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

2024-10-15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共12篇)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 篇1

摘要:2009年国家出台了《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产品标准》) , 为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对于提高企业综合效益、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下很多企业并未真正落实《产品标准》, 导致产品质量标准不一, 问题层出不穷。对此, 文章阐述了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 分析了其现状, 并就如何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

产品质量历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更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 增加企业效益的必要途径, 而产品质量又是以产品标准为依据的, 从而促使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但是我国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容乐观, 存在诸多问题, 不仅制约着企业健康发展, 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因此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刻不容缓。

1 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概述

企业产品标准既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检验企业产品质量的标准和依据, 又是企业向消费者作出的质量承诺。我国标准包括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四种标准, 其中国家和行业标准又有强制性和推荐性之分, 前者是企业必须执行的产品标准, 后者则代表企业自愿执行的标准, 后来为适应经济市场规律和特点, 多数强制性标准被转化为推荐性标准。

那么所谓的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就是指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产品标准》, 制定符合相关规定的产品标准, 并将其有效的融入于生产经营活动中, 同时对产品进行检查和监督, 以此保证产品质量, 满足消费者需求, 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虽然当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但是产品质量永远是消费者的必然要求, 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产品标准化管理, 提高产品竞争力,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稳健发展。

2 我国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现状

虽然我国企业产品标准制定、落实、监督和检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依旧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企业产品标准脱离实际

《产品标准》中明确指出, 企业产品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应制定企业标准, 并以此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和检查的依据, 同时国家还倡导企业尽量采用或制定要求严、标准高的产品标准, 但是在现实中, 真正符合该项规定的企业产品标准很少, 因为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眼前利益, 故意降低产品标准, 利用廉价商品吸引消费者获取利润, 致使产品标准既无法真正反映产品特性, 也无法彰显标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也有的企业照搬模式, 忽视产品特点和行业要求, 忽视自身条件和实力, 严重脱离实际, 大大降低了其实用性, 这些都背离了《产品标准》的基本精神。

2.2 企业产品标准不一, 导致行业竞争不公平

我国企业产品标准中存在大量的推荐性标准, 因为针对该类标准企业具有自主选择权利, 既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 但是由于企业对自身要求不同, 导致在自行制定产品标准时产生了宽严和高低之分, 如在同一行业中, 有些企业制定的标准较高, 但是因技术等因素的约束导致某项指标未达到要求而被视为不合格, 而有些企业为了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故意降低产品标准, 但是很容易的被认定合格, 如此一来就导致了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造成同一行业间企业竞争有失公平, 既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 也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2.3 相关信息不畅, 企业产品标准执行不力

及时有效的企业产品标准信息是企业制定产品标准的依据和基础, 由于信息不畅, 有的企业不能及时获取相关政策、消费者要求或者行业趋势, 致使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不是与相关规定有所抵触, 就是实用性和先进性较差, 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又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同时标准的执行不力也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毕竟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提高产品质量, 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对其缺乏必要的认知, 加上管理意识薄弱, 只是将其作为应付质量监督部门检查的工具, 导致产品质量标准形同虚设。

3 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进一步健全相关立法

虽然国家推行大量推荐性标准的出发点是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尽量解除强制性标准对消费者和企业追求高质量产品的束缚, 但是这样一来造成了同行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 因此国家应就推荐性标准的放宽程度作出明确规定, 尽快颁布《产品标准》的配套法律, 对相关问题作出全面而明确的阐述, 以此为企业自行制定产品标准和质量监督部门检查工作提供一个合适的把握尺度。

3.2 畅通标准信息获取渠道, 制定切实、合理的产品标准

企业相关部门应认真学习《产品标准》等法律规定, 正确认识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并加强与相关部门或机构的联系, 广泛收集最新标准信息, 及时整合标准信息资料,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相关法律政策和要求规定, 综合分析消费者需求、市场需求、自身条件和实力, 并参考国内外该类产品的质量水平, 制定出既符合相关规定、全面反映产品特性和先进性, 又利于通过相关检查、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的企业产品标准, 从而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3.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人员是促使产品标准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岗位人员, 并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一方面通过企业产品标准基础知识的教育, 使其熟悉相关法律规定, 树立和提高法制意识、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产品标准的制定流程、落实要求、检查标准以及生产技术情况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 做好本职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健全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等, 为该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3.4 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 严格落实企业产品标准

监督检查是保证企业产品标准有效落实的有力措施, 因此管理人员应充分行使监督职能, 加大检查力度, 认真核实各部门对产品标准的落实情况, 特别是产品生产环节, 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式, 使用完备检查手段, 对产品质量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查, 以此及时发现问题, 有效解决问题, 针对违规操作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行为应予以相应的处罚, 从而保证企业产品标准真正落实,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5 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宣传

当今企业发展, 更加注重自身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形象, 对于产品标准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产品的质量, 产品标准越高, 其质量要求就越好, 因此,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当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宣传, 并严格产品生产流程, 保证产品质量, 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自身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 企业产品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环节, 也是企业形成产品竞争优势的必要途径, 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产品标准化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制定切实、合理的企业产品标准, 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其有效落实, 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薇.切实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J].中国标准化, 2010 (15) .[1]高薇.切实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J].中国标准化, 2010 (15) .

[2]车国富, 李宁, 朱荣.提高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有效性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12 (2) .[2]车国富, 李宁, 朱荣.提高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有效性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12 (2) .

[3]林鸿辉.浅谈制定企业产品标准的几点体会[J].福建省标准化协会论文集, 2009 (10) .[3]林鸿辉.浅谈制定企业产品标准的几点体会[J].福建省标准化协会论文集, 2009 (10) .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 篇2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管理,提高企业产品标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山东省境内生产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其标准的制定、审查、备案,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产品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按本规定进行审查、备案。不作为交货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不需备案。

第四条 企业产品标准制定、审查和备案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 篇3

【关键词】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环境下,企业及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这一激励竞争的背后其实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要想保证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还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产品质量最终要作为企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在市场上与其它企业及产品进行角逐。标准化被认为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化水平高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例,与国外航空产品相比,国内航空产品的问题就在于质量不高,确切的说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无法保证每一件航空产品的质量;在当前国外航空产品生产企业觊觎国内市场,想方设法进入与占领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势下,提高国内航空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势在必行,有必要进一步推行“航天行业标准化”,加大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力度,旨在短时间内提高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一、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一)短期内有效提高零部件产品质量 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类型产品的生产,它多属于尖端技术,具有产品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可借鉴经验少等特点,一旦研制成功转入产品生产就面临着较大数量的需求,要求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度和生产的成熟度;生产工艺、操作的标准化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与稳定产品的质量。

(二)缩短产品的试制与生产准备周期 航空零部件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一般库存数量有限,如有零部件需要又是非常紧迫,即生产时间有限,要求要不断提高零部件的生产效率;需要的是成熟的零部件产品还好,而一旦需要改进,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必须要进行试制,试制及生产前的准备都要占用大量时间;而标准化生产体系一旦形成,就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试制及生产准备周期。

(三)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标准化水平高低被认为真正体现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品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标准化也被认为是产品成果及先进经验保存和传递的最有效手段;标准化体系一旦形成,产品质量及企业生产水平就不易受到人员素质、人员离职等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已有生产能力的真正固化,对进一步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进一步提高航空企业的生产效益 航空零部件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带动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以及良好的产品社会信誉和企业社会形象。同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也有助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责、权、利”的明确及产品生产问题的准确确定和解决,做到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高度统一、协调、有序。

二、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一)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 标准化生产管理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的生产技术、原理、方法来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之前必须保证产品生产技术的成熟性;因此,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也就成为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先借鉴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化成果,也许同类产品中没有标准化生产可以借鉴,那么可考虑其更小的零部件构成,因为一个非标准结构整件,其可能是由许多标准零部件构成的。

(二)引进与应用国外先进产品标准 通过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交流,尝试引进国外相关航空零部件生产标准,在经过必要的消化吸收后应用的国内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中,前提是保证引进产品生产标准的成熟、安全、可靠。国内企业引进国外产品生产标准应用失败例子不在少数,并且多是因为可靠性不足,导致最终的失败。在产品生产标准可靠性设计方面,以日本质量工程学家田口玄一发明的“三次设计法”最为著名,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引进国外相关产品标准时,可以考虑利用“三步设计法”来检测相应产品生产标准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加速与强化产品研发的标准化 新产品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新产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背后研发方法与生产技术,谁掌握了新产品的研发方法,谁就拥有了新产品。因此,加速与强化航空零部件产品研发过程的标准化,对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企业牢牢把握住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航空零部件新产品研发的标准化,应该贯穿于新產品的计划决策、情报调研、新品试制、验证、确认和投产各个阶段;是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开端。

