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2024-06-08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精选10篇)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1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要以用户的需要为标准,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随着经济技术高速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更新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优质产品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成功的企业家都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不断开发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科技产品,并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手段和质量保证的有效措施,用过硬的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客户,获取经济效益,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产品生产和营销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转化为商品的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产品的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也决定着企业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的地位。产品品种是企业的血液,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成功企业家的共识。

1.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基本的因素。一般说,产品质量好,市场的信誉就高,销售量就大,企业获利也就大。反之亦然。有不少企业有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如浙江一家制衣企业,接下几百万元的文化衫定单,自以为文化衫制作简单,掉以轻心,结果因布面克重不足,色差大,尺寸不符等质量问题,客户拒收货。后来降价推销两年多,只收回成本的一半,经济损失惨重。产品质量的好环,不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影响到社会效益和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

2.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董事长威尔森的名言:“从长远看,无论在哪个市场上,唯一经久的价值标准是质量本身。”这是对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妙评价。近几十年世界上各国著名企业的兴衰史,实际上正是一部产品质量的发展史。

国内外不少企业因质量原因经历着兴衰大变化。北京某名牌衬衫生产厂,过去是北京某乡的一家简陋的村办企业,只有4台缝纫机。10年后该厂品牌衬衫名噪京华,跃身中国十大名牌之列,年产衬衫100万件。其成名的关键是用质量过硬的产品创名牌。该企业创名牌的标准是:响亮的牌子,上乘的面料,精细的做工,精美的包装。为了提高质量,不借耗巨资引进先进的压胶机,彻底解决了衣领,袖口起泡的质量难题。有不少企业因质量问题,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有的还破产倒闭。大量事实证明,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3.质量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当代国际商品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质量活动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产品的质量。英国政府80年代初发布了《一个全国性的质量战备》,有力推进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日本5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了质量管理,给最高质量的产品设置“戴明奖”,60年代开始举办“质量月”活动;美国政府在与德、日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开始认识到“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质量”。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10月为“质量月”,其口号是“质量第一”;德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政府均先后颁布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政策。我国也于1984年颁布了全面质量管理办法。我国的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就要有质量过硬的产品去赢得市场。我国是纺织服装的产销大国,但远不是强国。目前我国的纺织产品处于中低档水平,以量取胜的阶段,在品种、质量、知名度、价格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服装布料跳纱,断经等疵点多,染色不均、色差严重、色牢度不够、污染现象也严重,缩水率过大,而且在风格、色彩、花型等方面偏于单调。在服装方面,缝制整烫不良、污渍、脱线、掉扣等现象严重,尺寸不符,线头多。我国制衣厂普遍做工不精细。我国是产蚕丝的大国,丝绸服装属高品位商品,国外发展很快,但我国染整水平落后,做工不精、款式老化、使高贵的丝绸大掉身价。

在国际纺织业高科技的大量应用、新产品迅速发展、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产品,我国的产品就有被逐步挤出国际市场的危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入世贸组织时日可待,国门大开,高质量的洋货就会涌进中国市场,我们面临着国内市场被洋货侵占的危险。产品质量不高,更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已刻不容缓。

二、产品质量要以用户的需要为标准

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高低的最根本标准,消费者才是最终检验产品质量优劣的“裁判员”。满足顾客需求是质量的首要原则。企业只有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其经营的第一战略,才能赢得用户,才能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1.要准确全面地理解产品质量概念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广泛发展和不断深化,产品的质量概念逐步完善和科学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6年制定了质量术语标准,1991年又从质量广义角度进行了修订。我国对质量术语也有规定。产品质量是指“产品,过程和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长期以来,人们把产品质量仅仅理解为一个技术概念,这是不准确、不完整的。现在对产品质量理解,应从上述质量术语出发。

首先、产品质量具有二重性,即物质性和社会性,反映消费者的物质性的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质量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不单是产品实体本身,还包括产品的运输、存储以及售前售后服务。

其次、产品质量是商品使用价值市场表现形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尺度,是其满足用户需要的特性总和。产品质量特性有:性能,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耐用性,可维修性及服务功能。

第三、产品质量是以满足用户需要为目的。满足需要的表现形式有由合同式文件明确规定的需要和隐含的不言而喻的要求,如食品必须卫生,飞机必须安全。在满足需要的内容上有:

内在特性上的满足:性能是否可靠,适用性是否好,寿命有多长,安全性如何等。

外观特性的满足:其包括外观造型,颜色、质地、透明度、光泽、气味和包装等。

经济性的满足:要求货真价实、价廉物美、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维修费用都要低。

服务质量满足:服务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外延,包括服务态度,送货及时,提供安装,培训、维修等。第四、产品质量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相对的。质量的评价受时间、地点、使用条件、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是市场开发的先导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无锡环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太湖之滨——江苏省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是一家主要由无锡市包装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合资企业,专业生产多层共挤流延聚丙烯薄膜(CPP)系列产品。

环境组装公司自1996年成立之初就立足于技术高起点,引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Retfenhauser CPP流延膜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4500吨。产品生产过程全电脑控制,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为生产一流的CPP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1997年投产以来,无锡环亚三大类产品(普通复合型CCP、金属化型MCP、蒸煮型SCP)逐步打入彩印、镀铝等软塑包装行业一流的市场,以优质的产品性能和为客户“量身定做”的技术优势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在短短六年中,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为目前国内CPP品种齐全、综合经济效益良好的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离不开企业领导层始终坚持的“两手抓”:一手抓技术,一手抓质量。

一、技术是市场的先导 1一流的产品要有高标准。

CPP流延膜作为一种较为新型高档的包装基材,主要用了食品、日用品软塑包装的内层热封材料,具有高透明度、低热封性能等特点。环亚产品投产之时,CPP流延膜尚无国家标准,因此首先注重产品企业标准的编制开发,在制定企标时除考虑满足同类包装基材的一般市场需求外,还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加以合理修订和提高,尤其是在“产品厚度及偏差、雾度、摩擦系数”等指标方面企业具有一定的控制优势。有了高要求的产品标准,在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时就有了一把“金钥匙”。通过技术交流和产品送样、试用,环亚CPP基材在一流的客户市场中受到了认可和欢迎,也为无锡环亚CPP产品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能为客户“量身定做”。

