 结语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主动力。新形势下, 企业要全面认识到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过程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效增强全员的标准化管理意识,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使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就必须对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当前, 企业标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科学, 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分析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内涵特征和积极意义的基础上, 积极探究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企业管理,标准化,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贾宁宁.论新形势下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新定位[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管理, 2005, (09) :175.

上一篇:旅游结构下一篇:高强钢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