(四)加强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与检查 制定或者引进标准的目的是实施,只有标准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这就需要对相关标准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和检查,变传统的事后整改为事前控制。以航空产品中的惯性器件设计为例,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依据事先制定的产品设计标准化大纲对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的检查和抽查;要求在一个设计阶段结束后,要先有设计主管按照标准化大纲要求对产品设计进行自检,然后再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进行检查、验证,对不符合标准化大纲要求的要予以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再次依据标准化大纲进行检查、验证。

(五)尝试建立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 一套完整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主要由生产标准、生产方法、生产设备及产品质量检测方未能、设备等构成。为了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在制造技术上要科学、在方法上要先进、在质量检测上要可靠;如果只是实现上述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中某一部分的标准化,不可能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最终还是要从构建完善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入手,因为体系一旦形成,就不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而真正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参考文献

[1]王璐,于冠龙,马永强.浅析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

[2]吕华念.航空标准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军转民,2011,(07).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 篇4

企业对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建立企业产品标准, 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有利于政府部门对企业产品统一监督管理, 进一步规范产品市场。备案法也明确了企业对产品备案和生产的责任。但是, 近年来, 企业弄虚作假的行为层出不穷, 不符备案标准的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产品质量问题一再引起社会关注。

国内学者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方面的研究更多地着眼于如何完善产品标准制定的程序和健全审查体制。如:吴继霞学者认为制定一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产品标准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她就如何制定先进合理的企业产品标准,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又如:陈晓辉学者在他的论文中, 概述企业产品标准审查状况、要素, 阐述标准审查专业性水平的要求, 并对技术审查过程中的人员素质、组成, 标准草案稿的形成, 评审中出现的问题, 标准审查的重点方面、质量水平、发展趋势进行解析。

加强法规的完善, 建立标准化的备案审查体制可以在产品准入方面严把质量关。但是, 随后在产品生产、投入市场、消费者购买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监督管理的问题。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 企业产品纷繁多样, 大批量生产, 对审查机构的能力、效率、经费也带来巨大的考验。在面对数量庞大的产品 (每种产品还会有多个批次) 的情况下, 仅能检测其中极少部分样品, 绝大多数产品因无法检测而不能发现问题。因此, 单纯依靠产品备案市场准入制度来杜绝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势必存在漏洞。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网络的触角已深入社会各个方面, 应该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监管手段和提升监管水平。为此, 本文从产品标准建立到消费者购买整个过程出发, 以互联网技术和二维码技术为基础, 设计了网络化的企业标准监督管理体制。

2 网络化管理机制

网络化管理机制是依靠由政府、信用评价机构、消费者共同参与产品监督管理的机制。监管机制的主体是由政府建立的企业产品标准管理网络平台。在网页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信息; (2) 企业产品信用等级 (包括整理的部分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 ; (3) 消费者对产品标准执行情况的评价 (包括对问题产品的举报平台) 。第一部分由政府负责。由政府机构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进行审查, 并将企业产品备案信息公布于网络。第二部分由信用评价机构负责。建立企业产品信用评价系统。通过专业化的评价系统对产品进行风险评估, 并根据产品销售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和不符合备案标准的情况进行信用评价。第三部分由消费者主导, 在消费过程中对不合格产品在监管网络平台的社会监管信息平台上曝光。整个网络平台由政府机构维护 (如图1所示) 。

2.1 建立备案信息库, 进行源头管理

企业在制定完成新的企业产品标准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后, 政府备案管理机构及时将企业产品备案标准发布到监管网络平台的产品标准备案数据库中, 使企业产品基本标准透明化。

政府备案机构应在监管网络平台上为每种产品建立企业产品备案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产品备案信息共享平台即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信息数据库, 每种产品的备案标准资料都由企业整理提交, 企业按照统一的要求编制所备案产品的基本信息 (包括不涉及企业产品核心技术参数的基本数据、照片等) , 政府机构对比该产品备案信息审核后发布。在备案完成后, 政府部门便可以在常规工作检查时以备案标准为依据, 检查企业的产品生产是否达到备案标准, 并对修改的标准及时更新, 以保证产品信息的有效性。

2.2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专业化测评

企业产品安全信用评价中心主要是公示信用评价机构分析得出的产品安全信用指数。由独立第三方建立企业产品安全信用评价系统, 根据产品与备案标准的符合程度, 测评企业产品的安全信用指标。

信用评价机构根据专业的研究方法, 建立信用评价计算方法。政府在审核通过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后, 就将产品的备案资料递交给安全信用评价中心, 由该中心根据资料为产品编档, 并进行专业的评估, 打出安全信用指标, 并公布到网上。企业生产的产品从备案开始就会得到安全信用评价机构的不断跟踪, 搜集备案产品的信息, 根据政府对产品的每一次检查情况的汇总公示, 调整评价指标。

2.3 跟踪市场, 监督管理

(1) 政府机构等对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检查, 检查结果通过网络平台上公布。

在产品生产投入市场后, 政府部门对照产品备案标准对企业产品例行不定期抽样调查, 对不合格产品下达整改通知书, 责令限期整改。对抽检结果在监管网络平台公布, 同时, 安全信用评价中心根据调查结果, 运用专业的评估方法, 更新企业产品安全信用指标。

(2) 公众利用二维码, 登录网页参与监督

政府的抽样调查会对企业产品按标准生产起到震慑作用, 但是这种检查的开展会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 受检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也有限, 并且在检查中也不会完全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消费者是产品销售的客户终端, 是产品的最终接收和使用者, 由他们来检验产品与备案标准相符, 对监管而言是最高效的手段。但是, 消费者并不会积极地加入到产品的监管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 通过向监管部门举报维权的所占比例很少。一方面, 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 维权过程繁琐, 消费者并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另一方面, 消费者对产品生产标准, 备案情况并不了解, 监督能力有限。

随着二维码技术的成熟和手机扫码功能的开发, 通过扫二维码查找相同产品在不同商家的销售信息, 以此进行比价购物在消费者中盛行。扫二维码可以实现信息获取、网站跳转、防伪溯源等功能。基于这一技术, 利用二维码技术, 就可以将产品监管网络平台的网址嵌入二维码中, 消费者轻松一扫就可以登录企业产品标准监管网页。

一些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出来之后, 在没有备案的前提下就投入生产, 如:《中国直销》杂志通过浏览每一家企业的官方网站所罗列出来的产品发现, 35家获牌企业中, 或多或少存在产品未进行备案的现象。在企业官网上, 绝大多数企业在网站上陈列的产品都是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销售产品, 类别和单品都比较丰富, 但是这些展示出来的产品并非企业的所有产品。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扫二维码, 登录监管网站, 对照网站上的产品备案信息, 一旦发现有未完成备案的产品, 消费者可以按照网站的格式要求, 通过拍照上传, 编辑资料说明 (附注不合格产品相关参数、原产地点、销售渠道等信息) 的方式直接曝光。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也可以按上述方式举报。

2.4 核实举报信息, 高效管理

监察网络平台上存档的备案标准可以作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进行质量检验、选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洽谈贸易的技术依据。在监管平台上可以建立快速警报系统, 在消费者发现企业产品严重不符合备案标准, 在监管网络平台中举报后, 网站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鉴定, 将信息传递给监管部门, 落实检查, 在确定检举信息准确的情况下, 网站管理人员将检查结果发布在网站上。安全信用评价中心同步更新数据。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最快时间内发现问题产品, 并及时惩治相关企业;另一方面, 其他消费者提高警惕, 避免经济损失。再者企业也会积极维护自己的企业商誉, 加强产品生产标准的管理, 以求得到更高的信誉等级。

3 结语

本文主要从企业产品标准制定完成以后的监督管理出发, 结合网络化管理的方法, 研究了政府、第三方检查机构、消费者三者在对企业产品监管方面的作用。基于互联网技术, 设计了一套监管机制。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信息公布在产品备案标准监管网站并对企业产品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为企业承担应尽的责任施加压力。同时利用二维码技术方便消费者加入产品监管, 减少市场上不合格产品的流入。文中提出了建立网络化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监管体制的设想, 其中如何规范生产者将监管网站地址加入产品包装的二维码中没有深入展开探讨, 对信用评价机构的运营模式和责任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继霞.浅议如何制定企业产品标准[J].企业标准化, 2012, 3 (4) :51-52.

[2]陈晓辉.企业产品标准技术审查解析——对标准审查专业性水平的要求[J].中国标准化, 2012, (10) :56-59.