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高,同样也以各类包装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锡环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立足三大类产品稳定产销的同时,适时开发一些“订制”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做”。例如某些纸业公司的多种产品(卷筒纸、餐巾纸、面巾纸、手帕纸等)有多种软塑包装需求,单靠一种传统的普通复合型CPP已很难满足其多种现代化高速包装机生产的需要,同时这种情况,无锡环亚急客户所急,及时并不断地开发出六种专供这家企业对口产品使用的CPP基材,有不同的厚度、摩擦系数和热封性能要求。通过几次的产品使用磨合,这家纸业公司完全认可了无锡环亚为其订制的产品,同时陶汰原生使用并不满意的其它品种包装材料。并且要求他的彩印供货商首选无锡环亚基材为其供货„„由此为开头,无锡环亚几年来连续开发出专供服装、农药、亚光型镀铝等不同需求种类的订制CPP基材,并且已经拥有一定量的客户订单。通过为客户提供专项需求服务,赢得了顾客对环亚产品良好的市场信誉。3紧跟时代潮流,坚持技术创新。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就象“一叶扁舟”,随时有搁浅的危险。2001年初,当国内大多数CPP生产企业乐观于产销两旺的大好形势。准备再引进设备扩大生产能力时,无锡环亚发现CPP产品的市场已经在发生着变化,部分软塑包装的材料结构有了改变,PE薄膜替代了部分CPP,水冷下吹法替代烯薄膜(IPP)开始在南方出现。经过对产品和市场的调查分析认为,IPP薄膜属于T拉伸薄膜,其热封性能较差,但其生产成本较低,将会占领部分以手工包装为客户的小彩印厂市场,这将对CPP薄膜低端产品的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基于环亚公司没有盲目引进设备扩大产量,而是继续瞳保持技术创新之路,争取国内包装彩印业的一流企业为环亚的客户群。近年来无锡环亚继续在开发可以直接用于热封制造的CPP消光膜、用于无菌包装的CPP抗菌膜、替代有毒PVC的CPP扭结膜等等,通过技术创新,无锡环亚争取到一批需求稳定、信誉良好的客户,在当前CPP薄膜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无锡环亚的CPP产品仍保持着供不应求的态势和稍利领先一步的价格水平。这完全得益于正确的“技术”经营策略。

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1狠抓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不放松。

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环亚公司领导层在1997年企业生产线刚投产稳定之初就把目光投向IS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通过企业上下的共同努力,于1998年10月环亚CPP三大类产品通过了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连续几年来,通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无锡环亚的CPP产品保持着稳定的供货质量和服务规范,产品连续多年一等的率达到90%,成品率稳定在94%,顾客抱怨损失控制在1‟以内,符合企业质量方针争取一流的管理,生产一流的基材,强化一流的服务,树立一流的信誉”。尽管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大的困难和阻力,但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没有变,而且通过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使企业上下更加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不注重质量管理只追求短期得益,永远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2质量文化建设“一手硬,一手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环亚公司通过建立内部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来保证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人为责任性工作质量行为坚决与员工奖金考核挂钩,不符合岗位工作质量要求者调离现工作岗位;而对岗位工作表现良好、有质量工作实绩的员工增设质量奖,对质量业绩完成良好的重新实行单项奖等等,这是“一手硬”的方面。在“一手硬”的同时,企业注重为员工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物质、精神生活,尽可能使每一位员工工作时民情舒畅,有问题能及时得到提出和解决。这样企业上下质量信息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也有利于发挥全员参与良好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无锡环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在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始终贯彻“技术生产场的先导,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经营策略,为中国CPP软塑基材工业,心一分自己的贡献。

制度是企业发展之根,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

企业生存发展系列之质量篇

国际化的今天,解决产品质量,关键是要放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中解决标准问题。标准是衡量质量经济的一个标志。

以全国最大鲜奶出口 企业 光明集团为,其纯牛奶出口检测指标多达11项,而在国内检测指标仅有其中的5项,而相同项目的要求标准也不尽相同,而是更高了。我国加入wto最基本的就是开放市场。它不仅仅是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问题,还在于国际知名产品进入国内市场问题。企业入市场走向市场,企业入世走向开放市场,是不论其“姓氏”和“出身”的,而是要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整合和 竞争。

中国企业要在时间成本竞争中获胜逐步成为一流企业,无疑要解决好非标准或许标准进入标准化生产问题,即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都要实行国际化标准问题。国际标准对企业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首先,你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了,质量有保证,管理有效率了;第二点,质量管理成本降下来了;第三点,减少了内耗,职责权限清晰;第四,提高员工素质,推进 人力资源

现在好多企业打广告的时侯动不动就说,本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这至少说明国际标准认证方兴未艾,这是一个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这种趋势,你进入这个领域,可是没有相应的资格和认证不行。要签合同的同时,人家向你要这个资质,你没有意味着你的机会收益是100%的丧失。加入wto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参与世界经济贸易活动的障碍拆除了,可是加入wto以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会遇到任何障碍了?报纸上不断报道,中国大蒜出口日本贸易战,中国蜂产品出口欧盟的遭遇,都告诉我们,新的障碍就是各种各样的国际标准,所以现在这种国际管理标准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共同语言,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叫“质量的最终标准是用户满意的程度”。这是国际标准(iso)的精髓。因为,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不同的地域、不同经济条件中的不同市场上,对质量有不同的要求,最好的质量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产品恰恰符合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要求。质量一词已经远远超出产品本身质量的固有观念,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内涵的综合概念,质量标准除了代用性之外,还必须有动态性,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产品质量标准时具有层次性、经济性、策略性和技术性,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否则,就会造成设计控制标准与用户要求不符,即使合乎标准的产品,用户也不欢迎。当然,动态性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这样同样会打乱生产,造成巨大浪费,所以标准还必须具有严肃性。在企业中,标准是一个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全员共同遵守,这样才能实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并决定企业兴衰。

解决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从抓管理职责做起;其次要梳理企业现有及潜在的资源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第三,就是要抓产品的实现过程尤其要采取各种控制手段,第四是要抓测量分析的改进,尤其是各种检测手段要有。国际标准实际上是一个全过程都需要参与的认证体系,这种认证体系是企业产品进入wto的通行证。一旦获得了一个标准的管理体系,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荣誉,对你的客户,你的市场获得了一种认知和诚信。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2

笔者认为, 问题的出现是多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笔者拟在这方面作一些更详尽的解剖分析, 以期抛砖引玉。

一、原因分析

(一) 企业扩张过快, 导致资金链条紧绷

宏观调控让许多企业走上了多元化、超常规的发展战略。较常见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 投资房地产

前几年, 房地产业可谓是一本万利的行业, 为了分得一杯羹, 上述绝大部分企业都先后涉足房地产业。如东方万博2003年投资8000万元拟开发万博名苑项目, 土地中标后, 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动工兴建;金乌集团斥巨资开发江滨路商务楼、高慧酒店 (未建) , 造成资金紧张或断裂。

2. 资本化运作

一方面, 走超常规兼并、重组之路。如某公司, 近年来不顾血本高利融资收购本地企业2700万元, 收购金华企业3000万元, 收购山东企业6000多万元, 原打算包装后取得银行贷款后以贷款归还民间融资, 但最终未能如愿。另一方面, 由于股市近年来一路飚升, 有的企业就斥巨资投到股票市场中去, 结果被高位套牢。一帆餐饮就是因炒股巨亏, 欠债约3亿元而倒闭。

3. 集团化经营

为了多元化经营达到规模效应, 提高知名度, 这些企业近年来不断开拓新领域, 开发新项目, 往往发展到下属几家或数十家子公司。如金乌集团就多达14家子公司;一帆快餐公司也在赤岸镇投资设立“豪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面积达2000余亩, 但回报很差。这些企业由于主营不突出, 导致现金流吃紧。