[3]刘刚.市场准入制度不能完全杜绝不合格农药产品[J].农药市场信息2012. (6) :13

企业产品标准论文 篇5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企业产品标准论文,请参考!

企业产品标准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各类企业开始将信息化发展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发展起来的各类信息系统,将信息化管理融入企业发展与决策中去成为可能,未来的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也将会由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应用进行辅助与监督。针对这样的信息化环境,钢铁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应该形成一个完善的核算体系。本文通过对目前企业中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现状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的相应体系构架,进而研究总结出使该方法得以通过相应软件及数据应用来实现该体系的具体途径。并通过相应实例的验证分析,对所构建的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进行确认,使相关企业都可以在成本核算方面构建信息化管理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钢铁产品

就目前的市场与企业竞争程度来看,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均呈现出几乎饱和的状态,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市场中寻得一个稳步发展的位置,在保证企业核心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成本成为了各个企业最为重视的发展关键。成本核算方面的管理在整个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信息化给企业成本核算带来的影响

根据目前已有的数据显示,一个企业主要生产环节的成本消费情况和这个企业对生产环节的控制与调制息息相关。因而结合信息化的环境可以给企业的成本核算控制方面带来巨大的益处。

1.1信息化为成本核算注入活力

企业每天要面对各类的信息与数据,而这些数据与信息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内容,信息的冗余会拖累整个生产链的数据反馈,而信息化的手段就可以实现对企业成本核算方面的深入了解,从而实施有效控制,为原本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增添能量。

1.2信息化成本核算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生产链在进行运作的过程中,资源的流动与变化会不断形成成本方面的逐级累积,一旦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与技术将成本的动态形成过程明确的实现再现与分析,就可以有效地对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掌控,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与过度消耗,进而实现提升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率与生产效率,在保证核心生产链的质量与数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消耗,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有利于科学化的长久发展。近年来,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钢铁企业开始逐步应用一些较为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进行内部管理,这些模式复杂高效,以柔性、敏捷性制造系统为代表,更是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钢铁企业中也崭露头角。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钢铁企业内部的生产与运作,涉及到物料的复杂流转与交替,相应的数据信息极为多元化、多维化,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方面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能够真正符合目前信息化环境中成本数据的更新交替进度,使企业无法从庞大的数据库中选取或抽提有实际意义的相关信息,而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不够明确,成本相关信息的精准性没有后盾保障,进而无法对钢铁产品成本进行进一步控制。

2当前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的特点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的形成多数是在整个生产环节中不断累积出来的。根据既有的钢铁生产工艺来看,物料在整个生产链中的良好流动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信息与资源得以流动的源动力。只有在保证生产链可以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时,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对各种资源以及生产力投入使用产生实际意义,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流动、经济活动以及信息传递过程,而这三者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相互交错,同时存在正向与逆向的流动状态。一般来讲,企业的直接原材料以及人工雇佣及生产费用都统一计入成本核算当中去,而原材料通过企业生产线逐渐演变为半成品,进而形成精致的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成本消耗也随着生产链进行转移,不断承接上游环节,将成本核算内容融入到下游加工中去。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2.1生产呈现混合流程型,成本构成复杂

由于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既包括原料的处理,又包括半成品的轧制以及成品的精加工,因而一般将其定义为混合流程型的工艺类型。钢铁企业一般会采用分段作业的方式,将生产,运输,贮藏等生产链环节进行时间与空间的分散,因而成本形成的过程并不完全统一,使得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经常出现多种形式共存的状态,使得成本构成极为复杂。

2.2原材料成本占据成本形成的重大比例

不同于市场的其他类型企业,钢铁企业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因而大部分成本的形成来源均来自于生产链中原材料的选购。一般来讲,钢铁企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中,后续加工所花销的成本仅仅占到四分之一,而最初的冶炼过程所消耗的原材料基本不低于四分之三,对于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消费,制品坯料的成本更是高居百分之八十,因而可以看出在整个钢铁产品生产链中、原材料,或是坯料的成本花销占据了整个成本花销份额的巨大比重,成为了生产链中成本控制核算不可忽略的部分。

2.3物流关系复杂,成本形成难以还原

从整个钢铁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讲,整个生产链中的物流、资源流以及信息流相互交错穿插,这使得成本的消耗来源过于多元化,追踪成本形成过程相对困难,而成本的具体转移又取决于资源的流动方向与具体途径,最终难以对资源消耗进行准确追溯。虽然整个钢铁行业存在其固有的生产规律,如钢材、钢坯、钢锭之间的逐级转化,但企业内部的`物料以及生产环节极为复杂,整个生产环节无法做到完全不受外界干扰,一些不确定因素经常存在,不确定事件常有发生,这些变动参数使生产工艺不得不进行相关的调试与变动,如此一来,不同批次的产品必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消耗往往难以追查,但实际情况又与其估算相差甚远。

2.4成本核算过程过于动态

从最初的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最终制品,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种制品状态,这些不同的状态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链,满足了企业对目前市场需求的供给,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库存产品的增多会加重企业内部的成本压力,对企业的经济运作产生不良的影响,最终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所生产产品的数量与种类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整个钢铁企业的生产链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另外,即使工艺相同,不同批次,不同规格的产品也肯定存在着成本差异,这使得整个成本核算的控制极为不容易。

3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架构

本文研究并讨论构建了一种符合当前钢铁产品成本核算需求,体现当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特征的体系,在信息化环境的背景下,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既有数据,遵循着钢铁企业成本资源消耗的成本核算原则,实现该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最大程度的符合当下钢铁企业的真实需求。

3.1资源归纳集中

如上述提到,整个钢铁产品生产链中涉及到成本消耗的过程,包括多个不同的环节,如原材料的选购,相应配件的采买,对一般固定资产考虑到的维修与护理,乃至相应设备的折旧费用。同时还包括了雇佣工人的薪水与酬劳等。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将以上内容所产生的经济活动花销,均算作成本形成的途径。一般以某一个生产周期为固定时间标准,将此周期内部的相应资源及经济业务通过一定的归类与调配,将不同用途,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整合管理,选择合适的集结点,以便于日后对成本控制的过程可以明确追溯到成本形成的根源,根据不同集结点进行相应的合理资源分配,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变动影响预测水平与真实结果的对照。

3.2原材料成本核算

将经过上述归集整合的相应资源,以原材料为项目单位整理到整体钢铁产品的成本核算当中去。由于目前存在着钢铁企业在正常生产作业中会交替使用多种原材料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观的操作或者记录上的误差,使得原材料在理论上的使用与剩余数量,与真正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钢铁产品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出现并不明确的项目。与此同时,最初的预算无法全面考虑到每个时期的市场动态发展,在整个生产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面对钢铁原材料市场的经济变化,使不同批次的原材料间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因而一个适合当前钢铁企业的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应当通过资源的分类归集,进行直接与差异的复合型供给,以解决在钢铁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差异问题。

3.3在制产品的成本流转追溯及核算

钢铁产品原材料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加工后,会按照市场要求制作成不同规格、拥有不同性能的各类产品,随后再转移到生产链的下一个环节去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加工,这样的过程使得生产作业水平从集中处理变化到离散加工。随着整个加工过程的推进,物流以及资源流的转移,会伴随着制品成本的流转,随即出现一般所说的成本流转追溯问题。在企业不将半成品或是成品按照生产工艺转移到下游环节进行继续作业的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成本核算体系应当以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管理物流为基础,对上游的各个环节进行衔接性的成本核算信息整合,实现对制品成本形成的追溯与核算贯穿于整个工艺生产链。

3.4特殊品成本核算

各个企业在完善各自主体竞争生产力的基础上,一般都会考虑到对特殊品的成本核算与处理。比如在主体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不足参数大小的尾料,不适宜继续生产实用的切头或是原材料产生的碎屑。当然这些特殊品也包括生产线上没能达到生产实质标准的残次品。这些特殊品对于每个企业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一类特殊品大量出现,势必会引起企业较大的损失,不仅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大大影响了实际工厂的生产效率。对这些特殊品的不合理处理也会影响整个钢铁生产产品过程的成本核算工作。因而对其核算的时候一定要紧抓其自身特点,不仅仅要严格按照种类进行归纳整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的损失摊销,更是要从根本的生产工艺来寻找问题的根源,降低这些特殊品的产生,并且对该类已经产生的特殊品进行合理控制与利用。对特殊品的成本核算分析应该立足于对其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应用,以物资及相关资源的消耗作为特殊品成本核算的基础,以上述所得的管理成本核算体系所供给的相应信息作为保障,将成本、质量、物流等相关参数进行融合的定性,才能真正地挖掘出特殊品产生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成本的浪费与损失。

4结语

经过课题研究所构建出来的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在相关的钢铁企业继续实行与应用,为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对钢铁企业细化并明确成本核算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工作量内容,同时大大降低了主观操作的核算失误,使得钢铁企业内部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度放在核心竞争生产力上,促使企业更加完善成本核算的规划与管理,从根本上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蓓蓓.作业成本法在T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

[2]孙运艳.面向订单生产钢铁企业结转成本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3]崔发婧.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4).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与研究 篇6

摘要:末流企业做产品、三流企业卖技术、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企业标准化日益受到企业家的重视。要想在新的形势下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必须加强企业标准化研究,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企业家要做好新时期的竞争策略准备工作,将标准化管理竞争意识深入落实到企业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标准化 管理 研究

0 引言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任何一个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标准,都对整个行业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换句话说,提前一步掌握标准的企业,会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占据十分有利的地位。同时,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也是推进企业管理向市场经济逐渐接轨的重要途径。

1 当前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概况

从概念上来讲,企业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按照一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程度,管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最近几年,国家也在提倡企业尽快实施标准化管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有很大差距。在企业管理的战略、企业竞争理念、企业盈利模式等很多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标准化流程管理系统。在国际化的市场中,内有标准化的管理,使很多国内企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在很多反倾销的案例中,可见一斑。企业的规模壮大,要及时变革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对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改革的企业才是充满活力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标准将更具随机性和创造性。

2 企业标准化管理研究与内容

2.1 企业标准化管理项目研究目标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改革、深化企业标准化管理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企业应在适应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快速、合理地建立企业的标准化新体系,使标准化管理真正发挥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原则,发展目标,和生产作业标准。

2.2 企业标准化管理项目研究流程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科学管理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我们结合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管理实际情况,把企业高层的管理思路和课题结合起来进行实际的研究与操作。

2.2.1 普及标准化、质量管理方法,使全体员工都能在一个系统下进行岗位操作、职能管理,从而达到相互了解,以便协调工作。在初级岗位,落实标准化作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车间生产的流水线标准化管理,通过使用简单的便准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投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2.2 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即各类标准文件统一由标准化部门归口组织、协调、管理,以便建立和不断改进企业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系统效应。合理明确的职责分工,按照因岗定人的模式,使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让员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2.2.3 总经理授权管理。企业的标准化管理,需要有一个总负责人,总负责人一般是总经理。总经理可以直接授权下属各级部门经理,赋予其一定的权限,给予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自主裁量决策权,以贯彻落实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为纲领。

2.2.4 企业标准化信息网络的ERP管理。标准化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决策。为此,企业的标准化信息网络在完善内部生产经营网络的同时,要下大力量建立市场网络、国内国际标准化信息网络,从各方面收集相关标准化信息。

2.2.5 处理好各种机制之间的关系,最终目的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2.3 企业标准化管理项目研究内容 企业标准化管理内容范围涉及到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企业全面形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是企业管理运行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企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的坚实基础。本课题主要结合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管理标准化等内容展开,提升企业文化和知名度,提高企业软实力和企业无形资产。

2.3.1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所需求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其研究内容包括:①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标准化调查分析。②科学地运用先进的标准化方式和方法。③探讨企业标准化应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④如何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服务。⑤如何在企业标准化内容上要创新。

2.3.2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实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灵魂。与竞争产品相比,充分体现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反映企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充分考虑产品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贯彻绿色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建立动态标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②培养企业标准化管理高素质标准化人才。

3 企业标准化管理理念与创新

3.1 企业标准化管理理念 企业能够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意识的体现,企业高层管理的前瞻目光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得以实施的保证。

3.1.1 标准化管理的竞争和战略意识。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够率先实施标准化管理的企业可以比同行更具竞争力。标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更是一种企业竞争战略,对企业的长远规划有着深刻影响。因此企业要加大对标准化管理的流程设计,提高有效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梳理,深度整合下属各级部门的有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3.1.2 标准化管理的协作和超前意识。企业营销环境复杂多变,与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以及客户紧密协作。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和食品终端供应商结成同盟关系开发凹印制版业务,结成标准化战略联盟,共同研究和制定相同领域的技术标准。进入新时期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必须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并在管理制度方面不断创新,用超前的战略眼光,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推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3.2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就是进行观念上的创新,标准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机制创新是保证。标准是技术的要素和特性载体,产品生命周期正随着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而缩短。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加资源投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标准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具体内容包括:以市场为导向的标准的确定和使用程序创新。通过调研市场获取潜在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特性,走食品消费终端市场就是利丰制版建立了技术要素与顾客利益的联系案例。

4 结语

实践证明,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一个企业只有推行标准化,才能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立足于地区经济需求,加强和地方性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强强校企合作,培养能够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环保印刷成为印刷业的发展趋势,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结合企业标准化管理,将不断追求卓越,自强进取,不断积累丰富的管理、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经验,炼就一支实力雄厚的专门从事凹印制版的专业队伍,发展成为国内外最具竞争力的制版厂之一,打造最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吴江贤.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

[2]吴江贤.运用订单教育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吴江贤.苏南县(市)域高职校企合作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4(4).

[4]吴江贤.激光去飞边机应用研究[J].激光杂志,2014(6).

[5]杨峰,傅俊.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键要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05).

横向课题:本文系江阴市利丰制版有限公司资助横向课题《企业标准化研究与实现》的阶段性成果。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越来越复杂, 跨国企业、集团企业、连锁企业, 这些企业的共性是只有一个总部, 但是却有很多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在地理上分布于国内的各个地方, 有的公司级别很高, 但是在某个县却有子公司, 而子公司在产品标准备案上可能推脱由总部负责, 所以, 在备案方面不积极, 县级部门也无检查依据, 即便将来实现了备案管理信息化后, 县级单位也可能没有权限管理这样的央企子公司。因此, 面对变化多样的企业组织, 备案时政府内部的权责划分必须适应管理对象的特征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同时根据企业特征规定企业组织的不同的责任。

目前已有人提出建立地方标准备案信息系统、制定企业标准备案工作规范、规范企标备案注销管理等方法。但是, 如何规范政府的职责划分以及企业的责任承担方式却没有论述, 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2 备案管理中各方职责探讨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及国标委颁布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管理规定》将原企业产品以第三方检验报告为主的“技术性”备案转变为以行业专家严格审查后的“告知性”备案。这一规定是备案管理的重大改革, 它直接将产品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由政府部门转变为企业, 改变了我国过去自上而下的标准制定模式, 其优势在于提高企业主体意识, 认证、监督到位, 为生产出高品质产品和持续创新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为了明确各方职责, 必须明确备案事务涉及的各方自身组织机构及其内部作用模式、职责, 明确各方的作用模式和职责。鉴于职责在业务上可以用业务流程来描述, 因此, 业务流程是职责的形象化描述。下面将分别建立各种类型的业务流程以此来说明他们的职责划分。

2.1 概念层面各方职责及协同管理总体备案流程图

在本文的讨论里, 主要考虑政府、企业、公益性组织、法院、工商税务等组织, 概念层面的各方职责及协同管理备案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政府的职责分析

我国的备案管理系统有以下3个管理层, 分别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省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各县、市标准化主管部门。此外, 对产品的监管还有质检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这种监管体系, 由于没有摆脱多部门联合监管的局限, 易形成“多头管理”, 导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监督不到位等现象。此外, 在财政投入方面, 有限的财力被分散到各个主管部门, 重复建设严重, 资源大量浪费, 造成检测设备更新慢, 人员技术培训跟不上, 无法形成合力提升产品检测水平, 无法满足市场监管需要, 所以也就很难保证产品备案监管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只有打破多部门联合监管, 根据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门, 明确各方管理的重点和职责范围, 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承担责任, 各部门独立监管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2.2.1 地方备案管理部门的职能

(1) 审核。地方备案管理部门是直接接受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申请的政府主管部门。根据“行政备案与技术审查两分离”的原则, 在标准备案的审核过程中, 企业产品以第三方检验报告为主的“技术性”备案转变为以行业专家严格审查后的“告知性”备案。政府备案管理主管部门不对企标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但是, 受理企标备案的部门要对材料齐全性进行审查, 并且要检查企业标准是否低于国家标准。这样, 政府减轻了工作负担, 节省了公共开支, 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使产品标准反映技术进步, 适应市场需求。

(2) 监督实施。监督分为3点:一是监察是存在未备案就生产的企业;二是企业按照备案标准生产产品的真实情况;三是产品备案有效期届满是否按期办理复审备案手续。由于地区优势, 备案企业就在地方备案管理的行政管理范围内。地方备案管理部门对企业的了解更真实, 对企业的动态更加清晰, 便于管理监督。