4. 扩大生产规模

在宏观经济环境相对宽松时,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 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冲动强烈。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他们不断购买土地, 兴建厂房, 添置机器设备, 经营规模以几何级膨胀。如金乌集团, 前几年在北苑花2000万元购置120亩工业土地, 用于新建厂房, 但至今未起用;保兴汽车销售公司也购置112亩工业用地等等。通过上述系列动作后, 原本不多的自有资金显得捉襟见肘, 主要以银行贷款来获取资金, 资产负债率随之提高。据不完全统计, 上述企业均在数家银行取得高达上亿元的信贷资金。

(二) 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

经营者办企业之前大多从事流通、商贸甚至种养殖等行业, 或从事家庭小作坊式企业起家, 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时间不长, 经验相对不足, 尤其是企业超常规发展之后, 企业的发展目标越来越宏伟, 对企业的管理却是难上加难, 力不从心。有的仍沿袭家长式的管理方式, 没有发挥团队作用, 董事会成摆设, 程序成为形式, 决策链条短, 一人说了算, 缺乏科学性、前瞻性。

(三) 部分企业主个人素质和品德存在一定风险

虽然企业资产急剧膨胀, 但个人素质和行为品德没有相应跟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享受寻找刺激, 有的染上诸如赌博吸毒等恶习, 生活糜烂奢侈

想当初, 这部分人走南闯北艰苦创业, 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但一旦自认为事业有成, 少数企业主思想观念就有了一定的转变, 忘记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古训, 忘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箴言, 为企业破产埋下了伏笔。

2. 转移资产

企业到了一定规模, 就具有社会性, 企业发展也有周期性。有些企业主就为子孙后代或自己的后半生动起了脑筋。典型的是到处购置私人房产、收藏书画古董、在国外设立公司、购置不动产等等, 套取企业资金。一旦企业不景气, 就一拍屁股一走了之, 留下个烂摊子。

3. 空手套白狼

有些企业采取各种手段, 套取银行的资金, 把银行的资金当作自己的资金使用, 甚至挥霍, 把“诚信”二字扔在脑后。

(四) 政府有关部门政策不配套

1. 信贷渠道不畅通

有的企业花巨资购买了土地, 但有关手续却迟迟无法办理落实, 致使企业占压较大的购置土地资金, 无法产生经济效益, 也无法取得银行贷款。自有资金雄厚的企业还可以承受, 但自有资金较少的企业则无奈向民间借贷, 畸高成本最终压垮企业。

2. 宏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导

在“做强做大”的政策引导和推升了企业头脑热度, 致使有的企业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 盲目扩张, 热衷于“大而全”的集团化、多元化模式。

此外, 在积极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以及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还亟待完善。

(五) 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对企业信贷需求有些方面审核不严, 事后监督不够, 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漏洞

事实上, 有些企业短贷长用、变更使用用途、企业民间高息融资等, 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是, 个别银行却发现不及时或压根不闻不问, 乃至听之任之, 出了问题才匆忙应对。

2. 企业除了正常的从银行取得资金外, 还有大量的民间融资

有的企业民间融资多于银行贷款, 但个别银行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没有深入去了解和掌握, 还是按照自身所掌握的资料大量发放贷款, 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 形成隐患。

3. 银行贷款到期归还与续贷过程存有一定弊端

由于企业还贷时间与产品销售回笼时间不一致, 又没有那么多的现钱, 企业在还贷时, 要么向亲朋好友借款, 要么借高利贷, 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负担, 也为高利贷的滋生间接创造了条件。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 一旦银行因某种原因不再续贷, 则企业的资金链危机在所难免。

4. 银行为了自身经济效益考虑, 往往热衷于大进大出地“批发生意”

越是对大企业、大项目, 越喜欢放贷, 尤其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 更热衷于锦上添花, 甚至营销贷款。出现信贷资金向所谓的优质客户、大客户聚集, 从而产生“垒大户”现象。

另外,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各项费用支出增多、应收账款增加等因素, 也是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原因之一。

二、启示与借鉴

从上述调查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义乌部分“问题企业”的成败, 不仅仅是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 更是多重因素综合造成的。笔者认为, 从金融业的角度, 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 金融部门应着重处理好促进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

要正确、全面地理解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实现银行稳健经营、防范风险的关系。不能在形势好的时候就把风险放在一边, 只顾锦上添花、一哄而上;而在形势暂时不好的时候, 就把风险放在第一位, 只顾釜底抽薪、一哄而下。

笔者认为:在形势好的时候, 要有忧患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在形势不明朗的时候, 要有大局意识、雪中送炭意识。目前, 部分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义乌企业采取了信贷收缩行为, 使部分义乌企业受到较大程度影响, 这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要做到有序竞争, 信息共享, 实现共赢。

(二) 金融部门应该着重加快金融创新和制度建设

1. 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围绕客户需求加大产品差异化设计力度, 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 但要注意贷款的分散性, 防止信贷资源的过度集中。

2. 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 改进信贷流程, 杜绝漏洞

要加强贷前审核、贷后检查。真正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 尤其要建立充分应对企业资金链断裂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并落实到实处。

3. 高度关注企业负责人的个人品行, 严防道德风险

要深入考察, 全面掌握情况, 绝不能被“优质企业”、“明星企业”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一系列光环所迷惑。

4. 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 防腐倡廉, 提高素质。

一方面, 要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练就洞察复杂经济现象的能力;另一方面, 要遵纪守法, 防止内外勾结套取信贷资金, 甚至参与高利贷等不法行为。

5. 加强同企业沟通, 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部门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诊断和分析, 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 使得银企间由单纯的资金借贷关系延伸到服务依存的范畴, 使银企之间的信息逐渐对称和透明, 从而实现银企之间的长期良性互动。

(三) 金融部门应该着重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促进企业规范运行

1. 要协助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

要协助企业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树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和风险观, 认清宏观调控形势, 增强对政策性因素的应变能力, 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摒弃不顾风险和自身承受能力盲目扩张行为。同时, 要坚持核心主业, 尽可能减少盲目扩张, 特别是涉足自身不熟悉的行业。

2. 要积极救助

一旦企业出现危机苗头, 就要积极协助政府对还有“希望”的企业采取积极措施施救, 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共度难关, 千万不要落井下石。

3. 要积极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引导、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必须严厉打击高利贷等非法行为, 让充沛的民间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而不要成为企业发展的“害群之马”。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3

关键词:软实力 职业院校 生存发展 根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30-01

“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芬·S·奈于1990年提出的,这个概念最早应用于国际关系领域,它是指一个国家在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目前,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国际国力竞争的重要部分。随着对“软实力”研究的深入,“软实力”这个概念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再仅限于国际关系领域。如今,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已经开始注重“软实力”建设,通过构想专业的文化、品牌等提高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1 职业院校“软实力”的构成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软实力”是指学校的整体办学风貌和精神风貌,这种内在的精神和文化是镌刻在学校内在灵魂上的关键。总体来说,职业院校的“软实力”主要指以下五个方面。

(1)办学理念。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成功和发展的关键。一个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理想支持,对办学和发展具有稳定的指向意义。因此,有特色、目标明确、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非常关键,即可以为全校师生明确办学目的也可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世界上知名大学都有独特的办学理念,职业院校为了在社会上增加竞争力也要根据办学的实际情况设立办学理念,从而明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计划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也是为职业院校建立“软实力”的基础和前提。

(2)办学特色。职业院校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职业院校直接与未来工作相结合,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这也是职业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最鲜明的办学特色。具体来说,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包括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实践模式等多个方面。不同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定位、地理位置、产学结合等方面制定不同的办学特色。并且,办学特色的形成不能只靠单纯的文化宣传,还要将文化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比如在珠三角地区电子产业比较发达,一些地处珠三角的职业院校可以将办学特色设立为电子产业或计算机相关产业。通过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专业的学生,由此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加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3)校园文化。在“软实力”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间学校都应该有足够的文化作为支撑,缺少文化的包容和吸纳,无论规模再大也缺少内在吸引力。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园文化也是体现职业院校精髓和灵魂的关键。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这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构建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校优秀的校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举止中,对学生的一生都能够形成鲜明的印记。对于教师来说,校园文化能够促使教师形成内在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4)校园管理。校园管理是职业院校“软实力”建设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有效的校园管理,将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从只重视硬件建设到“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将职业院校“软实力”建设贯彻到底。职业院校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管理、人事管理、协同管理等几个方面,一个完善、系统的校园管理系统能带给一个学校生机勃勃的朝气。

(5)校友资源。在世界上的知名高校中,校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象征之一。能够培养出在各个专业有能力、有知名度的学生是一个学校的骄傲。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友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资源。丰富的校友资源一方面可以说明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目前来说,很多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还没有形成丰富的校友资源积累,这就需要这些职业院校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这笔校外财富。

2 建立职业院校“软实力”的意义

(1)“软实力”建设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硬件建设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软实力”建设也就成为职业学校发展是现实需要。从根本上来说,“软实力”建设是指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只有全面提高自身办学的内涵,从而提高办学层次,才能促使职业院校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2)“软实力”建设能够突出职业院校办学优势。我国职业院校的办学优势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这种办学优势是其他高等院校无法比拟的。通過建立“软实力”,对职业院校的办学优势加以宣传,提高职业院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能够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学校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3)“软实力”建设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一个优秀的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精尖的实验器械,还要有完善的“软实力”建设。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对一所优秀的学校的评判标准是综合实力,也就是说并不仅仅关注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的“软实力”。硬件建设的强大是一时的,而“软实力”建设却是持久的,当“软实力”足够强大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影响力,最终决定着一所院校的兴衰成败。因此,要让职业学校真正能够发展,增强综合实力的关键就是“软实力”建设。

3 结语

职业院校的“软实力”实践是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软实力”这项新课题,每个职业院校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究探讨,通过构建最具特色和实力的“软实力”提高自身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促进本校发展,最终提高整个职业教育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4):48-54.

[2]毛尚华.关于培育和增强高职院校软实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9):16-18.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4

我们大楼自1985年开业以来,至今已有27年的经营历史。我作为大楼的一名职工,从1988年来到这里,亲眼目睹了大楼的辉煌时期,也亲身经历了由盛到衰的整个转变过程。

由于我们大楼是国营性质,经营包袱过重,不能顺应巿场变化,而且由于商圈的北移等诸多原因,导致成为大楼目前的现状,而我们市区的商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变迁,目前已经处于饱和和分化状态,而且小型的商场已经向主题店,品牌店,精细化方向发展,"特色化,主题化,品牌化.区域化"已经成为现在百货商店竞争的显著特点,而我们大楼不仅要经营购物环境,经菅不断更新的消费者需求,更要经营商誉,经营顾客,经营商户。我想就大楼目前的现状提几条建议:

1.加强企业文化凝聚力,提高企业执行力

企业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力,二是止滑力。企业文化是一种认同,假如一个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如果有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文化不符,就会有人提醒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种善意的提醒就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监督。止滑力就像人一样,身体好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但如果大家感冒了,有的人可能三天就好了,有的人可能要七天才能好。特别是在企业困难的时候,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员工,绝对不会在企业下滑的时候,怨声载道或另谋高就。只有员工认同了企业的文化,才会自觉地去执行公司的规定,这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文化对人的行为也是执行力的影响。要强化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必须从制度的制定者到制度本身都进行加强,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执行者意识和心态的影响,才能使一个规定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我们的企业文化只有形成凝聚力,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取得大家的认同。

2.加强职工培训,完善服务理念。

我们大楼的营业员有很多家住在市区边缘,且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零售服务业的需求,而现在的时代已经不仅仅是销售商品本身的时代,更重要的是销售服务的过程,营业员直接面向顾客销售,是大楼与顾客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是为顾客服务的大使,是品牌的传播者,更是我们大楼的形象代言人。我们现有的营业员的服务理念已经严重滞后了,所以我们只能进行长期性的培训来改变现状。我们可以节省资金,不举办规模较大的培训,而是购买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利用每天早晨班前会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可以讲一些专业商品销售技巧,商品知识以及规范服务等基础知识。现在很多顾客重视的已不仅是商品的本身,因为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不只是一家商场独有的品牌,在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顾客重视购买的过程。所以愉悦的服务,过硬的业务知识就是成交的主要原因。重视服务,就是重视业绩,就是重视利润。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创造和维持顾客,没有顾客,没有销售额就不会有商户来选择我们。

3.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重塑百大形象,打好“百大”这张牌

征文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 篇5

倘若我们把企业看做一座建筑屋,而质量则是建筑物的地基,创新是建筑物的风格,机械设备、人力就是建筑物的砖瓦、企业文化就是建筑物的内涵。若根基不牢,企业做大做强,那就等于纸上谈兵。

一、质量的力量

质量对于企业自身是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从产品的用户着手来看,用户需要的产品是高性能、耐用、舒适、美观、服务好的产品。在2G时代,国内的山寨机五花八门,功能应有尽有,只有消费者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但是用户选择它们则是寥寥无几。相对而言,诺基亚,全球知名手机产品,在2G时代,占领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将近三分之一!诺基亚质量好,是用户群里公认的事实。这也为企业做了最好的宣传和免费的广告,也使诺基亚品牌遍地开花。

从企业的客户来看,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口碑好,赢得客户的信任,客户才能将更多的订单下达给企业,否则,光靠企业的销售人员的两张嘴皮,得到订单也就难上加难。换句话说,质量是企业对外的最好的名片,也是企业对客户谈判的最好的资本,三流企业求客户,二流企业找客户,一流企业客户找你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人们熟知的松下集团从三个人的作坊到国际大企业的必要条件。

从企业自身来看,质量好,订单才多,公司盈利就好,员工福利待遇高,人才流失小,企业才能长期发展。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源头就是质量。质量对企业自身和企业内的工作人员都有较大影响。显而易见,质量是企业内部做出来的一种硬条件拿给企业外部人口口相传的一种软实力。也是在这多元化市场竞争的一种资本,优胜劣汰就是这个道理。

二、企业如何做到高质量

企业做到高质量,不能仅仅靠先进的机械设备、高性能的配件工具。必须得有企业文化做后盾。现代企业,无论多发达的机械,多有实力的企业,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抛开设备、配件来说,提高质量就是提高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这里所说的提高人员的素质不能靠管理制度来实现,得靠企业文化。