(3) 宣传与贯彻。定期对国家标准化工作进行宣传, 配合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在制定企业产品标准时不能低于国家标准, 在企业自身的生产中贯彻和使用企业标准。

(4) 汇报。对本文一开始提出的企业组织, 要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5) 取消备案资格。根据质检部门反馈信息, 取消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企业备案资格。

(6) 动态备案信息及时反馈。将企业通过信息网络备案后的信息, 整理反馈给质检部门。

2.2.2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1)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国标委是国家标准的制定、宣传、出版、发行机构。目前, 我国的标准制定已由原来自上而下的批准立项模式向自下而上的标准制定模式转变。标准制定工作组在起草标准时,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透明化的征集工作, 将能反映整个国家利益的企业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而且标准制定工作要随市场需求及时修正。

(2) 提高在国际标准建设中的影响力。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 着眼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努力将我国的标准推广到国际范围内, 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3) 加强标准化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建立专家委员会, 开展标准化活动, 提高我国标准制定水平。

(4) 设立复杂企业组织备案处理协调平台, 授权级别低的行政部门处理该区域发生的跨区域而地理上在该区域的权力。

2.2.3 质检部门的职能

根据《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的管理规定》, 备案管理部门不再对企业备案资料的内容进行审查, 但是办理产品标准备案的企业良莠不齐, 生产、质量管理状况有好有差, 不排除一些备案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弄虚作假, 不按照备案标准进行生产, 对企业产品指标的检验就需要质检部门来执行。

备案管理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及时与质检部门分享企业产品备案信息, 在质检部门一线检查产品质量时, 为其提供检查依据。同时, 备案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企业产品的风险性和企业的诚信度为企业分类, 不同等级的企业给出不同的检查建议, 质检部门在检查时可以参考。质检结果及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与地方标准备案管理部门分享, 地方备案管理部门针对反馈的检查结果对违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

因此, 质检部门的职责: (1) 向备案部门反馈检查信息; (2) 给出加严检查或放松检查的措施; (3) 给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分类; (4) 向法院和工商部门反馈信息, 对违法者采取强制物品管理措施。

2.3 公益性组织

2.3.1 行业协会的责任

《规定》第九条中指出“企业产品标准由企业负责组织, 也可以委托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或者其他技术组织负责组织”。行业协会应致力于推进各项标准化工作, 如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 组建标准化专家队伍, 建立专家数据库, 提供标准化咨询服务, 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产品标准数据库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等辅助政府标准化管理。

除了以上职责以外, 行业协会还需要对企业标准建立过程的科学性、真实性负责。要提交证明真实性的原始性文字、影像等佐证资料, 实现对其自身行为负责。

2.3.2 第三方检验机构的责任

在标准备案的审核过程中, 第三方检验机构不再能单独出具检验报告, 证明企业产品的指标情况它的检验报告只能作为专家组的参考意见。但在审核备案流程中, 如备案管理部门不能确认企业备案标准是否作假, 应提交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 (或者质检部门检验) , 按照检验结果给予是否备案的决定, 对有违犯法律规定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理, 责令其整改, 并取消产品标准备案。因此, 第三方检验机构需提高自身检验水平, 保持检验技术先进性, 保障检验结果的真实可信, 为企业产品检验建立档案库, 为备案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

2.4 企业的责任

企业作为制定标准和执行标准的主体, 应当对产品标准的内容及实施后果承担全部责任。企业的责任主要有: (1) 设立备案管理的组织条例, 规范备案职责部门的不同职责, 规范产品标准备案时因组织结构复杂而责任不落实的情况发生; (2) 备案时提交一切涉及备案管理重大决策和重要数据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和影像资料, 制定标准制定和管理方法, 以企业文件和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保证; (3) 按期办理标准复审和注销; (4) 及时更新备案。

3 结语

本文针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体制中各个参与者出发, 对各方的职责研究分析, 重新划分, 使管理者各司其职, 使企业明确主体责任意识, 试图提高我国产品标准备案管理体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爱国.建立地方标准备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 2013, (8) :86-87.

[2]唐来祥, 张勤, 陆建洋等.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 2013, (12) :41-44.

[3]吕绍泽, 王连珏.产品标准备案管理的探讨[J].品牌与标准化, 2010, (12) :61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 篇8

9月30日, 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征求意见会在重庆召开, 来自国家标准委及北京、广东、上海等11个省 (市) 质监局的代表共同探讨了建设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的相关问题。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要求, 推进企业产品标准管理改革, 建立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 要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一是依法行政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 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 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更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实施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的定位, 是转变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方式。二是简政放权与积极作为的关系。应遵循“简政放权”的要求, 简化企业产品标准公开手续, 不做任何事前审查, 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对产品标准的事后监管, 充分发挥职能, 研究整合行政执法监督资源, 保障制度闭环运行。同时,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企业、消费者、第三方机构都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实施监督权力, 打造并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管产品标准的良好局面。三是各个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在整体推进上, 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活动, 把握好改革工作的总体方向和进度调节, 分步实施。在重点突破上, 要尽快解决自我声明公开的法律定位、统一平台建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 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为整体的改革营造气氛、总结经验、凝聚力量。逐步推进监督管理、社会共治, 最终实现总体任务目标。

浅谈企业产品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篇9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关键的就是要生产出让顾客喜欢、满意的产品。因此, 企业要弄清楚顾客的需求 (明显的和潜在的) , 对市场和顾客进行调查, 在这一过程中, 与产品的质量特性有关的便形成了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指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 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要求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下面在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标准的基础上, 结合笔者多年来参与企业产品标准编写的经验, 浅谈一下企业产品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企业产品标准的结构

产品标准按内容的一般构成如图1所示:

上述构成部分可根据产品种类、特点以及制定产品标准的目的进行剪裁, 但封面、前言、产品标准名称、范围、分类和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为必备要素。

编写规则

1.产品标准名称

起草产品标准名称时, 应仔细斟酌名称的措辞, 所起草的名称要尽可能简练, 并应明确表示出产品标准的主题, 使该产品标准与其他标准的主题容易区分。

起草产品标准名称的注意事项:

(1) 避免无意中限制标准的范围;

(2) 避免无意中扩大标准的范围;

(3) 产品标准名称中无需对文件作为企业标准的性质进行描述。如不应使用“……企业产品标准”的表述。

2.范围

范围应明确界定标准化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 可指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范围的陈述应简洁, 不应把标准制定的背景也写在范围中。

3.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其他文件的清单。引用文件正确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内有关文件、国际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以及其他国际有关文件。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行业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 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标准名称不应加书名号“《》”。

文件清单不应包含:非公开的文件 (如没有备案的企业标准) 、资料性引用文件、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过的文件。引用的文件应是有效或适用的, 避免超期引用。不要漏掉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的引导语。

4.术语和定义

只要不是一看就懂或众所周知, 或者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 均应通过定义予以明确。要使用已经废止的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可以把该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直接摘抄, 且不必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该标准。

5.分类和型号

分类和型号的内容包括:分类的原则、种类、不同类产品之间的具体区别和型号的命名规则。通常可将用途、结构、形式、材料等作为划分的原则。

6.技术要求

确定技术要求的3项原则:目的性原则、性能原则 (最大自由度原则) 、可证实性原则。

技术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 环境适应性:产品出厂后经贮存、运输到使用地, 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振动、烟雾、腐蚀、辐射、海拔高度等都有可能对产品的状况产生影响。为了保证产品的适应能力, 使产品在经过上述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还能正常工作, 技术要求中应规定产品的工作环境条件和运输贮存环境条件。

(2) 使用性能:指产品应具有的主要功能, 如功率、寿命、速度等, 包含直接、可靠性等3个方面的指标。

(3) 理化性能:产品的理化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电磁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当产品的质量需要用理化性能保证时或需要间接衡量质量时, 则应在标准中规定。

(4) 稳定性:稳定性指产品的抗干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反映了产品在外部因素作用下, 对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主要包括4个方面:对机械作用;气候作用;电磁场、油料等特殊作用;涉及运输和贮存时, 产品在包装状态下受外部作用的稳定性要求。

(5) 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产品安全是指产品在制造、使用和维修等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安全和产品安全的能力。制定标准时应注意人体健康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在规定这些要求时要注意与有关法律法规相一致。

(6) 耗能指标:制定标准应注意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 尤其是对于直接耗用能源的产品一般应规定耗能指标, 如锅炉、电动机、家用电器等。