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就是条条框框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人员只会越管越差,制度越严,人员的反叛意识越强。何谈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而树立企业文化,5S是一个好帮手。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每个方面,都对企业文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员工在工作现场能保持好的作业习惯,人人做5S,事事想到5S,这就是一种企业文化,这也影响客户对企业的看法,员工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员工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工作,这是高质量生产的先决条件。

质量影响着产品的性能、企业的声誉、公司的盈亏、员工的福利待遇等等。毫不夸张地说,质量是制造型企业的命脉。在波澜壮阔的制造业中,质量绝对是企业生存的王道。向高品质的行列进军,向世界传播信华企业文化,让人们了解信华,才是作为信华人奋斗的目标。

重庆信华精机科技有限公司,生管部 SMT线

黎浪C00235

企业文化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篇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远远大于计划经济时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有所发展,已成为每家企业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面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专家经过调研论证提出了“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管理,三流企业靠机遇”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得到社会和各类企业家的普遍认同。

企业文化是什么呢?有人讲“它是一种经营观念、一种使命、一种思维及行为模式”;有人讲“它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共识”;还有人讲“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这些说法虽不尽相同,但说明了一点:企业文化普遍客观的存在于企业中,每一家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是独特的企业内涵。就酒店行业来说,产品品质形成品牌,品牌铸造品格,酒店星级相同,但产品品质不一定相同,品质相等,品格未必相等。究其原因,是酒店企业文化差异导致的最终结果。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组织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酒店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更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在酒店经营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管理目标上来,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多年以来,我们酒店一直在努力营造“情满中豪”的氛围,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塑造了企业团队精神,树立了企业形象,创立了酒店知名品牌,培养了一批批勤奋敬业、锐意进取的员工,并通过他们提高了酒店产品的质量,促进酒店不断发展,树立了企业各类先进典型。举个例子,酒店李总上任以来,不仅尊崇前任领导的企业文化精神,并根据酒店现实状况,出台了管理准则和接待服务标准,提出了“三实两细两提高”这样务实的工作标准以及“规范加情感”的管理理念,不仅以身作则,并在企业内部管理、对外营销或其他活动中长期宣传灌输酒店的企业文化精神和理念,使员工和社会公众逐渐由认知、认同到遵从。她是我们全体员工学习的旗帜、前进的方向、看齐的标杆,是我们酒店的工作楷模。

其次企业文化具有无形但有效的约束作用。俗话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捆死人”,而企业文化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形成一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对员工起着有效的约束作用。正是因为这种无形的文化力量,从总经理到各位管理人员,处处能够以身作则,在每一次迎来送往的接待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无形的文化力量,每一位员工能够自觉加班加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更因为这种无形的文化力量,酒店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能自觉遵守一步到位,到我为止,二线为一线,全员为宾客的服务原则,能够坚持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绝对服从、责权一致的管理原则。三是凝聚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得到企业员工认同后,就会形成向心力和归属感,使员工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企业要发展,员工的凝聚力尤其重要,但凝聚力不是靠高工资、高福利,铁定的事实证明,靠高工资高福利留下的员工大多数不是最优秀的,最优秀的人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只有依靠优质的企业文化赋予。在人代会和大型会议期间,全体员工都能够坚守岗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千方百计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这正是企业文化凝聚力的具体表现。

四是融合作用。企业文化融合了职工思想、行为等个性特征,有利于企业管理形成自身的一种共性。通过企业文化的教育,可以把一名社会人改变成为一名酒店人,把一名酒店人改变成为一名中豪的酒店人。所以在员工入职后,必然存在企业文化的适应和融合,在此过程中,部门管理和督导人员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入职培训到上岗培训,管理人员首先要结合酒店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思想。其次才是具体的岗位操作指导,这样才能提升员工精神境界,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有效工作,增强创造性。

五是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辐射力,既树立了企业自我形象,又对整

个企业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酒店在自身文化的辐射过程中完成了与外界的有效沟通,从而树立了良好的酒店形象,创立了良好的品牌。如何让我们的品牌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继续完善和升华。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7

关键词:三农问题;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

一、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 对此问题有不同表述, 尤其以曾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概括得最为充分:“农民真苦, 农村真穷, 农业真危险”。简单地说,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侧重于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 三者密切相关, 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 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对其他两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 必须系统地分析和解决“三农问题”。

截至2008年底, 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2802万人, 其中, 乡村人口72135万人, 占54.32%。总就业人数为77480万人, 其中在乡村就业人数为47270万人, 占61%。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300670.0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为34000.0亿元, 占11.3%。尽管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但是“无农不稳”, 而且第一产业为第二产业提供重要原料, 同时农村也是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 中国要在经济上获得长足发展, 归根结底要依赖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突破。因此, 解决“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部署。自2006年, 中央政府全面免除了农业税, 结束了农民数千年要交“皇粮国税”的历史。近年来, 由中央政府推动的各种惠农政策全面向农村铺开, 诸如向种粮农民发放各种补贴、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养老保险、新农村建设等等。以上政策都是得民心、惠及农民的好政策。但是, 我们必须认识到, 解决“三农问题”, 最主要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主要有三个来源:种粮收入、政府补贴和工资性收入。

(一) 种粮收入

中国人口多、耕地面积少, 以占世界9%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说明, 耕地的产出在一定意义上是保持国家稳定所必需的, 粮价是一把双刃剑, “谷贱伤农”, 但是, 粮价太高, 城市居民又难以承受。因而, 粮价不可能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粮价太低, 政府应当以最低保护价来收购, 以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而粮价太高, 政府又应适当减少粮食储备, 以调低粮价, 或者向城市居民发放补贴, 以降低城市生活的成本。耕地和粮食关乎国家安全, 对于农民来说, 也是保障性质的, 特别是一旦发生经济危机, 农民可以返乡种地。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如果成千上万的失业人口都聚集在城市, 衣食无着, 这对于政府、对于社会都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因而, 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触碰, 耕地流转必须以保持耕地承包权不变为前提, 否则, 失地加上失业, 这对于打工农民来说就是“雪上加霜”。更何况, “中国水土资源都严重缺乏, 有六百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8亩, 有三分之一的省人均耕地少于一亩。这些地方的农村土地已经基本上转化为农民的社会保障。”“那些人均耕地面积多于一亩的地方多在北方, 然而北方缺水严重, 旱魔肆虐, 经常是数以千万亩的土地受旱, 因此, 尽管那些地方土地资源相对宽松, 但水资源缺乏导致产出率低, 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仍然是第一位的。”由上分析可知, 种粮收入对于农民增收来说并不是关键性的因素。