(7) 外观和感官要求:外观和感官指标能够体现产品的品质。有外观质量要求的产品, 应明确规定其表面缺陷值、颜色等以及凭人们视觉、手感能确定的其他指标。

(8) 工艺要求:在产品标准中, 一般不宜规定工艺, 只有当某些要求 (尤其是安全问题) 涉及工艺或规定工艺比规定特性值更合理时, 才规定工艺要求。

(9) 材料要求:对于重要产品, 一般应规定使用的原材料, 但不是规定材料的牌号或配方。对材料提出要求时, 还可以直接引用相关标准。

(10) 其他说明:企业产品标准的要求不应低于同类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7.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是产品标准中两项不同的内容, 可有些企业在编写产品标准时把两者混为一谈。

编写试验方法时应注意:

(1) 试验方法应与技术要求的项目一一对应, 并有可操作性。

(2) 一项技术要求一般只规定一种可再现的试验方法。

(3) 试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等均应规定其精度等级, 但是不应规定这些测试仪器、设备的生产制造单位名称及商标等内容。

(4) 试验方法的精密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 试验结果数值应与技术要求量值的有效位数一致。应尽量直接引用已有的同类产品的试验方法标准, 不必另行编写。

8.检验规则

检验规则的内容主要包括:检验分类、每类检验所包含的检验项目、组批规则、抽样检验方案、抽样或取样方法、判定规则及复验规则。

多数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

型式检验 (又称例行检验) 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即对产品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全部进行检验 (必要时, 还可增加检验项目) 。

出厂检验 (又称交收检验) 是产品出厂或交货时必须进行的检验。出厂检验的项目是型式检验项目中的一部分, 有的项目可全检, 有的项目可抽检, 但所有产品出厂或交货时均要进行出厂检验, 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或交收。

当检验项目的次序影响检验结果时, 需对检验项目的次序做出规定。

产品检验时的抽样要做到科学和不浪费资源。

每一类检验均应规定判定规则, 即判定产品为合格或不合格的条件。

根据产品特点及需要, 还可对不合格批次再次提交检验并规定复验规则。

还应写明对于不合格产品如何处理, 即返修、报废等。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在产品标准中对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作出统一规定, 目的在于使产品制成出厂后到交付使用过程中, 便于识别产品, 并保证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质量完好;同时防止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1) 标志:在产品上使用的标志有产品标志 (产品标志的载体有标签和包装) 和包装标志两类。如无法在产品或其包装上写明标志时, 可用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提供其标志。

(2) 包装:包装处于产品和贮运中间。当产品在贮运环境中需要保护以免不利的贮运环境对产品造成影响时, 就需要对产品进行包装, 所以包装对产品在贮运环境中有保护作用;同样, 当产品在贮运过程中对外界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散发异味、释放毒气、易腐、易爆等) 时, 也需要对产品进行包装。产品标准不宜规定具体的包装过程或细节。

(3) 运输:运输要求包括运输方式、运输条件、运输中的注意事项。运输要求除了在产品标准中提到以外, 还应该在产品的标志中加以标注。

(4) 贮存:贮存要求包括贮存场所、贮存条件、贮存方式、贮存期限。贮存要求除了在产品标准中提到外, 还应在产品的标志中加以标注。对有放射性、有毒、易燃、易爆类产品, 应严格规定其贮存要求。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 篇10

企业产品标准使企业对市场(顾客)的需求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解,企业产品标准实现的信息转换,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信息资源。解决企业产品标准制、修订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1 何种情况下需要企业制定企业产品标准

现在有很多企业搞不清楚何时应该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导致不该制定的反而制定,本应制定的却没有制定,即无标生产。

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制定企业产品标准:(1)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中只有安全卫生要求的;(3)与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存在差异的;(4)对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补充的;(5)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

2 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应遵循如下的原则:(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2)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3)满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4)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5)保证产品安全和产品质量;(6)完整反映产品的质量特征和功能特性;(7)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8)应充分听取产品用户单位、科研机构、专家的意见,要注意验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9)企业内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3 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

3.1 制定企业产品标准的一般程序

制定企业产品标准的一般程序是编制计划、调查研究、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审查、批准、编号和发布。详细流程见图1。

3.2 企业产品标准的审查

企业产品标准的审查工作,一般应在该产品鉴定(或设计定型)前进行,也可与该产品鉴定(设计定型)同时进行。审查可以函件征求意见或召开审查会。专家组负责标准的审查,实行组长负责制。专家组应由研发、生产、检验、市场、标准化等方面人员组成,原则上不少于5人。标准起草人不得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审查。根据需要,可邀请企业外有关人员参加,如有关用户代表和有关专家。

标准起草单位提交专家组的审查材料不得少于下列内容:(1)标准文本(送审稿);(2)标准编制说明;(3)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资料;(4)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5)必要的试验验证报告;(6)企业实施该标准在设备、检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说明。

参加标准审查的专家在审查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肃认真的态度,保证审查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对审查意见负责。参加审查工作的专家应保守标准审查活动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3.3 企业产品标准的批准、发布

企业产品标准审查通过后,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其他领导批准、发布。企业产品标准报批时,要具备的资料:(1)标准文本(报批稿);(2)标准编制说明;(3)必要的试验验证报告;(4)审定人员意见表;(5)审定纪要。

3.4 企业产品标准的修订

经批准、发布的企业产品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产品标准应进行修改:(1)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发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相应的标准作了修订的;(3)因产品设计、生产等发生改变的;(4)产品标准的编辑性修改。

3.5 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

企业产品标准批准、发布后三十日内,应向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产品标准备案的有效期为三年。应于备案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重新办理备案手续,逾期未办理的,前次备案注销。

企业名称发生变更时,应按相关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填写修改通知单重新办理备案。登记注册地发生变更时,应到现登记注册地质量技术监督局重新办理备案。

4 结束语

我国正在努力、迅速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接轨的国家标准体系。国家标准体系的基础在企业,企业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行业标准化和地方标准的源泉和基础。

实践充分证明:21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需要产品的标准化,“得标准者得天下”,“一流企业卖标准”,就是科学的真理。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参与企业产品标准编写的经验,阐述了企业产品标准制定的原则、一般程序和企业产品标准的审查、批准发布、备案和修订等。

关键词:企业产品标准,问题

参考文献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 篇11

佚名

时间管理是把时间花在必须做的事情之上,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始终做重要的事可以让企业避免掉进“嗜急成瘾”的陷阱。

许多时候,迫于压力,企业常常把紧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而这些紧急的事往往是因为企业在它们并不紧急时没有考虑如何去解决,而放置耽搁了。因此作为一个发展成功的企业来说,“到处救火”不是它应该做的。它应该在别的企业正在被紧急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时,它正按部就班地按计划去发展。成功的企业通常会在年初时把一年中需要做的大事分划成不同的级别,然后集中时间去完成这些大事。

时间管理看似很简单,但是很少企业可以做好它,它已逐步成为了企业发展好与坏的分水岭了。

无糖食品专卖店想赚钱尚须细思量

子衡

近年来,日益增长的肥胖症和糖尿病发病率,以及消费者既要享受美食,又需身体健康的双重需求,使得市场对无糖食品的需求增大。无糖食品的诞生,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引领了低脂无糖的消费潮流。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无糖食品,国内无糖食品研发起步较晚。最初的无糖食品只是简单去除食品中的蔗糖成分或是添加盐分,但它的问世立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随着新型甜味剂的不断开发,无糖食品得以迅速发展,品种也由最初的十几种一跃为上万种。

一些企业看到这一商机后纷纷介入。《理财周刊》的胡笑蓉编辑也就此,写了一篇《投资10万元开一家无糖食品专卖店》的文章,分析了无糖食品专卖的甜蜜钱景。

原文如下: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难以攻克的三大顽症之一,开一家无糖食品店成为一些创业者的适时选择。而随着瘦身概念的流行,以及小孩子防蛀牙的需要,无糖或低糖食品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无糖食品店的“钱”景被一致看好。

糖,它能给人们的口感增加甜蜜和舒适。很多文学艺术家愿意用糖的甜美来形容生活中很多美妙的感觉,比如恋爱、结婚,还有成就感来临的时候。

在我们身边,婚庆典礼,生辰寿诞,金榜题名等各个场合,都离不开糖果,确切地说,是离不开甜美的感觉和糖果带来的气氛。

然而,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患有糖尿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使得他们必须精挑细选每一种类型的食物,甚至在很多场合下显得十分尴尬。

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渴望甜蜜的生活,渴望食物的丰富和多样。同时,如今人们追求的不光是吃饱,而且讲究吃健康,对不少食品来说,低脂、低糖正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潮流。同样身患糖尿病的创业者陈嬿而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在石门一路地铁站内开了一家“六月的无糖屋”无糖食品专卖店,用她的话来说,是期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无糖食品 健康甜食