(二) 政府补贴

针对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和政治形势趋于复杂的现象, 温铁军分析道:“农业产值已经下降为占GDP的15%, 而农业人口仍占60%以上。其实, 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把在约15%农业产值上的收益作为税费基础, 为占60%以上人口的农村提供社会保障, 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开支;更不可能以此维持基层政府上千万财政供养人口的庞大开支。同理, 面对8亿农民, 任何形态的现代治理都不可能满足农村的社会需求。一般学者提出的城市工业反哺农村, 或者政府补贴农业, 对于中国2.3亿农户而言当然也不现实。”因此, 政府向种粮农民补贴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性意义, 表明了政府对农民的关爱, 这对于打破我国几十年来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体制无疑是意义重大的。2010年, 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达到史无前例的8183亿元。但是, 假定这些投入全部是对农民的补贴, 平均每个农民每个月还不到100元。如果农民失去了土地, 又没有工作的机会, 那么, 这点钱连维持温饱的水平都不够。综上所述, 农民增收的关键也不是政府补贴。

(三) 工资性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农民从土地上真正解放了出来, 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不但成为农民增收的关键, 而且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近年来, 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有的农民工输出地区甚至创造了“打工经济”这个新词汇。但是, 我们又不得不看到, 外出务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外来务工者给劳务输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但是, 他们自身的地位并不高, 很多地方仍然把外来务工者当作“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的“工具”。而且, 由于大量正值壮年的中坚力量外出, 农村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缺乏人才, “能人”都外出了, 村里剩下的都是“387061”部队 (妇女、老人和孩子) , 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转本身就成了问题;二是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夫妻长期两地分居, 留守老人无人照料, 留守孩子无人教育等。

上述分析表明,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关键。鉴于外出务工不管是对务工者, 还是对农村发展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发展乡镇企业就成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必须重新认识乡镇企业的重要地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 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84 127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98%;出口商品交货值35 092亿元;实缴国家税金8 765亿元。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实力。乡镇企业深刻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1978年, 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到1987年, 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标志着中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2008年, 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 成为支撑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

20世纪90年代以后, 由于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一再受到挤压, 再加上乡镇企业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 于是, 在治理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政策大背景下, 乡镇企业逐步萎缩。一些原来在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 只得远走他乡, 外出务工。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乡镇企业的重要地位。乡镇企业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还有助于农产品深加工, 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 并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

(一) 乡镇企业有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两种:一是长期富余劳动力;二是临时富余劳动力。前者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家庭人口多, 耕地少, 再加上现在普遍实行了农业机械化, 一些过去的农业劳动者就可以彻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 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后回乡的青年, 他们往往缺乏农业劳动的技能, 也没有从事艰苦农业劳动的热情, 这些人的去向往往是务工。如果当地乡镇企业比较发达, 这些人就成为乡镇企业中的生力军, 由于他们比较年轻而且文化程度较高, 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 属于优质人力资源, 因而不管是在当地乡镇企业还是外出务工都较受欢迎。临时富余劳动力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所决定的。农忙时, 他们主要忙于农业生产;而农闲时, 他们就成为富余劳动力。这类人外出务工一般受到较大限制, 一则外出只能寻短工, 短工不好找, 工资亦较低, 有时, 工资收入还不足以弥补在外住宿和旅途的支出;二则临时富余劳动力一般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一旦外出, 就把家庭的重担交给妻子或老人, 他们在外地打工, 也是两边牵挂。如果临时富余劳动力均选择外出, 那么, 这对于农村发展、村民自治等均是不利的。因此, 乡镇企业在解决富余劳动力, 尤其是临时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乡镇企业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的真正提高并不仅仅体现在毛收入方面, 更重要的体现为净收入。上文提到,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关键, 而外出务工, 由于有在外租房、饮食、往返旅费等诸多花销, 净收入其实并不多。当然, 一些外出务工者为了多攒一些钱, 只好省吃俭用, 最大限度地压缩自己的生活成本。有人这样描述外出务工者的生存状态:“吃得比猪差, 起得比鸡早, 干得比驴累”, 这种状态确实令人心酸。而乡镇企业使农民“离土不离乡”, 即便在乡镇企业务工收入略低一些, 但平时吃住在家, 所需额外支付的生活成本是很低的, 因此, 在乡镇企业务工者的净收入实际上并不低于外出务工者。

(三) 乡镇企业有助于新农村建设

在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后, 各地纷纷落实, 但是, 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建设一些连片的农民住宅。有些地方其实是错误地理解了中央的政策, 把新农村建设又搞成了一项政绩工程, 甚至出现了农民纷纷抛下新建的别墅而外出打工的怪现象。因为, 这些地方一哄而上地建设了一批农民别墅, 农民没有钱, 就由政府担保向银行贷款, 为了还贷款, 农民只有外出打工。其实,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不仅包括村容村貌的改观, 而且包括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实。在这几个方面, 乡镇企业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村容村貌改观方面, 由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同于城市, 基本上要靠自给。如果村里修一条马路, 向农民集资, 无疑会加重农民负担。而如果乡镇企业发展得较好, 为村里修路之类的公益事业是乡镇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全方面, 由于乡镇企业在本乡本土, 在乡镇企业务工者并不存在参与所在村各项事务的困难。而外出务工者, 有时因不好请假或者为了节约往返的旅费, 干脆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由于乡镇企业解决了临时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也能够大大减少在农闲时, 乡村频繁发生的打架斗殴、聚众赌博、酗酒闹事等不良社会现象, 如果乡镇企业建立了工会, 经常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这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四) 乡镇企业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家庭和谐。外出务工者抛家舍业、无法在老人跟前尽孝、离妻别子, 这对于家庭和谐来说, 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是一个中年人外出务工, 家里就少了“主心骨”, 家庭所有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肩头, 而且长期的两地分居造成的生理、心理上的痛苦, 往往埋下了婚姻破裂的种子。如果夫妻双双外出务工, 则又会造成“留守老人”无人照顾、“留守儿童”缺乏管教的新的社会问题。有的夫妻可能也会把孩子带上外出打工, 但是, 由于教育是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劳务输入地并没有为外来务工者子女提供义务教育的法律义务, 尽管在中央的干预下, 一些地方部分地解决了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入学问题, 但是, 这些孩子由于不具有当地户籍, 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困难。而且, 如果这些孩子在城市长大, 他们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 这样一来, 农村发展后继无人;而留在城市, 在现行户籍制度下, 这些孩子又不可能获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 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他们又会形成对城市、对社会的仇视心理, 这对于社会和谐极为不利。而发展乡镇企业不但解决了绝大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而且乡镇企业务工者不必遭受背井离乡的痛苦,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在一起, 而且随着农村的发展, 农村的教育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孩子有父母有照管, 在自己的家乡接受义务教育, 不会受到任何歧视, 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五) 乡镇企业有助于农产品深加工

初级农产品价格往往很低, 这也是种粮农民增收乏力的关键。而农产品深加工或者由于技术较难, 或者由于资金匮乏, 单个家庭往往难以做到。在这方面, 乡镇企业大有可为。20世纪80年代, 乡镇企业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 现在, 乡镇企业应当发挥地方特色优势, 而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相比拼。农产品往往具有地域性, 如山东的大蒜质量就是全国一流的。过去大蒜直接出口, 一则价格低;二则受到进口国农产品进口配额的限制, 农民获益不多。现在, 在当地企业的带动下, 发展大蒜的深加工, 生产大蒜粉, 价格是大蒜的10倍。这种做法值得全国推广。政府应鼓励和促进乡镇企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 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六) 乡镇企业有助于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

传统农业往往是靠天吃饭、粗放经营, 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匮乏的限制, 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农业投入上加大了力度, 但是,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是无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因为农村土地基本上按人口平均分配, 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由于耕地面积狭小, 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 机械化大生产既不合算, 也不可能, 生产效益低下。这既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也不利于分工的发展, 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 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 缺乏市场竞争力, 经济效率低下。随着中国加入WTO, 外国农产品凭借其价格优势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农业由于自身的低效率而受到强烈冲击, 农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乡镇企业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方面同样大有可为。由于乡镇企业具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 如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 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 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 适度集中土地, 实现良种种植规模化、农业生产机械化, 发展现代农业, 观光、旅游农业, 那无疑会展现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画卷。在这种新型生产方式中, 农民既是土地的承包者, 又可以成为这类乡镇企业的工人。

(七) 乡镇企业有助于中国城镇化

从国际经验来看,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聚集了人力、物资和基础设施, 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具有规模优势。但是, 大城市, 尤其是特大城市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城市病”, 如交通拥堵、就业压力、住房紧张等。对于中国来说, 可行的路径是发展小城镇。而在小城镇发展方面, 乡镇企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 乡镇企业主要是在小城镇, 在这些小城镇很自然地兴起了第三产业;另一方面, 乡镇企业发展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更何况, 很多乡镇企业本身就是依托小城镇发起来的,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结合新农村建设, 在小城镇开发房地产, 一方面, 可以促进人口适度聚集, 在供水、供电、供暖、教育、医疗等方面, 小城镇的发展状况都优于一般农村, 这有助于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另一方面, 也节约了大量耕地, 这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 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 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当高度重视乡镇企业发展, 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玉涵, 李军领.你知道乡镇干部有多难——由李昌平“上书”引发的话题[J].领导科学, 2010 (1)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9年) [M].2009.

[3]、温铁军.“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双重困境下的“三农”问题[J].读书, 2001 (10) .

[4]、温铁军.“三农问题”与解决办法[J].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3 (2) .

[5]、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http://www.gov.cn/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2009-03-15/2010-11-23.

[6]、农业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乡镇企业迅猛发展[EB/OL].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9-08/11/con-tent_18316023.htm, 2009-08-11/2010-09-20.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篇8

如何理解绿色发展不是放弃发展、停止发展,而是坚持绿色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既是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华山之路”,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

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满足群众期盼需要,绿色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生态意义,而且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每年,津南区的冬天都会经历2.3次雾霾天,人们呼吸道疾病高发,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路上开车连红绿灯都看不见,有时要开导航回家。所以,当前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必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去年开始,最大的感受是随着京津冀的环保治理和环保大督查,津南冬天的空气比原来好了,蓝天白云多了,雾霾少了。今天讨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就是讲的如何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而是既解决发展的问题,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走出一条生态环保的新路。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追求幸福生活是人民的共同向往,但在不同发展阶段,幸福生活的内涵有所不同。现在,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新变化新期盼,也迫切需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通过转变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空气更好,广大人民群众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将生态环境上的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通过构建“会展服务业、智能工业、生态文化旅游相融、海河教育园园内园外互动”的绿色产业,那么绿水青山一定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路 篇9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里所说的忠诚指通过管理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秩序,这种新秩序的内涵就是当员工意识到企业面临的挑战时,愿意迎接这种挑战以换取相应的报酬。忠诚可以分为两类,即主动忠诚和被动忠诚。主动忠诚指员工在主观上有强烈的忠于企业的愿望,这种愿望往往是企业与员工的目标高度协调一致、企业可以帮助员工实现和发展自我的结果。使员工主动忠诚的因素通常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有关,这些因素能够不断促使员工自我发展,使之产生满足感,从而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被动忠诚指员工本身不愿意长期在企业工作,由于一些客观上的约束因素使其不得不暂时留在企业。这些约束因素往往是一些物质方面的因素,如较高的工资、优越的工作环境等。一旦这些因素消失,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大大降低。

只有忠诚的员工,才能带来忠诚的客户。客户忠诚与员工忠诚是管理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实践证明,建立客户高忠诚度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其能够给企业带来低成本、高利润以及竞争优势。如果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低,缺乏工作热情,就很难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难以培养客户的高忠诚度。

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就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文化规范,使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事,同时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是否合理,一是看是否达到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二是看员工对薪酬体系是否满意、是否从中获得了满足感。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合理薪酬体系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建立在公平、公正、平等原则上的薪酬体系也可促使企业均衡、快速发展。

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篇10

‚学生第一‛是教育学的取向,‚学生第二‛是管理学的概念。一位成熟的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在自己工作中所占的分量的程度,重要的是如何去实现学生为本的价值、怎样去落实学生中心的地位。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将教师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成为校长治校最为重要的策略,也是校长的管理智慧。因此,也可以说,管理工作中的‚学生第二‛,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里的‚学生第一‛,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一、用心经营学校文化

李希贵匠心独运,从一名管理者的角度以其亲身经历为基,畅谈学校管理的各种出奇之处,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本甚佳的教育学著作,更堪称是管理学著作中的极品,然而它并没有像管理学那样陈述一打令人费解的理论,而以其实践经验用简单而又意味隽永的语言道出了成功管理的奥秘和真谛。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在学校文化中,师生关系是一所学校能够立足的重点。作者从创建、经营学校文化出发,到树立鲜明旗帜,合理调动利用现有资源,关注教师、关注人本,含蓄地驳斥了无声言行中的‚学生第一‛论,他认为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读罢此书,关于作者对待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倒有一词好似可以形容‚擒贼先擒王‛,显然用在这里是不合适的,贬为褒用!

掩卷而思,不禁钦慕作者的睿智与那令人欲求未得的深邃思想,反观社会现实,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谱写着一篇篇华丽的乐章,也正应验了作者的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

之于教育,我们不要再无休止地抱怨,我们匮乏的不是资源,更不能把教育的失败完全归责于现存的教育体制,不否认当下的教育体制确实存在一些弊端,但我们更应意识到我们真正匮乏的是思想,这思想又包含了学校文化的建设、各项制度确立的方法程度,对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资源的挖掘与充分利用以 及渗透在促进教师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者的智慧,不要把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束之高阁而做着看似充满意义,却是舍本逐末的事情,而且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该展开思路用创造性的思维开拓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之路来,而不是沿着一条前人铺设的至今已显迂腐的路走到‚天明‛!

二、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李希贵说:‚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个时期以来,确实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给校长们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在一些学校里,看起来他们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但是,我们需要反思: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一直听惯了领导喊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何尝听说过学生第二?刚开始听说这书名还有点不敢相信,有谁这么大胆敢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喊出这样的口号。难道是为了标新立异?看完书后才知道,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事实就是这样,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在课堂上,举手投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怎么能让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去上好课呢?如果没看过这本书,有哪位老师带着情绪去上课,领导知道了肯定会批评老师的‚怎么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呢?‛是的,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说到这也许有人会说老师不是‚蜡烛‛、‚春蚕‛、‚铺路石‛吗?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怎能有自己的情绪?这样说,无异乎把教师神化了。李希贵说:‚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那种把教师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学生献身,他们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幸福的说法。‚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教师。我们做到了 2 吗?我们做得到位吗?