“六月的无糖屋”并不大,只有区区十几个平方米,但作为地铁商铺而言,它已经算是初具规模了。浏览货架上的商品,既有散装零卖的,也有包装成型出售的,品种从主食到零食、从固体到饮料一应俱全,巧克力、饼干、沙琪玛、奶粉、话梅……初看跟超市里卖的食品并无区别,可再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很多食品名称前面都标着“无糖”二字。

据店主陈嬿而介绍,虽说是无糖食品,但是口味依然是甜的,与含糖食品差异无几:“无糖食品口味之所以甜,因为使用了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如木糖醇、麦芽糖醇等新糖源替代甜食中的蔗糖、葡萄糖。这些新糖源具有低热量、高甜度等特点,它在体内代谢不依靠胰岛素参与,不增加胰腺负担、不增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尿糖含量。”

食品中是不是真的不含糖、对糖尿病人真的没有危险?是顾客问得最多的问题。对此,陈嬿而回答说:“我自己是七年的糖尿病患者,这里所有的食品都是经过自己试吃之后没问题才敢摆上柜台销售的,而我自己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吃的也正是这些食品。”

陈嬿而告诉记者,就如同她开无糖食品店的初衷一样,来此消费的顾客多为糖尿病患者,但是随着瘦身时尚的风行,爱美的女性为控制体重保持身材,也加入到了无糖食品的消费者行列;还有就是家长,为了孩子防止蛀牙,用无糖零食来替代原来传统的含糖甜食。据介绍,由于顾客购买无糖食品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以往往保持着较高的忠诚度和消费频率,一旦有过消费经历的顾客几乎都发展成老顾客。

蔗糖与其他代糖相比,成本要低廉许多;因此相对的,无糖食品与含糖的同类食品相比,价格要贵一些。但从绝对值上看并不昂贵,食品大多都在十元上下。现场顾客反馈,这边的无糖食品与第一食品商店的相同商品相比,价格上要略微便宜一些。

同病相怜 创业互助

“六月的无糖屋”在这个浪漫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店主陈嬿而是位漂亮的姑娘,学电影表演的她也曾在广告和大荧幕中留下光鲜的身影,然而疾病让这一切都与她作别。“我从24岁开始就得了Ⅰ型糖尿病,这个病要求人不能过于劳累,加上患病对于人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陈嬿而说道。

但这是她演艺生涯的结束,却是另一段创业生活的开始。自身糖尿病的折磨让她十分清楚同类病人的痛楚和需求,尤其对于饮食的需求是既旺盛却又极其苛刻的。为了帮助更多的糖尿病人,同时自己的心情也能在与病友的沟通交流中有所缓和,所以在家人的鼓励下,陈嬿而决定开一家无糖食品专卖店。

然而对于从来没有从商经验的创业新人而言,面对这样一个市场上没有先例可考的项目,起步并非容易。“因为成本较高,所以现在市面上没有一个厂家是专门生产无糖食品的,基本某一类型的食品,比如奶粉,既生产含糖的,也生产无糖的。因此就需要我们跑很多厂家,然后专门引进他们的无糖产品。小店货多,每种商品的量就相对较少,这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后,陈嬿而一家家都攻了下来,在2005年底开了自己的“六月无糖屋”。

资金有限 转战“地下”

陈嬿而在投资“六月的无糖屋”时,几乎将几年的积蓄倾囊而出,在资金上捉襟见肘,所以在选址上保证效果的同时,尽量选择租金价格水平较低的商铺,因此将目标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

“我们原本就看好南京西路这一地段,因为这里是上海最为顶级的商圈,消费者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但是在了解之后,发现这边的租金价格实在过于昂贵,已经超出我们的承受范围。”陈嬿而说道。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陈嬿而的“六月无糖屋”从原来预想中南京西路的地面搬进了地铁石门一路站的地下。她告诉记者:“原本的石门一路地铁站并没有这个商铺,正在我们寻铺的当口,刚好看到地铁的物业部门在现在这个位置兴建新的商铺,就立马拿了下了。地下的商铺不仅比地面上便宜很多,而且依托地铁站上下班的人流,可以为店里带来不少客人。”

陈嬿而认为,无糖食品专卖店相对其他商品而言,对选址要求没那么苛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糖食品的目标消费群体非常集中,而且口口相传度很高,由口碑传递的实际效果甚至会优于广告宣传。

特殊顾客 互动销售

“无糖食品店对服务的要求很高。因为进店的顾客几乎都是糖尿病病人。”陈嬿而说,所以即使售卖同一商品,要求也严格很多。“就拿小蛋糕来说,一般的西点屋的保值期至少是两到三天,但是我们一种西点商品只进四件,卖完为止,销售剩余全部自己消化。因为我自己是糖尿病人,知道这类人群免疫力较低,食品新鲜非常重要。”

她的店不仅售卖糖尿病食品,还传播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只有店主懂得专业知识,才能取得顾客的信任。为此,她专门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学习相关知识,并且请教医生,将糖尿病人在饮食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整理,还打印了出来,免费赠送给患有糖尿病的顾客。

在“六月的无糖屋”还有只针对糖尿病顾客发放一种会员卡,在卡片上会将顾客的每次消费情况都记录下来,当消费满一定额度时可以在店内兑换相应的商品。“这样的举动主要是让糖尿病顾客可以感受到特别的关怀。”陈嬿而说道。

正因为如此,在日常的经营中,店家和顾客之间也多了很多互动。“跟刚刚开业的时候相比,我们的商品有了很多变化”,陈嬿而说,“有些商品因为顾客反应口感不好就渐渐淘汰了,很多顾客在看到别的综合性商场或食品商店看到有新的无糖食品,也会跑过来告诉我们,从而补充我们的品种,这种互动对我们的生意和顾客的需求都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创业分析与风险提示

前期投入:据陈嬿而透露,她在“六月的无糖屋”的前期投入为10万元左右,主要包括首期房租以及首批存货和装修。“六月无糖屋”的面积在15平方米左右,无糖食品不如其他项目产品繁复,价格也相对低廉,所以并不建议投资者选择较大面积的店铺以免显得空旷。另外,在经营之初对于无糖食品会有一段市场认知和接受的过程,因此,准备一定的流动资金抵抗风险必不可少。

利润:目前在陈嬿而的无糖食品专卖卖店经营中,最大的支出便是房租,每月5000元。加上400元的装修设备摊销以及税收等其他开销,每月的经营成本至少要超过8000元。据陈嬿而介绍,无糖食品的价格比较透明,利润也相对较低,平均利润为20%,那么要达到盈亏平衡,需要每月的营业额超过40000元,平均下来,按30天计算每天得有1333元的营业额。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把店主的人工成本计算在内,那样如需实现盈亏平衡则要更高的营业额。

目标客户群体:到店消费的顾客主要有三类:一是糖尿病患者,现在糖尿病患者年轻化和扩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时尚爱美的女孩子;三是小孩子防蛀牙。

选址:在地段选择上,无糖食品店无需直接开在热闹繁华的地段。陈嬿而表示,因为顾客是特殊的病人,所以顾客多是回头客,开此类店可以选择考虑选择靠近公园、医院、健身房、幼儿园等地方。

前景: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最新数据显示,本市20岁以上人群患糖尿病率已近10%,还有15%左右的市民属于糖尿病后备军。另据资料显示,美国是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61%的成年人体重超标,美国人每年花在减肥上的费用至少在3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购买低热食品。我国的肥胖人群也呈现惊人的增长趋势,想吃糖而不敢吃,他们会选择无糖糖果。爱吃糖果的人很多,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会更加注意摄入低糖低热的食品。

风险:专家认为,由于超市以及大型食品商店内都有无糖食品出售,所以专业的无糖食品专卖店要避免产品单一、面对消费群体单一的局面。陈嬿而总结在现时经营中的几个困难:首先,顾客对无糖食品认知不足,进而制约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其次,有些消费者在潜意识中认为无糖食品只是给糖尿病患者吃的,无形之中已经把自己排除在无糖食品的消费群体之外;最后,无糖食品相比同类食品价格略贵,这也对顾客实际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让顾客接受并转变为消费习惯还需要一个过程。

进货渠道:糖尿病食品店的商品进货渠道有几种。有从生产厂家直接进货。这种形式一般进货量较大,公司或有自己的直属店,或有加盟店,而且他们入市较早,已经取得了一些知名厂家产品在当地市场的代理权;也有从批发市场进货,这种进货方式,因为没有专门的批发市场,他们要从大量商品中挑选出糖尿病食品,而且商品质量难以保证,还要自己出车费、运费,加之所投入的精力,成本较高;还有一种是从大的品牌店中进货。

试述机械产品企业标准草案的审定 篇12

标准的含义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标准是规范性文件之一,它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区别是:经协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也就是说标准具有两个特性: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二是经协商一致的成果。每制定一项标准,都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两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方面是将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经过分析、比较、选择以后再加以综合,纳入标准,奠定标准科学性的基础;另一方面,标准中所反映的不应是局部的片面的经验,也不能仅仅反映局部的利益,不能凭少数人的主观意志,而应该同相关的各方面人员进行认真讨论、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从全局利益出发作出合理的科学的规定。

产品标准是对一种或一类产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订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订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而企业标准同样要经过一系列的协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即首先由企业起草标准草案,然后组织专家对企业起草的标准草案进行审定,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审定通过后向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部门报批备案。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标准草案的审定。近年来,各类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品种也随之迅速增加,而大多数此类产品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企业相继制定各自的企业标准。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标准才是合理的、先进的、有效的?下面通过几个机械设备的特例,针对机械产品企业标准草案的审定重点进行粗浅的探讨。

2 审定标准草案的内容和格式

(1)首先企业标准是企业内部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是企业用来对产品进行内控的技术文件。所以企业的产品标准中的技术要求,不得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现行标准相抵触。也就是说,各项技术指标不得低于同类产品的国家现行标准中的相应的技术指标。

(2)应具有可操作性。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标准起草人对检验规则理解得不充分,描述过于简单。例如:有的企业标准的检验规则中,对于如何抽样以及检验结果如何判定只用了“按GB/T 2828标准进行”一句简单的话来表示。既没有根据产品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检查水平,也没有考虑到生产方的生产风险对接收质量限(AQL)作出理性的规定,更没有具体的接收数和拒收数。这种现象使得标准的操作人员对产品的抽样数量无法确定,对检验结果无从判定。

(3)很多企业标准草案中的技术条款,没有对产品作出具体的技术指标规定,而是简单地引用了其他标准,而且只给出被引用标准的标准号,没有说明引用的具体条款。如有的企业标准中的技术要求条款描述为“××项目应符合GB/T××××的要求”,这就给标准的执行带来了很多麻烦,甚至可能由于产品的差异导致企业标准无法执行。

(4)标准的格式应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标准中的规定进行编写,标准内容应包含封面、目次、前言、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技术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所用到的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要求。

3 审定产品标准草案对机械设备安全性的规定

(1)机械设备大多是由人工操作,用来加工其他产品或零件,所以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操作者的使用安全。因此,审定机械设备产品标准对产品的安全性规定及相关参数是否全面合理最为重要。笔者认为,重点应审定电气安全条款。机械设备的电气安全方面可以参照GB 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对电击危险的防护,这类防护不仅对基本绝缘有要求,还要求外壳接地。机械设备电气安全方面的项目包括耐压要求、接地电阻、绝缘程度、漏电流、电介质强度、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等等,应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性能作出不同的规定。在审定标准草案时应重点审核标准中是否对这些相关项目加以规定,其技术指标是否能保证在电气系统发生异常时不对人体造成伤害。

(2)审定旋转件的安全防护要求。例如:飞轮、皮带轮、齿轮、旋转刀具等高速旋转件是否有采取防护措施的要求,以防止操作者触及等等。例如:树枝切片粉碎机产品,其用于切割树枝的旋转刀片到进料口的距离必须大于成人手臂的长度,以保证任何人的手伸进去都不可能触及这种危险的零部件。因此,树枝切片粉碎机产品的企业标准中就应根据成人手臂的长度对进料口到旋转刀片的距离加以合理规定。

(3)对有冲击部件、振动部件的机械设备,应审核标准草案中是否对该部件所采用的原材料和热处理工艺以及防护措施加以规定。例如:树枝切片粉碎机中的甩刀,在高速旋转过程中敲击树枝产生强烈的振动,如果没有对其原材料和热处理加以规定,就可能在粉碎树枝过程中甩刀发生断裂。同时标准中还应要求进出口加以防护,以防万一甩刀断裂飞出,伤及周围人员。

(4)由于机械设备大多是用来加工其他产品或零件,对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升温或超温的机械设备,其标准草案中应体现严格的升温限制,以免由于主轴轴承或其他旋转零件超温影响加工精度以及对操作人员构成伤害。例如:立式升降台铣床,一般是用来加工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其他机械零件,如果在运行过程中主轴轴承温度升得太高或升得太快,将严重影响加工精度,造成废品率的升高。所以相关的国家产品标准中就规定了“主轴逐级运转,每级运转不少于2min,在最高转速下运转时间不少于1小时,使主轴轴承达到稳定温度,并在靠近主轴定心轴承处测量温度和温升,最高温度应≤70℃,温升应≤40℃”。而在企业标准中也应有跟国家标准不相抵触的技术指标要求。

(5)有些机械设备是采用液压系统来控制其运行完成工作的。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油温过高将严重影响机器的正常使用、降低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增加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而传动机构的润滑油如果温度升得太高,则不能起到润滑作用,产品零部件将因过热而损伤甚至报废。一般机械设备的产品标准中都规定了液压油的油温和润滑油的油温均应≤80℃。

4 审定产品标准草案对机械设备的环境要求

(1)绝大多数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对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来说是一种噪音,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如压砖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由于其工作的特点,发出的噪音不但分贝值高而且是间歇式,更是令人不堪忍受。所以对机械设备噪音的限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因此,审定标准草案中是否有对噪音进行限制的技术条款是不容忽略的。一般来说,功率低的机械设备,其噪声声压级应≤85 dB(A),功率高的机械设备,其噪声声压级应≤90 dB(A)。而对于由司机驾驶的工程机械如振动压路机、装载机等则应分别对司机的耳旁噪声和距机器中心两侧一定距离、离地面一定高度处的噪声加以规定。

(2)由司机驾驶的工程机械如振动压路机、装载机等机动车类的企业标准草案,应审定其是否对产品的自由加速排烟度等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进行技术指标上的限制,国家现行标准中规定为≤5.0FSN。

(3)机械设备的环境要求中还应有渗漏油的规定,一般不应有漏油现象,渗油的处数应加以限制。

5 审定产品标准草案中技术参数的有效性

为保证机械设备的有效性、可靠性,企业都会根据其产品的使用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参数。

(1)审定标准草案中所提出的技术参数是否全面。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不同的机械设备应有不同的技术参数。大多数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应包含有外型尺寸、工作尺寸、功率、电压、行程、压力、生产率等等。例如:垂直式垃圾压缩机的标准中的基本参数包括:额定压缩力、垃圾箱提升高度、垃圾箱额定装载质量、空载压缩工作循环时间、设备工作高度、压缩机外形尺寸(长×宽×高)、垃圾块尺寸(长×宽×高)等等。

(2)审定标准草案中所提出的技术参数是否合理有效。根据机械设备的用途制定的技术参数,应该与设备所加工的产品或零件相吻合,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有效性。例如:垂直式垃圾压缩机的额定压缩力、垃圾箱提升高度、垃圾箱额定装载质量等参数就跟该机械设备的工作任务有关系,如果制定得不合理,就不能有效地完成垃圾的压缩、装载,降低工作效率。

6 审定产品标准草案中技术内容的先进性

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可以制定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更先进的企业标准。技术要求是衡量标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产品标准是一种技术或新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评定企业标准中的技术内容的先进性是相对的,它只能相对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因此,企业标准的整体先进性也是相对于当时的实际科技水平而言的。

(1)对照国外标准情况,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企业标准应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并与它们协调一致。在评价标准先进性时,应考虑被采用的国际标准在国际上该领域内是否居领先地位,被采用标准的制定年代和发布者是否具有权威性及先进性,而不是任何发达国家的标准都可以采用。通常应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国际标准,并尽可能采用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同时还要注意在同一领域里尽可能采用同一国家或组织的标准,而不是同一领域内无原则地采纳了多国标准。

(2)从促进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方面进行评价。毕竟我国的经济状况和技术、管理水平同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评价标准是否先进时,不能都要求采用国际标准,而是要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上逐步提高,如果企业的产品标准的制定,能大大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并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就应认定该企业标准是先进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文解释》(1990年7月23日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年4月1日起实施)

[3]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S].

[4]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S].

[5]GB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S].

[6]JB/T2800.2-2006,升降台铣床第2部分:技术条件[S].

上一篇:安徽省农民创业问题下一篇:合同法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