我不敢说我做到位了,因为在这之前我首先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需求,我时刻放在心上。对于老师们的生活我也是很关心的,比如每逢节日都会组织教师活动,教师有困难我知道了都会尽力去帮忙解决……但我想我所做的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仅仅解决老师的这些问题还是浅层次的,还得解决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问题,得让他们有成功感,让他们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三、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功的秘诀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说过一句话:‚什么叫作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平凡?把平凡的小事天天做好就是不平凡。‛

早晨及时起床对你来说绝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有时你总想再多睡一会儿;上班准时到岗对你来说并不难,但往往你都要迟到一会儿;把作业按时完成对你来说很简单,但要把工作做好做实,不打折扣却不容易……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很不简单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能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需要持之以恒。雷锋同志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们很多老师也搞过每天一句名言、一首古诗、一个成语等等,但都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做事仅凭兴趣,三分钟热度,先紧后松,虎头蛇尾。古语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贵在坚持啊!‚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简单的也就变得不简单,平凡的也就变得不平凡,小事情也许就做成了大学问。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这不是什么难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要求,但要真正做到,特别是天天做到,处处做到,还真是不简单。

其实,反思我们的学校管理也就是做好简单的事,如:扫好地、上好操、唱好歌、说好话、写好字,这些都是学校管理中的简单事,如果能把这些简单事情做好了,我们的学校管理也就不简单了。

四、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改变李希贵人生的哲学命题。

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去尊重他们,去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那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只有当你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使他们意识到他对你很重要时,他们就会更加卖力,对你会加倍地友好。

‚学生第二‛是个很吸引人往下读的题目,既然‚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当然是教师。的确,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作为一名一线实践者,有些观点读来虽感觉有些遥不可及,但是换位思考一下,觉得很有道理,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我们的教职工都能以校长的心态去工作,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呢?‛而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睿智、果敢、人本、精到。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深深地被作者李希贵振聋发聩的 ‚学生第二‛的思想甜蜜所击倒。在这个极力推崇‚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改时代,这个概念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

李希贵的‚学生第二‛的管理理念并非讨噱头,而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人本管理理念之上开放出来的绚烂之花。李希贵说:‚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和老师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使他们战战兢兢的面对着眼花缭乱地‘新理念’而迷失了自我。在一些学校里,看起来,他们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对一所学校来说,在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的二位一体中,如果说‚学生成长‛是我们的根本目的的话,那么说老师的成长则是必要的前提。没有这样的前提,那口口声声‚学生第一‛是不现实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强调学生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把教师悲剧性地活着与牺牲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发展与幸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早成了老师们的座右铭,‚一切为了学生‛更是成了大多数学校的口号。为此,李希贵大胆的说:‚那种把一类人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另一类人献身,一类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另外一类人幸福的说法,其实已经和我们这个世界的初衷相去甚远。‛

在我们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怎能容忍把一类人的发展和幸福建立在另一类的痛苦和牺牲之上?当我们过多地强调‚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时,恰恰疏忽了一点,学生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劳动作为中介来实现的,难道教师不希望得到发展吗?只重视‚一切为了学生‛,而忽视教师的发展,对学生、学校、社会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发展自己,恐怕学生的发展也不会很理想。全国著名校长冯恩洪先生说得好:‚学校里的一切如果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研究教师的发展,那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源于教师队伍的自我超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教师的修养高度决定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只有教师和谐发展,才能保证学生的和谐发展;只有给予教师爱,才能保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只有给予教师发展空间,才能保证教师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让教师拥有人类智慧和精神的力量,才能保证他们托起的太阳冉冉升起。没有教师的发展,即使是再完善的教育改革计划,再动听的口号,也只会是海市蜃楼,绝对不会最终成功。

李希贵说,‚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校长要使得‚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教师正当、合理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也使得‚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我认为,这是李希贵‚学生第二‛的思想精髓。在许多情况下,只有学校管理者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才能保证教师树立‚学生第一‛的意识。理想的教育发展模式应该是让师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和谐成长!甚至于应当追求一种首先基于教师成功的发展模式。华东师大二附中何晓文校长说得好:‚校长的职责是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从学校层面来讲,如果所有教师都成功了,那么学校就能成功。如果所有学校都成功了,那么,中国的教育就能成功。所以,校长要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让教师与学校同步成长,这样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朱永新博导的‚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也认为‚只有教师的成长才能带动学生的成长,只有教师的幸福才能有学生的快乐,主张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与学生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这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更符合教育规律!

学生不是教育的‚一切‛,教师只有与学生同处首位,才会形成一个健康、阳光、成熟、民主的教育环境,才不至于与生活逻辑和教育常识渐行渐远。

杜威说:‚在人类所有的欲望中,以期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李希贵用‚赠字‛的方式让受到冷落的老教师重新感受到自己很重要,用校长亲自颁发毕业证书的办法使全体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收发室值班员接待家长的额外任务让他感觉很自豪等事例。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件件小事凝聚着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而正是这种发自心底的真诚尊重,才是教育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

所以,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让教师感到自己很重要,只有教师正当、合理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也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在教育教学管理李希贵老师崇尚自由,就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寻求规章制度从完善走向简约,激发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教育不过是创造环境、设置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灵自由罢了。‛在管理上立足人本。以人为本,李希贵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对一个教育管理者来说,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李希贵在教育界举国上下都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口号下提出这样‚不合适宜‛的‚学生第二‛,确实让人感到诧异。不过李老师从各行各业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就如他所总结的: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这一事业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要让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把这样的感受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竭尽全力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五、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在我的眼里,从工作之日起,就把学生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对他们的关爱超过了我自己的孩子,在我孩子身上我没下过什么功夫,说起来也许难以置信。也许是工作的疲惫让我回到家里不想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觉得学生第一,李希贵谈如何为了‚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谈如何不把学校办成‚文明监狱‛;谈学生和学校对‚好老师‛标准的差距;谈‚如何不能像一 6 般人一样生活‛等等,均让人耳目一新,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读后我想:确实,李希贵是一个喜欢反思的思想者,他反思的触角覆盖了自身、教育现实及相关领域的边边角角。然而他的深邃与犀利并不以批判为原动机,他是一位充满理想精神的务实的建设者。作者打出了自己鲜明的旗帜,教育家的伟大之处不在于纸上谈兵,不在于在象牙塔中指手画脚,而在于做,不管是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二,强调的都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古人云‚教学相长‛,学校教育的最终方向是促进人的合谐发展,校长树立了‚教师第一‛的思想,教师自然就拥有了‚学生第一‛的心态,制度强调了‚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转化成的生产力自然就能带来‚学生第一‛的效果。‚那种把一类人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另一类人献身,一类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另外一类人幸福的说法,其实已经和我们这个世界的初衷相去甚远‛李希贵如是说。既然这样,我想,那就该让师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吧!

上一篇:“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下一篇:我家有对大活宝作文800字